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76496B - 塑壳断路器触头增压结构 - Google Patents
塑壳断路器触头增压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376496B CN102376496B CN201010260248.3A CN201010260248A CN102376496B CN 102376496 B CN102376496 B CN 102376496B CN 201010260248 A CN201010260248 A CN 201010260248A CN 102376496 B CN102376496 B CN 10237649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act
- connecting rod
- spring
- hole
- pressuriz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ea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塑壳断路器触头增压结构,包括触头支架、连杆、动触桥、第一轴、第二轴、第三轴和触头增压弹簧,动触桥的顶端焊接有动触头;触头支架具有连杆转动中心孔、动触桥连接孔和弹簧定位孔;连杆具有安装孔和转动中心孔,连杆的一端具有弯脚;动触桥具有定位孔,动触桥的外轮廓具有斜面和圆弧面;第一轴穿过连杆上的安装孔,第一轴轴向固定在安装孔中并能转动;第二轴穿过触头支架的动触桥连接孔和动触桥上的定位孔,动触桥相对触头支架绕第二轴转动,触头增压弹簧的第一侧的弹簧脚压在连杆的弯脚上,第二侧压在触头支架上;第三轴穿过触头支架上的弹簧定位孔和触头增压弹簧,利用触头增压弹簧使得第一轴紧压在动触桥的斜面或圆弧面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断路器的触头系统,更具体地说,涉及断路器操作机构动触头系统的触头增压结构。
背景技术
大容量的塑壳断路器产品是当今塑壳断路器产品的发展方向之一,触头系统部分作为塑壳断路器重要的组成部分受到了非常大的重视,当代新型的大容量塑壳断路器基本都采用旋转单断点动触头结构,具体结构形式各有不同,有多片触头并联且带有弧触头的传统结构;也有结构相对简单的对称分布结构。在保护功能上一般都具有触头斥开自锁功能,即大电流产生的电动力推动动触头斥开到一定位置后动触头可被自动保持在具有一定触头开距位置,防止触头二次接触。不同于小容量的塑壳断路器,大容量产品除了需要具备高分断能力(Ics/Icu)外还需要具备较高的短时耐受电流指标(Icw),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在不影响原有触头结构大电流斥开速度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触头压力的结构以同步提高大容量塑壳断路器的分断指标和短耐指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新型的塑壳断路器触头增压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塑壳断路器触头增压结构,包括触头支架、连杆、动触桥、第一轴、第二轴、第三轴和触头增压弹簧,其中动触桥的顶端焊接有动触头;触头支架具有连杆转动中心孔、动触桥连接孔和弹簧定位孔;连杆具有安装孔和转动中心孔,连杆的一端具有弯脚,连杆用铆钉穿过转动中心孔铆接在触头支架的连杆转动中心孔上,连杆能绕转动中心孔转动;动触桥具有定位孔,动触桥的外轮廓具有斜面和圆弧面,圆弧面的圆心与动触头的转动中心一致;第一轴穿过连杆上的安装孔,第一轴轴向固定在安装孔中并能转动;第二轴穿过触头支架的动触桥连接孔和动触桥上的定位孔,动触桥相对触头支架绕第二轴转动,触头增压弹簧的第一侧的弹簧脚压在连杆的弯脚上,触头增压弹簧的第二侧压在触头支架上;第三轴穿过触头支架上的弹簧定位孔和触头增压弹簧,利用触头增压弹簧使得第一轴紧压在动触桥的斜面或圆弧面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触头支架的两侧对称分布有两个连杆转动中心孔、两个动触桥连接孔和两个弹簧定位孔,连杆上对称分布有两个安装孔和两个转动中心孔,连杆具有对称分布的两个弯脚,每一弯脚上有一定位凹槽,触头增压弹簧的第一侧具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弹簧脚。
本发明的塑壳断路器触头增压结构能够在不影响原有触头结构大电流斥开速度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触头压力。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的特征,其中:
图1a、1b、1c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塑壳断路器触头增压结构的装配示意图;
图2a、2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塑壳断路器触头增压结构的触头支架的示意图;
图3a、3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塑壳断路器触头增压结构的连杆的示意图;
图4a、4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塑壳断路器触头增压结构的动触桥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塑壳断路器触头增压结构在分闸或脱扣状态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塑壳断路器触头增压结构在合闸状态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塑壳断路器触头增压结构在动触头少量斥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塑壳断路器触头增压结构在动触头大电流斥开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图4,揭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塑壳断路器触头增压结构,该塑壳断路器触头增压结构包括触头支架100、连杆102、动触桥104、第一轴106、第二轴108、第三轴110和触头增压弹簧112,其中动触桥104的顶端焊接有动触头105。
参考图2a、2b所示,触头支架100的两侧具有对称的分布的两个连杆转动中心孔202、两个动触桥连接孔201和两个弹簧定位孔203。
参考图3a、3b所示,连杆102具对称分布的两个安装孔304和两个转动中心孔305。连杆102上还具有对称分布的二个弯脚302,每个弯脚302上各有一定位凹槽303。
参考图4a、4b所示,动触桥104上具有定位孔406,动触桥104的外轮廓具有斜面402和圆弧面404,圆弧面404的圆心与动触头105的转动中心一致。
第一轴106穿过连杆102上的安装孔304,保证第一轴106转动灵活且进行轴向固定防止脱落。连杆102用铆钉101穿过连杆102上的转动中心孔305铆接在触头支架100的连杆转动中心孔202上,保证连杆102的转动灵活。第二轴108穿过触头支架100上的孔201和动触桥104上的定位孔406,保证动触桥104能够绕第二轴108相对触头支架100转动灵活。触头增压弹簧112的第一侧的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弹簧脚114压在连杆102的二个弯脚302上,触头增压弹簧112的第二侧压在触头支架100上,第三轴110穿过触头支架100上的弹簧定位孔203和触头增压弹簧112,保证第一轴106紧压在动触桥104的斜面402或圆弧面404上。
图5-图8示出了触头增压结构在分闸或脱扣状态、合闸状态、动触头少量斥开状态和动触头大电流斥开状态下的示意图。
参考图5所示,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当断路器在脱扣或分闸位置,在触头弹簧的作用下,动触桥受逆时针扭矩作用,动触桥上的第三限位面413压在触头支架的第一限位面211上;连杆受到触头增压弹簧逆时针转矩作用,第一轴紧压在动触桥的斜面上对动触桥施加一逆时针转矩,增大了触头初压力,触头增压结构保持如图5所示的状态。对于断路器再扣位置,其与分闸位置相同,这里不再重复描述。
参考图6所示,当断路器合闸位置,在触头弹簧的作用下,动触桥受逆时针扭矩作用;连杆受到触头增压弹簧逆时针转矩作用,第一轴紧压在动触桥的斜面上对动触桥施加一逆时针转矩,由于触头增压弹簧被进一步压缩,进一步增大了触头终压力,触头增压结构保持如图6所示的状态。
参考图7所示,当断路器通过大电流时,此时在触头间电动斥力的作用下,动触桥极快地顺时针旋转,当斥力仅产生较小动触头斥开距离时,第一轴依旧紧压在动触桥的斜面上,提供可靠的触头压力,触头增压结构保持如图7所示的状态。
参考图8所示,当斥力足够大的情况下,动触桥极快地顺时针旋转,当斥力仅产生较大动触头斥开距离时,甚至达到动触头的第四限位面414紧靠触头支架的第二限位面212时的触头最大斥开距离时,第一轴由紧压在动触桥的斜面上转变为紧压在动触桥的圆弧面上,由于圆弧面与动触桥转动中心同心,第一轴对动触桥的压力不提供给动触桥转矩,仅有少量摩擦力作用,产生相对微小的阻力转矩,如动触桥上的斜面和圆弧面、第一轴以及连杆上的安装孔表面光洁则阻力转矩可忽略不计,此时触头增压机构既不阻碍动触桥斥开翻转也不阻碍动触桥脱扣复位,触头增压结构保持如图8所示的状态。
为防止触头电弧对触头增压弹簧的烧损,触头增压弹簧布局上尽可能远离动触点且藏于触头支架内,防止金属粒子飞溅损伤弹簧。
本发明的塑壳断路器触头增压结构能够在不影响原有触头结构大电流斥开速度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触头压力。
上述实施例是提供给熟悉本领域内的人员来实现或使用本发明的,熟悉本领域的人员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发明思想的情况下,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种种修改或变化,因而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被上述实施例所限,而应该是符合权利要求书提到的创新性特征的最大范围。
Claims (6)
1.一种塑壳断路器触头增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触头支架、连杆、动触桥、第一轴、第二轴、第三轴和触头增压弹簧,其中动触桥的顶端焊接有动触头;
触头支架具有连杆转动中心孔、动触桥连接孔和弹簧定位孔;
连杆具有安装孔和转动中心孔,连杆的一端具有弯脚,连杆用铆钉穿过转动中心孔铆接在触头支架的连杆转动中心孔上,连杆能绕转动中心孔转动;
动触桥具有定位孔,动触桥的外轮廓具有斜面和圆弧面,圆弧面的圆心与动触头的转动中心一致;
第一轴穿过连杆上的安装孔,第一轴轴向固定在安装孔中并能转动;
第二轴穿过触头支架的动触桥连接孔和动触桥上的定位孔,动触桥相对触头支架绕第二轴转动,
触头增压弹簧的第一侧的弹簧脚压在连杆的弯脚上,触头增压弹簧的第二侧压在触头支架上;
第三轴穿过触头支架上的弹簧定位孔和触头增压弹簧,利用触头增压弹簧使得第一轴紧压在动触桥的斜面或圆弧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壳断路器触头增压结构,其特征在于,触头支架的两侧对称分布有两个连杆转动中心孔、两个动触桥连接孔和两个弹簧定位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壳断路器触头增压结构,其特征在于,连杆上对称分布有两个安装孔和两个转动中心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壳断路器触头增压结构,其特征在于,连杆具有对称分布的两个弯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塑壳断路器触头增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弯脚上有一定位凹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壳断路器触头增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增压弹簧的第一侧具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弹簧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260248.3A CN102376496B (zh) | 2010-08-23 | 2010-08-23 | 塑壳断路器触头增压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260248.3A CN102376496B (zh) | 2010-08-23 | 2010-08-23 | 塑壳断路器触头增压结构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76496A CN102376496A (zh) | 2012-03-14 |
CN102376496B true CN102376496B (zh) | 2014-01-15 |
Family
ID=457949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260248.3A Active CN102376496B (zh) | 2010-08-23 | 2010-08-23 | 塑壳断路器触头增压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37649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465255B (zh) * | 2014-12-25 | 2016-07-06 | 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 | 一种低压断路器触头系统 |
CN109648342B (zh) * | 2018-12-28 | 2020-03-10 | 乐清野岛机电有限公司 | 动触点与动触桥的全自动冲焊装配系统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926081A (en) * | 1997-09-23 | 1999-07-20 | Siemens Energy & Automation, Inc. | Circuit breaker having a cam structure which aids blow open operation |
CN1846289A (zh) * | 2003-09-25 | 2006-10-11 | 西门子公司 | 通过将触头支架组合到开关轴内而具有沿径向接触运动的低压断路器 |
CN201066667Y (zh) * | 2007-05-29 | 2008-05-28 |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塑壳断路器的触头系统 |
CN201167033Y (zh) * | 2008-03-26 | 2008-12-17 | 华通机电集团有限公司 | 断路器的动触头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8041252A (ja) * | 2005-12-13 | 2008-02-21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回路遮断器 |
-
2010
- 2010-08-23 CN CN201010260248.3A patent/CN10237649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926081A (en) * | 1997-09-23 | 1999-07-20 | Siemens Energy & Automation, Inc. | Circuit breaker having a cam structure which aids blow open operation |
CN1846289A (zh) * | 2003-09-25 | 2006-10-11 | 西门子公司 | 通过将触头支架组合到开关轴内而具有沿径向接触运动的低压断路器 |
CN201066667Y (zh) * | 2007-05-29 | 2008-05-28 |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塑壳断路器的触头系统 |
CN201167033Y (zh) * | 2008-03-26 | 2008-12-17 | 华通机电集团有限公司 | 断路器的动触头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76496A (zh) | 2012-03-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376496B (zh) | 塑壳断路器触头增压结构 | |
CN102376497B (zh) | 塑壳断路器分片式触头结构 | |
CN103928272B (zh) | 一种利用电动斥力快速脱扣的断路器结构及断路器 | |
CN103050344B (zh) | 旋转双断点动触头模块 | |
CN204361032U (zh) | 万能式断路器操作机构自由脱扣装置 | |
CN103413735A (zh) | 一种断路器 | |
CN106710985B (zh) | 一种断路器开关操作机构 | |
CN102420082B (zh) | 塑壳断路器动触头防跌落装置 | |
CN203445072U (zh) | 用于断路机构的防回跳装置 | |
CN104576239A (zh) | 万能式断路器操作机构自由脱扣装置 | |
CN202749316U (zh) | 一种用于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的过电流脱扣断路器 | |
CN101989516A (zh) | 低压塑壳断路器动触头装置 | |
CN211150473U (zh) | 一种电子式断路器瞬时后备保护装置 | |
CN203398048U (zh) | 一种断路器 | |
CN2906869Y (zh) | 主从电连接结构 | |
CN203165826U (zh) | 断路器操动机构主轴 | |
CN204144189U (zh) | 一种利用电动斥力快速脱扣的断路器结构 | |
CN201181640Y (zh) | 一种有导向结构的分接开关动触头组件 | |
CN206194553U (zh) | 一种新型的断路器动触头结构及其断路器 | |
CN204740975U (zh) | 能抑制电弧的开关 | |
CN105070611A (zh) | 一种漏电断路器的脱扣机构 | |
CN105070615A (zh) | 电子式断路器双断点机构 | |
CN104362054B (zh) | 一种用于断路器机构上的组合式辅助开关 | |
CN212209344U (zh) | 一种快速响应小体积大电流温控器 | |
CN204407275U (zh) | 断路器的过电流保护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