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47128A - 元件成型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元件成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47128A
CN102347128A CN2010102458389A CN201010245838A CN102347128A CN 102347128 A CN102347128 A CN 102347128A CN 2010102458389 A CN2010102458389 A CN 2010102458389A CN 201010245838 A CN201010245838 A CN 201010245838A CN 102347128 A CN102347128 A CN 1023471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ib
working
material powder
bed die
forming meth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4583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鹏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GIC ELECTRONIC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GIC ELECTRONIC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GIC ELECTRONIC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GIC ELECTRONIC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24583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47128A/zh
Publication of CN1023471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471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0PRESSES
    • B30BPRESSES IN GENERAL
    • B30B11/00Pr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orming shaped articles from material in particulate or plastic state, e.g. briquetting presses, tabletting presses
    • B30B11/02Pr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orming shaped articles from material in particulate or plastic state, e.g. briquetting presses, tabletting presses using a ram exerting pressure on the material in a moulding space
    • B30B11/08Pr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orming shaped articles from material in particulate or plastic state, e.g. briquetting presses, tabletting presses using a ram exerting pressure on the material in a moulding space co-operating with moulds carried by a turntable
    • B30B11/10Pr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orming shaped articles from material in particulate or plastic state, e.g. briquetting presses, tabletting presses using a ram exerting pressure on the material in a moulding space co-operating with moulds carried by a turntable intermittently rota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der Metallurg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元件成型方法,应用于具有输送平台的元件成型机,且该输送平台上设有多个模具,依据成型元件的多个工作程序,在该成型机中设置多个工作区域,其中,该多个工作程序、该多个工作区域与该多个模具具有数量上的对应关系,通过该输送平台进行周期移动,使该多个模具分别在该多个工作区域执行对应的工作程序,从而成型至少一元件,其中,在相同时序上,该多个工作区域的每一个与其相邻的工作区域具有对应该工作程序的顺序关系。因此,本发明的元件成型方法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操作人员使用率,更达到大量生产的功效。

Description

元件成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元件成型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包含输送平台的元件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电感元件成型方法,使用如图1A所示的元件成型机1,其包括上模具12及下模具11,上模具12包括上冲头122,而下模具11包括具有两端贯穿的模孔1110的活动模111、穿入活动模111的下冲头112及与活动模111以弹簧114连接的承载座113,其中,模孔1110用于供放入元件41(例如线圈)及原料粉末42,活动模111上可设置盖板14从而增加放入模孔1110的粉末量。
接着请参阅图1B,其为现有电感元件成型方法的流程图,步骤S11中,在下模具的活动模的模孔中放入线圈,再在活动模上设置盖板,其中,该盖板具有对应该模孔的开口;在步骤S12中,经该盖板的开口将原料粉末放入该模孔中,使得该原料粉末充填在该线圈的中空部及该线圈的周围;在步骤13中,使该下模具的模孔与该上模具的上冲头对齐;在步骤S14中,将该上模具与该下模具压合,导致该上冲头经该盖板的开口穿入该模孔,以使该上、下冲头在该模孔中将该原料粉末及该线圈冲压成型产生成品;在步骤S15中,使该下冲头将所成型的成品推出该模孔;以及在步骤S16中,取出该成品,并清除该模孔中剩余的原料粉末。回到步骤S11即可重新制作新的电感元件。一般而言,利用步骤S11至S16制作一组电感元件约需花费40秒。
然而,现有元件成型机1一次只能进行一个步骤,且操作人员将线圈、盖板及原料粉末放置完成后,需等待上模具与下模具压合进行高压成型,而在此等待的时间中操作人员没有其他下模具可以操作。再者,若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而缩短高压成型的时间,则会影响所制成的成品品质。另一方面,由于现有技术于模孔中没有分段入粉,故无法将线圈控制在原料粉末的中央,即包覆所成型的成品的上、下壁的厚度不均匀。
是故,如何提出一种元件成型方法,可以在不影响成品品质的前提下,提高生产效率及人员使用率,实为目前欲解决的技术课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元件成型的方法,能提升生产效率以及增加设备及人员的使用率。
为达到前述目的以及其他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元件成型方法,应用于具有输送平台的元件成型机,且该输送平台上设有多个模具,该元件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依据成型元件的多个工作程序,在该成型机中设置多个工作区域,其中,该多个工作程序、该多个工作区域与该多个模具具有数量上的对应关系;以及(2)驱动该输送平台进行周期移动,使该多个模具分别在该多个工作区域执行对应的工作程序,从而成型至少一元件,其中,在相同时序上,该多个工作区域的每一个与其相邻的工作区域具有对应该工作程序的顺序关系。
在一实施方式中,该成型元件的多个工作程序依序为,在该元件成型机的模孔中放入原料粉末、在该元件成型机的模孔中放入元件、在该元件成型机的模孔中再次放入原料粉末、以及在该元件成型机的模孔中冲压成型以产生成品。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在该元件成型机的模孔中放入原料粉末、将该原料粉末的表面整平、在该元件成型机的模孔中放入元件、在该元件成型机的模孔中再次放入原料粉末、以及在该元件成型机的模孔中冲压成型以产生成品。
在又一实施方式中,该成型元件的多个工作程序依序为,在该元件成型机的模孔中放入原料粉末、将该原料粉末的表面整平、在该元件成型机的模孔中放入元件、在该元件成型机的模孔中再次放入原料粉末、在该元件成型机的模孔中冲压成型以产生成品、以及将该成品推出。
此外,在本发明的元件成型方法中,该输送平台为转盘或输送带。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元件成型方法,可将现有技术中仅由一个工作区域所完成的工作程序,分解成由多个工作区域于相同时间内共同完成。因此,通过本发明的实施,可提升生产效率及人员使用率,更可将线圈控制在原料粉末的中央。
附图说明
图1A为现有元件成型机的基本架构图;
图1B为应用于图1A所示的元件成型机的一具体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元件成型方法的流程图;
图3A为本发明的元件成型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元件成型机的架构图;
图3B为本发明的元件成型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C为本发明的元件成型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A为本发明的元件成型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以及
图4B为本发明的元件成型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熟习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也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
需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元件成型方法应用于具有输送平台的元件成型机,且该输送平台上设有多个模具。
请参阅图2,其为本发明的用于成型机的元件成型方法的流程图。
在步骤S201中,依据成型元件的多个工作程序,在该成型机中设置多个工作区域,其中,该多个工作程序、该多个工作区域与该多个模具具有数量上的对应关系。需要说明的是,成型一元件通过多个工作程序可以完成,而可视欲制作的元件的复杂程度或客户需求,调整或变动该些工作程序。
例如,成型一个元件有四个工作程序,分别为A程序、B程序、C程序及D程序,则对应于该成型机中规划四个工作区域,分别为第一工作区域、第二工作区域、第三工作区域及第四工作区域,在该四个工作区域分别执行A、B、C及D四个工作程序。此外,在输入平台上设置四个模具,一般而言,模具通常具有单一模孔而可成型一个元件,在其他实施例中,模具也可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模孔,即一次可成型数个元件。接着进至步骤S202。
在步骤S202中,驱动该输送平台进行周期移动,使该多个模具分别在该多个工作区域执行对应的工作程序,从而成型至少一元件,其中,在相同时序上该多个工作区域的每一个与其相邻的工作区域具有对应该工作程序的顺序关系。换言之,成型机中所规划的工作区域其工作程序不会随时间改变,仅通过输送平台带动至少多个模具分别到这些工作区域来完成这该些工作程序。
由上述可知,本发明的元件成型方法,其成型机中所设置的多个工作区域、用于成型元件的多个工作程序与该多个模具,在数量上有对应关系,此外,在相同时序上,该多个工作区域的每一个与其相邻的工作区域具有对应该工作程序的顺序关系。即,如果有四个模具分别对应四个工作区域置放于元件成型机的转盘上,则在同一时序,四个模具可分别执行A、B、C、D工作程序,且随着转盘的周期移动,任一模具也是以A程序、B程序、C程序、D程序的顺序分别在四个工作区域进行元件成型。相较于现有一次执行一个工序的元件成型技术,本发明的元件成型方法在同一时间点采用多个工序,以大幅度提高元件的生产效率。
接着请参阅图3A至3C,以及图4A至4B,其分别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图3A为本发明的元件成型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架构图。需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元件成型机具有输送平台20及设置于输送平台20上的至少四组下模具,其中,该输送平台可为转盘或输送带,而在本发明中既不限制该元件成型机的上、下模具的具体架构,也不限制下模具的数量,换言之,在本发明中所出现的元件成型机的上、下模具可为现有技术所示的上、下模具,或针对现有技术的上、下模具所进行的改良及变更。
如图3A所示,元件成型机2包括输送平台20及上模具21,且输送平台(转盘)20上设置有至少四组下模具,分别为第一下模具22a(此图未显示)、第二下模具22b、第三下模具22c及第四下模具22d,而上模具21包含上冲头211,下模具22a、22b、22c、22d分别包含模孔220a、220b、220c、220d及下冲头221a、221b、221c、221d。而输送平台20驱使下模具22a、22b、22c、22d进行周期移动,即,如图所示,在一周期中的特定期间,该下模具22a正对着上模具21的位置,随着输送平台20的循环移动(例如以旋转的方式),在下一个周期的该特定期间,该下模具22a仍会再次来到正对着上模具21的位置。
请参阅图3B及3C,图3B为本发明的元件成型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B本发明的元件成型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请参阅图3B并配合图3C,在本实施例中,输送平台20为转盘,通过输送平台20带动各组下模具,以分别将第一下模具22a、第二下模具22b、第三下模具22c及第四下模具22d移至预定工作区域,依次为第一工作区域201、第二工作区域202、第三工作区域203及第四工作区域204。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所述的元件成型机所包括的下模具以及输送平台所分割的工作区域,并不限于图3B所示,可视实际应用需求或作业复杂程度调整及增加工作程序、下模具或工作区域的数量。
在步骤S301中,于第一工作区域201中,在第一下模具22a的模孔中放入原料粉末。需说明的是,第一工作区域201所执行的工作程序为在模孔中放入原料粉末,因而随着输送平台20的转动,对每个进至第一工作区域201的下模具皆执行相同工作。接着进至步骤S302。
在步骤S302中,使输送平台20驱动第一下模具22a、二下模具22b、第三下模具22c及第四下模具22d进行下一阶段,即输送平台20带动这些下模具依次到相对应的工作区域。接着进至步骤S303。
在步骤S303中,于第二工作区域202中,在第一下模具22a的模孔中放入元件;同时于第一工作区域201中,在第二下模具22b的模孔中放入原料粉末。需说明的是,第二工作区域202所执行的工作程序为在模孔中放入元件,因而随着输送平台20的转动,对每个进至第二工作区域202的下模具皆执行相同工作。接着进至步骤S304。
在步骤S304中,驱动输送平台20驱使第一下模具22a、第二下模具22b、第三下模具22c及第四下模具22d进行下一阶段,即输送平台20带动这些下模具依序到相对应的工作区域。接着进至步骤S305。
在步骤S305中,于第三工作区域203中,在第一下模具22a的模孔中再次放入原料粉末以覆盖该元件;同时在第二工作区域202中,在第二下模具22b的模孔中放入元件;同时于第一工作区域201中,在第三下模具22c的模孔中放入原料粉末。需说明的是,第三工作区域203所执行的工作程序为在模孔中再次放入原料粉末,因而随着输送平台20的转动,对每个进至第三工作区域203的下模具皆执行相同工作。接着进至步骤S306。
在步骤S306中,驱动输送平台20驱使第一下模具22a、第二下模具22b、第三下模具22c及第四下模具22d进行下一阶段,即输送平台20带动该些下模具以依序至相对应的工作区域。接着进至步骤S307。
在步骤S307中,于第四工作区域204中,驱动该上模具与第一下模具22a压合,致使该上模具的上冲头及第一下模具22a的下冲头在该模孔中将该原料粉末及该元件冲压成型以产生成品,且第一下模具22a的下冲头将该成品从该模孔中推出,以供取出该成品;同时于第三工作区域203中,在第二下模具22b的模孔中再次放入原料粉末;同时于第二工作区域202中,在第三模具22c的模孔中放入元件;同时于第一工作区域201中,在第四下模具22d的模孔中放入原料粉末。需说明的是,第四工作区域204所执行的工作程序为在模孔中冲压成型该元件以产生成品,因而随着输送平台20的转动,对每个进至第四工作区域204的下模具皆执行相同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成型电感元件,元件成型机可在第一工作区域、第二工作区域、第三工作区域及第四工作区域均配置工作人员,由于每一个工作区域中的工作均为元件成型的必备作业,因此,所有工作人员均会持续维持在工作状态,而不会发生如现有元件成型机中因仅有一个下模具,故使工作人员偶尔处于等待或闲置状态的问题。在实际应用时,除放置线圈的动作需人工进行外,其余工作站均可为自动化,甚至,放置线圈的动作也可为自动化。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303中的在第一下模具22a的模孔中放入元件之后,还在第一下模具22a上设置对应其模孔的开口的盖板,从而增加模孔中元件上方的放粉量。在另一实施例中,步骤S307中的驱动第一模具的下冲头将该成品从该模孔中推出,以供取出该成品后,还包括清洁该模孔中的原料粉末。
再者,放入各组下模具的模孔中的元件可为线圈,也可为线圈和设置在该线圈中空部中的磁芯。
上述的实施例平均每6至10秒可产生一组电感元件,相较于现有技术40秒的制作时间有较佳的效率。
第二实施例
请参阅图4A及4B,图4A为本发明的元件成型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B为本发明的元件成型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说明图。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处在于增加第五下模具22e和第六下模具22f,以及在输送平台增设第五工作区域205及第六工作区域206。
需注意的是,本发明的元件成型机所包括的下模具以及输送平台所分割的工作区域,并不限于图4A所示,可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再增加下模具及工作区域的数量。
在步骤S401中,于第一工作区域201中,在第一下模具22a的模孔中放入原料粉末。接着进至步骤S402。
在步骤S402中,驱动输送平台20驱使各组下模具22a、22b、22c、22d、22e及22f进行下一阶段,即分别将第一下模具22a及第二下模具22b移至第二工作区域202及第一工作区域201。接着进至步骤S403。
在步骤S403中,在第二工作区域202中,将第一下模具22a的模孔中的原料粉末整平;同时在第一工作区域201中,在第二下模具22b的模孔中放入原料粉末。接着进至步骤S404。
在步骤S404中,使输送平台20驱使各组下模具22a、22b、22c、22d、22e及22f进行下一阶段,即分别将第一下模具22a、第二下模具22b及第三下模具22c移至第三工作区域203、该第二工作区域202及该第一工作区域201。接着进至步骤S405。
在步骤S405中,于第三工作区域203中,在第一下模具22a的模孔中放入元件;同时在第二工作区域202中将第二下模具22b的模孔中的原料粉末整平;同时在第一工作区域201中,在第三下模具22c的模孔中放入原料粉末。接着进至步骤S406。
在步骤S406中,驱动输送平台20驱使各组下模具22a、22b、22c、22d、22e及22f进行下一阶段,即分别将第一下模具22a、第二下模具22b、第三下模具22c及第四下模具22d移至第四工作区域204、该第三工作区域203、该第二工作区域202及该第一工作区域201。接着进至步骤S407。
在步骤S407中,于第四工作区域204中,在第一下模具22a的模孔中再次放入原料粉末;同时于第三工作区域203中,在第二下模具22b的模孔中放入元件;同时在第二工作区域202中将第三下模具22c的模孔中的原料粉末整平;同时,于第一工作区域201中,在第四下模具22d的模孔中放入原料粉末。接着进至步骤S408。
在步骤S408中,使输送平台20驱使各组下模具22a、22b、22c、22d、22e及22f进行下一阶段,即分别将第一下模具22a、第二下模具22b、第三下模具22c、第四下模具22d及第五下模具22e移至第五工作区域205、第四工作区域204、第三工作区域203、第二工作区域202及第一工作区域201。接着进至步骤S409。
在步骤S409中,在第五工作区域205中,使所述上模具与第一下模具22a压合,致使该上模具的上冲头及第一下模具22a的下冲头,在该模孔中将该原料粉末及该元件冲压成型以产生成品;同时于第四工作区域204中在第二下模具22b的模孔中再次放入原料粉末;同时于第三工作区域203中在第三模具22c的模孔中放入元件;同时于第二工作区域202中将第四下模具22d的模孔中的原料粉末表面整平;同时于第一工作区域201中在第五下模具22e的模孔中放入原料粉末。接着进至步骤S410。
在步骤S410中,驱动输送平台20驱使各组下模具22a、22b、22c、22d、22e及22f进行下一阶段,即分别将第一下模具22a、第二下模具22b、第三下模具22c、第四下模具22d、第五下模具22e及第六下模具22f移至第六工作区域206、第五工作区域205、第四工作区域204、第三工作区域203、第二工作区域202及第一工作区域201。接着进至步骤S411。
在步骤S411中,在第六工作区域206中,使第一下模具22a的上冲头将该成品从该模孔中推出;同时在第五工作区域205中,使该上模具与第二下模具22b压合以使该上模具的上冲头及第二下模具22b的下冲头在该模孔中将该原料粉末及该元件冲压成型以产生成品;同时于第四工作区域中204,在第三下模具22c的模孔中再次放入原料粉末;同时于第三工作区域203中,在第四模具22d的模孔中放入元件;同时在第二工作区域202中将第五下模具22e的模孔中的原料粉末整平;同时在第一工作区域201中,在第六下模具22f的模孔中放入原料粉末。
上述的实施例平均3至5秒即可产生一组电感元件,相较于现有技术40秒的制作时间有较佳的效率。
因此,本发明将以往受限于同一个工作区域的工作程序分散至不同的工作区域中执行,以便同时间内执行多个工作程序,缩短成型元件的时间并维持成品品质,达到大量生产的功效。此外,操作人员在等待上模具与一下模具冲压的过程中,也可操作其他下模具。另一方面,由于本发明在模孔中放置元件的前、后分次放入原料粉末,故可将元件控制在原料粉末的中央,即原料粉末均匀地包覆于其中的元件,维持所成型的成品品质。
上述各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习此项技术的人士均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与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元件成型方法,应用于具有输送平台的元件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平台上设有多个模具,所述的元件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依据成型元件的多个工作程序,在该成型机中设置多个工作区域,其中,该多个工作程序、该多个工作区域与该多个模具具有数量上的对应关系;以及
驱动该输送平台进行周期移动,使该多个模具分别在该多个工作区域执行对应的工作程序,从而成型至少一元件,其中,在相同时序上,该多个工作区域的每一个与其相邻的工作区域具有对应该工作程序的顺序关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元件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元件的多个工作程序依序为,在该元件成型机的模具的模孔中放入原料粉末、在该模孔中放入元件、在该模孔中再次放入原料粉末、以及在该模孔中冲压成型以产生成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元件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元件的多个工作程序依序为,在该元件成型机的模具的模孔中放入原料粉末、将该原料粉末的表面整平、在该模孔中放入元件、在该模孔中再次放入原料粉末、以及在该模孔中冲压成型以产生成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元件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元件的多个工作程序依序为,在该元件成型机的模具的模孔中放入原料粉末、将该原料粉末的表面整平、在该模孔中放入元件、在该模孔中再次放入原料粉末、在该模孔中冲压成型以产生成品、以及将该成品推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元件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成型元件的多个工作程序依序为,在该元件成型机的模具的模孔中放入原料粉末、将该原料粉末的表面整平、在该模孔中放入元件、在该模孔中再次放入原料粉末、在该模孔中冲压成型以产生成品、将该成品推出、以及清洁该模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元件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元件为线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元件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元件为线圈和设置在线圈中空部的磁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元件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平台为转盘或输送带。
CN2010102458389A 2010-07-29 2010-07-29 元件成型方法 Pending CN10234712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458389A CN102347128A (zh) 2010-07-29 2010-07-29 元件成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458389A CN102347128A (zh) 2010-07-29 2010-07-29 元件成型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47128A true CN102347128A (zh) 2012-02-08

Family

ID=455457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458389A Pending CN102347128A (zh) 2010-07-29 2010-07-29 元件成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4712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855138B1 (de) * 2012-05-25 2020-09-09 Bleistahl-Produktions GmbH & Co KG. Rundtaktpressmaschin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63414A (ja) * 1988-11-30 1990-10-26 Taiyo Yuden Co Ltd 磁場成型ロータリープレス装置
JP2000100642A (ja) * 1998-09-21 2000-04-07 Tdk Corp 印刷積層基板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1722320A (zh) * 2004-07-16 2006-01-18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内埋线圈型电感器的制造方法
CN101441933A (zh) * 2008-09-01 2009-05-27 佛山市南海平洲电子厂有限公司 电感组装机
CN101447278A (zh) * 2007-11-27 2009-06-03 西北台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提升产量一次成型的电感制造方法
CN101692403A (zh) * 2009-08-21 2010-04-07 王向群 一体成型电感器全自动粉末压铸机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63414A (ja) * 1988-11-30 1990-10-26 Taiyo Yuden Co Ltd 磁場成型ロータリープレス装置
JP2000100642A (ja) * 1998-09-21 2000-04-07 Tdk Corp 印刷積層基板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1722320A (zh) * 2004-07-16 2006-01-18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内埋线圈型电感器的制造方法
CN101447278A (zh) * 2007-11-27 2009-06-03 西北台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提升产量一次成型的电感制造方法
CN101441933A (zh) * 2008-09-01 2009-05-27 佛山市南海平洲电子厂有限公司 电感组装机
CN101692403A (zh) * 2009-08-21 2010-04-07 王向群 一体成型电感器全自动粉末压铸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855138B1 (de) * 2012-05-25 2020-09-09 Bleistahl-Produktions GmbH & Co KG. Rundtaktpressmaschin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22523B (zh) 一种基于集成仿真的自动化生产线优化设计方法
CN104816202B (zh) 基于数控机床的柔性加工生产线
CN205889716U (zh) 一种全自动金属件包胶注塑工装
CN103824136A (zh) 一种mes动态车间调度制造执行系统
CN106408112A (zh) 生产订单的排产管理方法与排产优化器系统
CN203919539U (zh) 一种运用双色成型机来进行塑胶嵌件注塑成型的装置
CN105787229B (zh) 一种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与运行联合优化方法
CN108596374A (zh) 施工进度计划优化编制方法
CN103886147A (zh) 一种基于eM-Plant软件的动态作业车间调度仿真建模方法
CN110501978A (zh) 一种机器人产品生产车间排产调度方法
CN203831661U (zh) 一种eva二次发泡全自动成型机构
CN107688332A (zh) 一种基于客户需求的锻压产品生产线配置方法及系统
CN102347128A (zh) 元件成型方法
CN108445853B (zh) 一种基于云数据的产能共享车间
CN202232718U (zh) 全自动饼干生产线
CN103679310A (zh) 一种生产线仿真的方法和装置
CN204116919U (zh) 一种机动车号牌现场制作管理系统
TWM579095U (zh) Mold exchange mechanism for linear multi-mode station forming and processing machinery
CN106426733B (zh) 硅胶塑胶复合件成型设备及成型方法
CN205756907U (zh) 一种包馅食品成型机
CN102122566B (zh) 软磁铁氧体磁芯的落坯导轨
CN205341644U (zh) 用于制作bps油封骨架的传递模具及整体设备
CN205603193U (zh) 一种睫毛膏纤维灌装机
CN103465348A (zh) 河道砖双面成型机
CN104742296B (zh) 弹性体的射出成型加工方法及其弹性加工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20208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