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26351A - 调度数据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调度数据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26351A
CN102326351A CN2009801593726A CN200980159372A CN102326351A CN 102326351 A CN102326351 A CN 102326351A CN 2009801593726 A CN2009801593726 A CN 2009801593726A CN 200980159372 A CN200980159372 A CN 200980159372A CN 102326351 A CN102326351 A CN 1023263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signal
network components
pucch
channel
antenn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5937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26351B (zh
Inventor
E.T.蒂鲁拉
K.P.帕祖科斯基
K.J.胡利
P.陈
A.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Technologies Oy
Original Assignee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1506502&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2326351(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filed Critical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Publication of CN1023263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263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263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263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9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patial multiplex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一种从用户设备传输上行链路控制信号/状态比特的方法,所述用户设备具有多个传输天线,并且所述控制信号对应于多个之前的下行链路传输,其中所述控制信号通过多个PUCCH资源以及通过所述多个天线进行传输,并且在单个上行链路子帧期间进行传输。使用多个PUCCH资源和多个天线允许更大的空间多样性。

Description

调度数据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诸如在通信系统中调度数据的方法,并且具有特定但并非排他的在蜂窝通信系统中传输控制数据的应用。
背景技术
通信系统是在两个或更多诸如通信设备、网络实体和其它节点之类的实体之间促进通信的设施。通信系统可以由一个或多个互连的网络来提供。通信设备可以被理解为一种被提供以适当通信和控制能力以使得该通信设备的用户能够与其它方进行通信的设备。该通信例如可以包括语音、电子邮件(email)、文本消息、数据、多媒体等的通信。典型地,通信设备使得该设备的用户能够经由通信系统接收和传输通信,并且因此能够被用于接入各种服务应用。
在蜂窝系统中,基站形式的网络实体提供了用于与一个或多个小区中的移动设备进行通信的节点。基站通常被称作“节点B”。存在许多不同的技术用于处理信号以便在基站和用户设备之间进行传输。典型地,通信所需的接入系统中基站装置以及其它装置的操作由特定的控制实体所控制。所述控制实体典型地与特定通信网络的其它控制实体进行互连。
接入体系结构类型的非限制性示例是被称作演进通用地面无线电接入(E-UTRA)的概念,其是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长期演进(3GPP LTE)标准的一部分。在E-UTRA体系结构内,提出了将正交频分多址(OFDMA)用于下行链路(即,基站至移动站)并且将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用于上行链路(移动站至基站)。在3GPP系统中,关于一般的控制信道结构提出了将在控制和数据之间进行划分,并且二者均使用时域复用,例如,每个TTI(传输时间间隔)中的很多OFDM符号将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承载用于很多用户设备(例如,移动/用户设备UE)的控制信道,并且一组OFDM符号将承载用于很多用户的共享信道(PDSCH)。
本发明涉及3GPP的先进LTE系统的进一步改进,更具体地涉及UL控制信道设计。
先进LTE系统是始于LTE Rel’8系统的下一个主要步骤,并且其满足如国际电信联盟(ITU)所规定的第四代(4G)通信网络的要求。具有多达四个传输天线的SU-MIMO将在先进LTE系统中得到支持。
先进LTE应用Rel’8类型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从用户设备(UE)向演变的节点B(eNB)传输控制信号,诸如确认(ACK)/否定ACK(NAK)、信道质量指示符(CQI)和调度请求(SR)指示符。
就涉及诸如先进LTE之类的系统的UL控制信令而言,已经提出了各种方案。从UL覆盖的观点来看,单载波传输是优选的解决方案。然而,考虑到特定于分量载波(CC)的HARQ和传输块,从ACK/NAK信令的观点看是存在问题的。通过特定于CC的HARQ/传输块的假设,将需要在一个UL子帧期间传输多个ACK/NACK比特。与此同时,将有多个PUCCH格式1a/1b的资源得以保留(假设特定于CC的PDCCH)。所保留的PUCCH资源中的每一个都能够在一个子帧期间传输最多2个ACK/NACK比特。问题在于UE无法经由多个资源并行传输多个ACK/NACK比特而没有明显的PAPR增加。涉及Rel’8 TDD的PUCCH信令已经在现有技术中进行过讨论。然而,如所提到的,其并没有考虑同时使用多个PUCCH资源和多个传输天线。
本发明的目标是在采用具有多个传输天线的UE以及采用多于一个PUCCH格式1a/1b的情况下对PUCCH传输进行优化和安排。图3示出了PUCCH格式的示例。
发明内容
本发明包括一种从用户设备传输上行链路控制信号/状态比特的方法,所述用户设备具有多个传输天线,并且所述控制信号对应于多个之前的下行链路传输,其中所述控制信号通过多个PUCCH资源以及通过所述多个天线进行传输,并且在单个上行链路子帧期间进行传输。
优选地,在对应于第一传输天线(组)的PUCCH资源和预定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部件之间存在一对一的映射;并且对应于第二天线(组)的PUCCH资源从第一天线的PUCCH资源得出。
控制信号由表示控制信号或比特的数目和/或状态的码字来表示。它们可以为以下任意的一个或多个:ACK、NACK或DTX。
在改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信号/状态比特以表示控制信号/比特和/或控制信号/比特的数目的一个或多个码字的形式进行上行链路发送。
状态比特可以被捆绑(bundle)到码字中;所述码字表示状态比特的预定的数目和组合。状态比特/控制信号由上行链路依据星座点(constellation point)和/或信道和/或所选择的PUCCH资源进行解释。
优选地,对应于不同码字的所述星座点和所选择的PUCCH资源使得在被接收时的欧几里得距离最大化。
优选地,每个天线具有专用的PUCCH信道。在多于两个天线的情况下,两个或更多天线可以共享相同的信道。
被占用的PUCCH信道可以在传输天线之间进行交换。在存在多于两个天线的情况下,出于分配PUCCH资源的目的而对所述天线进行分组。
所述方法可以是TDD或FDD系统的一部分。
本发明还包括一种网络部件,具有用于传输上行链路控制信号/状态比特的器件,所述网络部件具有多个传输天线,并且所述控制信号对应于多个之前的下行链路传输,并且该网络部件具有用于在单个上行链路子帧期间通过多个PUCCH资源以及通过所述多个天线传输所述控制信号的器件。
本发明还包括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在其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所提到的本发明的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以及如何对其进行实践,现在将仅通过示例参考附图,其中:
图1示出了可以在其中体现本发明的通信系统的示意性表示。
图2示出了通信用户设备的剖视图。
图3示出了上行链路控制中所使用的典型PUCCH格式的表格。
图4示出了示例性信道化(channelization)格式的表格。
图5示出了将现有技术的方案与本发明实施例进行比较的两个表格。
图6和7示出了三个表格,它们图示了在捆绑模式中针对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信道选择。
图8、9和10示出了两个表格,它们图示了本发明根据复用模式中的增强型“树结构”方法的实施例。
图11和12示出了两个表格,它们图示了本发明在复用模式中的可替换方法的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发明背景描述
在对几个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解释之前,参考图1给出无线接入的简要解释,图1示出了提供至多个通信设备1的无线通信的通信系统。例如移动用户设备或装置或中继节点的通信设备1可以被用于接入经由无线通信系统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和/或应用。典型地,通信设备可以经由接入系统的至少一个无线传输器和/或接收器节点10无线接入通信系统。接入节点的非限制性示例是蜂窝系统的基站,例如3GPP LTE(长期演进)的3G WCDMA节点B、增强型节点B(eNB)或中继节点,无线局域网(WLAN)的基站以及基于卫星的通信系统的卫星站。通信设备1还可以互相直接进行通信。
可以基于一种或多种适当的无线电接入技术以各种方式来安排通信。经由也被称作接入信道的无线电信道来提供所述接入。每个通信设备1可以具有同时开放的一个或多个无线电信道。每个通信设备可以连接到多于一个基站10或类似实体。而且,多个通信设备可以与基站或类似的进行通信,和/或试图经由同一个基站接入通信系统。多个通信设备还可以共享信道。例如,为了开始通信或者为了连接到新的接入系统,多个通信设备可以试图经由单个信道进行初始联系,例如经由随机接入信道(RACH)。进行接入的尝试实质上可以同时进行。
对于一个或多个适当的网关节点而言,接入系统的基站10可以经由适当的连接而连接到通信系统的其它部分。为了简要起见并没有示出这些。典型地,基站由至少一个适当的控制器装置所控制(对于GSM和WCDMA的确如此。然而,在LTE和WiMAX中就不再存在控制器,但是控制功能被分布到诸如一般接入节点、基站、节点B、eNB、AP的适当网络部件中),所述控制器装置在图1中总体上由11表示。控制器装置11可以被提供用于管理基站的操作和/或经由基站进行的通信。所述控制器装置典型地被提供以存储器容量以及至少一个数据处理器。利用控制器装置的数据处理能力可以在该控制器中提供各种功能实体。基站控制器中所提供的功能实体可以提供涉及无线电资源控制、接入控制、分组数据环境控制、中继控制等的功能。
通过使用网络管理操作支持系统(OSS)对诸如基站10的网络部件进行管理。OSS的角色是支持诸如维护网络库存、供应服务、配置网络组件和管理故障之类的处理。OSS体系结构基于四个层:经营管理层(BML)、业务管理层(SML)、网络管理层(NML)、部件管理层(EML)。网络部件可以从网络管理系统(NMS)或部件管理系统(EMS)得到管理。基站10通过开放式Itf-N(所谓的北向接口)连接到NMS,或者通过专有Itf-S接口(南向接口)连接到EMS。
通信设备1可以被用于诸如拨打和接听电话呼叫的各种任务,用于从数据网络接收数据和向数据网络发送数据,以及用于体验例如多媒体或其它内容。例如,通信设备可以接入经由电话网络和/或数据网络提供的应用,诸如基于互联网协议(IP)或任意其它适当的协议所提供的应用。可以通过至少能够发送无线信号和/或从接入系统接收无线信号的任意设备来提供适当的移动通信设备。非限制性示例包括诸如移动电话或智能电话的移动站(MS)、被提供有无线接口卡或其它无线接口设施的便携式计算机、被提供有无线通信能力的个人数字助理(PDA)或者这些的任意组合等。
如图2所示,典型地,通信设备1被提供有适当的数据处理装置,诸如至少一个数据处理器5。典型地,还提供了至少一个存储器设备6。数据处理和存储实体可以被提供在适当的电路板上和/或芯片组中。可以通过不同芯片提供不同功能和操作。可替换地,可以使用至少部分集成的芯片。还可以提供天线器件4、显示器2和/或键盘3。
为了保持Rel’8 TDD中的单载波属性,已经提出了在对每个UL子帧以信号发送多个ACK/NACK比特时的PUCCH信道选择技术。在LTE Rel’8 TDD中,在非对称DL/UL配置的情况下,UE具有在一个UL子帧期间报告与多个DL子帧相关联的ACK/NAK的可能性。针对多个DL子帧的ACK/NAK信令可以使用ACK/NAK捆绑或ACK/NAK复用模式来进行。
控制比特也可以被捆绑。术语捆绑对应于提供表示多个ACK/NACK/DTX比特的码字或者一个或多个比特。在ACK/NAK捆绑模式中,ACK/NAK比特首先在时域中被捆绑以得到一个比特(或者利用多码字(MCW)DL传输的2个比特),被调制并接着在对应于最后检测到的DL授权的PUCCH信道上进行传输。换句话说,ACK/NACK捆绑可以对应于对多个ACK/NACK比特进行逻辑与(AND)运算。
在ACK/NAK复用模式中,使用信道选择,这使得能够经由单个PUCCH信道传输2-4个比特。所选择的信道以及所使用的QPSK星座点是基于如3GPP TS36.213 v850的表格10.1-2、10.1-3和10.1-4所例示的用于多个DL子帧的ACK/NAK/DTX状态来确定的。
本发明所解决的问题涉及在采用具有多个传输天线的UE(或者更为一般地,在并行使用多个PUCCH信道的情况下)并且有多于一个PUCCH格式1a/1b的资源可用的情况下如何优化和安排PUCCH传输的问题。贯穿本说明书总体而言,PUCCH资源可以并且通常等同于PUCCH信道。在LTE Rel’8中,在最低PDCCH控制信道部件和被占用的PUCCH格式1a/1b的信道之间存在一对一映射。该原则允许为UL中所传输的DL ACK/NACK进行隐含的资源分配。注意到,基于使用多个PUCCH格式1a/1b资源的PUCCH传输多样性方案在3GPP中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
在LTE Rel’8 TDD中,ACK/NAK复用结构是已知的,假设N个并行的PUCCH信道可用于给定的UL子帧。这种情况使得能够在可用的PUCCH信道上使用QPSK调制和PUCCH信道选择时区分N×4种可能的ACK/NAK/DTX组合。注意到,这种设计并未考虑利用多个传输天线的PUCCH传输。
PUCCH上的ACK/NAK复用可以利用Rel’8 TDD中所使用的信道选择技术来实现。这确保了由多个ACK/NAK/DTX比特所构成的ACK/NAK信号一直经由单个PUCCH格式1a/1b的资源进行传输。PUCCH格式1/1a/1b的资源通过资源索引进行标识。其具有预定的PRB位置、预定的正交覆盖码以及预定的循环移位。利用PUCCH信道化对这些资源进行配置。图4示出了具有18个PUCCH格式1a/1b的资源的PRB示例。利用该配置,每个PRB具有18个并行的PUCCH格式1a/1b的信道。
然而,在这种解决方案中存在两个问题/限制。首先,其仅考虑了单个天线的传输,因此其对于具有多个传输天线的情形而言是次优的。这是由于信令安排并没有利用整个可用的PUCCH资源空间这一事实。第二,如果TDD Rel’8方法被直接复制,则仅能够支持每个子帧多达4个比特。所以当每个子帧需要多于4个的ACK/NAK比特时,将需要对Rel’8 TDD结构进行扩展。
基于以上的讨论,对于先进LTE系统的FDD和TDD模式二者而言,PUCCH需要改进的ACK/NAK传输方案。本发明提供了利用空间多样性和多个PUCCH资源二者来传输上行链路PUCCH信号的改进的ACK/NAK传输方案。
在所发明的方案中,每个PDCCH/HARQ处理可以有两个信道可用。在现有技术的方案中,该设置是使得每个PDCCH/HARQ处理仅有一个信道可用。由于本申请中SU-MIMO应用被认为具有至少两个传输天线这一事实,所以我们能够经由两个信道并行地传输而不会增加立方度量属性。在Rel’8中并不是这样。
涉及Rel’8 TDD的PUCCH信令可以被看作现有技术。然而,如所提到的,由于同时进行的多个天线传输,所以其并没有考虑每个子帧使用多个PUCCH资源。假设正常情况下有N×2个信道;而且还在单个子帧期间经由两个信道进行传输,其中N等于分量载波的数目和/或与单个上行链路子帧相关联的子帧的数目。“M”是指分量载波的数目和/或与单个上行链路子帧相关联的子帧的数目。“M”可替换地被指定为“N”。
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一种用于经由具有传输天线多样性的多个天线通过PUCCH格式1a/1b的信道传输(多个)ACK/NAK信号的解决方案;即,其中以信号发送的ACK/NACK/DTX码字经由多个天线进行传输。
发明描述
在本发明的简单实施例中,对应于预定数目的ACK/NACK/DTX的码字经由多个天线进行上行链路传输,使得至少2个PUCCH信道可用于传输天线,并且在每个传输天线上所选择的PUCCH信道以及所要使用的星座点取决于从多个下行链路传输所传输的码字比特(这些比特表示状态ACK/NACK/DTX);所述多个下行链路传输例如是最后n个下行链路传输。
为多个传输天线进行的PUCCH信道和星座点的选择包含UE所接收的关于多个PDCCH/PDSCH的ACK/NACK/DTX状态的信息。所有的信息都经由两个PUCCH格式1a/1b的信道进行传输。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被占用的对应于第一传输天线的PUCCH格式1a/1b的信道与最低的PDCCH控制信道部件之间存在一对一映射。第二PCCH格式1a/1b的信道可以根据预定的规则从被占用的1a/1b信道得出。
在优选实施例中,可以对码字到不同传输天线所占用的预定义星座点和预定义PUCCH信道的映射进行设计,使得不同码字之间的欧几里得距离最大化以便使得ACK/NAK/DTX检测性能最大化。
在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中,NAK和DTX状态可以被设置为与ACK共享相同的预定义的PUCCH信道,但是不同的预定义的星座点。在信道选择方案中,ACK/NAK/DTX状态通过两个参数进行区分:所选择的PUCCH信道和所选择的星座点。在这样的实施例中,NAK和DTX状态可以被映射到相同的PUCCH信道但是被映射到不同的星座点。由此NAK/DTX可以经由PUCCH信道检测与ACK状态进行区分。并且可以经由星座点检测将DTX与NAK状态进行区分。这具有降低ACK/NAK/DTX检测复杂度并由此降低成本的优势。在这样的清况下,每个传输天线采用了一个PUCCH信道。两个所选择的PUCCH信道以及所选择的星座点的组合被用来联合指示ACK/NAK/DTX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PUCCH信道可以被与DL特定分量载波和DL子帧中的(多个)PDSCH码字相关的不同传输天线所占用。
所述方法可以在具有单个分量载波的TDD中使用,以及在具有多个分量载波的TDD/FDD中使用。
在用于进一步优化性能的又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被占用的PUCCH信道可以在时隙边界处在传输天线之间进行交换。如果有2×N个PUCCH信道可用,则1×N个PUCCH信道专用于第一天线,而其余1×N个PUCCH信道则专用于第二天线。在时隙边界处的交换意味着第一和第二天线之间PUCCH信道集合的改变。这解决了与UE传输天线处的功率不平衡相关的问题。
当被应用于在UE侧采用多于两个天线的情况时,在又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中,所有可用天线可以被划分为两个天线组。当PUCCH信道被由多个传输天线构成的天线组占用时,可以在该天线组内应用适当的束形成(beam-forming);诸如随机束形成(BF)或者用于TDD的基于SVD的相位束形成。优选地,当PUCCH信道被多个天线组占用时,其中每个组可以由多个传输天线构成,则可以在多个天线组之间应用随机BF(或者用于TDD的基于SVD的相位BF)。(多个)天线组之内/之间的天线分组和/或随机束形成的权重可以在时隙边界处有所改变。这意味着对于2×N中所需PUCCH信道的数目没有限制(以便节约PUCCH资源)。在具有多于两个天线的情况下,多个天线可以共享相同的PUCCH格式资源。
可以使用信道选择来在ACK/NACK捆绑模式中支持明确的DTX(即,DL授权丢失状态)指示。明确的DTX检测意味着能够在eNB处明确地检测到DTX,即PUCCH的故障。在相反的情况下,DTX被映射到NACK状态。在这种情况下,eNB没有能力分离DTX和NACL。在经由多个天线传输经捆绑的ACK/NACK的情况下,可以实现信令以使得所选择的PUCCH信道与所选择的星座点的组合配对被用来指示连同以信号发送的数值一起正确接收的DL授权的数目。在我们仅利用一个信道的情况下无法利用全部的功率。然而,如之前所讨论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多于两个天线来实现虚拟化。
所述“数值”是UE所看到的正确接收的PDCCH的数目。每个PDCCH都可能出现故障,即eNB分配了PDCCH/PDSCH,但是UE没有正确接收PDCCH。在ACK/NACK捆绑的情况下,如果UE没有正确接收所有的授权,则其仍然能够在UL中以信号发送ACK。这将是错误的ACK,因为UE并不知道一些PDCCH可能已经在捆绑的(多个)ACK/NACK比特的无线电链路中出现了故障。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可以避免这样的问题,从而关于所接收PDCCH的数目的信息被包括在UL中的捆绑的ACK/NACK消息中。eNB可以接着识别所述捆绑的ACK/NACK是否表示真正的ACK/NAC。可替换地,如果进行了ACK/NACK捆绑的PDCCH的数目在DL中被以信号发送,则UE可以从DL授权中得出该信息。在这种方法中,不需要在UL信号中包括关于所检测到的PDCCH的数目的信息。
实施例的详细描述
图5示出了将本发明实施例与现有技术进行比较的两个表格。
左侧的表格示出了现有技术。从ACK NAK DTX选择两个控制比特。这些控制比特要被进行上行链路发送并且与之前的两个下行链路传输相关。在现有技术中,每个PDCCH/PDSCH(N)仅有一个ACK/NACK信道可用,即N×1。在该示例中,N=2。右侧的表格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应当注意到,在针对双天线情形得出星座点选择和PUCCH信道选择时应用了仔细的设计。左侧的表格示出了两个PUCCH信道,它们具有表示两个控制比特的星座点;右侧表格对每个天线示出了两个信道;即两个上行链路(PUCCH)信道资源。
由于有两倍那么多的资源(两个天线上的两个信道)用来传输相同数量的信息,所以本发明在PUCCH上实现了更好的天线多样性。所有其它自由度已经在Rel’8中得以使用(循环移位域和块域中的CDM正在Rel’8中应用)。
所述示例假设M=2,其中M等于与单个上行链路子帧相关联的分量载波(FDD/TDD)的数目或者子帧(TDD)的数目,并且其还假设每个传输天线组有两个PUCCH格式1/1a/1b的资源可用。在Rel’8 TDD的情况下以及在所发明的方案中,可用的QPSK星座点是[-1, 1, -j和+j]。注意到,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可用PUCCH资源内的QPSK星座点,而是可以使用任意适当的星座点。
能够看到,本发明具有支持明确的DTX检测的优势,因此NAK和DTX无需共享相同的状态。此外,本发明允许不同状态之间的优化的欧几里得距离。不同的状态是ACK/NACK/DTX的不同组合。所有的A/N/D组合经由所有的传输天线进行传输。这使得UL覆盖最大化。
ACK/NAK捆绑模式
捆绑模式是指在利用表示个体信号比特的码字对两个或更多ACK/NACK/DTX信号(或表示这些信号的比特)一起进行上行链路传输的时候。ACK/NACK捆绑例如可以利用多个ACK/NACK信道之间的逻辑与运算来实现。换句话说,跨与单个UL子帧相关联的多个DL子帧或分量载波对每个码字执行ACK/NAK捆绑,并且获得每个码字的捆绑的ACK/NAK结果。
在现有技术中,在LTE Rel’8 TDD中,如果UE经由DAI检查而检测到已经丢失了至少一个DL授权。DAI是TDD模式中包括在PDCCH中的下行链路分配索引,其被用来指示与单个UL子帧相关联的之前的经调度的PDCCH/PDSCH的数目。在UE在PUCCH上进行传输的情况下,UE将不会传输ACK/NAK。在UE于捆绑模式中操作并且注意到一些授权已经失败的情况下,UE什么都不会传输(DTX)。
对于码字DTX而言,(即已经丢失了至少一个DL授权的状态),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还可以利用附加的UL信令来实现对于ACK/NAK捆绑模式的支持。换句话说,ACK/NAK捆绑可以在没有DAI比特的情况下得到支持。在优选实施例中,UL中所接收的PDCCH比特的数目与捆绑的ACK/NACK消息一起被以信号发送。这种安排的好处在于在FDD模式中无需在PDCCH中引入DAI比特。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多个)捆绑的ACK/NAK经由多个天线组利用PUCCH信道/星座点选择进行传输。PUCCH信道/星座点选择可以传送关于捆绑的DL子帧的数目和/或例如ACK/NAK的状态比特的信息。如之前所讨论的,在A/N捆绑模式中,重要的是UE和eNB关于捆绑的ACK/NACK所涉及的PDCCH的数目具有相同的理解(否则将产生更高层的错误)(从属权利要求)。
根据本发明使用捆绑模式的实施例的信道选择方法的实施方式示例在图6和图7的表格中示出。根据(多个)捆绑的ACK/NAK比特的状态,UE将会传输b(0)(b(0), b(1)),这些是要使用PUCCH格式1a或格式1b通过天线组#n映射到PUCCH资源                                                
Figure 331387DEST_PATH_IMAGE001
上的给定PUCCH格式1b信道上的QPSK星座点中的传输比特,(PUCCH信道)其中
Figure 248527DEST_PATH_IMAGE003
Figure 949636DEST_PATH_IMAGE005
分别表示对应于包含在最后接收的DL许可中以及包含在倒数第二个接收的DL许可中的第一个CCE的PUCCH信道。可替换地,如果假设隐含映射仅基于第一个天线,则可以从预定的规则得出
Figure 344845DEST_PATH_IMAGE006
在该实施方式中,如果仅有1个PUCCH信道可用,但是有一对PUCCH资源可用(例如,仅接收到1个DL许可),则DTX/(DTX, DTX)状态(即,已经丢失了至少一个DL许可的状态)和NAK/(NAK, NAK)状态在状态映射中共享相同的PUCCH资源/星座点。并且在至少2个PUCCH信道可用的情况下(例如,接收到至少2个DL许可),能够支持明确的DTX指示。
图6和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不同相关实施例的各种选项。在所有情况下,(经由PUCCH)上行链路发送表示码字的一个控制比特。可以有一个或两个PUCCH信道可用,但是在所有情况下都有两个PUCCH资源可用。换句话说,PUCCH资源可以是PUCCH信道或者在相同PUCCH信道上可用的PUCCH资源,即单个信道上的多个部件。
表格6c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相关实施例的类似方案组,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发送两个比特而在PUCCH上发送两个码字。所述比特在所指示的PUCCH资源上进行发送。表示两个码字的控制比特从PUCCH资源(在可用情况下的PUCCH信道)的角度并且经由两个不同的天线组被传播出去。在表格中,“HARQ-ACK-CW(0), HARQ-ACK-CW(1)”表示对应于DL中的MCW传输的ACK/NAK捆绑结果。在表格中,“
Figure 362480DEST_PATH_IMAGE007
Figure 184942DEST_PATH_IMAGE008
”表示分别为两个天线组所选择的PUCCH资源。“b(0), b(1)”是指需要在所选择的(多个)PUCCH资源上发送的两个比特。注意到,这两个比特可以对应于所选择的星座点。N/A表示“无动作”。第一行的HARQ是指本发明所能够支持的附加状态。b(0)可以在两个天线上进行发送。如果仅有一个PUCCH资源可用或者在传输天线的数目大于2的情况下,可以执行BF或基于SVD的PUCCH多样性。
如所提到的,N是指可以作为PUCCH信道的PUCCH资源。一个PUCCH资源可以对应于一个PUCCH信道。
根据(多个)捆绑的ACK/NAK比特的状态,UE将使用PUCCH格式1a或格式1b通过天线组#n在PUCCH资源
Figure 871882DEST_PATH_IMAGE009
上传输b(0)(b(0), b(1)),其中
Figure 70782DEST_PATH_IMAGE010
Figure 677344DEST_PATH_IMAGE011
分别表示对应于包含在最后接收的DL许可中以及包含在倒数第二个接收的DL许可中的第一个CCE的PUCCH信道。可替换地,如果假设隐含映射仅基于第一个天线,则可以从预定的规则得出
Figure 670708DEST_PATH_IMAGE011
在这些实施例中,可以在单个(PUCCH)信道上在上行链路中传输单个比特,该单个比特表示上行链路控制(HARQ)响应的类型,即NAK、ACK。在表格6c的示例中,要发送多个(例如,两个)码字。这是通过发送两个比特来实现的,所述两个比特通过两个信道并且在两个分离的天线上传播出去。
ACK/NAK复用模式
现在将对与该模式相结合的根据本发明的两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其中以不同方式执行ACK/NAK/DTX星座点映射。
ACK/NAK复用:在多个DL子帧与单个UL子帧相关联的情况下,这里支持对应于一个DL子帧的一个ACK/NAK结果。换句话说,将在一个UL子帧期间发送多个ACK/NAK比特,并且ACK/NAK比特的数目取决于配置。
在以下示例中,仅考虑ACK/NAK复用,然而该实施例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增强型“树结构”复用方法
在以下一组实施例中,UE通过什么都不发送来指示DTX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反馈码字仅由(多个)NAK和/或DTX状态所构成。在这样的方法中,设计了针对复用的ACK-NAK的信道选择,以使得能够在eNB处进行多层检测以降低ACK/NAK检测的复杂度/成本。换句话说,在反馈仅由NAK和/或DTX状态所构成的情况下,UE将什么都不发送。这些的示例在图8至图10的表格中示出。
第一层检测可以是依据M值的“信道检测”或者“信道检测+BPSK星座点检测”,其中M是与一个UL子帧相关联的DL子帧的数目。第二层检测是依据M值的“第一层检测+QPSK星座点检测”或者“第一层检测+其它两种星座点检测”。通过第一层检测,eNB需要确定是否每个PDSCH(有效的下行链路帧)都被成功接收,即在ACK和NAK/DTX状态之间进行区分(注意:NAK和DTX在这里可以共享相同的状态)。
通过第二层检测,eNB能进一步在NAK和DTX状态之间进行区分。
现在将更为详细地对本发明落入该类别中的各个实施例进行描述。在这些示例中,UE的天线组的数目为两个,而UE接收带宽内CC的数目为M。表格C1用来示出其中M=2, 3, 4和5的示例。
根据复用的ACK/NAK比特的状态,UE将使用PUCCH格式1b通过天线组#n在PUCCH资源
Figure 877567DEST_PATH_IMAGE009
上传输b(0), b(1),其中
Figure 614579DEST_PATH_IMAGE012
表示对应于包含在PDCCH #k中的第一个CCE的PUCCH信道。该PUCCH信道基于对应PDCCH的第一个CCE。这是PUCCH资源和PDCCH资源之间的隐含映射并且已经定义在Rel’8中。
在大多数情况下,通过第一层检测,eNB能够区分是否每个PDSCH都被成功接收,即在ACK和NAK/DTX状态之间进行区分(注意:NAK和DTX在这里共享相同的状态)。
对于2CC的情况而言,为了针对2个CC在ACK和NAK/DTX之间进行区分,需要有2^2=4种不同的状态。严格来讲,在两个天线组之间应当有各种资源组合来指示各种ACK/NAK状态;这可以通过选择要作为DTX、
Figure 810068DEST_PATH_IMAGE013
Figure 239912DEST_PATH_IMAGE014
或者(
Figure 435533DEST_PATH_IMAGE013
Figure 710656DEST_PATH_IMAGE015
)的信道来很好地表示。
对于3 CC的情况而言,为了针对3个 CC在ACK和NAK/DTX之间进行区分,需要有2^3=8种不同的状态,同时通过选择要作为DTX、
Figure 626977DEST_PATH_IMAGE017
Figure 355898DEST_PATH_IMAGE018
、(
Figure 356084DEST_PATH_IMAGE016
Figure 854062DEST_PATH_IMAGE017
)、(
Figure 779609DEST_PATH_IMAGE018
)、(
Figure 662115DEST_PATH_IMAGE017
Figure 440365DEST_PATH_IMAGE018
)的信道并且使用BPSK星座,这提供了种选项,这可以很好地区分所述8种状态。通过状态你表示了信道/天线/星座点/PUCCH资源的排列以及对码字变化而需要提供的数字模量。
对于4 CC的情况而言,在ACK和NAK/DTX之间进行区分需要2^4=16种状态,而信道选择和BPSK提供了种选项,也足以进行ACK和NAK/DTX检测。
对于5 CC的情况而言,需要2^5=32种状态,
Figure 179147DEST_PATH_IMAGE021
,其能够覆盖大多数情况。
在大多数情况下,通过第二层检测,NB能够进一步在NAK和DTX之间进行区分。
例如,通过将1个BPSK星座点分为2个QPSK星座点,eNB能够进一步在NAK和DTX之间进行区分。例如,对于3 CC的情况而言,通过针对6种可能选择的信道集合将1个BPSK点分为2个QPSK点,我们能够得到12种附加状态,其能够针对3个CC在NAK和DTX之间进行很好的区分。
进一步增强的方法
此后,将与TDD Rel’8相比较地详述根据利用ACK/NAK复用的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增强的方法。在该方法中,UE仅在其没有接收到授权的情况下发送DTX状态(全部为DTX)。在该方法中,在UE什么都没有接收的情况下UE将什么都不发送。对于其它情况而言,将一直发送ACK/NAK反馈。示例在图10和图11中示出。
PUCCH信道选择和星座点映射已被决定为,使得仅在所有PDCCH都已经失败的情况下(即,没有以信号发送ACK/NACK的原因)才传输DTX。如果UE什么都没有接收,则什么都不会反馈。
可以选择星座点以使得所使用状态之间的欧几里得距离最大化,从而使得ACK/NAK检测性能最大化。
改进的PUCCH格式1a/1b结构(PUCCH格式类型)的优势包括附加资源可被用于利用所比较的星座点之间增大的欧几里得距离来提高性能这一事实。
进一步的附加资源可被用于提高PUCCH上明确的DTX检测的能力(在许多情况下,DTX和NAK在当前Rel’8 TDD中被映射到相同的状态)并且提高PUCCH上A/N复用的有效载荷。从每个天线,仅使用单个PUCCH信道,这使得能够进行低的CM SC传输。增强型映射保证了在以信号发送ACK/NACK/DTX码字时可获得天线多样性。所提出的信令方案针对天线功率不平衡是鲁棒的。
以上所描述的功能可以利用适当的软件和数据处理装置来提供。功能可以被合并到任意适当的网络部件或管理系统中,并且可以利用一个或多个数据处理器来提供。所述数据处理器例如可以利用至少一个芯片来提供。适当的数据处理可以在与例如移动站的通信设备相关联提供的处理单元中提供。数据处理可以跨若干个数据处理模块分布。以上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由分离的处理器或由集成的处理器提供。当被加载到适当的数据处理装置上时,适当适配的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代码产品可以被用于实现所述实施例。用于提供操作的程序代码产品可以被存储在适当的载体介质上和由适当的载体介质提供。适当的计算机程序可以体现在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上。可以经由数据网络将该程序代码产品下载到通信设备。
还注意到,虽然以上通过示例参考用于无线网络、技术和标准的特定示例性体系结构对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实施例可以被应用于不用于这里所图示和描述的任意其它适当形式的通信系统。
这里还注意到,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可以对所公开的解决方案进行多种变化和修改而并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35)

1. 一种从用户设备传输上行链路控制信号/状态比特的方法,所述用户设备具有多个传输天线,并且所述控制信号对应于多个之前的下行链路传输,其中所述控制信号通过多个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资源以及通过所述多个天线进行传输,并且在单个上行链路子帧期间进行传输。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对应于第一传输天线(组)的PUCCH资源和预定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部件之间存在一对一映射;并且对应于第二天线(组)的PUCCH资源从第一天线的PUCCH资源得出。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信号由表示控制信号或比特的数目和/或状态的码字所表示。
4. 如权利要求1至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信号/状态比特是以下任意的一个或多个:ACK、NACK或DTX。
5. 如权利要求1至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信号/状态比特以一个或多个码字的形式进行上行链路发送,所述码字表示控制信号/比特和/或控制信号/比特的数目。
6. 如之前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状态比特被捆绑到码字中;所述码字表示状态比特的预定的数目和组合。
7. 如之前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状态比特/控制信号由上行链路依据星座点和/或信道和/或所选择的PUCCH资源进行解释。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对应于不同码字的所述星座点和所选择的PUCCH资源使得在被接收时的欧几里得距离最大化。
9. 如之前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PUCCH资源是PUCCH信道/格式。
10. 如之前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每个天线具有专用的PUCCH信道。
11. 如之前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多于两个天线的情况下,两个或更多天线共享相同的信道。
12. 如之前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被占用的PUCCH信道在传输天线之间进行交换。
13. 如权利要求1至12所述的方法,包括在多于两个天线的情况下,出于分配PUCCH资源的目的而对所述天线进行分组。
14. 如之前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该方法是TDD或FDD系统的一部分。
15. 如之前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使得所述上行链路发送的状态比特/控制信号的空间多样性最大化。
16. 一种网络部件,具有用于传输上行链路控制信号/状态比特的器件,所述网络部件具有多个传输天线,并且所述控制信号对应于多个之前的下行链路传输,并且所述网络部件具有在单个上行链路子帧期间通过多个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资源以及通过所述多个天线传输所述控制信号的器件。
1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网络部件,该网络部件具有映射器件,用于在对应于第一传输天线(组)的PUCCH资源和预定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部件之间实现一对一映射;并且对应于第二天线(组)的PUCCH资源从第一天线的PUCCH资源得出。
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网络部件,其中所述控制信号由表示控制信号或比特的数目和/或状态的码字所表示。
19. 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网络部件,其中所述控制信号/状态比特是以下任意的一个或多个:ACK、NACK或DTX。
20. 如权利要求16至19所述的网络部件,该网络部件具有用于以一个或多个码字的形式在上行链路发送所述控制信号/状态比特的器件,所述码字表示控制信号/比特和/或控制信号/比特的数目。
21. 如权利要求16至20所述的网络部件,其中所述状态比特被捆绑到码字中;所述码字表示状态比特的预定的数目和组合。
22. 如权利要求16至21所述的网络部件,其中PUCCH资源是PUCCH信道。
23. 如权利要求16至22所述的网络部件,其中所述PUCCH资源是PUCCH格式。
24. 如权利要求16至23所述的网络部件,其中每个天线具有专用的PUCCH信道。
25. 如权利要求16至24所述的网络部件,其中具有多于两个的天线,以及使得两个或更多天线共享相同信道的器件。
26. 如权利要求16至25所述的网络部件,其中所述共享器件通过束形成器件来实现。
27. 如权利要求16至26所述的网络部件,其中具有用于在传输天线之间交换被占用的PUCCH信道的器件。
28. 如权利要求16至27所述的网络部件,该网络部件具有多于两个的天线,并且具有用于出于分配PUCCH资源的目的而对所述天线进行分组的器件。
29. 如权利要求16至28所述的网络部件,该网络部件是TDD或FDD先进LTE系统的一部分。
30. 如权利要求16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部件,该网络部件适于使得所述上行链路发送的状态比特/控制信号的空间多样性最大化。
31. 如权利要求16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部件,该网络部件是用户设备。
32. 一种适于接收所传输的上行链路控制信号/状态比特的网络部件,该上行链路控制信号/状态比特是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的方法发送的。
33. 一种适于从权利要求16至31的网络部件接收上行链路控制信号/状态比特的网络部件。
34. 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网络部件,具有依据星座点和/或信道和/或所选择的PUCCH资源对状态比特/控制信号进行解释的器件。
35. 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的方法。
CN200980159372.6A 2009-03-18 2009-03-18 调度数据的方法 Active CN1023263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EP2009/053214 WO2010105680A1 (en) 2009-03-18 2009-03-18 A method of scheduling data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26351A true CN102326351A (zh) 2012-01-18
CN102326351B CN102326351B (zh) 2015-11-25

Family

ID=415065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59372.6A Active CN102326351B (zh) 2009-03-18 2009-03-18 调度数据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998258B2 (zh)
EP (1) EP2409443A1 (zh)
JP (1) JP5504331B2 (zh)
KR (1) KR101321036B1 (zh)
CN (1) CN102326351B (zh)
WO (1) WO201010568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6031580A1 (de) 2006-07-03 2008-01-17 Faro Technologies, Inc., Lake Mary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dreidimensionalen Erfassen eines Raumbereichs
US9551575B2 (en) 2009-03-25 2017-01-24 Faro Technologies, Inc. Laser scanner having a multi-color light source and real-time color receiver
DE102009015920B4 (de) 2009-03-25 2014-11-20 Faro Technologies, Inc. Vorrichtung zum optischen Abtasten und Vermessen einer Umgebung
US8792427B2 (en) * 2009-05-04 2014-07-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of feedback information for data transmissions on multiple carriers
US9191177B2 (en) 2009-05-04 2015-11-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of feedback information for multi-carrier operation
US20120120926A1 (en) 2009-05-27 2012-05-17 Peng Chen Multiple Uplink Control Channel Transmission with Reduced Cubic Metric
CA2764652C (en) 2009-06-19 2017-02-28 Panasonic Corporation Terminal device and re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
US8553627B2 (en) * 2009-10-02 2013-10-08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Transmission diversity scheme on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 with ACK/NACK differentiation
DE102009057101A1 (de) 2009-11-20 2011-05-26 Faro Technologies, Inc., Lake Mary Vorrichtung zum optischen Abtasten und Vermessen einer Umgebung
US9113023B2 (en) 2009-11-20 2015-08-18 Faro Technologies, Inc. Three-dimensional scanner with spectroscopic energy detector
US9529083B2 (en) 2009-11-20 2016-12-27 Faro Technologies, Inc. Three-dimensional scanner with enhanced spectroscopic energy detector
US9210288B2 (en) 2009-11-20 2015-12-08 Faro Technologies, Inc. Three-dimensional scanner with dichroic beam splitters to capture a variety of signals
US9879976B2 (en) 2010-01-20 2018-01-30 Faro Technologies, Inc. Articulated arm coordinate measurement machine that uses a 2D camera to determine 3D coordinates of smoothly continuous edge features
US9163922B2 (en) 2010-01-20 2015-10-20 Faro Technologies, Inc. Coordinate measurement machine with distance meter and camera to determine dimensions within camera images
US9607239B2 (en) 2010-01-20 2017-03-28 Faro Technologies, Inc. Articulated arm coordinate measurement machine having a 2D camera and method of obtaining 3D representations
DE112011100293T5 (de) 2010-01-20 2013-01-10 Faro Technologies, Inc. Tragbares Gelenkarm-Koordinatenmessgerät und integriertes Umgebungsaufzeichnungsgerät
US9628775B2 (en) 2010-01-20 2017-04-18 Faro Technologies, Inc. Articulated arm coordinate measurement machine having a 2D camera and method of obtaining 3D representations
EP2555447A1 (en) * 2010-04-02 2013-02-06 Fujitsu Limited Method for sending uplink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method for estimating channel, mobile terminal,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237992B (zh) 2010-04-30 2014-12-10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反馈数据接收状况的方法
DE102010020925B4 (de) 2010-05-10 2014-02-27 Faro Technologies, Inc. Verfahren zum optischen Abtasten und Vermessen einer Umgebung
JP2012005075A (ja) * 2010-06-21 2012-01-05 Ntt Docomo Inc 移動端末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KR20130137597A (ko) * 2010-07-23 2013-12-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1924616A (zh) * 2010-08-16 2010-12-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正确错误应答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的反馈方法及系统
US8923223B2 (en) * 2010-08-16 2014-12-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multiple component carriers
CA2809039C (en) * 2010-09-28 2016-10-25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Efficient signaling of 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CN101958778B (zh) * 2010-09-28 2015-11-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正确/错误应答消息的映射方法及终端
JP4923161B1 (ja) * 2010-09-29 2012-04-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US9491743B2 (en) * 2010-10-11 2016-11-0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apparatus for same
EP2637342B1 (en) 2010-11-02 2020-05-2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190112B (zh) * 2010-11-02 2016-08-0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在多分量载波通信系统中使用调度请求资源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传输方法与装置
US9168654B2 (en) 2010-11-16 2015-10-27 Faro Technologies, Inc. Coordinate measuring machines with dual layer arm
CN106850127B (zh) 2011-05-24 2020-07-28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WO2013051979A1 (en) * 2011-10-03 2013-04-1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Transmit diversity for pre-coded radio control signals
WO2013055128A2 (ko) * 2011-10-11 2013-04-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 번들링 스케줄링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DE102012100609A1 (de) 2012-01-25 2013-07-25 Faro Technologies, Inc. Vorrichtung zum optischen Abtasten und Vermessen einer Umgebung
KR20130143283A (ko) * 2012-06-21 2013-12-31 주식회사 팬택 제어 신호 동시 전송 방법, 그 단말, 제어 신호 수신 방법, 및 그 기지국
CN104380627A (zh) * 2012-06-22 2015-02-25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收发控制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US8997362B2 (en) 2012-07-17 2015-04-07 Faro Technologies, Inc. Portable articulated arm coordinate measuring machine with optical communications bus
DE102012109481A1 (de) 2012-10-05 2014-04-10 Faro Technologies, Inc. Vorrichtung zum optischen Abtasten und Vermessen einer Umgebung
US10067231B2 (en) 2012-10-05 2018-09-04 Faro Technologies, Inc. Registration calcul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scanner data performed between scans based on measurements by two-dimensional scanner
US9513107B2 (en) 2012-10-05 2016-12-06 Faro Technologies, Inc. Registration calculation between three-dimensional (3D) scans based on two-dimensional (2D) scan data from a 3D scanner
CN103369655B (zh) * 2013-07-18 2016-08-24 西安科技大学 一种提高lte pucch dtx检测性能的方法
US10182406B2 (en) 2015-03-09 2019-01-15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Power headroom report for a wireless device and a base station
US9820264B2 (en) 2015-03-09 2017-11-14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Data and multicast signals in a wireless device and wireless network
US10700845B2 (en) 2015-03-09 2020-06-30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Secondary cell deactivation in a wireless device and a base station
US10327236B2 (en) 2015-03-09 2019-06-18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Secondary cell in a wireless device and wireless network
US9820298B2 (en) 2015-03-09 2017-11-14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Scheduling request in a wireless device and wireless network
US9877334B2 (en) 2015-04-05 2018-01-23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Cell configuration in a wireless device and wireless network
US11641255B2 (en) 2015-04-05 2023-05-02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9894681B2 (en) 2015-06-12 2018-02-13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Uplink scheduling in a wireless device and wireless network
US10200177B2 (en) 2015-06-12 2019-02-05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Scheduling request on a secondary cell of a wireless device
US9948487B2 (en) 2015-06-15 2018-04-17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Uplink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08282881B (zh) * 2017-01-06 2020-1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
KR20240008702A (ko) * 2022-07-12 2024-01-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프리코딩된 pucch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148710A1 (en) * 2006-06-20 2007-12-27 Nec Corporation Sub-carrier allocation for control data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201004702Y (zh) * 2006-01-03 2008-01-09 美商内数位科技公司 用于在无线系统中调度和复用反馈报告的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514659D0 (en) * 1995-07-18 1995-09-13 Northern Telecom Ltd An antenna downlink beamsteering arrangement
EP0830043A1 (de) * 1996-09-17 1998-03-18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Basisstation und Verfahren zur Versorgung einer Zelle eines zellularen Mobilfunksystems
US20090019334A1 (en) * 2007-07-10 2009-01-15 Martin Tomlinson Error correction system using concatenated codes
KR101410120B1 (ko) 2007-08-21 2014-06-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복합 자동 재전송을 지원하는 응답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US8041364B2 (en) * 2007-10-30 2011-10-18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via a control signaling channel
WO2010018987A2 (ko) * 2008-08-12 2010-02-18 엘지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반송파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전송기
WO2010056078A2 (ko) * 2008-11-14 2010-05-20 엘지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1771503B (zh) * 2009-01-04 2013-04-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多a/n信息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2422583B (zh) * 2009-03-11 2015-02-1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由用户设备发送与harq过程关联的确认位的方法和装置
PL2409532T3 (pl) * 2009-03-17 2019-04-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terowanie mocą nadawczą łącza wysyłania w systemach łączności o wielu nośnych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04702Y (zh) * 2006-01-03 2008-01-09 美商内数位科技公司 用于在无线系统中调度和复用反馈报告的系统
WO2007148710A1 (en) * 2006-06-20 2007-12-27 Nec Corporation Sub-carrier allocation for control data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UAWEI: "《PUCCH design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3GPP DRAFT,R1-09127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504331B2 (ja) 2014-05-28
US20120113913A1 (en) 2012-05-10
KR20110129480A (ko) 2011-12-01
KR101321036B1 (ko) 2013-10-22
CN102326351B (zh) 2015-11-25
JP2012521117A (ja) 2012-09-10
US9998258B2 (en) 2018-06-12
WO2010105680A1 (en) 2010-09-23
EP2409443A1 (en) 2012-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26351B (zh) 调度数据的方法
CN102379150B (zh) 在多天线系统中发射harq ack/nack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CN101911573B (zh) 用于将下行链路资源映射到相关上行链路传输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
CN101682451B (zh) 用于在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将调制码元映射到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CN102291209B (zh) 增强长期演进的管理设备中控制上行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02771061B (zh) 指示使能的传输块的方法和系统
CN110063039A (zh) 在物理上行链路数据信道中复用控制信息
CN107925553A (zh) 用于关于pucch 的csi 报告的方法和设备
CN107409016A (zh) 针对确认信息的码字确定
CN102484568B (zh) 正确错误应答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的反馈方法及系统
CN103430469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05191174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消除干扰的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装置
CN102484513A (zh) 使用双层波束成形关联过程的透明中继
CN106464428A (zh) 利用蜂窝通信网络中256qam的有效tbs表设计的系统和方法
US20120269146A1 (en) Uplink Channel Sounding
CN104321994A (zh) 用于发送或接收ack/nack信号的方法
CN104349491A (zh) 一种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传输的方法、系统和网络侧设备
CN101981854A (zh) 在具有NxPDCCH结构的LTE-A TDD中的PUCCH上的ACK/NACK传输
CN104380625A (zh) 用于发送或接收上行信号的方法
CN101631374A (zh) 一种下行传输方式的指示方法及装置
CN105227266A (zh) 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8352877A (zh) 共享参考信号的动态预编码
CN105340210A (zh) 用于动态tdd系统中pusch上harq ack/nack捆绑的方法、用户设备和无线电网络节点
CN109792734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多个处理时间或多个传输时间间隔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9787663B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Espoo, Finland

Applicant after: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Address before: Espoo, Finland

Applicant before: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416

Address after: Espoo, Finland

Patentee after: Technology Co., Ltd. of Nokia

Address before: Espoo, Finland

Patentee before: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