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82808B - 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和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和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82808B
CN102282808B CN200980115079.XA CN200980115079A CN102282808B CN 102282808 B CN102282808 B CN 102282808B CN 200980115079 A CN200980115079 A CN 200980115079A CN 102282808 B CN102282808 B CN 1022828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eiving terminal
transmitting terminal
terminal
local routing
compre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1507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82808A (zh
Inventor
时代
卢磊
梁文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2828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828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828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8280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04Protocols for data compression, e.g. ROH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法、相应设备和通信系统。该方法包括:接收发送终端发送的头压缩数据包;根据接收终端和发送终端的映射信息,将所述头压缩数据包本地路由到所述接收终端。采用该技术方案减少了网络侧的操作,减少了数据包的传输时延。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和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和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使数据在网络侧快速、准确、高效的传输时是网络通信技术发展的方向。本地路由技术是网络通信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采用本地路由技术能够降低运营商成本,节约网络资源,提高数据传输速度。又由于对于无线链路环境下的数据传输,在传输过程中很多的带宽资源被用于重复传输非净荷的数据,如网际协议(IP,Intemet Protocol)数据包中的IP头开销,导致带宽被浪费,降低了服务质量。已经实现的头压缩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重复传输非净荷的数据导致的带宽浪费问题。将本地路由技术和头压缩技术结合在一起,实现数据快速、准确、高效的传输,已经成为当今的主流技术。
现有的本地路由技术主要分为:基于预置流的本地路由和基于动态流的本地路由。
其中,基于预置的流的本地路由的具体方法包括:属于本地路由范围内的发送终端和接收终端,在入网时都与网络侧建立预置流;网络侧将发送终端的和接收终端预置流进行了绑定;当发送终端发送的数据需要进行本地路由时,发送终端将要发送的数据通过与网络侧建立的预置流发送给网络侧;网络侧将上述数据通过与接收终端建立的预置流发送给接收终端。
基于动态流的本地路由包括:基于点到多点(P2M,Peer to Multipeer)动态流的本地路由和基于点到点(P2P,Peer to Peer)动态流的本地路由。
第一、基于P2M动态流的本地路由具体方法包括:属于本地路由范围内的发送终端和接收终端入网后,发送终端发送数据给网络侧,网络侧通过解析数据中的目的地址,获知该数据的目的地址(即接收终端的地址)可以进行本地路由,则网络侧采用本地路由,将数据发送给接收终端。
第二、基于P2P动态流的本地路由具体方法包括:属于本地路由范围内的发送终端和接收终端在入网时,就已经建立了发送终端与接收终端关联,具体关联的方法可以是建立两个终端的CID关联,当网络侧接收到发送终端发送的数据后,根据两个终端之间的关联关系,将数据发送给接收终端。
上述基于预置流的本地路由和基于动态流的本地路由中,网络侧在进行本地路由时,都需要将接收到的发送终端发送的数据进行解头压缩,根据接收端的状况,再重新进行头压缩,发送给接收终端,接收终端再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头压缩。其中,网络侧进行本地路由的执行实体可以是:基站(BS,BaseStation)、接入服务网络网关(ASN-GW,Access Service Network-Gateway)、中继站(RS,Relay Station)或者是其它网络设备。如图1所示,对于采用鲁棒性头压缩(ROHC,Robust Header Compressor)技术时,在发送终端、网络侧和接收终端中传输的数据的形式。发送终端MS1将IP数据包进行头压缩,将压缩后的数据包发送给网络侧,网络侧将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头压缩,根据接收端的状况,再重新进行头压缩,发送给接收终端MS2,MS2再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头压缩,还原出IP数据包。
在对现有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网络侧收到头压缩后的本地路由数据包后,需要对数据包解头压缩,再根据接收端的状况,重新进行头压缩;网络侧必须维护使用本地路由业务的两个终端的压缩上下文信息,增加了网络侧设备的负担;而且,网络侧必须对收到的头压缩后的数据包,解头压缩再重新进行头压缩,造成时延开销。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和通信系统,可以减少网络侧对本地路由业务的操作步骤,明显减少数据在网络侧传输时的传输时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法,包括:
接收发送终端发送的头压缩数据包;
根据接收终端和发送终端的映射信息,将所述头压缩数据包本地路由到所述接收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还一种本地路由执行实体,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发送终端发送的头压缩数据包;
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接收终端和发送终端的的映射信息,将所述头压缩数据包本地路由到所述接收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还一种通信系统,所述通信系统包括:
本地路由执行实体,用于接收发送终端发送的头压缩数据包;用于根据接收终端和发送终端的的映射信息,将所述头压缩数据包本地路由到所述接收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当数据业务满足本地路由条件时,且接收终端与发送终端具有相同的解压缩能力时,网络侧只需要建立发送终端和接受终端之间的数据承载通道,而不需要对本地路由业务数据包进行解压缩,根据接收终端的压缩情况,重新进行头压缩,将重新进行头压缩的数据包发送给接收终端,从而减少了网络侧的操作,减少了数据包的传输时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采用鲁棒性头压缩技术时传输中的数据状态示意简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法流程简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法流程简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法流程简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法流程简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法流程简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本地路由执行实体的逻辑结构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一种本地路由控制实体的逻辑结构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八提供的一种本地路由执行实体的逻辑结构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九提供的一种本地路由控制实体的逻辑结构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十提供的一种本地路由控制实体的逻辑结构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十一提供的一种交换控制实体的逻辑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作说明之前,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地路由的相关实体主要包括:本地路由控制实体和本地路由执行实体。通常,在WiMAX系统中Anchor ASN GW是本地路由控制实体,在LTE系统中Serving GW是本地路由控制事态;在WiMAX系统和LTE系统中,基站、中继站、ASN GW都可以是本地路由执行实体。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方案。
本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法,包括:
步骤M1:接收发送终端发送的头压缩数据包;
步骤M2:根据接收终端和发送终端的的映射信息,将所述头压缩数据包本地路由到所述接收终端。
其中,步骤M2中接收终端和发送终端的的映射信息,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法最终实现在该本地路由执行实体中保存该映射信息,具体说明可以结合下面的实施例来理解。
该技术方案采用根据预置的映射信息,将接收到的头压缩数据包直接进行本地路由到接收终端,而不需要网络侧多头压缩数据包解头压缩,再进行头压缩,然后发送给接收终端,减少了数据在网络侧的传输时延。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法。本实施例中是以基站(BS,BaseStation)作为本地路由执行实体,且本地路由是基于终端入网时建立的预置流的情况做说明。为了更清楚的理解该技术方案,这里对于数据的压缩技术统一为鲁棒性头压缩(ROHC,Robust Header Compressor)技术,但是不限于该压缩技术,其它压缩技术下数据的本地路由方法可以参照本说明书中提供的所有实施例而容易获得。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法包括:
步骤1:发送终端(MS1)的入网操作,使得网络侧获取MS1的压缩能力,网络侧与MS1建立本地路由服务流;
步骤2:接收终端(MS2)的入网操作,使得网络侧获取MS2的压缩能力,且网络侧与MS2建立本地路由服务流;
其中,步骤1和步骤2中具体的操作步骤是相同的,都是终端在入网时与网络侧的一些交互操作。以MS1为例说明,MS1入网的操作具体包括:
步骤A1:MS1向网络侧发送入网通知消息,触发执行入网流程;
其中,对于WiMAX网络,步骤A1中入网流程包括:在进行接入认证之前所进行的网络侧对终端的下行同步、初始测距、SBC基本能力协商等操作。对于其它网络类型是与WiMAX网络中执行的入网操作具体流程是不相同的,但由于是现有技术,此处不详述。
步骤A2:网络侧本地路由控制实体向认证实体发送包含有本地路由控制实体是否支持ROHC能力的认证信息;
步骤A3:认证实体根据步骤A2接收到的认证信息,发送认证实体对ROHC能力的支持情况的信息;
步骤A4:本地路由控制实体根据步骤A3接收到的信息,与MS1进行ROHC能力的协商,本地路由控制实体获取到MS1是否具有ROHC能力,即网络侧获取MS1的压缩能力;
步骤A5:本地路由控制实体根据MS1的ROHC能力、认证实体的ROHC能力和自身的ROHC能力,决定在建立本地路由预置服务流的时,是否要协商ROHC参数;
步骤A6:本地路由控制实体触发为MS1建立本地路由服务流,其中,在建立本地路由服务流中包括ROHC的相关基本参数的协商。
上述步骤A1至步骤A6实现了MS1的入网操作,MS2的入网操作与MS 1是相同的。需要说明的是:终端的入网操作是现有技术,且对于不同的网络系统,入网的过程是不同的,上述说明是便于理解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一个具体举例,不应该理解为对该方法的限制。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1和步骤2是所有终端入网时都需要执行的操作,而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方法,不必每次执行时都重新执行上述步骤1和步骤2,网络侧是利用到终端入网时存储的信息和建立的本地路由服务流。
步骤3:MS1发起数据传输业务,根据预置信息,判断出接收终端MS2的位置属于本地网络,MS1在已经建立的本地路由服务流上发送ROHC初始化(IR,Initial and Refresh)数据包给基站;
其中,步骤3中如果MS1包含的压缩端处于初始状态,则MS1发送的是ROHC IR数据包,其中,ROHC IR数据包中包括了解压缩所需的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解压缩所需的静态信息可以包括: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等;动态信息可以包括:序列号(SN,Sequence Number)、时间戳(Timestamp)等,关于头压缩上下文信息具体说明可以参考现有ROHC技术。
其中,步骤3中预置的信息可以是MS1和MS2所在的网络的信息,如MS1和MS2的IP地址属于同一个局域网范围内。
步骤4:基站接收到MS1发送的ROHC IR数据包,根据ROHC IR数据包中的目的IP地址和源IP地址,判断MS1和MS2是否满足本地路由条件;如果否,执行步骤5,如果是,执行步骤6;
其中,步骤4中具体的判断方法可以是:判断数据包中目的IP地址与源地址都同属于该基站,如果属于同一基站,则满足本地路由条件,如果不是,则不满足本地路由条件。
步骤5:基站将ROHC IR数据包发送给网络侧,经网络侧路由至目的地址所属基站;
其中,该步骤5是与现有技术相同。
步骤6:基站根据预置的MS1和MS2的压缩能力信息,判断MS1与MS2是否具有相同的ROHC能力;如果相同,则执行步骤7,如果不相同,则执行步骤11,
其中,步骤6中相同的ROHC能力,主要是针对MS1和MS2都支持ROHC技术的情况,对于其它头压缩和/或解头压缩技术,则可以统称为:支持相同的压缩能力。其中,上述预置的MS1和MS2的压缩能力信息可以是MS1、MS2分别支持的头压缩和/或解头压缩技术,且将MS1和MS2的压缩能力信息在入网时提供给网络侧的,网络侧将该MS1和MS2的压缩能力信息共享给网络侧的设备。
步骤7:基站根据ROHC IR数据包,获取MS1和MS2的映射关系信息;该映射信息具体可以是映射关系表;
其中,获取的MS 1和MS2的映射关系表,具体可以是从ROHC IR数据包中获取的源IP地址(即MS1的IP地址)、目的IP地址(即MS2的IP地址)、压缩信息标识(Context ID1),和从步骤2中MS2建立的本地路由服务流中获取的压缩信息标识(Context ID2)之间的映射关系。
步骤8:基站将接收到的ROHC IR数据包发送给MS2;
步骤9:MS1发送头压缩的数据包给基站;
步骤10:基站接收到MS1发送的头压缩后的数据包,根据获取的MS1和MS2的映射关系表,将头压缩的数据包发送给MS2。
其中,步骤10中具体的操作流程可以是:基站接收到MS1发送的头压缩后的数据包,在映射关系表中查找到头压缩后的数据包中的Context ID1、MS1的地址和MS2的IP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将该数据包通过MS2与网络侧建立的本地路由服务流发送给MS2。
其中,还需要说明的是,当网络侧的本地路由执行实体发现该ContextID1已经在MS2与网络侧建立的本地路由服务流上使用,且不是作为接收MS1发送的数据业务时,本地路由执行实体将修改该映射关系,使得MS1和MS2之间的数据承载通道顺畅。
步骤11:当MS1与MS2具有不相同的ROHC能力时,则基站将接收到的ROHC IR数据包解头压缩;在根据从网络侧获取的MS2的头压缩上下文信息,对解头压缩的数据包进行头压缩;
步骤12:将头压缩后的数据包发送给MS2。
其中,步骤11和12与现有技术相似,即MS1和MS2不支持相同的头压缩上下文时,网络侧需要对MS1发送的数据进行解头压缩和重新头压缩。
通过上述对步骤1至步骤10的说明,该方法已经可以实现基站将接收到的压缩后的数据包直接转发到目的地址,而不需网络侧的基站将压缩后的数据包解压缩,根据目的终端的压缩情况,重新进行头压缩,将重新进行头压缩的数据包发送给目的终端。使得基站不用维护接收终端和发送终端的头压缩上下文信息,且减少了基站的操作,减少了数据包的传输时延。
可选的,当步骤6中判断出MS1与MS2具有相同的ROHC能力时,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3:基站判断MS2与网络侧已经建立的本地路由服务流中协商得到的ROHC参数,是否与MS1与网络侧已经建立的本地路由服务流中协商得到的ROHC参数相同;如果是,执行上述步骤7;如果否,执行步骤14;
步骤14:基站将MS2与网络侧已经建立的本地路由服务流中设定的ROHC参数,与MS1与网络侧已经建立的本地路由服务流中设定的ROHC参数修改为相同的参数;然后,执行上述步骤7。
其中,可以是将MS1中的ROHC参数修改为与MS2中的ROHC参数相同,反之也可以,保证MS1中和MS2中的压缩参数是相同的。后续实施例中也有相同的说明。
通过增加上述步骤13和步骤14使得MS2在接受到网络侧直接转发的MS1发送的数据包时,可以更加准确的对数据包解压缩。
可选的,为了到达网络侧的本地路由控制实体对交换的实时控制,在步骤7之后,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15:基站将获取的MS1和MS2的映射关系表,发送给本地路由控制实体。
通过增加上述步骤15使得本地路由控制实体可以对本地路由进行实时控制。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13至15未在图2中表示。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法。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与实施例一提供的方法相似,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实施例一是基于MS1、MS2在入网时域网络侧建立的本地路由服务流,从而实现本地路由业务的,该本地路由服务流是网络侧预置的;而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是基于终端与网络侧动态建立的本地路由点对多点(P2M,Peer to Peer)服务流。同时,为了突出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网络侧的交换执行实体可以有多个,在本实施例中网络侧的交换执行实体以ASN-GW为例,来说明该方法。在执行该方法之前,该终端已经执行完成入网操作,有关入网操作过程为现有技术,也可以参照实施例一中步骤1、2的说明。
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301:MS1发送建立承载请求给网络侧,与网络侧建立上行服务流,其中,建立上行服务流操作中包括与网络侧进行ROHC参数的协商;
其中,步骤301的执行时机是在MS1有业务数据需要发送时,MS1与网络侧的本地路由控制实体之间建立上行服务流。
步骤302:网络侧根据建立承载请求中包括的目的IP地址,与MS2建立下行服务流。其中,建立下行服务流操作中也包括与网络侧进行ROHC参数的协商;
上述步骤301与302的操作为现有技术,此处不详述。
步骤303:终端在已经建立的上行服务流上发送ROHC IR数据包给网络侧,路由至ASN-GW;
步骤304:ASN-GW接收到该ROHC IR数据包,根据ROHC IR数据包中的目的IP地址和源IP地址,判断该数据包是否满足本地路由条件;如果否,执行步骤305;如果是,执行步骤306;
其中,步骤304中具体的判断方法可以参考实施例一中步骤4的说明。
步骤305:ASN-GW将ROHC IR数据包发送给网络侧,经网络侧路由至目的地址所属基站;该操作是先有技术。
步骤306:ASN-GW根据预置的MS1和MS2的压缩能力信息,判断MS 1与MS2是否具有相同的ROHC能力;如果相同,则执行步骤307,如果不相同,则执行步骤311;
步骤307至步骤312的说明,与实施例一中步骤7至步骤12的说明对应相似,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实施例一中本地路由执行实体与实施例二中的不同,实施例一为基站,而本实施例是ASN-GW;第二、本实施例中MS1、ASN-GW之间的数据承载是动态建立的上行服务流,ASN-GW、MS2之间的数据承载是建立的下行服务流。
通过上述对步骤301至步骤310的说明,该方法已经可以实现ASN-GW将压缩后的数据包直接转发到目的地址,而不需网络侧的ASN-GW将压缩后的数据包解压缩,根据目的终端的压缩情况,重新进行头压缩,将重新进行头压缩的数据包发送给目的终端。使得ASN-GW不用维护接收终端和发送终端的头压缩上下文信息,且减少了ASN-GW的操作,减少了数据包的传输时延。
可选的,该方法也可以包括步骤313至步骤315,使得ASN-GW控制将MS2中的ROHC参数修改为与MS1中的ROHC参数相同,便于MS2中准确的解头压缩数据包,具体说明可以参考实施例一中的步骤13至15,此处不重述。
可选的,当步骤307中ASN-GW中获取的MS1和MS2的映射关系表后,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316:如果MS1在上行服务流上传输的数据包的Context ID所对应的MS2上服务流中的Context ID,已经被使用,本地路由执行实体ASN-GW将MS 1的上行服务流中所有的Context ID修改为与MS2对应的下行服务流不冲突的Context ID。
通过增加步骤316使得MS1发送的数据包可以准确的传输到目的地址。
与实施例一相似,可选的,为了到达网络侧的本地路由控制实体对交换的实时控制,在步骤307之后,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317:ASN-GW将获取的MS1和MS2的映射关系表,发送给本地路由控制实体。
通过增加上述步骤317使得本地路由控制实体可以对本地路由进行实时控制。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313至317未在图3中表示。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法。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与实施例一、二提供的方法相似,不同主要在于:本实施例中进行本地路由的服务流是点对点(P2P)本地路由服务流。且在本实施例中本地路由执行实体以中继站RS为例做说明,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401:MS1发送建立承载请求给网络侧,与网络侧建立上行服务流、其中,建立上行服务流操作中包括与网络侧进行ROHC参数的协商;
步骤402:网络侧根据建立承载请求中包括的目的IP地址,与MS2建立下行服务流。其中,建立下行服务流操作中也包括与网络侧进行ROHC参数的协商;
上述步骤401、402与实施例二中步骤301、302相同,且都是现有技术中已经实现的技术。
步骤403:网络侧的本地路由控制实体根据预置的RS的保存的本地路由映射信息,判断MS1与MS2之间传输的数据包满足在RS上执行本地路由条件;建立MS1的上行服务流与MS2的下行服务流之间的映射关系;
其中,MS1与MS2均在相同的RS下,且均支持P2P的本地路由。
步骤404:ASN-GW根据预置的MS1和MS2的压缩能力信息,判断MS1与MS2是否具有相同的ROHC能力;如果相同,则执行步骤405,如果不相同,则执行步骤407;
步骤405:ASN-GW发送MS1与MS2的P2P本地路由执行通知消息给RS,该通知消息中包括:上述建立的MS1的上行服务流与MS2的下行服务流之间的映射关系;
其中,上述P2P本地路由服务流是指:MS1的上行服务流与MS2的下行服务流组成的具有映射关系的本地路由服务流,由于两者具有映射关系,数据包可以承载在上述上行服务流和下行服务流直接到达目的地址MS2。
步骤406:RS接收到上述通知消息后,接收承载在上行服务流上的MS1发送的数据包,根据建立的MS1的上行服务流与MS2的下行服务流之间的映射关系,将数据包直接发送给MS2;
步骤407:当ASN-GW判断出MS1与MS2具有不相同的ROHC能力时,ASN-GW发送至少包括MS1与MS2具有不相同压缩能力信息的消息给RS;
步骤408:RS接收到上述至少包括MS1与MS2具有不相同压缩能力信息的消息后,接收承载在上行服务流上的MS1发送的数据包,对MS1发送的数据包进行解压缩;再根据从网络侧获取的MS2的头压缩上下文信息,对解头压缩的数据包进行头压缩;
步骤409:将头压缩后的数据包发送给MS2。
通过上述对步骤401至步骤406的说明,该方法已经可以实现RS将压缩后的数据包直接转发到目的地址,而不需网络侧的RS将压缩后的数据包解压缩,根据目的终端的压缩情况,重新进行头压缩,将重新进行头压缩的数据包发送给目的终端。使得RS不用维护接收终端和发送终端的头压缩上下文信息,且减少了RS的操作,减少了数据包的传输时延。
可选的,该方法也可以包括步骤410至步骤412,使得本地路由控制实体控制将MS2中的ROHC参数修改为与MS1中的ROHC参数相同,便于MS2中准确的解头压缩数据包,具体说明可以参考实施例一中的步骤13至15,而将实施例一中执行主体由BS更改为本地路由控制实体,此处不重述。
其中,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本地路由控制实体也可以作为本地路由执行实体,即在本地路由控制实体中将数据包本地路由至接收终端。
通过上述实施例一、二、三的说明,在每个实施例中本地路由执行实体是不同的,且按顺序的分别是:BS、ASN-GW和RS。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三个实施例中具体说明的本地路由实体不应该理解为对每个实施例的限制,每个实施例中的本地路由实体不限于上述文字中的说明的实体。
上述三个实施例主要是针对承载数据包的服务流的不同而具体说明的,网络侧不同的本地路由执行实体可以分别参照上述三个实施例执行本地路由,且都可以达到本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法。该方法是基于上述三个实施例,当接收终端MS2切换网络,切换后的MS2仍然属于本地网络的情况下,数据的具体传输过程。
该方法可以分别基于实施例一、二、或者三,当接收终端MS2切换到与MS1不同基站的本地网络中时,则MS1和MS2之间数据的传输方法,如图5所示,包括:
步骤501:MS2切换到与MS1不同基站的本地网络中,重新建立对应的本地路由服务流,其中,重新建立的本地路由服务流可以是上述事实例一、二、三中的任意一种本地路由服务流;
其中,步骤501中MS2与网络侧的通信进行切换的过程是现有技术,即将MS2由基站BS1切换到BS2中,且BS1和BS2同属于本地网络,具体的说明包括:
步骤C1:MS2向BS1发送终端切换请求(MOB_MSHO-REQ)消息;
其中,通过执行步骤C1,使得MS2发起切换操作,当然,网络侧也可以主动发起对MS2的切换操作。
步骤C2:BS1接收到MS2发送的MOB_MSHO-REQ消息后,发送切换请求(HO_REQ)消息给本地路由控制实体,该实体可以是ASN-GW,再由ASN-GW路由至BS2;
步骤C3:BS2接收到HO_REQ消息后,发送切换响应(HO_RSP)经过ASN-GW,路由至BS1;
其中,该切换响应(HO_RSP)是对收到的切换请求的确认消息。
步骤C4:BS1收到HO_RSP后,发送基站切换响应(MOB_BSHO-RSP)给MS2;
步骤C5:MS2接收到MOB_BSHO-RSP后,发送切换确认信息(MOB_HO-IND)给BS1。
上述说明是一种切换MS2所在网络的方法,切换后的MS2仍在本地网络,即切换后的MS2仍然在本地路由控制实体(此处以ASN-GW为本地路由控制实体为例说明)控制范围内。
步骤502:本地路由控制实体,即ASN-GW根据MS2切换后所在的位置,对预置的映射信息进行修改;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切换后仍在本地网络的MS2还会与网络侧建立如实施例一、二或者三中任意一实施例中建立的本地路由服务流,则ASN-GW会根据切换后的MS2的下行服务流和IP地址,修改预置的映射信息。
步骤503:MS1发送数据包给BS1,该BS1为MS1所属的基站;
步骤504:BS1接收到MS1发送的数据包后,根据预置的信息,判断出该目的地址不是在BS1范围内;
其中,步骤504中预置的信息可以是BS1范围内所有的终端地址或者标识,具体可以是BS1控制范围内的地址列表。
步骤505:BS1将接收到MS1发送的数据包发送给本地路由控制实体;
步骤506:本地路由控制实体接收上述数据包,根据预置的转发信息,判断出目的地址所在的基站BS2属于本地网络;
步骤507:本地路由控制实体将上述数据包发送给目的地址所在的基站BS2;
步骤508:BS2通过与MS2已经建立的本地路由服务流,将数据包发送给MS2。
其中,步骤506中预置的转发信息,可以包括:当MS1是在入网时建立的本地路由服务流上将数据包发送给网络侧时,或者MS1是在建立的P2M本地路由服务流上将数据包发送给网络侧时,该预置的转发信息可以本地路由执行实体中获取的映射信息,由于本地路由执行实体将该映射信息发送给本地路由控制实体,作为本地路由控制实体中预置的信息;当MS 1是在建立的P2P本地路由服务流上将数据包发送给网络侧时,该预置的转发信息可以是MS1的上行服务流与MS2的下行服务流之间的映射信息。
其中,步骤507中本地路由控制实体在知道数据包中目的地址后,根据MS2切换时保存的信息,将数据包发送给BS2,且对于压缩后的数据包,本地路由控制实体还将MS2的地址也发生给BS2,再由BS2发送给MS2。由于压缩后的数据包中目的地址被压缩,则BS2无法知道MS2的地址,则需要本地路由控制实体将将MS2的地址发送给BS2。
通过上述对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说明,使得接收终端在切换到与发送终端非同一基站的本地网络后,网络侧可以将数据直接转发到接收终端,而网络侧不需要对接收到的数据解头压缩、重新头压缩、再发生到目的地址。因此,减少了网络侧的操作,减少了数据包的传输时延。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法。其中,实施例四中提供的方法是针对接收终端切换后所在的位置仍然属于本地路由网络;而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针对接收终端切换后的位置不为本地网络。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发送终端MS1和接收终端MS2,在MS2没有切换前都是属于本地网络,且都是在同属于基站BS1控制范围内,在该本地网络中本地路由控制实体为服务ASN-GW(Serving ASN-GW),切换后的MS2所在的网络中包括:目标ASN-GW(Target ASN-GW)和MS2切换后所属的基站BS2。如图6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601:BS1发送MOB_BSHO-REQ/RSP消息给MS2,该消息中包括:MS2的本地路由业务;
步骤602:MS2接收到BS1发送的MOB_BSHO-REQ/RSP消息,发送MOB_HO_IND消息中包括:确认BS1发送的本地路由业务消息和本地路由业务流的头压缩上下文信息(对于采用ROHC技术时,则该头压缩上下文信息为ROHC Context,对于其它压缩技术,该头压缩上下文信息会有不同,为了便于理解该事实例,下面的说明以ROHC Context为例做说明);
步骤603:BS1接收到MOB_HO_IND消息后,发送HO_CNF消息给Serving ASN-GW,其中,在HO_CNF消息中至少包括:ROHC Context;
步骤604:Serving ASN-GW接收到HO_CNF消息后,存储HO_CNF消息中的ROHC Context,将包含有ROHC context的HO-CNF消息发送给Target ASN-GW;
步骤605:Target ASN-GW接收到HO_CNF消息后,保存ROHC Context,将HO_CNF消息发送给BS2;
步骤606:BS2接收到HO_CNF消息后,发送HO_ACK作为确认收到HO_CNF消息的响应,该HO_ACK经过Target ASN-GW、Serving ASN-Gw到达BS1;
通过上述步骤601至步骤606的说明,使得MS2可以从当前的网络切换到BS2所在的网络,使得MS1和MS2之间的数据传输不满足本地路由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是一种MS2切换到非本地网络的方法,对于切换的方法是现有技术,且不限于上述方法,此处的说明也不应该理解为对本实施例的限制。
还需要理解的是,在MS2切换的过程中,使得原本地网络(即BS1所在网络)中的本地路由控制实体获取到MS2中的头压缩上下文信息,可以是ROHC Context;也是对目的网络中的交换控制实体(可以是TargetASN-GW)获取到MS2的头压缩上下文信息,以便于后续操作步骤的执行。
步骤607:MS1发送数据包经过BS 1路由到Serving ASN-GW;
步骤608:Serving ASN-GW接收到MS1发送的数据包后,根据步骤604中存储的ROHC Context,对数据包进行解头压缩;
步骤609:Serving ASN-GW将解头压缩后的数据包发送给TargetASN-GW;
步骤610:Target ASN-GW接收到解头压缩后的数据包后,根据存储的ROHC Context,对接收的解头压缩后的数据包进行头压缩;
步骤611:Target ASN-GW将头压缩后的数据包发送给BS2;
步骤612:BS2接收到头压缩后的数据包后,根据从Target ASN-GW中获取的MS2的IP地址,将头压缩后的数据包发送给MS2。
通过上述对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说明,当MS2切换到与MS1不为本地路由的网络时,MS2切换前所在网络将MS2中的头压缩上下文信息发送给MS2切换后的网络,使得切换后的MS2可以准确的解压缩接收到的数据包,而需要等到MS2中反馈的解压缩错误率很高,需要重新发送压缩初始化数据包(如ROHC IR数据包),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
上述实施例一至五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网络侧执行本地路由的实体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说明,上述有关压缩的说明是以ROHC技术为例做说明的,事实上,压缩技术也不限于上述说明,还可以有其它,对于本地路由业务,网络侧只是起了转发数据的作用。下面对本技术方案提供的相关设备作说明。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本地路由执行实体。该本地路由控制实体可以是如实施例一中的基站BS1,也可以是如实施例二中的ASN-GW。如图7所示,该本地路由执行实体包括:接收单元20和发送单元60;可选的,该本地路由执行实体还可以包括:建立本地服务流单元10、判断本地业务单元30、判断压缩能力单元40和获取映射信息单元50。
其中,接收单元20,用于接收发送终端发送的头压缩数据包;
发送单元60,用于根据预置的接收终端和发送终端的的映射信息,将所述头压缩数据包发送给所述接收终端。
其中,建立本地服务流单元10,用于分别与发送终端MS1和接收终端MS2建立本地路由服务流;其中,与发送终端MS1和接收终端MS2建立本地路由服务流可以是在MS1、MS2入网时,与网络侧建立的本地路由服务流,也可以是,当MS1中有数据要发送时,由MS1发起的建立动态P2M本地路由服务流。
则接收单元20,还用于接收MS1在上述建立的本地路由服务流上发送的压缩初始化数据包(其中,具体可以是ROHC IR数据包);
判断本地业务单元30,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压缩初始化数据包中的目的IP地址和源IP地址,判断接收终端MS2和发送终端MS1是否满足本地路由条件,如果是,通知判断压缩能力单元40,如果否,则通知发送单元60;
判断压缩能力单元40,用于当MS1和MS2满足本地路由条件时,根据预置的MS1和MS2的压缩能力信息,判断MS1与MS2是否具有相同的ROHC能力,如果是,通知获取映射信息单元50;
获取映射信息单元50,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压缩初始化数据包,获取MS1和MS2的映射关系表;
则发送单元60,还用于当判断本地路由单元30中判断接收终端MS2和发送终端MS1不满足本地路由条件,将接收到的压缩初始化数据包发送和压缩后的数据包发送给网络侧。
通过上述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本地路由执行实体的说明,该实体可以将接收到的压缩后的数据包直接转发到目的地址,而不需网络侧将压缩后的数据包解压缩,根据目的终端的压缩情况,重新进行头压缩,将重新进行头压缩的数据包发送给目的终端。在该本地路由实体中不用维护接收终端和发送终端的头压缩上下文信息,且减少了本地路由实体的操作,减少了数据包的传输时延。
可选的,则该本地路由执行实体还可以包括:解压缩单元70和压缩单元80。
其中,解压缩单元70,用于当判断压缩能力单元40中判断出MS1与MS2具有不相同的ROHC能力时,根据预置的MS1头压缩上下文信息,将接收到的压缩初始化数据包解头压缩;
压缩单元80,用于根据预置的MS2头压缩上下文信息,对解头压缩的数据包进行头压缩;
则上述发送单元60,还用于压缩单元80中产生的头压缩后的数据发送给MS2。
可选的,该本地路由执行实体还可以包括:判断压缩参数单元90和修改参数单元110。
其中,判断压缩参数单元90,用于当判断压缩能力单元40中判断出MS1与MS2具有相同的ROHC能力时,判断MS2与网络侧已经建立的本地路由服务流中设定的ROHC参数,是否与MS1与网络侧已经建立的本地路由服务流中设定的ROHC参数相同,如果相同,则通知获取映射信息单元50,如果不相同,则通知修改参数单元110;
修改参数单元110,用于将MS2中存储的与网络侧建立的本地路由服务流中设定的ROHC参数修改为与MS1与网络侧已经建立的本地路由服务流中设定的ROHC参数相同,修改结束通知获取映射信息单元50。
可选的,发送单元60还用于将获取的MS1和MS2的映射关系表,发送给本地路由控制实体。使得本地路由控制实体可以对本地路由进行实时控制。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本地路由控制实体,如图8所示,该本地路由控制实体包括:建立动态服务流单元201、第一判断本地业务单元202、建立关联单元203、第一判断压缩能力单元204和第一发送单元205。
其中,建立动态服务流单元201,用于分别与发送终端MS1和接收终端MS2建立动态本地路由服务流;
第一判断本地业务单元202,用于根据预置的本地路由执行实体(具体可以是中继站RS)中保存的本地路由映射信息,判断MS1与MS2之间传输的数据包满足在RS上执行本地路由条件;
建立关联单元203,用于根据第一判断本地业务单元202中判断出MS1与MS2之间传输的数据包满足在RS上执行本地路由条件时,建立MS1建立的动态本地路由服务流和MS2建立的动态本地路由服务流之间的映射关系;
第一判断压缩能力单元204,用于根据预置的MS1和MS2的压缩能力信息,判断MS1与MS2是否具有相同的ROHC能力,将判断结果通知第一发送单元205;
第一发送单元205,用于当判断MS1与MS2具有相同的ROHC能力时,发送MS1与MS2的P2P本地路由执行通知消息给本地路由执行实体;其中,具体映射关系的MS1建立的动态本地路由服务流和MS2建立的动态本地路由服务流,形成了P2P本地路由服务流;当判断MS1与MS2具有不相同的ROHC能力时,发送至少包括MS1与MS2具有不相同压缩能力信息的消息给上述本地路由执行实体。
可选的,该本地路由控制实体还可以包括:第一判断压缩参数单元206和第一修改参数单元207,与实施例六中中判断压缩参数单元90和修改参数单元110作用相同,具体说明可以参考实施例六而容易获得。
其中,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本地路由控制实体所包含的:建立动态服务流单元201、第一判断本地业务单元202、建立关联单元203和第一判断压缩能力单元204也可以包括在上述实施例六所说明的本地路由执行实体中,且作用是不变的。
通过上述对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本地路由控制实体的说明,通过建立P2P本地业务流和判断MS1和MS2是否具有相同的压缩能力,将该信息通知本地路由执行实体,达到减少本地路由执行实体操作的目的,同时,可以减少数据在网络侧传输时延。
实施例八、
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本地路由执行实体,该实施例与实施例六中提供的本地路由执行实体不同,本实施例提供的本地路由执行实体具体可以是中继站RS。如图9所示,该本地路由执行实体包括:第二接收单元901、存储单元902和第二发送单元903。
其中,第二接收单元901,用于接收本地路由控制实体发送MS1与MS2的P2P本地路由执行通知消息,或者、接收至少包括MS1与MS2具有不相同压缩能力信息的,接收MS1发送的数据包;
存储单元902,用于存储上述通知消息中MS1建立的动态本地路由服务流和MS2建立的动态本地路由服务流之间的映射关系;
第二发送单元903,用于根据存储的映射关系,将接收到MS1发送的数据包转发给MS2。
可选的,该本地路由执行实体还可以包括:第二解压缩单元904和第二压缩单元905。
其中,第二解压缩单元904,用于当接收到上述至少包括MS1与MS2具有不相同压缩能力信息的消息后,根据预置的MS1头压缩上下文信息,将接收到的压缩初始化数据包解头压缩;
第二压缩单元905,用于根据预置的MS2头压缩上下文信息,对解头压缩的数据包进行头压缩;
则第二发送单元903,还用于将第二压缩单元905中进行头压缩后的数据包发送给MS2。
通过上述对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本地路由执行实体的说明,当数据满足本地路由条件时,网络侧可以直接将接收到的数据包发送给目的地址,减少了数据包在网络侧的传输时延。
实施例九、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本地路由控制实体,与实施例七提供的本地路由控制实体不同的是:实施例七中提供的本地路由实体是针对采用P2P本地路由服务流承载本地路由业务的情况;而本实施例提供的本地路由控制实体是针对已经进行本地路由业务的接收终端MS2,进行了切换,切换后的MS2仍然属于本地网络,即在本地路由控制实体的控制范围内。如图10所示,该本地路由控制实体包括:切换单元301、修改映射单元302、第三接收单元303和第三发送单元304。
其中,切换单元301,用于将MS2切换到目的网络,切换后的MS2在基站BS2的覆盖范围内,且仍然是本地网络;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事实上,切换单元301的具体可以包括第三接收单元303和第三发送单元304,即通过与网络侧的其它设备进行通信,对MS2进行切换,具体切换过程为现有技术。对于后续实施例中的用于切换的逻辑单元都有相同的说明。
修改映射单元304,用于根据MS2切换后所在的位置,对预置的映射信息进行修改;其中,预置的映射信息可以是如实施例一、二中的映射信息,可以是如实施例三中的MS1和MS2之间的关联关系。
第三接收单元303,用于接收MS1发送的数据包;
第三发送单元304,用于根据修改后的映射信息将接收到的数据包发送给MS2所在的BS2。
其中,上述第三接收单元303和第三发送单元304可以分别包括在实施例六中提供的本地路由执行实体的接受单元20和发送单元60中。
通过上述对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本地路由控制实体的说明,该实体可以根据修改后的映射信息,将数据包直接发送给切换后的MS2,不需要网络侧对数据解头压缩和头压缩操作,减少了数据包传输时延。
实施例十、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本地路由控制实体,该实体是针对MS2切换后的位置不在本地网络内的情况,如图11所示,本地路由控制实体包括:第二切换单元401、第二存储单元402、第四接收单元403、第三解压缩单元404和第四发送单元405。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切换单元401、第二存储单元402、第四接收单元403、第三解压缩单元404和第四发送单元405,也可以包括在一种本地路由执行实体中。
其中,第二切换单元402,用于将MS2切换到目的网络,切换后的MS2在基站BS2的覆盖范围内,且切换后的MS2为非本地网络;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切换单元可以是包括在实施例九中的切换单元301,即切换单元301即可以执行两者切换,一种切换是切换后的MS2仍属于本地网络,另一种切换是切换后的MS2不属于本地网络。
第二存储单元402,用于存储切换操作时获取的MS2的头压缩上下文信息(具体可以是ROHC Context);
第四接收单元403,用于接收MS 1发送数据包;
其中,第四接收单元403可以与实施例九中的第三接收单元是相同的。
第三解压缩单元404,用于根据存储的MS2的头压缩上下文信息,对数据包进行解头压缩;
第四发送单元405,用于将解头压缩后获取的数据包发送给MS2所在的交换控制实体。
本实施例提供的本地路由控制实体可以是在具有实施例七或者九的基础上,又具体上述说明的逻辑单元,保证了切换后的MS2可以正确解头压缩。
通过上述对该本地路由控制事态的说明,切换后的MS2所在网络不在本实施例所述的本地路由控制实体范围内,该本地路由控制实体在MS2切换时,保存的MS2的头压缩上下文信息,且通过切换操作将该头压缩上下文信息发送给目的网络的交换控制实体,保证切换后的MS2仍然可以正确的解压缩数据,与现有技术相比,提高了数据的传输效率。
实施例十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换控制实体。当上述说明中的MS2切换到非本地网络中的目的网络时,目的网络中的交换实体就是本实施例所要说明的对象。如图12所示,该交换控制实体包括:第三切换单元501、第三存储单元502、第五接收单元503、第三压缩单元504和第五发送单元505。
其中,第三切换单元501,用于将MS2切换到目的网络;
第三存储单元502,用于存储切换操作时获取的MS2的头压缩上下文信息(具体可以是ROHC Context);
第五接收单元503,用于接收MS2切换前所在网络发送的解头压缩后的数据包;
第三压缩单元504,用于根据存储的MS2的头压缩上下文信息,对解头压缩后的数据包进行头压缩;
第五发送单元505,用于将头压缩后获取的数据包发送给切换后MS2所在的基站BS2。
通过上述对该本地路由控制事态的说明,切换后的MS2所在网络不在原本地路由控制实体范围内,该交换控制实体在MS2切换时,保存的MS2的头压缩上下文信息,保证切换后的MS2仍然可以正确的解压缩数据,与现有技术相比,提高了数据的传输效率。
实施例十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上述事实例六至十一中说明的:本地路由执行实体,可选的还包括:本地路由控制实体和交换控制实体。
其中,本地路由执行实体,用于接收发送终端发送的头压缩数据包;用于根据接收终端和发送终端的的映射信息,将所述头压缩数据包发送给所述接收终端。
可选的,所述通信系统还包括:
本地路由控制实体,用于分别与发送终端和接收终端建立本地路由业务服务流;根据预置的本地路由映射信息,判断出所述发送终端和接收终端满足本地路由条件;建立发送终端建立的本地路由业务服务流与接收终端建立的本地路由业务服务流之间的映射关系;根据预置的所述发送终端和接收终端的压缩能力信息,判断所述发送终端和接收终端是否具有相同的压缩能力;当判断所述发送终端和接收终端具有相同的压缩能力时,发送接收终端与发送终端之间的点到点本地路由执行通知消息给本地路由执行实体,所述通知消息中包括:所述发送终端建立的本地路由业务服务流与接收终端建立的本地路由业务服务流之间的映射信息,和接收终端与发送终端具有相同压缩能力的信息;当判断所述发送终端和接收终端具有不相同的压缩能力时,发送至少包括接收终端与发送终端具有不相同压缩能力信息的消息给本地路由执行实体
该本地路由控制实体,还用于当判断所述发送终端和接收终端具有相同的压缩能力之后,判断所述与发送终端和接收终端分别建立本地路由业务服务流中,协商后获得的压缩参数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则发送所述通知消息;如果否,则将接收终端建立本地路由业务服务流中协商后获得的压缩参数,与发送终端建立本地路由业务服务流中协商后获得的压缩参数修改为相同的压缩参数,再发送所述通知消息。
该本地路由控制实体,还用于将所述接收终端切换到目的网络,所述切换后的接收终端与所述发送终端满足本地路由条件;接收本地路由执行实体发送的接收终端和发送终端的映射信息,接收发送终端路由发送的数据包;将接收终端和发送终端的映射信息中的目的地址,修改为切换后的接收终端所在位置的地址;根据修改获得的映射信息,将所述数据包路由本地路由到所述接收终端。
该本地路由控制实体,还用于当所述切换单元切换后的接受终端不满足本地路由条件时,根据所述切换操作,存储从所述切换操作中获取的接收终端头压缩上下文信息;根据所述获取的头压缩上下文信息,对所述发送终端路由发送的数据包进行解头压缩;将解头压缩获取的数据包发送给切换后的接收终端所归属的交换控制实体;
则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还包括:
交换控制实体,用于将所述接收终端切换到目的网络,切换后的接受终端与发送终端不满足本地路由条件,所述将接收终端切换到目的网络,至少包括:接收接收终端发送的切换请求;存储从所述切换请求中获取所述接收终端的头压缩上下文信息;接收发送终端路由发送的解头压缩后的数据包;根据所述获取的接收终端头压缩上下文信息,将所述解头压缩后的数据包进行头压缩;将头压缩后获取的数据包路由发送给所述接收终端。
为例便于理解上述对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可以参考实施例六至十一中的说明。
通过对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的说明,该通信系统中本地路由执行实体将接收到的压缩后的数据包直接转发到目的地址,而不需将压缩后的数据包解压缩,根据目的终端的压缩情况,重新进行头压缩,将重新进行头压缩的数据包发送给目的终端。使得本地路由执行实体不用维护接收终端和发送终端的头压缩上下文信息,且减少了基站的操作,减少了数据包的传输时延。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ROM、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和通信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26)

1.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发送终端发送的头压缩数据包;
根据接收终端和发送终端的映射信息,将所述头压缩数据包本地路由到所述接收终端;
其中,在所述接收发送终端发送的头压缩数据包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分别与发送终端和接收终端建立本地路由业务服务流;
接收发送终端发送的压缩初始化数据包,所述压缩初始化数据包承载在所述建立的本地路由业务服务流上;
根据预置的信息、和所述压缩初始化数据包中的目的地址、源地址,判断出接收终端和发送终端满足本地路由条件;
根据预置的所述发送终端和接收终端的压缩能力信息,判断所述发送终端和接收终端是否具有相同的压缩能力,如果是,建立所述源地址、目的地址和所述压缩初始化数据包中的头压缩上下文标识三者之间的映射关系,从而获取到所述映射信息;
将所述压缩初始化数据包承载在与接收终端建立的本地路由业务服务流上本地路由到所述接收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与发送终端和接收终端建立本地路由业务服务流,具体包括:
分别在发送终端和接收终端入网时,与发送终端和接收终端建立本地路由业务服务流;
或者,根据发送终端发起的数据业务,与发送终端和接收终端分别动态的建立本地路由业务服务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获取的接收终端和发送终端的映射信息发送给本地路由控制实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判断所述发送终端和接收终端具有不相同的压缩能力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预置的发送终端的头压缩上下文信息,对所述压缩初始化数据包解头压缩;
根据预置的接收终端的头压缩上下文信息,对所述解头压缩获取的数据包进行头压缩;
将所述头压缩获取的数据包本地路由到所述接收终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判断所述发送终端和接收终端具有相同的压缩能力之后,所述获取接收终端和发送终端的映射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与发送终端和接收终端分别建立本地路由业务服务流中,协商后获得的压缩参数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则执行所述获取接收终端和发送终端的映射信息;
如果不相同,则将接收终端建立本地路由业务服务流中协商后获得的压缩参数,与发送终端建立本地路由业务服务流中协商后获得的压缩参数修改为相同的压缩参数,再执行所述获取接收终端和发送终端的映射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发送终端发送的头压缩数据包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本地路由控制实体发送的接收终端与发送终端之间的点到点本地路由执行通知消息,所述通知消息中至少包括:接收终端和发送终端的映射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发送终端发送的头压缩数据包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接收终端切换到目的网络,所述切换后的接收终端与所述发送终端满足本地路由条件;
将预置的接收终端和发送终端的映射信息中的目的地址,修改为切换后的接收终端所在位置的地址;
则所述根据预置的接收终端和发送终端的映射信息,将所述头压缩数据包本地路由到所述接收终端,具体包括:根据修改后的映射信息,将所述头压缩数据包本地路由到所述接收终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发送终端发送的头压缩数据包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接收终端切换到目的网络,所述切换后的接收终端与所述发送终端不满足本地路由条件,所述将接收终端切换到目的网络,至少包括:接收接收终端发送的切换请求;
从所述切换请求中获取所述接收终端的头压缩上下文信息;
接收发送终端发送的头压缩数据包;
根据所述获取的头压缩上下文信息,对所述头压缩数据包进行解头压缩;
将解头压缩获取的数据包发送给切换后的接收终端所在的网络,从而使得切换后的接收终端所在的网络对所述解头压缩获取的数据包进行重新头压缩,将重新头压缩获得的数据包发送给所述接收终端。
9.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发送终端发送的头压缩数据包;
根据接收终端和发送终端的映射信息,将所述头压缩数据包本地路由到所述接收终端;
其中,在所述接收发送终端发送的头压缩数据包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分别与发送终端和接收终端建立本地路由业务服务流;
根据预置的本地路由映射信息,判断出所述发送终端和接收终端满足本地路由条件;
建立发送终端建立的本地路由业务服务流与接收终端建立的本地路由业务服务流之间的映射关系;
根据预置的所述发送终端和接收终端的压缩能力信息,判断所述发送终端和接收终端是否具有相同的压缩能力;
当判断所述发送终端和接收终端具有相同的压缩能力时,执行根据建立的映射关系,将所述头压缩数据包本地路由到所述接收终端;
或者,当判断所述发送终端和接收终端具有相同的压缩能力时,发送接收终端与发送终端之间的点到点本地路由执行通知消息给中继站,所述通知消息中至少包括:所述映射关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判断所述发送终端和接收终端具有不相同的压缩能力时,根据预置的发送终端的头压缩上下文信息,对所述头压缩数据包解头压缩;根据预置的接收终端的头压缩上下文信息,对所述解头压缩获取的数据包进行头压缩;将所述头压缩获取的数据包本地路由到所述接收终端;
或者,当判断所述发送终端和接收终端具有不相同的压缩能力时,发送至少包括发送终端和接收终端具有不相同的压缩能力信息的消息给中继站。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判断所述发送终端和接收终端具有相同的压缩能力之后,获取接收终端和发送终端的的映射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与发送终端和接收终端分别建立本地路由业务服务流中,协商后获得的压缩参数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则执行根据建立的映射关系,将所述头压缩数据包本地路由到所述接收终端;
如果不相同,则将接收终端建立本地路由业务服务流中协商后获得的压缩参数,与发送终端建立本地路由业务服务流中协商后获得的压缩参数修改为相同的压缩参数,再执行根据建立的映射关系,将所述头压缩数据包本地路由到所述接收终端。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发送终端发送的头压缩数据包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本地路由控制实体发送的接收终端与发送终端之间的点到点本地路由执行通知消息,所述通知消息中至少包括:接收终端和发送终端的映射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发送终端发送的头压缩数据包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接收终端切换到目的网络,所述切换后的接收终端与所述发送终端满足本地路由条件;
将预置的接收终端和发送终端的映射信息中的目的地址,修改为切换后的接收终端所在位置的地址;
则所述根据预置的接收终端和发送终端的映射信息,将所述头压缩数据包本地路由到所述接收终端,具体包括:根据修改后的映射信息,将所述头压缩数据包本地路由到所述接收终端。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发送终端发送的头压缩数据包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接收终端切换到目的网络,所述切换后的接收终端与所述发送终端不满足本地路由条件,所述将接收终端切换到目的网络,至少包括:接收接收终端发送的切换请求;
从所述切换请求中获取所述接收终端的头压缩上下文信息;
接收发送终端发送的头压缩数据包;
根据所述获取的头压缩上下文信息,对所述头压缩数据包进行解头压缩;
将解头压缩获取的数据包发送给切换后的接收终端所在的网络,从而使得切换后的接收终端所在的网络对所述解头压缩获取的数据包进行重新头压缩,将重新头压缩获得的数据包发送给所述接收终端。
15.一种本地路由执行实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发送终端发送的头压缩数据包;
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接收终端和发送终端的的映射信息,将所述头压缩数据包本地路由到所述接收终端;
建立本地服务流单元,用于分别与发送终端和接收终端建立本地路由业务服务流;
则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发送终端发送的压缩初始化数据包,所述压缩初始化数据包承载在所述建立的本地路由业务服务流上;
判断本地业务单元,用于根据预置的信息和所述压缩初始化数据包中的目的地址、源地址,判断接收终端和发送终端满足本地路由条件,如果是,通知判断解压缩能力单元;
判断压缩能力单元,用于当判断出接收终端和发送终端满足本地路由条件时,根据预置的所述发送终端和接收终端的压缩能力信息,判断所述发送终端和接收终端是否具有相同的压缩能力,如果是,通知获取映射信息单元;
获取映射信息单元,用于当判断出发送终端和接收终端具有相同的压缩能力时,建立所述源地址、目的地址和所述压缩初始化数据包中的头压缩上下文标识三者之间的映射关系,从而获取到所述映射信息;
则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将所述压缩初始化数据包承载在与接收终端建立的本地路由业务服务流上的本地路由到所述接收终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本地路由执行实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实体还包括:
判断压缩参数单元,用于当判断所述发送终端和接收终端具有相同的压缩能力之后,判断所述与发送终端和接收终端分别建立本地路由业务服务流中,协商后获得的压缩参数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则通知所述获取映射信息单元;如果不相同,则通知修改参数单元;
修改参数单元,用于当判断所述与发送终端和接收终端分别建立本地路由业务服务流中,协商后获得的压缩参数不相同时,将接收终端建立本地路由业务服务流中协商后获得的压缩参数,与发送终端建立本地路由业务服务流中协商后获得的压缩参数修改为相同的压缩参数,再通知所述获取映射信息单元。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本地路由执行实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实体还包括:
解压缩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发送终端和接收终端具有不相同的压缩能力时,根据预置的发送终端的头压缩上下文信息,对所述压缩初始化数据包和头压缩数据包解头压缩;
压缩单元,用于根据预置的接收终端的头压缩上下文信息,对所述解头压缩获取的数据包进行头压缩;
则所述发送单元,用于所述压缩单元中获取头压缩数据包本地路由到接收终端。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本地路由执行实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将所述获取的接收终端和发送终端的映射信息发送给本地路由控制实体。
19.一种本地路由执行实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发送终端发送的头压缩数据包;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本地路由控制实体发送的接收终端与发送终端之间的点到点本地路由执行通知消息,所述通知消息中至少包括:发送终端接收终端的映射信息,和接收终端与发送终端具有相同压缩能力的信息;
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所述通知消息中包括的发送终端与接收终端的映射信息;
发送单元,用于根据存储的所述映射信息,将所述数据包本地路由到所述接收终端。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本地路由执行实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本地路由控制实体发送的至少包括接收终端与发送终端具有不相同压缩能力信息的消息,则所述本地路由执行实体还包括:
第二解压缩单元,用于根据预置的发送终端的头压缩上下文信息,对所述头压缩数据包解头压缩;
第二压缩单元,用于根据预置的接收终端的头压缩上下文信息,对所述解头压缩获取的数据包进行头压缩;
则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将所述第二压缩单元中进行头压缩后的数据包发送给所述接收终端。
21.一种本地路由执行实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发送终端发送的头压缩数据包;
切换单元,用于将所述接收终端切换到目的网络,所述切换后的接收终端与所述发送终端满足本地路由条件;
修改映射单元,用于将预置的接收终端和发送终端的映射信息中的目的地址,修改为切换后的接收终端所在位置的地址;
发送单元,用于根据修改获得的映射信息,将所述头压缩数据包路由本地路由到所述接收终端。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本地路由执行实体,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切换单元切换后的接受终端不满足本地路由条件;则所述本地路由控制实体还包括:
第二存储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切换操作,存储从所述切换操作中获取的接收终端头压缩上下文信息;
第三解压缩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获取的头压缩上下文信息,对所述发送终端路由发送的头压缩数据包进行解头压缩;
则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将解头压缩获取的数据包发送给切换后的接收终端所在的网络。
23.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系统包括:
本地路由执行实体,用于接收发送终端发送的头压缩数据包;用于根据接收终端和发送终端的的映射信息,将所述头压缩数据包本地路由到所述接收终端;
所述本地路由控制实体,还用于分别与发送终端和接收终端建立本地路由业务服务流;根据预置的本地路由映射信息,判断出所述发送终端和接收终端满足本地路由条件;建立发送终端建立的本地路由业务服务流与接收终端建立的本地路由业务服务流之间的映射关系;根据预置的所述发送终端和接收终端的压缩能力信息,判断所述发送终端和接收终端是否具有相同的压缩能力;当判断所述发送终端和接收终端具有相同的压缩能力时,发送接收终端与发送终端之间的点到点本地路由执行通知消息给本地路由执行实体,所述通知消息中包括:所述发送终端建立的本地路由业务服务流与接收终端建立的本地路由业务服务流之间的映射信息,和接收终端与发送终端具有相同压缩能力的信息;当判断所述发送终端和接收终端具有不相同的压缩能力时,发送至少包括接收终端与发送终端具有不相同压缩能力信息的消息给本地路由执行实体。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地路由控制实体,还用于当判断所述发送终端和接收终端具有相同的压缩能力之后,判断所述与发送终端和接收终端分别建立本地路由业务服务流中,协商后获得的压缩参数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则发送所述通知消息;如果否,则将接收终端建立本地路由业务服务流中协商后获得的压缩参数,与发送终端建立本地路由业务服务流中协商后获得的压缩参数修改为相同的压缩参数,再发送所述通知消息。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地路由控制实体,还用于将所述接收终端切换到目的网络,所述切换后的接收终端与所述发送终端满足本地路由条件;接收本地路由执行实体发送的接收终端和发送终端的映射信息,接收发送终端路由发送的数据包;将接收终端和发送终端的映射信息中的目的地址,修改为切换后的接收终端所在位置的地址;根据修改获得的映射信息,将所述数据包路由本地路由到所述接收终端。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地路由控制实体,还用于将所述接收终端切换到目的网络,当所述切换后的接收终端不满足本地路由条件时,根据所述切换操作,存储从所述切换操作中获取的接收终端头压缩上下文信息;根据所述获取的头压缩上下文信息,对所述发送终端路由发送的数据包进行解头压缩;将解头压缩获取的数据包发送给切换后的接收终端所归属的交换控制实体;
则所述通信系统还包括:
交换控制实体,用于将所述接收终端切换到目的网络,切换后的接受终端与发送终端不满足本地路由条件,所述将接收终端切换到目的网络,至少包括:接收接收终端发送的切换请求;存储从所述切换请求中获取所述接收终端的头压缩上下文信息;接收发送终端路由发送的解头压缩后的数据包;根据所述获取的接收终端头压缩上下文信息,将所述解头压缩后的数据包进行头压缩;将头压缩后获取的数据包路由发送给所述接收终端。
CN200980115079.XA 2009-04-30 2009-04-30 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和通信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828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09/071607 WO2010124472A1 (zh) 2009-04-30 2009-04-30 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和通信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82808A CN102282808A (zh) 2011-12-14
CN102282808B true CN102282808B (zh) 2013-11-06

Family

ID=430316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15079.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82808B (zh) 2009-04-30 2009-04-30 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和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82808B (zh)
WO (1) WO201012447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41454A (zh) * 2016-01-04 2017-07-1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数据压缩传输方法、终端及服务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37237A2 (en) * 2000-03-03 2001-09-26 NTT DoCoMo,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acket transmission with header compression
CN1503527A (zh) * 2002-11-22 2004-06-09 ض� 压缩安全协议保护的网际协议分组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735070A (zh) * 2004-08-11 2006-0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ip头压缩的系统及方法
CN101163095A (zh) * 2006-10-13 2008-04-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端到端链路传输中ip报头压缩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34529A1 (en) * 2007-07-30 2009-02-05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outing packets via header-compression channel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37237A2 (en) * 2000-03-03 2001-09-26 NTT DoCoMo,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acket transmission with header compression
CN1503527A (zh) * 2002-11-22 2004-06-09 ض� 压缩安全协议保护的网际协议分组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735070A (zh) * 2004-08-11 2006-0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ip头压缩的系统及方法
CN101163095A (zh) * 2006-10-13 2008-04-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端到端链路传输中ip报头压缩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82808A (zh) 2011-12-14
WO2010124472A1 (zh) 2010-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35735B1 (en) Handover method, master base station and slave base station
JP3202928B2 (ja) 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いて呼びを確立するシステム
JP5642765B2 (ja) 移動性管理のための擬似配線
JP5258083B2 (ja) 無線メッシュ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可動ユーザのための分散型ローミングサービス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US9301199B2 (en) Network system, offload apparatus and traffic control method for network system
US20200214067A1 (en) Service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device
JPWO2005081428A1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移動通信方法
JP6381565B2 (ja) マルチキャストツリーの更新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JP2005027314A (ja) モバイルIPv6ホームエージェントのシームレスハンドオーバー方法
JP2023511590A (ja) 通信方法及び装置
JP2021500805A (ja) 伝送制御方法、機器、及びシステム
KR20150074220A (ko) 고속 핸드오프 전이 동안 이동성 액세스 게이트웨이 간의 터널링을 위한 시스템 및 프로토콜들
CN100405871C (zh) 一种基于二层预测和触发的三层移动切换实现方法
WO2020103871A1 (zh) 一种数据通信方法及装置
US8155080B2 (en) Media independent handover-based network system having a vertical handover capability and vertical handover method thereof
CN101778370B (zh) 一种采用虚拟接口支持多个移动路由器协同工作的方法
CN102282808B (zh) 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和通信系统
RU2466513C2 (ru) Изменения обслуживающих точек доступа прямой линии связи и обратной линии связи
EP197631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a seamless handover of a multicast source
CN102932855A (zh) 一种中继节点的切换方法及系统
US20090296703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ynamic roaming across wireless networks
WO2019062527A1 (zh) 本地数据网的发现、配置方法、终端、核心网设备及基站
Chiang et al. The Backward Fast Media Independent Handover for Proxy Mobile IPv6 Control Scheme (BFMIH-PMIPV6) over Heterogeneous Wireless Mobile Networks.
KR20030050897A (ko) 인터넷프로토콜망과 접속하는 무선접속망에서의 핸드오프방법
JP2007274658A (ja) 移動制御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ルータ及び移動端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