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64076A - 系统联合组网时的信号传输方法、系统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系统联合组网时的信号传输方法、系统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64076A
CN102264076A CN2010101946690A CN201010194669A CN102264076A CN 102264076 A CN102264076 A CN 102264076A CN 2010101946690 A CN2010101946690 A CN 2010101946690A CN 201010194669 A CN201010194669 A CN 201010194669A CN 102264076 A CN102264076 A CN 1022640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frame structure
wireless frame
radio frames
l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9466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64076B (zh
Inventor
石蕊
高卓
索士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to CN 20101019466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64076B/zh
Priority to PCT/CN2011/074542 priority patent/WO2011147300A1/zh
Publication of CN1022640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640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640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640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18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using hybrid code-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DMA-T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4Spectrum shar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different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系统联合组网时的信号传输方法系统和设备,涉及无线通信领域,用于降低系统联合组网时系统信号间相互干扰的程度。本发明中,基站确定TD-SCDMA系统所使用的第一无线帧结构、TD-LTE系统所使用的第二无线帧结构和第一帧头偏移量,第一帧头偏移量是在具有第一无线帧结构的第一无线帧中上行链路到下行链路的切换时间点,与具有第二无线帧结构的第二无线帧中上行链路到下行链路的切换时间点对齐时,第一无线帧的起始时间与第二无线帧的起始时间之间的差值;按照第一帧头偏移量,利用第一无线帧收发TD-SCDMA系统的信号,利用第二无线帧收发TD-LTE系统的信号。采用本发明,能够有效降低两个系统信号相互干扰的程度。

Description

系统联合组网时的信号传输方法、系统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系统联合组网时的信号传输方法、系统和设备。
背景技术
在市场的驱动下,移动通信技术不断向前发展。在包括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SCDMA)在内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逐渐成熟并进入商用发展阶段的同时,技术的演进和对新一代系统的展望已经开始。3GPP关于长期演进(LTE)的工作正是技术在后3G时期向前演进发展的典型代表,其技术研究、系统标准化以及产业发展规划的过程,是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LTE系统支持频分双工(FDD)和时分双工(TDD)两种双工方式,采用了两种十分近似但在细节处却各有特点的帧结构,即Typel FDD帧结构和Type2TDD帧结构,实现了系统在两种双工方式下各自的优化设计。二者之间的相似性又保证了LTE整体产业的规模与利益。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Type2LTE TDD帧结构和系统设计参考及继承了TD-SCDMA系统的设计思想,因此被看做TD-SCDMA在LTE中的演进而称为时分长期演进(TD-LTE)。
TD-SCDMA系统中的无线帧长度为10ms,由两个长度为5ms的子帧构成,如图1所示。
TD-SCDMA系统中的子帧由一个下行广播时隙(TS0)、三个特殊时隙(下行导频时隙(DwPTS)、保护时隙(GP)以及上行导频时隙(UpPTS))和6个数据时隙(TS1、TS2、...、TS6)构成。其中广播时隙以及数据时隙的时间长度均为675us,DwPTS和GP的长度均为75us,UpPTS的长度为125us。为了避免上下行时隙间的干扰,其下行时隙至上行时隙的切换点需要GP,该GP的时长等于电磁波传播2倍小区半径所经历的时间,即TGP=2*RCELL/C,其中RCELL表示小区半径,C表示空气中的光速(约为3×108米/秒)。
TD-SCDMA系统中的一个子帧中,TS0、TS6以及DwPTS固定为下行传输,UpPTS以及TS1固定为上行传输,这样对于TD-SCDMA来说共支持如下几种上下行时隙比例配置:
Figure BSA00000137555700021
表1
TD-LTE系统中的帧结构,即Frame Structure Type 2,其无线帧长度为10ms,由两个长度为5ms的半帧构成。每个半帧包括5个长度为1ms的子帧。每个半帧中的第二个子帧可能为特殊子帧(取决于上下行子帧比例配置),其它子帧为常规子帧。常规子帧由两个长度为0.5ms的时隙构成;特殊子帧由DwPTS、GP以及UpPTS三个域构成,每个域的长度可灵活配置,三个域的总长度为1ms。
具体参见附图2所给出的示例。如图2的帧结构中,子帧0、子帧5以及DwPTS固定为下行传输,其中DwPTS与其它常规下行子帧相同,可以传输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CFICH)、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物理混合自动请求重传指示信道(PHICH)以及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同时DwPTS中还包括用于小区初搜的主同步信号。UpPTS以及特殊子帧之后的子帧固定为上行传输,其中UpPTS仅仅可以传输format 4的前导序列(Preamble format 4)以及上行探测参考信号(SRS)。
一个常规子帧的样点数目为30720(以快速傅立叶变换(FFT)大小为2048计算),按照循环前缀(CP)的长短不同分为两种配置:常规CP和扩展CP,这里的CP作为循环前缀可以有效避免符号间的干扰;一个常规子帧中包含的符号个数以及每个符号对应的CP长度如下表所示:
Figure BSA00000137555700031
表2
表2中以一个时隙进行描述,前后两个时隙配置相同。
特殊子帧中DwPTS/UpPTS中的符号个数取决于特殊子帧的配置,其符号配置与常规子帧对应的符号相同。
TD-LTE支持7种上下行子帧比例配置,包括5ms和10ms的下行转为上行的切换点周期,如下表3所示:
Figure BSA00000137555700032
Figure BSA00000137555700041
表3
表3中D表示下行子帧,S表示特殊子帧,U表示上行子帧。
5ms的下行转为上行的切换点周期表示每个5ms中存在一个下行转为上行的切换点,此时在每一个半帧中都存在一个特殊子帧。目前有4种配置支持5ms的下行转为上行的切换点周期,其中配置0~2情况下,前后两个半帧子帧分配完全相同;配置6情况下,前后两个半帧的子帧分配不同。
10ms的下行转为上行的切换点周期表示每个10ms中存在一个下行转为上行的切换点,此时在第一个半帧中存在一个特殊子帧。
为了支持不同的覆盖范围(即GP大小),TD-LTE系统支持多种特殊子帧配置,如下表所示:
Figure BSA00000137555700042
表4
表4中1Ts=1/(30.72M)S。
从上面对于TD-SCDMA系统和TD-LTE系统的帧结构描述看,二者的时隙结构,上下行时隙分配比例以及特殊子帧内长度等均不相同,如果两个系统联合组网,共同覆盖一定的地理区域,特别是两个系统使用同一硬件平台支持时,必须考虑一种方案,使得基站的接收机能够正常收发两个系统的信号,并且相互之间不存在干扰,以实现系统共存。
现阶段,TD-SCDMA系统已经覆盖全国大部分大中城市,预计未来几年内将实现县级城市的全面覆盖,而TD-LTE系统尚处于产品开发测试阶段,未实现规模覆盖,因此两个系统共存时存在的包括干扰在内的各种问题尚未全面暴露,亦未见相关的解决方案。其它TDD系统之间共存时,解决干扰问题的主要手段是不同系统使用隔离度足够高的频段工作,彼此时间互不影响。而TD-SCDMA与TD-LTE系统由同一家运营商运营,两个系统使用的频段存在隔离度不够高的情况,必须考虑系统共存时的互干扰问题。另外,当两个系统在同一基站硬件平台实现时,也必须考虑两个系统之间的协同工作问题。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如前文所述,现有技术中还不存在在TD-SCDMA系统和TD-LTE系统联合组网时,降低两个系统的信号相互干扰的实现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TD-SCDMA系统和TD-LTE系统联合组网时的信号传输方法、系统和设备,用于降低两个系统的信号相互干扰的程度。
一种TD-SCDMA系统和TD-LTE系统联合组网时的信号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
基站确定TD-SCDMA系统所使用的第一无线帧结构、TD-LTE系统所使用的第二无线帧结构以及第一帧头偏移量;第一帧头偏移量是在具有第一无线帧结构的第一无线帧中上行链路到下行链路的切换时间点,与具有第二无线帧结构的第二无线帧中上行链路到下行链路的切换时间点对齐时,第一无线帧的起始时间与第二无线帧的起始时间之间的差值;
基站按照第一帧头偏移量,利用第一无线帧接收和发送TD-SCDMA系统的信号,利用第二无线帧接收和发送TD-LTE系统的信号。
一种基站,该基站包括:
帧结构确定单元,用于确定TD-SCDMA系统所使用的第一无线帧结构、TD-LTE系统所使用的第二无线帧结构以及第一帧头偏移量;第一帧头偏移量是在具有第一无线帧结构的第一无线帧中上行链路到下行链路的切换时间点,与具有第二无线帧结构的第二无线帧中上行链路到下行链路的切换时间点对齐时,第一无线帧的起始时间与第二无线帧的起始时间之间的差值;
信号发送单元,用于按照第一帧头偏移量,利用第一无线帧向TD-SCDMA系统中的终端发送信号,利用第二无线帧向TD-LTE系统中的终端发送信号。
一种TD-SCDMA系统和TD-LTE系统联合组网的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
基站,用于确定TD-SCDMA系统所使用的第一无线帧结构、TD-LTE系统所使用的第二无线帧结构以及第一帧头偏移量;按照第一帧头偏移量,利用具有第一无线帧结构的第一无线帧向采用TD-SCDMA制式的终端发送信号和接收来自该终端的信号,利用具有第二无线帧结构的第二无线帧向采用TD-LTE制式的终端发送信号和接收来自该终端的信号;第一帧头偏移量是在第一无线帧中上行链路到下行链路的切换时间点,与第二无线帧中上行链路到下行链路的切换时间点对齐时,第一无线帧的起始时间与第二无线帧的起始时间之间的差值;
第一终端,采用TD-SCDMA制式,用于按照第一无线帧结构接收来自基站的信号和向基站发送信号;
第二终端,采用TD-LTE制式,用于按照第二无线帧结构接收来自基站的信号和向基站发送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在TD-SCDMA系统和TD-LTE系统联合组网时,基站确定TD-SCDMA系统所使用的第一无线帧结构、TD-LTE系统所使用的第二无线帧结构以及帧头偏移量,该帧头偏移量是在具有第一无线帧结构的第一无线帧中上行链路到下行链路的切换时间点,与具有第二无线帧结构的第二无线帧中上行链路到下行链路的切换时间点对齐时,第一无线帧的起始时间与第二无线帧的起始时间之间的差值;然后基站按照该帧头偏移量,利用第一无线帧接收和发送TD-SCDMA系统的信号,利用第二无线帧接收和发送TD-LTE系统的信号,使得第一无线帧和第二无线帧中上行链路到下行链路的切换时间点对齐,能够有效降低或避免切换时间点上的信号干扰,以实现TD-SCDMA系统和TD-LTE系统的共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TD-SCDMA系统的子帧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TD-LTE系统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帧配置示意图;
图4B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另一帧配置示意图;
图5A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终端定时提前发送示意图;
图5B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帧配置示意图;
图5C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另一帧配置示意图;
图6A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的帧配置示意图;
图6B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的另一帧配置示意图;
图6C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的又一帧配置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TD-SCDMA系统和TD-LTE系统联合组网时,为了降低两个系统信号相互干扰的程度,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TD-SCDMA系统和TD-LTE系统联合组网时的信号传输方法,本方法中,基站利用具有第一无线帧结构的第一无线帧接收和发送TD-SCDMA系统的信号,利用具有第二无线帧结构的第二无线帧接收和发送TD-LTE系统的信号,第一无线帧和第二无线帧中上行链路(UL)到下行链路(DL)的切换时间点对齐。
参见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TD-SCDMA系统和TD-LTE系统联合组网时的信号传输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基站确定TD-SCDMA系统所使用的第一无线帧结构、TD-LTE系统所使用的第二无线帧结构以及第一帧头偏移量;该第一帧头偏移量是在具有第一无线帧结构的第一无线帧中上行链路到下行链路的切换时间点,与具有第二无线帧结构的第二无线帧中上行链路到下行链路的切换时间点对齐时,第一无线帧的起始时间与第二无线帧的起始时间之间的差值;
步骤31:基站按照确定的第一帧头偏移量,利用第一无线帧接收和发送TD-SCDMA系统的信号,利用第二无线帧接收和发送TD-LTE系统的信号。
步骤30中,基站确定TD-SCDMA系统所使用的第一无线帧结构、TD-LTE系统所使用的第二无线帧结构,具体实现可以如下:
从TD-SCDMA系统的多种上下行时隙比例配置(即表1所示的多种上下行时隙比例配置)中选取一种上下行比例配置,将采用该上下行比例配置的无线帧结构作为TD-SCDMA系统所使用的第一无线帧结构;
对于TD-LTE系统的各种上下行子帧比例配置(即表3所示的各种上下行时隙比例配置),确定该上下行子帧比例配置对应的第二帧头偏移量,该第二帧头偏移量是在采用该上下行子帧比例配置的第三无线帧中上行链路到下行链路的切换时间点,与具有第一无线帧结构的第一无线帧中上行链路到下行链路的切换时间点对齐时,第三无线帧的起始时间与第一无线帧的起始时间之间的差值;
从确定的各第二帧头偏移量中选取数值最小的第二帧头偏移量,并将采用选取的第二帧头偏移量对应的上下行子帧比例配置的无线帧结构,确定为TD-LTE系统所使用的第二无线帧结构。也即,
第一无线帧结构采用TD-SCDMA系统的一种上下行时隙比例配置;第二无线帧结构采用TD-LTE系统的一种上下行时隙比例配置,并且该上下行时隙比例配置满足以下条件:该上下行子帧比例配置对应的帧头偏移量是TD-LTE系统的各种上下行时隙比例配置对应的帧头偏移量中的最小值。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步骤30中,在不考虑基站发射机功率爬升时间的情况下,基站确定TD-SCDMA系统所使用的第一无线帧结构、TD-LTE系统所使用的第二无线帧结构,具体还包括:
从TD-LTE系统的多种特殊子帧配置中选取一种特殊子帧配置,将选取的特殊子帧配置作为第二无线帧结构所采用的特殊子帧配置,选取的特殊子帧配置满足以下公式一或公式二:
公式一:Ta<Tb<Ta+GPCDMA
公式二:Tb<Ta<Tb+GPLTE
其中,Ta为第一无线帧中上行时隙占用的时间总长度;Tb为第二无线帧中上行时隙占用的时间总长度;GPCDMA为TD-SCDMA系统中保护间隔GP时隙的时间长度,GPLTE为选取的TD-LTE系统的特殊子帧配置中GP时隙的时间长度。
步骤30中,在考虑基站发射机功率爬升时间的情况下,基站确定TD-SCDMA系统所使用的第一无线帧结构、TD-LTE系统所使用的第二无线帧结构具体还包括:
从TD-LTE系统的多种特殊子帧配置中选取一种特殊子帧配置,将选取的特殊子帧配置作为第二无线帧结构所采用的特殊子帧配置,选取的特殊子帧配置满足以下公式三或公式四:
公式三:Ta<Tb+TI<Ta+GPCDMA-TO
公式四:Tb+TI<Ta<Tb+TI+GPLTE-TO
其中,Ta为第一无线帧中上行时隙占用的时间总长度;Tb为第二无线帧中上行时隙占用的时间总长度;GPCDMA为TD-SCDMA系统中保护间隔GP时隙的时间长度,GPLTE为选取的TD-LTE系统的特殊子帧配置中GP时隙的时间长度;TI为TD-LTE系统的上行链路到下行链路的切换时间,TO为基站的功率关断时间。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步骤30中,基站确定TD-SCDMA系统所使用的第一无线帧结构、TD-LTE系统所使用的第二无线帧结构具体还包括:将第一无线帧结构与第二无线帧结构之间的交叉时隙关闭,交叉时隙是指:
对于第一无线帧结构中的一个时隙,该时隙具有第一上下行类型(即该时隙为上行时隙或下行时隙或GP时隙),若第二无线帧结构中与该时隙对应的时隙具有第二上下行类型,第二上下行类型与第一上下行类型不同,则称这两个时隙为交叉时隙;或者,
对于第二无线帧结构中的一个时隙,该时隙具有第一上下行类型(即该时隙为上行时隙或下行时隙或GP时隙),若第一无线帧结构中与该时隙对应的时隙具有第二上下行类型,第二上下行类型与第一上下行类型不同,则称这两个时隙为交叉时隙。
在关闭交叉时隙时,可以按照时间传输资源减少量最小的原则,选择关闭TD-SCDMA系统或TD-LTE系统的交叉时隙。也即,若关闭TD-SCDMA系统的交叉时隙时系统时间传输资源的减少量小于关闭TD-LTE系统的交叉时隙时系统时间传输资源的减少量,则选择关闭TD-SCDMA系统的交叉时隙,若关闭TD-LTE系统的交叉时隙时系统时间传输资源的减少量小于关闭TD-SCDMA系统的交叉时隙时系统时间传输资源的减少量,则选择关闭TD-LTE系统的交叉时隙。
较佳的,在将第一无线帧结构与第二无线帧结构的交叉时隙关闭之前,确定该交叉时隙中是否包含上行导频时隙,若是,则将该上行导频时隙移动到除交叉时隙外的其他时隙,以避免上行导频时隙被关闭所导致的系统通信故障问题。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本方案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平移TD-LTE与TD-SCDMA系统的帧头位置,保证UL→DL切换点严格对齐,通过确定TD-LTE的适当GP大小避免两个系统的信号干扰。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为基本配置方案,即不考虑基站发射机功率爬升时间,具体如下:
Ta:表示TD-SCDMA系统的一个无线帧中上行时隙(UpPTs+上行业务时隙)占用的时间;
Tb:表示TD-LTE系统的一个无线帧中上行时隙(UpPTs+上行业务时隙)占用的时间;
按照Ta和Tb的关系,如果两个系统的帧结构可以共存,即不存在信号干扰,则存在以下两种情况,分析如下:
情况一:如图4A所示,Tb>Ta,该情况下,如果两个系统的帧结构能够共存,则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Ta<Tb<Ta+GPCDMA
情况二:如图4B所示,Tb<Ta,该情况下,如果两个系统的帧结构能够共存,则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Tb<Ta<Tb+GPLTE
由于TD-LTE系统中的特殊子帧比例可以调整,因此可以通过调整LTE系统中的GP时间,来满足上述两个条件式之一,以实现TD-SCDMA和TD-LTE系统的帧结构共存。
下面以TD-SCDMA时隙比例3∶4的情况为例说明该方案的情况:
步骤1:计算Ta值为2.15ms;
步骤2:将TD-LTE中所有的时隙比例和对应的特殊子帧比例带入到上述两个条件式中,满足以上两个条件式之一的配置即可满足和TD-SCDMA时隙比例3∶4共存;
步骤3:经过计算,确定LTE系统时隙配置为2∶1∶2(上行子帧:特殊子帧:下行子帧)时,采用下表中线段覆盖的特殊子帧配置的情况可以与TD-SCDMA时隙比例3∶4实现帧结构共存,其中交叉线部分为满足情况一的条件式的情况,斜线部分为满足情况二的条件式的情况:
步骤4:确定TD-SCDMA的帧头相对LTE帧头偏移1.025ms,按照该帧头偏移以及确定的上下行时隙配置分别收发TD-LTE系统和TD-SCDMA系统的信号。
Figure BSA00000137555700131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为补充配置方案,即考虑基站发射机功率爬升时间,具体如下:
在实际的设备中,基站侧由上行接收转为下行发送需要一定的设备切换时间,在TD-SCDMA系统中,每一个时隙后总有16码片的空闲时刻可以用于设备的切换,但是在TD-LTE的帧结构中没有预留这个切换时间。这使得,对于TD-LTE系统的终端来说,需要在其发送时需要考虑基站侧的UL→DL的切换时间,进行提前发送。具体如图5A所示:
其中,图5A中所示的定时提前不仅包括为了保证基站侧UL→DL的切换时间,还包括由于距离导致的终端信号传输时间。目前标准中初步确定UL→DL的切换时间为624个采样点,即约为20us。其中有3us是留给基站间不同步时的余量,这里主要考虑如果存在距离较近的基站且基站间不同步,时间点靠前的基站发射机打开时会对滞后的基站造成干扰,另外存在17us的基站发射机功率爬升时间。而对于TD-SCDMA系统,在8chip内已经完成了发射机的功率爬升,而且在每个时隙的最后存在16chip(12.5us)的保护间隔,因此对于TD-SCDMA系统,不必专门留出时间考虑发射机的功率爬升时间。
由上所述,在考虑到两个系统帧结构共存时,可以按照两个系统的最短爬升时间来设置功率爬升时间,例如都在12.5us内完成功率爬升进行设计,从而避免了两个系统由于功率爬升时间不同而造成的干扰。
TD-SCDMA系统和LTE系统共基站时,其发射机的关断时间为17us,对于TD-SCDMA系统,大约占用22chip,LTE系统大约需要523Ts。这段时间需要占用GP的时间,TD-SCDMA系统中GP固定为75us,而LTE系统中的GP是可调的,在考虑两个系统帧同步时,必须保证LTE系统的GP>75us,由表4中定义的TD-LTE系统的特殊子帧结构可知,最短的GP为1456Ts,因此是满足条件的,不必考虑基站DL→UL切换时间对于帧同步的影响。
在考虑了基站的爬升时间后,在本发明的基础方法上,可以按照以下的方法设置:
首先结合附图图对两种系统帧结构共存时的条件进行说明:
Ta:表示TD-SCDMA系统的一个无线帧中上行时隙(UpPTs+上行业务时隙)占用的时间;
Tb:表示TD-LTE系统的一个无线帧中上行时隙(UpPTs+上行业务时隙)占用的时间;
TI:TD-LTE系统的UL->DL切换时间;
To:基站的功率关断时间。
分析以下两种情况:
情况一:如图5B所示,Tb>Ta(LTE接收机打开的时间滞后于TD-SCDMA系统发射机关断完毕),此情况下,要使得两种系统的帧结构共存,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Ta<Tb+TI<Ta+GPCDMA-To;
情况二:如图5C所示,Tb<Ta(TD-SCDMA接收机打开的时间滞后于LTE系统发射机关断完毕),此情况下,要使得两种系统的帧结构共存,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Tb+TI<Ta<Tb+TI+GPLTETo;
满足上述两种情况下对应的条件式之一,即可实现TD-SCDMA和TD-LTE系统的帧结构同步。
下面以TD-SCDMA时隙比例3∶4的情况为例说明该方案的情况:
步骤1:计算Ta为2.15ms;
步骤2:将TD-LTE中所有的时隙比例和对应的特殊子帧比例带入到上述两个条件式中,满足以上条件式之一的配置即可满足和TD-SCDMA时隙比例3∶4共存,
步骤3:经过计算,确定LTE系统时隙配置为2∶1∶2(上行子帧:特殊子帧:下行子帧)时,采用下表中线段覆盖的特殊子帧配置的情况可以与TD-SCDMA时隙比例3∶4实现帧结构共存,其中交叉线部分为满足情况一的条件式的情况,斜线部分为满足情况二的条件式的情况;
步骤4:确定TD-SCDMA的帧头相对LTE帧头偏移1.0375ms(爬升时间按照12.5us,关断时间按照17us计算),按照该帧头偏移以及确定的上下行时隙配置分别收发TD-LTE系统和TD-SCDMA系统的信号。
Figure BSA00000137555700161
实施例三:关闭部分时隙的方案
本实施例中,以TD-SCDMA系统4∶3(上行时隙:下行时隙)来说明该方案。
步骤1:按照实施例二中的描述,确定可用的TD-LTE时隙配置,发现不存在可用的时隙配置,也即是对于TD-SCDMA系统中4∶3的时隙配置结构,不存在可用的TD-LTE子帧结构可与其共存;
步骤2:针对TD-SCDMA系统中4∶3的时隙配置结构,确定与该时隙配置结构的交叉时隙最少的TD-LTE帧结构配置2∶1∶2;如图6A所示;
步骤3:对TD-SCDMA系统中4∶3的时隙配置结构中的UpPTs进行转移(shifting),将其移到TD-SCDMA的时隙1(TS1)的尾部并与尾部对齐,如图6B所示:
步骤4:进行步骤3的操作之后,可以采用DwPTs为6592Ts时的0号特殊子帧配置;
步骤5:考虑到小区覆盖需要预留更多的时间作为路径延时,可以将TD-SCDMA的TS1时隙关闭,如图6C所示。采用了该步骤后,可以采用TD-LTE帧结构配置2∶1∶2结构共存,并且可以采用任意一种特殊子帧配置。在关闭了TS1时隙后,可以将UpPTs移动到TD-SCDMA的时隙2(TS2)或其他时隙。
对于TD-LTE中的DwPTS的功率较小对TD-SCDMA的上行信号干扰不大的情况,也可以考虑不关闭,可以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寻找合适的TD-LTE子帧配置。
参见图7,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TD-SCDMA系统和TD-LTE系统联合组网的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
基站70,用于确定TD-SCDMA系统所使用的第一无线帧结构、TD-LTE系统所使用的第二无线帧结构以及第一帧头偏移量;按照所述第一帧头偏移量,利用具有第一无线帧结构的第一无线帧向采用TD-SCDMA制式的终端发送信号和接收来自该终端的信号,利用具有第二无线帧结构的第二无线帧向采用TD-LTE制式的终端发送信号和接收来自该终端的信号;所述第一帧头偏移量是在第一无线帧中上行链路到下行链路的切换时间点,与第二无线帧中上行链路到下行链路的切换时间点对齐时,第一无线帧的起始时间与第二无线帧的起始时间之间的差值;
第一终端71,采用TD-SCDMA制式,用于按照第一无线帧结构接收来自基站的信号和向基站发送信号;
第二终端72,采用TD-LTE制式,用于按照第二无线帧结构接收来自基站的信号和向基站发送信号。
参见图8,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站,可以应用于上述通信系统中,该基站包括:
帧结构确定单元80,用于确定TD-SCDMA系统所使用的第一无线帧结构、TD-LTE系统所使用的第二无线帧结构以及第一帧头偏移量;所述第一帧头偏移量是在具有第一无线帧结构的第一无线帧中上行链路到下行链路的切换时间点,与具有第二无线帧结构的第二无线帧中上行链路到下行链路的切换时间点对齐时,第一无线帧的起始时间与第二无线帧的起始时间之间的差值;
信号发送单元81,用于按照所述第一帧头偏移量,利用第一无线帧向TD-SCDMA系统中的终端发送信号,利用第二无线帧向TD-LTE系统中的终端发送信号。
所述帧结构确定单元80包括:
从TD-SCDMA系统的多种上下行时隙比例配置中选取一种上下行比例配置,将采用该上下行比例配置的无线帧结构作为TD-SCDMA系统所使用的第一无线帧结构;
对于TD-LTE系统的各种上下行子帧比例配置,确定该上下行子帧比例配置对应的第二帧头偏移量,该第二帧头偏移量是在采用该上下行子帧比例配置的第三无线帧中上行链路到下行链路的切换时间点,与具有第一无线帧结构的第一无线帧中上行链路到下行链路的切换时间点对齐时,第三无线帧的起始时间与第一无线帧的起始时间之间的差值;
从确定的各第二帧头偏移量中选取数值最小的第二帧头偏移量,并将采用选取的第二帧头偏移量对应的上下行子帧比例配置的无线帧结构,确定为TD-LTE系统所使用的第二无线帧结构。
所述帧结构确定单元80还用于:
从TD-LTE系统的多种特殊子帧配置中选取一种特殊子帧配置,将选取的特殊子帧配置作为第二无线帧结构所采用的特殊子帧配置,选取的特殊子帧配置满足以下公式一或公式二:
公式一:Ta<Tb<Ta+GPCDMA
公式二:Tb<Ta<Tb+GPLTE
其中,Ta为第一无线帧中上行时隙占用的时间总长度;Tb为第二无线帧中上行时隙占用的时间总长度;GPCDMA为TD-SCDMA系统中保护间隔GP时隙的时间长度,GPLTE为选取的TD-LTE系统的特殊子帧配置中GP时隙的时间长度。
所述帧结构确定单元80还用于:
从TD-LTE系统的多种特殊子帧配置中选取一种特殊子帧配置,将选取的特殊子帧配置作为第二无线帧结构所采用的特殊子帧配置,选取的特殊子帧配置满足以下公式三或公式四:
公式三:Ta<Tb+TI<Ta+GPCDMA-TO
公式四:Tb+TI<Ta<Tb+TI+GPLTE-TO
其中,Ta为第一无线帧中上行时隙占用的时间总长度;Tb为第二无线帧中上行时隙占用的时间总长度;GPCDMA为TD-SCDMA系统中保护间隔GP时隙的时间长度,GPLTE为选取的TD-LTE系统的特殊子帧配置中GP时隙的时间长度;TI为TD-LTE系统的上行链路到下行链路的切换时间,TO为基站的功率关断时间。
所述帧结构确定单元80还用于:
将第一无线帧结构与第二无线帧结构之间的交叉时隙关闭。
所述帧结构确定单元80用于:
按照时间传输资源减少量最小的原则,选择关闭TD-SCDMA系统或TD-LTE系统的交叉时隙。
所述帧结构确定单元80还用于:
在将第一无线帧结构与第二无线帧结构的交叉时隙关闭之前,确定所述交叉时隙中是否包含上行导频时隙,若是,则将所述上行导频时隙移动到除所述交叉时隙外的其他时隙。
综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在TD-SCDMA系统和TD-LTE系统联合组网时,基站确定TD-SCDMA系统所使用的第一无线帧结构、TD-LTE系统所使用的第二无线帧结构以及帧头偏移量,该帧头偏移量是在具有第一无线帧结构的第一无线帧中上行链路到下行链路的切换时间点,与具有第二无线帧结构的第二无线帧中上行链路到下行链路的切换时间点对齐时,第一无线帧的起始时间与第二无线帧的起始时间之间的差值;然后基站按照该帧头偏移量,利用第一无线帧接收和发送TD-SCDMA系统的信号,利用第二无线帧接收和发送TD-LTE系统的信号,使得第一无线帧和第二无线帧中上行链路到下行链路的切换时间点对齐,能够有效降低两个系统信号相互干扰的程度。
进一步的,第一无线帧结构采用TD-SCDMA系统的一种上下行时隙比例配置,第二无线帧结构采用TD-LTE系统的一种上下行时隙比例配置,并且该上下行时隙比例配置满足以下条件:
该上下行子帧比例配置对应的帧头偏移量是TD-LTE系统的各种上下行时隙比例配置对应的帧头偏移量中的最小值,使得第二无线帧结构与第一无线帧结构的交叉时隙最少,进一步降低了两个系统信号相互干扰的程度。
进一步的,第二无线帧结构所采用的特殊子帧配置满足上述公式一或公式二,使得在不考虑基站发射机功率爬升时间的情况下,能够保证第二无线帧结构与第一无线帧结构中不存在交叉时隙,进一步降低了两个系统信号相互干扰的程度。
进一步的,第二无线帧结构所采用的特殊子帧配置满足上述公式三或公式四,使得在考虑基站发射机功率爬升时间的情况下,能够保证第二无线帧结构与第一无线帧结构中不存在交叉时隙,进一步降低了两个系统信号相互干扰的程度。
进一步的,还可以采取将第一无线帧结构中与第二无线帧结构的交叉时隙关闭或将第二无线帧结构中与第一无线帧结构的交叉时隙关闭的方案,来保证第二无线帧结构与第一无线帧结构中不存在交叉时隙,以进一步降低两个系统信号相互干扰的程度。
进一步的,在将第一无线帧结构中与第二无线帧结构的交叉时隙关闭之前或将第二无线帧结构中与第一无线帧结构的交叉时隙关闭之前,将交叉时隙中包含的上行导频时隙移动到其他时隙,避免了上行导频时隙被关闭所导致的系统通信故障问题。
综上,本发明能够有效降低或避免TD-SCDMA系统和TD-LTE系统之间的信号干扰,以实现TD-SCDMA系统和TD-LTE系统的共存。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1)

1.一种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SCDMA系统和时分长期演进TD-LTE系统联合组网时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基站确定TD-SCDMA系统所使用的第一无线帧结构、TD-LTE系统所使用的第二无线帧结构以及第一帧头偏移量;所述第一帧头偏移量是在具有第一无线帧结构的第一无线帧中上行链路到下行链路的切换时间点,与具有第二无线帧结构的第二无线帧中上行链路到下行链路的切换时间点对齐时,第一无线帧的起始时间与第二无线帧的起始时间之间的差值;
基站按照所述第一帧头偏移量,利用第一无线帧接收和发送TD-SCDMA系统的信号,利用第二无线帧接收和发送TD-LTE系统的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确定TD-SCDMA系统所使用的第一无线帧结构、TD-LTE系统所使用的第二无线帧结构包括:
从TD-SCDMA系统的多种上下行时隙比例配置中选取一种上下行比例配置,将采用该选取的一种上下行比例配置的无线帧结构作为TD-SCDMA系统所使用的第一无线帧结构;
对于TD-LTE系统的各种上下行子帧比例配置,确定该上下行子帧比例配置对应的第二帧头偏移量,该第二帧头偏移量是在采用该上下行子帧比例配置的第三无线帧中上行链路到下行链路的切换时间点,与具有第一无线帧结构的第一无线帧中上行链路到下行链路的切换时间点对齐时,第三无线帧的起始时间与第一无线帧的起始时间之间的差值;
从确定的各第二帧头偏移量中选取数值最小的第二帧头偏移量,并将采用选取的第二帧头偏移量对应的上下行子帧比例配置的无线帧结构,确定为TD-LTE系统所使用的第二无线帧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确定TD-SCDMA系统所使用的第一无线帧结构、TD-LTE系统所使用的第二无线帧结构还包括:
从TD-LTE系统的多种特殊子帧配置中选取一种特殊子帧配置,将选取的特殊子帧配置作为第二无线帧结构所采用的特殊子帧配置,选取的特殊子帧配置满足以下公式一或公式二:
公式一:Ta<Tb<Ta+GPCDMA
公式二:Tb<Ta<Tb+GPLTE
其中,Ta为第一无线帧中上行时隙占用的时间总长度;Tb为第二无线帧中上行时隙占用的时间总长度;GPCDMA为TD-SCDMA系统中保护间隔GP时隙的时间长度,GPLTE为选取的TD-LTE系统的特殊子帧配置中GP时隙的时间长度。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确定TD-SCDMA系统所使用的第一无线帧结构、TD-LTE系统所使用的第二无线帧结构还包括:
从TD-LTE系统的多种特殊子帧配置中选取一种特殊子帧配置,将选取的特殊子帧配置作为第二无线帧结构所采用的特殊子帧配置,选取的特殊子帧配置满足以下公式三或公式四:
公式三:Ta<Tb+TI<Ta+GPCDMA-TO
公式四:Tb+TI<Ta<Tb+TI+GPLTE-TO
其中,Ta为第一无线帧中上行时隙占用的时间总长度;Tb为第二无线帧中上行时隙占用的时间总长度;GPCDMA为TD-SCDMA系统中保护间隔GP时隙的时间长度,GPLTE为选取的TD-LTE系统的特殊子帧配置中GP时隙的时间长度;TI为TD-LTE系统的上行链路到下行链路的切换时间,TO为基站的功率关断时间。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确定TD-SCDMA系统所使用的第一无线帧结构、TD-LTE系统所使用的第二无线帧结构还包括:
将第一无线帧结构与第二无线帧结构之间的交叉时隙关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时间传输资源减少量最小的原则,选择关闭TD-SCDMA系统或TD-LTE系统的交叉时隙。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交叉时隙关闭之前,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确定所述交叉时隙中是否包含上行导频时隙,若是,则将所述上行导频时隙移动到除所述交叉时隙外的其他时隙。
8.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该基站包括:
帧结构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SCDMA系统所使用的第一无线帧结构、时分长期演进TD-LTE系统所使用的第二无线帧结构以及第一帧头偏移量;所述第一帧头偏移量是在具有第一无线帧结构的第一无线帧中上行链路到下行链路的切换时间点,与具有第二无线帧结构的第二无线帧中上行链路到下行链路的切换时间点对齐时,第一无线帧的起始时间与第二无线帧的起始时间之间的差值;
信号发送单元,用于按照所述第一帧头偏移量,利用第一无线帧向TD-SCDMA系统中的终端发送信号,利用第二无线帧向TD-LTE系统中的终端发送信号。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帧结构确定单元包括:
从TD-SCDMA系统的多种上下行时隙比例配置中选取一种上下行比例配置,将采用该选取的一种上下行比例配置的无线帧结构作为TD-SCDMA系统所使用的第一无线帧结构;
对于TD-LTE系统的各种上下行子帧比例配置,确定该上下行子帧比例配置对应的第二帧头偏移量,该第二帧头偏移量是在采用该上下行子帧比例配置的第三无线帧中上行链路到下行链路的切换时间点,与具有第一无线帧结构的第一无线帧中上行链路到下行链路的切换时间点对齐时,第三无线帧的起始时间与第一无线帧的起始时间之间的差值;
从确定的各第二帧头偏移量中选取数值最小的第二帧头偏移量,并将采用选取的第二帧头偏移量对应的上下行子帧比例配置的无线帧结构,确定为TD-LTE系统所使用的第二无线帧结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帧结构确定单元还用于:
从TD-LTE系统的多种特殊子帧配置中选取一种特殊子帧配置,将选取的特殊子帧配置作为第二无线帧结构所采用的特殊子帧配置,选取的特殊子帧配置满足以下公式一或公式二:
公式一:Ta<Tb<Ta+GPCDMA
公式二:Tb<Ta<Tb+GPLTE
其中,Ta为第一无线帧中上行时隙占用的时间总长度;Tb为第二无线帧中上行时隙占用的时间总长度;GPCDMA为TD-SCDMA系统中保护间隔GP时隙的时间长度,GPLTE为选取的TD-LTE系统的特殊子帧配置中GP时隙的时间长度。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帧结构确定单元还用于:
从TD-LTE系统的多种特殊子帧配置中选取一种特殊子帧配置,将选取的特殊子帧配置作为第二无线帧结构所采用的特殊子帧配置,选取的特殊子帧配置满足以下公式三或公式四:
公式三:Ta<Tb+TI<Ta+GPCDMA-TO
公式四:Tb+TI<Ta<Tb+TI+GPLTE-TO
其中,Ta为第一无线帧中上行时隙占用的时间总长度;Tb为第二无线帧中上行时隙占用的时间总长度;GPCDMA为TD-SCDMA系统中保护间隔GP时隙的时间长度,GPLTE为选取的TD-LTE系统的特殊子帧配置中GP时隙的时间长度;TI为TD-LTE系统的上行链路到下行链路的切换时间,TO为基站的功率关断时间。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帧结构确定单元还用于:
将第一无线帧结构与第二无线帧结构之间的交叉时隙关闭。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帧结构确定单元用于:
按照时间传输资源减少量最小的原则,选择关闭TD-SCDMA系统或TD-LTE系统的交叉时隙。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帧结构确定单元还用于:
在所述交叉时隙关闭之前,确定所述交叉时隙中是否包含上行导频时隙,若是,则将所述上行导频时隙移动到除所述交叉时隙外的其他时隙。
15.一种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SCDMA系统和时分长期演进TD-LTE系统联合组网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
基站,用于确定TD-SCDMA系统所使用的第一无线帧结构、TD-LTE系统所使用的第二无线帧结构以及第一帧头偏移量;按照所述第一帧头偏移量,利用具有第一无线帧结构的第一无线帧向采用TD-SCDMA制式的终端发送信号和接收来自该终端的信号,利用具有第二无线帧结构的第二无线帧向采用TD-LTE制式的终端发送信号和接收来自该终端的信号;所述第一帧头偏移量是在第一无线帧中上行链路到下行链路的切换时间点,与第二无线帧中上行链路到下行链路的切换时间点对齐时,第一无线帧的起始时间与第二无线帧的起始时间之间的差值;
第一终端,采用TD-SCDMA制式,用于按照第一无线帧结构接收来自基站的信号和向基站发送信号;
第二终端,采用TD-LTE制式,用于按照第二无线帧结构接收来自基站的信号和向基站发送信号。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用于:
从TD-SCDMA系统的多种上下行时隙比例配置中选取一种上下行比例配置,将采用该选取的一种上下行比例配置的无线帧结构作为TD-SCDMA系统所使用的第一无线帧结构;
对于TD-LTE系统的各种上下行子帧比例配置,确定该上下行子帧比例配置对应的第二帧头偏移量,该第二帧头偏移量是在采用该上下行子帧比例配置的第三无线帧中上行链路到下行链路的切换时间点,与具有第一无线帧结构的第一无线帧中上行链路到下行链路的切换时间点对齐时,第三无线帧的起始时间与第一无线帧的起始时间之间的差值;
从确定的各第二帧头偏移量中选取数值最小的第二帧头偏移量,并将采用选取的第二帧头偏移量对应的上下行子帧比例配置的无线帧结构,确定为TD-LTE系统所使用的第二无线帧结构。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还用于:
从TD-LTE系统的多种特殊子帧配置中选取一种特殊子帧配置,将选取的特殊子帧配置作为第二无线帧结构所采用的特殊子帧配置,选取的特殊子帧配置满足以下公式一或公式二:
公式一:Ta<Tb<Ta+GPCDMA
公式二:Tb<Ta<Tb+GPLTE
其中,Ta为第一无线帧中上行时隙占用的时间总长度;Tb为第二无线帧中上行时隙占用的时间总长度;GPCDMA为TD-SCDMA系统中保护间隔GP时隙的时间长度,GPLTE为选取的TD-LTE系统的特殊子帧配置中GP时隙的时间长度。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还用于:
从TD-LTE系统的多种特殊子帧配置中选取一种特殊子帧配置,将选取的特殊子帧配置作为第二无线帧结构所采用的特殊子帧配置,选取的特殊子帧配置满足以下公式三或公式四:
公式三:Ta<Tb+TI<Ta+GPCDMA-TO
公式四:Tb+TI<Ta<Tb+TI+GPLTE-TO
其中,Ta为第一无线帧中上行时隙占用的时间总长度;Tb为第二无线帧中上行时隙占用的时间总长度;GPCDMA为TD-SCDMA系统中保护间隔GP时隙的时间长度,GPLTE为选取的TD-LTE系统的特殊子帧配置中GP时隙的时间长度;TI为TD-LTE系统的上行链路到下行链路的切换时间,TO为基站的功率关断时间。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还用于:
将第一无线帧结构与第二无线帧结构之间的交叉时隙关闭。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用于:
按照时间传输资源减少量最小的原则,选择关闭TD-SCDMA系统或TD-LTE系统的交叉时隙。
21.如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还用于:
在将所述交叉时隙关闭之前,确定所述交叉时隙中是否包含上行导频时隙,若是,则将所述上行导频时隙移动到除所述交叉时隙外的其他时隙。
CN 201010194669 2010-05-28 2010-05-28 系统联合组网时的信号传输方法、系统和设备 Active CN1022640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194669 CN102264076B (zh) 2010-05-28 2010-05-28 系统联合组网时的信号传输方法、系统和设备
PCT/CN2011/074542 WO2011147300A1 (zh) 2010-05-28 2011-05-24 系统联合组网时的信号传输方法、系统和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194669 CN102264076B (zh) 2010-05-28 2010-05-28 系统联合组网时的信号传输方法、系统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64076A true CN102264076A (zh) 2011-11-30
CN102264076B CN102264076B (zh) 2013-10-16

Family

ID=450033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194669 Active CN102264076B (zh) 2010-05-28 2010-05-28 系统联合组网时的信号传输方法、系统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64076B (zh)
WO (1) WO2011147300A1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23589A (zh) * 2011-12-23 2012-06-2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带拉远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3457628A (zh) * 2013-08-19 2013-12-18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Td-lte检波同步方法与系统
CN103687014A (zh) * 2012-09-24 2014-03-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共模基站的交叉时隙干扰协调方法及基站
CN103857031A (zh) * 2012-12-06 2014-06-11 阿尔卡特朗讯 用于处理保持模式下的时间不准的方法和装置
WO2015180640A1 (zh) * 2014-05-29 2015-12-03 索尼公司 用于时分双工无线通信小区间同步检测的电子设备和方法
CN109803371A (zh) * 2017-11-17 2019-05-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0337149A (zh) * 2013-01-16 2019-10-15 日电(中国)有限公司 用于在tdd系统中执行tti绑定的方法和设备
CN113258954A (zh) * 2021-06-16 2021-08-13 南京典格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复杂度的tdd-lte同步方法及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79653B (zh) * 2012-04-27 2016-05-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指示td-lte终端接收下行导频时隙的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45832A (zh) * 2007-10-09 2008-03-19 东南大学 一种时分同步码分多址与移动自组织网络融合的组帧方法
CN101282168A (zh) * 2007-04-03 2008-10-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时分双工移动通信系统共存时无线帧的发射方法、系统
CN101360339A (zh) * 2008-09-28 2009-02-04 熊猫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融合时分同步码分多址蜂窝网与自组网的接入控制方法
CN101686465A (zh) * 2008-01-14 2010-03-3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适用于tdd系统邻频共存的处理设备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15189B (zh) * 2007-10-16 2011-12-0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lte tdd系统与td-scdma系统共存的方法
CN101431808B (zh) * 2007-11-09 2012-08-2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时分双工系统的共存方法及装置
CN101159479B (zh) * 2007-11-09 2013-06-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时分双工系统中特殊时隙的配置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82168A (zh) * 2007-04-03 2008-10-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时分双工移动通信系统共存时无线帧的发射方法、系统
CN101145832A (zh) * 2007-10-09 2008-03-19 东南大学 一种时分同步码分多址与移动自组织网络融合的组帧方法
CN101686465A (zh) * 2008-01-14 2010-03-3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适用于tdd系统邻频共存的处理设备和方法
CN101360339A (zh) * 2008-09-28 2009-02-04 熊猫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融合时分同步码分多址蜂窝网与自组网的接入控制方法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23589A (zh) * 2011-12-23 2012-06-2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带拉远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3687014B (zh) * 2012-09-24 2016-12-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共模基站的交叉时隙干扰协调方法及基站
CN103687014A (zh) * 2012-09-24 2014-03-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共模基站的交叉时隙干扰协调方法及基站
WO2014044227A1 (zh) * 2012-09-24 2014-03-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共模基站的交叉时隙干扰协调方法及基站
CN103857031B (zh) * 2012-12-06 2017-07-25 阿尔卡特朗讯 用于处理保持模式下的时间不准的方法和装置
CN103857031A (zh) * 2012-12-06 2014-06-11 阿尔卡特朗讯 用于处理保持模式下的时间不准的方法和装置
CN110337149A (zh) * 2013-01-16 2019-10-15 日电(中国)有限公司 用于在tdd系统中执行tti绑定的方法和设备
CN110337149B (zh) * 2013-01-16 2023-06-16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用于在tdd系统中执行tti绑定的方法和设备
CN103457628B (zh) * 2013-08-19 2015-07-01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Td-lte检波同步方法与系统
CN103457628A (zh) * 2013-08-19 2013-12-18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Td-lte检波同步方法与系统
WO2015180640A1 (zh) * 2014-05-29 2015-12-03 索尼公司 用于时分双工无线通信小区间同步检测的电子设备和方法
US10257010B2 (en) 2014-05-29 2019-04-09 Sony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synchronous detection between time division duplex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ells
US10708108B2 (en) 2014-05-29 2020-07-07 Sony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synchronous detection between time division duplex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ells
CN109803371A (zh) * 2017-11-17 2019-05-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9803371B (zh) * 2017-11-17 2023-06-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3258954A (zh) * 2021-06-16 2021-08-13 南京典格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复杂度的tdd-lte同步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64076B (zh) 2013-10-16
WO2011147300A1 (zh) 2011-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64076B (zh) 系统联合组网时的信号传输方法、系统和设备
EP3866370B1 (en) Flexible slot structure for cellular communication in unlicensed spectrum
CN101483511B (zh) 适用于多tdd系统共存的方法
CN100502282C (zh) 一种时分双工系统同步信号发送方法
CN105828349A (zh) 一种基于td-lte系统的远端干扰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1646234A (zh) 一种定时提前量的获取方法
CN102035637B (zh)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和设备
US907820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iming advance estimation
KR101770906B1 (ko) 셀룰러 및 d2d 혼합 네트워크의 통신 방법 및 사용자 장비
CN102014462A (zh) 一种小区搜索方法及设备
US20160066290A1 (en) Cell Timing Synchronization Via Network Listening
JP2010539825A (ja) マルチメディアブロードキャストマルチキャストサービス専用キャリアのアクセス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6792837B (zh) 一种td-lte系统的上下行切换方法
CN101841906B (zh) 帧同步发射的方法和基站
KR101621292B1 (ko) Lte-tdd 네트워크와 wimax 네트워크를 동기화하는 방법, 기지국 및 시스템
CN105450382A (zh) 用于媒体播放的时钟同步方法及设备
CN104469926A (zh) 一种d2d系统中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4812049A (zh) 一种基站间同步的方法和设备
EP3053391B1 (en) Mechanism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06059978B (zh) 免许可频段下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CN1913393B (zh) 实现时分双工系统全网基站同步的方法及装置
WO2020191657A1 (en) Sidelink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CN102761858A (zh) 一种双模单天线终端及其射频共用控制的方法
CN110022603A (zh) 一种基站间的同步方法及装置
CN106888497B (zh) 用于小区搜索的无线帧结构实现方法、系统、基站、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24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