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00253A - 上行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上行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00253A
CN102300253A CN2011102004681A CN201110200468A CN102300253A CN 102300253 A CN102300253 A CN 102300253A CN 2011102004681 A CN2011102004681 A CN 2011102004681A CN 201110200468 A CN201110200468 A CN 201110200468A CN 102300253 A CN102300253 A CN 1023002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wave
data
network equipment
terminal
up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0046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00253B (zh
Inventor
李轶群
顾旻霞
刘申建
李福昌
陈国利
杨剑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signing and Consulting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signing and Consulting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signing and Consulting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20046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00253B/zh
Publication of CN1023002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002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002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002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其中方法包括:向网络侧设备发送载波测量上报消息,所述载波测量上报消息中包括所在多个扇区中的各载波的信号质量;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激活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激活控制指令通过处于至少两个扇区的服务载波上行传输数据至所述网络侧设备;所述服务载波为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各载波的负载信息和信号质量确定。本发明解决了传统上行双载波技术在覆盖边缘处因终端功率受限而无法正常使用的问题,进而提高了系统无线资源利用率和边缘用户的上行传输速率。

Description

上行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特别涉及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新颖的网络应用层出不穷,例如,高清视频通话、高清在线影视等,同时,人们对随时随地享受更优质的移动通信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为了满足未来宽带移动通信发展的要求,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简称:3GPP)引入了多载波技术,其中在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high 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简称:HSUPA)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了双载波HSUPA(简称:DC-HSUPA)。
DC-HSUPA技术是提高上行传输速率的重要技术,该技术允许终端最多使用两个载波同时传输两路不同的数据,使得理论上行峰值传输速率较单载波工作时提高一倍。该技术在使用中,要求所使用的两个载波必须属于同一个基站(Node B)下同一个扇区,并且载波是属于同一个频段的相领载波。
DC-HSUPA技术在实际操作时存在如下技术缺陷:当终端处于扇区的网络覆盖边缘位置时,可能因为提供服务的载波信号质量较差而影响上行传输速率;而且网络边缘处往往因为信号质量变差导致终端发射功率受限而无法使用双载波工作模式;而且如果载波的负载较重时,该技术基本不会带来额外的系统增益。即使在同一扇区中采用数量大于两个的多个载波同时上传数据,也仍然存在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保证终端能够采用信号质量较优且负载较轻的服务载波进行上行数据传输,提高无线系统资源利用率和用户上行数据传输速率。
本发明提供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向网络侧设备发送载波测量上报消息,所述载波测量上报消息中包括所在多个扇区中的各载波的信号质量;
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激活控制指令,所述激活控制指令中包括处于至少两个扇区的服务载波的指示信息,并根据所述指示信息通过所述服务载波上行传输数据至所述网络侧设备;所述服务载波为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各载波的负载信息以及由所述载波测量上报消息中获得的信号质量确定。
本发明提供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接收终端发送的载波测量上报消息,所述载波测量上报消息中包括所述终端所在的多个扇区中的各载波的信号质量;
获取所述各载波的负载信息,并根据所述各载波的信号质量和负载信息,由所述各载波中选择至少两个扇区的服务载波;
向所述终端发送激活控制指令,以使得接收所述终端根据激活控制指令通过所述服务载波上行传输的数据。
本发明提供一种终端,包括:
测量上报单元,用于向网络侧设备发送载波测量上报消息,所述载波测量上报消息中包括所在多个扇区中的各载波的信号质量;
数据上传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激活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激活控制指令通过处于至少两个扇区的服务载波上行传输数据至所述网络侧设备;所述服务载波为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各载波的负载信息以及由所述载波测量上报消息中获得的信号质量确定。
本发明提供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
测量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载波测量上报消息,所述载波测量上报消息中包括所述终端所在的多个扇区中的各载波的信号质量;
载波选择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各载波的负载信息,并根据所述各载波的信号质量和负载信息,由所述各载波中选择处于至少两个扇区的服务载波;
上传控制单元,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激活控制指令,所述激活控制指令中包括处于至少两个扇区的服务载波的指示信息,以使得接收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指示信息通过所述服务载波上行传输的数据。
本发明提供一种上行数据传输系统,包括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所述终端,用于向网络侧设备发送载波测量上报消息,所述载波测量上报消息中包括所在多个扇区中的各载波的信号质量;
所述网络侧设备,用于获取所述各载波的负载信息,根据所述各载波的信号质量和负载信息,由所述各载波中选择至少两个扇区的服务载波;并向所述终端发送激活控制指令,所述激活控制指令中包括处于至少两个扇区的服务载波的指示信息,以使得接收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指示信息通过所述服务载波上行传输的数据。
本发明的上行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通过由多个扇区的所有载波资源中选择服务载波,大大扩展了载波的选择范围,更利于得到较优质量的服务载波,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上行双载波技术在覆盖边缘处因终端功率受限而无法正常使用的问题,提高了系统无线资源利用率和边缘用户的上行传输速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三中的终端位置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三中的终端侧上行数据传输原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三中的网络侧上行数据接收原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三中的终端移动后位置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终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网络侧设备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上行传输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由终端执行,且本实施例的终端具备多载波工作能力。如图1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终端向网络侧设备发送载波测量上报消息,所述载波测量上报消息中包括所在多个扇区中的各载波的信号质量;
终端处于多个扇区的重叠覆盖区域,并且根据现有小区选择或重选机制选择其中一个小区驻留。其中,所述的多个扇区可以为属于同一基站的多个扇区,或者也可以为分别属于不同基站的多个扇区;
终端可以搜索到其所在的多个扇区内的所有载波资源,并可以测量得到各载波的信号质量,该信号质量例如可以为导频信号强度。终端可以将其测量得到的各载波的信号质量携带在载波测量上报消息中,发送至网络侧设备。
步骤102、终端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激活控制指令,并根据该激活控制指令通过处于不同扇区的多个服务载波上行传输数据至所述网络侧设备;
其中,在步骤101中,终端在将各载波的信号质量发送至网络侧设备之后,网络侧设备可以根据该信号质量以及其自身所获取的各载波的负载信息,由各载波中选择处于不同扇区的多个服务载波,服务载波指的是终端所用来上行传输数据的载波;并向终端发送激活控制指令,以控制终端通过该多个服务载波上行传输数据至所述网络侧设备;该激活控制指令中包括至少两个扇区的服务载波的指示信息。
终端在上传数据之前,可以对所要上行传输的数据进行数据分块,具体实现中,可以根据上行传输的不同场景选择不同的实现方式。例如,当多个服务载波属于同一基站时,可以通过终端的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Control,简称:MAC)层将所要上行传输的数据分割为多个数据块,并为数据块编号;当多个服务载波属于不同基站时,可以通过终端的RLC层将所要上行传输的数据分割为多个数据块,并为数据块编号。
本实施例的上行数据传输方法,通过由多个扇区的所有载波资源中选择服务载波,极大扩展了服务载波的选择范围,更有利于得到较优质量的服务载波,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上行双载波技术在覆盖边缘处因终端功率受限而无法正常使用的问题,进而提高了系统无线资源利用率和边缘用户的上行传输速率。
实施例二
图2为本发明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由网络侧设备例如基站执行,如图2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网络侧设备接收终端发送的载波测量上报消息,所述载波测量上报消息中包括所述终端所在的多个扇区中的各载波的信号质量;
步骤202、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各载波的信号质量和负载信息,由所述各载波中选择多个服务载波;
其中,各载波的负载信息是由网络侧设备所获取的,例如,当各载波属于同一基站时,该基站即可得到所有扇区的各载波负载信息;当各载波属于不同基站时,基站之间可以通过信令交互传递各载波的负载信息而获取得到。
通过在多个扇区的所有载波资源中选择服务载波,与现有技术中只能由一个扇区选择服务载波,显著扩大了载波的选择范围,可以选择不同扇区下的载波进行上行数据传输,这些载波可以是同一频段内相邻或不相邻载波,也可以是不同频段内载波,因此更有利于使用信号质量较优的载波来进行上行数据传输,从而提高了使用多载波传输的概率,提高了系统无线资源利用率和用户上行数据传输速率。
为了选择得到较优的服务载波,本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会综合考虑载波的信号质量和负载信息进行选择;例如,可以优先选择信号质量好且负载轻的载波,至少选择信号质量中等并且负载为轻或中的载波。具体的,基站可以通过终端的测量上报获取各载波的信号质量,同时基站可以传递载波的负载信息,综合考虑信号质量和负载信息对各载波进行排序;然后选择排序之后位于前N位的N个载波作为服务载波,所述N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这里所述的N大于等于2指的是,网络侧将终端所驻留扇区的载波连同其他载波一起排序后选择至少两个;具体实现中,如果网络侧设备只是将终端所驻留扇区之外的载波排序,则此时的N可以至少为1。
此外,本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可以根据终端能力选择服务载波的数量,例如,终端最多支持N个载波同时工作,则可以根据实际网络情况选择小于或者等于N个的载波。
通过综合考虑载波的信号质量和负载信息,进行服务载波的选择,一方面可以得到信号质量较好的载波,提高终端工作在上行多载波模式下的概率,从而提高终端的上行传输速率;另一方面,由于在载波选择时兼顾负载信息,可以尽量使终端工作在负载较轻的载波上,既实现了负载均衡,提高了系统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助于提高上行系统吞吐量。
步骤203、网络侧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激活控制指令,以使得接收所述终端根据激活控制指令通过所述多个服务载波上行传输的数据。
其中,网络侧设备可以通过激活控制指令,指示终端配置该指令中所指示的多个服务载波,即步骤202中所得到的载波,并激活所述的多个服务载波,使得终端通过该多个服务载波进行上传数据传输。
网络侧设备在接收到终端发送的上述多个数据块后,可以根据编号对所述数据块进行数据重排序和数据合并,得到上行传输的数据。其中,对应于上面所述的不同传输场景,网络侧设备也可以采用不同的实现方式;例如,当多个服务载波属于同一基站时,可以由网络侧设备中的基站根据编号对所述数据块进行数据重排序和数据合并;当多个服务载波属于不同基站时,可以由无线网络控制器根据编号对数据块进行数据重排序和数据合并。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进行载波的选择工作的网络侧设备是基站,只是在进行数据的接收和处理工作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通过基站或者无线网络控制器进行。
进一步,本实施例的上行传输方法能够比较好的适用于终端处于多个扇区的重叠覆盖区的情况;当终端处于该多扇区覆盖区时,若采用现有DC-HSUPA技术,则只能从单个扇区选择服务载波,则载波的信号质量难以保证,但采用本实施例的方法后,终端可以从多个扇区的所有载波中选择,必然相对更有利于搜索到信号质量更好的载波。此外,若终端移动到某扇区的中心区域时,其他扇区的载波信号质量就会相对较差,此时通常已经不再适合采用本实施例的上行传输方式,网络侧可以通过控制命令将终端切换回传统的DC-HSUPA工作方式,以使得终端始终保持高速上行传输的状态。
本实施例的上行数据传输方法,通过由多个扇区的所有载波资源中选择服务载波,极大扩展了服务载波的选择范围,更有利于得到较优质量的服务载波,解决了传统上行双载波技术在覆盖边缘处因终端功率受限而无法正常使用的问题,进而提高了系统无线资源利用率和边缘用户的上行传输速率。
实施例三
图3为本发明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对实施例一和二中所述的本发明技术方案做更加详细的说明,如图3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终端处于多个扇区的重叠覆盖区并驻留在某一小区;
参见图4所示,图4为本发明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三中的终端位置示意图。该图4以三个扇区重叠覆盖为例。
其中,该三个扇区包括扇区1、扇区2和扇区3,扇区1中配置有FA个载波,扇区2中配置有FB个载波,扇区3中配置有FC个载波。具备上行多载波传输功能的终端处于上述三个扇区的重叠覆盖区域。
上述多个扇区的载波不局限于是某一频段的相邻载波,可以是同一频段内的不相邻载波,也可以是不同频段的载波,这主要取决于终端的能力和网络侧的配置。
步骤302、终端向网络侧设备发送载波测量上报消息,所述载波测量上报消息中包括所在多个扇区中的各载波的信号质量;
步骤303、网络侧设备为终端选择合适的服务载波,并向终端发送激活控制指令,用于指示终端配置所选择的服务载波以进行数据上传;选择的所述多个服务载波处于不同扇区;
本步骤的网络侧设备可以为基站。其中,网络侧设备在接收到步骤302中终端所发送的载波测量上报消息后,可以进行服务载波的选择,具体可以综合考虑载波的信号质量和负载信息。
具体的,网络侧可以通过终端的测量报告获取到多个扇区中所搜索到的载波的导频信号质量,该信号质量例如可以为导频信号强度。网络侧设备还可以通过交互负载信息来获得上述搜索到的载波的负载信息。所述的负载信息可以分为重负荷、中等负荷、轻负荷等数个档次,网络侧设备可以根据其所监视的载波的资源占用情况得到该载波的负载信息,具体的档次的划分和定义可以由运营商自主设定。
网络侧设备可以综合考虑各载波的信号质量及负载信息进行载波选择,具体可以根据所述各载波的信号质量和负载信息,对所述各载波进行排序,选择排序之后位于前N位的N个载波作为所述服务载波,所述N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例如,可以首先选择导频信号质量好且负载轻的载波,然后选择导频信号质量好且负载中等的载波,最后考虑导频质量中等且负载为轻或中的载波。原则上不考虑导频质量较差或负载较重的载波进行传输,因为对单个终端可能会有一定吞吐量增益,但对扇区的平均吞吐量基本没有增益。
此外,选择的服务载波的数量可以根据终端的自身能力决定。例如,终端可以在和网络侧设备进行初始建立连接时,向网络侧设备上报终端能力,该终端能力可以包括终端最多支持N个载波同时工作,该N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网络侧设备可以根据该终端能力,确定最多可以选择N个服务载波;但是,具体选择的服务载波的数量需要根据各载波的排序情况,选择信号质量和负载信息均适合的载波作为服务载波。例如,若经过排序后存在N个服务载波满足使用条件,则网络侧设备可以配置终端使用该N个载波进行上传;若经过排序后存在M(M小于N)个服务载波满足使用条件,则网络侧设备可以配置终端使用该M个载波进行上传。本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可以选择M个质量最好的服务载波,该M小于或者等于N。
此外,终端可以实时或定期向网络侧设备上报各载波的信号质量,网络侧设备可以根据该信号质量以及各载波的负载信息,对各载波进行排序;若经过排序后发现仅仅有P(P小于M)个载波满足使用条件,即信号质量和负载情况均适合传输,则网络侧设备可以配置终端使用所选择的P个载波上传数据,即,网络侧可以通过控制信令将终端在使用的但是质量已经变差的载波进行去激活,使得终端停止使用该载波。
步骤304、终端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激活控制指令,并配置该指令中所指示的多个服务载波,以通过该载波上传数据;
步骤305、终端通过网络侧选择的服务载波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其中,终端再进行上行数据传输时的方式可以参见图5,图5为本发明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三中的终端侧上行数据传输原理示意图。
终端可以首先将一个传输时隙内的所有待传输数据分成M部分,该M部分的数据通过M个服务载波传输,每一部分占用一个服务载波。终端为所有待传输数据所分成的数据块进行顺序编号(1,2,...,x*M+M),每个数据块的大小可以根据其所在的载波的信号质量确定。然后,终端可以通过M个服务载波同时进行上行传输,每路载波传输的数据块的编号为L,L+M,...,L+x*M(L=1,2,...,M),其中L代表不同的传输载波,x+1代表每个载波的传输数据块数。
其中,终端所进行的数据分块工作,根据上行传输的不同场景可以采用不同的实现方式。例如,如果上行传输的M个载波均处于同一个基站(NodeB),则终端可以在MAC层完成数据分块工作,如果上行传输的M个载波处于不同的基站,则终端可以在RLC层完成数据分块工作。
步骤306、网络侧设备接收终端上行传输的数据;
其中,网络侧在接收到步骤305中上行传输的数据后,要进行数据重排序及数据合并工作。
如图6所示,图6为本发明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二中的网络侧上行数据接收原理示意图。网络侧根据数据块的编号,将上行数据按顺序重新排列,并进行数据合并,最终将合并后的数据向核心网传送。
其中,网络侧所进行的数据重排序和合并工作,根据上行传输的不同场景也可以采用不同的实现方式。例如,如果上行传输的M个载波均处于同一个基站,则终端处使用MAC层进行数据分块,网络侧的设备可以为基站,由基站的MAC层完成数据重排序和合并工作,并将合并后的数据发送给RNC;如果上行传输的M个载波处于不同的基站,则终端处使用RLC层进行数据分块,网络侧设备可以为RNC,由RNC的RLC层完成数据重排序和合并的工作。
此外,在上行数据传输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数据块丢失;网络侧设备可以在接收传输的数据时,根据数据块的编号判断是否发生丢失;若接收数据时发现某一编号的数据丢失,可以发起数据重传送的过程。其中,上述的两种不同的上行传输场景中,基站(Node B)和RNC可以均具有数据重传功能,且在两种场景中,二者可以配合完成数据重传。
网络侧完成数据合并后,可以将合并后的数据继续上传至核心网。
步骤307、终端发生移动,判断是否达到上行传输模式切换条件;
其中,在上行传输过程中如果终端发生移动,则可以遵照传统移动性管理方法进行服务小区变更的操作;但是在选择新服务小区时同时还要遵照步骤302中所述的服务载波选择的基本原则。
本步骤中的上行传输模式切换条件指的是,终端通过测量报告向网络侧设备报告切换事件,网络侧设备可以根据这些切换事件进行判断,例如,若目前最优的两个的载波是属于同一基站的同一扇区,则表明符合DC-HSUPA的工作条件要求,可以服务扇区变更及控制指令等配置终端切换回传统的DC-HSUPA,即表示达到切换条件;而若目前最优的两个的载波依然是属于不同的基站或者属于同一基站下的不同扇区,则表明仍然不符合DC-HSUPA的条件要求,终端不能够切换回传统的DC-HSUPA,即表示尚未达到切换条件。
若达到切换条件,网络侧可以向终端发送切换控制指令,指示终端根据所述切换控制指令配置新的多个服务载波,并通过多个服务载波将数据上行传输至所述网络侧设备,所述多个服务载波位于同一基站的同一扇区。
其中,上述是以DC-HSUPA为例进行说明,在判断前N(N大于2)个载波是否达到切换条件时是同样的原理。若尚未达到切换条件,则执行步骤308;若达到切换条件,则执行步骤309。
步骤308、继续采用本实施例的上行传输模式。
步骤309、终端切换到传统的上行多载波模式;
其中,该传统的上行多载波模式中,终端所采用的服务载波均来自于同一基站的同一扇区。通常情况下,终端在执行本步骤的传输模式切换时,一般是移动到了某扇区的中心区域。
参见图7所示,图7为本发明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三中的终端移动后位置示意图。此时,终端所在扇区之外的其他扇区的载波质量会比较差,已经不适合再采用本发明的传输模式了,若终端和该扇区均配置支持上行多载波模式,则此时网络侧设备就可以通过服务扇区变更及控制信令配置终端切换到传统的上行多载波传输模式,这样可以使终端始终保持高速上行传输状态。
本实施例的上行数据传输方法,通过由多个扇区的所有载波资源中选择服务载波,极大扩展了服务载波的选择范围,更有利于得到较优质量的服务载波,解决了传统上行双载波技术在固定扇区选择的载波在覆盖边缘处信号质量差的问题,进而提高了系统无线资源利用率和边缘用户的上行传输速率。
实施例四
图8为本发明终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终端可以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的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具体的执行原理可以结合参见本发明任意实施例的方法实施例所述。如图8所示,该终端可以包括:测量上报单元81和数据上传单元82;
其中,测量上报单元81,可以向网络侧设备发送载波测量上报消息,所述载波测量上报消息中包括所在多个扇区中的各载波的信号质量。数据上传单元82,可以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激活控制指令,所述激活控制指令中包括处于至少两个扇区的服务载波的指示信息,并根据所述指示信息通过所述多个服务载波上行传输数据至所述网络侧设备;所述多个服务载波为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各载波的负载信息以及由所述载波测量上报消息中获得的信号质量确定。
进一步的,还包括数据分块单元83,可以将所述数据分割为多个数据块,并为每个所述数据块编号,以使得所述网络侧设备在根据所述编号对所述数据块进行数据重排序和数据合并后,得到上行传输的所述数据。
例如,若多个服务载波属于同一基站,则数据分块单元为MAC层;或者,若多个服务载波属于不同基站,则数据分块单元可以为RLC层。
进一步的,还包括切换处理单元84,可以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切换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切换控制指令通过多个服务载波将数据上行传输至所述网络侧设备,所述多个服务载波位于同一基站的同一扇区。
本实施例的终端,通过设置测量上报单元和数据上传单元等,由多个扇区的所有载波资源中选择服务载波,大大扩展了载波的选择范围,解决了单扇区选择时载波质量差的问题,更利于得到较优载波,提高了无线资源利用率和上行传输速率。
实施例五
图9为本发明网络侧设备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网络侧设备可以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的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具体的执行原理可以结合参见本发明任意实施例的方法实施例所述。如图9所示,该网络侧设备可以包括:测量接收单元91、载波选择单元92和上传控制单元93。
其中,测量接收单元91,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载波测量上报消息,所述载波测量上报消息中包括所述终端所在的多个扇区中的各载波的信号质量;
载波选择单元92,用于获取所述各载波的负载信息,并根据所述各载波的信号质量和负载信息,由所述各载波中选择多个服务载波,所述多个服务载波处于不同扇区;
上传控制单元93,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激活控制指令,所述激活控制指令中包括处于至少两个扇区的服务载波的指示信息,以使得接收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指示信息通过所述多个服务载波上行传输的数据。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的载波选择单元92可以包括排序子单元921和选择子单元922。其中,
排序子单元921,用于根据所述各载波的信号质量和负载信息,对所述各载波进行排序;
选择子单元922,用于选择排序之后位于前N位的N个载波作为所述服务载波,所述N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
进一步,还包括数据接收单元94和数据合并单元95。其中,数据接收单元94,可以接收所述终端通过多个服务载波上行传输的数据,所述数据包括所述终端将所述数据分割的多个数据块,且每个所述数据包均具有编号;数据合并单元95,可以根据所述编号对所述数据块进行数据重排序和数据合并后,得到上行传输的所述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多个服务载波属于同一基站,所述网络侧设备为基站;或者,所述多个服务载波属于不同基站,所述网络侧设备包括基站和无线网络控制器;所述基站包括所述测量接收单元、载波选择单元和上传控制单元,所述无线网络控制器包括所述数据接收单元和数据合并单元。
本实施例的网络侧设备,通过设置测量接收单元、载波选择单元和上传控制单元等,由多个扇区的所有载波资源中选择服务载波,大大扩展了载波的选择范围,解决了单扇区选择时载波质量差的问题,更利于得到较优载波,提高了无线资源利用率和上行传输速率。
实施例六
图10为本发明上行传输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上行传输系统可以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的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具体的执行原理可以结合参见本发明任意实施例的方法实施例所述。如图10所示,该系统可以包括终端1001和网络侧设备1002。其中,
终端1001,可以向网络侧设备发送载波测量上报消息,所述载波测量上报消息中包括所在多个扇区中的各载波的信号质量;
网络侧设备1002,可以获取所述各载波的负载信息,根据所述各载波的信号质量和负载信息,由所述各载波中选择多个服务载波,所述多个服务载波处于不同扇区;并向所述终端发送激活控制指令,所述激活控制指令中包括处于至少两个扇区的服务载波的指示信息,以使得接收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指示信息通过所述多个服务载波上行传输的数据。
本实施例的上行传输系统,通过设置终端和网络侧设备等,由多个扇区的所有载波资源中选择服务载波,大大扩展了载波的选择范围,解决了单扇区选择时载波质量差的问题,更利于得到较优载波,提高了无线资源利用率和上行传输速率。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7)

1.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网络侧设备发送载波测量上报消息,所述载波测量上报消息中包括所在多个扇区中的各载波的信号质量;
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激活控制指令,所述激活控制指令中包括处于至少两个扇区的服务载波的指示信息,并根据所述指示信息通过所述服务载波上行传输数据至所述网络侧设备;所述服务载波为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各载波的负载信息以及由所述载波测量上报消息中获得的信号质量确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服务载波将数据上行传输至网络侧设备之前,还包括:
将所述数据分割为多个数据块,并为每个所述数据块编号,以使得所述网络侧设备在根据所述编号对所述数据块进行数据重排序和数据合并后,得到上行传输的所述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服务载波属于同一基站;所述将数据分割为多个数据块,具体为:通过媒体接入控制MAC层将所述数据分割为多个数据块;或者,
所述服务载波属于不同基站;所述将数据分割为多个数据块,具体为:通过无线链路控制RLC层将所述数据分割为多个数据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切换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切换控制指令通过多个服务载波将数据上行传输至所述网络侧设备,所述多个服务载波位于同一基站的同一扇区。
5.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终端发送的载波测量上报消息,所述载波测量上报消息中包括所述终端所在的多个扇区中的各载波的信号质量;
获取所述各载波的负载信息,并根据所述各载波的信号质量和负载信息,由所述各载波中选择至少两个扇区的服务载波;
向所述终端发送激活控制指令,所述激活控制指令中包括处于至少两个扇区的服务载波的指示信息,以使得接收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指示信息通过所述服务载波上行传输的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载波的信号质量和负载信息,由所述各载波中选择至少两个扇区的服务载波;包括:
根据所述各载波的信号质量和负载信息,对所述各载波进行排序;
选择排序之后位于前N位的N个载波作为所述服务载波,所述N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终端根据激活控制指令通过所述服务载波上行传输的数据,包括:
接收所述终端通过所述服务载波上行传输的数据,所述数据包括所述终端将所述数据分割成的多个数据块,且每个所述数据包均具有编号;
根据所述编号对所述数据块进行数据重排序和数据合并后,得到上行传输的所述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向终端发送切换控制指令,以使得所述终端根据所述切换控制指令通过多个服务载波将数据上行传输至所述网络侧设备,所述多个服务载波位于同一基站的同一扇区。
9.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测量上报单元,用于向网络侧设备发送载波测量上报消息,所述载波测量上报消息中包括所在多个扇区中的各载波的信号质量;
数据上传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激活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激活控制指令通过处于至少两个扇区的服务载波上行传输数据至所述网络侧设备;所述服务载波为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各载波的负载信息以及由所述载波测量上报消息中获得的信号质量确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数据分块单元,用于将所述数据分割为多个数据块,并为每个所述数据块编号,以使得所述网络侧设备在根据所述编号对所述数据块进行数据重排序和数据合并后,得到上行传输的所述数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服务载波属于同一基站,所述数据分块单元为MAC层;或者,
所述服务载波属于不同基站,所述数据分块单元为RLC层。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切换处理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切换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切换控制指令通过多个服务载波将数据上行传输至所述网络侧设备,所述多个服务载波位于同一基站的同一扇区。
13.一种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测量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载波测量上报消息,所述载波测量上报消息中包括所述终端所在的多个扇区中的各载波的信号质量;
载波选择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各载波的负载信息,并根据所述各载波的信号质量和负载信息,由所述各载波中选择处于至少两个扇区的服务载波;
上传控制单元,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激活控制指令,所述激活控制指令中包括处于至少两个扇区的服务载波的指示信息,以使得接收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指示信息通过所述服务载波上行传输的数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波选择单元包括:
排序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各载波的信号质量和负载信息,对所述各载波进行排序;
选择子单元,用于选择排序之后位于前N位的N个载波作为所述服务载波,所述N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数据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终端通过所述服务载波上行传输的数据,所述数据包括所述终端将所述数据分割的多个数据块,且每个所述数据包均具有编号;
数据合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编号对所述数据块进行数据重排序和数据合并后,得到上行传输的所述数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服务载波属于同一基站,所述网络侧设备为基站;或者,
所述服务载波属于不同基站,所述网络侧设备包括基站和无线网络控制器;所述基站包括所述测量接收单元、载波选择单元和上传控制单元,所述无线网络控制器包括所述数据接收单元和数据合并单元。
17.一种上行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所述终端,用于向网络侧设备发送载波测量上报消息,所述载波测量上报消息中包括所在多个扇区中的各载波的信号质量;
所述网络侧设备,用于获取所述各载波的负载信息,根据所述各载波的信号质量和负载信息,由所述各载波中选择处于至少两个扇区的服务载波;并向所述终端发送激活控制指令,所述激活控制指令中包括处于至少两个扇区的服务载波的指示信息,以使得接收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指示信息通过所述服务载波上行传输的数据。
CN201110200468.1A 2011-07-18 2011-07-18 上行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Active CN1023002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00468.1A CN102300253B (zh) 2011-07-18 2011-07-18 上行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00468.1A CN102300253B (zh) 2011-07-18 2011-07-18 上行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00253A true CN102300253A (zh) 2011-12-28
CN102300253B CN102300253B (zh) 2014-10-08

Family

ID=45360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00468.1A Active CN102300253B (zh) 2011-07-18 2011-07-18 上行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00253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27636A (zh) * 2013-06-04 2013-09-25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针对大数据率业务的资源调度方法
CN104080089A (zh) * 2013-03-28 2014-10-0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工作载波选择及信息上报方法和设备
TWI611714B (zh) * 2015-01-30 2018-01-11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用於載波聚合通訊系統的基地台與上行鏈路控制資訊排程方法
WO2019036843A1 (zh) * 2017-08-21 2019-02-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94625A (zh) * 2005-12-26 2006-06-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系统中hsdpa的实现方法
CN101133615A (zh) * 2005-01-05 2008-02-2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通信系统中发送/接收信道质量信息的装置和方法
CN101222516A (zh) * 2007-01-09 2008-07-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Mac层数据处理方法、发送装置及接收装置
CN101347024A (zh) * 2005-10-27 2009-01-1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在开放状态下处理调离操作的方法和装置
CN101790187A (zh) * 2009-01-24 2010-07-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激活集的维护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873648A (zh) * 2009-04-27 2010-10-2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lte系统中信息的发送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1904199A (zh) * 2007-12-19 2010-12-01 阿尔卡特朗讯美国公司 上行链路载波切换和基于路径损耗的上行链路载波切换的触发方法
CN101981964A (zh) * 2008-03-26 2011-02-23 阿尔卡特朗讯美国公司 提高多载波系统中上行链路覆盖范围的系统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3615A (zh) * 2005-01-05 2008-02-2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通信系统中发送/接收信道质量信息的装置和方法
CN101347024A (zh) * 2005-10-27 2009-01-1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在开放状态下处理调离操作的方法和装置
CN1794625A (zh) * 2005-12-26 2006-06-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系统中hsdpa的实现方法
CN101222516A (zh) * 2007-01-09 2008-07-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Mac层数据处理方法、发送装置及接收装置
CN101904199A (zh) * 2007-12-19 2010-12-01 阿尔卡特朗讯美国公司 上行链路载波切换和基于路径损耗的上行链路载波切换的触发方法
CN101981964A (zh) * 2008-03-26 2011-02-23 阿尔卡特朗讯美国公司 提高多载波系统中上行链路覆盖范围的系统和方法
CN101790187A (zh) * 2009-01-24 2010-07-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激活集的维护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873648A (zh) * 2009-04-27 2010-10-2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lte系统中信息的发送方法、系统和设备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80089A (zh) * 2013-03-28 2014-10-0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工作载波选择及信息上报方法和设备
WO2014154165A1 (zh) * 2013-03-28 2014-10-0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工作载波选择及信息上报方法和设备
CN104080089B (zh) * 2013-03-28 2018-03-1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工作载波选择及信息上报方法和设备
CN103327636A (zh) * 2013-06-04 2013-09-25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针对大数据率业务的资源调度方法
CN103327636B (zh) * 2013-06-04 2016-12-21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针对大数据率业务的资源调度方法
TWI611714B (zh) * 2015-01-30 2018-01-11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用於載波聚合通訊系統的基地台與上行鏈路控制資訊排程方法
WO2019036843A1 (zh) * 2017-08-21 2019-02-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CN109699201A (zh) * 2017-08-21 2019-04-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CN109699201B (zh) * 2017-08-21 2020-08-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00253B (zh) 2014-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36788B1 (ko) Mbms 수신 및 능력 전송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2349325B (zh) 负载分担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563858B (zh) 用于在移动电信网络中选择天线模式的方法和装置
CN1330102C (zh)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与网络单元
CN101547486B (zh) 切换处理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0581299C (zh) 用于选择载波的方法和设备
CN102388645B (zh) 一种多射频拉远单元共小区的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KR102660113B1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 기지국 및 그 동작 방법
EP2389026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ordinated transmission and a mobile terminal and network side device
CN101790200A (zh) 上行载频管理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3002501A (zh) 一种移动中继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03313306A (zh) 一种wlan负载均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080299985A1 (en) Downlink Traffic Channel Resoure Allocation Method an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for Multi-Carrier Hsdpa
CN104168624A (zh) 一种无线网络接入控制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2711236B (zh) 一种能力同步方法、设备及通信系统
CN102378286B (zh) 集中式网络的频谱切换方法、用户终端、基站和系统
CN104735785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和相关设备
CN104144480A (zh) 接入技术网络间互通方法和装置
CN102300253B (zh) 上行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740360A (zh) 一种小区负荷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1786764B (zh) 主载波选择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0525221C (zh) 集成无线接入网络控制器及选择无线接入网络的方法
CN104704904B (zh) 一种选择接入网络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05101291A (zh) 用于无线网络中的测量装置和方法以及控制装置和方法
CN1334687A (zh) 在蜂窝移动无线通信网中进行无线传输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