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78311B - 一种多载波系统中服务小区的选择方法以及多载波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载波系统中服务小区的选择方法以及多载波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78311B
CN102378311B CN201010257487.3A CN201010257487A CN102378311B CN 102378311 B CN102378311 B CN 102378311B CN 201010257487 A CN201010257487 A CN 201010257487A CN 102378311 B CN102378311 B CN 1023783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eived signal
signal strength
strength parameter
base station
commun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5748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78311A (zh
Inventor
李明菊
周珏嘉
刘柳
佘小明
陈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to CN20101025748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78311B/zh
Publication of CN1023783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783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783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783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载波系统中服务小区的选择方法和多载波系统。在该方法中,所述多载波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宏基站,以及至少一个除宏基站之外的新型基站节点;该方法包括:确定第一服务小区,并确定一个或多个第二服务小区;在确定所述第二服务小区时,判断第二下行载波上的每个小区的基站类型,如果为新型基站节点,则为测量到的该小区的接收信号参数增加第一偏移值,得到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并利用所述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进行第二服务小区的选择。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和系统,新型基站节点能够得到更好的利用,从而提高系统吞吐量。

Description

一种多载波系统中服务小区的选择方法以及多载波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尤指一种多载波系统中服务小区的选择方法以及多载波系统。
背景技术
蜂窝移动电话给人们的通信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第二代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SystemforMobileCommunication,GSM)采用数字通信,进一步提高了移动通信的通话质量。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rdGenerationPartnershipProject,3GPP)作为移动通信领域的重要组织,极大的推动了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TheThirdGeneration,3G)的标准化进展,制定了一系列包括宽带码分多址接入(Wide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WCDMA)、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ighSpeedDownlinkPacketAccess,HSDPA)、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ighSpeedUplinkPacketAccess,HSUPA)等在内的通信系统规范。
为了应对宽带接入技术的挑战,并满足日益增长的新型业务的需求,3GPP在2004年底启动了3G长期演进(LongTermEvolution,LTE)技术的标准化工作,希望进一步提高频谱效率,改善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降低系统延迟,为高速移动用户提供更高速率的接入服务等。未来的LTE-A技术更是在LTE的基础上推广异构网,数倍增大频谱带宽,成倍提高数据速率,为更多移动用户提供更高速率、更好性能的服务。
在异构网中,除了布置有普通的宏基站(macroeNB)之外,还布置了多种新型基站节点,比如微小区(Microcell)基站、微微小区(Picocell)基站、家庭基站(HomeeNB)、毫微微小区(femtocell)基站、中继器(relay)、射频拉远单元(radioremoteheader,RRH)、节能基站等。其中,所述节能基站可以是碳排放量较低的基站,也称为绿色基站。这些新型基站节点与普通的macroeNB相比,主要的区别在于新型基站节点的覆盖范围较小或者发射功率较低。
在LTE-A多载波系统中,目前有5种已经确定的配置场景,即场景一到场景五,分别如图1(a)-(e)所示。在图1(a)-(c)中,场景一、二、三是同构网的多载波系统,也就是说所有(即两个或多个)载波都用于macroeNB。在场景四和场景五中,至少一个载波用于新型基站节点,该新型基站节点在场景四中为RRH而在场景五中为中继器。也就是说,场景四和场景五都是异构网的多载波系统。
目前在3GPP会议中已经确定多载波系统中的两个概念:
(1)第一服务小区(Pcell,Primaryservingcell):在主下行载波上的服务小区,用于提供安全输入(securityinput)和非接入层的移动管理信息(NASmobilityinfo)。
(2)第二服务小区(Scell,Secondaryservingcell):在第二下行载波上的服务小区,与Pcell一起构成用户的多个服务小区。
对Pcell和Scell的管理包括Pcell和Scell的选择,比如Pcell的初始选择和替换,Scell的添加、去除和替换等。
Pcell的初始选择和替换的准则是:选择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signalreceivedpower,RSRP)或者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signalreceivedquality,RSRQ)最好的cell作为Pcell。具体地,又可分为Pcell的初始选择和Pcell的替换两种情况。
-Pcell的初始选择:用户将所有载波上的所有cell按RSRP或者RSRQ进行排序,选择最强的一个作为Pcell。
-Pcell的替换:随着信道条件的变化,当所有载波上的某个其它cell的RSRP或者RSRQ比该Pcell的值大一个Pcell替换相对差值(offset0)时,该其它cell成为新的Pcell。
对于Scell,用户在Pcell选定之后,在Pcell所在的主下行载波之外的其它第二下行载波(DLSecondaryComponentCarrier)上分别选择Scell。其选择准则有两种:绝对值选择法和相对值选择法。
其中,绝对值选择法包括:
-Scell的添加:当某个第二下行载波(DLSCC)上的RSRP或者RSRQ最强的cell的值大于第一门限值(threshold1)时,该最强的cell被添加为该第二下行载波上的Scell。
-Scell的去除:随着信道条件的变化,当该Scell的RSRP或者RSRQ变差到低于第二门限值(threshold2)时,该Scell被去除。
-Scell的替换:在被去除之前,如果Scell所在的第二下行载波上有另外一个cell的RSRP或者RSRQ比Scell的值高第一相对差值(offset1)时,该Scell被替换。
相对值选择法包括:
-Scell的添加:当某个第二下行载波上的RSRP或者RSRQ最强的cell的值大于Pcell的值减去第二相对差值(offset2)之差时,该最强的cell被添加为该第二下行载波上的Scell。
-Scell的去除:随着信道条件的变化,当该Scell的RSRP或者RSRQ变差到低于Pcell的值减去第三相对差值(offset3)之差时,该Scell被去除。
-Scell的替换:在被去除之前,如果Scell所在的第二下行载波上有另外一个cell的RSRP或者RSRQ比Scell的值高第四相对差值(offset4)时,该Scell被替换。
可以看到,在场景一、二、三中,由于两个载波的发送功率、基站位置、覆盖范围等基本一致,所以传统的Pcell和Scell的选择方法比较有效。但是,对于场景四和场景五而言,传统的选择方法并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以场景四为例,RRH和macroeNB的基站位置不同,发射功率也不同,这导致RRH的覆盖范围远小于macroeNB。如果基于传统的方法选择Pcell和Scell,那么将很少有用户选中RRH。需要指出,每个macroeNB具有三个sector,而每个RRH的载波资源与一个macroeNB的每个sector的载波资源大致相当。另外,与RRH连接后,由于用户距离RRH较近,还能减少上行发射功率。因此,如果选中RRH的用户较少,将导致RRH中的载波资源无法充分得到利用,并且RRH能够提供的连接优势也无法体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载波系统中服务小区的选择方法以及多载波系统。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载波系统中服务小区的选择方法中,所述多载波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宏基站,以及至少一个除宏基站之外的新型基站节点;该方法包括:
确定第一服务小区Pcell,并确定一个或多个第二服务小区Scell;
在确定所述第二服务小区时,判断第二下行载波上的每个小区的基站类型,如果为新型基站节点,则为测量到的该小区的接收信号参数增加第一偏移值,得到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并利用所述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进行第二服务小区的选择;
其中,所述利用所述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进行第二服务小区的选择包括:
判断第二下行载波上的小区的基站类型,如果为宏基站,则将该小区测量到的接收信号参数增加第二偏移值;
确定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最强的小区,将该最强小区的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与第一服务小区的接收信号参数进行比较,如果最强小区的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比第一服务小区的接收信号参数减第二相对差值高,则将该最强小区添加为第二服务小区。
进一步地,该方法包括:
在判断第二下行载波上的每个小区的基站类型时,如果为宏基站,则为测量到的该小区的接收信号参数增加第二偏移值,得到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并利用所述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进行第二服务小区的选择。
所述利用所述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进行第二服务小区的选择包括:
当判定第二下行载波上的小区由新型基站节点覆盖时,将该小区的接收信号参数增加第一偏移值,当判定第二下行载波上的小区由宏基站覆盖时,将该小区的接收信号参数增加第二偏移值;
确定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最强的小区,并将最强小区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与第一门限值进行比较,如果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大于第一门限值,则将该最强小区添加为第二服务小区。
所述利用所述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进行第二服务小区的选择包括:
当判定一个第二服务小区由新型基站节点覆盖时,为该第二服务小区的测量到的接收信号参数增加第一偏移值,当判定一个第二服务小区由宏基站覆盖时,为该第二服务小区的测量到的接收信号参数增加第二偏移值;
将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与第二门限值进行比较,如果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小于第二门限值,将该第二服务小区去除。
所述利用所述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进行第二服务小区的选择包括:
当判定第二下行载波上的一个其他小区由新型基站节点覆盖时,为该其他小区的测量到的接收信号参数增加第一偏移值,当判定第二下行载波上的一个其他小区由宏基站覆盖时,为该其他小区的测量到的接收信号参数增加第二偏移值;
将该其他小区的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与该第二下行载波上的第二服务小区的接收信号参数进行比较,如果该其他小区的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比该第二服务小区的接收信号参数高第一相对差值,则将该第二服务小区替换为该其他小区。
所述第二服务小区的接收信号参数根据覆盖该第二服务小区的基站类型进行确定,如果为新型基站节点,则为该第二服务小区测量到的接收信号参数增加第一偏移值,将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作为第二服务小区的接收信号参数;如果为宏基站,则为该第二服务小区测量到的接收信号参数增加第二偏移值,将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作为第二服务小区的接收信号参数。
所述利用所述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进行第二服务小区的选择包括:
判断一个第二服务小区的基站类型,如果为新型基站节点,则为该第二服务小区的测量到的接收信号参数增加第一偏移值,如果为宏基站,则为该第二服务小区的测量到的接收信号参数增加第二偏移值;
将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与第一服务小区的接收信号参数进行比较,如果该第二服务小区的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比第一服务小区的接收信号参数减第三相对差值低,则将该第二服务小区去除。
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接收信号参数根据覆盖该第一服务小区的基站类型进行确定,如果为新型基站节点,则为该第一服务小区测量到的接收信号参数增加第一偏移值,将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作为第一服务小区的接收信号参数;如果为宏基站,则为该第一服务小区测量到的接收信号参数增加第二偏移值,将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作为第一服务小区的接收信号参数。
所述确定第一服务小区包括:
给新型基站节点覆盖的小区测量到的接收信号参数增加第三偏移值,给宏基站覆盖的小区测量到的接收信号参数增加第四偏移值,将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按照大小排序,选择具有最强的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的小区作为第一服务小区。
所述确定第一服务小区进一步包括:
判断所有下行载波上的一个除第一服务小区之外的其他小区的基站类型,如果该其他小区由新型基站节点覆盖,则为该其他小区的测量到的接收信号参数增加第三偏移值,如果该其他小区由宏基站覆盖,则为该其他小区的测量到的接收信号参数增加第四偏移值;
将该其他小区的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与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进行比较,如果该其他小区的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比该第一服务小区的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高一个Pcell替换相对差值,则将该第一服务小区替换为该其他小区。
所述接收信号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个参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接收信号码功率RSCP、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导频信号质量Ec/Io、导频强度。
所述新型基站节点为:微小区基站、微微小区基站、家庭基站、毫微微小区基站、中继器、射频拉远单元或者节能基站。
所述第一偏移值或第三偏移值根据以下至少一个因素进行调整:新型基站节点的类型、新型基站节点的数目、新型基站节点与宏基站的距离。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载波系统中,包括:至少一个宏基站,至少一个除宏基站之外的新型基站节点,以及一个或多个用户终端;
所述宏基站用于确定第一服务小区,并确定一个或多个第二服务小区;
在确定所述第二服务小区时,所述宏基站用于判断第二下行载波上的每个小区的基站类型,如果为新型基站节点,则为用户终端上报的该小区的接收信号参数增加第一偏移值,得到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并利用所述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进行第二服务小区的选择;
其中,所述利用所述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进行第二服务小区的选择包括:
判断第二下行载波上的小区的基站类型,如果为宏基站,则将该小区测量到的接收信号参数增加第二偏移值;
确定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最强的小区,将该最强小区的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与第一服务小区的接收信号参数进行比较,如果最强小区的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比第一服务小区的接收信号参数减第二相对差值高,则将该最强小区添加为第二服务小区。
在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小区时,所述宏基站用于:
给新型基站节点覆盖的小区测量到的接收信号参数增加第三偏移值,给宏基站覆盖的小区测量到的接收信号参数增加第四偏移值,根据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进行第一服务小区的确定。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载波系统中,包括:至少一个宏基站,至少一个除宏基站之外的新型基站节点,以及一个或多个用户终端;
所述宏基站用于:在测量配置时为第二下行载波上的小区提供与基站类型相关的偏移值给用户终端,其中为新型基站节点提供第一偏移值用于第二服务小区的选择;
所述用户终端用于根据所述测量配置为对应小区测量到的接收信号参数增加第一偏移值,并根据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判断第二服务小区的测量报告触发条件是否满足;
所述宏基站进一步用于:向用户终端提供与宏基站相关的第二偏移值,用于第二服务小区的选择;
所述用户终端进一步用于为对应小区测量到的接收信号参数增加第二偏移值,得到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并利用所述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判断第二服务小区的测量报告触发条件是否满足;
当利用所述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判断出第二服务小区的测量报告触发条件满足时,确定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最强的小区,将该最强小区的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与第一服务小区的接收信号参数发送给所述宏基站,以使所述宏基站在最强小区的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比第一服务小区的接收信号参数减第二相对差值高时,则将该最强小区添加为第二服务小区。
所述宏基站进一步用于向用户终端提供与新型基站节点相关的第三偏移值和与宏基站相关的第四偏移值,用于第一服务小区的选择;
所述用户终端用于给新型基站节点覆盖的小区测量到的接收信号参数增加第三偏移值,给宏基站覆盖的小区测量到的接收信号参数增加第四偏移值,根据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进行第一服务小区的确定。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和系统,为测量到的新型基站节点的接收信号参数增加第一偏移值,并进一步地为测量到的宏基站的接收信号参数增加第二偏移值,根据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进行Scell的选择,从而更好地实现异构网中的多载波管理,提高了小区用户的平均吞吐量。进一步地,还可以为新型基站节点的接收信号参数增加第三偏移值,并进一步为宏基站的接收信号参数增加第四偏移值,根据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进行Pcell的选择。具体地,可以根据新型基站节点的类型、数目,以及与宏基站的距离调整第一偏移值或第三偏移值。
附图说明
图1(a)-(e)为LTE-A中多载波的配置场景;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服务小区的选择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采用偏移值进行服务小区选择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采用偏移值进行服务小区选择的用户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载波系统中服务小区的选择方法,如图2所示,所述多载波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宏基站以及至少一个新型基站节点。
具体地,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确定第一服务小区(Pcell)。
步骤202:确定一个或多个第二服务小区(Scell),并在确定所述第二服务小区时,判断第二下行载波上的每个小区的基站类型。
步骤203:如果为新型基站节点,则为测量到的该小区的接收信号参数增加第一偏移值,得到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并利用所述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参与第二服务小区的选择。
当然,上述过程中,可以采用传统方法确定或者选择Pcell。此外,对于非新型基站节点的情况(比如宏基站),可以按照传统方法参与第二服务小区的选择,即不为宏基站增加偏移值。
需要指出,所述新型基站节点是除宏基站之外其他类型的基站。一般情况下,由宏基站对新型基站节点进行管理和控制,比如:宏基站可根据载波和小区ID识别出对应的新型基站节点。因此,在执行第二下行载波上的每个小区的基站类型判断时,可由用户终端将测量到的第二下行载波上的所有小区的接收信号参数上报给宏基站,由宏基站识别出新型基站节点。
进一步地,该方法包括步骤204:在判断第二下行载波上的每个小区的基站类型时,如果为宏基站,则为测量到的该小区的接收信号参数增加第二偏移值,得到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并利用所述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参与第二服务小区的选择。
在一个具体实现中,第一偏移值和第二偏移值的取值不同,或者第一偏移值大于第二偏移值。此外,也可以将第二偏移值取为0。
上述接收信号参数可以是RSRP或RSRQ,还可以是应用在3G的UTRA系统、CDMA2000系统,以及2G的GSM系统等中的接收信号码功率(receivedsignalcodepower,RSCP)、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SignalStrengthIndication,RSSI)、导频信号质量(Ec/Io)、导频强度(pilotstrength)等。
在进行Scell的选择时,给macroeNB和新型基站节点设置不同的偏移值(bias),比如给新型基站节点的cell的接收信号参数(比如RSRP或者RSRQ等)加第一偏移值(bias1),给macroeNB的cell的RSRP或者RSRQ加第二偏移值(bias2)。具体地,Scell的选择可以分为以下场景。
实施例一:Pcell选定为macroeNB,且某个下行SCC上都是新型基站节点
在进行Scell的选择时,可以采用绝对值选择法,包括:
1.1、Scell的添加:将该下行SCC上多个小区测量到的RSRP或者RSRQ都加上bias1,从中选择偏移后的RSRP或者RSRQ最强的cell。当该下行SCC上的RSRP或者RSRQ最强的cell的值加上bias1大于第一门限值(threshold1)时,该最强的cell被添加为第二下行载波上的Scell。
可以看出,由于本发明的方法为新型基站节点提供了额外的偏移值,使得新型基站节点的cell更容易被选择为Scell,从而更好发挥新型基站节点的作用。
1.2、Scell的去除:随着信道条件的变化,当该Scell的RSRP或者RSRQ加上bias1变差到低于第二门限值(threshold2)时,该Scell被去除。
1.3、Scell的替换:在被去除之前,如果该下行SCC上有另外一个cell的RSRP或者RSRQ加上bias1比Scell加bias1高第一相对差值(offset1)时,该Scell被替换。
即:当条件(RSPcell_x+bias1)-(RSPScell+bias1)>offset1满足时,现有Scell被替换为cell_x,即cell_x成为新的Scell。
其中,RSPScell为现有Scell测量到的接收信号参数,具体地可以是现有Scell的RSRP或者RSRQ;RSPcell_x为该下行SCC上另外一个cell(将该cell称为cell_x)测量到的接收信号参数,则RSPcell_x+bias1为该cell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
需要指出,在进行Scell的替换时,也可以直接使用传统方法,即不必为下行SCC上的所有cell增加偏移值,因为所有cell都加上同样的bias,结果和传统方法中都不加的情况是一样的。
当然,Scell的选择也可以采用相对值选择法,包括:
2.1、Scell的添加:当该下行SCC上的RSRP或者RSRQ最强的cell的值加上bias1大于Pcell的值加bias2减去第二相对差值(offset2)时,该最强的cell被添加为第二下行载波上的Scell。
即:当条件(RSPcell_strongest+bias1)>(RSPPcell+bias2)-offset2满足时,接收信号参数最强的cell(将该cell称为cell_strongest)被添加为Scell。
其中,RSPPcell为Pcell测量到的接收信号参数,具体地可以是Pcell的RSRP或者RSRQ;RSPcell_strongest为该下行SCC上最强的cell测量到的接收信号参数,具体地可以是该cell的RSRP或者RSRQ。
2.2、Scell的去除:随着信道条件的变化,当该Scell的RSRP或者RSRQ加上bias1变差到低于Pcell的值加bias2减去第三相对差值(offset3)时,该Scell被去除。
即:当条件(RSPScell+bias1)<(RSPPcell+bias2)-offset3满足时,Scell被去除。其中,RSPScell为该Scell测量到的接收信号参数。
2.3、Scell的替换:在被去除之前,如果该下行SCC上有另外一个cell的RSRP或者RSRQ加上bias1比Scell加bias1高第四相对差值(offset4)时,该Scell被替换。
实施例二:Pcell是新型基站节点,且某个下行SCC上都是macroeNB
用于Scell选择的绝对值选择法具体包括:
3.1、Scell的添加:当该下行SCC上的RSRP或者RSRQ最强的cell的值加上bias2大于第一门限值(threshold1)时,该最强的cell被添加为第二下行载波上的Scell。
3.2、Scell的去除:随着信道条件的变化,当该Scell的RSRP或者RSRQ加上bias2变差到低于第二门限值(threshold2)时,该Scell被去除。
3.3、Scell的替换:在被去除之前,如果该下行SCC上有另外一个cell的RSRP或者RSRQ加上bias2比Scell加bias2高第一相对差值(offset1)时,该Scell被替换。
即:当条件(RSPcell_x+bias2)-(RSPScell+bias2)>offset1满足时,现有Scell被替换为cell_x,即cell_x成为新的Scell。
其中,RSPScell为现有Scell测量到的接收信号参数,具体地可以是现有Scell的RSRP或者RSRQ;RSPcell_x为该下行SCC上另外一个cell(将该cell称为cell_x)测量到的接收信号参数。
用于Scell选择的相对值选择法包括:
4.1、Scell的添加:当该下行SCC上RSRP或者RSRQ最强的cell的值加上bias2之和大于Pcell的相应值加bias1减去第二相对差值(offset2)之差时,该最强的cell被添加为第二下行载波上的Scell。
4.2、Scell的去除:随着信道条件的变化,当该Scell的RSRP或者RSRQ加上bias2之和变差到低于Pcell的相应值加bias1减去第三相对差值(offset3)之差时,该Scell被去除。
4.3、Scell的替换:在被去除之前,如果该下行SCC上有另外一个cell的RSRP或者RSRQ加上bias2之和比Scell加bias2高第四相对差值(offset4)时,该Scell被替换。
实施例三:某个下行SCC上既有macroeNB又有新型基站节点
对下行SCC上的cell的基站类型进行判断,在测量到的接收信号参数的基础上,给新型基站节点的cell加bias1,给macroeNB的cell加bias2,得到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确定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最强的小区,将该最强小区的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和预设的门限值或者Pcell的接收信号参数进行比较,以确定该最强的cell是否可添加为Scell。其中,Pcell的接收信号参数可以是该Pcell测量到的接收信号参数,也可以是该Pcell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
或者,对该Scell的基站类型进行判断,根据判断结果在该Scell测量到的接收信号参数的基础上加bias1或者bias2,得到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并据此确定是否需要将该Scell去除;或者,将该Scell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和该下行SCC上另外一个cell的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将该Scell替换为另外一个cell。
实施例四:Pcell是macroeNB,某个下行SCC上也都是macroeNB;或者,Pcell和某个下行SCC上都是同样的新型基站节点
对于这种场景,可以不用给测量到的接收信号参数增加bias,或者都加相同的bias。
在上述实施例中,bias1的取值可以基于一些因素进行调整。比如,可以根据新型基站节点的类型调整bias1的取值。对于RRH和femtocell,给femtocell的bias1相比RRH可以大一些。又如,bias1的取值还可以根据系统中新型基站节点的数目,或者各个新型基站节点与macroeNB的距离来调整。当新型基站节点的数目较多时,bias1的取值可以调小;反之,bias1的取值可以调大。当新型基站节点与控制该新型基站节点的macroeNB的距离较近时,bias1的取值可以调小;反之,bias1的取值可以调大。
具体实现时,bias的值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配置并在Scell的选择中起到作用。比如,基站根据Pcell的基站类型和SCC上的基站类型对传统方法中采用的测量报告触发门限值(比如上述实施例中提到的threshold1或threshold2等)或者相对差值(比如上述实施例中提到的offset1、offset2、offset3或offset4等)进行偏移,得到偏移后的门限值或者相对差值提供给用户终端,用户终端根据偏移后的门限值或者相对差值判断测量报告触发条件是否满足。
又如,基站对传统方法中使用的参数值不予改变,只是增加与基站类型相关的偏移值这一类新变量,比如给新型基站节点配置第一偏移值(bias1),给macroeNB配置第二偏移值(bias2)。这种情况下,基站可以在测量配置时将与基站类型相关的偏移值发送给用户终端,用户终端根据所配置的偏移值对测量到的接收信号参数进行调整,再利用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判断是否满足测量报告触发条件,如果满足,则上报测量到的接收信号参数或者上报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当然,基站也可以不将与基站类型相关的偏移值发送给用户终端,但是将用户终端配置为周期性地上报接收信号参数,由基站在接收到用户终端上报的测量到的接收信号参数后,利用bias1和/或bias2得到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进行Scell的选择。
以Pcell选定为macroeNB,且某个下行SCC上都是新型基站节点的场景为例,采用相对值方法进行Scell的添加时(见实施例一中的2.1),一种方式是:基站直接将下行SCC上添加Scell的触发条件的参数值设定为offset2+bias1-bias2。其中,offset2为传统方法中使用的第二相对差值,offset2+bias1-bias2为偏移后的第二相对差值。也就是说,当下行SCC上RSRP或者RSRQ最强的cell的值大于Pcell的值减去偏移后的第二相对差值时,该最强的cell可以被添加为Scell。对于这种方式,基站需要根据Pcell的基站类型和SCC上的基站类型配置一个新的相对差值,提供给用户终端。
另一种方式是:基站按照传统方法配置第二相对差值(offset2),并将与基站类型相关的偏移值bias1和bias2提供给用户终端,告知用户终端给Pcell的接收信号参数加bias2,给该下行SCC上的RSRP或者RSRQ最强的小区的接收信号参数加bias1。用户终端根据所提供的偏移值对测量到的接收信号参数进行偏移,再判断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是否满足测量报告触发条件,如果满足,则发送Pcell和该SCC上最强小区的测量到的接收信号参数或者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基站再根据用户终端上报的接收信号参数结合bias1和/或bias2进行Scell的选择。当然,基站也可以不将bias1和bias2告知用户终端,但是改变用户终端触发测量报告的条件,比如直接要求用户终端周期性地发送接收信号参数,再由基站根据用户终端上报的接收信号参数,并利用新配置的bias1和/或bias2进行Scell选择。
从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出,在进行Scell的选择时,对macroeNB和新型基站节点使用不同的bias,其好处在于:
I、用户仍能选择最好的cell作为Pcell。由于大多数控制信道都在Pcell上,因此选择最好的cell能更好地保证Pcell的性能。
II、使新型基站节点成为更多用户的Scell。这样,就能够充分利用新型基站节点的资源,提高系统用户的平均吞吐量。而且,在上行方面,由于用户离新型基站节点的距离小,需要的发送功率小,引入的干扰也小。
进一步地,在确定或者选择Pcell时,也可以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对新型基站节点和macroeNB使用不同的bias。具体地:
5.1、Pcell的初始选择:在用户终端对所有载波上的所有cell按照RSRP或者RSRQ的大小进行排序之前,先给新型基站节点的cell的RSRP或者RSRQ加第三偏移值(bias3),给macroeNB的cell加第四偏移值(bias4),之后再选择最强的cell作为Pcell。
5.2、Pcell的替换:给新型基站节点的cell的RSRP或者RSRQ加bias3,并给macroeNB的cell的RSRP或者RSRQ加bias4,再判断是否满足替换条件。
可以看出,Pcell选择时加bias虽然不如Scell选择时加bias的性能好,因为这样会使用户无法选择最好的cell作为Pcell,导致控制信道的性能可能不是最好的,但是这种方法却能够提高系统吞吐量。
需要指出,Pcell选择时使用到的bias3也能基于新型基站节点的类型、新型基站节点的数目、新型基站节点与macroeNB的距离等因素进行调整,具体调整方法可以参考Scell选择时针对bias1的调整,此处不再赘述。同样地,对于Pcell选择时bias3和bias4的配置,也可以参考Scell选择时使用到的方法,由基站将新变量bias3和/或bias4提供给用户终端用于进行触发条件的判断;或者,基站在接收到用户终端测量到的接收信号参数后,利用新变量bias3和/或bias4进行Pcell选择。如果用户终端是在空闲(idle)状态时进行Pcell的初始选择,基站需要广播bias3和/或bias4,由用户终端根据测量到的接收信号参数和偏移值,选择偏移后的最强小区作为Pcell。
需要指出,本发明的方法(即为不同基站类型增加不同的偏移值)不限于应用在上述实施例描述的Scell和Pcell选择方法中,在其它Scell和Pcell选择方法中也同样能够使用。
图3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基站的结构示意图,包括:测量配置模块和发送模块。其中,测量配置模块用于提供用户测量时的参数配置;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参数配置发送给用户终端。需要指出,对于所述测量配置模块提供的参数配置,可以是配置一个新的门限值或者相对差值,也可以增加与基站类型相关的偏移值这一类新变量。
图4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用户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包括:接收模块、参数确定模块、测量触发判决模块、发送模块。需要指出,该用户终端使用偏移值进行Scell或Pcell的选择。
当用户终端处于连接状态时,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基站的测量配置。参数确定模块用于判断来自基站的测量配置是进行Scell选择时使用还是进行Pcell选择时使用,并进一步判断基站提供的是偏移后的门限值或者相对差值还是提供与基站类型相关的偏移值这一类新变量,再将确定后的测量配置发送给测量触发判决模块。测量触发判决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测量配置更新测量报告触发条件,并在条件满足时通过所述发送模块上报测量报告给基站。
当用户终端处于非连接状态时,如果执行Pcell的初始选择,用户终端中的参数确定模块根据接收到的偏移值相应地对不同基站类型的cell测量到的接收信号参数增加不同的偏移值,再根据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对所有cell进行排序,并选择接收信号参数最强的cell作为Pcell。此时,用户终端不必发送测量报告给基站。而在执行Pcell的替换时,也是由用户终端自行根据接收到的偏移值对不同cell的接收信号参数进行相应地偏移,再判断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是否满足Pcell替换条件,如果满足,将现有Pcell替换成新的Pcell,也不需要发送测量报告给基站。
在具体实现时,所述接收信号参数可以是RSRP或者RSRQ,也可以是接收信号码功率、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导频信号质量、导频强度等。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多载波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宏基站,至少一个除宏基站之外的新型基站节点,以及一个或多个用户终端。具体实现时,该多载波系统可为图1(d)所示的场景四或图1(e)所示的场景五。
其中,宏基站用于确定第一服务小区,并确定一个或多个第二服务小区。
在确定所述第二服务小区的过程中,所述宏基站用于判断第二下行载波上的每个小区的基站类型,如果为新型基站节点,则为用户终端上报的该小区的接收信号参数增加第一偏移值,得到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并利用所述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进行第二服务小区的选择。需要指出,宏基站对于Scell选择的具体操作可以参考实施例一到四,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所述宏基站进一步用于:
在判断第二下行载波上的每个小区的基站类型时,如果为宏基站,则为用户终端上报的该小区的接收信号参数增加第二偏移值,得到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并利用所述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进行第二服务小区的选择。
在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过程中,所述宏基站用于:
给新型基站节点覆盖的小区测量到的接收信号参数增加第三偏移值,给宏基站覆盖的小区测量到的接收信号参数增加第四偏移值,根据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进行第一服务小区的确定。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多载波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宏基站,至少一个除宏基站之外的新型基站节点,以及一个或多个用户终端。具体实现时,该多载波系统可为图1(d)所示的场景四或图1(e)所示的场景五。
其中,宏基站用于:在测量配置时为第二下行载波上的小区提供与基站类型相关的偏移值给用户终端,其中为新型基站节点提供第一偏移值用于第二服务小区的选择。
所述用户终端用于根据所述测量配置为对应小区测量到的接收信号参数增加第一偏移值,并根据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判断第二服务小区的测量报告触发条件是否满足。
所述宏基站进一步用于:向用户终端提供与宏基站相关的第二偏移值,用于第二服务小区的选择。相应地,所述用户终端进一步用于为对应小区测量到的接收信号参数增加第二偏移值,得到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并利用所述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判断第二服务小区的测量报告触发条件是否满足。
可选地,所述宏基站进一步用于向用户终端提供与新型基站节点相关的第三偏移值和与宏基站相关的第四偏移值,用于第一服务小区的选择;
所述用户终端用于给新型基站节点覆盖的小区测量到的接收信号参数增加第三偏移值,给宏基站覆盖的小区测量到的接收信号参数增加第四偏移值,根据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进行第一服务小区的确定。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多载波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宏基站,至少一个除宏基站之外的新型基站节点,以及一个或多个用户终端。具体实现时,该多载波系统可为图1(d)所示的场景四或图1(e)所示的场景五。
其中,所述宏基站用于根据第一服务小区的基站类型,以及第二下行载波上的基站类型,对第二服务小区的测量报告触发门限值或者相对差值进行偏移,为新型基站节点增加第一偏移值,为宏基站增加第二偏移值,并在测量配置时将偏移后的测量报告触发门限值或者相对差值提供给用户终端;
所述用户终端用于根据偏移后的测量报告触发门限值或者相对差值判断第二服务小区的测量报告触发条件是否满足。
当然,所述宏基站可进一步用于对Pcell替换相对差值进行偏移,为新型基站节点增加第三偏移值,为宏基站增加第四偏移值,在测量配置时提供给用户终端;所述用户终端用于根据偏移后的Pcell替换相对差值进行第一服务小区的确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多载波系统中服务小区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载波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宏基站,以及至少一个除宏基站之外的新型基站节点;该方法包括:
确定第一服务小区Pcell,并确定一个或多个第二服务小区Scell;
在确定所述第二服务小区时,判断第二下行载波上的每个小区的基站类型,如果为新型基站节点,则为测量到的该小区的接收信号参数增加第一偏移值,得到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并利用所述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进行第二服务小区的选择;
其中,所述利用所述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进行第二服务小区的选择包括:
判断第二下行载波上的小区的基站类型,如果为宏基站,则将该小区测量到的接收信号参数增加第二偏移值;
确定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最强的小区,将该最强小区的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与第一服务小区的接收信号参数进行比较,如果最强小区的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比第一服务小区的接收信号参数减第二相对差值高,则将该最强小区添加为第二服务小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在判断第二下行载波上的每个小区的基站类型时,如果为宏基站,则为测量到的该小区的接收信号参数增加第二偏移值,得到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并利用所述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进行第二服务小区的选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进行第二服务小区的选择包括:
当判定第二下行载波上的小区由新型基站节点覆盖时,将该小区的接收信号参数增加第一偏移值,当判定第二下行载波上的小区由宏基站覆盖时,将该小区的接收信号参数增加第二偏移值;
确定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最强的小区,并将最强小区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与第一门限值进行比较,如果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大于第一门限值,则将该最强小区添加为第二服务小区。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进行第二服务小区的选择包括:
当判定一个第二服务小区由新型基站节点覆盖时,为该第二服务小区的测量到的接收信号参数增加第一偏移值,当判定一个第二服务小区由宏基站覆盖时,为该第二服务小区的测量到的接收信号参数增加第二偏移值;
将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与第二门限值进行比较,如果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小于第二门限值,将该第二服务小区去除。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进行第二服务小区的选择包括:
当判定第二下行载波上的一个其他小区由新型基站节点覆盖时,为该其他小区的测量到的接收信号参数增加第一偏移值,当判定第二下行载波上的一个其他小区由宏基站覆盖时,为该其他小区的测量到的接收信号参数增加第二偏移值;
将该其他小区的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与该第二下行载波上的第二服务小区的接收信号参数进行比较,如果该其他小区的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比该第二服务小区的接收信号参数高第一相对差值,则将该第二服务小区替换为该其他小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服务小区的接收信号参数根据覆盖该第二服务小区的基站类型进行确定,如果为新型基站节点,则为该第二服务小区测量到的接收信号参数增加第一偏移值,将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作为第二服务小区的接收信号参数;如果为宏基站,则为该第二服务小区测量到的接收信号参数增加第二偏移值,将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作为第二服务小区的接收信号参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进行第二服务小区的选择包括:
判断一个第二服务小区的基站类型,如果为新型基站节点,则为该第二服务小区的测量到的接收信号参数增加第一偏移值,如果为宏基站,则为该第二服务小区的测量到的接收信号参数增加第二偏移值;
将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与第一服务小区的接收信号参数进行比较,如果该第二服务小区的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比第一服务小区的接收信号参数减第三相对差值低,则将该第二服务小区去除。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接收信号参数根据覆盖该第一服务小区的基站类型进行确定,如果为新型基站节点,则为该第一服务小区测量到的接收信号参数增加第一偏移值,将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作为第一服务小区的接收信号参数;如果为宏基站,则为该第一服务小区测量到的接收信号参数增加第二偏移值,将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作为第一服务小区的接收信号参数。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第一服务小区包括:
给新型基站节点覆盖的小区测量到的接收信号参数增加第三偏移值,给宏基站覆盖的小区测量到的接收信号参数增加第四偏移值,将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按照大小排序,选择具有最强的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的小区作为第一服务小区。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第一服务小区进一步包括:
判断所有下行载波上的一个除第一服务小区之外的其他小区的基站类型,如果该其他小区由新型基站节点覆盖,则为该其他小区的测量到的接收信号参数增加第三偏移值,如果该其他小区由宏基站覆盖,则为该其他小区的测量到的接收信号参数增加第四偏移值;
将该其他小区的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与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进行比较,如果该其他小区的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比该第一服务小区的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高一个Pcell替换相对差值,则将该第一服务小区替换为该其他小区。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信号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个参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接收信号码功率RSCP、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导频信号质量Ec/Io、导频强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基站节点为:微小区基站、微微小区基站、家庭基站、毫微微小区基站、中继器、射频拉远单元或者节能基站。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移值或第三偏移值根据以下至少一个因素进行调整:新型基站节点的类型、新型基站节点的数目、新型基站节点与宏基站的距离。
14.一种多载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宏基站,至少一个除宏基站之外的新型基站节点,以及一个或多个用户终端;
所述宏基站用于确定第一服务小区,并确定一个或多个第二服务小区;
在确定所述第二服务小区时,所述宏基站用于判断第二下行载波上的每个小区的基站类型,如果为新型基站节点,则为用户终端上报的该小区的接收信号参数增加第一偏移值,得到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并利用所述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进行第二服务小区的选择;
其中,所述利用所述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进行第二服务小区的选择包括:
判断第二下行载波上的小区的基站类型,如果为宏基站,则将该小区测量到的接收信号参数增加第二偏移值;
确定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最强的小区,将该最强小区的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与第一服务小区的接收信号参数进行比较,如果最强小区的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比第一服务小区的接收信号参数减第二相对差值高,则将该最强小区添加为第二服务小区。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小区时,所述宏基站用于:
给新型基站节点覆盖的小区测量到的接收信号参数增加第三偏移值,给宏基站覆盖的小区测量到的接收信号参数增加第四偏移值,根据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进行第一服务小区的确定。
16.一种多载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宏基站,至少一个除宏基站之外的新型基站节点,以及一个或多个用户终端;
所述宏基站用于:在测量配置时为第二下行载波上的小区提供与基站类型相关的偏移值给用户终端,其中为新型基站节点提供第一偏移值用于第二服务小区的选择;
所述用户终端用于根据所述测量配置为对应小区测量到的接收信号参数增加第一偏移值,并根据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判断第二服务小区的测量报告触发条件是否满足;
所述宏基站进一步用于:向用户终端提供与宏基站相关的第二偏移值,用于第二服务小区的选择;
所述用户终端进一步用于为对应小区测量到的接收信号参数增加第二偏移值,得到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并利用所述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判断第二服务小区的测量报告触发条件是否满足;
当利用所述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判断出第二服务小区的测量报告触发条件满足时,确定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最强的小区,将该最强小区的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与第一服务小区的接收信号参数发送给所述宏基站,以使所述宏基站在最强小区的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比第一服务小区的接收信号参数减第二相对差值高时,则将该最强小区添加为第二服务小区。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宏基站进一步用于向用户终端提供与新型基站节点相关的第三偏移值和与宏基站相关的第四偏移值,用于第一服务小区的选择;
所述用户终端用于给新型基站节点覆盖的小区测量到的接收信号参数增加第三偏移值,给宏基站覆盖的小区测量到的接收信号参数增加第四偏移值,根据偏移后的接收信号参数进行第一服务小区的确定。
CN201010257487.3A 2010-08-16 2010-08-16 一种多载波系统中服务小区的选择方法以及多载波系统 Active CN1023783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57487.3A CN102378311B (zh) 2010-08-16 2010-08-16 一种多载波系统中服务小区的选择方法以及多载波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57487.3A CN102378311B (zh) 2010-08-16 2010-08-16 一种多载波系统中服务小区的选择方法以及多载波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78311A CN102378311A (zh) 2012-03-14
CN102378311B true CN102378311B (zh) 2016-01-06

Family

ID=457960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57487.3A Active CN102378311B (zh) 2010-08-16 2010-08-16 一种多载波系统中服务小区的选择方法以及多载波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7831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91627B (zh) * 2012-05-07 2018-01-02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混合网中基于载波的下行干扰消除方法
CN103581997B (zh) * 2012-07-20 2017-07-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性管理的方法和设备
JP5781103B2 (ja) * 2013-02-12 2015-09-16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セル選択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04105068B (zh) * 2013-04-03 2018-01-1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信息通知方法、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4284434B (zh) * 2013-07-05 2019-10-29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一种干扰协调方法及基站
WO2015178911A1 (en) * 2014-05-22 2015-11-26 Nokia Technologies Oy Handling different types of rsrq measurements based on offsets
CN107493588B (zh) * 2016-06-12 2021-05-2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载波聚合配置方法及基站
KR20180027305A (ko) 2016-09-06 2018-03-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셀을 선택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US11184057B2 (en) 2016-09-06 2021-11-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lecting cel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8366407A (zh) * 2018-02-09 2018-08-03 厦门美图移动科技有限公司 服务小区选取方法及装置
CN111225388B (zh) * 2018-11-23 2022-03-2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载波聚合小区集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13939037A (zh) * 2020-07-13 2022-01-14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终端接入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55781A (zh) * 2007-07-25 2009-01-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终端无线接入的方法及无线通讯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55781A (zh) * 2007-07-25 2009-01-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终端无线接入的方法及无线通讯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78311A (zh) 2012-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78311B (zh) 一种多载波系统中服务小区的选择方法以及多载波系统
US10660007B2 (en)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moving base stations and methods and apparatus useful in conjunction therewith
KR101997172B1 (ko) Comp 측정 시스템 및 방법
US9408095B2 (en) Autonomous determination of overlapping coverage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US859464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f-adaptive adjustment of pilot power of Femto Cell
Mesodiakaki et al. Energy-efficient context-aware user association for outdoor small cell heterogeneous networks
CN102907132B (zh) 报告非实时mdt测量
Auer et al. Enablers for energy efficient wireless networks
CN104349330A (zh) 一种辅助多模终端发现通信机会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US20120149412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rference Control in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Systems
CN107950059B (zh) 用户装置、移动通信系统、和小区选择方法
US20120134284A1 (en) Methods and Nod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2404808A (zh) 异种网络中增强型同信道干扰消除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US20120231833A1 (en)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CN106465220A (zh) 用于特定于ue的分流的系统和方法
US10834783B2 (en) Adjusting attribute of remote unit based on information regarding interfering device to cause subscriber unit to connect to and/or camp on remote unit rather than interfering device
Pejanovic-Djurisic et al. Fundamental optimization criteria for gre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Zhang et al. The time-domain enhanced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Mihaylov et al. Cell load balancing schemes for uncoordinated heterogeneous deployment
US20170215141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energy aware power sharing radio resources method and apparatus
Baig Radio Frequency Analysis of UMTS System
Tjondronegoro et al. Inter-System Interference Reduction Schemes on the Coexistence of UMTS FDD with OFDM-based Syste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