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91958B - 卡合装置及具有该卡合装置的物体 - Google Patents

卡合装置及具有该卡合装置的物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91958B
CN102291958B CN201010201351.0A CN201010201351A CN102291958B CN 102291958 B CN102291958 B CN 102291958B CN 201010201351 A CN201010201351 A CN 201010201351A CN 102291958 B CN102291958 B CN 1022919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b
guide rails
close device
clamping close
hook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0135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91958A (zh
Inventor
韦仁旌
庄政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st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Wist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stron Corp filed Critical Wistron Corp
Priority to CN20101020135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91958B/zh
Publication of CN1022919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919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919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919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卡合装置及具有该卡合装置的物体。该卡合装置适于卡合一第一物件与一第二物件,卡合装置包含一第一卡钩、二限位挡板、二固定板及一第二卡钩,第一卡钩设置于第一物件;二限位挡板设置于第一物件且分别位于第一卡钩前、后侧,各限位挡板包括一定位导轨,定位导轨包含一纵向导引轨道、一弧形导引轨道,及一挡止肩部,弧形导引轨道位于纵向导引轨道远离第一卡钩的一侧;二固定板前、后相间隔地设置于第二物件;第二卡钩包括一板体、一可脱离地卡掣于第一卡钩的卡钩本体,及二间隔位于卡钩本体前、后侧的导引杆,各导引杆包含一卡掣于挡止肩部的导柱。

Description

卡合装置及具有该卡合装置的物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卡合装置及具有该卡合装置的物体,特别是涉及一种免螺丝且便于快速组装及拆卸的卡合装置及具有该卡合装置的物体。
背景技术
如图1及图2所示,中国台湾专利第M288756号专利案(申请案号为094216081)所揭露的卡合结构1,是用以结合一第一壳体21与一第二壳体22。卡合结构1包括二设置于第一壳体21上且左、右相间隔的卡钩11,及二设置于第二壳体22上且左、右相间隔的卡合件12,二卡钩11及二卡合件12分别呈反向设置,各卡钩11具有一连接于第一壳体21的臂部111,及一设于臂部111底端的钩部112,各卡合件12具有一可供卡钩11的钩部112卡合的卡槽121。
欲将第一壳体21组装固定于第二壳体22时,将各卡钩11对准各卡合件12并下压,当钩部112的一朝下的斜面113抵接于卡合件12的一朝上的斜面122时,卡钩11的钩部112及弹臂111会被向外撑开,待钩部112移动到卡槽121位置时,通过臂部111的复位弹力即可驱使钩部112卡合于卡槽121内并抵于一槽壁123,此时,第一壳体21即组装并固定于第二壳体22。
由于卡钩11的臂部111通常是固定在第一壳体21上,若组装或拆卸过程中施力不当易造成臂部111与第一壳体21连接处产生断裂的情形,因此,如何构思出一种便于快速组装及拆卸且能防止卡钩断裂的卡合装置设计,遂成为本发明要进一步改进的主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卡合装置,便于将第一物件及第二物件快速组装及拆卸且能防止卡钩断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卡合装置的物体,便于将第一物件及第二物件快速组装及拆卸且能防止卡钩断裂。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背景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手段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所揭露的卡合装置,适于卡合一第一物件与一第二物件,卡合装置包含一第一卡钩、二限位挡板、至少二固定板,及至少一第二卡钩。
第一卡钩设置于第一物件;二限位挡板设置于第一物件且分别位于第一卡钩前、后侧,各限位挡板包括至少一定位导轨,定位导轨包含一底端呈开放的纵向导引轨道、一顶、底两端分别连接纵向导引轨道的弧形导引轨道,及一界定于纵向导引轨道顶端与弧形导引轨道顶端之间的挡止肩部,弧形导引轨道位于纵向导引轨道远离第一卡钩的一侧;二固定板前、后相间隔地设置于第二物件;第二卡钩包括一可转动地枢接于二固定板之间的板体、一凸设于板体顶端且可脱离地卡掣于第一卡钩的卡钩本体,及二凸设于板体顶端且间隔位于卡钩本体前、后侧的导引杆,各导引杆包含一设于顶端且可由纵向导引轨道导引而卡掣于挡止肩部的导柱。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背景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手段进一步实现。
当第一、第二物件相互分离时,导柱经由弧形轨道导引会带动卡钩本体向外枢转并脱离第一卡钩,由此,使得第二卡钩不会受到第一卡钩的阻挡而能轻易地脱离第一卡钩。
纵向导引轨道包括一由下而上倾斜以渐缩宽度并与挡止肩部连接的斜面,斜面可供导柱抵接,由此,使得导柱脱离斜面时能自动卡掣于挡止肩部。
纵向导引轨道还包括一底端呈开放并与弧形导引轨道底端连接的主轨道部,及一由主轨道部顶端朝上延伸并与弧形导引轨道顶端连接的导入轨道部,由此,在组装过程中能避免导柱误滑入弧形导引轨道内。
第一卡钩包括一位于底端的第一钩部,板体呈L形并包含一呈纵向延伸的立板部,卡钩本体包含一凸设于立板部顶端的臂部,及一凸设于臂部顶端用以卡掣第一钩部的第二钩部,导柱高度高于第二钩部高度。
板体还包含一呈横向延伸并可抵接第二物件的挡止板部,各固定板包括一枢接槽,第二卡钩还包括二设于挡止板部且分别可转动地枢接于二固定板的枢接槽的枢转轴。
枢接槽包含一供各枢转轴枢接的枢接槽部,及一开口朝向侧边用以导引各枢转轴枢接于枢接槽部内的导引槽部,由此,第二卡钩的枢转轴能方便且快速地组装在枢接槽内。
各固定板包括一间隔位于枢接槽内侧的第一定位部,第二卡钩包括二设于挡止板部的第二定位部,各第二定位部间隔位于各枢转轴内侧且可脱离地卡掣于第一定位部,第一定位部为一圆弧形卡槽或一圆弧形凸块其中之一,各第二定位部为一圆弧形卡槽或一圆弧形凸块其中另一。
第一卡钩包括二位于左、右侧的第一钩部,各限位挡板包括二位于该第一卡钩左、右侧的定位导轨,卡合装置包含四固定板,及二分别卡掣于二第一钩部的第二卡钩,每二固定板前、后相间隔地设置于第二物件,二第二卡钩可分别受二定位导轨导引而脱离二第一钩部。
依据本发明所揭露的具有卡合装置的物体,包括一第一物件、一第二物件,及一用以卡合第一物件与第二物件的卡合装置。卡合装置包含一第一卡钩、二限位挡板、至少二固定板,及至少一第二卡钩。
第一卡钩设置于第一物件;二限位挡板设置于第一物件且分别位于第一卡钩前、后侧,各限位挡板包括至少一定位导轨,定位导轨包含一底端呈开放的纵向导引轨道、一顶、底两端分别连接纵向导引轨道的弧形导引轨道,及一界定于纵向导引轨道顶端与弧形导引轨道顶端之间的挡止肩部,弧形导引轨道位于纵向导引轨道远离第一卡钩的一侧;二固定板前、后相间隔地设置于第二物件;第二卡钩包括一可转动地枢接于二固定板之间的板体、一凸设于板体顶端且可脱离地卡掣于第一卡钩的卡钩本体,及二凸设于板体顶端且间隔位于卡钩本体前、后侧的导引杆,各导引杆包含一设于顶端且可由纵向导引轨道导引而卡掣于挡止肩部的导柱。
通过上述技术手段,本发明具有卡合装置的物体的优点及功效在于,通过卡合装置的设计可将第一物件快速地组装固定在第二物件上或者是由第二物件上拆卸,能提升使用上的方便性。再者,通过定位轨道的纵向导引轨道与弧形导引轨道的设计,使得第一、第二物件在组装过程中,第二钩部能确实与第一钩部位置相对应并卡掣于第一钩部;而第一、第二物件在拆卸过程中,第二钩部不会受到第一钩部的阻挡而能轻易地脱离第一钩部,能避免第二钩部被卡住而难以拆卸,或者是第二钩部受力过大而造成臂部断裂的情形。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中国台湾专利第M288756号专利案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现有中国台湾专利第M288756号专利案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具有卡合装置的物体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发明具有卡合装置的物体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卡合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发明具有卡合装置的物体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说明卡合装置的各第二卡钩与固定板分离的状态;
图6是本发明具有卡合装置的物体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态样的立体分解图,说明第一定位部为圆弧形凸块,第二定位部为圆弧形卡槽;
图7是本发明具有卡合装置的物体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说明导柱穿入纵向导引轨道的主轨道部内;
图8是本发明具有卡合装置的物体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说明第一钩部将第二钩部往外顶推;
图9是本发明具有卡合装置的物体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说明导柱沿纵向导引轨道滑移过程中会抵接斜面;
图10是本发明具有卡合装置的物体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说明导柱卡掣于挡止肩部,以及第二钩部卡掣于第一钩部;
图11是本发明具有卡合装置的物体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卡合装置的立体图,说明导柱卡掣于挡止肩部,以及第二钩部卡掣于第一钩部;
图12是本发明具有卡合装置的物体的一较佳实施例的拆卸示意图,说明导柱沿弧形导引轨道滑移;
图13是本发明具有卡合装置的物体的一较佳实施例的拆卸示意图,说明导柱滑移到弧形导引轨道最外侧端位置,以容许第一钩部通过第二钩部;
图14是本发明具有卡合装置的物体的一较佳实施例的拆卸示意图,说明第一物件拆离第二物件。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现有
1卡合结构
11卡钩
111臂部
112钩部
113、122斜面
12卡合件
121卡槽
123槽壁
21第一壳体
22第二壳体
本发明
300物体
3第一物件
4第二物件
5卡合装置
51第一卡钩
511、550臂部
512第一钩部
513导引斜面
52限位挡板
521定位导轨
522纵向导引轨道
523弧形导引轨道
524挡止肩部
525主轨道部
526导入轨道部
527斜面
53固定板
531枢接槽
532枢接槽部
533导引槽部
534第一定位部
54第二卡钩
541板体
542卡钩本体
543立板部
544挡止板部
545枢转轴
546第二定位部
547导引杆
548杆体
549导柱
551第二钩部
552接触斜面
553间隙
I、II箭头
III、IV箭头
T扭力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发明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附图只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在本发明被详细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如图3所示,是本发明具有卡合装置的物体的一较佳实施例,该物体300包括一第一物件3、一第二物件4,及一用以卡合第一物件3与第二物件4的卡合装置5,在本实施例中,物体300是以笔记型电脑的主机壳体为例作说明,其中,第一物件3为上壳体部,第二物件4为一用以供上壳体部盖合的下壳体部。需说明的是,在应用上,物体300也可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或者是移动电话等产品的壳体,凡是任何产品中的两物件需可拆卸地卡合固定在一起时,都可通过本实施例的卡合装置5来实现。
如图3、图4及图5所示,卡合装置5包含一第一卡钩51、二限位挡板52、至少二固定板53,及至少一第二卡钩54。本实施例的主要技术特征在于第一卡钩51设置于第一物件3;二限位挡板52设置于第一物件3且分别位于第一卡钩51前、后侧,各限位挡板52包括至少一定位导轨521,定位导轨521包含一底端呈开放的纵向导引轨道522、一顶、底两端分别连接纵向导引轨道522的弧形导引轨道523,及一界定于纵向导引轨道522顶端与弧形导引轨道523顶端之间的挡止肩部524,弧形导引轨道523位于纵向导引轨道522远离第一卡钩51的一侧;二固定板53前、后相间隔地设置于第二物件4;第二卡钩54包括一可转动地枢接于二固定板53之间的板体541、一凸设于板体541顶端且可脱离地卡掣于第一卡钩51的卡钩本体542,及二凸设于板体541顶端且间隔位于卡钩本体542前、后侧的导引杆547,各导引杆547包含一设于顶端且可由纵向导引轨道522导引而卡掣于挡止肩部524的导柱549。
以下将针对各构件的细部结构及组装与拆卸方式进行详细说明:第一卡钩51包括一连接于第一物件3的臂部511,及二凸设于臂部511底端且位于左、右侧的第一钩部512。本实施例的卡合装置5包含四固定板53,及二第二卡钩54,每二固定板53前、后相间隔地设置于第二物件4上,二第二卡钩54呈反向设置且左右相间隔,各第二卡钩54包括一呈L形并且连接在每二固定板53之间的板体541,及一卡钩本体542,板体541包含一呈纵向延伸的立板部543,卡钩本体542凸设于立板部543顶端用以卡掣各第一钩部512。
各第二卡钩54的板体541还包含一由立板部543底端朝外横向延伸的挡止板部544,挡止板部544可抵接在第二物件4上。各固定板53是一体成型地连接于第二物件4,各固定板53包括一枢接槽531,第二卡钩54还包括二凸设于挡止板部544前、后相反侧的枢转轴545,各枢转轴545可转动地枢接于各固定板53的枢接槽531内,由此,使得各第二卡钩54能以枢转轴545为轴心相对于固定板53转动。另外,通过挡止板部544可抵接在第二物件4上的设计,能限制第二卡钩54转动的方向,并且可增加第二卡钩54与第二物件4的接触面积,使得卡钩本体542受压时,第二卡钩54仍能稳固地撑立在第二物件4上。在本实施例中,枢接槽531包含一呈圆弧状用以供枢转轴545枢接的枢接槽部532,及一呈横向延伸且开口朝向侧边的导引槽部533,第二卡钩54的枢转轴545可经由导引槽部533的开口安装于导引槽部533内,通过导引槽部533的导引使得枢转轴545能卡合并枢接于枢接槽部532,由此,第二卡钩54能方便且快速地组装在二固定板53之间。
各固定板53还包括一形成于内表面且间隔位于枢接槽531的枢接槽部532内侧的第一定位部534,第二卡钩54还包括二凸设于挡止板部544前、后相反侧的第二定位部546,各第二定位部546间隔位于各枢转轴545内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534为一圆弧形卡槽,第二定位部546为一可脱离地卡掣于该圆弧形卡槽内的圆弧形凸块,通过第二定位部546卡掣于第一定位部534内,使得第二卡钩54的卡钩本体542能被定位在一呈纵向延伸的位置,以避免第二卡钩54通过枢转轴545相对于固定板53转动时,卡钩本体542脱离第一卡钩51的第一钩部512。当然,在设计时,第一定位部534也可为一圆弧形凸块(如图6所示),第二定位部546也可为一供该圆弧形凸块卡掣的圆弧形卡槽(如图6所示)。
为了使各第二卡钩54的卡钩本体542能稳固地卡掣于第一卡钩51的第一钩部512上,使得卡钩本体542不会向前或向后移动而脱离第一钩部512,卡合装置5的二限位挡板52一体成型地连接于第一物件3且分别位于第一卡钩51前、后侧。各第二卡钩54包括二凸设于板体541的立板部543顶端且间隔位于卡钩本体542前、后侧的导引杆547,各导引杆547可抵接在各限位挡板52内侧,由此,使得第二卡钩54无法相对于第一卡钩51向前或向后移动,以防止卡钩本体542脱离第一钩部512。
在本实施例中,各限位挡板52包括二设于内侧且左、右相间隔的定位导轨521,各导引杆547包含一连接于立板部543顶端的杆体548,及一凸设于杆体548外侧面的导柱549,各导引杆547的导柱549可滑动地滑接于各定位导轨521内。卡钩本体542包含一凸设于立板部543顶端的臂部550,及一凸设于臂部550顶端用以卡掣第一钩部512的第二钩部551,其中,各导引杆547的导柱549高度高于卡钩本体542的第二钩部551高度。在组装第一物件3与第二物件4的过程中,当各导引杆547的导柱549滑入各定位导轨521的一底端呈开放的纵向导引轨道522内时,会受纵向导引轨道522的导引而往上移动,通过导柱549受纵向导引轨道522的限制以及第二定位部546卡掣于第一定位部534内,使得第二卡钩54无法相对于固定板53旋转,由此,能确保卡钩本体542的第二钩部551准确地卡掣于第一卡钩51的第一钩部512。
各定位导轨521还包含一顶、底两端分别连接纵向导引轨道522的弧形导引轨道523,及一界定于纵向导引轨道522顶端与弧形导引轨道523顶端之间的挡止肩部524,当各导引杆547的导柱549经由纵向导引轨道522的导引而卡掣于挡止肩部524时,卡钩本体542的第二钩部551同时卡掣于第一卡钩51的第一钩部512。通过导柱549卡掣于挡止肩部524,使得第一、第二物件3、4相互分离时,导柱549会沿着弧形导引轨道523往下滑移而不会经由纵向导引轨道522往下滑移,由于弧形导引轨道523是位于纵向导引轨道522远离第一卡钩51的一侧(也就是在纵向导引轨道522的外侧),故导柱549沿着弧形导引轨道523往下滑移的过程中会逐渐地被往外撑开,以迫使第二定位部546脱离第一定位部534,使得第二卡钩54能相对于固定板53往外枢转而带动卡钩本体542的第二钩部551脱离第一钩部512。当导柱549滑过弧形导引轨道523最外端位置后,导柱549会逐渐地被往内挤压使得第二卡钩54往内枢转复位,并迫使第二定位部546卡掣于第一定位部534,由此,使得导柱549经由纵向导引轨道522脱离时,第二卡钩54能自动复位到一初始位置(如图4所示)。
通过弧形导引轨道523的设计,在拆卸第一、第二物件3、4的过程中,第二钩部551不会受到第一钩部512的阻挡,能避免第二钩部551被卡住而难以拆卸,或者是第二钩部551受力过大而造成臂部550断裂的情形,由此,能方便且迅速地将第一、第二物件3、4拆卸。
较佳地,在本实施例中,纵向导引轨道522包括一底端呈开放并与弧形导引轨道523底端连接的主轨道部525,及一由主轨道部525顶端朝上延伸并与弧形导引轨道523顶端连接的导入轨道部526,通过主轨道部525与导入轨道部526以及弧形导引轨道523相连通的设计,使得第一、第二物件3、4组装过程中,导柱549能经由主轨道部525的导引而确实地滑入导入轨道部526内并卡掣于挡止肩部524上,以防止导柱549误滑入弧形导引轨道523内的情形产生。
如图7、图8及图9所示,欲将第一物件3卡合并固定在第二物件4时,将第一卡钩51的二第一钩部512对准二第二卡钩54的第二钩部551,接着,使用者可沿箭头I方向将第一物件3朝第二物件4下压,或者是沿箭头II方向将第二物件4朝第一物件3上压,或者是沿箭头I、II方向分别将第一物件3与第二物件4相互靠近压合。由于各导引杆547的导柱549高度高于卡钩本体542的第二钩部551高度,因此,导柱549会先穿入纵向导引轨道522的主轨道部525内,使卡钩本体542的第二钩部551能确实与第一钩部512位置相对应。
当各第二钩部551的一朝上的接触斜面552抵接于各第一钩部512的一朝下的导引斜面513时,各第一钩部512施予各第二钩部551的一分力会将各第二钩部551往外顶推,使臂部550受压而产生塑性变形。由于卡钩本体542与各导引杆547之间形成有一间隙553,所以,卡钩本体542的臂部550塑性变形时不会对导引杆547造成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各纵向导引轨道522包括一由下而上朝内倾斜以渐缩宽度并与挡止肩部524连接的斜面527,当导柱549沿着纵向导引轨道522朝上滑移的过程中,导柱549逐渐受到斜面527的挤压而迫使杆体548朝卡钩本体542方向弯折变形,间隙553可提供杆体548塑性变形时所需的空间,故杆体548塑性变形时不会对卡钩本体542造成影响。
如图9、图10及图11所示,待第二钩部551上移到与第一钩部512脱离的位置时,通过臂部550的复位弹力驱使第二钩部551复位,使得第二钩部551卡掣于第一钩部512上,同时,导柱549会脱离斜面527,通过杆体548的复位弹力驱使导柱549复位,使得导柱549卡掣于挡止肩部524。此时,卡合装置5在一锁定状态,第一物件3即卡合并固定在第二物件4上。本实施例通过二第二卡钩54呈反向设置地分别卡掣于第一卡钩51的二第一钩部512,当第一物件3受外力作用导致其中一第二钩部551受拉变形而脱离其中一第一钩部512时,另一侧的第二钩部551仍能保持在卡掣于另一第一钩部512的位置,由此,使第一物件3受外力作用时卡合装置5的第二卡钩54不会轻易地脱离与第一卡钩51的卡掣,能提升卡合装置5在锁定状态时的稳固性。
如图12、图13及图14所示,欲将第一物件3由第二物件4上拆卸时,使用者可沿箭头II方向将第一物件3往上拉,或者是沿箭头I方向将第二物件4往下拉,或者是沿箭头II、I方向分别将第一物件3与第二物件4相互拉开。由于各导引杆547的导柱549受到挡止肩部524的挡止,所以导柱549会沿着弧形导引轨道523往下滑移并且逐渐地被往外撑开,各限位挡板52会分别对左、右二第二卡钩54施加一逆时针方向的扭力T以及一顺时针方向的扭力T,由于扭力T的力量大于第一、第二定位部534、546的一受力上限值,所以会迫使各第二卡钩54的第二定位部546脱离第一定位部534,使得左、右二第二卡钩54能分别沿箭头III、IV方向向外枢转而带动各第二钩部551脱离各第一钩部512。需说明的是,前述受力上限值是由第一定位部534以及第二定位部546的尺寸来决定。
当各导引杆547的导柱549滑移到各弧形导引轨道523最外侧端位置(如图13所示)时,二第二卡钩54的第二钩部551张开至最大角度并可容许第一卡钩51的二第一钩部512通过,由此,使得第二钩部551不会受到第一钩部512的阻挡而能轻易且顺利地脱离第一钩部512。
当各导引杆547的导柱549由各弧形导引轨道523最外侧端位置继续向下滑移时会逐渐地被往内挤压,各限位挡板52会分别对左、右二第二卡钩54施加一顺时针方向的扭力T以及一逆时针方向的扭力T,使得左、右二第二卡钩54能分别沿箭头IV、III方向向内枢转。待各导引杆547的导柱549滑移到各纵向导引轨道522的主轨道部525时,各第二卡钩54的第二定位部546复位并卡掣于第一定位部534内,使得第二卡钩54能自动复位并定位在初始位置,此时,卡合装置5在一释锁状态,各导引杆547的导柱549可经由主轨道部525滑出,使第一物件3拆离第二物件4。
需说明的是,虽然本实施例是以第一卡钩51具有二个第一钩部512,各限位挡板52具有二个定位轨道521,以及第二物件4设置四个固定板53与二个第二卡钩54为例作说明,但设计时,第一钩部512、各限位挡板52的定位轨道521以及第二卡钩54的设计数量可为一个,而固定板53的设计数量可为二个,同样能使卡合装置5在锁定状态与释锁状态之间变换。
归纳上述,本实施例的物体300,通过卡合装置5的设计,使用者不需通过任何辅助工具即可将第一物件3快速地组装固定在第二物件4上或者是由第二物件4上拆卸,能提升使用上的方便性。再者,通过定位轨道521的纵向导引轨道522与弧形导引轨道523的设计,使得第一、第二物件3、4在组装过程中,第二钩部551能确实与第一钩部512位置相对应并卡掣于第一钩部512;而第一、第二物件3、4在拆卸过程中,第二钩部551不会受到第一钩部512的阻挡而能轻易地脱离第一钩部512,能避免第二钩部551被卡住而难以拆卸,或者是第二钩部551受力过大而造成臂部550断裂的情形,故确实能达成本发明所诉求的目的。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发明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卡合装置,适于卡合一第一物件与一第二物件,该卡合装置包含:
第一卡钩,设置于该第一物件;
两个限位挡板,设置于该第一物件且分别位于该第一卡钩前、后侧,各该限位挡板包括至少一定位导轨,该定位导轨包含一底端呈开放的纵向导引轨道、一顶、底两端分别连接该纵向导引轨道的弧形导引轨道,及一界定于该纵向导引轨道顶端与该弧形导引轨道顶端之间的挡止肩部,该弧形导引轨道位于该纵向导引轨道远离该第一卡钩的一侧;
至少两个固定板,前、后相间隔地设置于该第二物件;及
至少一第二卡钩,包括一可转动地枢接于该二固定板之间的板体、一凸设于该板体顶端且可脱离地卡掣于该第一卡钩的卡钩本体,及两个凸设于该板体顶端且间隔位于该卡钩本体前、后侧的导引杆,各该导引杆包含一设于顶端且可由该纵向导引轨道导引而卡掣于该挡止肩部的导柱,当该第一、第二物件相互分离时,该导柱经由该弧形导引轨道导引会带动该卡钩本体向外枢转并脱离该第一卡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合装置,其中,该纵向导引轨道包括一由下而上倾斜以渐缩宽度并与该挡止肩部连接的斜面,该斜面可供该导柱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合装置,其中,该纵向导引轨道还包括一底端呈开放并与该弧形导引轨道底端连接的主轨道部,及一由该主轨道部顶端朝上延伸并与该弧形导引轨道顶端连接的导入轨道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合装置,其中,该第一卡钩包括一位于底端的第一钩部,该板体呈L形并包含一呈纵向延伸的立板部,该卡钩本体包含一凸设于该立板部顶端的臂部,及一凸设于该臂部顶端用以卡掣该第一钩部的第二钩部,该导柱高度高于该第二钩部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合装置,其中,该板体还包含一呈横向延伸并可抵接该第二物件的挡止板部,各该固定板包括一枢接槽,该第二卡钩还包括两个设于该挡止板部且分别可转动地枢接于该两个固定板的枢接槽的枢转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卡合装置,其中,该枢接槽包含一供各该枢转轴枢接的枢接槽部,及一开口朝向侧边用以导引各该枢转轴枢接于该枢接槽部内的导引槽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卡合装置,其中,各该固定板还包括一间隔位于该枢接槽内侧的第一定位部,该第二卡钩还包括两个设于该挡止板部的第二定位部,各该第二定位部间隔位于各该枢转轴内侧且可脱离地卡掣于该第一定位部,该第一定位部为一圆弧形卡槽或一圆弧形凸块其中之一,各该第二定位部为一圆弧形卡槽或一圆弧形凸块其中另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合装置,其中,该第一卡钩包括两个位于左、右侧的第一钩部,各该限位挡板包括两个位于该第一卡钩左、右侧的定位导轨,该卡合装置包含四固定板,及两个分别卡掣于该两个第一钩部的第二卡钩,每两个固定板前、后相间隔地设置于该第二物件,该两个第二卡钩可分别受该二定位导轨导引而脱离该两个第一钩部。
9.一种具有卡合装置的物体,包括:
第一物件;
第二物件;
卡合装置,用以卡合该第一物件与该第二物件,该卡合装置包含:
第一卡钩,设置于该第一物件;
两个限位挡板,设置于该第一物件且分别位于该第一卡钩前、后侧,各该限位挡板包括至少一定位导轨,该定位导轨包含一底端呈开放的纵向导引轨道、一顶、底两端分别连接该纵向导引轨道的弧形导引轨道,及一界定于该纵向导引轨道顶端与该弧形导引轨道顶端之间的挡止肩部,该弧形导引轨道位于该纵向导引轨道远离该第一卡钩的一侧;
至少两个固定板,前、后相间隔地设置于该第二物件;及
至少一第二卡钩,包括一可转动地枢接于该二固定板之间的板体、一凸设于该板体顶端且可脱离地卡掣于该第一卡钩的卡钩本体,及两个凸设于该板体顶端且间隔位于该卡钩本体前、后侧的导引杆,各该导引杆包含一设于顶端且可由该纵向导引轨道导引而卡掣于该挡止肩部的导柱,当该第一、第二物件相互分离时,该导柱经由该弧形导引轨道导引会带动该卡钩本体向外枢转并脱离该第一卡钩。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卡合装置的物体,其中,该纵向导引轨道包括一由下而上倾斜以渐缩宽度并与该挡止肩部连接的斜面,该斜面可供该导柱抵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具有卡合装置的物体,其中,该纵向导引轨道还包括一底端呈开放并与该弧形导引轨道底端连接的主轨道部,及一由该主轨道部顶端朝上延伸并与该弧形导引轨道顶端连接的导入轨道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具有卡合装置的物体,其中,该第一卡钩包括一位于底端的第一钩部,该板体呈L形并包含一呈纵向延伸的立板部,该卡钩本体包含一凸设于该立板部顶端的臂部,及一凸设于该臂部顶端用以卡掣该第一钩部的第二钩部,该导柱高度高于该第二钩部高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具有卡合装置的物体,其中,该板体还包含一呈横向延伸并可抵接该第二物件的挡止板部,各该固定板包括一枢接槽,该第二卡钩还包括两个设于该挡止板部且分别可转动地枢接于该两个固定板的枢接槽的枢转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具有卡合装置的物体,其中,该枢接槽包含一供各该枢转轴枢接的枢接槽部,及一开口朝向侧边用以导引各该枢转轴枢接于该枢接槽部内的导引槽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具有卡合装置的物体,其中,各该固定板还包括一间隔位于该枢接槽内侧的第一定位部,该第二卡钩还包括两个设于该挡止板部的第二定位部,各该第二定位部间隔位于各该枢转轴内侧且可脱离地卡掣于该第一定位部,该第一定位部为一圆弧形卡槽或一圆弧形凸块其中之一,各该第二定位部为一圆弧形卡槽或一圆弧形凸块其中另一。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卡合装置的物体,其中,该第一卡钩包括两个位于左、右侧的第一钩部,各该限位挡板包括两个位于该第一卡钩左、右侧的定位导轨,该卡合装置包含四个固定板,及两个分别卡掣于该两个第一钩部的第二卡钩,每两个固定板前、后相间隔地设置于该第二物件,该两个第二卡钩可分别受该两个定位导轨导引而脱离该两个第一钩部。
CN201010201351.0A 2010-06-17 2010-06-17 卡合装置及具有该卡合装置的物体 Active CN1022919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01351.0A CN102291958B (zh) 2010-06-17 2010-06-17 卡合装置及具有该卡合装置的物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01351.0A CN102291958B (zh) 2010-06-17 2010-06-17 卡合装置及具有该卡合装置的物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91958A CN102291958A (zh) 2011-12-21
CN102291958B true CN102291958B (zh) 2014-06-25

Family

ID=453379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01351.0A Active CN102291958B (zh) 2010-06-17 2010-06-17 卡合装置及具有该卡合装置的物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9195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08822A (zh) * 2012-08-23 2012-12-05 宁波邦达智能停车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箱体的框腔和框盖的连接装置
CN105302236B (zh) * 2014-07-28 2018-09-25 明纬(广州)电子有限公司 扣持装置
CN107019475B (zh) * 2016-02-02 2019-06-07 帝凯国际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稳定上下定位结构
ES2652180B1 (es) * 2016-07-06 2018-07-23 Dikai International Enterprise Co., Ltd. Estructura de posicionado
CN107642533B (zh) * 2016-07-20 2019-12-20 鸿富锦精密工业(武汉)有限公司 锁固机构
CN108268827A (zh) * 2017-01-03 2018-07-10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辨识模块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6930A (zh) * 1995-04-20 1998-07-08 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调节器
CN2891360Y (zh) * 2006-04-07 2007-04-18 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具有防尘机构的插座连接器
CN101094576A (zh) * 2006-06-22 2007-12-26 广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配件离合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200134B1 (de) * 2008-12-02 2013-01-30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Baugruppe mit Gehäuse für Profilschien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6930A (zh) * 1995-04-20 1998-07-08 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调节器
CN2891360Y (zh) * 2006-04-07 2007-04-18 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具有防尘机构的插座连接器
CN101094576A (zh) * 2006-06-22 2007-12-26 广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配件离合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91958A (zh) 2011-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91958B (zh) 卡合装置及具有该卡合装置的物体
US7857541B2 (en) Connecting/disconnecting mechanism and composite apparatus
WO2014000579A1 (zh) 一种用于插拔pcb板的连杆装置
US9207709B2 (en) Storage device assembling modul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N104244662A (zh) 滑轨组件及滑轨组件对
CN102709793B (zh) 一种pcb板的插拔机构、成品板及插框
US8373984B2 (en) Docking station for connecting a notebook computer
TW201607412A (zh) 承載裝置及伺服器
CN101860579A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01841990B (zh) 带支撑架的电子设备
CN104516448A (zh) 伺服器
CN103901951A (zh) 显示屏可移动的笔记本电脑
CN103179835A (zh) 机柜组合
CN102348351B (zh) 卡合装置及具有该卡合装置的物品
US10696474B2 (en) Carriage decking device
TWM508767U (zh) 介面卡之插拔裝置
CN102316691B (zh) 卡合装置及具有该卡合装置的物品
CN201688121U (zh) 用于搭建展台的型材
CN105128020A (zh) 一种具有预定位功能的夹爪
TW201230911A (en) Assembly jig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US20130128449A1 (en) Docking station
CN101827182A (zh) 可携式实物展示装置
CN201734169U (zh) 伸缩式文件架
CN201335232Y (zh) 显示器支撑架
CN204069506U (zh) 一种用于软性线路板的折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