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18436A - 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18436A
CN102318436A CN201080001907XA CN201080001907A CN102318436A CN 102318436 A CN102318436 A CN 102318436A CN 201080001907X A CN201080001907X A CN 201080001907XA CN 201080001907 A CN201080001907 A CN 201080001907A CN 102318436 A CN102318436 A CN 1023184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equipment
mentioned
network element
mark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0190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18436B (zh
Inventor
周汉
吴问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3184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184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184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184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该方法包括:第一网元获知用户设备的标识与所述用户设备的用户名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网元根据与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对应的第一连接和与所述用户设备的用户名对应的第二连接,传输用户设备的数据。

Description

数据的传输方法、 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 特别涉及数据的传输方法、 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机器对机器( Machine To Machine, 简称 M2M )通信也可称为机器类 型通信 (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简称 MTC ) 的应用中, 存在大量 的低数据流量应用的用户设备 ( User Equipment, 简称 UE ) 即 MTC设备 ( MTC Device )。 现有的数据传输可以采用两种方式, 一种方式是利用分组 域的承载方式传输, 另一种是利用短消息 (SMS )方式传输。 前者在用户设 备发起业务连接建立时, 网络需要为用户设备建立承载, 用户设备从空闲态 转连接态时, 网络需要为用户设备恢复承载, 用户设备执行业务连接释放时, 网络需要为用户设备释放承载; 后者采用移动台国际综合业务数字网号码 ( Mobile Station International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Number,简 称 MSISDN )进行路由寻址, 网络需要为用户设备分配 MSISDNL
若采用承载方式传输低数据流量业务, 其承载占用了大量的网络带宽资 源,其相应的承载操作流程导致了网络侧信令交互的增加;若采用 SMS方式 传输低数据流量业务, 网络需要为大量的用户设备分配 MSISDN , 导致了 MSISDN 的短缺, 而且其传输时延大, 传输不稳定, 从而影响了低数据流量 业务的传输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法、 装置及系统, 用以节省网络带 宽资源, 减少与网络侧的信令交互。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法, 包括: 获知用户设备的标识与所述用户设备的用户名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与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对应的第一连接和与所述用户设备的用户名 对应的第二连接, 传输所述用户设备的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的传输装置, 包括:
获知模块, 用于获知用户设备的标识与所述用户设备的用户名之间的对应 关系;
传输模块, 用于根据与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对应的第一连接和与所述用户 设备的用户名对应的第二连接, 传输所述用户设备的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再提供了一种数据的传输系统, 包括
第一网元, 用于获知用户设备的用户名和用户设备的标识之间的对应关 系, 根据与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对应的第一连接和与所述用户设备的用户名对 应的第二连接, 传输所述用户设备的数据。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获知用户设备的标识与用户设 备的用户名之间的对应关系,使得能够根据与获知的用户设备的标识对应的第 一连接和与获知的用户设备的用户名对应的第二连接, 传输用户设备的数据, 从而优化了用户设备的传输方式, 有效地节省了网络带宽资源, 减少了与网络 侧的信令交互。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 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 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 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数据的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 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数据的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 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数据的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 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数据的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 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数据的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 6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数据的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 而 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 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 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数据的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 的第一网元可以是一个单独的新的网元, 例如: MTC代理(MTC Proxy )或 M2M平台,或者还可以与现有的网元合设即作为一个功能模块集成在现有的网 元中, 例如: 代理呼叫^舌控制功能(Proxy Call Session Control Function, 简称 P-CSCF )实体。 如图 1所示, 本实施例的数据的传输方法可以包括以下 步骤:
步骤 101、 第一网元获知用户设备的标识与用户设备的用户名之间的对应 关系;
其中, 上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可以包括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Number, 简称 IMSI )、 国际移动设备标识 ( 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 简称 IM曰)或其他可以用来标识用 户设备的标识(例如: 用于标识用户设备的连接的连接号); 上述用户设备的用 户名可以包括统一资源标识符( 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 简称 URI )、 统一 资源定位符(Uniform Resource Locator, 简称 URL )或其他可以作为用户设 备的用户名的标识。
本步骤中, 上述第一网元获知用户设备的标识与用户设备的用户名之间的 对应关系的具体方法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法: A、 如果上述用户设备支持 IP多媒体子系统( IP Multi-media Subsystem, 简称 IMS ) /会话初始化协议 (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简称 SIP )协议栈, 例如: 上述用户设备支持 IMS/SIP客户端, 则用户设备可以向第一网元通知用 户设备的用户名, 移动管理设备向第一网元通知用户设备的标识, 或者用户设 备还可以向第一网元通知用户设备的用户名和用户设备的标识;
具体地, 用户设备可以向上述第一网元发送通知消息, 例如: 注册请求 ( Register Request ) 消息, 上述通知消息中包含用户设备的用户名。 用户设 备可以先向移动管理设备发送上述通知消息, 上述通知消息可以作为一个信元 包含在用户设备向移动管理设备发送的非接入层 ( Non Access Stratum, 简称 NAS ) 消息中, 例如: 附着请求(Attach Request ) 消息中。 移动管理设备再 向第一网元发送上述 NAS消息中所包含的通知消息,例如: 移动管理设备向第 一网元发送连接建立请求(Connection Setup Request ) 消息, 上述连接建立 请求消息中包含上述通知消息。 第一网元接收到上述通知消息, 可以从上述通 知消息中获知用户设备的用户名。
移动管理设备接收到上述用户设备发送的通知消息后, 移动管理设备可以 向第一网元发送上述通知消息和用户设备的标识, 例如: 移动管理设备向第一 网元发送连接建立请求(Connection Setup Request ) 消息, 上述连接建立请 求消息中包含上述通知消息和用户设备的标识。 具体地, 移动管理设备获知用 户设备的标识可以根据现有技术的方法, 例如: 移动管理设备从用户设备发送 的 NAS消息, 例如: 附着请求(Attach Request )消息, 中获知用户设备的标 识, 或者从用户设备的上下文中获知用户设备的标识, 此处不再赘述。
或者, 上述通知消息中还可以进一步包含用户设备的标识, 第一网元接收 到上述通知消息, 可以从上述通知消息中获知用户设备的标识。
通过上述描述的方法, 第一网元可以获知用户设备的标识和该用户设备的 用户名, 从而使得第一网元获知了用户设备的标识与用户设备的用户名之间的 对应关系。 B、 如果上述用户设备不支持 IMS/SIP协议栈, 例如: 上述用户设备不支 持 IMS/SIP客户端, 则移动管理设备可以向第一网元通知用户设备的标识和用 户设备的用户名。
例如: 移动管理设备向第一网元发送连接建立请求(Connection Setup Request ) 消息, 上述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包含上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和用户设 备的用户名。 具体地, 移动管理设备获知用户设备的标识和用户设备的用户名 的方法可以是: 移动管理设备从用户设备发送的 NAS 消息, 例如: 附着请求 ( Attach Request ), 或者用户设备的上下文中获知用户设备的标识, 然后移动 管理设备从用户设备的签约数据中获知用户设备的用户名, 例如: 移动管理设 备向签约数据库, 例如: 归属位置寄存器(Home Location Register, 简称 HLR ) /归属用户服务器(Home Subscriber Server, 简称 HSS ), 发送更新 位置请求(Update Location Request )消息, 签约数据库向移动管理设备返回 更新位置响应 ( Update Location Response ) 消息, 上述更新位置响应消息中 包含用户设备的用户名。
可选地, 移动管理设备可以选择向上述第一网元通知用户设备的标识或者 还可以选择向上述第一网元通知用户设备的标识和用户设备的用户名。具体地, 移动管理设备在接收该用户设备的 NAS消息后,可以根据如下两种方法选择向 上述第一网元通知用户设备的标识或者选择向上述第一网元通知用户设备的标 识和用户设备的用户名:
a、 移动管理设备可以根据用户设备的应用特征 ( MTC Feature )向第一网 元通知用户设备的标识或者向第一网元通知用户设备的标识和用户设备的用户 名。 例如: 移动管理设备从签约数据中获知用户设备的应用特征为低数据流量 ( Small data amount usage )类型或用户设备具有触发终端发起业务(MTC Device Trigger )特性, 则移动管理设备获知了用户设备的标识或者获知了用户 设备的标识和用户设备的用户名后, 移动管理设备向上述第一网元发送消息, 将用户设备的标识或者用户设备的标识和用户设备的用户名通知给上述第一网 元。
b、移动管理设备可以根据用户设备所属群组的群组标识,例如: IMSI/IM曰 号段、 接入点名称(Access Point Name, 简称 APN )、 用户设备所属群组的标 识( MTC Group ID )等, 向第一网元通知用户设备的标识或者向第一网元通知 用户设备的标识和用户设备的用户名。 例如: 移动管理设备上配置需要向上述 第一网元通知用户设备的标识或者向上述第一网元通知用户设备的标识和用户 设备的用户名的群组的群组标识, 如果移动管理设备获知用户设备属于上述群 组, 例如: 移动管理设备获知用户设备的 IMSI/IM曰属于上述 IMSI/IM曰号段, 或移动管理设备获知用户设^吏用的 APN和上述 APN相同, 或移动管理设备 获知用户设备的 MTC Group ID和上述 MTC Group ID相同, 则移动管理设备 向上述第一网元发送消息, 将用户设备的标识或者用户设备的标识和用户设备 的用户名通知给上述第一网元。
通过上述描述的方法, 第一网元可以获知用户设备的标识和该用户设备的 用户名, 从而使得第一网元获知了用户设备的标识与用户设备的用户名之间的 ^"应关系。
进一步地, 在用户设备通过移动管理设备向上述第一网元通知用户设备的 标识和用户设备的用户名的流程中, 以及在移动管理设备向上述第一网元通知 用户设备的标识或者用户设备的标识和用户设备的用户名的流程中, 移动管理 设备与上述第一网元之间还同时为上述用户设备建立起了与上述用户设备的标 识对应的连接。
进一步地, 本实施例中, 上述用户设备通过移动管理设备向上述第一网元 通知用户设备的标识和用户设备的用户名之前, 以及上述移动管理设备向第一 网元通知用户设备的标识或者向第一网元通知用户设备的标识和用户设备的用 户名之前, 上述移动管理设备还需要获知第一网元的信息, 例如: 第一网元的 IP地址或完全限定域名 ( Fully Qualified Domain Names, 简称 FQDN )。 具体 地, 移动管理设备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获知第一网元的信息: a、 移动管理设备可以从用户设备的签约数据中获知上述第一网元的信息; 具体地, 可以在用户设备的签约数据中签约上述第一网元的信息, 当用户 设备接入到移动管理设备之后,移动管理设备向签约数据库,例如: HLR/HSS, 发送更新位置请求(Update Location Request )消息, 签约数据库向移动管理 设备返回更新位置响应 ( Update Location Response ) 消息, 上述更新位置响 应消息中包含上述第一网元的信息。
b、移动管理设备可以根据用户设备所属群组的群组标识获知上述第一网元 的信息;
具体地, 移动管理设备上可以根据用户设备所属群组的群组标识配置对应 的第一网元的信息。 移动管理设备获知用户设备所属群组的群组标识之后, 如 果移动管理设备获知用户设备属于上述群组, 例如: 移动管理设备获知用户设 备的 IMSI/IM曰属于上述 IMSI/IM曰号段, 或移动管理设备获知用户设备使用 的 APN和上述 APN相同, 或移动管理设备获知用户设备的 MTC Group ID和 上述 MTC Group ID相同, 则移动管理设备可以根据群组标识获知上述第一网 元的信息, 例如: 移动管理设备根据群组标识, 查询配置信息获知与上述群组 标识对应的第一网元的信息。
c、 移动管理设备可以根据用户设备的 APN获知上述第一网元的信息。 具体地, 移动管理设备可以根据用户设备的 APN, 向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 简称 DNS )服务器查询上述 APN对应的第一网元, 从而获知 上述第一网元的信息, 例如: 若第一网元与网关设备, 例如: 分组数据网络网 关 ( 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 简称 P-GW )、 网关通用分组无线服务 ( 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简称 GPRS )支持节点( Gateway GPRS Supporting Node, 简称 GGSN )是合一设置的第一网元, 移动管理设备可以 根据用户设备的 APN, 向 DNS服务器查询获知网关设备的信息, 从而获知上 述第一网元的信息。
通过上述描述的方法, 移动管理设备可以获知第一网元的信息, 继而可以 向上述第一网元通知用户设备的标识或者向第一网元通知用户设备的标识和用 户设备的用户名。
进一步地, 当用户设备发生移动导致移动管理设备发生改变时, 目标侧移 动管理设备与上述第一网元之间需要为上述用户设备建立连接。 目标侧移动管 理设备与上述第一网元建立连接的方法可以参考上述移动管理设备向上述第一 网元通知用户设备的标识和用户设备的用户名的流程中移动管理设备与第一网 元建立连接的方法。
本实施例还需要向应用服务器(MTC Server ), 例如: 服务呼叫会话控制 功能 ( Serving Call Session Control Function, 简称 S-CSCF ) 实体, 通知用 户设备的用户名。 具体地, 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向应用服务器通知用户设备的用 户名:
A、 如果上述用户设备支持 IMS/SIP 协议栈, 例如: 上述用户设备支持 IMS/SIP客户端, 则用户设备可以向应用服务器通知用户设备的用户名;
具体地, 用户设备可以向上述应用服务器发送通知消息, 例如: 注册请求 ( Register Request ) 消息, 上述通知消息中包含用户设备的用户名。 用户设 备可以先向上述第一网元发送上述通知消息, 例如: 用户设备可以先向移动管 理设备发送封装了上述通知消息的 NAS消息, 移动管理设备接收到上述 NAS 消息后, 通过与上述第一网元之间建立的连接, 向上述第一网元发送上述接收 到的通知消息, 例如: 移动管理设备向上述第一网元发送中继消息 ( Relay message ),上述中继消息中包含上述通知消息。第一网元接收到上述通知消息 之后, 再向上述应用服务器发送上述通知消息。 上述应用服务器接收到上述通 知消息, 可以从上述通知消息中获知用户设备的用户名。
B、 如果上述用户设备不支持 IMS/SIP协议栈, 例如: 上述用户设备不支 持 IMS/SIP客户端, 则第一网元向应用服务器通知用户设备的用户名。
具体地, 第一网元获知了用户设备的用户名之后, 可以向应用服务器通知 用户设备的用户名。 例如: 上述第一网元可以向上述应用服务器发送通知消息, 例如: 注册请求( Register Request ) 消息, 上述通知消息中包含用户设备的 用户名。
通过上述两种方法, 应用服务器获知了用户设备的用户名即一网元将用户 设备的用户名注册到应用服务器中。 进一步地, 在上述第一网元向上述应用服 务器通知用户设备的用户名的流程中, 上述第一网元与上述应用服务器之间还 同时为上述用户 i殳备建立起了与上述用户设备的用户名对应的连接。
进一步地, 本实施例中, 上述第一网元向上述应用服务器通知用户设备的 用户名之前, 上述第一网元还需要获知上述应用服务器的信息, 例如: 应用服 务器的 IP地址或 FQDN。具体地, 第一网元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获知上述应用服 务器的信息:
a、 移动管理设备可以向第一网元通知上述应用服务器的信息;
具体地, 当用户设备接入移动管理设备之后,移动管理设备向签约数据库, 例如: HLR/HSS, 发送更新位置请求(Update Location Request )消息, 签约 数据库向移动管理设备返回更新位置响应( Update Location Response )消息, 上述更新位置响应消息中包含用户设备的签约数据, 上述签约数据中包含上述 应用服务器的信息。 移动管理设备向上述第一网元发送从签约数据中获知的应 用服务器的信息, 例如: 移动管理设备向上述第一网元发送连接建立请求 ( Connection Setup Request ) 消息, 上述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包含上述应用 服务器的信息。
b、第一网元可以根据用户设备所属群组的群组标识获知上述应用服务器的 信息。
具体地, 第一网元上可以根据用户设备所属群组的群组标识配置对应的应 用服务器的信息。 第一网元获知用户设备所属群组的群组标识之后, 如果上述 第一网元获知用户设备属于上述群组, 例如: 上述第一网元获知用户设备的 IMSI/IM曰属于上述 IMSI/IM曰号段,或上述第一网元获知用户设 ^吏用的 APN 和上述 APN相同,或上述第一网元获知用户设备的 MTC Group ID和上述 MTC Group ID相同,则上述第一网元可以根据群组标识获知上述应用服务器的信息, 例如: 上述第一网元根据群组标识, 查询配置信息获知与上述群组标识对应的 应用服务器的信息。
通过上述描述的方法, 第一网元可以获知应用服务器的信息, 继而可以向 上述应用服务器通知用户设备的用户名。
步骤 102、 上述第一网元根据与上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对应的第一连接和与 上述用户设备的用户名对应的第二连接, 传输用户设备的数据。
其中, 第一连接为第一网元和移动管理设备之间的连接, 与该用户设备的 标识相对应, 即根据该用户设备的标识即可查找到该第一连接, 根据第一连接 也可以确定该用户设备的标识;第二连接为第一网元和应用服务器之间的连接, 与该用户设备的用户名相对应, 即^^据该用户设备的用户名即可查找到第二连 接, 根据第二连接也可以确定该用户设备的用户名。
下面将按照上行数据(用户设备向应用服务器发送数据)传输和下行数据 (应用服务器向用户设备发送数据 )传输分别对本步骤进行详细描述。
A、 上行数据传输;
a、 如果上述用户设备支持 IMS/SIP 协议栈, 例如: 上述用户设备支持 IMS/SIP客户端,则用户设备可以将上行数据封装在 SIP消息中,通过 NAS消 息向移动管理设备发送。 移动管理设备接收到 NAS消息之后, 获取其中包含 的 SIP消息, 移动管理设备向上述第一网元发送上述 SIP消息, 例如: 移动 管理设备接收到上述 NAS消息之后, 移动管理设备获知与上述 NAS消息对 应的用户设备的标识, 移动管理设备可以根据上述用户设备的标识获知为上 述用户设备建立的与上述第一网元之间的连接, 移动管理设备通过上述连接 向上述第一网元发送上述 SIP消息, 例如: 移动管理设备向上述第一网元发 送中继消息(Relay message ), 上述中继消息中包含上述 SIP消息。 上述第 一网元接收到上述 SIP消息之后, 向应用服务器发送上述 SIP消息, 例如: 上述第一网元接收到上述 SIP消息之后, 上述第一网元获知上述 SIP消息对 应的用户设备的用户名, 上述第一网元可以根据上述用户设备的用户名获知 为上述用户设备建立的与上述应用服务器之间的连接, 上述第一网元通过上 述连接向上述应用服务器发送上述 SIP消息。
b、 如果上述用户设备不支持 IMS/SIP协议栈, 例如: 上述用户设备不支 持 IMS/SIP客户端, 则用户设备可以将上行数据封装在 NAS消息中向移动管 理设备,发送移动管理设备接收到 NAS消息之后,获取其中包含的上行数据, 移动管理设备向上述第一网元上述上行数据, 例如: 移动管理设备接收到上述 NAS消息之后, 移动管理设备获知与上述 NAS消息对应的用户设备的标识, 移动管理设备可以根据上述用户设备的标识获知为上述用户设备建立的与上述 第一网元之间的连接, 移动管理设备通过上述连接向上述第一网元发送上述上 行数据,例如:移动管理设备向上述第一网元发送中继消息( Relay message ), 上述中继消息中包含上述上行数据。 上述第一网元接收到上述上行数据之后, 上述第一网元将上述上行数据封装在 SIP消息中, 向应用服务器发送上述 SIP 消息, 例如: 上述第一网元接收到上述中继消息之后, 上述第一网元根据接收 到上述中继消息的连接, 获知上述中继消息对应的用户设备的标识, 根据获知 的上述用户设备的标识与用户设备的用户名之间的对应关系, 获知与上述用户 设备的标识对应的用户设备的用户名, 从而获知上述中继消息对应的用户设备 的用户名, 上述第一网元根据上述用户设备的用户名获知为上述用户设备建立 的与上述应用服务器之间的连接, 上述第一网元通过上述连接向上述应用服务 器发送上述 SIP消息。
B、 下行数据传输。
a、 如果上述用户设备支持 IMS/SIP 协议栈, 例如: 上述用户设备支持 IMS/SIP客户端,则应用服务器根据运营商的配置信息(用户设备支持 IMS/SIP 客户端), 可以将下行数据封装在 SIP 消息中, 向上述第一网元发送上述 SIP 消息, 例如: 应用服务器可以根据用户设备的用户名获知为上述用户设备建立 的与上述第一网元之间的连接, 应用服务器通过上述连接向上述第一网元发送 上述 SIP消息。 上述第一网元接收到上述 SIP消息之后, 上述第一网元向移动 管理设备发送上述 SIP消息, 例如: 上述第一网元接收到上述 SIP消息之后, 上述第一网元获知与上述 SIP消息对应的用户设备的用户名, 上述第一网元根 据获知的上述用户设备的标识与用户设备的用户名之间的对应关系, 获知与上 述用户设备的用户名对应的用户设备的标识, 根据上述用户设备的标识, 从而 获知为上述用户设备建立的与上述移动管理设备之间的连接, 上述第一网元通 过上述连接向上述移动管理设备发送上述 SIP消息, 例如: 上述第一网元向上 述移动管理设备发送中继消息 (Relay message ), 上述中继消息中包含上述 SIP消息。 上述移动管理设备接收到上述 SIP消息之后, 上述移动管理设备向 用户设备发送上述 SIP消息,例如: 上述移动管理设备接收到上述中继消息后, 上述移动管理设备根据收到上述中继信息的连接, 获知上述中继消息对应的用 户设备的标识, 上述移动管理设备根据上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将上述 SIP消息封 装在 NAS消息中,向用户设备发送上述 NAS消息,如果用户设备处于空闲态, 则上述移动管理设备首先寻呼用户设备, 使用户设备转到连接态, 然后再向用 户设备发送上述 N AS消息。
b、 如果上述用户设备不支持 IMS/SIP协议栈, 例如: 上述用户设备不支 持 IMS/SIP客户端, 则应用服务器根据运营商的配置信息 (用户设备不支持 IMS/SIP客户端),可以将下行数据封装在 SIP消息中, 向上述第一网元发送上 述 SIP消息, 例如: 应用服务器可以根据用户设备的用户名获知为上述用户设 备建立的与上述第一网元之间的连接, 应用服务器通过上述连接向上述第一网 元发送上述 SIP消息。 上述第一网元接收到上述 SIP消息之后, 上述第一网元 解析上述 SIP消息得到应用服务器发送的下行数据, 向移动管理设备发送上述 下行数据, 例如: 上述第一网元接收到上述 SIP消息之后, 上述第一网元获知 与上述 SIP消息对应的用户设备的用户名, 上述第一网元根据获知的上述用户 设备的标识与用户设备的用户名之间的对应关系, 获知与上述用户设备的用户 名对应的用户设备的标识, 根据上述用户设备的标识, 从而获知为上述用户设 备建立的与上述移动管理设备之间的连接, 上述第一网元通过上述连接向上述 移动管理设备发送上述下行数据, 例如: 上述第一网元向上述移动管理设备发 送中继消息(Relay message ), 上述中继消息中包含上述下行数据。 上述移动 管理设备接收到上述下行数据之后, 上述移动管理设备向用户设备发送上述下 行数据, 例如: 上述移动管理设备接收到上述中继消息之后, 上述移动管理设 备根据收到上述中继信息的连接, 获知上述中继消息对应的用户设备的标识, 上述移动管理设备根据上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将上述下行数据封装在 NAS 消息 中, 向用户设备发送上述 NAS消息, 如果用户设备处于空闲态, 则上述移动管 理设备首先寻呼用户设备, 使用户设备转到连接态, 然后再向用户设备发送上 述 N AS消息。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的传输方法, 通过第一网元获知用户设备的标识与 用户设备的用户名之间的对应关系,使得第一网元能够根据与获知的用户设备 的标识对应的第一连接和与获知的用户设备的用户名对应的第二连接, 传输用 户设备的数据使得能够根据获知的, 发送用户设备的数据, 从而优化了低数据 流量业务的传输方式,有效地节省了网络带宽资源,避免了采用承载方式传输 低数据流量业务导致的网络侧信令交互的增加和网络带宽资源的占用, 以及 避免了采用 SMS方式传输低数据流量业务导致 MSISDN的短缺、 传输时延 大和传输不稳定, 提高了传输质量。
本实施例的数据的传输方法可以适用于多种无线接入网, 例如: 演进通 用移动通信系统 (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 简称 UMTS ) 陆地无线接入网 (Evolved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Territo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 简称 E-UTRAN )、 UMTS陆地无 线接入网( UMTS Territo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 简称 UTRAN ), 全球移 动通信系统 (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简称 GSM ) /提高 数据速率的 GSM演进技术( Enhanced Data rate for GSM Evolution, 简称 EDGE )无线接入网 (GSM EDGE Radio Access Network, 简称 GERAN )、 非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 ( 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 Project, 简称 3GPP ) 网络等网络。
其中的移动管理设备可以为 E-UTRAN 中的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 简称 MME ), 还可以为 UTRAN/GERAN中的服务通用 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简称 GPRS ) 支持节点 ( Serving GPRS Supporting Node, 简称 SGSN )„
图 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数据的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本实施例是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个具体实例, 其中的用户设备支持 IMS/SIP协议栈, 如图 2所示, 本实施例的数据的传输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 201、 用户设备向移动管理设备发送接入请求消息, 上述接入请求 消息中包含第一注册请求(Register Request )消息, 上述第一注册请求消息中 包含用户设备的用户名, 该第一注册请求消息用于该用户设备向第一网元注册; 上述接入请求消息可以为附着请求(Attach Request ) 消息、 路由区更 新请求 ( Routing Area Update Request ) 消息、 跟踪区更新请求 ( Tracking Area Update Request ) 消息、 月良务请求 ( Service Request ) 消息、 分组数 据网连接建立请求 ( Packet Data Network Connectivity Request ) 消息或者 激活分组数据协议上下文请求 (Activate Packet Data Protocol Context Request ) 消息等消息。
可选地, 上述第一注册请求消息中还可以包含用户设备的标识。
步骤 202、 移动管理设备接收上述接入请求消息, 与签约数据库进行交 互, 对用户设备进行鉴权和获取用户设备的签约数据;
步骤 203、 移动管理设备向第一网元发送连接建立请求(Connection Setup Request )消息,上述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包含用户设备的标识和用户设 备的用户名;
具体地,移动管理设备向第一网元通知用户设备的标识和用户设备的用户 名的方法可以参见上述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相关描述, 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 204、 第一网元向移动管理设备返回连接建立响应 (Connection Setup Response ) 消息;
通过上述步骤 203与步骤 204 ,移动管理设备与第一网元之间为用户设备 建立了与用户设备的标识对应的连接, 且第一网元获知了用户设备的标识和 用户 i殳备的用户名的对应关系。
步骤 205、 移动管理设备向用户设备返回接入请求接受消息;
上述接入请求接受消息可以为附着接受 ( Attach Accept ) 消息、 路由区 更新接受 ( Routing Area Update Accept ) 消息、 跟踪区更新接受 ( Tracking Area Update Accept )消息、月良务请求接受( Service Request Accept )消息、 PDN连接建立接受( PDN Connectivity Accept ) 消息、 激活 PDP上下文接 受 ( Active PDP Context Accept ) 消息等消息。
步骤 206、 用户设备向第一网元发送第二注 會求(Register Request ) 消息, 上述第二注册请求消息中包含用户设备的用户名, 该第二注册请求消息 用于该用户设备向应用服务器注册;
具体地, 用户设备向第一网元通知用户设备的用户名的方法可以参见上述 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相关描述, 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 207、第一网元向应用服务器转发上述第二注册请求消息,该注第二 册请求消息中包含该用户设备的用户名;
步骤 208、 应用服务器向第一网元返回 0K消息;
步骤 209、 第一网元向用户设备返回 0K消息;
通过本步骤, 应用服务器获知了用户设备的用户名, 进一步地, 通过上述 步骤 207和步骤 208, 第一网元与应用服务器之间为用户设备建立了与用设 备的用户名对应的连接。
步骤 210、 用户设备向应用服务器发送用户设备的上行数据, 应用服务 器通过第一网元、 移动管理设备, 向用户设备返回接受消息;
具体地, 用户设备向应用服务器发送用户设备的上行数据的方法可以参 见上述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相关描述, 此处不再赞述。
具体地, 应用服务器向第一网元发送接受消息, 第一网元向移动管理设 备发送中继消息, 上述中继消息中包含上述接受消息, 移动管理设备向用户 设备发送 N AS消息, 上述 N AS消息中包含上述接受消息。
步骤 211、 应用服务器向用户设备发送用户设备的下行数据, 用户设备 通过移动管理设备、 第一网元向应用服务器返回接受消息。
具体地, 应用服务器向用户设备发送用户设备的下行数据的方法可以参 见上述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相关描述, 此处不再赞述。
具体地, 用户设备向移动管理设备发送 NAS消息, 上述 NAS消息中包 含接受消息, 移动管理设备向第一网元发送上述接受消息, 第一网元向应用 服务器发送上述接受消息。
上述关于用户设备的上行数据的传输的步骤 210与上述关于用户设备的 下行数据的传输的步骤 211执行没有先后顺序。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的传输方法, 通过第一网元获知用户设备的标识与 用户设备的用户名之间的对应关系,使得第一网元能够根据与获知的用户设备 的标识对应的第一连接和与获知的用户设备的用户名对应的第二连接, 传输用 户设备的数据, 从而优化了低数据流量业务的传输方式, 有效地节省了网络带 宽资源, 避免了采用承载方式传输低数据流量业务导致的网络侧信令交互的 增加和网络带宽资源的占用,以及避免了采用 SMS方式传输低数据流量业务 导致 MSISDN的短缺、 传输时延大和传输不稳定, 提高了传输质量。
图 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数据的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本实施例是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另一个具体实例, 其中的用户设备不支持 IMS/SIP协议 栈, 如图 3所示, 本实施例的数据的传输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 301、 用户设备向移动管理设备发送接入请求消息, 可选地, 上述 接入请求消息中包含用户设备的标识;
上述接入请求消息可以为附着请求(Attach Request ) 消息、 路由区更 新请求 ( Routing Area Update Request ) 消息、 跟踪区更新请求 ( Tracking Area Update Request ) 消息、 月良务请求 ( Service Request ) 消息、 分组数 据网连接建立请求 ( Packet Data Network Connectivity Request ) 消息或者 激活分组数据协议上下文请求 (Activate Packet Data Protocol Context Request ) 消息等消息。
步骤 302、 移动管理设备接收上述接入请求消息, 与签约数据库进行交 互, 对用户设备进行鉴权和获取用户设备的签约数据, 上述签约数据中包含 用户设备的用户名;
步骤 303、 移动管理设备向第一网元发送连接建立请求(Connection Setup Request )消息,上述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包含用户设备的标识和用户设 备的用户名;
具体地,移动管理设备向第一网元通知用户设备的标识和用户设备的用户 名的方法可以参见上述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相关描述, 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 304、第一网元向应用服务器发送第三注册请求( Register Request ) 消息, 上述第三注册请求消息中包含用户设备的用户名, 该第三注册请求消息 用于第一网元代理用户设备向应用服务器注册;
步骤 305、 应用服务器向第一网元返回 0K消息;
通过上述步骤 304, 应用服务器获知了用户设备的用户名, 进一步地, 通 过上述步骤 304和步骤 305, 第一网元与应用服务器之间为用户设备建立了 连接。
步骤 306、 第一网元向移动管理设备返回连接建立响应 (Connection Setup Response ) 消息;
通过上述步骤 303与步骤 306,移动管理设备与第一网元之间为用户设备 建立了连接, 且第一网元获知了用户设备的标识和用户设备的用户名。
步骤 307、 移动管理设备向用户设备返回接入请求接受消息;
上述接入请求接受消息可以为附着接受 ( Attach Accept ) 消息、 路由区 更新接受 ( Routing Area Update Accept ) 消息、 跟踪区更新接受 ( Tracking Area Update Accept )消息、月良务请求接受( Service Request Accept )消息、 PDN连接建立接受( PDN Connectivity Accept ) 消息、 激活 PDP上下文接 受 ( Active PDP Context Accept ) 消息等消息。
步骤 308、 用户设备向应用服务器发送用户设备的上行数据, 应用服务 器通过第一网元、 移动管理设备, 向用户设备返回接受消息;;
具体地, 用户设备向应用服务器发送用户设备的上行数据的方法可以参 见上述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相关描述, 此处不再赞述。
具体地, 应用服务器向第一网元发送接受消息, 第一网元向移动管理设 备发送中继消息, 上述中继消息中包含上述接受消息, 移动管理设备向用户 设备发送 N AS消息, 上述 N AS消息中包含上述接受消息。
步骤 309、 应用服务器向用户设备发送用户设备的下行数据, 用户设备 通过移动管理设备、 第一网元向应用服务器返回接受消息。
具体地, 应用服务器向用户设备发送用户设备的下行数据的方法可以参 见上述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相关描述, 此处不再赞述。
具体地, 用户设备向移动管理设备发送 NAS消息, 上述 NAS消息中包 含接受消息, 移动管理设备向第一网元发送上述接受消息, 第一网元向应用 服务器发送上述接受消息。
上述关于用户设备的上行数据的传输的步骤 308与上述关于用户设备的 下行数据的传输的步骤 309执行没有先后顺序。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的传输方法, 通过第一网元获知用户设备的标识与 用户设备的用户名之间的对应关系,使得第一网元能够根据与获知的用户设备 的标识对应的第一连接和与获知的用户设备的用户名对应的第二连接, 传输用 户设备的数据, 从而优化了低数据流量业务的传输方式, 有效地节省了网络带 宽资源, 避免了采用承载方式传输低数据流量业务导致的网络侧信令交互的 增加和网络带宽资源的占用,以及避免了采用 SMS方式传输低数据流量业务 导致 MSISDN的短缺、 传输时延大和传输不稳定, 提高了传输质量。
可替换地,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不涉及移动管理设备的处理流程,具体地, 上述第一网元获知用户设备的标识与用户设备的用户名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具体 方法可以包括: 用户设备可以向第一网元通知用户设备的用户名, 无线接入网 设备可以向第一网元通知用户设备的标识, 或者用户设备还可以向第一网元通 知用户设备的用户名和用户设备的标识。
具体地, 用户设备可以向上述第一网元发送通知消息, 例如: 注册请求 ( Register Request ) 消息, 上述通知消息中包含用户设备的用户名。 用户设 备可以先向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上述通知消息, 上述通知消息可以作为一个信 元包含在用户设备向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非接入层 ( Non Access Stratum, 简称 NAS )消息中, 例如: 附着请求(Attach Request ) 消息中。 无线接入网 设备再向第一网元发送上述 NAS 消息中所包含的通知消息, 例如: 无线接入 网设备向第一网元发送初始 UE消息( Initial UE Message ), 上述初始 UE消 息中包含上述通知消息。 第一网元接收到上述通知消息, 可以从上述通知消息 中获知用户设备的用户名。
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到上述用户设备发送的通知消息后,无线接入网设备 可以向第一网元发送上述通知消息和用户设备的标识, 例如: 无线接入网设备 向第一网元发送初始 UE消息( Initial UE Message ),上述初始 UE消息( Initial UE Message ) 中包含上述通知消息和用户设备的标识。 具体地, 无线接入网 设备获知用户设备的标识可以利用现有技术的方法, 例如: 无线接入网设备从 用户设备发送的 NAS消息, 例如: 附着请求(Attach Request )消息, 中获知 用户设备的标识, 或者从用户设备的上下文中获知用户设备的标识, 此处不再 赘述。
或者, 上述通知消息中还可以进一步包含用户设备的标识, 第一网元接收 到上述通知消息, 可以从上述通知消息中获知用户设备的标识。
进一步地, 本实施例中, 上述用户设备通过无线接入网设备向上述第一网 元通知用户设备的标识和用户设备的用户名之前, 以及上述无线接入网设备向 第一网元通知用户设备的标识之前, 上述无线接入网设备还需要获知第一网元 的信息, 例如: 第一网元的 IP地址或完全限定域名 ( Fully Qualified Domain
Names, 简称 FQDN )。 具体地, 无线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获知第一 网元的信息:
无线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用户设备所属群组的群组标识获知上述第一网元 的信息;
具体地, 无线接入网设备上可以根据用户设备所属群组的群组标识配置对 应的第一网元的信息。无线接入网设备获知用户设备所属群组的群组标识之后, 如果无线接入网设备获知用户设备属于上述群组, 例如: 无线接入网设备获知 用户设备的 IMSI/IM曰属于上述 IMSI/IM曰号段, 或无线接入网设备获知用户 设^吏用的 APN和上述 APN相同, 或无线接入网设备获知用户设备的 MTC Group ID和上述 MTC Group ID相同, 则无线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群组标识获 知上述第一网元的信息, 例如: 无线接入网设备根据群组标识, 查询配置信息 获知与上述群组标识对应的第一网元的信息。
通过上述描述的方法, 无线接入网设备可以获知第一网元的信息, 继而可 以向上述第一网元通知用户设备的标识。
通过上述描述的方法, 第一网元可以获知用户设备的标识和该用户设备的 用户名, 从而使得第一网元获知了用户设备的标识与用户设备的用户名之间的 对应关系。 图 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数据的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本实 施例是上述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再一个具体实例, 如图 4所示, 本实施例的数据 的传输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 401、 用户设备与无线接入网设备建立无线资源控制 ( Radio Resource Control , 简称 RRC )连接, 无线接入网设备获知用户设备的标识; 具体地, 用户设备可以通过向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 RRC 建立 (RRC
Setup ) 消息建立与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 RRC连接, 上述 RRC建立消息 中包含用户设备的标识。
本步骤中的无线接入网设备可以为 E-UTRAN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 B,简称 eNB ),还可以为 UTRAN中的无线网络控制器( Radio Network Controller, 简称 RNC )。
步骤 402、 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网元建立 lu/S1接口连接, 第一网元 获知用户设备的标识;
具体地, 无线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向第一网元发送初始 UE消息 (Initial UE Message ), 上述初始 UE消息中包含用户设备的标识。
通过上述步骤 402, 第一网元获知了用户设备的标识。
步骤 403、 用户设备向第一网元发送第四注 會求(Register Request ) 消息, 上述第四注册请求消息中包含用户设备的用户名, 该第四注册请求消息 用于用户设备向第一网元注册;
具体地,用户设备可以通过 NAS消息向第一网元发送上述第四注册请求 消息。
通过上述步骤 403, 第一网元获知了用户设备的用户名。
通过上述步骤 402和上述步骤 403, 第一网元可以获知用户设备的标识 与用户设备的用户名之间的对应关系。
步骤 404、 第一网元向签约数据库发送请求鉴权数据的消息;
步骤 405、 签约数据库向第一网元返回鉴权数据;
步骤 406、 第一网元向用户设备发送鉴权询问消息 ( Authentication
Challenge Message );
步骤 407、 用户设备向第一网元发送第五注册请求(Register Request ) 消息, 上述第五注册请求消息中包含用户设备的用户名, 该第五注册请求消 息用于用户设备向应用服务器注册;
可选地, 上述第五注册请求消息中还可以包含用户设备的鉴权询问响应 消息 ( Authentication Challenge Response Message )。 步骤 408、 第一网元向应用服务器发送上述第五注册请求 (Register Request ) 消息, 上述第五注册请求消息中包含用户设备的用户名;
步骤 409、 应用服务器向第一网元返回 OK消息;
通过上述步骤 408, 应用服务器获知了用户设备的用户名, 进一步地, 通 过上述步骤 408和 409, 第一网元与应用服务器之间为用户设备建立了连接。
步骤 410、 第一网元向用户设备返回 OK消息;
步骤 411、 用户设备向应用服务器发送用户设备的上行数据, 应用服务 器通过第一网元, 向用户设备返回接受消息;
具体地, 用户设备向应用服务器发送用户设备的上行数据具体可以包括 : ^下方法:
a、 如果上述用户设备支持 IMS/SIP 协议栈, 例如: 上述用户设备支持 IMS/SIP客户端,则用户设备可以将上行数据封装在 SIP消息中,通过 NAS消 息向第一网元发送。上述第一网元接收到 NAS消息之后,获取其中包含的 SIP 消息, 上述第一网元向应用服务器发送上述 SIP消息, 例如: 上述第一网元 接收到上述 SIP消息之后, 上述第一网元获知上述 SIP消息对应的用户设备 的用户名, 上述第一网元可以根据上述用户设备的用户名获知为上述用户设 备建立的与上述应用服务器之间的连接, 上述第一网元通过上述连接向上述 应用服务器发送上述 SIP消息。
b、 如果上述用户设备不支持 IMS/SIP协议栈, 例如: 上述用户设备不支 持 IMS/SIP客户端, 则用户设备可以将上行数据封装在 NAS消息中向第一网 元发送, 上述第一网元接收到 NAS消息之后, 获取其中包含的上行数据, 上 述第一网元将上述上行数据封装在 SIP消息中, 向应用服务器发送上述 SIP消 息, 例如: 上述第一网元接收到上述 NAS 消息之后, 上述第一网元获知上述 NAS消息对应的用户设备的标识, 根据获知的上述用户设备的标识与用户设备 的用户名之间的对应关系, 获知与上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对应的用户设备的用户 名, 上述第一网元将上述上行数据封装在 SIP消息中, 并根据上述用户设备的 用户名获知为上述用户设备建立的与上述应用服务器之间的连接, 上述第一 网元通过上述连接向上述应用服务器发送上述 SIP消息。
步骤 412、 应用服务器向用户设备发送用户设备的下行数据, 用户设备 通过第一网元向应用服务器返回接受消息。
具体地, 应用服务器向用户设备发送用户设备的下行数据具体可以包括 如下方法:
a、 如果上述用户设备支持 IMS/SIP 协议栈, 例如: 上述用户设备支持 IMS/SIP客户端, 则应用服务器可以将下行数据封装在 SIP消息中, 向第一网 元发送上述 SIP消息, 例如: 应用服务器可以根据用户设备的用户名获知为上 述用户设备建立的与第一网元之间的连接, 上述应用服务器通过上述连接向 上述第一网元发送上述 SIP消息。上述第一网元接收到上述 SIP消息之后,上 述第一网元向用户设备发送上述 SIP消息,例如:上述第一网元接收到上述 SIP 消息之后, 上述第一网元获知与上述 SIP消息对应的用户设备的用户名, 上述 第一网元根据获知的上述用户设备的标识与用户设备的用户名之间的对应关 系, 获知与上述用户设备的用户名对应的用户设备的标识, 上述第一网元根据 上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将上述 SIP消息封装在 NAS消息中, 向用户设备发送上 述 NAS消息, 如果用户设备处于空闲态, 则上述第一网元首先寻呼用户设备, 使用户设备转到连接态, 然后再向用户设备发送上述 NAS消息。
b、 如果上述用户设备不支持 IMS/SIP协议栈, 例如: 上述用户设备不支 持 IMS/SIP客户端, 则应用服务器可以将下行数据封装在 SIP消息中, 向第一 网元发送上述 SIP消息, 例如: 应用服务器可以根据用户设备的用户名获知为 上述用户设备建立的与第一网元之间的连接, 上述应用服务器通过上述连接 向上述第一网元发送上述 SIP消息。 上述第一网元接收到上述 SIP消息之后, 上述第一网元解析上述 SIP消息得到应用服务器发送的下行数据, 向用户设备 发送上述下行数据, 例如: 上述第一网元接收到上述 SIP消息之后, 上述第一 网元获知与上述 SIP消息对应的用户设备的用户名, 上述第一网元根据获知的 上述用户设备的标识与用户设备的用户名之间的对应关系, 获知与上述用户设 备的用户名对应的用户设备的标识, 上述第一网元根据上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将 上述下行数据封装在 NAS消息中, 向用户设备发送上述 NAS消息, 如果用户 设备处于空闲态, 则上述第一网元首先寻呼用户设备,使用户设备转到连接态, 然后再向用户设备发送上述 NAS消息。
上述关于用户设备的上行数据的传输的步骤 411与上述关于用户设备的 下行数据的传输的步骤 412执行没有先后顺序。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的传输方法, 通过第一网元获知用户设备的标识与 用户设备的用户名之间的对应关系,使得第一网元能够根据与获知的用户设备 的标识对应的第一连接和与获知的用户设备的用户名对应的第二连接, 传输用 户设备的数据, 从而优化了低数据流量业务的传输方式, 有效地节省了网络带 宽资源, 避免了采用承载方式传输低数据流量业务导致的网络侧信令交互的 增加和网络带宽资源的占用,以及避免了采用 SMS方式传输低数据流量业务 导致 MSISDN的短缺、 传输时延大和传输不稳定, 提高了传输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 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 为了简单描述, 故将其都表 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 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 本发明并不受所描 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 因为依据本发明, 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 时进行。 其次, 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 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 于优选实施例, 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 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 某个实施例中没有 详述的部分, 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图 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数据的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 5所示, 本实施例的数据的传输装置可以包括获知模块 51和传输模块 52。 其中, 获知 模块 51获知用户设备的标识与上述用户设备的用户名之间的对应关系,传输模 块 52根据与上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对应的第一连接和与上述用户设备的用户名 对应的第二连接, 传输用户设备的数据。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一、 二、 三、 四中的第一网元的功能均可以由本实施 例提供的数据的传输装置实现。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的传输装置,通过获知模块获知用户设备的标识与用 户设备的用户名之间的对应关系,使得第一网元能够根据与获知的用户设备的 标识对应的第一连接和与获知的用户设备的用户名对应的第二连接, 传输用户 设备的数据, 从而优化了低数据流量业务的传输方式, 有效地节省了网络带宽 资源, 避免了采用承载方式传输低数据流量业务导致的网络侧信令交互的增 加和网络带宽资源的占用,以及避免了采用 SMS方式传输低数据流量业务导 致 MSISDN的短缺、 传输时延大和传输不稳定, 提高了传输质量。
进一步地, 本实施例中的获知模块 51 具体可以接收上述用户设备通过移 动管理设备或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上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和上述用户设备的用 户名, 或者还可以接收上述用户设备通过移动管理设备或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 的上述用户设备的用户名, 接收上述移动管理设备或上述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 的上述用户设备的标识, 或者也可以接收移动管理设备发送的上述用户设备的 标识和上述用户设备的用户名。
进一步地, 本实施例中的获知模块 51 还可以接收上述移动管理设备发送 的上述应用服务器的信息,或者也可以根据上述用户设备所属群组的群组标识, 获知上述应用服务器的信息, 以及向上述应用服务器的信息标识的应用服务器 发送上述用户设备的用户名。
具体地, 对于上行数据来说, 本实施例中的传输模块 52具体可以通过与 上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对应的第一连接,接收移动管理设备或无线接入网设备发 送的来自上述用户设备的上行数据, 根据上述第一连接, 获知对应的用户设 备的标识, 根据上述对应关系, 获知与上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对应的用户设备 的用户名, 通过与上述用户设备的用户名对应的第二连接, 向上述用户应用服 务器发送上述上行数据; 对于下行数据来说, 本实施例中的传输模块 52具体 可以通过与上述用户设备的用户名对应的第二连接, 接收应用服务器发送的下 行数据, 根据上述对应关系, 获知与获知的用户设备的用户名对应的用户设 备的标识, 与上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对应的第一连接, 向移动管理设备或无线接 入网设备发送上述下行数据, 以供上述移动管理设备或无线接入网设备根据 获知的上述用户设备的标识, 向上述用户设备发送上述下行数据。
图 6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数据的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 6所示, 本实施例的数据的传输系统可以包括第一网元 61 , 用于获知用户设备的用户 名和用户设备的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与上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对应的第一 连接和与上述用户设备的用户名对应的第二连接, 传输上述用户设备的数据。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一、 二、 三、 四中的第一网元的功能均可以由本实施 例提供的数据的传输系统中的第一网元 61实现。
进一步地, 本实施例的数据的传输系统还可以包括移动管理设备 62, 用 于获取上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和用户设备的用户名,并向第一网元 61发送上述用 户设备的标识和用户设备的用户名。
可替换地, 本实施例的数据的传输系统也可以包括无线接入网设备 63, 用于获取上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和用户设备的用户名,并向第一网元 61发送上述 用户 i殳备的标识和用户 i殳备的用户名。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移动管理设备 62或无线接入网设备 63还可以进 一步用于获知第一网元的信息, 以使移动管理设备 62或无线接入网设备 63向 上述第一网元的信息标识的第一网元 61 发送上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和用户设备 的用户名。
进一步地, 本实施例的数据的传输系统还可以包括应用服务器 64, 用于 接收第一网元 61发送的上述用户设备的用户名。相应地,第一网元 61还可以 进一步获知上述应用服务器的信息,以使第一网元 61向上述应用服务器的信息 标识的应用服务器 64发送上述用户设备的用户名。
需要说明的是: 本发明实施例不仅可以应用于 M2M 的通信系统中, 还 可以应用于其他的通信系统, 例如: 人对人 ( Human to Human, 简称 H2H ) 的通信系统等, 中, 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 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 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 取存储介质中, 该程序在执行时, 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 而前述 的存储介质包括: ROM、 RAM, 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 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而非对其 限制;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 人员应当理解: 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 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 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 并不使相应技 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9)

  1. 权 利 要求
    1、 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获知用户设备的标识与所述用户设备的用户名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与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对应的第一连接和与所述用户设备的用户名对 应的第二连接, 传输所述用户设备的数据。
  2.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知用户设备的标识 与所述用户设备的用户名之间的对应关系包括:
    接收所述用户设备通过移动管理设备或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所述用户设 备的标识和所述用户设备的用户名; 或者
    接收所述用户设备通过移动管理设备或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所述用户设 备的用户名, 接收所述移动管理设备或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所述用户设 备的标识; 或者
    接收移动管理设备发送的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和所述用户设备的用户名。
  3. 3、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接收移动管理设备发送的 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或者发送的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和所述用户设备的用户名 包括:
    接收移动管理设备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应用特征发送的所述用户设备的标 识或者发送的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和所述用户设备的用户名; 或者
    接收移动管理设备根据所述用户设备所属群组的群组标识发送的所述用户 设备的标识或者发送的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和所述用户设备的用户名。
  4. 4、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当第一网元获知用户设备 的标识与所述用户设备的用户名之间的对应关系时, 所述第一网元获知用户设 备的标识与所述用户设备的用户名之间的对应关系之前还包括: 移动管理设备 或无线接入网设备获知所述第一网元的信息。
  5. 5、 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管理设备或无线 接入网设备获知所述第一网元的信息包括: 所述移动管理设备从所述用户设备的签约数据中获知所述第一网元的信 息; 或者
    所述移动管理设备或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根据所述用户设备所属群组的群 组标识, 获知所述第一网元的信息; 或者
    所述移动管理设备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接入点名称 APN, 获知所述第一网 元的信息。
  6.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与所述用户设备 的标识对应的第一连接和与所述用户设备的用户名对应的第二连接, 传输所述 用户设备的数据之前还包括:
    向应用服务器发送所述用户设备的用户名。
  7. 7、 根据权利要求 6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当第一网元向应用服务器 发送所述用户设备的用户名时, 所述第一网元向应用服务器发送所述用户设 备的用户名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元获知所述应用服务器的信息。
  8. 8、 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网元获知所述应 用服务器的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网元接收所述移动管理设备发送的所述应用服务器的信息; 或者 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所述用户设备所属群组的群组标识, 获知所述应用服务 器的信息。
  9. 9、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与所述用户设备 的标识对应的第一连接和与所述用户设备的用户名对应的第二连接, 传输所述 用户设备的数据包括:
    第一网元通过与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对应的第一连接,接收移动管理设备 或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来自所述用户设备的上行数据;
    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所述第一连接, 获知对应的用户设备的标识; 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所述对应关系, 获知与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对应的用 户设备的用户名;
    所述第一网元通过与所述用户设备的用户名对应的第二连接, 向所述用户 应用服务器发送所述上行数据;
    或者
    第一网元通过与所述用户设备的用户名对应的第二连接, 接收应用服务器 发送的下行数据;
    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所述对应关系, 获知与获知的用户设备的用户名对应 的用户设备的标识;
    所述第一网元与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对应的第一连接,向移动管理设备或 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下行数据, 以供所述移动管理设备或无线接入网设 备根据获知的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 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下行数据。
  10. 10、 一种数据的传输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获知模块, 用于获知用户设备的标识与所述用户设备的用户名之间的对应 关系;
    传输模块, 用于根据与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对应的第一连接和与所述用户 设备的用户名对应的第二连接, 传输所述用户设备的数据。
  11. 11、 根据权利要求 10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知模块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用户设备通过移动管理设备或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所述用户设 备的标识和所述用户设备的用户名; 或者
    接收所述用户设备通过移动管理设备或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所述用户设 备的用户名, 接收所述移动管理设备或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所述用户设 备的标识; 或者
    接收移动管理设备发送的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和所述用户设备的用户名。
  12. 12、 根据权利要求 10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知模块还用于 接收所述移动管理设备发送的所述应用服务器的信息, 或者根据所述用户 设备所属群组的群组标识, 获知所述应用服务器的信息, 以及向所述应用服务 器的信息标识的应用服务器发送所述用户设备的用户名。
  13. 13、根据权利要求 10至 12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 传输模块具体用于
    通过与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对应的第一连接,接收移动管理设备或无线接 入网设备发送的来自所述用户设备的上行数据, 根据所述第一连接, 获知对 应的用户设备的标识, 根据所述对应关系, 获知与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对应 的用户设备的用户名, 通过与所述用户设备的用户名对应的第二连接, 向所述 用户应用服务器发送所述上行数据; 或者
    通过与所述用户设备的用户名对应的第二连接, 接收应用服务器发送的下 行数据, 根据所述对应关系, 获知与获知的用户设备的用户名对应的用户设 备的标识, 与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对应的第一连接, 向移动管理设备或无线接 入网设备发送所述下行数据, 以供所述移动管理设备或无线接入网设备根据 获知的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 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下行数据。
  14. 14、 一种凄 t据的传输系统, 其特征在于, 包括
    第一网元,用于获知用户设备的用户名和用户设备的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与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对应的第一连接和与所述用户设备的用户名对应的 第二连接, 传输所述用户设备的数据。
  15. 15、 根据权利要求 14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移动管理设备, 用于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和用户设备的用户名, 并向 所述第一网元发送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和用户设备的用户名。
  16. 16、 根据权利要求 15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管理设备还用 于获知所述第一网元的信息, 以使所述移动管理设备向所述第一网元的信息标 识的第一网元发送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和用户设备的用户名。
  17. 17、 根据权利要求 14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无线接入网设备, 用于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和用户设备的用户名, 并 向所述第一网元发送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和用户设备的用户名。 18、 根据权利要求 17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还 用于获知所述第一网元的信息, 以使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第一网元的信 息标识的第一网元发送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和用户设备的用户名。
  18. 19、 根据权利要求 14至 18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 还包 括
    应用服务器, 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网元发送的所述用户设备的用户名。
  19. 20、 根据权利要求 19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网元还用于获 知所述应用服务器的信息, 以使所述第一网元向所述应用服务器的信息标识的 应用服务器发送所述用户设备的用户名。
CN201080001907.XA 2010-09-29 2010-09-29 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023184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0/077451 WO2011110022A1 (zh) 2010-09-29 2010-09-29 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18436A true CN102318436A (zh) 2012-01-11
CN102318436B CN102318436B (zh) 2014-07-30

Family

ID=44562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01907.XA Active CN102318436B (zh) 2010-09-29 2010-09-29 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18436B (zh)
WO (1) WO2011110022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35351A (zh) * 2015-09-09 2017-03-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WO2023246431A1 (zh) * 2022-06-22 2023-12-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206190A1 (zh) 2016-06-03 2017-12-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接入网设备和核心网设备
WO2022110184A1 (zh) * 2020-11-30 2022-06-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122617A1 (en) * 2004-06-08 2005-12-2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pparatuses and method to provide a network-requested pdp context activation procedure
CN101047630A (zh) * 2006-04-29 2007-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短消息业务的系统和上发以及下发短消息的方法
CN101087269A (zh) * 2006-06-09 2007-12-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送消息业务数据的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122617A1 (en) * 2004-06-08 2005-12-2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pparatuses and method to provide a network-requested pdp context activation procedure
CN101047630A (zh) * 2006-04-29 2007-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短消息业务的系统和上发以及下发短消息的方法
CN101087269A (zh) * 2006-06-09 2007-12-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送消息业务数据的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35351A (zh) * 2015-09-09 2017-03-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06535351B (zh) * 2015-09-09 2021-01-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WO2023246431A1 (zh) * 2022-06-22 2023-12-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110022A1 (zh) 2011-09-15
CN102318436B (zh) 2014-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61137B2 (en) Network-base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system,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network element
CN113038395B (zh) 用于支持多种传输机制的网络的应用数据传递服务
CN103534960B (zh)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mtc的方法和设备
CN112637947B (zh) 基站、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实体及其方法
CN102378394B (zh) 一种网络连接方法和系统
CN103391532B (zh) 小量数据上下行传输方法、及相应终端和移动性管理单元
CN115460685A (zh) 基站、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实体及其方法
CN102340826A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EP2534903A1 (en) Group paging for 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s
CN106470465B (zh) Wifi语音业务发起方法、lte通信设备、终端及通信系统
US20130310088A1 (en) Short message service mobile originated/mobile terminated without mobile station international subscriber directory number (msisdn) in internet protocol multimedia subsystem (ims) with inter-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 (plmn) handling
CN102668489A (zh) 获取用户的ip地址的方法和网络实体
CN101330501A (zh) 网络连接建立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1730073B (zh) 一种获取用户签约数据的方法及系统
Kunz et al.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 in 3GPP: From release 10 to release 12
CN102318436A (zh) 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541081B (zh) 一种停止重复寻呼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KR101828509B1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로밍 게이트웨이 서비스 방법 및 망 연동 장치
CN102369700B (zh) 业务发起方法及系统、网关设备
US8868114B2 (en) Network entity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KR20130015602A (ko) 이동통신 서비스 시스템에서의 선택적 호 처리 방법, 선택적 호 처리를 위한 게이트웨이 장치 및 과금 장치
CN102870485B (zh) 控制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742323A (zh) 获取用户ip地址的方法和网络实体
CN104170350A (zh) 一种m2m业务消息传输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2754472A (zh) 机器到机器的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移动性管理网元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