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64093A - 一种切换方法、移动终端及基站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切换方法、移动终端及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64093A
CN102264093A CN2010101885466A CN201010188546A CN102264093A CN 102264093 A CN102264093 A CN 102264093A CN 2010101885466 A CN2010101885466 A CN 2010101885466A CN 201010188546 A CN201010188546 A CN 201010188546A CN 102264093 A CN102264093 A CN 1022640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ving
condition
handover measurement
measurement report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8854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64093B (zh
Inventor
李明菊
刘柳
周珏嘉
佘小明
陈岚
岩村干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to CN20101018854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64093B/zh
Priority to JP2011120000A priority patent/JP5829051B2/ja
Publication of CN1022640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640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640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6409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切换方法,包括:服务基站设置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和切换条件,并将设置的切换测量报告的上报条件通过测量配置下发给用户;其中,服务基站所设置的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和/或切换条件至少与服务基站多个载波的性能相关;用户根据测量配置对服务小区和相邻小区进行测量,并在满足切换测量报告的上报条件时向服务基站上报切换测量报告;服务基站根据收到的切换测量报告以及设定的切换条件判断该用户是否需要切换,如果是,则选择目标基站并执行切换执行过程。本发明还提供了基站和用户终端。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基站以及用户终端可以获得更为适合的切换时机,从而提高用户的吞吐量。

Description

一种切换方法、移动终端及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特别涉及用户在连接模式下从一个小区移动到另一个小区时的切换方法和参与切换的移动终端及基站。
背景技术
蜂窝移动电话给人们的通信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第二代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GSM)采用数字通信技术,进一步提高了移动通信的通话质量。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3GPP)作为移动通信领域的重要组织,极大地推动了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Third Generation,3G)的标准化进展,制定了一系列包括宽带码分多址接入(Wide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HSDPA)、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igh 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HSUPA)等在内的通信系统规范。
为了应对宽带接入技术的挑战,并满足日益增长的新型业务的需求,3GPP在2004年底启动了3G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技术的标准化工作,希望进一步提高频谱效率,改善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降低系统延迟,为高速移动用户提供更高速率的接入服务等。改进的LTE(LTE-Advanced,LTE-A)技术更是在LTE技术的基础上,数倍增大频谱带宽,成倍提高数据速率,为更多移动用户提供更高速率、更好性能的服务。
在上述各种移动通信系统中,用户在连接(CONNECTED)状态下的移动性管理尤为重要。为了实现对用户在连接状态下移动性的管理,移动通信系统中定义了切换的概念,允许处于连接状态的用户在满足一定条件时从当前的服务小区切换到其他的小区。如果没有切换,用户在移出服务小区时会出现掉话后再次接入新小区的情况,这样会严重影响用户服务满意度。
一般来说,切换主要包含三个步骤:切换测量,切换判决以及切换执行。其中,切换测量是指用户对其服务小区和相邻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RSRP)或者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Signal Received Quality,RSRQ)或者其它能够表征小区信号强度的信号强度参量进行测量,在满足由测量配置设定的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时向服务基站上报切换测量报告。切换判决是指服务基站根据切换测量报告判断该用户是否需要进行切换并选定目标基站。切换执行主要是指用户断开与服务基站的连接并建立与目标基站的连接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出,在上述切换过程中,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以及判断是否进行切换的切换条件关系到是否能够选中一个性能最好的目标基站,因此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以及切换条件的设置是非常重要的。
在LTE-A之前的无线通信系统都是单载波系统,即每个基站(eNB)只有一个载波(Component Carrier,CC)。也就是说,一个用户在一个eNB下只有一个服务小区(Serving Cell)。因此,判断是否满足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以及是否满足切换条件时,只需将测量得到的所有相邻小区的信号强度参量与该用户唯一的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参量(例如RSRP或RSRQ)进行比较即可。例如,若服务小区向用户下发的测量配置指示上报切换测量报告的触发事件是Event A3,则当用户测量到某个相邻小区的RSRP或RSRQ与服务小区的RSRP或RSRQ的差值大于服务小区配置的切换偏移量HO margin(通常设置为3dB)时,将会向服务基站上报携带服务小区以及该相邻小区的信号强度参量的切换测量报告。此后,服务基站将会根据用户上报的切换测量报告中携带的服务小区以及该相邻小区的信号强度参量进行切换判决。如果切换判决的结果是需要切换,则进一步完成切换执行过程。
然而,在LTE-A多载波系统中,每个eNB都有至少两个CC。目前LTE-A系统已经确定了多种配置场景。其中,存在如下所述的一种配置场景:每个eNB至少包括两个载波,而且这两个载波的天线位置相同但是方向不同。为了描述方便,假设服务基站和相邻的基站均使用两个载频F1和F2,将服务基站的两个载波称为CC1和CC2,相邻基站的两个载波称为CC3和CC4,其中,服务基站的两个载波CC1和CC2对应的载波天线的位置相同但是方向不同,相邻基站的两个载波CC3和CC4对应的载波天线的位置相同但是方向不同。此时,在小区边缘很可能出现如下情况:相邻基站CC3的信号强度参量(例如RSRP或RSRQ)比服务基站CC1的信号强度参量要好,但是邻基站CC4的信号强度参量却比服务基站CC2的的信号强度参量要差。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设置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和切换条件是LTE-A多载波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切换方法,基站以及用户终端,实现LTE-A多载波系统中用户的切换,并通过设置适合的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和切换条件,使得切换时机更合适,从而提高用户吞吐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切换方法包括:服务基站设置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和切换条件,并将设置的切换测量报告的上报条件通过测量配置下发给用户终端;其中,服务基站所设置的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和/或切换条件至少与服务基站多个载波的性能相关;用户终端根据测量配置对服务小区和相邻小区进行测量,并在满足切换测量报告的上报条件时向服务基站上报切换测量报告;以及服务基站根据收到的切换测量报告以及设定的切换条件判断该用户终端是否需要切换,如果是,则选择目标基站并执行切换执行过程。
设置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和切换条件包括:服务基站设置自身主载波PCC和其他载波CC的信号强度的差值与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和切换条件中切换门限的对应关系,其中,越小的服务基站的PCC和其他CC的信号强度的差值对应越严格切换条件的切换门限,越大的服务基站的PCC和其他CC的信号强度的差值对应越宽松切换条件的切换门限;将设置的切换测量报告的上报条件通过测量配置下发给用户终端包括:服务基站将设置的自身PCC和其他CC的信号强度的差值与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中切换门限的对应关系通过测量配置下发给用户终端。
设置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和切换条件包括:服务基站设置自身主载波PCC和其他载波CC的信号强度的差值与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和切换条件中切换门限的对应关系,其中,越小的服务基站的PCC和其他CC的信号强度的差值对应越严格切换条件的切换门限,越大的服务基站的PCC和其他CC的信号强度的差值对应越宽松切换条件的切换门限;服务基站根据设置的对应关系以及当前自身PCC和其他载波CC的信号强度的差值确定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和切换条件中切换门限;将设置的切换测量报告的上报条件通过测量配置下发给用户终端包括:服务基站将确定的切换门限通过测量配置下发给用户终端。
若服务基站除了PCC之外还包含不止一个其他CC,则服务基站的PCC和其他CC的信号强度的差值为服务基站的PCC与所有其他CC的信号强度的差值的平均值,或服务基站的PCC与所有其它CC的信号强度的方差。
在用户终端可以获知哪些CC可以进行载波聚合时,服务基站设置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和切换条件包括:服务基站设置与服务基站和相邻基站的等效容量或等效信噪比相关的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和切换条件,其中,等效容量为将一个基站的两个或多个载波CC等效为一个CC时,该CC的吞吐量,等效信噪比为将一个基站的两个或多个载波CC等效为一个CC时,该CC的信噪比。
在用户无法获知哪些CC可以进行载波聚合时,服务基站设置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和切换条件包括:服务基站设置用户终端在上报某个测量对象的切换测量报告的同时上报其它测量对象中信号强度参量最好的N个CC的信号强度参量,设置与服务基站和相邻基站等效容量或等效信噪比相关的切换条件,其中,N为大于1的自然数。
上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在计算等效信噪比或等效容量时为不同的CC设置不同的权值。且如果不同CC的带宽不同,进一步包括:将每个CC的带宽作为该CC的一个权值。
当每个基站包含至少两个频段,且每段频谱均包含至少一个CC时,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从基站至少两个频段的每个频段中分别选择一个CC作为所述多个载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包括:测量配置模块,用于设置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和切换条件,其中,所设置的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和/或切换条件至少与服务基站多个载波的性能相关;发送模块,用于将设置的切换测量报告的上报条件通过测量配置下发给用户;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用户的测量报告;以及切换判决模块,用于根据收到的切换测量报告以及设定的切换条件判断该用户是否需要切换,如果是,则选择目标基站。
测量配置模块包括:切换门限设置子模块,用于设置服务基站中PCC和其他CC的信号强度的差值与切换门限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越小的服务基站的PCC和其他CC的信号强度的差值对应越严格切换条件的切换门限,越大的服务基站的PCC和其他CC的信号强度的差值对应越宽松切换条件的切换门限;以及测量配置子模块,用于根据服务基站中PCC和其他CC的信号强度的差值与切换门限之间的对应关系设置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和切换条件。
测量配置模块包括:切换门限设置子模块,用于设置服务基站中PCC和其他CC的信号强度的差值与切换门限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越小的服务基站的PCC和其他CC的信号强度的差值对应越严格切换条件的切换门限,越大的服务基站的PCC和其他CC的信号强度的差值对应越宽松切换条件的切换门限;切换门限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当前自身PCC和其他CC的信号强度的差值确定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中的切换门限;以及测量配置子模块,用于根据确定的切换门限设置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
测量配置模块包括:切换条件配置子模块,用于配置与服务基站和相邻基站等效容量或等效信噪比相关的切换条件;测量配置子模块,用于在用户可以获知哪些CC可以进行载波聚合时配置与服务基站和相邻基站等效容量或等效信噪比相关的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而在用户无法获知哪些CC可以进行载波聚合时配置传统的触发事件作为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并指令用户在上报的切换测量报告中携带上报每个测量对象中信号强度参量最好的N个CC的信号强度参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服务基站下发的至少与服务基站多个载波的性能相关的测量配置,并检测服务基站和相邻基站的信号强度参量;上报条件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服务基站下发的测量配置确定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测量触发判决模块,用于根据接收模块检测到得服务基站和相邻基站的信号强度参量判断是否有相邻小区满足切换测量报告的上报条件;以及发送模块,用于在有相邻小区满足切换测量报告的上报条件时向服务基站上报切换测量报告。
从本发明的切换方法,以及实现该切换方法的基站和用户终端来看,在本发明的切换过程中,服务基站设置的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和/或切换条件与服务基站多个载波的性能相关,或者进一步与相邻基站的多个载波的性能相关,充分考虑了LTE-A多载波系统每个基站多个载波的性能,因此,可以获得更适合的切换时机,从而可以提高用户的吞吐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切换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的切换方法流程图;
图3显示了传统的测量配置结构;
图4(a)、(b)和(c)显示了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的扩展后的测量配置结构;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所述的切换方法流程图;
图6显示了本发明实施例3所述的扩展后的一种测量配置结构;
图7显示了本发明实施例3所述的扩展后的另一种测量配置结构;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服务基站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用户终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部分研究人员提出在LTE-A多载波系统中可以直接使用服务基站中的主载波(Primary Component Carrier,PCC)作为参考载波来设置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和切换条件。目前,一个基站PCC可以通过两种方式确定。第一种是固定配置PCC的方式;第二种是选择性能最好的CC作为该基站的PCC的方式。例如,假设服务基站包括2GHz的载波CC1和3.5GHz的载波CC2,相邻基站也包括2GHz的载波CC3和3.5GHz的载波CC4。考虑到2GHz的载波能提供更好的覆盖,在采用固定配置PCC的方式时可以设置2GHz的载波为PCC,即设置服务基站中的CC1为PCC,设置相邻基站中的CC3为PCC。此时,若选择的触发事件为Event A3,则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和切换条件将为:f(CC3)>f(CC1)+HO_margin,其中,f()代表信号强度参量的值,HO_margin为Event A3的切换偏移量,通常设置为3dB。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信号强度参量可以是RSRP,RSRQ或其他可以表征基站信号强度的参量。从上述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和切换条件可以看出,在触发切换测量报告以及进行切换判决时并不会考虑服务基站和相邻基站除PCC之外其他CC,即从载波(例如CC2和CC4)的性能。若采用选择性能最好的CC作为每个基站的PCC的方式时,服务基站将根据CC1和CC2的信号强度参量选择性能较好的CC,作为自身的PCC,此时,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和切换条件将为:f(CC3)>f(CC1)+HO_margin或f(CC4)>f(CC1)+HO_margin,其中,假设CC1为服务基站性能较好的CC,作为服务基站的PCC。从上述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和切换条件可以看出,在触发切换测量报告以及进行切换判决时并不会考虑服务基站除PCC之外其他CC,即从载波(例如CC2)的性能。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由于在使用服务基站中的PCC作为参考载波来设置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和切换条件时并没有充分考虑服务基站中除PCC之外其他从载波的性能,因此,设置的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和切换条件并不合理。
另外,通过研究可以发现,若使用服务基站中的PCC作为参考载波来设置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和切换条件,当服务基站中PCC(例如CC1)和其他CC(例如CC2)的信号强度参量(例如RSRP或RSRQ)的差值较小(小于一个第一阈值,例如2dB)时,在切换的时刻,服务基站多个载波可以为用户提供的容量仍将大于目标基站多个载波可以为用户提供的容量,也就是说明切换的时刻有些提前了;而服务基站中PCC(例如CC1)和其他CC(例如CC2)的信号强度参量(例如RSRP或RSRQ)的差值较大(大于一个第二阈值,例如4dB)时,在切换的时刻,服务基站多个载波可以为用户提供的容量已经远小于目标基站多个载波可以为用户提供的容量,也就是说明切换的时刻有些滞后了。由此,也说明使用服务基站中的PCC作为参考载波设置的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和切换条件并不合理。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切换方法以获得更适合的切换时机,提高用户的吞吐量。该方法的执行过程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服务基站设置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和切换条件,并将设置的切换测量报告的上报条件通过测量配置下发给用户;
其中,服务基站所设置的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和/或切换条件至少与服务基站多个载波的性能相关;
步骤102:用户根据测量配置对服务小区和相邻小区进行测量,并在满足切换测量报告的上报条件时向服务基站上报切换测量报告;
步骤103:服务基站根据收到的切换测量报告以及设定的切换条件判断该用户是否需要切换,如果是,则选择目标基站并执行切换执行过程。
如前所述,若使用服务基站中的PCC作为参考载波来设置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和切换条件,当服务基站中PCC和其他CC的信号强度参量的差值较小时,切换的时刻是提前的,此时可以通过设置与服务基站多个载波的性能相关的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和/或切换条件适当地延后切换的时刻;而当服务基站中PCC和其他CC的信号强度参量的差值较大时,切换的时刻是滞后的,此时也可以通过设置与服务基站多个载波的性能相关的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和/或切换条件适当地提前切换的时刻,以获得更好的切换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多个实施例。在其中部分实施例中,服务基站可以根据服务基站中PCC和其他CC的信号强度的差值调整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和切换条件中的切换门限,使得在服务基站中PCC和其他CC的信号强度参量的差值较小时,增加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和切换条件中的切换门限,以延后切换的时刻;而在服务基站中PCC和其他CC的信号强度参量的差值较大时,降低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和切换条件中的切换门限,以提前切换的时刻。下面将通过示例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切换方法。该方法执行过程如图2所示,主要包括:
步骤201:服务基站设置自身PCC和其他CC的信号强度的差值与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和切换条件中切换门限的对应关系,其中,越小的服务基站的PCC和其他CC的信号强度的差值对应越严格切换条件的切换门限,越大的服务基站的PCC和其他CC的信号强度的差值对应越宽松切换条件的切换门限;
步骤202:服务基站将设置的自身PCC和其他CC的信号强度的差值与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中切换门限的对应关系通过测量配置下发给用户终端;
步骤203:用户终端根据测量配置对服务小区进行测量,得到服务基站PCC和其它CC的信号强度的差值,并根据所述差值确定切换门限;
步骤204:用户终端对相邻小区进行测量,并在满足切换测量报告的上报条件时向服务基站上报切换测量报告;
步骤205:服务基站根据收到的切换测量报告以及设定的切换条件判断该用户是否需要切换,如果是,则选择目标基站并执行切换执行过程。
具体而言,用Event A3作为触发事件时,上述切换门限指的是Event A3中的切换偏移量。在这种情况下,设置服务基站可以设置自身PCC和其他CC的信号强度的差值与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和切换条件中切换偏移量的对应关系,其中,越小的服务基站的PCC和其他CC的信号强度的差值对应越严格切换条件的切换门限,即对应的切换偏移量越大;而越大的服务基站的PCC和其他CC的信号强度的差值对应越宽松切换条件的切换门限,即对应的切换偏移量越小。这样,在服务基站中PCC和其他CC的信号强度参量的差值较小时,通过采用较大的切换偏移量来延后切换的时刻;而在服务基站中PCC和其他CC的信号强度参量的差值较大时,通过采用较小的切换偏移量来提前切换的时刻。例如,服务基站可以设置服务基站中PCC和其他CC的信号强度参量的差值V_serv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threshold1的时候,其对应的Event A3的切换偏移量为第一切换偏移量HO_margin1;在服务基站中PCC和其他CC的信号强度参量的差值V_serv小于第一阈值threshold1而大于第二阈值threshold2的时候,其对应的Event A3的切换偏移量为第二切换偏移量HO_margin2;而在服务基站中PCC和其他CC的信号强度参量的差值V_serv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threshold2的时候,其对应的Event A3的切换偏移量为第三切换偏移量HO_margin3,其中,第一阈值threshold1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threshold2,而第一切换偏移量HO_margin1小于第二切换偏移量HO_margin2,第二切换偏移量HO_margin2小于第三切换偏移量HO_margin3。此时,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和切换条件可以通过如的公式来表示:
f(CC3)>f(CC1)+HO_margin1(V_serv>=threshold1时)
f(CC3)>f(CC1)+HO_margin2(threshold2<V_serv<threshold1时)
f(CC3)>f(CC1)+HO_margin3(V_serv<=threshold2时)
其中,CC1代表服务小区的PCC,CC3代表相邻小区的CC。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threshold1,threshold2,HO_margin1,HO_margin2以及HO_margin3可以通过仿真获得优选的参数值,例如,可以设置threshold1为4dB,threshold2为2dB,HO_margin1为1dB,HO_margin2为3dB以及HO_margin3为5dB。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和切换条件中切换偏移量的设置仅是一个示例,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公式所示的不等式。
从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通过根据PCC和其他CC的信号强度的差值调整Event A3的切换偏移量的数值,可以调整切换的时刻,从而对基于PCC的切换方法时的滞后的切换进行提前,对提前的切换进行延后,使得切换时刻更合适,从而提高用户吞吐量。
又例如,用Event A5作为触发事件时,上述切换门限指的是Event A5中的与服务基站信号强度参数相关的门限和/或与相邻基站信号强度参数相关的门限。在这种情况下,设置服务基站可以设置自身PCC和其他CC的信号强度的差值与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和切换条件中与服务基站信号强度参数相关的门限和/或与相邻基站信号强度参数相关的门限的对应关系,其中,越小的服务基站的PCC和其他CC的信号强度的差值对应越严格切换条件的切换门限;而越大的服务基站的PCC和其他CC的信号强度的差值对应越宽松切换条件的切换门限,以达到在服务基站中PCC和其他CC的信号强度参量的差值较小时,设置的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和切换条件更为严格;而在服务基站中PCC和其他CC的信号强度参量的差值较大时,设置的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和切换条件更为宽松的目的。例如,传统的Event A5的触发条件是:
f(CC1)<thre1
f(CC3)>thre2
其中,f()代表信号强度参量的值,CC1代表服务基站的PCC;CC3代表相邻基站的CC;thre1和thre2为Event A5涉及的与服务基站信号强度参数相关的门限和与相邻基站信号强度参数相关的门限。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服务基站中PCC和其他CC的信号强度参量的差值较小时,适当减小thre1的值或增大thre2的值又或者同时减小thre1的值并增大thre2的值,以达到设置更严格的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和切换条件的目的;而在服务基站中PCC和其他CC的信号强度参量的差值较大时,适当增大thre1的值或减小thre2的值又或者同时增大thre1的值并减小thre2的值,以达到设置更宽松的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和切换条件的目的。
从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通过根据PCC和其他CC的信号强度的差值调整Event A5的门限的数值,可以调整切换的时刻,从而对基于PCC的切换方法时滞后的切换进行提前,并对提前的切换进行延后,使得切换时机更为合适,从而提高用户吞吐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若服务基站除了PCC之外还包含不止一个其他CC,则在本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服务基站的PCC和其他CC的信号强度的差值可以是指服务基站的PCC与所有其他CC的信号强度的差值的平均值或者服务基站的PCC与所有其它CC的信号强度的方差。如前所述,在这里,信号强度的差值可以是指RSRP或RSRQ的差值。
下面再详细描述本实施例中步骤202所述的服务基站设置的自身PCC和其他CC的信号强度的差值与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中切换门限的对应关系通过测量配置下发给用户的方法。
图3显示了传统的测量配置结构。如图3所示,基站下发给用户的测量配置至少包括测量编号(MeasID),测量对象(MeasObect),使用的触发事件(例如,Event A3),切换门限(例如Event A3的切换偏移量offset)。在多载波系统中,由于用户服务小区并不一定是固定的,因此,测量配置中还可以包括服务小区(Serving Cell)(由于服务小区是可选项,因此在图2中使用虚线框代表)。用户在收到上述测量配置后,将对测量对象所指示的载频进行测量,在测量到某个相邻小区满足触发事件的情况下,将向服务基站上报携带测量编号、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参量、相邻小区的编号、以及相邻小区的信号强度参量的切换测量报告。此时,服务基站直接根据测量编号就可以知道该相邻小区是由测量对象所指示的载频上的小区,而且该相邻小区的信号强度参量与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参量相比满足触发事件。
如前所述,在本实施例中需要根据服务基站多个载波之间信号强度参量的差值调整切换门限,因此需要对上述图3所示的测量配置进行扩展,得到图4(a)、(b)和(c)所示的测量配置。如图4(a)、(b)和(c)所示,基站下发给用户的测量配置至少包括测量编号(MeasID),测量对象(MeasObect,例如F1或F2),信号强度参量的差值条件(例如V_serv>=threshold1,threshold2<V_serv<threshold1或V_serv<=threshold2),使用的触发事件(例如,Event A3或Event A5),切换门限(例如Event A3的切换偏移量offset,HO_margin 1,HO_margin2或HO_margin3,或者Event A5涉及的门限thre1和thre2)。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测量配置还可以包括服务小区(Serving Cell,例如CC1或CC2)。通过图4(a)、(b)和(c)所示的测量配置,服务基站可以进行如下的测量配置,即当V_serv>=threshold1时,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为f(CC3)>f(CC1)+HO_margin1;当threshold2<V_serv<threshold1时,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为f(CC3)>f(CC1)+HO_margin2;当V_serv<=threshold2时,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为f(CC3)>f(CC1)+HO_margin3。
需要说明的是,特别的当threshold2<V_serv<threshold1时,也可以直接用图3所示的传统测量配置结构直接进行测量配置。此时,当用户检测到服务基站中PCC和其他CC的信号强度参量不满足所接收的信号强度参量的差值条件时直接根据图3所示的传统测量配置确定Event A3的切换偏移量。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切换方法。该方法执行过程如图5所示,主要包括:
步骤301:服务基站设置自身PCC和其他CC的信号强度的差值与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和切换条件中切换门限的对应关系,其中,越小的服务基站的PCC和其他CC的信号强度的差值对应越严格切换条件的切换门限,越大的服务基站的PCC和其他CC的信号强度的差值对应越宽松切换条件的切换门限。
该步骤的实现可以参考实施例1中的步骤201。
步骤302:服务基站根据当前自身PCC和其他CC的信号强度的差值确定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中的切换门限,并将确定的切换门限通过测量配置下发给用户终端。
在本步骤中,服务基站可以根据用户终端上报的自身PCC的信号测量参量和其他CC的信号强度参量得到自身PCC和其他CC的信号强度的差值。另外,服务基站可以利用如图3所示的传统切换配置将确定的切换门限下发给用户终端。
步骤303:用户根据测量配置对服务小区和相邻小区进行测量,并在满足切换测量报告的上报条件时向服务基站上报切换测量报告。
步骤304:服务基站根据收到的切换测量报告以及设定的切换条件判断该用户是否需要切换,如果是,则选择目标基站并执行切换执行过程。
从上述实施例1和2可以看出,上述切换方法可以根据服务基站的多个CC的性能调整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和切换条件中切换门限,从而实现调整切换时机,提高用户的吞吐量的目的。在上述实施例中,最终使用的比较量还是服务基站中的单个CC和目标基站中的单个CC。
实施例3:
在本实施例中,服务基站设置的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和/或切换条件不仅与服务基站多个载波的性能相关,还与相邻基站多个载波的性能相关。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服务基站设置的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和/或切换条件与服务基站的等效容量以及目标基站的等效容量相关。在这里,等效容量的物理含义是指将一个基站的两个或多个CC等效为一个CC时,该CC的吞吐量。
若一个基站的所有CC的带宽相同,则可以使用该基站的等效信噪比参量来表征该基站的等效容量。在这里,等效信噪比参量的物理含义是指将一个基站的两个或多个CC等效为一个CC时,该CC的信噪比。由香农容量定律可知,一个基站的等效信噪比和该基站两个或多个CC的信噪比之间满足如下公式所示的关系:
SNR_eNB=(1+SNR_CC1)×(1+SNR_CC2)-1
其中,SNR_eNB代表基站的等效信噪比;SNR_CC1代表该基站载波CC1的信噪比;SNR_CC2代表该基站载波CC2的信噪比。
此时,服务基站可以设置与服务基站以及相邻基站的等效信噪比相关的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以及切换条件。例如,可以设置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以及切换条件为SNR_NeNB>SNR_SeNB+HO_margin,其中,SNR_NeNB代表相邻基站的等效信噪比;SNR_SeNB代表服务基站的等效信噪比;HO_margin代表Event A3的切换偏移量。由于该条件与Event A3的触发事件类似,可以称为Event A3-joint触发事件。另外,也可以设置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以及切换条件为SNR_NeNB>thre1且SNR_SeNB<thre2,由于该条件与Event A5的触发事件类似,可以称为Event A5-joint触发事件。
需要说明的是,若设置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服务基站以及相邻基站的等效容量或等效信噪比相关,则需要用户能够获知哪些CC可以进行载波聚合,即获知哪些CC属于同一基站。
此时,服务基站可以使用如图6所示的测量配置将设置的切换测量报告的上报条件通过测量配置下发给用户。如图6所示,基站下发给用户的测量配置至少包括测量编号(MeasID),测量对象(MeasObect,例如F1和F2),使用的触发事件(例如,Event A3-joint或Event A5-joint),切换门限(例如Event A3的切换偏移量offset,HO_margin或Event A5的门限值thre1和thre2)。测量配置还可以包括服务小区(Serving Cell,例如CC1和CC2)。在本实施例中,服务基站使用Event A3-joint触发事件来表征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及切换条件为SNR_NeNB>SNR_SeNB+HO_margin;用EventA5-joint触发条件来表征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以及切换条件为SNR_NeNB>thre1且SNR_SeNB<thre2。通过图6所示的测量配置,用户将分别计算服务基站和相邻基站的等效信噪比,并在满足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例如Event A3-joint或Event A5-joint触发事件)时上报测量编号、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参量、相邻小区的编号、以及相邻小区的信号强度参量。
此时,服务基站将根据用户上报的测量编号、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参量、相邻小区的编号、以及相邻小区的信号强度参量计算服务基站和相邻基站的等效信噪比,并根据切换条件SNR_NeNB>SNR_SeNB+HO_margin或者SNR_NeNB>thre1且SNR_SeNB<thre2判定用户是否需要进行切换。
在本实施例中,服务基站可以通过如下的方法让用户获知哪些CC属于一个基站:方法1,服务基站广播相邻基站的CC信息;方法2,服务基站用专用信令告知用户其相邻基站的CC信息;方法3,相邻基站广播自身的CC信息,用户在测量邻基站的同时读取各个相邻基站广播的CC信息;方法4,设置每个基站下的CC的物理层编号相同,用户通过CC的物理层编号获知哪些CC属于一个基站。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用户无法获知哪些CC可以进行载波聚合,因此,用户无法计算各个相邻小区的等效容量或等效信噪比,此时,服务基站所设置的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就不能与服务基站和相邻基站的等效容量或等效信噪比相关。然而由于服务基站可以获知哪些CC属于同一个相邻基站,因此,服务基站可以根据用户上报的自身各个CC的信号强度参量以及相邻基站各个CC的信号强度参量计算自身以及相邻基站的等效容量或等效信噪比。在这种情况下,服务基站设置的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可以是传统的触发事件,但是需要指示用户在切换测量报告中不但上报触发切换测量报告的CC的信号强度参量,还同时上报每个测量对象中信号强度参量最好的N个CC的信号强度参量,以便自身进行等效信噪比的计算。其中,N为服务基站设定的大于1的自然数。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使用扩展的Event A3-PCC触发事件来表征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是触发Event A3事件并且需要用户上报每个测量对象中信号强度参量最好的N个CC的信号强度参量;另外,可以使用扩展的Event A5-PCC触发事件来表征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是触发Event A5事件并且需要用户上报每个测量对象中信号强度参量最好的N个CC的信号强度参量。在这种情况下,服务基站下发给用户的测量配置结构将如图7所示,至少包括测量编号(MeasID),测量对象(MeasObect,例如F1和F2),使用的触发事件(例如,Event A3-PCC或Event A5-PCC),切换门限(例如Event A3的切换偏移量HO margin或Event A5的门限值thre1和thre2)。上述测量配置还可以进一步包括服务小区(Serving Cell,例如CC1或CC2)。
在收到切换测量报告之后,服务基站可以根据用户上报的信息计算自身以及各个相邻基站的等效信噪比,然后再根据服务基站以及各个相邻基站的等效信噪比进行切换判决,例如可以根据设置的切换条件SNR_NeNB>SNR_SeNB+HO_margin或者SNR_NeNB>thre1且SNR_SeNB<thre2判定用户是否需要进行切换。
从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上述切换过程设置的切换条件以及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与服务基站和相邻基站两个或多个CC能够为用户提供的吞吐量之和相关,因此,可以提高小区边缘的吞吐量,提高用户服务质量。
下面将通过具体的示例详细描述实现上述切换方法的服务基站以及用户终端内部结构。
实现上述切换方法的服务基站的内部结构如图8所示,主要包括:
测量配置模块,用于设置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和切换条件,其中,所设置的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和/或切换条件至少与服务基站多个载波的性能相关;
发送模块,用于将设置的切换测量报告的上报条件通过测量配置下发给用户;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用户的测量报告;以及
切换判决模块,用于根据收到的切换测量报告以及设定的切换条件判断该用户是否需要切换,如果是,则选择目标基站。
对应上述实施例1,上述测量配置模块可以包括:
切换门限设置子模块,用于设置服务基站中PCC和其他CC的信号强度的差值与切换门限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越小的服务基站的PCC和其他CC的信号强度的差值对应越严格切换条件的切换门限,越大的服务基站的PCC和其他CC的信号强度的差值对应越宽松切换条件的切换门限;以及
测量配置子模块,用于根据服务基站中PCC和其他CC的信号强度的差值与切换门限之间的对应关系设置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和切换条件。
对应上述实施例2,上述测量配置模块可以包括:
切换门限设置子模块,用于设置服务基站中PCC和其他CC的信号强度的差值与切换门限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越小的服务基站的PCC和其他CC的信号强度的差值对应越严格切换条件的切换门限,越大的服务基站的PCC和其他CC的信号强度的差值对应越宽松切换条件的切换门限;
切换门限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当前自身PCC和其他CC的信号强度的差值确定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中的切换门限;以及
测量配置子模块,用于根据确定的切换门限设置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
对应上述实施例3,上述测量配置模块包括:
切换条件配置子模块,用于配置与服务基站和相邻基站等效容量或等效信噪比相关的切换条件;
测量配置子模块,用于在用户可以获知哪些CC可以进行载波聚合时配置与服务基站和相邻基站等效容量或等效信噪比相关的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而在用户无法获知哪些CC可以进行载波聚合时配置传统的触发事件作为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并指令用户在上报的切换测量报告中携带上报每个测量对象中信号强度参量最好的N个CC的信号强度参量。
在这种情况下,切换判决模块将首先根据收到的切换测量报告计算自身以及相邻基站的等效容量或等效信噪比,然后再根据设置的切换条件判断该用户是否需要切换。
实现上述切换方法的用户终端的内部结构如图9所示,主要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服务基站下发的至少与服务基站多个载波的性能相关的测量配置,并检测服务基站和相邻基站的信号强度参量;
上报条件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服务基站下发的测量配置确定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
测量触发判决模块,用于根据接收模块检测到得服务基站和相邻基站的信号强度参量判断是否有相邻小区满足切换测量报告的上报条件;以及
发送模块,用于在有相邻小区满足切换测量报告的上报条件时向服务基站上报切换测量报告。
对应上述实施例1,上述上报条件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服务基站下发的服务基站自身PCC和其他CC的信号强度的差值与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和切换条件中切换门限的对应关系,并根据当前服务基站自身PCC和其他CC的信号强度的差值确定切换门限。
对应上述实施例2,上述上报条件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服务基站下发的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中的切换门限。
对应上述实施例3,在用户可以获知哪些CC可以进行载波聚合时,上述上报条件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服务基站下发的与服务基站和相邻基站等效容量或等效信噪比相关的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此时,测量触发判决模块将根据检测到得服务基站和相邻基站的信号强度参量计算服务基站和相邻基站的等效容量或等效信噪比,并判断是否有相邻小区满足切换测量报告的上报条件。
对应上述实施例3,在用户无法获知哪些CC可以进行载波聚合时,上述上报条件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切换测量报告的上报条件,并确定在上报切换测量报告的同时上报每个测量对象中信号强度参量最好的N个CC的信号强度参量。此时,发送模块在向服务基站上报切换测量报告时同时上报每个测量对象中信号强度参量最好的N个CC的信号强度参量。
需要说明的是,当基站多个CC的功能不一样时,例如服务基站的CC1是PCC,CC2不是PCC时,用户可能希望选择最好的PCC,那么在本实施例中,在计算等效信噪比或等效容量时可以为不同的CC设置不同的权值,例如若CC1是PCC,CC2不是PCC时可以为CC1设置较大的权值而为CC2设置较小的权值。此外,如果不同CC的带宽不同,还可以进一步以每个CC的带宽作为该CC的一个权值。
另外,当不同基站CC的数目不同时,比如服务基站有CC1和CC2,目标基站有CC3,CC4和CC5,且用户只能支持两个CC聚合,那么在目标基站中可以选择最好的两个CC计算等效容量或等效信噪比。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1至3所述的切换方法也适用于以下场景:每个基站有至少两段频谱:频段1和频段2,而频段1就有多个CC,频段2也有多个CC,且频段1和频段2的天线方向不同。由于同一频段下的多个CC的信号强度具有相关性,因此,在本发明进一步包括:从基站至少两个频段的每个频段中分别选择一个CC作为所述多个载波,例如可以选择频段1下的一个CC和频段2下的一个CC来作为上述CC1和CC2。
从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发明对于在多载波系统中处于连接状态下的移动用户,根据服务基站PCC和其他CC的信号强度参量差值来调整切换测量报告触发和切换判决的参数值,或者根据服务基站和目标基站的等效容量或等效信噪比作为切换测量报告触发和切换判决的参数,从而使得用户在更合适的时机进行切换,提高用户吞吐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服务基站设置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和切换条件,并将设置的切换测量报告的上报条件通过测量配置下发给用户终端;其中,服务基站所设置的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和/或切换条件至少与服务基站多个载波的性能相关;
用户终端根据测量配置对服务小区和相邻小区进行测量,并在满足切换测量报告的上报条件时向服务基站上报切换测量报告;以及
服务基站根据收到的切换测量报告以及设定的切换条件判断该用户终端是否需要切换,如果是,则选择目标基站并执行切换执行过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和切换条件包括:服务基站设置自身主载波PCC和其他载波CC的信号强度的差值与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和切换条件中切换门限的对应关系,其中,越小的服务基站的PCC和其他CC的信号强度的差值对应越严格切换条件的切换门限,越大的服务基站的PCC和其他CC的信号强度的差值对应越宽松切换条件的切换门限;
将设置的切换测量报告的上报条件通过测量配置下发给用户终端包括:服务基站将设置的自身PCC和其他CC的信号强度的差值与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中切换门限的对应关系通过测量配置下发给用户终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和切换条件包括:服务基站设置自身主载波PCC和其他载波CC的信号强度的差值与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和切换条件中切换门限的对应关系,其中,越小的服务基站的PCC和其他CC的信号强度的差值对应越严格切换条件的切换门限,越大的服务基站的PCC和其他CC的信号强度的差值对应越宽松切换条件的切换门限;服务基站根据设置的对应关系以及当前自身PCC和其他载波CC的信号强度的差值确定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和切换条件中切换门限;
将设置的切换测量报告的上报条件通过测量配置下发给用户终端包括:服务基站将确定的切换门限通过测量配置下发给用户终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服务基站除了PCC之外还包含不止一个其他CC,则服务基站的PCC和其他CC的信号强度的差值为服务基站的PCC与所有其他CC的信号强度的差值的平均值,或服务基站的PCC与所有其它CC的信号强度的方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用户终端可以获知哪些CC可以进行载波聚合时,服务基站设置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和切换条件包括:服务基站设置与服务基站和相邻基站的等效容量或等效信噪比相关的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和切换条件,其中,等效容量为将一个基站的两个或多个载波CC等效为一个CC时,该CC的吞吐量,等效信噪比为将一个基站的两个或多个载波CC等效为一个CC时,该CC的信噪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用户无法获知哪些CC可以进行载波聚合时,服务基站设置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和切换条件包括:服务基站设置用户终端在上报某个测量对象的切换测量报告的同时上报其它测量对象中信号强度参量最好的N个CC的信号强度参量,设置与服务基站和相邻基站等效容量或等效信噪比相关的切换条件,其中,N为大于1的自然数。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在计算等效信噪比或等效容量时为不同的CC设置不同的权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不同CC的带宽不同,进一步包括:将每个CC的带宽作为该CC的一个权值。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以及5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每个基站包含至少两个频段,且每段频谱均包含至少一个CC时,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从基站至少两个频段的每个频段中分别选择一个CC作为所述多个载波。
10.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测量配置模块,用于设置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和切换条件,其中,所设置的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和/或切换条件至少与服务基站多个载波的性能相关;
发送模块,用于将设置的切换测量报告的上报条件通过测量配置下发给用户;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用户的测量报告;以及
切换判决模块,用于根据收到的切换测量报告以及设定的切换条件判断该用户是否需要切换,如果是,则选择目标基站。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测量配置模块包括:
切换门限设置子模块,用于设置服务基站中PCC和其他CC的信号强度的差值与切换门限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越小的服务基站的PCC和其他CC的信号强度的差值对应越严格切换条件的切换门限,越大的服务基站的PCC和其他CC的信号强度的差值对应越宽松切换条件的切换门限;以及
测量配置子模块,用于根据服务基站中PCC和其他CC的信号强度的差值与切换门限之间的对应关系设置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和切换条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测量配置模块包括:
切换门限设置子模块,用于设置服务基站中PCC和其他CC的信号强度的差值与切换门限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越小的服务基站的PCC和其他CC的信号强度的差值对应越严格切换条件的切换门限,越大的服务基站的PCC和其他CC的信号强度的差值对应越宽松切换条件的切换门限;
切换门限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当前自身PCC和其他CC的信号强度的差值确定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中的切换门限;以及
测量配置子模块,用于根据确定的切换门限设置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测量配置模块包括:
切换条件配置子模块,用于配置与服务基站和相邻基站等效容量或等效信噪比相关的切换条件;
测量配置子模块,用于在用户可以获知哪些CC可以进行载波聚合时配置与服务基站和相邻基站等效容量或等效信噪比相关的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而在用户无法获知哪些CC可以进行载波聚合时配置传统的触发事件作为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并指令用户在上报的切换测量报告中携带上报每个测量对象中信号强度参量最好的N个CC的信号强度参量。
14.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服务基站下发的至少与服务基站多个载波的性能相关的测量配置,并检测服务基站和相邻基站的信号强度参量;
上报条件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服务基站下发的测量配置确定切换测量报告上报条件;
测量触发判决模块,用于根据接收模块检测到得服务基站和相邻基站的信号强度参量判断是否有相邻小区满足切换测量报告的上报条件;以及
发送模块,用于在有相邻小区满足切换测量报告的上报条件时向服务基站上报切换测量报告。
CN201010188546.6A 2010-05-31 2010-05-31 一种切换方法、移动终端及基站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640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88546.6A CN102264093B (zh) 2010-05-31 2010-05-31 一种切换方法、移动终端及基站
JP2011120000A JP5829051B2 (ja) 2010-05-31 2011-05-30 ハンドオーバー方法および基地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88546.6A CN102264093B (zh) 2010-05-31 2010-05-31 一种切换方法、移动终端及基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64093A true CN102264093A (zh) 2011-11-30
CN102264093B CN102264093B (zh) 2015-09-16

Family

ID=450104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88546.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64093B (zh) 2010-05-31 2010-05-31 一种切换方法、移动终端及基站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829051B2 (zh)
CN (1) CN102264093B (zh)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40386A (zh) * 2012-06-20 2012-10-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切换方法和基站
CN103002482A (zh) * 2012-12-27 2013-03-27 深圳市桑达无线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控制小区切换的方法
WO2015018079A1 (en) * 2013-08-09 2015-02-12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le carri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03369610B (zh) * 2012-03-27 2016-08-17 北京电信技术发展产业协会 一种小区切换偏置的自适应设置方法和装置
CN106231627A (zh) * 2016-07-25 2016-12-14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小区切换方法
CN106374988A (zh) * 2016-09-06 2017-02-0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下行带间载波聚合配置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6535223A (zh) * 2015-09-15 2017-03-22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测量方法及移动终端
WO2017128814A1 (zh) * 2016-01-29 2017-08-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迁移方法、基站、终端及系统、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7426761A (zh) * 2017-04-19 2017-12-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话信号强度上报方法及移动终端
WO2018113661A1 (zh) * 2016-12-23 2018-06-28 夏普株式会社 用户移动性方法和设备
CN108738092A (zh) * 2018-06-07 2018-11-02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方法及相关产品
WO2019137409A1 (zh) * 2018-01-11 2019-07-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0572765A (zh) * 2018-05-17 2019-12-1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切换的方法及系统
WO2020001286A1 (zh) * 2018-06-25 2020-01-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配置资源的方法、移动终端、网络侧设备和介质
CN111405579A (zh) * 2020-03-18 2020-07-10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络优化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2243274A (zh) * 2019-07-17 2021-01-1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时间的定时切换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9586861B (zh) * 2017-09-28 2021-05-2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 一种载波聚合系统负载均衡方法和装置
WO2021184419A1 (zh) * 2020-03-18 2021-09-23 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4258071A (zh) * 2020-09-23 2022-03-29 紫光展锐(重庆)科技有限公司 测量上报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47491B2 (ja) * 2011-08-12 2016-12-21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ハンドオーバ制御方法、無線通信端末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CN103391515B (zh) * 2012-05-10 2016-06-29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辅助用户设备接收微微基站的广播信息的方法
CN103974292B (zh) * 2013-01-25 2018-10-16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和方法
CN104349382A (zh) 2013-08-09 2015-02-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小区切换中与无线局域网互操作决策的方法及装置
KR20180122935A (ko) 2017-05-04 2018-11-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UE autonomous handover에서의 measurement report/event 운용 및 네트워크 시그널링 방법
WO2018203716A1 (ko) * 2017-05-04 2018-11-08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단말 자율 핸드오버에서의 측정 리포트 이벤트 운용 및 네트워크 시그널링 방법
CN107333293B (zh) * 2017-07-28 2021-05-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测量信息上报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03034A (zh) * 2006-12-12 2008-06-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下行双载/多载传输技术下分组交换的切换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1674586A (zh) * 2009-10-13 2010-03-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载波聚合中的测量处理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82521A1 (ja) * 2009-01-16 2010-07-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ハンドオーバ方法およ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03034A (zh) * 2006-12-12 2008-06-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下行双载/多载传输技术下分组交换的切换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1674586A (zh) * 2009-10-13 2010-03-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载波聚合中的测量处理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UAWEI: "《3GPP TSG RAN WG2 Meeting #67 R2-094731》", 28 August 2008 *
NTT DOCOMO等: "《3GPP TSG-RAN WG2 #70 Tdoc-R2-103061》", 14 May 2010 *
NTT DOCOMO等: "《3GPP TSG-RAN WG2 #70 Tdoc-R2-103061》", 14 May 2010, article "Enhancements related to inter-eNB handover during CA" *
ZTE: "《3GPP TSG RAN WG2 #69 R2-101096》", 26 February 2010 *

Cited By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69610B (zh) * 2012-03-27 2016-08-17 北京电信技术发展产业协会 一种小区切换偏置的自适应设置方法和装置
CN102740386A (zh) * 2012-06-20 2012-10-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切换方法和基站
CN103002482A (zh) * 2012-12-27 2013-03-27 深圳市桑达无线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控制小区切换的方法
CN103002482B (zh) * 2012-12-27 2015-10-14 深圳市桑达无线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控制小区切换的方法
WO2015018079A1 (en) * 2013-08-09 2015-02-12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le carri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06535223A (zh) * 2015-09-15 2017-03-22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测量方法及移动终端
WO2017128814A1 (zh) * 2016-01-29 2017-08-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迁移方法、基站、终端及系统、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7027129A (zh) * 2016-01-29 2017-08-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迁移方法、基站、终端及系统
CN106231627A (zh) * 2016-07-25 2016-12-14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小区切换方法
CN106374988A (zh) * 2016-09-06 2017-02-0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下行带间载波聚合配置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6374988B (zh) * 2016-09-06 2020-01-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下行带间载波聚合配置方法、装置及终端
WO2018113661A1 (zh) * 2016-12-23 2018-06-28 夏普株式会社 用户移动性方法和设备
CN108243469A (zh) * 2016-12-23 2018-07-03 夏普株式会社 用户移动性方法和设备
CN108243469B (zh) * 2016-12-23 2021-07-16 夏普株式会社 用户移动性方法和设备
CN107426761A (zh) * 2017-04-19 2017-12-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话信号强度上报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426761B (zh) * 2017-04-19 2019-10-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话信号强度上报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9586861B (zh) * 2017-09-28 2021-05-2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 一种载波聚合系统负载均衡方法和装置
WO2019137409A1 (zh) * 2018-01-11 2019-07-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0035464B (zh) * 2018-01-11 2021-0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0035464A (zh) * 2018-01-11 2019-07-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0572765A (zh) * 2018-05-17 2019-12-1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切换的方法及系统
CN108738092A (zh) * 2018-06-07 2018-11-02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方法及相关产品
WO2020001286A1 (zh) * 2018-06-25 2020-01-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配置资源的方法、移动终端、网络侧设备和介质
US11641606B2 (en) 2018-06-25 2023-05-02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Resource configuration method, mobile terminal, network-side device, and medium
CN112243274A (zh) * 2019-07-17 2021-01-1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时间的定时切换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2243274B (zh) * 2019-07-17 2021-10-2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时间的定时切换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1405579A (zh) * 2020-03-18 2020-07-10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络优化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WO2021184419A1 (zh) * 2020-03-18 2021-09-23 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4258071A (zh) * 2020-09-23 2022-03-29 紫光展锐(重庆)科技有限公司 测量上报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CN114258071B (zh) * 2020-09-23 2023-10-13 紫光展锐(重庆)科技有限公司 测量上报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254466A (ja) 2011-12-15
CN102264093B (zh) 2015-09-16
JP5829051B2 (ja) 2015-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64093B (zh) 一种切换方法、移动终端及基站
US11483720B2 (en)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 method
US9820206B2 (en) Cell reselection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therefor
US8467798B2 (en) Method of performing cell reselec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5788454B2 (ja) マルチコンポーネント・キャリア・セルの識別
US9756566B2 (en)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855929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 handover optimization
US8385833B2 (en) Adaptive idle mode measurement methods and apparatus
CN102356667B (zh) 无线通信系统、终端装置、基站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US8706068B2 (en) Adaptive signal power measurement methods and apparatus
US20110098042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riving Idle Mode Parameters for Cell Selection/Reselection
CN103327533B (zh) 一种载波聚合系统中基于用户移动的成员载波选择方法
WO200808583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over using a candidate set
JP2016539564A (ja) セル選択方法及びセル再選択のための測定方法
WO2020200120A1 (zh) 一种测量方法、设备及装置
WO2010077192A1 (en) Subcell measurement procedures in a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CN102378311A (zh) 一种多载波系统中服务小区的选择方法以及多载波系统
CN101932014A (zh) 载波聚合中测量配置的处理方法
US9456392B2 (en) Mobil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1938774A (zh) 载波聚合中测量和上报的方法
TWI738185B (zh) 換手方法及使用者設備
CN104284434A (zh) 一种干扰协调方法及基站
Petrut et al. HetNet handover performance analysis based on RSRP vs. RSRQ triggers
Saragih et al. Evaluation of cellular network performance involving the LTE 1800 band and LTE 2100 band using the drive test method
CN102833773A (zh) Td-lte关键性能指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16

Termination date: 2019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