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30648B - 增压泵及应用该增压泵的反渗透系统 - Google Patents

增压泵及应用该增压泵的反渗透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30648B
CN102330648B CN201110300226.XA CN201110300226A CN102330648B CN 102330648 B CN102330648 B CN 102330648B CN 201110300226 A CN201110300226 A CN 201110300226A CN 102330648 B CN102330648 B CN 1023306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piston
pressure chamber
reverse osmosis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0022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30648A (zh
Inventor
孙茂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NAIAD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NAIAD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NAIAD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NAIAD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30022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30648B/zh
Priority to PCT/CN2011/080621 priority patent/WO2013044529A1/zh
Priority to TW100137431A priority patent/TWI520771B/zh
Publication of CN1023306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306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306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3064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1/00Processes of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e.g. dialysis, osmosis or ultrafiltration; Apparatus, 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1/02Reverse osmosis; Hyperfiltration ; Nanofiltration
    • B01D61/06Energy recover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1/00Processes of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e.g. dialysis, osmosis or ultrafiltration; Apparatus, 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1/02Reverse osmosis; Hyperfiltration ; Nanofiltration
    • B01D61/12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9/00Multistage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9/20Portable or detachable small-scale multistage treatment devices, e.g. point of use or laboratory water purification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9/00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ing or driven means to or from their working members
    • F04B9/08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ing or driven means to or from their working members the means being fluid
    • F04B9/10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ing or driven means to or from their working members the means being fluid the fluid being liquid
    • F04B9/109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ing or driven means to or from their working members the means being fluid the fluid being liquid having plural pumping chambers
    • F04B9/111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ing or driven means to or from their working members the means being fluid the fluid being liquid having plural pumping chambers with two mechanically connected pumping mem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313/00Details relating to membrane modules or apparatus
    • B01D2313/24Specific pressurizing or depressurizing means
    • B01D2313/243Pum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 C02F1/441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by reverse osmosi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3/00Specific treatment goals
    • C02F2303/10Energy recover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30Wastewater o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家用纯水处理设备生产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增压泵及应用该增压泵的反渗透系统,该增压泵通过利用自来水本身的压力和回收反渗透废水中的压力能,自动对水加压并维持自身的运行,不需要电能,其换向机构通过驱动弹簧推动阀杆支架及阀杆而实现换向来取代传统的机械换向阀通过活塞本身直接推动控制阀的阀杆实现换向,换向迅速可靠,避免了偷停现象的发生。本发明提供的增压泵及其应用该增压泵的反渗透系统,运行不需电力,绿色环保,即使在停电的情况下也可以正常运转;原水消耗少,废水和纯净水的流量比例基本维持恒定,从而可节约原水的消耗;设备本身成本及运转的成本均较低,十分有利于在普通的家庭中推广使用。

Description

增压泵及应用该增压泵的反渗透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家用纯水处理设备生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无需用电的增压泵及应用该增压泵的反渗透系统。
背景技术
利用小型反渗透系统制造家用纯水装置在市场上越来越普遍,在这个系统中起功能作用的是一支超低压反渗透膜元件,为达到该膜元件的要求,其进口的原水压力要在4~6Kgf/cm2之间,但是在中国以及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其市政自来水的压力都没有那么高,因此,在这个小型系统中必须有增压装置来对自来水进行增压后再进入反渗透单元。
目前,在市面上最普遍使用的是一种电动隔膜泵,这种泵由一只直流电机驱动一个轴向隔膜泵来对自来水增压,整个系统的一般安装如下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反渗透单元100'中和为反渗透单元100'增压的电动增压泵200'及与之配套的电源适配器、电磁阀300'、纯水压力罐400'、MCU控制器500'、水位感应器600'、废水比700'(也即螺线管限流阀)。
由于增压泵由电机驱动,由此会带来如下一系列缺陷:
(1)安装时必须同时安装水路和电路,造成系统既存在水路又存在电路,系统控制比较复杂,需要感应器/MCU/执行元件来控制水路和电路的通断,控制和安装都不方便,且故障率高;
(2)系统运行需要电能,不但不利于绿色环保,而且一旦停电该系统便无法工作;
(3)在系统运行中,纯水压力罐压力逐渐升高,背压增大,纯水出水量减小,而废水流量几乎不变,因此导致单位产水量消耗的原水增多;
(4)系统本身的成本及系统运行成本均较高。
于是,将该反渗透系统的增压装置替换为不需要电力驱动的装置是其改进方向。然而现有的类似不用电的增压泵诸如往复液压缸、往复气缸、气动隔膜泵等,其换向过程中是由活塞运动到极限位置附近时,通过活塞直接推动控制阀的阀杆,当活塞运动速度很低时,阀杆的惯性不足以推动自身越过阀门的中间位置,这时阀门内部水流短路或断路,活塞没有压力驱使它运动,从而很容易发生偷停现象甚至卡死造成整个机构停下来而无法运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增压泵,旨在解决其内置的换向机构容易发生偷停现象而使增压泵无法运行的问题,且该增压泵不需用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增压泵,包括一壳体、呈对称设于所述壳体两端的左水压缸和右水压缸、设于所述左水压缸与所述右水压缸之间的换向机构;
所述左水压缸通过一左隔膜分隔为第一左压力腔和第二左压力腔,所述左水压缸内还设有一左活塞和一套设于所述左活塞上的左水压缸套;所述右水压缸通过一右隔膜分隔为第一右压力腔和第二右压力腔,所述右水压缸内还设有一右活塞和套设于所述右活塞上的一右水压缸套;
所述换向机构设于所述左水压缸与所述右水压缸之间,其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左压力腔和第二左压力腔连接的两个左换向阀、分别与所述第一右压力腔和第二右压力腔连接的两个右换向阀、阀杆支架及一可传递所述左活塞和所述右活塞的推力的推杆;
所述左换向阀和右换向阀为两位三通阀,两所述左换向阀和两所述右换向阀设于所述阀杆支架上,两所述左换向阀各自分别置于两左换向阀体内,两所述右换向阀分别置于两右换向阀体内;
所述推杆的左、右端部分别插接于所述左活塞和所述右活塞上且在所述推杆的左段和右段分别套设有一左驱动弹簧和一右驱动弹簧;所述阀杆支架位于所述左驱动弹簧和右驱动弹簧之间且在所述左驱动弹簧和右驱动弹簧的驱动作用下可在所述推杆上向左或向右滑动;
所述壳体与所述阀杆支架之间还设有弹性止挡组件且所述弹性止挡组件设为两套,各所述弹性阻挡组件包括一滚轮、一活动挡块、一弹性部件和一压盖,各所述滚轮设于所述阀杆支架上且分别位于所述推杆的上方、下方,所述活动挡块与所述滚轮相抵靠,所述压盖设于所述壳体上且将所述弹性部件压紧于所述活动挡块上。
进一步地,所述左水压缸由一左端盖和一左水压缸体围合而成,所述左水压缸体套设于所述左水压缸套上,所述左活塞的左端还设有一左活塞帽;所述右水压缸由一右端盖和一右水压缸体围合而成,所述右水压缸体套设于所述右水压缸套上,所述右活塞的右端还设有一右活塞帽。
具体地,所述左隔膜通过一左隔膜压环压设于所述左水压缸体上,所述右隔膜通过一右隔膜压环压设于所述右水压缸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左水压缸体与所述左端盖之间设有一第一左密封圈,所述右水压缸体与所述右端盖之间设有一第一右密封圈;所述左活塞与所述左水压缸套之间设有一第二左密封圈,所述右活塞与所述右水压缸套之间设有一第二右密封圈。
本发明提供的增压泵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增压泵通过利用自来水本身的压力和回收反渗透废水中的压力能,自动对水加压并维持自身的运行。其换向机构通过驱动弹簧推动阀杆支架及阀杆而实现换向来取代传统设计中通过活塞本身直接推动控制阀的阀杆实现换向,这样在活塞的左、右往复的循环运动过程中,由于在阀杆支架运动过程是由左、右驱动弹簧弹力驱动,即使左、右活塞不运动,驱动弹簧压缩过程中储存的能量也足以继续驱使阀杆支架顶开弹性阻挡组件而越过阀门的中间位置,达到换向阀换向的目的,并且这一换向过程非常迅速,也很非常可靠,完全避免了偷停现象的发生,只要有合适的水压条件,整个增压泵机构就无需电机的驱动而通过水的机械压力来将增压泵的运行自动维持下去。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在于提供一种反渗透系统,旨在解决其增压装置需要用电而带来系统中既存在水路又存在电路造成系统控制复杂、成本高且不绿色环保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反渗透系统,该反渗透系统包括一反渗透单元和一增压装置,所述增压装置为上述所述的增压泵,所述增压泵的第一左压力腔通过一所述左换向阀与原水进口和所述反渗透单元的入水口连接,所述增压泵的第二左压力腔通过另一所述左换向阀与所述反渗透单元的废水出口和系统的排水口连接,所述增压泵的第一右压力腔通过一所述右换向阀与原水进口和所述反渗透单元的入水口连接,所述增压泵的第二右压力腔通过另一所述右换向阀与所述反渗透单元的废水出口和系统的排水口连接。
进一步地,原水进入所述增压泵的管道上还设有一限压阀。
进一步地,还包括一纯水压力罐和一三通管,所述三通管的三个端口分别与所述反渗透单元的纯水出口、所述纯水压力罐、水龙头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一压控四面阀,所述压控四面阀的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分别与所述原水进口、所述限压阀连接,所述压控四面阀的第二进水口、第二出水口分别与所述反渗透单元的纯水出口、所述三通管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原水进口与所述压控四面阀之间还设有前置过滤器,所述三通管与所述水龙头之间还设有后置过滤器。
本发明提供的反渗透系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反渗透系统的增压装置采用上述所述的可利用水体本身的压力而自动持续运行的增压泵,不需要对其提供电能,只要原水的进水压力大于0.1MPa便可以使整个反渗透系统正常运作,于是整个反渗透系统的初始安装只需要安装水路,而且仅需通过一只压控阀来控制水路的通断,避免了感应器/MCU/执行元件等的使用,不但系统的安装和控制比较简单,而且也使设备的故障率大大降低;其次,整个反渗透系统的运行不需电力,十分绿色环保,即使在停电的情况下也可以正常运转;再者,该反渗透系统原水消耗较少,废水和纯净水的流量比例基本维持恒定,从而可节约原水的消耗;最后,该反渗透系统本身成本及运转的成本均较低,十分有利于在普通的家庭中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反渗透系统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反渗透系统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增压泵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增压泵的沿纵向中心线竖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增压泵的沿纵向中心线横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增压泵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增压泵中换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增压泵运行原理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反渗透系统的运行原理示意图一;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反渗透系统的运行原理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一并参照图3至图7及图9,现对本发明提供的增压泵进行说明。
首先请参见图3,所述增压泵包括壳体10、左水压缸20和右水压缸30、换向机构4,所述左水压缸20和右水压缸30结构和尺寸完全一样,呈对称设于所述壳体10两端、所述换向机构4设于所述左水压缸20与右水压缸30之间;
所述左水压缸20通过左隔膜23分隔为第一左压力腔201和第二左压力腔202,所述左水压缸20内还设有左活塞24和套设于所述左活塞24上的左水压缸套26;与所述左水压缸20内的结构相对称,所述右水压缸30通过右隔膜33分隔为第一右压力腔301和第二右压力腔302,所述右水压缸30内还设有右活塞34和套设于所述右活塞34上的右水压缸套36;
再请参见图3至图5及图7、及图9,所述换向机构4设于所述壳体10内且位于所述左水压缸20与所述右水压缸30之间,该换向机构4包括:两个左换向阀401、两个右换向阀402、阀杆支架42及推杆43;两个左换向阀401分别与所述第一左压力腔201和第二左压力腔202连接,两个右换向阀402分别与所述第一右压力腔301和第二右压力腔302连接;所述左换向阀401和右换向阀402为两位三通阀,可为梭阀,也可以为球阀,两左换向阀401的阀杆411和两右换向阀402的阀杆412设于所述阀杆支架42上、且分别置于左换向阀体441内和右换向阀体442内;当然,各水压缸分别于相应的换向阀连接后,再与设于壳体10上的通向外界的接口101相连通;
所述推杆43的左、右端部分别插接于所述左活塞24和所述右活塞34上,该推杆43可在所述左活塞24和所述右活塞34之间进行推力传递,并且,在所述推杆43的左段和右段分别套设有左驱动弹簧451和右驱动弹簧452;所述阀杆支架42位于所述左驱动弹簧451和右驱动弹簧452之间,且在左驱动弹簧451和右驱动弹簧452的驱动作用下可以在所述推杆43上向左或向右滑动;当左活塞24运动中压缩左驱动弹簧451或者右活塞34运动中压缩右驱动弹簧452,从而给阀杆支架42以推动力,而左、右活塞并不直接推动阀杆支架42;
所述壳体10与所述阀杆支架42之间还设有弹性止挡组件46。
本发明提供的增压泵,可以利用自来水本身的压力和回收反渗透废水中的压力能,自动对水加压;具体的运行过程为:请参见图8,当从外界向第一左水压缸201内注入水时,产生水压对左活塞24产生向右的推力而使其向右侧移动,同时在推杆43的推动作用下右活塞34也一起向右移动,由于阀杆支架42是呈滑动设于推杆43上,故阀杆支架42不跟随推杆42移动,见图8a,当左活塞24刚开始移动时,左驱动弹簧451的压缩量很小,产生的弹力不足以让阀杆支架42将弹性止挡组件46向上顶起,无法克服弹性止挡组件46对阀杆支架42的阻挡力,此阶段,阀杆支架42及设于其上的换向阀阀杆保持不动,增压泵内的水流的方向保持不变,左活塞24继续往前运动;左驱动弹簧25继续被压缩,见图8b;当左活塞24运动到一定位置而使左驱动弹簧24压缩量足够大时,其蓄积的弹性势能释放所产生的弹力足以驱使阀杆支架42推开弹性止挡组件46,并运动到弹性止挡组件46的另一侧,同时带动各阀杆一起运动并越过换向阀的中间位置,完成水流换向,直至到达阀杆支架42的右极限位置,见图8c;当换向阀完成换向后,水流方改变,右活塞34开始推着推杆43及左活塞24向左移动,其运行过程前述向左移动的过程相同,只是方向相反;在活塞的左、右往复的循环运动过程中,由于在阀杆支架42运动过程是由左、右驱动弹簧弹力驱动的,即使左、右活塞不运动,驱动弹簧压缩过程中储存的能量也足以继续推动阀杆支架42推开弹性阻挡组件46而越过阀门的中间位置,这一换向过程非常迅速,也很非常可靠,完全避免了偷停现象的发生,只要有合适的水压条件,整个增压泵机构就无需电机的驱动而通过水的机械压力来将增压泵的运行自动维持下去。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3至图5,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增压泵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左水压缸20由左端盖21和左水压缸体22围合而成,所述左水压缸体22套设于左水压缸套26上,所述左活塞24的左端设有左活塞帽25;与所述左水压缸20内的结构相对称,所述右水压缸30由右端盖31和右水压缸体32围合而成,所述右水压缸体32套设于右水压缸套36上,所述右活塞34的右端还设有右活塞帽35。本实施方式中,水压缸直接通过端盖和水压缸体围合而成,达到节省材料的目的,活塞上设置活塞帽,由两者共同构成活塞组合件,一方面可以加大整个活塞组件与隔膜的接触面积,使得隔膜的受力尽量均布在隔膜的表面上,从而起到保护隔膜的作用,另一方面,相对于一体成型而言,更方便于将活塞做成空心结构,达到节约材料和减轻设备重量的作用。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3至图5任一图示,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增压泵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左隔膜23通过左隔膜压环27压设于所述左水压缸体22上,所述右隔膜33通过右隔膜压环37压设于所述右水压缸体32上。这种压环式固定方式使得隔膜被牢牢地设于水压缸体上,对压力的耐受度高,不易脱落。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3及图4,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增压泵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弹性止挡组件46设为两套,各所述弹性阻挡组件46包括滚轮461、活动挡块462、弹性部件463和压盖464,两所述滚轮461设于所述阀杆支架43上且分别位于所述推杆43的上、下方,所述活动挡块462与所述滚轮461相抵靠,所述压盖464设于所述壳体10上且将所述弹性部件462压紧于所述活动挡块462上。本实施方式中,弹性部件463优选压缩弹簧,也可选用弹簧片、高弹橡胶件等,两个滚轮461装设在阀杆支架42上,阀杆支架42在左右运动时,在驱动弹簧的推动作用下滚轮461碰到并推挤设于在壳体10上的两个活动挡块462的阻挡,由于弹性部463的弹力作用顶住活动挡块462,阀杆支架42必须得到足够的推力,才能将活动挡块462推开,并运动到活动挡块462的另一侧,该设计结构巧妙合理,使得换向机构的换向动作迅速可靠。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3,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增压泵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左水压缸体22与所述左端盖21之间设有第一左密封圈28,所述右水压缸体32与所述右端盖31之间设有第一右密封圈38,在端盖和水压缸体之间起到防止水向泵体外部渗漏的作用;所述左活塞24与所述左水压缸套26之间设有第二左密封圈29,所述右活塞34与所述右水压缸套36之间设有第二右密封圈39,以在活塞与水压缸套之间起到防止水向泵体内部渗漏的作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左密封圈28、第二左密封圈29、第一右密封圈38和第二右密封圈39首选橡胶件,当然,活塞与所述水压缸套之间、端盖和水压缸体之间还可以有其它的密封方式,如通过密封胶密封,但是其密封效果及使用寿命都不及密封圈好,也不利于构件之间的安装及拆卸。
另外,请参见图3至图6任一图示,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增压泵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壳体10的下方还设有一底座110。以便于泵体的安装和放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反渗透系统。请参见图2、图9及图10,现对其进行说明,所述反渗透系统包括反渗透单元100和增压装置200,所述增压装置200为上述所述的增压泵,所述增压泵的第一左压力腔201通过一所述左换向阀401与原水进口111和所述反渗透单元100的入水口101连接,所述增压泵的第二左压力腔202通过另一所述左换向阀401与所述反渗透单元100的废水出口103和系统的排水口222连接,所述增压泵的第一右压力腔301通过一所述右换向阀402与原水进口111和所述反渗透单元100的入水口101连接,所述增压泵的第二右压力腔302通过另一所述右换向阀402与所述反渗透单元100的废水出口103和系统的排水口222连接。由于换向阀是两位三通的“或”门型阀门,故各个压力腔通过换向阀与两个水口相连接,但同一时间内只能与其中一个水口相通,如第二左压力腔202通过另一所述左换向阀401与所述反渗透单元100的废水出口103和系统的排水口222连接,但是在同一时间内,第二左压力腔202要么与反渗透单元100的废水出口103相通,要么与系统的排水口222相通,而不是同时相通。
本发明提供的反渗透系统,其增压装置200为上述所述的可利用水体本身的压力而自动持续运行的增压泵,不需要对其提供电能,只要原水的进水压力大于0.1MPa便可以使系统正常工作,于是系统初始安装只需要安装水路,而且仅需通过一只压控阀来控制水路的通断,避免了感应器/MCU/执行元件等的使用,不但系统的安装和控制比较简单,而且也使设备的故障率大大降低;整个反渗透系统的运行不需电力,十分绿色环保,即使在停电的情况下也可以正常运转;再者,该反渗透系统原水消耗较少,废水和纯净水的流量比例基本维持恒定,从而可节约原水的消耗;最后,该反渗透系统本身成本及运转的成本均较低,十分有利于在普通的家庭中推广使用。
增压泵与反渗透单元的连接,请参见图2、图9及图10,四个独立的水压腔(即第一左压力腔201、第二左压力腔202、第一右压力腔301、第二右压力腔302)分别和四只机动两位三通阀(即两个左换向阀401和两个右换向阀402)连接,最后接到反渗透单元100的入水口101、废水出口103、原水进口111及系统的排水口222上。现对其工作过程具体说明如下:
随着纯水的产生,在原水(即自来水)的压力作用下,左、右活塞向右移动,原水进入第一左压力腔201内,第二左压力腔202内以接近零压力的方式排出废水,第一右压力腔301中的原水进入反渗透单元100,反渗透单元100的高压废水流入第二右压力腔302内,在接近右极限的某一位置,四只梭阀的阀杆在弹簧积累压力作用下,向右移动,整个水路完成换向,换向后,原水压力又驱动活塞向左移动,原水进入第一右压力腔301内,第二右压力腔302以接近零压力的方式排出废水,第一左压力腔201中的原水进入反渗透单元100,反渗透单元100的高压废水流入第二左压力腔202内,直到到达左极限位置附近,梭阀再换向,从而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参见图9及图10,下面通过计算来说明本发明反渗透系统的纯水产能。
第一左压力腔201与原水进口111连接,其压力为P0;第二左压力腔202连接到系统的排水口222,压力基本为0;第二右压力腔302连接到反渗透单元100的废水出口103,压力为P2;第一右压力腔301连接到反渗透单元100的入水口101,压力为P1
对于左、右隔膜,其压力计算可用当量面积S来表征,近似地,S可以用下式计算:S=π×(D2+d1 2)/8;(其中D为左水压缸体22或者右水压缸体32的内径、d1为左活塞帽25或者有活塞帽35的外径、d2为左活塞24或者右活塞34的外径)第一左压力腔201和第一右压力腔301的压力面积:S201=S301=S;
第二左压力腔202和第二右压力腔303的压力面积:S202=S302=S–π×d2 2/4;
以活塞右移的初始状态为例:
左活塞24向右的推力:F1=P0×S201–0×S202=P0×S;
右活塞34向左的推力:F2=P1×S301–P2×S302=P1×S–P2×(S–π×d2 2/4)
=(P1–P2)×S+P2×π×d2 2/4;
由于水流经过反渗透单元100,压力的损失很小,忽略其中的损耗,假定P1=P2=P,所以F2=P×π×d2 2/4;
如果不计活塞运动过程中的摩擦力,平衡状态下F1=F2,P0×S=P×π×d2 2/4;
理论上的增压比:RP=P/P0=4×S/(π×d2 2);
假定在初始状态,左、右活塞向右移动了距离X,
流入反渗透单元100入水口的原水流量(体积计):S201×X=S×X;
流出反渗透单元100废水出口的废水流量(体积计):
S302×X=(S–π×d2 2/4)×X;
纯水流量:S201×X–S302×X=(S201–S302)×X=π×d2 2×X/4;
理论上的废水/纯水比:
RW=(S–π×d2 2/4)/(π×d2 2×X/4)=4×S/(π×d2 2)–1=RP–1;
假定活塞往复运动的工作频率为f(以次/分钟计),活塞行程为L;理论上的纯水产能:V=(π×d2 2/4)×2×F×L=π×d2 2×f×L/2;
实际上,由于活塞运动以及水流动的过程中存在摩擦力,控制阀换向也要消耗部分的推力,因此,实际的增压比要比RP小。在控制阀换向瞬间存在泄漏,整个装置也要轻微的泄漏,因此实际的废水比要比RW大,纯水产量要比V低。
具体实施例计算:
在一具体实施例的设计中,相关参数取值如下:
D=5cm;d1=3.8cm;d2=2.5cm;F=30次/分钟;L=1.2cm;
经计算得到:S=15.5cm2;RP=3.15;RW=2.15;V=350ml/分钟(约相当于130加仑/天);
如果自来水进口压力达到1.5Kgf/cm2,经过增压后压力可以达到4.7Kgf/cm2,无论压力还是流量均可以满足驱动一支额定产水量50加仑/天或者100加仑/天的标准反渗透膜元件。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2,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反渗透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原水进入所述增压泵的管道上还设有一限压阀300。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限压阀300对进入增压泵的水压进行限定控制,以使增压泵运行平稳且对增压泵内部起到保护作用。
进一步地,再请参见图2,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反渗透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纯水压力罐400和三通管500,所述三通管500的三个端口分别与所述反渗透单元100的纯水出口102、所述纯水压力罐400、水龙头900连接。这样,从所述反渗透单元100的出来的纯水流入该纯水压力罐400储存起来,水龙头900又通过三通管500与纯水压力罐400连通,当水龙头900向外放水时,纯水压力罐400里面的水压便会随之减少,当水压减少到一定的程度,饭渗透系统通过设置如压控阀等装置便会使其运作,继续产生纯水而进入到纯水压力罐400中补充并储存。
进一步地,还请参见图2,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反渗透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压控四面阀600,所述压控四面阀600的第一进水口601、第一出水口602分别与所述原水进口111、所述限压阀300连接,所述压控四面阀600的第二进水口603、第二出水口604分别与所述反渗透单元100的纯水出口102、所述三通管500相连。压控四面阀600可根据通过其进出水通道内的水流压力的变化而活动密封其通道,靠自来水和纯水的机械压力控制进出水;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压控四面阀600根据纯水压力罐400中的水压而对进入反渗透单元100的水流进行自动控制,不用接电源,停电状态下仍可以让系统正常工作;由于该四面阀的应用,使得系统去掉了低压开关、冲洗电磁阀、进水电磁阀,避免了系统因为电子器件故障机器无法运行的问题,大大降低了设备的故障率,同时降低了成本。
进一步地,仍请参见图2,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反渗透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原水进口111与所述压控四面阀600之间还设有前置过滤器700,所述三通管500与所述水龙头900之间还设有后置过滤器800。具体地,为增加前置过滤的效果,前置过滤器700可以包括一PP棉过滤器701和一活性炭过滤器702。其中,PP棉过滤器701作为初级过滤,可以除去自来水中的泥沙、铁锈等颗粒物杂质,而且其PP棉滤芯具有使用寿命长、价格便宜的优点;而活性炭过滤器702能够吸附前级过滤中无法去除的余氯以防止后级反渗透膜受其氧化降解,同时还吸附从前级泄漏过来的小分子有机物等污染性物质,对水中异味、胶体及色素、重金属离子等有较明显的吸附去除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增压泵,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呈对称设于所述壳体两端的左水压缸和右水压缸、设于所述左水压缸与所述右水压缸之间的换向机构;
所述左水压缸通过一左隔膜分隔为第一左压力腔和第二左压力腔,所述左水压缸内还设有一左活塞和一套设于所述左活塞上的左水压缸套;所述右水压缸通过一右隔膜分隔为第一右压力腔和第二右压力腔,所述右水压缸内还设有一右活塞和套设于所述右活塞上的一右水压缸套;
所述换向机构设于所述左水压缸与所述右水压缸之间,其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左压力腔和第二左压力腔连接的两个左换向阀、分别与所述第一右压力腔和第二右压力腔连接的两个右换向阀、阀杆支架及一可传递所述左活塞和所述右活塞的推力的推杆;
所述左换向阀和右换向阀为两位三通阀,两所述左换向阀和两所述右换向阀设于所述阀杆支架上,两所述左换向阀分别置于两左换向阀体内,两所述右换向阀分别置于两右换向阀体内;
所述推杆的左、右端部分别插接于所述左活塞和所述右活塞上且在所述推杆的左段和右段分别套设有一左驱动弹簧和一右驱动弹簧;所述阀杆支架位于所述左驱动弹簧和右驱动弹簧之间且在所述左驱动弹簧和右驱动弹簧的驱动作用下可在所述推杆上向左或向右滑动;
所述壳体与所述阀杆支架之间还设有弹性止挡组件且所述弹性止挡组件设为两套,各所述弹性阻挡组件包括一滚轮、一活动挡块、一弹性部件和一压盖,两所述滚轮设于所述阀杆支架上且分别位于所述推杆的上方、下方,所述活动挡块与所述滚轮相抵靠,所述压盖设于所述壳体上且将所述弹性部件压紧于所述活动挡块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水压缸由一左端盖和一左水压缸体围合而成,所述左水压缸体套设于所述左水压缸套上,所述左活塞的左端还设有一左活塞帽;所述右水压缸由一右端盖和一右水压缸体围合而成,所述右水压缸体套设于所述右水压缸套上,所述右活塞的右端还设有一右活塞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隔膜通过一左隔膜压环压设于所述左水压缸体上,所述右隔膜通过一右隔膜压环压设于所述右水压缸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增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水压缸体与所述左端盖之间设有一第一左密封圈,所述右水压缸体与所述右端盖之间设有一第一右密封圈;所述左活塞与所述左水压缸套之间设有一第二左密封圈,所述右活塞与所述右水压缸套之间设有一第二右密封圈。
5.一种反渗透系统,包括一反渗透单元和一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装置为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增压泵,所述增压泵的第一左压力腔通过一所述左换向阀与原水进口和所述反渗透单元的入水口连接,所述增压泵的第二左压力腔通过另一所述左换向阀与所述反渗透单元的废水出口和系统的排水口连接,所述增压泵的第一右压力腔通过一所述右换向阀与原水进口和所述反渗透单元的入水口连接,所述增压泵的第二右压力腔通过另一所述右换向阀与所述反渗透单元的废水出口和系统的排水口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反渗透系统,其特征在于:原水进入所述增压泵的管道上还设有一限压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反渗透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纯水压力罐和一三通管,所述三通管的三个端口分别与所述反渗透单元的纯水出口、所述纯水压力罐、水龙头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反渗透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压控四面阀,所述压控四面阀的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分别与所述原水进口、所述限压阀连接,所述压控四面阀的第二进水口、第二出水口分别与所述反渗透单元的纯水出口、所述三通管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反渗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水进口与所述压控四面阀之间还设有前置过滤器,所述三通管与所述水龙头之间还设有后置过滤器。
CN201110300226.XA 2011-09-28 2011-09-28 增压泵及应用该增压泵的反渗透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306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00226.XA CN102330648B (zh) 2011-09-28 2011-09-28 增压泵及应用该增压泵的反渗透系统
PCT/CN2011/080621 WO2013044529A1 (zh) 2011-09-28 2011-10-10 增压泵及应用该增压泵的反渗透系统
TW100137431A TWI520771B (zh) 2011-09-28 2011-10-14 增壓幫浦及應用該增壓幫浦的反滲透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00226.XA CN102330648B (zh) 2011-09-28 2011-09-28 增压泵及应用该增压泵的反渗透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30648A CN102330648A (zh) 2012-01-25
CN102330648B true CN102330648B (zh) 2014-10-22

Family

ID=454825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00226.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30648B (zh) 2011-09-28 2011-09-28 增压泵及应用该增压泵的反渗透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30648B (zh)
TW (1) TWI520771B (zh)
WO (1) WO201304452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48248B (zh) * 2015-03-28 2017-11-24 重庆益新阳工贸有限公司 水动力车载净化器
CN105443336B (zh) * 2015-12-04 2017-12-29 安徽千一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增压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稳压系统、稳压方法
CN109915622B (zh) * 2019-04-01 2024-02-13 苏州跃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三通同轴式轴动阀
CN110593821A (zh) * 2019-09-23 2019-12-20 孙支林 一种油井增压集气与加药集成装置
CN112811519B (zh) * 2021-01-06 2022-07-01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净水器水处理增压泵能量回收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28198A (en) * 1996-05-13 1997-05-13 Permar; Clark Liquid treatment apparatus for filtering liquid under pressure
US7175395B1 (en) * 2002-06-04 2007-02-13 Forest Daniel L Pressure enhancer value system
CN101581328A (zh) * 2009-05-31 2009-11-18 王世昌 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用联合活塞自增压能量回收泵
CN102060354A (zh) * 2010-11-04 2011-05-18 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太阳能反渗透淡化装置
CN202280592U (zh) * 2011-09-28 2012-06-20 深圳市莱德士科技有限公司 增压泵及应用该增压泵的反渗透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28198A (en) * 1996-05-13 1997-05-13 Permar; Clark Liquid treatment apparatus for filtering liquid under pressure
US7175395B1 (en) * 2002-06-04 2007-02-13 Forest Daniel L Pressure enhancer value system
CN101581328A (zh) * 2009-05-31 2009-11-18 王世昌 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用联合活塞自增压能量回收泵
CN102060354A (zh) * 2010-11-04 2011-05-18 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太阳能反渗透淡化装置
CN202280592U (zh) * 2011-09-28 2012-06-20 深圳市莱德士科技有限公司 增压泵及应用该增压泵的反渗透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20771B (zh) 2016-02-11
TW201313304A (zh) 2013-04-01
CN102330648A (zh) 2012-01-25
WO2013044529A1 (zh) 2013-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30648B (zh) 增压泵及应用该增压泵的反渗透系统
CN100341609C (zh) 基于反渗透淡化技术的浓盐水能量回收装置
CN202280592U (zh) 增压泵及应用该增压泵的反渗透系统
CN110360077B (zh) 一种天然气井用的辅助排液装置
CN212176040U (zh) 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疏水装置
CN202538447U (zh) 立式压滤机液压系统
CN213358787U (zh) 一种可与市政供水管网相互补水的加压泵站
CN102380239A (zh) 立式压滤机液压系统
CN200982009Y (zh) 自来水节水机
CN101456607A (zh) 一种水压驱动的切换阀组
CN104481021A (zh) 一种具有自动排水功能的污水收集装置及方法
CN201836155U (zh) 一种电液换向能量回收装置
CN205172969U (zh) 自吸式导流装置
CN104857759A (zh) 一种滤板式过滤装置
CN103835340A (zh) 楼宇供水增压装置
CN210278391U (zh) 一种高分子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生产用压滤装置
CN2898353Y (zh) 非机动节能型压水泵
CN210512246U (zh) 一种地源热泵用具有自动补水以及土壤补热装置
CN102092654B (zh) 一种电动液压千斤顶装置
CN2525271Y (zh) 气动柱塞式灌浆泵和配浆机及自动配浆灌浆设备
CN1344846A (zh) 废水回收利用装置
CN205892819U (zh) 海水淡化升压能量回收装置
CN2578586Y (zh) 组件式水锤泵
CN221033091U (zh) 混凝土泵送机构和混凝土输送设备
CN212744597U (zh) 一种液压工具的回油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22

Termination date: 2020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