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02877A - 生物防护过滤介质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生物防护过滤介质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02877A
CN102302877A CN201110145600A CN201110145600A CN102302877A CN 102302877 A CN102302877 A CN 102302877A CN 201110145600 A CN201110145600 A CN 201110145600A CN 201110145600 A CN201110145600 A CN 201110145600A CN 102302877 A CN102302877 A CN 1023028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medium
adsorption layer
lysine
poly
biological pro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456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02877B (zh
Inventor
李红
张正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i Limin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5376848&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2302877(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111014560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02877B/zh
Publication of CN1023028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028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028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02877B/zh
Ceas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防护过滤介质及其应用,其中生物防护过滤介质包括吸附层,所述吸附层为表面固化有病毒、细菌或过敏原的特异性结合受体或配体的纤维层。本发明的生物防护过滤介质不仅能有效过滤和阻挡灰尘,而且能有效地吸附病毒、细菌或过敏原,从而预防呼吸道传染病传播,以及预防哮喘等过敏原的吸入。

Description

生物防护过滤介质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预防呼吸道疾病传播的空气过滤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能有效控制病毒、细菌和过敏原的生物防护过滤介质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预防呼吸道疾病的传播,人们都通过佩戴口罩来预防。市场上出售的口罩是由主体及口罩带组成,主体为无纺布或纱布等组成的用于过滤的纤维层,主要通过口罩的主体的机械截留作用截留微粒。这种口罩对一定大小的灰尘颗粒可以有效地阻挡,但是对病毒、细菌和过敏原等并没有截留作用。例如,N95口罩并不能有效的预防流感病毒的传播。最近,市面上也出现两款新型口罩:平面型荷电防病毒口罩和活性炭口罩。尽管它们可能对带电荷的粒子和一些毒素有一定的非特异吸附作用,但仍不能有效地特异吸附病毒和细菌,更不可能吸附更小的过敏原分子。因此目前市面上的口罩不能够有效预防细菌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经呼吸道传播,更不能够预防哮喘等过敏原的吸入。
另外,在相对封闭的空间内(如房间、汽车等),一般人们不会佩戴口罩,而这些相对封闭的空间也会通过空调等进行空气的流通,这样在空间内就难免会有病毒、细菌和过敏原等的存在。人们处于这样的空间内仍有感染呼吸系统疾病的危险。因此,生物防护过滤介质应用于如房间空调,医院无菌室,汽车空调等的过滤系统,会免除佩戴口罩并非常有效地预防细菌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经呼吸道传播,并预防哮喘等过敏原的吸入。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如口罩等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技术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本发明人基于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生物防护过滤介质,作为过滤材料能够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和环境来预防呼吸系统疾病。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防护过滤介质,该生物防护过滤介质不仅能有效过滤和阻挡灰尘,而且能有效地吸附病毒、细菌或过敏原,从而预防呼吸道传染病传播,或预防哮喘等过敏原的吸入。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生物防护过滤介质,包括吸附层,所述吸附层为表面固化有病毒、细菌或过敏原的特异性结合受体或配体的纤维层。
进一步,所述吸附层表面固化的特异性结合受体或配体为唾液酸及其衍生物、L-多聚赖氨酸、D-多聚赖氨酸、ε-多聚赖氨酸、甘露糖结合凝集素、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和多粘菌素B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所述的唾液酸的衍生物为粘液素(mucin)。
进一步,所述特异性结合受体或配体通过高压喷雾法或常温浸泡法固化到吸附层的表面。
进一步,所述高压喷雾法为将特异性结合受体或配体制成一定比例浓度的溶液,然后采用常温气溶胶喷雾法将溶液喷到吸附层的表面。
进一步,所述常温浸泡法为将特异性结合受体或配体制成一定比例浓度的溶液,然后将吸附层浸泡在所述溶液里,随后用冷风吹干,进而将特异性结合受体或配体固化到吸附层的表面。
进一步,所述生物防护过滤介质还包括过滤层和致密过滤层,其中过滤层位于吸附层的外侧,致密过滤层位于吸附层的内侧,过滤层、吸附层和致密过滤层均为无纺布制成,且过滤层、吸附层和致密过滤层的孔径依次减小。
进一步,所述生物防护过滤介质还包括外保护层和内保护层,所述外保护层位于过滤层的外侧,所述内保护层位于致密过滤层的内侧,所述外保护层为无纺布制成,所述外保护层的孔径大于过滤层的孔径。
本发明还提供了生物防护过滤介质的应用。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生物口罩,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由上述任一种生物防护过滤介质制成。
进一步,所述主体的上端中部具有易变形的鼻夹片,所述鼻夹片为铝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通过将病毒、细菌和过敏原的特异性结合受体或配体固化到纤维层上,从而通过受体分子和配体分子之间的高亲和力来吸附病毒、细菌和过敏原分子,达到有效地预防细菌和病毒等呼吸道疾病传播,以及能够阻挡哮喘等过敏原的吸入,用于个人防护或特定空间或设备等的过滤防护。本发明的生物防护过滤介质应用广泛,可用于口罩或其它领域的设备或设施的过滤材料,如空调过滤材料,汽车过滤材料和医院无菌间过滤材料等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生物防护过滤介质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图2为本发明的生物防护过滤介质做成口罩的较佳实施例的外观效果图。
图3为唾液酸结合流感病毒(H5N1)的效果图。
图4为L-多聚赖氨酸的化学结构图。
图5为L-多聚赖氨酸结合牛血清白蛋白的效果图。
图6为ε-多聚赖氨酸结合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的效果图。
图7为ε-多聚赖氨酸的抑菌作用图。
图8为甘露糖凝集素结合蛋白质的效果图。
图9为甘露糖凝集素结合SARS病毒的效果图。
图10为多粘菌素B与其他多肽结合脂多糖(LPS)的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图1为本发明的生物防护过滤介质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如图1所示,生物防护过滤介质,包括五层,这五层由内至外(在本发明中,过滤输入一侧为外侧,过滤输出一侧为内侧)分别为外保护层101、过滤层102、吸附层103、致密过滤层104和内保护层105。该五层均由无纺布制成(不限于无纺布,也可以是适合的任何材料,如纱布等),且外保护层、过滤层、吸附层和致密过滤层的孔径依次减小。这样,既能更有效的发挥阻挡和过滤灰尘小颗粒的作用,又保证了良好的通气效果。外保护层是由能阻止液体和灰尘通过功能的无纺布制成。过滤层比外保护层的孔径小,所以采用较高致密的无纺布制成,以过滤和阻挡细菌和灰尘通过。吸附层比外保护层和过滤层的孔径小,也采用较高致密的无纺布制成。该层最大的特点是其无纺布上被附着或固化有能结合细菌、病毒和蛋白或多糖过敏原的特异性受特或配体。致密吸附层相对于外保护层、过滤层、吸附层来说其孔径最小,所以采用高致密的无纺布制成。以阻挡和过滤更细小细菌,病毒和灰尘的通过。内保护层用亲水性的,超薄精细纤维无纺布制成。其具有柔软和吸水的特征。吸附层的表面固化有病毒、细菌或过敏原的特异性结合受体或配体。现有的过滤材料,无论带电荷的、活性炭的还是纳米银的等等都无法截留阻挡远比无纺布纤维孔径小的多病毒颗粒和过敏原致病分子的通过。更不可能杀死病毒。本发明将病毒、细菌和过敏原的特异性结合受体或配体应用到过滤材料上,这些特异性结合的受体或配体为多糖结构,具有很强的吸附到材料表面的特性。通过受体分子和配体分子之间的高亲和力,从而有效吸附病毒、细菌(包括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和蛋白或多糖过敏原,达到有效地预防细菌和病毒等呼吸道疾病传播,以及能够阻挡哮喘等过敏原的吸入,用于个人防护。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致密过滤层也可以选用纳米银无纺布制成。这样除有效的过滤和吸附结合病毒和细菌外,也可有效的杀死细菌。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特异性结合受体或配体包括(1)病毒的结合受体或分子:如唾液酸及其衍生物,唾液酸的衍生物如粘液素(mucin);(2)蛋白质或免疫原吸附分子:如L-多聚赖氨酸,D-多聚赖氨酸,ε-多聚赖氨酸及其功能类似物;L-多聚赖氨酸和D-多聚赖氨酸多带有多聚阳电荷可吸附带阴电荷的蛋白免疫原,L-多聚赖氨酸比D-多聚赖氨酸有更强的蛋白免疫原的吸附作用。ε-多聚赖氨酸又有较强的抑菌作用;(3)粘附细菌凝集素(Lectins)等分子:如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和类似分子等;和(4)能特性结合细菌表面脂多糖和内毒素的受体分子:如Toll样受体和多粘菌素B等。其中,
唾液酸和粘液素:唾液酸(sialic acid)学名叫“N-乙酰基神经氨酸”是一种天然存在的碳水化合物。它最初由颌下腺蛋白中分离出,唾液酸通常以低聚糖,糖脂或者糖蛋白的形式存在。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马鼻炎A病毒等都可以相同或不相同的唾液酸成分作为受体。如流感病毒通过它表面的血凝素(HA)结合唾液酸;HIV病毒通过它表面的膜蛋白GP41结合CD4分子。经研究表明不同的病毒可以共用一种或几种受体。比如结合流感病毒的唾液酸可作为多种病毒的特异受体或粘附因子。唾液酸和粘液素是人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及其它各种病毒的特异性结合受体,是流感病毒结合在黏液细胞中的结合位点,能阻止病毒入侵。使用浓度1-5g/ml。唾液酸是流感病毒表面的血凝素的结合受体。唾液酸的衍生物的核心结构也是唾液酸,所以对病毒也具有很强的特异性结合能力。如粘液素的核心结构也是唾液酸,所以粘液素对病毒也具有很强的特异性结合能力。图3为唾液酸结合流感病毒(H5N1)的效果图,图中以糖原作为对照。如图3所示,随着每平方厘米介质固化的唾液酸的量的增加,结合H5N1流感病毒的能力增加,而糖原没有结合H5N1流感病毒的能力。
L-多聚赖氨酸(Ploy-L-lysine),D-多聚赖氨酸(Ploy-D-lysine)和ε-多聚赖氨酸等类似功能分子:多聚赖氨酸(Ploylysine)可以明显增加纤维表面电荷,而绝大多数蛋白质免疫原带阳电荷,所以它能有效的结合蛋白免疫原;ε-多聚赖氨酸研究发现,防腐剂主要是抑制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导致能量物质ATP和还原物质NADH亏缺,所有合成代谢受阻,活性的动态膜结构不能维持,代谢方向趋于水解,最后产生细胞自溶。实验表明,天然防腐剂ε-多聚赖氨酸对大肠杆菌的呼吸有一定抑制作用,并与典型的呼吸途径抑制剂存在显著区别。同时ε-多聚赖氨酸还作用于生物膜系统和蛋白合成系统,其与核糖体结合抑制蛋白和酶生物大分子的合成。因为生物膜系统是微生物进行能量转化、物质代谢等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所以ε-多聚赖氨酸踞留生物膜后,可直接而迅速地破坏依赖于膜结构完整的能量代谢和细胞及细胞器赖以生存的对物质的选择性,导致胞内溶酶体膜破裂而诱导微生物产生自溶作用,最终导致细胞死亡。另外研究还表明对于ε-多聚赖氨酸生产菌株,其本身具有与菌体细胞膜紧密结合ε-多聚赖氨酸降解酶,该酶起到保护细胞的作用。ε-多聚赖氨酸的抑菌活性随肽链的缩短而降低,当肽链长度少于十个赖氨酸残基,ε-多聚赖氨酸失去抑菌活性,因此可以推断十个氨基酸是形成具有生物活性的空间构象所必需的;同时还发现对ε-多聚赖氨酸的氨基进行化学修饰会消除其抑菌活性,说明分子中的碱基基团对ε-多聚赖氨酸抑菌活性有重要作用。所以它能明显增加吸附纤维表面对细胞和蛋白质(如牛血清白蛋白)结合。所以它可以有效地结合或吸附蛋白过敏原,蛋白和细胞等颗粒。使用浓度1-10g/ml。图4是L-多聚赖氨酸化学结构。图5为L-多聚赖氨酸结和牛血清白蛋白的效果图。将L-多聚赖氨酸(10μg/cm2)和对照组糖原(10μg/cm2)包被酶联测定板4℃8-12小时,然后加入牛血清白蛋白(5g/ml)室温1小时,再加入牛血清白蛋白抗体,最后加入酶标第二抗体和底物,测定OD450值。如图5所示,L-多聚赖氨酸对牛血清白蛋白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图6显示了ε-多聚赖氨酸结合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和产气荚膜梭菌(Cl.perfringens)的效果图。如图6所示,ε-多聚赖氨酸吸附大肠杆菌(E.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和产气荚膜梭菌(Cl.perfringens)的曲线,随着单位面积(cm2)上固化的ε-多聚赖氨酸的量的增加,吸附大肠杆菌的能力也逐渐增大,且两者呈正比相关。图7为ε-多聚赖氨酸的抑菌作用图,图中包括ε-多聚赖氨酸对大肠杆菌(E.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和产气荚膜梭菌(Cl.perfringens)3种菌种的影响。从图7中可以看出,固化到介质上的ε-多聚赖氨酸依然具有抑菌作用。不同浓度的ε-多聚赖氨酸对3种供试菌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抑菌效果随ε-多聚赖氨酸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当ε-多聚赖氨酸的浓度增加到一定值后,3株细菌生长繁殖停止,由此得到ε-多聚赖氨酸对3种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25μg/cm2、0.30μg/cm2、0.35μg/cm2
凝集素:如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annose-binding lectin,MBL)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C型凝集素。MBL可结合病原微生物表面的甘露糖等糖基配体,在机体的天然免疫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图8为甘露糖凝集素结合蛋白质的效果图。图中为包被甘露糖凝集素和糖原的对照组在4℃过夜,然后,加入C4蛋白37℃结合1小时;最后,测定OD450值显示的图。从图8中可以看出甘露糖凝集素的浓度与结合C4蛋白成正比。表明甘露糖凝聚素可有效地结合大肠杆菌。图9为甘露糖凝集素结合SARS病毒的动力学图。如图9所示,也可有效地吸附急性呼吸道综合症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coronavirus)或称SARS病毒。增加固化甘露糖凝聚素的量也明显增加SARS病毒吸附。这表明凝集素不仅可以有效地结合细菌,也可以有效地吸附病毒。
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和多粘菌素B(Polymycin B):Toll样受体和多粘菌素B这类分子,可以有效地结合或吸附细菌的菌膜成分。最近的医学研究表明Toll样受体可特异的结合革兰氏阴性细菌(如TLR4)和革兰氏阳性细菌(如TLR2);多粘菌素B是多肽类抗生素,可结合细菌表面的脂多糖的内毒素。图10为多粘菌素B与其他多肽结合LPS(脂多糖)的对比图。鲎试验表明多粘菌素B能有效的结合E.coli0111:B4脂多糖,0.2M的多粘菌素B能结合100%的LPS。其它多肽(LL-37,LL-37 pentamide和RL-37)需要高浓度的才能结合相似的LPS结合率。所以,从图10中可以看出与其他多肽比较,多粘菌素B有很强的结合革兰氏阴性大肠杆菌的膜成分-脂多糖(E.coli 0111:B4lipopolysaccharide)。大量的实验研究结果证明多粘菌素B不仅可有效地结合细菌,也是有效地杀细菌的抗菌素。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所述的特异性结合受体或配体,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任一选择及组合,其组合的比例也是根据需要可以是任一比。例如根据季节,地区,人群和目的等不同,可以进行下列组合:
可以是其中的一类分子,两类分子组合,三类分子组合或四类分子的组合;
每一类分子可选用一种分子或两到三种分子,其比例可以是1∶1或者1∶1∶1也可以是不同的比例。
如针对病毒流行季节可单独用唾液酸或粘液素或者两者组合(1∶2,或1∶1,或任一比例混合,因从上面的分析可知,起作用的是唾液酸部分);如针对过敏或哮喘的病人可以单独用L-多聚赖氨酸(Ploy-L-lysine)或D-多聚赖氨酸(Ploy-D-lysine)或者两者组合(1∶1或其他任一比例混合);如针对细菌传染可以单独选用凝集素,Toll-like受体或多粘菌素B或者三者组合(2∶1∶1)。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所述特异性结合受体或配体通过高压喷雾法或常温浸泡法固化到吸附层的表面。其中,
高压喷雾法:根据需要将上面所述的特异性结合受体或配体中的一种或多种任一混合制成一定比例浓度的溶液,其溶液将用水制成,重量百分比浓度为1-10%。当为多种混合时各组分之间的比例可以根据需要的效果来确定。然后,采用常温高压喷雾法,将这些特异性结合受体或配体固化到无纺布纤维表面。
常温侵泡法:根据需要将上面所述的特异性结合受体或配体中的一种或多种任一混合制成一定比例浓度的溶液,其溶液将用水制成,重量百分比浓度为1-10%。当为多种混合时各组分之间的比例可以根据需要的效果来确定。然后,将无纺布侵泡在该溶液里面若干时间(5-10小时),用冷风(10-25℃)吹干。将这些特异性结合受体或配体固化到无纺布纤维表面。
吸附层固化这些特异性结合病毒,细菌(包括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和蛋白或多糖过敏原的受体或配体后,是无色无异味的,不会刺激口鼻。而且,具有良好的柔韧性。不会影响佩戴的舒适性。
图2为本发明的生物防护过滤介质做成口罩的较佳实施例的外观图。结合图1和图2,生物口罩,包括主体1和系带2,主体1由上述的生物防护过滤介质制成。其中在主体1的上端中部设置有易变形的鼻夹片3,当佩戴时,可以改变形状以适应鼻梁的形状,从而起到密封的作用。鼻夹片可以采用薄铝片或其他适合的金属薄片及其他材质片材。比如铝塑板。鼻夹片3可以设置在外保护层101上。系带也可以固定于该层的相对应的两边。
下表1是通过制造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固化不同配体或受体)与一个没有固化配体或受体的过滤介质作为对照,分别比较了对空气(含有病毒,细菌,过敏原等的气体)过滤的效果对照表。其中
对照组为在市场上随机购买的N95口罩。
实施例1为在吸附层103上采用高压喷雾法或浸泡法固化有唾液酸。其中唾液酸溶液的重量百分比浓度为6%。对病毒有明显地过滤保护效果。
实施例2为在吸附层103上采用高压喷雾法或浸泡法固化多聚赖氨酸。其中多聚赖氨酸为L-多聚赖氨酸、D-多聚赖氨酸和ε-多聚赖氨酸按1∶1∶1的重量比混合,每一种多聚赖氨酸溶液的重量百分比浓度为4%。此实例主要对蛋白过敏原有明显地保护作用,其保护过滤效果显著。
实施例3为在吸附层103上采用高压喷雾法或浸泡法固化有多粘菌素B。其中多粘菌素B溶液的重量百分比浓度为4%。多粘菌素B是强有力地内毒素结合多肽,所以,此实例对内毒素有较高的的截留效果。
实施例4为在吸附层103上采用高压喷雾法或浸泡法固化有多聚赖氨酸和唾液酸。其中多聚赖氨酸为L-多聚赖氨酸和ε-多聚赖氨酸按2∶1的重量比混合。多聚赖氨酸和唾液酸的重量比为1∶1,多聚赖氨酸和唾液酸溶液的重量百分比浓度为5%。由于此实例同时固化多聚赖氨酸和唾液酸,所以它对病毒和过敏原均具有保护过滤效果。
实施例5为在吸附层103上采用高压喷雾法或浸泡法固化有粘液素。粘液素溶液的重量百分比浓度为5%。粘液素富含唾液酸,所以此实例对病毒有很好的保护截留效果。
实施例6为在吸附层103上采用高压喷雾法或浸泡法固化有粘液素和唾液酸。粘液素和唾液酸的重量比为1∶1,粘液素和唾液酸溶液的重量百分比浓度为5%。此实例固化两种唾液酸和粘液素大大加强了病毒的能力。
实施例7为在吸附层103上采用高压喷雾法或浸泡法固化有L-多聚赖氨酸和粘液素和唾液酸。粘液素和唾液酸的重量比为1∶1,L-多聚赖氨酸和唾液酸溶液的重量百分比浓度为5%,粘液素和唾液酸溶液的重量百分比浓度为5%。此实例对病毒和过敏原有明显的保护截留效果。
实施例8为在吸附层103上采用高压喷雾法或浸泡法固化有多粘菌素B和Toll样受体。多粘菌素B和Toll样受体按5∶1的重量比混合。多粘菌素B和Toll样受体溶液的重量百分比浓度为5%。多粘菌素B和Toll样受体有同样的结合LPS或内毒素的结合受体。所以,此实例不仅能够结合大肠杆菌,而且也能强有力结合内毒素。
注:对上述对比例和实施例进行的过滤前后的病毒、过敏原、内毒素和细菌检测都是应用特异性的酶联吸附检测技术测定的。先将病毒、过敏原、内毒素和细菌等雾化,然后在一定压力下分别收集过滤前和过滤后的空气样品吸附到96孔酶联吸附检测板上。最后用特异性流感病毒抗体完成酶联吸附检测,得到过滤前后1升空气中病毒、过敏原、内毒素和细菌等的含量。通过对比过前后的病毒、过敏原、内毒素和细菌的量来确定对比例和实施例的过滤效率。
表1
Figure BDA0000065459580000111
通过上表1可以清楚地看出,根据需要在本发明的生物防护过滤介质在固化有特异性结合受体或配体之后会对相应的病毒、细菌或过敏原具有优异的吸附能力,能够大大降低呼吸系统疾病的传播。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发明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生物防护过滤介质,包括吸附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层为表面固化有病毒、细菌或过敏原的特异性结合受体或配体的纤维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防护过滤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层表面固化的特异性结合受体或配体为唾液酸及其衍生物、L-多聚赖氨酸、D-多聚赖氨酸、ε-多聚赖氨酸、甘露糖结合凝集素、Toll样受体和多粘菌素B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防护过滤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唾液酸的衍生物为粘液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防护过滤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异性结合受体或配体通过高压喷雾法或常温浸泡法固化到吸附层的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防护过滤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喷雾法为将特异性结合受体或配体制成一定比例浓度的溶液,然后采用常温气溶胶喷雾法将溶液喷到吸附层的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防护过滤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常温浸泡法为将特异性结合受体或配体制成一定比例浓度的溶液,然后将吸附层浸泡在所述溶液里,随后用冷风吹干,进而将特异性结合受体或配体固化到吸附层的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防护过滤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防护过滤介质还包括过滤层和致密过滤层,其中过滤层位于吸附层的外侧,致密过滤层位于吸附层的内侧,过滤层、吸附层和致密过滤层均为无纺布制成,且过滤层、吸附层和致密过滤层的孔径依次减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物防护过滤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防护过滤介质还包括外保护层和内保护层,所述外保护层位于过滤层的外侧,所述内保护层位于致密过滤层的内侧,所述外保护层为无纺布制成,所述外保护层的孔径大于过滤层的孔径。
9.一种生物口罩,包括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由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生物防护过滤介质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生物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上端中部具有易变形的鼻夹片,所述鼻夹片为铝片。
CN 201110145600 2011-06-01 2011-06-01 生物防护过滤介质及其应用 Ceased CN1023028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145600 CN102302877B (zh) 2011-06-01 2011-06-01 生物防护过滤介质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145600 CN102302877B (zh) 2011-06-01 2011-06-01 生物防护过滤介质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02877A true CN102302877A (zh) 2012-01-04
CN102302877B CN102302877B (zh) 2013-06-12

Family

ID=453768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145600 Ceased CN102302877B (zh) 2011-06-01 2011-06-01 生物防护过滤介质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02877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83395A (zh) * 2012-07-06 2015-04-29 昆塔麦特利斯株式会社 用于捕获和释放微生物的微结构体
CN105771421A (zh) * 2016-03-09 2016-07-20 仙桃永利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过滤口罩用无纺布复合材料
CN107373823A (zh) * 2017-09-22 2017-11-24 山东工大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防雾霾口罩
CN107467748A (zh) * 2017-09-22 2017-12-15 山东工大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新型防雾霾口罩制作方法
CN109700100A (zh) * 2017-10-25 2019-05-03 深圳瑞祥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面部防护用品
CN109806667A (zh) * 2019-01-16 2019-05-28 苏本龙 蛋白质病毒防护阻隔生物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11802407A (zh) * 2020-06-04 2020-10-23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一种组合物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12255221A (zh) * 2020-10-16 2021-01-22 航科中投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防护过滤介质浓度及喷涂效果的比色鉴定方法
CN113731020A (zh) * 2021-09-06 2021-12-03 赵勤 一种新型生物凝胶医用口罩滤材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93823A1 (fr) * 1999-10-20 2001-04-25 Maco Pharma Unité de filtration d'une substance virucide
US20040144255A1 (en) * 2001-04-24 2004-07-29 Ulrich Lersch Respiratory air filter
CN2638771Y (zh) * 2003-07-17 2004-09-08 杨红恩 纳米抗菌口罩
CN102061614A (zh) * 2009-11-12 2011-05-18 西安交大保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双模式吸附高效抗菌、抗病毒材料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93823A1 (fr) * 1999-10-20 2001-04-25 Maco Pharma Unité de filtration d'une substance virucide
US20040144255A1 (en) * 2001-04-24 2004-07-29 Ulrich Lersch Respiratory air filter
CN2638771Y (zh) * 2003-07-17 2004-09-08 杨红恩 纳米抗菌口罩
CN102061614A (zh) * 2009-11-12 2011-05-18 西安交大保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双模式吸附高效抗菌、抗病毒材料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83395A (zh) * 2012-07-06 2015-04-29 昆塔麦特利斯株式会社 用于捕获和释放微生物的微结构体
CN104583395B (zh) * 2012-07-06 2019-01-29 昆塔麦特利斯株式会社 用于捕获和释放微生物的微结构体
US10253348B2 (en) 2012-07-06 2019-04-09 Quantamatrix Inc. Microstructure for capturing and releasing microorganism
CN105771421A (zh) * 2016-03-09 2016-07-20 仙桃永利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过滤口罩用无纺布复合材料
CN107373823A (zh) * 2017-09-22 2017-11-24 山东工大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防雾霾口罩
CN107467748A (zh) * 2017-09-22 2017-12-15 山东工大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新型防雾霾口罩制作方法
CN109700100A (zh) * 2017-10-25 2019-05-03 深圳瑞祥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面部防护用品
CN109806667A (zh) * 2019-01-16 2019-05-28 苏本龙 蛋白质病毒防护阻隔生物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9806667B (zh) * 2019-01-16 2020-12-08 苏本龙 蛋白质病毒防护阻隔生物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11802407A (zh) * 2020-06-04 2020-10-23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一种组合物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11802407B (zh) * 2020-06-04 2021-11-23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一种组合物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12255221A (zh) * 2020-10-16 2021-01-22 航科中投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防护过滤介质浓度及喷涂效果的比色鉴定方法
CN113731020A (zh) * 2021-09-06 2021-12-03 赵勤 一种新型生物凝胶医用口罩滤材及其制备方法
CN113731020B (zh) * 2021-09-06 2022-08-26 赵勤 一种新型生物凝胶医用口罩滤材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02877B (zh) 2013-06-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02877B (zh) 生物防护过滤介质及其应用
CN2692560Y (zh) 空调和空气净化机
KR102251918B1 (ko) 에어로졸의 병원체를 불활성화시키는 물질, 장치 및 방법,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Tiliket et al. A new material for airborne virus filtration
CN2865826Y (zh) 空气净化过滤器
CN100387325C (zh) 空气净化器
BR0302962A (pt) Meio filtrante microporoso, sistemas de filtração contendo o mesmo, e métodos de sua fabricação e uso
CN105266238A (zh) 一种基于氧化石墨烯的绿色防霾口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61614B (zh) 双模式吸附高效抗菌、抗病毒材料
EP1635661B1 (en) Product for absorption purposes
CN102786709A (zh) 一种具有抗菌功能的防水透气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18235A (zh) 触媒口罩
USRE49959E1 (en) Anti-pathogen device
CN105879665A (zh) 一种用于空气净化器中的复合滤网
CN111296942A (zh) 一种基于地杆菌蛋白质纤维的新式口罩
Lin et al. One-pot fabrication and antimicrobial properties of novel PET nonwoven fabrics
US20060293263A1 (en) Preparation for preventing contact of pathogenic matter with living organism
KR20210144604A (ko) 항바이러스 필터여재, 이를 포함하는 에어필터 유닛 및 공조장치
CN104904750A (zh) 一种生物抗菌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201630271U (zh) 一种壳聚糖抗菌功能口罩
CN208859813U (zh) 一种负离子风口
CN111165939A (zh) 一种负离子抗菌防霾口罩
US20230105070A1 (en) Protective mask, air filtration element and air treatment element
KR20230066356A (ko) 바이러스 감염 예방 복합제제 및 이의 제조/사용 방법과 용도
CN111672204A (zh) 一种含银滤芯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一种口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BEIJING LANGKUN BIO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LI HONG

Effective date: 2014081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00071 FENGTAI, BEIJING TO: 100070 FENGTAI, BEIJ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813

Address after: 100070 202A building, 1 building, No. 8, Feng Feng Road, Fengtai District Science Town, Beijing, China

Patentee after: Beijing langkun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71 room 212, research building, Fengt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8, Feng Qi Road, Beijing, Fengtai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Li Hong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BEIJING HUILANG BIOLOCAL 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BEIJING LANGKUN BIOTECHNOLOG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60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601

Address after: 100070 Fengtai District Science City, Feng Feng Road, No. 8, building 320, room 1, No.

Patentee after: Beijing Hui Long Bio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70 202A building, 1 building, No. 8, Feng Feng Road, Fengtai District Science Town, Beijing, China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langkun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1221

Address after: 100089 Beijing City, north of the West Sag in the hospital, No. 51, No. 4032 in the west of Haidian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Cai Limin

Address before: 100070 Fengtai District Science City, Feng Feng Road, No. 8, building 320, room 1, No.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Hui Long Biotechnology Co., Ltd.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Yixian County Taiyuan street 074299 Hebei city of Baoding province No. 149

Patentee after: Cai Limin

Address before: 100089 Beijing City, north of the West Sag in the hospital, No. 51, No. 4032 in the west of Haidian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Cai Limin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12

Termination date: 20180601

IW01 Full invalidation of patent right
IW01 Full invalidation of patent right

Decision date of declaring invalidation: 20181010

Decision number of declaring invalidation: 37403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