CN102410451A - 光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10451A
CN102410451A CN2010102933946A CN201010293394A CN102410451A CN 102410451 A CN102410451 A CN 102410451A CN 2010102933946 A CN2010102933946 A CN 2010102933946A CN 201010293394 A CN201010293394 A CN 201010293394A CN 102410451 A CN102410451 A CN 1024104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mozzle
supply apparatus
pedestal
light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9339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明德
林明耀
戴光佑
杨博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XIANG ENTERPRISE CO LTD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Original Assignee
XINXIANG ENTERPRISE CO LTD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XIANG ENTERPRISE CO LTD,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filed Critical XINXIANG ENTERPRIS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29339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10451A/zh
Publication of CN1024104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104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9/00Protecting lighting devices from thermal damage; Cooling or hea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F21V29/50Cooling arrangements
    • F21V29/60Coo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forced flow of gas, e.g. air
    • F21V29/67Coo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forced flow of gas, e.g. air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fans
    • F21V29/677Coo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forced flow of gas, e.g. air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fans the fans being used for discharg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KNON-ELECTRIC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ESCENCE;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LIGHT SOURCES USING CHARGES OF COMBUSTIBLE MATERIAL; LIGHT SOURCE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K9/00Light source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 lasers
    • F21K9/20Light sources comprising attachment means
    • F21K9/23Retrofit light sources for lighting devices with a single fitting for each light source, e.g. for substitution of incandescent lamps with bayonet or threaded fittings
    • F21K9/232Retrofit light sources for lighting devices with a single fitting for each light source, e.g. for substitution of incandescent lamps with bayonet or threaded fitt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generating an essentially omnidirectional light distribution, e.g. with a glass bulb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3/00Globes; Bowls; Cover glasses
    • F21V3/02Globes; Bowls; Cover gla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15/00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light sources
    • F21Y2115/10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良好散热能力的光源装置,其中通过导热罩或导热管来将发光元件产生的热能传递到多孔性材料的基座上。由于导热罩或导热管与基座大面积接触,因此可以均匀地将热量传递到基座,以通过基座来吸收热量并且与外界进行热交换,从而提升散热效率。此外,本发明提出的光源装置也可以通过空气对流直接与发光元件进行热交换,使发光元件所产生的热能可通过冷空气的热交换而被带离光源装置。

Description

光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源装置,且特别是涉及一种整合了散热架构以提高散热效率的光源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灯泡的耗电高,已不符节约能源的要求,且对于环保所产生的问题也日益严重,因此,现阶段则发展发光二极管(LED)的照明技术代替传统灯具。然而,发光二极管最大问题是输入功率有部分能量会损耗产生热能,而此种热能若无良好的散热方式,则会降低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及寿命。
现行技术提出将LED置于多孔性材料制作的底座表面,以通过底座来吸收热能。然而,由于多孔性材料的导热性差,使得热能集中于底座上半部,散热效果受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散热效率的光源装置。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光源装置包括一基座(base)、一导热罩以及一发光元件。基座由一多孔性材料制成。导热罩覆盖基座顶部,且导热罩与基座顶部的局部表面接触。发光元件接合于导热罩。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基座顶部具有一柱体,而导热罩套设于柱体外。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基座具有一第一孔洞,且导热罩与柱体之间形成一空气通道。此空气通道连通第一孔洞。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基座顶部为凹杯结构,发光元件位于凹杯结构内。凹杯结构顶部具有一凹面,且导热罩覆盖凹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光源装置更包括一电源连接座。此电源连接座连接基座底部并且电连接至发光元件。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光源装置更包括一控制模块。此控制模块位于基座内,并且电连接于发光元件与电源连接座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光源装置更包括一灯罩,其连接基座。灯罩与基座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间,且导热罩与发光元件位于容置空间内。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基座具有一第二孔洞,且第二孔洞连通容置空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基座材质包括陶瓷材料或多孔性金属材料。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光源装置更包括一导热元件(slug)。导热元件配置于发光元件与导热罩之间。
在此更提出另一种光源装置,包括一基座、一导热管以及一发光元件。基座由一多孔性材料制成,且基座顶部具有一中空柱体。导热管插入中空柱体,且导热管的局部表面与中空柱体接触。此外,发光元件接合于导热管顶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基座具有一孔洞,且导热管与中空柱体之间形成一空气通道。此空气通道连通孔洞。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另一种光源装置更包括一电源连接座。此电源连接座连接基座底部并且电连接至发光元件。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另一种光源装置更包括一控制模块。此控制模块位于基座内,并且电连接于发光元件与电源连接座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另一种光源装置更包括一灯罩,其连接基座。灯罩与基座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间,而导热管与发光元件位于容置空间内。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基座材质包括陶瓷材料或多孔性金属材料。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另一种光源装置更包括一导热元件。此导热元件配置于发光元件与导热管之间。
在此提出又一种光源装置,包括一第一导流管、一第二导流管、一发光元件以及一风扇。第一导流管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且第一导流管内具有一第一空气通道。第二导流管具有相对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第二导流管套设于第一导流管外。第一导流管的第一端与第二导流管的第一端相邻,且第一导流管与第二导流管之间形成一第二空气通道。发光元件连接第二导流管的第一端,且第一空气通道与第二空气通道在发光元件处相互连通。风扇设置于第一导流管的第二端。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又一种光源装置更包括一导热元件,其配置于发光元件与第二导流管的第一端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又一种光源装置更包括一基座。此基座连接于第一导流管的第二端与第二导流管的第二端。风扇位于第一导流管与基座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基座具有一第一孔洞以及一第二孔洞。第一孔洞连通于该第一空气通道,该第二孔洞连通于该第二空气通道。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又一种光源装置更包括一电源连接座。电源连接座连接基座底部并且电连接至发光元件与风扇。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电源连接座底面具有一第一孔洞,第一孔洞连通于第一空气通道。基座具有一第二孔洞,第二孔洞连通于第二空气通道。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又一种光源装置更包括一灯罩,其连接基座。灯罩与基座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间,而第一导流管、第二导流管、发光元件以及风扇位于容置空间内。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二空气通道为沿着第一导流管卷绕的一螺线形(helical)管道。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二导流管的管体表面为螺纹状(spiral)。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又一种光源装置更包括一扰流结构,其位于第二空气通道内。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扰流结构包括形成于第一导流管或第二导流管上的螺线形(helical)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扰流结构包括设置于第一导流管与第二导流管之间的一螺旋弹簧(helical spring)。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导流管的材质包括多孔性材料。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多孔性材料包括陶瓷材料或多孔性金属材料。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二导流管的材质包括金属材料。
在此提出再一种光源装置,包括一导流管、一基座、一发光元件以及一灯罩。导流管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且导流管内具有一第一空气通道。基座连接于导流管的第二端。发光元件连接导流管的第一端。灯罩连接基座,且灯罩与基座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间。导流管与发光元件位于容置空间内。灯罩内具有连通外界的一第二空气通道,且第一空气通道与第二空气通道在发光元件处相互连通。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再一种光源装置更包括一导热元件。此导热元件配置于发光元件与导流管的第一端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再一种光源装置更包括一风扇,其设置于导流管的第二端,且风扇位于导流管与基座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基座具有一孔洞,且孔洞连通于第一空气通道。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再一种光源装置更包括一电源连接座。此电源连接座连接基座底部并且电连接至发光元件。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依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光源装置的外观图;
图2为图1的光源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1的光源装置的侧视图;
图4为图1的光源装置的侧视剖面图;
图5为依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另一种光源装置的侧视剖面图;
图6为依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一种光源装置的外观图;
图7为图6的光源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8为图6的光源装置的侧视图;
图9为图6的光源装置的侧视剖面图;
图10为依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一种光源装置的外观图;
图11为图10的光源装置的侧视剖面图;
图12为图10的光源装置运作时的侧视剖面图;
图13为图10的光源装置构成的灯具的侧视剖面分解图;
图14为图10的光源装置构成的灯具运作时的侧视剖面图;
图15为图10的光源装置构成的另一种灯具运作时的侧视剖面图;
图16为依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另一种光源装置的侧视剖面图;
图17为依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又一种光源装置的侧视剖面图;
图18为依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一种光源装置的侧视剖面图;
图19为图18的导流管与发光元件的立体分解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光源装置
110:基座
110a:第一孔洞
110b:第二孔洞
112:中空柱体
120:导热罩
122:空气通道
130:发光元件
132:发光部
134:定位座
140:导热元件
150:电源连接座
160:控制模块
170:灯罩
172:容置空间
200:光源装置
210:基座
212:凹杯结构
212a:凹面
212b:平台
220:导热罩
230:发光元件
L:光线
300:光源装置
310:基座
310a:孔洞
312:中空柱体
322:空气通道
320:导热管
330:发光元件
332:发光部
334:定位座
340:导热元件
350:电源连接座
360:控制模块
370:灯罩
372:容置空间
400:光源装置
410:第一导流管
412:第一空气通道
414:定位部
420:第二导流管
422:第二空气通道
424:套管
424a:固定部
424b:定位槽
426:座体
426a:凸部
426b:支撑部
427:凸缘
428:扰流结构
430:发光元件
432:发光部
434:定位座
440:风扇
450:导热元件
460:基座
462:第四孔洞
470:电源连接座
472:第三孔洞
480:控制模块
490:灯罩
492:容置空间
560:基座
562:第三孔洞
564:第四孔洞
600:光源装置
610:导流管
612:第一空气通道
618:第四孔洞
620:基座
620a:第三孔洞
630:发光元件
640:灯罩
642:容置空间
644:第二空气通道
650:导热元件
660:导流管
662:开口
670:电源连接座
680: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图1为依据本发明光源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图1的光源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图1的光源装置的侧视图。图4为图1的光源装置的侧视剖面图。
如图1-图4所示,光源装置100包括基座110、导热罩120以及发光元件130。基座110由多孔性材料制成,例如:陶瓷材料或多孔性金属材料,更具体而言,如:氧化铝、氧化锆等。在本实施例中,基座110的顶部例如具有大致呈锥状的中空柱体112,而导热罩120套设于中空柱体112外,且导热罩120的内壁与中空柱体112的外表面作局部表面接触。导热罩120例如是由具有良好导热率的金属材质所制成,如铝、铜等。
发光元件130例如是发光二极管,其定位或固设或可拆卸地于导热罩120的上表面。发光元件130具有发光部132,发光部132底面连接有导热元件140,且发光部132与导热元件140侧边包覆有定位座134。导热元件140的底面抵靠于导热罩120的上表面,使得发光元件130产生的热能可以经由导热元件140被传导至导热罩120。此外,由于导热罩120与中空柱体112作局部表面接触,因此热能可以经由导热罩120再被传导至中空柱体112,进而扩大散热面积。
本实施例的中空柱体112是由多孔性材料制成,其中空内部与空气之间具有较大的散热面积,且具有高吸热能力与高热容的特性。换言之,中空柱体112可以储存大量的热能,并且中空柱体112与外界之间具有良好的热交换效果。如此一来,本实施例的光源装置100可以通过导热罩120与中空柱体112的大面积接触,将发光元件130产生的热能均匀地传递到基座110内的中空柱体112底部,并且通过中空柱体112来吸收热能,并且与外界进行热交换。
在本实施例中,基座110的外侧表面例如具有一或多个第一孔洞110a,且在导热罩120与中空柱体112的接触面以外的位置上例如形成有空气通道122。如图2、图3、图4所示,此空气通道122可经由第一孔洞110a连通至外界,且空气通道122与中空柱体112内部的空间在中空柱体112的上缘处相互连通。如此,通过基座110内外的冷热空气对流,更可以进一步提升前述热交换效率。
此外,如图2所示,基座110底部可设置电源连接座150,而基座110内可设置控制模块160。电源连接座150可为螺纹状或电性接脚。螺纹状的电源连接座150例如为E12或E27形式,而电性接脚的电源连接座150例如为MR16或GU10形式。控制模块160例如是控制电路板,其电连接于发光元件130与电源连接座150之间。当电源连接座150连接至外界电源时,控制模块160会将外界电源的电传导至发光元件130,以驱动并控制发光元件130运作。
在本实施例中,光源装置100还可包括灯罩170。灯罩170与基座110相连接,且灯罩170与基座110共同形成容置空间172,用以容纳导热罩120与发光元件130。在此,灯罩170可为透明或半透明材质的壳体,例如玻璃或塑胶材料所制成。此外,本实施例的基座110还可具有一或多个第二孔洞110b,且第二孔洞110b连通容置空间172,以供灯罩170内部空气与外界对流,提高散热效果。
基于上述,本实施例通过具有良好导热能力的导热罩120将发光元件130产生的热能带走,并传导至基座110上的中空柱体112,以通过中空柱体112的高吸热能力与高热容特性来提供良好的热交换效果。此外,基座110上开设第一孔洞110a以及第二孔洞110b,以分别使空气通道122以及灯罩170内部空间可与外界连通,以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通过上述设计,可有效确保发光元件130的正常运作。
图5为依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另一光源装置的侧视剖面图。本实施例的光源装置200与图4所绘示的光源装置100类似,在此仅就两者相异的部分进行描述。两者主要的差异在于:本实施例将基座210顶部延伸设计为凹杯结构212,并将导热罩220的底部延伸设计为相应的凹形,使导热罩220覆盖凹杯结构212顶部的凹面212a。其中凹杯结构212定义为自基座210顶部环形地向上延伸出一凹状的杯形结构。而导热罩220定义为如图1-图4所示的导热罩120底部外侧向上延伸出一环绕导热罩120的凹状的杯形结构。两杯形结构彼此相贴合接触。发光元件230被设置于凹杯结构212内部的平台212b上,此平台212b定义如图1-图4所示导热罩120的顶部。而发光元件230外围的凹杯结构212以及导热罩220的高度可大于发光元件230的高度。导热罩220可选用具有良好的反射率的材质,如金属等。如此,导热罩220不仅可以将发光元件230产生的热能传导至凹杯结构212,且可同时作为反射发光元件230发出的光线L的反射罩,以提高光利用率,并调整光源装置200的输出光型。
第二实施例
图6为依据本发明光源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图7为图6的光源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8为图6的光源装置的侧视图。图9为图6的光源装置的侧视剖面图。
如图6-图9所示,光源装置300包括基座310、导热管320以及发光元件330。基座310由多孔性材料制成,例如:陶瓷材料或多孔性金属材料,更具体而言,如:氧化铝、氧化锆等。在本实施例中,基座310的顶部例如具有大致呈锥状的中空柱体312,而导热管320插入中空柱体312,且导热管320的局部内表面与中空柱体312的外表面接触。导热管320例如是由具有良好导热率的金属材质所制成,如铝、铜等。
发光元件330例如是发光二极管,其定位于导热管320的顶部。发光元件330具有发光部332,发光部332底面连接有导热元件340,且发光部332与导热元件340侧边包覆有定位座334。导热元件340的底面抵靠于导热管320的顶部,使得发光元件330产生的热能可以经由导热元件340被传导至导热管320。此外,导热管320的局部内表面与中空柱体312的外表面接触,因此热能可以经由导热管320再被传导至中空柱体312。
本实施例的中空柱体312是由多孔性材料制成,其与空气之间具有较大的散热面积,且具有高吸热能力与高热容的特性。换言之,中空柱体312可以储存大量的热能,并且中空柱体312与外界之间具有良好的热交换效果。如此一来,本实施例的光源装置300可以通过导热管320与中空柱体312的大面积接触将发光元件330产生的热能均匀地传递到基座310的中空柱体312,并且通过中空柱体312来吸收热能,并且与外界进行热交换。
在本实施例中,基座310的外侧表面例如具有一或多个第一孔洞310a,且在导热管320与中空柱体312的接触面以外的位置上例如形成有空气通道322。此空气通道322与导热管320内部的空间可经由第一孔洞310a连通至外界,以通过基座310内外的冷热空气对流来提升前述热交换效率。
此外,基座310底部可设置电源连接座350,而基座310内可设置控制模块360。电源连接座350可为螺纹状或电性接脚。螺纹状的电源连接座350例如为E12或E27形式,而电性接脚的电源连接座350例如为MR16或GU10形式。控制模块360例如是控制电路板,其电连接于发光元件330与电源连接座350之间。当电源连接座350连接至外界电源时,控制模块360会将外界电源的电传导至发光元件330,以驱动并控制发光元件330运作。
在本实施例中,光源装置300还可包括灯罩370,其连接基座310,且灯罩370与基座310共同形成容置空间372,用以容纳导热管320与发光元件330。在此,灯罩370可为透明或半透明材质的壳体,例如玻璃或塑胶材料所制成。当然,本实施例还可以在基座310上形成如同前述实施例的第二孔洞(未绘示,可参照图1-4的第二孔洞110b)。如此,可通过此第二孔洞来连通容置空间372,以供灯罩370内部空气与外界对流,提高散热效果。
基于上述,本实施例通过具有良好导热能力的导热管320将发光元件330产生的热能带走,并传导至基座310的中空柱体312,以通过中空柱体312的高吸热能力与高热容特性来提供良好的热交换效果。此外,基座310上开设第一孔洞310a,以使空气通道322以及中空柱体312内的空间可与外界连通,以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通过上述设计,可有效确保发光元件330的正常运作。
第三实施例
图10为依据本发明光源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图。图11为图10的光源装置的侧视剖面图。
如图10与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光源装置400包括第一导流管410、第二导流管420、发光元件430以及风扇440。第一导流管410为呈柱状体,并于其内具有第一空气通道412,且第一导流管410下方具有渐扩状的定位部414。第二导流管420可选用热传导系数较第一导流管410高的材质来制作。具体而言,第一导流管410的材质可选用陶瓷材料或多孔性金属材料等多孔性材料,而第二导流管420的材质可选用金属材料。第二导流管420套设于第一导流管410外侧,使第二导流管420的内壁与第一导流管410外壁形成有第二空气通道422。更详细而言,第二导流管420以套管424与座体426所组成。座体426上方侧的内壁间隔凸设有多个凸部426a,而套管424上缘弯折有固定部424a,套管424下缘外侧表面凹设有定位槽424b,且定位槽424b卡挚于座体426的凸部426a。此外,座体426内设置有支撑于第一导流管410外缘的支撑部426b,用以避免第一导流管410与套管424接触。
风扇440装设于第一导流管410下缘的定位部414内,用以抽取外界冷空气进入第一空气通道412。发光元件430例如是发光二极管,其定位于第二导流管420的套管424的固定部424a之上。发光元件430设置有发光部432,发光部432底面连接有导热元件450,且发光部432与导热元件450侧边被定位座434包覆。另外,导热元件450底面外缘抵靠于固定部424a,使第一空气通道412与第二空气通道422在第一导流管410的上缘处相互连通。
图12为图10的光源装置400运作时的侧视剖面图。
如图12所示,当发光元件430发光时,其所产生的热能会传导至导热元件450。由于导热元件450底面抵靠于套管424的固定部424a,而套管424又以热传导系数较高的材质所制成,因此热能会快速的由套管424所吸收。此时,风扇440也会在发光元件430发光时运作,进而抽取外界冷空气进入第一空气通道412,此冷空气经由第一空气通道412朝向发光元件430处流动,进而与发光元件430底部的导热元件450进行热交换,将导热元件450所吸收的热能带离。此时,冷空气经热交换后,会再经由第二空气通道422排出第二导流管420,使得发光元件430可保持正常的工作温度。
通过上述设计,可快速地将发光元件430运作时所产生的热能带离,使发光元件430可保持正常的工作温度。尤其,当风扇440所抽取的冷空气进入第一空气通道412后,可直接与发光元件430下方的导热元件450进行热交换,使发光元件430所产生的热能可通过冷空气的热交换而被迅速带离。换言之,也就是让冷空气直接先与发热源做热交换,而冷空气经热交换后形成的热空气,会再经由第二空气通道422排出第二导流管420。在实作上,可选择第一导流管410与第二导流管420的材质,使第一导流管410的热传导系数比第二导流管420的热传导系数低,如此可尽量避免第二空气通道422所流通的热空气与第一空气通道412内所流通的冷空气之间产生大量的热交换。
此外,由于第二导流管420以热传导系数较高材质所制成,且发光元件430底部的导热元件450的底面外缘抵持于套管424的固定部424a,因此发光元件430所产生的热能可通过导热元件450传导至套管424。当空气流经第二空气通道422时,也会通过热交换吸收套管424的热能,以增加热交换的面积,从而提升热交换效能。
另外,本实施例的第二导流管420套设于第一导流管410外侧,使第二导流管420的内壁与第一导流管410外壁形成第二空气通道422。因此,第二空气通道422与第一空气通道412形成并排,而可有效地大幅缩减光源装置400的整体体积并减轻重量,且发光元件430本身不需再增设散热鳍片等,从而使光源装置400的运用层面更加广泛。
图13为图10的光源装置400构成的灯具的侧视剖面分解图。图14为图10的光源装置400构成的灯具运作时的侧视剖面图。
如图13与图14所示,当应用光源装置400制成灯具时,为将第一导流管410的下端与第二导流管420的下端连接基座460,而风扇440位于第一导流管410与基座460之间。基座460底部可设置与外界电源连接的电源连接座470,基座460内还设置有控制模块480。控制模块480例如是控制电路板,其电连接于电源连接座470、风扇440及发光元件430之间。电源连接座470可为螺纹状或电性接脚,其中螺纹状的电源连接座470可为E12或E27形式,而电性接脚的电源连接座470可为MR16或GU10形式。
此外,基座460上端设有灯罩490,且灯罩490与基座460共同形成容置空间492,用以容纳第一导流管410、第二导流管420、发光元件430以及风扇440。灯罩460可由玻璃或塑胶等透明或半透明材质所制成的壳体。电源连接座470底面设置有一或多个第三孔洞472,且第三孔洞472连通于第一空气通道412,而基座460侧边上设置有一或多个第四孔洞462,且第四孔洞462连通于第二空气通道422。
如此,当电源连接座470与外界电源达成电连接时,控制模块480为会将外界电源的电传导至风扇440及发光元件430,使风扇440与发光元件430运作。此时,风扇440为会通过电源连接座470底面的第三孔洞472来抽取外界的冷空气进入第一空气通道412,使冷空气与发光元件430底部的导热元件450底面做热交换,再将热空气由第二空气通道422从基座460侧边上的第四孔洞462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冷空气的进入与热空气的排出皆不会进入到灯罩490内,因此灯罩490内不会因外界空气的影响产生脏污,以避免经由灯罩490输出的总出光量的减损。
图15为图10的光源装置构成的另一灯具运作时的侧视剖面图。与图10-图14所绘示的结构的主要差异在于,图15所绘示的灯具是将空气流入与流出的孔洞都设置在基座560上。更详细而言,基座560侧边上设置有一或多个第三孔洞562和第四孔洞564。第三孔洞562连通于第一空气通道412,第四孔洞564连通于第二空气通道422,俾使风扇440由第三孔洞562抽取外界的冷空气送进第一空气通道412,使冷空气与发光元件430底部的导热元件450底面做热交换,再经由第二空气通道422将热空气从第四孔洞564排出。
实际上,图10-图15所示的实施例并不限制第一空气通道412与第二空气通道422内的空气流动方向。亦即,本实施例可以将风扇440的出风方向逆转,即将风扇440由抽取外界冷空气改为排出第一空气通道412内的热空气。更详细而言,通过风扇440的排气,带动冷空气由第四孔洞462(或564)进入第二空气通道422,且冷空气与发光元件430底部的导热元件450底面做热交换,再经由风扇440以及第一空气通道412将热空气由第三孔洞472(或562)排出。因应此气流方向的变动,第一导流管410与第二导流管420的材质特性可互换。即,选用热传导系数较高的金属等材质来制作第一导流管410,而选用热传导系数相对较低的陶瓷材料或多孔性金属材料等多孔性材料来制作第二导流管420。
图16为依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另一光源装置的侧视剖面图。如图16所示,第二导流管420的管体表面成螺纹状(spiral),即第二导流管420的套管424内壁凸设有与第一导流管410外壁接触的凸缘427。如此,第二空气通道422会成为沿着第一导流管410卷绕的螺线形(helical)管道,用于增加热交换面积,提升热交换效率。
实际上,在未绘示的实施例中,本发明也可以选择采用螺纹状的第一导流管410,或是同时采用螺纹状的第二导流管420与第一导流管410,以达到类似的效果。
图17为依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又一种光源装置的侧视剖面图。本实施例在第一导流管410与第二导流管420之间的第二空气通道422内设置扰流结构,以增加热交换面积,提升热交换速度。如图17所示,第二导流管420的内壁设置有螺线形的扰流结构428,例如螺旋弹簧,以通过扰流结构428来增加热交换面积。当然,本实施例也可以选择将扰流结构428形成在第一导流管410的外壁上,或是待第一导流管410与第二导流管420组装后,再将扰流结构428置入第一导流管410与第二导流管420之间,以得到相同的效果。
第四实施例
图18为依据本发明光源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图19为图18的导流管与发光元件的立体分解图。
如图18与图19所示,光源装置600包括导流管610、基座620、发光元件630以及灯罩640。导流管610内具有第一空气通道612。基座620连接于导流管610的下缘。基座620具有第三孔洞620a,且第三孔洞620a连通于第一空气通道612。发光元件630设置于导流管610的上缘。发光元件630底部具有导热元件650,且导热元件650底面抵靠于导流管610的上缘。灯罩640连接基座620上缘,且灯罩640与基座620共同形成容置空间642,以容纳导流管610与发光元件630。本实施例的发光元件630与导流管610的结构、发光元件630与导流管610之间的连接方式、灯罩640与基座620之间的连接方式类似于前述第三实施例所述者,因此不再详细赘述。
本实施例在灯罩640内形成连通外界的第二空气通道644,其例如是通过在灯罩640内设置另一导流管660来形成,其中导流管660会贯穿灯罩640,并且在灯罩640上缘具有与外界连通的开口662。导流管610设置于导流管660内,且使第一空气通道612与第二空气通道644在发光元件630处相互连通。更详细而言,导流管610上端可设置有一或多个第四孔洞618,以连通第一空气通道612与第二空气通道644。
本实施例的光源装置600还可包括电源连接座670,其连接基座620底部并且电连接至发光元件630。此外,基座620内还可设置如同前述实施例所示的控制模块(未绘示),以将外界电源的电由电源连接座670传导至发光元件630,使发光元件630运作。
当发光元件630运作产生热能时,热能会经由导热元件650传导至导流管610。导流管610会与由第三孔洞620a进入第一空气通道612的外界冷空气进行热交换。空气吸热后会因密度变小而上升,经由第一空气通道612朝向发光元件630处流动,并与发光元件630底部的导热元件650进行热交换。发光元件630周围的空气将导热元件650所吸收的热能带离,并且上升,通过第四孔洞618而进入到第二空气通道644,再由导流管660的开口662排至外界,使得发光元件630可保持正常的工作温度。
换言之,本实施例的第一空气通道612以及第二空气通道644内的空气不需通过外力便可以自动对流,达到散热的效果。当然,本实施例也可以选择在导流管610的下端设置风扇680。风扇680位于导流管610与基座620之间,并且电连接至基座620内的控制模块(未绘示),以加快第一空气通道612以及第二空气通道644内的空气的对流速度,提升热交换效率。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出整合了散热架构的光源装置,其中可通过导热罩或导热管来将发光元件产生的热能传递到多孔性材料的基座上。由于导热罩或导热管与基座大面积接触,因此可以均匀地将热量传递到基座,以通过基座来吸收热量并且与外界进行热交换,从而提升散热效率。此外,本发明提出的光源装置也可以通过空气对流直接与发光元件进行热交换,使发光元件所产生的热能可通过冷空气的热交换而被带离光源装置。
虽然已结合以上实施例揭露了本发明,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熟悉此技术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附上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37)

1.一种光源装置,包括:
基座;
导热罩,覆盖该基座顶部,该导热罩与该基座顶部的局部表面接触;以及
发光元件,接合于该导热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中该基座顶部具有一柱体,而该导热罩套设于该柱体外。
3.如权剂要求2所述的光源装置,其中该基座具有第一孔洞,且该导热罩与该柱体之间形成一空气通道,该空气通道连通该第一孔洞。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中该基座顶部为凹杯结构,该发光元件位于该凹杯结构内,且该凹杯结构顶部具有凹面,该导热罩覆盖该凹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还包括电源连接座,该电源连接座连接该基座底部并且电连接至该发光元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源装置,还包括控制模块,位于该基座内,并且电连接于该发光元件与该电源连接座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还包括灯罩,连接该基座,该灯罩与该基座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间,该导热罩与该发光元件位于该容置空间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源装置,其中该基座具有第二孔洞,且该第二孔洞连通该容置空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中该基座材质包括多孔性陶瓷材料或多孔性金属材料。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还包括导热元件,该导热元件配置于该发光元件与该导热罩之间。
11.一种光源装置,包括:
基座,该基座顶部具有中空柱体;
导热管,插入该中空柱体,且该导热管的局部表面与该中空柱体接触;以及
发光元件,接合于该导热管顶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中该基座具有孔洞,且该导热管与该中空柱体之间形成一空气通道,该空气通道连通该孔洞。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源装置,还包括电源连接座,该电源连接座连接该基座底部并且电连接至该发光元件。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源装置,还包括控制模块,位于该基座内,并且电连接于该发光元件与该电源连接座之间。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源装置,还包括灯罩,连接该基座,该灯罩与该基座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间,该导热管与该发光元件位于该容置空间内。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中该基座材质包括多孔性陶瓷材料或多孔性金属材料。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源装置,还包括导热元件,该导热元件配置于该发光元件与该导热管之间。
18.一种光源装置,包括:
第一导流管,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且该第一导流管内具有第一空气通道;
第二导流管,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二导流管套设于该第一导流管外,该第一导流管的该第一端与该第二导流管的该第一端相邻,且该第一导流管与该第二导流管之间形成一第二空气通道;
发光元件,连接该第二导流管的该第一端,且该第一空气通道与该第二空气通道在该发光元件处相互连通;以及
风扇,设置于该第一导流管的该第二端。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光源装置,还包括导热元件,该导热元件配置于该发光元件与该第二导流管的该第一端之间。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光源装置,还包括基座,该基座连接于该第一导流管的该第二端与该第二导流管的该第二端,该风扇位于该第一导流管与该基座之间。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源装置,还包括电源连接座,该电源连接座连接该基座底部并且电连接至该发光元件与该风扇。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中该电源连接座底面具有第一孔洞,该第一孔洞连通于该第一空气通道,该基座具有第二孔洞,该第二孔洞连通于该第二空气通道。
23.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源装置,其中该基座具有第一孔洞以及第二孔洞,该第一孔洞连通于该第一空气通道,该第二孔洞连通于该第二空气通道。
24.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源装置,还包括灯罩,连接该基座,该灯罩与该基座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间,该第一导流管、该第二导流管、该发光元件以及该风扇位于该容置空间内。
25.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光源装置,其中该第二空气通道为沿着该第一导流管卷绕的一螺线形管道。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光源装置,其中该第二导流管的管体表面为螺纹状。
27.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光源装置,还包括扰流结构,位于该第二空气通道内。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光源装置,其中该扰流结构包括形成于该第一导流管或该第二导流管上的螺线形(helical)结构。
29.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光源装置,其中该扰流结构包括设置于该第一导流管与该第二导流管之间的一螺旋弹簧。
3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光源装置,其中该第一导流管的材质包括多孔性材料。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光源装置,其中该多孔性材料包括陶瓷材料或多孔性金属材料。
32.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光源装置,其中该第二导流管的材质包括金属材料。
33.一种光源装置,包括:
导流管,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且该导流管内具有第一空气通道;
基座,连接于该导流管的该第二端;
发光元件,连接该导流管的该第一端;以及
灯罩,连接该基座,该灯罩与该基座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间,该导流管与该发光元件位于该容置空间内,该灯罩内具有连通外界的一第二空气通道,且该第一空气通道与该第二空气通道在该发光元件处相互连通。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光源装置,还包括导热元件,该导热元件配置于该发光元件与该导流管的该第一端之间。
35.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光源装置,还包括风扇,设置于该导流管的该第二端,该风扇位于该导流管与该基座之间。
36.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光源装置,其中该基座具有孔洞,该孔洞连通于该第一空气通道。
37.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光源装置,还包括电源连接座,该电源连接座连接该基座底部并且电连接至该发光元件。
CN2010102933946A 2010-09-26 2010-09-26 光源装置 Pending CN10241045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933946A CN102410451A (zh) 2010-09-26 2010-09-26 光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933946A CN102410451A (zh) 2010-09-26 2010-09-26 光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10451A true CN102410451A (zh) 2012-04-11

Family

ID=459126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933946A Pending CN102410451A (zh) 2010-09-26 2010-09-26 光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1045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508940A (ja) * 2015-02-12 2018-03-29 フィリップス ライティング ホールディング ビー ヴィ 熱伝導流体を備える照明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76552Y (zh) * 2005-09-16 2007-03-07 林志泽 Led灯具罩体散热结构
CN201078658Y (zh) * 2007-08-14 2008-06-25 佛山市国星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大功率led灯泡
CN201314509Y (zh) * 2008-12-09 2009-09-23 鈤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孔性材质灯罩的散热结构
EP2105659A1 (en) * 2008-03-27 2009-09-30 Wen-Long Chyn LED lamp having higher efficiency
GB2464484A (en) * 2008-10-15 2010-04-21 Chai-Mao Li Multi-layer heat dissipating reflective lampshade
CN101701701A (zh) * 2009-11-13 2010-05-05 东莞市友美电源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球形led灯泡的散热结构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76552Y (zh) * 2005-09-16 2007-03-07 林志泽 Led灯具罩体散热结构
CN201078658Y (zh) * 2007-08-14 2008-06-25 佛山市国星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大功率led灯泡
EP2105659A1 (en) * 2008-03-27 2009-09-30 Wen-Long Chyn LED lamp having higher efficiency
GB2464484A (en) * 2008-10-15 2010-04-21 Chai-Mao Li Multi-layer heat dissipating reflective lampshade
CN201314509Y (zh) * 2008-12-09 2009-09-23 鈤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孔性材质灯罩的散热结构
CN101701701A (zh) * 2009-11-13 2010-05-05 东莞市友美电源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球形led灯泡的散热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508940A (ja) * 2015-02-12 2018-03-29 フィリップス ライティング ホールディング ビー ヴィ 熱伝導流体を備える照明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79476B2 (en) Thermal management of led-based illumination devices with synthetic jet ejectors
CN103052844B (zh) Led照明模块及使用该led照明模块的照明灯
CN102721020B (zh) 充分利用散热空间的led灯具组合式立体散热结构及方法
CN201706458U (zh) 灯具及其散热器
US8591067B2 (en) Light source device
CN204201834U (zh) 舞台灯具散热系统及应用该系统的舞台灯
CN102261572B (zh) 灯具
CN201203004Y (zh) 安全高亮度的led灯具
CN201526837U (zh) 具有多层散热结构的led灯泡
CN203010326U (zh) 一种带风扇散热装置的led灯
KR100897919B1 (ko) 고휘도 led 등명기
CN202338809U (zh) 一种led灯具
CN104791736A (zh) 一种液冷散热的led光模组
CN102410451A (zh) 光源装置
CN206617781U (zh) 用于led模组的散热器、led模组以及led灯
CN201731360U (zh) 新型低成本高效散热大功率led路灯
CN210668363U (zh) 一种水冷散热型cob光源及led灯具
CN205048259U (zh) 一种空气自然对流散热的led筒灯
CN203757669U (zh) 一种液冷散热的led光模组
CN108758365B (zh) 一种带散热装置的三防灯
CN207005763U (zh) 具有组合散热结构的led灯
CN202001863U (zh) 一种易散热集成封装led光源
CN202024195U (zh) 路灯结构
CN101718411A (zh) 具有风扇式散热装置的路灯结构
CN201739867U (zh) 电热分离led灯泡模块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