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16510A - 一种协作发送点的选择方法及选择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协作发送点的选择方法及选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16510A
CN102316510A CN2010102228480A CN201010222848A CN102316510A CN 102316510 A CN102316510 A CN 102316510A CN 2010102228480 A CN2010102228480 A CN 2010102228480A CN 201010222848 A CN201010222848 A CN 201010222848A CN 102316510 A CN102316510 A CN 1023165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peration
cell
serving
cooperation cell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2284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16510B (zh
Inventor
王文焕
刘敏
姚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Futian Quantum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01022284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16510B/zh
Priority to PCT/CN2010/077885 priority patent/WO2012000252A1/zh
Priority to EP10853955.2A priority patent/EP2590450A4/en
Priority to JP2013516960A priority patent/JP5560372B2/ja
Publication of CN1023165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165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165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1651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20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04B7/024Co-operative use of antennas of several sites, e.g.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or co-operat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2Distributed allocation, i.e.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allocating devices, each making partial allocation
    • H04L5/0035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cooperative multipoint environ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6Indication of changes in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Quality of the received signal, e.g. BER, SNR, water fi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协作发送点的选择方法及选择装置,该方法包括:步骤A,服务基站接收移动台上报的协作小区的测量信息,并根据上报的测量信息建立服务小区的第二协作小区列表,第二协作小区列表中的协作小区为:第一协作小区列表中、信号强度大于预定的第一门限值的协作小区;步骤B,服务基站将第二协作小区列表中、满足预设协作条件的协作小区确定为服务小区协作发送点。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由正常工作模式进入多点协作模式的实现方式,使得位于小区边缘的移动台能获得更好的服务质量和用户吞吐率。

Description

一种协作发送点的选择方法及选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字通信领域,特别是涉及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演进系统中的一种协作发送点的选择方法及选择装置。
背景技术
IMT-Advanced关键技术和概念的研究从20世纪末3G技术完成标准化之时就开始进行,下一代宽带无线通信代表了信息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未来10~15年,无线移动通信市场需求将持续快速增长。根据IMT-Advanced制定的技术需要和目标,IMT advanced与现有的系统相比,将实现更高的数据率和更大的系统容量,目标峰值速率为:低速移动、热点覆盖场景下1Gbit/s以上,高速移动、广域覆盖场景下100Mbit/s。
引入多点协作传输(CoMP,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reception)的初衷是为了解决OFDM系统中小区间干扰问题,提高小区边缘移动用户的吞吐量,如多个演进型基站(eNB,Evolved Node Base)协作消除子载波间干扰(ICI,InterCarrier Interference,),甚至将干扰信号变成期望信号。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在宽带无线通讯系统中应用CoMP,可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小区边缘移动用户吞吐量、和系统吞吐量,成为提高系统频谱利用率的重要技术。3GPP已经接受CoMP为LTE-Advanced技术之一。
对于小区边缘移动用户,由于信道衰落,邻小区干扰等会导致服务质量(QoS,Quality of Service)、相比中心用户吞吐率下降。
CoMP是指当UE处于多个小区边缘时,由多个小区联合对UE进行多点数据传送/接收,或通过多个小区间的协调、调度,从而达到消除小区间干扰,提高信号质量和数据吞吐率的目的。在目前36.814框架描述中,CoMP分为以下两类:
(1)联合处理(JP,Joint processing):用户数据在每个协作集中的基站都可以被使用。
(2)协作调度/波束赋形(CS/CB,Coordinated Scheduling/CoordinatedBeamforming):用户数据仅在服务基站可用。
对协作集进行了以下定义:
CoMP协作小区集:是网络根据小区的地理分布,设定的一组发送点直接或间接参与对UE发生PDSCH。
CoMP测量小区集:用户根据网络要求进行周期或非周期进行测量上报相关的信道状态和统计信息的小区。
服务小区:向移动台发送PDCCH的小区,在通讯过程中只有一个服务小区。
根据CoMP的特点,选入CoMP集合的小区应具有这样几个特点:CoMP小区使用相同频带;CoMP小区空中接口的子帧、符号基本对齐;CoMP集合内的小区隶属于不同的基站时可以通过X2接口互联进行消息传递。
现有技术中,仅仅是根据用户共享情况将基站分为JP,CS/CB模式,大部分将协作集设定为静态或半静态模式,并没有提供确定下行协作发送点的具体流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协作发送点的选择方法及选择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未提供协作发送点的具体选择流程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协作发送点的选择方法,用于在下行多点协作通信中选择协作发送点,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服务基站接收移动台上报的协作小区的测量信息,所述测量信息为:所述移动台对预定的、服务小区的第一协作小区列表中的协作小区进行测量后获得的信息,并根据所述上报的测量信息建立服务小区的第二协作小区列表,所述第二协作小区列表中的协作小区为:所述第一协作小区列表中、信号强度大于预定的第一门限值的协作小区;
步骤B,所述服务基站将所述第二协作小区列表中、满足预设协作条件的协作小区确定为所述服务小区协作发送点。
优选地,所述的选择方法,其中,所述步骤A中,所述移动台对所述第一协作小区列表中的协作小区进行的测量是:在所述移动台移动至服务小区的边缘或服务小区的服务质量不能满足预定的用户需求时,由所述服务基站或由所述移动台自身触发的测量。
优选地,所述的选择方法,其中,所述步骤B中,当所述第二协作小区列表存在所属基站与所述服务基站是同一基站的第一协作小区时,将所述第一协作小区确定为协作发送点,并确定所述第一协作小区的工作模式为联合处理模式。
优选地,所述的选择方法,其中,所述步骤B中,当所述第二协作小区列表存在所属基站与所述服务基站不相同的第二协作小区时,还包括:
所述服务基站与所述第二协作小区所属的基站进行信息交互,并当所述交互的信息表明所述第二协作小区满足预设的协作条件时,将所述第二协作小区确定为协作发送点。
优选地,所述的选择方法,其中,当所述交互的信息表明所述第二协作小区满足如下协作条件中的至少一项时,将所述第二协作小区确定为协作发送点:
a,所述第二协作小区的负载小于预定的第二门限值;
b,所述第二协作小区占用的资源与所述服务基站分配给所述移动台的资源不冲突;
c,所述第二协作小区的负载大于预定的第三门限值并小于预定的第四门限值;
d,所述第二协作小区的测量功率大于预定的功率阈值;
e,所述第二协作小区的测量功率为所述第二协作小区列表中测量功率最强或次强的协作小区。
优选地,所述的选择方法,其中,所述步骤B中,对于所属基站与所述服务基站不同的协作发送点,还包括如下步骤中的至少一项:
将占用的资源与所述服务小区分配资源冲突的协作发送点的工作模式确定为协作调度或波束赋形模式;
当协作发送点和服务小区都是单天线或虚拟单天线时,将所述协作发送点的工作模式确定为联合处理模式;
将无法满足用户吞吐率的需求服务基站的协作发送点的工作模式确定为联合处理模式;
将负载大于预定的第三门限值并小于预定的第四门限值的协作发送点的工作模式确定为协作调度或波束赋形模式。
优选地,所述的选择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B之后,还包括:
所述服务基站通知所述移动台测量所述协作发送点的信道信息;
所述服务基站根据所述协作发送点的信道测量信息,确定出所述协作发送点的初始工作参数,并将所述初始工作参数发送至所述协作发送点。
优选地,所述的选择方法,其中,所述协作发送点的信道信息由所述协作发送点根据所述移动台发送的侦测信号后,通过所述协作发送点测量得到。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协作发送点的选择装置,用于在下行多点协作通信中选择协作发送点,其中,包括:服务基站,
所述服务基站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接收移动台上报的协作小区的测量信息,所述测量信息为:所述移动台对预定的、服务小区的第一协作小区列表中的协作小区进行测量后获得的信息,并根据所述上报的测量信息建立服务小区的第二协作小区列表,所述第二协作小区列表中的协作小区为:所述第一协作小区列表中、信号强度大于预定的第一门限值的协作小区;
确定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协作小区列表中、满足预设协作条件的协作小区确定为协作发送点。
优选地,所述的选择装置,其中,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二协作小区列表存在所属基站与所述服务基站是同一基站的第一协作小区时,将所述第一协作小区确定为协作发送点,并确定所述第一协作小区的工作模式为联合处理模式。
优选地,所述的选择装置,其中,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交互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二协作小区列表存在所属基站与所述服务基站不相同的第二协作小区时,与所述第二协作小区所属的基站进行信息交互;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交互的信息表明所述第二协作小区满足预设的协作条件时,将所属第二协作小区确定为协作发送点。
优选地,所述的选择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进一步用于当所述交互的信息表明所述第二协作小区满足如下协作条件中的至少一项时,将所述第二协作小区确定为协作发送点:
a,所述第二协作小区的负载小于预定的第二门限值;
b,所述第二协作小区占用的资源与所述服务基站分配给所述移动台的资源不冲突;
c,所述第二协作小区的负载大于预定的第三门限值并小于预定的第四门限值;
d,所述第二协作小区的测量功率大于预定的功率阈值;
e,所述第二协作小区的测量功率为所述第一协作小区列表中测量功率最强或次强的协作小区。
优选地,所述的选择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进一步用于按照如下方式中的至少一种确定协作发送点的工作模式:
将占用的资源与所述服务小区分配资源冲突的协作发送点的工作模式确定为协作调度或波束赋形模式;
将占用的资源与所述服务小区分配资源不冲突的协作发送点的工作模式确定为联合处理模式;
当协作发送点和服务小区都是单天线或虚拟单天线时,将所述协作发送点的工作模式确定为联合处理模式;
将无法满足用户吞吐率的需求的服务基站的协作发送点的工作模式确定为联合处理模式;
将负载大于预定的第三门限值并小于预定的第四门限值的协作发送点的工作模式确定为协作调度或波束赋形模式。
优选地,所述的选择装置,其中,所述服务基站还包括: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通知所述移动台测量所述协作发送点的信道信息;
参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协作发送点的信道测量信息,确定出所述协作发送点的初始工作参数,并将所述初始工作参数发送至所述协作发送点。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
服务基站接收移动台上报的协作小区的测量信息,所述测量信息为:所述移动台对预定的、服务小区的第一协作小区列表中的协作小区进行测量后获得的信息,并根据所述上报的测量信息建立服务小区的第二协作小区列表,并将所述第二协作小区列表中、满足预设协作条件的协作小区确定为协作发送点,提供了一种由正常工作模式进入下行多点协作模式的多点协作实现方式,使得位于小区边缘的移动台能获得更好的服务质量和用户吞吐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协作发送点的选择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协作发送点的选择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触发协作测量选择的功率范围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基站协作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下行多点协作基站间交互及实施过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协作发送点的选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协作发送点的选择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该实施例的实现多点协作通信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服务基站接收移动台上报的协作小区的测量信息,所述测量信息为:所述移动台对预定的、服务小区的第一协作小区列表中的协作小区进行测量后获得的信息,并根据所述上报的测量信息建立服务小区的第二协作小区列表,所述第二协作小区列表中的协作小区为:所述第一协作小区列表中、信号强度大于预定的第一门限值的协作小区;
示例性地,该步骤101中,所述移动台上报的协作小区测量信息为:所述第一协作小区列表中、信号强度大于预定的第一门限值的协作小区的信号强度测量信息,或所述第一协作小区列表中所有协作小区的测量信息。对于前一种情况,信号强度大于预定的第一门限值的协作小区由移动台选出,并将协作小区的测量信息上报给服务基站;对于第二种情况,信号强度大于预定的第一门限值的协作小区由服务基站根据移动台上报的测量信息进行选择;
示例性地,上述第一协作小区列表可由系统如服务基站根据周围小区的地理位置预先设置。进一步地,上述第一协作小区列表可为静态或半静态的,并可以由服务基站通过广播消息或控制消息通知服务小区的移动台UE。
示例性地,上述步骤101中,所述移动台对预定的第一协作小区列表中的协作小区进行的测量是:在所述移动台移动至服务小区的边缘或服务小区的服务质量不能满足预定的用户需求时,由所述服务基站或由所述移动台自身触发的测量;示例性地,上述服务质量是否满足预定的用户需求可通过服务质量值即QoS值或误码率的值与对应门限值的比对来确定;
步骤102,所述服务基站将所述第二协作小区列表中、满足预设协作条件的协作小区确定为服务小区的协作发送点。
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02中,当所述第二协作小区列表存在所属基站与所述服务基站是同一基站的第一协作小区时,将所述第一协作小区确定为协作发送点,并确定所述第一协作小区的工作模式为联合处理模式。
优选地,步骤102中,当所述第一协作小区列表存在所属基站与所述服务基站不相同的第二协作小区时,还包括:所述服务基站与所述第二协作小区所属的基站进行信息交互,并当所述交互的信息表明所述第二协作小区满足预设的协作条件时,将所属第二协作小区确定为协作发送点。该步骤中,示例性地,服务基站和协作小区所属的基站之间通过X2接口交互信息。示例性地,上述服务基站和协作小区所属的基站即协作基站之间交互的信息可以是基站负载信息、资源占用信息、和/或功率分配信息等。示例性地,当所述交互的信息表明所述第二协作小区所属的基站的负载、所占用的资源、和/或测量功率满足预定协作条件时,将所述第二协作小区确定为协作发送点。示例性地,当所述交互的信息表明所述第二协作小区满足如下协作条件中的至少一项时,将所述第二协作小区确定为协作发送点:
a,所述第二协作小区的负载小于预定的第二门限值;
b,所述第二协作小区占用的资源与所述服务基站分配给所述移动台的资源不冲突;
c,所述第二协作小区的负载大于预定的第三门限值并小于预定的第四门限值;
d,所述第二协作小区的测量功率大于预定的功率阈值;
e,所述第二协作小区的测量功率为所述第一协作小区列表中测量功率最强或次强的协作小区。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下行多点协作通信中选择协作发送点方法的实现中,第一协作小区列表中的协作小区所属基站的地理位置与服务基站的地理位置不同的情况下,要求第一协作小区列表的协作小区所属的基站工作在与服务基站相同的频带、且同步。
示例性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上述步骤101中,当满足如下条件的至少一个时,确定出所述移动台移动至服务小区的边缘:
条件1,所述服务小区的如下参数中的至少一项低于对应的第五门限值: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信噪功率比SNR、信干噪声功率比SINR;
条件2,所述第一协作小区列表中的至少一个协作小区的如下参数中的至少一项高于对应的第六门限值: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参考信号接收质量、信噪功率比、信干噪声功率比。
具体实现中,协作小区测量的触发机制可以是在UE周期测量本小区的RSRP,RSRQ,SINR,SNR小于预定的门限时,触发协作小区测量。
示例性地,可以通过RRC测量配置IE要求移动至小区边缘的用户进行协作小区测量,要求的测量的信号强度信息可以是RSRP、RSRQ、RSSI,SINR,SNR等;也可以根据邻小区列表的测量结果,选择符合协作小区列表要求的小区,更新协作小区测量信息。
优选地,移动台根据无线资源控制器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测量配置信息单元(IE,Information element)要求进行协作小区测量,测量结果由移动台选择上报或全部上报。选择上报的条件可以是按功率大小排列的所有协作邻区信息中具有最强接收功率、次强接收功率的协作小区,或超过预定门限的协作邻区的测量值。
示例性地,移动台可以根据系统配置消息,在周期测量服务小区信道质量接近小区边缘时,自动发起协作小区测量。
示例性地,服务小区根据移动至小区边缘的移动台或服务质量未满足预定用户需求的移动台的测量信息建立第二协作小区列表即移动台候选协作小区发送点列表。其中,上报协作小区测量信息的移动台可以是一个或地理位置几乎相同的一组移动台。
优选地,本发明实施例方法的步骤102中,对于所属基站与所述服务基站不同的协作发送点,还包括如下步骤中的至少一项:
将占用的资源与所述服务小区分配资源冲突的协作发送点的工作模式确定为协作调度或波束赋形模式;
将占用的资源与所述服务小区分配资源不冲突的协作发送点的工作模式确定为联合处理模式;
当协作发送点和服务小区都是单天线或虚拟单天线时,将所述协作发送点的工作模式确定为联合处理模式;
将无法满足用户吞吐率的需求的协作发送点的工作模式确定为联合处理模式;
将负载大于预定的第三门限值并小于预定的第四门限值的协作发送点的工作模式确定为协作调度或波束赋形模式。
优选地,协作发送点和协作发送点的工作模式确定后,通常根据工作模式的不同要求进行进一步辅助测量。
进一步地,服务基站和协作小区所属的基站进行信息交互后,还可确定协作发送点的测量导频配置及发送模式、发送周期,和/或移动台发送的、或用于通知协作小区所属基站进行辅助测量的特定的侦测(Sounding)信号,这些信息可用于对协作发送点的信道进行进一步辅助测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由正常工作模式进入多点协作模式的多点协作实现方式;利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使得位于小区边缘的移动台可以获得更好的服务质量(QoS,Quality of Service)和用户吞吐率。进一步地,由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协作发送点的小区及协作发送点的工作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根据实际的无线信道环境变化的,从而可使小区以较优的方式协同工作,有利于提高小区边缘的用户速率和可靠性。
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在确定出协作发送点之后,优选地,在确定出协作发送点及协作工作点的工作模式之后,还包括:
步骤103,所述服务基站通知所述移动台测量所述协作发送点的信道信息,该信道测量为辅助的测量;示例性地,测量的信道信息包括如下测量参数中的至少一项:协作小区的信道矩阵、信道的协方差、干扰强度、干扰波束指向等;
步骤104,所述服务基站根据所述协作发送点的信道测量信息,确定出所述协作发送点的初始工作参数,并将所述初始工作参数发送至所述协作发送点。
利用上述辅助测量的测量结果,可以根据协作小区的工作模式反馈不同的信道状态。
优选地,服务基站还可以配置协作小区的测量导频,由移动台进行协作发送点的信道测量。示例性地,测量导频在服务基站的小区和协作基站的小区保持正交,由移动台测量信道信息,并反馈到服务基站,用于对下行协作权值进行调整。
优选地,服务基站还可以要求移动台发送特定的侦测信号(Sounding),以由协作小区所属的基站进行协作发送点的信道测量。示例性地,该侦测信号可由服务基站预先配置好后,通知移动台,由移动台发送。示例性地,协作发送点的信道信息由所述协作发送点根据所述移动台发送的侦测信号后,通过协作小区的测量移动台的Sounding得到。其中,移动台发送所述预定的侦测信号至所述协作发送点所属的基站,协作小区所属的基站即协作基站根据移动台发送的Sounding信号进行协作发送点信道测量,可获得协作小区的上行信道矩阵等信道参数,该获得的上行信道矩阵等信道参数可用于对下行协作权值进行调整。协作基站将所述协作发送点的信道信息发送至所述服务基站;所述服务基站根据所述协作发送点的信道信息确定出所述协作发送点的初始工作参数,并将所述初始工作参数发送至所述协作发送点。上述初始工作参数示例性地,包括协作基站的发送权值。
服务基站根据上述辅助测量的结果,选择协作基站,进行与协作基站之间的信息交互,确定协作发送点的初始工作参数,并按照协作要求进行发送,然后协作发送点间按照确定的初始工作参数可开始协同工作。示例性的,对于工作模式为JP模式的协作发送点,确定的初始工作参数包括:资源调度、协作小区所属基站即协作基站的发送权值、和/或协作移动台的数据;对于工作模式为CS/CB模式的协作发送点,确定的初始工作参数包括:资源调度、和/或协作基站的发送权值。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了多小区优化,通过多选工作模式不仅降低了系统级干扰,还可进一步提高小区边缘的用户速率和可靠性。
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现中,要求移动台工作在无线资源控制器RRC的连接状态,并移动到小区边缘,协作小区工作在相同频带,小区间保持同步。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CoMP工作方式进行举例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的CoMP系统中,在协作区域内配置协作小区工作模式的方法主要包括四个步骤:步骤201,移动台根据系统即服务基站配置测量方式及测量内容进行协作小区测量并上报测量信息;步骤202,基站间的信息交互,确定协作发送点;步骤203,通知协作基站进行进一步辅助测量;步骤204,确定协作发送点的协作模式和工作参数。其中,当协作小区所属的基站与服务基站是同一个eNodeB时,无需在基站间进行信息交互。
其中,对于测量过程,现有R8版本的测量中,LTE中连接状态测量过程包括:E-UTRAN发送RRC的重配置IE,该重配置IE包括:测量ID和类型、测量对象、测量数量、测量上报数量、上报判据等;UE根据收到RRC发送的测量配置IE要求进行测量,根据测量上报标准判断是否需要上报。
本发明实施例的LTE中的协作小区测量过程中,主要测量的内容包括: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Receiver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其中RSRQ=N×RSRP/(E-UTRA RSSI),其中E-UTRA(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 carrier)为载波。
本发明实施例的LTE中触发的协作小区测量过程的一个示例包括如下步骤,该例中,以测量RSRP为例:
步骤一,检测服务小区的RSRP<I触发协作小区测量,I为服务小区预先配置的门限;
步骤二,E-UTRAN发送RRC重配消息,配置测量信息单元(IE);
步骤三,移动台在测量时隙到通知下行物理层(DLPHY)根据测量配置IE的配置发起对相邻小区的测量;
步骤四,移动台进行测量结果判别及上报移动台的RRC消息;
步骤五,移动台RRC将测量结果封装成RRC消息上报给服务基站eNB。
该例中,与R8版本不同的地方在于:选择测量的不是邻小区列表而是协作小区列表;该例中,通过现有技术的R8周期测量的是RSRP等用于触发协作小区测量的信息。如果是同频同步网络,可以认为邻小区列表和协作小区列表相同,协作小区列表可以和邻小区列表有部分重合,当有重合时,可以根据邻小区测量结果更新测量结果,减少协作小区测量数量,通过配置RRC IE指出没有与邻小区重合的协作小区测量。
该例中的,触发协作小区测量的条件,可以是服务小区的RSRP和/或RSRQ低于配置门限或作为协作小区的邻小区的RSRP和/或RSRQ高于一定门限。
对于CoMP,基站之间通过X2接口交互的信息包括R8版本现有的信息和协作基站新增的交换IE。其中,R8版本现有的信息包括:相对窄带发送功率指示(Relative Narrowband Tx Power,RNTP)IE,用于指示每个物理资源块(PRB)的发射功率是否低于RNTP的门限;负载指示信息单元(LoadIndicator Information Element),用于指示负载状态;无线资源状态信息单元(Radio Resource Status IE),用于指示上行和下行PRB的使用情况;容量值信息单元(Capacity Value IE),用于指示E-UTRAN所有资源中可以使用资源的数目。
本发明实施例中,协作基站新增加的交互信息包括:
移动台数据信息单元(UE data IE),用于指示协作基站交互协作UE的数据,以共同调度提高UE的吞吐率,可靠性,在JP模式下使用;
移动台资源信息单元(UE Resource IE),用于指示服务基站对协作UE的资源占用情况,使协作基站根据自身负载情况决定采用JP方式还是CS/CB方式;
移动台信道状态信息(UE CSI IE),用于指示协作基站交互的信道测量数据,以用于计算协作基站的发送权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服务基站可以根据协作基站测量结果和X2接口的交互结果进一步辅助测量。在具体实现中,可选择进入协作发送点列表中的小区信号强度大的基站,根据初步确定的协作模式进行下一步测量;示例性的,各协作基站通过配置协作小区的测量导频进行辅助测量,也可以由配置UE的特定sounding由协作小区进行测量,测量内容可以是信道矩阵、信道的协方差、干扰强度、和/或干扰波束指向;其中,测量的内容可根据协作基站工作模式、协作的配置模式而不同。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进行协作发送点的工作模式配置和协作发送点的初始工作参数配置时,服务基站根据上述辅助测量的结果和协作调度的结果,优先选择与服务基站同站点的协作基站进行JP协作,其它非同站点的协作基站作为CS/CB调度,这样可减少基站间的X2接口的交互量。具体实现中,示例性地,服务基站根据X2接口的交互结果优先选择负载轻的协作基站进行协作;优先选择干扰强的基站进行协作;根据用户调度的数据缓存(buffer)和服务质量(Qos)选择协作模式;根据进一步信道测量结果,选择协作基站作为JP协作基站,并通过基站间接口交互协作数据、协作工作参数及进行协作调度。根据进一步信道测量结果,选择协作基站作为CS/CB协作基站,通过基站间的接口进行协作调度,交互协作工作参数。
下面举两个具体的例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进行说明。
实施例1
第一步
目标服务小区所属的基站(eNodeB)通过下行控制信道向移动台发送测试命令,要求移动台按要求对配置的小区进行测量,示例性地,该配置的小区为预先配置的第一协作小区列表中的小区。测量的内容包括:RSRP、RSRQ等。如图3,该例中,当服务小区cell0的RSRP位于10dB到-10dB之间时,确定出cell0移动至小区边缘,并启动协作小区的周期测量。以服务小区cell0的RSRP=10dB为例,cell0移动至小区边缘,启动协作小区的周期测量。图3所示起到协作小区RSRP测量的功率范围时示例性地,并不用于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触发协作小区测量的RSRP范围可有多种变化,其范围选取依赖于小区的应用场景,如宏小区、微小区、微微小区等。该例中,测得作为协作小区的邻小区的信号强度如下表1所示。
  小区标识   RSRP
  Cell1   -3dB
  Cell2   -5dB
  Cell3   -7dB
  Cell4   -15dB
  Cell5   -20dB
  Cell6   -25dB
表1
第二步
移动台根据第一步的测量结果选择符合条件的小区结果进行上报。该步骤中,上报判决准则可以是:邻小区的导频信号强度条件满足小于服务小区导频信号强度大于设定的门限,示例性地,可设定门限值为:(协作小区参考符号的接收功率-服务小区参考符号的接收功率)|dB<参考符号的接收功率的门限阈值、(协作小区参考符号的接收质量-服务小区参考符号的接收质量)|dB<参考符号的接收质量的门限阈值,设定的门限可以根据移动台的业务需求和系统负载情况由服务基站配置,或根据测量邻小区的RSRP值直接选择。该例中,cell 4和cell5的测量结果不符号上报条件,不上报,上报的小区1(cell1)、小区2(cell2)、小区3(cell3)的测量结果具体如下表2所示:
  小区标识   RSRP
  Cell1   -3dB   上报
  Cell2   -5dB   上报
  Cell3   -7dB   上报
  Cell4
  Cell5
  Cell6
表2
第三步
如果测量小区和服务小区属于同一个eNodeB,则转向第四步;否则,启动X2接口在测量小区即协作小区所属的基站与服务基站之间交换信息,具体交互的信息参见下表3所示。该例中,设置cell1和cell0属于同一个eNodeB。
表3
第四步
协作小区选择
该例中,协作小区选择的判别准则可以是:如果服务小区和测量小区属于同一个eNodeB,该例中测量小区即为选择测量的协作小区,测量小区可以避开与服务小区分配的相同的资源则优先选入JP候选集,即优先选为协作发送点,并确定其工作模式为JP模式;根据小区天线配置,如果服务小区和测量小区都是单天线或虚拟单天线选入JP候选集;如果服务小区和测量小区即协作小区临近边缘的移动台,且对移动台分配的资源相同,并按各种的空间特征最大的分配空间特性,则该测量小区选入CB候选集,即以CB模式工作,其余基站入CS候选集,即以CS模式工作,按R8模式进行干扰协调处理。下表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出的三个协作发送点及其设定的工作模式。
  工作模式
  Cell1   JP
  Cell2   CB
  Cell3   CS
表4
第五步进一步测量
通知进入协作小区的小区导频配置方式可以为信道质量测量导频,原则上各个协作小区导频保持正交或准正交,以方便测量,可以按系统要求进一步测量。
对于JP方式的协作发送点,进一步测量的信息示例性地包括:UE测量到各个协作eNB的信道信息Hij,这里表示扩展到i个用户,j个基站,即
Hij,i=1,2,…,M  j=1,2,…,、i为用户标识,j为基站标识,写成信道矩阵H为:
H = H 11 H 12 . . . H 1 N H 21 H 22 . . . H 2 N . . . . . . . . . . . . H M 1 H M 2 . . . H MN
该例中,以服务基站(eNB1)有一个用户UE1,所属基站为(eNB2)的协作小区有一个干扰用户UE2为例,相互协作的有服务小区和协作小区两个小区,图4示出了该例中基站协作的示意图。
该例中,该信道信息反馈到服务基站后,由于服务基站仅由其服务UE反馈信道,即eNB1得到H11、H21,eNB1得到H22、H12,通过基站交互,得到信道矩阵H后,由服务基站计算予编码矢量即协作发送权值W,示例性地,按如下公式采用迫零法计算,即让接收的干扰强制为零:
W=HH(HHH2I)-1
则wj,j=1,2,…N即为第j个eNB的预编码矩阵。将Wj,j=1,2,…N交互到邻小区,其中σ2是噪声方差,HH表示共轭转置,I是单位阵。这里仅有两个小区cell0的权值为W1,cell1的权值为W2,将W2交互给基站2,作为基站2用户2的发送权值,W1作为基站1用户1的发送权值,实现基站间的协作。对于CB方式的协作发送点,进一步测量的信息示例性地包括:UE到各个协作基站eNB的信道信息,即:UE测量到各个协作eNB的信道信息Hij,表示第i小区中的UE对j小区的信道矩阵,即
Hij,i=1,2,…,M  j=1,2,…,N、i为用户标识,j为基站标识,写成矩阵为:
H = H 11 H 12 . . . H 1 N H 21 H 22 . . . H 2 N . . . . . . . . . . . . H M 1 H M 2 . . . H MN
示例性地,:以服务基站(eNB1)有一个用户UE1,所属基站为(eNB2)的协作小区有一个干扰用户UE2为例,相互协作的有服务小区和协作小区两个小区,这时移动台测量的信道为:
Hij,i=1,2,…,M   j=1,2,…,N
表示第i小区中的UE对第j小区的信道矩阵。
计算第i小区中的UE对j小区的信道相关矩阵,
Figure BSA00000185873400172
移动台反馈
Figure BSA00000185873400173
到服务基站,在基站间交互
Figure BSA00000185873400174
对于CB按照最大SLR(信漏比)准则,即使接收的有用信号功率和泄漏给其它配对UE的功率比值最大,第j=1,2,…,N小区的预编码矩阵为:
W j = eig m j { ( Σ i ≠ j R ij + αI ) - 1 R jj }
其中
Figure BSA00000185873400176
表示求R的前mj大个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矢量,mj表示第j个小区中的UE所使用的层数。a是噪声方差,HH表示共轭转置,I是单位阵
根据表5中所示的测量得到的权值和协商后的资源进行发送。该例中,协作发送点cell1工作在JP模式,其初始化参数为确定出的协作发送权值W;协作发送点cell2工作在CB模式,其初始化参数为确定出的协作发送权值W;协作发送点cell3工作在CS模式,其确定的协调动作是降低与服务基站资源相同的功率,避让资源。
  工作模式   初始化参数
  Cell1   JP   W1
  Cell2   CB   W2
  Cell3   CS   降低功率,避让资源
表5
实施例2
该实施例2中,第一步至第四步的步骤与上述实施例1的第一步至第四步相同,不同的是第五步。
该例中,第五步的进一步测量包括:
服务基站将协作UE所配置的Sounding通过基站间的交互通知协作基站。
各个协作基站测量UE的Sounding,得到各个协作基站的信道信息Hij,i=1,2,…,M  j=1,2,…,N;
协作基站启动交互信道状态信息,计算发送权值。
根据上表5中所示的测量得到的权值和协商后的资源进行发送。
本发明实施例的实现多点协作通信的方法,提供了一种根据用户测量配置协作集中基站协作模式的方法,可以实现合理配置协作集的协作基站、及协作基站的工作参数。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协作小区数目越多的情况下优势越明显。
图5给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下行多点协作通信过程示意图。如图5,该例中,假定UE1的服务基站为基站1(eNB1),UE2的服务基站为基站2(eNB2),基站2作为UE1的邻小区所属基站,基站1作为UE2的邻小区所属基站,该例中上述邻小区为协作小区。利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实现基站1与基站2协作通信的过程包括:
对于UE1:
当UE1移动到基站1的边缘时,触发协作小区的信号强度测量,测量基站2的信号强度,该例中为测量协作小区的RSRP,则还包括测量其它协作小区的信号强度,测量后,UE1将测量的协作小区该例中为邻小区的RSRP列表反馈至基站1;基站1与基站2之间进行信息交互,并确定协作关系及基站的信道状态信息导频(CSI-RS)配置;协作关系确定后,基站1要求UE1测量基站2的信道质量,该例中测量基站2的参数CSI;UE1测量基站2的CSI值后,将该值反馈至基站1,基站1确定协作基站的工作参数,包括:用户参数,并根据基站的协作模式向UE1进行协作发送,CB方式基站1向UE1发送数据,使得基站1对用户2的干扰最小。
对于UE2:
当UE2移动到基站2的边缘时,触发协作小区的信号强度测量,测量基站1的信号强度,该例中为测量协作小区的RSRP,则还包括测量其它协作小区的信号强度,测量后,UE2将测量的协作小区该例中为邻小区的RSRP列表反馈至基站2;基站1与基站2之间进行信息交互,并确立协作关系及基站的信道状态信息导频(CSI-RS)配置;协作关系确定后,基站2要求UE2测量基站1的信道质量,该例中测量基站1的参数CSI;UE2测量基站1的CSI值后,将该值反馈至基站2,基站2确定协作基站的工作参数,包括:用户参数,并根据基站协作模式向UE2进行协作发送,CB方式基站2向UE2发送数据,使得基站2对用户1的干扰最小。。
该例中,以UE1的协作小区只有基站2的小区、UE2的协作小区只有基站1的小区为例,UE1和UE2还可以具有其它的协作小区,对于其它的协作小区,测量的过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协作发送点的选择装置,用于在下行多点协作通信中选择协作发送点,如图6该选择装置包括:服务基站,所述服务基站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接收移动台上报的协作小区的测量信息,所述测量信息为:所述移动台对预定的、服务小区的第一协作小区列表中的协作小区进行测量后获得的信息,并根据所述上报的测量信息建立服务小区的第二协作小区列表,所述第二协作小区列表中的协作小区为:所述第一协作小区列表中、信号强度大于预定的第一门限值的协作小区;
确定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协作小区列表中、满足预设协作条件的协作小区确定为协作发送点。
优选地,所述的选择装置中,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二协作小区列表存在所属基站与所述服务基站是同一基站的第一协作小区时,将所述第一协作小区确定为协作发送点,并确定所述第一协作小区的工作模式为联合处理模式。
优选地,所述的选择装置,其中,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交互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二协作小区列表存在所属基站与所述服务基站不相同的第二协作小区时,与所述第二协作小区所属的基站进行信息交互;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交互的信息表明所述第二协作小区满足预设的协作条件时,将所属第二协作小区确定为协作发送点。
优选地,所述的选择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进一步用于当所述交互的信息表明所述第二协作小区满足如下协作条件中的至少一项时,将所述第二协作小区确定为协作发送点:
a,所述第二协作小区的负载小于预定的第二门限值;
b,所述第二协作小区占用的资源与所述服务基站分配给所述移动台的资源不冲突;
c,所述第二协作小区的负载大于预定的第三门限值并小于预定的第四门限值;
d,所述第二协作小区的测量功率大于预定的功率阈值;
e,所述第二协作小区的测量功率为所述第一协作小区列表中测量功率最强或次强的协作小区。
优选地,所述的选择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进一步用于按照如下方式中的至少一种确定协作发送点的工作模式:
将占用的资源与所述服务小区分配资源冲突的协作发送点的工作模式确定为协作调度或波束赋形模式;
将占用的资源与所述服务小区分配资源不冲突的协作发送点的工作模式确定为联合处理模式;
当协作发送点和服务小区都是单天线或虚拟单天线时,将所述协作发送点的工作模式确定为联合处理模式;
将无法满足用户吞吐率的需求的协作发送点的工作模式确定为联合处理模式;
将负载大于预定的第三门限值并小于预定的第四门限值的协作发送点的工作模式确定为协作调度或波束赋形模式。
优选地,所述的选择装置,其中,所述服务基站还包括: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通知所述移动台测量所述协作发送点的信道信息;
参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协作发送点的信道测量信息,确定出所述协作发送点的初始工作参数,并将所述初始工作参数发送至所述协作发送点。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涉及协作发送点选择的过程、工作模式确定及参数初始化的方法。根据协作小区的测量结果,和基站信息交互的情况,在第二协作小区列表中,选择参与协作的基站发送点;配置参与协作基站的协作方式,使第二协作列表的中的基站即可以工作在JP方式,也可以工作在CS/CB方式,或者不参与协作而是保持原来的调度方式。利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协作发送点的小区及协作发送点的工作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根据实际的无线信道环境变化的,从而可使小区以较优的方式协同工作,有利于提高小区边缘的用户速率和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协作发送点的选择方法,用于在下行多点协作通信中选择协作发送点,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服务基站接收移动台上报的协作小区的测量信息,所述测量信息为:所述移动台对预定的、服务小区的第一协作小区列表中的协作小区进行测量后获得的信息,并根据所述上报的测量信息建立服务小区的第二协作小区列表,所述第二协作小区列表中的协作小区为:所述第一协作小区列表中、信号强度大于预定的第一门限值的协作小区;
步骤B,所述服务基站将所述第二协作小区列表中、满足预设协作条件的协作小区确定为所述服务小区协作发送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所述移动台对所述第一协作小区列表中的协作小区进行的测量是:在所述移动台移动至服务小区的边缘或服务小区的服务质量不能满足预定的用户需求时,由所述服务基站或由所述移动台自身触发的测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当所述第二协作小区列表存在所属基站与所述服务基站是同一基站的第一协作小区时,将所述第一协作小区确定为协作发送点,并确定所述第一协作小区的工作模式为联合处理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当所述第二协作小区列表存在所属基站与所述服务基站不相同的第二协作小区时,还包括:
所述服务基站与所述第二协作小区所属的基站进行信息交互,并当所述交互的信息表明所述第二协作小区满足预设的协作条件时,将所述第二协作小区确定为协作发送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交互的信息表明所述第二协作小区满足如下协作条件中的至少一项时,将所述第二协作小区确定为协作发送点:
a,所述第二协作小区的负载小于预定的第二门限值;
b,所述第二协作小区占用的资源与所述服务基站分配给所述移动台的资源不冲突;
c,所述第二协作小区的负载大于预定的第三门限值并小于预定的第四门限值;
d,所述第二协作小区的测量功率大于预定的功率阈值;
e,所述第二协作小区的测量功率为所述第二协作小区列表中测量功率最强或次强的协作小区。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对于所属基站与所述服务基站不同的协作发送点,还包括如下步骤中的至少一项:
将占用的资源与所述服务小区分配资源冲突的协作发送点的工作模式确定为协作调度或波束赋形模式;
当协作发送点和服务小区都是单天线或虚拟单天线时,将所述协作发送点的工作模式确定为联合处理模式;
将无法满足用户吞吐率的需求服务基站的协作发送点的工作模式确定为联合处理模式;
将负载大于预定的第三门限值并小于预定的第四门限值的协作发送点的工作模式确定为协作调度或波束赋形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B之后,还包括:
所述服务基站通知所述移动台测量所述协作发送点的信道信息;
所述服务基站根据所述协作发送点的信道测量信息,确定出所述协作发送点的初始工作参数,并将所述初始工作参数发送至所述协作发送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协作发送点的信道信息由所述协作发送点根据所述移动台发送的侦测信号后,通过所述协作发送点测量得到。
9.一种协作发送点的选择装置,用于在下行多点协作通信中选择协作发送点,其特征在于,包括:服务基站,
所述服务基站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接收移动台上报的协作小区的测量信息,所述测量信息为:所述移动台对预定的、服务小区的第一协作小区列表中的协作小区进行测量后获得的信息,并根据所述上报的测量信息建立服务小区的第二协作小区列表,所述第二协作小区列表中的协作小区为:所述第一协作小区列表中、信号强度大于预定的第一门限值的协作小区;
确定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协作小区列表中、满足预设协作条件的协作小区确定为协作发送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选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二协作小区列表存在所属基站与所述服务基站是同一基站的第一协作小区时,将所述第一协作小区确定为协作发送点,并确定所述第一协作小区的工作模式为联合处理模式。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选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交互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二协作小区列表存在所属基站与所述服务基站不相同的第二协作小区时,与所述第二协作小区所属的基站进行信息交互;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交互的信息表明所述第二协作小区满足预设的协作条件时,将所属第二协作小区确定为协作发送点。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选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进一步用于当所述交互的信息表明所述第二协作小区满足如下协作条件中的至少一项时,将所述第二协作小区确定为协作发送点:
a,所述第二协作小区的负载小于预定的第二门限值;
b,所述第二协作小区占用的资源与所述服务基站分配给所述移动台的资源不冲突;
c,所述第二协作小区的负载大于预定的第三门限值并小于预定的第四门限值;
d,所述第二协作小区的测量功率大于预定的功率阈值;
e,所述第二协作小区的测量功率为所述第一协作小区列表中测量功率最强或次强的协作小区。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选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进一步用于按照如下方式中的至少一种确定协作发送点的工作模式:
将占用的资源与所述服务小区分配资源冲突的协作发送点的工作模式确定为协作调度或波束赋形模式;
将占用的资源与所述服务小区分配资源不冲突的协作发送点的工作模式确定为联合处理模式;
当协作发送点和服务小区都是单天线或虚拟单天线时,将所述协作发送点的工作模式确定为联合处理模式;
将无法满足用户吞吐率的需求的服务基站的协作发送点的工作模式确定为联合处理模式;
将负载大于预定的第三门限值并小于预定的第四门限值的协作发送点的工作模式确定为协作调度或波束赋形模式。
14.根据权利要求9-12中任一项所述的选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基站还包括: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通知所述移动台测量所述协作发送点的信道信息;
参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协作发送点的信道测量信息,确定出所述协作发送点的初始工作参数,并将所述初始工作参数发送至所述协作发送点。
CN201010222848.0A 2010-06-30 2010-06-30 一种协作发送点的选择方法及选择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165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22848.0A CN102316510B (zh) 2010-06-30 2010-06-30 一种协作发送点的选择方法及选择装置
PCT/CN2010/077885 WO2012000252A1 (zh) 2010-06-30 2010-10-19 一种协作发送点的选择方法及选择装置
EP10853955.2A EP2590450A4 (en) 2010-06-30 2010-10-19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coordinated sending point
JP2013516960A JP5560372B2 (ja) 2010-06-30 2010-10-19 協調送信ポイントの選択方法及び選択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22848.0A CN102316510B (zh) 2010-06-30 2010-06-30 一种协作发送点的选择方法及选择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16510A true CN102316510A (zh) 2012-01-11
CN102316510B CN102316510B (zh) 2016-01-20

Family

ID=454013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22848.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16510B (zh) 2010-06-30 2010-06-30 一种协作发送点的选择方法及选择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590450A4 (zh)
JP (1) JP5560372B2 (zh)
CN (1) CN102316510B (zh)
WO (1) WO2012000252A1 (zh)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46113A (zh) * 2012-01-19 2012-07-04 新邮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lte的信道测量及反馈方法
CN102612045A (zh) * 2012-04-13 2012-07-25 北京邮电大学 长期演进系统中基于微小区协作的节能方法
CN102711189A (zh) * 2012-05-25 2012-10-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小区间多天线协作处理的服务器、系统及方法
CN102754475A (zh) * 2012-04-17 2012-10-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确定协同多点传输的协作集的方法、装置
CN103391573A (zh) * 2012-05-07 2013-11-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CN103391181A (zh) * 2012-05-11 2013-11-13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基站向终端传输数据的方法、基站装置及中心控制服务器
WO2013170690A1 (zh) * 2012-05-18 2013-1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多点信号质量测量方法和装置
CN103427960A (zh) * 2012-05-14 2013-12-04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多点协作的信息反馈方法与装置
WO2014089842A1 (zh) * 2012-12-14 2014-06-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CoMP集合的选择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3905103A (zh) * 2012-12-27 2014-07-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协作方法、网络和用户终端
CN104602279A (zh) * 2015-01-08 2015-05-06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一种异构网络中基于阈值的协作基站分簇方法和装置
CN105307210A (zh) * 2014-06-27 2016-02-0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小区间的协作方法和装置
CN105744560A (zh) * 2014-12-12 2016-07-0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确定服务基站、测量上报的方法及装置
CN106714205A (zh) * 2015-11-18 2017-05-24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在异构网络中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13676922A (zh) * 2020-05-14 2021-1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协作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980093B1 (ko) 2012-01-27 2019-05-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차세대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04221421B (zh) 2012-03-19 2019-02-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多点通信测量集管理的测量报告触发配置的系统和方法
ES2761836T3 (es) * 2012-04-27 2020-05-21 Nec Corp Terminal de radio, estación de radio y métodos
JP5921774B2 (ja) 2012-07-23 2016-05-24 アップル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適応的チャネル推定/予測フィルタ設計のための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CN104247287A (zh) * 2012-12-31 2014-12-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CoMP用户的方法和设备
CN105103635A (zh) * 2013-04-10 2015-1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配置载频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EP3046364A4 (en) * 2013-09-10 2016-09-07 Fujitsu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254513B1 (en) 2015-02-05 2019-01-0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l comp scheduling for a heterogeneous cellular network
WO2018176415A1 (zh) 2017-03-31 2018-10-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协作小区确定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11373784B (zh) * 2017-11-27 2022-12-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小区间协同调度方法、装置及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67041A1 (en) * 2007-01-04 2008-07-10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over using a candidate set
CN101754361A (zh) * 2008-12-05 2010-06-2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多小区联合传输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06171B2 (en) * 2008-08-01 2013-03-26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Network MIMO reporting, control signaling and transmission
US8417252B2 (en) * 2008-10-24 2013-04-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ference reporting in a N-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873116A (zh) * 2008-11-03 2014-06-18 北电网络有限公司 用于多点协作发送与接收的无线通信集群的方法和系统
CN101399583B (zh) * 2008-11-07 2012-09-0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蜂窝通信系统中的协作伙伴选择和预编码协作通信方法
US8274951B2 (en) * 2009-03-17 2012-09-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dynamic cell selection and resource mapping for CoMP joint transmission
CN101594644B (zh) * 2009-07-02 2010-12-29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支持CoMP操作集合选择的信令交互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67041A1 (en) * 2007-01-04 2008-07-10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over using a candidate set
CN101754361A (zh) * 2008-12-05 2010-06-2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多小区联合传输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HTTL: "《3GPP TSG-RAN WG1 #58 R1-093572》", 28 August 2009, article "Selection Threshold and Maximum Size of CoMP Cooperating Set" *
CMCC: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57 R1-091830》", 8 May 2009, article "Views on the relationship among CoMP sets" *

Cited B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46113A (zh) * 2012-01-19 2012-07-04 新邮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lte的信道测量及反馈方法
CN102546113B (zh) * 2012-01-19 2014-11-26 新邮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lte的信道测量及反馈方法
CN102612045A (zh) * 2012-04-13 2012-07-25 北京邮电大学 长期演进系统中基于微小区协作的节能方法
US9537626B2 (en) 2012-04-17 2017-01-0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reception coordination set
CN102754475A (zh) * 2012-04-17 2012-10-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确定协同多点传输的协作集的方法、装置
CN102754475B (zh) * 2012-04-17 2015-04-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确定协同多点传输的协作集的方法、装置
CN103391573A (zh) * 2012-05-07 2013-11-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CN103391573B (zh) * 2012-05-07 2016-08-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CN103391181A (zh) * 2012-05-11 2013-11-13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基站向终端传输数据的方法、基站装置及中心控制服务器
CN103427960A (zh) * 2012-05-14 2013-12-04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多点协作的信息反馈方法与装置
CN103428749A (zh) * 2012-05-18 2013-12-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多点信号质量测量方法和装置
WO2013170690A1 (zh) * 2012-05-18 2013-1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多点信号质量测量方法和装置
CN103428749B (zh) * 2012-05-18 2016-06-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多点信号质量测量方法和装置
CN102711189A (zh) * 2012-05-25 2012-10-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小区间多天线协作处理的服务器、系统及方法
WO2014089842A1 (zh) * 2012-12-14 2014-06-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CoMP集合的选择方法、设备及系统
US9813205B2 (en) 2012-12-14 2017-11-0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Uplink CoMP set selecting method and system, and device
CN103905103B (zh) * 2012-12-27 2018-03-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协作方法、网络和用户终端
CN103905103A (zh) * 2012-12-27 2014-07-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协作方法、网络和用户终端
CN105307210A (zh) * 2014-06-27 2016-02-0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小区间的协作方法和装置
CN105307210B (zh) * 2014-06-27 2018-11-3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小区间的协作方法和装置
CN105744560A (zh) * 2014-12-12 2016-07-0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确定服务基站、测量上报的方法及装置
CN105744560B (zh) * 2014-12-12 2019-06-1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确定服务基站、测量上报的方法及装置
CN104602279A (zh) * 2015-01-08 2015-05-06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一种异构网络中基于阈值的协作基站分簇方法和装置
CN104602279B (zh) * 2015-01-08 2018-03-09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一种异构网络中基于阈值的协作基站分簇方法和装置
CN106714205A (zh) * 2015-11-18 2017-05-24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在异构网络中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06714205B (zh) * 2015-11-18 2020-04-03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在异构网络中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13676922A (zh) * 2020-05-14 2021-1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协作方法及装置
CN113676922B (zh) * 2020-05-14 2023-03-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协作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16510B (zh) 2016-01-20
WO2012000252A1 (zh) 2012-01-05
EP2590450A4 (en) 2017-04-26
EP2590450A1 (en) 2013-05-08
JP2013533697A (ja) 2013-08-22
JP5560372B2 (ja) 2014-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16510B (zh) 一种协作发送点的选择方法及选择装置
US862607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 using beamforming
US946786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spectrum utilization in a wireless cellular environment
EP2560426B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high-power base station, low-power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KR101752921B1 (ko) 다중 셀 협력 송신 방법 및 장치
US9894668B2 (en) Method for performing CoMP ope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the same
EP2928235B1 (en) Methods For Operating A First Base Station And A Second Base Station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First Base Station And Second Base Station Thereof
EP2928234B1 (en) Methods For Operating A Mobile Station And A Base Station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Mobile Station And Base Station Thereof
CN101854199B (zh) 一种无线通信中自适应协作传输的方法、系统和发射机
EP2408245B1 (en) Method for allocating same resource for multiple base stations of collaborative mimo and apparatus
EP2582194B1 (en) Wireless access method, equipment and system
US888011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cell to increase transmission capacit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319123B2 (en) Method for receiving reference signal and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reference signal and base station
KR101877775B1 (ko)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 간 협업 통신을 위한 간섭 제거 코드를 할당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R20160028970A (ko) 자원 관리 방법 및 장치
CN103650584A (zh) 基站中的方法、基站、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01925069A (zh) 无线蜂窝网络中的干扰抑制方法和装置
KR20140105997A (ko) 중첩 셀 환경에서의 조정 다중점 송수신 방법
US10743261B2 (en) Arrangement for choosing transceiver nodes in a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01998441A (zh) 一种动态协作的方法和系统、一种数据交换设备
US8649796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a cooperation area
CN103929226A (zh) 一种多点协作传输方法及设备
Shirakabe et 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employing time-domain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and cell range expansion for LTE-advanced downlink
US20120094650A1 (en) Method of communication
CN101998492B (zh) 基站间协作的上、下行传输方法和基站间协作的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017

Address after: 510000 unit 2414-2416, building, No. five, No. 371, Tianhe District, Guangdong, China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GAOHA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Nanshan District Guangdong high tech Industrial Park, South Roa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TE building, Ministry of Justice

Patentee before: ZTE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Yang Yuandan

Inventor before: Wang Wenhuan

Inventor before: Liu Min

Inventor before: Yao K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020

Address after: 200000 building 218, No. 1, West Tianmu Road, Shanghai, Jingan District, 21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FUTIAN QUANTUM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000 unit 2414-2416, building, No. five, No. 371, Tianhe District, Guangdong, China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GAOHA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