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输电线路输送容量动态测算系统及方法,来提升电网输送能力,提高原有线路的利用率,达到少建或缓建输电线路的目的。
为此,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输电线路输送容量动态测算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设于输电线路上的数据采集终端、通过通信网络与数据采集终端相连的监控主站、以及与监控主站通信连接的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子系统,所述的数据采集终端至少包括导线张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风力传感器。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完善和补充,本发明进一步采取如下技术措施或是这些措施的任意组合:
所述的数据采集终端设于输电线路耐张杆塔上。
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输电线路输送容量动态测算方法,所述的监控主站从数据采集终端获得导线张力和环境温度、风力信息,从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子系统获得导线实时负荷信息,然后计算线路的导线平均温度、导线弧垂,进而确定线路的容许输送容量,并将结果返回给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子系统数据库,显示实时容许输送容量。
所述容许输送容量的确定包括如下步骤:
1)数据采集终端的导线张力传感器测得导线的张力,温度传感器测得导线的环境温度,风力传感器测得风速和风向,监控主站根据导线的张力、环境温度、风速、风向计算导线的弧垂;
2)建立导线的张力-弧垂-温度曲线图表,从而得到导线的平均温度;
3)当导线的温度高于环境温度5摄氏度以上时,采用导线温度模型根据环境温度、导线温度、导线电流及热平衡方程计算输送容量;当导线的温度高于环境温度5摄氏度或5摄氏度以内时,采用气候模型根据环境温度、风速、风向以及经验表达式来计算输送容量。
计算弧垂时,根据公式弧垂
其中,RS为耐张段架空线的代表档距,综合比载
gθ为作用在电线单位长度上的风荷比载,g
h为导线的自重比载,σ
0为与比载作用线相垂直的纵向应力分量,β为耐张段各档架空线悬挂点高差角。
有益效果:本发明能比较准确地动态确定线路最大容许输送容量,能提升电网输送能力,提高原有线路的利用率,达到少建或缓建输电线路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输电线路输送容量动态测算系统,由多个装设在架空输电线路耐张杆塔上的DLR数据采集终端(DTU)和设在调度中心的一个DLR监控主站(DMS)构成。DTU与DMS之间通过公共移动通信网利用GSM短消息或GPRS网络实现数据传输。系统架构如图所示。
系统正常运行时,DMS从DTU获得导线张力和环境气候状态实时数据,从SCADA系统(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子系统)获得实时负荷信息,然后计算线路的导线平均温度、导线弧垂,进而确定线路的容许输送容量,可以将结果返回给SCADA系统数据库,并将实时容量显示在操作员控制平台上。
如图2所示,本发明测算流程主要包括:
1)通过测量导线的张力得出导线的弧垂
线路动态容量监测系统带有张力监视,张力传感器测量导线的张力,根据测得的气候条件(如环温、风速、风向等)来计算导线的弧垂。建立导线的力学数学模型,在风偏平面内计算导线的弧垂。
2)求导线温度
根据测得的张力建立导线的张力-弧垂-温度曲线图表,从而得到导线的平均温度。
3)根据热平衡方程来计算导线容量
采用气候模型(WM)、导线温度模型(CTM)相结合的方法,来求出输电线路容量。
计算弧垂时,根据公式弧垂
其中,RS为耐张段架空线的代表档距,综合比载
gθ为作用在电线单位长度上的风荷比载,g
h为导线的自重比载,σ
0为与比载作用线相垂直的纵向应力分量,β为耐张段各档架空线悬挂点高差角。
导线温度的计算也可采用下述方法:
起始条件下,一定气候条件下的水平应力可知。然后根据测得的张力,得出水平应力,代入状态方程,即可得出导线的温度。架空线路导线的状态方程式(无高差状态):
式中,α——架空线的温度膨胀系数,1/℃;
E——架空线的弹性系数,kg/mm2;
σn——比载为gn、气温为tn时,架空线的水平应力,kg/m*mm2;
σm——比载为gm、气温为tm时,架空线的水平应力,kg/m*mm2;
这里α和E均按国标取定,参照《高压架空输电线路施工技术手册》中附录6,P338,这里取α=18.93*10-6(1/℃),E=8000(kg/mm2)。
在有高差连续档正常运行情况下,当两种状态均为无风或低风速的气象条件时,上式变为如下形式:
为耐张段的代表高差角。
(或者
ERS——耐张段架空线的代表弹性系数,kg/mm2;
采用此法,最终计算公式与前公式相同。)
有风情况下:
其中,l′、l——分别为有风和无风状态下耐张段的代表档距,m;
当考虑到两端都联有耐张绝缘子串,且不等高的情况下时(孤立档):
对于连续档,
式中,K2m——气象条件为gm,tm时,悬挂点不等高的架空线,两端都联有绝缘子串的比载增大系数;
g0m——气象条件为gm,tm时,耐张绝缘子串的比载,kg/m*mm2;
λ——耐张绝缘子串的长度,m;
Gm——气象条件为gm,tm时,耐张绝缘子串的重量,kg;
S——架空线的截面积,mm2;
K2n同理。
采用气候模型(WM)计算输电线路容量的方法可参照《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
采用导线温度模型计算输电线路容量时,根据热平衡方程来计算:
稳态热平衡:
I2*R(Tc)+qs=qc+qr
即
暂态热平衡:
I2*R(Tc)+qs=M·Cp·dTc/dt+qc+qr
其中,qc——对流热散热;
qr——辐射散热;
qs——日照的热增益;
Cp——导体的比热;
Tc——导体的温度;
R(Tc)为导线在当时温度时的电阻;
Tc为导线温度,I为导线电流。
其中,对流散热(qc),辐射散热(qr),日照的热增益(qs)的计算可根据IEEE 738标准进行。
图3是系统典型24小时内的实时输电容量图。紫线是负载值,蓝线是基于CTM的容量曲线。当线路有足够的负载时,用基于张力的CTM算法计算容量,当负载引起的导线温度不高或风速较高时,可根据WM来计算线容量。
在白天(除去凌晨)尤其是在中午线路负载比较大的情况下,CTM模型计算的热传递系数精确度比较高。通过两个热传递系数的不确定因素的建立,可建立两种模型的选取方法:即当导线温度高于环温5度以上时,宜选用CTM(温度)模型,其他情况下选用WM(气候)模型。
传感器的输出要经过合理的检测。当传感器测得的数据与理论上相差很大,或者是超过定义的合理范围之外时,就不计此传感器及与其有关的数据,包括容量。而整条线路的容量就取决于其他段的最小容量值,并且软件平台上提示“缺省容量”,如果所有的传感器都失效,则报告“容量错误”,此时容量取最初的静态容量。
本发明能实现:
1)导线张力、导线弧垂和导线平均温度监测。通过张力传感器测量导线的张力,结合气候条件(如环境温度、日照辐射、风速、风向等)来计算导线的弧垂和导线平均温度。
2)动态确定线路输送容量。结合实时监测信息和负荷条件采用气候模型(WM)和导线温度模型(CTM)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输电线路最大容许输送容量。
3)微气候监测。监测环境温度、日照辐射温度、风速和风向等微气候条件。
4)容量预测。长期(1-3天)和短期(如4小时)的容量预测。
5)可与电网调度SCADA系统实现数据交换,可通过Web网页或短消息发布和查询数据。
6)导线覆冰在线监测。通过导线张力测量结合气候条件可以在线监测导线覆冰状况。
7)系统具有很好开放性,可灵活配置系统参数和运行参数,方便维护、使用和升级。
8)自动对各类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计算,得出运行线路的弧垂、平均温度、实时容量等分析结果;
9)采用图形画面、表格和曲线等方式显示实测数据和结果数据,便于分析实时运行情况和发展趋势。
10)通过Web网络和手机实现信息发布和查询。
对于电力公司:以长度32公里的线路为例,采用此技术的典型投资为约350万元;能提高到20%的输电容量,电力公司1年左右收回成本。而与此相比,采用加装FACTS设备或其他装置的方式提高线路容量,获得同样效益的费用约为3-4倍;重建新线路费用约为¥1.3亿元,线路升级费用约¥0.52亿元,远远大于此系统的投资。采用此装置,我国电力公司每年可节约资金数十亿元,比如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要求电网采用新技术,若把每回500千伏线路的输送能力提高到130万千瓦,只需新增500千伏交流线路33回,可节约500千伏交流线路约17回,节约投资53.8亿元。
应当指出,本实施例仅列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员均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改。因此,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应如权利要求书所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