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46917A - 自动绘制工程地质柱状图的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自动绘制工程地质柱状图的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46917A
CN102346917A CN2011103401880A CN201110340188A CN102346917A CN 102346917 A CN102346917 A CN 102346917A CN 2011103401880 A CN2011103401880 A CN 2011103401880A CN 201110340188 A CN201110340188 A CN 201110340188A CN 102346917 A CN102346917 A CN 1023469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gineering geology
descriptive text
stratum
histogram
engine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4018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46917B (zh
Inventor
徐晓斌
汪华安
马海毅
曾强
王东甫
何宝石
张润明
赵理政
张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Energy Engineering Group 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 20111034018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46917B/zh
Publication of CN1023469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469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469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469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And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Soil By Compacting Or Drain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绘制工程地质柱状图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利用非线性规划原理,计算在满足预设条件下各个地层的工程地质描述文字在图纸中的最优化位置的高度坐标;根据所述高度坐标将所述各个地层的工程地质描述文字绘制在所述图纸上。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自动绘制工程地质柱状图的系统,通过本发明的技术,可以实现全程自动绘制,无需人工对图件进行后期的手动处理,免去了人工后期对工程地质描述文字的人工处理过程,节约了大量的人力成本。另外,绘制过程自动化程度高,处理后的工程地质柱状图的工程地质描述文字分布合理,绘制的工程地质柱状图规范、整齐,适用于各种地质工程和岩土工程勘察中工程地质柱状图进行处理,高效而且专业性强。

Description

自动绘制工程地质柱状图的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质工程及岩土工程勘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绘制工程地质柱状图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地质工程和岩土工程勘察领域,通过钻探作业获取岩芯后进行地质编录,作为地质工程和岩土工程勘察中的一项主要技术成果——工程地质柱状图,是根据对钻孔岩芯的观察鉴定、取样分析及在钻孔内进行的各种测试所获资料而编制成的一种原始图件。工程地质柱状图形象地表示出钻孔通过的岩层、矿体之间相互关系,是编制有关其他综合图件如工程地质剖面图和计算矿产储量的主要依据之一。现有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在成果报告中明确要求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附工程地质柱状图。
工程地质柱状图的主要内容有回次进尺、柱状图图例、岩芯采取率、岩层或矿体的层位、厚度、岩芯特征(包括岩、矿石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岩层或矿层的接触关系及层面倾角等)描述,以及取样化验、孔内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和地球物理测井成果等地层信息。
在以上所述构图要件中,现有相关行业软件,除工程地质描述文字部分,都可以完美采用计算机进行自动生成,从数据库中读取钻孔的相关信息,包括地层编号、类型、深度、厚度、采取率、RQD、标准贯入试验数据、采样数据以及岩芯描述等;计算各个地层的厚度在一定比例尺下图纸上的厚度尺寸以及各个地层的层顶在图纸上的位置,依据各个地层的在图纸上的层顶坐标,及工程地质描述文字在图纸上所占的高度值将其绘制在图纸上,形成最终的工程地质柱状图。虽然,在工程地质描述文字部分可自动生成,但是在局部地层较薄、变化较多且描述文字较多时,固然,整个图纸图框有足够空间放置描述文字,仍然会造成将描述文字挤出工程地质柱状图图框之外的情况,因此需要人工在生成的图件后,进行手工移动文字。在工程规模较大工作量较多时,所需绘制工程地质柱状图较多,后期移动文字需要耗时较多,此部分工作量不容小视。
如图1所示,图1为采用现有行业软件生成的工程地质柱状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其中工程地质描述文字,在最后一层⑩3中等风化石英岩,由于上部地层较薄且较密集,上部地层的工程地质描述文字,将该层的工程地质描述文字挤出了图纸的下边界,造成出错的情况。显然,整张图纸是可以盛放所有地层的工程地质描述文字的,仅需将部分地层的工程地质描述文字向上适当移动。
对于出现这种情况,后期需要工程技术人员手工依次将各个地层的工程地质描述文字向上移动,并将文字顶底的连线与对应的地层的层顶底相连接。以上仅显示为一张图的情形,现有工程规模较大时,会大量出现此种不可预料的情形。因此,就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手工移动工程地质描述文字的工作,从而造成大量的人力成本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绘制工程地质柱状图的方法及系统,解决工程地质柱状图的工程地质描述文字后期需要手工移动的问题,实现了无人值守、自动绘制工程地质柱状图。
一种自动绘制工程地质柱状图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利用非线性规划原理,计算在满足预设条件下各个地层的工程地质描述文字在图纸中的最优化位置的高度坐标;
根据所述高度坐标将所述各个地层的工程地质描述文字绘制在所述图纸上。
一种自动绘制工程地质柱状图的系统,包括:
高度坐标计算单元,用于利用非线性规划原理,计算在满足预设条件下各个地层的工程地质描述文字在图纸中的最优化位置的高度坐标;
描述文字绘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高度坐标将所述各个地层的工程地质描述文字绘制在所述图纸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绘制工程地质柱状图的技术,通过非线性规划原理计算得到工程地质描述文字在图纸中最优分布,可以实现全程自动绘制,无需人工对图件进行后期的手动处理,免去了人工后期对工程地质描述文字移动的人工处理过程,节约了大量的人力成本。
另外,本发明的绘制工程地质柱状图的技术的绘制过程自动化程度高,处理后的工程地质柱状图的工程地质描述文字分布合理,绘制的工程地质柱状图规范、整齐,适用于各种地质工程和岩土工程勘察中工程地质柱状图进行处理,高效而且专业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采用现有行业软件生成的工程地质柱状图;
图2是本发明的自动绘制工程地质柱状图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建立非线性规划问题过程的一个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自动绘制工程地质柱状图的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5是一个实施例中生成的工程地质柱状图;
图6是本发明的自动绘制工程地质柱状图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自动绘制工程地质柱状图的系统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自动绘制工程地质柱状图的方法作详细描述。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自动绘制工程地质柱状图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利用非线性规划原理,计算在满足预设条件下各个地层的工程地质描述文字在图纸中的最优化位置的高度坐标;
根据所述高度坐标将所述各个地层的工程地质描述文字绘制在所述图纸上。
在采用现有行业软件生成的工程地质柱状图的基础上,再通过本发明的自动绘制工程地质柱状图的方法对工程地质描述文字的布局进行调整,即可实现全程自动绘制工程地质描述文字分布合理、规范、整齐的工程地质柱状图,无需人工对图件进行后期的手动处理。
在一实施例中,对于所述计算在满足预设条件下各个地层的工程地质描述文字在图纸中的最优化位置的高度坐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根据工程地质描述文字在图纸上所占的高度值和预设条件建立关于各个地层的工程地质描述文字在图纸中的最优化位置的高度坐标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其中,所述高度值为所有地层的工程地质描述文字在岩性描述栏的所占的高度值,根据该高度值和预设条件建立非线性规划问题。
然后计算所述目标函数在满足所述约束条件下的全局最优解,通过求解最优解,以确定各个地层的工程地质描述文字所占的最优的高度,实现工程地质描述文字的优化布局。
为了实现优化布局工程地质描述文字,作为一个实施例,可以针对于工程地质描述文字预设以下条件:
(a)工程地质描述文字的顶部坐标接近地层的层顶坐标;该条件限定了岩性描述栏的空间能够得到充分利用。
(b)工程地质描述文字的坐标范围之间不重叠;该条件限定了工程地质描述文字在岩性描述栏的范围不会出现重叠。
(c)工程地质描述文字的排列顺序与地层的排列顺序一致;该条件限定了工程地质描述文字的范围贴近与之相应的地层的位置。
(d)工程地质描述文字的绘制范围不超过图框的限界;该条件限定了工程地质描述文字在岩性描述栏的高度值。
在预设上述条件,可以根据本专利使用者的实际情况而定,预设合理的条件,可以充分利用图纸的布局空间,同时也保证了绘制的工程地质柱状图完整地显示。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建立的目标函数为:
min f ( x ) = Σ i = 1 n ( x i - d i ) 2
所述约束条件为:
x i + 1 ≥ x i + h i 0 ≤ x i ≤ H
其中,xi为第i层地层的工程地质描述文字在图纸中的高度坐标;di为第i层地层的层顶坐标,hi为第i层工程地质描述文字的高度值,H为工程地质描述文字在图纸上所占的高度值。
通过将预设条件转化为非线性规划问题对应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建立上述的非线性规划计算模型,再将关于工程地质描述文字的参数代入上述非线性规划计算模型计算出全局最优解,该最优解的xi取值集合即为相应的地层的高度坐标。
作为一个实施例,上述建立非线性规划问题的过程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如图3所示,针对预设条件(a),虚拟在各地层的层顶和各层的工程地质描述文字之间有一根弹性系数为k连接的弹簧连接,整场的弹性势能为公式(1),则工程地质描述文字的最优分布是整场的弹性势能最小时的解:
min f ( x ) = Σ i = 1 n 1 2 k ( x i - d i ) 2 - - - ( 1 )
式中,k是连接描述文字与地层顶之间的虚拟的弹簧的弹性系数;由于目的是求minf(x)时的最优解,即整场的弹性势能最小,所以k对最优解没有影响,令k=2时,则上式可以化为:
min f ( x ) = Σ i = 1 n ( x i - d i ) 2 - - - ( 2 )
以上实现了预设条件(a)的转化,公式(2)是非线性规划的目标函数;下面将其余三条规则转化为上述公式(2)的约束条件。
由于各个地层的工程地质描述文字之间不重叠且先后顺序应与地层的先后顺序相一致,则预设条件(b)、(c)可以转化为以下的约束条件:
xi+1≥xi+hi                (3)
其中,xi为第i层地层的工程地质描述文字在图纸中的高度坐标,hi为第i层工程地质描述文字的高度值。
由于各层工程地质描述文字的不超过图框的限界,则预设条件(d)可以转化为以下的约束条件:
0≤xi≤H                   (4)
然后将以上公式(2)(3)(4)集合起来即可构成一个非线性规划问题:
min f ( x ) = Σ i = 1 n ( x i - d i ) 2 (5)
s . t . x i + 1 ≥ x i + h i 0 ≤ x i ≤ H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本发明的自动绘制工程地质柱状图的方法可以通过编制的AutoCAD程序来实现,在计算工程地质描述文字在图纸上所占的高度坐标前,可以首先通过AutoCAD程序从数据库中读取各个地层的钻孔的岩芯描述信息,将所述岩芯描述信息生成工程地质描述文字。
通过生成工程地质描述文字,即可确定在预设的岩性描述栏宽度下,工程地质描述文字在图纸上所占的高度值(H)。
另外,在计算工程地质描述文字在图纸上所占的高度坐标前,还可以通过AutoCAD程序从所述数据库中读取各个地层的钻孔的相关信息,将其依据预设的比例尺转换为图纸中的尺寸,然后将所述相关信息绘制在工程地质柱状图的对应位置上。其中,所述相关信息包括:地层编号、类型、深度、厚度、采取率、RQD、标准贯入试验数据和/或采样数据。
对于一张完整的工程地质柱状图来说,需要绘制的内容包括钻孔的各个地层的相关信息以及岩芯描述信息,可以通过AutoCAD程序从数据库中读取各个地层的钻孔的相关信息,在已生成的工程地质柱状图的基础上再通过本发明的技术对工程地质描述文字进行重新描述,同时,也可以不分先后顺序地分别在图纸上绘制钻孔各个地层的相关信息以及工程地质描述文字。
为了更加清晰本发明的自动绘制工程地质柱状图的方法,下面结合附图阐述本发明的一个应用实例。
假设在工程工地采用钻机进行钻探作业,得到编号为BS102钻孔的工程地质信息的工程地质柱状图。采用业内常用的工程地质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建立钻孔数据库并录入BS102钻孔数据,钻孔数据包括钻孔坐标、分层信息、土层信息以及室内和原位试验信息等反映在工程地质柱状图上的相关信息。
其中,分层信息包括土层编号、层底深度等;土层信息包括地质时代、地质成因、土层名称、颜色、工程地质描述、湿度、可塑性、风化程度、破碎程度等。
步骤一,通过基于本发明的自动绘制工程地质柱状图的方法编制的通过AutoCAD程序从数据库中读取各个地层的钻孔的相关信息和岩芯描述信息,将岩芯描述信息生成工程地质描述文字,将钻孔的相关信息转换为图纸中的尺寸,并绘制在工程地质柱状图的对应位置上。
对于各个地层钻孔的相关信息中的深度、厚度,具体是根据预设的比例尺,将钻孔的深度和各个地层的厚度依据比例尺关系分布在相应的图纸上,例如采用比例尺为1∶100时,BS102有44.30m,计算可得0.00~20.00m(采用A4标准图框时,高度一般为200mm)范围的地层分布于第一页中,20.00~40.00m范围地层分布于第二页中,40.00~44.30m范围内地层分布在第三页中,各页中分布的地层的厚度按其实际比例进行绘制。
步骤二,计算各个地层的工程地质描述文字在图纸中的最优化位置的高度坐标xi;以BS102的第二页为例,假设该页共分布有7个地层分别为粗砂④3、全风化花岗岩⑧1、强风化花岗岩⑧2、微风化花岗岩⑧4、强风化花岗岩⑧2、微风化花岗岩⑧4、中等风化石英岩⑩3,假设对应的地层层顶在图纸中深度坐标di为0、15、33、91、125、142、170,对应各层的工程地质描述文字的高度hi为8.7、12.8、13.4、27.4、17.5、36.8、22.7。
将上述参数代入公式(5)可得到如下计算优化目标公式:
min f ( x ) = x 1 2 + ( x 2 - 15 ) 2 + ( x 3 - 33 ) 2 + ( x 4 - 91 ) 2 (6)
+ ( x 5 - 125 ) 2 + ( x 6 - 142 ) 2 + ( x 7 - 170 ) 2
相应的约束条件的公式为:
1 0 0 0 0 0 0 0 - 1 1 0 0 0 0 0 0 0 - 1 1 0 0 0 0 0 0 0 - 1 1 0 0 0 0 0 0 0 - 1 1 0 0 0 0 0 0 0 - 1 1 0 0 0 0 0 0 0 - 1 1 0 0 0 0 0 0 0 - 1 0 x 1 x 2 x 3 x 4 x 5 x 6 x 7 x 7 ≥ 0 8.7 12.8 13.4 27.4 17.5 36.8 22.7 - 200 - - - ( 7 )
依据非线性规划原理计算上述公式,在有限次的迭代运算中得到xi的全局最优解为:
x 1 x 2 x 3 x 4 x 5 x 6 x 7 = 0.00 11.87 29.57 52 . 58 93.34 116.88 169.32 - - - ( 8 )
步骤三,根据上述xi的解将各个地层的工程地质描述文字绘制在所述图纸上,最终绘制的工程地质钻孔柱状图,如图5所示,实现了工程地质描述文字分布合理、规范、整齐。
另外,由于图5所示的工程地质钻孔柱状图是一种理想化情况,该图纸上,所有岩性描述栏的范围刚好绘制所有的工程地质描述文字,若出现工程地质描述文字超过岩性描述栏的范围时,则仍然采用业内常用的方式,将最后一个地层的超过部分工程地质描述文字绘制在另外一张空白图纸上。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自动绘制工程地质柱状图的系统作详细描述。
如图6所示,本发明的自动绘制工程地质柱状图的系统,包括:
高度坐标计算单元,用于利用非线性规划原理,计算在满足预设条件下各个地层的工程地质描述文字在图纸中的最优化位置的高度坐标;
描述文字绘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高度坐标将所述各个地层的工程地质描述文字绘制在所述图纸上。
在采用现有行业软件生成的工程地质柱状图的基础上,再通过本发明的自动绘制工程地质柱状图的系统对工程地质描述文字的布局进行调整,即可实现全程自动绘制工程地质描述文字分布合理、规范、整齐的工程地质柱状图,无需人工对图件进行后期的手动处理。
如图7所示,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高度坐标计算单元进一步包括:计算模型建立模块和最优解计算模块;
其中,所述计算模型建立模块用于根据工程地质描述文字在图纸上所占的高度值和预设条件建立关于各个地层的工程地质描述文字在图纸中的最优化位置的高度坐标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所述最优解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目标函数在满足所述约束条件下的全局最优解。
作为一个实施例,可以针对于工程地质描述文字预设以下条件:
(a)工程地质描述文字的顶部坐标接近地层的层顶坐标;该条件限定了岩性描述栏的空间能够得到充分利用。
(b)工程地质描述文字的坐标范围之间不重叠;该条件限定了工程地质描述文字在岩性描述栏的范围不会出现重叠。
(c)工程地质描述文字的排列顺序与地层的排列顺序一致;该条件限定了工程地质描述文字的范围贴近与之相应的地层的位置。
(d)工程地质描述文字的绘制范围不超过图框的限界;该条件限定了工程地质描述文字在岩性描述栏的高度值。
在预设上述条件,可以根据本专利使用者的实际情况而定,预设合理的条件,可以充分利用图纸的布局空间,同时也保证了绘制的工程地质柱状图完整地显示。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建立的目标函数为:
min f ( x ) = Σ i = 1 n ( x i - d i ) 2
所述约束条件为:
x i + 1 ≥ x i + h i 0 ≤ x i ≤ H
其中,xi为第i层地层的工程地质描述文字在图纸中的高度坐标;di为第i层地层的层顶坐标,hi为第i层工程地质描述文字的高度值,H为工程地质描述文字在图纸上所占的高度值。
在一实施例中,本发明的自动绘制工程地质柱状图的系统,还包括连接在所述高度坐标计算单元前的描述文字生成单元;
该描述文字生成单元用于通过AutoCAD程序从数据库中读取各个地层的钻孔的岩芯描述信息,将所述岩芯描述信息生成工程地质描述文字。
通过生成工程地质描述文字,即可确定在预设的岩性描述栏宽度下,工程地质描述文字在图纸上所占的高度值(H)。
在一实施例中,本发明的自动绘制工程地质柱状图的系统,还包括连接在所述高度坐标计算单元前的相关信息绘制单元;
该相关信息绘制单元用于通过所述AutoCAD程序从所述数据库中读取各个地层的钻孔的相关信息,将其依据预设的比例尺转换为图纸中的尺寸,然后将所述相关信息绘制在工程地质柱状图的对应位置上;
其中,所述相关信息包括:地层编号、类型、深度、厚度、采取率、RQD、标准贯入试验数据和/或采样数据。
对于一张完整的工程地质柱状图来说,需要绘制的内容包括钻孔的各个地层的相关信息以及岩芯描述信息,可以分别通过描述文字生成单元生成工程地质描述文字和通过相关信息绘制单元在图纸上绘制钻孔各个地层的相关信息。
经过测试,假设勘察钻孔是工程地质柱状图超过1000张,按常规软件如理正进行后人工调整柱状图中文字超出部分,每张图修改一次至少需要30s,总计至少7~8小时,若采用本发明的技术,生成时间与其它软件速度相近,但后期无需任何的人工处理。
以上所述的本发明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自动绘制工程地质柱状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利用非线性规划原理,计算在满足预设条件下各个地层的工程地质描述文字在图纸中的最优化位置的高度坐标;
根据所述高度坐标将所述各个地层的工程地质描述文字绘制在所述图纸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绘制工程地质柱状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在满足预设条件下各个地层的工程地质描述文字在图纸中的最优化位置的高度坐标包括步骤:
根据工程地质描述文字在图纸上所占的高度值和预设条件,建立关于各个地层的工程地质描述文字在图纸中的最优化位置的高度坐标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
计算所述目标函数在满足所述约束条件下的全局最优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绘制工程地质柱状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函数为:
min f ( x ) = Σ i = 1 n ( x i - d i ) 2
所述约束条件为:
x i + 1 ≥ x i + h i 0 ≤ x i ≤ H
其中,xi为第i层地层的工程地质描述文字在图纸中的高度坐标;di为第i层地层的层顶坐标,hi为第i层工程地质描述文字的高度值,H为工程地质描述文字在图纸上所占的高度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绘制工程地质柱状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条件包括:
工程地质描述文字的顶部坐标接近地层的层顶坐标;
工程地质描述文字的坐标范围之间不重叠;
工程地质描述文字的排列顺序与地层的排列顺序一致;
工程地质描述文字的绘制范围不超过图框的限界。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自动绘制工程地质柱状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计算在满足预设条件下各个地层的工程地质描述文字在图纸中的最优化位置的高度坐标前还包括:
通过AutoCAD程序从数据库中读取各个地层的钻孔的岩芯描述信息,将所述岩芯描述信息生成工程地质描述文字。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自动绘制工程地质柱状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计算在满足预设条件下各个地层的工程地质描述文字在图纸中的最优化位置的高度坐标前还包括:
通过AutoCAD程序从所述数据库中读取各个地层的钻孔的相关信息,将其依据预设的比例尺转换为图纸中的尺寸,然后将所述相关信息绘制在工程地质柱状图的对应位置上;
其中,所述相关信息包括:地层编号、类型、深度、厚度、采取率、RQD、标准贯入试验数据和/或采样数据。
7.一种自动绘制工程地质柱状图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高度坐标计算单元,用于利用非线性规划原理,计算在满足预设条件下各个地层的工程地质描述文字在图纸中的最优化位置的高度坐标;
描述文字绘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高度坐标将所述各个地层的工程地质描述文字绘制在所述图纸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绘制工程地质柱状图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坐标计算单元进一步包括:
计算模型建立模块,用于根据工程地质描述文字在图纸上所占的高度值和预设条件建立关于各个地层的工程地质描述文字在图纸中的最优化位置的高度坐标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
最优解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目标函数在满足所述约束条件下的全局最优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绘制工程地质柱状图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在所述高度坐标计算单元前的描述文字生成单元;
所述描述文字生成单元,用于通过AutoCAD程序从数据库中读取各个地层的钻孔的岩芯描述信息,将所述岩芯描述信息生成工程地质描述文字。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绘制工程地质柱状图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在所述高度坐标计算单元前的相关信息绘制单元;
所述相关信息绘制单元,用于通过所述AutoCAD程序从所述数据库中读取各个地层的钻孔的相关信息,将其依据预设的比例尺转换为图纸中的尺寸,然后将所述相关信息绘制在工程地质柱状图的对应位置上;
其中,所述相关信息包括:地层编号、类型、深度、厚度、采取率、RQD、标准贯入试验数据和/或采样数据。
CN 201110340188 2011-11-01 2011-11-01 自动绘制工程地质柱状图的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23469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340188 CN102346917B (zh) 2011-11-01 2011-11-01 自动绘制工程地质柱状图的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340188 CN102346917B (zh) 2011-11-01 2011-11-01 自动绘制工程地质柱状图的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46917A true CN102346917A (zh) 2012-02-08
CN102346917B CN102346917B (zh) 2013-02-27

Family

ID=455455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340188 Active CN102346917B (zh) 2011-11-01 2011-11-01 自动绘制工程地质柱状图的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46917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14298A (zh) * 2014-02-21 2014-07-09 武汉软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工勘内业工作全程自动化的方法
CN104778296A (zh) * 2014-12-11 2015-07-15 安徽建筑大学 钻孔柱状图岩性描述布局数学规划算法
CN106294525A (zh) * 2015-06-25 2017-01-0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录井柱状剖面信息提取方法和系统
CN108536883A (zh) * 2017-08-16 2018-09-14 李智斌 一种标签优化布置的工程勘察图自动绘制方法
CN109858500A (zh) * 2019-01-25 2019-06-07 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 一种钻孔岩芯野外照片柱状图的自动化生成方法
CN110593854A (zh) * 2019-09-26 2019-12-20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针对深钻孔的快速成图的方法及装置
CN111160853A (zh) * 2019-12-17 2020-05-15 核工业二四三大队 一种铀矿钻孔综合柱状图的电子化编制方法
CN111488328A (zh) * 2019-12-17 2020-08-04 核工业二四三大队 一种铀矿地质钻孔岩心物探编录曲线自动绘制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36899A (zh) * 2006-10-10 2007-03-28 武汉地大坤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以gis图形文件为模板的地质勘查柱状图编绘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36899A (zh) * 2006-10-10 2007-03-28 武汉地大坤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以gis图形文件为模板的地质勘查柱状图编绘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陈伯年 等: "钻孔柱状自动成图技术与应用", 《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论坛文集》 *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14298A (zh) * 2014-02-21 2014-07-09 武汉软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工勘内业工作全程自动化的方法
CN103914298B (zh) * 2014-02-21 2017-02-08 武汉软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工勘内业工作全程自动化的方法
CN104778296A (zh) * 2014-12-11 2015-07-15 安徽建筑大学 钻孔柱状图岩性描述布局数学规划算法
CN104778296B (zh) * 2014-12-11 2020-09-08 安徽建筑大学 钻孔柱状图岩性描述布局数学规划方法
CN106294525A (zh) * 2015-06-25 2017-01-0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录井柱状剖面信息提取方法和系统
CN108536883A (zh) * 2017-08-16 2018-09-14 李智斌 一种标签优化布置的工程勘察图自动绘制方法
CN108536883B (zh) * 2017-08-16 2021-10-22 李智斌 一种标签优化布置的工程勘察图自动绘制方法
CN109858500A (zh) * 2019-01-25 2019-06-07 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 一种钻孔岩芯野外照片柱状图的自动化生成方法
CN110593854A (zh) * 2019-09-26 2019-12-20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针对深钻孔的快速成图的方法及装置
CN111160853A (zh) * 2019-12-17 2020-05-15 核工业二四三大队 一种铀矿钻孔综合柱状图的电子化编制方法
CN111488328A (zh) * 2019-12-17 2020-08-04 核工业二四三大队 一种铀矿地质钻孔岩心物探编录曲线自动绘制方法
CN111488328B (zh) * 2019-12-17 2023-06-13 核工业二四三大队 一种铀矿地质钻孔岩心物探编录曲线自动绘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46917B (zh) 2013-0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46917B (zh) 自动绘制工程地质柱状图的方法及系统
Singhal et al. Applied hydrogeology of fractured rocks
Miller et al. Mountaintop removal mining and catchment hydrology
CN103559372A (zh) 隧道开挖施工断面大拱脚crd分层进尺动态分析方法及装置
Cheng et al. Fractal prediction of grouting volume for treating karst caverns along a shield tunneling alignment
Qiao et al. Prediction of floor water disasters based on fractal analysis of geologic structure and vulnerability index method for deep coal mining in the Yanzhou mining area
Xu et al. Prediction of the height of water-conductive fractured zone under continuous extraction and partial backfill mining method—A case study
CN105069162A (zh) 一种勘探平洞编录的信息化数据采集系统和方法
Xu et al. Prediction of the adaptability of using continuous extraction and continuous backfill mining method to sequestrate CO2-A case study
CN106772665A (zh) 一种地质勘察平洞节理数据的电子化采集方法和系统
Giles et al. Geological Hazards in the UK: their occurrence, monitoring and mitigation
McGrath et al. Digging our way to a Just Transition
Baluch et al. Assessment of sinkholes investigations in Jangseong-Gun Area, South Korea,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similar studies
Price et al. The 3D characterisation of the zone of human interaction and the sustainable use of underground space in urban and peri-urban environments: case studies from the UK
Tokiwa et al. Formation mechanism of extension fractures induced by excavation of a gallery in soft sedimentary rock, Horonobe area, Northern Japan
Koperna et al. Building an EPA class VI permit application
CN110764163B (zh) 基于γ总量及高密度电法测量下的伟晶岩锂矿的圈定方法
Zhang et al. A novel comprehensive detection method for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coalface overburden: a case study in China
Park et al. A study on 3D geospatial information model based influence factor management application in earthwork plan
CN112883699A (zh) 铀矿地质钻孔封孔设计和封孔登记表数字化制作方法
CN112908145A (zh) 一种砂岩型铀矿砂体等厚度图成图方法
Ellison et al. Ground characterisation of the urban environment: a guide to best practice. Urban Geoscience and Geological Hazards Programme.
Fransson et al. Geological and hydrogeological reference conditions for rock engineering: an example for grouting design at Äspö Hard Rock Laboratory, Sweden
Salom Remining and Restructure of a Tailing Deposit-Technical Feasibility
CN106777155A (zh) 基于电子厘米纸的地质编录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CHINA ENERGY ENGINEERING GROUP GUANGDONG ELECTRIC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CHINA ENERGY ENGINEERING GROUP 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Owner name: CHINA ENERGY ENGINEERING GROUP GUANGDONG ELECTRIC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0663 Luogang District, Guangdong, Guangzhou Science City Fung Road, No. 1, No.

Patentee after: CHINA ENERGY ENGINEERING GROUP 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663 Luogang District, Guangdong, Guangzhou Science City Fung Road, No. 1, No.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OF CHINA ENERGY ENGINEERING GROUP Co.,Ltd.

Address after: 510663 Luogang District, Guangdong, Guangzhou Science City Fung Road, No. 1, No.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OF CHINA ENERGY ENGINEERING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663 Luogang District, Guangdong, Guangzhou Science City Fung Road, No. 1, No.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