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73119A - 信号编码方法及装置、联合反馈信号编码方法 - Google Patents

信号编码方法及装置、联合反馈信号编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73119A
CN102273119A CN2009801534380A CN200980153438A CN102273119A CN 102273119 A CN102273119 A CN 102273119A CN 2009801534380 A CN2009801534380 A CN 2009801534380A CN 200980153438 A CN200980153438 A CN 200980153438A CN 102273119 A CN102273119 A CN 1022731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de character
sending mode
feedback signal
single current
joint feedb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5343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73119B (zh
Inventor
范叔炬
李靖
马雪利
王宗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2709197&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2273119(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2731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731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731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731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17Feedback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 H04W52/0216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using a pre-established activity schedule, e.g. traffic indication fra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8Formatting
    • H04L1/0031Multiple signaling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 H04L1/0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using space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71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3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6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Compression, Expansion, Code Conversion, And Decoders (AREA)
  • Compression Or Coding Systems Of Tv Sig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信号编码方法及装置、联合反馈信号编码方法,其中信号编码方法包括:在双载波中的两个载波都配置MIMO的情形中,将所述两个载波的HARQ-ACK信号复合为联合反馈信号(101);根据给定的信号与码字的映射关系,将所述联合反馈信号映射为一个码字(10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在DC-MIMO模式下,对两个载波的反馈信号进行联合编码在一个码道上传输的方法,减少误码率和错检代价,节约了功率开销,且不会影响CM值,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Description

信号编码方法及装置、 联合反馈信号编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信号编码方法及装置、 联合反馈信号编码方法。 背景技术
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 (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以下筒称: HARQ )过程中, 用户设备( User Equipment, 以下筒称: UE )监听高速共享 控制信道(HS-SCCH ) , 若没有接收到数据, 则 UE没有动作, 可以理解为: UE不会向基站( Node B )发送信息, 则此时 Node B获知的反馈信息为非连 续传输( 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以下筒称: DTX )信息; 若接收到数据, 则根据控制信道信息检测高速下行共享信道( HS-DSCHs )上的数据, 若接收 的数据正确, 则向 Node B发送确认( ACKnowledgement, 以下筒称: ACK ) 信息, 若接收的数据错误, 则向 Node B 发送非确认 ( Negative ACKnowledgement, 以下筒称: NACK )信息。 上述的 DTX, ACK, NACK 信息统称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 -确认 (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CKnowledgement, 以下筒称 HARQ- ACK )信息。 上述发送的信息经过编码 后,通过上行链路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 HS-DPCCH )发送给 Node B。 Node B接收到反馈信息并进行译码, 若为 ACK, 则发送新数据; 若为 NACK, 则 重传数据; 若为 DTX, 则重发新数据。
在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 ( DC-HSDPA )技术中, 下行多载波如果使用 两个 HS-DPCCH信道进行反馈, 则存在功率受限的情况, 影响了覆盖范围。 为了节约功率资源, 在 UE没有配置多输入多输出(MIMO )的情况下, 双载 波的两个载波只使用一个 HS-DPCCH进行信息反馈是一种可行的技术方案。 为此需要将两个载波(小区) 的反馈信息进行联合编码, 该编码是将各种
HARQ-ACK联合信号映射为一个 10比特(bit ) 的 0-1序列。
在 3GPP (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以下筒称:第三代伙伴计划) 协议 TS25.212的 R5版本中, 提供了单载波且没有配置 MIMO的编码方案。 这种情况下共需反馈 3个信号: ACK, NACK, DTX; 其中 ACK和 NACK 需要使用码字, 如表 1-1所示:
表 1—1. 单载波且没有配置 MIMO的 HARQ-ACK编码方案 在 3GPP协议 TS25.212的 R6版本中引入了前缀( PRE, preamble )和后 缀(POST, postamble )发送方式用以降低 UE的发射功率, 为此引入了两个 新的信号 PRE和 POST, 且在 R7和 R8中沿用这两个信号的码字。
在 3GPP协议 TS25.212的 R7版本中,提供了单载波且配置 MIMO的编 码方案, 该方案分为单流和双流两种模式, 分别需要反馈 3个和 5个信号, 其中单流模式反馈的信号为 ACK、 NACK和 DTX,双流模式包括流 1和流 2, 其反馈的信号可以采用流 1反馈信号_流 2反馈信号的形式表示, 具体地说, 双流模式反馈的信号可以为 ACK_ACK、 ACK_NACK、 NACK_ACK、 NACK_NACK和 DTX, 此处 DTX表示流 1和流 2反馈的信号均为 DTX。 除了 DTX以夕卜,该方案共需要 6个码字;使用前后缀发送方式时, PRE/POST 同 R6版本。 如表 1-2所示:
表 1-2. 单载波且配置 MIMO的 HARQ-ACK编码方案
单流模式( 1个传输块 )
ACK 1 1 1 1 1 1 1 1 1 1
NACK 0 0 0 0 0 0 0 0 0 0
双流模式( 2个传输块 )
流 1反馈信号 流 2反馈信号
ACK ACK 1 0 1 0 1 1 1 1 0 1
ACK NACK 1 1 0 1 0 1 0 1 1 1 NACK ACK 0 1 1 1 1 0 1 0 1 1
1 0 0 1 0 0 1 0 0 0
NACK NACK
PRE/POST指示信息
PRE 0 0 1 0 0 1 0 0 1 0
POST 0 1 0 0 1 0 0 1 0 0 在 3GPP协议 TS25.212的 R8版本中, 提供了双载波且没有配置 ΜΙΜΟ 的编码方案, 该方案需要反馈 9个信号, 其中需要 8个码字 (DTX不需使用 码字) ; 使用前后缀发送方式时, PRE/POST同 R6版本。 如表 1-3所示: 表 1-3. 双载波且没有配置 MIMO的 HARQ-ACK编码方案
目前, 关于 DC-HSDPA和 MIMO的结合( DC-MIMO )技术的研究还未 展开, 发明人通过研究现有技术发现: 如果利用现有技术解决 DC-MIMO问 题, 最直接的方法为采用两个码道, 每个载波使用一个码道, 然后采用表 1-2 所示的编码方案。 该方法需要消耗过多用以反馈 HARQ-ACK信号的功率, 通常消耗的功率为单载波的 2倍, 并且导致系统立方量度(Cubic Metric, 以 下筒称: CM )值升高, 影响了系统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在 DC-MIMO模式下, 对两个载波的反馈信号 进行联合编码, 使用一个码道进行反馈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编码方法, 包括:
在双载波中的两个载波都配置多输入多输出 MIMO的情形中, 将所述两 个载波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 HARQ- ACK信号复合为联合反馈信号; 根据给定的信号与码字的映射关系, 将所述联合反馈信号映射为一个码 字。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编码装置, 包括:
联合反馈信号合成模块, 用于在双载波中的两个载波都配置多输入多输 出 MIMO的情形中, 将所述两个载波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 HARQ-ACK 信号复合为联合反馈信号;
编码器模块, 用于根据给定的信号与码字的映射关系, 将所述联合反馈 信号映射为一个码字。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联合反馈信号编码方法, 包括:
为每个发送模式选择满足特定码距关系的码组或所述码组的等价码组; 对各个发送模式的联合反馈信号进行编码;
其中:
所述发送模式具体包括: 单流 -DTX, DTX-单流, 双流 -DTX, DTX-双流,
、 - ·> 双、 - ·> 、 -双¾ ·> 双、 -双、/H ;
单流 -DTX或 DTX-单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的码组类型包括: A-B,或 2A; 码组中所包含的码字分别为: A1和 B1 ; 或者, A1和 A2;
双流 -DTX或 DTX-双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的码组类型包括: 4A,或 3A-C, 或 2A-2C, 或 A-B-2C, 或 A-B-C-D; 码组中所包含的码字分别为: Al、 A2、 A3和 A4; 或者, Al、 A2、 A3和 CI ; 或者, Al、 A2、 CI和 C2; 或者, Al、 Bl、 CI和 C2; 或者, Al、 Bl、 CI和 Dl;
单流 -单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的码组类型包括: 2A-2B-2C-2D , 或 A-B-5C-D, 或 2A-2B-4C, 或 A-B-6C, 或 2A-6C, 或 4A-4C; 码组中所包含 的码字分别为: Al、 A2、 Bl、 B2、 Cl、 C2、 Dl 和 D2; 或者 Al、 Bl、 Cl、 C2、 C3、 C4、 C5、 Dl ; Al、 A2、 Bl、 B2、 Cl、 C2、 C3和 C4; 或者, Al、 Bl、 Cl、 C2、 C3、 C4、 C5和 C6; 或者, Al、 A2、 Cl、 C2、 C3、 C4、 C5和 C6; 或者, Al、 A2、 A3、 A4、 Cl、 C2、 C3和 C4;
双流-单流或单流-双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的码组类型包括: 6A-2B-6C, 或者 6A-B-6C-D,或者 6A-3C-3D-E-F,或者 4A-4B-3C-3D,或者 4A-3B-6C-D, 或者 {A1,A2,A5, A6} U 2B-3C-3D-E-F, 或者 6A-2B-2C-D U {D3 ~ D5}; 码组 中所包含的码字分别为: Al、 A2、 A3、 A4、 A5、 A6、 Bl、 B2、 Cl、 C2、
C3、 C4、 C5和 C6; 或者, Al、 A2、 A3、 A4、 A5、 A6、 Bl、 Cl、 C2、 C3、
C4、 C5、 C6和 Dl; 或者, Al、 A2、 A3、 A4、 A5、 A6、 Cl、 C2、 C3、 Dl、
D2、 D3、 El和 Fl; 或者, Al、 A2、 A3、 A4、 Bl、 B2、 B3、 B4、 Cl、 C2、
C3、 Dl、 D2 和 D3; 或者, Al、 A2、 A3、 A4、 Bl、 B2、 B3、 Cl、 C2、
C3、 C4、 C5、 C6和 Dl; 或者, Al、 A2、 A5、 A6、 Bl、 B2、 Cl、 C2、 C3、
Dl、 D2、 D3、 El和 Fl; 或者, Al、 A2、 A3、 A4、 A5、 A6、 Bl、 B2、 Cl、
C2、 Dl、 D3、 D4和 D5;
双流-双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的码组类型包括: 6A-6B-6C-6D; 码组中所 包含的码字分别为: Al、 A2、 A3、 A4、 A5、 A6、 Bl、 B2、 B3、 B4、 B5、 B6、 Cl、 C2、 C3、 C4、 C5、 C6、 Dl、 D2、 D3、 D4、 D5和 D6; 或者, 双 流-双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的码组类型还包括从 16G-16H中任意选取 24个组 成的码组。
上述各个码字之间的码距关系如下表 1-4到 1-9所示:
表 1-4
6C9l.0/600ZN3/X3d -9- Ζ.9660/0Ϊ0Ζ OAV
L-\f
9-ΐ f
6C9l.0/600ZN3/X3d —L— Ζ.9660/0Ϊ0Ζ OAV Οΐ 9 Ρ Ρ P 9 P 9 9 P 9 9 P 9TO
9 Οΐ V V V V 9 9 V 9 9 V 9 V
V V Οΐ 9 V V V 9 9 V 9 V 9 9 V v\o
V V 9 Οΐ V V 9 V 9 V 9 V 9 9 V £\D
V V V V 01 9 V V 9 9 V V 9 9 9 V Z\D
V V V V 9 01 9 9 V 9 9 V 9 V no
9 V V 9 9 01 V V V 9 9 9 V V ΟΐΟ
V 9 9 V 9 01 V V 9 9 9 V V 60
V 9 V 9 9 V V 01 V 9 9 V 9 V V 80
9 V 9 V 9 V V V 01 9 9 9 V V V LD
9 V V 9 9 V 9 9 9 01 V V V V 90
V 9 9 9 9 V 9 9 V 01 V V V V 9D
V 9 V 9 9 V 9 9 9 V 01 V V V PD
9 V 9 9 V 9 9 9 V V V 01 V V £D
9 9 9 9 9 9 V V V V V V 01 V ZD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01 ID ΐΗ em z ΠΗ om 6H 8H LU 9H ? H m zu m
6-\f
6C9l .0/600ZN3/X3d -8- Ζ .9660/0Ϊ0Ζ OAV 所述表 1-4到 1-9中的数值表示对应码字间的码距。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在 DC-MIMO模式下,对两个载波的反馈信号进 行联合编码在一个码道上传输的方法; 在该编码下, 系统具有较小的误码率 和错检代价, 节约了功率开销, 且不影响 CM值, 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 1为本发明信号编码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 2为本发明信号编码方法实施例二所适用的 HARQ-ACK联合编码 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 3为本发明信号编码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信号编码方法实施例一:
图 1为本发明信号编码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如图 1所示, 本实施例具 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 101、 在双载波中的两个载波都配置 MIMO的情形中, 将两个载波 的 HARQ-ACK信号复合为联合反馈信号;
步骤 102、 根据给定的信号与码字的映射关系, 将联合反馈信号映射 为一个码字。
进一步的, 步骤 101 可以具体为: 将双载波的两个载波的 HARQ-ACK 信号分别复合为与载波对应的载波反馈信号, 具体地, 如果每个载波承载多 个的信号流时, 将这些信号复合为载波反馈信号, 以双流为例, 即为将每个 载波的 2个流的信号复合为载波反馈信号; 再将两个载波反馈信号复合为联 合反馈信号。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在 DC-MIMO模式下,对两个载波的反馈信号进行编 码的方法, 采用单码道, 节约了功率开销, 且不会影响 CM值, 提高了系统的 性能。
本发明信号编码方法实施例二:
图 2为本发明信号编码方法实施例二所适用的 HARQ- ACK联合编码器的 结构示意图, 在 DC-MIMO模式下, Node B最多可以在主辅载波上同时向 UE 发送用户数据, 且每个载波均使用 MIMO技术, 则 UE最多接收到 2个载波上 4 个流的数据。 UE在接收到数据后,需要根据接收数据的情况分别做出反馈(反 馈信息包括: DTX, ACK, NACK ) 。 UE综合两个载波的反馈信息, 将反馈 信息编码为 10比特 0-1序列, 通过 HS-DPCCH反馈给 Node B。 Node B根据模式 选择译码空间进行解码。
第一步, 将双载波的两个载波的 HARQ-ACK信号分别复合为与载波对应 的载波反馈信号。 具体描述如下:
如图 2所示,主载波信号合成子模块和辅载波信号合成子模块分别将主载 波和辅载波上的 HARQ- ACK信号复合为与载波对应的载波反馈信号, 也就是 说, 它们的功能是将 UE对载波上 2个数据流的反馈信号映射为 1个载波反馈信 号。 每个载波上存在两种数据发送模式, 分别为单流模式和双流模式。 在单 流模式中, 不对第 1流进行反馈; (即对第 1流的反馈信号默认为 DTX ) , 反 馈信号只需对第 2流进行反馈。
每个载波的每个流的反馈信号集合为 {DTX, ACK, NACK} , 则每个载 波的载波反馈信号集合为 {DTX, ACK, NACK, ACK—ACK, ACK—NACK, NACK—ACK, NACK—NACK} , 其中 ACK—ACK表示在该载波上第 1流的反馈 信号为 ACK, 第 2流的反馈信号为 ACK。 分别将每个载波反馈信号进行编号, 可参照表 1-10, 表 1-10示出了 MIMO模式下载波反馈信号与编号的对应关系。
表 1-10. MIMO模式下载波反馈信号与编号的对应关系示意表
载波反 单流 单流 /双流 双流
馈信号 ACK NACK DTX ACK—ACK ACK—NACK NACK—ACK NACK—NACK 编号 1 2 0 3 4 5 6 将两个流的反馈信号复合为一个载波反馈信号的映射过程可以参照表
1-11。 表 1-11. 载波反馈信号与两个流的反馈信号的对应关系示意表
表 1-11中的 "=" 仅表示反馈信号与编号的对应关系。
分别用 S1和 S2表示第 1流和第 2流的反馈信号对应的编号, 用 S表示载波 反馈信号对应的编号, 则有 S=2*S1+S2。
设一个载波反馈信号可以采用一个二维向量来表示, S= ( S1 , S2 ) , 对 应到反馈信号中,例如: ACK=( DTX, ACK ) , ACK_NACK=( ACK, NACK )。
上述表 1-10和表 1-11的对应关系为一个具体的实例, 本实施例不仅限于 表 1-10和表 1-11所示的对应关系, 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案。
第二步, 将两个载波反馈信号复合为联合反馈信号。 具体描述如下: 如图 2所示,联合反馈信号合成子模块将两个载波的反馈信号复合为联合 反馈信号, 也就是说, UE综合两个载波的反馈信号生成一个联合信号, 进而 可以通过编码器子模块对联合信号进行编码, 映射为 1个 10比特(bit ) 0-1序 歹 其中, 两个载波反馈信号均为 DTX时, 不映射为码字, 可以认为映射为 DTX。
分别用 Sa和 Ss表示主载波反馈信号和辅载波反馈信号对应的编号, 分别 用 al和 a2表示主载波上第 1流和第 2流的反馈信号, 用 bl和 b2表示辅载波上第 1 流和第 2流的反馈信号。 为了便于描述, 一个联合反馈信号可以由一个 4维向 量表示, 如 Sig=(al,a2,bl,b2), 也可以由一个 2维向量表示, 如 Sig=(Sa,Ss), 其 中 al , a2, bl , b2对应的信号 e {DTX, ACK, NACK} , Sa, Ss对应的信号 G {DTX , ACK , NACK , ACK—ACK , ACK—NACK , NACK—ACK , NACK_NACK}, 且 Sa=2al+a2, Ss=2bl+b2。
设 Sa=i, Ss=j , 则该联合反馈信号表示为: Xy; 其中, 联合反馈信号的 主载波反馈信号为编号 i对应的信号, 辅载波反馈信号为编号 j对应的信号, 其 中 0 i 6 , 0 < j < 6 , 编号 0-6对应的信号依次为 DTX、 ACK、 NACK , ACK_ACK、 ACK_NACK、 NACK_ACK、 NACK—NACK, 或筒写为 D, A, N, AA, AN, NA, NN。 例如, X34表示主载波发送编号为 3的信号, 辅载波 发送编号为 4的信号, 即 ACK—ACK/ACK—NACK, 筒写为 AA/AN。
将两个载波反馈信号复合成联合反馈信号的映射过程可以参照表 1-12。
表 1-12. 两个载波反馈信号与联合反馈信号的对应关系示意表
在 DC-MIMO模式下, Node B在一个载波上的数据发送模式包括:在载波 上不发送数据, 则反馈信号应为 DTX; 在载波上使用 MIMO单流模式; 在载 波上使用 MIMO双流模式。 因此, Node B在两个载波的数据发送模式组合包 括: DTX-DTX、 单流 -DTX、 DTX-单流、 单流-单流、 双流 -DTX、 DTX-双流、 双流-单流、 单流-双流、 双流-双流, 共 9种组合, 其中 DTX-DTX不发送任何 数据, 因此有效的数据发送模式为除去 DTX-DTX模式后的 8种组合。 每个组 合发送模式下的信号空间都对应着表 1-12的一个区域, 如双流-双流发送模式 对应的信号空间为表 1-12中右下角 5 X 5矩阵中的所有信号的集合, 其余可以 依此类推。
第三步, 根据给定的信号与码字的映射关系, 将联合反馈信号映射为 一个码字。 具体描述如下:
在本步骤中, 编码器子模块将该联合反馈信号映射为一个 10比特的 0-1序 列, 即一个码字。
以上所述的将联合反馈信号映射为码字需要给出联合信号和具体码字的 映射表格。 根据输入的联合反馈信号, 以及给定的信号-码字映射表查找到该 信号对应的码字, 将码字输出。
以上所述的联合反馈信号和码字的映射表格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给定: 为每个发送模式查找满足一定码距关系的码组, 建立各个发送模式与对应码 组中码字的映射关系, 从而得到表 1-12中的信号与具体码字的映射关系。
首先, 在查找码组的过程中, 需要考虑编码方案的性能评价指标: 误码 使得误码率和错检代价最小。
上述误码率包括单码误码率和系统误码率。 其中, 单码误码率是指 UE发 送信号 Xy , 被 Node B错误译码为其它信号的概率; 系统误码率是指单码误码 率的加权平均值。 如下两式所示:
单码误码率: ^O l-P^ )
系统误码率: / Ω) = /^0 ·/ 其中, Ω表示某发送模式下的信号空间; Pgen(S)表示在某发送模式下信 号 S出现的概率; Pt(S, S)表示发送信号 S, 被正确译码为 S的概率。
上述错检代价是指信号发生错译时, 额外所引入的代价。 这里主要考虑 时间代价, 体现为发生 RLC层重传或物理层重传, 降低了传输速率。 信号错 检代价可参见表 1-13。
表 1-13.信号错检代价示意表
Node B译码后信号 表 1-13中, Cij表示编号为 i的信号被检测为编号为 j的信号的代价(Cij也 可以用 C(i,j)) , H表示信号错检导致 RLC重传的代价, L表示信号错检导致物 理层重传的代价, 0表示无代价; 其中, H和 L可以认为是一个常数, 其中 H远 大于 L, 比如 H«10L。
设信号 S= (Sal, Sa2, Sbl, Sb2), R= (Ral , Ra2, Rbl, Rb2); 则 S被检 测为 R的错检代价 Cost(S, R)可以通过下式计算:
Cost(S, R)= C (Sal, Ral)+C (Sa2, Ra2)+C(Sbl, Rbl)+C(Sb2, Rb2) 设 Pt(S, R)表示发送信号 S被接收为 R的概率。 当 S和 R都不是 DTX时, 大 致可认为 Pt(S, R)是信号对应的码字间码距的函数, 即 Pt(S, R)=f(d(S, R))。 当 S=DTX, R≠DTX时, Pt(S, R)= Pt(DTX, R)=Pf, 为虚警概率; 当8≠0丁 , R=DTX时, Pt(S, R)= Pt(S,DTX)=Pm, 为漏检概率。 在给定的条件下, 码字间 的转移概率、 虚警概率和漏检概率可以通过计算机仿真求出。
于是可以得到在某个发送模式下, 系统工作时的总错检代价 Ρπ
Pr =∑Pg S) ·∑Pt(S,R) · Cost(S,R) 其中, Ω表示该发送模式下的信号空间。
根据以上误码率和错检代价的计算方法, 本实施例选取了使误码率和错 检代价较小的码组, 该码组中所包含的码字记为: A1 ~A6, B1 ~B6, CI ~ C6, D1~D6, El, Fl, G1 ~G16, H1 ~H16。 这里每个码字都是一个 10比特 的 0-1序列。 该码组中码字间的码距关系可参照表 1-4至 1-9。
其次, 根据以上定义的码字, 可以建立每个发送模式与码组的对应关系, 参照表 1-14。
表 1-14.发送模式与码组的对应关系示意表 模式 可选码组
单流 -DTX
A-B或 2A...
DTX-单流
双流 -DTX
4A或 3A-C或 2A-2C或 A-B-2C或 A-B-C-D...
DTX-双流
2A-2B-2C-2D或 A-B-5C-D或 2A-2B-4C或 A-B-6C
单流 -单流
或 2A-6C或 4A-4C...
双流 -单流 6A-2B-6C或 6A-B-6C-D或 6A-3C-3D-E-F或
4A-4B-3C-3D , 4A-3B-6C-D或 { A1,A2,A5, A6} U
单流 -双流
2B-3C-3D-E-F或 6A-2B-2C-D U {D3 ~ D5 } ...
双流 -双流 6A-6B-6C-6D , xG-yH (x+y=24)... 表1-14中表达式 八 6-2( -110- ... ={八1 ~八 , Bl ~ By, Cl ~ Cz , Dl ~ Du, 表示一个码组,若系数为 0,则对应项省略。例如 4A={A1,A1,A3,A4} ; 6A-3C-3D-E-F={A1,A2,A3,A4,A5,A6,C1,C2,C3,D1,D2,D3,E1,F1 } ,其余依此类 推。
进一步的, 以上与发送模式对应的每个码组都有许多等价码组, 所谓等 价是指, 如果两个码组中的码字按照某种顺序排列给出的码距矩阵相同, 则 称这两个码组互为等价码组, 具体定义如下:
码组 {XJ和 {Υ」}等价 存在一个映射关系 , 满足 (ΐ(χ^) = (χχγ】))。 其中 d(Xi , Yj )为 Xi和 Yj的码距。
举例来说, 码组 A-B的等价码组可以为 C-D, 或 E-F等; 码组 A-B-6C的等 价码组可以为 6A-C-D等, 因为按照给定顺序 {A1,B1,C1,C2,C3,C4,C5,C6}和 {C1,D1,A1,A2,A3,A4,A5,A6}进行——映射时, 给出的码距矩阵相同。
因为只要给出的码距矩阵相同, 则两个码组用来和信号映射时得到的方 案的性能是相同的, 因此任何两个等价的码组应该视为同一个码组类型; 一 个码组类型可以用任一属于该码组类型的码组来表示。举例来说, A-B, C-D, E-F彼此等价, 属于同一个码组类型, 因此可以仅用 A-B、 C-D或 E-F任一个码 组来表示该码组类型。 在一个确定的编码方案中, 每个模式唯一对应一个码 组类型。
也就是说, 单流 -DTX或 DTX-单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中所包含的码字为: A1和 B1; 或者, A1和 A2; 或者与之等价的码组; 双流 -DTX或 DTX-双流发送 模式对应码组中所包含的码字为: Al、 A2、 A3和 A4; 或者, Al、 A2、 A3 和 CI; 或者, Al、 A2、 CI和 C2; 或者, Al、 Bl、 CI和 C2; 或者, Al、 Bl、 CI和 Dl ; 或者与之等价的码组; 单流-单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中所包含的码 字为: Al、 A2、 Bl、 B2、 Cl、 C2、 Dl和 D2; 或者 Al、 Bl、 Cl、 C2、 C3、 C4、 C5、 Dl; 或者, Al、 A2、 Bl、 B2、 Cl、 C2、 C3和 C4; 或者, Al、 Bl、 Cl、 C2、 C3、 C4、 C5和 C6; 或者, Al、 A2、 Cl、 C2、 C3、 C4、 C5和 C6; 或者, Al、 A2、 A3、 A4、 Cl、 C2、 C3和 C4; 或者与之等价的码组; 双流- 单流或单流-双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中所包含的码字为: Al、 A2、 A3、 A4、
A5、 A6、 Bl、 B2、 Cl、 C2、 C3、 C4、 C5和 C6; 或者, Al、 A2、 A3、 A4、
A5、 A6、 Bl、 Cl、 C2、 C3、 C4、 C5、 C6和 Dl; 或者, Al、 A2、 A3、 A4、 A5、 A6、 Cl、 C2、 C3、 Dl、 D2、 D3、 El和 Fl; 或者, Al、 A2、 A3、 A4、
Bl、 B2、 B3、 B4、 Cl、 C2、 C3、 Dl、 D2和 D3; 或者, Al , . A2、 A3、 A4、
Bl、 B2、 B3、 Cl、 C2、 C3、 C4、 C5、 C6和 Dl; 或者, Al、 A2、 A5、 A6、
Bl、 B2、 Cl、 C2、 C3、 Dl、 D2、 D3、 El和 Fl; 或者, Al、 A2、 A3、 A4、
A5、 A6、 Bl、 B2、 Cl、 C2、 Dl、 D3、 D4和 D5; 或者与之等价的码组; 双 流-双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中所包含的码字为: A1 、 A2、 A3、 A4、 A5、 A6、
Bl、 B2、 B3、 B4、 B5、 B6、 Cl、 C2、 C3、 C4、 C5、 C6、 Dl、 D2、 D3、
D4、 D5和 D6; 或者从 16G-16H中任意选取 24个组成的码组; 或者与之等价的 码组。
进一步的, 根据以上获取的结果, 为各个发送模式确定一个码组类型, 将不同发送模式的联合反馈信号进行编码。
综上所述,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在 DC-MIMO模式下,对两个载波的反馈 信号进行编码的方法, 采用单码道, 节约了功率开销, 且不会影响 CM值, 提 高了系统的性能; 并且, 本实施例根据误码率和错检代价选择合适的码组以 及反馈信号与码字的对应关系, 使得信号错检代价较小, 从而提高了系统的 数据传输效率。
本发明联合反馈信号编码方法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发送模式对应码组或该码组的等价码 组中所包含的码字, 将不同发送模式的联合反馈信号进行编码。
具体地, 本实施例采用上述信号编码方法实施例二中码距关系如表 1-4、 1-5、 1-6所示的码组, 以及表 1-14所示的发送模式与码组的对应关系, 将不同 发送模式的联合反馈信号进行编码, 具体描述如下。
( 1 )单流 -单流发送模式的联合反馈信号编码方案
表 1-15.单流 -单流发送模式的联合反馈信号编码方案 1
如表 1-15所示, 本实施例可以采用的码组为 2A-2B-2C-2D或其等价 码组, 表中的 " = " 表示 "对应" 或 "映射为" 等含义, 下同。 该码组中 所包含的码字可以为 Al、 A2、 B l、 B2、 Cl、 C2、 Dl和 D2 , 将单流-单 流发送模式的联合反馈信号进行编码包括:将联合反馈信号 Xu、 X12、 X10、 X21、 X22、 X20、 X01、 X02分别编码映射为 D2、 B2、 Al、 A2、 C2、 B l、 Cl、 Dl。
进一步的, 即使使用同一个码组, 以上映射也存在等价的映射方案; 具体定义如下:
信号集 {SJ和对应码组 {Χ」}的两个映射方案/ : {SJ iXj }和/ iSJ iXj }等 价; o 码组 在映射方案给定的顺序下,即在顺序 {/(sA/ s —y sj}和顺序 WS,),^),---^)}下给出 的码距矩阵相同; o 两个映射方案满足 d(f(S1),f(S3)) = d(h(S1),h(S})) , 即任意两个信号在两个映射方案下的码距相同。
其中 /(sj表示在映射方案/: {sj iXj}下, 信号 Si对应的码字; wsj表示 在映射方案 下, 信号 Si对应的码字; d(。,w表示码字 a, b的码距。 上述两个信号的码距是指信号所对应的码字间的码距。
因为只要给出的码距矩阵相同, 则方案的性能是相同的。 因此, 任何 两个等价的映射方案应该视为同一个映射方案。
举例来说,对表 1-15存在一个等价的映射方案:将联合反馈信号 Xu、 X12、 X10、 X21、 X22、 X20、 X01、 X02分别编码映射为 B2、 D2、 Cl、 C2、 A2、 Dl、 Al、 Bl。 因为在这两种映射下, 信号的码距矩阵相同; 这里, 信号间的码距等于信号对应的码字间的码距。 因此这两种映射方案应视为 同一种映射方案, 可以统一用表 1-15表达。 以下各个方案均应按此理解。
表 1 - 16.单流-单流发送模式的联合反馈信号编码方案 2
如表 1 - 16所示,本实施例可以采用的码组为 A-B-5C-D或其等价码组, 该码组中所包含的码字可以为 Al、 Bl、 Cl、 C2、 C3、 C4、 C5和 Dl, 将 单流 -单流发送模式的联合反馈信号进行编码包括: 将联合反馈信号 Xu、 X12、 X10、 X21、 X22、 X20、 X01、 X02分别编码映射为 C2、 C3、 Al、 C4、 C5、 Bl、 Cl、 Dl。
表 1-17.单流 -单流发送模式的联合反馈信号编码方案 3
单流 如表 1-17所示,本实施例可以采用的码组为 2A-2B-4C或其等价码组, 该码组中所包含的码字可以为 Al A2 B l B2 Cl C2 C3和 C4 , 将 单流 -单流发送模式的联合反馈信号进行编码包括: 将联合反馈信号 Xu X12 X10、 X21 X22 X20、 X01、 X02分别编码映射为 Cl C2 Al C3 C4 B l A2 B2
所述在单流-单流模式下使用的码组和 /或映射关系同样适用于需要使用 8个 10比特码字的编码系统。比如,双载波且都未配置 MIMO的 HARQ-ACK 联合编码; 或者一个载波未配置 MIMO , 另一个载波配置 MIMO, 但使用单 流模式时的 HARQ-ACK联合编码; 或者在配置更多载波情形下, 仅需要反 馈 8个 10比特码字的编码系统或子系统。
( 2 )单流 -双流发送模式的联合反馈信号编码方案
表 1 - 18.单流-双流发送模式的联合反馈信号编码方案 1
如表 1-18所示, 本实施例可以采用的码组为 6A-3C-3D-E-F或其等价 码组, 该码组中所包含的码字可以为 Al A2 A3 A4 A5 A6 Cl C2 C3 Dl D2 D3 El和 Fl , 将单流-双流发送模式的联合反馈信号 进行编码包括: ^!寻联合反馈信号 X10 X13 X14 X15、 X16 X20、 X23 X24 X25、 X26 X03 X04 X05、 X06分别编码为 El A3 Cl C2 A4 Fl C3 D2 Dl D3 Al A2 A5 A6
表 1-19. 单流 -双流发送模式的联合反馈信号编码方案 2
如表 1-19所示, 本实施例还可以采用 6A-2B-6C或其等价码组, 该码 组中所包含的码字可以为 Al A2 A3 A4 A5 A6 Bl B2 Cl C2 C3 C4 C5和 C6, 将单流 -双流发送模式的联合反馈信号进行编码包括: 寻联合反馈§号 Xi0 Xl3 Xl4 Xl5 Xl6 X20、 23、 24、 25、 26 X3
X04 X05 XQ6分别编码为 Al Cl C2 C3 A3 Bl C4 C5 C6 B2
表 1-20. 单流 -双流发送模式的联合反馈信号编码方案 3
如表 1-20所示, 本实施例还可以采用 6A-2B-6C或其等价码组, 该码 组中所包含的码字可以为 Al A2 A3 A4 A5 A6 Bl B2 Cl C2 C3 C4 C5和 C6, 将单流 -双流发送模式的联合反馈信号进行编码包括: 寻联合反馈§号 Xi0 Xl3 Xl4 Xl5 Xl6 X20、 23、 24、 25、 26 X3
X04 X。5 X。6分别编码为单流 Al C5 A2 A3 C6 Bl A4 A5 A6 B2 Cl C2 C3 C4
(3)双流 -单流发送模式的联合反馈信号编码方案 表 1 -21. 双流-单流发送模式的联合反馈信号编码方案 1
如表 1-21所示, 本实施例可以采用 6A-3C-3D-E-F, 该码组中所包含 的码字可以为 Al、 A2、 A3、 A4、 A5、 A6、 Cl、 C2、 C3、 Dl、 D2、 D3、 El和 Fl , 将所述双流 -单流发送模式的联合反馈信号进行编码包括: 将联 合反馈 ½ Χθ1、 Χθ2、 X31、 X32、 X30、 X 、 X42、 X40、 X5I、 X52、 X50、
X61、 X62、 X60分别编码为 El、 Fl、 A3、 C3、 Al、 Cl、 D2、 A2、 C2、 Dl、 A5、 A4、 D3、 A6。
表 1 -22. 双流-单流发送模式的联合反馈信号编码方案 2
如表 1-22所示, 本实施例还可以采用 6A-2B-6C, 该码组中所包含的 码字可以为 Al、 A2、 A3、 A4、 A5、 A6、 Bl、 B2、 Cl、 C2、 C3、 C4、 C5 和 C6, 将所述双流 -单流发送模式的联合反馈信号进行编码包括: 将联合反 馈 ^ ΧθΙ Χθ2、 Χ31、 Χ32、 Χ30、 41、 42、 40、 51、 52、 50、 61、 62、
Χ60分别编码为 Al、 Bl、 Cl、 C4、 A2、 C2、 C5、 A4、 C3、 C6、 A5、 A3、 B2、 A6。 表 1-23. 双流 -单流发送模式的联合反馈信号编码方案 3
如表 1-23所示, 本实施例还可以采用 6A-2B-6C, 该码组中所包含的 码字可以为 Al A2 A3 A4 A5 A6 Bl B2 Cl C2 C3 C4 C5 和 C6, 将所述双流 -单流发送模式的联合反馈信号进行编码包括: 将联合反 馈 ^ ΧθΙ Χθ2 Χ31 Χ32 Χ30、 41、 42、 40、 51、 52、 50、 61、 62
Χ60分别编码为 Al Bl C5 A4 Cl A2 A5 C2 A3 A6 C3 C6 B2 C4
所述在单流-双流及双流-单流模式下使用的码组和 /或映射关系同样适用 于需要使用 14个 10比特码字的编码系统。 比如, 个载波未配置 MIMO, 另一个载波配置 MIMO, 但使用双流模式时的 HARQ-ACK联合编码; 或者 在配置更多载波情形下,仅需要反馈 14个 10比特码字的编码系统或子系统。
(4)双流 -双流发送模式的联合反馈信号编码方案
表 1-24. 双流 -双流发送模式的联合反馈信号编码方案 1
如表 1-24所示, 本实施例可以采用 6A-6B-6C-6D, 该码组中所包含的码 字可以为 Al A2 A3 A4 A5 A6 Bl B2 B3 B4 B5 B6 Cl C2 C3 C4 C5 C6 Dl D2 D3 D4 D5和 D6, 将双流-双流发送模式的联 合反馈信号进行编码包括: 将联合反馈信号 XQ3 Xo4 XQ5 XQ6 X3Q X33 X34 X35 X36 0 X43 4 X45 6、 50、 53、 54、 55、 56、 60
X63 Xe4 Χ65 Χ66分别编码为 Cl C2 C3 C4 Al B4 B5 B6 Dl A2 D5 D3 B3 C6 A3 D6 B2 D2 C5 A4 Bl A6 A5 D4 表 1-25. 双流 -双流发送模式的联合反馈信号编码方案 2
如表 1-25所示, 本实施例可以采用 6A-6B-6C-6D, 该码组中所包含的码 字可以为 Al A2 A3 A4 A5 A6 Bl B2 B3 B4 B5 B6 Cl C2 C3 C4 C5 C6 Dl D2 D3 D4 D5和 D6, 将双流-双流发送模式的联 合反馈信号进行编码包括: 将联合反馈信号 XQ3 Xo4 XQ5 XQ6 X3Q X33
X34 X35 X36 0 X43 4 X45 6、 50、 53、 54、 55、 56、 60 X63 Xe4 Χ65 Χ66分别编码为 Bl Β2 Β3 Β4 Al D4 Β5 D2 Dl Α2 Α5 D3 Β6 C6 A3 D6 Α6 C3 C5 Α4 D5 C2 Cl C4 所述在双流-双流模式下使用的码组和 /或映射关系同样适用于需要使用 24个 10比特码字的编码系统。 比如, 在配置更多载波情形下, 仅需要反馈 24个 10比特码字的编码系统或子系统。
上述 4个部分分别给出了单流-单流、 单流-双流、 双流 -单流以及双流-双 流发送模式下的编码方案, 其它发送模式的信号空间是上述 4个信号空间的 子集, 可以直接看出其他发送模式的编码方案。
具体地说, 单流 -DTX发送模式对应码组是单流-单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 与单流 -双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的交集的子集; DTX-单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 是单流 -单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与双流-单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的交集的子集; 双流 -DTX发送模式对应码组是双流-单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与双流-双流发送 模式对应码组的交集的子集; DTX-双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是单流-双流发送 模式对应码组与双流-双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的交集的子集。
下面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对本实施例的方案做进一步描述。
在这个实例中,所采用的发送模式与码组类型的对应关系可参照表 1-26。 表 1-26. 联合反馈信号编码方法实施例一所采用的发送模式与码组类型的对应关系
表 1-26中规定了每个模式使用的码组类型, 以及对应的编码方案。进 一步的, 还需要对每个模式下对应的码组的码字赋值, 即指定一个具体 10 比特 0-1序列。
表 1-26中, 不同的发送模式对应的码组类型可能相同, 并不表示一定使 用相同的具体码字; 仅表示各自对应的码组具有相同的码距关系。 下同。 进 一步, 不同发送模式对应的码组中使用的同一个码字符号并不一定对应同一 个具体码字。 如单流 -DTX模式使用的码组中的码字 A1与双流 -DTX模式使 用的码组中的码字 A1不一定相同。 举例来说,信号 X01 和 X02同时属于单流 -单流模式, 以及双流 -单流模式; 在表 1-26给出的编码方案下,参照表 1-15 ,表 1-18 ,表 1-21 ,表 1-24; X01 和 X02对应的具体码字在单流 -单流模式下表达为 CI , D1 ; 在双流-单流模式下, 表达为 El , F1 ; 但是无论采用何种表达方式, 这两个码字构成的码组都等价 于 A-B, 即这两个码字构成的码组的码组类型为 A-B。 一个具体的码字序列 使用的代号是由该码字在其所对应的码组中的码距关系决定的。
上面的表中" -"表示在该码组类型下, 该模式下的每个信号可以任意映射 为码组中的一个码字, 但不同的信号映射为不同的码字。 在下面的表中" -"表 示同样的含义, 不再赘述。
根据上述发送模式与码组类型的对应关系以及所采用的编码方案, 将联 合反馈信号 Xy进行编码, ^与码字值的对应关系可参照表 1-27 , 表 1-27中 10 比特的 0-1序列即为码组中码字的值。
表 1-27. Χϋ与码字值的对应关系示意表
表 1-27给出了一种具体的实例, 该实例中, 每个发送模式下信号对应的 码组都满足表 1-26所述的码组类型,即码组的码距矩阵和表 1-26所述的码组类 型的码距矩阵相同; 信号与码字的映射关系满足表 1-26所述的编码方案, 即 在该映射关系下, 信号的码距矩阵和表 1-26所述的编码方案下的信号码距矩 阵相同。 而本实施例不仅限于表 1-27的对应关系,在表 1-27基础上进行筒单变 形得到的对应关系也属于本实施例所要保护范围, 例如: 在表 1-27基础上任 意改变列间的顺序, 或者对某个列值取反(1变为 0, 0变为 1 )等。
表 1 -27给出了编码器子模块中需用到的联合信号和码字的映射关系表。 根据该表,编码器子模块对接收到信号进行查表即可找出该信号对应的码字, 并输出该码字。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在 DC-MIMO模式下, 对两个载波的反馈信号进行编 码的方法, 采用单码道, 节约了功率开销, 且不会影响 CM值, 提高了系统的 性能; 并且, 本实施例根据误码率和错检代价选择合适的码组以及反馈信号与 码字的对应关系, 使得信号错检代价较小, 从而提高了系统的数据传输效率。
本发明联合反馈信号编码方法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联合反馈信号编码方法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发送模式与码组 类型的对应关系, 本实施例发送模式与码组类型的对应关系可以参照表 1-28。
表 1-28.联合反馈信号编码方法实施例二所采用的发送模式与码组类型的对应关系
该方案只需 24个码字, 按照上述发送模式与码组的对应关系, 本实施例 提供了联合反馈信号与码字的对应关系, 可参照表 1-29。
表 1-29.联合反馈信号与码字的对应关系的示意表 NACK
进一步的, 本实施例提供了所需 24个码字的值, 可 ^照表 1-30。
表 1-30 码字与码字值的示意表
A1 1 1 1 1 1 1 1 1 1 1
A2 0 0 1 1 0 0 1 1 0 0
A3 1 1 0 0 0 1 1 0 0 0
A4 1 0 0 1 0 0 0 0 1 1
A5 0 1 0 0 1 0 0 1 1 0
A6 0 0 1 0 1 1 0 0 0 1
C1 1 1 1 1 1 0 0 0 0 0
C2 0 1 0 1 0 1 0 1 0 1
C3 0 1 1 0 0 0 1 0 1 1
C4 1 0 1 0 0 1 0 1 1 0
C5 0 0 0 1 1 1 1 0 1 0
C6 1 0 0 0 1 0 1 1 0 1
B 1 0 0 0 0 0 0 0 0 0 0
B2 1 1 0 0 1 1 0 0 1 1
B3 0 0 1 1 1 0 0 1 1 1
B4 0 1 1 0 1 1 1 1 0 0
B5 1 0 1 1 0 1 1 0 0 1
B6 1 1 0 1 0 0 1 1 1 0
D1 0 0 0 0 0 1 1 1 1 1 D2 1 0 1 0 1 0 1 0 1 0
D3 1 0 0 1 1 1 0 1 0 0
D4 0 1 0 1 1 0 1 0 0 1
D5 1 1 1 0 0 0 0 1 0 1
D6 0 1 1 1 0 1 0 0 1 0 根据表 1-29和表 1-30可以得到 与码字值的对应关系, 可参照表 1-31。
表 1 - 31. Χϋ与码字值的对应关系示意表
表 1-31给出了一种具体的实例, 该实例中, 每个发送模式下信号对应的 码组都满足表 1-28所述的码组类型,即码组的码距矩阵和表 1-28所述的码组类 型的码距矩阵相同; 信号与码字的映射关系满足表 1-28所述的编码方案, 即 在该映射关系下, 信号的码距矩阵和表 1-28所述的编码方案下的信号码距矩 阵相同,即表 1-29给出的各个方案下的映射方案都是表 1-28中所述的编码方案 或其等价的编码方案。 而本实施例不仅限于表 1-31的对应关系,在表 1-31基础 上进行筒单变形得到的对应关系也属于本实施例所要保护范围, 例如: 在表 1-31基础上任意改变列间的顺序, 或者对某个列值取反等。
本发明联合反馈信号编码方法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联合反馈信号编码方法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发送模式与码组 类型的对应关系, 本实施例发送模式与码组的对应关系可以参照表 1-32。
表 1-32.联合反馈信号编码方法实施例三所采用的发送模式与码组类型的对应关系
该方案共需 24个码字, 按照上述发送模式与码组的对应关系, 本实施例 提供了联合反馈信号与码字的对应关系, 可参照表 1-33。
表 1-33.联合反馈信号与码字的对应关系的示意表
进一步的, 本实施例提供了所需 24个码字的值, 可参照表 1-30。
根据表 1-30和表 1-33可以得到 Xy与码字值的对应关系, 可参照表 1-34。
表 1 -34. Χϋ与码字值的对应关系示意表 0 0 ΐ ΐ 0 0 ΐ ΐ 0 0 9¾ ΐ 0 ΐ 0 0 0 0 ΐ ΐ ΐ
ΐ 0 0 ΐ ΐ 0 ΐ ΐ 0 ΐ
0 0 0 0 0 0 0 0 0 0
0 ΐ ΐ 0 0 ΐ 0 0 ΐ 0
0 0 ΐ ΐ 0 0 ΐ ΐ 0 0
0 ΐ ΐ 0 ΐ 0 0 ΐ 0 ΐ °¾ ΐ ΐ ΐ 0 0 ΐ ΐ ΐ 0 0 χ
0 ΐ 0 ΐ 0 ΐ 0 ΐ 0 ΐ ίεχ ΐ ΐ ΐ ΐ ΐ 0 0 0 0 0 ½χ
0 ΐ 0 0 ΐ 0 ΐ ΐ ΐ 0 εεχ ΐ ΐ 0 0 0 0 ΐ 0 0 ΐ Ζ£χ ΐ ΐ ΐ ΐ ΐ ΐ ΐ ΐ ΐ ΐ χ ΐ ΐ 0 ΐ 0 0 0 ΐ ΐ 0 οεχ ΐ ΐ ΐ 0 0 ΐ ΐ ΐ 0 0
ΐ 0 ΐ ΐ 0 ΐ 0 0 0 ΐ
0 ΐ 0 ΐ ΐ ΐ ΐ 0 0 0
0 ΐ ΐ 0 ΐ 0 0 ΐ 0 ΐ
0 ΐ 0 ΐ ΐ ΐ ΐ 0 0 0 ζζχ
0 ΐ ΐ 0 ΐ 0 0 ΐ 0 ΐ ιζχ
0 0 0 0 0 0 0 0 0 0 οζχ
0 0 ΐ ΐ 0 0 ΐ ΐ 0 0 91χ ΐ ΐ 0 ΐ 0 0 0 ΐ ΐ 0 ςιχ ΐ 0 ΐ 0 ΐ 0 ΐ 0 ΐ 0 wx
0 0 0 0 0 ΐ ΐ ΐ ΐ ΐ εΐχ ΐ ΐ 0 ΐ 0 0 0 ΐ ΐ 0 ζιχ ΐ 0 ΐ 0 ΐ 0 ΐ 0 ΐ 0 "X ΐ ΐ ΐ ΐ ΐ ΐ ΐ ΐ ΐ ΐ
ΐ 0 0 0 ΐ ΐ 0 ΐ 0 0 90χ
0 ΐ ΐ 0 0 ΐ 0 0 ΐ 0
ΐ ΐ 0 0 0 0 ΐ 0 0 ΐ
0 0 0 ΐ ΐ 0 0 0 ΐ ΐ
ΐ ΐ ΐ ΐ ΐ 0 0 0 0 0
0 0 0 0 0 ΐ ΐ ΐ ΐ ΐ C9l .0/600ZN3/X3d -Ζ£- Ζ .9660/0Ϊ0Ζ OAV 表 1-34给出了一种具体的实例, 而本实施例不仅限于表 1-34的对应关系, 在表 1-34基础上进行筒单变形得到的对应关系也属于本实施例所要保护范 围, 例如: 在表 1-34基础上任意改变列间的顺序, 或者对某个列值取反等。
本发明联合反馈信号编码方法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联合反馈信号编码方法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发送模式与码组 类型的对应关系, 本实施例发送模式与码组类型的对应关系可以参照表 1-35。
表 1-35.联合反馈信号编码方法实施例四所采用的发送模式与码组类型的对应关系 发送模式 码组类型 编码方案
单流 -DTX Α-Β -
DTX-单流 Α-Β - 双流 -DTX 4Α -
DTX-双流 4Α - 单流 -单流 2A-2B-4C 单流 -单流模式编码方案 3 双流 -单流 6A-2B-6C 双流 -单流模式编码方案 3 单流 -双流 6A-2B-6C 单流 -双流模式编码方案 2 双流 -双流 6A-6B-6C-6D 双流 -双流模式编码方案 1 该方案共需 24个码字, 按照上述发送模式与码组的对应关系, 本实施例 提供了联合反馈信号与码字的对应关系, 可参照表 1-36。
表 1-36.联合反馈信号与码字的对应关系的示意表
根据表 1-30和表 1-36可以得到 与码字值的对应关系, 可参照表 1-37。
表 1-37. ΧΫ与码字值的对应关系示意表
表 1-37给出了一种具体的实例, 而本实施例不仅限于表 1-37的对应关系, 在表 1-37基础上进行筒单变形得到的对应关系也属于本实施例所要保护范 围, 例如: 在表 1-37基础上任意改变列间的顺序, 或者对某个列值取反等。 本发明联合反馈信号编码方法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与联合反馈信号编码方法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发送模式与码组 类型的对应关系, 本实施例发送模式与码组类型的对应关系可以参照表 1-38。
表 1-38.联合反馈信号编码方法实施例五所采用的发送模式与码组类型的对应关系
该方案共需 24个码字, 按照上述发送模式与码组的对应关系, 本实施例 提供了联合反馈信号与码字的对应关系, 可参照表 1-39。
表 1-39.联合反馈信号与码字的对应关系的示意表
进一步的, 本实施例提供了所需 24个码字的值, 可参照表 1-30。
根据表 1-30和表 1-39可以得到 Xy与码字值的对应关系, 可参照表 1-40。
表 1-40. Χϋ与码字值的对应关系示意表
Χοι 0 0 1 1 0 0 1 1 0 0 ΐ ΐ 0 ΐ 0 0 0 ΐ ΐ 0
ΐ 0 0 0 ΐ ΐ 0 ΐ 0 0
0 ΐ 0 0 ΐ 0 ΐ ΐ ΐ 0
ΐ ΐ ΐ 0 0 ΐ ΐ ΐ 0 0
0 ΐ 0 ΐ ΐ ΐ ΐ 0 0 0
0 ΐ ΐ 0 0 ΐ 0 0 ΐ 0
ΐ ΐ ΐ ΐ ΐ ΐ ΐ ΐ ΐ ΐ
ΐ 0 ΐ 0 ΐ 0 ΐ 0 ΐ 0 °¾
0 0 0 0 0 0 0 0 0 0 χ ΐ ΐ 0 0 ΐ ΐ 0 0 ΐ ΐ ίεχ ΐ 0 ΐ 0 0 0 0 ΐ ΐ ΐ ½χ
0 0 ΐ ΐ ΐ ΐ 0 ΐ ΐ 0 εεχ ΐ ΐ 0 0 0 0 ΐ 0 0 ΐ Ζ£χ
0 ΐ 0 ΐ ΐ ΐ ΐ 0 0 0 χ
0 0 0 0 0 ΐ ΐ ΐ ΐ ΐ οεχ ΐ ΐ 0 0 ΐ ΐ 0 0 ΐ ΐ
ΐ 0 0 0 ΐ ΐ 0 ΐ 0 0
0 ΐ ΐ 0 0 ΐ 0 0 ΐ 0
ΐ ΐ 0 0 0 0 ΐ 0 0 ΐ
0 ΐ ΐ 0 ΐ 0 0 ΐ 0 ΐ ζζχ ΐ ΐ 0 ΐ 0 0 0 ΐ ΐ 0 ιζχ
0 0 0 0 0 0 0 0 0 0 οζχ
0 ΐ 0 0 ΐ 0 ΐ ΐ ΐ 0 91χ
0 0 0 ΐ ΐ 0 0 0 ΐ ΐ ςιχ
0 0 ΐ ΐ 0 0 ΐ ΐ 0 0 wx ΐ 0 ΐ 0 0 0 0 ΐ ΐ ΐ εΐχ ΐ 0 ΐ 0 ΐ 0 ΐ 0 ΐ 0 ζιχ
0 0 0 0 0 1 ΐ ΐ ΐ ΐ "X ΐ ΐ ΐ ΐ ΐ 1 ΐ ΐ ΐ ΐ
ΐ 0 0 ΐ 0 1 ΐ 0 ΐ 0 90χ
0 0 ΐ 0 ΐ 1 ΐ 0 0 ΐ
0 ΐ 0 ΐ 0 1 0 ΐ 0 ΐ
ΐ ΐ ΐ ΐ ΐ 0 0 0 0 0
ΐ ΐ 0 0 ΐ ΐ 0 0 ΐ ΐ C9l .0/600ZN3/X3d —IS— Ζ .9660/0Ϊ0Ζ OAV 表 1-40给出了一种具体的实例, 而本实施例不仅限于表 1-40的对应关系, 在表 1-40基础上进行筒单变形得到的对应关系也属于本实施例所要保护范 围, 例如: 在表 1-40基础上任意改变列间的顺序, 或者对某个列值取反等。
本发明联合反馈信号编码方法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与联合反馈信号编码方法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发送模式与码组 类型的对应关系, 本实施例发送模式与码组类型的对应关系可以参照表 1-41。
表 1-41.联合反馈信号编码方法实施例六所采用的发送模式与码组类型的对应关系
该方案共需 24个码字, 按照上述发送模式与码组的对应关系, 本实施例 提供了联合反馈信号与码字的对应关系的具体实例, 可参照表 1-42。
表 1-42. Χϋ与码字值的对应关系示意表
表 1-42给出了一种具体的实例, 而本实施例不仅限于表 1-42的对应关系, 在表 1-42基础上进行筒单变形得到的对应关系也属于本实施例所要保护范 围, 例如: 在表 1-42基础上任意改变列间的顺序, 或者对某个列值取反等。 本发明联合反馈信号编码方法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与之前所述的联合反馈信号编码方法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发送 模式与码组类型的对应关系。 在内容上兼容了单载波且配置 ΜΙΜΟ的反馈方 案, 在译码性能上较实施例一略优。 用到的码字如下:
表 1-43. Χϋ与码字值的对应关系示意表
表 1-43给出了一种具体的实例, 而本实施例不仅限于表 1-43的对应关系, 在表 1-43基础上进行筒单变形得到的对应关系也属于本实施例所要保护范 围, 例如: 在表 1-43基础上任意改变列间的顺序, 或者对某个列值取反等。 本发明联合反馈信号编码方法实施例八:
本实施例与联合反馈信号编码方法在各个发送模式下使用的码组类型同 实施例一, 但区别在于本实施例兼顾了在前后缀方式( preamble/postamble ) 下的性能。 本实施例发送模式与码组类型的对应关系可以参照表 1-44。
表 1—44.联合反馈信号编码方法实施例八所采用的发送模式与码组类型的对应关系
给出一个具体实例, 各个发送模式下使用的码组满足表 1-44给出的码组 类型以及映射关系, 同时使得在使用前后缀方式时具有较佳性能。 Xy与码字 值的对应关系, 可参照表 1-45。 表 1-45. Χϋ与码字值的对应关系示意表
其中, 为了进一步改善在前后缀发送方式下的性能, PRE/POST可以使用 新的码字。 表 1-46给出了一对可行的替代码字。
表 1—46. —对可用以该实施例方案的新 PRE/POST码字 表 1-45给出了一种具体的实例, 而本实施例不仅限于表 1-45的对应关系, 在表 1-45基础上进行筒单变形得到的对应关系也属于本实施例所要保护范 围, 例如: 在表 1-45基础上任意改变列间的顺序, 或者对某个列值取反等, 另外, 对各个发送模式下的码组进行等价变形或使用等价的编码映射, 只要 不改变各个模式下码组类型的, 也应该在保护之列。 表 1-46给出的新 PRE/POST码字具有如下特点: 单流 -DTX, DTX-单流, 双流 -DTX, DTX-双流在包含 PRE/POST码字后, 最小码距至少为 4。 假设 NodeB在双载波上都调度数据时, 检测 HARQ-ACK信号时不使用 PRE/POST, 而仅仅在其中一个载波上调度数据时, 检测 HARQ-ACK信号才 可能使用 PRE/POST, 则根据表 1-44及表 1-45可以得到具有更好性能的方案。 见表 1-47。
表 1-47. Χϋ与码字值的对应关系示意表
本发明联合反馈信号编码方法实施例九:
本实施例与联合反馈信号编码方法采用另一种码组类型的组合方式, 但 给出具体码字时, 本实施例兼顾了在前后缀方式(preamble/postamble ) 下的 性能。 本实施例发送模式与码组类型的对应关系可以参照表 1-48。
表 1-48.联合反馈信号编码方法实施例九所采用的发送模式与码组类型的对应关系 发送模式 码组类型 编码方案 单流 -DTX A-B -
DTX-单流 A-B - 双流 -DTX 4A -
DTX-双流 4A - 单流 -单流 2A-2B-4C 表 1-17 , 单流 -单流模式编码方案 3 双流 -单流 6A-2B-6C 表 1-23 , 双流 -单流模式编码方案 3 单流 -双流 6A-3C-3D-E-F 表 1-18 , 单流 -双流模式编码方案 1 双流 -双流 6A-6B-6C-6D 表 1-24, 双流 -双流模式编码方案 1 以下给出满足表 1-48约束的具体码字, 可参照表 1-49。
表 1-49. Χϋ与码字值的对应关系示意表
其中, 为了进一步改善在前后缀发送方式下的性能, PRE/POST可以使用 新的码字。 表 1-50给出了一对可行的替代码字。
表 1-50. —对可用以该实施例方案的新 PRE/POST码字 PRE/POST指示信息
PRE 0 1 1 0 0 1 0 0 1 0
POST 0 1 0 0 1 0 0 1 1 0 表 1-49给出了一种具体的实例, 而本实施例不仅限于表 1-49的对应关系, 在表 1-49基础上进行筒单变形得到的对应关系也属于本实施例所要保护范 围, 例如: 在表 1-49基础上任意改变列间的顺序, 或者对某个列值取反等, 另外, 对各个发送模式下的码组进行等价变形或使用等价的编码映射, 只要 不改变各个模式下码组类型的, 也应该在保护之列。
表 1-50给出的新 PRE/POST码字具有如下特点: 单流 -DTX, DTX-单流, 双流 -DTX, DTX-双流在包含 PRE/POST码字后, 最小码距至少为 4。
假设 NodeB在双载波上都调度数据时, 检测 HARQ-ACK信号时不使用 PRE/POST, 而仅仅在其中一个载波上调度数据时, 检测 HARQ-ACK信号才 可能使用 PRE/POST, 则根据表 1-48及表 1-49可以得到具有更好性能的方案。 见表 1-51。
表 1-51. Χϋ与码字值的对应关系示意表
PRE/POST指示信息
PRE 0 0 1 0 0 1 0 0 1 0
POST 0 1 0 0 1 0 0 1 0 0 本发明联合反馈信号编码方法实施例十:
本实施例为双流-双流设计了一个新的码组类型。 该码组类型中的码字来 自最小码距为 4的 32元码组, 该码组由 16对反码组成, 记为 G1 ~ G16, HI - H16。 其中 Hi是 Gi的反码, 即码距为 10。 G和 H码字之间的关系见表 1-7至 1-9 由于双流 -双流发送模式下, 需要使用 24个码字, 包含 PRE/POST在内就 需要 26个码字。 该 26个码字可以从 GI ~ G16和 HI ~ H16中选取。
本实施例与联合反馈信号编码方法采用另一种码组类型的组合方式, 但 给出具体码字时, 兼容 3GPP协议 TS25.212的 R8版本给出的关于 HARQ-ACK 的所有码字, 包括 PRE/POST。 发送模式与码组类型的对应关系可以参照表 1-52。
表 1-52.联合反馈信号编码方法实施例十所采用的发送模式与码组类型的对应关系
上表给出的码组类型下的编码映射方案如下,分别见表 1-53 , 1-54, 1-55。 表 1-53.双流 -单流模式编码方案 4
表 1-54.单流 -双流模式编码方案 4
表 1-55.双流 -双流模式编码方案
以下给出满足表 1-52约束的具体码字, 可参照表 1-56 表 1-56. Χϋ与码字值的对应关系示意表
表 1-56给出了一种具体的实例, 而本实施例不仅限于表 1-56的对应关系, 在表 1-56基础上进行筒单变形得到的对应关系也属于本实施例所要保护范 围, 例如: 在表 1-56基础上任意改变列间的顺序, 或者对某个列值取反等, 另外, 对各个发送模式下的码组进行等价变形或使用等价的编码映射, 只要 不改变各个模式下码组类型的, 也应该在保护之列。 本发明联合反馈信号编码方法实施例十一: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十的区别在于, 本实施例使用了新的码组类型的组合 但给出具体码字时, 兼容 3GPP协议 TS25.212的 R7版本给出的关于
HARQ-ACK的所有码字, 包括 PRE/POST, 见表 1-2。 发送模式与码组类型的 对应关系可以参照表 1 -57。
表 1-57.联合反馈信号编码方法实施例十一所采用的发送模式与码组类型的对应关系 发送模式 码组类型 编码方案
单流 -DTX A-B -
DTX-单流 A-B - 双流 -DTX 4A -
DTX-双流 4A - 单流 -单流 2A-2B-4C 表 1-17 , 单流 -单流模式编码方案 3 双流 -单流 4A-3B-6C-D 表 1-56, 双流 -单流模式编码方案 5 单流 -双流 {6A-2B-2C-D} U {D3 ~D5} 表 1-52, 单流 -双流模式编码方案 4
{G7-G16} U {H1-H8} U
双流 -双流 表 1-53, 双流 -双流模式编码方案 3
{H9-H16} 表 1-58.双流 -单流模式编码方案 5
以下给出满足表 1-57约束的具体码字, 可参照表 1-59。
表 1-59. Χϋ与码字值的对应关系示意表
表 1-59给出了一种具体的实例, 而本实施例不仅限于表 1-59的对应关系, 在表 1-59基础上进行筒单变形得到的对应关系也属于本实施例所要保护范 围, 例如: 在表 1-59基础上任意改变列间的顺序, 或者对某个列值取反等, 另外, 对各个发送模式下的码组进行等价变形或使用等价的编码映射, 只要 不改变各个模式下码组类型的, 也应该在保护之列。 的解决方案, 根据上述描述, 进一步的, 本发明实施例还适用于双码道, 解 决 3载波以上、 4载波 4MIMO以下的 HARQ-ACK信息反馈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便于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规定以下术语的含义:
SC: 单载波且未配置 MIMO的反馈方案, 即表 1-1对应的反馈方案;
SC-MIMO: 单载波且配置 MIMO的反馈方案, 即表 1-2对应的反馈方案;
DC: 双载波且未配置 MIMO的反馈方案, 即表 1-3对应的反馈方案;
DC-MIMO: 双载波且配置 MIMO时的反馈方案;
参见表 1-60 , 根据载波总数以及使用 MIMO的载波数, 可以给出双码道 的解决方案。
表 1-60. 双码道且 3载波以上、 4载波 4MIMO以下的 HARQ-ACK信息反馈技术方案
双码道解决方案
载波总数 使用 MIMO载波数
码道 承载的载波信息 编码方案 第 1码道 第 1载波 SC
3 0
第 2码道 第 2、 3载波 DC
第 1码道 第 1载波 SC-MIMO
3 1
第 2码道 第 2、 3载波 DC
第 1码道 第 1、 2载波 DC-MIMO
3 1
第 2码道 第 3载波 SC
第 1码道 第 1载波 SC-MIMO
3 2
第 2码道 第 2、 3载波 DC-MIMO 第 1码道 第 1、 2载波 DC-MIMO
3 2
第 2码道 第 3载波 SC
3 3 第 1码道 第 1载波 SC-MIMO 第 2码道 第 2、 3载波 DC-MIMO
第 1码道 第 1、 2载波 DC
4 0
第 2码道 第 3、 4载波 DC
第 1码道 第 1、 2载波 DC-MIMO
4 1
第 2码道 第 3、 4载波 DC
第 1码道 第 1、 2载波 DC-MIMO
4 2
第 2码道 第 3、 4载波 DC
第 1码道 第 1、 3载波 DC-MIMO
4 2
第 2码道 第 2、 4载波 DC-MIMO 第 1码道 第 1、 2载波 DC-MIMO
4 3
第 2码道 第 3、 4载波 DC-MIMO 第 1码道 第 1、 2载波 DC-MIMO
4 4
第 2码道 第 3、 4载波 DC-MIMO 举例来说, 当载波总数为 4、 使用 MIMO的载波数为 4时, 可以在第 1码道 中承载第 1载波和第 2载波的信息, 在第 2码道承载第 3载波和第 4载波的信息, 其中在第 1码道中采用 DC-MIMO方案, 在第 2码道中也采用 DC-MIMO方案。
在表 1-60中,默认 MIMO配置在前若干个载波上,如:若配置了 1个 MIMO, 则认为其配置在载波 1上, 若配置了 2个 MIMO, 则认为其配置在载波 1和载波 2上, 其余情况类推。 并且, 对于未配置 MIMO的载波, 其反馈信息可以看作 是 MIMO单流的反馈信息。 在实际应用中, 载波编号可能不同, 但可以根据 载波上配置 MIMO的情形, 和该表中的载波编号进行映射。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研究的 DC-MIMO方案可以兼容 SC、 SC-MIMO、 DC 等, 因此每个码道都可以仅使用 DC-MIMO编码方式。 (对于未配置 MIMO的 载波, 将其反馈信号看作是 MIMO单流模式下的反馈信号即可; 单载波可以 认为是对第 2载波只反馈 DTX的双载波) 。 具体对应关系约定可以见表 1-61 : 表 1 -61 现有技术与 DC-MIMO反馈方案的对应关系
现有技术 DC-MIMO中对应的方案
SC 单流 -DTX或 DTX-单流 SC-MIMO 双流 -DTX或 DTX-双流
DC 单流 -单流 在以上的约定下, 3载波〜 4载波 -4MIMO都可以使用 2个码道解决信号反 馈问题,每个码道都使用 DC-MIMO编码方式。但是同样需要指定载波的分配, 具体分配同表 1-60。
本发明信号编码装置一实施例:
图 3为本发明信号编码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具体包 括: 联合反馈信号合成模块 11和编码器模块 12 , 其中, 联合反馈信号合 成模块 11 在双载波中的两个载波都配置 MIMO 的情形中, 将两个载波的 HARQ-ACK信号复合为联合反馈信号; 编码器模块 12根据给定的信号与码 字的映射关系, 将联合反馈信号映射为一个码字。
进一步的, 上述联合反馈信号合成模块 11可以包括: 第一载波信号合 成子模块 13、 第二载波信号合成子模块 14、 联合反馈信号合成子模块 15 , 其中, 第一载波信号合成子模块 13和第二载波信号合成子模块 14分别将载 波的 HARQ-ACK信号复合为与载波对应的载波反馈信号; 联合反馈信号合 成子模块 15将两个载波反馈信号复合为联合反馈信号。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 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 储介质中, 该程序在执行时, 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 而前述的存储 介质包括: ROM、 RAM, 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对其限制;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本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 改, 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 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 并不使相 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7)

  1. 权 利 要 求
    1、 一种信号编码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双载波中的两个载波都配置多输入多输出 MIMO的情形中, 将所述两 个载波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 HARQ- ACK信号复合为联合反馈信号; 根据给定的信号与码字的映射关系, 将所述联合反馈信号映射为一个码 字。
  2.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信号编码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将两个载 波的 HARQ-ACK信号复合为联合反馈信号具体为, 将两个载波的混合自动 重传请求 -确认 HARQ-ACK信号分别复合为与载波对应的载波反馈信号, 再 将所述载波反馈信号复合为联合反馈信号。
  3. 3、 一种联合反馈信号编码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
    为每个发送模式选择满足特定码距关系的码组或所述码组的等价码组; 对各个发送模式的联合反馈信号进行编码;
    其中:
    所述发送模式具体包括: 单流 -DTX, DTX-单流, 双流 -DTX, DTX-双流,
    、 - ·> 双、 - ·> 、 -双¾ ·> 双、 -双、/H ;
    单流 -DTX或 DTX-单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的码组类型包括: A-B,或 2A; 码组中所包含的码字分别为: A1和 B1 ; 或者, A1和 A2;
    双流 -DTX或 DTX-双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的码组类型包括: 4A,或 3A-C, 或 2A-2C, 或 A-B-2C, 或 A-B-C-D; 码组中所包含的码字分别为: Al、 A2、 A3和 A4; 或者, Al、 A2、 A3和 C1 ; 或者, Al、 A2、 CI和 C2; 或者, Al、 Bl、 CI和 C2; 或者, Al、 Bl、 CI和 Dl ;
    单流 -单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的码组类型包括: 2A-2B-2C-2D , 或 A-B-5C-D, 或 2A-2B-4C, 或 A-B-6C, 或 2A-6C, 或 4A-4C; 码组中所包含 的码字分别为: Al、 A2、 Bl、 B2、 Cl、 C2、 Dl 和 D2; 或者 Al、 Bl、 Cl、 C2、 C3、 C4、 C5、 Dl ; Al、 A2、 Bl、 B2、 Cl、 C2、 C3和 C4; 或者, Al、 Bl、 Cl、 C2、 C3、 C4、 C5和 C6; 或者, Al、 A2、 Cl、 C2、 C3、 C4、 C5和 C6; 或者, Al、 A2、 A3、 A4、 Cl、 C2、 C3和 C4;
    双流-单流或单流-双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的码组类型包括: 6A-2B-6C, 或者 6A-B-6C-D,或者 6A-3C-3D-E-F,或者 4A-4B-3C-3D,或者 4A-3B-6C-D, 或者 {Al, A2, A5, A6} U 2B-3C-3D-E-F, 或者 6A-2B-2C-D U {D3 ~ D5} ; 码组 中所包含的码字分别为: Al、 A2、 A3、 A4、 A5、 A6、 Bl、 B2、 Cl、 C2、
    C3、 C4、 C5和 C6; 或者, Al、 A2、 A3、 A4、 A5、 A6、 Bl 、 CI 、 C2、 C3、
    C4、 C5、 C6和 Dl; 或者, Al、 A2、 A3、 A4、 A5、 A6、 CI 、 C2 、 C3、 Dl、
    D2、 D3、 El和 Fl; 或者, Al、 A2、 A3、 A4、 Bl、 B2、 B3 、 B4 、 Cl、 C2、 C3、 Dl、 D2 和 D3; 或者, Al、 A2、 A3、 A4、 Bl、 B2、 B3、 Cl、 C2、
    C3、 C4、 C5、 C6和 Dl; 或者, Al、 A2、 A5、 A6、 Bl、 B2 、 CI 、 C2、 C3、
    Dl、 D2、 D3、 El和 Fl; 或者, Al、 A2、 A3、 A4、 A5、 A6 、 Bl 、 B2、 Cl、
    C2、 Dl、 D3、 D4和 D5;
    双流-双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的码组类型包括 6A-6B-6C-6D; 码组中所包 含的码字分别为: Al、 A2、 A3、 A4、 A5、 A6、 Bl、 B2、 B3、 B4、 B5、 B6、 Cl、 C2、 C3、 C4、 C5、 C6、 Dl、 D2、 D3、 D4、 D5和 D6; 或者, 双流-双 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的码组类型还包括从 16G-16H中任意选取 24个组成的 码组所代表的码组类型;
    其中, 上述各个码字之间的码距关系如下表 2-1、 2-2、 2-3所示:
    表 2-1
    A1 A2 A3 A4 A5 A6 B1 B2 B3 B4 B5 B6
    A1 0 6 6 6 6 6 10 4 4 4 4 4
    A2 6 0 6 6 6 6 4 10 4 4 4 4
    A3 6 6 0 6 6 6 4 4 10 4 4 4
    A4 6 6 6 0 6 6 4 4 4 10 4 4
    A5 6 6 6 6 0 6 4 4 4 4 10 4
    A6 6 6 6 6 6 0 4 4 4 4 4 10
    B1 10 4 4 4 4 4 0 6 6 6 6 6
    B2 4 10 4 4 4 4 6 0 6 6 6 6
    /D/:/ O 620600¾I>d96600Ϊ0AVε9 -—
    H6 6 6 6 6 6 0 4 4 4 6 4 6 4 6 6 4
    H7 6 6 6 4 4 4 0 6 6 6 6 4 6 4 6 4
    H8 6 6 4 6 4 4 6 0 6 6 6 4 4 6 4 6
    H9 6 6 4 4 6 4 6 6 0 6 4 6 6 4 4 6 mo 6 6 4 4 4 6 6 6 6 0 4 6 4 6 6 4
    Hl l 6 4 6 6 4 4 6 6 4 4 0 4 6 6 6 6
    H12 6 4 4 4 6 6 4 4 6 6 4 0 6 6 6 6
    H13 6 4 6 4 6 4 6 4 6 4 6 6 0 4 6 6
    H14 6 4 4 6 4 6 4 6 4 6 6 6 4 0 6 6
    H15 6 4 6 4 4 6 6 4 4 6 6 6 6 6 0 4
    H16 6 4 4 6 6 4 4 6 6 4 6 6 6 6 4 0 表 2-6
    其中, 所述表 2-1、 2-2、 2-3、 2-4、 2-5和 2-6中的数值表示对应码字间 的码距。
    4、 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联合反馈信号编码方法, 其特征在于: 用 表示所述联合反馈信号,所述联合反馈信号的主载波反馈信号为编 号 i对应的信号, 辅载波反馈信号为编号 j对应的信号, 其中 0 i 6, 0 <j < 6 , 编号 0-6 对应的信号依次为 DTX、 ACK、 NACK、 ACK_ACK、 ACK_NACK、 NACK_ACK、 NACK—NACK;
    当所述单流-单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中所包含的码字为 Al、 A2、 B 1、 B2、 Cl、 C2、 Dl和 D2时, 将所述单流 -单流发送模式的联合反馈信号进行编码 包括:
    将联合反馈信号 Xu、 X12、 X10. X21、 X22、 X2。、 XM、 X。2分别编码为 D2、 B2、 Al、 A2、 C2、 Bl、 Cl、 Dl ;
    或者, 当所述单流-单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中所包含的码字为 Al、 Bl、 Cl、 C2、 C3、 C4、 C5、 Dl时, 将所述单流-单流发送模式的联合反馈信号进 行编码包括:
    将联合反馈信号 xu、 x12、 x10、 x21、 x22、 x2。、 x01、 x。2分别编码 映射为 C2、 C3、 Al、 C4、 C5、 Bl、 Cl、 Dl ;
    或者, 当所述单流-单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中所包含的码字为 Al、 A2、 Bl、 B2、 Cl、 C2、 C3和 C4时, 将所述单流-单流发送模式的联合反馈信号 进行编码包括:
    将联合反馈信号 xu、 x12、 x10、 x21、 x22、 x2。、 x01、 x。2分别编码 映射为 Cl、 C2、 Al、 C3、 C4、 Bl、 A2、 B2。
    5、 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联合反馈信号编码方法, 其特征在于: 用 Xy表示所述联合反馈信号, 所述联合反馈信号的主载波信号为标号 i 对应的信号, 辅载波信号为标号 j对应的信号, 其中 0 i 6, 0 <j < 6, 标号 0-6 对应的信号依次为 DTX、 ACK、 NACK、 ACK_ACK、 ACK_NACK、 NACK_ACK、 NACK—NACK;
    当所述单流-双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中所包含的码字为 Al、 A2、 A3、 A4、 A5、 A6、 Cl、 C2、 C3、 Dl、 D2、 D3、 El和 Fl 时, 将所述单流 -双流发送 模式的联合反馈信号进行编码包括: 寻联合反馈§号 Xio、 Xl3、 Xl4、 Xl5、 Xl6、 X20、 23、 24、 25、 26、
    X03、 X。4、 X。5、 X。6分别编码为 El、 A3、 Cl、 C2、 A4、 Fl、 C3、 D2、 Dl、 D3、 Al、 A2、 A5、 A6;
    或者, 当所述单流-双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中所包含的码字为 Al、 A2、 A3、 A4、 A5、 A6、 Bl、 B2、 Cl、 C2、 C3、 C4、 C5和 C6时, 将所述单流 - 双流发送模式的联合反馈信号进行编码包括:
    寻联合反馈§号 Xio、 Xl3、 Xl4、 Xl5、 Xl6、 X20、 23、 24、 25、 26、
    X03、 X04、 X05、 X06分别编码为 Al、 Cl、 C2、 C3、 A3、 Bl、 C4、 C5、 C6、 B2、 A2、 A4、 A5、 A6;
    或者, 当所述单流-双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中所包含的码字为 Al、 A2、
    A3、 A4、 A5、 A6、 Bl、 B2、 Cl、 C2、 C3、 C4、 C5和 C6时, 将所述单流 - 双流发送模式的联合反馈信号进行编码包括:
    寻联合反馈§号 Xio、 Xl3、 Xl4、 Xl5、 Xl6、 X20、 23、 24、 25、 26、
    X03、 XQ4、 XQ5、 XQ6分别编码为 Al、 C5、 A2、 A3、 C6、 Bl、 A4、 A5、 A6、 B2、 Cl、 C2、 C3、 C4;
    或者, 当所述单流-双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中所包含的码字为 Al、 A2、 A3、 A4、 A5、 A6、 Bl、 B2、 Cl、 C2、 Dl、 D3、 D4、 D5, 将所述单流 -双 流发送模式的联合反馈信号进行编码包括:
    寻联合反馈§号 Xio、 Xl3、 Xl4、 Xl5、 Xl6、 X20、 23、 24、 25、 26、 X03、 X04、 X05、 X06分别编码为 Cl、 D3、 D4、 D5、 C2、 Dl、 B2、 A5、 A6、 Bl、 Al、 A2、 A3和 A4。
    6、 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联合反馈信号编码方法, 其特征在于: 用 Xy表示所述联合反馈信号, 所述联合反馈信号的主载波信号为标号 i 对应的信号, 辅载波信号为标号 j对应的信号, 其中 0 i 6, 0<j<6, 标号 0-6 对应的信号依次为 DTX、 ACK、 NACK、 ACK_ACK、 ACK_NACK、 NACK_ACK、 NACK—NACK; 当所述双流-单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中所包含的码字为 Al、 A2、 A3、 A4、 A5、 A6、 Cl、 C2、 C3、 Dl、 D2、 D3、 El和 Fl 时, 将所述双流 -单流发送 模式的联合反馈信号进行编码包括:
    将联合反馈 ½号 X(n、 Χθ2、 X31、 X32、 X30、 X4I、 42、 40、 X5I、 52、 X50、 X61、 X62、 X60分别编码为 El、 Fl、 A3、 C3、 Al、 Cl、 D2、 A2、 C2、 Dl、 A5、 A4、 D3、 A6;
    或者, 当所述双流-单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中所包含的码字为 Al、 A2、 A3、 A4、 A5、 A6、 Bl、 B2、 Cl、 C2、 C3、 C4、 C5和 C6时, 将所述双流- 单流发送模式的联合反馈信号进行编码包括:
    将联合反馈信号 Χοΐ、 Χθ2、 X3I - X32 - X30 - X41、 X42、 X40、 X5I、 52、
    X50、 X61、 X62、 X60分别编码为 Al、 Bl、 Cl、 C4、 A2、 C2、 C5、 A4、 C3、 C6、 A5、 A3、 B2、 A6;
    或者, 当所述双流-单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中所包含的码字为 Al、 A2、 A3、 A4、 A5、 A6、 Bl、 B2、 Cl、 C2、 C3、 C4、 C5和 C6时, 将所述双流- 单流发送模式的联合反馈信号进行编码包括:
    将联合反馈 ½号 X(n、 Χθ2、 X31、 X32、 X30、 X4I、 42、 40、 X5I、 52、
    X50、 X61、 X62、 X60分别编码为 Al、 Bl、 C5、 A4、 Cl、 A2、 A5、 C2、 A3、 A6、 C3、 C6、 B2、 C4;
    或者, 当所述双流-单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中所包含的码字为 Al、 A2、 A5、 A6、 Bl、 B2、 Cl、 C2、 C3、 Dl、 D2、 D3、 El和 Fl时, 将所述双流 - 单流发送模式的联合反馈信号进行编码包括:
    将联合反馈 ½号 X(n、 Χθ2、 X31、 X32、 X30、 X4I、 42、 40、 X5I、 52、
    X50、 X61、 X62、 X60分别编码为 El、 Fl、 B2、 C3、 Al、 Cl、 D2、 A2、 C2、 Dl、 A5、 D3、 Bl、 A6;
    或者, 当所述双流-单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中所包含的码字为 Al、 A2、
    A3、 A4、 Bl、 B2、 B3、 Cl、 C2、 C3、 C4、 C5 C6和 Dl 时, 将所述双流- 单流发送模式的联合反馈信号进行编码包括:
    将联合反馈 ½号 X(n、 Χθ2、 X31、 X32、 X30、 X4I、 42、 40、 X5I、 52、
    X50、 X61、 X62、 X6。分别编码为 Dl、 Cl、 C2、 B2、 Al、 C3、 B3、 A2、 C4、 C6、 A3、 C5、 Bl、 A4。
    7、 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联合反馈信号编码方法, 其特征在于: 用 Xy表示所述联合反馈信号, 所述联合反馈信号的主载波信号为标号 i 对应的信号, 辅载波信号为标号 j对应的信号, 其中 0 i 6, 0 <j < 6, 标号 0-6 对应的信号依次为 DTX、 ACK、 NACK、 ACK_ACK、 ACK_NACK、 NACK_ACK、 NACK—NACK;
    当所述双流-双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中所包含的码字为 Al、 A2、 A3、 A4、
    A5、 A6、 Bl、 B2、 B3、 B4、 B5、 B6、 Cl、 C2、 C3、 C4、 C5、 C6、 Dl、 D2、 D3、 D4、 D5和 D6时, 将所述双流-双流发送模式的联合反馈信号进行 编码包括:
    寻联合反馈 §号 Χθ3、 Χθ4、 Χθ5、 Χθ6、 X30、 33、 34、 35、 36、 40、 X43、 X44、 X45、 X46、 X50、 X53、 X54、 X55、 X56、 X60、 X63、 X64、 X65、 X66分 别编码为 Cl、 C2、 C3、 C4、 Al、 B4、 B5、 B6、 Dl、 A2、 D5、 D3、 B3、 C6、 A3、 D6、 B2、 D2、 C5、 A4、 Bl、 A6、 A5、 D4;
    或者, 将所述双流 -双流发送模式的联合反馈信号进行编码包括: 寻联合反馈 §号 Χθ3、 Χθ4、 Χθ5、 Χθ6、 X30、 33、 34、 35、 36、 40、 X43、 X44、 X45、 X46、 X50、 X53、 X54、 X55、 X56、 X60、 X63、 X64、 X65、 X66分 别编码为 Bl、 B2、 B3、 B4、 Al、 D4、 B5、 D2、 Dl、 A2、 A5、 D3、 B6、 C6、 A3、 D6、 A6、 C3、 C5、 A4、 D5、 C2、 Cl、 C4;
    或者, 当所述双流-双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中所包含的码字为 G7、 G8、 G9、 G10、 Gl l、 G12、 G13、 G14、 G15、 G16、 Hl、 H2、 H3、 H4、 H5、 H6、 H7、 H8、 H9、 H10、 Hl l、 H12、 H13、 H14、 H15和 H16时, 将所述双流 - 双流发送模式的联合反馈信号进行编码包括: 寻联合反馈 §号 Χθ3、 Χθ4、 Χθ5、 Χθ6、 X30、 33、 34、 35、 36、 40、 X43、 X44、 X45、 X46、 X50、 X53、 X54、 X55、 X56、 X60、 X63、 X64、 X65、 X66分 别编码为 G12、 G13、 G14、 H4、 Hl、 G7、 G8、 G9 、 G10、 H2、 Gl l、 G14、 G16、 H3、 H7、 H5、 H6、 Hl l、 H12、 H8、 H13、 H14、 H15和 H16。
  4. 8、 根据权利要求 3-7任意一项所述的联合反馈信号编码方法, 其特征 在于:
    所述单流 -DTX发送模式对应码组是所述单流 -单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与 所述单流 -双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的交集的子集;
    所述 DTX-单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是所述单流 -单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与 所述双流-单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的交集的子集;
    所述双流 -DTX发送模式对应码组是所述双流-单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与 所述双流 -双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的交集的子集;
    所述 DTX-双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是所述单流 -双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与 所述双流 -双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的交集的子集。
    9、 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联合反馈信号编码方法, 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单流 -DTX发送模式对应码组的码组类型为 A-B, 所述 DTX-单流 发送模式对应码组的码组类型为 A-B,所述双流 -DTX发送模式对应码组的码 组类型为 4A, 所述 DTX-双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的码组类型为 4A, 所述单流 -单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的码组类型为 2A-2B-2C-2D,所述双流-单流发送模式 对应码组的码组类型为 6A-3C-3D-E-F,所述单流-双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的码 组类型为 6A-3C-3D-E-F, 所述双流-双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的码组类型为 6A-6B-6C-6D时, 联合反馈信号与其编码码字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2-7所示: 表 2-7
    用 Xy表示所述联合反馈信号, 所述联合反馈信号的主载波信号为标号 i 对应的信号, 辅载波信号为标号 j对应的信号, 其中 0 i 6, 0 <j < 6, 标号 0-6 对应的信号依次为 DTX、 ACK、 NACK、 ACK_ACK、 ACK_NACK、 NACK_ACK、 NACK_NACK。
    10、 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联合反馈信号编码方法, 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单流 -DTX发送模式对应码组的码组类型为 A-B, 所述 DTX-单流 发送模式对应码组的码组类型为 A-B,所述双流 -DTX发送模式对应码组的码 组类型为 4A, 所述 DTX-双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的码组类型为 4A, 所述单流 -单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的码组类型为 2A-2B-2C-2D,所述双流-单流发送模式 对应码组的码组类型为 6A-2B-6C, 所述单流 -双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的码组 类型为 6A-2B-6C , 所述双流-双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的码组类型为 6A-6B-6C-6D时, 联合反馈信号与其编码码字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2-8所示: 表 2-8
    用 Xy表示所述联合反馈信号, 所述联合反馈信号的主载波信号为标号 i 对应的信号, 辅载波信号为标号 j对应的信号, 其中 0 i 6, 0 <j < 6, 标号 0-6 对应的信号依次为 DTX、 ACK、 NACK、 ACK_ACK、 ACK_NACK、 NACK_ACK、 NACK_NACK。
    11、 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联合反馈信号编码方法, 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单流 -DTX发送模式对应码组的码组类型为 A-B, 所述 DTX-单流 发送模式对应码组的码组类型为 A-B,所述双流 -DTX发送模式对应码组的码 组类型为 4A, 所述 DTX-双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的码组类型为 4A, 所述单流 -单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的码组类型为 A-B-5C-D, 所述双流-单流发送模式对 应码组的码组类型为 6A-2B-6C, 所述单流 -双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的码组类 型为 6A-2B-6C,所述双流-双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的码组类型为 6A-6B-6C-6D 时, 联合反馈信号与其编码码字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2-9所示:
    表 2-9
    用 Xy表示所述联合反馈信号, 所述联合反馈信号的主载波信号为标号 i 对应的信号, 辅载波信号为标号 j对应的信号, 其中 0 i 6, 0 <j < 6, 标号 0-6 对应的信号依次为 DTX、 ACK、 NACK、 ACK_ACK、 ACK_NACK、 NACK_ACK、 NACK_NACK。
    12、 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联合反馈信号编码方法, 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单流 -DTX发送模式对应码组的码组类型为 A-B, 所述 DTX-单流 发送模式对应码组的码组类型为 A-B,所述双流 -DTX发送模式对应码组的码 组类型为 4A, 所述 DTX-双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的码组类型为 4A, 所述单流 -单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的码组类型为 2A-2B-4C, 所述双流-单流发送模式对 应码组的码组类型为 6A-2B-6C, 所述单流 -双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的码组类 型为 6A-2B-6C,所述双流-双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的码组类型为 6A-6B-6C-6D 时, 联合反馈信号与其编码码字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2-10所示:
    表 2-10
    或者, 联合反馈信号与其编码码字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2-11所示:
    表 2-11
    用 Xy表示所述联合反馈信号, 所述联合反馈信号的主载波信号为标号 i 对应的信号, 辅载波信号为标号 j对应的信号, 其中 0 i 6, 0 <j < 6, 标号 0-6 对应的信号依次为 DTX、 ACK、 NACK、 ACK_ACK、 ACK_NACK、 NACK_ACK、 NACK_NACK。
    13、 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联合反馈信号编码方法, 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单流 -DTX发送模式对应码组的码组类型为 A-B, 所述 DTX-单流 发送模式对应码组的码组类型为 A-B,所述双流 -DTX发送模式对应码组的码 组类型为 4A, 所述 DTX-双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的码组类型为 4A, 所述单流 -单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的码组类型为 A-B-5C-D, 所述双流-单流发送模式对 应码组的码组类型为 6A-3C-3D-E-F,所述单流 -双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的码组 类型为 6A-3C-3D-E-F , 所述双流-双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的码组类型为 6A-6B-6C-6D时, 联合反馈信号与其编码码字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2-12所示: 表 2-12
    用 Xy表示所述联合反馈信号, 所述联合反馈信号的主载波信号为标号 i 对应的信号, 辅载波信号为标号 j对应的信号, 其中 0 i 6, 0<j<6, 标号 0-6 对应的信号依次为 DTX、 ACK、 NACK、 ACK_ACK、 ACK_NACK、 NACK_ACK、 NACK_NACK。
  5. 14、 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联合反馈信号编码方法, 其特征在于: 联合反馈信号与其编码码字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2-13所示:
    表 2-13
    用 Xy表示所述联合反馈信号, 所述联合反馈信号的主载波信号为标号 i 对应的信号, 辅载波信号为标号 j对应的信号, 其中 0 i 6, 0 <j < 6, 标号 0-6 对应的信号依次为 DTX、 ACK、 NACK、 ACK_ACK、 ACK_NACK、 NACK_ACK、 NACK_NACK。
    15、 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联合反馈信号编码方法, 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单流 -DTX发送模式对应码组的码组类型为 A-B, 所述 DTX-单流 发送模式对应码组的码组类型为 A-B,所述双流 -DTX发送模式对应码组的码 组类型为 4A, 所述 DTX-双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的码组类型为 4A, 所述单流 -单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的码组类型为 2A-2B-2C-2D,所述双流-单流发送模式 对应码组的码组类型为 6A-3C-3D-E-F,所述单流-双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的码 组类型为 6A-3C-3D-E-F, 所述双流-双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的码组类型为 6A-6B-6C-6D时, 联合反馈信号与其编码码字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2-14所示: 表 2-14
    其中, PRE/POST指示信息可以用表 2-15替换:
    表 2-15
    PRE/POST指示信息
    PRE 0 0 1 1 0 0 0 1 1 1
    POST 1 1 0 0 1 1 1 0 0 0 或者, 如表 2-16。
    表 2-16
    PRE/POST指示信息
    PRE 0 0 1 0 0 1 0 0 1 0
    POST 0 1 0 0 1 0 0 1 0 0
    16、 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联合反馈信号编码方法, 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单流 -DTX发送模式对应码组的码组类型为 A-B, 所述 DTX-单流 发送模式对应码组的码组类型为 A-B,所述双流 -DTX发送模式对应码组的码 组类型为 4A, 所述 DTX-双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的码组类型为 4A, 所述单流 -单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的码组类型为 2A-2B-4C, 所述双流-单流发送模式对 应码组的码组类型为 6A-2B-6C, 所述单流 -双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的码组类 型为 6 A-3C-3D-E-F , 所述双流 -双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的码组类型为 6A-6B-6C-6D时, 联合反馈信号与其编码码字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2-17所示: 表 2-17
    其中, PRE/POST指示信息可以用表 2-18替换:
    表 2-18
    PRE/POST指示信息
    PRE 0 1 1 0 0 1 0 0 1 0
    POST 0 1 0 0 1 0 0 1 1 0 或者, 可以为表 2-19。
    表 2-19
    17、 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联合反馈信号编码方法, 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单流 -DTX发送模式对应码组的码组类型为 Α-Β, 所述 DTX-单流 发送模式对应码组的码组类型为 Α-Β,所述双流 -DTX发送模式对应码组的码 组类型为 4Α, 所述 DTX-双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的码组类型为 4Α, 所述单流 -单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的码组类型为 2A-2B-2C-2D,所述双流-单流发送模式 对应码组的码组类型为 { Α1,Α2,Α5, Α6} U 2B-3C-3D-E-F, 所述单流 -双流发送 模式对应码组的码组类型为 6A-2B-2C-D U { D3 ~ D5 } , 所述双流 -双流发送模 式对应码组的码组类型为 {G7~G16} U {H1-H8} U {H9~H16}时, 联合反馈信 号与其编码码字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2-20所示:
    表 2-20
    18、 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联合反馈信号编码方法, 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单流 -DTX发送模式对应码组的码组类型为 Α-Β, 所述 DTX-单流 发送模式对应码组的码组类型为 Α-Β,所述双流 -DTX发送模式对应码组的码 组类型为 4Α, 所述 DTX-双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的码组类型为 4Α, 所述单流 -单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的码组类型为 2A-2B-4C, 所述双流-单流发送模式对 应码组的码组类型为 4A-3B-6C-D, 所述单流 -双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的码组 类型为 6A-2B-2C-D U {D3 ~ D5 } , 所述双流 -双流发送模式对应码组的码组类 型为 {G7~G16} U {H1-H8} U {H9~H16}时, 联合反馈信号与其编码码字的对 应关系如下表 2-21所示: 表 2-21
  6. 19、 一种信号编码装置, 其特征在于包括:
    联合反馈信号合成模块, 用于在双载波中的两个载波都配置多输入多输 出 ΜΙΜΟ的情形中, 将所述两个载波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 HARQ-ACK 信号复合为联合反馈信号;
    编码器模块, 用于根据给定的信号与码字的映射关系, 将所述联合反馈 信号映射为一个码字。
  7. 20、 根据权利要求 19所述的信号编码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联合反 馈信号合成模块包括:
    第一载波信号合成子模块和第二载波信号合成子模块, 分别用于将载波 的 HARQ-ACK信号复合为与所述载波对应的载波反馈信号;
    联合反馈信号合成子模块, 用于将两个载波反馈信号复合为联合反馈信 号。
CN2009801534380A 2009-03-03 2009-05-05 信号编码方法及装置、联合反馈信号编码方法 Active CN1022731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09/070623 WO2010099653A1 (zh) 2009-03-03 2009-03-03 信号编码方法及装置、联合反馈信号编码方法
CNPCT/CN2009/070623 2009-03-03
CNPCT/CN2009/070805 2009-03-16
PCT/CN2009/070805 WO2010099668A1 (zh) 2009-03-03 2009-03-16 信号编码方法及装置、联合反馈信号编码方法
PCT/CN2009/071639 WO2010099672A1 (zh) 2009-03-03 2009-05-05 信号编码方法及装置、联合反馈信号编码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73119A true CN102273119A (zh) 2011-12-07
CN102273119B CN102273119B (zh) 2013-04-17

Family

ID=427091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534380A Active CN102273119B (zh) 2009-03-03 2009-05-05 信号编码方法及装置、联合反馈信号编码方法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Link
US (6) US7966541B2 (zh)
EP (4) EP2387174B1 (zh)
JP (3) JP4933685B1 (zh)
KR (1) KR101226585B1 (zh)
CN (1) CN102273119B (zh)
ES (1) ES2428393T3 (zh)
MX (1) MX2011008835A (zh)
MY (1) MY160423A (zh)
PT (1) PT2387174E (zh)
SG (1) SG173026A1 (zh)
WO (3) WO2010099653A1 (zh)
ZA (1) ZA20110557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99653A1 (zh) 2009-03-03 2010-09-10 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编码方法及装置、联合反馈信号编码方法
US8830918B2 (en) * 2009-03-16 2014-09-09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uplink transmit diversity
EP2592774B1 (en) 2009-03-17 2015-09-2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coding feedback signal
US8767797B2 (en) * 2009-10-05 2014-07-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HARQ feedback in a multi-carri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1142552A2 (en) * 2010-05-08 2011-11-17 Lg Electronics Inc. Error propagation protection in non-binary multiple ack/nacks
CN102457363B (zh) * 2010-10-18 2015-01-1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Ack/nack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US8842609B2 (en) * 2010-10-21 2014-09-2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CK/NACK information in multicarrier-suppor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W201234793A (en) * 2011-02-11 2012-08-1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losed loop transmit diversity transmission initial access
US9008201B2 (en) * 2011-11-09 2015-04-1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Robust HARQ-ACK design for MF-HSDPA
CN103326760B (zh) * 2012-03-19 2017-04-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终端、基站和系统
US9591477B2 (en) * 2012-10-08 2017-03-0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Handling of stream restriction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system supporting four branch MIMO
CN104067523B (zh) 2013-01-17 2018-03-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包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8183778B (zh) * 2013-01-21 2020-12-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反馈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CN104937995B (zh) 2013-02-22 2019-08-06 英特尔Ip公司 用于接入网络选择和流量路由的系统和方法
US9439141B2 (en) * 2013-04-09 2016-09-0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Decoding algorithm for the HS-DPCCH HARQ message exploiting the pre-and postambles
CN104168094B (zh) * 2013-05-20 2017-08-11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非连续传输检测方法
US9544122B2 (en) * 2013-11-18 2017-01-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outer loop management in a multiple output system
US9209947B1 (en) * 2014-01-21 2015-12-08 Saratoga Data Systems, Inc. Fault-tolerant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networks subject to jamming conditions
US9717015B2 (en) 2014-07-03 2017-07-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te control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JP6793660B2 (ja) 2015-04-10 2020-12-02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Harqフィードバックをコンパクト化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ユーザ機器
CN107371254B (zh) * 2016-05-13 2023-04-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EP3566355B1 (en) * 2017-01-09 2022-10-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ecoding partial radio transmissions
US10506468B2 (en) * 2017-09-08 2019-12-10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Report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cknowledgement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13826415B (zh) * 2019-03-15 2023-08-08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87184B1 (en) 2000-08-25 2002-11-26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radio acknowledgement information for a uni-directional user data channel
US6859503B2 (en) 2001-04-07 2005-02-22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system in a transceiver for controlling a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communications channel
WO2003030424A1 (fr) * 2001-09-29 2003-04-10 Linkair Communications,Inc. Procede de verification d'erreurs pour systeme de communication mobile
CN1635803A (zh) * 2003-12-26 2005-07-06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利用打孔方式传输应答信号的方法
US7940663B2 (en) 2004-07-20 2011-05-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itigating ACK/NACK errors in MIMO/SIC/HARQ
KR100714973B1 (ko) * 2004-08-16 2007-05-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하이브리드 자동재전송요구 시스템에서 신호점 사상규칙을변경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747568A (zh) 2004-09-06 2006-03-1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基站中多用户反馈信息的分类组合传送方法
EP2518920A1 (en) * 2004-09-13 2012-10-31 Panasonic Corporation Automatic retransmission request control system and retransmission method in MIMO-OFDM system
US7764727B2 (en) * 2005-01-12 2010-07-27 Atheros Communications, Inc. Selecting MCS in a MIMO system
US9154211B2 (en) 2005-03-11 2015-10-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eamforming feedback in multi antenna communication systems
WO2007008123A1 (en) 2005-07-07 2007-01-1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coding and scheduling in packet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0574535C (zh) * 2005-11-12 2009-12-23 开曼群岛威睿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从多个集线器向用户终端反馈信息的系统和方法
US8805294B2 (en) 2005-11-12 2014-08-12 Via Telecom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feeding back information to a user-terminal from multiple hubs
KR100739182B1 (ko) * 2005-12-08 2007-07-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시공간 harq 기법을 제공하는 이동 통신 단말기 및 그방법
CN101043241A (zh) 2006-03-20 2007-09-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天线通信方法和系统
PL2087630T3 (pl) * 2006-10-02 2017-04-28 Nokia Technologies Oy Urządzenie, sposób i produkt programu komputerowego, zapewniające hybrydowe sprzężenie zwrotne ARQ dla HSDPA MIMO
US8176376B2 (en) * 2006-10-02 2012-05-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Optimal error protection coding for MIMO ACK/NACK/POST information
CN101222304B (zh) 2007-01-09 2013-02-06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传输harq ack/nack的设备和方法
KR100975704B1 (ko) * 2007-01-10 2010-08-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의 응답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KR20080066509A (ko) 2007-01-12 2008-07-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응답 신호를 위한 라디오 자원을시그널링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20080219370A1 (en) 2007-03-06 2008-09-11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User equipment feedback structures for mimo ofdma
US8451915B2 (en) 2007-03-21 2013-05-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fficient uplink feedback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347334B1 (ko) 2007-06-14 2014-01-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수의 이동국에 대한 다중 입출력을 지원하는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자동재송요구를 지원하는 응답문자 전송방법
CN101345608B (zh) * 2007-07-13 2011-08-1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管理多载波tdd上行的harq进程的方法及装置
US8625500B2 (en) 2007-12-18 2014-01-07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Enhanced dynamical fast-feedback channel allocations
US8477734B2 (en) * 2008-03-25 2013-07-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porting of ACK and CQI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924754B2 (en) * 2008-09-23 2011-04-1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Multiple carrier acknowledgment signaling
CN101359983B (zh) * 2008-10-08 2011-04-20 新邮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hs-sich的信息承载和编码方法
TW201545497A (zh) * 2008-12-30 2015-12-01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多夏鏈載波操作之快速控制頻道反饋
US8737374B2 (en) * 2009-01-06 2014-05-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packet acknowledgment
WO2010099653A1 (zh) 2009-03-03 2010-09-10 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编码方法及装置、联合反馈信号编码方法
AU2010220805A1 (en) 2009-03-05 2011-10-20 Csr Building Products Limited Improved plasterboard jointing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0099672A1 (zh) 2010-09-10
US20160029313A1 (en) 2016-01-28
US20150131509A1 (en) 2015-05-14
EP2387174A4 (en) 2012-03-07
CN102273119B (zh) 2013-04-17
JP2012138928A (ja) 2012-07-19
JP4933685B1 (ja) 2012-05-16
JP5450688B2 (ja) 2014-03-26
WO2010099668A1 (zh) 2010-09-10
KR20110098851A (ko) 2011-09-01
KR101226585B1 (ko) 2013-01-28
WO2010099653A1 (zh) 2010-09-10
JP2012518921A (ja) 2012-08-16
JP2014068389A (ja) 2014-04-17
EP2592775B1 (en) 2014-01-15
US9402230B2 (en) 2016-07-26
EP2698942A1 (en) 2014-02-19
US20110085511A1 (en) 2011-04-14
SG173026A1 (en) 2011-08-29
EP2698942B1 (en) 2018-01-03
MX2011008835A (es) 2011-09-21
ZA201105578B (en) 2012-04-25
US20140105324A1 (en) 2014-04-17
US9198129B2 (en) 2015-11-24
AU2009341504A1 (en) 2011-09-01
US8638768B2 (en) 2014-01-28
US20110317605A1 (en) 2011-12-29
EP2387174A1 (en) 2011-11-16
US7966541B2 (en) 2011-06-21
US9001807B2 (en) 2015-04-07
EP2698941B1 (en) 2017-08-02
MY160423A (en) 2017-03-15
US20120002658A1 (en) 2012-01-05
JP5615969B2 (ja) 2014-10-29
EP2592775A1 (en) 2013-05-15
PT2387174E (pt) 2013-10-02
EP2387174B1 (en) 2013-07-17
US8289943B2 (en) 2012-10-16
ES2428393T3 (es) 2013-11-07
EP2698941A1 (en) 2014-0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73119A (zh) 信号编码方法及装置、联合反馈信号编码方法
CN103795496B (zh) 在通信系统中为多个码块计算crc的方法和设备
CN105515719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7070594A (zh) 多载波确认信令
WO2011127093A1 (en) Acknowledgement bundling in a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174932A (zh) 高速下行共享信道编码复用方法及系统
CN101931490B (zh) 反馈信号编码方法及装置
CN102349258A (zh) 反馈信号编码方法及装置
CN101242234B (zh) 数据的交织方法和装置
CN101267211A (zh) 数据的交织方法和装置
AU2014200315B2 (en) Signal encoding method and device, method for encoding joint feedback signal
CN102227104B (zh) 数据的交织方法和装置
CN102035617A (zh) 一种通信系统中信道编码的速率匹配方法和装置
RU2473176C1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кодирования сигнала, способ для кодирования объединенного сигнала обратной связи
CN102594523A (zh) 重传方法以及发送装置
CN102611543A (zh) 重传方法、发送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CN108271217A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1207

Assignee: Apple Computer, Inc.

Assignor: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5990000755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Signal coding method and device and combined feedback signal coding metho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417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50827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