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04760A - 系统性能实时测量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系统性能实时测量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04760A
CN102404760A CN2010102868148A CN201010286814A CN102404760A CN 102404760 A CN102404760 A CN 102404760A CN 2010102868148 A CN2010102868148 A CN 2010102868148A CN 201010286814 A CN201010286814 A CN 201010286814A CN 102404760 A CN102404760 A CN 1024047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l
data
time measuring
time
tas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8681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04760B (zh
Inventor
李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01028681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04760B/zh
Priority to US13/822,812 priority patent/US9606886B2/en
Priority to PCT/CN2011/076924 priority patent/WO2012034445A1/zh
Priority to JP2013527452A priority patent/JP5833125B2/ja
Publication of CN1024047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04760A/zh
Priority to HK12109616.1A priority patent/HK1168975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047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0476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0Monitoring
    • G06F11/3065Monitoring arrangements determined by the means or processing involved in reporting the monitored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6Generation of reports
    • H04L43/062Generation of reports related to network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0Monitoring
    • G06F11/34Recording or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computer activity, e.g. of down time, of input/output operation ; Recording or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user activity, e.g. usability assessment
    • G06F11/3409Recording or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computer activity, e.g. of down time, of input/output operation ; Recording or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user activity, e.g. usability assessment for performance assess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0Monitoring
    • G06F11/34Recording or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computer activity, e.g. of down time, of input/output operation ; Recording or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user activity, e.g. usability assessment
    • G06F11/3466Performance evaluation by tracing or monitor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0Monitoring
    • G06F11/34Recording or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computer activity, e.g. of down time, of input/output operation ; Recording or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user activity, e.g. usability assessment
    • G06F11/3466Performance evaluation by tracing or monitoring
    • G06F11/3476Data logg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0Monitoring
    • G06F11/34Recording or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computer activity, e.g. of down time, of input/output operation ; Recording or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user activity, e.g. usability assessment
    • G06F11/3466Performance evaluation by tracing or monitoring
    • G06F11/3495Performance evaluation by tracing or monitoring fo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23Errors, e.g. transmission errors
    • H04L43/0829Packet lo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10Active monitoring, e.g. heartbeat, ping or trace-route
    • H04L43/106Active monitoring, e.g. heartbeat, ping or trace-route using time related information in packets, e.g. by adding timestamp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bugging And Monitoring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系统性能实时测量的方法及装置。上述方法包括:前台接收后台根据所关注的业务数据构造的包括测量周期参数的实时测量任务,业务数据的数量低于预定值;按照测量周期参数,前台从性能测量缓冲区中提取实时测量任务对应的当前数据;前台根据当前数据获取实时测量任务对应的实时测量数据;前台将实时测量数据上报至后台。本发明中,后台将所关注的业务数据通过实时测量任务下发至前台,前台仅对少量业务数据进行上报,从而减轻了前/后台的通信量,减小了后台的处理压力,并且提高了测量数据上报设置的灵活性。

Description

系统性能实时测量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行业业务支撑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系统性能实时测量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系统性能测量是通讯领域的一个重要功能,通过对系统及业务性能数据采集、实时监视系统运行中的一些业务事件和数据信息,为运营维护人员提供网络优化和故障排查的数据基础。
在快速变化的网络环境中,对优化相关的性能数据的观测粒度和实时性要求比较苛刻,运营维护人员对关键参数的变化进行实时关注。比如在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简称为LTE)系统网络中,具备自配置和自优化等功能,嵌入式基站系统中的各种参数会产生快速的自动调整、配置和优化,网络维护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实时关注。
目前通常使用的性能测量周期时间粒度为15分钟,但是实时性能测量的粒度要求至少为秒级。因此,目前通常采用的性能测量系统远远不满足实时的要求。目前通常采用的性能测量系统的不能直接被利用在实时性能测量中,原因是:
1、通常采用的性能测量周期一般15分钟或其倍数的固定周期,因此,设计通常采用基于大规模统计数据的存储和15分钟一次的统一数据上报,简而言之,收的多,报的少。这样的周期设计主要考虑满足大规模的业务数据的统计和汇总上报,如果缩小测量周期来实现实时性能测量,如缩小为10秒,那么收的多,报的同样多,会产生频繁的通讯交互和大量数据传输,长期占用系统传输资源。这样当然不能LTE系统的基本性能要求,更无法达到特殊性能数据的实时观测要求。
2、通常采用的性能测量的任务由后台下发,并且在一个测量周期内不会发生更改。这样的设计保证一个周期中的数据一致性,中途改变任务会造成周期内前后段的统计数据异常。但这样的测量任务管理方式灵活性不够,特别是在需要临时观察特殊性能数据时,无法进行任务下发和数据采集操作。所以这样的任务管理方式不能应用于实时性能测量系统。
常见的实时数据统计方式为:前台基站将所有需要关注的数据,按照时间戳为标识,实时汇总到后台,并记录在后台服务器上。这种方法虽然可以做到任意粒度的检索查询,但是因为业务数据统计量相当大,造成前/后台之间的通信量增大,并且需要花费额外的大量存储空间,比如需要独立的后台服务器设备,这样对于网络规划和维护都带来不便和额外的开销。
上述实时数据统计方式的一种应用是在2G或3G的基站控制器中,在这样的网络结构中,在基站控制器汇总多个基站的统计数据,后台可以直接从基站控制器上进行检索查询操作,增加了操作的便利性。但是对于扁平化LTE基站来说,没有基站控制器等设备,后台操作维护中心(Operation&Maintenance Centre,简称OMC)直接和前台基站连接,并且OMC需要同时管理多个基站,如果将所有数据汇集到后台OMC进行处理,势必增加OMC的处理压力,同时增加大量的前/后台通讯量。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意识到现有技术系统性能实时测量方式存在如下缺陷:前台将所有需要关注的系统性能数据实时汇总到后台,系统性能数据的传输占用大量的通信资源,后台数据处理的压力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系统性能实时测量的方法及装置,以解决上述的系统性能实时测量方式中系统性能数据的传输占用大量的通信资源,后台数据处理的压力大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系统性能实时测量的方法,包括:前台接收后台根据所关注的业务数据构造的包括测量周期参数的实时测量任务,业务数据的数量低于预定值;按照测量周期参数,前台从性能测量缓冲区中提取实时测量任务对应的当前数据;前台根据当前数据获取实时测量任务对应的实时测量数据;前台将实时测量数据上报至后台。
优选地,本技术方案中,业务数据的数量为1个。
优选地,本技术方案中,实时测量任务有多个时:前台从性能测量缓冲区中提取实时测量任务对应的当前数据之前还包括:设置预定时长的基准定时器;基准定时器超时时,前台逐个扫描当前的所有实时测量任务,根据各个实时测量任务的测量周期参数和当前时间判断该实时测量任务的测量周期是否到来;前台从性能测量缓冲区中提取实时测量任务对应的当前数据包括:当所有实时测量任务之一的测量周期到来时,前台从性能测量缓冲区中提取该实时测量任务对应的当前数据。
优选地,本技术方案中,测量周期参数大于等于5秒,小于等于300秒。
优选地,本技术方案中,前台逐个扫描当前的所有实时测量任务之前还包括:将当前的所有实时测量任务中的各个实时测量任务按照测量周期参数进行从小到大的排序;前台逐个扫描当前的所有实时测量任务包括:当判断所有实时测量任务之一的测量周期没有到来时,停止对该实时测量任务之后的实时测量任务的扫描。
优选地,本技术方案中,前台根据当前数据获取实时测量任务对应的实时测量数据包括:根据当前数据和上次测量周期到达时的历史数据进行运算,获得实时测量数据;记录当前数据,作为下次计算的历史数据。
优选地,本技术方案中,还可以包括:在传统性能测量周期到来时,通过各实时测量任务的测量周期参数和当前时间,判断相邻两次测量周期到达时刻跨越传统性能测量周期的实时测量任务;将跨越传统性能测量周期的实时测量任务对应的当前数据,记录至临时数据区;根据当前数据和上次测量周期到达时的历史数据进行运算,获得实时测量数据包括:检查实时测量任务相邻两次测量周期到达时刻是否跨越传统性能测量周期,如果是,则根据当前数据,记录在临时数据区中的当前数据、以及当前数据的历史数据进行运算,获取实时测量任务对应的实时测量数据。
优选地,本技术方案中,后台为操作维护中心,前台为基站。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系统性能实时测量的装置,位于前台,包括:任务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后台根据所关注的业务数据构造的包括测量周期参数的实时测量任务,业务数据的数量低于预定值;数据提取模块,用于按照测量周期参数,从性能测量缓冲区中提取实时测量任务对应的当前数据;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根据当前数据获取实时测量任务对应的实时测量数据;数据上报模块,用于将实时测量数据上报至后台。
本发明中,后台将所关注的业务数据通过实时测量任务下发至前台,前台仅对少量实时测量数据进行上报,从而减轻了前/后台的通信量,减小了后台的处理压力,并且提高了业务数据上报设置的灵活性。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系统性能实时测量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系统性能实时测量方法中实时测量数据获取的流程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四系统性能实时测量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四系统性能实时测量方法中实时测量数据对齐拼装的流程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五系统性能实时测量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法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系统性能实时测量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
步骤S102,前台接收后台根据所关注的业务数据构造的包括测量周期参数的实时测量任务,业务数据的数量低于预定值;
步骤S104,按照测量周期参数,前台从性能测量缓冲区中提取实时测量任务对应的当前数据;
步骤S106,前台根据当前数据获取实时测量任务对应的实时测量数据;
步骤S108,前台将实时测量数据上报至后台。
本实施例中,每个业务数据任务所关注的业务数据的数量优选为1个;测量周期参数大于等于5秒,小于等于300秒,优选为5秒,10秒或50秒;后台为操作维护中心,前台为基站;后台通过可靠数据报文协议(RUDP协议)将实时测量任务下发到前台。
在传统的实时数据统计方式中,前台将所有测量数据均汇总到后台,造成前/后台之间通信量增大,后台的处理压力增大。而在本实施例中,后台将所关注的业务数据通过实时测量任务下发至前台,前台仅对少量实时测量数据进行上报,从而减轻了前/后台的通信量,减小了后台的处理压力,并且提高了业务数据上报设置的灵活性。
实施例二:
为了支持实时性能测量系统的任意测量周期配置,必然会出现实时测量任务和传统的性能测量的周期边界不能对齐的情况,以实时测量任务周期为40秒,传统性能测量周期为15分钟(900秒)为例,必然会出现实时测量任务周期刚好跨越15分钟传统性能测量粒度周期的情况。
本实施例将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对前台根据当前数据获取实时测量任务对应的实时测量数据的步骤进行详细说明。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系统性能实时测量方法中实时测量数据获取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
步骤S202,在传统性能测量周期到来时,通过各实时测量任务的测量周期参数和当前时间,判断相邻两次测量周期到达时刻跨越传统性能测量周期的实时测量任务;
步骤S204,将跨越传统性能测量周期的实时测量任务对应的当前数据,记录至临时数据区;
步骤S206,在某实时测量任务的测量周期到来时,检查该实时测量任务是否跨越传统性能测量周期;如果是,执行步骤S208,否则,执行步骤S210;
步骤S208,根据记录在临时数据区中的当前数据、当前数据以及当前数据的历史值进行运算,获取该实时测量任务对应的实时测量数据,执行步骤S212;
步骤S210,根据当前数据和上次测量周期到达时的历史数据进行运算,获得实时测量数据;
步骤S212,记录当前数据,以备下次计算时作为历史数据使用。
本实施例对实时测量数据与传统性能测量冲突的情况进行了很好的解决,除具有实施例一的全部有益效果之外,可实施性更强。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将在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对系统性能实时测量方法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后台下发实时测量任务,采用特殊设计下发,避免与传统性能测量任务冲突。
具体包括:后台根据当前需要的实时数据情况,选择需要关注的实时测量任务,下发到前台。根据实时性需求,实时测量任务的设计必须满足下发迅速、目标明确的特点。本实施例实时测量任务所关注的数据,属于传统性能测量系统的测量数据子集,一般来说,一个实时测量任务只涉及一个业务数据,实时测量任务关注的是该测量数据更小的测量周期和实时的数据变化情况。
步骤二:前台扫描所有实时测量任务,判断是否有实时测量任务需要处理。
前台设置基准定时器,并在每次基准定时器超时时,对所有实时测量任务的粒度周期进行比较,如果已达到该任务周期的右边界,则该实时测量任务需要立即进行上报处理。上述基准定时器在设计上取用能够满足系统误差要求的最大定时器时长,以减少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步骤三:根据实时测量任务定位到数据在传统性能测量缓冲区中的位置,并取出当前数据。
具体包括:本实施例在设计上复用传统性能测量系统的缓冲区,因为实时测量任务关注的数据属于传统性能测量系统的测量数据子集,所以不需要单独设计缓冲区,通过任务下发时携带的数据定位信息,在传统性能测量缓冲区中直接取出当前数据。
步骤四:对取出的当前数据进行对齐和拼装,得出需要上报的实时测量数据。
具体包括:前台从缓冲区中取出当前数据,和上次实时测量粒度到达时的历史数据值进行相关运算,获得本次实时测量的数据。例如,该实时测量任务为一个累加型计数器,则本次实时测量数据等于当前数据减去上次实时测量粒度到达时的历史数据。在数据处理操作之前,还需要进行实时测量任务周期和传统性能测量周期的边界处理,比如,实时测量任务周期为40秒,而传统性能测量周期为15分钟,也就是900秒,那么必然会出现某次实时测量任务的周期刚好跨越15分钟传统性能测量粒度周期的情况,而且传统性能测量15分钟粒度的数据会在粒度结束后进行清空处理,这里就需要对跨越15分钟粒度的两部分数据值进行分段记录,并在最终实时测量任务上报前进行组合。同时在计算实时测量数据完成之后,需要根据情况在实时测量任务中记录下当前数据,以备下次计算时作为历史数据使用。
步骤五:将本次需要上报的实时测量数据统一组包发送到后台,采用特殊设计上报,避免与传统性能测量上报冲突。
本实施例的系统性能实时测量方法,在扁平化LTE基站的通讯网络配置中,实现了灵活的实时测量配置,并且占用系统资源更少、前/后台的通讯量更小;本实施例不需要增加业务处理流程和处理逻辑,直接复用传统性能测量系统的业务处理设计,降低开发和维护工作成本;本实施例不需要占用单独的存储空间,直接复用传统性能测量系统的数据缓存区,节省了大量的系统资源;本实施例通过在各基站内部进行实时性能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操作,实现了分布式的实时性能测量系统,从而减少了对管理大量基站的后台OMC的处理压力;本实施例能够根据后台当前需要的实时数据情况,选择需要关注的实时测量任务进行下发和数据采集,从而有效地控制了数据的采集量和传输量,既节省了系统传输资源,又能满足用户的个性需求。
实施例四:
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四系统性能实时测量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
步骤301:后台下发实时测量任务。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实时测量任务,来源于传统性能测量系统的测量数据,属于传统性能测量系统的测量数据子集;实时测量任务只针对单个测量数据,而且实时测量任务所涉及的测量数据都在常规性能测量数据中。实时测量任务关注的是该测量数据更小的测量周期和实时的数据变化情况,比如实时测量任务的测量周期可以设置为10秒-300秒,以10秒为基本测量周期单位,实时测量任务的测量周期必须能被10秒整除。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实时测量任务下发方法,为了满足下发迅速、目标明确的特点,而且要避免和传统性能测量任务的冲突,必须重新设计前/后台任务下发内容和通讯方式。比如,任务下发格式可以采用“测量类型+测量对象+测量计数器”的三元标识组合,可以具体定位到任意一个业务数据;另外任务中必须携带该任务的测量周期参数值,比如,设置为10秒为单位的整数秒值;任务下发通讯方式,可以采用RUDP的通讯方式进行任务的下发,接口灵活简便,下发迅速。
步骤302:前台扫描所有实时测量任务。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实时测量任务设计,可以支持任意长度的测量周期,满足后台用户个性需求。以实时测量任务的测量周期范围为10秒-300秒、10秒为基本测量周期单位的任务设计为例,前台设置1秒的基准定时器,用来定时扫描所有已下发的实时测量任务,根据实时测量任务粒度周期和当前时间的对比计算,判断该实时测量任务是否已经到达需要上报的条件。实时测量任务周期对比计算方法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将当前系统时间转化为秒数,和实时测量任务的周期长度进行求余运算,如果当前系统时间能够被实时测量任务的周期长度整除,则表示该实时测量任务周期已到,可以进行上报处理。实时测量任务上报时间需要和前台的具体时间进行边界对齐,如果测量粒度为10秒,则该系统中采用测量周期和xx年xx月xx日xx时xx分的整数秒(00秒、10秒、...、50秒)对齐的方式,20秒粒度和(00秒、20秒、40秒)对齐,这样用户对数据的理解和边界处理都比较简便。
同时,为了提高周期扫描的效率,将已下发的实时测量任务按照测量周期为条件排序和分类是有必要的。比如,小的测量周期的上报频率必定比大的测量周期上报频率高,所以将按照实时测量任务测量周期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另外,为实时测量任务周期长度设计基本单位是有必要的,比如,设置10秒为实时测量任务测量周期的基本单位,这样在排序后的实时测量任务扫描过程中,如果任务测量周期的基本单位不能满足上报条件,那么之后大的任务测量周期也不会满足上报条件,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扫描次数,以提高系统效率。
步骤303:根据实时测量任务信息取出当前业务数据值。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数据采集方法,复用了传统性能测量系统的业务数据采集流程和数据缓冲区,因为实时测量任务关注的数据属于传统性能测量系统的测量数据子集,在性能测量系统正常运行过程中,实时测量任务需要的数据在缓冲区已经存在,不需要单独占用新的存储空间。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数据采集方法,首先通过实时测量任务中的数据定位信息获取到该数据在传统缓存区中的内存位置,然后按照该数据的属性取出具体的数据值。比如,任务下发格式采用“测量类型+测量对象+测量计数器”的三元标识组合的实时测量任务,缓冲区的定位方式具体包括:直接通过三元组合标识具体定位到一个业务数据计数器逻辑位置,也就是第n个测量类型的、第n个测量对象的、第n个测量计数器,再通过传统性能测量的三元组合定位方式进行内存结构的查找,就可以定位到具体的计数器数据地址。根据该计数器的属性进行数据的内存读取操作,比如累加型计数器就可以直接读取数据值,而平均值计数器需要从该内存地址中取出累加总和、累加次数等中间数据,然后通过除法运算计算出最终的计数器当前数据值。
步骤304:对取出的业务数据值进行对齐和拼装。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业务数据值处理方法,包括边界调整、数据处理和数据历史记录三个部分。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系统性能实时测量方法中实时测量数据对齐拼装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具体说明如下:
为了支持实时性能测量系统的任意测量周期配置,必然会出现实时测量任务和传统的性能测量的周期边界不能对齐的情况,以实时测量任务周期为40秒、传统性能测量周期为15分钟(900秒)为例,必然会出现实时测量任务周期刚好跨越15分钟传统性能测量粒度周期的情况,这里需要对跨越的两部分数据值进行分段记录。在传统性能测量15分钟周期到之后,前台遍历实时测量任务,通过任务周期和当前时间确定有跨越15分钟粒度的任务,并获取这些任务对应的计数器当前值,记录在任务的临时数据区中。
在实时测量任务周期到之后,从当前缓冲区中获取对应计数器的数据值,并检查是否有跨越15分钟粒度的任务的情况,如果有跨越,则将记录在任务临时数据区中的值、当前计数器数据值以及该计数器的历史数据值进行运算,获取最终的实时测量任务上报数据,比如,累加型计数器的实时测量任务周期到后,如果没有跨越15分钟粒度的情况,则实时测量数据等于当前内存中数据值减去历史数据值,如果有跨越情况,则实时测量数据等于内存中的当前数据加上跨越前的临时数据区中的数据,再减去历史数据值。
在实时测量数据计算过程完成后,当前数据就成为历史值,需要记录下来作为下次实时测量任务周期到时的历史数据。
步骤305:将本次上报的实时测量任务数据组包发送到后台。
本实施例中,前台通过周期扫描所有实时测量任务,找出符合上报条件的任务,并通过上述的计算方法获取到需要上报的具体数据值。此外,前台还将需要上报的任务和数据进行整合,加入时间戳标识,并将多个任务数据和任务标识作为一对数据组,组包发送到后台。例如,在组包时加入具体时间值,即当前上报时间xx年xx月xx日xx时xx分xx秒,这样在后台解析包数据时,可以方便的进行时间归类处理,并可以用来检查是否有数据丢包的现象发生。
本实施例为实施例一至三的具体描述,并具有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有益效果,此处不再重述。
实施例五:
图5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五系统性能实时测量装置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任务接收模块502,用于接收后台根据所关注的业务数据构造的包括测量周期参数的实时测量任务,业务数据的数量低于预设值;数据提取模块504,与任务接收模块502相连,用于按照测量周期参数,从性能测量缓冲区中提取实时测量任务对应的当前数据;数据处理模块506,与数据提取模块504相连,用于根据当前数据获取实时测量任务对应的实时测量数据;数据上报模块508,与数据处理模块506相连,用于将实时测量数据上报至后台。
本实施例中,系统性能实时测量装置位于前台,业务数据的数量优选为1个,测量周期优选为60秒以下。本实施例实现的方法可以参照实施例一的相关说明,并具有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有益效果,此处不再重述。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将在实施例五的基础上,对数据处理模块的组成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中,数据处理模块包括:
临时数据存储子模块,用于在传统性能测量周期到来之后,通过各实时测量任务的测量周期参数和当前时间,判断相邻两次测量周期到达时刻跨越传统性能测量周期的实时测量任务;将跨越传统性能测量周期的实时测量任务对应的当前数据,记录至临时数据区;
判断子模块,用于检查实时测量任务是否跨越传统性能测量周期;
数据获取子模块,用于在实时测量任务跨越传统性能测量周期时,根据记录在临时数据区中的当前数据、当前数据以及当前数据的历史值进行运算,获取实时测量任务对应的实时测量数据;在实时测量任务未跨越传统性能测量周期时,根据当前数据值和上次测量周期到达时的历史数据进行运算,获得实时测量数据;
历史数据存储子模块,用于记录实时测量数据,以备下次计算时作为历史数据使用。
本实施例实现的方法可参照实施例二至四的相关说明,并具有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有益效果,此处不再重述。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五和实施例六中,并没有对各部件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实施例一至四中的全部技术特征均可应用实施例五或实施例六的装置,此处不再进行详细描述。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系统性能实时测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台接收后台根据所关注的业务数据构造的包括测量周期参数的实时测量任务,所述业务数据的数量低于预定值;
按照所述测量周期参数,所述前台从性能测量缓冲区中提取所述实时测量任务对应的当前数据;
所述前台根据所述当前数据获取所述实时测量任务对应的实时测量数据;
所述前台将所述实时测量数据上报至所述后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数据的数量为1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时测量任务有多个时:
所述前台从性能测量缓冲区中提取实时测量任务对应的当前数据之前还包括:设置预定时长的基准定时器;所述基准定时器超时时,所述前台逐个扫描当前的所有实时测量任务,根据各个实时测量任务的测量周期参数和当前时间判断该实时测量任务的测量周期是否到来;
所述前台从性能测量缓冲区中提取所述实时测量任务对应的当前数据包括:当所述所有实时测量任务之一的测量周期到来时,所述前台从所述性能测量缓冲区中提取该实时测量任务对应的当前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周期参数大于等于5秒,小于等于300秒。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台逐个扫描当前的所有实时测量任务之前还包括:将所述当前的所有实时测量任务中的各个实时测量任务按照测量周期参数进行从小到大的排序;
所述前台逐个扫描当前的所有实时测量任务包括:当判断所述所有实时测量任务之一的测量周期没有到来时,停止对该实时测量任务之后的实时测量任务的扫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台根据当前数据获取所述实时测量任务对应的实时测量数据包括:
根据当前数据和上次测量周期到达时的历史数据进行运算,获得实时测量数据;
记录所述当前数据,作为下次计算的历史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在传统性能测量周期到来时,通过各实时测量任务的测量周期参数和当前时间,判断相邻两次测量周期到达时刻跨越所述传统性能测量周期的实时测量任务;将所述跨越传统性能测量周期的实时测量任务对应的当前数据,记录至临时数据区;
所述根据当前数据和上次测量周期到达时的历史数据进行运算,获得实时测量数据包括:检查所述实时测量任务相邻两次测量周期到达时刻是否跨越传统性能测量周期,如果是,则根据当前数据,记录在所述临时数据区中的当前数据、以及所述当前数据的历史数据进行运算,获取所述实时测量任务对应的实时测量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台为操作维护中心,所述前台为基站。
9.一种系统性能实时测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前台,包括:
任务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后台根据所关注的业务数据构造的包括测量周期参数的实时测量任务,所述业务数据的数量低于预定值;
数据提取模块,用于按照所述测量周期参数,从性能测量缓冲区中提取所述实时测量任务对应的当前数据;
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当前数据获取所述实时测量任务对应的实时测量数据;
数据上报模块,用于将所述实时测量数据上报至所述后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数据的数量为1个。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包括:
数据获取子模块,用于根据当前数据值和上次测量周期到达时的历史数据进行运算,获得实时测量数据;
历史数据存储子模块,用于记录所述实时测量数据,以备下次计算时作为历史数据使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处理模块还包括:临时数据存储子模块,用于在传统性能测量周期到来时,通过各实时测量任务的测量周期参数和当前时间,判断相邻两次测量周期到达时刻跨越所述传统性能测量周期的实时测量任务;将所述跨越传统性能测量周期的实时测量任务对应的当前数据,记录至临时数据区;判断子模块,用于检查实时测量任务是否跨越传统性能测量周期;
所述数据获取子模块,用于在所述实时测量任务相邻两次测量周期到达时刻跨越传统性能测量周期时,根据记录在所述临时数据区中的当前数据、当前数据以及所述当前数据的历史值进行运算,获取所述实时测量任务对应的实时测量数据。
CN201010286814.8A 2010-09-13 2010-09-13 系统性能实时测量的方法及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047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86814.8A CN102404760B (zh) 2010-09-13 2010-09-13 系统性能实时测量的方法及装置
US13/822,812 US9606886B2 (en) 2010-09-13 2011-07-06 Method and device for measuring system performance in real time
PCT/CN2011/076924 WO2012034445A1 (zh) 2010-09-13 2011-07-06 系统性能实时测量的方法及装置
JP2013527452A JP5833125B2 (ja) 2010-09-13 2011-07-06 システムパフォーマンスのリアルタイム測定方法及び装置
HK12109616.1A HK1168975A1 (zh) 2010-09-13 2012-09-28 系統性能實時測量的方法及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86814.8A CN102404760B (zh) 2010-09-13 2010-09-13 系统性能实时测量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04760A true CN102404760A (zh) 2012-04-04
CN102404760B CN102404760B (zh) 2015-05-13

Family

ID=458309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86814.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04760B (zh) 2010-09-13 2010-09-13 系统性能实时测量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606886B2 (zh)
JP (1) JP5833125B2 (zh)
CN (1) CN102404760B (zh)
HK (1) HK1168975A1 (zh)
WO (1) WO2012034445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96995A (zh) * 2016-12-08 2018-06-22 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处理任务平均时长的方法及设备
CN112188569A (zh) * 2019-07-05 2021-01-05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通信方法和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04760B (zh) 2010-09-13 2015-05-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系统性能实时测量的方法及装置
CN103415035A (zh) * 2013-08-14 2013-11-27 北京迪特卡得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基于mr测量报告建立td-s干扰矩阵的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JP6972735B2 (ja) * 2017-07-26 2021-11-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表示制御プログラム、表示制御方法及び表示制御装置
CN113626295B (zh) * 2020-05-07 2023-07-07 云米互联科技(广东)有限公司 压测数据的处理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1325135B1 (en) * 2021-09-01 2022-05-10 Michael Robert Dehart Production of alternative supplemental cementitious material from uncured concrete made with Portland cem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40225B2 (ja) * 1999-12-03 2004-07-07 Kddi株式会社 パケット交換網における遅延時間の変動成分測定装置
CN1741460A (zh) * 2004-08-23 2006-03-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信网络通用性能管理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01114875A (zh) * 2006-07-25 2008-01-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网络链路性能测量系统和方法
CN101136779A (zh) * 2007-09-04 2008-03-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网络性能测试的系统及方法
CN101321359A (zh) * 2007-06-06 2008-12-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系统中性能数据的传输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70159B2 (ja) 1999-04-01 2005-07-13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トラヒック収集システム
US6278694B1 (en) * 1999-04-16 2001-08-21 Concord Communications Inc. Collecting and reporting monitoring data from remote network probes
US7111059B1 (en) * 2000-11-10 2006-09-19 Microsoft Corporation System for gathering and aggregating operational metrics
BR0210879A (pt) * 2001-07-06 2004-06-22 Computer Ass Think Inc Método e sistema para prover métricas de performance armazenadas em uma disposição de pelo menos três dimensões, e, meio de armazenamento
US20050289232A1 (en) * 2004-06-07 2005-12-29 Rudiger Ebert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monitoring performance remotely from a user
US7493234B2 (en) * 2005-05-10 2009-02-1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onitoring and reporting normalized device system performance
US7924884B2 (en) * 2005-12-20 2011-04-12 Citrix Systems, Inc. Performance logging using relative differentials and skip recording
US8000946B2 (en) * 2006-09-20 2011-08-16 The Boeing Company Discrete event simulation with constraint based scheduling analysis
US20090064255A1 (en) * 2007-08-27 2009-03-05 At&T Knowledge Ventures, Lp System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performance data
US7925742B2 (en) * 2008-02-28 2011-04-12 Microsoft Corporation Correlating performance data of multiple computing devices
CN102404760B (zh) 2010-09-13 2015-05-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系统性能实时测量的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40225B2 (ja) * 1999-12-03 2004-07-07 Kddi株式会社 パケット交換網における遅延時間の変動成分測定装置
CN1741460A (zh) * 2004-08-23 2006-03-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信网络通用性能管理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01114875A (zh) * 2006-07-25 2008-01-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网络链路性能测量系统和方法
CN101321359A (zh) * 2007-06-06 2008-12-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系统中性能数据的传输方法
CN101136779A (zh) * 2007-09-04 2008-03-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网络性能测试的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96995A (zh) * 2016-12-08 2018-06-22 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处理任务平均时长的方法及设备
CN108196995B (zh) * 2016-12-08 2021-06-01 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处理任务平均时长的方法及设备
CN112188569A (zh) * 2019-07-05 2021-01-05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通信方法和设备
CN112188569B (zh) * 2019-07-05 2023-11-21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通信方法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833125B2 (ja) 2015-12-16
WO2012034445A1 (zh) 2012-03-22
JP2013542634A (ja) 2013-11-21
CN102404760B (zh) 2015-05-13
US9606886B2 (en) 2017-03-28
HK1168975A1 (zh) 2013-01-11
US20130179122A1 (en) 2013-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04760B (zh) 系统性能实时测量的方法及装置
CN102340495B (zh) 一种支撑跨系统业务联动的事件中心及其事件处理方法
CN100395987C (zh) 一种电信网络通用性能管理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10191148A (zh) 一种面向边缘计算的统计函数分布式执行方法及系统
CN103645904A (zh) 一种接口调用的缓存实现方法
CN106528853A (zh) 数据交互管理装置、跨库数据交互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01883014B (zh) 一种性能统计数据的采集方法和系统
CN101997714A (zh) 时间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129646A (zh) 多维度电力市场交易数据交互统一监控方法
CN109451486A (zh) 基于探测请求帧的WiFi采集系统及WiFi终端探测方法
CN102098170B (zh) 一种数据采集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03530335A (zh) 电力计量采集系统的入库操作方法及装置
CN103023680B (zh) 一种终端状态收集系统及方法
CN101951623A (zh) 一种基于用户事件的用户行为统计方法及装置
CN113053090B (zh) 智能电表分布式数据集抄系统和方法
CN101609454A (zh) 一种数据存储和上报方法及其智能设备
CN101902342A (zh) 一种电信计费营帐数据的采集方法和装置
CN107247715A (zh) Wms系统与erp系统的同步方法
CN101631330A (zh) 一种性能数据的采集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3414593B (zh) 基于网络资源的跨专业工程网元级联屏蔽系统及屏蔽方法
CN103049522B (zh) 一种用于电量多数据源自动替代的方法
CN105786945B (zh) 一种基于数据通道的用电信息数据高效处理方法
CN202385116U (zh) 一种分布式运维数据采集装置
CN101227326A (zh) 性能数据补报方法及系统
CN108961716B (zh) 一种基于ZigBee的无线抄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6897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6897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13

Termination date: 202009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