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94320A - 双电池控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双电池控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94320A
CN102394320A CN2011102318960A CN201110231896A CN102394320A CN 102394320 A CN102394320 A CN 102394320A CN 2011102318960 A CN2011102318960 A CN 2011102318960A CN 201110231896 A CN201110231896 A CN 201110231896A CN 102394320 A CN102394320 A CN 1023943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battery
output
predeterminated voltage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3189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维学
尹辉
蔡培仙
袁鹏
周海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Awi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Awi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Awi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Awi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23189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94320A/zh
Publication of CN1023943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943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一种双电池控制方法及装置,所述双电池控制方法包括:在设备开启时,选择电压高的电池供电以开启所述设备;在所述设备开启后,在其中一个电池的电压小于第一预设电压时,选择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电压的电池供电;在所述设备开启后,在其中一个电池的电压小于第二预设电压时,选择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电压的电池供电,所述第二预设电压大于第一预设电压。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保证了双电池供电的稳定性,也使得电池在切换和插拔时不易掉电。

Description

双电池控制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源管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电池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手机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电子产品,而伴随着手机的应用和普及,手机的功能不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通信功能上,目前大部分手机都具有MP3、多媒体播放、上网、导航等功能,而这些新功能的应用,会加快手机电池电量的消耗速度,缩短手机的待机时间。为了能够延长手机的待机时间和使用时间,手机电池的制造商通过制造大容量的电池来解决延长手机待机时间的问题,然而通过增加电池的容量来延长电池的使用时间具有一定的弊端,一方面大容量的电池使用起来不安全,其在充电时可能发生爆炸,另一方面大容量的电池增加了手机的重量,影响手机的外观。
为了延长手机电池的使用时间及待机时间,双电池的技术方案应运而生,其可以实现手机的超长待机,然而现有的双电池控制电路主要是通过分立器件来搭建电池选择电路、电池控制电路及其他电路,导致整个双电池控制电路应用起来较为复杂,而且采用分立器件来实现双电池控制电路,需要的器件较多,增加了制造双电池控制电路的成本且采用分立器件实现的双电池控制电路占用的空间大。此外,由于分立器件有批次之间的差别,会导致整个双电池控制电路的一致性、稳定性比较差,在双电池之间进行切换时还容易掉电而导致关机。
有关双电池供电的技术可以参见公告号为CN201204670Y的中国专利申请,其公开了一种双电池供电手机,采用主电池、副电池进行供电,通过高精度的电压检测器件、高速的逻辑控制器件和极低导通电阻的场效应晶体管作为开关,使手机的供电在主电池、副电池之间切换,保证手机即使在大电流消耗的通话状态时切换也不会掉电,实现了手机的永久待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是双电池供电方案一致性和稳定性较差、成本高且电池切换拔插时易掉电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双电池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设备开启时,选择电压高的电池供电以开启所述设备;
在所述设备开启后,在其中一个电池的电压小于第一预设电压时,选择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电压的电池供电;
在所述设备开启后,在其中一个电池的电压小于第二预设电压时,选择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电压的电池供电,所述第二预设电压大于第一预设电压。
可选的,所述双电池控制方法还包括:判断电池是否存在。
可选的,所述双电池控制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双电池的电压均小于所述第一预设电压时,关闭所述设备。
可选的,所述第一预设电压为3.4V。
可选的,所述第二预设电压为3.6V。
可选的,所述设备为手机。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双电池控制装置,包括:
比较电路,适于在设备开启时,比较两个电池的电压;
判断电路,适于在所述设备开启后,判断是否有一个电池的电压小于第一预设电压,以及判断是否有一个电池的电压小于第二预设电压,所述第二预设电压大于第一预设电压;
选择电路,适于在所述设备开启时,根据比较电路的比较结果选择电压高的电池;在所述设备开启后,在判断电路确定其中一个电池的电压小于第一预设电压时,选择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电压的电池;以及在所述设备开启后,在判断电路确定其中一个电池的电压小于第二预设电压时,选择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电压的电池;
输出电路,适于将所述选择电路选择的电池的电压输出至所述设备。
可选的,所述判断电路包括:
第一判断电路,适于在所述设备开启后,判断是否有一个电池的电压小于所述第一预设电压;
第二判断电路,适于在所述设备开启后,判断是否有一个电池的电压小于所述第二预设电压。
可选的,所述判断电路包括:
识别电路,适于识别所述电池是否存在;
第一判断电路,适于在所述设备开启后,判断是否有一个电池的电压小于第一预设电压;
第三判断电路,适于在所述设备开启后,根据识别电路的识别结果确定是否有一个电池的电压小于第一预设电压,或者根据识别电路的识别结果和第一判断电路的判断结果确定是否有一个电池的电压小于第一预设电压;
第二判断电路,适于在所述设备开启后,判断是否有一个电池的电压小于第二预设电压。
可选的,所述输出电路包括:
反相器、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
所述选择电路包括输出端,输出与选择电池所对应的逻辑信号;
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选择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源极输入其中一个电池的电压;
所述反相器的输入端与所述选择电路的输出端相连,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相连;
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源极输入另一个电池的电压,漏极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漏极相连向设备供电。
可选的,所述双电池控制装置还包括:
最高电压选择电路,其输出端输出两个电池的电压和输出电路输出的电压中的最高电压,所述最高电压选择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的衬底连接。
可选的,所述双电池控制装置还包括控制电路,适于在所述双电池的电压均小于所述第一预设电压时,关闭所述设备。
可选的,所述第一预设电压为3.4V。
可选的,所述第二预设电压为3.6V。
可选的,所述设备为手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在设备开启时和开启后采用了不同的供电方案,具体来说,在设备开启时选择电压高的电池供电,在设备开启后,当其中一个电池的电压小于第二预设电压时,选择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电压的电池供电,而当其中一个电池的电压小于第一预设电压时,选择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电压的电池供电,保证了双电池供电的稳定性,也使得电池在切换和插拔时不易掉电。
通过比较电路、选择电路和输出电路的配合,在设备开启时选择电压高的电池供电,通过判断电路、选择电路和输出电路的配合,在设备开启后,当其中一个电池的电压低于第一预设电压时,选择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电压的电池供电;在其中一个电池的电压小于第二预设电压时,选择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电压的电池供电;保证了双电池供电的稳定性,也使得电池在切换和插拔时不易掉电。
所述双电池控制装置包括比较电路、判断电路、选择电路和输出电路,由于所述双电池控制装置未直接采用分立器件来实现,因此占用空间小,一致性和稳定性较好、且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双电池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双电池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双电池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双电池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科技发展的今天,手机已经进入千家万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之一。就目前而言,手机的屏幕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多(如智能手机),导致手机电池耗电量的剧增,而双电池的出现,可以解决延长手机使用时间的问题。
但是如何更好的控制双电池的供电,却一直是个难题。现有技术中,双电池的控制电路是通过分立器件来搭建的,因此,导致整个控制电路占用空间大,一致性、稳定性较差,电池切换的时候还容易掉电导致关机,此外,采用分立器件搭建的双电池控制电路的成本高。
因此,发明人考虑,是否可以不采用分立器件而是直接采用功能电路的集成来搭建双电池控制电路,对双电池的供电进行控制。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多种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设备可以为任何一种采用双电池供电的电子设备,如:双电池手机等。本实施方式的双电池控制方法优选地适用于对手机的双电池进行控制,而且本实施方式的双电池控制方法既适用于具有识别脚(IDpin,Identification pin)的电池(具有三个脚,正极、负极和识别脚),也适用于不具有ID脚的电池(仅有正极和负极)。以下以对手机的双电池的控制为例,对本实施方式的双电池控制方法进行相应的说明。
请参见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双电池控制方法的流程图,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双电池控制方法包括:
S101:在设备开启时,选择电压高的电池供电以开启所述设备。
S103:在所述设备开启后,在其中一个电池的电压小于第一预设电压时,选择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电压的电池供电。
S105:在所述设备开启后,在其中一个电池的电压小于第二预设电压时,选择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电压的电池供电,所述第二预设电压大于第一预设电压。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施方式中,将所述双电池中的一块称之为第一电池,另一块称之为第二电池进行说明。而本实施方式的双电池控制方法,具体来说就是控制第一电池或第二电池向手机供电,一般而言,手机开启时,是指按下开机键至手机的显示屏上显示待机界面的时间段,而手机开启后,则是指手机的显示屏显示待机界面后至关机的时间段。
在手机开启时,通过比较所述第一电池的电压与所述第二电池的电压,选择电压大的电池供电以开启所述设备。通常来说,最终选择的开启手机的电池的电压应大于或等于预设电压,预设电压一般为确保手机能开启的电压,如在3.4V左右,以保证手机可以开启。该电压值的取值范围主要取决于手机所用的基带平台的硬件开机电压,以及供电通路上所消耗的电压。不同厂商所使用的基带平台的硬件不同,该值也有所不同。
手机开启后,当第一电池的电压或第二电池的电压小于第一预设电压时,会选择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电压的电池供电。举例来说,若第一电池的电压为3.5V,第二电池的电压为3.56V,手机开启时,会将所述第二电池的电压与所述第一电池的电压进行比较,由于第二电池的电压为3.56V大于第一电池的电压3.5V,故选择第二电池供电。手机开启后,随着第二电池电量的消耗,第二电池的电压会小于第一预设电压,当第二电池的电压小于所述第一预设电压时,则选择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电压的电池供电,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预设电压为3.4V,故,当第二电池的电压小于3.4V时,则选择第一电池(电压为3.5V)供电。
特别地,当第一电池的电压和第二电池的电压均小于第一预设电压时,手机关机。
本实施方式中,在手机开启后,所述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的电压除了需要与第一预设电压进行比较之外,还需要与第二预设电压进行比较,在所述第一电池的电压或第二电池的电压小于第二预设电压时,选择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电压的电池供电。举例来说,若第一电池的电压为3.9V,第二电池的电压为3.8V,手机开启时,会将所述第二电池的电压与所述第一电池的电压进行比较,由于第一电池的电压为3.9V大于第二电池的电压3.8V,故选择第一电池供电。手机开启后,随着第一电池电量的消耗,第一电池的电压会小于第二预设电压,当第一电池的电压小于所述第二预设电压时,则选择第二电池供电,所述第二预设电压大于第一预设电压。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预设电压为3.6V。
表1示出了手机开启后供电电压的选择方案的一个实例,其中,VA表示第一电池的电压,VB表示第二电池的电压,V1表示第一预设电压,V2表示第二预设电压。
表1
  VA   VB   供电电压
  (1)   VA≥V2   VB≥V2   不变
  (2)   VA≥V2   V1≤VB<V2   VA
  (3)   VA≥V2   VB<V1   VA
  (4)   V1≤VA<V2   VB≥V2   VB
  (5)   V1≤VA<V2   V1≤VB<V2   不变
  (6)   V1≤VA<V2   VB<V1   VA
  (7)   VA<V1   VB≥V2   VB
  (8)   VA<V1   V1≤VB<V2   VB
  (9)   VA<V1   VB<V1   关机
结合参考表1,以第一电池的电压VA为3.9V,第二电池的电压VB为3.5V,第一预设电压V1为3.4V,第二预设电压V2为3.6V为例:
手机开启时,选择第一电池供电;
手机开启后,第一电池的电压VA大于第二预设电压(VA>V2),第二电池的电压小于第二预设电压且大于第一预设电压(V1<VB<V2),选择第一电池供电,参见表1中的(2);
随着第一电池电量的消耗,当第一电池的电压VA小于第二预设电压且大于第一预设电压(V1<VA<V2)时,由于第二电池的电压VB也小于第二预设电压且大于第一预设电压(V1<VB<V2),仍保持第一电池供电,即供电电压不变,参见表1中的(5);
随着第一电池电量的继续消耗,当第一电池的电压VA小于所述第一预设电压时(VA<V1),第二电池的电压VB小于第二预设电压且大于第一预设电压(V1<VB<V2),选择第二电池供电,参见表1中的(8);
随着第二电池电量的消耗,第二电池电压VB、第一电池电压VA均小于第一预设电压(VA<V1且VB<V1),由于两块电池电压电量过低,因此手机关机,参见表1中的(9)。
其他有关第一电池电压VA、第二电池电压VB及供电电压三者之间的关系请参见表1,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预设电压和第二预设电压的值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故所述第一预设电压为3.4V,第二预设电压为3.6V不应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上述的双电池控制方法在手机开启后,通过在第一电池的电压或第二电池的电压小于第二预设电压时,选择电压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电压的电池供电;在第一电池的电压或第二电池的电压小于第一预设电压时,选择电压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电压的电池供电,给手机的供电提供了双重保障,确保了双电池供电的稳定性。
此外,对于具有ID脚的电池而言,还可以先根据与所述第一电池ID脚相连的第一电池引脚的状态来判断第一电池是否存在,以及根据与所述第二电池ID脚相连的第二电池引脚的状态来判断第二电池是否存在,然后再对第一电池的电压大小以及第二电池的电压大小进行判断。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提高对所述第一电池的电压和第二电池的电压进行判断的效率,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对所述第一电池的电压和第二电池的电压判断过程中的安全性。也即,若判断所述第一电池或第二电池不存在,就不再判断所述第一电池或第二电池的电压,只有在判断了第一电池或第二电池存在的前提下,才判断所述第一电池或第二电池的电压。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双电池控制装置,请参见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双电池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双电池控制装置包括:
比较电路11,适于在设备开启时,比较两个电池的电压。
判断电路13,适于在所述设备开启后,判断是否有一个电池的电压小于第一预设电压,以及判断是否有一个电池的电压小于第二预设电压,所述第二预设电压大于第一预设电压。
选择电路15,适于在设备开启时根据比较电路11的比较结果选择电压高的电池;在设备开启后,在判断电路13确定其中一个电池的电压小于第一预设电压时,选择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电压的电池;以及在设备开启后,在判断电路13确定其中一个电池的电压小于第二预设电压时,选择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电压的电池。
输出电路17,适于将所述选择电路15选择的电池的电压输出至所述设备。
本实施方式中仍以对手机的双电池进行控制进行相应的说明,且所述比较电路11、判断电路13以及输出电路17分别都和所述双电池中的第一电池1及第二电池2相连。
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双电池控制装置,以下结合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来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双电池控制装置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见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双电池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双电池控制装置包括:比较电路11、判断电路13、选择电路15、输出电路17和最高电压选择电路19。其中,所述判断电路13包括:第一判断电路131和第二判断电路133。
所述比较电路11,适于在设备开启时,比较两个电池的电压。
本实施例中,所述比较电路11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池1,第二电池2相连(参见图2),输出端与所述选择电路15相连,手机开启时,当所述第一电池的电压VA大于所述第二电池的电压VB时,所述比较电路11输出第一逻辑信号,当所述第一电池的电压VA小于所述第二电池的电压VB时,所述比较电路11输出第二逻辑信号。所述第一逻辑信号、第二逻辑信号可以分别为0或1。举例来说,当所述第一电池的电压VA大于所述第二电池的电压VB时,所述比较电路11的输出Vcomp为1,当所述第一电池的电压VA小于所述第二电池的电压VB时,所述比较电路11的输出Vcomp为0。
特别地,当所述第一电池的电压VA等于所述第二电池的电压VB时,比较电路的输出Vcomp不变,具体来说,就是比较电路的输出为其上电时的初始状态(可以是0也可以是1),故,既可以采用第一电池供电也可以采用第二电池来供电。在双电池手机的实际应用中,通常会将两块电池中的一块称为主电池,另一块称为副电池,在主电池电压和副电池电压相等的情况下,默认主电池供电。
所述第一判断电路131,适于在所述设备开启后,判断是否有一个电池的电压小于所述第一预设电压。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判断电路131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池、第二电池相连,输出端与所述选择电路15相连。
手机开启后,当所述第一电池的电压VA小于所述第一预设电压时,输出第三逻辑信号,当所述第一电池的电压VA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电压时,输出第四逻辑信号。同样地,当所述第二电池的电压VB小于所述第一预设电压时,输出第五逻辑信号,当所述第二电池的电压VB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电压时,输出第六逻辑信号。举例来说,在手机开启后,当所述第一判断电路131判断所述第一电池的电压VA小于第一预设电压时输出1,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电压时输出0,当所述第一判断电路131判断所述第二电池的电压VB小于第一预设电压时输出1,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电压时输出0。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电压为3.4V。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电压也可以不为3.4V,所述第一预设电压的大小根据实际需求而定。
所述第一判断电路131的输出Vout1为组合逻辑信号,包括了对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的判断结果,仍以上述的第一电池或第二电池的电压小于第一预设电压时第一判断电路131输出逻辑信号1,第一电池或第二电池的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电压时第一判断电路131输出逻辑信号0为例,则第一判断电路131的输出Vout1可以为:00、01、10、11,其中,高位为对第一电池的判断结果,低位为第二电池的判断结果,例如,01表示第一电池的电压VA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电压,第二电池的电压VB小于第一预设电压。当所述第一判断电路131的输出Vout1中出现一个逻辑信号1时,则需要考虑是否进行电池的切换,具体来说,对于上述的Vout1为01、10,即代表了其中一块电池的电压小于第一预设电压,另一块电池的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电压,故,此时可能需要进行电池之间的切换。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压判断电路可以通过比较器电路来实现,即直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将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的电压与第一预设电压进行比较。
所述第二判断电路133,适于在所述设备开启后,判断是否有一个电池的电压小于所述第二预设电压。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判断电路133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池、第二电池相连,输出端与所述选择电路15相连。
手机开启后,当所述第一电池的电压VA小于所述第二预设电压时,输出第七逻辑信号,当所述第一电池的电压VA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电压时,输出第八逻辑信号。同样地,当所述第二电池的电压VB小于所述第二预设电压时,输出第九逻辑信号,当所述第二电池的电压VB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电压时,输出第十逻辑信号。举例来说,在手机开启后,当所述第二判断电路133判断所述第一电池的电压VA小于第二预设电压时输出1,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电压时输出0,当所述第二判断电路133判断所述第二电池的电压VB小于第二预设电压时输出1,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电压时输出0。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预设电压为3.6V。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预设电压也可以不为3.6V,所述第二预设电压的大小根据实际需求而定。
同样地,所述第二判断电路133的输出Vout2为组合逻辑信号,包括了对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的判断结果,仍以上述的第一电池或第二电池的电压小于第二预设电压时第二判断电路133输出逻辑信号1,第一电池或第二电池的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电压时第二判断电路133输出逻辑信号0为例,则第二判断电路133的输出Vout2可以为:00、01、10、11,其中,高位为对第一电池的判断结果,低位为第二电池的判断结果,例如,10表示第一电池的电压VA小于第二预设电压,第二电池的电压VB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电压。当所述二判断电路133的输出Vout2中出现一个逻辑信号1时,则需要考虑是否进行电池的切换,具体来说,对于上述的Vout2为01、10,即代表了其中一块电池的电压小于第二预设电压,另一块电池的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电压,故,此时可能需要进行电池之间的切换。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判断电路可以采用电源管理芯片来实现,并通过软件来控制所述电源管理芯片来对第一电池电压和第二电池电压分别与所述第二预设电压进行比较。
所述选择电路15,适于在手机开启时读取比较电路11的输出Vcomp(即比较结果),根据比较电路11的比较结果Vcomp选择电压高的电池;在手机开启后读取判断电路13的输出(即判断结果),在判断电路13确定其中一个电池的电压小于第一预设电压时,选择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电压的电池,在判断电路13确定其中一个电池的电压小于第二预设电压时,选择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电压的电池。
本实施例中,所述选择电路15的输入端与所述比较电路11、第一判断电路131、第二判断电路133相连,输出端与所述输出电路17相连。
在手机开启时,选择电路15根据比较电路11所输出的逻辑信号Vcomp来选择电压高的电池,故所述选择电路15的输出Vset仍为逻辑信号,逻辑信号的值与其所选择的电池相对应。举例来说,若所述第一电池的电压VA大于所述第二电池的电压VB,则比较电路11的输出Vcomp为逻辑信号1,选择电路15根据所述比较电路11输出的逻辑信号1进行一定的逻辑运算后输出与选择第一电池对应的逻辑信号,如Vset=1。而若所述第一电池的电压VA小于所述第二电池的电压VB,则比较电路11的输出Vcomp为逻辑信号0,选择电路15根据所述比较电路11输出的逻辑信号0进行一定的逻辑运算后输出与选择第二电池对应的逻辑信号,如Vset=0。
需要说明的是,选择电路15输出的与选择电池对应的逻辑信号Vset既可以为0也可以为1,由实际应用而决定。具体来说,若选择电路15选择第一电池,输出Vset=0,那么选择第二电池时则输出Vset=1,或者若选择电路15选择第一电池,输出Vset=1,那么选择第二电池时则输出Vset=0。
在手机开启后,当所述第一判断电路131确定其中一个电池的电压小于第一预设电压或所述第二判断电路133确定其中一个电池的电压小于第二预设电压时,所述选择电路15根据第一判断电路131输出的Vout1以及第二判断电路133输出的Vout2进行相应的逻辑运算输出与选择的电池对应的逻辑信号Vset
所述输出电路17适于将所述选择电路15选择的电池的电压,作为最终的输出电压Vout输出至所述手机。
本实施例中所述输出电路17包括:反相器171、第一晶体管173和第二晶体管175,所述选择电路15包括输出端,输出与选择电池所对应的逻辑信号Vset;所述第一晶体管173的栅极与所述选择电路15的输出端相连,源极输入第一电池的电压VA;所述反相器171的输入端与所述选择电路15的输出端相连,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晶体管175的栅极相连;所述第二晶体管175的源极输入第二电池的电压VB,漏极与所述第一晶体管173的漏极相连向所述手机供电。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晶体管173和第二晶体管175为PMOS场效应管或NMOS场效应管,具体根据选择电路15的输出Vset对应选择的电池而定,例如,Vset=1,选择第一电池,Vset=0,选择第二电池,则第一晶体管173和第二晶体管175均为NMOS管。而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输出电路17并不一定包括上述的反相器、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只要能够根据选择电路15输出的逻辑信号Vset,而相应地选择输出第一电池或第二电池的电压的电路,均可以作为输出电路,故,上述输出电路的组成,不应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表2示出了手机开启后,第一判断电路131的输出Vout1、第二判断电路133的输出Vout2、选择电路15的输出Vset、输出电路17的输出Vout及之间对应关系的一个实例,其中,VA表示第一电池的电压,VB表示第二电池的电压,V1表示第一预设电压,V2表示第二预设电压。
表2
  VA   VB   Vout1   Vout2   Vset   Vout
  (1)   VA≥V2   VB≥V2   00   00   不变   不变
  (2)   VA≥V2   V1≤VB<V2   00   01   1   VA
  (3)   VA≥V2   VB<V1   01   01   1   VA
  (4)   V1≤VA<V2   VB≥V2   00   10   0   VB
  (5)   V1≤VA<V2   V1≤VB<V2   00   11   不变   不变
  (6)   V1≤VA<V2   VB<V1   01   11   1   VA
  (7)   VA<V1   VB≥V2   10   10   0   VB
  (8)   VA<V1   V1≤VB<V2   10   11   0   VB
  (9)   VA<V1   VB<V1   11   11   不变   不变
结合参考表2,以第一电池的电压VA为3.9V,第二电池的电压VB为5.5V,第一预设电压V1为3.4V,第二预设电压V2为3.6V为例:
手机开启时,选择第二电池供电;
手机开启后,由于第一电池的电压VA和第二电池的电压VB都大于第二预设电压(VA>V2且VB>V2),故,第一判断电路131的输出Vout1为00,第二判断电路133的输出Vout2为00,选择电路15的输出Vset不变,输出电路17的输出Vout也不变,为VB,即仍选择第二电池供电,参考表2中的(1);
随着第二电池电量的消耗,当第二电池的电压VB小于第二预设电压且大于第一预设电压时(V1<VB<V2),由于第一电池的电压VA大于所述第二预设电压(VA>V2),故,第一判断电路131的输出Vout1为00,第二判断电路133的输出Vout2为01,选择电路15的输出Vset为1,输出电路17的输出Vout为VA,即选择第一电池供电,参考表2中的(2);
随着第一电池电量的消耗,当第一电池的电压VA小于所述第二预设电压且大于第一预设电压(V1<VA<V2)时,由于第二电池的电压VB也小于第二预设电压且大于第一预设电压(V1<VB<V2),故,第一判断电路131的输出Vout1为00,第二判断电路133的输出Vout2为11,选择电路15的输出Vset仍为1(不变),输出电路17的输出Vout仍为VA(不变),即仍保持第一电池供电,参见表2中的(5);
随着第一电池电量的继续消耗,第一电池电压VA小于第一预设电压(VA<V1),由于第二电池电压VB大于第一预设电压且小于第二预设电压(V1<VB<V2),故,第一判断电路131的输出Vout1为10,第二判断电路133的输出Vout2为11,选择电路15的输出Vset为0,输出电路17的输出Vout为VB,即选择第二电池供电,参见表2中的(8);
随着第二电池电量的消耗,第二电池电压VB也小于第一预设电压(VB<V1),由于第一电池电压VA也小于第一预设电压(VA<V1),故,第一判断电路131的输出Vout1为11,第二判断电路133的输出Vout2为11,选择电路15的输出Vset为0(不变),输出电路17的输出Vout仍为VB(不变),参见表2中的(9)。然而,由于两块电池电压电量都过低,因此手机关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双电池控制装置还包括控制电路(图中未示),适于在所述第一判断电路131的输出Vout1为11,第二判断电路133的输出Vout2为11时,关闭所述手机。
其他有关第一电池的电压VA、第二电池的电压VB、第一判断电路131的输出Vout1、第二判断电路133的输出Vout2、选择电路15的输出Vset、输出电路17的输出Vout及之间对应关系,请参见表2,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表2中的第(1)项,选择电路15的输出Vset也可以有所变化,具体地说,由于手机开启后第一电池的电压VA和第二电池的电压VB都大于第二预设电压V2,故既可以选择VA也可以选择VB,也即若手机开启时选择VB,手机开启后可以仍然选择VB,或者重新选择VA,考虑到电池之间频繁切换对手机供电的影响,优选选择电路15的输出Vset不变。
本实施例中,所述双电池控制装置还包括最高电压选择电路19,其输出端输出两个电池的电压和输出电路输出的电压中的最高电压Vmax,所述最高电压选择电路19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晶体管173和第二晶体管175的衬底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最高电压选择电路19的输入端输入第一电池的电压VA、第二电池的电压VB和输出电路17输出的电压Vout,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晶体管173和第二晶体管175的衬底连接,给第一晶体管173的衬底和第二晶体管175提供电压,以防止由于第一晶体管173/第二晶体管175的漏极或者源极和其衬底之间的寄生二极管导通,而导致漏电。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若所述输出电路17不采用上述搭建方式,则也可以不需要最高电压选择电路19。
实施例二
请参见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双电池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双电池控制装置包括:比较电路11、判断电路13、选择电路15、输出电路17和最高电压选择电路19。与所述实施例一不同的时,所述判断电路13包括:识别电路130,第一判断电路131、第三判断电路132和第二判断电路133。
本实施例中,所述比较电路11、选择电路15、输出电路17、最高电压选择电路19和第二判断电路133与实施例一中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所述识别电路130,适于识别所述电池是否存在。
本实施例中,所述识别电路130的输入端与第一电池的引脚ID1、第二电池的引脚ID2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三判断电路132连接,所述第一电池、第二电池的引脚分别为与第一电池、第二电池的识别脚相连的引脚。实际应用中,有些电池有ID脚,有些电池没有ID脚,因此,对于有ID脚的电池而言,可以通过所述识别电路130来判断电池是否存在。所述识别电路130的输出VID为组合逻辑信号,包括了对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的识别结果。举例来说,若以第一电池或第二电池存在输出逻辑信号1,第一电池或第二电池不存在输出逻辑信号0为例,则所述识别电路130的识别结果VID可以为:00、01、10、11,其中,高位为对第一电池的判断结果,低位为第二电池的判断结果。例如:10表示第一电池存在,第二电池不存在;11表示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均不存在。
所述第一判断电路131,适于在所述设备开启后,判断是否有一个电池的电压小于第一预设电压。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判断电路131的作用与实施例一中相同,故,此处不再赘述。不同的是所述第一判断电路131的输出端不再与选择电路15连接,而是与所述第三判断电路132连接。
所述第三判断电路132,适于在所述设备开启后,根据识别电路130的识别结果VID确定是否有一个电池的电压小于第一预设电压,或者根据识别电路130的识别结果VID和第一判断电路131的判断结果确定是否有一个电池的电压小于第一预设电压。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判断电路132的输入端与所述识别电路130和第一判断电路131相连,第三判断电路132输出的Vout3也是组合逻辑信号,包括了对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的判断结果,以第一电池或第二电池的电压小于第一预设电压时第三判断电路132输出逻辑信号1,第一电池或第二电池的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电压时第三判断电路132输出逻辑信号0为例,则第三判断电路133的输出Vout3可以为:00、01、10、11,其中,高位为对第一电池的判断结果,低位为第二电池的判断结果,例如,01表示第一电池的电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电压,第二电池的电压小于第一预设电压。
与实施例一中的第一判断电路131不同,所述第三判断电路132对所述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的判断可以直接由识别电路130的输出VID确定,也可以由所述识别电路130的输出VID和所述第一判断电路Vout1共同决定。
举例来说,仍以上述的第一电池或第二电池存在输出逻辑信号1,第一电池或第二电池不存在输出逻辑信号0,第三判断电路132判断第一电池或第二电池电压小于第一预设电压输出逻辑信号1,第一电池或第二电池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电压输出逻辑信号0为例,当所述识别电路130的输出VID为00时,所述第三判断电路132可以直接根据识别电路130输出的逻辑信号00判断所述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的电压小于第一预设电压,故第三判断电路132的输出Vout3为11。
若所述识别电路130的输出VID为01,此时第三判断电路132只需根据第一判断电路131输出的Vout1中第二电池电压VB的判断结果来输出第二电池电压与第一预设电压比较后对应的逻辑信号,而对于第一电池而言,则直接输出第一电池电压小于第一预设电压时对应的逻辑信号1。此种情况下,第一判断电路131的输出Vout1(第三判断电路132的输出Vout3与第一判断电路131的Vout1相同)、第二判断电路133的输出Vout2、选择电路15的输出Vset、输出电路17的输出Vout之间对应的关系可以参见表2中的(7)、(8)和(9)。
同样地,若所述识别电路130的输出VID为10,此时第三判断电路132只需根据第一判断电路131的输出Vout1中第一电池电压VA的判断结果来输出第一电池电压与第一预设电压比较后对应的逻辑信号,而对于第二电池而言,则直接输出第二电池电压小于第一预设电压时对应的逻辑信号1。此种情况下,第一判断电路131的输出Vout1(第三判断电路132的输出Vout3与第一判断电路131的Vout1相同)、第二判断电路133的输出Vout2、选择电路15的输出Vset、输出电路17的输出Vout之间对应的关系可以参见表2中的(3)、(6)和(9)。
而只有当所述识别电路130的输出VID为11时,所述第三判断电路132会根据所述识别电路130的识别结果VID和所述第一判断电路131的判断结果Vout1来判断所述第一电池或第二电池的电压是否小于第一预设电压。实际上,在这种情况下,第三判断电路132的判断结果Vout3由所述第一判断电路131的判断结果Vout1决定(二者输出的组合逻辑信号相同)。故,此时第一判断电路131的输出Vout1(第三判断电路132的输出Vout3)第二判断电路133的输出Vout2、选择电路15的输出Vset、输出电路17的输出Vout之间对应的关系具体可以参见表2,此处不再赘述。
通过识别电路130对电池的存在与否进行识别,一方面,可以提高对电池电压判断的效率,一旦通过识别电路130识别电池不存在,就不再通过所述第一电压判断电路131判断所述电池电压与第一预设电压之间的关系,进而可以直接通过所述第三判断电路132判断电池电压小于第一预设电压。另一方面,由于只有通过识别电路130在识别了第一电池或第二电池存在的前提下,才通过所述第一判断电路131来判断所述第一电池或第二电池的电压,因此,提高了对所述第一电池的电压和第二电池的电压判断过程中的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双电池控制装置还包括控制电路(图中未示),适于在所述第三判断电路132的输出Vout3为11、第二判断电路133的输出Vout2为11时,关闭所述手机。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在设备开启时和开启后采用了不同的供电方案,具体来说,在设备开启时选择电压高的电池供电,在设备开启后,当其中一个电池的电压小于第二预设电压时,选择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电压的电池供电,而当其中一个电池的电压小于第一预设电压时,选择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电压的电池供电,保证了双电池供电的稳定性,也使得电池在切换和插拔时不易掉电。
通过比较电路、选择电路和输出电路的配合,在开机时选择电压高的电池供电,通过判断电路、选择电路和输出电路的配合在手机开启后,当其中一个电池的电压小于第一预设电压时,选择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电压的电池供电;在其中一个电池的电压小于第二预设电压时,选择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电压的电池供电;保证了双电池供电的稳定性,也使得电池在切换和插拔时不易掉电。
所述双电池控制装置包括比较电路、判断电路、选择电路和输出电路,由于所述双电池控制装置未直接采用分立器件来实现,因此占用空间小,一致性和稳定性较好、且成本低。
本发明虽然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双电池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在设备开启时,选择电压高的电池供电以开启所述设备;
在所述设备开启后,在其中一个电池的电压小于第一预设电压时,选择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电压的电池供电;
在所述设备开启后,在其中一个电池的电压小于第二预设电压时,选择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电压的电池供电,所述第二预设电压大于第一预设电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池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判断电池是否存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池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双电池的电压均小于所述第一预设电压时,关闭所述设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池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电压为3.4V。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池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设电压为3.6V。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池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为手机。
7.一种双电池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比较电路,适于在设备开启时,比较两个电池的电压;
判断电路,适于在所述设备开启后,判断是否有一个电池的电压小于第一预设电压,以及判断是否有一个电池的电压小于第二预设电压,所述第二预设电压大于第一预设电压;
选择电路,适于在所述设备开启时,根据比较电路的比较结果选择电压高的电池;在所述设备开启后,在判断电路确定其中一个电池的电压小于第一预设电压时,选择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电压的电池;以及在所述设备开启后,在判断电路确定其中一个电池的电压小于第二预设电压时,选择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电压的电池;
输出电路,适于将所述选择电路选择的电池的电压输出至所述设备。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电池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电路包括:
第一判断电路,适于在所述设备开启后,判断是否有一个电池的电压小于所述第一预设电压;
第二判断电路,适于在所述设备开启后,判断是否有一个电池的电压小于所述第二预设电压。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电池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电路包括:
识别电路,适于识别所述电池是否存在;
第一判断电路,适于在所述设备开启后,判断是否有一个电池的电压小于第一预设电压;
第三判断电路,适于在所述设备开启后,根据识别电路的识别结果确定是否有一个电池的电压小于第一预设电压,或者根据识别电路的识别结果和第一判断电路的判断结果确定是否有一个电池的电压小于第一预设电压;
第二判断电路,适于在所述设备开启后,判断是否有一个电池的电压小于第二预设电压。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电池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电路包括:反相器、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
所述选择电路包括输出端,输出与选择电池所对应的逻辑信号;
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选择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源极输入其中一个电池的电压;
所述反相器的输入端与所述选择电路的输出端相连,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相连;
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源极输入另一个电池的电压,漏极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漏极相连向设备供电。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双电池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最高电压选择电路,其输出端输出两个电池的电压和输出电路输出的电压中的最高电压,所述最高电压选择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的衬底连接。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电池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电路,适于在所述双电池的电压均小于所述第一预设电压时,关闭所述设备。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电池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电压为3.4V。
14.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电池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设电压为3.6V。
15.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电池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为手机。
CN2011102318960A 2011-08-12 2011-08-12 双电池控制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023943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318960A CN102394320A (zh) 2011-08-12 2011-08-12 双电池控制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318960A CN102394320A (zh) 2011-08-12 2011-08-12 双电池控制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94320A true CN102394320A (zh) 2012-03-28

Family

ID=458615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318960A Pending CN102394320A (zh) 2011-08-12 2011-08-12 双电池控制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9432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90424A (zh) * 2012-08-30 2012-11-21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终端和终端供电的控制方法
CN106325053A (zh) * 2015-07-01 2017-01-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表及其供电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53059A (ja) * 2001-11-14 2003-05-23 Konica Corp カメラ
CN201114240Y (zh) * 2007-09-28 2008-09-10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双电池手机
CN101378558A (zh) * 2007-08-28 2009-03-04 希姆通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智能型双电池供电系统的移动电话机
CN101471572A (zh) * 2007-12-28 2009-07-01 上海晨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手机不间断供电系统及其供电方法
CN201878232U (zh) * 2010-05-25 2011-06-22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双电池手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53059A (ja) * 2001-11-14 2003-05-23 Konica Corp カメラ
CN101378558A (zh) * 2007-08-28 2009-03-04 希姆通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智能型双电池供电系统的移动电话机
CN201114240Y (zh) * 2007-09-28 2008-09-10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双电池手机
CN101471572A (zh) * 2007-12-28 2009-07-01 上海晨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手机不间断供电系统及其供电方法
CN201878232U (zh) * 2010-05-25 2011-06-22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双电池手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90424A (zh) * 2012-08-30 2012-11-21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终端和终端供电的控制方法
CN106325053A (zh) * 2015-07-01 2017-01-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表及其供电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872406U (zh) 一种接口复用电路及移动终端
US7279927B2 (en) Integrated circuit with multiple power domains
CN100541526C (zh) 近场通信终端供电装置和方法
CN202363960U (zh) 双电池供电装置
CN103457310A (zh) 半导体集成电路及其操作方法
CN108170252B (zh) 一种终端节电方法及装置
CN101853970A (zh) 一种通过通用串行总线接口充电的方法和装置
CN204068306U (zh) 一种电子产品的充电系统
CN203722283U (zh) 一种充电电缆及充电系统
CN102339405B (zh) 数据卡
CN202503357U (zh) 双电池切换电路
CN106455016A (zh) 一种控制移动终端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095492A (zh) 一种应用程序的关闭方法和装置
CN202978308U (zh) 一种移动电源装置
CN104333051A (zh) 移动终端及供电方法
CN108494252A (zh) 一种物联网NB-IoT超低功耗定时电源开关电路及其检测方法
CN208384454U (zh) 电源功耗控制电路及可穿戴电子设备
CN202495795U (zh) 电源管理系统及终端
CN102394320A (zh) 双电池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1873346B (zh) 远程开关机控制系统
CN106488440A (zh) 移动终端和通信网络连接方法
CN201142684Y (zh) 近场通信终端供电装置
CN202550660U (zh) 一种移动终端设备及其供电电路
CN206237152U (zh) Otg充电控制电路
CN114834254A (zh) 电源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