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08487B - 一种局端接入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线路的管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局端接入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线路的管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08487B
CN102308487B CN200980150073.6A CN200980150073A CN102308487B CN 102308487 B CN102308487 B CN 102308487B CN 200980150073 A CN200980150073 A CN 200980150073A CN 102308487 B CN102308487 B CN 1023084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vent
port numbers
access device
local side
side acc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5007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08487A (zh
Inventor
辛德瑞那·拉斐尔
涂建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3084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084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084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0848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54Wide area networks, e.g. public data networks
    • H04L12/2856Access arrangements, e.g. Internet access
    • H04L12/2869Operational details of access network equipments
    • H04L12/2898Subscriber equip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3/00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3/02Details
    • H04B3/32Reducing cross-talk, e.g. by compensa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54Wide area networks, e.g. public data networks
    • H04L12/2856Access arrangements, e.g. Internet access
    • H04L12/2869Operational details of access network equipments
    • H04L12/2878Access multiplexer, e.g. DSLA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2Discovery or management of network topolog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1/00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ination with other electrical systems
    • H04M11/06Simultaneous speech and data transmission, e.g. telegraphic transmission over the same conductors
    • H04M11/062Simultaneous speech and data transmission, e.g. telegraphic transmission over the same conductors using different frequency bands for speech and other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23Errors, e.g. transmission errors
    • H04L43/0847Transmission err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16Threshold monito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局端接入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线路的管理方法、装置和系统,所提供的方法包括:局端接入设备接收RDC下发的端口号、事件集和采集周期,按照采集周期判断端口号对应线路是否发生事件集中的事件,如果对应线路中的一条或多条发生事件集中的事件,将对应的端口号、发生的事件和事件发生的时间保存下来,按照预设的上传周期将保存的端口号、发生的事件和事件发生的时间上传给RDC,RDC再上传给线路管理中心以进行分析,从而识别线路的位置。该方法通过对线路发生的事件进行监控、统计和分析,得出线路之间的事件关联次数,从而判断线路是否属于同一捆线,具有实现复杂度低,准确性高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局端接入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线路的管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局端接入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线路的管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宽带用户的业务需求迅猛增长,特别是三重播放Triple Play业务需求的增长,数字用户线DSL(Digital Subscriber Line)用户线路的数量增长十分迅速,如何维护当前庞大的DSL线路,保证接入业务的高质量运行就显得尤为重要。线路管理系统的诞生,使高质量接入业务变成可能。高质量接入业务主要需要实现的包括高速的数据传输、稳定的业务效果和快速的故障诊断等。
用户电缆基本上都包含多对(如25对或以上)双绞线,在各对双绞线上可能运行了多种不同的业务,这些不同的业务在同时工作的时候,互相会产生串扰,其中某些线路会因为这个原因导致性能急剧下降;当线路比较长时,某些线路根本不能开通任何形式的数字用户线DSL业务,因此,需要对线路进行优化。
实行线路优化,能提高数据比特速率及线路稳定性,具体实现技术有动态线路管理DLM(Dynamic Line Management)、动态速率管理DRM(Dynamic RateManagement)、动态频谱管理DSM(Dynamic Spectrum Management)和虚拟噪声VN(Virtual Noise)等。
线路故障诊断是根据线路的运行状态和运行参数,对线路存在的故障进行判断。
要完成线路优化或者线路诊断,就必须了解线路的运行环境。了解了线路的运行环境后,如果某线路周围的线路对该线路产生了串扰,我们就可以通过控制该线路周围线路的发送功率来减小周围线路对该线路的串扰影响,或者根据周围线路一些共同的故障问题来对该线路的故障进行诊断,如周围线路都受到脉冲噪声保护INP(Impulse Noise Protection),则判断该线路也存在INP故障。
然而实际的线路情况非常复杂,在局方的配线架上,相邻的端口对应线路能不在一捆线中,不相邻的端口对应线路反而可能在同一线捆中,而DSM优化恰恰需要对同一捆线中的线路进行优化。现网络上有几百万的端口,线路管理系统必须知道哪些端口对应线路属于同一捆线,只有这样,才能进行DSM优化。现有的解决方式为局方提供线路拓扑信息,但是局方的线路拓扑信息有并不是十分准确的,当线路发生变化时,局方的信息库并不能及时更新。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局端接入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线路的管理的方法、装置和系统,目的在识别哪些线路存在于同一捆线中。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局端接入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线路的管理方法,包括:
局端接入设备获得端口号、事件集和采集周期;
所述局端接入设备按照所述采集周期判断所述端口号对应线路是否发生所述事件集中的事件,如果所述端口号对应线路中的一条或多条发生所述事件集中的事件,则保存对应的端口号、发生的事件和事件发生的时间;
局端接入设备将保存的端口号、发生的事件和事件发生的时间发送给线路管理中心以识别所述端口号对应线路的位置。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局端接入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线路的管理的方法,包括:
向局端接入设备发送端口号、事件集和采集周期,其中,所述采集周期用于指示所述局端接入设备按照所述采集周期判断所述端口号对应线路是否发生所述事件集中的事件;
接收所述局端接入设备发送的发生的事件、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发生的事件对应线路的端口号,其中,所述发生的事件包含于事件集中;
根据所述局端接入设备发送的端口号、发生的事件和事件发生的时间进行分析,识别所述端口号对应线路的位置。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局端接入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获取端口号、事件集和采集周期;
数据采集单元,用于按照所述采集周期对所述端口号对应线路进行数据采集;
管理单元,用于根据数据采集单元采集的数据判断所述端口号对应线路是否发生所述事件集中的事件,如果所述端口号对应线路中的一条或多条发生所述事件集中的事件,则通知数据采集单元将发生的事件、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发生的事件对应的端口号保存到存储单元中;
存储单元,用于保存来自数据采集单元的发生的事件、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发生的事件对应的端口号;
发送单元,用于将存储单元保存的发生的事件、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发生的事件对应的端口号发送给线路管理中心以识别所述端口号对应线路的位置。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线路管理中心,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数据采集器RDC上传的端口号、发生的事件以及事件发生的时间,将所述端口号、发生的事件以及事件发生的时间存储于存储单元中;
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接收单元收到的端口号、发生的事件以及事件发生的时间;
处理单元,用于对存储单元中的端口号、发生的事件以及事件发生的时间进行分析,从而识别所述端口号对应线路的位置。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局端接入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线路的管理系统,包括:
所述局端接入设备,用于接收来自线路管理中心的端口号、事件集和采集周期,按照所述采集周期判断所述端口号对应线路是否发生所述事件集中的事件,如果所述端口号对应线路中的一条或多条发生所述事件集中的事件,则保存发生的事件、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发生的事件对应的端口号,将保存的发生的事件、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发生的事件对应的端口号上传给所述线路管理中心;
所述线路管理中心,用于根据所述局端接入设备上传的发生的事件、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发生的事件对应的端口号识别所述端口号对应线路的位置。
本发明提供的局端接入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线路的管理方法、装置和系统通过对线路事件进行采集、分析,得出线路之间的事件关联次数,当事件关联次数达到设定的值时,可以认为两对线存在于同一捆线中,该过程具有准确度高、实现过程复杂度低,占用存储空间小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局端接入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线路的管理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局端接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线路管理中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局端接入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线路的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清楚和完整的说明。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局端接入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线路的管理系统,目的包括识别哪些线路是在同一捆线中。如图1所示,所提供的系统包括线路管理中心100、数据采集器RDC 110和局端接入设备120,其中,局端接入设备120可以是数字用户线接入复用器DSLAM(Digital Subscriber Line AccessMultiplexer)等。
数据采集器RDC 110,用于通过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Simple NetworkManagement Protocol)向DSLAM 120下发需要进行数据采集的端口号、需要监控的事件集和进行数据采集的采集周期等。
其中,端口号为局端接入设备120上的端口的端口号,每个端口连接一条线路,即每个端口号对应一对线路,下发的端口号、需要监控的事件集和进行数据采集的采集周期可以分别存储于三个帧中,其中一个帧保存端口号、一个帧保存事件集,另一个帧保存采集周期。
需要监控的事件集包括线路激活、线路去激活、误码率CRC(CyclicRedundancy Check)上升、产生脉冲噪声保护INP、产生紧急呼救SOS、G997.1中定义的警告指示(如信号丢失警告等)、G997.1中定义的预警信息(如前向纠错FEC(Forward Error Correction)超过预设的阈值等)、性能监控参数下降超过预设的阈值(如SNR(Signal Noise Ratio)下降超过3dB等)、比特速率的下降以及任何与性能相关的事件中的至少一种。RDC 110下发给局端接入设备120的事件集的内容取决于局端接入设备120本身的能力。
进行数据采集的采集周期为局端接入设备120进行数据采集的周期,如RDC 110下发的数据采集周期为15分钟,则局端接入设备120每隔15分钟对端口号对应的线路进行一轮数据采集。
RDC 110还用于接收局端接入设备120上传的端口号、发生的事件和事件发生的时间,按照预设的周期,将局端接入设备120上传的端口号、发生的事件和事件发生的时间通过文本传输协议FTP/TFTP/SFTP/HTTP等上传给线路管理中心100。
局端接入设备120,用于按照RDC 110下发的数据采集周期对端口号对应的线路进行数据采集,之后,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如果这些线路中有些发生了数据集中的事件,如线路激活等,则将线路对应的端口号、发生的事件和发生事件的时间纪录下来,例如对某一线路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如果该线路的SNR值下降超过了设定的阈值,则认为该线路发生了性能监控参数下降超过预设的阈值这一事件,局端接入设备120保存该线路对应的端口号、发生的事件以及发生该事件的时间。
局端接入设备120也可以在收到线路发送的警告信息时,采集其他发生了特定事件的线路的数据,保存这些线路对应的端口号、所发生的事件以及事件发生的时间,其中,特定事件包含于RDC下发的事件集。
局端接入设备120还用于将保存的端口号、发生的事件和事件发生的时间通过SNMP或者FTP/TFTP/SFTP/HTTP上传给RDC 110,具体的,局端接入设备120可以按照设定的上传周期将保存的端口号、发生的事件和事件发生的时间上传给RDC 110。
线路管理中心100,用于配置警告模版和性能监控参数的阈值,将配置好的警告模版和性能监控参数的阈值下发给局端接入设备120,其中,警告模版为局端接入设备120判断是否发生了警告事件的参考标准,当局端接入设备120采集到线路的运行参数后,将运行参数与警告模版中的设置的数据进行匹配,如果匹配上,局端接入设备120认为该线路发生了对应的警告事件;性能监控参数包括信噪比SNR和/或比特速率等。
线路管理中心100还用于将端口号、事件集和采集周期下发给RDC。
线路管理中心100可以根据统计分析的需要,主动从RDC 110收集RDC110保存的端口号、发生的事件和事件发生的时间。
线路管理中心100还用于对RDC 110上传的端口号、发生的事件和事件发生的时间进行分析,统计每两对线路在设定时间内(如3分钟)的事件关联次数,如果两对线路的事件关联次数达到设定的阈值,则判断这两对线在一捆线中。线路管理中心100上设置有事件之间的关联关系,如在设定时间内,线路激活和比特速率下降超过设定阈值构成事件关联;线路激活和信号丢失警告构成事件关联等。线路管理中心100根据事件关联关系统计设定时间内线路之间的事件关联次数,例如,假定每两对线路的事件关联的时间为3分钟,线路管理中心100分析存储的数据,判定其中一对线在2000年1月1日17点整发生线路激活事件,另外一对线在2000年1月1日17点01分发生了误码率升高,根据事件关联关系,线路激活和误码率升高构成事件关联,因此,线路管理中心100则将这两对线的事件关联次数加1,经过多次统计,如果这两对线的事件关联次数达到预设的阈值(比如7次),则可以认为这两对线在同一捆线中。
本实施例提供的RDC 110既可以单独于局端接入设备120,也可以设置于局端接入设备120中。
本实施例提供的局端接入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线路的管理系统,通过对线路发生事件进行采集和统计分析,得出线路之间的事件关联次数,从而根据事件关联次数来判断两根线是否在同一捆线中,实现的复杂度比较低,需要的存储空间也比较小。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局端设备,如图2所示,所提供的局端接入设备120包括接收单元200、数据采集单元210、存储单元220、发送单元230和管理单元240。
接收单元200,用于接收线路管理中心下发的警告模版和性能参数的阈值,和接收RDC下发的端口号、事件集和采集周期。
接收单元200通过SNMP协议接收RDC下发的端口号、事件集和采集周期,每个端口号对应一对线路,事件集包括线路激活、线路去激活、误码率CRC个数上升、产生INP、产生SOS、G997.1中定义的警告指示(如信号丢失警告等)、G997.1中定义的预警信息(如前向纠错FEC超过预设的阈值等)、性能监控参数下降超过预设的阈值(如SNR下降超过3dB等)、比特速率的下降以及任何与性能相关的事件中的至少一种。
数据采集单元210,用于按照接收单元200收到的采集周期对端口号对应的线路进行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单元210按照采集周期周期性地对端口号对应线路进行数据采集。
管理单元240,用于根据数据采集单元采集的数据判断所述端口号对应线路是否发生所述事件集中的事件,如果所述端口号对应线路中的一条或多条发生所述事件集中的事件,则通知数据采集单元将对应端口号和事件发生的时间保存到存储单元中。
管理单元240对数据采集单元210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如果分析结果显示某对线发生线路激活事件、或者发生线路去激活事件、或者性能监控参数超过设定的阈值等,则认为该线路发生了数据集中的事件,则通知数据采集单元210将该线路对应的端口号、事件名和事件发生的时间记录并保存到存储单元220中。
在局端接入设备120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当数据采集单元210收到某一线路上报的警告事件时,管理单元240通知数据采集单元210收集其他发生了事件集中事件的线路的信息,通知数据采集单元210将对应的端口号、发生的事件以及事件发生的时间保存到存储单元220中。
存储单元220,用于接收来自数据采集单元210的端口号、事件名和事件发生的时间。
发送单元230,用于按照预设的上传周期将存储单元220中保存的端口号、事件名和事件发生的时间上传给RDC。
发送单元230按照预设的上传周期(比如一天)将存储单元220中的端口号、事件名和事件发生的时间上传给RDC。
RDC周期性(比如每隔一星期)将发送单元230上传的数据上传给线路管理中心,由线路管理中心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得出哪些线路在同一捆线中。
本实施例提供的局端设备250可以是DSLAM。
本实施例提供的局端接入设备能根据RDC下发的事件集对线路进行监控,当线路发生事件集中的事件时,能将线路对应的端口号和事件发生的时间保存下来,经过设定时间上传给RDC,从而使得RDC将这些数据上传给线路管理中心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得出哪些线路在一捆线中。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线路管理中心,如图3所示,所提供的线路管理中心300包括优化单元310、处理单元320、接收单元340、存储单元330和发送单元350,其中,优化单元310可以包括DSM优化模块、DLM优化模块等。
优化单元310,用于根据优化算法生成优化模版。
接收单元340,用于接收RDC发送的数据,包括端口号、发生的事件以及事件发生的时间,将收到的这些数据存储到存储单元330中。
存储单元330,用于存储接收单元340收到的端口号、发生的事件以及事件发生的时间。
处理单元320,用于对存储单元330保存的端口号、发生的事件以及事件发生的时间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得出端口号对应线路的位置。
处理单元320包含一个计数器,该计数器用于统计线路之间的事件关联次数,当某一线路在出现特定事件时,比如出现线路激活等,如果另一对线在设定的时间内(如3分钟)出现特定事件,如性能监控参数下降超过设定的阈值,则计数器将这两对线之间的事件关联次数加1,如此对存储单元330中的保存的数据进行分析,当两对线的事件关联次数达到设定的阈值时,处理单元320判断这两对线在同一捆线中。
处理单元320还用于将统计分析的线路位置信息发送给优化单元310,以使得优化单元310根据线路位置信息生成优化模版。
处理单元320还用于配置警告模版和性能监控参数的阈值,将警告模版和性能监控参数的阈值通过发送单元350发送给局端接入设备。
发送单元350,用于将优化单元310生成的优化模版下发给局端接入设备;
发送单元350还可以主动向RDC发送上传端口号、发生的事件以及事件发生的时间的命令消息。
本实施例提供的线路管理中心,能对RDC上传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线路之间的事件关联次数,根据事件关联次数判断哪些线路在一捆线中,具有准确度高、复杂度低的优点。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局端接入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线路的管理方法,所提供的方法能判断哪些线路在同一捆线路中,如图4所示,包括:
步骤410,配置警告模版和性能监控参数的阈值;
线路管理中心配置警告模版和性能监控参数的阈值后,将配置好的警告模版和性能监控参数的阈值下发给对应的局端接入设备,性能监控参数的阈值包括SNR下降的阈值和/或比特速率下降的阈值等,局端接入设备可以是DSLAM;
对于警告模版和性能监控参数的阈值,还可以由用户在局端接入设备上配置。
步骤420,RDC下发端口号、事件集和采集周期给局端接入设备;
RDC保存有局端接入设备上开通了业务的端口号,和局端接入设备的能力属性,其中,局端接入设备的能力属性包括局端接入设备能监控的事件。
RDC将需要监控的端口号、局端接入设备能监控的事件集以及局端接入设备进行数据采集的采集周期下发给局端接入设备,其中事件集包括:
线路激活、线路去激活、CRC个数上升、FEC个数上升、出现INP、出现SOS、线路的重新初始化、SNR下降、比特速率的下降、G997.1中定义的警告指示、G997.1中定义的预警信息和任何与性能相关事件中的至少一种。
事件集的内容取决于局端接入设备自身的能力,比如有些局端接入设备不能监控G997.1中定义的预警信息,则RDC下发的事件集中就不包括G997.1中定义的预警信息。
采集周期为局端接入设备对端口对应线路进行数据采集的周期。
步骤430,局端接入设备按照采集周期对端口号对应的线路进行数据采集;
局端接入设备按照采集周期对RDC下发的端口号对应的线路进行数据采集,采集的信息可以包括比特速率等。
局端接入设备也可以在线路上报警告信息后,对其他发生了特定事件的线路信息进行采集,保存对应的端口号、发生的事件以及事件发生的时间。
步骤440,局端接入设备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
局端接入设备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对应线路是否发生线路激活、线路去激活、出现警告信息、出现预警信息、或者性能监控参数下降超过预设的阈值等事件,如果出现这些事件中的一种或多种,则记录线路对应的端口号、发生的事件和事件发生的时间。
如果在步骤420中,RDC没有将事件集下发给局端接入设备,则局端接入设备根据采集的数据分析对应线路是否发生了局端接入设备自身能监控的事件,如果发生了,则记录线路对应的端口号和事件发生的时间。
步骤450,局端接入设备上报存储的端口号、发生的事件和事件发生的时间;
经过一段时间的收集后,局端接入设备按照设定的周期将保存的端口号、发生的事件和事件发生的时间上传给RDC。
步骤460,RDC将端口号和事件发生的时间上报给线路管理中心;
RDC经过一段时间(设定的时间)后,将保存的端口号、发生的事件和事件发生的事件上报给线路管理中心。
步骤470,线路管理中心根据端口号、发生的事件和事件发生的时间分析线路的位置。
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收集后,线路管理中心对端口号、发生的事件和事件发生的时间进行分析,统计每两对线路之间的事件关联次数。
线路管理中心根据同一捆线路中某一线路发生特定事件后,同捆线路中其他线路在一定时间内会出现性能和稳定性下降的现象,进而判断线路之间存在事件关联,但是不能根据一次这种现象就判定两对线在一捆线中,可以给事件关联次数设定阈值,当两对线路事件关联次数达到设定的阈值时,可以认为两对线在一捆线中。
例如,事件关联的时间设为3分钟,某一对线路A在2000年1月1日17点整发生线路激活事件,而另一对线B在2000年1月1日17点2分发生比特速率下降超过设定的阈值,则将A和B的事件关联次数加1;线路A在2000年1月2日17点整发生线路去激活事件,线路B在2000年1月2日17点1分发生信噪比上升,则线路A和线路B的事件关联次数就继续加1,其他线路之间也采取类似的统计方式,当线路A和B的事件关联次数达到设定的值(如7次),则可以认为线路A和线路B属于同一捆线。
本实施例提供的局端接入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线路的管理方法,通过收集线路事件发生的时间,进而统计线路之间的事件关联次数,当事件关联次数达到设定的阈值时,可以判断对应的两对线存在于一捆线中,整个过程判断结果准确度高,实现复杂度低,通过为相应事件设定阈值,只有超过阈值的事件才保存,因此,需要的数据存储空间小。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局端接入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线路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局端接入设备获得端口号、事件集和采集周期;
所述局端接入设备按照所述采集周期判断所述端口号对应线路是否发生所述事件集中的事件,如果所述端口号对应线路中的一条或多条发生所述事件集中的事件,则保存对应的端口号、发生的事件和事件发生的时间;
局端接入设备将保存的端口号、发生的事件和事件发生的时间发送给线路管理中心以识别所述端口号对应线路的位置;
所述识别所述端口号对应线路的位置包括:
根据所述端口号、发生的事件和事件发生的时间统计每两对线路在设定时间内的事件关联次数;其中线路激活和比特速率下降超过设定阈值构成事件关联,或者线路激活和信号丢失警告构成事件关联;
当两对线路事件的关联次数达到设定的阈值时,判断所述两对线在一捆线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局端接入设备获得端口号、事件集和采集周期具体包括:所述局端接入设备通过连接到局端接入设备的数据采集器RDC获得端口号、事件集和采集周期;及
所述局端接入设备将保存的端口号、发生的事件和事件发生的时间发送给线路管理中心具体包括:所述局端接入设备将保存的端口号、发生的事件和事件发生的时间通过连接到局端接入设备的RDC发送给线路管理中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局端接入设备按照周期T1将保存的端口号、发生的事件和事件发生的时间发送给连接到局端接入设备的RDC,其中,RDC按照周期T2将来自所述局端接入设备的端口号、发生的事件和事件发生的时间发送给线路管理中心,所述周期T1小于周期T2。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局端接入设备获得端口号、事件集和采集周期之前还包括:局端接入设备获得线路管理中心提供的警告模版和性能监控参数的阈值,其中,所述警告模版为所述局端接入设备判断是否发生警告指示的标准。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事件集包括线路激活、线路去激活、误码率上升、警告指示、预警信息、性能监控参数下降超过预设阈值和线路比特速率下降中的至少一个。
6.一种局端接入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线路的管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局端接入设备发送端口号、事件集和采集周期,其中,所述采集周期用于指示所述局端接入设备按照所述采集周期判断所述端口号对应线路是否发生所述事件集中的事件;
接收所述局端接入设备发送的发生的事件、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发生的事件对应线路的端口号,其中,所述发生的事件包含于事件集中;
根据所述局端接入设备发送的端口号、发生的事件和事件发生的时间进行分析,识别所述端口号对应线路的位置;
所述识别所述端口号对应线路的位置包括:
根据所述端口号、发生的事件和事件发生的时间统计每两对线路在设定时间内的事件关联次数;其中线路激活和比特速率下降超过设定阈值构成事件关联,或者线路激活和信号丢失警告构成事件关联;
当两对线路事件的关联次数达到设定的阈值时,判断所述两对线在一捆线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向局端接入设备发送端口号、事件集和采集周期包括:通过连接到局端接入设备的数据采集器RDC向所述局端接入设备发送端口号、事件集和采集周期;及
所述接收所述局端接入设备发送的发生的事件、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发生的事件对应线路的端口号包括:通过连接到局端接入设备的RDC接收所述局端接入设备发送的发生的事件、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发生的事件对应线路的端口号。
8.一种线路管理中心,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局端接入设备发送端口号、事件集和采集周期;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局端接入设备记录的局端接入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的线路上发生的事件、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发生的事件对应的端口号,将所述发送的发生的事件、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发生的事件对应的端口号存储于存储单元中;
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接收单元收到的发送的发生的事件、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发生的事件对应的端口号;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存储单元中的发送的发生的事件、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发生的事件对应的端口号识别所述端口号对应线路的位置;
所述识别所述端口号对应线路的位置包括:
根据所述端口号、发生的事件和事件发生的时间统计每两对线路在设定时间内的事件关联次数;其中线路激活和比特速率下降超过设定阈值构成事件关联,或者线路激活和信号丢失警告构成事件关联;
当两对线路事件的关联次数达到设定的阈值时,判断所述两对线在一捆线中。
9.一种局端接入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线路的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局端接入设备,用于接收来自线路管理中心的端口号、事件集和采集周期,按照所述采集周期判断所述端口号对应线路是否发生所述事件集中的事件,如果所述端口号对应线路中的一条或多条发生所述事件集中的事件,则保存发生的事件、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发生的事件对应的端口号,将保存的发生的事件、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发生的事件对应的端口号上传给所述线路管理中心;
所述线路管理中心,用于根据所述局端接入设备上传的发生的事件、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发生的事件对应的端口号识别所述端口号对应线路的位置;
所述识别所述端口号对应线路的位置包括:
根据所述端口号、发生的事件和事件发生的时间统计每两对线路在设定时间内的事件关联次数;其中线路激活和比特速率下降超过设定阈值构成事件关联,或者线路激活和信号丢失警告构成事件关联;
当两对线路事件的关联次数达到设定的阈值时,判断所述两对线在一捆线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局端接入设备接收来自线路管理中心的端口号、事件集和采集周期包括:所述局端接入设备通过连接到所述线路管理中心的数据采集器RDC接收来自线路管理中心的端口号、事件集和采集周期;和
所述局端接入设备按照预设的上传周期将保存的发生的事件、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发生的事件对应的端口号上传给所述线路管理中心包括:所述局端接入设备按照预设的上传周期通过连接到所述线路管理中心的RDC将保存的发生的事件、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发生的事件对应的端口号上传给所述线路管理中心。
CN200980150073.6A 2009-05-08 2009-05-08 一种局端接入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线路的管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084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09/071715 WO2010127510A1 (zh) 2009-05-08 2009-05-08 一种局端接入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线路的管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08487A CN102308487A (zh) 2012-01-04
CN102308487B true CN102308487B (zh) 2014-01-08

Family

ID=430499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50073.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08487B (zh) 2009-05-08 2009-05-08 一种局端接入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线路的管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054377A1 (zh)
CN (1) CN102308487B (zh)
WO (1) WO201012751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04038B (zh) * 2016-01-22 2018-07-06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用于临时保电电网的通信保障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71037A (en) * 1990-10-10 1993-12-14 Alcatel N.V. Line equipment for the compensation of crosstalk
CN101159509A (zh) * 2007-11-07 2008-04-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管理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1199196A (zh) * 2005-05-10 2008-06-11 适应性频谱和信号校正股份有限公司 捆扎识别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36603B1 (en) * 1999-07-30 2003-10-21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transmit power of a communication device operating on digital subscriber lines
US7362713B2 (en) * 2004-01-20 2008-04-22 Sbc Knowledge Ventures, Lp. System and method for accessing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data
EP1630968A1 (en) * 2004-08-23 2006-03-01 Alcatel Crosstalk manager for access network nodes
US8631136B2 (en) * 2005-10-26 2014-01-14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programs for optimizing network performance
US8274905B2 (en) * 2006-08-22 2012-09-25 Embarq Holdings Company,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playing a graph representative of network performance over a time period
US8144835B2 (en) * 2007-09-19 2012-03-27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DSL) diagnostic tools and methods to use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71037A (en) * 1990-10-10 1993-12-14 Alcatel N.V. Line equipment for the compensation of crosstalk
CN101199196A (zh) * 2005-05-10 2008-06-11 适应性频谱和信号校正股份有限公司 捆扎识别
CN101159509A (zh) * 2007-11-07 2008-04-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管理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0127510A1 (zh) 2010-11-11
US20120054377A1 (en) 2012-03-01
CN102308487A (zh) 2012-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96755B (zh) 一种变电站网络在线监测系统
CN102388565B (zh) 动态线路管理
CN102457390B (zh) 一种基于qoe的故障定位方法和系统
CN103986515B (zh) 光纤通道交换机的性能指标监控方法
CN103095498B (zh) 话单采集方法和系统
CN101312361A (zh) 数字用户线的参数采集方法、模块和线路管理系统
CN101883014B (zh) 一种性能统计数据的采集方法和系统
CN101981875A (zh) 数据通信
CN105391573A (zh) 基于智能终端的数据采集系统、分析系统和监测分析系统
CN104335519A (zh) 用于脉冲噪声检测和减轻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CN103001812A (zh) 智能化电力通信故障诊断系统
CN102195791A (zh) 一种告警的分析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082677B (zh) 一种告警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及系统
CN111030910A (zh) 环网节点通信状态监测方法、系统及测控装置和就地模块
CN201044449Y (zh) 光端机及光端机网管系统
CN102308487B (zh) 一种局端接入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线路的管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1035159A (zh) 一种用于通信网络故障排查的拨打监测系统及其监测方法
US20220216916A1 (en) Fiber network diagnostic system and method
WO2017059904A1 (en) Anomaly detection in a data packet access network
CN103957309A (zh) 一种网络录音系统
CN101945181B (zh) 一种数据采集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123092B (zh) 一种组播性能分析方法及系统
CN210075269U (zh) 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变电站嵌入式综合数据网关机
CN102083104B (zh) 直放站监控的方法、系统及综合分析服务器
CN102348220B (zh) 无线网络系统中监控接入信道工作状态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108

Termination date: 2016050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