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33344B - 一种适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自适应差错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自适应差错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33344B
CN102333344B CN2011103359879A CN201110335987A CN102333344B CN 102333344 B CN102333344 B CN 102333344B CN 2011103359879 A CN2011103359879 A CN 2011103359879A CN 201110335987 A CN201110335987 A CN 201110335987A CN 102333344 B CN102333344 B CN 1023333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cket
automatic repeat
arq
harq
repeat reques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3598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33344A (zh
Inventor
靳勇
常晋义
刘永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11033598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33344B/zh
Publication of CN1023333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333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333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3334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于HARQ-ARQ跨层交互协作自适应差错控制方法,属于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协作通信自适应差错控制技术领域。该方法采用跨层设计,在数据链路层采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ARQ),物理层采用自动重传请求(ARQ),根据应用业务对服务质量QoS的不同需求,自适应选择链路层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重传次数i和物理层自动重传请求的重传次数j,确定最佳差错控制方案;同时根据发送端和接收端的通信距离决定协作通信时所需的中继节点数和通信距离门限值,选择下一跳中继节点,自适应地建立多中继协作传输路径。优点:在确保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高可靠性的同时缩短时延,并获得较高的吞吐率和能量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适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自适应差错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自适应差错控制方法,特别地指适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于HARQ-ARQ跨层交互协作自适应差错控制方法,属于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协作通信自适应差错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相对于传统的无线Ad Hoc网络数据传输有其特殊的服务质量QoS( Quality of Service)要求:
1、传感器节点一般采用电池供电,能量受限且均为一次性部署难以更换,而且由于节点体积及开发成本限制, 传感器节点的存储空间和数据处理能力均受到较大程度的限制,因此协作通信时需要考虑能量使用效率。
2、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 信息的感知、收集和处理等任务完全由单个传感器节点承担,会严重影响网络通信性能和生命周期,同时单位面积内部署的网络节点数远大于传统的无线Ad Hoc网络,为协作通信提供了大量的候选中继节点。
3、传感器节点可能由于能量耗尽而失效,可能会有新的传感器节点加入到网络拓扑中,导致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处于动态变化状态,使得协作通信时存在“何时协作”和“与谁协作”的中继选择问题,因此传感器节点需要具备数据传输路径和中继选择自适应调整功能。
4、已有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平台运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无线Ad Hoc网络相比,无线传感器网络链路质量较差,无线链路丢包率高达50%,因此如何通过共享传感器节点资源,依靠传感器节点间的“相互协作”,在数据传输可靠性和高能效之间寻求一种数据发送模式和差错控制策略成为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综上所述,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体积、能量和带宽等限制,尤其是其所应用的场景例如军事、工业、交通等复杂恶劣环境的影响,为了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可采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和自动重传请求(ARQ)等差错控制技术, 以减小数据丢失和差错造成的影响。采用HARQ方法时,发送端对待传数据采用循环冗余校验CRC(Cyclical Redundancy Check)和前向纠错FEC(Forward Error Correction)进行编码,使之具有一定的检错和纠错能力;接收端采用FEC解码并用CRC校验数据正确性,以此来判断数据传输过程中是否出错,并将判断结果反馈给发送方;如果数据包出错,接收端主动丢弃该数据包并返回重传请求。发送端收到重传请求后,重新发送原来的编码数据包。HARQ信令开销小,链路层和物理层结构设计和数据处理容易实现,传输时延小,但数据可靠性不高。ARQ方法会带来较大的端到端时延,不适用于时延敏感的应用业务,但是它可以为数据传输提供较高的可靠性。
一般而言,实际系统中的存在既对时延敏感又对可靠性有较高要求的应用业务,显然单独使用HARQ和ARQ,难以满足此类业务需求。因此,需要考虑HARQ和ARQ跨层交互协作,既利用HARQ时延端,又结合了ARQ可靠性高的特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适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于HARQ-ARQ跨层交互协作自适应差错控制方法,使得无线传感器网络在为不同服务质量需求的应用业务提供有效的QoS保障而面临复杂性和动态特性等问题时,仍能满足业务对时延敏感性和传输可靠性的高要求。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适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自适应差错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发送端,启动应用业务服务质量自定义机制,根据应用业务对于数据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传输的服务质量QoS的需求,分别指定数据包丢弃概率、饱和吞吐率和能效或端到端平均时延的保障优先级;
(2)数据包到达数据链路层后, 根据应用业务制定服务质量QoS方案,查询差错控制方案表即表1,选择当前最佳的差错控制方案并设置链路层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最大重传次数i和物理层自动重传请求的最大重传次数j;
(3)同时在数据链路层启动自适应中继选择机制,分析得到通信距离门限值 和协作传输所需中继节点数Hmax-1;
(4)发送数据包,如果收到ACK则继续发送新的数据包,同时启动定时器;
(5)如果超时或者收到NACK,则启动链路层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当重传次数大于i后,向物理层发送HE-NACK信息,激活物理层自动重传请求;如果物理层自动重传请求的重传次数大于j则主动丢弃该数据包;
(6)中继节点选择通信距离小于或等于通信距离门限值的节点作为下一跳接收节点;
(7)在Hmax-1个中继节点上重复依次执行步骤(4)、(5)和(6)直至数据包被接收方正确接收或主动丢弃数据包;
(8)接收端如果收到的数据包是由链路层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发送则在链路层对该数据包进行FEC解码和CRC校验,否则在物理层对该数据包进行CRC校验,若数据包正确则反馈ACK同时将数据包送至上层供应用业务进行相应处理,否则反馈NACK。
本发明由于采用上述方法后,具有的优点:在确保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高可靠性的同时缩短时延,并获得较高的吞吐率和能量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基于HARQ-ARQ跨层交互协作自适应差错控制方法的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基于HARQ-ARQ跨层交互协作自适应差错控制方法的三状态二阶段马尔科夫链模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基于HARQ-ARQ跨层交互差错控制方法的饱和吞吐率随通信距离变化规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基于HARQ-ARQ跨层交互差错控制方法的数据包丢弃概率随通信距离变化规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基于HARQ-ARQ跨层交互差错控制方法的端到端平均时延随通信距离变化规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基于HARQ-ARQ跨层交互差错控制方法的能效随通信距离变化规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五种差错控制方案的饱和吞吐率随误码率变化规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五种差错控制方案的数据包丢弃概率随误码率变化规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五种差错控制方案的端到端平均时延随通误码率变化规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五种差错控制方案的能效随误码率变化规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描述本发明所公开方法的技术实质和实施效果,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所有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均不构成对本发明方法的限制,任何形式上的或数值上的非实质性修改均应视为本发明所公开方法的等效替换而属于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
下面首先描述的是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性能分析方法,然后分别介绍基于这一分析方法实现的自适应中继选择机制和应用业务服务质量自定义机制,最后在这两个实现机制的基础上,给出本发明一个完整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性能的分析方法
本发明采用基于马尔科夫链模型性能分析方法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网络传输性能进行分析,该方法适用于基于Crossbow公司的使用Atmega-128L处理器和CC1000射频模块的Mica2型节点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平台,无线信道采用对数距离路径损耗模型。在该模型中,距离发射端间距为d时,传感器节点的接收功率为:
P r ( d ) = P t - P ( d 0 ) - 10 βlg ( d d 0 ) - - - ( 1 )
其中,β表示路径损耗参数且β=3。d0表示近地参考距离。由此得到接收端的信噪比γdB如下式所示:
γ dB = P r ( d ) - P n - - - ( 2 )
其中,Pn表示噪声功率。Mica2节点使用非相关FSK解调,其误码率Pb(BER: Bit ErrorRate)由公式(3)给出:
P b = 1 2 e SN R d B N 2 R radio - - - ( 3 )
其中,BN是噪声带宽,Rradio是CC1000的数据发射速率。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数据发送端节点、接收端节点和中继节点的链路层采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物理层采用自动重传请求(ARQ)。物理层自动重传请求(ARQ)的误帧率PARQ (FER: Frame Error Rate)可由公式(4)得到:
P ARQ = 1 - ( 1 - P b ) l DATA + l ACK - - - ( 4 )
其中,lDATA=α+lACK是数据帧长,lpayload表示负载长度,α是帧头(MHR)和帧校验位(FCS)长度之和,lACK是ACK帧长。
链路层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误帧率PHARQ可由公式(5)得到:
Figure GDA0000200372285
任何一个数据包被发送端送入无线信道后,可能处于三种状态和两个阶段。三种状态分别是成功接收、主动弃包和多中继协作传输。两个阶段分别是链路层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控制阶段记为stage1和物理层自动重传请求(ARQ)控制阶段记为stage2。发送端将数据包送入无线链路后,即进入多中继协作传输状态。首先进入链路层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控制阶段,在链路层采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方法,重传次数记为NHARQ,最大重传次数设置为i,如果接收端成功接收数据包则转入成功接收状态,否则当重传次数大于i后,转入第二阶段即物理层自动重传请求(ARQ)控制阶段;在物理层,采用自动重传请求(ARQ)方法,重传次数记为NARQ,最大重传次数设置为j,如果接收端成功接收数据包则转入成功接收状态,否则当重传次数大于j后,转入主动弃包状态。由于无线链路中断和数据包出错或超时是一个相互独立的随机过程,将来的无线链路中断和过去的数据包发送情况无关,因此以上过程就构成了一个离散的马尔科夫链模型如图2所示。
数据包进入多中继协作传输状态后,第一阶段即链路层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控制阶段时,由多中继协作传输状态进入成功接收状态的转移概率可以计算如下:
Figure GDA0000200372286
Figure GDA0000200372287
数据包从发送端转移到中继节点上进行下一次重传的概率如公式(8)所示:
Figure GDA0000200372288
单独采用链路层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方法进入主动弃包状态概率如公式(9)所示:
Figure GDA0000200372289
第一阶段即链路层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控制阶段进入第二阶段即物理层自动重传请求(ARQ)控制阶段的概率如公式(10)所示:
Figure GDA00002003722810
第二阶段时,由多中继协作传输状态进入成功接收状态的转移概率可以计算如下:
Figure GDA00002003722811
Figure GDA00002003722812
数据包从发送端转移到中继节点上进行下一次重传的概率如公式(13)所示:
Figure GDA00002003722813
数据包经两阶段差错控制后进入主动弃包状态概率如公式(14)所示:
Figure GDA00002003722814
单独采用物理层自动重传请求(ARQ)方法进入成功接收状态概率如下:
Figure GDA00002003722815
Figure GDA00002003722816
单独采用物理层自动重传请求(ARQ)方法进入主动弃包状态概率如公式(17)所示:
Figure GDA00002003722817
在传感器节点物理属性、端到端通信距离、链路层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最大重传次数i,物理层自动重传请求(ARQ)最大重传次数j等参数已知情况下,可由公式(1-17)计算出三状态二阶段之间的状态转移概率值且唯一。据此,给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饱和吞吐率、数据包丢弃概率、端到端平均时延和能效的分析方法。
每个传感器节点成功发送一个数据包后,立即发送下一个数据包时,发送数据持续增加,网络所能够达到的最大吞吐率为饱和吞吐率。SHARQ-ARQ记录发送端采用HARQ策略时i次和物理层采用ARQ策略时j次重传后,成功发送数据包的有效载荷与总传输数据比,如公式(18)所示:
S HARQ - ARQ = l parload l DATA + l ACK ( ( 1 - p HARQ ) + p HARQ ( 1 - p HARQ ) + p HARQ 2 ( 1 - p HARQ ) + · · · + p HARQ i ( 1 - p HARQ ) p HARQ i + 1 ( ( 1 - p ARQ ) + p ARQ 2 ( 1 - p ARQ ) + · · · + p ARQ j ( 1 - p ARQ ) ) ) = l payload l DATA + l ACK ( ( 1 - p HARQ i + 1 ) + p HARQ i + 1 ( 1 - p ARQ j + 1 ) ) = l payload l DATA + l ACK ( 1 - p HARQ i + 1 p ARQ j + 1 ) - - - ( 18 )
由图2可知数据包丢弃只会发生在物理层自动重传请求(ARQ)重传次数大于最大重传次数j情况下。如果数据包再发送失败,则主动丢弃该数据包。因此,采用基于HARQ-ARQ跨层交互差错控制方法时数据包丢弃概率如公式(19)所示:
P HARQ - ARQ = p HARQ i + 1 p ARQ j + 1 - - - ( 19 )
采用基于HARQ-ARQ跨层交互差错控制方法时每个数据包的平均重传次数Navg-HARQ-ARQ可以计算如下:
N avg - HARQ - ARQ = p HARQ + p 2 HARQ + · · · + p i HARQ + p i HARQ p ARQ + p i HARQ p ARQ 2 + p i HARQ p ARQ 3 + · · · · + p i HARQ p ARQ j - - - ( 20 )
因此数据包端到端平均往返时延如公式(21)所示:
T Packet = T 1 - p HARQ i + 1 p ARQ j + 1 1 - p HARQ p ARQ - - - ( 21 )
本发明中分析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能效时,同时考虑了系统的能耗和通信的可靠性,由下式表示:
η = E effi E total ( 1 - P ) - - - ( 22 )
它表示数据包中负载的能耗Eeffi占总能耗Etotal的比值。能效η代表了相邻的通信节点之间有效传输的。
基于HARQ-ARQ跨层交互差错控制方法的能效η可由公式(23)求得:
η = Σ n = 1 i ( l paylaod l DATA + l ACK ( 1 - p ARQ n ) ) + Σ n = 1 j ( l paylaod l DATA + l ACK ( 1 - p HARQ n ) ) i + 1 - - - ( 23 )
二、自适应中继选择机制
根据公式(18)、(19)、(21)和(23)可得到采用基于HARQ-ARQ跨层交互差错控制方法时饱和吞吐率、数据包丢弃概率、端到端平均时延和能效随通信距离的变化规律如图3、4、5和6所示。其中,传感器节点的近地参考距离d0取15米和30米。
从图示可以看出,传感器节点的近地参考距离d0取15米时,当发送节点与下一跳接收节点之间一跳通信距离小于40米时,由于信道条件比较好,数据帧传输的差错概率非常小,饱和吞吐率、数据包丢弃概率、端到端平均往返时延和能效均保持最优性能;当通信距离大于40米后,通信距离的增大导致信噪比下降,接收节点误码率迅速增大,饱和吞吐率和能效急剧下降,同时数据包丢弃概率和端到端平均时延急剧增大,此时40米可作为中继选择的通信距离门限值。同理,传感器节点的近地参考距离d0取30米时可选择80米作为中继选择的通信距离门限值。因此,不同的传感器节点的近地参考距离d0有唯一的通信距离门限值与其一一对应。
因此在协作通信时,应选择通信距离小于或等于通信距离门限值的传感器节点作为下一跳接收节点即中继节点,而且可以根据发送端到接收端的通信距离De计算,得到在每一次重传时所需的中继节点数,如公式(24)所示:
D e = D &OverBar; D e < D &OverBar; H max = 1 H max D &OverBar; D e mod D &OverBar; = 0 H max = D e / D &OverBar; H max D &OverBar; D e mod D &OverBar; &NotEqual; 0 H max = [ D e / D &OverBar; ] + 1 - - - ( 24 )
其中,
Figure GDA00002003722825
表示通信距离门限值,mod表示取模运算,[De/]表示取整运算即直接截取整数部分。若已知De即可计算出协作传输跳数Hmax值,则所需协作中继节点数为Hmax-1。
根据上面的分析,本发明在具体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自适应中继选择机制确定为如下的工作流程:
(1)实测获得传感器节点的近地参考距离d0和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端到端的通信距离De
(2)根据基于马尔科夫链模型性能分析方法得到饱和吞吐率、数据包丢弃概率、端到端平均时延和能效随通信距离的变化规律;
(3)分析饱和吞吐率、数据包丢弃概率、端到端平均时延和能效随通信距离的变化规律得到通信距离门限值
Figure GDA00002003722827
(4)由公式(24)计算得到协作传输跳数Hmax值,进而得到所需协作中继节点数Hmax-1;
(5)选择通信距离小于或等于
Figure GDA00002003722828
的节点作为下一跳接收节点。
在中继节点上只需执行第(5)步,进行下一跳中继选择即可。
三、应用业务服务质量自定义机制
本实施例中基于HARQ-ARQ跨层交互差错控制方法的最大重传次数Nmax取值为4。链路层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最大重传次数i和物理层自动重传请求(ARQ)最大重传次数j存在如公式(25)所示的关系:
Nmax=i +j   (25)
其中,i取值分别为0、1、2、3和4,则根据公式(25)可知对应的j取值为4、3、2、1和0,于是基于HARQ-ARQ跨层交互差错控制方法可制定五种差错控制方案记为EC(0,4)、EC(1,3)、EC(2,2)、EC(3,1)和EC(4,0)。根据基于马尔科夫链模型性能分析方法可得到这五种差错控制方案的饱和吞吐率、数据包丢弃概率、端到端平均时延和能效随误码率的变化规律如图7、8、9和10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五种差错控制方案在饱和吞吐率、数据包丢弃概率、端到端平均时延和能效四方面性能上存在如下关系:
(1)饱和吞吐率由高到低依次为:EC(0,4)、EC(1,3)、EC(2,2)、EC(3,1)、EC(4,0);
(2)数据包丢弃概率由低到高依次为:EC(0,4)、EC(1,3)、EC(2,2)、EC(3,1)、EC(4,0);
(3)端到端平均时延由短到长依次为:EC(4,0)、EC(3,1)、EC(2,2)、EC(1,3)、EC(0,4);
(4)能效由高到低依次为:EC(0,4)、EC(1,3)、EC(2,2)、EC(3,1)、EC(4,0)。
可以看出五种差错控制方案在饱和吞吐率、数据包丢弃概率和能效上性能递减排列顺序与端到端平均时延相反,因此可以建立两个应用业务服务质量制定方案,而且应用业务只能选择其中一种方案制定其所需的服务质量,如表1所示。在表1中,方案1包括了本发明的基于HARQ-ARQ跨层交互差错控制方法的五种差错控制方案所能提供的饱和吞吐率、数据包丢弃概率和能效三个性能的保障能力,分别用5、4、3、2和1表示,数字越大表明保障能力越强;同理,方案2只包括端到端平均时延性能保障能力。应用业务可根据实际需求对照表1选择方案后,直接制定所采用的差错控制方案即为链路层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最大重传次数i和物理层自动重传请求(ARQ)最大重传次数j赋值。
表1 差错控制方案
Figure GDA00002003722829
四、本发明的一个完整实施例
参见图1,图示为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网络体系结构图,在该具体实施例中,发送端、中继节点和接收端上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发送端:
(1)启动应用业务服务质量自定义机制。根据应用业务对于数据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传输的服务质量QoS(Quality of Service)的需求,分别指定数据包丢弃概率、饱和吞吐率和能效或端到端平均时延的保障优先级;
(2)数据包到达数据链路层后,根据应用业务制定服务质量方案,查询差错控制方案表即表1,选择当前最佳的差错控制方案并设置链路层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最大重传次数i和物理层自动重传请求的最大重传次数j;
(3)同时在数据链路层启动自适应中继选择机制,分析得到通信距离门限值
Figure GDA00002003722830
和协作传输所需中继节点数Hmax-1;
(4)开始发送数据包,如果收到ACK则继续发送新的数据包,同时启动定时器;
(5)如果超时或者收到NACK,则启动链路层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当重传次数大于i后,向物理层发送HE-NACK信息,激活物理层自动重传请求;如果物理层自动重传请求的重传次数大于j则主动丢弃该数据包;
中继节点:
(6)中继节点选择通信距离小于或等于通信距离门限值的节点作为下一跳接收节点;
(7)在Hmax-1个中继节点上重复依次执行步骤(4)、(5)和(6)直至数据包被接收方正确接收或主动丢弃数据包;
接收端:
(8)如果收到的数据包是由链路层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发送则在链路层对该数据包进行FEC解码和CRC校验,否则在物理层对该数据包进行CRC校验,若数据包正确则反馈ACK同时将数据包送至上层供应用业务进行相应处理,否则反馈NACK。

Claims (1)

1.一种适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自适应差错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在发送端,启动应用业务服务质量自定义机制,根据应用业务对于数据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传输的服务质量QoS的需求,分别指定数据包丢弃概率、饱和吞吐率和能效或端到端平均时延的保障优先级;
(2)数据包到达数据链路层后,根据应用业务制定服务质量QoS方案,查询差错控制方案表即表1,选择当前最佳的差错控制方案并设置链路层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最大重传次数i和物理层自动重传请求的最大重传次数j
(3)同时在数据链路层启动自适应中继选择机制,分析得到通信距离门限值
Figure 2011103359879100001DEST_PATH_IMAGE001
和协作传输所需中继节点数H max -1,其中:Hmax表示协作传输跳数;
(4)发送数据包,如果收到ACK则继续发送新的数据包,同时启动定时器;
(5)如果超时或者收到NACK,则启动链路层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当重传次数大于i后,向物理层发送HE-NACK信息,激活物理层自动重传请求;如果物理层自动重传请求的重传次数大于j则主动丢弃该数据包;
(6)中继节点选择通信距离小于或等于通信距离门限值
Figure 901930DEST_PATH_IMAGE001
的节点作为下一跳接收节点;
(7)在H max -1个中继节点上重复依次执行步骤(4)、(5)和(6)直至数据包被接收方正确接收或主动丢弃数据包;
(8)接收端如果收到的数据包是由链路层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发送则在链路层对该数据包进行FEC解码和CRC校验,否则在物理层对该数据包进行CRC校验,若数据包正确则反馈ACK同时将数据包送至上层供应用业务进行相应处理,否则反馈NACK
CN2011103359879A 2011-10-31 2011-10-31 一种适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自适应差错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333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359879A CN102333344B (zh) 2011-10-31 2011-10-31 一种适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自适应差错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359879A CN102333344B (zh) 2011-10-31 2011-10-31 一种适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自适应差错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33344A CN102333344A (zh) 2012-01-25
CN102333344B true CN102333344B (zh) 2012-11-21

Family

ID=454849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35987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33344B (zh) 2011-10-31 2011-10-31 一种适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自适应差错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3334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47480B (zh) * 2013-12-31 2017-11-21 清华大学 数据包传输方法及通信节点
CN103873479B (zh) * 2014-03-28 2017-09-12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跨层评估的平行数据传输算法
CN105323035A (zh) * 2014-07-28 2016-02-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721116A (zh) * 2014-12-04 2016-06-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数分配方法和装置
CN104660371B (zh) * 2015-02-02 2017-10-10 常熟理工学院 基于信道状态感知的频分调制型机会协作QoS保障方法
CN104796793B (zh) * 2015-04-23 2017-08-29 常熟理工学院 机会式多媒体动态云平台和多中继分级协作的传输方法
CN106102084B (zh) * 2016-05-24 2019-07-30 重庆邮电大学 基于重传反馈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端到端时延上界评估方法
CN107634822B (zh) * 2016-07-19 2021-03-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harq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6488502B (zh) * 2016-09-29 2020-01-17 杭州鸿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提高网络服务质量的方法
CN107969021B (zh) * 2016-10-19 2021-06-08 中南大学 一种基于区分服务的事件与执行器间的高效路由策略
CN107302417B (zh) * 2017-05-22 2020-01-07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 无源感知网络点对点链路数据传输机制切换方法
CN108880754B (zh) * 2018-06-25 2020-04-1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分级冗余机制的低时延信令、数据无线传输方法
CN114337928A (zh) * 2021-12-30 2022-04-12 福州大学 一种基于arq与fec自适应选择的实时视频传输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52315A (ja) * 2000-04-10 2001-12-21 Hyundai Electronics Ind Co Ltd 広帯域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のダウンリンクにおけるハイブリッド自動再送要求2/3方式のためのデータ処理方法
CN101621367A (zh) * 2009-06-09 2010-01-06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包校验信息的harq译码方法
WO2010019492A3 (en) * 2008-08-11 2010-04-15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a relay to provide physical an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functionaliti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01296A1 (en) * 2000-04-10 2002-01-03 Yu-Ro Lee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for hybrid ARQ type II/III downlink of wide-band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52315A (ja) * 2000-04-10 2001-12-21 Hyundai Electronics Ind Co Ltd 広帯域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のダウンリンクにおけるハイブリッド自動再送要求2/3方式のためのデータ処理方法
WO2010019492A3 (en) * 2008-08-11 2010-04-15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a relay to provide physical an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functionalities
CN101621367A (zh) * 2009-06-09 2010-01-06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包校验信息的harq译码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33344A (zh) 2012-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33344B (zh) 一种适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自适应差错控制方法
Ahmed et al.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and standards: A contemporary survey
CN101282204B (zh) 基于自适应编码调制的自适应协作重传方法
CN101212285B (zh) 基于机会协同的自动重传请求方法
CN101237310B (zh) 一种增强型自适应数据重传的方法
CN102497248B (zh) 基于网络编码的数据重传方法
CN102013966B (zh) 基于网络编码的数据包重传方法
CN102833051B (zh) 基于反馈的喷泉编码广播方法
CN1253682A (zh) 移动通信系统里传输分组交换数据的方法
CN102664716B (zh) 一种应用于实时监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收集方法
CN110351022A (zh) 动态harq-ack码本的长度确定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CN102111820B (zh) 无线网络实现传输控制协议感知网络编码调度控制的方法
CN102752087A (zh) 一种基于amc-arq跨层的链路自适应方法
CN110352574A (zh) 改进的确认信令
CN101931517A (zh) 一种基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自适应中继和速率选择方法
CN103546245B (zh) 一种基于网络编码的数据包重传方法
CN102208962B (zh) 无线数据传输方法
CN103095440B (zh) 自由空间光通信中混合自动请求重传系统及方法
CN102223216A (zh) 组播传输中网络编码混合自动请求重传方法
CN110366833A (zh) 用于确认信令的重传定时
CN101621362B (zh) 提高无线个人网信道利用率的方法
CN101444030B (zh) 使用harq的无线通信系统和操作该系统的方法
CN102571305B (zh) 一种协同通信中自动重传请求的实现方法
CN102595513B (zh) 一种基于重传触发多点协作传输的方法及系统
CN101282202A (zh) 混合自动请求重发方法及数据传输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21

Termination date: 2018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