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半导体器件的制作方法,避免刻蚀过程中造成光刻胶层的厚度减薄,进而使光刻胶层无法起到保护需要遮蔽的区域。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半导体器件的制作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提供基底,所述基底具有待刻蚀层;在所述待刻蚀层上形成第一光刻胶层,所述第一光刻胶层上具有第一开口图形;以第一光刻胶层为掩膜,刻蚀部分厚度的待刻蚀层,形成第一开口;去除第一光刻胶层后,在所述待刻蚀层上形成第二光刻胶层,所述第二光刻胶层上具有第一开口图形;以第二光刻胶层为掩膜,刻蚀待刻蚀层,使第一开口达到预定深度。
可选的,所述待刻蚀层是介质层。
可选的,所述介质层的材料为氧化硅或氮氧化硅。
可选的,所述待刻蚀层是导电层。
可选的,所述金属层的材料为导电层的材料为铝或氮化钛或钛或氮化钽或钽。
可选的,所述待刻蚀层是半导体衬底。
可选的,所述第一光刻胶层的厚度3.5微米~4微米。
可选的,所述第二光刻胶层的厚度为4.5微米~5微米。
可选的,所述第一开口的深度是预定深度的1/4~1/3。
可选的,在形成第一光刻胶层之前,在待刻蚀层上形成器件。
可选的,所述器件为金属布线或晶体管或电容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先形成第一光刻胶层,以此为掩膜,刻蚀部分厚度的待刻蚀层,形成第一开口;在刻蚀载体影响光刻胶层厚度使之露出被遮蔽器件之前停止刻蚀;然后去除厚度变薄的第一光刻胶层,再重新涂覆完整的第二光刻胶层;再以第二光刻胶层为掩膜,继续刻蚀待刻蚀层,使第一开口深度达到预定深度;第二光刻胶层的厚度在刻蚀过程中也变薄,但是仍能有效保护被遮蔽器件,防止刻蚀载体对被遮蔽器件产生影响,保证了半导体器件的可靠性及良率。
具体实施方式
发明人在现有制作半导体器件过程中,例如在后段工艺中,参考图1,提供一基底,所述基底上具有介质层10;在介质层10上形成有金属布线层20;于介质层10上涂覆光刻胶层30,所述光刻胶层30完全遮蔽金属布线层20;经过光刻显影工艺后,在光刻胶层30上定义出开口图形。如图2所示,以光刻胶层30为掩膜,沿开口图形刻蚀介质层10至预定深度,形成开口。由于刻蚀形成开口时,刻蚀气体会对光刻胶层产生影响,造成光刻胶层的厚度减薄,进而使光刻胶层无法起到保护需要遮蔽(金属布线层20)的区域,影响半导体器件的可靠性及良率。
针对上述问题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一种半导体器件的制作方法,具体制作流程如图3所示,执行步骤S11,提供基底,所述基底具有待刻蚀层;执行步骤S12,在所述待刻蚀层上形成第一光刻胶层,所述第一光刻胶层上具有第一开口图形;执行步骤S13,以第一光刻胶层为掩膜,刻蚀部分厚度的待刻蚀层,形成第一开口;执行步骤S14,去除第一光刻胶层后,在所述待刻蚀层上形成第二光刻胶层,所述第二光刻胶层上具有第一开口图形;执行步骤S15,以第二光刻胶层为掩膜,刻蚀待刻蚀层,使第一开口达到预定深度。
通过先形成第一光刻胶层,以此为掩膜,刻蚀部分厚度的待刻蚀层,形成第一开口;在刻蚀载体影响光刻胶层厚度使之露出被遮蔽器件之前停止刻蚀;然后去除厚度变薄的第一光刻胶层,再重新涂覆完整的第二光刻胶层;再以第二光刻胶层为掩膜,继续刻蚀待刻蚀层,使第一开口深度达到预定深度;第二光刻胶层的厚度在刻蚀过程中也变薄,但是仍能有效保护被遮蔽器件,防止刻蚀载体对被遮蔽器件产生影响,保证了半导体器件的可靠性及良率。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图4至图9是本发明采用光刻刻蚀工艺形成半导体器件的示意图。以形成金属布线层为例,如图4所示,提供基底,所述基底包括半导体衬底100,其中半导体衬底100上通常经过前段工艺已形成有如晶体管、电容器、金属布线层等结构;所述基底还包括位于半导体衬底100上的待刻蚀层200。
本实施例中,所述待刻蚀层200为介质层,材料可以选择二氧化硅或氮氧化硅等;可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形成。
在不同的工艺中,所述待刻蚀层200可以是不同的材质。因此,除上述实施例外,所述待刻蚀层200还可以是半导体衬底,可以于待刻蚀层200内形成沟槽。
除上述实施例外,所述待刻蚀层200还可以是金属层,如铝等。例如在形成焊盘过程中,刻蚀待刻蚀层200,形成独立的焊盘。
继续参考图4,在待刻蚀层200上形成金属布线层300。具体形成工艺如下:在所述待刻蚀层200上形成层间介质层;再于层间介质层表面旋涂光刻胶层;接着,对光刻胶层进行曝光及显影处理,形成开口图形;以光刻胶层为掩膜,沿开口图形用干法刻蚀法刻蚀层间介质层至露出待刻蚀层200,形成沟槽;用灰化法去除光刻胶层;在所述层间介质层上用溅射法形成金属层,且将所述金属层填充满沟槽;然后用化学机械抛光法(CMP)平坦化金属层至露出层间介质层,形成金属布线层300;去除层间介质层。
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布线层300的材料为铜。
如图5所示,在待刻蚀层200上旋涂第一光刻胶层400;经过光刻工艺后,在第一光刻胶层400上定义出第一开口图形;第一开口图形以外的区域皆被第一光刻胶层400遮蔽,其中金属布线层300也被第一光刻胶层400遮蔽进行保护。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刻胶层400的厚度为3.5微米~4微米。
如图6所示,以第一光刻胶层400为掩膜,沿第一开口图形刻蚀去除部分厚度的待刻蚀层200,形成第一开口500。
本实施例中,经过刻蚀后,形成了第一开口500,但第一开口500的深度未达到预定深度;刻蚀去除了1/4~1/3待刻蚀层200厚度。刻蚀气体对第一光刻胶层400也产生了刻蚀效果,使第一光刻胶层400的厚度相应减薄;但由于只刻蚀了部分厚度的待刻蚀层200,因此对第一光刻胶层400的厚度影响相对有限,不会将被遮蔽器件(金属布线层300)曝露出来。
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口500的深度不需要刻蚀得太深,是预定深度的1/4~1/3即可,太深会导致后续第二光刻胶层的曝光显影效果。
如图7所示,去除第一光刻胶层400。
其中,去除方法可以是灰化法或湿法刻蚀法。由于第一光刻胶层400的厚度受损,在后续刻蚀过程中无法很好地保护其它器件,因此需要将第一光刻胶层400去除。
继续参考图7,在待刻蚀层200上旋涂第二光刻胶层600;经过光刻工艺后,在第二光刻胶层600上定义出第一开口图形,所述第一开口图形位置与大小完全与第一开口重合;第一开口图形以外的区域皆被第二光刻胶层600遮蔽,其中金属布线层300也被第二光刻胶层600完全遮蔽进行保护。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光刻胶层600的厚度为4.5微米~5微米。
如图8所示,以第二光刻胶层600为掩膜,沿第一开口图形刻蚀待刻蚀层200至露出半导体衬底100,使第一开口500达到预定深度。
本实施例中,经过刻蚀后,第一开口500达到了预定深度。刻蚀气体对第二光刻胶层600也产生了刻蚀效果,使第二光刻胶层600的厚度相应减薄;但由于第一开口内的剩余待刻蚀层200的厚度为总厚度的1/2~2/3,因此刻蚀完待刻蚀层200后,对第二光刻胶层600的厚度影响相对有限,不会将被遮蔽器件(金属布线层300)曝露出来。
如图9所示,去除第二光刻胶层600。
其中,去除方法可以是灰化法或湿法刻蚀法。
由于有第一光刻胶层和第二光刻胶层的有效保护,金属布线层表面未被刻蚀载体腐蚀,保证了质量。
本发明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