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05606B - 预编码协同传输方法和数据传输系统 - Google Patents

预编码协同传输方法和数据传输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05606B
CN102405606B CN200980158759.XA CN200980158759A CN102405606B CN 102405606 B CN102405606 B CN 102405606B CN 200980158759 A CN200980158759 A CN 200980158759A CN 102405606 B CN102405606 B CN 1024056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channel coefficients
enb
precoding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5875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05606A (zh
Inventor
蒋琦
沈钢
郑武
陈继明
张凯宾
金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catel Lucent Shanghai Bel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catel Lucent Shanghai Bell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catel Lucent Shanghai Bel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056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056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056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056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03Arrangements for wireless physical layer control
    • H04B7/2606Arrangements for base station coverage control, e.g. by using relays in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17Feedback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在具有RN的数据传输系统中的预编码协同传输方法,在所述eNB处,所述方法包括:接收从UE报告的从eNB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估计结果和从RN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估计结果;利用所接收到的从eNB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估计结果和从RN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估计结果,来计算从eNB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和从RN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之间的相位差;根据所计算出的相位差对原始传输数据进行预编码,从而对从eNB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的相位进行旋转,以使从eNB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的旋转后的相位近似等于从RN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的相位;以及向UE传输预编码后的传输数据。

Description

预编码协同传输方法和数据传输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在具有中继节点(RN)的数据传输系统中的预编码协同传输方法和用于实现预编码协同传输的数据传输系统,能够显著地增强射频(RF)合并效果和误码率(BER)性能。
背景技术
中继是LTE(长期演进)先进系统中的一个关键技术。在3GPP(第三代伙伴计划)RAN1#56bis会议(2009年3月举行)上,类型II中继已经被指定并支持为一种候选LTE-A中继技术。该类型II中继的定义如下:
*类型II中继不应该具有单独的小区ID,因而不将创建任何新的小区;
*类型II中继应该还能够向/从版本8(Re1-8)用户终端(UE)进行中继;以及
*至少版本8UE不应该知道类型II中继的存在。
由于版本8UE无法知道类型II中继的存在,在基站(eNB)和中继节点(RN)之间的协同传输能够在某些场景下提供一些性能增益。射频(RF)组合是实现该协同传输的简单方法,而不会对传统版本8UE造成任何影响。然而,如图1所示,由于在从eNB到UE的链路和从RN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的相位是不同的,因而在某些情形下不能够通过直接RF合并来自不同节点的信号来确保性能增益。例如,当从eNB到UE的链路和从RN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的相位差较大时,直接RF合并来自eNB的信号和RN的信号将获得较差的合并结果。
直到目前为止,还不存在不使用直接RF合并的成熟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出了本发明。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在具有RN的数据传输系统中的预编码协同传输方法和用于实现预编码协同传输的数据传输系统,能够显著地增强射频RF合并效果和误码率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在具有RN的数据传输系统中的预编码协同传输方法,在所述eNB处,所述方法包括:接收从UE报告的从eNB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估计结果和从RN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估计结果;利用所接收到的从eNB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估计结果和从RN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估计结果,来计算从eNB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和从RN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之间的相位差;根据所计算出的相位差对原始传输数据进行预编码,从而对从eNB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的相位进行旋转,以使从eNB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的旋转后的相位近似等于从RN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的相位;以及向UE传输预编码后的传输数据。
优选地,在所述UE处,所述方法包括:接收从eNB传输来的预编码后的传输数据和从RN传输来的原始传输数据;以及对从eNB所接收到的预编码后的传输数据和从RN所接收到的原始传输数据进行射频合并。
优选地,根据所计算出的相位差对原始传输数据进行预编码包括:在用于对数据进行传输的当前时频资源块上,利用对所计算出的针对频域上连续的前一时频资源块、当前时频资源块、后一时频资源块各自的相位差的线性插值来获得预编码矩阵;以及将所述原始传输数据与预编码矩阵相乘,其中所述时频资源块被划分为多个基本资源块,多个基本资源块的每一个均包括多个子载波。
另外,根据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在具有中继节点RN的数据传输系统中的预编码协同传输方法,在所述eNB处,所述方法包括:接收从UE报告的从eNB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估计结果;利用所接收到的从eNB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估计结果来计算从eNB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的相位;根据所计算出的从eNB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的相位来对原始传输数据进行预编码,从而将从eNB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的相位旋转到预定相位;以及向UE传输预编码后的传输数据;以及在所述RN处,所述方法包括:接收从UE报告的从RN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估计结果;利用所接收到的从RN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估计结果来计算从RN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的相位;根据所计算出的从RN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的相位来对原始传输数据进行预编码,从而将从RN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的相位旋转到所述预定相位;以及向UE传输预编码后的传输数据。
优选地,在所述UE处,所述方法包括:接收从eNB传输来的预编码后的传输数据和从RN传输来的预编码后的传输数据;以及对从eNB所接收到的预编码后的传输数据和从RN所接收到的预编码后的传输数据进行射频合并。
优选地,根据所计算出的从eNB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的相位来对原始传输数据进行预编码包括:在用于对数据进行传输的当前时频资源块上,利用对所计算出的针对频域上连续的前一时频资源块、当前时频资源块、后一时频资源块各自的相位的线性插值来获得预编码矩阵:以及将所述原始传输数据与预编码矩阵相乘,其中所述时频资源块被划分为多个基本资源块,多个基本资源块的每一个均包括多个子载波。
优选地,根据所计算出的从RN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的相位来对原始传输数据进行预编码包括:在用于对数据进行传输的当前时频资源块上,利用对所计算出的针对频域上连续的前一时频资源块、当前时频资源块、后一时频资源块各自的相位的线性插值来获得预编码矩阵;以及将所述原始传输数据与预编码矩阵相乘,其中所述时频资源块被划分为多个基本资源块,多个基本资源块的每一个均包括多个子载波。
此外,根据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用于实现预编码协同传输的数据传输系统,包括:eNB和RN,所述eNB包括:接收装置,用于接收从UE报告的从eNB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估计结果和从RN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估计结果;计算装置,用于利用所接收到的从eNB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估计结果和从RN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估计结果,来计算从eNB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和从RN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之间的相位差;预编码装置,用于根据所计算出的相位差对原始传输数据进行预编码,从而对从eNB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的相位进行旋转,以使从eNB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的旋转后的相位近似等于从RN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的相位;以及第一传输装置,用于向UE传输预编码后的传输数据,以及所述RN包括:第二传输装置,用于向UE传输原始传输数据。
此外,根据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用于实现预编码协同传输的数据传输系统,包括:eNB和RN,所述eNB包括:第一接收装置,用于接收从UE报告的从eNB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估计结果;第一计算装置,用于利用所接收到的从eNB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估计结果来计算从eNB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的相位;第一预编码装置,用于根据所计算出的从eNB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的相位来对原始传输数据进行预编码,从而将从eNB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的相位旋转到预定相位;以及第一传输装置,用于向UE传输预编码后的传输数据,以及所述RN包括:第二接收装置,用于接收从UE报告的从RN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估计结果;第二计算装置,用于利用所接收到的从RN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估计结果来计算从RN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的相位:第二预编码装置,用于根据所计算出的从RN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的相位来对原始传输数据进行预编码,从而将从RN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的相位旋转到所述预定相位;以及第二传输装置,用于向UE传输预编码后的传输数据。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对所采用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优点和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其中:
图1是用于说明在不同相位差的情况下进行直接RF合并的合并结果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预编码协同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对原始传输数据进行预编码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预编码协同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用于实现预编码协同传输的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用于实现预编码协同传输的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7(a)是用于说明针对3kmph(3km/h)的UE移动速度的1×1系统、原始RF合并和根据本发明的预编码RF合并的BER性能比较的示意图(无信道编码);以及
图7(b)是用于说明针对30kmph(30km/h)的UE移动速度的1×1系统、原始RF合并和根据本发明的预编码RF合并的BER性能比较的示意图(无信道编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预编码协同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在本发明中,首先假定RN已经从eNB“侦听”并且正确解码了针对特定UE的所需原始传输数据。
如图2所示,在步骤201,eNB接收从UE报告的从eNB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估计结果和从RN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估计结果。在步骤203,eNB利用所接收到的从eNB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估计结果和从RN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估计结果,来计算从eNB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和从RN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之间的相位差。在步骤205,eNB根据所计算出的相位差对原始传输数据进行预编码,从而对从eNB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的相位进行旋转,以使从eNB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的旋转后的相位近似等于从RN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的相位。在步骤207,eNB向UE传输预编码后的传输数据。
此时,RN向UE传输原始传输数据。
然后,UE接收从eNB传输来的预编码后的传输数据和从RN传输来的原始传输数据,并且UE对从eNB所接收到的预编码后的传输数据和从RN所接收到的原始传输数据进行射频合并。
这里,由eNB周期性地控制用来实现eNB和RN的预编码协同传输。在运行该预编码协同传输之前,假定RN“侦听”到针对特定UE的所需原始传输数据。为了确保该预编码协同传输的性能,应该周期性地更新与eNB上的原始传输数据相乘的预编码矩阵。这里,假定周期时间等于K/2TTI(传输时间间隔)。这里,K意味着每K个RB更新一次信道信息,因为对于LTE系统,每0.5*TTI就是一个RB所占用的时间长度,一个TTI诸如为0.5ms。
下面将结合图3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对原始传输数据进行预编码的示意图。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将对所计算出的从eNB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和从RN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之间的相位差对eNB上的原始传输数据进行预编码。如图3所示,将用于对数据进行传输的整个时频资源划分为M×N个时频资源块block(i,j)(1≤i≤M,1≤j≤N),其中M处于频域而N处于时域。每个时频资源块被划分为在频域上的L个基本资源块(RB)和在时域上的K个RB。多个RB的每一个均包括多个子载波。这里,假定每一个RB包括12个子载波,则使用12L×12L对角矩阵Wi,j(预编码矩阵)来与时频资源块block(i,j)上的原始传输数据相乘。这里,Wi,j对于每一个时频资源块block(i,j)是变化的,并且可以表达为:
W i , j = diag { exp ( jω i , j 0 ) , . . . , exp ( jω i , j α ) , . . . , exp ( jω i , j 12 L - 1 ) } , i ∈ [ 1 , M ] , j ∈ [ 1 , N ] - - - ( 1 )
稍后将讨论获得的具体方法。
将基于每一个K/2TTI(等于K个RB)根据在运行本发明的预编码协同传输之前的信道系数估计信息来更新Wi,j的值。
现在将描述针对每一个时频资源块block(i,j)的项
Figure GPA0000130126220000081
的计算。在预编码协同传输之前,假定UE向eNB报告了从eNB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估计结果和从RN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估计结果。为了简化和资源节省,该UE将基于每一个时频资源块block(i,·)来报告信道信息。这里,假定两个频域上连续的时频资源块共享连续的频域信道,这意味着频域上前一时频资源块的信道系数估计结果和后一时频资源块的信道系数估计结果可以用于当前时频资源块的预编码矩阵的计算。这里,将定义为从eNB到UE的链路的与时频资源块(i,j)有关的信道系数估计结果,同时将定义为从RN到UE的链路的与块(i,j)有关的信道系数估计结果,并且表示从eNB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和从RN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之间的相位差的
Figure GPA0000130126220000084
,于是,在每一个子载波上的项
Figure GPA0000130126220000085
的每一个可以表达为:
&omega; i , j &alpha; = &theta; i , j - &theta; i - 1 , j 12 L &CenterDot; ( &alpha; + 0.5 ) + &theta; i - 1 , j , 0 &le; &alpha; < 6 L &theta; i + 1 , j - &theta; i , j 12 L &CenterDot; ( &alpha; + 0.5 ) + &theta; i , j , 6 L &le; &alpha; < 12 L - - - ( 2 )
这里,α用来表示每一个块中的子载波数。由公式(2)能够容易地发现
Figure GPA0000130126220000087
是利用对所计算出的针对频域上连续的前一时频资源块(i-1,j)、当前时频资源块(i,j)、后一时频资源块(i+1,j)各自的相位差的线性插值来获得的。
由于版本8UE将不会知道
Figure GPA0000130126220000088
的存在,当运行根据本发明的预编码协同传输时,该版本8UE仍然使用未旋转的参考信号来对RF合并后的信号进行解调。根据本发明,通过对eNB上的原始传输数据进行预编码,使得从eNB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的旋转后的相位近似等于从RN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的相位,从而极大地增强了RF合并效果。这里,因为相位差是根据信道系数估计结果而非信道系数的精确值得出的,因而从eNB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的旋转后的相位“近似等于”而不会“精确地等于”从RN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的相位。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预编码协同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4所示,在步骤401,eNB接收从UE报告的从eNB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估计结果。在步骤403,eNB利用所接收到的从eNB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估计结果来计算从eNB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的相位。在步骤405,eNB根据所计算出的从eNB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的相位来对原始传输数据进行预编码,从而将从eNB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的相位旋转到预定相位。在步骤407,eNB向UE传输预编码后的传输数据。
另外,在步骤401’,RN接收从UE报告的从RN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估计结果。在步骤403’,RN利用所接收到的从RN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估计结果来计算从RN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的相位。在步骤405’,RN根据所计算出的从RN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的相位来对原始传输数据进行预编码,从而将从RN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的相位旋转到所述预定相位。在步骤407’,RN向UE传输预编码后的传输数据。
然后,UE接收从eNB传输来的预编码后的传输数据和从RN传输来的预编码后的传输数据,并且UE对从eNB所接收到的预编码后的传输数据和从RN所接收到的预编码后的传输数据进行射频合并。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eNB根据所计算出的从eNB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的相位来对原始传输数据进行预编码,并且RN根据所计算出的从RN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的相位来对原始传输数据进行预编码。eNB中所采用的预编码矩阵Wi,j的生成方式与第一实施例中预编码矩阵Wi,j的生成方式类似,仅仅公式(2)中θi,j等于
Figure GPA0000130126220000091
。这样生成的预编码矩阵将从eNB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的相位旋转到零相位。
同样,RN中所采用的预编码矩阵Wi,j的生成方式与第一实施例中预编码矩阵Wi,j的生成方式类似,仅仅公式(2)中θi,j等于
Figure GPA0000130126220000092
,这样生成的预编码矩阵将从RN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的相位旋转到零相位。因此,从eNB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的旋转后的实际相位和从RN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的旋转后的实际相位近似相等。
以上仅作为示例描述了通过分别在eNB和RN处执行预编码,将从eNB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的相位和从RN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的相位均旋转到零相位的情况。但是,明显地,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而是可以将从eNB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的相位和从RN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的相位均旋转到除了零相位之外的任何预定相位,此时,也可以确保从eNB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的旋转后的实际相位和从RN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的旋转后的实际相位近似相等。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用于实现预编码协同传输的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框图。
如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数据传输系统包括:eNB和RN。所述eNB包括:接收装置501,用于接收从UE报告的从eNB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估计结果和从RN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估计结果;计算装置503,用于利用所接收到的从eNB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估计结果和从RN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估计结果,来计算从eNB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和从RN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之间的相位差;预编码装置505,用于根据所计算出的相位差对原始传输数据进行预编码,从而对从eNB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的相位进行旋转,以使从eNB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的旋转后的相位近似等于从RN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的相位;以及第一传输装置507,用于向UE传输预编码后的传输数据。所述RN包括:第二传输装置507’,用于向UE传输原始传输数据。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用于实现预编码协同传输的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框图。
如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数据传输系统包括:eNB和RN。所述eNB包括:第一接收装置601,用于接收从UE报告的从eNB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估计结果;第一计算装置603,用于利用所接收到的从eNB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估计结果来计算从eNB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的相位;第一预编码装置605,用于根据所计算出的从eNB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的相位来对原始传输数据进行预编码,从而将从eNB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的相位旋转到预定相位;以及第一传输装置607,用于向UE传输预编码后的传输数据。所述RN包括:第二接收装置601’,用于接收从UE报告的从RN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估计结果;第二计算装置603’,用于利用所接收到的从RN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估计结果来计算从RN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的相位;第二预编码装置605’,用于根据所计算出的从RN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的相位来对原始传输数据进行预编码,从而将从RN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的相位旋转到所述预定相位;以及第二传输装置607’,用于向UE传输预编码后的传输数据。
图7(a)和7(b)提供了针对1×1系统(无合并)、现有RF合并和根据本发明的预编码RF合并的各自仿真结果。在不同仿真场景下的发射功率已经被归一化,并且在仿真中应用了具有固定参数的3GPP SCME信道。这里,将针对每一个块的频率长度设置为1个RB,同时将时域块长度设置为2个RB(1TTI)TTI或20个RB(10TTI)以进行比较。表1示出了具体参数。
表1:仿真参数和假设
参数
载波频率 2GHz
传输带宽 10MHz(FFT尺寸N=1024)
调制 QPSK
空间信道模型 3GPP SCM
传输配置 1x1、现有RF合并、预编码RF合并
速率 3kmph,30kmph
信道估计 极好的信道估计
时域块长度(更新周期) 1TTI/10TTI
频域块长度 1个资源块(针对一般CP的12个子载波)
具体地,图7(a)和7(b)示出了1×1系统、现有RF合并和根据本发明的预编码RF合并的BER性能。由于在eNB到UE的信道和RN到UE的信道之间的相位差,可以发现现有RF合并方案不能够实现性能增益。根据本发明的预编码协同传输方法,该改进的RF合并方案可以显著地增强BER性能。此外,具有10TTI长度块的性能接近于1TTI长度,特别是在低速率的情况下。这意味着较长的更新周期将无法得到本发明的方法的性能增益。
根据仿真结果和以上讨论,根据本发明的预编码协同传输可以在将协同类型II中继引入版本8UE时被用来改善RF合并解调性能。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还可以在eNB或RN的组中来扩展该预编码协同传输方案。对于eNB之间的协同传输,其可以通过将预编码矩阵与每一个eNB的传输数据相乘来应用于协同多点Tx/Rx(CoMP)。对于RN之间的协同传输,首先应该“侦听”所传输的数据,然后通过根据预编码来对传输数据进行旋转来实现高性能增益。当引入了超过两个RN来实现协同传输时,通过将不同链路的所有信道系数旋转到相同的相位,可以从本发明的预编码方案中获得更大的增强。
该预编码协同传输方案能够在保证对版本8UE的完全后向兼容性的基础上显著提供系统性能。此外,能够容易地扩展到CoMP和多中继系统。
在RF合并下现有协同传输不能够确保性能增益,因为eNB-UE和RN-UE信道具有合并后信道不能保证性能增益的问题。根据本发明的预编码协同传输方案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并以与版本8UE的完全后向兼容性,实现了针对类型II中继的极大性能增益。当然,本发明并不局限于类型II中继,而是还可以应用于诸如类型I中继等其他中继类型。
尽管以上已经结合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示出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替换和改变。因此,本发明不应由上述实施例来限定,而应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价物来限定。

Claims (9)

1.一种在具有中继节点RN的数据传输系统中的预编码协同传输方法,在基站eNB处,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从用户终端UE报告的从eNB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估计结果和从RN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估计结果;
利用所接收到的从eNB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估计结果和从RN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估计结果,来计算从eNB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和从RN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之间的相位差;
根据所计算出的相位差对原始传输数据进行预编码,从而对从eNB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的相位进行旋转,以使从eNB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的旋转后的相位近似等于从RN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的相位;以及
向UE传输预编码后的传输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UE处,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从eNB传输来的预编码后的传输数据和从RN传输来的原始传输数据;以及
对从eNB所接收到的预编码后的传输数据和从RN所接收到的原始传输数据进行射频合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计算出的相位差对原始传输数据进行预编码包括:
在用于对数据进行传输的当前时频资源块上,利用对所计算出的针对频域上连续的前一时频资源块、当前时频资源块、后一时频资源块各自的相位差的线性插值来获得预编码矩阵;以及
将所述原始传输数据与预编码矩阵相乘,
其中所述时频资源块被划分为多个基本资源块,多个基本资源块的每一个均包括多个子载波。
4.一种在具有中继节点RN的数据传输系统中的预编码协同传输方法,
在基站eNB处,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从用户终端UE报告的从eNB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估计结果;
利用所接收到的从eNB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估计结果来计算从eNB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的相位;
根据所计算出的从eNB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的相位来对原始传输数据进行预编码,从而将从eNB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的相位旋转到预定相位;以及
向UE传输预编码后的传输数据;以及
在所述RN处,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从UE报告的从RN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估计结果;
利用所接收到的从RN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估计结果来计算从RN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的相位;
根据所计算出的从RN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的相位来对原始传输数据进行预编码,从而将从RN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的相位旋转到所述预定相位;以及
向UE传输预编码后的传输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UE处,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从eNB传输来的预编码后的传输数据和从RN传输来的预编码后的传输数据;以及
对从eNB所接收到的预编码后的传输数据和从RN所接收到的预编码后的传输数据进行射频合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计算出的从eNB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的相位来对原始传输数据进行预编码包括:
在用于对数据进行传输的当前时频资源块上,利用对所计算出的针对频域上连续的前一时频资源块、当前时频资源块、后一时频资源块各自的相位的线性插值来获得预编码矩阵;以及
将所述原始传输数据与预编码矩阵相乘,
其中所述时频资源块被划分为多个基本资源块,多个基本资源块的每一个均包括多个子载波。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计算出的从RN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的相位来对原始传输数据进行预编码包括:
在用于对数据进行传输的当前时频资源块上,利用对所计算出的针对频域上连续的前一时频资源块、当前时频资源块、后一时频资源块各自的相位的线性插值来获得预编码矩阵;以及
将所述原始传输数据与预编码矩阵相乘,
其中所述时频资源块被划分为多个基本资源块,多个基本资源块的每一个均包括多个子载波。
8.一种用于实现预编码协同传输的数据传输系统,包括:
基站eNB,所述eNB包括:
接收装置,用于接收从用户终端UE报告的从eNB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估计结果和从中继节点RN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估计结果;
计算装置,用于利用所接收到的从eNB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估计结果和从RN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估计结果,来计算从eNB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和从RN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之间的相位差;
预编码装置,用于根据所计算出的相位差对原始传输数据进行预编码,从而对从eNB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的相位进行旋转,以使从eNB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的旋转后的相位近似等于从RN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的相位;以及
第一传输装置,用于向UE传输预编码后的传输数据,RN,所述RN包括:
第二传输装置,用于向UE传输原始传输数据。
9.一种用于实现预编码协同传输的数据传输系统,包括:
基站eNB,所述eNB包括:
第一接收装置,用于接收从用户终端UE报告的从eNB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估计结果;
第一计算装置,用于利用所接收到的从eNB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估计结果来计算从eNB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的相位;
第一预编码装置,用于根据所计算出的从eNB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的相位来对原始传输数据进行预编码,从而将从eNB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的相位旋转到预定相位;以及
第一传输装置,用于向UE传输预编码后的传输数据,以及中继节点RN,所述RN包括:
第二接收装置,用于接收从UE报告的从RN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估计结果;
第二计算装置,用于利用所接收到的从RN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估计结果来计算从RN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的相位;
第二预编码装置,用于根据所计算出的从RN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的相位来对原始传输数据进行预编码,从而将从RN到UE的链路的信道系数的相位旋转到所述预定相位;以及
第二传输装置,用于向UE传输预编码后的传输数据。
CN200980158759.XA 2009-06-22 2009-06-22 预编码协同传输方法和数据传输系统 Active CN1024056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09/000686 WO2010148531A1 (zh) 2009-06-22 2009-06-22 预编码协同传输方法和数据传输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05606A CN102405606A (zh) 2012-04-04
CN102405606B true CN102405606B (zh) 2014-05-14

Family

ID=433858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58759.XA Active CN102405606B (zh) 2009-06-22 2009-06-22 预编码协同传输方法和数据传输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05606B (zh)
WO (1) WO201014853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01678B (zh) * 2011-09-10 2016-05-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节点协作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7204946B (zh) * 2016-03-18 2021-05-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pusch信道的相位补偿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70351A (zh) * 2006-10-23 2008-04-30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
WO2008136830A1 (en) * 2007-05-07 2008-11-13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of relaying soft information for cooperative diversit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359950A (zh) * 2008-09-03 2009-02-0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基于奇异值分解迫零波束成型的多天线中继传输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57005B2 (en) * 2006-11-08 2013-06-04 Trellisware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establishing cooperative rout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70351A (zh) * 2006-10-23 2008-04-30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
WO2008136830A1 (en) * 2007-05-07 2008-11-13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of relaying soft information for cooperative diversit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359950A (zh) * 2008-09-03 2009-02-0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基于奇异值分解迫零波束成型的多天线中继传输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0148531A1 (zh) 2010-12-29
CN102405606A (zh) 2012-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81662B2 (en) Frequency correction in a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402248B (zh) 用于下行链路pdsch功率设置的方法和设备
CN102948108B (zh) 在通信设备上使用字段格式
CN101854186B (zh) 用于数据传输的预编/解码方法和系统
US20110200029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lustering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RU2526886C2 (ru)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по технологии mimo и передатчик (варианты)
CN101346962A (zh) 用于使用下行链路前导测量载波干扰噪声比的装置和方法
KR20070000320A (ko)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화 시스템에서 수신 데이터의컴바이닝을 위한 하향링크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US20190306730A1 (en) Data source simulation platform
WO2006060892A1 (en) Ofdm system with reverse link interference estimation
US2011010717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changing multipath signals in a sc-fdma system
Andres-Maldonado et al. An analytic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framework for NB-IoT
CN102017710A (zh) 用于移动wimax三路下行链路并发处理和三路换手的方法和系统
JP2004135302A5 (zh)
CN104052689A (zh) 基于空时分组码的ofdm中继协作通信系统中继选择方法
JP2012514421A (ja)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同一チャネル干渉除去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US20130010760A1 (en) Handover schemes for wireless systems
RU2501168C2 (ru)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передатчик, мобильная станция и способ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передачи блоков данных
CN101939943A (zh) 用于在多天线ofdm系统中选取循环延迟的方法和系统
CN102255845B (zh) 用于双向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导频传输和信道估计方法
CN102405606B (zh) 预编码协同传输方法和数据传输系统
KR20230091166A (ko) 신호 구성 방법, 장치, 설비 및 저장 매체
JP4472906B2 (ja) 送信ダイバーシチを用いるチャネル推定方法及び装置
CN103297368B (zh) 接收信号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2308642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控制上行传输功率的方法及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1206 Pudong New Area, Nanjing Road, No. 388,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NOKIA Baer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201206 Pudong New Area, Nanjing Road, No. 388,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Alcatel-Lucent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