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03932A - 左右手致冷集能机 - Google Patents

左右手致冷集能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03932A
CN102403932A CN2010102906953A CN201010290695A CN102403932A CN 102403932 A CN102403932 A CN 102403932A CN 2010102906953 A CN2010102906953 A CN 2010102906953A CN 201010290695 A CN201010290695 A CN 201010290695A CN 102403932 A CN102403932 A CN 1024039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iston
motor
evaporator
numerical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9069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詹承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01029069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03932A/zh
Publication of CN1024039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039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ressors, Vaccum Pumps And Other Relevant Systems (AREA)

Abstract

左右手致冷集能机(补充2)属于集能机领域。它克服了火力发电机产生二氧化碳污染的缺点。其主要技术特征是:蒸发器进出管(9)连接热电转换器(1);蒸发器进出管(10)连接热电转换器(2);左右手致冷集能机实现了第二类集能机的永远循环使用似水般的空气热能的光辉理想。

Description

左右手致冷集能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集能机领域。 
背景技术
热泵——集能机及热泵理论(谁说第二类集能机失败了???★★★热泵就是成功的第二类半集能机!——二步到达成功!!!)。集能机历史。火力发电机产生二氧化碳污染。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詹承镇)(第二类集能机)。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年6月第一版、赵春云编著《空调器原理、安装及电控板维修实用技术》1.2.2空调器制冷基本原理,2.1.1压缩机分类,2.2.1空调热交换器。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将空气中的热能变成电能,实现国家的低碳发展宏伟目标。 
发明思路:★★★热力学第二定律(詹承镇)(第二类集能机):“可以从用各种方法创造的可控局限空间的人造低温热源,向★常温热源、高温热源获取热能。并且将此热能转化成需要的能量形式(例如:★电能)。”★热泵创造了人造低温热源,创造了人造温差;因此可以利用热泵创造左右手致冷集能机。 
可以将西方人的旧热力学第二定律理解为:人类只能从动温度场获得热能。人类无法从静温度场获得热能并将这热能变为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旧热力学第二定律是人类因许多实践教训,而得到的适合当时科技水平的宝贵的初级智慧成果。可是一些人的“智慧”却低于这一初级智慧。他们认为:“一切自然过程总是沿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因此第二类集能机不可能制成。”无(秩)序即平衡、混乱、分裂、“静止”、保守,保守导致无(秩)序;有(秩)序即不平衡、整齐、统一、变化、革命,革命导致有(秩)序。★★★唯物辩证法认为:宇宙中存在二种力量,一种力量增大事物的有序性,另一种力量增大事物的无序性。若没有这二种力量的并存支配,宇宙将是死水一般地无法发展。电气石在常温的静温度场中,无其它条件地自发(电)极化(分子电极有序排列)(吸热)、★由催化物结构能导致的静温度场热能转化成有序的化学能(吸热)和有序的化学能(例如烧煤)、电能等形式的能量转化成热能(放热)——产生局部的有序的动温度场、人类的产生等等,都是事物有序性增大的铁的例证。 
★★★据此产生新热力学第二定律理(詹承镇):“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能够在一个或者一些条件下转化成另一种事物。因此,可以用机械能等能量条件,将无序静温度场催化成局部的人造有序动温度场。从局部的人造有序动温度场获取热能。并且将此热能转化成需要的能量形式(例如:★电能)。” 
凡是能够利用空气内能发电、工作的机器都叫永动机。因为空气内能象水一样,可以永远循环使用。热泵理论:用压缩机的机械能,★★★将工质的内能压榨出来。再将工质的内能运到另一个地方。工质在膨胀时吸收空气热能。因此可以用机械能开采空气内能。被机械能压榨出内能的工质,是热力学第二定律所说的★(人造)“低温热源”。★开采空气内能类似挖煤。★从整体上看:从单一热源(周围空气)吸取热量,并将这热量变为功;而后功转化成这个单一热源的热。这种理想循环似乎“不产生其他影响。” 
一些人,包括一位高级知识分子,包括一些睁眼瞎子,异口同声地说:“冷量是由电能变的。”他们矢口否认“工质被压缩时放出热能。”的铁的事实!这种违背热泵(第二类半集能机)理论和小学生常识的错误“观点”,长期以来严重阻碍第二类集能机的诞生!在一个房间中,用普通电热器升高10度温度用的电,比用空调降低10度温度用的电,多许多。这说明:1、冷量不是由电能变的。2,空调从房子中吸收的热能(冷量)>>空调消耗的电能! 
技术方案一:今天走第三步!——★★★左右手致冷集能机。见图1:空调1、热阻壳2、内空气3、热阻壳4、活塞5、活塞室6、内空气7、蒸发器8、蒸发器进出管9;活塞5由头部、柄、压缩环组成;活塞5头部围侧有活塞槽沟;压缩环嵌入活塞槽沟;压缩环是一种具有较大向外扩张变形功能的金属弹性环,它被装配到剖面与其相应的环形槽内;往复运动的活塞环,依靠气体的压力差,在环外圆面和活塞室6内表面,以及环和环槽的一个侧面之间形成密封;活塞室(6)左边出口密接活塞(5)的柄;热阻壳2、4由若干层类暖瓶层和较厚的一层热阻层,从内到外、包围连接成;类暖瓶层的结构与保温瓶相同;其区别是用热阻材料或复合热阻材料层代替保温瓶的玻璃层;热阻层用化纤或者其它热阻材料制成;活塞5的柄用高强度、热阻材料制成;或者活塞5的柄的中层为钢质,外包层用热阻材料或复合热阻材料制成;活塞5的头部用不锈钢制成;以便阻止热能流失;热阻壳2包围、密接活塞室6的左面、上下前后外表面,空调1的右面、上下前后外表面,活塞5的柄的圆柱表面,蒸发器进出管9的表面;热阻壳4连接活塞5头部右面,可移动地密接活塞室6的上下前后内表面;空调1采用滚动活塞式压缩机;活塞室6右端开口;空调1的左面焊接或者可拆地密封地连接活塞室6右端;蒸发器8、蒸发器进出管9处于热阻壳2外面;内空气3充满热阻壳4右面的活塞室6;内空气7充满活塞5头部左面的活塞室6; 
★活塞室6用XPS保温隔热挤塑板制造。这样可以保证热能不通过活塞室6,在内空气3、内空气7之间传递,从而保障左右手致冷集能机(补充2)的发电效率。从而保障左右手致冷集能机(补充2)的发电效率。XPS保温隔热挤塑板有连续均匀孔式蜂窝结构,每个微孔间的互联壁有一致的厚度、特殊的分子结构使产品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极少的吸水率,★良好的隔音稳定性,高抗压强度,及抗蠕变性能,产品性能稳定质量轻,便于运输可自由切割,是当今年最理想的建筑保温隔热材料。★极强的抗压性能:XPS板材的抗压强度有150KPA等各种等级,可满足各种不同符合需求。★恒定的耐久性能:XPS板材在70%的相对湿度下,热阻值损耗率极低,即使使用50年,其保温性能仍能保持始初在80%以上。★高抗水蒸汽渗透能力:XPS板材吸水率极低,避免了板材内部因凝结而积水,因融冻而胀裂。★良好隔音除噪性能:XPS板材特有的隔音除噪性能使其在宾馆等娱乐场所装潢工程中被得到广泛应用。 
由于电动机在每个工作周中,停电半个工作周,电动机与空调1的压缩机的连接安装关系是全封闭式;即电动机也处于热阻壳2中;电动机产生的热能,也转化成发电机输出电能;电动机连接的电动机数控开关,处于热阻壳2的外面;电脑(或者芯片)分别连接空调1中的电子膨胀阀和压力传感器(处于蒸发器出口处),分别连接电动机数控开关、数控摄影机;电动机、电动机数控开关、电动机电源,依次串联;电脑连接电脑电源;活塞5、曲柄连杆、大齿轮、小齿轮、发电机1,依次连接。 
左右手致冷集能机、蒸发器8,处于外部空气中。★★★左右手致冷集能机、蒸发器8,与外部空气组成不可分割的,能量吸收、传递、转化的有序整体!左右手致冷集能机创造了,能量有序地、能量组合由低级到高级地(不是混沌化!)吸收、传递、转化的范例! 
电脑中的“电动机数控开关”软件中有二个长度参数:X毫米、Y毫米。X毫米>Y毫米。电脑依据数控摄影机关于活塞5运动状况的时时汇报,执行“电动机数控开关”软件,控制电动机数控开关的通电、断电。从而控制了活塞5的运动。 
在Δt1,电脑接通电动机数控开关,电动机通电运转,输入电能转化成机械能。★ 空调1压缩机的1份机械能将空调工质的4份内能压榨成空调工质榨出热能。在降压降温后,★★★空调工质被创造成了热力学定律所说的(人造)低温热源,具备了向常温热源——外部空气吸收热能的功能!由空调工质的4份内能和空调1压缩机的1份机械能转化成的5份热能3,使内空气3膨胀,推动活塞5左移、曲柄连杆转动、大齿轮转动、小齿轮转动、发电机转动发电。大齿轮、小齿轮直径的正确比例使发电机按照预定转速转动。热阻壳4的功能是阻止热能3传入内空气7,维持内空气3的推力。 
压缩机向内空气3提供了5份热能3。大部分热能3转化成活塞5机械能。活塞5机械能致使内空气7的部分内能转化成保留热能(因为内空气7处于绝热状况中)。2份活塞5机械能转化成内空气7的2份弹力能。1份热能3成为内空气3保留热能。剩余2份活塞5机械能最终转化成发电机电能。 
热阻壳2外面的活塞5的柄的长度,称为出室长度。在全部工作时间,数控摄影机一直向电脑报告活塞5的柄的出室长度。 
活塞5的柄的出室长度=X毫米时,在Δt2,电脑关断电动机数控开关。电动机断电停转。热能和弹力能使内空气7膨胀降压降温,并且吸收热能,恢复内能存量。活塞5、发电机、内空气7等部件、工质,转化、吸收了内空气3的机械能。同时压缩机降温。致使内空气3降温降压,向右冷缩。内空气7的向右膨胀、外空气对于活塞5的柄的压力和内空气3的向右冷缩,使活塞5右移,带动发电机继续发电。热阻壳4的功能是阻止热能传入内空气3,维持内空气7的推力。 
此时,内空气3向蒸发器8倒流1份保留热能,恢复原始能量状况。内空气7的2份弹力能转化成2份活塞5机械能。内空气7恢复原始能量状况。2份活塞5机械能最终转化成发电机电能。 
一个工作周期结束。左右手致冷集能机恢复原始能量状况。在每个工作周期中,蒸发器8,产生4份冷量,回收1份内空气3热量。即发电机在每个工作周期产生3份★净发电功率(不包括1份电动机输入功率)。发电效率可观。蒸发器8每个工作周期,产生4份冷量,回收1份内空气3热量,吸收3份外空气热能。保持正常工作状况! 
活塞5的柄的出室长度=Y毫米时,在Δt3,电脑接通电动机数控开关。左右手致冷集能机开始下一个工作周期的工作。 
★★内空气7、内空气3,成了传力推动发电机发电的理想的左右手!这是辩证法、仿生学创造的奇迹! 
★低温低压的空调工质在蒸发器中吸收空气热能,恢复内能存量。因此可以建立公式:★★★输出电能E2=输入电能E1+空调工质内能N=输入电能E1+空气热能Q。★即输出电能E2>输入电能E1。因此左右手致冷集能机具有致冷、发电双功能。可以从输出电能中反馈等于输入电能的反馈电能,补偿输入电能的损耗。于是左右手致冷集能机就可以永远发电! 
发电效率=空气热能Q/输入电能E1。热阻壳4增厚可以延长工作周期。热阻壳4减薄可以缩短工作周期。缩短工作周期会降低发电效率。因此以热阻壳4较厚为好。电动机最大功率受限于电动机耐热能力。左右手致冷集能机发电功率受限于电动机最大功率。因此增大电动机耐热能力、电动机最大功率、热阻壳2、内空气3、热阻 壳4、活塞5、活塞室6,和左右手致冷集能机数量,可以增大左右手致冷集能机群总功率。 
★★★技术方案二: 
电动机、压缩机、冷凝器、电子膨胀阀组成高压器。高压器、电脑、“电动机数控开关”软件、电脑电源、电动机数控开关、数控摄影机、电动机电源、热阻壳2、内空气3、热阻壳4、活塞5、活塞室6、内空气7、曲柄连杆、小齿轮、大齿轮、发电机,组成热电转换器。蒸发器8有蒸发器进出管9和蒸发器进出管10。蒸发器进出管9连接热电转换器1。蒸发器进出管10连接热电转换器2。 
在Δt1,热电转换器1工作,发电。热电转换器2停电。热电转换器1中的压缩机,为热电转换器1中的内空气3提供5份热能3。大部分热能3转化成活塞5机械能。活塞5机械能致使热电转换器1的内空气7的部分内能,转化成保留热能(因为内空气7处于绝热状况中)。2份活塞5机械能转化成内空气7的2份弹力能。1份热能3成为内空气3保留热能。剩余2份活塞5机械能最终转化成发电机电能。热电转换器2尚未工作。 
在Δt2,热电转换器2工作,发电。热电转换器1停电。热电转换器2中的压缩机,为热电转换器2中的内空气3提供5份热能。大部分热能3转化成活塞5机械能。活塞5机械能致使热电转换2的内空气7的部分内能,转化成保留热能(因为内空气7处于绝热状况中)。2份活塞5机械能转化成内空气7的2份弹力能。1份热能3成为内空气3保留热能。剩余2份活塞5机械能最终转化成发电机电能。 
停电的热电转换器1的内空气3,向蒸发器8倒流1份保留热能,恢复原始能量状况。热电转换器1的内空气7的2份弹力能转化成2份活塞5机械能。内空气7恢复原始能量状况。2份活塞5机械能最终转化成发电机电能。
一个工作周期结束。左右手致冷集能机恢复原始能量状况。在每个工作周期中,蒸发器8,产生8份冷量,回收2份内空气3热量。即二个发电机在每个工作周期产生6份★净发电功率(不包括2份电动机输入功率)。发电效率可观。蒸发器8每个工作周期,产生8份冷量,回收2份内空气3热量,吸收6份外空气热能。保持正常工作状况! 
在Δt3,热电转换器1工作,发电。… 
技术方案二的优点是:1、蒸发器8在每半个工作周期,被一个压缩机吸去4份热能。接受另一个压缩机的1份倒流热能,以便另一个发电机也发电。蒸发器8吸收3份空气热能。这表明每个工作周期有6份空气热能转化成6份★净发电功率(不包括2份电动机输入功率)!净发电量十分可观,十分喜人!2、每个电动机在每个热阻壳2中,通电半个工作周,停电半个工作周。每个电动机的产热都转化成电能,提高发电量。3、由于增厚每个热阻壳4,使得工作周期充分长,大大提高了空气热能Q/输入电能E1率(发电效率)。4、二个热电转换器互相绝热,每个热电转换器顺利发电。5、蒸发器8增加一条蒸发器进出管10。改革方案简单,易操作。技术方案二的其余内容同技术方案一。 
结论:★技术方案二优于技术方案一。 
技术方案三:左右手致冷集能机,见图2。活塞1、热阻壳2、活塞室3、空调4、热阻壳5、空调6、蒸发器进出管7、蒸发器8、蒸发器进出管10、蒸发器11、内空气12、 内空气13、(电脑、“电动机数控开关”软件、数控摄影机、电脑电源,二套电动机数控开关、电动机电源,曲柄连杆、小齿轮、大齿轮、发电机);活塞1由头部、柄、活塞环组成(参见技术方案一);电动机一安装在空调4中(全封闭式);电动机二安装在空调6中(全封闭式);空调6连接活塞室3右端,空调4连接活塞室3左端,活塞1头部活动于空调4、6之间; 
电脑中的“电动机数控开关”软件中有二个长度参数:X毫米、Y毫米。X毫米>Y毫米。二个长度参数:X毫米、Y毫米的功能是:1、保证左右手致冷集能机发电。2、让活塞1头部、热阻壳5,不触碰到空调4、空调6; 
在“电动机数控开关”软件、电脑控制器和电动机数控开关的控制下, 
在Δt1,空调6通电工作,空调4尚未通电工作。空调6发出的热能,致使内空气12膨胀,推动活塞1左移; 
在Δt2,空调4通电工作,空调6停电,内空气12冷缩。空调4发出的热能,致使内空气13膨胀,推动活塞1右移。 
在Δt3,空调6通电工作,空调4停电,内空气13冷缩。左右手致冷集能机进入下一个工作周期。 
活塞1左右移动,导致曲柄连杆、小齿轮、大齿轮作相应运动,导致发电机转动、发电。
技术方案三的发电原理和其余工作步骤、结构、形状、连接顺序等等,同技术方案一、二,恕不赘述。 
有关左右手致冷集能机的传统细节,由实施左右手致冷集能机工程的优秀技术人员决定。左右手致冷集能机应用热力学第二定律(詹承镇)(第二类集能机),在创造了人造温差的热泵——第二类半集能机的基础上,发明成功。实现了第一代集能机概念提出者的光辉理想。第一代集能机虽然失败了,但是集能机概念的大方向是无庸置疑的。★★★左右手致冷集能机、蒸发器8,与外部空气组成不可分割的,能量吸收、传递、转化的有序整体!左右手致冷集能机创造了,能量有序地、能量组合由低级到高级地(不是混沌化!)吸收、传递、转化的范例!左右手致冷集能机克服了火力发电机产生二氧化碳污染的缺点,将洁净且可以象水一样永远循环使用的空气热能,变成最易控制、最易使用的电能,最终解决了能源危机,实现国家的低碳发展宏伟目标。使得大量石油、煤碳,可以被用于生产化工产品。创建、使用大批负电阻、大批左右手致冷集能机、类似水库的大批储电器或者将巨量电能输往远方低温地区,可以降低气温。使用大批正电阻、负载可以升高气温。因此左右手致冷集能机是集能机领域的21世纪世界重大发明! 
附图说明
图1是左右手致冷集能机(技术方案一)工作原理示意图。图1省略图中各传统部件的结构、形状、安装图。图2是左右手致冷集能机(技术方案三)工作原理示意图。图2省略图中各传统部件的结构、形状、安装图。 
具体实施方式
采用★★★技术方案二:电动机、压缩机、冷凝器、电子膨胀阀组成高压器。高压器、电脑、“电动机数控开关”软件、电脑电源、电动机数控开关、数控摄影机、电动机电源、热阻壳2、内空气3、热阻壳4、活塞5、活塞室6、内空气7、曲柄连 杆、小齿轮、大齿轮、发电机,组成热电转换器。蒸发器8有蒸发器进出管9和蒸发器进出管10。蒸发器进出管9连接热电转换器1;蒸发器进出管10连接热电转换器2。技术方案二的其余内容同技术方案一。 
二个电动机功率都是450千瓦。二个发电机的毛功率都是1800千瓦。空调1、蒸发器8是长方体。热阻壳2、活塞室6是长方壳形。活塞5由圆柱、方板连接成。活塞室6的壁厚1厘米。热阻壳2由厚1厘米的50层类暖瓶层和10厘米厚化纤层连接成。用塑料或者复合热阻材料制造类暖瓶层。用化纤或者复合热阻材料制造热阻层。热阻壳4由厚1厘米的15层类暖瓶层和10厘米厚的由石棉或者其它耐热热阻材料制造的热阻层连接成。活塞室6厚3厘米。 
具体实施方式的其余工作方法、原理、步骤同技术方案二。有关左右手致冷集能机的其他传统细节,由实施左右手致冷集能机工程的优秀技术人员决定。 

Claims (3)

1.左右手致冷集能机(补充2)由电脑、“电动机数控开关”软件、电脑电源、电动机数控开关、数控摄影机、电动机电源、空调(1)、热阻壳(2)、内空气(3)、热阻壳(4)、活塞(5)、活塞室(6)、内空气(7)、曲柄连杆、小齿轮、大齿轮、发电机,组成,其特征是:技术方案一:活塞(5)由头部、柄、压缩环组成;活塞(5)头部围侧有活塞槽沟;压缩环嵌入活塞槽沟;压缩环被装配到剖面与其相应的环形槽内;往复运动的活塞环,依靠气体的压力差,在环外圆面和活塞室(6)内表面,以及环和环槽的一个侧面之间形成密封;活塞室(6)左边出口密接活塞(5)的柄;热阻壳(2)、(4)由若干层类暖瓶层和较厚的一层热阻层,从内到外、包围连接成;类暖瓶层的结构与保温瓶相同;热阻壳(2)包围、密接活塞室(6)的左面、上下前后外表面,空调(1)的右面、上下前后外表面,活塞(5)的柄的圆柱表面,蒸发器进出管(9)的表面;热阻壳(4)连接活塞(5)头部右面,可移动地密接活塞室(6)的上下前后内表面;空调(1)采用滚动活塞式压缩机;活塞室(6)右端开口;空调(1)的左面焊接或者可拆地密封地连接活塞室(6)右端;蒸发器(8)、蒸发器进出管(9)处于热阻壳(2)外面;内空气(3)充满热阻壳(4)右面的活塞室(6);内空气(7)充满活塞(5)头部左面的活塞室(6);电动机与空调(1)的压缩机的连接安装关系是全封闭式;即电动机也处于热阻壳(2)中;电动机连接的电动机数控开关,处于热阻壳(2)的外面;电脑(或者芯片)分别连接空调(1)中的电子膨胀阀和压力传感器(处于蒸发器出口处),分别连接电动机数控开关、数控摄影机;电动机、电动机数控开关、电动机电源,依次串联;电脑连接电脑电源;活塞(5)、曲柄连杆、大齿轮、小齿轮、发电机,依次连接;电脑中有“电动机数控开关”软件;左右手致冷集能机、蒸发器(8),处于外部空气中。
2.左右手致冷集能机由二套电脑、“电动机数控开关”软件、数控摄影机、电脑电源、电动机数控开关、电动机电源、空调(1)、热阻壳(2)、内空气(3)、热阻壳(4)、活塞(5)、活塞室(6)、内空气(7)、曲柄连杆、小齿轮、大齿轮、发电机,组成,其特征是:技术方案二:电动机、压缩机、冷凝器、电子膨胀阀组成高压器;电脑、“电动机数控开关”软件、电脑电源、电动机数控开关、数控摄影机、电动机电源、高压器、热阻壳(2)、内空气(3)、热阻壳(4)、活塞(5)、活塞室(6)、内空气(7)、曲柄连杆、小齿轮、大齿轮、发电机,组成热电转换器;蒸发器(8)有蒸发器进出管(9)和蒸发器进出管(10);蒸发器进出管(9)连接热电转换器(1);蒸发器进出管(10)连接热电转换器(2);技术方案二的其余特征同技术方案一。
3.左右手致冷集能机由活塞(1)、热阻壳(2)、活塞室(3)、空调(4)、热阻壳(5)、空调(6)、蒸发器进出管(7)、蒸发器(8)、蒸发器进出管(10)、蒸发器(11)、内空气(12)、内空气(13)、电脑、“电动机数控开关”软件、数控摄影机、电脑电源,二套电动机数控开关、电动机电源,曲柄连杆、小齿轮、大齿轮、发电机组成,其特征是:技术方案三:活塞(1)由头部、柄、活塞环组成;电动机一安装在空调(4)中(全封闭式);电动机二安装在空调(6)中(全封闭式);空调(6)连接活塞室(3)右端,空调(4)连接活塞室(3)左端,活塞(1)头部活动于空调(4)、(6)之间;技术方案三的其余特征同技术方案一、二。 
CN2010102906953A 2010-09-08 2010-09-08 左右手致冷集能机 Pending CN10240393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906953A CN102403932A (zh) 2010-09-08 2010-09-08 左右手致冷集能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906953A CN102403932A (zh) 2010-09-08 2010-09-08 左右手致冷集能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03932A true CN102403932A (zh) 2012-04-04

Family

ID=458858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906953A Pending CN102403932A (zh) 2010-09-08 2010-09-08 左右手致冷集能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0393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00389B2 (en) Engine for converting thermal energy to stored energy
US9243558B2 (en) 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
CN106321343B (zh) 基于液体温度控制的等温压缩空气储能发电系统及其方法
US8723347B2 (en) Energy storage system utilizing compressed gas
US4414814A (en) Solar heat engines
CN106224040A (zh) 一种电热储能多联产系统
CN105089849B (zh) 排气余热温差热电系统
CN107313819A (zh) 一种集成热泵和发电功能的新型热能利用系统
CN111578556A (zh) 一种基于弹热效应的冷热联供装置
US11199114B2 (en)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enerating power
CN109205736B (zh) 一种基于斯特林循环的热驱自由活塞反渗透海水淡化动力系统
CN101893349A (zh) 双缸往复式压力能回收热泵机构
CN1975288A (zh) 一种分子能空调器系统
CN102403932A (zh) 左右手致冷集能机
CN206668483U (zh) 一种温度差驱动装置及其驱动泵组
CN112648106A (zh) 一种β型斯特林驱动自由活塞海水淡化增压系统
CN102628431A (zh) 用于有机朗肯循环发电系统的涡旋膨胀机的涡旋盘
CN215109061U (zh) 一种原动机及水轮机组
CN105281605A (zh) 左右手致冷集能机
US20140238011A1 (en) Two-stage hydraulic engine
CN107606677A (zh) 一种用于分布式能源削峰填谷的超临界二氧化碳供热系统
CN102400877A (zh) 辩证法致冷集能机
CN207018041U (zh) 一种集成热泵和发电功能的新型热能利用系统
CN105952591A (zh) 一种用于地热发电的爪式发动机发电装置
CN202360158U (zh) 新型空气能等温发动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