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04701A - 电子邮件推送方法、服务器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子邮件推送方法、服务器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404701A CN102404701A CN2010102863106A CN201010286310A CN102404701A CN 102404701 A CN102404701 A CN 102404701A CN 2010102863106 A CN2010102863106 A CN 2010102863106A CN 201010286310 A CN201010286310 A CN 201010286310A CN 102404701 A CN102404701 A CN 10240470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server
- connection
- reques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邮件推送方法及系统,其中,该方法包括:服务器接收终端发送的连接注册请求,并根据连接注册请求对终端进行注册操作;服务器在确定连接注册成功后,将电子邮件推送至终端。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终端向服务器进行邮件请求的方案有效的节省了终端的耗电量,避免收发邮件要经过多次交互,提高了协议的效率,保证了邮件收发的稳定性和及时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邮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邮件推送方法、服务器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无线邮件业务中,终端收发邮件通常采用的是POP3协议或者交互式邮件存取协议(Internet Mail Access Protoco,简称1P-IMAP协议)的Push扩展(即P-IMAP协议)等,该协议是由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互联网工程任务组)所制定的一套通信协议,可将邮件由服务器以多种方式推送(Push)至终端上。POP3协议简要介绍:POP的全称是Post OfficeProtocol,即邮局协议,用于电子邮件的接收,使用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Control Protocol,即TCP)的110端口,第三版简称为POP3,POP3仍采用客户端/服务器(即Client/Server)工作模式。
收取电子邮件的过程简述如下,一般在电子邮件软件的账号属性上设置一个POP服务器的统一资源定位符(Uniform/Universal Resource Locator,即URL,比如pop.163.com),以及邮箱的账号和密码,当按下电子邮件软件中的收取键后,电子邮件软件首先会调用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DNS)协议对POP服务器解析IP地址,当IP地址被解析出来后,邮件程序便开始使用TCP协议连接邮件服务器的110端口。因为POP服务器较忙,导致需要等待较长的时间。当邮件程序成功地连上POP服务器后,其先会使用用户名(即USER)命令将邮箱的账号传给POP服务器,然后再使用传递(PASS)命令将邮箱的账号传给服务器,当完成这一认证过程后,邮件程序使用统计(STAT)命令请求服务器返回邮箱的统计资料,比如邮件总数和邮件大小等,然后列表(LIST)便会列出服务器里邮件数量,最后邮件程序就会使用接收(RETR)命令接收邮件,接收一封后便使用删除(DELE)命令将邮件服务器中的邮件置为删除状态。当使用退出(QUIT)时,邮件服务器将删除置为删除标志的邮件。
是在IMAP协议,P-IMAP是对IMAPv4 Rev1协议[RFC3501]的扩展,优化移动设置,对资源有限的移动设备投递(deliver)功能进行扩展。改进因特网邮件的提交、传输、查询协议,以适应终端资源有限、网络通讯不稳定或网络带宽不足的情况。改进后的协议能够与现有邮件协议协同工作,使得P-IMAP用户与传统用户的交流不会出现障碍。P-IMAP有三种连接模型,每种模型与P-IMAP服务器、终端的能力以及它们之间可以的使用的连接有关,这些模型包括:响应(In-Response),带内(In-band)和带外(Out-of-band)。
其中,In-Response连接:终端向P-IMAP服务器发出命令,服务器对该命令做出应答,不需要在服务器和终端之间建立稳固的连接,终端只有在向服务器发送命令时,即只有在收到通知时,才打开连接;In-band连接:无论何时事件发生,服务器都把事件推送到终端,为了该目标,必须有一种可靠的手段保证与终端的通讯,而终端应该随时接收这些通知,在这种情况下,终端和服务器之间需要建立稳固的连接,从而保证服务器能够在任何时间推送一个事件;终端可以选择请求检索与事件相关的更多信息;Out-of-band连接;用不同的连接方式,即在同一数据链路上(within the samedata connection),但用P-IMAP之外的协议,服务器无论何时发生事件,都尽可能的把事件推送到终端,无需建立稳固的连接,服务器也应该能够把信息发送到终端上;然而Out-of-band信道可能会丢失和需要重新发送信息,另外,也没有时间保证。
终端通过In-band方式来进行获取邮件时,终端和服务器之间需要建立稳固的连接,在用户终端耗电方面有很大的消耗。为了接收邮件,终端需要进行持续的IP连接和服务器,来实时的收取邮件。在终端通过In-Response方式来进行获取邮件时,终端通过设置指定的时间去服务器获取邮件,终端本身需要建立定时器(timer)机制,定时进行轮询,timer设置较短,需要不断的建立连接,收取邮件,耗电严重;timer设置较长,邮件收发不及时。同时终端本身设置维护timer的机制,是终端耗电严重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通过POP3收取邮件,在一次用户行为过程中,需要进行7次交互,操作如下:
1.首先终端发起与服务器的连接请求,服务器对发起的连接请求进行响应,进入AUTHORIZATION(鉴权)状态;
2.终端发送用户名进行身份鉴权,服务器返回针对用户名的鉴权响应;
3.终端发起密码鉴权请求,服务器返回针对密码的鉴权响应;
4.终端发起STAT请求,用于请求全部邮件以及邮件大小,服务器返回数目以及大小;
5.终端发起LIST请求,用于请求邮件的索引及大小,服务器返回相应信息;
6.终端发起PROF请求,用于请求进行部分设置,例如字符集、压缩算法等,服务器返回响应;
7.终端发起UID请求,用于请求获得邮件的UID列表和大小,服务器返回相应信息;然后可以进行邮件接收等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出一种高效的、低耗的电子邮件推送方法。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出一种高效的、低耗的电子邮件推送服务器。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是提出一种高效的、低耗的电子邮件推送系统。
为实现上述第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邮件推送方法,包括:服务器接收终端发送的连接注册请求,并根据连接注册请求对终端进行注册操作;服务器在确定连接注册成功后,将电子邮件推送至终端。
为实现上述第二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邮件推送服务器,包括: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的连接注册请求及电子邮件;注册模块,用于根据连接注册请求对终端进行连接注册操作;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在注册模块确定连接注册成功后,将电子邮件推送至终端。
为实现上述第三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邮件推送系统,包括:终端,用于发送连接注册请求;服务器,用于接收连接注册请求,并根据连接注册请求对终端进行注册操作;以及在确定连接注册成功后,将电子邮件推送至终端。
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通过服务器在接收到待发邮件时主动将待发邮件发送至终端,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终端向服务器进行邮件请求的方案有效的节省了终端的耗电量,避免收发邮件要经过多次交互,发送提高了协议的效率,保证了邮件收发的稳定性和及时性。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并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电子邮件推送方法的实施例一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电子邮件推送方法的实施例二信令图;
图3为本发明的电子邮件推送服务器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的电子邮件推送系统的实施例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方法实施例
图1为本发明的电子邮件推送方法的实施例一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
步骤102:服务器接收终端发送的连接注册请求,并根据连接注册请求对终端进行注册操作;具体操作过程参见图2的解释说明;
步骤104:服务器在确定连接注册成功后,将电子邮件发送至终端;具体操作时可以由服务器直接将电子邮件发送至终端,详细过程参见图2的解释说明。
本实施例通过服务器在接收到待发邮件时主动将待发邮件发送至终端,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终端向服务器进行邮件请求的方案有效的节省了终端的耗电量,避免收发邮件要经过多次交互,提高了协议的效率,保证了邮件收发的稳定性和及时性。
图2为本发明的电子邮件推送方法的实施例二流程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
在解释说明具体的流程之前,先就各步骤所基于的各消息及其协议(即IP Push协议)进行解释说明:具体操作时,IP Push协议可以采用基于文本的格式定义,消息分请求和响应两类;请求和响应消息的格式可以包括一个起始行,若干个头字段,一个可选的消息体,头字段与消息体之间可以用空行进行分隔,如:请求和响应消息格式如下:
IP Push协议消息=起始行
*消息头部(一个或多个头字段)
CRLF(空行)
[消息正文]
其中,起始行可以包含请求行与状态行两种;起始行、每一个消息头部以及空行都由回车换行(CRLF)来表示行终结;请求消息(Request)的起始行即为请求行(Request-Line),请求行由方法名(Method)、协议版本(Push-Version,如当前版本号为Push/1.0)组成,两者之间用空格分隔,请求行用回车换行(CRLF)字符进行终结,即:
Request-Line=Method[]Push-Version[]CRLF;
其中,方法名包括连接注册(Register,各方法及各指令等的名称不区分英文大小写)、连接保持(Activate)、消息分发(Notify)、参数设置(参数配置)(Provision)和断开连接(Bye)五种方法,Register用于终端IP Push常连接注册至服务器(如邮件推送网关);Activate用于保持服务器与终端间的连接;Notify用于服务器向终端发送邮件;Provision用于服务器向终端发送配置信息;Bye用于断开终端和服务器之间的IP Push常连接;响应消息(Response)的起始行即为状态行(STATus-Line),状态行由协议版本、状态码(STATus-Code)、与状态相关的文本描述(Reason-Phrase)组成,各部分用一个空格进行分隔,尾部利用回车换行(CRLF)字符,格式如下:
STATus-Line=Push-Version[]STATus-Code[][Reason-Phrase][]CRLF
其中,状态码为一个3位的十进制整数,用于指示请求消息的执行结果;Reason-Phrase(也可以称为原因)用于对状态码进行简单的文本描述,为可选参数,具体操作时,可以定义6类状态码,其中第一位数字用于指示响应类型,后两位数字表示具体响应,如下:
1xx:临时响应,表示请求消息正在被处理;
2xx:成功响应,表示请求已经被成功接收,并且被正确处理;
3xx:重定向响应,表示需采取进一步以完成该请求;
4xx:终端错误,表示请求消息中包含错误的语法信息或者服务器无法完成终端请求;
5xx:服务器错误,表示服务器无法完成合法请求;
6xx:全局错误,表示请求不能被任何服务器处理;
上述各方法也可参见表1所示;协议方法命名可采用完整和缩写两种方式,表1中协议方法大写字母部分为缩写形式,例如连接注册方法,完整的方法名是REGISTER,缩写是REG,方法名不区分大小写;
表1协议方法
序号 | 方法 | 描述 |
1 | REGister | 连接注册方法,终端发起。 |
2 | ACTivate | 连接保持方法,终端/服务端发起。 |
3 | NOTIfy | 消息分发方法,服务端发起。 |
4 | PROVision | 参数设置方法,服务端发起。 |
5 | BYE | 断开连接方法,终端/服务端发起。 |
IP Push协议消息的头字段格式如下所示,头字段名(Field-Name)和字段值(Field-Value)之间用字符“:”进行分隔:
Field-Name:[]Field-Value
其中,字段名和“:”字符之间无空格字符,字段值和“:”之间用一个空格进行分隔,多余空格被忽略;头字段可以通过增加多个空白字符或TAB字符(Folding)而扩展成多行,扩展行首位的多个空白字符以及上一行的回车换行(CRLF)作为一个空白字符对待;采用显式空格和折叠字符;一个头字段可以定义多个参数值,参数值之间用“,”进行分隔;格式如下:
Field-Name:[]Field-Value*(,Field-Value)
头字段中可以包括参数名和参数值,参数间用“;”分隔。格式如下:
Field-Name:[]Field-Value*(;Parameter-Name=Parameter-Value)
具体操作时,可以设置头字段名、字段值、头字段中包含的参数名、参数值大小写不敏感,引号中的字符大小写敏感。以下就基于上述IP Push协议中五种方法所对应的流程进行解释说明;
步骤S201:终端向服务器发送连接注册请求,以及服务器进行注册操作;具体操作时,可以包括:
首先,终端Push基座(Always On模块)在收到EMN短信时激活GRPS模块,建立与服务器(如邮件推送网关)的TCP/IP常连接;该步骤有利于终端有条件的(如收到EMN短信时)进行激活,减小耗电量;
其次,连接建立后,终端需向服务器发送连接注册请求以注册用户身份信息;该连接注册请求包括终端标识、访问控制码、终端在线时间及接入节点;具体操作时,该发送连接注册(Register)所包括的头字段见表2所示:
表2连接注册头字段
最后,服务器通过该身份信息标识TCP/IP常连接,同时返回响应,即连接注册响应信息;
终端及服务器间进行连接注册的流程可以如下所示:
首先,终端发送连接注册请求,具体如下:
REG Push/1.0<CRLF>
ID:Mobile.13900000000<CRLF>
ACC:abcdef1234567890 abcdef1234567890<CRLF>
EXPIRES:480<CRLF>
APN:CMMAIL<CRLF>
MSEQ:1234 REG<CRLF>
UA:NokiaN70/5.0635.2.5.3/SN355529010263456...<CRLF>
<CRLF>
其次,服务器发送连接注册响应消息:
Push/1.0200OK<CRLF>
ID:Mobile.13900000000<CRLF>
MSEQ:1234REG<CRLF>
<CRLF>
其中,响应码及描述:
200 OK;表征连接注册成功
400 Bad Request;表征请求中包含语法错误
404 Not Found;表征请求的用户身份(ID)不存在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表征服务器内部错误
503 Service Unavailable;表征服务临时不可用(维护或过载等);
步骤S202:终端注册成功后,由服务器或者终端根据预设的时间间隔(该时间间隔可以由服务器控制,如服务器中的定时器或服务器提供设置窗口等,间隔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向对方发送连接保持请求,并接收对方返回连接保持响应消息;其中,可以将服务器向终端发送的连接保持请求称为第一连接保持请求,对应的响应称为第一连接保持响应消息,将终端向服务器发送的连接保持请求称为第二连接保持请求,对应的响应称为第二连接保持响应消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两种连接保持请求本无本质区别,目的在于区分发送方(接收方)的不同,同理,两种连接保持响应消息也一样,不再赘述,该连接保持(Activate)的头字段见图3;
表3连接保持的头字段
终端及服务器间进行连接保持的流程如下所示:
首先,终端或服务器发送连接保持请求:
ACT Push/1.0<CRLF>
ID:Mobile.13900000000<CRLF>
TIMESTAMP:20090820175040.555<CRLF>
MSEQ:1234ACT<CRLF>
<CRLF>
对应地,服务器或终端发送连接保持响应消息:
Push/1.0 200OK<CRLF>
ID:Mobile.13900000000<CRLF>
TIMESTAMP:20090820175040.555<CRLF>
MSEQ:1234ACT<CRLF>
<CRLF>
其中,响应码及描述:
200 OK;表征连接正常
400 Bad Request;表征请求中包含语法错误
404 Not Found;表征请求的用户身份(ID)不存在/不匹配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表征服务器内部错误
503 Service Unavailable;表征服务临时不可用(维护或过载等)
有上述描述可知,该ACT方法实现了如果在一定时间内,长连接上如果没有应用数据传输,网络中的设备清除为此链接建立的状态数据的情况下,服务器需要数据传输时,可通过连接保持请求的发送在该连接上传输少量数据,以保持连接状态,便于传输数据,减小耗电量;
步骤S203:服务器在接收到需要传递到终端的消息(电子邮件)后,如果IP Push连接正常,将该消息通过IP Push连接分发到终端;其中,消息分发(Notify)的头字段见表4所示:
表4消息分发的头字段
终端及服务器间进行消息分发的流程如下所示:
首先服务器消息分发请求消息:
NOTI Push/1.0<CRLF>
ID:Mobile.13900000000<CRLF>
TIMESTAMP:20090820175040.555<CRLF>
MSEQ:1234NOTI<CRLF>
PROXY:
SOCKS5;IP=202.106.6.168;PORT=1080;USER=u;PASS=p<CRLF>
ORIGIN:PUSHEMAIL;IP=172.25.1.106;PORT=18110<CRLF>
TARGET:leadtoneleadtone.com<CRLF>
MSG:NEW;UID=MB1234567890<CRLF>
MSGID:123456789172.25.1.106<CRLF>
<CRLF>
其次,终端发送消息分发响应消息(即邮件分发响应消息):
Push/1.0 200OK<CRLF>
ID:Mobile.13900000000<CRLF>
TIMESTAMP:20090820175040.555<CRLF>
MSEQ:1234NOTI<CRLF>
MSGID:123456789172.25.1.106<CRLF>
<CRLF>
其中,响应码及描述:
200 OK;表征消息已被接受。
400 Bad Request;表征请求中包含语法错误
404 Not Found;表征请求的用户身份(ID)不存在/不匹配
415 Unsupported Media Type;表征不支持的Content-Type类型
步骤S204:在注册成功后,对终端上应用的参数进行设置;参数设置格式可以为:类别;参数名=参数值*(;参数名=参数值),采用PARA字段,该头字段可以存在多个,其中类别表示要设置的参数类型或分组,方便对参数进行分组归类;
表5参数设置(Provision)的头字段
服务器对终端进行参数配置的流程示例如下:
服务器发送配置请求:
PROV Push/1.0<CRLF>
ID:Mobile.13900000000<CRLF>
MSEQ:1234PROV<CRLF>
PARA:
PROXY;TYPE=SOCKS5;IP=x.x.x.x;PORT=1080;USER=u;PASS=p<CRLF>
<CRLF>
终端发送配置响应消息:
Push/1.0 200OK<CRLF>
ID:Mobile.13900000000<CRLF>
MSEQ:1234PROV<CRLF>
<CRLF>
其中,响应码及描述:
200 OK;表征配置成功
400 Bad Request;表征请求中包含语法错误
404 Not Found;表征请求的用户身份(ID)不存在/不匹配
具体操作时,可以预定义的以下PARA参数,详见表6:
表6PARA参数
步骤S205:服务器或者终端向对方发送断开连接请求,并接收对方的响应;其中,可以将服务器向终端发送的断开连接请求称为第一断开连接请求,对应的响应称为第一断开连接响应消息,将终端向服务器发送的连接保持请求称为第二断开连接请求,对应的响应称为第二断开连接响应消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两种断开连接请求本无本质区别,目的在于区分发送方(接收方)的不同,同理,两种断开连接响应消息也一样,不再赘述
表7断开连接(Bye)的头字段:
服务器与终端之间进行断开连接的流程示例如下:
首先,服务器或终端向对方发送断开连接请求,具体如:
BYE Push/1.0<CRLF>
ID:Mobile.13900000000<CRLF>
TIMESTAMP:20090820175040.555<CRLF>
MSEQ:1234BYE<CRLF>
<CRLF>
其次,对应地,终端或服务器向对方发送断开连接响应,具体如:
Push/1.0 200OK<CRLF>
ID:Mobile.13900000000<CRLF>
TIMESTAMP:20090820175040.555<CRLF>
MSEQ:1234BYE<CRLF>
<CRLF>
其中,响应码及描述:
200 OK;表征断开成功
400 Bad Request;表征请求中包含语法错误
404 Not Found;表征请求的用户身份(ID)不存在/不匹配。
需要说明的是,具体操作时,在将电子邮件推送至终端的步骤之前还可以包括:终端在接收邮件之前发送鉴权请求及邮件列表请求;服务器鉴权请求进行鉴权操作,并在鉴权成功时返回鉴权成功响应消息及邮件列表。这样可以实现在服务器推送邮件之前通过一次交互即可实现鉴权,简化了邮件的推送流程。
本实施例通过服务器在接收到待发邮件时主动将待发邮件发送至终端,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终端向服务器进行邮件请求的方案有效的节省了终端电量,避免收发邮件要经过多次交互,发送提高了协议的效率,保证了邮件收发的稳定性和及时性;同时通过服务器或者终端向对方发起连接保持,实现了按需连接,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终端和服务器一直保持基于IP的长连接而导致的高耗电量,进一步有效的节省了终端电量。
装置实施例
图3为本发明的电子邮件推送服务器的实施例结构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第一接收模块340,用于接收终端的连接注册请求及电子邮件;注册模块342,用于根据连接注册请求对终端进行连接注册操作;第一发送模块344,用于在注册模块342确定连接注册成功后,将电子邮件推送至终端。
具体操作时,该服务器还可以包括:设置模块(图未示),用于设置时间间隔;第二发送模块346,用于根据时间间隔向终端发送第一连接保持请求,根据预设的参数设置字段向终端发送包括参数名及对应参数值的配置请求、向终端发送第一断开连接请求;第二接收模块348,用于接收终端根据第一连接保持请求返回的第一连接保持响应消息、根据配置请求反馈的配置响应消息以及根据第一断开连接请求返回的第一断开连接响应消息。
本实施通过服务器在接收到待发邮件时主动将待发邮件发送至终端,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终端向服务器进行邮件请求的方案有效的节省了终端的耗电量,避免收发邮件要经过多次交互,发送提高了协议的效率,保证了邮件收发的稳定性和及时性;同时通过服务器向终端发起连接保持,实现了按需连接,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终端和服务器一直保持基于IP的长连接而导致的高耗电量,进一步有效的节省了终端的耗电量。
系统实施例
图4为本发明的电子邮件推送系统的实施例结构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包括:终端42,用于发送连接注册请求;服务器44,用于在根据连接注册请求确定连接注册成功后,将电子邮件发送至终端42。
具体操作时,终端42可以包括:生成模块420,用于生成连接注册请求及在收到电子邮件后生成邮件分发响应消息,连接注册请求包括终端标识字段、访问控制码字段、终端在线时间字段及接入点字段;第一收发模块422,用于向服务器44发送连接注册请求及邮件分发响应消息,并接收电子邮件,以及接收服务器在确定连接注册成功后发送的连接注册响应消息;第二收发模块424,用于根据预设的时间间隔向服务器44发送第二连接保持请求,并接收服务器44返回的第二连接保持响应消息,以及向服务器44发送第二断开连接请求,并接收服务器44返回的第二断开连接响应消息。
本实施通过服务器44在接收到待发邮件时主动将待发邮件发送至终端42,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终端向服务器进行邮件请求的方案有效的节省了终端42的耗电量,避免收发邮件要经过多次交互,发送提高了协议的效率,保证了邮件收发的稳定性和及时性;同时通过服务器44或者终端42向对方发起连接保持,实现了按需连接,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终端和服务器一直保持基于IP的长连接而导致的高耗电量,进一步有效的节省了终端42的耗电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电子邮件推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服务器接收终端发送的连接注册请求,并根据所述连接注册请求对所述终端进行注册操作;
所述服务器在确定连接注册成功后,将电子邮件推送至所述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邮件推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在根据所述连接注册请求确定连接注册成功后,将电子邮件发送至所述终端的步骤包括:
所述服务器在根据所述连接注册请求确定连接注册成功后,发送连接注册响应信息至所述终端,其中,所述连接注册请求包括终端标识字段、访问控制码字段、终端在线时间字段及接入点字段;
所述服务器在收到所述电子邮件时,根据预设的消息内容字段及消息标识字段将所述电子邮件发送至所述终端,并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表征所述电子邮件的接收状态的邮件分发响应消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邮件推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服务器在根据所述连接注册请求确定连接注册成功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所述服务器根据预设的时间间隔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连接保持请求,并接收所述终端返回的第一连接保持响应消息;或者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时间间隔向所述服务器发送第二连接保持请求,并接收所述服务器返回的第二连接保持响应消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邮件推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服务器在根据所述连接注册请求确定连接注册成功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所述服务器根据预设的参数设置字段向终端发送包括参数名及对应参数值的配置请求,并接收所述终端反馈的配置响应消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邮件推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服务器在根据所述连接注册请求确定连接注册成功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所述服务器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断开连接请求,并接收所述终端返回的第一断开连接响应消息;或者
所述终端向所述服务器发送第二断开连接请求,并接收所述服务器返回的第二断开连接响应消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邮件推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电子邮件推送至所述终端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终端发送的鉴权请求进行鉴权操作,并在鉴权成功时,返回鉴权成功响应消息及根据所述终端发送的邮件列表请求返回邮件列表至所述终端。
7.一种电子邮件推送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的连接注册请求及电子邮件;
注册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连接注册请求对所述终端进行连接注册操作;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注册模块确定连接注册成功后,将所述电子邮件推送至所述终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邮件推送服务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模块,用于设置时间间隔;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时间间隔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连接保持请求,根据预设的参数设置字段向所述终端发送包括参数名及对应参数值的配置请求,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断开连接请求;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连接保持请求返回的第一连接保持响应消息、根据所述配置请求反馈的配置响应消息以及根据所述第一断开连接请求返回的第一断开连接响应消息。
9.一种电子邮件推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用于发送连接注册请求;
服务器,用于接收所述连接注册请求,并根据所述连接注册请求对所述终端进行注册操作;以及在确定连接注册成功后,将电子邮件推送至所述终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邮件推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
生成模块,用于生成所述连接注册请求,以及在收到所述电子邮件后生成邮件分发响应消息,所述连接注册请求包括终端标识字段、访问控制码字段、终端在线时间字段及接入点字段;
第一收发模块,用于向所述服务器发送所述连接注册请求及邮件分发响应消息,并接收所述电子邮件,以及接收所述服务器在确定连接注册成功后发送的连接注册响应消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邮件推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
第二收发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时间间隔向所述服务器发送第二连接保持请求,并接收所述服务器返回的第二连接保持响应消息,以及向所述服务器发送第二断开连接请求,并接收所述服务器返回的第二断开连接响应消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286310.6A CN102404701B (zh) | 2010-09-17 | 2010-09-17 | 电子邮件推送方法、服务器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286310.6A CN102404701B (zh) | 2010-09-17 | 2010-09-17 | 电子邮件推送方法、服务器及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404701A true CN102404701A (zh) | 2012-04-04 |
CN102404701B CN102404701B (zh) | 2014-09-10 |
Family
ID=458863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286310.6A Active CN102404701B (zh) | 2010-09-17 | 2010-09-17 | 电子邮件推送方法、服务器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404701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5018338A1 (zh) * | 2013-08-09 | 2015-02-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连接建立的方法及装置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494441A1 (en) * | 2003-07-04 | 2005-01-05 | Nec Corporation | Cellular phone having mail and schedule functions |
CN1820472A (zh) * | 2003-05-06 | 2006-08-16 | 马森移动广告系统有限公司 | 消息传送系统和服务 |
CN1867105A (zh) * | 2006-06-12 | 2006-11-22 | 北京立通无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IP Push技术实现邮件推送的系统及方法 |
CN1885787A (zh) * | 2005-06-20 | 2006-12-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在用户注册过程中注册异常的处理方法 |
CN1968091A (zh) * | 2006-07-19 | 2007-05-23 | 王李琰 | 一种基于标识的密码技术的邮件认证及可靠分类传递方法 |
CN101668263A (zh) * | 2009-09-25 | 2010-03-10 | 天津市雅浪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手机短信平台收发邮件的系统及邮件附件的处理方法 |
CN101764818A (zh) * | 2008-12-22 | 2010-06-30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会员注册方法、社区服务系统和便携式终端 |
-
2010
- 2010-09-17 CN CN201010286310.6A patent/CN10240470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20472A (zh) * | 2003-05-06 | 2006-08-16 | 马森移动广告系统有限公司 | 消息传送系统和服务 |
EP1494441A1 (en) * | 2003-07-04 | 2005-01-05 | Nec Corporation | Cellular phone having mail and schedule functions |
CN1885787A (zh) * | 2005-06-20 | 2006-12-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在用户注册过程中注册异常的处理方法 |
CN1867105A (zh) * | 2006-06-12 | 2006-11-22 | 北京立通无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IP Push技术实现邮件推送的系统及方法 |
CN1968091A (zh) * | 2006-07-19 | 2007-05-23 | 王李琰 | 一种基于标识的密码技术的邮件认证及可靠分类传递方法 |
CN101764818A (zh) * | 2008-12-22 | 2010-06-30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会员注册方法、社区服务系统和便携式终端 |
CN101668263A (zh) * | 2009-09-25 | 2010-03-10 | 天津市雅浪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手机短信平台收发邮件的系统及邮件附件的处理方法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5018338A1 (zh) * | 2013-08-09 | 2015-02-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连接建立的方法及装置 |
US9462053B2 (en) | 2013-08-09 | 2016-10-04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404701B (zh) | 2014-09-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1867183B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stant message transmiss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 |
CN100514968C (zh) | 离线消息的处理方法和即时消息服务器 | |
EP1599979B1 (en) | Message management | |
JP4334617B2 (ja) | 無線装置を介した電子メッセージ通信システム | |
CN101578891B (zh) | 在融合网际协议消息服务客户端和短消息服务客户端之间建立用于消息通信的会话的方法和系统 | |
CN1653783B (zh) | 移动轻量密码目录访问的系统和方法 | |
US8407357B2 (en) | Group management method and system in interworking system of IMPS system and SIMPLE IM system | |
US8291022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messaging | |
US9442925B2 (en) | Regulated texting solution for mobile devices | |
WO2008040248A1 (fr) | Procédé et système de transmission de courrier électronique et serveur de courrier électronique poussé | |
CN101094472A (zh) | 移动终端中软件参数的配置方法、移动终端及服务器 | |
CN101977362A (zh) | 一种短信群发方法和系统 | |
CN101110789B (zh) | 一种即时消息系统中发送即时消息报告的方法 | |
CN100433867C (zh) | 一种防止移动终端中个人数据丢失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1188618B (zh) | 取消推送消息的方法、系统及服务器、终端 | |
CN101286875B (zh) | 一种批量处理xml文档的方法、系统、装置和终端 | |
MX2007001440A (es) | Metodo para transmitir datos de alta o de baja especificos de la aplicacion y sistema, servidor, y terminal de comunicacion para el mism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CN103023868A (zh) | 寻呼模式消息收发 | |
CN101156386A (zh) | 实现信息传送业务的方法和系统及终端 | |
CN100546287C (zh) | 一种在即时通信过程中提供好友状态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 |
CN102404701B (zh) | 电子邮件推送方法、服务器及系统 | |
US20110032943A1 (en) |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s for processing messages in multimedia messaging service | |
CN102611639B (zh) | 一种即时消息系统中发送即时消息报告的系统 | |
KR20080034072A (ko) | Sip기반의 전송 메시지를 이용한 이종 메시지의 전송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사용자 장치 | |
WO2008055440A1 (fr) | Procédé, système et dispositif pour interroger un annuaire téléphoniqu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