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78198A - 一种水油混烧旋转发动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油混烧旋转发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78198A
CN102278198A CN2011101210412A CN201110121041A CN102278198A CN 102278198 A CN102278198 A CN 102278198A CN 2011101210412 A CN2011101210412 A CN 2011101210412A CN 201110121041 A CN201110121041 A CN 201110121041A CN 102278198 A CN102278198 A CN 1022781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shaft
cylinder body
piston
chamber
firing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2104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78198B (zh
Inventor
吴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11012104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78198B/zh
Publication of CN1022781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781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781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7819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Combustion Methods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油混烧的旋转发动机,属于发动机生产制造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能形成稳定的燃烧室,而且在工作过重程中,能量损失较低、输出动力强大的水油混烧旋转发动机,包括传动轴、套接在传动轴上的旋转活塞盘、支撑在传动轴上的外缸体、安装在外缸体上的缸盖体和燃烧室,还包括含有进气口的膨胀室,膨胀室由安装在外缸体上的活动封闭挡门、位于旋转活塞盘外圆周上的活塞挡头以及位于活动封闭挡门与活塞挡头之间的外缸体内壁、旋转活塞盘外壁构成;燃烧室为一个设置在缸盖体上的带有膨胀出口的腔体,膨胀出口通过活动封闭挡门关闭;膨胀室的进气口与燃烧室的膨胀出口连接,燃料在燃烧室内燃烧,体积膨胀冲开活动封闭挡门进入膨胀室。

Description

一种水油混烧旋转发动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发动机,尤其是涉及一种水油混烧的旋转发动机,属于发动机生产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内燃机结构的发动机是现有机械结构中,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的主要设备,现有内燃机主要包括往复活塞式发动机、旋转活塞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等。往复活塞式发动机是目前机械结构中主要采用的一种发动机,但由于其自身结构特点,使往复活塞式发动机的转矩、燃料的能量利用率等均不高,而且制造成本高、加工工艺难度大、噪音大、有害气体排放量大等缺点。旋转活塞发动机是以汪克尔发明的三角旋转发动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与活塞式内燃机相比,其体积小、功率大、重量轻,但由于其结构特点,使得其制造难度大、精度和材料要求高、故障率高、耐久性差、燃料利用率低等缺点,使其应用受到较大的限制。发明专利申请号为200810030021.2,发明名称为新型旋转活塞式发动机的专利文献公开了另一种结构的旋转发动机,这种结构的发动机将燃烧室设置在传动轴上的旋转装置上,汽油、柴油等化学物质在燃烧室内燃烧推动旋转装置转动,从而带动传动轴转动,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从该发明公布的资料可知,其工作的原理是:中温高压燃料在燃烧室燃烧爆炸,推动活塞移动给旋转飞轮一个反作用力来驱动传动轴转动,在此过程中势必损耗大量的能量,进而降低燃料的利用率,这样输出的动力就十分有限,在要求输出动力较大的设备中无法满足要求;另外,还必须设置至少一套中温高压燃料发生装置向燃烧室提供中温高压燃料,进而使整个结构十分复杂而庞大,不利于发动机的在应用设备中的布置,也会大量增加制造成本。申请号分别为98107231.3和93239534.1的专利申请,分别公开了一种燃烧室由旋转装置的一部分和发动机缸体的一部分构成的旋转发动机,所述旋转发动机与本申请人于2010年6月提交的申请号为201010190903.2的旋转发动机的结构基本接近,上述结构的旋转发动机,经本申请人多次试验,实际上是无法实现的,无法实现的原因在于:由旋转装置的一部分和发动机缸体的一部分构成的燃烧室,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无法形成移定的燃烧室,即整个燃烧室的容积始终处于变化的过程中,无法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形成稳定的燃烧室,而且在工作过重程中,能量损失较低、输出动力强大的水油混烧旋转发动机,在相同气缸数量和相同气缸排量的情况下,本发明提供的旋转发动机比现有发动机的能量损失明显降低,其输出动力大大提高。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油混烧旋转发动机,包括传动轴、套接在传动轴上的旋转活塞盘、支撑在传动轴上的外缸体、安装在外缸体上的缸盖体和燃烧室,还包括含有进气口的膨胀室,膨胀室由安装在外缸体上的活动封闭挡门、位于旋转活塞盘外圆周上的活塞挡头以及位于活动封闭挡门与活塞挡头之间的外缸体内壁、旋转活塞盘外壁构成;燃烧室为一个设置在缸盖体上的带有膨胀出口的腔体,膨胀出口通过活动封闭挡门关闭;膨胀室的进气口与燃烧室的膨胀出口连接,燃料在燃烧室内燃烧,体积膨胀冲开活动封闭挡门进入膨胀室。
进一步的是,缸盖体至少两套,均布在外缸体的外圆周上,每一套缸盖体上设置的燃烧室为一个,膨胀室的数量与燃烧室的数量相当,其进气口分别与对应燃烧室的膨胀出口连接。
进一步的是,缸盖体由缸盖底座和缸盖盖构成,燃烧室设置在缸盖底座与外钢体相连接一侧的缸盖底座上,在缸盖体上设置有压缩气体输送通道,在旋转活塞盘两侧的传动轴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套气体压缩装置,气体压缩装置与燃烧室之间通过压缩气体输送通道连通,每套气体压缩装置上设置有至少两组由缸套、连杆、活塞组成的气体压缩机构,每组气体压缩机构均可单独向燃烧室输入压缩气体,气体压缩机构连杆的一端与活塞相连,另一端与传动轴相连,所述各组气体压缩机构均布置在传动轴径向平面内的圆周上。
进一步的是,在燃烧室腔壁上设置有压缩气体输入口,压缩气体输送通道的输出端与压缩气体输入口连通,在压缩气体输入口处设置有压缩气体输送调节机构,压缩气体输送调节机构与传动轴联动。
进一步的是,压缩气体输送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传动轴上的调节凸轮、顶接在调节凸轮上的凸轮顶杆、杠杆、气门盖以及气门盖顶杆;杠杆支撑在缸盖盖上,其一端与凸轮顶杆自由端顶接,另一端与气门盖顶杆顶接,气门盖顶杆未与杠杆顶接的一端与气门盖顶接;气门盖的自由端位于压缩气体输入口中。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高压喷水装置,高压喷水装置上设置有高压喷水头,高压喷水头的输出口位于进气口与膨胀出口的连接处。
进一步的是,活塞挡头与旋转活塞盘为一个整体结构。
进一步的是,传动轴由左传动轴和右传动轴构成,所述左传动轴与所述右传动轴之间通过花轴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带膨胀出口的燃烧室设置到缸盖体上,并用活动封闭挡门将膨胀出口封闭,形成稳定的燃烧室,从而保证了燃烧室的正常工作;然后,再由安装在外缸体上的活动封闭挡门、位于旋转活塞盘外圆周上的活塞挡头以及位于活动封闭挡门与活塞挡头之间的外缸体内壁、旋转活塞盘外壁构成膨胀室,并且使燃烧室的膨胀出口与膨胀室的进气口连接,这样,当燃料通过喷油嘴喷入储存有高压气体的燃烧室内,点火燃烧,体积膨胀爆炸后,膨胀的气体冲开活动封闭挡门从进气口进入膨胀室,直接作用到活塞挡头上,在使膨胀室的体积变大的同时,推动活动挡头旋转,进而带动传动轴转动,实现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目的。在向燃烧室内喷入燃料点火燃烧的过程中,高压气体受热膨胀冲开活动封闭挡门后产生的力直接作用到活塞挡头上,推动传动轴转动,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传动轴上的机械能,能量损失小,作用到传动轴上的动力大,从而使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大大提高。为了减小发动机的振动,并且为了进一步的增大输出动力,每台发动机上的缸盖体至少两套,均布在外缸体的外圆周上,每套缸盖体上设置的燃烧室为一个,并且在向燃烧室内喷油燃烧时,使两个燃烧室同时燃烧工作,这样,并可以使传动轴上受到的旋转力矩相对平衡,消除了非对称布置造成的振动,发动机工作时的振动便非常小,而且分别位于两套缸盖体上的两个燃烧室同时燃烧作功,输出动力比现有技术中四冲发动机在相同条件下的输出动力大得多。为了使设备结构更加紧凑,在旋转活塞盘外侧的传轴上设置了气体压缩装置,该气体压缩装置随传动轴的转动向燃烧室提供压缩气体,并通过喷油嘴向燃烧室提供燃料从而实现燃烧的目的,所述的结构省去了发动机外部的中温高压燃料发生装置,使本发明的旋转发动机结构更加简单、紧凑。为了使使用的燃料数量更少,以降低燃料使用量,进而降低发动机的工作成本,本发明的旋转发动机还包括一套可以向膨胀室内输入高压雾化水的高压喷水装置,这样,在燃料喷入燃烧室内燃烧爆炸,冲开活动封闭挡门进入膨胀室的同时,通过高压喷水装置向膨胀室内的高温气体中喷入雾化水,雾化水在高温作用下瞬间变为水蒸汽,与燃烧爆炸后的高温气体同时膨胀,进而增大高温气体的膨胀量,这样便可以大大的增加推动传动轴转动的动力,达到节约能源,增大输出动力的目的;同时高压水喷入膨胀室后,还会吸收部分热量并与燃烧后产生的CO2结合,既起到散热的作用,又起到稀释排放废气中CO2含量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水油混烧旋转发动机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水油混烧旋转发动机燃烧室、膨胀室的结构以及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水油混烧旋转发动机传动轴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水油混烧旋转发动机的旋转活塞盘主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水油混烧旋转发动机气体压缩机构中的活塞、连杆连接布置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水油混烧旋转发动机气体压缩机构结构及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旋转活塞盘1、燃烧室2、膨胀出口21、压缩气体输入口22、膨胀室4、活塞挡头41、活动封闭挡门42、旋转活塞盘外壁43、外缸体内壁44、进气口45、外钢体5、缸盖底座6、缸盖盖7、缸盖体67、缸套8、活塞9、连杆10、传动轴11、左传动轴111、右传动轴112、调节凸轮114、凸轮顶杆115、杠杆116、气门盖顶杆117、气门盖13、压缩气体输送通道14、高压喷水头15、连接件1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和描述的方便,先对本发明的水油混烧旋转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作一个概括的介绍:本发明的水油混烧旋转发动机,是由气体压缩装置先将气体压缩变成高压气体,然后再输送到位于缸盖体67上的燃烧室2内与输送到该燃烧室2的燃料混合,接着由火化塞点火燃烧爆炸,压缩气体膨胀并冲开活动封闭挡门42,进入膨胀室4带动旋转活塞盘1转动,进而带动传动轴11转动,达到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的目的。以一个工作循环为例,先是左边的气体压装置将气体压缩并提供给燃烧室2,相对应的右边的气体压缩装置处于进气过程中,为压缩做准备;当左边的气体压缩装置将压缩后的气体全部输送给燃烧室2燃烧后即完成第一次点火燃烧,旋转活塞盘1在燃料燃烧爆炸的动力作用下旋转,带动传动轴11转动向外输出动力,同时使右边的气体压缩装置压缩气体并输送给燃烧室2后燃烧即完成旋转一周的第二次点火燃烧,这个过程中左边的压缩装置又处于进气过程中,为下一个压缩做准备,依此类推便完成了本发明的水油混烧旋转发动机的工作过程。上述一个循环中,是以左边的气体压缩装置为例先开始工作的,当然也可以以右边的气体压缩装置先开始工作作为一个工作循环;同时上述一个循环中,气体压缩装置为左右各只设置有一组气体压缩机构的情况,为了使发动机运行更平稳、振动更小,每套气体压缩装置中设置的气体压缩机构为二至三组,在外钢体5外侧布置的缸盖体67为同样的为二至三个,并且均布在外钢体5外侧的外圆周上,这样,每次燃烧的燃烧室2均为二个或三个并且沿旋转活塞盘1外圆周均布,从而使旋转活塞盘1每次的受力都均衡,而且二至三个燃烧室2同时燃烧爆炸,产生的推动力也更强大,实现了本发明提供强大动力发动机的目的。同时,将燃烧室2设置到缸盖体67上,并用活动封闭挡门42进行封闭,使燃烧室2的构成稳定可靠,解决了申请号为98107231.3、93239534.1和201010190903.2的现有技术的燃烧室不能正常工作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当然布置在外钢体5外圆周上的燃烧室2也不仅仅只为两个或三个,根据需要也可以设置为三个以上,只需沿旋转活塞盘1外的外钢体5的外圆周均布即可。
为了进一步的说明本发明一种水油混烧旋转发动机的结构和工作过程,下面接合附图进行进一步的说。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能形成稳定的燃烧室,而且在工作过重程中,能量损失较低、输出动力强大的水油混烧旋转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包括传动轴11、套接在传动轴11上的旋转活塞盘1、支撑在传动轴11上的外缸体5、安装在外缸体5上的缸盖体67和燃烧室2,还包括含有进气口45的膨胀室4,膨胀室4由安装在外缸体5上的活动封闭挡门42、位于旋转活塞盘1外圆周上的活塞挡头41以及位于活动封闭挡门42与活塞挡头41之间的外缸体内壁44、旋转活塞盘外壁43构成;燃烧室2为一个设置在缸盖体67上的带有膨胀出口21的腔体,膨胀出口21通过活动封闭挡门42关闭;膨胀室4的进气口45与燃烧室2的膨胀出口21连接,燃料在燃烧室2内燃烧,体积膨胀冲开活动封闭挡门42进入膨胀室4。通过将带膨胀出口21的燃烧室2设置到缸盖体67上,并用活动封闭挡门42将膨胀出口21封闭,形成稳定的燃烧室2,从而保证了燃烧室2的正常工作;然后,再由安装在外缸体5上的活动封闭挡门42、位于旋转活塞盘1外圆周上的活塞挡头41以及位于活动封闭挡门42与活塞挡头41之间的外缸体内壁44、旋转活塞盘外壁43构成膨胀室4,并且使燃烧室2的膨胀出口21与膨胀室4的进气口45连接,这样,当燃料通过喷油嘴喷入储存有高压气体的燃烧室2内,点火燃烧,体积膨胀爆炸后,膨胀的气体冲开活动封闭挡门42从进气口45进入膨胀室4,直接作用到活塞挡头41上,在使膨胀室4的体积变大的同时,推动活动挡头41旋转,进而带动传动轴11转动,实现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目的。在向燃烧室2内喷入燃料点火燃烧的过程中,高压气体受热膨胀,冲开活动封闭挡门42后产生的力直接作用到活塞挡头41上,推动传动轴11转动,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传动轴11上的机械能,能量损失小,作用到传动轴上的动力大,从而使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大大提高。
上述通过缸盖体67布置在外钢体5外侧的燃烧室2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当只设置一个时,压缩气体与燃料的混合物在燃烧室2内燃烧爆炸后,产生的力在旋转活塞盘1上为单边作用力,其结果是使发动机的振动增大,在机械结构的运行中,振动是危害很大的一种工况。为了减小设备在运行中的振动,本发明所述缸盖体67至少两套,均布在外缸体5的外圆周上,每一套缸盖体67上设置的燃烧室2为一个,膨胀室4的数量与燃烧室2的数量相当,其进气口45分别与对应燃烧室2的膨胀出口21连接。这样,并可以使传动轴11上受到的旋转力矩相对平衡,消除了非对称布置造成的振动,发动机工作时的振动便非常小,进而减小了因振给机械结构设备运行带来的众多不利因素,达到减小噪音、延长使用受命、减少维修次数的作用;而且分别位于两套缸盖体67上的两个燃烧室2同时燃烧作功,输出动力比现有技术中四冲程发动机在相同条件下的输出动力大得多。
从上述结构可以知道,燃烧室2内用于燃烧爆炸的压缩气体是从外部输入的,这样为了给燃烧室2提供压缩气体,势必将在发动机结构外设置一个高压气体压缩装置或者高压气体储存装置,这样将使整个发动机的结构复杂、体积庞大,对发动机在设备中的安装布置十分不利,同时也会增加发动机的制造成本。为了使本发明的水油混烧旋转发动机的结构更加简单、体积更加小巧,便于制造和安装,所述缸盖体67由缸盖底座6和缸盖盖7构成,燃烧室2设置在缸盖底座6与外钢体5相连接一侧的缸盖底座6上,在缸盖体67上设置有压缩气体输送通道14,在旋转活塞盘1两侧的传动轴11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套气体压缩装置,气体压缩装置与燃烧室2之间通过压缩气体输送通道14连通,每套气体压缩装置上设置有至少两组由缸套8、连杆10、活塞9组成的气体压缩机构,每组气体压缩机构均可单独向燃烧室2输入压缩气体,气体压缩机构连杆10的一端与活塞9相连,另一端与传动轴11相连,所述各组气体压缩机构均布置在传动轴11径向平面内的圆周上。通过所述的气体压缩装置,随传动轴11的转动带动气体压缩机构运转向燃烧室2提供压缩空气,再与从喷油嘴喷入的燃料混合燃烧爆炸,完成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的过程。当旋转活塞盘1外侧只设置一个燃烧室时2时,可以只在旋转活塞盘1一侧的传动轴11上设置一套该气体压缩装置,每组压缩装置中可以只设置一组由缸套8、连杆10、活塞9组成的气体压缩机构,这时旋转活塞盘旋转一周,点火一次,在小动力要求时可以满足使用要求;当要求较大动力时,旋转活塞盘1旋转一周,点一次火显然无法满足要求,此时可以在旋转活塞盘1两侧的传动轴11上各设置一套该气体压缩装置,每组压缩装置中只设置一组由缸套8、连杆10、活塞9组成的气体压缩机构,此时旋转活塞盘1旋转一周,点两次火,输出动力便增加一倍,但旋转活塞盘1始终还是半边受力,如前所述,因旋转活塞盘1半边受力时发动机振动较大,对设备的长期运行极端不利,所以本发明的最佳结构便是,在旋转活塞盘1两侧的传动轴11上各至少设置一套所述的气体压缩装置,而且每套气体压缩装置中设置二至三组气体压缩机构,为了方便安装布置,将所述缸套8通过连接件16连接成一个整体,同时每一套气体压缩装置的各件连杆10与传动轴11连接的一端通过一个连接环连为一个整体后,再与传动轴11连接,如图1、图5、图6所示。同样根据图1、图5、图6的结构可知,传动轴11旋转一周,每一组气体压缩机构工作一次,以在旋转活塞盘1两侧的传动轴11上各设置一套气体压缩装置,每套装置中布置两组气体压缩机构为例,此时旋转活塞盘1外侧布置为两个燃烧室2,当上方的气体压缩机构处于压缩并向燃烧室2输送气体的过程中,下方的气体压缩机构则处于进气过程中,随传动轴11的转动,上方的气体压缩机构输气完成并转入进气过程,下方的气体压缩机构开始压缩气体完成后转入向燃烧室2输送气体的过程,如此往复循环,当传动轴旋转一周,两组气体压缩机构各完成一次气体压缩并向燃烧室2输送压缩气体的过程,左右两侧相互配合,并可以向燃烧室2输送四次压缩气体,燃烧室2点火燃烧爆炸4次,这种结构适用于要求输出动力较大的工况条件。如果每套气体压缩装置上布置的是三组气体压缩机构,则对应的旋转活塞盘1外侧布置为三个燃烧室2,传动轴11旋转一周点火6次,对外提供的动力更大。
上述实施方式中,气体通过气体压缩装置压缩后再输入燃烧室2中,在压缩气体输入燃烧室后,需要对输入通道进行封闭。为了使封闭输入通道的结构简单,制作难度小,进而降低制造、维修成本,在燃烧室2腔壁上设置有压缩气体输入口22,压缩气体输送通道14的输出端与压缩气体输入口22连通,在压缩气体输入口22处设置有压缩气体输送调节机构,压缩气体输送调节机构与传动轴11联动;压缩气体输送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传动轴11上的调节凸轮114、顶接在调节凸轮114上的凸轮顶杆115、杠杆116、气门盖13以及气门盖顶杆117;杠杆115支撑在缸盖盖7上,其一端与凸轮顶杆115的自由端顶接,另一端与气门盖顶杆117顶接,气门盖顶杆117未与杠杆115顶接的一端与气门盖13顶接;气门盖13的自由端位于压缩气体输入口22中。
当水变成水蒸汽后,体积将激剧变大,在水蒸汽体积变大以及流动的过程中即会作功,对外输出能量,而发动机的燃料在燃烧室2内点火燃烧后,燃烧室的温度会激剧升高,从而使发动机的温度也随之升高,这样既不利于发动机的工作,又会造成热能的损失。为了在有效降低发动机温度的同时,又能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提高效率,本发明所述的旋转发动机还包括高压喷水装置,高压喷水装置上设置有高压喷水头15,高压喷水头15的输出口位于进气口45与膨胀出口21的连接处。这样,在燃料喷入燃烧室2内燃烧爆炸,冲开活动封闭挡门42进入膨胀室4的同时,通过高压喷水装置的高压喷水头15向膨胀室4内的高温气体中喷入雾化水,雾化水在高温作用下瞬间变为水蒸汽,与燃烧爆炸后的高温气体同时膨胀,进而增大高温气体的膨胀量,这样便可以大大的增加推动传动轴11转动的动力,将热能有效的转化为输出的机械能,既节约能源,又增大了输出的动力;同时,高压水喷入膨胀室后,还会吸收部分热量并与燃烧后产生的CO2结合,既起到降低发动机温度的散热作用,又起到稀释排放废气中CO2含量的作用,在燃烧相同数量的燃料的前题下输出的机械能更多,从而达到节约燃料的目的。
为了提高旋转活塞盘1的使用寿命,活塞挡头41与旋转活塞盘1为一个整体结构。根据本发明的水油混烧旋转发动机的结构特点,为方便将旋转活塞盘1安装到传动轴11上,本发明所述传动轴11由左传动轴111和右传动轴112组成,所述左传动轴111与所述右传动轴112之间通过花轴连接。

Claims (8)

1.一种水油混烧旋转发动机,包括传动轴(11)、套接在传动轴(11)上的旋转活塞盘(1)、支撑在传动轴(11)上的外缸体(5)、安装在外缸体(5)上的缸盖体(67)和燃烧室(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含有进气口(45)的膨胀室(4),膨胀室(4)由安装在外缸体(5)上的活动封闭挡门(42)、位于旋转活塞盘(1)外圆周上的活塞挡头(41)以及位于活动封闭挡门(42)与活塞挡头(41)之间的外缸体内壁(44)、旋转活塞盘外壁(43)构成;燃烧室(2)为一个设置在缸盖体(67)上的带有膨胀出口(21)的腔体,膨胀出口(21)通过活动封闭挡门(42)关闭;膨胀室(4)的进气口(45)与燃烧室(2)的膨胀出口(21)连接,燃料在燃烧室(2)内燃烧,体积膨胀冲开活动封闭挡门(42)进入膨胀室(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油混烧旋转发动机,其特征在于:缸盖体(67)至少两套,均布在外缸体(5)的外圆周上,每一套缸盖体上设置的燃烧室为一个,膨胀室(4)的数量与燃烧室(2)的数量相当,其进气口(45)分别与对应燃烧室(2)的膨胀出口(2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油混烧旋转发动机,其特征在于:缸盖体(67)由缸盖底座(6)和缸盖盖(7)构成,燃烧室(2)设置在缸盖底座(6)与外钢体(5)相连接一侧的缸盖底座(6)上,在缸盖体(67)上设置有压缩气体输送通道(14),在旋转活塞盘(1)两侧的传动轴(11)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套气体压缩装置,气体压缩装置与燃烧室(2)之间通过压缩气体输送通道(14)连通,每套气体压缩装置上设置有至少两组由缸套(8)、连杆(10)、活塞(9)组成的气体压缩机构,每组气体压缩机构均可单独向燃烧室(2)输入压缩气体,气体压缩机构连杆(10)的一端与活塞(9)相连,另一端与传动轴(11)相连,所述二至三组气体压缩机构均布置在传动轴(11)径向平面内的圆周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油混烧旋转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在燃烧室(2)腔壁上设置有压缩气体输入口(22),压缩气体输送通道(14)的输出端与压缩气体输入口(22)连通,在压缩气体输入口(22)处设置有压缩气体输送调节机构,压缩气体输送调节机构与传动轴(11)联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油混烧旋转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压缩气体输送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传动轴(11)上的调节凸轮(114)、顶接在调节凸轮(114)上的凸轮顶杆(115)、杠杆(116)、气门盖(13)以及气门盖顶杆(117);杠杆(115)支撑在缸盖盖(7)上,其一端与凸轮顶杆(115)的自由端顶接,另一端与气门盖顶杆(117)顶接,气门盖顶杆(117)未与杠杆(115)顶接的一端与气门盖(13)顶接;气门盖(13)的自由端位于压缩气体输入口(22)中。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顶所述的一种水油混烧旋转发动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高压喷水装置,高压喷水装置上设置有高压喷水头(15),高压喷水头(15)的输出口位于进气口(45)与膨胀出口(21)的连接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水油混烧旋转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活塞挡头(41)与旋转活塞盘(1)为一个整体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水油混烧旋转发动机,其特征在于:传动轴(11)由左传动轴(111)和右传动轴(112)构成,所述左传动轴(111)与所述右传动轴(112)之间通过花轴连接。
CN2011101210412A 2011-05-11 2011-05-11 一种水油混烧旋转发动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781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210412A CN102278198B (zh) 2011-05-11 2011-05-11 一种水油混烧旋转发动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210412A CN102278198B (zh) 2011-05-11 2011-05-11 一种水油混烧旋转发动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78198A true CN102278198A (zh) 2011-12-14
CN102278198B CN102278198B (zh) 2013-09-11

Family

ID=451038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21041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78198B (zh) 2011-05-11 2011-05-11 一种水油混烧旋转发动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78198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67599A (zh) * 2014-05-23 2014-08-06 于临涛 双推旋转发动机
CN106438026A (zh) * 2016-08-30 2017-02-22 史永良 飞轮发动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10067643A (zh) * 2019-05-13 2019-07-30 李选祥 一种油水混合燃料发动机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64697A (en) * 1974-12-11 1977-12-27 Torquato M Rotary engine
CN1302943A (zh) * 2000-01-01 2001-07-11 汤斯维 二角转子发动机
CN201372843Y (zh) * 2008-11-13 2009-12-30 张志远 水油混合动力型正圆转子发动机
CN101865022A (zh) * 2010-06-03 2010-10-20 吴林 旋转发动机
CN102022177A (zh) * 2010-10-10 2011-04-20 梁天宇 一种发动机
CN202055913U (zh) * 2011-05-11 2011-11-30 吴林 水油混烧旋转发动机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64697A (en) * 1974-12-11 1977-12-27 Torquato M Rotary engine
CN1302943A (zh) * 2000-01-01 2001-07-11 汤斯维 二角转子发动机
CN201372843Y (zh) * 2008-11-13 2009-12-30 张志远 水油混合动力型正圆转子发动机
CN101865022A (zh) * 2010-06-03 2010-10-20 吴林 旋转发动机
CN102022177A (zh) * 2010-10-10 2011-04-20 梁天宇 一种发动机
CN202055913U (zh) * 2011-05-11 2011-11-30 吴林 水油混烧旋转发动机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67599A (zh) * 2014-05-23 2014-08-06 于临涛 双推旋转发动机
CN106438026A (zh) * 2016-08-30 2017-02-22 史永良 飞轮发动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6438026B (zh) * 2016-08-30 2019-08-06 史永良 飞轮发动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10067643A (zh) * 2019-05-13 2019-07-30 李选祥 一种油水混合燃料发动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78198B (zh) 2013-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36558B (zh) 分循环可变排量火花点火转子发动机
RU2394163C2 (ru) Системы радиально-импульсного двигателя, насоса и компрессора и способы их работы
US4030471A (en) Opposed piston engine
EP2653694B1 (en) Rotary engine and rotor unit thereof
US6276329B1 (en) Rotary machine
US3844117A (en) Positive displacement brayton cycle rotary engine
US20120285415A1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ith direct air injection
US8061327B2 (en) Tangential combustion turbine
CN102278198B (zh) 一种水油混烧旋转发动机
US3817220A (en) Two-stag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of the rotary-piston type
CN101865022A (zh) 旋转发动机
CN202055913U (zh) 水油混烧旋转发动机
CN103038512B (zh) 压缩机
WO2024037320A1 (zh) 独立配气缸内直燃圆周冲程内燃机和圆周冲程汽轮机
CN101333962B (zh) 新型旋转活塞式发动机
CN101503974B (zh) 任选燃料混合式发动机
CN103502688B (zh) 用于将转式发动机的转子的旋转动力传递给输出齿轮轴的齿轮型连接装置
CN206338123U (zh) 一种独立圧缩行程的转子发动机
RU202524U1 (ru) Роторно-лопастной двигатель внутреннего сгорания
CN102678288A (zh) 球形双环转子内燃机
CN102996236A (zh) 轮环样气缸环转活塞发动机
CN205714421U (zh) 活塞旋转式内燃机
CN110529237A (zh) 一种多燃料内燃机
CN104234825A (zh) 同轴双缸组合凸轮转子发动机
CN1102198C (zh) 三腔双转子内燃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11

Termination date: 2017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