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96259A - 无线通信系统中确定服务质量达标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中确定服务质量达标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96259A
CN102396259A CN2009801585363A CN200980158536A CN102396259A CN 102396259 A CN102396259 A CN 102396259A CN 2009801585363 A CN2009801585363 A CN 2009801585363A CN 200980158536 A CN200980158536 A CN 200980158536A CN 102396259 A CN102396259 A CN 1023962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qos
service quality
data flow
standard
communication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5853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彼得·莱格
张凯
大卫·索尔达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3962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9625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24Negotiating SLA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Negotiating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2Capturing of monitoring data
    • H04L43/026Capturing of monitoring data using flow identif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23Errors, e.g. transmission errors
    • H04L43/0847Transmission err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52Delays
    • H04L43/0858One way de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76Network utilisation, e.g. volume of load or congestion level
    • H04L43/0894Packet r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16Threshold monito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确定无线通信系统中第一通信节点(N1)与第二通信节点(N2)之间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数据流的服务质量(QoS)达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数据流在所述第一通信节点(N1)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N2)之间的至少一个无线电链路上发射,每个数据流与一个或一个以上服务质量(QoS)属性相关,所述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测量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服务质量(QoS)属性中每一者的至少一个测量值;将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服务质量(QoS)属性中每一者的所述至少一个测量值与对应阈值进行比较,以获得一个或一个以上满意或不满意表示;以及基于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满意或不满意表示来确定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数据流的服务质量(QoS)达标。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计算机程序、一种通信节点中的方法以及一种通信节点设备。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系统中确定服务质量达标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中确定服务质量达标的一种方法,且更具体来说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言的一种方法。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计算机程序、通信节点中的一种方法及其通信节点设备。
背景技术
根据3GPP标准TS32.101的无线接入网(RAN)的网络管理涉及3个主要组件:
●网元(NE)-长期演进(LTE)通信系统中的eNB,
●元素管理器(EM)-管理一个或一个以上NE的管理实体,以及
●网络管理器(NM)-通常管理一个或一个以上EM的管理实体,但也可以是与NE相连的直接管理接口。
图1和图2展示3GPP标准支持的两种可能的网络管理配置,即分别为系统上下文A和系统上下文B。这两种上下文中均存在接口N(Itf-N),并且3GPP已定义可在所述接口上运行的若干管理服务。Itf-N可能为以下两种情况之一:
●EM与NM之间的管理接口,这被称为系统上下文A;或者
●在某些情况下,EM功能常驻于NE中,在这种情况下,该接口直接位于NE与NM之间,这被称为系统上下文B。
此外,3GPP定义了接口N上的一些集成参考点(IRP),例如进入点(EP)IRP、通知IRP等。3GPP发布了若干IRP规范,每份规范均涉及例如告警管理、配置管理等特定电信管理域的一组操作和通知。在图1和图2中,IRP管理器代表管理实体,而IRP代理代表IRP管理器承担任务。
接口IRP还包含受支持的信息对象类(IOC)的定义,信息对象类用于说明管理接口中可以通过/使用的信息。另外,网络资源模型(NRM)与本发明相关,网络资源模型这一信息服务说明代表例如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等网络资源或者例如NodeB或eNB等基站的可管理的各个方面的IOC。
此外,EM与NE之间的接口被称为接口S(Itf-S)。该接口未经过标准化。系统上下文B中NM与NE之间的接口有时被称为直接接口。
性能管理(PM)IRP可让NM使用由NE进行并经由Itf-N传递到NM中的性能测量来评估NE的不同方面的性能。在3GPP LTE系统中,eNB进行的性能测量在规范3GPPTS32.425中有记录。测量实例包括:尝试的出局同频切换、用户设备(UE)的会话中活动时间、平均下行链路(DL)信元包比特率和DL包丢弃率。
TS32.425详细说明了如何进行这些测量。很多测量涉及对事件或指标的简单累加计数,通常,术语“性能指标”作为同义词与“性能测量”一起使用。在TS32.425中,若干指标可以反映信元中的服务质量(QoS)。以下为导航中的一个列表:
4.4信元级别的无线承载QoS相关测量    30
4.4.1信元PDCP SDU比特率    30
4.4.1.1平均DL信元PDCP SDU比特率    30
4.4.1.2平均UL信元PDCP SDU比特率    31
4.4.1.3最大DL信元PDCP SDU比特率    31
4.4.1.4最大UL信元PDCP SDU比特率    32
4.4.1.5平均DL信元控制平面PDCP SDU比特率    32
4.4.1.6平均UL信元控制平面PDCP SDU比特率    32
4.4.2活动UE  33
4.4.2.1DL上活动UE的平均数量    33
4.4.2.2UL上活动UE的平均数量    33
4.4.3包延迟和包丢弃率    33
4.4.3.1平均DL PDCP SDU延迟    33
4.4.3.2DL PDCP SDU丢弃率    34
4.4.4丢包率    34
4.4.4.1DL PDCP SDU空口丢失率    34
4.4.4.2UL PDCP SDU丢失率    34
4.4.5IP时延测量    35
4.4.5.1DL中的IP时延、SAE承载级别    35
但是,说明的测量只表达小区中用户之间的总QoS。因此,例如,“DL PDCP SDU空口丢失率”是通过将小区中的UE群体看作整体,对DL上传送了多少数据包以及空口上丢失了多少数据包进行计数而计算得出的。因此,例如,从这些测量中无法得知丢失是集中在一个或两个UE中,还是均匀分散在小区群体中,在前一种情况下,该UE或这些UE的QoS较差,在后一种情况下,小区群体的QoS均令人满意。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解决现有技术的这一限制。
根据现有技术的另一种解决方案,单个用户的异步传输模式(ATM)信元损失率是从总信元损失测量中得出的。该现有技术解决方案仅局限于QoS的一个方面,即信元损失率。
根据现有技术的再一种解决方案,为端到端IP连接定义对IP流的不同服务水平协议(SLA)的测量。该现有技术解决方案局限于这些QoS的单个方面,并未尝试为单端装置将SLA满意度等级相组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确定无线通信系统中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数据流的QoS达标的解决方案。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完全或部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和限制的解决方案。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让移动运营商调节与数据流和/或移动台的QoS达标有关的评估参数的解决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可通过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确定无线通信系统中第一通信节点(N1)与第二通信节点(N2)之间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数据流的服务质量(QoS)达标的方法来实现目的,其中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数据流在所述第一通信节点(N1)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N2)之间的至少一个无线电链路上发射,每个数据流与一个或一个以上服务质量(QoS)属性相关,所述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测量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服务质量(QoS)属性中每一者的至少一个测量值;
-将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服务质量(QoS)属性中每一者的所述至少一个测量值与对应阈值进行比较,以获得一个或一个以上满意或不满意表示;以及
-基于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满意或不满意表示来确定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数据流的服务质量(QoS)达标。
从属权利要求2至14揭示了上述无线通信系统中方法的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可通过第一通信节点中用于确定无线通信系统中所述第一通信节点(N1)与第二通信节点(N2)之间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数据流的服务质量(QoS)达标的方法来实现目的,其中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数据流在所述第一通信节点(N1)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N2)之间的至少一个无线电链路上发射,每个数据流与一个或一个以上服务质量(QoS)属性相关,所述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测量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服务质量(QoS)属性中每一者的至少一个测量值;
-将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服务质量(QoS)属性中每一者的所述至少一个测量值与对应阈值进行比较,以获得一个或一个以上满意或不满意表示;以及
-基于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满意或不满意表示来确定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数据流的服务质量(QoS)达标。
从属权利要求16至28揭示了上述第一通信设备中方法的实施例。
第一通信节点中的方法可在计算机程序中实施,该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会使所述计算机执行第一通信节点中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还可以通过为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第二通信节点(N2)设备的无线通信所安排的第一通信节点设备来实现目的,所述无线通信系统采用一个或一个以上数据流以用于在所述第一通信节点(N1)设备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N2)设备之间进行通信,其中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数据流在所述第一通信节点(N1)设备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N2)设备之间的至少一个无线电链路上发射,每个数据流与一个或一个以上服务质量(QoS)属性相关,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节点(N1)设备经配置以:
-测量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服务质量(QoS)属性中每一者的至少一个测量值;
-将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服务质量(QoS)属性中每一者的所述至少一个测量值与对应阈值进行比较,以获得一个或一个以上满意或不满意表示;以及
-基于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满意或不满意表示来确定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数据流的服务质量(QoS)达标。
根据本发明的通信节点设备还可以根据方法权利要求16至28进行配置。
本发明利用层次方法确定属于例如移动台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数据流的QoS达标,因此本发明提供对单个移动台的QoS达标执行性能测量的方法。例如,这些性能测量可以传递到操作与维护(OAM)系统中,供进一步处理。本发明可让移动运营商调整与影响QoS满意度标准的QoS属性有关的参数。
如上文所述,与只解决QoS的单个方面的现有技术相比,考虑到QoS的多个方面可以评估单个数据流的QoS满意度。
之后可以分别对移动台的指定QoS类的数据流的满意度进行测量;此类测量可以表示对指定QoS类(例如,运载对话语音话务)的QoS感到满意的用户群体的分数。
还可以评估单个移动台的QoS满意度(考虑每个移动台的所有数据流),从而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为运营商提供测量对所有话务流质量表示满意的用户群体分数的方法,而现有技术的性能测量会集合小区中的QoS测量而不考虑终端用户方面。
因此,运营商可以调节每个数据流的每个QoS方面的满意度阈值;如有必要,可以使QoS各个方面完全无效,这样QoS各个方面就不会影响数据流的满意度。这样可以让运营商控制确定数据流满意度的方法,从而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话务、不同等级的用户和用户给运营商的反馈等来进行调整。
附图说明
附图旨在阐明并解释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和方面,其中:
-图1展示系统上下文A;
-图2展示系统上下文B;
-图3展示本发明的一项实施例;
-图4展示本发明的另一项实施例;
-图5展示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6展示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7说明无线通信系统中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通信;
-图8展示根据本发明的NRM“包含/命名与关联X”;
-图9展示根据本发明的NRM“继承层次_X”;以及
-图10说明服务到不同DRB的映射。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确定无线通信系统中第一通信节点N1与第二通信节点N2之间一个或一个以上数据流的QoS达标的方法。优选情况下,第一通信节点N1为基站,第二节点N2为经布置以通过一个或一个以上数据流与第一节点N1通信的移动台,该一个或一个以上数据流在第一节点N1与第二节点N2之间的至少一个无线电链路上发射。
每个数据流与一个或一个以上QoS属性相关,且本发明包含以下步骤:测量一个或一个以上QoS属性中每一者的至少一个测量值;将一个或一个以上QoS属性中每一者的至少一个测量值与对应阈值进行比较,以获得一个或一个以上满意或不满意表示;以及基于一个或一个以上满意或不满意表示来确定一个或一个以上数据流的QoS达标。图5展示该方法的流程图。
数据流代表一束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用户应用程序流,RAN会相对于QoS来平等地处理这些用户应用程序流,且RAN不会仔细查看每个数据流的内容以标识单个应用程序流,而是平等处理数据流中的所有包。因此数据流具有自己的QoS属性和QoS要求或需求。移动台可以同时支持多个数据流。
在通用移动通讯系统(UMTS)或LTE/LTE-A中,数据流为数据无线承载(DRB),RAN负责管理每个获准进入系统的DRB的QoS。在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中,QoS差异化会应用到移动台的不同分组数据协议(PDP)上下文之间,因此该系统中的数据流代表映射到一个PDP上下文的一组服务。在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WiMAX)中,“业务流”用于代表“数据流”。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如果系统为LTE或LTE-A,则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中的方法步骤由基站执行;如果系统为UMTS,则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中的方法步骤由基站或RNC执行。但是,如果系统为GPRS通信系统,则步骤由基站控制器(BSC)执行;如果系统为WiMAX系统,则步骤由基站或接入服务网关执行。
数据流的QoS达标表示达到该数据流每个QoS属性的QoS满意度,例如,表明已满足某个QoS属性的延迟阈值或错误率阈值。QoS属性可能属于包含以下属性的组:空口包错误率,包延迟,包延迟百分位(如x1,请参见下文),未发送包的丢弃率,活动比特率,由于拥塞或无线电状态差而引起的数据流闭塞或终止,和缓冲占有量最小的活动比特率。但是,其它相关QoS属性也可以与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结合使用。
图7以图示形式展示无线通信系统中第一节点N1与第二节点N2之间的通信。本实例中的第一节点N1和第二节点N2分别为eNB和UE,通过第一节点N1与第二节点N2之间的至少一个无线电链路(即小区与移动台之间的物理无线电通信链路)上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数据流来执行通信。请注意,第一节点N1与第二节点N2之间的通信可以在DL中(从第一节点N1到第二节点N2)或UL中(从第二节点N2到第一节点N1)。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满意或不满意表示与布尔真值或布尔假值(如二进制“0”或“1”)对应,布尔真值或布尔假值表示与QoS属性相关的测量值具有QoS满意度或不具有QoS满意度。此外,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使用一个或一个以上真值或假值执行多输入“与”运算,以确定一个或一个以上数据流的QoS达标。图6展示该实施例的流程图。
根据本发明,确定一个或一个以上数据流的QoS达标的步骤也表示可通过对属于第二节点N2的所有数据流执行真表示或假表示的多个“与”运算来确定一个或一个以上数据流所属的第二节点N2的QoS达标。
但也可以对属于第二节点N2并属于指定服务质量等级标识(QCI)值的所有数据流执行多个“与”运算,与前一个定义相比,服务质量等级标识值对第二节点N2的QoS达标的定义更加狭隘。因此,可以通过为运营商提供更大灵活性的本方法来确定单个移动台QoS达标的各个方面。
本发明将利用QoS的分级模型。图3和图4展示层次模型。层次的基础是QoS满意度的定义,例如,在LTE通信系统中,QoS满意度涉及无线承载(RB)的满意度。不同QoS定义涉及不同QoS属性,可用于保证比特速率(GBR)RB和非GBR RB以及第一节点N1与第二节点N2之间的DL和UL。
例如,根据RB满意度值(如布尔真值或布尔假值),可以对UE的每个RB的QoS满意度值使用逻辑多输入“与”运算来确定该UE的QoS总满意度。因此,可以如图3中所示利用UE中RB的QoS满意度的定义来确定单个UE的QoS满意度,图3还以图示的方式展示了移动运营商如何调节所使用的各个QoS属性和阈值。
类似地,如图4中所示,可以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确定属于特定UE且QCI值相同的所有RB的QoS满意度。由于指定QCI值通常有DL RB和UL RB,因此所述图中分别针对这些QoS属性和阈值展示独立的调节流程。
可能不使用上文所述的满意度值的布尔组合,而采用使用模糊逻辑的组合。在本实施例中,为QoS属性的满意度的真假提供0与1之间的一个等级,其中1表示“真”,而0表示“假”。为了确定数据流的QoS达标,可以(在QoS属性集中)取这些真假值中的最小值来代替“与”运算。为了确定第二节点N2的满意度,可以在第二节点N2的数据流中取真假值中的最小值(类似地,为了确定第二节点N2中特定QCI的数据流的QoS达标,也可以采用上述方法)。可以通过与阈值的简单比较将使用模糊逻辑测量的第二节点N2的QoS达标转换成布尔值(例如,针对报告给NM的性能测量)。通常,NM可以使用与设置本发明中采用的其它阈值类似的方法设置该阈值。
发明人还意识到,eNB要达成QoS并不简单。他们进一步意识到,必须能够根据移动运营商的需求来调整QoS打标的标准,例如,根据特定QCI值的服务组合,或根据客户反馈,因为现有性能指标的一个值得注意的方面就是它们不使用任何可调节参数。因此,根据本发明一项实施例的发明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在该解决方案中,例如满意UE的百分比等性能指标的结果会受到可能由NM等根据运营商的自选设置所设置的参数影响。这样可以让运营商控制确定数据流满意度的方法,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话务、不同等级的用户和用户给运营商的反馈等来进行调整。
本发明的以下优选实施例中大多数是在LTE或LTE-A通信系统上下文中展示的。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类通信系统,从以下发明就可以清楚地明白这一点。
在LTE通信系统中,eNB管理RB的QoS。RB代表用于将数据运载进入UE或从UE中运载数据的逻辑资源,RB可以运载信令(信令RB)或用户平面话务(即DRB)。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标,会同时使用RB和DRB。RB在本发明的意义范围内与数据流对应。可以使用DL和UL上的多个RB配置单个UE。当UE运载的服务需要不同级别的QoS时,则需要配置多个RB。例如,如果UE正在进行语音呼叫,同时又在执行FTP下载,则需在DL上配置2个RB,一个运载语音包,另一个运载FTP包。语音服务对时延的要求较严格,但相对而言不易丢失包,而FTP服务的要求则相反。
LTE系统中的每个RB均与9个服务质量等级标识(QCI)值中的某一个相关,其中每个QCI值具有3个不同的属性值,即:优先级、包延迟预算(PDB)和误码及丢包率(PELR);但CQI8和CQI9值的PDB和PELR属性值相同。
优先级表示使PDB满足特定QCI值的重要性。PELR仅代表空口上的丢失率,即排除了未尝试通过无线信道发送的包的丢弃的情况。以下从3GPP TS23.203中摘录的表1中提供了LTE中的标准化QCI(QCI1-QCI9)。在以上实例中,语音服务可以使用QCI1映射至RB,FTP服务可以使用QCI8或QCI9映射至第二个RB。
表1:标准化QCI特性
Figure BDA0000095920730000081
此外,RB为GBR RB或非GBR RB。QCI1至CQI4用于前一种类型,而QCI5至QCI9用于后一种类型。GBR RB与非GBR RB的一个关键区别在于,GBR RB具有一个额外属性,即GBR属性(以bits/sec为单位)。如果映射到RB的服务提供的集合负载小于或等于该GBR,则eNB应满足表中的PELR等QoS属性。如果提供的负载超过GBR,则eNB无需提供任何QoS保证。第二个区别在于,非GBR RB的延迟预算值是非硬性要求,允许较长的延迟。事实上,由于话务的统计性质和无线电接口的多样性,因此,甚至并非每个包都必须满足GBR RB的延迟要求。请注意,对拥塞过程中的包丢弃并无要求,仅对空口丢失有要求。
本发明进一步研究PM IRP。PM IRP可让NM监控NE的性能。本发明的重点在于监控RAN的性能,在LTE系统中,这意味着监控eNB的性能。在LTE系统中,监控意味着对eNB的各个无线电方面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发送至NM。
如之前的部分中所述,3GPP已对QoS性能测量进行了标准化。但是,这些标准化QoS性能测量均是基于小区的测量,而非基于UE的测量。例如,TS32.425中定义了“平均DL PDCP SDU延迟”性能指标,该规范参考了规范TS36.314中的详细计算。请参见后一规范中的公式,累加(相加在一起)指定QCI的所有包的包延迟,之后将该和除以包的数量(针对指定QCI)。未尝试区分单个UE的包。
TS32.425中定义的基于小区的QoS指标无法表示单个UE的QoS性能。例如,如果指定QCI的DL包延迟大于该QCI的PDB,则我们无法得知是所有用户都在忍受较差的性能,还是延迟问题集中在例如无线电状态较差的UE等少数UE中。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解决方案,可以对无线通信系统中单个UE的QoS满意度进行性能测量。
根据TS23.203规范,在LTE中,GBR RB具有以下QoS属性:
●QCI值,其表明:PELR,代表空口上的包丢失情况;PDB,代表策略控制执行功能(PCEF)与UE之间的延迟预算(PCEF在PDN网关中,PDN网关是介接到广域因特网的核心网节点);以及优先权,在拥塞期间供调度程序内部使用;
●保证比特速率,代表如果要满足PELR和PDB,则映射到RB的服务应采用的发送速率上限。如果发送速率超过保证比特速率,则eNB提供的QoS未经指定,并且可供实施;以及
●分配保持优先级(ARP)用于区分RB的准入和保持的优先级。
另外,在严重拥塞期间,(IP)包在有机会通过空口发送之前可能就已被丢弃。将一个指标定义为记录代表被丢弃的入IP包的分数的“DL PDCP SDU丢弃率”;请注意,该指标为基于小区的指标。另请注意,这与空口丢失(参见PELR)不同,必须将此类拥塞丢失包括在RB满意度的影响范围内。TS23.203说明了GBR RB预期的QoS要求:“通常情况下,使用GBR QCI且以小于或等于GBR的速率进行发送的服务假定不会发生与拥塞相关的包丢弃,且98%的包不会发生超过QCI的PDB的延迟”。另外,空口上的丢包率不应超过QCI的PELR。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如果满足以下条件,则DL GBR RB满意:
●空口(IP)包错误率<PELRQCI
●在所有包中测量到的x1百分位延迟<(PDBQCI-delay_correction)与
●拥塞包丢弃率<thresholdQCI
●RB不因拥塞或无线电状态差而终止与
●RB不因拥塞或无线电状态差而闭塞,
其中空口(IP)包错误率是未能成功在空口上传递的包的分数;x1百分位延迟是延迟值,x%的包的延迟低于该值;拥塞包丢弃率是未尝试在空口上对其进行发送就已舍弃的入包的分数。
此外,PELRQCI是针对QCI定义的PELR值(请参见表1),PDBQCI-delay_correction是针对QCI定义的PDB值(请参见表1),thresholdQCI是由运营商配置的阈值参数,代表可接受的拥塞包丢弃率;其中该应用程序中的“与”指代使用真或假输入表示(布尔)的逻辑“与”运算。
此处,x1延迟也包括在内,因为延迟保证并不绝对。TS23.203建议为达到满意度,将x1设置为98%,但运营商可以将其配置成除98以外的值。类似地,TS23.203规范还建议GBR RB的thresholdQCI应为0,但同样地,建议所述阈值为可配置的参数。最后,如果RB因拥塞或无线电状态差而终止,进而导致RB不可用,则无法传送任何话务,且RB总体不满意。类似地,如果在尝试建立RB时eNB阻止了增加RB的行为,那么这就计为不满意的RB。通常,当eNB认为因为小区拥塞(没有足够的备用容量可以使RB满意)而无法满足候选RB的QoS需求,或UE的无线电状态限制了其可以支持的带宽时,这种情况就会发生。因此RB必须存在且可供使用,这样才能提供QoS满意度。
此外,如果服务不符合其GBR,那么RB会标记为满意,因为在这些情况下,所有调度程序行为均合理。
对于UL GBR RB,无法精确估计eNB上的包延迟或任何包丢弃,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另一项实施例,如果满足以下条件,则UL GBR RB满意:
●空口(IP)包错误率<PELRQCI
●RB不因拥塞或无线电状态差而终止与
●RB不因拥塞或无线电状态差而闭塞。
根据TS23.203规范,非GBR RB具有以下属性:
●QCI值,其表明:PELR,代表空口上的包丢失情况;PDB,代表PCEF与UE之间的延迟预算;优先权,在拥塞期间供调度程序内部使用;以及
●ARP用于区分RB的准入和保持的优先级。
同样,TS23.203说明了非GBR RB预期的QoS要求:“使用非GBR QCI的服务应准备好发生与拥塞相关的包丢弃,未因拥塞而遭丢弃的98%的包不应发生超过QCI的PDB的延迟”。另外,PELR应得到满足。
QoS满意度标准可以反映GBR RB要求的标准。但已假定,对非GBR RB而言,当有数据排队等待进入RB(活动数据速率的一种形式)时,评估获得的数据速率可能更重要。这对http和ftp等应用而言尤其有用,因为它可以让终端用户体验到“快速”。但是,为了确保数据速率非常低的应用(如MSN)不会虚假地影响QoS评估,则需要将可配置的最低数据缓冲要求包括在内。请注意,延迟指标得以保留,但可以通过将x1设置为0将其禁用。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再一项实施例,如果满足以下条件,则DL非GBR RB满意:
●空口(IP)包错误率<PELRQCI
●在所有包中测量到的x1百分位延迟<(PDBQCI-delay_correction)与
●拥塞包丢弃率<thresholdQCI
●活动速率>target_rateQCI与缓冲数据上限>min_bufferQCI
●RB不因拥塞或无线电状态差而终止与
●RB不因拥塞或无线电状态差而闭塞。
活动数据速率是当有数据排队等待进入RB时测量到的数据速率。运营商可以设置target_rateQCI和min_bufferQCI值。请注意,可以通过将target_rateQCI设置为0来使活动速率要求无效。
在非GBR RB的UL上无法精确测量eNB上的延迟,所以此处吞吐量指标也非常有用,因而根据本发明的另一项实施例,如果满足以下条件,则UL非GBR RB满意:
●空口(IP)包错误率<PELRQCI
●活动速率>target_rateQCI与缓冲数据上限>min_bufferQCI
●RB不因拥塞或无线电状态差而终止与
●RB不因拥塞或无线电状态差而闭塞。
另外应了解,以上与DL GBR、UL GBR、DL非GBR和UL非GBR有关的标准可以同时应用于特定UE,或者,可以根据预期用途将一个或一个以上标准以不同组合进行应用。
此外,UE通常拥有QCI值相同的多个RB。通常有至少一个DL RB和至少一个ULRB。如果服务需要相同的QCI属性,但需要不同的GBR值(假设GBR QCI)或ARP值(或两者),则可以采用相同QCI的其它RB。因此,根据另一项实施例,如果UE拥有某个QCI的所有RB均满意,即如果该QCI的每个RB均满足上述满意度要求,则针对所述UE可以实现QoS达标。如果运营商对使用QCI 1的对话VoIP等提供的特定服务的QoS满意度感兴趣,那么该评估会非常有用。继续本实例,运营商可以评估终端用户是否对VoIP(语言)质量感到满意,即使移动台作为中枢同时支持多个语音呼叫,这也同样有效。
根据再一项实施例,如果不考虑该UE所有RB的QCI,上述所有RB均满足满意度要求,则UE满意。该实施例可让运营商整体评估终端用户的满意度,即使终端用户同时正在无线信道上运营多个应用程序也是如此。
此外还有部分性能测量的实例,根据本发明,在这种情况下是可以在一个小区或小区集合内取得的性能测量指标:
●指标1:满意UE的百分比,其中如果不考虑该UE所有RB(数据流)的QCI,上述所有RB均满足满意度要求,则UE满意。因此,该指标1的公式为:100*N2Ful/N2Total,其中N2Ful指代具有QoS达标的UE的数量,N2Total指代具有至少一个RB的UE的总数;
●指标2:具有QCI值相同的RB(数据流)的UE的百分比,该特定QCI值的所有RB均满意。每个QCI值可能具有一个此类性能指标。该性能指标的公式为:100*N2FulQCI/N2TotalQCI,其中N2FulQCI指代具有特定QCI值的QoS达标的UE数量,N2TotalQCI指代拥有至少一个具有该指定QCI值的RB的UE的总数。
本发明的一个可选扩展是排除某些UE,这些UE建立了RB,但在对指标1进行测量的期间没有排在队列中的数据。类似地,对于QCI等于“QCI”的指标2,可以排除已经为QCI值“QCI”建立了RB但在此期间没有排在队列中的数据的UE。
下面的表2中提供了一个有关如何分别确定上述指标1和指标2的实例。在表2中,“O”表示具有QoS达标的QoS,“X”表示没有特定QCI值的QoS达标的RB。在此实例中,小区中有6个UE,每个UE分别拥有1个、2个或3个RB。例如,UE1拥有1个具有QCI1(满意)的RB,2个具有QCI9(均满意)的RB,所以UE1总体满意(最后一列)。UE3总体不满意,因为其第一RB不满意。使用最后一列中的值确定指标1;而指标2(最后一行)考虑每个用户对指定QCI值的满意度。
表2:指定RB满意度的性能测量指标1和2
Figure BDA0000095920730000121
Figure BDA0000095920730000131
如上文所述,本发明还提供调节QoS属性和对应阈值的方法。下面的表3总结提出的部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调节参数,这些参数与上文在满意度标准条件中提供的参数相同。应了解,DL和UL参数可以独立处理,这也适用于本发明的本实施例和以下实施例中的GBR和非GBR参数。
表3:可调节参数I
  DRB   可调节参数/阈值
  DL GBR   GBR_x1、thresholdQCI
  DL非GBR   nonGBR_x1、thresholdQCI、DL_target_rateQCI、DL_min_bufferQCI
  UL GBR   无
  UL非GBR   UL_target_rateQCI、UL_min_bufferQCI
根据另一项实施例的一种更先进的方案可以分别对每个QCI值的x1进行设置,如下面表4中所示。这样可以让运营商在RB评估过程中针对不同百分位延迟值进行决策,如果映射到不同QCI的服务对包中延迟变化的容差不同,则此功能会非常有用。例如,映射到QCI2的流式传输视频服务可以容忍的x1比映射到QCI1的VoIP语音呼叫可以容忍的x1小;可以接受延迟大于QCI的PDB值的大量包,因为移动台通常会为视频流式传输采用较大的重放缓冲区。
表4:可调节参数II
  DRB   可调节参数/阈值
  DL GBR   x1QCI、thresholdQCI
  DL非GBR   x1QCI、thresholdQCI、DL_target_rateQCI、DL_min_bufferQCI
 UL GBR  无
 UL非GBR  UL_target_rateQCI、UL_min_bufferQCI
为了阐明移动运营商如何调节上述部分参数,下文提供了两个实例。
实例1:运营商从客户处收到有关语音质量差的报告,尤其是手机的接收质量差。用户对QCI1满意度的性能测量为良好(99%满意),GBR_x1参数设置为95%,thresholdQCI参数设置为5%。
措施:质量差是由包丢失或延迟变化(抖动)引起的。要确定原因,运营商可以轮流收紧GBR_x1和thresholdQCI参数,查看用户满意度等级的变化。这样可以确定问题及采取的措施。空口丢失可以接受,因为总体用户满意度较高。因此开始时,可以一次增加1%的方式提高GBR_x1参数,直至用户满意度等级开始下降。之后可将GBR_x1参数重设置为95%,以每次减少1%的方式降低thresholdQCI参数。
实例2:运营商想了解是否可以宣传当浏览网络的用户在线时,可获得至少640kb/s的速率。之前还没有任何人作出此类保证。
措施:HTTP映射至QCI9(由运营商选择)。运营商将QCI9的DL_target_bitrate设置为640kb/s并检查采用该QCI值时的用户满意度。如果系统能力和服务组合/话务负荷不适合实现这一活动比特速率,则可以从性能测量中看出。要禁用QoS满意度的其他方面,non-GBR_x1和thresholdQCI参数可以分别设置为0%和100%。这样,任何不满意都是仅由活动比特速率标准引起的。
可以使用至少两种不同方法定义、设置、配置、控制和/或调节上述可调节参数,一种方法是使用NRM管理机制,另一种方法是使用接口IRP管理机制。
通过与NRM方法对应的实施例,可以定义QoS可变阈值的新NRM属性,例如x1-percentile的新NRM属性;thresholdQCI的另一个NRM属性等。如果整个通信网络的可调节参数均接受相同的值,那么这些新NRM属性就可以添加到新IOC中,或添加到适用于整个网络的现有IOC中。表5是名为“QoSSet”的新IOC的实例。表5中记录了表3(可调节参数I)中概述的所有参数。图8展示名为“QoSSet”的新IOC的NRM包含/命名与关联X的实例,图9展示名为“QoSSet”的新IOC的NRM继承层次_X的实例。
表5:QoSSet的属性表
 属性名称   支持限定符   读取限定符   写入限定符
 GBR_x1   M   M   M
 nonGBR_x1   M   M   M
 threshold_qci1   M   M   M
 threshold_qci2   M   M   M
 threshold_qci3   M   M   M
 threshold_qci4   M   M   M
 threshold_qci5   M   M   M
 threshold_qci6   M   M   M
 threshold_qci7   M   M   M
 threshold_qci8   M   M   M
 threshold_qci9   M   M   M
 DL_target_rate_qci5   M   M   M
 DL_target_rate_qci6   M   M   M
 DL_target_rate_qci7   M   M   M
 DL_target_rate_qci8   M   M   M
 DL_target_rate_qci9   M   M   M
 DL_min_buffer_qci5   M   M   M
 DL_min_buffer_qci6   M   M   M
 DL_min_buffer_qci7   M   M   M
 DL_min_buffer_qci8   M   M   M
 DL_min_buffer_qci9   M   M   M
 UL_target_rate_qci5   M   M   M
 UL_target_rate_qci6   M   M   M
 UL_target_rate_qci7   M   M   M
 UL_target_rate_qci8   M   M   M
 UL_target_rate_qci9   M   M   M
 UL_min_buffer_qci5   M   M   M
 UL_min_buffer_qci6   M   M   M
 UL_min_buffer_qci7   M   M   M
 UL_min_buffer_qci8   M   M   M
 UL_min_buffer_qci9   M   M   M
下面的表6展示记录为IOC的表4(可调节参数II)中的所有参数。
表6:QoSSet的属性表(扩展变体)
  属性名称   支持限定符   读取限定符   写入限定符
  x1_qci1   M   M   M
  x1_qci2   M   M   M
  x1_qci3   M   M   M
  x1_qci4   M   M   M
  x1_qci5   M   M   M
  x1_qci6   M   M   M
  x1_qci7   M   M   M
  x1_qci8   M   M   M
  x1_qci9   M   M   M
 threshold_qci1  M  M  M
 threshold_qci2  M  M  M
 threshold_qci3  M  M  M
 threshold_qci4  M  M  M
 threshold_qci5  M  M  M
 threshold_qci6  M  M  M
 threshold_qci7  M  M  M
 threshold_qci8  M  M  M
 threshold_qci9  M  M  M
 DL_target_rate_qci5  M  M  M
 DL_target_rate_qci6  M  M  M
 DL_target_rate_qci7  M  M  M
 DL_target_rate_qci8  M  M  M
 DL_target_rate_qci9  M  M  M
 DL_min_buffer_qci5  M  M  M
 DL_min_buffer_qci6  M  M  M
 DL_min_buffer_qci7  M  M  M
 DL_min_buffer_qci8  M  M  M
 DL_min_buffer_qci9  M  M  M
 UL_target_rate_qci5  M  M  M
 UL_target_rate_qci6  M  M  M
 UL_target_rate_qci7  M  M  M
 UL_target_rate_qci8  M  M  M
 UL_target_rate_qci9  M  M  M
 UL_min_buffer_qci5  M  M  M
 UL_min_buffer_qci6  M  M  M
 UL_min_buffer_qci7  M  M  M
 UL_min_buffer_qci8  M  M  M
 UL_min_buffer_qci9  M  M  M
可以使用当前的基础/批量CM IRP设置表5或表6中的属性,这些是可用于在NE上配置属性的配置管理IRP(3GPP TS 32.600)。
每个属性都有一个名称和一个三元supportQualifier、readQualifier和writeQualifier联合,其中:
●supportQualifier表示该属性是强制(M)、可选(O)、有条件的强制(CM)、有条件的可选(CO)、SS-有条件(C)还是不支持(-);
●readQualifier表示属性是否应由“IRPManager”读取。允许的值包括:强制(M)、可选(O)和不支持(-);以及
●writeQualifier表示属性是否应由“IRPManager”写入。允许的值包括:强制(M)、可选(O)和不支持(-)。
根据对应于接口IRP方法的本发明的另一项实施例,可以通过重用一些现有IRP或定义QoS管理的新接口IRP来定义QoS可变阈值设置操作。
新操作的结构可以为列表,其中一个元素为结构{ThresholdName,ThresholdValue}。每个属性均有一个结构。每个操作请求中至少要设置一个属性。此处,ThresholdName是“threshold_qci1/2/../x”,对应于上文表格中的“属性名称”,ThresholdValue是相关ThresholdName的属性值。例如,名为“SetQoSSet”的新操作的输入参数可以为{{threshold_qci1,95%},{threshold_qci2,95%},{threshold_qci3,95%}}。
例如,管理系统可以通过这些新操作借助NM来控制QoS可变阈值的设置。作为对设置操作的响应,EM和/或NE等受到管理的系统可以向管理系统发送响应,例如,结果和合法值:ENUM(成功、失败),在这种情况下,管理系统为NM。IRP操作方法也可用于Itf-S和/或直接接口配置。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项实施例,其它可调节参数的类型可以定义成布尔,这意味着,根据某个参数值的真/假,QoS属性的满意度标准将适用或不适用。例如,根据属性“Apply_pelrQCI”,空口(IP)包错误率<PELRQCI这一标准可能适用或不适用。这样可以为运营商提供一种禁用/启用QoS满意度方面的非常简单方法。请注意,可以通过为阈值设置极值来有效地禁用部分QoS属性,上文已讨论其中一个实例。此外,在另一项实施例中,如果NM未设置参数,则假定标准不适用。
图10展示服务到单个LTE UE中的RB的映射。在LTE中,RAN中的QoS差异化是在RB级别上,即在RB之间执行的,且RAN不会查看映射到同一个RB的不同流。类似图片也适用于UMTS系统。
如上文所述,GPRS系统为用户提供了支持多个PDP上下文的能力,每个PDP上下文均带有自己的QoS配置文件。因此映射到同一个PDP上下文的包流会收到相同的QoS,这与LTE中的RB类似。因此,本发明还可应用于GPRS系统,在该系统中,处理带有多个PDP上下文的单个UE的满意度的方法与处理上述采用RB的系统的方法相同。
UMTS还以与LTE系统中方法类似的方法使用RB的概念。因此,本发明也可应用于UMTS通信系统,一般技术人员应能够理解这一点。但是,RB满意度标准的详情可能会有所不同,因为与LTE系统相比,UMTS系统会采用不同的QoS框架。
WiMAX系统还在不同的“服务流”之间提供QoS差异化。因此,当将本发明应用到WiMAX系统时,单个服务流的满意度/达标会得到评估。
本发明还涉及第一通信节点N1中用于确定无线通信系统中第一通信节点N1与第二通信节点N2之间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数据流的QoS达标的方法。一个或一个以上数据流在第一通信节点N1与第二通信节点N2之间的至少一个无线电链路上发射,每个数据流与一个或一个以上QoS属性相关。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测量一个或一个以上QoS属性中每一者的至少一个测量值;将一个或一个以上QoS属性中每一者的至少一个测量值与对应阈值进行比较,以获得一个或一个以上满意或不满意表示;以及基于一个或一个以上满意或不满意表示来确定一个或一个以上数据流的QoS达标。
还可以根据上述无线通信系统中方法的不同实施例对上述第一通信节点N1中的方法进行修改。
根据上述第一通信节点中的方法,本发明还涉及第一通信节点N1设备。该设备经安排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与第二通信节点N2设备进行无线通信。通信系统采用一个或一个以上数据流以便在第一通信节点N1设备与第二通信节点N2设备之间进行通信,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数据流在第一通信节点N1设备与第二通信节点N2设备之间的至少一个无线电链路上发射,每个数据流与一个或一个以上QoS属性相关。第一通信节点N1设备经配置用于:测量一个或一个以上QoS属性中每一者的至少一个测量值;将一个或一个以上QoS属性中每一者的至少一个测量值与对应阈值进行比较,以获得一个或一个以上满意或不满意表示;以及基于一个或一个以上满意或不满意表示来确定一个或一个以上数据流的QoS达标。
应了解,上述第一通信节点N1设备对应于第一通信节点N1中的方法,因此第一通信节点N1设备可根据所述方法的不同实施例进行布置。
此外,所属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应能够理解,根据本发明的用于确定QoS达标的方法可以在计算机程序中实施,该计算机程序具有代码方法,在计算机中运行时,会使计算机执行该方法的步骤。计算机程序包括在计算机程序产品的计算机可读媒介中。计算机可读媒介可包括基本上所有的存储器,例如ROM(只读存储器)、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擦除PROM)、快闪存储器、EEPROM(电可擦除PROM)或硬盘驱动器。
最后应了解,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同时涉及且并入所附独立权利要求范围内的所有实施例。

Claims (31)

1.一种用于确定无线通信系统中第一通信节点(N1)与第二通信节点(N2)之间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数据流的服务质量(QoS)达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数据流在所述第一通信节点(N1)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N2)之间的至少一个无线电链路上发射,每个数据流与一个或一个以上服务质量(QoS)属性相关,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测量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服务质量(QoS)属性中每一者的至少一个测量值;
将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服务质量(QoS)属性中每一者的所述至少一个测量值与对应阈值进行比较,以获得一个或一个以上满意或不满意表示;以及
基于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满意或不满意表示来确定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数据流的所述服务质量(QoS)达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满意或不满意表示对应于一个或一个以上逻辑真值或逻辑假值,所述方法进一步包含以下步骤:
使用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真值或假值执行多输入“与”运算,以确定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数据流的所述服务质量(QoS)达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服务质量(QoS)属性属于包含以下各项的组:空口包错误率,包延迟,包延迟百分位,未发射包的丢弃率,活动比特率,由于拥塞或无线电状态差而引起的数据流终止或准入闭塞,和缓冲占有量最小的活动比特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为长期演进(LTE)、高级长期演进(LTE-A)、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通用移动通讯系统(UMTS)或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WiMAX)通信系统;所述第一通信节点(N1)为基站(BS),例如Node B或eNB;所述第二通信节点(N2)为移动台(MS),例如用户设备(UE);且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数据流为所述第一通信节点(N1)与第二通信节点(N2)之间的下行链路(DL)或上行链路(UL)数据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为长期演进(LTE)或高级长期演进(LTE-A)通信系统,那么所述至少一个测量和/或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服务质量(QoS)属性和/或所述对应的阈值是由网络管理器(NM)或元素管理器(EM)通过使用接口集成参考点(IRP)或网络资源模型(NRM)进行定义、设置、配置和/或控制,其中所述网络管理器(NM)或元素管理器(EM)通过例如接口N或接口S等通信接口与所述基站(BS)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为长期演进(LTE)或高级长期演进(LTE-A)通信系统,那么所述方法的步骤是由所述基站(BS)执行;如果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为通用移动通讯系统(UMTS),那么所述方法的步骤是由所述基站(BS)或无线网络控制器(RNC)执行;如果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为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通信系统,那么所述方法的步骤是由基站控制器(BSC)执行,以及,如果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为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WiMAX)通信系统,那么所述方法的步骤是由所述基站或接入服务网关执行。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数据流为一个或一个以上数据无线承载(DRB);每个数据无线承载(DRB)具有相关的服务质量(QoS)等级标识(QCI)值,且是保证比特速率(GBR)数据无线承载(DRB)或非保证比特速率(非GBR)数据无线承载(DRB)。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应的阈值是根据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数据无线承载(DRB)的所述服务质量(QoS)等级标识(QCI)值确定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应的阈值是根据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数据无线承载(DRB)是下行链路(DL)数据无线承载(DRB)还是上行链路(UL)数据无线承载(DRB)确定的。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应的阈值是根据所述数据无线承载(DRB)是保证比特速率(GBR)数据无线承载(DRB)还是非保证比特速率(非GBR)数据无线承载(DRB)确定的。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以下步骤:
确定所述第二节点(N2)的所述服务质量(QoS)达标,其中,如果属于所述第二节点(N2)的所有数据流均具有服务质量(QoS)达标,那么所述第二节点(N2)具有服务质量达标。
12.根据权利要求11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以下步骤:
确定性能测量指标,所述性能测量指标定义为:100*N2Ful/N2Total,其中N2Ful指代具有服务质量(QoS)达标的第二节点(N2)的数量,且N2Total指代具有至少一个数据流的第二节点(N2)的总数。
13.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以下步骤:
确定所述第二节点(N2)的指定服务质量(QoS)等级标识(QCI)值的所述服务质量(QoS)达标,其中,如果属于所述第二节点(N2)且具有指定服务质量(QoS)等级标识(QCI)值的所有无线承载(RB)都具有服务质量(QoS)达标,那么所述第二节点(N2)具有所述指定服务质量(QoS)等级标识(QCI)值的服务质量(QoS)达标。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以下步骤:
确定性能测量指标,所述性能测量指标定义为:100*N2FulQCI/N2TotalQCI,其中N2FulQCI指代具有指定服务质量(QoS)等级标识(QCI)值的服务质量(QoS)达标的第二节点(N2)的数量,N2TotalQCI指代具有至少一个无线承载(RB)的第二节点(N2)的总数,所述无线承载具有所述指定服务质量(QoS)等级标识(QCI)值。
15.一种在第一通信节点(N1)中用于确定无线通信系统中所述第一通信节点(N1)与第二通信节点(N2)之间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数据流的服务质量(QoS)达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数据流在所述第一通信节点(N1)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N2)之间的至少一个无线电链路上发射,每个数据流与一个或一个以上服务质量(QoS)属性相关,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测量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服务质量(QoS)属性中每一者的至少一个测量值;
将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服务质量(QoS)属性中每一者的所述至少一个测量值与对应阈值进行比较,以获得一个或一个以上满意或不满意表示;以及
基于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满意或不满意表示来确定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数据流的所述服务质量(QoS)达标。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满意或不满意表示对应于一个或一个以上逻辑真值或逻辑假值,所述方法进一步包含以下步骤:
使用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真值或假值执行多输入“与”运算,以确定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数据流的所述服务质量(QoS)达标。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服务质量(QoS)属性属于包含以下各项的组:空口包错误率,包延迟,包延迟百分位,未发射包的丢弃率,活动比特率,由于拥塞或无线电状态差而引起的数据流终止或准入闭塞,和缓冲占有量最小的活动比特率。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为长期演进(LTE)、高级长期演进(LTE-A)、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通用移动通讯系统(UMTS)或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WiMAX)通信系统;所述第一通信节点(N1)为基站(BS),例如Node B或eNB;所述第二通信节点(N2)为移动台(MS),例如用户设备(UE);且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数据流为所述第一通信节点(N1)与第二通信节点(N2)之间的下行链路(DL)或上行链路(UL)数据流。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为长期演进(LTE)或高级长期演进(LTE-A)通信系统,那么所述至少一个测量和/或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服务质量(QoS)属性和/或所述对应的阈值是由网络管理器(NM)或元素管理器(EM)通过使用接口集成参考点(IRP)或网络资源模型(NRM)进行定义、设置、配置和/或控制,其中所述网络管理器(NM)或元素管理器(EM)通过例如接口N或接口S等通信接口与所述基站(BS)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为长期演进(LTE)或高级长期演进(LTE-A)通信系统,那么所述方法的步骤是由所述基站(BS)执行;如果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为通用移动通讯系统(UMTS),那么所述方法的步骤是由所述基站(BS)或无线网络控制器(RNC)执行;如果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为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通信系统,那么所述方法的步骤是由基站控制器(BSC)执行,以及,如果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为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WiMAX)通信系统,那么所述方法的步骤是由所述基站或接入服务网关执行。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数据流为一个或一个以上数据无线承载(DRB);每个数据无线承载(DRB)具有相关的服务质量(QoS)等级标识(QCI)值,且是保证比特速率(GBR)数据无线承载(DRB)或非保证比特速率(非GBR)数据无线承载(DRB)。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应的阈值是根据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数据无线承载(DRB)的所述服务质量(QoS)等级标识(QCI)值确定的。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应的阈值是根据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数据无线承载(DRB)是下行链路(DL)数据无线承载(DRB)还是上行链路(UL)数据无线承载(DRB)确定的。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应的阈值是根据所述数据无线承载(DRB)是保证比特速率(GBR)数据无线承载(DRB)还是非保证比特速率(非GBR)数据无线承载(DRB)确定的。
25.根据权利要求15至2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以下步骤:
确定所述第二节点(N2)的所述服务质量(QoS)达标,其中,如果属于所述第二节点(N2)的所有数据流均具有服务质量(QoS)达标,那么所述第二节点(N2)具有服务质量达标。
2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以下步骤:
确定性能测量指标,所述性能测量指标定义为:100*N2Ful/N2Total,其中N2Ful指代具有服务质量(QoS)达标的第二节点(N2)的数量,且N2Total指代具有至少一个数据流的第二节点(N2)的总数。
27.根据权利要求21至2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以下步骤:
确定所述第二节点(N2)的指定服务质量(QoS)等级标识(QCI)值的所述服务质量(QoS)达标,其中,如果属于所述第二节点(N2)且具有指定服务质量(QoS)等级标识(QCI)值的所有无线承载(RB)都具有服务质量(QoS)达标,那么所述第二节点(N2)具有所述指定服务质量(QoS)等级标识(QCI)值的服务质量(QoS)达标。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以下步骤:
确定性能测量指标,所述性能测量指标定义为:100*N2FulQCI/N2TotalQCI,其中N2FulQCI指代具有指定服务质量(QoS)等级标识(QCI)值的服务质量(QoS)达标的第二节点(N2)的数量,N2TotalQCI指代具有至少一个无线承载(RB)的第二节点(N2)的总数,所述无线承载具有所述指定服务质量(QoS)等级标识(QCI)值。
29.一种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具有代码方法,当在计算机中运行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5至28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
30.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含计算机可读媒介和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在所述计算机可读媒介中,且包括由以下项组成的组中的一者或一者以上:ROM(只读存储器)、PROM(可编程ROM)、EPROM(可擦除PROM)、快闪存储器、EEPROM(电EPROM)和硬盘驱动器。
31.一种第一通信节点(N1)设备,所述设备经安排用于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第二通信节点(N2)设备进行无线通信,所述无线通信系统采用一个或一个以上数据流用于在所述第一通信节点(N1)设备与第二通信节点(N2)设备之间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数据流在所述第一通信节点(N1)设备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N2)设备之间的至少一个无线电链路上发射,每个数据流与一个或一个以上服务质量(QoS)属性相关,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节点(N1)设备的特征在于其经配置以:
测量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服务质量(QoS)属性中每一者的至少一个测量值;
将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服务质量(QoS)属性中每一者的所述至少一个测量值与对应阈值进行比较,以获得一个或一个以上满意或不满意表示;以及
基于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满意或不满意表示来确定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数据流的服务质量(QoS)达标。
CN2009801585363A 2009-10-31 2009-10-31 无线通信系统中确定服务质量达标的方法 Pending CN10239625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09/074736 WO2011050540A1 (en) 2009-10-31 2009-10-31 Method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determining quality of service fulfilment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96259A true CN102396259A (zh) 2012-03-28

Family

ID=43921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585363A Pending CN102396259A (zh) 2009-10-31 2009-10-31 无线通信系统中确定服务质量达标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417796A4 (zh)
CN (1) CN102396259A (zh)
WO (1) WO2011050540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81968A (zh) * 2013-10-24 2015-04-29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调度非保证比特速率业务的方法
CN105474683A (zh) * 2013-09-17 2016-04-06 英特尔Ip公司 实时延迟敏感应用的拥塞测量和报告
CN105940640A (zh) * 2014-01-30 2016-09-1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端到端传输质量的确定
CN110972200A (zh) * 2018-09-30 2020-04-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相关设备
CN113841438A (zh) * 2019-05-23 2021-12-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指示QoS要求不满足的客户端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83457B (zh) * 2011-07-15 2016-06-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保证上行服务质量的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CN102347860B (zh) * 2011-10-18 2014-12-24 北京星网锐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应用质量的度量方法和装置
ES2429663B1 (es) * 2012-02-28 2015-04-13 Telefónica, S.A. Método y sistema para planificar el enlace descendente en redes de evolución a largo plazo (lte) basándose en calidad de servicio (qos)
CN109155942B (zh) * 2016-05-18 2023-04-14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站、控制装置、无线终端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WO2019146722A1 (ja) * 2018-01-29 2019-08-0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コアネットワークノード、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に読み取り可能な非一時的記録媒体
EP3749014A4 (en) 2018-01-29 2021-01-20 NEC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BASE STATION, TERMINAL DEVICE, PROCESS, PROGRAM AND COMPUTER-READABLE NON-TEMPORARY RECORDING MEDIA
CN110324162B (zh) * 2018-03-29 2021-10-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服务质量的检测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0062426B (zh) * 2019-04-02 2021-08-2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19482A (zh) * 2003-11-21 2005-05-25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中心 16位三输入高速算术逻辑运算单元的电路结构
CN1897547A (zh) * 2005-07-14 2007-01-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网络中Qos检测的方法
WO2009096982A1 (en) * 2008-01-28 2009-08-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aptive transmission of resource utilization messages based on throughput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06098B2 (en) * 1999-01-13 2008-07-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application flows having quality of service requirements
GB2386282A (en) * 2002-03-05 2003-09-10 Pa Consulting Services Allocating shared resources in a packet dat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829145A (zh) * 2005-02-28 2006-09-06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策略决策功能模块控制通信服务质量的方法
GB0706283D0 (en) * 2007-03-30 2007-05-09 British Telecomm Data network monitoring system and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19482A (zh) * 2003-11-21 2005-05-25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中心 16位三输入高速算术逻辑运算单元的电路结构
CN1897547A (zh) * 2005-07-14 2007-01-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网络中Qos检测的方法
WO2009096982A1 (en) * 2008-01-28 2009-08-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aptive transmission of resource utilization messages based on throughput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74683A (zh) * 2013-09-17 2016-04-06 英特尔Ip公司 实时延迟敏感应用的拥塞测量和报告
CN104581968A (zh) * 2013-10-24 2015-04-29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调度非保证比特速率业务的方法
CN104581968B (zh) * 2013-10-24 2019-02-05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调度非保证比特速率业务的方法
CN105940640A (zh) * 2014-01-30 2016-09-1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端到端传输质量的确定
CN105940640B (zh) * 2014-01-30 2019-05-2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端到端传输质量的确定
CN110972200A (zh) * 2018-09-30 2020-04-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相关设备
CN110972200B (zh) * 2018-09-30 2023-09-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相关设备
CN113841438A (zh) * 2019-05-23 2021-12-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指示QoS要求不满足的客户端设备
CN113841438B (zh) * 2019-05-23 2024-04-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指示QoS要求不满足的客户端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17796A4 (en) 2012-07-04
EP2417796A1 (en) 2012-02-15
WO2011050540A1 (en) 2011-05-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96259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确定服务质量达标的方法
EP3843337B1 (en) Sl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0999758B2 (en) Systems and method for quality of service monitoring, policy enforcement, and charging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8495207B2 (en) Network system for policing resource intensive behaviors
CN101171853B (zh) 用于优化通信服务的网络性能的系统
CN101438612B (zh) 对于不同的业务或服务分类的无活动监控
US866002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mapping management
EP2080326B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load dependent rate control
US863020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buffer status report messaging
CN106716955A (zh) 用于软件定义网络中的传输管理的系统和方法
EP2824963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radio access network traffic i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346045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bit rate adaptation
US991259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raffic of radio access network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956733A (zh) 无线通信网络的准入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US20230247485A1 (en) Anomaly detec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l-Shaikhli et al. Quality of Service management in 5G broadband converged networks
WO2008014897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in geran/umts networks, related network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US20230354089A1 (en) Method for quality of experience awareness transmission
Lee et al. Uplink QoS scheduling algorithm with delay estimation for LTE systems
US11089517B2 (en) Traffic availability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4054363B (zh) 一种数据流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Karim et al. A Study of Quality of Service Resource Allocation Schemes for Mobile Health
Prithiviraj et al. Enhancement of emergency telemedicine diagnosis using 3G+ mobile systems
Dighriri Data Traffic Modelling in Mobile Networks for Heterogeneous Types of IoT Services
Olmos et al. QoS architecture and functionalities: AROMA’s perspectiv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