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73286A - 试验方法以及试验装置 - Google Patents

试验方法以及试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73286A
CN102273286A CN2010800041942A CN201080004194A CN102273286A CN 102273286 A CN102273286 A CN 102273286A CN 2010800041942 A CN2010800041942 A CN 2010800041942A CN 201080004194 A CN201080004194 A CN 201080004194A CN 102273286 A CN102273286 A CN 1022732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velling carriage
signal
link
situation
mo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0419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73286B (zh
Inventor
石井启之
岩村干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2732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732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732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732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20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 H04B17/29Performance tes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Abstract

本发明的试验方法的要点在于,包括:第1步骤,在将无线质量从第1阈值以上的第1状态变更为所述第1阈值以下的第2状态的情况下,判定所述移动台是否检测出所述无线链路状态的问题;以及第2步骤,在将所述无线质量从所述第1状态变更为第2状态的时刻开始经过了第1时间间隔之后,将所述无线质量变更为第2阈值以上的第3状态的情况下,判定所述移动台是否没有检测出所述无线链路状态的问题。

Description

试验方法以及试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试验方法以及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监视无线基站和移动台之间的同步状态。例如,在WCDMA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为了判定物理层中的下行链路的同步状态,定义了以下两个指标。
●专用物理控制信道(DPCCH:Dedicated Physical Control Channel)的无线质量(DPCCH quality;DPCCH质量)
●循环冗余检查(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检查)结果
这里,“DPCCH质量”相当于导频码元(Pilot symbols)或发送功率控制(TPC: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比特的接收质量,例如SIR(信号与噪声功率比)或接收电平,“CRC检查结果”相当于块差错率(Block error rate)。
即,移动台例如基于DPCCH的无线质量来判定下行链路的同步状态。
另外,一般,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为了保证其通信质量,对移动台以及无线基站应用试验。
以下,参照图1,说明对上述的WCDMA方式的移动台中的下行链路的同步状态的判定动作进行确认的试验方法。
在图1中,“DPCCH Ec/Ior”是DPCCH的功率电平,相当于DPCCH的无线质量。此外,“Qin”以及“Qout”是用于判定下行链路的同步状态的阈值。
这里,可以将下行链路的同步状态为OK的状态称为“In-sync(In-Synchronous;同步)”,将下行链路的同步状态为NG的状态称为“Out-of-sync(Out-of-Synchronous;失步)”。
此外,可以将没有检测出无线链路状态的问题的状态称为“In-sync”,将已检测出无线链路状态的问题的状态称为“Out-of-sync”。
在图1所示的试验方法中,在时刻B中,DPCCH的无线质量从比规定的阈值Qout高的状态变更为低的状态,在时刻C中,基于移动台在停止上行链路的信号的情况,确认移动台在正常地判定下行链路的同步状态。
即,在检测出了Out-of-sync的情况下,移动台会进行停止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动作,因此在时刻C中,通过确认移动台在停止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动作,从而确认移动台正常地检测出Out-of-sync的情况。
另外,从时刻B到时刻C的时间差是为了考虑移动台中的判定延迟而设定的。
另一方面,在时刻E中,DPCCH的无线质量从比规定的阈值Qin低的状态变更为高的状态,在时刻F中,基于移动台正在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的情况,确认移动台在正常地判定下行链路的同步状态。
即,在检测出了In-sync的情况下,移动台会进行开始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动作,因此在时刻F中,通过确认移动台正在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动作,从而确认移动台正常地检测出In-sync的情况。
另外,从时刻E到时刻F的时间差是为了考虑移动台中的判定延迟而设定的。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如上所述,在WCDMA方式中确认移动台对下行链路的同步状态的判定动作的试验方法中,使DPCCH的无线质量变动,基于在DPCCH的无线质量成为Qout以下时,移动台停止上行链路的发送,在DPCCH的无线质量成为Qin以上时,移动台开始上行链路的发送的情况,确认了移动台在正常地进行下行链路的同步状态的判定动作的情况。
但是,根据移动通信系统,有时无法应用上述的试验方法。
例如,在作为WCDMA方式的后继系统的LTE(长期演进)方式中,移动台并非是在物理层中判定了下行链路的同步状态的时刻,而是在RRC层中判定了无线链路状态的失败的时刻,停止上行链路的信号。
这时,由于移动台从判定了RRC层中的无线链路状态的失败的时刻起开始连接状态的再构筑的处理,因此存在无法应用图1中所示的试验方法的问题。
更具体地说,在图1中的时刻C,在确认了已停止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的时刻,移动台已经开始了连接状态的再构筑的处理,因此在时刻E中,即使DPCCH的无线质量变得大于Qin,也不会开始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因此,作为结果,无法应用图1所示的试验方法。
因此,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是在RRC层中检测出了无线链路状态的失败的时刻会开始连接状态的再构筑的处理的情况下,也能够确认移动台是否正常地检测出下行链路的同步状态的情况的试验方法以及试验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第1特征是试验方法,确认移动台中的无线链路状态的问题检测方式,其要点在于,包括:第1步骤,在将无线质量从第1阈值以上的第1状态变更为所述第1阈值以下的第2状态的情况下,判定所述移动台是否检测出所述无线链路状态的问题;以及第2步骤,在将所述无线质量从所述第1状态变更为第2状态的时刻开始经过了第1时间间隔之后,将所述无线质量变更为第2阈值以上的第3状态的情况下,判定所述移动台是否没有检测出所述无线链路状态的问题。
在本发明的第1特征中,也可以在所述第1步骤以及所述第2步骤中,基于所述移动台是否正在发送上述链路的信号,判定所述移动台是否检测出了所述无线链路状态的问题。
在本发明的第1特征中,也可以在所述第1步骤以及所述第2步骤中,当所述移动台正在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的情况下,判定为所述移动台没有检测出所述无线链路状态的问题,当所述移动台没有在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的情况下,判定为所述移动台已检测出所述无线链路状态的问题。
在本发明的第1特征中,所述上行链路的信号也可以是周期性地发送的上行链路的信号。
在本发明的第1特征中,所述上行链路的信号也可以是探测用的参考信号或者通知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状态的控制信号。
在本发明的第1特征中,也可以在所述第2步骤中,所述第1时间间隔与从所述移动台检测出了所述无线链路状态的问题的时刻起被起动的、用于开始进行连接状态的再构筑的处理的定时器的值相同。
在本发明的第1特征中,也可以在所述第1步骤中,在所述移动台检测出了所述无线链路状态的问题的情况下,判定为所述移动台正常地动作。
在本发明的第1特征中,也可以在所述第2步骤中,在所述移动台没有检测出所述无线链路状态的问题的情况下,判定为所述移动台正常地动作。
本发明的第2特征是试验装置,确认移动台中的无线链路状态的问题检测方式,其要点在于,包括:第1判定单元,在将无线质量从第1阈值以上的第1状态变更为所述第1阈值以下的第2状态的情况下,判定所述移动台是否检测出所述无线链路状态的问题;以及第2判定单元,在将所述无线质量从所述第1状态变更为第2状态的时刻开始经过了第1时间间隔之后,将所述无线质量变更为第2阈值以上的第3状态的情况下,判定所述移动台是否没有检测出所述无线链路状态的问题。
发明效果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即使是在RRC层中检测出了无线链路状态的失败的时刻会开始连接状态的再构筑的处理的情况下,也能够确认移动台是否正常地检测出下行链路的同步状态的情况的试验方法以及试验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WCDMA方式中的下行链路同步状态的判定方法的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试验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移动台的结构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移动台中的下行链路的同步状态的判定的情况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移动台中的无线链路失败状态检测的情况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移动台中的In-sync的检测的情况的图。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试验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试验方法的图。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试验方法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试验方法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试验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试验系统的结构)
参照图2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试验系统的结构。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试验系统是以LTE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作为前提的试验系统,是用于确认LTE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移动台的动作的试验系统。
在这样的试验系统中,作为无线接入方式,关于下行链路应用“OFDM(正交频分复用)方式”,关于上行链路应用“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方式”。
OFDM方式是将特定的频带分割为多个窄的频带(副载波)并在各频带上搭载数据而进行传输的方式。根据该OFDM方式,通过在频率轴上一部分重叠且互不干扰地紧密排列副载波,能够实现高速传输,且提高频率的利用效率。
此外SC-FDMA方式是对特定的频带进行分割,并在多个移动台UE之间使用不同的频带进行传输,从而能够减少多个移动台UE之间的干扰的传输方式。根据SC-FDMA方式,由于具有发送功率的变动变小的特征,因此能够实现移动台UE的低功耗化以及宽覆盖范围。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试验系统中,试验装置200对移动台100经由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发送下行控制信号,并且经由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发送下行数据信号。
此外,试验装置200发送作为下行链路的导频信号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DL RS:Downlink Reference Signal)。
此外,在下行链路中,从干扰信号生成装置300对移动台100发送干扰信号。
在本实施方式的试验系统中,通过调节PDCCH、PDSCH、DL RS的信号功率和所述干扰信号的功率,从而调整移动台100的接收端中的PDCCH、PDSCH、DL RS的无线质量。
这里,无线质量例如是SIR(信号与干扰比)。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的试验系统中,移动台100在上行链路中经由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发送上行数据信号。
此外,移动台100在上行链路中经由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Uplink Control Channel)发送上行控制信号。
此外,移动台100在上行链路中经由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PhysicalRandom Access Channel)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
这里,在上行控制信号中包含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信息(信道质量指示(CQI)或者预编码矩阵指示(PMI)或者秩指示(RI))、调度请求、对于PDSCH的送达确认信息(ACK信息)等。
进而,移动台100在上行链路中发送探测用的参考信号SoundingReference Signal(Souding RS)。
在图2中,试验装置200和移动台100和干扰信号生成装置300通过有线连接,但也可以代替有线而通过无线连接。
此外,除试验装置200和移动台100和干扰信号生成装置300之外,还可以追加连接衰减模拟器等装置。在连接这样的衰减模拟器的情况下,能够应用衰减环境下的试验。
如后所述那样,在基于移动台100是否发送了随机接入前导码,判定移动台100是否在正常地判定下行链路的同步状态的情况下,除移动台100最初进行通信的小区之外,试验装置200还可以设定再连接目的地的小区,使得移动台100能够进行再连接的处理。
这时,移动台100在进行再连接的处理时,通过进行小区搜索而搜索所述再连接目的地的小区,然后,通过对所述再连接目的地的小区进行随机接入过程(procedure),从而进行再连接的处理。
所述再连接目的地的小区,例如可以是与移动台100最初进行通信的小区相同频率的另一小区,或者,不同频率的另一小区。此外,在所述再连接目的地的小区中也可以包含相对于移动台100最初进行通信的小区为同一基站内的不同的扇区。无论如何,在所述再连接目的地的小区中保持有关移动台100的UE上下文(UE Context)。
如图3所示,移动台100包括同步状态判定单元102、无线链路失败状态判定单元104、再连接处理单元106、上行信号发送单元108。
同步状态判定单元102测定移动台100中的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并基于该无线质量判定下行链路的同步状态。
这里,移动台100中的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是试验装置200和移动台UE之间的无线链路的质量。另外,试验装置200在应用LTE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相当于无线基站eNB。
例如,同步状态判定单元102也可以测定移动台100的下行链路的信号(例如,参考信号(DL RS)等)的SIR作为移动台UE中的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并基于该SIR来判定下行链路的同步状态。
更具体地说,同步状态判定单元102在该SIR比规定阈值还要大的情况下,判定为下行链路的同步状态为OK、即是In-sync,在该SIR为规定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判定为下行链路的同步状态为NG、即是Out-of-sync。
或者,同步状态判定单元102也可以如图4所示那样,设定Qout以及Qin的两个阈值,并基于上述的SIR和Qout和Qin,判定下行链路的同步状态。
这里,Qout<Qin,Qin和Qout之差、即“Qin-Qout”相当于滞后量(hysteresis)。即,在图4的例子中,同步状态判定单元102在T<A中,由于SIR比Qout还要大,因此判定为是In-sync,在时刻T=A中,基于SIR成为Qout以下的情况,判定为是Out-of-sync。
并且,同步状态判定单元102在时刻T=B中,基于SIR大于Qin的情况,判定为是In-sync,然后,在时刻T=C中,基于SIR成为Qout以下的情况,判定为是Out-of-sync。
这样,通过设定两个阈值、即通过设定如“Qin-Qout”的滞后量,能够减少In-sync和Out-of-sync的判定中的偏差。
另外,作为上述的SIR的值,同步状态判定单元102也可以使用将瞬间的SIR在规定平均化区间进行了平均化后的值。这里,作为规定平均化区间,例如可以是160ms,也可以是200ms,也可以是20ms,也可以是其以外的值。
此外,该SIR的值可以是关于频率方向,在系统频带整体进行了平均后的值,也可以是在系统频带内的一部分频带中进行了平均后的值。作为该系统频带内的一部分频带,例如可以是位于系统频带的中心的、具有规定的带宽的频带。或者,作为该系统频带内的一部分频带,例如可以是发送同步信号或者物理广播信道的频带。
同步状态判定单元102将上述的下行链路的同步状态的判定结果(In-sync/Out-of-sync)通知给无线链路失败状态判定单元104。
另外,同步状态判定单元102也可以在每10ms将上述的下行链路的同步状态的判定结果(In-sync/Out-of-sync)通知给无线链路失败状态判定单元104。这里,上述的10ms只是一例,也可以是10ms以外的值。
此外,同步状态判定单元102也可以在每个无线链路帧(Radio LinkFrame)将上述的下行链路的同步状态的判定结果(In-sync/Out-of-sync)通知给无线链路失败状态判定单元104。
此外,同步状态判定单元102在上述的例子中,作为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而使用了参考信号(Reference Signal)的SIR,但也可以取而代之,使用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RSRQ))、CQI。
或者,同步状态判定单元102也可以代替参考信号的SIR而使用PDCCH的差错率、PCFICH的差错率、PCFICH中的SIR、PDSCH的差错率、DL RS的码元差错率等。
这里,PCFI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是用于通知下行链路的控制用的OFDM码元的数目的控制信号。
或者,作为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同步状态判定单元102也可以使用参考信号(Reference Signal)的SIR、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RSRQ、CQI、PDCCH的差错率、PCFICH的差错率、PCFICH的SIR、PDSCH的差错率、DL RS的码元差错率中的至少一个。
另外,RSRQ(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功率)是用下行链路的RSSI(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符)除下行链路的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的值。
这里,RSSI是在移动台中所观测的总计的接收电平,是将热噪声和来自其他小区的干扰功率、来自本小区的希望信号的功率等都包含在内的接收电平。
此外,CQI(信道质量指示)是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信息。
无线链路失败状态判定单元104基于上述的同步状态判定单元102中的下行链路的同步状态的判定结果,判定是否为无线链路失败状态(RLF:RadioLink Failure)。
例如,可以在通过同步状态判定单元102连续N310次报告了Out-of-sync的情况下,无线链路失败状态判定单元104起动定时器T310,在该定时器T310期满了的情况下,判定为是无线链路失败状态。
更具体地说,如图5所示,无线链路失败状态判定单元104在从时刻T=A到时刻T=B的期间,作为下行链路的同步状态,从同步状态判定单元102连续N310次接收表示Out-of-sync的通知。
这时,在时刻T=B中,无线链路失败状态判定单元104起动定时器T310。并且,无线链路失败状态判定单元104在定时器T310期满了的情况下(时刻T=C),判定为是无线链路失败状态。
该定时器T310相当于从移动台检测出了无线链路状态的问题的时刻开始起动的、用于开始进行连接状态的再构筑的处理的定时器。
这里,如图6所示,无线链路失败状态判定单元104在已起动定时器T310的状态下,在时刻T=C到时刻T=D的期间,作为下行链路的同步状态,从同步状态判定单元102连续N311次接收In-sync的通知。
这时,在时刻T=D中,无线链路失败状态判定单元104停止定时器T310。这时,由于定时器T310是在期满之前停止的,因此无线链路失败状态判定单元104不判定为是无线链路失败状态。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N310和N311是与Out-of-sync或者In-sync被连续通知的次数有关的阈值,但取而代之,也可以是与Out-of-sync或者In-sync被连续通知的时间有关的阈值。
即,N310和N311可以与T310同样地作为定时器而处理。即,上述的N311或N311,作为其单位,可以是从同步状态判定单元102通知同步状态的次数,取而代之,也可以是从同步状态判定单元102通知同步状态的时间。
无线链路失败状态判定单元104在判定为是无线链路失败状态的情况下,将该判定结果通知给再连接处理单元106和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单元108。
另外,无线链路失败状态判定单元104也可以不通知判定为是无线链路失败状态的结果,而是将定时器T310已期满的结果通知给再连接处理单元106和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单元108。
再连接处理单元106在从无线链路失败状态判定单元104通知了是无线链路失败状态的判定结果的情况下,进行再连接的处理。此外,再连接处理单元104也可以在进行所述再连接的处理之前,清除移动台100和试验装置200之间的通信的设定(Configuration)。
另外,再连接的处理例如也可以被称为“小区更新(Cell Update)处理”。此外,“小区更新处理”例如是指进行小区搜索、搜索后的小区的无线质量的测量(measurement)等,并且存在可通信的小区的情况下,再次对该小区进行连接的构筑。
这里,移动台100再次对该小区进行连接的构筑的情况下,首先对该小区进行随机接入过程(随机接入步骤)。即,移动台再次对该小区进行连接的构筑的情况下,首先经由PRACH对该小区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
另外,“小区更新处理”也可以被称为“连接重建(ConnectionReestablishment)处理”。
另外,上述的“从无线链路失败状态判定单元104通知了是无线链路失败状态的判定结果的情况”也可以表示“从无线链路失败状态判定单元104通知了定时器T310已期满的结果的情况”。
即,再连接处理单元106也可以在从无线链路失败状态判定单元104通知了定时器T310已期满的结果的情况下,进行再连接的处理。
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单元108在上行链路中对试验装置200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
这里,在该上行链路的信号中例如包含用于PUSCH或PUCCH、探测的参考信号等。另外,也可以通过所述PUCCH,例如发送作为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信息的CQI、PMI、RI等。
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单元108在从无线链路失败状态判定单元104通知了是无线链路失败状态的判定结果的情况下,停止发送该上行链路的信号。
另外,上述的“从无线链路失败状态判定单元104通知了是无线链路失败状态的判定结果的情况”也可以表示“从无线链路失败状态判定单元104通知了定时器T310已期满的结果的情况”。
即,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单元108也可以在从无线链路失败状态判定单元104通知了定时器T310已期满的结果的情况下,停止发送该上行链路的信号。
另外,如上所述那样在再连接的处理中对可通信的小区再次进行连接的构筑的情况下,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单元108也可以经由PRACH对所述可通信的小区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示出了移动台100在上行链路中发送PUSCH或者PUCCH的情况,但取而代之,在以下说明移动台100不发送PUSCH或PUCCH的情况下的动作。例如,在LTE中,上行链路的定时同步(Uplink TimeAlignment)没有维持的情况、应用了间歇接收控制(DRX:DiscontinuousReception Control)的情况下,移动台100基本上不发送上述的上行链路的信号、即PUSCH或PUCCH。
这时,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单元108可以不发送上述的用于PUSCH或PUCCH、探测的参考信号等,而是进行上述的在再连接的处理中经由PRACH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动作。
如图7所示,试验装置200包括下行链路信号发送单元202、信号功率调节单元204、上行信号接收单元206、移动台动作判定单元208。
下行链路信号发送单元202对移动台100发送下行链路的信号。该下行链路的信号中包含PDSCH或PDCCH、DL RS、PCFICH等。
此外,下行链路信号发送单元202基于从后述的信号功率调节单元204通知的有关信号功率的信息,设定该下行链路的信号功率,并基于该下行的信号功率,进行该下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
信号功率调节单元204调节该下行链路的信号的信号功率,使得移动台100的接收端中的无线质量被设定为规定的值,并且将该调节后的结果作为有关信号功率的信息通知给下行链路信号发送单元202。
信号功率调节单元204在调节下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功率的情况下,也可以如后述那样,基于从移动台动作判定单元208通知的、各时刻的移动台的接收端中的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调节各时刻的下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功率。
另外,在本处理,也可以通过固定来自干扰信号生成装置300的干扰信号的功率,而在信号功率调节单元204中下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功率被调节,从而上述那样的移动台100的接收端中的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被调整。
或者,也可以通过固定在信号功率调节单元204中所设定的下行链路的信号的信号功率,而来自干扰信号生成装置300的干扰信号的功率被调节,从而上述那样的移动台100的接收端中的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被调整。
或者,也可以通过在号功率调节单元204中所设定的下行链路的信号的信号功率和来自干扰信号生成装置300的干扰信号的功率的双方被调节,从而移动台100的接收端中的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被调整。
上行链路信号接收单元206接收从移动台100发送的上行链路的信号。这里,该上行链路的信号中例如包含PUSCH或PUCCH、探测RS等。
此外,上行链路信号接收单元206接收从移动台100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
此外,上行链路信号接收单元206测定从移动台100发送的上行链路的信号的质量(例如,信号功率或SIR等),从而判定移动台100是否在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另外,只要是能够高精度地判定移动台100是否在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则也可以使用上述以外的方法来判定移动台100是否在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
并且,上行链路信号接收单元206将有关移动台100是否在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的信息通知给移动台动作判定单元208。
或者,上行链路信号接收单元206也可以在接收从移动台100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情况下,将表示移动台100发送了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信息通知给移动台动作判定单元208。
这里,上行链路信号接收单元206也可以将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作为上述的再连接的处理中的、可通信的小区而接收。
即,上行链路信号接收单元206例如可以将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作为移动台100原本进行了通信的小区以外的另一小区而接收。
所述移动台100原本进行了通信的小区以外的另一小区,例如可以是相同频率的另一小区,也可以是不同频率的另一小区。此外,所述另一小区中可以包含同一基站内的不同的扇区。
移动台动作判定单元208判定移动台100是否在正常地判定下行链路的同步状态、即移动台100正常地判定在下行链路的无线链路中是否产生问题。
更具体地说,移动台动作判定单元208基于从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单元108通知的、有关移动台100是否在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的信息,判定移动台100是否在正常地判定下行链路的同步状态。
这里,如图8以及图9所示那样,移动台动作判定单元208通过随时间改变移动台的接收端中的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从而判定移动台100是否在正常地判定下行链路的同步状态。
这时,移动台动作判定单元208可以通过将各时刻的移动台的接收端中的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通知给信号功率调节单元204,从而随时间改变移动台的接收端中的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
以下,使用图8以及图9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试验系统中的、用于确认移动台100是否在正常地判定下行链路的同步状态的试验方法。
使用图8说明当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从良好的状态变化为恶劣的状态的情况下,用于确认移动台是否在正常地判定下行链路的同步状态的试验方法。
首先,在该试验中,N310设定为0,定时器T310设定为“0ms”。此外,设定为在上行链路中移动台100发送周期性的信号。
这里,该周期性的信号例如可以是探测RS或用于发送CQI/PMI/RI的PUCCH。此外,该周期性的信号的发送周期可以是2ms。另外,该周期性的信号的发送周期也可以是2ms以外的值,但希望是尽量小的值。
在时刻B中,移动台动作判定单元208将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从大于Qout的状态变更为小于Qout的状态。
在时刻C中,移动台动作判定单元208基于移动台100是否在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判定移动台100是否在正常地判定下行链路的同步状态。
更具体地说,移动台动作判定单元208在移动台100没有在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时,判断为移动台100检测出了Out-of-sync,判定为移动台100在正常地判定下行链路的同步状态,当移动台100在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时,判断为移动台100没有检测出Out-of-sync,判定为移动台100没有在正常地判定下行链路的同步状态。
这里,上述的判定处理是基于,通过N310的值为“0”,并且定时器T310为“0ms”,从而在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变得小于Qout的瞬间,移动台100判定无线链路失败状态且停止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动作。
另外,在从时刻B到时刻C的时间是考虑了移动台100中的处理延迟的时间。
此外,在上述的例子中,将N310的值设为“0”,将定时器T310的值设为“0ms”,但也可以使用上述以外的值。这时,基于N310以及T310的值来设定时刻C。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示出了移动台100在上行链路中发送PUSCH或者PUCCH的情况下的移动台动作判定单元208的处理,但在以下,代替其而表示不发送PUSCH或者PUCCH的情况下的移动台动作判定单元208的处理。
这里,不发送PUSCH或者PUCCH的情况是指,例如上行链路的定时同步(Uplink Time Alignment)没有被维持的情况、应用了间歇接收控制(DRX:Discontinuous Reception Control)的情况。
这时,移动台动作判定单元208在时刻C中,不是基于移动台100是否在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来判定移动台100是否在正常地判定下行链路的同步状态,而是基于移动台100是否发送了随机接入前导码来判定移动台100是否在正常地判定下行链路的同步状态。
更具体地说,移动台动作判定单元208在判定为移动台100发送了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情况下,判断为移动台100检测出了Out-of-sync,判定为移动台100在正常地判定下行链路的同步状态,在判定为移动台100没有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情况下,判断为移动台100没有检测出Out-of-sync,判定为移动台100没有在正常地判定下行链路的同步状态。
使用图9说明当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从恶劣的状态变化为良好的状态的情况下,用于确认移动台是否正常地判定下行链路的同步状态的试验方法。
首先,在该试验中,N310以及N311被设定为“0”,定时器T310被设定为从时刻B到时刻F为止的时间间隔。或者,也可以设定时刻F以使其成为从时刻B经过了定时器T310的时刻。此外,从时刻B到时刻C的时间间隔被设定为与从时刻F到时刻G的时间间隔相同。
此外,设定为在上行链路中移动台100发送周期性的信号。这里,该周期性的信号例如可以是探测RS或用于发送CQI/PMI/RI的PUCCH。此外,该周期性的信号的发送周期可以是2ms。另外,该周期性的信号的发送周期也可以是2ms以外的值,但希望是尽量小的值。
在时刻B中,移动台动作判定单元208将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从大于Qout的状态变更为小于Qout的状态。
在时刻E中,移动台动作判定单元208将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从小于Qin的状态变更为大于Qin的状态。
在时刻G中,移动台动作判定单元208基于移动台100是否在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判定移动台100是否在正常地判定下行链路的同步状态。
更具体地说,移动台动作判定单元208在移动台100正在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时,判定为移动台100检测出In-sync,判定为移动台100在正常地判定下行链路的同步状态,当移动台100没有在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时,判断为移动台100没有检测出In-sync,判定为移动台100没有在正常地判定下行链路的同步状态。
这里,上述的判定处理是基于,通过N310以及N311的值为“0”,并且定时器T310被设定为从时刻B到时刻F的时间间隔,从而在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变得小于Qout的瞬间,移动台100起动定时器T310,当定时器T310已起动时,在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变得大于Qin的瞬间,停止定时器T310的动作。
换言之,从时刻E到时刻G的期间,移动台没有检测出In-sync的情况下定时器T310不会被停止,因此认为在时刻G之前定时器T310将期满。
这时,移动台100停止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并开始再连接的处理,因此作为结果,在时刻G,不在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
另外,从时刻E到时刻F的时间是考虑了移动台100中的处理延迟的时间。
此外,在上述的例子中,将N310以及N311的值设为“0”,将定时器T310的值设为从时刻B到时刻F的时间间隔,但也可以使用上述以外的值。这时,基于N310以及N311以及T310的值来设定时刻G。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示出了移动台100在上行链路中发送PUSCH或者PUCCH的情况下的移动台动作判定单元208的处理,但在以下,代替其而表示不发送PUSCH或者PUCCH的情况下的移动台动作判定单元208的处理。
这里,不发送PUSCH或者PUCCH的情况是指,例如上行链路的定时同步(Uplink Time Alignment)没有被维持的情况、应用了间歇接收控制(DRX:Discontinuous Reception Control)的情况。
这时,移动台动作判定单元208在时刻G中,不是基于移动台100是否在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来判定移动台100是否在正常地判定下行链路的同步状态,而是基于移动台100是否发送了随机接入前导码来判定移动台100是否在正常地判定下行链路的同步状态。
更具体地说,移动台动作判定单元208在判定为移动台100没有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情况下,判断为移动台100检测出In-sync,判定为移动台100在正常地判定下行链路的同步状态,当判定为移动台100发送了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情况下,判断为移动台100没有检测出In-sync,判定为移动台100没有在正常地判定下行链路的同步状态。
另外,在上述的时刻G中,基于移动台100是否在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来判定移动台100是否在正常地判定下行链路的同步状态的方法是以定时器T310在从时刻B到时刻C的期间起动作为前提。
认为这样的移动台100在从时刻B到时刻C的期间起动定时器T310的动作,通过上述的使用图8说明的试验方法来保证。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试验装置200基于移动台100是否在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来判定移动台100是否在正常地判定下行链路的同步状态,但也可以基于移动台100是否进行了再连接的处理来判定移动台100是否在正常地判定下行链路的同步状态。
这时,移动台100在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的状态与移动台100没有进行再连接的处理的状态对应,移动台100没有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的状态与移动台100已进行或者在进行再连接的处理的状态对应。
(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试验系统的动作)
参照图10以及图11,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试验系统的动作。
使用图10说明确认当无线质量从良好的状态变化为恶劣的状况时,移动台100适当地判定下行链路的同步状态的情况的试验方法(动作)。
在步骤S1002中,试验装置200将移动台100中的下行链路的接收端中的无线质量从高于Qout的状态变更为低于Qout的状态。
在步骤S1004中,试验装置200判定移动台100是否在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
另外,也可以代替判定移动台100是否在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试验装置200判定移动台100是否进行了再连接的处理。这时,在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动作与没有进行再连接的处理的动作对应,没有在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动作与已进行再连接的处理的动作对应。
移动台100在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时(步骤S1004:是),进至步骤S1006。
在步骤S1006中,试验装置200判定为移动台100没有在正常地判定下行链路的同步状态。
移动台100没有在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时(步骤S1004:否),进至步骤S1008。
在步骤S1008中,试验装置200判定为移动台100在正常地判定下行链路的同步状态。
使用图11说明确认当无线质量从恶劣的状态变化为良好的状况时,移动台100适当地判定下行链路的同步状态的情况的试验方法(动作)。
在步骤S1102中,试验装置200将移动台100中的下行链路的接收端中的无线质量从高于Qout的状态变更为低于Qout的状态。
在步骤S1104中,试验装置200在从步骤S1102中的时刻起经过了定时器T310的时刻,将移动台100中的下行链路的接收端中的无线质量从低于Qin的状态变更为高于Qin的状态。
在步骤S1106中,试验装置200判定移动台100是否在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
另外,也可以代替判定移动台100是否在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试验装置200判定移动台100是否进行了再连接的处理。这时,在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动作与没有进行再连接的处理的动作对应,没有在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动作与已进行再连接的处理的动作对应。
移动台100没有在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时(步骤S1106:否),进至步骤S1108。
在步骤S1108中,试验装置200判定为移动台100没有在正常地判定下行链路的同步状态。
移动台100在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时(步骤S1106:是),进至步骤S1110。
在步骤S1110中,试验装置200判定为移动台100在正常地判定下行链路的同步状态。
(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作用和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即使是移动台在RRC层中检测出了无线链路状态的失败的时刻会开始连接状态的再构筑的处理的情况下,也能够确认移动台是否正常地检测出下行链路的同步状态,作为结果,能够保证移动台的动作质量,作为结果,能够提高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通信质量的稳定,进而提高用户便利性。
另外,上述的试验装置200、移动台100、干扰信号生成装置300的动作可以由硬件实施,也可以由处理器所执行的软件模块来实施,也可以通过两者的组合来实施。
软件模块可以设置在RAM(随机存取存储器)、闪速存储器、ROM(只读存储器)、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盘、CD-ROM等任意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该存储介质与处理器连接,使得该处理器能够对该存储介质读写信息。此外,该存储介质也可以被集成在处理器中。此外,该存储介质以及处理器也可以被设置在ASIC内。该ASIC也可以被设置在试验装置200、移动台100、干扰信号生成装置300内。此外,该存储介质以及处理器也可以作为分立元件而被设置在试验装置200、移动台100、干扰信号生成装置300内。
以上,利用上述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本发明不限于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能够作为修正以及变更方式来实施而不脱离由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所确定的本发明的宗旨以及范围。因此,本说明书的记载是以例示说明为目的,对于本发明不具有任何限制性的意义。

Claims (10)

1.一种试验方法,确认移动台中的无线链路状态的问题检测方式,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1步骤,在将无线质量从第1阈值以上的第1状态变更为所述第1阈值以下的第2状态的情况下,判定所述移动台是否检测出所述无线链路状态的问题;以及
第2步骤,在将所述无线质量从所述第1状态变更为第2状态的时刻开始经过了第1时间间隔之后,将所述无线质量变更为第2阈值以上的第3状态的情况下,判定所述移动台是否没有检测出所述无线链路状态的问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步骤以及所述第2步骤中,
基于所述移动台是否正在发送上述链路的信号,判定所述移动台是否检测出了所述无线链路状态的问题。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步骤以及所述第2步骤中,
当所述移动台正在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的情况下,判定为所述移动台没有检测出所述无线链路状态的问题,
当所述移动台没有在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的情况下,判定为所述移动台已检测出所述无线链路状态的问题。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行链路的信号是周期性地发送的上行链路的信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行链路的信号是探测用的参考信号或者通知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状态的控制信号。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2步骤中,
所述第1时间间隔与从所述移动台检测出了所述无线链路状态的问题的时刻起被起动的、用于开始进行连接状态的再构筑的处理的定时器的值相同。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步骤中,
在所述移动台检测出了所述无线链路状态的问题的情况下,判定为所述移动台正常地动作。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2步骤中,
在所述移动台没有检测出所述无线链路状态的问题的情况下,判定为所述移动台正常地动作。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2步骤中,
在所述移动台不停止CQI的发送而正在发送CQI的情况下,判定为所述移动台没有检测出所述无线链路状态的问题,判定为所述移动台正常地动作。
10.一种试验装置,确认移动台中的无线链路状态的问题检测方式,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1判定单元,在将无线质量从第1阈值以上的第1状态变更为所述第1阈值以下的第2状态的情况下,判定所述移动台是否检测出所述无线链路状态的问题;以及
第2判定单元,在将所述无线质量从所述第1状态变更为第2状态的时刻开始经过了第1时间间隔之后,将所述无线质量变更为第2阈值以上的第3状态的情况下,判定所述移动台是否没有检测出所述无线链路状态的问题。
CN2010800041942A 2009-01-08 2010-01-08 试验方法以及试验装置 Active CN1022732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02988 2009-01-08
JP2009-002988 2009-01-08
JP2009022064A JP4597242B2 (ja) 2009-01-08 2009-02-02 試験方法及び試験装置
JP2009-022064 2009-02-02
PCT/JP2010/050148 WO2010079825A1 (ja) 2009-01-08 2010-01-08 試験方法及び試験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73286A true CN102273286A (zh) 2011-12-07
CN102273286B CN102273286B (zh) 2012-10-10

Family

ID=423165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041942A Active CN102273286B (zh) 2009-01-08 2010-01-08 试验方法以及试验装置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1) US8116211B2 (zh)
EP (1) EP2384068B1 (zh)
JP (1) JP4597242B2 (zh)
KR (1) KR101124335B1 (zh)
CN (1) CN102273286B (zh)
BR (1) BRPI1006174A2 (zh)
CA (1) CA2749784C (zh)
ES (1) ES2423056T3 (zh)
MX (1) MX2011007379A (zh)
RU (1) RU2504920C2 (zh)
WO (1) WO201007982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87177B2 (en) 2008-11-03 2014-07-22 Apple Inc. Techniques for radio link problem and recovery detec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811194B2 (en) * 2010-09-01 2014-08-19 Litepoint Corporation Method for testing wireless devices using predefined test segments initiated by over-the-air signal characteristics
GB2493394B (en) * 2011-08-05 2014-01-22 Renesas Mobile Corp System and methods for detection of a synchronization condition
EP2665325B1 (en) 2012-05-15 2014-08-1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Radio link management for network assisted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US8867373B2 (en) * 2012-09-05 2014-10-2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claring radio link failure (RLF)
US9240936B2 (en) * 2013-05-23 2016-01-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call performance by enabling uplink transmissions during poor downlink radio conditions
US9173241B2 (en) * 2013-11-07 2015-10-27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Radio-link establishment for multi-state cells
CN109246735B (zh) * 2014-01-24 2021-12-14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和方法
US10306695B2 (en) * 2014-01-31 2019-05-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ocedures for managing secondary eNB (SeNB) radio link failure (S-RLF) in dual connectivity scenarios
US9713049B2 (en) * 2014-04-28 2017-07-18 Intel IP Corporation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s for measurement of 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
US11700555B2 (en) * 2015-08-14 2023-07-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obility design for eMTC
CN110169113A (zh) * 2017-01-06 2019-08-23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多波束操作的无线电链路监测和故障过程的方法及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98289A (en) * 1988-06-02 1991-03-05 Motorola, Inc. Signal integrity control technique for an RF communication system
FR2718906B1 (fr) * 1994-04-13 1996-05-24 Alcatel Mobile Comm France Procédé d'adaptation de l'interface air, dans un système de radiocommunication avec des mobiles, station de base, station mobile et mode de transmission correspondants.
FI106834B (fi) * 1998-06-03 2001-04-12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Menetelmä ja järjestelmä datakanavien toimivuuden testaamiseksi radiolaitteessa
US6785249B2 (en) * 1998-10-05 2004-08-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forward and reverse link imbalance in digital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6587672B1 (en) * 1998-12-02 2003-07-01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ed power ramping via multi-threshold detection
GB9904351D0 (en) * 1999-02-26 1999-04-21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Communication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JP4297568B2 (ja) * 1999-09-02 2009-07-15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制御装置および移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ATE536008T1 (de) * 2001-05-14 2011-12-15 Interdigital Tech Corp Kanalqualitätsmessungen für die abwärtsstreckenbetriebsmittelzuteilung
US8089888B2 (en) * 2001-12-10 2012-01-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esting traffic and auxiliary channels in a wireless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GB2386295B (en) * 2002-03-06 2005-11-02 Ifr Ltd Testing mobile telephone terminals
JP2004112096A (ja) * 2002-09-13 2004-04-08 Toshiba Corp 移動通信端末とその制御モジュール及び同期判定プログラム
US7408902B2 (en) * 2003-02-13 2008-08-05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of using a radio network controller for controlling data bit rates to maintain the quality of radio links
US6978139B2 (en) * 2003-05-16 2005-12-20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soft-handoff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259239B2 (ja) * 2003-09-10 2009-04-3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同期判定回路
JP4083693B2 (ja) * 2004-02-26 2008-04-30 アンリツ株式会社 擬似基地局装置
JP2006129134A (ja) * 2004-10-29 2006-05-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線通信装置、送信電力制御方法及び送信電力制御プログラム
US7873322B2 (en) * 2005-06-14 2011-01-18 Acterna Llc Ingress susceptibility on return path
US7864724B2 (en) * 2006-05-05 2011-01-04 Nokia Corporation Enhanced UE out-of-sync behavior with gated uplink DPCCH or gated downlink F-DPCH or DPCCH transmission
JP4905007B2 (ja) * 2006-09-12 2012-03-28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上り通信方法及び無線端末
EP2135474A1 (en) * 2007-03-09 2009-12-23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a reselection timer and cell ranking criteria, and reporting degraded signal measurement of a serving cell
KR101490297B1 (ko) * 2007-06-21 2015-02-11 인터디지탈 테크날러지 코포레이션 E-utran에 대한 핸드오버 관련 측정 보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504920C2 (ru) 2014-01-20
MX2011007379A (es) 2011-09-06
EP2384068B1 (en) 2013-05-01
EP2384068A1 (en) 2011-11-02
US8116211B2 (en) 2012-02-14
BRPI1006174A2 (pt) 2016-02-23
JP4597242B2 (ja) 2010-12-15
CN102273286B (zh) 2012-10-10
US20120002554A1 (en) 2012-01-05
WO2010079825A1 (ja) 2010-07-15
JP2010183124A (ja) 2010-08-19
KR101124335B1 (ko) 2012-03-16
KR20110105825A (ko) 2011-09-27
CA2749784A1 (en) 2010-07-15
RU2011129070A (ru) 2013-01-20
CA2749784C (en) 2014-04-01
EP2384068A4 (en) 2012-05-30
ES2423056T3 (es) 2013-09-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73286B (zh) 试验方法以及试验装置
CN102160434B (zh) 移动台、无线基站以及移动通信方法
US917939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itigating data loss during autonomous system information reading
US11515991B2 (en) User equipment,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US930118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interferen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72981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ower savings in 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operation
EP2779748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sending-receiving conversion time of user equipment
CN113767710A (zh) 基于dl cca操作信息适配ue服务小区过程
EP3032890A1 (en) User terminal,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US8724551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and re-connection method
JP5296081B2 (ja) 通信システムの方法及び装置
JP2014511622A (ja) 送信エラー情報の計測方法及びネットワーク装置
US20190208480A1 (en) Synchroniz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861389B2 (en) TTL operations for small RB assignments
EP3433988B1 (e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US20090170443A1 (e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JP2011015433A (ja) 試験方法及び試験装置
CN104519522A (zh) 一种报告phr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