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60273A - 控制存储器与非易失性缓存装置协同存储的设备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控制存储器与非易失性缓存装置协同存储的设备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60273A
CN102360273A CN2011102886738A CN201110288673A CN102360273A CN 102360273 A CN102360273 A CN 102360273A CN 2011102886738 A CN2011102886738 A CN 2011102886738A CN 201110288673 A CN201110288673 A CN 201110288673A CN 102360273 A CN102360273 A CN 1023602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cache device
read
volatile cache
stor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8867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祝夭龙
严杰
周娟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NGNUO MEMO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Original Assignee
BANGNUO MEMO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NGNUO MEMO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filed Critical BANGNUO MEMO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Priority to CN20111028867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60273A/zh
Publication of CN1023602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602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mory System Of A Hierarchy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用于控制存储器与非易失性缓存装置协同存储的设备和方法,所述设备包括:存储状态检测单元,用于在用户请求读写用户数据时,检测非易失性缓存装置的存储状态;数据转移触发单元,用于根据数据在存储器与非易失性缓存装置之间转移的数据转移条件来产生数据转移触发信号;以及读写控制单元,用于基于由存储状态检测单元检测到的存储状态,针对存储器或非易失性缓存装置来读写所述用户数据,并根据由数据转移触发单元产生的数据转移触发信号来控制存储器与非易失性缓存装置之间的数据转移。

Description

控制存储器与非易失性缓存装置协同存储的设备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存储器的数据存取方案,尤其涉及一种利用缓存装置与存储器进行协同存储来减少由于直接将数据写入存储器或从存储器读取数据所产生的机械损耗和功率损耗。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各种数据业务系统被设计为用于使人们能够容易地获取并使用数据。在各种数据业务系统中,均需要设置存储器来进行数据的存储。由于使用数据业务系统的用户数量不断增加,而每个用户对数据存取的需求也愈加频繁,因此,现有的存储器(通常为硬盘装置)不得不经历大量的数据读取和写入操作。然而,存储器驱动装置本身的物理结构决定了它在电机加速旋转和磁头频繁拾取期间不仅产生材料上的损耗,而且将产生较高的耗电,并生成较多的热量。这种结构上带来的较大损耗难以通过机械上的改进来降低或避免,因此,数据存储器的使用寿命和损耗情况成为很多数据业务系统在设计和使用方面的受限因素。
此外,目前的缓存装置多为RAM(随机存取存储器),其上存储的数据将在掉电的情况下丢失。缓存装置通常被用来作为与CPU(中央处理单元)进行高速数据交换的存储器,它因为存取速度快而先于存储器(例如,硬盘)与CPU交换数据,以便于CPU的工作不必受制于存储器的缓慢存取速度。由此可见,在现有技术中,缓存装置仅被用作单纯的工作缓冲区,即,设置缓存装置是为了利用其所具有的极快的存取速度,从而将缓存装置作为硬盘存储和外界接口之间的缓冲器。也就是说,由于硬盘的数据传输速度相较于CPU的接口传输速度要缓慢很多,因此,缓存装置在数据处理过程中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其中存储的数据将在掉电的情况下丢失。
由此可见,在现有技术中,存储器由于本身的机械结构而在电机加速旋转和磁头频繁拾取期间产生较高的损耗,并生成较多的能量。在数据的传输期间,存储器这种损耗大的缺陷尚无有效的方式予以克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缓存装置与存储器进行协同存储来减少存储器的机械损耗和功率损耗,并提高数据存取速度的设备、方法和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控制存储器与非易失性缓存装置进行协同存储的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存储状态检测单元,用于在用户请求读写用户数据时,检测非易失性缓存装置的存储状态;数据转移触发单元,用于根据数据在存储器与非易失性缓存装置之间转移的数据转移条件来产生数据转移触发信号;以及读写控制单元,用于基于由存储状态检测单元检测到的存储状态,针对存储器或非易失性缓存装置来读写所述用户数据,并根据由数据转移触发单元产生的数据转移触发信号来控制存储器与非易失性缓存装置之间的数据转移。
在没有进行用户数据读写或数据转移期间,所述存储器可处于休眠状态。
当用户请求写入用户数据时,如果存储状态检测单元检测到非易失性缓存装置中有足够的可用空间,则读写控制单元可将用户数据写入非易失性缓存装置;如果存储状态检测单元检测到非易失性缓存装置中没有足够的可用空间来存储用户数据,则读写控制单元可唤醒存储器并将用户数据直接写入存储器。
当用户请求读取用户数据时,如果存储状态检测单元检测到非易失性缓存装置中已经存有所请求的用户数据,则读写控制单元可从非易失性缓存装置读取所述用户数据;如果存储状态检测单元检测到非易失性缓存装置中未存有所请求的用户数据,则读写控制单元可唤醒存储器以直接从存储器读取所述用户数据。
所述设备还可包括:异常处理单元,用于在存储器和非易失性缓存装置之一出现异常状态时,控制所述读写控制单元针对未出现异常状态的存储器或非易失性缓存装置来读写所述用户数据。
存储器可以是由多个存储单元组成的阵列,所述异常处理单元还用于当所述阵列中的存储单元之一出现异常状态时,控制所述读写控制单元针对未出现异常状态的存储单元来读写所述用户数据。
所述设备还可包括:数据暂存模块,用于在针对存储器或非易失性缓存装置均无法实现用户数据的读写时,暂存相应的用户请求或用户数据,以便随后与恢复的存储器或非易失性缓存装置进行用户数据的读写。
所述读写控制单元可进行控制,从而在向非易失性缓存装置写入用户数据时,将所述用户数据写入非易失性缓存装置中专门设置的数据写入区域中,并在将从存储器读取的数据预先存储在非易失性缓存装置中时,将所述数据预先存储在非易失性缓存装置中专门设置的数据读取区域中,其中,所述数据写入区域与数据读取区域彼此分离。
数据转移触发单元可根据以下数据转移条件之一来产生数据转移触发信号:将预先设置的时间作为产生数据转移触发信号的数据转移条件、将非易失性缓存装置的数据存储状态作为产生数据转移触发信号的数据转移条件、将非易失性存储装置中预先存储的数据与用户近期读取的数据的偏离程度作为产生数据转移触发信号的数据转移条件、将用户输入的数据转移指示作为产生数据转移触发信号的数据转移条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控制存储器与非易失性缓存装置进行协同存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从用户接收读写用户数据的请求;检测非易失性缓存装置的存储状态;基于检测到的存储状态,针对存储器或非易失性缓存装置来读写所述用户数据,其中,所述存储器与非易失性缓存装置中存储的数据将根据产生的数据转移触发信号在存储器与非易失性缓存装置之间转移。
非易失性缓存装置中可预先存储有被用于读取的数据,其中,根据用户读取数据的统计情况来确定所述用于读取的数据。
当所述用于读取的数据被预先存储在非易失性缓存装置时,在存储器中位于所述用于读取的数据周围的数据或与所述用于读取的数据关联较大的其它数据可同时被预先存储在非易失性缓存装置中。
可根据连续统计的最新的用户数据读取情况来更新已经预先存储在非易失性缓存装置中的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由存储器与非易失性缓存装置进行协同存储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数据;非易失性缓存装置,用于与存储器协同地存储数据;以及协同存储控制设备,所述协同存储控制设备包括:存储状态检测单元,用于在用户请求读写用户数据时,检测非易失性缓存装置的存储状态;数据转移触发单元,用于根据数据在存储器与非易失性缓存装置之间转移的数据转移条件来产生数据转移触发信号;以及读写控制单元,用于基于由存储状态检测单元检测到的存储状态,针对存储器或非易失性缓存装置来读写所述用户数据,并根据由数据转移触发单元产生的数据转移触发信号来控制存储器与非易失性缓存装置之间的数据转移。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进行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和/或其它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由存储器与非易失性缓存装置进行协同存储的系统;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控制存储器与非易失性缓存装置进行协同存储的设备;以及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由图2所示的协同存储控制设备来控制存储器与非易失性缓存装置进行协同存储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相同的标号始终指的是相同的部件。以下将通过参照附图来说明所述实施例,以便解释本发明。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由存储器与非易失性缓存装置进行协同存储的系统。如图1所示,由存储器与非易失性缓存装置进行协同存储的系统包括:存储器100、非易失性缓存装置200和协同存储控制设备300。存储器100用于存储数据,作为示例,所述存储器100可以是诸如硬盘的大容量存储装置。作为可选方式,所述存储器100可以是由多个存储单元组成的阵列。非易失性缓存装置200用于与存储器100协同地存储数据。例如,这里的非易失性缓存装置200可以是新型的固态盘(solid state disc),固态盘的使用不需要电机加速旋转的过程,也不需要使用磁头,因此,能够实现快速随机读取,延迟时间极小,同时在工作状态下的功耗和发热量较低。协同存储控制设备300用于在用户请求读写用户数据时,检测非易失性缓存装置200的存储状态。并且,所述协同存储控制设备300还用于根据数据在存储器100与非易失性缓存装置200之间转移的数据转移条件来产生数据转移触发信号。基于检测到的存储状态,所述协同存储控制设备300确定针对存储器100和非易失性缓存装置200中的哪一个来读写所述用户数据,并根据产生的数据转移触发信号来控制存储器100与非易失性缓存装置200之间的数据转移。
如上所述,本发明利用协同存储控制设备300来控制存储器100与非易失性缓存装置200进行协同存储,以便在合理有效的控制机制下,主要利用非易失性缓存装置200作为中间装置与用户装置进行数据存取,从而最大程度地利用缓存装置200速度快损耗低的优点。这样,存储器100不需要每次都直接与用户装置进行数据的存取,其可以在大多数时间处于休眠状态。所述存储器100仅当满足一定的数据转移条件时被唤醒,然后与缓存装置200进行批量的数据转移,此时,可优选地采用顺序转移的方式,一次性转移大量数据,从而使得存储器100由于数据存取产生的损耗最小化。
以下将参照图2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控制存储器与非易失性缓存装置进行协同存储的设备。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协同存储控制设备300包括:存储状态检测单元310,用于在用户请求读写用户数据时,检测非易失性缓存装置200的存储状态;数据转移触发单元320,用于根据数据在存储器100与非易失性缓存装置200之间转移的数据转移条件来产生数据转移触发信号;以及读写控制单元330,用于基于由存储状态检测单元310检测到的存储状态,针对存储器100或非易失性缓存装置200来读写所述用户数据,并根据由数据转移触发单元320产生的数据转移触发信号来控制存储器100与非易失性缓存装置200之间的数据转移。
此外,作为优选方式,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协同存储控制设备300还可包括异常处理单元(未示出),该异常处理单元用于在存储器100和非易失性缓存装置200之一出现异常状态(例如,出现异常的读写失败情况)时,控制所述读写控制单元330针对未出现故障的存储器100或非易失性缓存装置200来读写所述用户数据。作为示例,如果存储器100是由多个存储单元组成的阵列,则异常处理单元还可用于当所述阵列中的存储单元之一出现异常状态时,控制所述读写控制单元330针对未出现故障的存储单元来读写所述用户数据。
此外,作为优选方式,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协同存储控制设备300还可包括数据暂存模块(未示出),该数据暂存模块被用于在针对存储器100或非易失性缓存装置200均无法实现用户数据的读写时,暂存相应的用户请求或用户数据,以便随后与恢复的存储器100或非易失性缓存装置200进行用户数据的读写。
应理解:上述协同存储控制设备300的内部结构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对协同存储控制设备300的上述结构进行各种等同的变型,例如,除了将所述数据暂存模块设置为单独的模块之外,也可将其设置于存储状态检测单元310、读写控制单元330或数据转移触发单元320的内部。此外,上述存储状态检测单元310、读写控制单元330、数据转移触发单元320以及异常处理单元或数据暂存模块可被进一步合并或拆分,只要其构成的协同存储控制设备300完成了实质上等同的操作即可。
以下将结合图3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由图2所示的协同存储控制设备300来控制存储器100与非易失性缓存装置200进行协同存储的方法。
在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协同存储方案中,由协同存储控制设备300对用户数据的存取进行调度控制,从而每当用户请求进行读写操作时,由非易失性缓存装置200主要负责对用户数据进行读写,而存储器100多数时间处于休眠状态。此外,当满足预定的数据转移触发条件时,协同存储控制设备300控制数据在存储器100与非易失性缓存装置200之间进行转移。
具体说来,在步骤S100,存储状态检测单元310从用户接收读写用户数据的请求。这里,用户可通过各种输入方式将用于读取或写入用户数据的请求输入存储状态检测单元310。
当存储状态检测单元310在步骤S100接收到用户的读写请求之后,所述存储状态检测单元310在步骤S200检测非易失性缓存装置200的存储状态。作为示例,所述存储状态检测单元310可在接收到写入用户数据的请求时,检测非易失性缓存装置200中是否还留有足够写入所述用户数据的空间。此外,所述存储状态检测单元310可在接收到读取用户数据的请求时,检测非易失性缓存装置200中是否已经存有所述用户数据。另外,作为优选方式,为了避免与存储器100和非易失性缓存装置200之间的其他操作(例如,正在进行存储器100与非易失性缓存装置200之间的数据转移)相冲突,所述存储状态检测单元310还可检测存储器100或非易失性缓存装置200是否处于可进行存取的可用状态,只有当存储器100或非易失性缓存装置200处于可进行存取的可用状态时,读写控制单元330才会针对存储器100或非易失性缓存装置200来读写用户数据。
在步骤S300,读写控制单元330基于存储状态检测单元310在步骤S200检测到的存储状态,针对存储器100或非易失性缓存装置200来读写所述用户数据。
具体说来,当用户请求写入用户数据时,如果存储状态检测单元310在步骤S200检测到非易失性缓存装置200中有足够的可用空间,则读写控制单元330将用户数据写入非易失性缓存装置200。如果存储状态检测单元310在步骤S200检测到非易失性缓存装置200中没有足够的可用空间来存储用户数据,则读写控制单元330可唤醒存储器100以将用户数据直接写入存储器100。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可将存储状态检测单元310检测到非易失性缓存装置200中没有足够的可用空间的情况作为数据在存储器100与非易失性缓存装置200之间转移的数据转移条件,该数据转移条件将促使数据转移触发单元320产生数据转移触发信号,从而读写控制单元330在接收到数据转移触发信号后,将存储在非易失性缓存装置200的数据转移至唤醒的存储器100。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可选方式,读写控制单元330可在上述数据转移完成之后,将用户数据写入存储器100或非易失性缓存装置200,或者,在将用户数据写入存储器100之后再执行上述数据转移。
另一方面,当用户请求读取用户数据时,如果存储状态检测单元310在步骤S200检测到非易失性缓存装置200中已经存有所请求的用户数据,则读写控制单元330直接从非易失性缓存装置200读取所述用户数据。如果存储状态检测单元310在步骤S200检测到非易失性缓存装置200中未存有所请求的用户数据,则读写控制单元330可唤醒存储器100以直接从存储器100读取所述用户数据。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非易失性缓存装置200中预先存储的被用于读取的数据可根据用户读取数据的统计情况来确定,也就是说,对于用户频繁读取的数据,例如元数据,监控录像段描述数据等,可将其存储在非易失性缓存装置200中。为此,所述协同存储控制设备300例如,通过数据转移触发单元320可对用户读取数据的情况进行统计,以判断出哪些数据是经常被读取的数据。根据统计出的用户读取数据的情况,所述协同存储控制设备300可确定将被预先存储到非易失性缓存装置200的数据。相应地,可根据连续统计的最新的用户数据读取情况对已经存储到非易失性缓存装置200中的数据进行更新。作为优选方式,当协同存储控制设备300将数据预先存储在非易失性缓存装置200时,还可对用户将可能读取的数据进行预测并将预测的数据一同预先存储在非易失性缓存装置200中。例如,存储在用户频繁读取的数据周围的数据或与所述频繁读取的数据关联较大的其它数据可同时被预先存储在非易失性缓存装置200中。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读写控制单元330可进行控制,以将用户数据写入非易失性缓存装置200中专门设置的数据写入区域中,并将从存储器100读取的数据预先存储在非易失性缓存装置200中专门设置的数据读取区域中,其中,所述数据写入区域与数据读取区域彼此分离,以进一步实现对协同存储的高效管理。
在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数据协同存储方案中,由具有一定容量的非易失性缓存装置200充当用户装置与存储器100之间的中间装置,从而使得存储器100可以在大多数时间处于休眠状态。所述存储器100在满足一定的数据转移条件时被唤醒,然后与缓存装置200进行批量的数据转移。
例如,在步骤S400,由读写控制单元330根据由数据转移触发单元320产生的数据转移触发信号来控制存储器100与非易失性缓存装置200之间的数据转移。应注意:数据转移的步骤虽然在图3中被示为在步骤S300之后执行,但是,本发明并不受限于此,数据转移的操作可在满足数据转移条件的任何时间被执行。具体说来,数据转移触发单元320根据数据在存储器100与非易失性缓存装置200之间转移的数据转移条件来产生所述数据转移触发信号,除去之前描述的由存储状态检测单元300检测的存储状态(例如,非易失性缓存装置200已没有足够空间)可被作为促使数据转移的条件之外,本发明还可采用以下条件中的任一条件或若干条件的组合来作为产生数据转移触发信号的前提。
第一、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可将预先设置的时间作为产生数据转移触发信号的数据转移条件。例如,作为通常在白天进行用户数据存取的系统而言,可将深夜的某个时间点(例如,午夜12点)作为进行数据转移的条件。即,每当午夜12点时,数据转移触发单元320可产生数据转移触发信号,从而促使读写控制单元300将存储在非易失性缓存装置200中的数据批量写到存储器100中,并且/或者根据用户读取数据的统计情况,将存储器100中的部分数据预先存储在非易失性缓存装置200中。
第二、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可将非易失性缓存装置200的数据存储状态作为产生数据转移触发信号的数据转移条件。例如,当存储状态检测单元310检测出非易失性存储装置200的存储空间不足时,数据转移触发单元320可产生数据转移触发信号,从而促使读写控制单元300将存储在非易失性缓存装置200中的数据批量写入存储器100中。这里,可根据需要来设置进行存储状态检测的时间,例如,可定时检测、在用户请求写入用户数据时检测、或者根据用户输入的检测请求进行检测。
第三、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可根据用户读取数据的统计情况,将非易失性存储装置200中预先存储的数据与用户近期读取的数据的偏离程度作为产生数据转移触发信号的数据转移条件。例如,当由存储状态检测单元310检测出非易失性存储装置200中存储的数据与用户近期读取的数据严重不符时,数据转移触发单元320可产生数据转移触发信号,从而促使读写控制单元300将用户近期频繁读取的数据(以及所述数据周围的数据或与所述数据关联的其它数据)写到非易失性存储装置200中,以便更新非易失性存储装置200中所存储的被用于读取的数据。
第四、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可将用户输入的数据转移指示直接作为产生数据转移触发信号的数据转移条件。例如,当存储状态检测单元310检测到用户输入的数据转移指示时,数据转移触发单元320可产生数据转移触发信号,从而促使读写控制单元300将存储在非易失性缓存装置200中的数据批量写到存储器100中,或将存储器100中的部分数据预先存储到非易失性缓存装置200中。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数据协同存储方案中,通过非易失性缓存装置与存储器进行协同存储来减少存储器的机械损耗和功率损耗,并提高数据存取速度。在大多数时间,存储器可处于休眠状态,不必直接与用户装置进行数据传输,这不仅减少了机械运动带来的损耗,而且节约了系统整体的耗电量。此外,在确定预先存储到非易失性缓存装置的数据时,可通过连续统计用户的数据使用频率,根据数据之间的位置关联或其它相关性来确定预先存储的数据,并基于用户的数据读取情况来不断更新预先存储的数据,从而进一步提高整个系统的协作性。在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协同存储控制设备中,通过监测非易失性缓存装置的存储状态,结合存储器的工作状态以及用户对数据的存取习惯,可有效地调度数据在用户装置、存储器和非易失性缓存装置之间的存取,其中,存储器和非易失性缓存装置之间的数据转移采取批量“刷”写的处理方式,从而进一步减少损耗,延长系统的使用寿命。此外,通过将非易失性缓存装置中的区域划分为用户数据的读取区域和写入区域,可进一步提高数据存取的可靠性。另外,通过设置异常处理单元,可在存储器和非易失性缓存装置之一出现异常状态时,针对未出现故障的存储器或非易失性缓存装置来读写所述用户数据。通过在数据协同设备中设置数据暂存模块,可在针对存储器或非易失性缓存装置均无法实现用户数据的读写时,暂存相应的用户请求或用户数据,以便随后与恢复的存储器或非易失性缓存装置进行用户数据的读写,从而进一步提高系统中数据读写的可靠性。
本发明的以上各个实施例仅仅是示例性的,而本发明并不受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实施例进行改变,其中,本发明的范围在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中限定。

Claims (14)

1.一种用于控制存储器与非易失性缓存装置进行协同存储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
存储状态检测单元,用于在用户请求读写用户数据时,检测非易失性缓存装置的存储状态;
数据转移触发单元,用于根据数据在存储器与非易失性缓存装置之间转移的数据转移条件来产生数据转移触发信号;以及
读写控制单元,用于基于由存储状态检测单元检测到的存储状态,针对存储器或非易失性缓存装置来读写所述用户数据,并根据由数据转移触发单元产生的数据转移触发信号来控制存储器与非易失性缓存装置之间的数据转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没有进行用户数据读写或数据转移期间,所述存储器处于休眠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当用户请求写入用户数据时,如果存储状态检测单元检测到非易失性缓存装置中有足够的可用空间,则读写控制单元将用户数据写入非易失性缓存装置;如果存储状态检测单元检测到非易失性缓存装置中没有足够的可用空间来存储用户数据,则读写控制单元唤醒存储器并将用户数据直接写入存储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当用户请求读取用户数据时,如果存储状态检测单元检测到非易失性缓存装置中已经存有所请求的用户数据,则读写控制单元从非易失性缓存装置读取所述用户数据;如果存储状态检测单元检测到非易失性缓存装置中未存有所请求的用户数据,则读写控制单元唤醒存储器以直接从存储器读取所述用户数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异常处理单元,用于在存储器和非易失性缓存装置之一出现异常状态时,控制所述读写控制单元针对未出现异常状态的存储器或非易失性缓存装置来读写所述用户数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存储器是由多个存储单元组成的阵列,所述异常处理单元还用于当所述阵列中的存储单元之一出现异常状态时,控制所述读写控制单元针对未出现异常状态的存储单元来读写所述用户数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数据暂存模块,用于在针对存储器或非易失性缓存装置均无法实现用户数据的读写时,暂存相应的用户请求或用户数据,以便随后与恢复的存储器或非易失性缓存装置进行用户数据的读写。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读写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从而在向非易失性缓存装置写入用户数据时,将所述用户数据写入非易失性缓存装置中专门设置的数据写入区域中,并在将从存储器读取的数据预先存储在非易失性缓存装置中时,将所述数据预先存储在非易失性缓存装置中专门设置的数据读取区域中,其中,所述数据写入区域与数据读取区域彼此分离。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数据转移触发单元根据以下数据转移条件之一来产生数据转移触发信号:
将预先设置的时间作为产生数据转移触发信号的数据转移条件、将非易失性缓存装置的数据存储状态作为产生数据转移触发信号的数据转移条件、将非易失性存储装置中预先存储的数据与用户近期读取的数据的偏离程度作为产生数据转移触发信号的数据转移条件、将用户输入的数据转移指示作为产生数据转移触发信号的数据转移条件。
10.一种用于控制存储器与非易失性缓存装置进行协同存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从用户接收读写用户数据的请求;
检测非易失性缓存装置的存储状态;
基于检测到的存储状态,针对存储器或非易失性缓存装置来读写所述用户数据,
其中,所述存储器与非易失性缓存装置中存储的数据将根据产生的数据转移触发信号在存储器与非易失性缓存装置之间转移。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非易失性缓存装置中预先存储有被用于读取的数据,其中,根据用户读取数据的统计情况来确定所述用于读取的数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用于读取的数据被预先存储在非易失性缓存装置时,在存储器中位于所述用于读取的数据周围的数据或与所述用于读取的数据关联较大的其它数据同时被预先存储在非易失性缓存装置中。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连续统计的最新的用户数据读取情况来更新已经预先存储在非易失性缓存装置中的数据。
14.一种由存储器与非易失性缓存装置进行协同存储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数据;
非易失性缓存装置,用于与存储器协同地存储数据;以及
协同存储控制设备,所述协同存储控制设备包括:存储状态检测单元,用于在用户请求读写用户数据时,检测非易失性缓存装置的存储状态;数据转移触发单元,用于根据数据在存储器与非易失性缓存装置之间转移的数据转移条件来产生数据转移触发信号;以及读写控制单元,用于基于由存储状态检测单元检测到的存储状态,针对存储器或非易失性缓存装置来读写所述用户数据,并根据由数据转移触发单元产生的数据转移触发信号来控制存储器与非易失性缓存装置之间的数据转移。
CN2011102886738A 2011-09-26 2011-09-26 控制存储器与非易失性缓存装置协同存储的设备和方法 Pending CN10236027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886738A CN102360273A (zh) 2011-09-26 2011-09-26 控制存储器与非易失性缓存装置协同存储的设备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886738A CN102360273A (zh) 2011-09-26 2011-09-26 控制存储器与非易失性缓存装置协同存储的设备和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60273A true CN102360273A (zh) 2012-02-22

Family

ID=455856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886738A Pending CN102360273A (zh) 2011-09-26 2011-09-26 控制存储器与非易失性缓存装置协同存储的设备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60273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59619A1 (en) * 2012-04-25 2013-10-3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by migration of data within tiered storage system
CN103559145A (zh) * 2013-10-22 2014-02-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读取、写入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5556416A (zh) * 2013-07-23 2016-05-04 西部数据技术公司 数据存储设备/系统中利用低功率状态的停电保护和恢复
CN105808156A (zh) * 2014-12-31 2016-07-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将数据写入固态硬盘的方法及固态硬盘
CN110989775A (zh) * 2019-12-02 2020-04-1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和处理方法
CN111522427A (zh) * 2020-04-24 2020-08-11 上海航天计算机技术研究所 一种高功耗星载存储系统的供电控制方法
CN115065694A (zh) * 2022-07-29 2022-09-16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云存储数据中转上传系统、方法、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6393A (zh) * 2004-07-16 2007-09-12 索尼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处理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CN101887753A (zh) * 2010-07-09 2010-11-1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研究院 异构存储系统及其使用的高速缓存优化方法
CN102063270A (zh) * 2010-12-28 2011-05-18 成都市华为赛门铁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写操作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6393A (zh) * 2004-07-16 2007-09-12 索尼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处理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CN101887753A (zh) * 2010-07-09 2010-11-1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研究院 异构存储系统及其使用的高速缓存优化方法
CN102063270A (zh) * 2010-12-28 2011-05-18 成都市华为赛门铁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写操作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03500B2 (en) 2012-04-25 2017-07-1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by migration of data within a tiered storage system
CN104272386B (zh) * 2012-04-25 2017-11-24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通过分层存储系统内的数据迁移减少功耗
CN104272386A (zh) * 2012-04-25 2015-01-07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通过分层存储系统内的数据迁移减少功耗
WO2013159619A1 (en) * 2012-04-25 2013-10-3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by migration of data within tiered storage system
CN105556416A (zh) * 2013-07-23 2016-05-04 西部数据技术公司 数据存储设备/系统中利用低功率状态的停电保护和恢复
CN105556416B (zh) * 2013-07-23 2018-07-06 西部数据技术公司 数据存储设备/系统中利用低功率状态的停电保护和恢复
CN103559145B (zh) * 2013-10-22 2016-08-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读取、写入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3559145A (zh) * 2013-10-22 2014-02-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读取、写入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5808156A (zh) * 2014-12-31 2016-07-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将数据写入固态硬盘的方法及固态硬盘
CN110989775A (zh) * 2019-12-02 2020-04-1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和处理方法
CN110989775B (zh) * 2019-12-02 2022-02-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和处理方法
CN111522427A (zh) * 2020-04-24 2020-08-11 上海航天计算机技术研究所 一种高功耗星载存储系统的供电控制方法
CN115065694A (zh) * 2022-07-29 2022-09-16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云存储数据中转上传系统、方法、设备及介质
CN115065694B (zh) * 2022-07-29 2024-02-09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云存储数据中转上传系统、方法、设备及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60273A (zh) 控制存储器与非易失性缓存装置协同存储的设备和方法
US8341374B2 (en) Solid state drive and related method of scheduling operations
TWI494764B (zh) 用於壓縮的及密集的虛擬記憶體之方法及裝置
CN101114492B (zh) 带有非易失性存储器的、具有多种操作模式的盘驱动器
US9720820B2 (en) Data storage device and flash memory control method
KR102307130B1 (ko) 복수 배열 독립 디스크 구성에서 가비지 콜렉션의 영향을 완화하는 레이드 컨트롤러 및 그것의 동작 방법
US20100313044A1 (en) Storage array power management through i/o redirection
JP2010152853A (ja) データ記憶装置
CN101499036A (zh) 信息存储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US8001343B2 (en) Storage device with power control function
CN103946790A (zh) 基于读和写响应时间要求的降级速率的调整
CN102831088A (zh) 基于混合存储器的数据迁移方法和装置
CN101673191B (zh) 数据写入方法、装置及数据存储系统
CN103576835A (zh) 一种休眠磁盘的数据操作方法和装置
CN101344812B (zh) 一种基于嵌入式系统的磁盘动态电源管理方法
US20140075102A1 (en) Controller of a nonvolatile memory device and a command scheduling method thereof
US11954332B2 (en) Data processing method, controller, storage device, and storage system
CN104063184B (zh) 磁盘记录方法及其非易失性存储媒体与电子装置
US20180129416A1 (en) Storage device and data processing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JP5593718B2 (ja) ストレージ装置、ストレージ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ストレージ装置制御方法
CN103559145B (zh) 一种数据读取、写入方法和电子设备
CN202362772U (zh) 由存储器与非易失性缓存装置进行协同存储的系统
KR101135313B1 (ko) 요청 동작을 스케줄링하는 낸드 플래시 메모리 장치 및 방법
CN105808150A (zh) 用于混合式储存设备的固态硬盘快取系统
JP2007272721A (ja) ストレージ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