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08497B - 一种实现音频连接器接口转用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实现音频连接器接口转用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08497B
CN102308497B CN200980152548.5A CN200980152548A CN102308497B CN 102308497 B CN102308497 B CN 102308497B CN 200980152548 A CN200980152548 A CN 200980152548A CN 102308497 B CN102308497 B CN 1023084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interface
audio
audio connector
infrar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5254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08497A (zh
Inventor
叶伯贵
范云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Device Co Ltd
Huawei Device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Devic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3084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084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084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0849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80Optical aspects relating to the use of optical transmission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4B10/03 - H04B10/70, e.g. optical power feeding or optical transmission through water
    • H04B10/801Optical aspects relating to the use of optical transmission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4B10/03 - H04B10/70, e.g. optical power feeding or optical transmission through water using optical interconnects, e.g. light coupled isolators, circuit board inter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7/00Four or more po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58Contacts spaced along longitudinal axis of engageme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一种实现音频连接器接口转用的方法,包括:在终端设备内置四芯音频连接器插孔,将终端设备接口处理单元上红外接口的电源端、信号端、地端与终端设备接口处理单元上串口的发送信号端、串口接收信号端、电源端及地端直接或通过逻辑电路单元连接到所述音频连接器插孔的四接线端。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根据具体工作模式进行控制切换,使得具备音频接口的终端电子设备可利用其音频接口实现接收红外信号接口及通信串口功能。本发明还提供相应的终端设备。本发明易于实现且成本低,在不增加接口的前提下使用最少的接口实现支持多种信号的功能,使得终端电子设备造型、尺寸不受限制及外观不受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实现音频连接器接口转用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及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实现音频连接器接口转用方法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音频连接器,如立体声插件TRS(Tip Ring Sleeve),在终端电子设备中用途非常广泛,如用作CD、VCD、DVD、MP3等音源播放设备的输出接口,目前已经成为最常用的音频接口,常见的音频接口有2.5毫米、3.5毫米、6.3毫米三种规格。在音频设备中,一般采用TIP连接左声道,RING连接右声道,SLEEVE连接地的方式。由于TRS音频连接器接口的截面较小,因此占用设备外部面积也就非常小。
串口具有传输协议简单、物理电气特性易于实现的优点,在终端电子设备的开发调测、维修维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基于标准数字终端设备接口(RS232标准)的串口已在PC中广泛使用,用于传输串行信号。终端电子设备(如电脑、机顶盒终端)的外出串口一般采用DB-9(或称DE-9)的连接器,DB-9连接器的端口截面尺寸大约在30×15毫米,占用比较大的空间。
有些终端电子设备可通过红外传输数据,需要收发承载数据的红外信号,而有些终端电子设备配置有遥控器,可通过遥控器收发红外信号实现遥控操作。因此终端电子设备需要接收/发送红外信号。
现有的终端电子设备对于造型和尺寸都有比较高的要求。按照传统方式,为了实现串口调测,需要在终端造型上预留DB-9接口,但这样会导致限制造型及尺寸,外型也不够美观。而如果不在设备外部提供连接接口,则必须在内部电路板上内置串口的连接插座,或者采用多针插头,但由于设置在内部电路板上,生产装备调测、单板开发测试、设备维护维修时,都必须要打开设备外壳才能够使用串口,带来了不便,降低了工作效率。
现有技术中可通过多针连接器实现接口共用。具体地,采用非标多针连接器,比如6针,将其中3针分配用于连接串口,其中3针分配用于连接红外,相互间不复用。这种方式虽然实现了多种功能接口的共用,避免直接提供大尺寸的DB-9,但由于插针管脚由厂商自定义,插针需要定制化,成本会提高。同时,对于ID受到严格限制的设备,比如要求不能对外提供非标的自定义插针,不适合采用这种方式。
对于一些具备USB等标准接口的电子终端设备可以通过USB转换为串口。
这种方式实现转换的代价相对比较大,如果是基于电气特性兼容实现,需要对USB等标准接口进行特殊改造;或者通过协议转换,实现虚拟串口通信,但这样会使得软件复杂化,维护难度增加,同时由于串口功能依赖于USB接口本身的正常运行,限制了串口可以工作的场景,降低了可维护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实现音频连接器接口转用的方法及终端设备,使得具备音频连接器接口的终端电子设备可利用其音频连接器接口提供外出串口、红外接口,使得终端电子设备能够利用音频连接器接口提供串口信号或红外信号的接收和/或发送以及音频信号的输出功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实现音频连接器接口转用的方法,包括:
在终端设备内置四芯音频连接器插孔,将终端设备接口处理单元上红外接口的电源端、信号端、地端与终端设备接口处理单元上串口的发送信号端、串口接收信号端、电源端及地端直接或通过逻辑电路单元连接到所述音频连接器插孔的四接线端;
当音频连接器工作模式为红外模式时,通过所述音频连接器插孔传送红外信号、电源信号和地信号;
当音频连接器工作模式为串口模式时,通过所述音频连接器插孔传送串口的电源信号、串口接收信号、发送信号和地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音频连接器接口提供串口的方法,包括:
在终端设备内置四芯音频连接器插孔,将音频接口单元的信号输出端与接口处理单元上串口的发送信号端、串口接收信号端、电源端及地端通过逻辑电路单元连接到所述音频连接器插孔的四接线端;
当音频连接器工作模式为音频输出模式时,通过所述音频连接器插孔传送音频输出信号;
当音频连接器工作模式为串口模式时,通过所述音频连接器插孔传送串口的电源信号、串口接收信号、发送信号和地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音频连接器接口提供串口的方法,包括:
在终端设备内置四芯音频连接器插孔,将终端设备接口处理单元上串口的发送信号端、串口接收信号端、电源端及地端连接到所述音频连接器插孔的四接线端;
通过所述音频连接器插孔传送串口的电源信号、串口接收信号、发送信号和地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音频连接器接口提供红外接口的方法,包括:
在终端设备内置四芯音频连接器插孔,将音频接口单元的信号输出端与终端设备接口处理单元上红外接口的电源端、信号端、地端通过逻辑电路单元连接到所述音频连接器插孔的四接线端;
当音频连接器工作模式为音频输出模式时,通过所述音频连接器插孔传送音频输出信号;
当音频连接器工作模式为红外模式时,通过所述音频连接器插孔传送红外信号、电源信号和地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四芯音频连接器插孔,内置于终端设备,用于输入或输出信号;
接口处理单元,用于提供红外接口和串口,接收或发送红外信号和/或串口信号;
逻辑电路单元,用于将所述接口处理单元上红外接口的信号连接端、串口的信号连接端连接到所述四芯音频连接器插孔的接线端,并判断音频连接器接口工作模式,并将判断结果发送给控制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逻辑电路单元的判断结果控制接口处理单元上红外信号或串口信号的输入和/或输出。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四芯音频连接器,内置于终端设备,用于输入或输出信号;
串口通信单元,用于对串口信号的处理,接收或发送串口信号;
逻辑电路单元,用于将所述串口通信单元上串口的发送信号端、串口接收信号端、电源端及地端连接到所述四芯音频连接器的接线端,并判断音频连接器接口工作模式,并将判断结果发送给控制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逻辑电路单元的判断结果控制所述接口处理单元上串口信号的输入或输出;
音频接口单元,用于输出音频信号,该音频接口单元的信号端通过逻辑电路连接到所述四芯音频连接器的接线端;
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逻辑电路单元判断音频连接器接口工作模式为音频输出模式时指示音频输出单元输出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四芯音频连接器插孔,内置于终端设备,用于输入或输出串口信号;
接口处理单元,用于提供串口并对串口信号进行处理,接收或发送串口信号;
所述接口处理单元上串口的发送信号端、接收信号端、电源端及地端分别与所述音频连接器插孔的四接线端相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四芯音频连接器插孔,内置于终端设备,用于输入或输出信号;
接口处理单元,用于提供红外接口,接收或发送红外信号;
音频接口单元,用于输出音频信号,该音频接口单元的信号端通过逻辑电路与所述四芯音频连接器的接线端相连接;
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接口处理单元上红外信号输入或输出或音频信号接口单元的音频信号输出。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电子设备上设置的音频连接器接口,通过逻辑电路单元将处理器上红外接口和/或处理器上串口与音频连接器相连接;并根据具体工作模式进行控制切换,使得具备音频接口的终端电子设备不仅可传送音频信号,而且可利用其音频接口实现接收红外信号接口和/或通信串口功能。本发明构思巧妙、易于实现且成本低,在不增加接口的前提下使用最少的接口实现支持多种信号的功能,使得终端电子设备造型、尺寸不受限制及外观不受影响。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音频连接器实现多功能接口的方法流程图;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设备内部另一种连接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设备内部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用于连接串口模块的四段式插头与音频连接器插孔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用于连接红外模块的三段式插头与音频连接器插孔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终端设备内部分单元的连接示意图;
图6a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内部分单元的连接示意图;
图6b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提供的终端设备内部分单元的另一种连接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终端设备内部分单元的连接示意图;
图8a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内部分单元的连接示意图;
图8b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内部分单元另一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终端电子设备造型、尺寸不受限制及外观不受影响,需要尽可能使用最少的接口实现支持多种信号的功能,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出利用一个接口适应多种信号复用,例如串口通信信号与红外信号的复用,以及音频信号与串口通信信号的复用。经分析,如果串口信号为RS-232电平,需要传送3路信号,数据发送端TXD、数据接收端RXD和接地端;如果串口信号采用TTL电平,需要传送4路信号,即发送信号TX、接收信号RX、电源信号、地信号;接收/发送红外信号需要传送3路信号,即红外电平信号、电源信号、地信号;传送音频信号需要传送2路(只传一个声道和一个参考地),或3路信号(左声道、右声道及一个参考地),或者一个声道、一个偏置电源与麦克风输入信号、一个参考地;或4路信号(左声道、右声道、一个偏置电源与麦克风输入信号、一个参考地)对以上接口传送信号进行分析,可以采用TRS音频连接器实现信号传输复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音频连接器接口提供串口的方法,使得具备音频连接器接口的终端电子设备可利用其音频连接器接口实现接收红外信号和/或串口信号的接收或发送以及音频输出、音频输入、音频输入/输出。
对于音频连接器用于实现外置红外接收模块的终端电子设备,通过连接器接口信号复用,提供外出串口,同时基于逻辑电路支持外设接口类型的自动识别,或者,基于用户配置或选择的方式实现外设接口类型的主动识别。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基于音频连接器提供通信串口,可实现红外信号接收(或发送)和串口功能。
为使得终端电子设备的串口可支持晶体管逻辑(TTL,Transistor-TransistorLogic)或低压晶体管—晶体管逻辑(LVTTL,Low Voltage Transistor-TransistorLogic)电平信号,采用4芯信号线,相应地,在终端电子设备内部电路板上设置四芯音频连接器插孔。
参照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音频连接器提供串口的实现方法,包括:
S01,在终端设备内设置四芯音频连接器插孔,该插孔具有四接线端,通过逻辑电路单元将终端业务控制模块(如片上系统SoC,System on Chip)上红外接口及串口连接到所述音频连接器;
如图2a所示,将终端设备内终端业务控制模块的红外接口的电源端、信号线端、地端与处理器上串口的发送信号端TX、接收信号端RX、电源端及地通过逻辑电路单元连接到所述音频连接器插孔的四接线端;其中采用4芯信号线及四段式插头连接串口信号,采用3芯信号线及三段式插头连接红外信号。
如图2b所示,将终端设备内终端业务控制模块上红外接口的信号连接端、串口的信号连接端直接与音频连接器插孔的四接线端相连接。
具体地,将串口的电源端、发送信号端TX、串口接收信号端RX及地端直接连接到音频连接器插孔的四接线端,红外接口的电源端、信号端、地端分别连接到与串口的电源端、发送信号端TX及地端。
S02,判断确定该音频连接器的工作模式;
对于预先设定工作模式的情况不需要判断,可直接确定。
当有音频连接器插头插入时,识别所述音频连接器插头类型以判断该音频连接器的工作模式;
在此,终端设备的音频连接器工作模式包括业务模式和串口模式;其中,业务模式包括红外接收模式、红外发送模式、音频发送模式等。
红外接收模式:音频连接器用作连接红外外置接收模块,接收红外输入信号;
红外发送模式,采用音频连接器连接外置红外发送模块,对外发送红外信号;
串口模式:音频连接器用作连接外部串口通信终端,实现串口通信。
在具体操作中,音频连接器的工作模式可以是互斥的,如果工作在红外接收/发送模式,则不收发串口信号,如果工作在串口模式,则不接收/发送红外信号。
串口的发送TX和接收RX信号与红外信号不同(波形序列不一样),且任何时候只有一种信号使用,所以,可以将红外信号线直接与串口RX都同时并接到4芯音频连接器插孔中的一接线端,实际使用时,接口处理单元可以根据波形序列对信号进行识别,如果是红外信号,则由红外接收模块处理,串口模块判决为非法信号,不予处理;如果是串口信号,则由串口模块处理,红外接收模块判决为非法信号,直接丢弃。
或者将音频连接器插孔的接线端之一(没有复用的接线端)连接到处理器用作逻辑判断,处理器对该接线端进行检测:如果一直为高电平则表示没有连接线插入;如果一直为低电平则表示红外连接线插入;如果有高低电平则表示串口连接线插入。
具体地,参照图3及图4,红外的信号接收端引脚和串口的接收端引脚,都连接到连接器插孔的接线端4;红外的电源端引脚和串口的电源端引脚,都连接到连接器插孔的接线端1;红外的地和串口的地,都连接到连接器插孔的接线端6;串口的发送引脚,连接到连接器插孔的接线端5。
插入三段插头时,因插头插入(段Ⅲ)造成通路,使得连接器接线端5、6短接而同电位,此时接线端5、6均为地;此时,即使处理器侧的串口发送信号脚有输出,也会由于连接器原因使得其电平被强制拉低;此时如果读取连接器插孔接线端5的信号,应为低电平。
插入四段插头时,连接器插孔接线端5、6分离,此时接线端5与串口外设的接收连线端相连,由于串口通信的交互性,可在连接器插孔接线端5上检测到高低变化的电平。
将连接器插孔接线端2、5连接到逻辑检测电路(可以是CPU/SoC,也可以是独立的逻辑电路单元),逻辑检测电路连接在正常情况下为高阻态,仅在检测过程中读取连接器插孔接线端2、5的电平。
检测步骤如下:
1)通过检测连接器插孔接线端2的电平判断是否有插头插入。
当没有插头插入时,接线端2与接线端1相连,电平为高(因为插孔接线端1连接电源);当有插头插入时,插孔接线端2与接线端1断开,由于插孔接线端2有下拉电阻,所以电平为低;逻辑检测电路通过检测插孔接线端2的电平即可判断此时是否有插头插入;
2)当判断有插头插入时,首先由CPU/Soc单元通过串口发送信号管脚对外发送连续的串口信号(0、1序列),随后通过逻辑检测电路读取连接器插孔接线端5的信号,分别在时间T1、T2、T3读取一次电平,电平抽样时间间隔为T,T=T0/2,其中T0=1/串口波特率;
3)如果三者都是低电平,表明插入的是三段式插头,为外接红外连接线,工作模式为红外模式;如果是高/低变化电平,表明插入的是四段式插头,外接串口连接线,工作模式为串口模式;
4)当CPU/Soc判断此时为外接红外连接线时,关闭串口输入输出;当CPU/Soc判断此时为外接串口连接线时,关闭红外输入输出;由此可知,任何时候只有一种信号通信,不会造成相互干扰。
具体实现方案中,可以连接到专用逻辑电路单元进行判断,判断方法与前述方法相同,逻辑电路单元将判断结果上报给处理器。
S03,根据音频连接器的工作模式控制处理器上串口信号或红外信号的输入或输出。
a.当音频连接器工作模式为红外模式时,将接口处理单元上红外信号接口的电源、红外信号端及地切换到音频连接器插孔的三接线端,并将音频连接器插孔的另一接线端与该三接线端中之一短接;
此时,采用三段式插头连接红外模块,如图4所示,三段式插头各段与音频连接器插孔接线端连接配置,如下表所示。
对于配置1,接线端信号定义如下:
除了上述配置之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上述的配置实例还可以联想到其他配置,由于其他配置接线端信号定义类似上述实例,在此不再赘述。
b.当音频连接器工作模式为串口模式时,将所述接口处理单元上串口的电源端、串口接收信号端RX、发送信号端TX和地端切换到所述音频连接插孔的四接线端。
此时,采用四段式插头连接串口模块,如图3所示,插头各段与音频连接器插孔接线端连接配置,如下表所示。
除了上述配置之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上述的配置实例还可以联想到其他配置,由于其他配置接线端信号定义类似上述实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基于音频连接器提供通信串口,实现红外接收和串口功能或红外发送和串口功能。在具体信号复用处理上,红外发送信号采取与串口接收信号复用的方式,红外接收信号采取与串口发送信号复用的方式。
红外发送模式,采用音频连接器连接外置红外发送模块,对外发送红外信号,红外工作模式为红外接收模式,采用音频连接器连接红外接收模块,接收红外信号。
另外,可以通过用户界面预先配置音频连接器的工作模式;
如,在连接线缆后弹出选择界面由用户实时配置。
可以设定音频连接器默认的工作模式,如设定业务模式或串口模式为默认的工作模式。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电子设备上设置的音频连接器,通过逻辑电路单元将处理器上红外接口及处理器上串口与音频连接器相连接;并根据具体工作模式进行控制切换,使得具备音频接口的终端电子设备可利用其音频接口实现接收红外信号接口及通信串口功能。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基于音频连接器接口提供通信串口,实现音频输出和串口的复用。
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音频连接器用于实现音频输出的终端电子设备,通过音频连接器接口信号复用,提供通信串口,同时基于逻辑电路单元支持外设接口类型的自动识别,或者,基于用户配置或选择的方式实现外设接口类型的主动识别。
假设串口信号为TTL或LVTTL电平(采用4根信号线),进行如下处理:
采用4芯音频连接器实现对音频输出信号与串口信号的传输复用,即在终端设备内置4芯音频连接器插孔,该插孔具有四接线端;
将音频输出信号线与串口的四根线(串口发送信号TX,串口接收信号RX,电源,地)通过逻辑电路单元连接到4芯音频连接器插孔。音频信号有多种规格,如单声道、双声道,以及平衡式和非平衡式等,对于不同的规格的音频信号采用连接数及插头型号不同。例如,传送单声道音频信号只需要传送2路(一个声道和一个参考地),传送双声道音频信号需要传送3路信号(左声道、右声道及一个参考地)。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TRS音频连接器实现对音频输出信号与串口信号的传输复用。
针对音频输出线和串口连接线,选用不同的插头插入音频连接器插孔,本实施例中音频信号为双声道信号(左声道、右声道、参考地),采用的音频输出线是3芯的,串口连接线是4芯,分别对应3段式和4段式的线缆插头。
内部电路板上的音频连接器插孔连接到内部电路板上的逻辑电路单元,将4芯中的1芯用作连接逻辑判断,可以判断是否连接有连接线以及信号类型。
基于同实施例一中描述的逻辑电路单元,可以自适应识别出当前外设接口信号是音频信号还是串口信号。
如果芯片串口信号为RS232信号(3根信号),则可以将4芯连接器更换为3芯连接器。此时,串口TXD/RXD与音频的R/L复用,串口地与音频的地复用。由于音频为输出信号,接口只能用于串口场景或音频输出场景。如果简单的通过信号复用的方式输出,会影响音频信号输出质量。
可通过逻辑判断或模式配置,使得任何时候音频连接器只工作在一种接口场景,这样就不会产生相互干扰。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电子设备上设置的音频连接器,将处理器上串口与音频连接器相连接;并根据具体工作模式进行控制切换,使得具备音频接口的终端电子设备不仅可传送音频信号,而且可利用其音频接口实现通信串口功能。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中基于音频连接器提供输出串口,实现单向串口输出。
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音频连接器用于实现红外输入/红外输出/音频输出的终端电子设备,通过连接器接口信号复用提供输出串口,但只提供单向的信号输出,不支持信号接收,同时基于用户配置或选择的方式实现外设接口类型的主动识别。
与前述实施例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不需要考虑串口的接收信号。由于终端设备不接收外部串口信号,只对外发送,此时只需采用3段插头。因此,串口设备和业务设备都可以使用3芯插头。
由于串口与红外都采用3段插头,所以三接线端均复用,没有强制接地的接线端,此时只能采用配置方式区分接口。因此,在单向模式中只能考虑基于配置或选择的方式实现外设接口类型的主动识别。
终端电子设备的音频连接器工作模式包括红外模式和串口模式,模式定义为:
红外模式:音频连接器用作连接红外接收设备或红外发送设备或音频输出设备,对外接收红外信号或输出红外信号或输出音频信号;
串口模式:音频连接器用作连接外部串口通信终端,实现串口通信。
在具体操作中,音频连接器的工作模式必须是互斥的,如果工作在红外模式,则不收发串口信号;如果工作在串口模式,则不接收红外信号。
音频连接器的工作模式可以通过用户界面预先配置;或者,也可在连接线缆后弹出选择界面由用户实时配置;音频连接器具有默认的工作模式,可以设定为红外模式或串口模式。
在终端设备内设置四芯音频连接器插孔,通过逻辑电路单元将处理器上串口的电源、串口发送信号TX、串口接收信号RX和地以及处理器上红外信号接口端的电源、红外信号接收端、红外信号发送端、地连接到所述音频连接器插孔的四接线端(1,4,5,6);根据音频连接器的工作模式,控制处理器上红外接口的信号输出或输入、串口信号输出,也就是说,可基于音频连接器实现串口功能。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电子设备上设置的音频连接器,通过逻辑电路单元将处理器上串口与音频连接器相连接;可利用其音频接口实现通信串口功能,基于音频连接器提供输出串口,实现单向串口输出。
实施例四
参照图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500,包括:
四芯音频连接器510,内置于终端设备,用于输入或输出信号;
逻辑电路单元520,用于将接口处理单元上红外接口、串口连接到所述四芯音频连接器的接线端,并判断音频连接器接口工作模式,并将判断结果发送给控制单元;
接口处理单元530,用于提供红外接口、串口,接收或发送红外信号或串口信号;
控制单元540,用于根据逻辑电路单元的判断结果控制接口处理单元上红外信号及串口信号输入或输出。
需要说明的是,逻辑电路单元520可集成到处理单元530中。
该终端设备还包括:
音频接口单元550,用于输出音频信号,该音频接口单元的信号端通过逻辑电路单元连接到所述音频连接器插孔;
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逻辑电路单元判断音频连接器接口工作模式为音频输出模式时指示音频接口单元输出信号。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逻辑电路单元将处理器上红外接口及处理器上串口与音频连接器相连接;并根据具体工作模式进行控制切换,使得具备音频接口的终端电子设备可利用其音频接口实现接收红外信号接口及通信串口功能。
实施例五
参照图6a,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600,包括:
四芯音频连接器610,内置于终端设备,用于输入或输出信号;
逻辑电路单元620,用于将接口处理单元上串口连接到四芯音频连接器的接线端,并判断音频连接器接口工作模式,并将判断结果发送给控制单元;
串口通信单元630,用于提供串口,接收或发送串口信号;
控制单元640,用于根据逻辑电路单元的判断结果控制接口处理单元上串口信号输入或输出。
音频接口单元650,用于输出音频信号,该音频接口单元650的信号端通过逻辑电路单元连接到所述音频连接器610;
另外,串口通信单元630及音频接口单元650可直接与所述音频连接器610相连接。如图6b所示,具体地,将串口的电源端、发送信号端TX、接收信号端RX及地端直接连接到音频连接器插孔的四接线端,音频输出接口的左声道信号端L、右声道信号端R及接地端分别与串口的发送信号端TX、接收信号端RX及地端连接。
控制单元640在所述逻辑电路单元判断音频连接器接口工作模式为音频输出模式时指示音频接口单元输出信号。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中,通过在电子设备上设置的音频连接器,将处理器上串口与音频连接器相连接;并根据具体工作模式进行控制切换,使得具备音频接口的终端电子设备不仅可传送音频信号,而且可利用其音频接口实现通信串口功能。
实施例六
参照图7,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700,包括:
四芯音频连接器710,内置于终端设备,用于输入或输出串口信号;
串口通信单元720,用于对串口信号进行处理,接收或发送串口信号;
串口通信单元720上串口的电源端、发送信号端TX、接收信号端RX及地端分别与所述音频连接器插孔的四接线端相连接。
通过所述音频连接器710插孔传送串口的电源信号、串口接收信号、发送信号和地信号。
当音频连接器工作模式为音频输出模式时,通过所述音频连接器插孔传送音频输出信号;
当音频连接器工作模式为串口模式时,通过所述音频连接器传送串口的电源信号、串口接收信号、发送信号和地信号。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电子设备上设置的音频连接器,将处理器上串口直接与音频连接器相连接,通过音频连接器传送串口的电源信号、串口接收信号、发送信号和地信号。可利用其音频接口实现通信串口功能。
实施例七
参照图8a,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800,可实现红外信号与音频信号的复用,包括:
四芯音频连接器810,内置于终端设备,用于输入或输出信号;
接口处理单元820,用于提供红外接口,接收或发送红外信号;
音频接口单元830,用于输出音频信号,该音频接口单元的信号端通过逻辑电路与所述四芯音频连接器的接线端相连接;
逻辑电路单元840,用于将接口处理单元上红外接口的电源端、信号端、地端连接到四芯音频连接器的接线端,并判断音频连接器接口工作模式,并将判断结果发送给控制单元;
控制单元850,用于控制接口处理单元上红外信号输入或输出或音频信号接口单元的音频信号输出。
当工作模式为音频输出模式时,控制单元850控制音频接口单元830通过音频连接器810传送音频输出信号;
当工作模式为红外模式时,控制单元850控制接口处理单元820接收或发送红外信号,并通过所述音频连接器810传送红外信号。
另外,接口处理单元820及音频接口单元830可直接与音频连接器610相连接。如图8b所示,具体地,将红外接口的电源端、信号端、地端直接连接到音频连接器其中三接线端,音频连接器的另一接线端与前述三接线端之一通过音频插头短接。音频输出接口的左声道信号端L、右声道信号端R及接地端分别与红外接口的电源端、信号端、地端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不仅可传送音频信号,而且可利用其音频连接器进行红外信号的发送或接收。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音频连接器可采用仅支持音频输出的音频连接器,具有四接线端,可连接音频输出接口的左声道信号端L、右声道信号端R及接地端;还可以采用可输入和/或输出音频的音频连接器,可输入和/或输出音频,也具有四接线端:偏置电源与麦克风输入信号端、左声道音频输出端、右声道音频输出端、地端。由于输入音频是交流信号,偏置电源是直流信号,偏置电源和输入音频信号复用同一连接线。在终端内部可以采用隔直的方式将输入音频信号提取出来。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电子设备上设置的音频连接器,通过逻辑电路单元将处理器上红外接口及处理器上串口与音频连接器相连接;并根据具体工作模式进行控制切换,使得具备音频接口的终端电子设备不仅可传送音频信号,而且可利用其音频接口实现接收红外信号接口及通信串口功能。本发明构思巧妙、易于实现且成本低,在不增加接口的前提下使用最少的接口实现支持多种信号的功能,使得终端电子设备造型、尺寸不受限制及外观不受影响。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单元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单元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实现音频连接器接口转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终端设备内置四芯音频连接器插孔,将终端设备接口处理单元上红外接口的电源端、信号端、地端与终端设备接口处理单元上串口的发送信号端、串口接收信号端、电源端及地端直接或通过逻辑电路单元连接到所述音频连接器插孔的四接线端;
当音频连接器工作模式为红外模式时,通过所述音频连接器插孔传送红外信号、电源信号和地信号;
当音频连接器工作模式为串口模式时,通过所述音频连接器插孔传送串口的电源信号、串口接收信号、发送信号和地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4芯信号线及四段式插头连接外置串口模块,采用3芯信号线及三段式插头连接外置红外模块,该方法还包括:
当有音频连接器插头插入时,识别所述音频连接器插头类型,并根据插头类型判断音频连接器接口的工作模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识别所述音频连接器插头类型,具体包括:
通过接口处理单元上串口的发送信号端发送连续的串口信号;
检测串口发送信号端的信号;
若所述串口发送信号端的信号持续为低电平,则判断为三段式插头;若为高低变化电平,则判断为四段式插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4芯信号线及四段式插头连接外置串口模块,采用3芯信号线及三段式插头连接外置红外模块,
当音频连接器工作模式为红外模式时,通过所述三段式插头将一接线端与其相邻的接线端短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红外模式为红外接收模式或红外发送模式。
6.如权利要求1、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预先设置音频连接器的工作模式的步骤。
7.如权利要求1、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采用仅支持音频输出的音频连接器作为所述音频连接器;或
采用可输入和/或输出音频的音频连接器作为所述音频连接器。
8.一种基于音频连接器接口提供红外接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终端设备内置四芯音频连接器插孔,将音频接口单元的信号输出端与终端设备接口处理单元上红外接口的电源端、信号端、地端通过逻辑电路单元连接到所述音频连接器插孔的四接线端;
当音频连接器工作模式为音频输出模式时,通过所述音频连接器插孔传送音频输出信号;
当音频连接器工作模式为红外模式时,通过所述音频连接器插孔传送红外信号、电源信号和地信号。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红外模式为红外接收模式或红外发送模式。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预先设置音频连接器的工作模式的步骤。
11.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四芯音频连接器插孔,内置于终端设备,用于输入或输出信号;
接口处理单元,用于提供红外接口和串口,接收或发送红外信号和
/或串口信号;
逻辑电路单元,用于将所述接口处理单元上红外接口的信号连接端、串口的信号连接端连接到所述四芯音频连接器插孔的接线端,并判断音频连接器接口工作模式,并将判断结果发送给控制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逻辑电路单元的判断结果控制接口处理单元上红外信号或串口信号的输入和/或输出。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音频输出单元,用于输出音频信号,该音频输出单元的信号端通过所述逻辑电路单元连接到所述音频连接器插孔;
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逻辑电路单元判断音频连接器接口工作模式为音频输出模式时指示音频输出单元输出信号。
13.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四芯音频连接器插孔,内置于终端设备,用于输入或输出信号;
接口处理单元,用于提供红外接口,接收或发送红外信号;
音频接口单元,用于输出音频信号,该音频接口单元的信号端通过逻辑电路与所述四芯音频连接器的接线端相连接;
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接口处理单元上红外信号输入或输出或音频信号接口单元的音频信号输出。
CN200980152548.5A 2009-02-13 2009-02-13 一种实现音频连接器接口转用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084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09/070418 WO2010091551A1 (zh) 2009-02-13 2009-02-13 一种实现音频连接器接口转用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08497A CN102308497A (zh) 2012-01-04
CN102308497B true CN102308497B (zh) 2015-06-03

Family

ID=425613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52548.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08497B (zh) 2009-02-13 2009-02-13 一种实现音频连接器接口转用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299361B2 (zh)
CN (1) CN102308497B (zh)
WO (1) WO201009155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280594B1 (ko) * 2011-07-04 2013-07-02 김흥회 모바일 시리얼 통신장치,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전자기기
JP6229872B2 (ja) * 2012-06-15 2017-11-15 株式会社アウトスタンディングテクノロジー 空間光伝送装置
GB201219563D0 (en) * 2012-10-31 2012-12-12 Heber Ltd Device and system for diagnostic communications by light
US10043535B2 (en) 2013-01-15 2018-08-07 Staton Techiya, Llc Method and device for spectral expansion for an audio signal
US10045135B2 (en) 2013-10-24 2018-08-07 Staton Techiya, Llc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cognition and arbitration of an input connection
US10043534B2 (en) 2013-12-23 2018-08-07 Staton Techiya, Llc Method and device for spectral expansion for an audio signal
GB2527487B (en) * 2014-03-25 2019-10-16 Ifpl Group Ltd Headphone socket
KR102400297B1 (ko) * 2015-07-20 2022-05-23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커넥터 타입에 따른 출력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US9939483B2 (en) * 2015-10-07 2018-04-10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Connector mating assurance system and method
US9685916B2 (en) 2015-10-12 2017-06-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Audio interface circuits and methods
CN108769847A (zh) * 2018-08-20 2018-11-06 深圳市爱图仕影像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带智能转换接口的麦克风及实现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08988A (zh) * 2002-12-20 2004-06-30 上海金彭实业有限公司 红外无线耳机
CN1841574A (zh) * 2005-03-31 2006-10-04 台均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具有音频和usb接口的信号传输线
CN200997640Y (zh) * 2006-12-06 2007-12-26 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多媒体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56475B2 (ja) * 1997-10-16 2002-02-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プラグ・ジャック式光電共用伝送装置
US6981895B2 (en) * 1999-08-23 2006-01-03 Patrick Potega Interface apparatus for selectively connecting electrical devices
CN2750584Y (zh) * 2004-12-02 2006-01-04 上海贝豪通讯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耳机、串口、充电功能三合一的手机接口
JP4372805B2 (ja) * 2007-05-10 2009-11-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電信号伝送装置、光電信号伝送システム、および、光電信号伝送システム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08988A (zh) * 2002-12-20 2004-06-30 上海金彭实业有限公司 红外无线耳机
CN1841574A (zh) * 2005-03-31 2006-10-04 台均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具有音频和usb接口的信号传输线
CN200997640Y (zh) * 2006-12-06 2007-12-26 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多媒体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08497A (zh) 2012-01-04
US8299361B2 (en) 2012-10-30
WO2010091551A1 (zh) 2010-08-19
US20110005828A1 (en) 2011-0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08497B (zh) 一种实现音频连接器接口转用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3329365B (zh) 具有180度配接自由的连接器配件
CN103138133B (zh) 用于电子设备的适配器
CN103222279A (zh) 将耳机接口复用为高清视音频接口的多用途连接器及手持电子设备
JP2014506417A (ja) マルチメディアデバイスのための適応相互接続方式
CN100489822C (zh) 音频系统
CN205282794U (zh) USB Type-C转换模块
CN105933823A (zh) 使用4p音频插头向具有有源噪声抵消的耳机提供功率和信号的向后兼容的系统以及方法
CN103853689A (zh) 一种usb与4线串口uart自动切换装置及方法
CN106941544A (zh) 一种移动终端蓝牙音频扩展模块
CN105635902A (zh) 一种兼容数字音频设备的音频接口及实现方法
CN102969633A (zh) 一种转换装置
CN101626412A (zh) 一种具有多功能耳机插座的移动终端电路及其实现方法
CN107291646B (zh) 网口和串口复用的装置及单板
CN110247265A (zh) 多功能数据线、切换电路和切换方法
US20190069082A1 (en) Audio Signal Transmission
EP3690633B1 (en) Signal transmission circuit,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intelligent terminal
CN107635171A (zh) 一种提高耳机兼容性的电路
US2008017147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 exemplary data patchbay
US20190286593A1 (en) Audio Signal Transmission
CN201039353Y (zh) 用于多路信号源接口的选通识别电路
CN207766467U (zh) 一种耳机与串口自动切换电路
CN105049998A (zh) 一种音频通信设备
US9910805B2 (en) Patch panel and distribution amplifier with configurable input/output module
CN218415243U (zh) 自适应音频接口装置和音频传输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129 Building 2, B District, Bantian HUAWEI base,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Huawei terminal (Shenzhen)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uilding 2, B District, Bantian HUAWEI base,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HUAWEI DEVICE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224

Address after: 523808 Southern Factory Building (Phase I) Project B2 Production Plant-5, New Town Avenue, Songshan Lake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AWEI DE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uilding 2, B District, Bantian HUAWEI base,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rminal (Shenzhen)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603

Termination date: 202202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