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08713B - 一种提高丹参根及茎叶中有效成份含量的人工栽培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高丹参根及茎叶中有效成份含量的人工栽培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308713B CN102308713B CN 201110109960 CN201110109960A CN102308713B CN 102308713 B CN102308713 B CN 102308713B CN 201110109960 CN201110109960 CN 201110109960 CN 201110109960 A CN201110109960 A CN 201110109960A CN 102308713 B CN102308713 B CN 10230871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queous solution
- red sage
- sage root
- methyl jasmonate
- cultivation meth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提高丹参根及茎叶中有效成份含量的人工栽培方法。它仅在原来常规生产种植的基础上增加了喷施水杨酸甲酯和茉莉酸甲酯混合水溶液的步骤,喷施水溶液配制:取化学纯或工业纯水杨酸甲酯0.01g~0.25g,茉莉酸甲酯0.015g~0.40g,加入100L水中,搅拌后制成水杨酸甲酯和茉莉酸甲酯混合水溶液。其实施简单,投入少,收获大,可大大提高丹参植株中的丹参酚酸类成份的总含量,使其总含量从6%左右提高到10%左右,提高近1倍,特别是可大大提高丹参植株茎和叶片中的丹参酚酸类成份的含量,使其含量从1.6%左右提高到5%左右,提高3倍以上,从而使丹参的茎和叶片也具有了开发利用价值。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草药栽培技术,即丹参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其有效成分包括水溶性和脂溶性两大类。脂溶性成分主要是二萜醌类化合物丹参酮、隐丹参酮等,水溶性成分主要为酚酸类化合物丹参素、原儿茶醛、迷迭香酸、紫草酸、咖啡酸、丹酚酸等,丹酚酸具有抗氧化的作用,在化妆品和保健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丹参酚酸类成份目前研究较多,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慢性肝炎、抗肝纤维化、抗动脉粥样硬化和改善记忆功能障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近年来对其酚酸类成份的应用研究越来越深入,其用途也越来越多,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需求刺激生产也刺激采挖,连年大批量的采挖使野生资源受到严重破坏,有些地方濒临灭绝,产量持续减少。但是,由于丹参为中温型药用植物,适应性不强,栽培要求较高,产量不大,丹参的主要有效成份丹参酚酸类,在其根中含量高,其叶的产量也不小,但是叶中的丹酚酸类的含量较低,没有开发利用价值。综上所述,一方面丹参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丹参的产量有限,所以提高其酚酸类成份的含量或者其叶片的综合利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丹参植物根及茎叶中的有效成分含量的丹参作物人工栽培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提高丹参根及茎叶中有效成份含量的人工栽培方法,包括选地、整地及施底肥,作垄,覆膜撬窝,栽种,田间管理,根外喷施水杨酸甲酯和茉莉酸甲酯混合水溶液,病虫害防治步骤,各步骤的具体方法如下:
一.选地、整地及施底肥
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中等肥力的沙质土,整地时开好三沟,沟宽30cm,沟深25~30cm,栽种丹参前拣净杂草、石块等杂物,每亩撒施腐熟有机肥1000kg~1500kg,深翻入土,耕地深度30~40cm,混合均匀,整细耙平。
二.作垄
垄间距80~120cm,垄面宽50~90cm,垄高30~35cm,垄间沟宽30~40cm,要求垄直、面平。
三.覆膜撬窝
将地膜拉伸、铺平、紧贴垄面覆盖,膜边缘四周用泥土压实封严,用钝撬或扦担呈“丁”字形开窝,每垄错窝双行或三行,行间距25~28cm,窝间距25~28cm,窝深3cm~6cm。
四.栽种
选择根条直、色泽紫红、大小均匀、无畸形、无破裂、健康无病虫害、直径7mm~10mm的一年生健壮子根,将根条切断成2.0cm~2.5cm长的根段,将根段按上下端顺向插入窝内土中,盖上2cm~3cm厚的细土,压实,用粪、水比例为1:5的混合液及时浇定根水。
五、田间管理
适时追肥:生长期间追肥2次,第一次是7月上旬~8月上旬,每亩施用清粪水1000~1500kg,窝施,第二次是8月上旬~9月上旬,每亩用1500~2000kg粪水,窝施;
灌溉、排涝:生长前期如遇干旱,采用沟灌方式及时灌水抗旱,7月~10月,暴雨和秋雨易使土壤过湿造成烂根死苗,应开深沟排水防涝;
摘除花苔:4月下旬,丹参初花期,及时摘除花苔,勿伤叶片;
人工除草:丹参生长期间如杂草多,可人工除草2~3次,清洁田园。
六.根外喷施
(1)喷施水溶液配制:取市售的化学纯或者工业纯水杨酸甲酯0.01g~0.25g,茉莉酸甲酯0.015g~0.40g,加入100 L清洁水中,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制成水杨酸甲酯和茉莉酸甲酯混合水溶液;
所述喷施水溶液的优选配制:取市售的化学纯或者工业纯水杨酸甲酯0.09g~0.20g,茉莉酸甲酯0.08g~0.30g,加入100 L清洁水中,搅拌25~30分钟,使其完全溶解,制成水杨酸甲酯和茉莉酸甲酯混合水溶液;
所述喷施水溶液的最佳配制:取市售的化学纯或者工业纯水杨酸甲酯0.15g,茉莉酸甲酯0.20g,加入100 L清洁水中,搅拌25~30分钟,使其完全溶解,制成水杨酸甲酯和茉莉酸甲酯混合水溶液;
(2)喷施时间:选择上午时间喷施或下午3时至5时喷施;
(3)喷施季节和次数:5月~9月,不同的地区气候不同,以丹参初花期开始喷施为宜,一般到花开始凋谢时即停止喷施,共施用5~20次,每间隔5~10天施用一次;
(4)喷施方法:将配制好的水杨酸甲酯和茉莉酸甲酯混合水溶液装入农用喷雾器中,将水杨酸甲酯和茉莉酸甲酯混合水溶液通过喷雾器喷施于丹参植株的叶片上,从上下两个方向喷施,以使丹参植株的叶片上下两面全部或者大部份均匀布满水杨酸甲酯和茉莉酸甲酯混合水溶液为宜。
七.病虫害防治
丹参在生长期可能发生病虫害,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防治:
根腐病的防治方法:实行水旱轮作或用50%托布津800倍稀释液喷雾;
菌核病的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井冈霉素、多菌灵合剂喷雾;也可用50%利克菌1000倍稀释液喷雾或浇注;
叶斑病的防治方法;注意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剥除茎部发病的老叶,以利通风,减少病源;发病前后喷洒波尔多液;
小地老虎的防治方法:可用90%敌百虫100克拌入炒香的茶籽饼5公斤作毒饵,撒入田间诱杀;
银纹蛾的防治方法: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稀释液,或者25%二二三乳剂250倍稀释液,或25%杀虫脒水剂300~350倍稀释液喷雾。
根据实际情况:选地过程中,应选择至少1年以上未种植丹参的土地;整地时开好三沟包括边沟、厢沟、排水沟;根外喷施时间应避免下雨的天气。
上述的一、选地、整地及施底肥;二、作垄;三、覆膜撬窝;四、栽种;五、田间管理;七、病虫害防治均是现有的常规生产种植的方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仅在原来常规生产种植的基础上增加了喷施水杨酸甲酯和茉莉酸甲酯混合水溶液的步骤,其实施简单,操作方便易行,易于掌握,便于推广应用,投入少,收获大,可大大提高丹参根中的丹参酚酸类成份的总含量,使其总含量从6%左右提高到10%左右,提高近1倍,特别是可大大提高丹参植株茎和叶片中的丹参酚酸类成份的含量,使其含量从1.6%左右提高到5%左右,提高3倍以上,从而使其茎和叶片也具有开发利用价值。一方面满足了医药和保健品中作为原料的需要,为人类的健康和幸福长寿做出了贡献,另一方面把原来废弃不用的叶子利用起来,不再作为废物烧掉,既保护了环境,又大大提高了种植户的收入,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1:
本发明提高丹参根及茎叶中有效成份含量的人工栽培方法,包括选地、整地及施底肥,作垄,覆膜撬窝,栽种,田间管理,根外喷施,病虫害防治步骤,其中除根外喷施外,均是采用上面所说的现有常规的整地及施底肥,作垄,覆膜撬窝,栽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的生产种植的方法。选地最好选择至少1年以上未种植丹参的土地。
本发明的关键是在根外喷施步骤,其具体操作如下:
(1)喷施水溶液配制:取市售的化学纯或者工业纯水杨酸甲酯0.08g,茉莉酸甲酯0.15g,加入100 L清洁水中,用木棒或者塑料棒搅拌30分钟,使其完全溶解,制成水杨酸甲酯和茉莉酸甲酯混合水溶液;
(2)喷施时间:选择上午时间喷施或下午3时至5时喷施,应避免下雨的天气;
(3)喷施季节和次数:5月~9月,不同的地区气候不同,以丹参初花期开始喷施为宜,一般到花开始凋谢时即停止喷施,共施用5~20次,每间隔5~10天施用一次;
(4)喷施方法:将配制好的水杨酸甲酯和茉莉酸甲酯混合水溶液装入农用喷雾器中,将水杨酸甲酯和茉莉酸甲酯混合水溶液通过喷雾器喷施于丹参植株的叶片上,从上下两个方向喷施,以使丹参植株的叶片上下两面全部或者大部份均匀布满水杨酸甲酯和茉莉酸甲酯混合水溶液为宜。
实施例 2: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喷施水溶液的配制:取市售的化学纯或者工业纯水杨酸甲酯0.05g,茉莉酸甲酯0.20g,加入100 L清洁水中,用木棒或者塑料棒搅拌25分钟,使其完全溶解,制成水杨酸甲酯和茉莉酸甲酯混合水溶液;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 3
与实施例 1不同的是,所述喷施水溶液的配制:取市售的化学纯或者工业纯水杨酸甲酯0.15g,茉莉酸甲酯0.20g,加入100 L清洁水中,用木棒或者塑料棒搅拌30分钟,使其完全溶解,制成水杨酸甲酯和茉莉酸甲酯混合水溶液;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本发明的方法实际应用表现:丹参根中的丹参酚酸类成份的总含量从6%左右提高到10%左右,丹参植株茎和叶片中的丹参酚酸类成份的含量从1.6%左右提高到5%左右,提高了丹参的质量和有效成分的产量,真正做到优质高产。
Claims (6)
1.一种提高丹参根及茎叶中有效成份含量的人工栽培方法,所述有效成份是丹参酚酸类成份,该栽培方法包括选地、整地及施底肥,作垄,覆膜撬窝,栽种,田间管理,根外喷施,病虫害防治步骤,其特征在于,所述根外喷施的方法如下:
(1)喷施水溶液配制:取市售的化学纯或者工业纯水杨酸甲酯0.01g~0.25g,茉莉酸甲酯0.015g~0.40g,加入100 L清洁水中,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制成水杨酸甲酯和茉莉酸甲酯混合水溶液;
(2)喷施时间:选择上午时间喷施或下午3时至5时喷施;
(3)喷施季节和次数:5月~9月,不同的地区气候不同,丹参初花期开始喷施,到花开始凋谢时即停止喷施,共施用5~20次,每间隔5~10天喷施一次;
(4)喷施方法:将上述(1)配制好的水杨酸甲酯和茉莉酸甲酯混合水溶液装入农用喷雾器中,将水杨酸甲酯和茉莉酸甲酯混合水溶液通过喷雾器喷施于丹参植株的叶片上,从上下两个方向喷施,使丹参植株的叶片上下两面全部或者大部份均匀布满水杨酸甲酯和茉莉酸甲酯混合水溶液。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丹参根及茎叶中有效成份含量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1)喷施水溶液配制:取市售的化学纯或者工业纯水杨酸甲酯0.09g~0.20g,茉莉酸甲酯0.08g~0.30g,加入100 L清洁水中,搅拌25~30分钟,使其完全溶解,制成水杨酸甲酯和茉莉酸甲酯混合水溶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丹参根及茎叶中有效成份含量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1)喷施水溶液配制:取市售的化学纯或者工业纯水杨酸甲酯0.15g,茉莉酸甲酯0.20g,加入100 L清洁水中,搅拌25~30分钟,使其完全溶解,制成水杨酸甲酯和茉莉酸甲酯混合水溶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丹参根及茎叶中有效成份含量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施肥时间应避免下雨的天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丹参根及茎叶中有效成份含量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选地、整地及施底肥、作垄、覆膜撬窝、栽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步骤 ,其实施方法均采用常规生产种植的方法。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提高丹参根及茎叶中有效成份含量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选地是1年以上未种植丹参的土地。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110109960 CN102308713B (zh) | 2011-04-29 | 2011-04-29 | 一种提高丹参根及茎叶中有效成份含量的人工栽培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110109960 CN102308713B (zh) | 2011-04-29 | 2011-04-29 | 一种提高丹参根及茎叶中有效成份含量的人工栽培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08713A CN102308713A (zh) | 2012-01-11 |
CN102308713B true CN102308713B (zh) | 2012-12-12 |
Family
ID=454225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110109960 Active CN102308713B (zh) | 2011-04-29 | 2011-04-29 | 一种提高丹参根及茎叶中有效成份含量的人工栽培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30871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82735A (zh) * | 2012-10-26 | 2014-05-14 | 安华芳 | 一种丹参的种植方法 |
CN103270880A (zh) * | 2013-06-03 | 2013-09-04 | 四川逢春制药有限公司 | 一种可以连作的丹参栽培方法 |
CN103262743B (zh) * | 2013-06-03 | 2014-08-20 | 四川逢春制药有限公司 | 一种提高丹参连作产量和有效成份含量的栽培方法 |
CN103385095A (zh) * | 2013-07-01 | 2013-11-13 | 句容根生药材有限公司 | 一种根茎营养强化的丹参种植方法 |
CN103563627B (zh) * | 2013-10-24 | 2016-05-11 | 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 | 一种丹参地膜覆盖垄式栽培方法 |
CN103947424A (zh) * | 2014-04-28 | 2014-07-30 | 四川逢春制药有限公司 | 一种提高产量和有效成份含量的川射干种植方法 |
CN103975733B (zh) * | 2014-04-28 | 2015-11-18 | 四川逢春制药有限公司 | 一种缩短种植周期并提高产量的川射干种植方法 |
CN104429547B (zh) * | 2014-12-16 | 2016-08-10 | 河南农业大学 | 一种提高小麦籽粒中酚酸含量的人工栽培方法 |
CN104920209A (zh) * | 2015-05-18 | 2015-09-23 | 天津大学 | 采用两种诱导子促进西洋参不定根中皂苷积累的方法 |
CN104871973A (zh) * | 2015-05-18 | 2015-09-02 | 天津大学 | 采用两种诱导子促进人参不定根中皂苷积累的方法 |
CN104838867A (zh) * | 2015-05-25 | 2015-08-19 | 西北大学 | 一种提高远志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化学调控方法 |
CN104855132A (zh) * | 2015-06-16 | 2015-08-26 | 四川逢春制药有限公司 | 一种川射干药材的人工栽培方法 |
CN106376317A (zh) * | 2016-08-26 | 2017-02-08 | 李冬琼 | 一种提高丹参中丹酚酸b含量的种植方法 |
CN107173008A (zh) * | 2017-06-07 | 2017-09-19 | 云南自然谷生物开发有限公司 | 提高丹参酮含量的丹参种植方法 |
CN109429964A (zh) * | 2018-12-13 | 2019-03-08 | 山东中医药大学 | 一种提高丹参水溶性酚酸类成分的种植方法 |
CN111280006B (zh) * | 2020-03-30 | 2021-08-13 | 河南省文医堂药业有限公司 | 一种免覆盖丹参育苗的技术 |
-
2011
- 2011-04-29 CN CN 201110109960 patent/CN102308713B/zh active Active
Non-Patent Citations (10)
Title |
---|
A change of phenolic acids content in poplar leaves induced by methyl salicylate and methyl jasmonate;安钰等;《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20060228;第17卷(第2期);第107-110页 * |
Cloning and Induction of 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 Gene from Salvia miltiorrhiza and Its Effect on Hydrophilic Phenolic Acids Levels;胡永胜等;《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20090630;第7卷(第6期);第0449-0457页 * |
丹参栽培技术;李宗平;《陕西农业科学》;20020731(第7期);第46-47页 * |
丹参的栽培技术;王文敏等;《中国农业信息》;20040331(第3期);第34页 * |
安钰等.A change of phenolic acids content in poplar leaves induced by methyl salicylate and methyl jasmonate.《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2006,第17卷(第2期), |
李宗平.丹参栽培技术.《陕西农业科学》.2002,(第7期), |
李明等.水杨酸对丹参幼苗营养期生长及品质影响的研究.《时珍国医国药》.2011,第22卷(第1期), |
水杨酸对丹参幼苗营养期生长及品质影响的研究;李明等;《时珍国医国药》;20110131;第22卷(第1期);第233-236页 * |
王文敏等.丹参的栽培技术.《中国农业信息》.2004,(第3期), |
胡永胜等.Cloning and Induction of 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 Gene from Salvia miltiorrhiza and Its Effect on Hydrophilic Phenolic Acids Levels.《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2009,第7卷(第6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08713A (zh) | 2012-01-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308713B (zh) | 一种提高丹参根及茎叶中有效成份含量的人工栽培方法 | |
CN102498895B (zh) | 七叶一枝花的规范化种植方法 | |
CN101288371B (zh) | 姜黄高产栽培技术 | |
CN101438659A (zh) | 川芎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 |
CN103814723A (zh) | 高海拔地区续断的高效栽培方法 | |
CN102308714B (zh) | 一种提高丹参酚酸类成份含量的人工栽培方法 | |
CN102246650A (zh) | 一种优质高产牡丹皮种植方法 | |
CN104396533A (zh) | 有机苦丁茶的种植方法 | |
CN105248132A (zh) | 一种丹参地膜覆盖垄式栽培方法 | |
CN104982171A (zh) | 原生态七叶一枝花的栽培方法 | |
CN103270880A (zh) | 一种可以连作的丹参栽培方法 | |
CN103262742B (zh) | 一种降低连作不良影响的丹参栽培方法 | |
CN105284325A (zh) | 一种黄精的种植方法 | |
CN106376340A (zh) | 一种鸡血藤的人工扦插培育方法 | |
CN107347429A (zh) | 一种头花蓼的种植方法 | |
CN108990668A (zh) | 一种黄金贡柚的种植方法 | |
CN108739182A (zh) | 白及与蓝莓间作的规范化种植方法 | |
CN101288372A (zh) | 蓬莪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 |
CN106171802A (zh) | 一种鸡血藤野生种苗的培育方法 | |
CN104303792A (zh) | 一种续断与普通玉米间作种植方法 | |
CN103262743B (zh) | 一种提高丹参连作产量和有效成份含量的栽培方法 | |
CN104255285A (zh) | 一种续断与制种玉米间作种植方法 | |
CN1849865A (zh) | 用高架槽加基料种植药用石斛的方法 | |
CN106508405A (zh) | 一种在五味子园地间作种植平贝母的方法 | |
CN109328936A (zh) | 一种云木香的种植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