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85141A - 相机用配件、配件侧接环、相机主体及相机主体侧接环 - Google Patents
相机用配件、配件侧接环、相机主体及相机主体侧接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385141A CN102385141A CN2011102705713A CN201110270571A CN102385141A CN 102385141 A CN102385141 A CN 102385141A CN 2011102705713 A CN2011102705713 A CN 2011102705713A CN 201110270571 A CN201110270571 A CN 201110270571A CN 102385141 A CN102385141 A CN 10238514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wl
- accessory
- camera main
- joint ring
- jaw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Camera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相机用配件、配件侧接环、相机主体及相机主体侧接环。上述相机用配件相对于具有相机主体侧接环的相机主体可拆装,其具有:具有沿着规定直径的圆周方向彼此分离且从该圆周上向径向突出配置的第一至第三爪的卡口结构的配件侧接环,配件侧接环如下构成,当相对于相机主体侧接环被以正常插拔相位插入时,第一至第三爪都不会受到相机主体侧接环上设置的三个相机主体侧爪的阻碍,以容许向相机主体侧接环插入。第一至第三爪的沿圆周方向延伸的长度各不相同,第一爪的沿圆周方向延伸的长度最长,第三爪的沿圆周方向延伸的长度最短,配件侧接环在第三爪附近具有限制部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可拆装的方式将相机用配件和相机主体结合的卡口结构的配件侧接环、相机主体侧接环以及安装有所述接环的相机用配件及相机主体。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一种相机用配件和相机主体,使用卡口结构的接环系统,以可拆装的方式将更换透镜等相机用配件和相机主体结合。在此种相机用配件和相机主体中,仅在以正常插拔相位将相机用配件的接环插入到相机主体的接环后,以入射光轴为中心使相机用配件向规定方向(安装方向)旋转时,使相机用配件和相机主体结合。另外,使与相机主体结合的相机用配件向与安装方向相反的方向(拆下方向)旋转后,通过将相机用配件向相机主体的前方拔出,能够将相机用配件从相机主体拆下。
日本特开平5-127242号公报公开了:在具有上述结构的相机用配件和相机主体中,当进行相机用配件的拆装时,通过使相机用配件上设置的突起状的部位与相机主体的接环的爪的侧端抵接,来限制向相机用配件的安装方向或者拆下方向的旋转范围。
但是,在现有的技术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安装、拆下的操作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形态涉及一种相机用配件,其是相对于具有相机主体侧接环的相机主体可拆装的配件,并且,具备卡口结构的配件侧接环,所述配件侧接环具有沿着规定直径的圆周方向彼此分离且从该圆周上向径向突出配置的第一至第三爪,配件侧接环,当相对于相机主体侧接环被以正常插拔相位插入时,第一至第三爪都不会受到相机主体侧接环上设置的三个相机主体侧爪的阻碍,以容许向相机主体侧接环插入,第一至第三爪的沿所述圆周方向延伸的长度各不相同,第一爪的沿所述圆周方向延伸的长度在第一至第三爪中最长,第三爪的沿所述圆周方向延伸的长度在第一至第三爪中最短,配件侧接环在第三爪的附近具有限制部件,该限制部件在为了将以正常插拔相位插入的配件侧接环安装于相机主体侧接环而使第一至第三爪沿圆周方向在第一旋转方向旋转的情况下,通过与任一个相机主体侧爪的侧端抵接,来限制向第一旋转方向的旋转范围,另外,为了将配件侧接环从相机主体侧接环拆下而使第一至第三爪沿圆周方向在与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的情况下,通过与上述任一个相机主体侧爪不同的相机主体侧爪的侧端抵接,来限制向第二旋转方向的旋转范围。
本发明的第二形态根据第一形态的相机用配件,优选当要被以正常插拔相位以外的相位插入时,通过使第一至第三爪中的至少两个爪与相机主体侧爪的至少两个爪进行抵接,来禁止配件侧接环向相机主体侧接环的插入。
本发明的第三形态根据第一或第二形态的相机用配件,优选在将被以正常插拔相位插入的配件侧接环与相机主体侧接环结合时,第一爪与使相机主体的姿势从使相机主体正立的横向位置的姿势变为旋转了大约90度的纵向位置时位于最上方的相机主体侧爪重合。
本发明的第四形态根据第一或第二形态的相机用配件,优选第一至第三爪被固定于相机用配件的本体上。
本发明的第五形态根据第一或第二形态的相机用配件,优选第一至第三爪被以能够相对于相机用配件的本体沿圆周方向旋转的方式安装。
本发明的第六形态根据第一或第二形态的相机用配件,优选通过以从配件后方观察与相机主体侧接环结合的配件侧接环时的9点方向为基准的、顺时针方向的角度进行表示时,第一至第三爪由处于56.5度至115度的范围内的爪、处于172.5度至214.5度的范围内的爪和处于272度至343.5度的范围内的爪构成。
本发明的第七形态根据第一或第二形态的相机用配件,优选在第一至第三的爪中,将各爪的沿圆周方向延伸的长度视为圆弧时的各爪的角度分别是:第一爪是71.5度,第二爪是58.5度,第三爪是42度。
本发明的第八形态根据第七形态的相机用配件,优选为了将被以正常插拔相位插入的配件侧接环与主体侧接环结合而使第一至第三爪沿圆周方向旋转40.5度时,配件侧接环与相机主体侧接环结合。
本发明的第九形态涉及一种配件侧接环,其设置在第一或二形态的相机用配件上。
本发明的第十形态涉及一种相机主体,其是可拆装具有配件侧接环的相机用配件的相机主体,并且,具备卡口结构的相机主体侧接环,该相机主体侧接环具有沿相机主体的圆形开口的周缘彼此分离且从该周缘上向该圆直径的径向突出配置的第一至第三爪,相机主体侧接环,当以正常插拔相位将配件侧接环插入时,第一至第三爪都不与配件侧接环的三个配件侧爪抵接,以容许配件侧接环插入,并且,当要被以正常插拔相位以外的相位插入时,第一至第三爪中的至少两个爪与配件侧爪中的至少两个爪抵接,从而禁止配件侧接环插入,而第一爪和第二爪相邻地设置,在与第一至第三爪的彼此相邻的爪之间的间隔中,第一爪和第二爪的爪之间的间隔与其他爪之间的间隔相比最窄,被以正常插拔相位插入的配件侧接环能够相对于相机主体侧接环旋转的角度由第一爪和第二爪的爪之间的间隔决定。
本发明的第十一形态根据第十形态的相机主体,优选第一爪具有与相邻设置的第二爪相向的第一端部,第二爪具有与相邻设置的第一爪相向的第二端部,被以正常插拔相位插入的配件侧接环能够相对于相机主体侧接环旋转的角度,是从配件侧接环上设置的限制部件与第一端部抵接的相位至与第二端部抵接的相位之间的角度。
本发明的第十二形态根据第十或十一形态的相机主体,优选相机主体侧接环当要以正常插拔相位以外的相位插入拍摄透镜时,通过第一至第三爪的至少两个爪和配件侧爪的至少两个爪进行抵接,来禁止配件侧接环向相机主体侧接环的插入。
本发明的第十三形态根据第十或十一形态的相机主体,优选第一爪在将相机主体的姿势为使相机主体正立的横向位置时位于最上方,第一爪和第三爪相邻地设置,第一爪具有与相邻设置的第三爪相向的第三端部,当第一爪、第二爪以及第三爪中的任一个爪与配件侧爪的两个爪抵接、且抵接部共有两处时,第一爪的抵接部包括第三侧端的附近。
本发明的第十四形态根据第十三形态的相机主体,优选开口设置在相机主体的正面,当使相机主体的姿势为横向位置时,第一爪的一部分通过开口的正上方而沿开口的圆周方向延伸。
本发明的第十五形态根据第十四形态的相机主体,优选还具备弹性部件,为了将被以正常插拔相位插入的配件侧接环与相机主体侧接环结合而使配件侧爪沿开口的圆周方向旋转时,弹性部件在第一至第三爪的各个爪与配件侧爪之间向相机主体的背面侧对配件侧爪施力,第一至第三爪设有限制部,在配件侧爪克服弹性部件的作用力而向相机主体的正面侧移动时,限制部与配件侧爪抵接以限制移动。
本发明的第十六形态根据第十五形态的相机主体,优选设置在第一爪上的限制部在使相机主体的姿势为横向位置时位于开口的中心的铅垂上方。
本发明的第十七形态根据第十四至十六形态的相机主体,优选第一至第三爪的沿开口的圆周方向延伸的长度各不相同,第一至第三爪的相邻爪之间的间隔中,在使相机主体的姿势为横向位置时隔着开口的正下方而设置的两个爪之间的间隔最宽。
本发明的第十八形态根据第十四至十六形态的相机主体,优选通过以使相机主体的姿势为横向位置且从正面观察开口时的3点方向为基准的、逆时针方向的角度进行表示时,第一至第三爪由处于76度至130度的范围内的爪、处于177.5度至226度的范围内的爪以及处于304.5度至15度即375度的范围内的爪构成。
本发明的第十九形态根据第十或十一形态的相机主体,优选以沿着开口的周缘的角度范围表示第一至第三爪的大小时,第一爪为54度,第二爪为48.5度,第三爪为70.5度。
本发明的第二十形态第十或者十一形态的相机主体,优选以沿着开口的周缘的角度范围表示第一至第三爪的相邻的爪之间的间隔时,第一爪和第二爪的间隔为47.5度,第二爪和第三爪的间隔为78.5度,第三爪和第一爪的间隔为61度。
本发明的第二十一形态根据第十八形态的相机主体,优选为了将被以正常插拔相位插入的配件侧接环与相机主体侧接环结合而使配件侧爪沿开口的圆周方向旋转40.5度时,配件侧接环与相机主体侧接环被结合。
本发明的第二十二形态根据第十或十一形态的相机主体,优选当如第八形态的配件侧接环被以正常插拔相位插入时,相机主体侧接环的第一至第三爪都不与配件侧接环的三个配件侧爪抵接,以容许配件侧接环插入,当要被以正常插拔相位以外的相位插入时,第一至第三爪中的至少两个爪与配件侧爪中的至少两个爪抵接,从而禁止配件侧接环插入。
本发明的第二十三形态涉及一种相机主体侧接环,其设置在第十或十一形态的相机主体上。
本发明的第二十四形态根据第一形态的相机用配件,优选当相对于设置在如第十形态的相机主体上的相机主体侧接环被以正常插拔相位插入时,第一至第三爪都不与相机主体侧接环的三个相机主体侧爪抵接,以容许向相机主体侧接环插入,当要被以正常插拔相位以外的相位插入时,第一至第三爪中的至少两个爪与相机主体侧爪中的至少两个爪抵接,从而禁止向相机主体侧接环插入。
本发明的第二十五形态涉及一种配件侧接环,其设置在第二十四形态的相机用配件上。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应用本发明的透镜更换式的相机主体和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在相机主体上的拍摄透镜的立体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从相机主体的斜右前方观察到的相机主体侧接环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从拍摄透镜的斜左后方观察到的配件侧接环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说明限制部件的配置位置的图。
图5是表示从相机主体的正面观察相机主体侧接环时的相机主体侧接环的主体侧爪及主体侧槽的位置的图。
图6是表示从拍摄透镜的后方观察配件侧接环时的配件侧接环的配件侧爪及配件侧槽的位置的图。
图7是表示主体侧爪与配件侧爪是否发生干扰(有无重叠状态)的图。
图8是表示主体侧爪与配件侧爪是否发生干扰(有无重叠状态)的图。
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从径向外侧观察到的将主体侧第一爪沿圆周展开的状态的图。
图10A~图10F是表示拍摄透镜的安装、拆下时的配件侧第二爪和主体侧第二爪的卡合状态的变化的图。
图11是表示主体侧爪与配件侧爪是否发生干扰(有无重叠状态)的图。
图12是表示主体侧爪与配件侧爪是否发生干扰(有无重叠状态)的图。
图13是表示主体侧爪与配件侧爪是否发生干扰(有无重叠状态)的图。
图14是表示主体侧爪与配件侧爪是否发生干扰(有无重叠状态)的图。
图15是表示主体侧爪与配件侧爪是否发生干扰(有无重叠状态)的图。
图16是说明重力和过大的外力沿重力方向施加给拍摄透镜时的相机主体侧接环与配件侧接环的关系的图。
图17是说明相机主体的姿势为横向位置时的接触点PD、PU及距离LS的图。
图18是说明相机主体的姿势为纵向位置时的接触点PD、PU及距离LS的图。
图19是说明相机主体的姿势为纵向位置时的接触点PD、PU及距离LS的图。
图20A、图20B是表示变形例的图。
图21是表示变形例的图。
图22A~图22D是表示变形例的图。
图23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透镜更换式的相机主体和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在相机主体上的拍摄透镜的立体图。
图24A、图24B是示意性地表示从相机主体的斜右前方观察到的相机主体侧接环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5是示意性地表示从拍摄透镜的斜左后方观察到的配件侧接环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6A、图26B是说明限制部件的配置位置的图。
图27是表示从相机主体的正面观察相机主体侧接环时的相机主体侧接环的主体侧爪及主体侧槽的位置的图。
图28是表示从拍摄透镜的后方观察配件侧接环时的配件侧接环的配件侧爪及配件侧槽的位置的图。
图29是表示主体侧爪与配件侧爪是否发生干扰(有无重叠状态)的图。
图30是表示主体侧爪与配件侧爪是否发生干扰(有无重叠状态)的图。
图31是表示主体侧爪与配件侧爪是否发生干扰(有无重叠状态)的图。
图32是表示主体侧爪与配件侧爪是否发生干扰(有无重叠状态)的图。
图33是表示主体侧爪与配件侧爪是否发生干扰(有无重叠状态)的图。
图34是表示主体侧爪与配件侧爪是否发生干扰(有无重叠状态)的图。
图35是表示主体侧爪与配件侧爪是否发生干扰(有无重叠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19,说明本发明的相机用配件、配件侧接环、相机主体及主体接环的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应用本发明的透镜更换式类型的相机主体1和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在相机主体1上的拍摄透镜2的立体图。在相机主体1上设有快门按钮4、摄像元件5、对相机主体1的各部分进行控制的控制电路6。3是用于把来自拍摄透镜2的被摄体像向摄像元件5引导的拍摄光路。
在相机主体1的正面设有卡口结构的相机主体侧接环100,相机主体侧接环100是用于安装以拍摄透镜2为首的例如改变焦点距离的变焦透镜等相机用配件。在拍摄透镜2的后部设有用于将拍摄透镜2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在相机主体侧接环100上的配件侧接环200。另外,在图1中,省略了对相机主体侧接环100及配件侧接环200的详细形状的记载。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安装有拍摄透镜2的相机主体1的正面侧(被摄体侧)作为前方,将设置有摄像元件5的相机主体1的背面侧作为后方。此外,将相机主体1的上下方向按照图1中记载的方式进行规定。在图1中,相机主体1的上下方向与铅垂方向一致。如图1所示,将使相机主体1正立时的相机主体1的姿势称为正姿势或横向位置。另外,从正面观察时,将使处于横向位置的相机主体1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时的相机主体1的姿势称为纵向位置。
(相机主体侧接环100)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从相机主体1的斜右前方观察到的相机主体侧接环100的结构的立体图。相机主体侧接环100形成从开口的圆周的外侧朝向内侧突出设置有沿相机主体1的圆形开口(拍摄光路)的周缘分离配置的三个爪(主体侧爪)的卡口结构。在三个主体侧爪中,将处于最上侧的主体侧爪称为主体侧第一爪110,从主体侧第一爪110开始朝向图示逆时针方向依次称为主体侧第二爪120、主体侧第三爪130。
将相邻的两个主体侧爪之间的空间,如后文所述,即在拍摄透镜2进行拆装时被用作供配件侧接环200的爪(配件侧爪)通过的空间称为主体侧槽。将主体侧第三爪130与主体侧第一爪110之间的主体侧槽称为主体侧第一槽151,从主体侧第一槽151开始朝向图示逆时针方向依次称为主体侧第二槽152、主体侧第三槽153。
将主体侧第一爪110的前表面称为前表面113,将面向主体侧第二槽152的图示逆时针方向侧的侧端称为第一爪第一侧端111,将面向主体侧第一槽151的图示顺时针方向侧的侧端称为第二侧端112。同样地,将主体侧第二爪120的前表面称为前表面123,将面向主体侧第三槽153的侧端称为第一侧端121,将面向主体侧第二槽152的侧端称为第二侧端122。将主体侧第三爪130的前表面称为前表面133,将面向主体侧第一槽151的侧端称为第一侧端131,将面向主体侧第三槽153的侧端称为第二侧端132。另外,第一侧端111、121、131面向后述的安装方向,第二侧端112、122、132面向与后述的安装方向相反的方向(拆下方向)。
另外,虽未在图2中表示,将主体侧第一爪110的后表面称为后表面,并标注附图标记114。同样地,将主体侧第二爪120的后表面及主体侧第三爪130的后表面分别称为后表面,并分别标注附图标记124及134。
101是相机主体侧接环的基准面。相机主体侧接环基准面101是朝向前方形成的环状的平面,是通过相机主体侧接环基准面101与安装完毕的拍摄透镜2的后述配件侧接环200的配件侧接环基准面201抵接,来限定拍摄透镜2的前后方向的位置的面。102是相机主体侧接环100的圆筒形状的内周面,是与后述的配件侧接环200的嵌合部202嵌合,并用于使拍摄透镜2的光轴与相机主体1的光轴(拍摄光路3的中心轴)一致的作为基准的面。161是用于使安装完毕后的拍摄透镜2以不可旋转的方式固定在相机主体1(相机主体侧接环100)上的用于使未图示的销进出的销孔。
(配件侧接环200)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从拍摄透镜2的斜左后方观察到的配件侧接环200的结构的立体图。另外,图3所示的配件侧接环200表示拍摄透镜2对相机主体1安装完毕后的状态(安装完毕状态)、即可拍摄的状态。因此,图3所示的配件侧接环200的上下左右方向的方向与相机主体1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要未作特别说明,配件侧接环200的上下左右方向的方向就是安装完毕状态下的方向。
配件侧接环200呈从圆周的内侧向外侧突出设置有沿圆周方向分离配置的三个爪(配件侧爪)的卡口结构。在三个配件侧爪中,将处于最上侧的配件侧爪称为配件侧第一爪210,从配件侧第一爪210开始朝向图示顺时针方向依次称为配件侧第二爪220、配件侧第三爪230。
将相邻的两个配件侧爪之间的空间,如后文所述,即在拍摄透镜2进行插拔时被用作供主体侧爪通过的空间称为配件侧槽。将配件侧第一爪210与配件侧第二爪220之间的配件侧槽称为配件侧第一槽251,从配件侧第一槽251开始朝向图示顺时针方向依次称为配件侧第二槽252、配件侧第三槽253。
将配件侧第一爪210的后表面称为后表面213,将面向配件侧第一槽251的侧端称为第一侧端211,将面向配件侧第三槽253的侧端称为第二侧端212。同样地,将配件侧第二爪220的后表面称为后表面223,将面向配件侧第二槽252的侧端称为第一侧端221,将面向配件侧第一槽251的侧端称为第二侧端222。将配件侧第三爪230的后表面称为后表面233,将面向配件侧第三槽253的侧端称为第一侧端231,将面向配件侧第二槽252的侧端称为第二侧端232。另外,第一侧端211、221、231面向后述的安装方向,第二侧端212、222、232面向与后述的安装方向相反的方向(拆下方向)。
另外,虽未在图3中表示,将配件侧第一爪210的前表面称为前表面,并标注附图标记214。同样地,将配件侧第二爪220的前表面及配件侧第三爪230的前表面分别称为前表面,并分别标注附图标记224及234。
201是配件侧接环的基准面。配件侧接环基准面201是朝向后方形成的环状的平面,在拍摄透镜2向相机主体1安装完毕的状态下,与相机主体侧接环基准面101抵接。202是嵌合部,是与相机主体侧接环100的内周面102嵌合而用于使拍摄透镜2的光轴与相机主体1的光轴(拍摄光路3的中心轴)一致的作为基准的圆筒形状的部位。261是销孔,为了将安装完毕后的拍摄透镜2以不可旋转的方式固定在相机主体1(相机主体侧接环100)上,从相机主体侧接环100的销孔161进出的未图示的销被插入到销孔261中。
在图3中未图示,但如图4所示,在第二侧端222附近的配件侧第二爪220的前方设有限制部件262,该限制部件262用于在拆装拍摄透镜2时限制拍摄透镜2(配件侧接环200)相对于相机主体1(相机主体侧接环100)的旋转范围。后文详细说明限制部件对旋转范围的限制。限制部件262例如是从配件侧接环200的径向外侧拧入的带头销。
(关于主体侧爪及主体侧槽的位置)
图5是表示从相机主体1的正面观察相机主体侧接环100时的相机主体侧接环100的主体侧爪及主体侧槽的位置的图。在此,若以从相机主体1的正面观察相机主体侧接环100时的三点方向为基准的逆时针方向的角度表示相机主体侧爪的配置位置,则可以得到如下结果:主体侧第一爪110存在于从76度至130度的范围内。主体侧第二爪120存在于从177.5度至226度的范围内。主体侧第三爪130存在于从304.5度至15(375)度的范围内。
以沿相机主体侧接环100的圆形开口的周缘的角度范围表示各主体侧爪110~130的大小时,主体侧第一爪110为54度,主体侧第二爪120为48.5度,主体侧第三爪130为70.5度。同样地,以沿相机主体1的圆形开口的周缘的角度范围表示各主体侧槽151~153的大小时,主体侧第一槽151为61度,主体侧第二槽152为47.5度,主体侧第三槽153为78.5度。
在图5中,7是表示相机主体1上设置的标志的位置的标记。该标志是将拍摄透镜2安装到相机主体1上时的记号,若以从相机主体1的正面观察相机主体侧接环100时的三点方向为基准的逆时针方向的角度表示其位置,则标志7设置在90度的角度位置。
(关于配件侧爪及配件侧槽的位置)
图6是表示从拍摄透镜2的后方观察到的配件接环200时的配件接环200的配件侧爪及配件侧槽的位置的图。若以从拍摄透镜2的后方观察拍摄透镜2的上述安装完毕状态下的配件接环200时的九点方向为基准的顺时针方向的角度表示配件侧爪的配置位置,则可以得到如下结果:配件侧第一爪210存在于从56.5度至115度的范围内。配件侧第二爪220存在于从172.5度至214.5度的范围内。配件侧第三爪230存在于从267.5度至343.5度的范围内。
以沿配件接环200的圆周方向的角度范围表示各配件侧爪210~230的配件接环200的沿圆周方向延伸的长度时,配件侧第一爪210为58.5度,配件侧第二爪220为42度,配件侧第三爪230为58.5度。同样地,以沿配件接环200的圆周方向的角度范围表示各配件侧槽251~253的大小时,配件侧第一槽251为57.5度,配件侧第二槽252为53度,配件侧第三槽253为73度。
在图6中,8是表示设置在拍摄透镜2上的标志的位置的标记。该标志是将拍摄透镜2安装到相机主体1上时的记号,若以从拍摄透镜2的后方观察拍摄透镜2的上述安装完毕状态下的配件接环200时的九点方向为基准的顺时针方向的角度表示该位置,则为130.5度。该角度相当于在90度上加上后述的安装角度40.5度后的角度。
如上所述,限制部件262设置在第二侧端222附近的配件侧第二爪220的前方。即,限制部件262设置在配件接环200的沿圆周方向延伸的长度最短(配件接环200的沿圆周方向的角度范围最窄)的配件侧第二爪220的附近。
(拍摄透镜2向相机主体1的安装)
如上构成的拍摄透镜2向相机主体1的安装按照如下的方式进行。另外,以下,将使相机主体1的拍摄光路3的中心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轴与拍摄透镜2的光轴一致的状态下的、拍摄透镜2相对于相机主体1的旋转位置简称为插拔相位。若使相机主体1的拍摄光路3的中心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轴与拍摄透镜2的光轴一致,同时使设置在拍摄透镜2上的标志的旋转位置与设置在相机主体1上的标志的旋转位置一致,则如图7所示,主体侧爪110~130和配件侧爪210~230相互不干扰,并能够将配件侧接环200向相机主体侧接环100插入到配件侧接环基准面201与相机主体侧接环基准面101抵接为止。将此时的插拔相位称为正常插拔相位。另外,图7是表示主体侧爪110~130与配件侧爪210~230是否发生干扰(有无重叠状态)的图,以扇形的图形示意性地图示配件侧爪。
以正常插拔相位将配件侧接环200插入到相机主体侧接环100时,配件侧第一爪210从主体侧第一槽151的前方向后通过,配件侧第二爪220从主体侧第二槽152的前方向后通过,配件侧第三爪230从主体侧第三槽153的前方向后通过。同样地,当以正常插拔相位将配件侧接环200插入到相机主体侧接环100时,主体侧第一爪110从配件侧第一槽251(图7中未标注附图标记)的后方向前通过,主体侧第二爪120从配件侧第二槽252(图7中未标注附图标记)的后方向前通过,主体侧第三爪130从配件侧第三槽253(图7中未标注附图标记)的后方向前通过。
以正常插拔相位将配件侧接环200插入到相机主体侧接环100之后,从相机主体1的正面观察,当拍摄透镜2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时,配件侧第一爪210进入主体侧第一爪110的后侧,配件侧第二爪220进入主体侧第二爪120的后侧,配件侧第三爪230进入主体侧第三爪130的后侧。按照所述方式,从相机主体1的正面观察时,若使拍摄透镜2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则如图8所示,在从正常插拔相位旋转40.5度的位置,限制部件262与主体侧第二爪120的第二侧端122抵接,而限制向逆时针方向的旋转。按照所述方式,在使拍摄透镜2从正常插拔相位沿逆时针方向旋转40.5度的位置,配件侧接环200与相机主体侧接环100结合(配件侧爪与主体侧爪的结合结束),拍摄透镜2的安装完毕。将从正常插拔相位到拍摄透镜2安装完毕的相位为止的拍摄透镜2的旋转角度(40.5度)称为安装角度。而且,也将上述的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旋转方向称为安装方向。
拍摄透镜2的安装完毕时,配件侧接环200的销孔261的位置与相机主体侧接环100的销孔161的位置重叠。并且,从相机主体侧接环100的销孔161进出的未图示的销被插入到销孔261中。
(从相机主体1拆下所安装的拍摄透镜2的情况)
在从相机主体1拆下所安装的拍摄透镜2的情况下,按照如下所述的方式进行。首先,对设置在相机主体1上的未图示的按钮进行按压等,而将上述销从销孔261拔出。在该状态下,从相机主体1的正面观察时,若将拍摄透镜2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到正常插拔相位,则配件侧爪与主体侧爪的结合被解除。若将拍摄透镜2旋转到正常插拔相位,则限制部件262与主体侧第一爪120的第一侧端111抵接,从而限制向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即,返回图7所示的状态。在正常插拔位置,如上所述,主体侧爪110~130不与配件侧爪210~230发生干扰,因此能够将拍摄透镜2向相机主体1的前方拆下。另外,将上述的向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旋转方向称为拆下方向。
(关于配件侧爪与主体侧爪的结合状态)
图9是将从半径向外侧观察到的主体侧第一爪110沿圆周方向展开而示意性地表示的图。在主体侧第一爪110的第二侧端112附近的后表面114侧设有在锥上形成的锥面117。设置该锥面117,以便在安装拍摄透镜2时能够使配件侧第一爪210顺利地旋入主体侧第一爪110的后侧。在主体侧第一爪110的第二侧端112附近,与锥面117连续地设置与相机主体侧接环100的前后方向垂直的面即抵接部115。在后表面114上与抵接部115相邻地设置弹簧116。
弹簧116是通过与进入到主体侧第一爪110的后侧的配件侧第一爪210的前表面214(在图9中未图示)抵接而向后方对其进行按压,而用于预先使配件侧接环基准面201和相机主体侧接环基准面101抵接的弹性部件。抵接部115是例如对安装完毕后的拍摄透镜2施加外力,在拍摄透镜2要克服弹簧116的作用力而相对于相机主体1倾斜时,抵接部115与配件侧第一爪210的前表面214抵接,而限制配件侧第一爪210向前方的移动的部位。另外,通过弹簧116的作用力而使配件侧接环基准面201与相机主体侧接环基准面101抵接(紧贴)时,抵接部115与配件侧第一爪210的前表面214略微分离。
主体侧第二爪120及主体侧第三爪130也为同样的结构。即,在主体侧第二爪120的第二侧端122附近设置有使后表面124侧形成于锥上的锥面127。在主体侧第二爪120的第二侧端122附近与锥面127连续地设置与相机主体侧接环100的前后方向垂直的面即抵接部125。在后表面124上与抵接部125相邻地设置有弹簧126。在主体侧第三爪130的第二侧端132附近设置有使后表面134侧形成于锥上的锥面137。在主体侧第三爪130的第二侧端132附近与锥面137连续地设置与相机主体侧接环100的前后方向垂直的面即抵接部135。在后表面134上与抵接部135相邻地设置有弹簧136。
另外,在图8中,附图标记116a所示的标记表示弹簧116对配件侧第一爪210的前表面214进行按压的位置处于沿着圆周方向的何种相位。同样地,附图标记126a所示的标记表示弹簧126对配件侧第二爪220的前表面224进行按压的位置处于沿圆周方向的何种相位,附图标记136a所示的标记表示弹簧136对配件侧第三爪230的前表面234进行按压的位置处于沿圆周方向的何种相位。
例如图7、图8所示,抵接部115设置在相机主体侧接环100的大致正上方。抵接部125设置在以同于主体侧第一爪110的第二侧端112和抵接部115的分离距离的距离,使主体侧第二爪120的第二侧端122分离的位置上。抵接部135设置在从主体侧第三爪130的第二侧端132离开与主体侧第一爪110的第二侧端112和抵接部115之间的分离距离相同距离的位置上。
图10A~图10F是按时序表示在相机主体1上安装及拆下拍摄透镜2时的配件侧第二爪220与主体侧第二爪120的卡合状态的变化的图,并且是示意性地表示从半径向外侧观察到的主体侧第二爪120沿周向展开的状态的图。图10A是表示以正常插拔相位插入的配件侧接环200的配件侧第二爪220通过主体侧第二槽152的情况的图。图10B是表示配件侧第二爪220通过主体侧第二槽152、且配件侧接环基准面201与相机主体侧接环基准面101抵接的状态下的配件侧第二爪220和主体侧第二爪120的情况的图。
之后,当沿安装方向旋转拍摄透镜2时,如图10C所示,配件侧第二爪220进入主体侧第二爪120的后侧,如图10D所示,配件侧第二爪220向弹簧126的后方移动,通过弹簧126对配件侧第二爪220向后方施力。拍摄透镜2从正常插拔相位沿安装方向旋转安装角度量时,如图10E所示,由于限制部件262与主体侧第二爪120的第二侧端122抵接,因此限制拍摄透镜2向安装方向的旋转。
为了从相机主体1拆下拍摄透镜2而从图10E所示的状态沿拆下方向旋转拍摄透镜2时,在旋转了安装角度量的时刻,如图10F所示,由于限制部件262与主体侧第一爪110的第一侧端111抵接,因此限制拍摄透镜2向拆下方向的旋转。
(在要以正常插拔相位以外的相位将拍摄透镜2插入的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的相机主体侧接环100及配件侧接环200中,当要以正常插拔相位以外的相位插入拍摄透镜2时,通过主体侧爪110~130的至少两个爪和配件侧爪210~230的至少两个爪在共两处以上进行抵接,来禁止(阻止)配件侧接环200向相机主体侧接环100的插入。
从图7显然可以想象出,即使要从正常插拔相位以使拍摄透镜2向图示逆时针方向略微旋转的状态安装拍摄透镜2,配件侧第一爪210的后表面213也与主体侧第一爪110的前表面113抵接,配件侧第二爪220的后表面223也与主体侧第二爪120的前表面123抵接,配件侧第三爪230的后表面233也与主体侧第三爪130的前表面133抵接。这种情况下,主体侧爪110~130中的三个爪与配件侧爪210~230中的三个爪抵接,由此阻碍(禁止)配件侧接环200向相机主体侧接环100的插入。例如,在图7中,假定配件侧爪210~230位于主体侧爪110~130的前方,但这是一例。
从上述的状态开始,要以使拍摄透镜2进一步沿图示逆时针方向旋转的状态安装拍摄透镜2时,如图11所示,由于配件侧第二爪220向主体侧第三槽153的前方移动,因此配件侧第二爪220不再与主体侧爪110~130抵接。然而,配件侧第一爪210的后表面213与主体侧第一爪110的前表面113抵接,配件侧第三爪230的后表面233与主体侧第三爪130的前表面133抵接。这种情况下,通过使主体侧爪110~130中的两个爪与配件侧爪210~230中的两个爪抵接,而禁止配件侧接环200向相机主体侧接环100的插入。在图11中,标注了剖面线的主体侧爪110~130与配件侧爪的抵接部位共有两处。
在图11所示的状态下,再略微将拍摄透镜2向图示的逆时针方向旋转时,配件侧第一爪210的后表面213与主体侧第二爪120的前表面123抵接。即,拍摄透镜2再略微向图示的逆时针方向旋转时,主体侧爪110~130与配件侧爪210~230的抵接部位为三处。而且,相反地,使拍摄透镜2从图11所示的状态向图示顺时针方向旋转时,配件侧第一爪210的后表面213与主体侧第一爪110的前表面113抵接的部分的面积以及配件侧第三爪230的后表面233与主体侧第三爪130的前表面133抵接的部分的面积增加。
因此,在配件侧第一爪210的后表面213与主体侧第一爪110的前表面113抵接、且配件侧第三爪230的后表面233与主体侧第三爪130的前表面133抵接而抵接部位仅有所述两处的情况下,图11表示的状态下的抵接部分的面积最小。以从相机主体1的正面观察相机主体侧接环100时的角度范围进行表示时,图11所示的插拔相位下的配件侧第一爪210的后表面213与主体侧第一爪110的前表面113的抵接部分为11度。
另外,如后文所述,主体侧爪110~130的两个爪与配件侧爪210~230的两个爪以共两处进行抵接,从而禁止配件侧接环200向相机主体侧接环100插入的状态。然而,在主体侧爪110~130的两个爪与配件侧爪210~230的两个爪以共两处进行抵接,从而禁止配件侧接环200向相机主体侧接环100插入的状态下,两处抵接部位的抵接面积最小的是图11所示的状态及如下所述的拍摄透镜2从图11所示的状态向图示的逆时针方向旋转11度的状态(未图示)这两个状态。
拍摄透镜2从图11所示的状态沿图示逆时针方向旋转11度的状态下,配件侧第一爪210的后表面213与主体侧第一爪110的前表面113不再抵接,而配件侧第一爪210的后表面213与主体侧第二爪120的前表面123抵接。另外,另一处抵接部位是配件侧第三爪230的后表面233与主体侧第三爪130的前表面133抵接的部位。以从相机主体1的正面观察相机主体侧接环100时的角度范围进行表示时,配件侧第一爪210的后表面213与主体侧第二爪120的前表面123的抵接部分与图11所示的状态同样为11度。
即,同样地,在这种情况下,主体侧爪110~130与配件侧爪210~230的抵接部位也共有两处。该状态表示在配件侧第一爪210的后表面213与主体侧第二爪120的前表面123抵接、且配件侧第三爪230的后表面233与主体侧第三爪130的前表面133抵接而抵接部位有两处的情况下,抵接部位的面积最小。
即,对于如图11所示的配件侧第一爪210的后表面213与主体侧第一爪110的前表面113的抵接部分的面积,通过使主体侧爪110~130的两个爪与配件侧爪210~230的两个爪共以两处抵接,使得在禁止配件侧接环200向相机主体侧接环100插入的状态下的面积最小。同样地,对于拍摄透镜2从图11所示的状态沿图示逆时针方向旋转11度状态下的配件侧第一爪210的后表面213与主体侧第二爪120的前表面123的抵接部分的面积,通过使主体侧爪110~130的两个爪与配件侧爪210~230的两个爪共以两处抵接,使得在禁止配件侧接环200向相机主体侧接环100插入的状态下的面积最小。将拍摄透镜2从图11所示的插拔相位及图11所示的状态沿图示逆时针方向旋转了11度的状态下的插拔相位称为特定的插拔相位。
如上所述,拍摄透镜2从图11所示的状态沿图示逆时针方向旋转时,配件侧第一爪210的后表面213与主体侧第一爪110的前表面113及主体侧第二爪120的前表面123抵接,配件侧第三爪230的后表面233与主体侧第三爪130的前表面133抵接。即,主体侧爪110~130与配件侧爪210~230的抵接部位共三处。
拍摄透镜2沿图示逆时针方向进一步旋转时,如上所述,在拍摄透镜2从图11所示的状态沿图示逆时针方向旋转了11度的时刻,由于配件侧第一爪210的后表面213与主体侧第一爪110的前表面113不再抵接,因此主体侧爪110~130与配件侧爪210~230的抵接部位共有两处。
拍摄透镜2沿图示逆时针方向进一步旋转时,成为图12所示的状态。
从图12显然可以想象到,拍摄透镜2从图12所示的状态向图示逆时针方向略微旋转时,配件侧第二爪220的后表面223与主体侧第三爪130的前表面133抵接。即,主体侧爪110~130与配件侧爪210~230的抵接部位共三处。拍摄透镜2从该状态进一步向图示逆时针方向旋转时,配件侧第三爪230的后表面233与主体侧第一爪110的前表面113也抵接。即,主体侧爪110~130与配件侧爪210~230的抵接部位共为四处。
拍摄透镜2沿图示逆时针方向进一步旋转时,配件侧第三爪230的后表面233与主体侧第三爪130的前表面133不再抵接,接下来,配件侧第一爪210的后表面213与主体侧第二爪120的前表面123不再抵接。即,如图13所示,主体侧爪110~130与配件侧爪210~230的抵接部位共有两处。
拍摄透镜2从图13所示的状态沿图示逆时针方向进一步旋转时,配件侧第二爪220的后表面223与主体侧第三爪130的前表面133抵接的部分的面积及配件侧第三爪230的后表面233与主体侧第一爪110的前表面113抵接的部分的面积减小。因此,在配件侧第二爪220的后表面223与主体侧第三爪130的前表面133抵接、且配件侧第三爪230的后表面233与主体侧第一爪110的前表面113抵接而抵接部位有两处的情况下,图13所示的状态表示抵接部分的面积最大的状态。
图14表示拍摄透镜2从图13所示的状态沿图示逆时针方向进一步旋转后的状态。该状态表示在配件侧第二爪220的后表面223与主体侧第三爪130的前表面133抵接、且配件侧第三爪230的后表面233与主体侧第一爪110的前表面113抵接而抵接部位为两处的情况下、抵接部分的面积最小的情况。
拍摄透镜2从图14所示的状态沿图示逆时针方向略微旋转时,配件侧第一爪210的后表面213与主体侧第三爪130的前表面133抵接。此时,主体侧爪110~130与配件侧爪210~230的抵接部位共为三处。从该状态开始,拍摄透镜2沿图示逆时针方向进一步旋转时,配件侧第三爪230的后表面233与主体侧第二爪120的前表面123抵接。此时,主体侧爪110~130与配件侧爪210~230的抵接部位共为四处。从该状态开始,拍摄透镜2沿图示逆时针方向进一步旋转时,如图15所示,配件侧第二爪220的后表面223与主体侧第三爪130的前表面133不再抵接。此时,主体侧爪110~130与配件侧爪210~230的抵接部位共为三处。
拍摄透镜2从图15所示的状态沿图示逆时针方向略微旋转时,配件侧第二爪220的后表面223与主体侧第一爪110的前表面113抵接,而在大体同一时刻,配件侧第三爪230的后表面233不与主体侧第一爪110的前表面113抵接。并且,拍摄透镜2沿图示逆时针方向进一步旋转时,返回图7所示的正常插拔相位,主体侧爪110~130与配件侧爪210~230不再抵接(发生干扰)。
(关于配件侧第三爪230)
在主体侧爪110~130与配件侧爪210~230的抵接部位共有两处、且其中一处存在于配件侧第三爪230时,如图11~图14所示,配件侧第三爪230中的与主体侧爪110~130的抵接部位不一定为第一侧端231侧(即第一侧端231的附近的后表面233),而存在于第二侧端232侧(即第二侧端232的附近的后表面233)。即,主体侧爪110~130与配件侧爪210~230的抵接部位共有两处、且其中一处存在于配件侧第三爪230时,在配件侧第三爪230中的第二侧端232的附近具有阻止错误插入的功能。并且,如图8所示,配件侧第三爪230的第二侧232的附近在将拍摄透镜2安装到相机主体1上时与主体侧第三爪130不重叠,而位于主体侧第三槽153。即,配件侧第三爪230的第二侧端232的附近在将拍摄透镜2安装到相机主体1上时,不会直接辅助拍摄透镜2向相机主体1的固定。
另外,如上所述,在配件侧第三爪230中的第一侧端231的附近,当前表面234被主体侧第三爪130的弹簧136按压而作用有过大的外力时,前表面234与抵接部135抵接。即,将拍摄透镜2安装到相机主体1上时,要将拍摄透镜2固定在相机主体1上的力在配件侧第三爪230中主要作用于第一侧端231的附近。
这样一来,通过配件侧第三爪230的沿延伸方向的第一侧端231的附近和第二侧端232的附近来分担其功能。
(关于主体侧第一爪110)
主体侧爪110~130与配件侧爪210~230的抵接部位共有两处、且其中一处存在于主体侧第一爪110时,如图11、图13、图14所示,主体侧第一爪110中的与配件侧爪210~230的抵接部位不一定为第二侧端112侧(即第二侧端112的附近的前表面113),而存在于第一侧端111侧(即第一侧端111的附近的前表面113)。即,主体侧爪110~130与配件侧爪210~230的抵接部位共有两处、且其中一处存在于主体侧第一爪110时,第一侧端111的附近具有阻止错误插入的功能。
并且,在主体侧第一爪110的第二侧端112的附近与抵接部115相邻地设有弹簧116。即,在将拍摄透镜2安装到相机主体1上时,主体侧第一爪110的第二侧端112的附近具有将拍摄透镜2向相机主体1固定的功能。
如此,通过主体侧第一爪110的沿延伸方向的第一侧端111的附近和第二侧端112的附近分担其功能。
在如此构成的相机主体1和拍摄透镜2中,起到如下的作用效果。
(1)若配件侧爪210~230的三个爪为相同大小、等间隔配置,且主体侧爪110~130的三个爪为相同大小、等间隔配置,则即使在正常插拔相位以外的相位下,也能够将拍摄透镜2安装在相机主体1上。因此,改变配件侧爪210~230的三个爪的大小并改变配置间隔,且改变主体侧爪110~130的三个爪的大小并改变配置间隔。而且,要以正常插拔相位以外的相位插入拍摄透镜2时,主体侧爪110~130的至少两个爪与配件侧爪210~230的至少两个爪以共两处以上进行抵接,从而禁止配件侧接环200向相机主体侧接环100插入。例如,在相机用配件的接环的爪与相机主体的接环的爪彼此之间的抵接部位仅为一处时,配件侧的不进行抵接的其他两个爪有可能进入到相机主体侧的爪彼此之间。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正常插拔相位以外,主体侧爪110~130与配件侧爪210~230的抵接部位共有两处以上,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相机用配件的误装。
(2)如下构成,限制部件262与主体侧第二爪120的第二侧端122及主体侧第一爪110的第一侧端111抵接,以限制拍摄透镜2向安装方向及拆下方向的旋转范围。由此,由于能够通过形状简单的一个部件限制拍摄透镜2向安装方向及拆下方向的旋转范围,因此能够抑制相机主体侧接环100及配件侧接环200的制造成本。
(3)在配件侧接环200的沿圆周方向延伸的长度最短的配件侧第二爪220的侧端附近设有限制部件262。配件侧第二爪220在正常插拔相位下通过主体侧第二槽152,但主体侧第二槽152的沿相机主体1的圆形开口的周缘的角度范围为47.5度。而且,安装角度为40.5度。在主体侧第二槽152延伸的角度范围(47.5度)内,限制部件262能够在主体侧第二爪120的第二侧端122与主体侧第一爪110的第一侧端111之间移动的范围相当于安装角度。因此,通过在配件侧接环200的沿圆周方向延伸的长度最短的配件侧第二爪220的侧端附近设置限制部件262,来限定由相机主体侧接环100及配件侧接环200构成的接环系统的安装角度。而且,由于安装角度如下所述限定,因此对应于该安装角度来决定主体侧第二槽152及配件侧第二爪220的大小。通过如此构成,能够实现合理的结构,去除无用的部分,能够有助于轻量化。
另外,安装角度越小越容易安装,能够减少相机主体1侧及拍摄透镜2侧的未图示的电接点彼此之间的摩擦量,能够减少由于拍摄透镜2更换而引起的电接点的磨损。然而,安装角度过小时,爪彼此之间的卡合有可能会意外脱落,拍摄透镜2有可能容易脱落。另一方面,为了设置弹簧116、126、136、抵接部115、125、135及锥面117、127、137,需要一定的相机主体侧接环100的圆周方向的长度。而且,为了使配件侧爪210~230超过锥面117、127、137而充分地钩挂在弹簧116、126、136及抵接部115、125、135上,需要一定程度的安装角度。在本实施方式中,据此设定为40.5度的安装角度。
(4)由于拍摄透镜2的重量的影响,拍摄透镜2的前方侧(被摄体侧)容易垂下,但在通常的使用状态下,通过弹簧116、126、136的作用力,而将配件侧接环基准面201保持成与相机主体侧接环基准面101抵接的状态。然而,例如在将相机主体1固定在三脚架上的拍摄状态下,与重力同向的外力被施加给拍摄透镜2,若成为大于弹簧的作用力的状态,则例如相机主体1为正姿势时,处于最上侧的主体侧第一爪110的弹簧116进一步弯曲,配件侧第一爪210的前表面214与主体侧第一爪110的抵接部115抵接。
该状态如图16所示。另外,在图16中,为了便于说明而放大了各部的间隙等。在该状态下,下侧为配件侧接环基准面201和相机主体侧接环基准面101在点PD进行接触,如上所述,上侧为配件侧第一爪210的前表面214和主体侧第一爪110的抵接部115在点PU进行接触,在这两点支撑拍摄透镜2的重量和外力。因此,通过尽可能地延长这两点PD、PU之间的铅垂方向(重力作用的方向)的距离LS,能够减小施加给两点PD、PU的力。
只要未作用意外的外力,在通常拍摄状态下就不会发生此种状态。然而,拍摄透镜2通常为筒状的形状而容易接触,而且设想各种使用状况时,充分考虑到以某种频度引起,因此也需要考虑该状况。
相机主体1的各姿势下的接触点PD、PU及距离LS如图17~图19所示。另外,在图17中,相机主体1的姿势为正姿势(横向位置),此时的距离LS为LS1,接触点PD、PU分别为PD1、PU1。在图18中,相机主体1的姿势使相机主体1的左侧为朝向上方的纵向位置,此时的距离LS为LS2,接触点PD、PU分别为PD2、PU2。在图19中,相机主体1的姿势使相机主体1的右侧为朝向上方的纵向位置,此时的距离LS为LS3,接触点PD、PU分别为PD3、PU3。图17所示的横向位置处的距离LS1及图18所示的纵向位置处的LS2都与相机主体侧接环100的直径大致相等。然而,图19所示的纵向位置处的距离LS3比距离LS1、LS2短。
因此,若作用于拍摄透镜2的外力相同,则施加给PU3的力大于PU1及PU2。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侧第三爪130的圆周方向的长度比主体侧第一爪110及主体侧第二爪120长。由此,主体侧第三爪130的强度高于主体侧第一爪110及主体侧第二爪120。而且,在拍摄透镜2安装完毕的状态下,与抵接部135(即PU3)接触的配件侧接环200的配件侧第三爪230的圆周方向的长度比配件侧第一爪210及配件侧第二爪220长。因此,由于在主体侧第三爪130及配件侧第三爪230上确保了充分的强度,所以即使相机主体1的姿势成为图19所示的纵向位置的状态,承受负担最大的主体侧第三爪130及配件侧第三爪230也不会发生不良情况。
如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同时具有如下效果:可靠地禁止以正常插拔相位以外的相位错误地插入的效果;和确保了以正常插拔相位插入而安装拍摄透镜2后的状态下的配件侧接环200及相机主体侧接环100的强度的效果。
(5)如上所述,通过配件侧第三爪230的沿延伸方向的第一侧端231的附近和第二侧端232的附近来分担其功能。由此,提高了配件侧第三爪230的耐久性。尤其是配件侧第三爪230是使相机主体1的右侧朝向上方的纵向位置的上述PU3所作用的爪,是承受负担最大的爪。通过提高该承受负担最大的配件侧第三爪230的耐久性,提高了配件侧接环200自身的耐久性及可靠性。
(6)如上所述,通过主体侧第一爪110的沿延伸方向的第一侧端111的附近和第二侧端112的附近来分担其功能。由此,提高主体侧第一爪110的耐久性。尤其是主体侧第一爪110是在被频繁使用的相机主体1的横向位置上为了承受拍摄透镜2的重量而比其它弹簧126、136更经常地承受负担的弹簧116或上述的PU1所作用的爪,是最频繁地承受负担的爪。通过提高该承受负担最频繁的主体侧第一爪110的耐久性,提高了相机主体侧接环100自身的耐久性及可靠性。
(7)在本实施方式中,抵接部115设置在相机主体侧接环100的大致正上方,因此能够延长上述的LS1,从而能够减小施加给接触点PU1的力,因此主体侧第一爪110的耐久性提高。并且能够有效地抑制拍摄透镜2的前方的下垂。此外,主体侧第一爪110设置在相机主体侧接环100的正上方,因此能够充分确保抵接部115的强度,主体侧第一爪110的耐久性提高。因此,相机主体侧接环100的耐久性及可靠性提高。
(8)如图16所示,主体侧爪110~130的后表面与配件侧爪210~230的前表面的下方的部分彼此之间最难以接触。因此,在该部分,使主体侧爪110~130与配件侧爪210~230抵接的必要性低。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图5所示,最大的主体侧第三槽153位于相机主体侧接环100的下侧。因此,能够合理地埋设主体侧爪110~130。
(9)配件侧爪210~230配置在图6所示的配置位置上,理由如下。在作为横向位置的相机主体1上安装拍摄透镜2时位于其正上方的配件侧第一爪210优选其强度高,优选其圆周方向的延伸长度长。然而,如上所述,由于最大的主体侧第三槽153位于相机主体侧接环100的下侧等,因此在以正常插拔相位插入时,通过主体侧第三槽153的配件侧第三爪230的沿圆周方向延伸的长度最长。因此,配件侧第一爪210的第二个沿圆周方向延伸的长度变长。并且,上述的制约少的配件侧第二爪220的沿圆周方向延伸的长度最短。如此,通过设置配件侧爪210~230,能够合理地配置配件侧爪210~230。
(第二实施方式)
参照图23~35,说明本发明的相机用配件、配件侧接环、相机主体及相机主体侧接环的第二实施方式。图23是示意地性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透镜更换式的相机主体1、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在相机主体1上的拍摄透镜2的立体图。在相机主体1上设有快门按钮4、摄像元件5、对相机主体1的各部分进行控制的控制电路6。3是用于把来自拍摄透镜2的被摄体像向摄像元件5引导的拍摄光路。9是用于预先进行固定以防止安装完毕后的拍摄透镜2相对于相机主体1旋转(旋转)的透镜拆装锁定销。
(相机主体侧接环100)
图24A是示意性地表示从相机主体1的斜右前方观察到的相机主体侧接环100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4B是透镜拆装锁定销9的附近的相机主体侧接环100的剖视图。相机主体侧接环100形成从开口的圆周的外侧朝向内侧突出设置有沿相机主体1的圆形开口(拍摄光路)的周缘分离配置的三个爪(主体侧爪)的卡口结构。在三个主体侧爪中,将处于最上侧的主体侧爪称为主体侧第一爪110,从主体侧第一爪110开始朝向图示逆时针方向依次称为主体侧第二爪120、主体侧第三爪130。
101是相机主体侧接环基准面。相机主体侧接环基准面101是朝向前方形成的环状的平面,是与安装完毕后的拍摄透镜2的后述的配件侧接环200的配件侧接环基准面201抵接,而限定拍摄透镜2的前后方向的位置的基准面。102是相机主体侧接环100的圆筒形状的内周面,并与后述的配件侧接环200的嵌合部202嵌合,是用于使拍摄透镜2的光轴与相机主体1的光轴(拍摄光路3的中心轴)一致的作为基准的面。161是透镜拆装锁定销9进出用的销孔。另外,如图24B所示,透镜拆装锁定销9因未图示的弹簧的作用力而向相机主体侧接环基准面101突出。当使用者按压未图示的透镜拆装按钮时,透镜拆装锁定销9克服而后退至比相机主体侧接环基准面101靠向后方的位置。
(配件侧接环200)
图25是示意性地表示从拍摄透镜2的斜左后方观察到的配件侧接环200的结构的立体图。另外,图25所示的配件侧接环200表示拍摄透镜2对相机主体1安装完毕后的状态(安装完毕状态)、即可拍摄的状态。因此,图25所示的配件侧接环200的上下左右方向的方向与相机主体1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要未作特别说明,配件侧接环200的上下左右方向的方向就是安装完毕状态下的方向。
配件侧接环200呈从圆周的内侧向外周侧突出设置有沿圆周方向分离配置的三个爪(配件侧爪)的卡口结构。在三个配件侧爪中,将处于最上侧的配件侧爪称为配件侧第一爪210,从配件侧第一爪210开始朝向图示顺时针方向依次称为配件侧第二爪220、配件侧第三爪230。
将相邻的两个配件侧爪之间的空间,如后文所述,即在拍摄透镜2进行插拔时主体侧爪通过的空间称为配件侧槽。将配件侧第一爪210与配件侧第二爪220之间的配件侧槽称为配件侧第一槽251,从配件侧第一槽251开始朝向图示顺时针方向依次称为配件侧第二槽252、配件侧第三槽253。
将配件侧第一爪210的后表面称为后表面213,将面向配件侧第一槽251的侧端称为第一侧端211,将面向配件侧第三槽253的侧端称为第二侧端212。同样地,将配件侧第二爪220的后表面称为后表面223,将面向配件侧第二槽252的侧端称为第一侧端221,将面向配件侧第一槽251的侧端称为第二侧端222。将配件侧第三爪230的后表面称为后表面233,将面向配件侧第三槽253的侧端称为第三爪第一侧端231,将面向配件侧第二槽252的侧端称为第二侧端232。另外,第一侧端211、221、231面向后述的安装方向,第二侧端212、222、232面向后述的与安装方向相反的方向(拆下方向)。
另外,虽然未在图25中图示,但将配件侧第一爪210的前表面称为前表面,并标注附图标记214。同样地,分别将配件侧第二爪220的前表面和配件侧第三爪230的前表面称为前表面,并标注附图标记224和234。
201是配件侧接环基准面。配件侧接环基准面201是朝向后方形成的环状的平面,在安装完毕的状态下与相机主体侧接环基准面101抵接。202是嵌合部,是与相机主体侧接环100的内周面102嵌合以用于使拍摄透镜2的光轴与相机主体1的光轴(拍摄光路3的中心轴)一致的作为基准的圆筒形状的部位。261是销孔,从相机主体侧接环100的销孔161进行进出的透镜拆装锁定销9被插入到销孔261中,以使安装完毕后的拍摄透镜2以不可旋转的方式固定在相机主体1(相机主体侧接环100)上。
如图25和图26A、26B所示,在第二侧端222附近的配件侧第二爪220的前方设有限制部件262,该限制部件262用于在拆装拍摄透镜2时限制拍摄透镜2(配件侧接环200)相对于相机主体1(相机主体侧接环100)的旋转范围。后文详细说明限制部件对旋转范围的限制。限制部件262例如是从配件侧接环200的径向外侧拧入的带头销。另外,图26A从后方观察第二侧端222附近的配件侧第二爪220的图,图26B是从左侧观察第二侧端222附近的配件侧第二爪220的图。
(关于主体侧爪及主体侧槽的位置)
图27是表示从相机主体1的正面观察相机主体侧接环100时的相机主体侧接环100的主体侧爪及主体侧槽的位置的图。若以从从相机主体1的正面观察相机主体侧接环100时的三点方向为基准的逆时针方向的角度来表示主体侧爪的配置位置,则可以得到如下结果:主体侧第一爪110存在于从76度至130度的范围内。主体侧第二爪120存在于从177.5度至226度的范围内。主体侧第三爪130存在于从304.5度至15(375)度的范围内。
以沿相机主体侧接环100的圆形开口的周缘的角度范围表示各主体侧爪110~130的大小时,主体侧第一爪110为54度,主体侧第二爪120为48.5度,主体侧第三爪130为70.5度。同样地,以沿相机主体1的圆形开口的周缘的角度范围表示各主体侧槽151~153的大小时,主体侧第一槽151为61度,主体侧第二槽152为47.5度,主体侧第三槽153为78.5度。即,在相机主体侧接环100中,最小的槽是主体侧第二槽152(47.5度)。
在图27中,7是表示设置在相机主体1上的标志的位置的标记。该标志是将拍摄透镜2安装到相机主体1上时的记号,若以从相机主体1的正面观察相机主体侧接环100时的三点方向为基准的逆时针方向的角度来表示该位置,则为90度。
(关于配件侧爪及配件侧槽的位置)
图28是表示从拍摄透镜2的后方观察到的配件侧接环200时的配件侧接环200的配件侧爪及配件侧槽的位置的图。若以从拍摄透镜2的后方观察拍摄透镜2的上述安装完毕状态下的配件侧接环200时的九点方向为基准的顺时针方向的角度表示配件侧爪的配置位置,则可以得到如下结果:配件侧第一爪210存在于从56.5度至115度的范围内。配件侧第二爪220存在于从172.5度至214.5度的范围内。配件侧第三爪230存在于从272度至343.5度的范围内。
以沿配件侧接环200的圆周方向的角度范围表示各配件侧爪210~230的配件侧接环200的沿圆周方向延伸的长度时,配件侧第一爪210为58.5度,配件侧第二爪220为42度,配件侧第三爪230为71.5度。换言之,在这些配件侧第一至第三的爪中,将各爪的沿圆周方向延伸的长度视为圆弧时的各爪的角度(表示存在范围的角度)分别是:配件侧第一爪210是58.5度,配件侧第二爪220是42度,配件侧第三爪230是71.5度。即,在配件侧的爪中,最小的爪是配件侧第二爪220(42度)。
同样地,以沿配件侧接环200的圆周方向的角度范围表示各配件侧槽251~253的大小时,配件侧第一槽251为57.5度,配件侧第二槽252为57.5度,配件侧第三槽253为73度。
在图28中,8是表示设置在拍摄透镜2上的标志的位置的标记。该标志是将拍摄透镜2安装到相机主体1上时的记号,若以从拍摄透镜2的后方观察拍摄透镜2的上述安装完毕状态下的配件侧接环200时的九点方向为基准的顺时针方向的角度表示该位置,则为130.5度。该角度相当于在90度上加上后述的安装角度40.5度后的角度。
如上所述,限制部件262设置在第二侧端222附近的配件侧第二爪220的前方。即,限制部件262设置在配件侧接环200的沿圆周方向延伸的长度最短(配件侧接环200的沿圆周方向的角度范围最窄)的配件侧第二爪220的附近。
(拍摄透镜2向相机主体1的安装)
如上构成的拍摄透镜2向相机主体1的安装按照如下的方式进行。另外,以下,将使相机主体1的拍摄光路3的中心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轴与拍摄透镜2的光轴一致的状态下的、拍摄透镜2相对于相机主体1的旋转位置简称为插拔相位。若使相机主体1的拍摄光路3的中心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轴与拍摄透镜2的光轴一致,同时使设置在拍摄透镜2上的标志的旋转位置与设置在相机主体1上的标志的旋转位置一致,则如图29所示,主体侧爪110~130和配件侧爪210~230相互不干扰,并能够将配件侧接环200向相机主体侧接环100插入到配件侧接环基准面201与相机主体侧接环基准面101抵接为止。将此时的插拔相位称为正常插拔相位。另外,图29是表示主体侧爪110~130与配件侧爪210~230是否发生干扰(有无重叠状态)的图,以扇形的图形示意性地图示配件侧爪。
以正常插拔相位将配件侧接环200插入到相机主体侧接环100时,配件侧第一爪210从主体侧第一槽151的前方向后通过,配件侧第二爪220从主体侧第二槽152的前方向后通过,配件侧第三爪230从主体侧第三槽153的前方向后通过。同样地,当以正常插拔相位将配件侧接环200插入到相机主体侧接环100时,主体侧第一爪110从配件侧第一槽251(图29中未标注附图标记)的后方向前通过,主体侧第二爪120从配件侧第二槽252(图29中未标注附图标记)的后方向前通过,主体侧第三爪130从配件侧第三槽253(图29中未标注附图标记)的后方向前通过。
以正常插拔相位将配件侧接环200插入到相机主体侧接环100之后,从相机主体1的正面观察,当拍摄透镜2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时,配件侧第一爪210进入主体侧第一爪110的后侧,配件侧第二爪220进入主体侧第二爪120的后侧,配件侧第三爪230进入主体侧第三爪130的后侧。按照所述方式,从相机主体1的正面观察时,若使拍摄透镜2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则如图30所示,在从正常插拔相位旋转40.5度的位置,从相机主体侧接环100的销孔161突出的透镜拆装锁定销9被插入配件侧接环200的销孔261,并且向逆时针方向的旋转受到限制。另外,在按压未图示的透镜拆装按钮使透镜拆装锁定销9向相机主体侧接环基准面101的后方后退的同时使拍摄透镜2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情况下,限制部件262与主体侧第二爪120的第二侧端122抵接,而限制向逆时针方向的旋转。
这样一来,在从正常插拔相位沿逆时针方向旋转40.5度的位置,配件侧接环200与相机主体侧接环100结合(配件侧爪与主体侧爪的结合结束),拍摄透镜2的安装完毕。将从正常插拔相位到拍摄透镜2安装完毕的相位为止的拍摄透镜2的旋转角度(40.5度)称为安装角度。而且,将上述的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旋转方向称为安装方向。
拍摄透镜2的安装完毕时,配件侧接环200的销孔261的位置与相机主体侧接环100的销孔161的位置重叠。并且,从相机主体侧接环100的销孔161进出的透镜拆装锁定销9被插入到销孔261中。
(从相机主体1拆下所安装的拍摄透镜2的情况)
在从相机主体1拆下所安装的拍摄透镜2的情况下,按照如下所述的方式进行。首先,按压设置在相机主体1上的未图示的透镜拆装按钮,而将透镜拆装锁定销9从销孔261拔出。在该状态下,从相机主体1的正面观察时,若将拍摄透镜2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到正常插拔相位,则配件侧爪与主体侧爪的结合被解除。若将拍摄透镜2旋转到正常插拔相位,则限制部件262与主体侧第一爪120的第一侧端111抵接,从而限制向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即,返回图29所示的状态。在正常插拔位置,如上所述,主体侧爪110~130不与配件侧爪210~230发生干扰,因此能够将拍摄透镜2向相机主体1的前方拆下。另外,将上述的向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旋转方向称为拆下方向。
如上所述,限制部件262在处于对未图示的透镜拆装按钮进行按压的状态下将拍摄透镜2安装在相机主体1上的情况下,与主体侧第二爪120的第二侧端122抵接,并限制拍摄透镜2向安装方向的旋转。此外,限制部件262在从相机主体1拆下所安装的拍摄透镜2的情况下,与主体侧第一爪120的第一侧端111抵接,因此限制拍摄透镜2向拆下方向的旋转。在这里,将在对未图示的透镜拆装按钮进行按压的状态下将拍摄透镜2安装在相机主体1上时,与主体侧第二爪120的第二侧端122抵接的限制部件262的端面称为安装侧端面。此外,将在从相机主体1拆下所安装的拍摄透镜2时,与相机主体侧第一爪120的第一侧端111抵接的限制部件262的端面称为拆下侧端面。即,如图29所示在以正常插拔相位插入相机主体侧接环100的配件侧接环200中,限制部件262的安装侧端面从主体侧第二爪120的第二侧端122仅以安装角度量和规定的间隙量的角度按照图29中图示的顺时针方向分离。此外,如图29所示在以正常插拔相位插入相机主体侧接环100的配件侧接环200中,限制部件262的拆下侧的端面,从主体侧第一爪120的第一侧端111仅以规定的间隙量的角度向图29中图示的逆时针方向分离。
(在要以正常插拔相位以外的相位将拍摄透镜2插入的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的相机主体侧接环100及配件侧接环200中,当要以正常插拔相位以外的相位插入拍摄透镜2时,通过主体侧爪110~130的至少两个爪和配件侧爪210~230的至少两个爪在共两处以上进行抵接,来禁止(阻止)配件侧接环200向相机主体侧接环100的插入。
从图29显然可以想象出,即使要从正常插拔相位以使拍摄透镜2向图示逆时针方向略微旋转的状态安装拍摄透镜2,配件侧第一爪210的后表面213也与主体侧第一爪110的前表面113抵接,配件侧第二爪220的后表面223也与主体侧第二爪120的前表面123抵接,配件侧第三爪230的后表面233也与主体侧第三爪130的前表面133抵接。这种情况下,主体侧爪110~130中的三个爪与配件侧爪210~230中的三个爪抵接,由此阻碍(禁止)配件侧接环200向相机主体侧接环100的插入。例如,在图30中,假定配件侧爪210~230位于主体侧爪110~130的前方,但这是一例。
从上述的状态开始,要以使拍摄透镜2进一步沿图示逆时针方向旋转的状态安装拍摄透镜2时,如图31所示,由于配件侧第二爪220向主体侧第三槽153的前方移动,因此配件侧第二爪220不再与主体侧爪110~130抵接。然而,配件侧第一爪210的后表面213与主体侧第一爪110的前表面113抵接,配件侧第三爪230的后表面233与主体侧第三爪130的前表面133抵接。这种情况下,通过使主体侧爪110~130中的两个爪与配件侧爪210~230中的两个爪抵接,而禁止配件侧接环200向相机主体侧接环100的插入。在图31中,标注了剖面线的主体侧爪110~130与配件侧爪的抵接部位共有两处。
在图31所示的状态下,再略微将拍摄透镜2向图示的逆时针方向旋转时,配件侧第一爪210的后表面213与主体侧第二爪120的前表面123抵接。即,拍摄透镜2再略微向图示的逆时针方向旋转时,主体侧爪110~130与配件侧爪210~230的抵接部位为三处。而且,相反地,使拍摄透镜2从图31所示的状态向图示顺时针方向旋转时,配件侧第一爪210的后表面213与主体侧第一爪110的前表面113抵接的部分的面积以及配件侧第三爪230的后表面233与主体侧第三爪130的前表面133抵接的部分的面积增加。
因此,在配件侧第一爪210的后表面213与主体侧第一爪110的前表面113抵接、且配件侧第三爪230的后表面233与主体侧第三爪130的前表面133抵接而抵接部位仅有所述两处的情况下,图31表示的状态下的抵接部分的面积最小。以从相机主体1的正面观察相机主体侧接环100时的角度范围进行表示时,图31所示的插拔相位下的配件侧第一爪210的后表面213与主体侧第一爪110的前表面113的抵接部分为11度。
另外,如后文所述,主体侧爪110~130的两个爪与配件侧爪210~230的两个爪以共两处进行抵接,从而禁止配件侧接环200向相机主体侧接环100插入的状态。然而,在主体侧爪110~130的两个爪与配件侧爪210~230的两个爪以共两处进行抵接,从而禁止配件侧接环200向相机主体侧接环100插入的状态下,两处抵接部位的抵接面积最小的是图31所示的状态及如下所述的拍摄透镜2从图31所示的状态向图示的逆时针方向旋转11度的状态(未图示)这两个状态。
拍摄透镜2从图31所示的状态沿图示逆时针方向旋转11度的状态下,配件侧第一爪210的后表面213与主体侧第一爪110的前表面113不再抵接,而配件侧第一爪210的后表面213与主体侧第二爪120的前表面123抵接。另外,另一处抵接部位是配件侧第三爪230的后表面233与主体侧第三爪130的前表面133抵接的部位。以从相机主体1的正面观察相机主体侧接环100时的角度范围进行表示时,配件侧第一爪210的后表面213与主体侧第二爪120的前表面123的抵接部分与图31所示的状态同样为11度。
即,同样地,在这种情况下,主体侧爪110~130与配件侧爪210~230的抵接部位也共有两处。该状态表示在配件侧第一爪210的后表面213与主体侧第二爪120的前表面123抵接、且配件侧第三爪230的后表面233与主体侧第三爪130的前表面133抵接而抵接部位有两处的情况下,抵接部位的面积最小。
即,对于如图31所示的配件侧第一爪210的后表面213与主体侧第一爪110的前表面113的抵接部分的面积,通过使主体侧爪110~130的两个爪与配件侧爪210~230的两个爪共以两处抵接,使得在禁止配件侧接环200向相机主体侧接环100插入的状态下的面积最小。同样地,对于拍摄透镜2从图31所示的状态沿图示逆时针方向旋转11度状态下的配件侧第一爪210的后表面213与主体侧第二爪120的前表面123的抵接部分的面积,通过使主体侧爪110~130的两个爪与配件侧爪210~230的两个爪共以两处抵接,使得在禁止配件侧接环200向相机主体侧接环100插入的状态下的面积最小。将拍摄透镜2从图31所示的插拔相位及图31所示的状态沿图示逆时针方向旋转了11度的状态下的插拔相位称为特定的插拔相位。
如上所述,拍摄透镜2从图31所示的状态沿图示逆时针方向旋转时,配件侧第一爪210的后表面213与主体侧第一爪110的前表面113及主体侧第二爪120的前表面123抵接,配件侧第三爪230的后表面233与主体侧第三爪130的前表面133抵接。即,主体侧爪110~130与配件侧爪210~230的抵接部位共三处。
拍摄透镜2沿图示逆时针方向进一步旋转时,如上所述,在拍摄透镜2从图31所示的状态沿图示逆时针方向旋转了11度的时刻,由于配件侧第一爪210的后表面213与主体侧第一爪110的前表面113不再抵接,因此主体侧爪110~130与配件侧爪210~230的抵接部位共有两处。
拍摄透镜2沿图示逆时针方向进一步旋转时,成为图32所示的状态。
从图32显然可以想象到,拍摄透镜2从图32所示的状态向图示逆时针方向略微旋转时,配件侧第二爪220的后表面223与主体侧第三爪130的前表面133抵接。即,主体侧爪110~130与配件侧爪210~230的抵接部位共三处。拍摄透镜2从该状态进一步向图示逆时针方向旋转时,配件侧第三爪230的后表面233与主体侧第一爪110的前表面113也抵接。即,主体侧爪110~130与配件侧爪210~230的抵接部位共为四处。
拍摄透镜2沿图示逆时针方向进一步旋转时,配件侧第三爪230的后表面233与主体侧第三爪130的前表面133不再抵接,接下来,配件侧第一爪210的后表面213与主体侧第二爪120的前表面123不再抵接。即,如图33所示,主体侧爪110~130与配件侧爪210~230的抵接部位共有两处。
拍摄透镜2从图33所示的状态沿图示逆时针方向进一步旋转时,配件侧第二爪220的后表面223与主体侧第三爪130的前表面133抵接的部分的面积及配件侧第三爪230的后表面233与主体侧第一爪110的前表面113抵接的部分的面积减小。因此,在配件侧第二爪220的后表面223与主体侧第三爪130的前表面133抵接、且配件侧第三爪230的后表面233与主体侧第一爪110的前表面113抵接而抵接部位有两处的情况下,图33所示的状态表示抵接部分的面积最大的状态。
图34表示拍摄透镜2从图33所示的状态沿图示逆时针方向进一步旋转后的状态。该状态表示在配件侧第二爪220的后表面223与主体侧第三爪130的前表面133抵接、且配件侧第三爪230的后表面233与主体侧第一爪110的前表面113抵接而抵接部位为两处的情况下、抵接部分的面积最小的情况。
拍摄透镜2从图34所示的状态沿图示逆时针方向略微旋转时,配件侧第一爪210的后表面213与主体侧第三爪130的前表面133抵接。此时,主体侧爪110~130与配件侧爪210~230的抵接部位共为三处。从该状态开始,拍摄透镜2沿图示逆时针方向进一步旋转时,配件侧第三爪230的后表面233与主体侧第二爪120的前表面123抵接。此时,主体侧爪110~130与配件侧爪210~230的抵接部位共为四处。
从该状态开始,拍摄透镜2沿图示逆时针方向进一步旋转时,配件侧第二爪220的后表面223与主体侧第三爪130的前表面133不再抵接。此时,主体侧爪110~130与配件侧爪210~230的抵接部位共为三处。从该状态开始,拍摄透镜2沿图示逆时针方向进一步旋转时,如图35所示,配件侧第三爪230的后表面233与主体侧第一爪110的前表面113不再抵接。此时,主体侧爪110~130与配件侧爪210~230的抵接部位共为两处。
拍摄透镜2从图35所示的状态沿图示逆时针方向略微旋转时,配件侧第二爪220的后表面223与主体侧第一爪110的前表面113抵接。此时,主体侧爪110~130与配件侧爪210~230的抵接部位共为三处。并且,拍摄透镜2沿图示逆时针方向进一步旋转时,返回图29所示的正常插拔相位,主体侧爪110~130与配件侧爪210~230不再抵接(发生干扰)。
(关于将限制部件262设置在配件侧第二爪220上的理由)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限制部件262设置在配件侧第二爪220上的目的在于能够发挥如下的作用。
(1)配件侧第二爪220在配件侧的三个爪(附图标记210、220、230)中,沿配件侧接环200的圆周方向延长的长度最短。这是指配件侧第二爪220的圆弧长是上述三个爪中最短的。因此当以正常插拔相位安装透镜时,只要对更换透镜2进行与该配件侧第二爪220的圆弧长的量对应的旋转操作,便可以将更换透镜2安装在相机主体1上。进行将更换透镜2从相机主体1拆下的操作时也一样,只要对更换透镜2(与安装操作时的方向相反)进行与配件侧第二爪220的圆弧长的量对应的旋转操作,便可以将更换透镜2从相机主体1拆下。即,通过在配件侧第二爪220上设置限制部件,能够减少使用者在安装和拆下时对配件的旋转操作量。因此,能够减轻配件(更换透镜2)的安装、拆下时使用者所需进行的旋转操作的负担。而且还能够缩短配件(更换透镜2)的安装、拆下所需的时间。
(2)根据本实施方式,对于安装配件时的旋转操作限制和拆下配件时的旋转操作限制,没有分别作个别的设置而兼用了一个限制部件262,因此能够减少部件的数量并使接环结构简化。
(3)将限制部件262设置在第二爪220上,具有以下的优点:作为用于对配件(更换透镜2)的安装时、拆下配件时的配件(更换透镜2)的旋转操作进行限制的另一种结构,即作为与限制部件262进行物理接触而限制进一步旋转的一侧(承受侧)而形成的主体侧爪的端部,能够形成使用中比较不容易受损的位置上存在的“端部(主体爪的端部)”。
对此在下文中进行说明。设置有限制部件262的配件侧第二爪220,在安装更换透镜2时(正常插拔相位的情况)通过沿相机主体1的圆形开口的周缘的角度范围最窄的主体侧第二槽152。沿主体侧第二槽152的相机主体1的圆形开口的周缘的角度范围为47.5度。因此,不能通过具有比该角度范围(47.5度)大的角度范围的配件侧第一爪210(角度范围58.5度)及配件侧第三爪230(角度范围71.5度)。因此,在正常插拔相位以外的相位下,配件侧第一爪210及配件侧第三爪230进入主体侧第二槽152的可能性小,因此决定主体侧第二槽152的角度范围的主体侧第一爪110的第一侧端111和主体侧第二爪120的第二侧端122不容易受损。
然而,若假设在主体侧第一爪110的第一侧端111和主体侧第二爪120的第二侧端122容易受损的情况下,会产生如下的故障。
如上所述,在将所安装的更换透镜2从相机主体1拆下的情况下,主体侧第一爪110的第一侧端111与限制部件262抵接,以防止更换透镜2向拆下方向过度旋转。因此,若主体侧第一爪110的第一侧端111受损而形成缺口等,则更换透镜2会向拆下方向过度旋转。该情况下,配件侧第一爪210的第二侧端212进入主体侧第三爪130的后侧,或者配件侧第三爪230的第二侧端232进入主体侧第二爪120的后侧,使得无法将更换透镜2从相机主体1拆下。
如上所述,在按压未图示的透镜拆装按钮的状态下将拍摄透镜2安装在相机主体1上时,主体侧第二爪120的第二侧端122与限制部件262抵接,以防止更换透镜2向安装方向过度旋转。假设在按压未图示的透镜拆装按钮的状态下将拍摄透镜2安装在相机主体1上,并使更换透镜2向安装方向旋转至限制部件262与主体侧第二爪120的第二侧端122抵接,则透镜拆装锁定销9的位置与配件侧接环200的销孔261的位置稍微偏离。
但是,由于透镜拆装锁定销9的前端带有弧度,因此即使销孔261的位置稍微偏离,只要使用者松开透镜拆装按钮,便可以在通过未图示的弹簧的作用力使透镜拆装锁定销9进入销孔261时,使向安装方向过度旋转的配件侧接环200返回正确的相位。此外,使用者通过松开透镜拆装按钮而使更换透镜2稍微返回,使得透镜拆装锁定销9进入销孔261,并将配件侧接环200固定在正确的相位上。
然而,若主体侧第二爪120的第二侧端122受损而形成缺口等,在按压未图示的透镜拆装按钮的状态下将拍摄透镜2安装在相机主体1上时,透镜拆装锁定销9的位置与配件侧接环200的销孔261的位置大幅度偏离。在该情况下,即使使用者松开透镜拆装按钮,透镜拆装锁定销9也不会进入销孔261,因此向安装方向过度旋转的配件侧接环200不会返回正确的相位。由此,由于在拍摄透镜2和相机主体1之间用于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未图示的电接点发生偏离,因此会造成不能进行拍摄等故障。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由于主体侧第一爪110的第一侧端111和主体侧第二爪120的第二侧端122不容易受损,因此能够提供难以产生如上述的故障且可靠性高的相机系统。
(关于配件侧第三爪230)
如上所述,在配件侧第三爪230中的第一侧端231的附近,当前表面234被主体侧第三爪130的弹簧136按压而作用有过大的外力时,前表面234与抵接部135抵接。即,将拍摄透镜2安装到相机主体1上时,要将拍摄透镜2固定在相机主体1上的力在配件侧第三爪230中主要作用于第一侧端231的附近。
(关于主体侧第一爪110)
主体侧爪110~130与配件侧爪210~230的抵接部位共有两处、且其中一处存在于主体侧第一爪110时,如图31、图33、图34所示,主体侧第一爪110中的与配件侧爪210~230的抵接部位不一定为第二侧端112侧(即第二侧端112的附近的前表面113),而存在于第一侧端111侧(即第一侧端111的附近的前表面113)。即,主体侧爪110~130与配件侧爪210~230的抵接部位共有两处、且其中一处存在于主体侧第一爪110时,主体侧第一爪110的第一侧端111的附近具有阻止错误插入的功能。
并且,在主体侧第一爪110的第二侧端112的附近与抵接部115相邻地设有弹簧116。即,在将拍摄透镜2安装到相机主体1上时,主体侧第一爪110的第二侧端112的附近具有将拍摄透镜2向相机主体1固定的功能。
如此,通过主体侧第一爪110的沿延伸方向的第一侧端111的附近和第二侧端112的附近分担其功能。
在这样构成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相机主体1和拍摄透镜2中,在第一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的基础上还能起到如下的作用效果。
(1)在本实施方式中,沿配件侧接环200的圆周方向延伸的长度最短的(圆弧长最短)配件侧第二爪220上设有限制部件262。根据该结构,能够减少配件的安装和拆下时使用者对配件的旋转操作量。因此,能够减轻配件的安装、拆下时使用者所需的旋转操作的负担。而且还能够缩短配件的安装、拆下所需的时间。
(2)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一个限制部件262兼用于对安装配件时的旋转操作限制和拆下配件时的旋转操作限制。因此能够减少部件的数量并使接环结构简化。
(3)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限制部件262设置在第二爪220上,作为用于对配件的安装时、拆下配件时的配件的旋转操作进行限制的另一种结构,即作为与限制部件262进行物理接触而限制其以上的旋转的一侧(承受侧)而形成的主体侧爪的端部,能够形成使用比较不容易受损的位置上存在的“端部(主体爪的端部)”。由此,能够使实现旋转限制的结构形成比较有耐久性的结构,其结果是,能够提高卡口结构的接环的耐久性。
换言之,以使沿主体侧第二槽152的相机主体1的圆形开口的周缘延伸的角度范围比其他主体侧槽151、153窄的方式构成,从而在正常插拔相位以外的相位下,配件侧第一爪210和配件侧第三爪230不会进入主体侧第二槽152,如上所述能够提高卡口结构的接环的耐久性。
(变形例)
(1)在上述的说明中,配件侧爪210~230如下构成,其固定在拍摄透镜2的主体上,在拆装拍摄透镜2时,相对于相机主体1使拍摄透镜2自身沿安装方向或拆下方向旋转,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如下构成,使配件侧爪210~230相对于拍摄透镜2的主体能够旋转,在以正常插拔相位安装拍摄透镜2后,通过仅使配件侧爪210~230沿安装方向旋转,即可将拍摄透镜2安装到相机主体1上。
图20A、图20B是表示配件侧爪210~230相对于拍摄透镜2的主体能够旋转的拍摄透镜20的一例的外观的图。拍摄透镜20具备镜筒21、设置成相对于镜筒2能够旋转且具有配件侧爪210~230的卡口筒22以及用于使卡口筒22相对于镜筒21旋转的操作环23。另外,在图20及以下说明的各图中,对与上述说明同样的部件附加相同附图标记,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21是表示镜筒21的外观的图,图22A~22D是示意性地表示拍摄透镜20的结构的图。如图21所示,在镜筒21的后部设有供操作环23嵌合的嵌合槽21a。在嵌合槽21a的底部设有能够供销24移动的长孔21b,该销24将操作环23和卡口筒22连接。并且,如图22A、图22D的剖视图所示,操作环23与镜筒21的嵌合槽21a嵌合,操作环23和卡口筒22通过销24连接。25是透镜。在如此构成的拍摄透镜20中,使操作环23相对于镜筒21旋转时,卡口筒22即配件侧爪210~230也与操作环23一起旋转。通过使用如此构成的拍摄透镜20,在以正常插拔相位安装了拍摄透镜20之后,对操作环23进行操作而仅使卡口筒22沿安装方向旋转,从而即使不使镜筒21旋转,也能够将拍摄透镜20安装在相机主体1上。另外,图22D是图22A的C-C向视剖面图。
(2)在上述的说明中,作为相机用配件的一例,说明了拍摄透镜2、20,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改变焦点距离的变焦透镜、或改变从拍摄透镜的接环面到摄像面的距离的适配器等、具有能够与相机主体侧接环100结合的配件侧接环200的各种相机用配件。
(3)在上述的说明中,限制部件262为安装在配件侧接环200上的带头销,但也可以不安装其他部件,例如将第二侧端222的附近形成为限制部件262那样的形状。即,例如使配件侧接环200为树脂注塑成形品时,也可以将第二侧端222的附近注塑成形为限制部件262那样的形状。此外,例如,还可以使限制部件262由具有上述安装侧端面的第一销和与该第一销不同的具有上述拆下侧端面的第二销这两个销构成。此外,还可以不安装第一销和第二销那样的其他部件,例如,可以使第二侧端222的附近形成像第一销和第二销那样的形状。
(4)也可以将上述说明中的相机主体侧接环100设置于拍摄透镜2,并将配件侧接环200设置于相机主体1。
(5)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由相机主体1和更换透镜2构成的相机系统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为相机系统。只要是具有使更换透镜2可拆装的接环的设备即可,而并不限定为相机。作为类似的设备,可以列举放映机等电子设备。通过使放映机的投影透镜部分为可拆装的更换式的投影透镜而构成,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系统。
(6)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也可以分别组合。
另外,本发明并未限定为上述的实施方式,包含各种结构的相机用配件及设置在该相机用配件上的各种结构的配件侧接环,该相机用配件是相对于具有相机主体侧接环的相机主体可拆装的配件,并且,具备卡口结构的配件侧接环,所述配件侧接环具有沿着规定直径的圆周方向彼此分离且从该圆周上向径向突出配置的第一至第三爪,配件侧接环如下构成,当相对于相机主体侧接环被以正常插拔相位插入时,第一至第三爪都不会受到相机主体侧接环上设置的三个相机主体侧爪的阻碍,以容许向相机主体侧接环插入,第一至第三爪的沿所述圆周方向延伸的长度各不相同,第一爪的沿所述圆周方向延伸的长度在第一至第三爪中最长,第三爪的沿所述圆周方向延伸的长度在第一至第三爪中最短,配件侧接环在第三爪的附近具有限制部件,该限制部件在为了将以正常插拔相位插入的配件侧接环安装于相机主体侧接环而使第一至第三爪在第一旋转方向旋转的情况下,通过与任一个相机主体侧爪的侧端抵接,来限制向第一旋转方向的旋转范围,另外,为了将配件侧接环从相机主体侧接环拆下而使第一至第三爪沿圆周方向在与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的情况下,通过与任一个相机主体侧爪不同的相机主体侧爪的侧端抵接,来限制向第二旋转方向的旋转范围。
另外,本发明并未限定为上述的实施方式,还包含各种结构的相机主体及设置在该相机主体上的各种结构的相机主体侧接环,该相机主体是可拆装具有配件侧接环的相机用配件的相机主体,并且,具备卡口结构的相机主体侧接环,该相机主体侧接环具有沿相机主体的圆形的开口的周缘彼此分离且从该周缘上向该圆直径的径向突出配置的第一至第三爪,相机主体侧接环如下构成,当以正常插拔相位将配件侧接环插入时,第一至第三爪都不与配件侧接环的三个配件侧爪抵接,并容许配件侧接环插入,并且,当要被以正常插拔相位以外的相位插入时,第一至第三爪中的至少两个爪与配件侧爪中的至少两个爪抵接,从而禁止配件侧接环插入,而第一爪和第二爪相邻地设置,在与第一至第三爪的彼此相邻的爪之间的间隔中,第一爪和第二爪的爪之间的间隔与其他爪之间的间隔相比最窄,以正常插拔相位插入的配件侧接环的相对于相机主体侧接环的可旋转的角度由第一爪和第二爪的爪之间的间隔决定。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可以得到操作性良好的卡口结构的接环。
上述的实施方式仅是例示,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前提内进行各种变更。
Claims (25)
1.一种相机用配件,其是相对于具有相机主体侧接环的相机主体可拆装的配件,并且,具备卡口结构的配件侧接环,所述配件侧接环具有沿着规定直径的圆周方向彼此分离且从该圆周上向径向突出配置的第一至第三爪,
所述相机用配件的特征在于,
所述配件侧接环,当相对于所述相机主体侧接环被以正常插拔相位插入时,所述第一至第三爪都不会受到所述相机主体侧接环上设置的三个相机主体侧爪的阻碍,以容许向所述相机主体侧接环插入,
所述第一至第三爪的沿所述圆周方向延伸的长度各不相同,
所述第一爪的沿所述圆周方向延伸的长度在所述第一至第三爪中最长,
所述第三爪的沿所述圆周方向延伸的长度在所述第一至第三爪中最短,
所述配件侧接环在所述第三爪的附近具有限制部件,
所述限制部件,在为了将被以所述正常插拔相位插入的所述配件侧接环安装于所述相机主体侧接环而使所述第一至第三爪沿所述圆周方向朝第一旋转方向旋转的情况下,通过与任一个所述相机主体侧爪的侧端抵接,来限制向所述第一旋转方向的旋转范围,并且,为了将所述配件侧接环从所述相机主体侧接环拆下而使所述第一至第三爪沿所述圆周方向朝与所述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旋转的情况下,通过与所述任一个相机主体侧爪不同的所述相机主体侧爪的侧端抵接,来限制向所述第二旋转方向的旋转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用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配件侧接环当要被以所述正常插拔相位以外的相位插入时,通过使所述第一至第三爪中的至少两个爪与所述相机主体侧爪的至少两个爪抵接,来禁止向所述相机主体侧接环的插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相机用配件,其特征在于,将被以所述正常插拔相位插入的所述配件侧接环与所述相机主体侧接环结合时,所述第一爪与使所述相机主体的姿势从使所述相机主体正立的横向位置的姿势变为旋转了大致90度的纵向位置时位于最上方的相机主体侧爪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相机用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至第三爪被固定于所述相机用配件的本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相机用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至第三爪被以能够相对于所述相机用配件的本体沿所述圆周方向旋转的方式安装。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相机用配件,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从所述配件后方观察与所述相机主体侧接环结合的所述配件侧接环时的9点方向为基准的、顺时针方向的角度进行表示时,所述第一至第三爪由处于56.5度至115度的范围内的爪、处于172.5度至214.5度的范围内的爪和处于272度至343.5度的范围内的爪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相机用配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至第三爪中,将各爪的沿所述圆周方向延伸的长度视为圆弧时的各爪的角度分别是:所述第一爪是71.5度,所述第二爪是58.5度,所述第三爪是42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相机用配件,其特征在于,为了将被以所述正常插拔相位插入的所述配件侧接环与所述主体侧接环结合而使所述第一至第三爪沿所述圆周方向旋转40.5度时,所述配件侧接环与所述相机主体侧接环被结合。
9.一种配件侧接环,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相机用配件上。
10.一种相机主体,其是可拆装具有配件侧接环的相机用配件的相机主体,并且,具备卡口结构的相机主体侧接环,所述相机主体侧接环具有沿所述相机主体的圆形开口的周缘彼此分离且从该周缘上向该圆的直径的径向突出配置的第一至第三爪,
所述相机主体的特征在于,
所述相机主体侧接环,当相对于所述配件侧接环被以正常插拔相位插入时,所述第一至第三爪都不与所述配件侧接环的三个配件侧爪抵接,以容许所述配件侧接环的插入,
所述第一爪和第二爪相邻地设置,
在所述第一至第三爪的彼此相邻的爪之间的间隔中,所述第一爪和所述第二爪的爪之间的间隔与其他爪之间的间隔相比最窄,
被以所述正常插拔相位插入的所述配件侧接环能够相对于所述相机主体侧接环旋转的角度由所述第一爪和所述第二爪的爪之间的间隔决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相机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爪具有与相邻设置的所述第二爪相向的第一端部,
所述第二爪具有与相邻设置的所述第一爪相向的第二端部,
被以所述正常插拔相位插入的所述配件侧接环能够相对于所述相机主体侧接环旋转的角度,是从所述配件侧接环上设置的限制部件与所述第一端部抵接的相位至与所述第二端部抵接的相位之间的角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相机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主体侧接环当要被以所述正常插拔相位以外的相位插入时,通过所述第一至第三爪中的至少两个爪与所述配件侧爪的至少两个爪抵接,来禁止所述配件侧接环的插入。
13.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相机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爪在使所述相机主体的姿势为使所述相机主体正立的横向位置时位于最上方,
所述第一爪和所述第三爪相邻地设置,
所述第一爪具有与相邻设置的所述第三爪相向的第三端部,
当所述第一爪、第二爪以及第三爪中的任一个爪与所述配件侧爪的两个爪抵接、且抵接部共有两处时,所述第一爪的抵接部包括所述第三侧端的附近。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相机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设置在所述相机主体的正面,
当使所述相机主体的姿势为所述横向位置时,所述第一爪的一部分通过所述开口的正上方沿所述开口的圆周方向延伸。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相机主体,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弹性部件,为了将被以所述正常插拔相位插入的所述配件侧接环与所述相机主体侧接环结合而使所述配件侧爪沿所述开口的圆周方向旋转时,所述弹性部件在所述第一至第三爪的各个爪与所述配件侧爪之间向所述相机主体的背面侧对所述配件侧爪施力,
所述第一至第三爪设有限制部,在所述配件侧爪克服所述弹性部件的作用力而向所述相机主体的正面侧移动时,所述限制部与所述配件侧爪抵接以限制移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相机主体,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第一爪上的所述限制部在使所述相机主体的姿势为所述横向位置时位于所述开口的中心的铅垂上方。
17.根据权利要求14~16中任一项所述的相机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至第三爪的沿所述开口的圆周方向延伸的长度各不相同,
所述第一至第三爪的相邻爪之间的间隔中,在使所述相机主体的姿势为所述横向位置时隔着所述开口的正下方而设置的两个爪之间的间隔最宽。
18.根据权利要求14~16中任一项所述的相机主体,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使所述相机主体的姿势为所述横向位置且从正面观察所述开口时的3点方向为基准的、逆时针方向的角度进行表示时,所述第一至第三爪由处于76度至130度的范围内的爪、处于177.5度至226度的范围内的爪以及处于304.5度至15度即375度的范围内的爪构成。
19.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相机主体,其特征在于,以沿着所述开口的周缘的角度范围表示所述第一至第三爪的大小时,所述第一爪为54度,所述第二爪为48.5度,所述第三爪为70.5度。
20.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相机主体,其特征在于,以沿着所述开口的周缘的角度范围表示所述第一至第三爪的相邻爪之间的间隔时,所述第一爪和所述第二爪的间隔为47.5度,所述第二爪和所述第三爪的间隔为78.5度,所述第三爪和所述第一爪的间隔为61度。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相机主体,其特征在于,为了将被以所述正常插拔相位插入的所述配件侧接环与所述相机主体侧接环结合而使所述配件侧爪沿所述开口的圆周方向旋转40.5度时,所述配件侧接环与所述相机主体侧接环被结合。
2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相机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主体侧接环中,当权利要求8所述的配件侧接环被以正常插拔相位插入时,所述第一至第三爪都不与所述配件侧接环的三个配件侧爪抵接,以容许所述配件侧接环插入,当要被以正常插拔相位以外的相位插入时,所述第一至第三爪中的至少两个爪与所述配件侧爪中的至少两个爪抵接,从而禁止所述配件侧接环插入。
23.一种相机主体侧接环,其特征在于,其设置在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相机主体上。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用配件,其特征在于,当相对于设置在权利要求10所述的相机主体上的相机主体侧接环被以所述正常插拔相位插入时,所述第一至第三爪都不与所述相机主体侧接环的三个相机主体侧爪抵接,以容许向所述相机主体侧接环插入,当要被以所述正常插拔相位以外的相位插入时,所述第一至第三爪中的至少两个爪与所述相机主体侧爪中的至少两个爪抵接,从而禁止向所述相机主体侧接环插入。
25.一种配件侧接环,其特征在于,其设置在权利要求24所述的相机用配件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858542.2A CN104849947B (zh) | 2010-09-06 | 2011-09-06 | 相机用配件及配件侧接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198864 | 2010-09-06 | ||
JP2010198864 | 2010-09-06 | ||
JP2011-016804 | 2011-01-28 | ||
JP2011016804A JP5041081B2 (ja) | 2010-09-06 | 2011-01-28 | カメラ用アクセサリ、アクセサリ側マウント、カメラボディおよびボディ側マウント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858542.2A Division CN104849947B (zh) | 2010-09-06 | 2011-09-06 | 相机用配件及配件侧接环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85141A true CN102385141A (zh) | 2012-03-21 |
CN102385141B CN102385141B (zh) | 2014-05-07 |
Family
ID=4582471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20341775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267775U (zh) | 2010-09-06 | 2011-09-06 | 相机用配件、配件侧接环、相机主体及相机主体侧接环 |
CN201110270571.3A Active CN102385141B (zh) | 2010-09-06 | 2011-09-06 | 相机用配件、配件侧接环、相机主体及相机主体侧接环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20341775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267775U (zh) | 2010-09-06 | 2011-09-06 | 相机用配件、配件侧接环、相机主体及相机主体侧接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2) | CN202267775U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65045A (zh) * | 2012-04-04 | 2013-10-23 | 佳能株式会社 | 照相机附件和照相机 |
CN103814329A (zh) * | 2011-09-12 | 2014-05-21 | 株式会社尼康 | 相机用附件 |
US9453984B2 (en) | 2012-04-04 | 2016-09-27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pickup apparatus and lens unit |
US9638987B2 (en) | 2012-04-04 | 2017-05-0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Camera and camera accessory |
US9684229B2 (en) | 2012-04-04 | 2017-06-20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Camera accessory and camera |
US9729769B2 (en) | 2012-04-04 | 2017-08-08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Camera and camera accessory |
CN113518169A (zh) * | 2017-05-31 | 2021-10-19 | 佳能株式会社 | 安装座设备和配件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2267775U (zh) * | 2010-09-06 | 2012-06-06 | 株式会社尼康 | 相机用配件、配件侧接环、相机主体及相机主体侧接环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5127242A (ja) * | 1991-11-01 | 1993-05-25 | Nikon Corp | 中間筒及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
CN101038360A (zh) * | 2006-03-17 | 2007-09-19 | 株式会社尼康 | 透镜镜筒、摄影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JP2008015267A (ja) * | 2006-07-06 | 2008-01-24 | Fujifilm Corp | バヨネットマウント機構及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
CN202267775U (zh) * | 2010-09-06 | 2012-06-06 | 株式会社尼康 | 相机用配件、配件侧接环、相机主体及相机主体侧接环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127242B2 (ja) * | 2007-01-19 | 2013-01-23 | 任天堂株式会社 | 加速度データ処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ゲームプログラム |
-
2011
- 2011-09-06 CN CN2011203417757U patent/CN20226777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09-06 CN CN201110270571.3A patent/CN10238514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5127242A (ja) * | 1991-11-01 | 1993-05-25 | Nikon Corp | 中間筒及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
CN101038360A (zh) * | 2006-03-17 | 2007-09-19 | 株式会社尼康 | 透镜镜筒、摄影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JP2008015267A (ja) * | 2006-07-06 | 2008-01-24 | Fujifilm Corp | バヨネットマウント機構及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
CN202267775U (zh) * | 2010-09-06 | 2012-06-06 | 株式会社尼康 | 相机用配件、配件侧接环、相机主体及相机主体侧接环 |
Cited B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814329B (zh) * | 2011-09-12 | 2015-08-19 | 株式会社尼康 | 相机用附件 |
CN103814329A (zh) * | 2011-09-12 | 2014-05-21 | 株式会社尼康 | 相机用附件 |
US9684229B2 (en) | 2012-04-04 | 2017-06-20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Camera accessory and camera |
CN103365045B (zh) * | 2012-04-04 | 2016-04-13 | 佳能株式会社 | 照相机附件和照相机 |
US9453984B2 (en) | 2012-04-04 | 2016-09-27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pickup apparatus and lens unit |
US9638987B2 (en) | 2012-04-04 | 2017-05-0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Camera and camera accessory |
CN103365045A (zh) * | 2012-04-04 | 2013-10-23 | 佳能株式会社 | 照相机附件和照相机 |
US9729769B2 (en) | 2012-04-04 | 2017-08-08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Camera and camera accessory |
US10527912B2 (en) | 2012-04-04 | 2020-01-07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Camera and camera accessory |
US10545393B2 (en) | 2012-04-04 | 2020-01-28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Camera accessory and camera |
US10921691B2 (en) | 2012-04-04 | 2021-02-16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Camera accessory and camera |
US11169431B2 (en) | 2012-04-04 | 2021-11-09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Camera and camera accessory |
CN113518169A (zh) * | 2017-05-31 | 2021-10-19 | 佳能株式会社 | 安装座设备和配件 |
US12117715B2 (en) | 2017-05-31 | 2024-10-15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Adapter device, imaging apparatus, and accessory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267775U (zh) | 2012-06-06 |
CN102385141B (zh) | 2014-05-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159176U (zh) | 相机用配件、配件接环、相机主体及相机主体接环 | |
CN202267775U (zh) | 相机用配件、配件侧接环、相机主体及相机主体侧接环 | |
CN202267774U (zh) | 相机用配件 | |
CN202486396U (zh) | 相机用附件、附件侧固定架、相机机身及机身侧固定架 | |
CN103814329B (zh) | 相机用附件 | |
KR102166668B1 (ko) | 마운트 장치 및 악세사리 | |
JP7051780B2 (ja) | マウント装置、撮像装置、アダプタ装置およびアクセサリ | |
CN103365045B (zh) | 照相机附件和照相机 | |
CN112911122B (zh) | 安装件设备、摄像设备、适配器装置和配件 | |
CN105388683A (zh) | 照相机和照相机附件 | |
EP3620854B1 (en) | Mount device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terminals including a terminal used for supplying of electric power, accessory detachably attached to the mount device, control method for the mount device,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storing program for performing the control method | |
JP2012058708A (ja) | カメラ用アクセサリ、アクセサリ側マウント、カメラボディおよびボディ側マウント | |
CN108989656B (zh) | 摄像设备、镜头设备、配件和照相机系统 | |
EP3410187B1 (en) | Adapter device, imaging apparatus, and accessory | |
JP7080731B2 (ja) | マウント装置およびアクセサリ | |
US11500270B2 (en) | Accessory, image pickup apparatus on which same is mountable, and camera system | |
BR102018011057B1 (pt) | Aparelho de montagem e acessório montável e desmontável em aparelhos de captura de imagem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