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77789A - 实现iptv收视受众调查的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实现iptv收视受众调查的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77789A
CN102377789A CN2010102489620A CN201010248962A CN102377789A CN 102377789 A CN102377789 A CN 102377789A CN 2010102489620 A CN2010102489620 A CN 2010102489620A CN 201010248962 A CN201010248962 A CN 201010248962A CN 102377789 A CN102377789 A CN 1023777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audience
iptv
user
r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4896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77789B (zh
Inventor
缪川扬
阳彦字
王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01024896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77789B/zh
Priority to PCT/CN2011/075218 priority patent/WO2012016474A1/zh
Publication of CN1023777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777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777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777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60Network structure or processes for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or between remote clients; Control signalling between clients, server and network components; Transmission of management data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e.g. sending from server to client commands for recording incoming content stream; Communication details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 H04N21/65Transmission of management data between client and server
    • H04N21/658Transmission by the client directed to the server
    • H04N21/6582Data stored in the client, e.g. viewing habits, hardware capabilities, credit card numb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42Monitoring of processes or resources, e.g. detecting the failure of a recording device, monitoring the downstream bandwidth, the number of times a movie has been viewed, the storage space available from the internal hard disk
    • H04N21/44213Monitoring of end-user related data
    • H04N21/44222Analytics of user selections, e.g. selection of programs or purchase activity
    • H04N21/44224Monitoring of user activity on external systems, e.g. Internet brows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20Server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e.g. VOD servers;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25Management operations performed by the server for facilitating the content distribution or administrating data related to end-users or client devices, e.g. end-user or client device authentication, learning user preferences for recommending movies
    • H04N21/251Learning process for intelligent management, e.g. learning user preferences for recommending movies
    • H04N21/252Processing of multiple end-users' preferences to derive collaborative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60Network structure or processes for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or between remote clients; Control signalling between clients, server and network components; Transmission of management data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e.g. sending from server to client commands for recording incoming content stream; Communication details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 H04N21/61Network physical structure; Signal processing
    • H04N21/6106Network physical structure; 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downstream path of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 H04N21/6125Network physical structure; 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downstream path of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involving transmission via Interne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60Network structure or processes for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or between remote clients; Control signalling between clients, server and network components; Transmission of management data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e.g. sending from server to client commands for recording incoming content stream; Communication details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 H04N21/61Network physical structure; Signal processing
    • H04N21/6156Network physical structure; 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upstream path of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 H04N21/6175Network physical structure; 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upstream path of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involving transmission via Interne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ocial Psycholog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Testing, Inspecting, Measuring Of Stereoscopic Televisions And Televisions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现IPTV收视受众调查的方法和系统,均可根据调查任务执行收视信息收集,通过收集配置策略获取标示数据;根据获取的标示数据查询对应的收视细节数据,并根据统计策略对查询到的收视细节数据进行统计。本发明方法和系统,均可针对收视受众调查获得更准确更全面的收视数据,因此能够有效提高IPTV收视受众调查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Description

实现IPTV收视受众调查的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实现网际协议电视(IPTV)收视受众调查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现在电视媒体以及相关行业提供的娱乐媒体和信息的日渐多样化,电视节目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伴随着信息化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和不断进化,电视的收视率(也被称为收视受众测量数据)在电视媒体及其相关行业的重要决策依据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IPTV作为有别于传统类型的广播电视、数字电视的一种新型媒体收视方式,在为广大的收视群体提供传统的电视媒体传播的同时,也提供了收视终端用户利用IP技术和收视系统头端交互的能力,因而相比于传统电视收视率调查,IPTV的收视调查具有面向更广泛的应用,以及多样化的用户类型的数据收集能力。但是一般的IPTV收视调查方法均收集几乎所有的用户收视信息,之后从中筛选出相关的信息;因此除了收视率调查所需要的数据外,将会产生很多无用信息。并且,即使收视调查结束,搜集数据的工作也并不停止,并且调查的实时性也不高。除此之外,由于传统的收视率的计算方法只是通过选择一部分人作为代表来表示全部人的意见,因此准确性很低。另外,由于实时调查时收集到的数据往往是从一些零散收视命令中获得,因此无法从中获取到更多全面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IPTV收视受众调查的方法和系统,以获得更准确更全面的收视数据,提高IPTV收视受众调查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实现IPTV收视受众调查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根据调查任务执行收视信息收集,通过收集配置策略获取标示数据;根据获取的标示数据查询对应的收视细节数据,并根据统计策略对查询到的收视细节数据进行统计。
所述根据调查任务获取收视信息的过程包括:
根据收视调查需求建立调查任务,根据调查任务进行任务数据配置并进行收视数据收集。
获取所述标示数据的过程包括:
根据收集配置策略配置收集数据参数,基于此从采集的收视数据中选取包含标示数据的任务匹配数据;
查询所述收视细节数据的过程包括:
从所述任务匹配数据中提取出作为标示数据的元数据记录,根据提取的元数据到预先设置的用户/业务数据池中查询对应的收视细节数据。
所述统计的过程包括:
当所有需要的数据都已经收集完成,或者任务结束时间已到时,统计包括标示数据和收视细节数据在内的所有收视数据;
所述统计包括数学统计或文本统计。
所述收集配置策略是预先设置的,设置过程包括:
选择需要应用收集的收视对象,该收集对象至少包括:应用收集的IPTV用户对象,IPTV业务对象;
选择测量机制,该测量机制至少包括:主动测量或者被动测量;
选择上报机制,该上报机制至少包括:系统发起的上报机制或者终端发起的上报机制;
选择统计策略,所述统计策略至少包括:统计算法的选取、拥塞控制策略选取;
所述拥塞控制策略选取至少包括:用户抽样策略;
设置用户/业务数据池,过程包括:通过和IPTV系统的同步来建立或者更新用户/业务数据池。
一种实现IPTV收视受众调查的系统,该系统包括收视调查客户端、收视调查服务端;其中,
所述收视调查客户端,用于根据调查任务执行收视信息收集,通过收集配置策略获取标示数据;
所述收视调查服务端,用于根据获取的所述标示数据查询对应的收视细节数据,并根据统计策略对查询到的收视细节数据进行统计。
所述收视调查客户端包括:
收集功能单元:用于感知、收集用户收视行为;
客户端配置功能单元:用于根据下发的调查任务配置收视调查参数;
客户端传输功能单元:用于接收下发的任务内容,以及上报包含标示数据在内的用户收视记录。
所述收视调查服务端包括:
服务端配置功能单元:用于根据调查需求配置包括收集配置策略、统计策略在内的收视参数;
服务端传输功能单元:用于下发任务数据以及接收收视调查客户端发来的收视数据;
IPTV系统交互功能单元:用于与IPTV业务系统进行交互,包括向IPTV业务系统的IPTV系统数据库中查询、同步数据,以及输出调查报告数据;
统计分析功能单元:用于对收视调查客户端发来的收视数据进行综合统计和分析。
所述服务端配置功能单元设置所述收集配置策略时,用于:
选择需要应用收集的收视对象,该收集对象至少包括:应用收集的IPTV用户对象,IPTV业务对象;
选择测量机制,该测量机制至少包括:主动测量或者被动测量;
选择上报机制,该上报机制至少包括:系统发起的上报机制或者终端发起的上报机制;
选择统计策略,所述统计策略至少包括:统计算法的选取、拥塞控制策略选取;
所述拥塞控制策略选取至少包括:用户抽样策略;
设置用户/业务数据池,过程包括:通过和IPTV系统的同步来建立或者更新用户/业务数据池。
所述收视调查客户端与收集端相连,用于进行所述收视信息收集;
所述收集端所部署的设备包括IPTV用户终端和/或IPTV系统设备。
本发明实现IPTV收视受众调查的方法和系统,均可针对收视受众调查获得更准确更全面的收视数据,因此能够有效提高IPTV收视受众调查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实现IPTV收视受众调查的系统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实现IPTV收视受众调查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现IPTV收视受众调查的流程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总体而言,为了实现IPTV收视受众调查,收视调查客户端可以根据调查任务从IPTV系统设备或者IPTV用户终端上获取收视信息,通过收集配置策略获取其中需要的信息,并发送至收视调查服务端。收视调查服务端接收到需要的信息后,根据其中的标示数据向IPTV业务系统查询对应的完整数据,之后根据预先配置好的统计策略进行统计分析,最终形成统计报告。
上述的操作思路总体包括以下步骤:
(1)IPTV收视调查系统接收到收视调查请求后进行配置初始化;
(2)IPTV收视调查系统启动测量和传输准备;
(3)IPTV收视调查系统启动收视调查,完成数据收集、上报流程;
(4)IPTV收视调查系统汇聚收集到的所有数据,并进行统计和分析。
具体应用中,步骤(1)中的配置过程包括:
a)IPTV收视调查系统根据调查需求建立一个或多个新任务。当然,如果之前已经建立过该任务,也可以根据调查需求更新任务。
b)IPTV收视调查系统根据调查需求进行统计策略的制定。所述的统计策略至少包括:统计算法的选取、拥塞控制策略选取。另外,根据最终反馈的对象也可以进行可选的报告格式选取。
上述的拥塞控制策略选取至少包括:用户抽样策略。此外还可包括:可选数据削减策略、冗余数据丢弃策略、传输延时控制策略等。
c)IPTV收视调查系统根据调查需求进行收集配置策略的制定,至少包括:
I,选择需要应用收集的收视对象,该收集对象至少包括:应用收集的IPTV用户(普通用户或最终用户)对象,IPTV业务(服务或应用)对象。
II,选择测量机制,该测量机制至少包括:主动(active)测量或者被动(passive)测量。
III,选择上报机制,该上报机制至少包括:系统发起的上报机制(server-initiate)或者终端发起的上报机制(client-initiate)。
d)IPTV收视调查系统向IPTV业务系统同步化获取用户数据和业务数据。所述同步化获取是指:IPTV收视调查系统向IPTV业务系统的IPTV系统数据库中请求查询根据c)-I中获得的用户数据和业务数据。或者更进一步,请求所有可用的用户数据和业务数据。获得这些数据后,IPTV收视调查系统可以选择建立收视用户/业务数据池。该数据池可以是IPTV系统数据库的一个子集,或者是一个数据一致的镜像数据库。所述同步化是指:当IPTV系统数据库中的内容发生变化时,IPTV收视调查系统中对应的用户/业务数据池也会发生相应的更新。步骤d)可独立于其他步骤,定期或不定期启动。
步骤(2)中包含的步骤包括:
a)IPTV收视调查系统的服务端根据步骤(1)完成后所得到的收视调查的对象策略、对象数据的具体内容,对步骤(1)-a)中的任务进行具体内容的填充和更新。
b)如果IPTV收视调查系统中存在多个运行服务端功能的服务器,则还需要包含制定对象传输地址区域(domain)的过程。
接着,需要将具体任务内容通过网络下发给各个收视调查客户端。其中,下发任务的方式包括:单播下发和组播下发。单播下发是指:收视调查服务端建立单播链路和每一个单独的收视调查客户端进行连接,并将任务数据下发给收视调查客户端;组播下发是指:收视调查客户端加入指定的组播组,收视调查服务端通过组播命令将任务数据下发给组内的所有收视调查客户端。
步骤(3)包括:
收视调查客户端根据步骤(2)中下发的任务数据,配置收视调查客户端的收集功能单元,根据任务数据中指定的对象数据、测量机制收集用户收视数据,并且根据上报机制将收集到的数据上报给收视调查服务端。上报数据时可以使用单播传送的方式。
考虑到每个收视调查客户端可能被同时分配多个任务,而其中存在一些通用的数据部分。因此对于这些通用数据部分,只要一次收集就可以被多个任务所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收集端所部署的设备可以是IPTV用户终端,也可以是作为IPTV系统设备的IPTV业务服务网络设备,如:网络接入设备、内容传送网络设备、应用服务器等。
步骤(4)包括:
a)收视调查服务端接收到收视调查客户端传送过来的收视收集数据,并读取其中的简单对象数据。简单对象数据是指代表一个对象标示的机器符号,如字符串、数值等。
b)收视调查服务端根据获取到的简单对象数据在步骤(1)-d)中获得的用户/业务数据池中查询对应的详细对象数据。详细对象数据是指:对应简单对象数据相关的各种描述信息和关联对象数据。
c)收视调查服务端根据获取的详细对象数据和步骤(1)-b)中选取的统计策略进行数据统计;之后,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分析。所述数据统计可以是数学方法的统计,也可以是文字表达方面的统计。
另外,如果收视调查的需求方指定需要不同格式的数据,收视调查服务端需要将分析报告的格式进行格式化。格式化包括:将文字分析结果转化成系统参数,以保证分析报告可以直接被系统读取;或者将系统数据转化成基于文本方式的数据,用于将分析报告呈现给用户。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操作思路可以由图1所示的IPTV收视调查系统完成。参见图1,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实现IPTV收视受众调查的系统图,该系统通过感知IPTV系统设备和IPTV用户终端上发生的用户收视行为来获取用户收视信息,并且通过和IPTV业务系统的交互来获取用户和业务信息。通过用户收视行为和用户、业务信息的匹配来综合出完整用户收视信息,并且进行综合统计分析。
具体而言,图1所示系统主要包括收视调查客户端、收视调查服务端。
其中,收视调查客户端包括:
收集功能单元:用于感知、收集用户收视行为。
客户端配置功能单元:用于根据系统端下发的调查任务配置收视调查参数,该参数包括收集对象配置、测量机制、上报机制等。
客户端传输功能单元:用于接收下发的任务内容,以及上报包含标示数据在内的用户收视记录等测量结果数据。
收视调查服务端则包括:
服务端配置功能单元:用于根据调查需求配置包括收集配置策略在内的收视参数,该收视参数还可以包括收集对象配置、测量机制、上报机制、传输拥塞控制策略配置、统计方法配置、报告格式化配置等。
服务端传输功能单元:用于下发任务数据以及接收收视调查客户端发来的收视数据。
统计分析功能单元:用于对多个收视调查客户端发来的收视数据进行综合统计和分析。
所述报告格式化配置,用于根据统计分析后得到的结果形成不同类型的报告。
IPTV系统交互功能单元:用于与IPTV业务系统进行交互,包括向IPTV业务系统的IPTV系统数据库中查询、同步数据,以及输出调查报告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当收视调查系统用于收集包含标示数据在内的全部所有数据时,客户端配置功能单元可以不存在于收视调查客户端上,而是设置于其它功能实体上。
参见图2,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实现IPTV收视受众调查的流程图,该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收视调查服务端根据接收到的调查需求建立调查任务,如:新建一条任务记录,其中包含了分配的一个任务号和简单的任务描述,此外还分配了空数据空间以等待注入数据。
所述调查需求可能针对已经执行过或者正在执行但需要修改的对象,收视调查服务端可以根据需要重新建立一个新的调查任务或者是更新已有的任务记录。
步骤202至步骤203:进行统计策略的配置和收集配置策略的配置。其中,统计策略包括统计算法的选取、拥塞控制策略选取等。另外,根据最终反馈的对象,也可以进行可选的报告格式选取。
所述拥塞控制策略选取至少包括:用户抽样策略。此外还可包括:可选数据削减策略、冗余数据丢弃策略、传输延时控制策略等。
举例来说,统计策略可以选择直方差算法或者皮尔森统计法,该方法将影响到后续抽样用户的筛选。拥塞控制策略中抽样策略的选择将影响到抽样用户的数量。可选数据削减和冗余数据丢弃则影响到收视数据上报的长度。
应用收集配置策略,根据上述条件和步骤201中的任务需求选择调查对象数据(包括用户数据和业务数据),并设置必选数据和可选数据,还可削减数据长度;之后根据抽样策略选择抽样用户,制定数据收集方法、数据上报时间等系列参数。
统计策略和用户抽样的目的是选出一定数量并且有一定关联关系的用户。因此统计策略和用户抽样的步骤可以不固定。
步骤204至步骤205:IPTV收视调查系统向IPTV系统数据库中请求查询根据步骤203中所获得的用户数据、业务数据。或者更进一步,请求所有可用的用户/业务数据。获得这些数据后,IPTV收视调查系统可以选择建立收视用户/业务数据池。该数据池可以是IPTV系统数据库的一个子集,或者是一个数据一致的镜像数据库。
步骤204至步骤205可以在系统第一次启动后开始作用,并且独立于收视调查的其他步骤,定期或者不定期的重新查询或者更新。
步骤206:收视调查服务端对前述操作所获取的所有配置参数进行初始化,并将初始化所得结果填入步骤201中已分配的数据空间中。
步骤207:收视调查服务端通过组播或者单播的方式将任务数据下发至各收视调查客户端。
步骤208:收视调查客户端从收到的任务数据中解析出需要收集的对象信息、收集配置策略和上报方式,通过客户端配置功能单元配置收集数据参数。
步骤209至步骤210:收视调查客户端感知到用户的收视动作,比如频道切换、节目点播、用户快进、快退、录制动作等。收视调查客户端中的收集功能单元记录下这些收视相关的信息。在收集过程中,数据被分解成更新的收视元数据元素,用于更新收集任务数据参数,直到收视数据全部收集完成;之后依据被配置的收集数据参数从收集的收视数据中选取任务匹配数据,并将选取的任务匹配数据作为用户收视记录。同时,客户端配置功能单元还提供过滤处理,将不需要的可选数据丢弃。
步骤211:收视调查客户端根据配置好的上报机制启动客户端传输功能单元,通过单播方式向收视调查服务端传输用户收视记录。
步骤212:收视调查服务端从客户端接收到用户收视记录,从中提取出作为标示数据的元数据记录。之后根据这些元数据到用户/业务数据池中查询出对应的收视细节数据。例如,用户LXL82030XY0在晚上21:00,通过IGMP jion加入了组播组203.13.33.121。用户标示LXL82030XY0对应的用户记录:张三,男,34岁,上海电信用户。而组播地址203.13.33.121对应业务记录:CCTV-NEWS,上海文广。因此收视记录应转换成为张三在晚上21:00收看了上海文广提供的直播电视CCTV-NEWS频道。
步骤213:上述步骤多次重复后,收视调查客户端的收视任务已经完成,即所有需要的数据都已经收集完成,或者任务结束时间已到。这时,统计功能启动,用于统计包括标示数据和收视细节数据在内的所有收视数据。所述统计可以是数学统计,即统计收视人数,收视节目的收视热度;也可以是文本统计,即用户评价度等。统计结束后,形成统计报告。
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在收视数据接收时进行步骤213中的统计,直接使用元数据统计,等统计结束后再进行数据和业务的匹配。
结合图1、图2可见,本发明实现IPTV收视受众调查的操作思路可以表示如图3所示。参见图3,图3为本发明实现IPTV收视受众调查的流程简图,该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10:根据调查任务进行收视信息收集,通过收集配置策略获取实现IPTV收视受众调查所需的标示数据。
步骤320:根据获取的标示数据查询对应的收视细节数据,并根据统计策略对查询到的收视细节数据进行统计。
综上所述可见,无论是方法还是系统,本发明实现IPTV收视受众调查的技术,均可针对收视受众调查获得更准确更全面的收视数据,因此能够有效提高IPTV收视受众调查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实现IPTV收视受众调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根据调查任务执行收视信息收集,通过收集配置策略获取标示数据;根据获取的标示数据查询对应的收视细节数据,并根据统计策略对查询到的收视细节数据进行统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调查任务获取收视信息的过程包括:
根据收视调查需求建立调查任务,根据调查任务进行任务数据配置并进行收视数据收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获取所述标示数据的过程包括:
根据收集配置策略配置收集数据参数,基于此从采集的收视数据中选取包含标示数据的任务匹配数据;
查询所述收视细节数据的过程包括:
从所述任务匹配数据中提取出作为标示数据的元数据记录,根据提取的元数据到预先设置的用户/业务数据池中查询对应的收视细节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统计的过程包括:
当所有需要的数据都已经收集完成,或者任务结束时间已到时,统计包括标示数据和收视细节数据在内的所有收视数据;
所述统计包括数学统计或文本统计。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集配置策略是预先设置的,设置过程包括:
选择需要应用收集的收视对象,该收集对象至少包括:应用收集的IPTV用户对象,IPTV业务对象;
选择测量机制,该测量机制至少包括:主动测量或者被动测量;
选择上报机制,该上报机制至少包括:系统发起的上报机制或者终端发起的上报机制;
选择统计策略,所述统计策略至少包括:统计算法的选取、拥塞控制策略选取;
所述拥塞控制策略选取至少包括:用户抽样策略;
设置用户/业务数据池,过程包括:通过和IPTV系统的同步来建立或者更新用户/业务数据池。
6.一种实现IPTV收视受众调查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收视调查客户端、收视调查服务端;其中,
所述收视调查客户端,用于根据调查任务执行收视信息收集,通过收集配置策略获取标示数据;
所述收视调查服务端,用于根据获取的所述标示数据查询对应的收视细节数据,并根据统计策略对查询到的收视细节数据进行统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视调查客户端包括:
收集功能单元:用于感知、收集用户收视行为;
客户端配置功能单元:用于根据下发的调查任务配置收视调查参数;
客户端传输功能单元:用于接收下发的任务内容,以及上报包含标示数据在内的用户收视记录。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视调查服务端包括:
服务端配置功能单元:用于根据调查需求配置包括收集配置策略、统计策略在内的收视参数;
服务端传输功能单元:用于下发任务数据以及接收收视调查客户端发来的收视数据;
IPTV系统交互功能单元:用于与IPTV业务系统进行交互,包括向IPTV业务系统的IPTV系统数据库中查询、同步数据,以及输出调查报告数据;
统计分析功能单元:用于对收视调查客户端发来的收视数据进行综合统计和分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服务端配置功能单元设置所述收集配置策略时,用于:
选择需要应用收集的收视对象,该收集对象至少包括:应用收集的IPTV用户对象,IPTV业务对象;
选择测量机制,该测量机制至少包括:主动测量或者被动测量;
选择上报机制,该上报机制至少包括:系统发起的上报机制或者终端发起的上报机制;
选择统计策略,所述统计策略至少包括:统计算法的选取、拥塞控制策略选取;
所述拥塞控制策略选取至少包括:用户抽样策略;
设置用户/业务数据池,过程包括:通过和IPTV系统的同步来建立或者更新用户/业务数据池。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视调查客户端与收集端相连,用于进行所述收视信息收集;
所述收集端所部署的设备包括IPTV用户终端和/或IPTV系统设备。
CN201010248962.0A 2010-08-05 2010-08-05 实现iptv收视受众调查的方法和系统 Active CN1023777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48962.0A CN102377789B (zh) 2010-08-05 2010-08-05 实现iptv收视受众调查的方法和系统
PCT/CN2011/075218 WO2012016474A1 (zh) 2010-08-05 2011-06-02 实现iptv收视受众调查的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48962.0A CN102377789B (zh) 2010-08-05 2010-08-05 实现iptv收视受众调查的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77789A true CN102377789A (zh) 2012-03-14
CN102377789B CN102377789B (zh) 2015-08-12

Family

ID=455589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48962.0A Active CN102377789B (zh) 2010-08-05 2010-08-05 实现iptv收视受众调查的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77789B (zh)
WO (1) WO2012016474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72135A (zh) * 2017-05-03 2017-09-15 施瑞琦 基于区块链的收视率统计方法及系统
CN107316207A (zh) * 2017-06-19 2017-11-0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展示效果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97814B (zh) * 2013-06-28 2016-03-30 百视通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iptv的收视评估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81666A1 (en) * 2005-02-04 2006-08-10 Apparent Network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valuation of service quality of a real time application operating over a packet-based network
CN101026631A (zh) * 2006-12-28 2007-08-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cdn结构的iptv系统的媒体交付系统
CN101119474A (zh) * 2007-08-22 2008-02-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iptv业务管理系统和方法
CN101207788A (zh) * 2006-12-22 2008-06-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交互式网络电视系统的收视率统计方法和系统
CN101355686A (zh) * 2008-09-24 2009-01-28 中辉世纪传媒发展有限公司 收视率统计方法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25943A (zh) * 2006-03-21 2006-08-30 李世平 一种数字电视系统的收视率数据自动采集、统计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81666A1 (en) * 2005-02-04 2006-08-10 Apparent Network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valuation of service quality of a real time application operating over a packet-based network
CN101207788A (zh) * 2006-12-22 2008-06-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交互式网络电视系统的收视率统计方法和系统
CN101026631A (zh) * 2006-12-28 2007-08-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cdn结构的iptv系统的媒体交付系统
CN101119474A (zh) * 2007-08-22 2008-02-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iptv业务管理系统和方法
CN101355686A (zh) * 2008-09-24 2009-01-28 中辉世纪传媒发展有限公司 收视率统计方法和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72135A (zh) * 2017-05-03 2017-09-15 施瑞琦 基于区块链的收视率统计方法及系统
CN107316207A (zh) * 2017-06-19 2017-11-0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展示效果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7316207B (zh) * 2017-06-19 2021-03-1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展示效果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016474A1 (zh) 2012-02-09
CN102377789B (zh) 2015-08-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55686B (zh) 收视率统计方法和系统
KR101764286B1 (ko) 소셜 네트워킹 업데이트 내의 미디어 객체의 부분에 대한 링크의 실시간 제공
CN103458456B (zh) 基于移动终端Wi-Fi数据的用户行为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4699705B (zh) 信息推送方法、服务器及系统
CN107040863B (zh) 实时业务推荐方法及系统
WO2016054916A1 (zh) 视频内容的推荐、评价方法及装置
CN100583921C (zh) 一种收集用户通信特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3475910B (zh) 一种用于智能电视端的机顶盒节目推荐方法及系统
CN107147959A (zh) 一种广播视频剪辑获取方法及系统
US20110238826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nalysing a mobile operator data network
CN101207788A (zh) 交互式网络电视系统的收视率统计方法和系统
CN105681867A (zh) 一种视频同步播放系统及其同步播放方法
CN101789950A (zh) 三屏融合中基于交互式网络电视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01980529A (zh) 支持三网融合的视频服务系统
CN104394436A (zh) 网络电视直播电视频道的收视率的监测方法和装置
CN104581218A (zh) 网络电视收视流向监测方法和装置
CN108521582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版权视频全网收视纪录系统
CN1980372A (zh) 一种网络电视业务提醒系统及方法
CN102377789B (zh) 实现iptv收视受众调查的方法和系统
US20100100589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advertising metrics
CN101354706A (zh) 一种收集网页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2890680A (zh) 智能联想网络人机交互操作平台
CN104918070A (zh) 一种基于智能电视的视频节目推送系统及推送方法
CN101141624A (zh) 客户针对性电视广播方法及系统
CN101808002A (zh) 基于报文分析的广告发布方法及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