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65764A - 引印度洋湿气到青藏高原降水的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引印度洋湿气到青藏高原降水的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65764A
CN102265764A CN201110129705XA CN201110129705A CN102265764A CN 102265764 A CN102265764 A CN 102265764A CN 201110129705X A CN201110129705X A CN 201110129705XA CN 201110129705 A CN201110129705 A CN 201110129705A CN 102265764 A CN102265764 A CN 1022657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rm
qinghai
air
moist air
rainf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2970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永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11012970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65764A/zh
Publication of CN1022657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657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为的改变局部气候的方法及设备。主要方法是在陡直的喜马拉雅山南坡上架设输送暖湿空气的管道,把由季风送来的印度洋及“世界雨极”的暖湿空气,输送到喜马拉雅山的山顶,在山顶季风的推动下进入青藏高原。并在高原上实施人工降雨,把雨水汇集起来,以汇集水处作为“中国第一大水塔”,用高压管道把含有高势能的水送往新疆、内蒙沙漠中,改大片沙漠为良田,以此来大幅度的增加我国的耕地面积。

Description

引印度洋湿气到青藏高原降水的方法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为干涉改善局部气候的方法及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把低洼地带的暖湿空气引到高处降水和加湿空气的方法及设备,尤其适合增加青藏高原空气湿度和降水。
背景技术 印度洋的湿气在季风的推动下直达喜马拉雅山南麓;年降水量多达一万毫米以上。孟加拉国的乞拉朋齐是世界“雨极”,年降雨量多达20474毫米,距喜马拉雅山南坡不足三百公里。如此丰富的暖湿空气却被高高的喜马拉雅山挡住,至使我国北部的大片疆土成为荒漠。为改变此状况许多科技专家费尽心机。2010年11月5日,由新疆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和国家中西部经济研究院合办的《陆海统筹海水西调》高峰论坛会在乌鲁木齐市召开。在会上,专家们就引渤海水湿润新疆气候展开了论证,唐立久院长肯定了《引渤入新》的大胆设想积极的一面是好的,他还说:”以前很多专家提过‘炸开喜马拉雅山,引印度洋暖湿气流’的设想。”可见想引渡印度洋暖湿空气,改善我国西北疆土气候条件的渴望由来已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把印度洋的暖湿空气用依山架设的隔热导管引导到青藏高原上,实施人工降水,把降水聚集起来,以水的聚集地作为高位水塔,用高压供水管道把水送往新疆、内蒙的沙漠及祖国北部干旱地带,进而改变我国耕地紧缺局面,使广阔的沙漠、干旱地带变成五谷丰登的米粮川,大幅度的增加我国耕地面积。
附图说明 此附图是本发明的整体剖面示意图。图中孟加拉湾的海面1、暖湿空气2、空气加湿器3、引风机4、暖湿空气导管5、自然降雨区6、局部山体剖面7、集水湖8、高压供水管9、人工降水区10、季风11。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结合参看附图)在喜马拉雅山南坡7,和雅鲁藏布江的出境地带及锡金、不丹之间地带。在上述地带及其它可行之处架设几千个至几万个暖湿空气导管5,其管径可在10米以上,管的横截面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并有足够的强度和较好的保温抗震性能。该管内设有空气加湿器3和引风机4,该引风机4也可以多设几个,其转速应尽量的高。为减少涡流阻力,暖湿空气导管5的内壁应光滑,其上口高度应能越过自然降雨区6并满足暖湿空气2北移的需要。下口直插暖湿空气2的密集处。当暖湿空气2进入暖湿空气导管5后,经过空气加湿器3加湿和引风机4的加速,能很快到达暖湿空气导管5的上口。进入高原上空与冷空气混合后马上变成了有降水趋势的云,在季风11的推动下北移。为防四处飘散在人工降雨区10内适时进行人工降雨。雨水汇集到集水湖8后,通过高压供水管9把含有高势能的水供往用户。
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孟加拉国的乞拉朋齐是“世界雨极”,年均降雨量10842毫米,印度洋的季风通过一片平坦地带把印度洋及“世界雨极”的暖湿空气直推到喜马拉雅山南坡。因此这里的年降雨量也多达1万毫米。如此丰富的暖湿空气,为什么不能越过喜马拉雅山进入我国的青藏高原呢?空气的含水率是受温度的严格制约的,一般来讲,气温每下降11℃,其含水率约降低1倍。而高、低空温差又很大,每上升100米,温度就下降0.65℃。当暖湿空气在季风的推动下在喜马拉雅山南坡上升到3千米高处时,这里已是与近地温度相差20℃的低温区了,暖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马上发生凝结,又由于该暖湿空气来自于近地低空,里面有着足够的凝结核,所以此处就形成了自然降雨区。这正是喜马拉雅山南坡降雨多的原因,也是在一般情况下暖湿空气进不了平均海拔高达4千多米的青藏高原的原因。针对上述原因本发明采取了依山架设几千至几万个暖湿空气导管的方法,把来自印度洋及“世界雨极”的暖湿空气,通过暖湿空气导管,再经空气加湿器进一步加湿,在引风机的强力推动下,能够越过自然降雨区到达青藏高原的上空,在季风的作用下继续北行。为防止到达高原上空的暖湿空气北飘扩散,适时的进行人工降雨。最好采用超声沉降的人工降雨法,此降雨法较为节省资源。把雨水汇集到集水湖后以此湖为“中国第一大水塔”,通过供水管道把含有高势能的水送往新疆、内蒙的沙漠及祖国北部的干旱地带,能使大片沙漠变为良田,改变我国耕地紧缺局面,也适合我国经济拉动内需形势。
本发明对可实施性做进一步的描述:首先从自然条件来看,印度洋的孟加拉湾至喜马拉雅山的南坡这一带是热带季风气候。而且中间还有一个比一般赤道地区降雨量多6倍的世界“雨极”——乞拉朋齐。该“雨极”距喜马拉雅山南坡不足3百公里。这一带丰富的暖湿空气在西南方向季风的推动下直冲到喜马拉雅山的南坡上,并在南坡上汇集了一种上升趋势,因此该南坡的年降雨量多达1万毫米以上。这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一块暖湿宝地。暖湿空气自动上升这是自然现象,通过依靠陡直的山坡架设的管道,把暖湿空气在与外部冷空气隔绝的情况下送到零度左右的山顶,湿度不会下降。在山顶季风的吹动下向北飘移的过程中变成降雨云,适时的进行人工降雨集水等,这些都是现有技术能实现的。由于管道内设有空气加湿器,能使所输送的暖湿空气达到高度的过饱和状态;又由于管内设有引风机,故能大幅度的提高输气速度。关于暖湿空气导管的形状,我认为不应局限于圆管。在大平面的山坡上也可以把横截面设计成长方型、梯形,两山之间的山沟处也可设计成三角形、菱形,总之可以因地制宜;导管所用材料,可以是钢制加保温防锈,也可以是高分子材料,施工中可用直升飞机配合吊装,高空作业人员可背氧气。尽管工程较大,但并非不可实现。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创奇迹能力不可小窥!我们在铁路、桥梁方面均已创造了很多世界之最!
关于高压供水,在青藏高原上把人工降雨的水集结到一处后,应把水的汇集处作为“中国第一大水塔”,通过高压管道送往塔克拉玛干沙漠、罗布泊地区、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在上述沙漠中实行滴灌或喷灌,首先造就防护林带,进而建成良田。其实沙漠地带并不是没有降雨的可能,只不过它是因太阳的暴晒,地表温度大幅度上升,加热了底层空气,上升的干热气流冲散了降雨云层。只要在降雨云到来之前把沙漠地表温度降下来,就可实现沙漠降雨。所以在沙漠里安装喷灌和滴灌的管道,用少量的水适时的降低地表温度进而引来较多的降雨,以达到改沙漠为良田的目的。
改造沙漠还可以就地取水,昆仑山与冈底斯山之间,有许多雪水湖。发扬河南的红旗渠精神,把这些雪水湖用渠道联合起来,通过高压管道送往塔克拉玛干沙漠也是可行的。罗布泊地区地下水相当丰富,也可打井取水。把长江入海口的水通过高压泵和管道送往黄土高原和内蒙古,依照我国目前的科技能力是可以实现的。
总之通过上述方法能够大幅度提升我国的耕地面积,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

Claims (2)

1.一种人为的改善局部气候的方法,包括增加局部降水和增加局部空气湿度;其具体方法是:用暖湿空气导管(5)把暖湿空气(2)由低处输送到高处,并适时的进行人工降雨。
2.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为改善局部气候的方法,其中的暖湿空气导管(5)包括圆管和各种异型导管,其特征在于管内设有空气加湿器(2)和一个或多个引风机(4)。
CN201110129705XA 2011-05-09 2011-05-09 引印度洋湿气到青藏高原降水的方法及设备 Pending CN1022657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29705XA CN102265764A (zh) 2011-05-09 2011-05-09 引印度洋湿气到青藏高原降水的方法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29705XA CN102265764A (zh) 2011-05-09 2011-05-09 引印度洋湿气到青藏高原降水的方法及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65764A true CN102265764A (zh) 2011-12-07

Family

ID=450483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29705XA Pending CN102265764A (zh) 2011-05-09 2011-05-09 引印度洋湿气到青藏高原降水的方法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65764A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77896A (zh) * 2012-02-05 2012-07-18 王永泽 垂直高悬的暖湿空气导流管
CN103975807A (zh) * 2014-05-23 2014-08-13 杨宏协 一种气候感应调节仪器
CN104285734A (zh) * 2013-07-19 2015-01-21 胡维民 高原地区引进喜马拉雅山脉南麓湿润空气和水又用于交通的一种大通道及配套设备
CN105052639A (zh) * 2015-09-22 2015-11-18 许琬晨 一种人工影响天气的方法及系统
CN105075759A (zh) * 2015-09-22 2015-11-25 许琬晨 一种云水消减及增雨规模预测方法
CN105660269A (zh) * 2015-12-30 2016-06-15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一种人工降雨系统
AU2018203880B2 (en) * 2017-07-03 2020-02-20 Bill Wen-Chang Huang Rainmaking device
CN111084036A (zh) * 2019-09-21 2020-05-01 刘培贤 一种利用运输工具进行南云北调的方法
CN111418423A (zh) * 2020-04-24 2020-07-17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局部气候调节方法及其调节系统
CN111998475A (zh) * 2020-09-11 2020-11-27 李宝伟 生态天体空调机及空调车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311A (zh) * 1993-04-21 1994-02-23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人工降雨办公室 人工影响天气技术系统
CN1335054A (zh) * 2000-07-25 2002-02-13 柏鹰 一种人工造云的方法
CN1509596A (zh) * 2002-12-20 2004-07-07 李臣仲 气旋机
CN1769669A (zh) * 2004-11-03 2006-05-10 梁和平 一种人造龙卷风发生装置及其发电方法
CN101169100A (zh) * 2006-10-25 2008-04-30 徐宝安 坡面低层气流加热抬升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311A (zh) * 1993-04-21 1994-02-23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人工降雨办公室 人工影响天气技术系统
CN1335054A (zh) * 2000-07-25 2002-02-13 柏鹰 一种人工造云的方法
CN1509596A (zh) * 2002-12-20 2004-07-07 李臣仲 气旋机
CN1769669A (zh) * 2004-11-03 2006-05-10 梁和平 一种人造龙卷风发生装置及其发电方法
CN101169100A (zh) * 2006-10-25 2008-04-30 徐宝安 坡面低层气流加热抬升装置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77896A (zh) * 2012-02-05 2012-07-18 王永泽 垂直高悬的暖湿空气导流管
CN104285734A (zh) * 2013-07-19 2015-01-21 胡维民 高原地区引进喜马拉雅山脉南麓湿润空气和水又用于交通的一种大通道及配套设备
CN103975807A (zh) * 2014-05-23 2014-08-13 杨宏协 一种气候感应调节仪器
CN105052639A (zh) * 2015-09-22 2015-11-18 许琬晨 一种人工影响天气的方法及系统
CN105075759A (zh) * 2015-09-22 2015-11-25 许琬晨 一种云水消减及增雨规模预测方法
CN105660269A (zh) * 2015-12-30 2016-06-15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一种人工降雨系统
AU2018203880B2 (en) * 2017-07-03 2020-02-20 Bill Wen-Chang Huang Rainmaking device
CN111084036A (zh) * 2019-09-21 2020-05-01 刘培贤 一种利用运输工具进行南云北调的方法
CN111418423A (zh) * 2020-04-24 2020-07-17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局部气候调节方法及其调节系统
CN111998475A (zh) * 2020-09-11 2020-11-27 李宝伟 生态天体空调机及空调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65764A (zh) 引印度洋湿气到青藏高原降水的方法及设备
CN205475439U (zh) 一种仿生雾气集水器
CN102487778B (zh) 一种人工防风沙系统
CN202890064U (zh) 一种非对称双层内保温温室的设计
CN105075758A (zh) 一种人工影响天气的方法及系统
CN202164660U (zh) 一种地表水库分层式取水廊道
CN105089005A (zh) 穿越喜马拉雅山自动高效发电及空中送水隧洞系统
CN106613749B (zh) 一种农田雨水集蓄、排水及节灌系统
CN104890829A (zh) 充气膜结构体、充气体装置及其形成的人工控制气候方法
CN103283534B (zh) 一种日光温室高效蓄能装置的蓄能方法
CN206554161U (zh)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管网的雨水收集绿化灌溉系统
CN203320616U (zh) 一种低能耗泵站
CN201718248U (zh) 一种由废旧轮胎制成的植物生长装置
CN206078391U (zh) 一种苹果种植用滴灌系统
CN205444293U (zh) 小区绿地雨水利用装置
CN110249972A (zh) 一种喀斯特坡地集水灌溉系统
CN203968812U (zh) 一种冬暖式无墙体日光温室
CN205567260U (zh) 抗寒越冬温室
CN209390673U (zh) 一种适用于樱花大树移栽后的水肥涵养装置
KR200480582Y1 (ko) 비행선의 터빈 발전기
CN201517205U (zh) 一种高山天然径流利用系统
CN101632340A (zh) 利用高空大气降低地面温度的方法
CN204518721U (zh) 一种利用低温雪水的灌溉系统
RU2450111C1 (ru) Градостроительный энергообразующий комплекс
CN204860323U (zh) 一种新型温室大棚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