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61415A - 梯度多孔材料能量吸收能力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梯度多孔材料能量吸收能力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61415A
CN102261415A CN 201110121662 CN201110121662A CN102261415A CN 102261415 A CN102261415 A CN 102261415A CN 201110121662 CN201110121662 CN 201110121662 CN 201110121662 A CN201110121662 A CN 201110121662A CN 102261415 A CN102261415 A CN 1022614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ous material
gradient porous
gradient
relative density
energy absorp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1012166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61415B (zh
Inventor
刘颖
张群峰
陈绍婷
吴鹤翔
杨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 20111012166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61415B/zh
Publication of CN1022614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614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614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6141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多孔材料能量吸收控制技术领域中的一种梯度多孔材料能量吸收能力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梯度多孔材料受到冲击时的能量吸收过程和承受的应力水平。该方法包括:引入用于反应冲击速度与梯度多孔材料能量吸收相关性的速度相关因子;引入与冲击方向位移相关的函数;通过调节相对密度,控制梯度多孔材料的能量吸收能力。本发明提供了梯度多孔材料相对密度的梯度设计方法,控制材料的能量吸收能力,提高材料的能量吸收效率。

Description

梯度多孔材料能量吸收能力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多孔材料能量吸收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梯度多孔材料能量吸收能力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化工、建筑、交通等众多领域中,多孔材料的能量吸收功能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实际的应用中,被防护物往往是在要求具有质量限制的应用场合中或者面对确定的冲击荷载作用时被使用,这就要求在发挥多孔材料所具有的能量吸收功能的过程中,尽可能的提高多孔材料的能量吸收效率,对被防护物起到更有效的冲击防护作用,并且使吸收能量的过程和效率可以控制,从而实现多孔材料的多目标优化。根据实际应用对多孔材料进行设计,能更加符合应用环境,使得多孔材料能量吸收功能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在申请号为200920270168.9的实用新型专利《能量吸收结构》中已经提出了一种功能梯度多孔材料。此材料通过对胞元几何尺寸(胞元半径、胞元壁厚等)的控制来控制材料相对密度沿一定方向的梯度变化,进而使得材料的承载能力变成了一个可控的空间变量而不再是一个恒定值。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材料梯度的调整,可以控制材料的能量吸收过程(变形前程或是后程),进而对传入被保护结构的应力水平进行控制,提高被保护结构的安全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针对确定的应用场合,在质量及结构尺寸一定的条件下,如何选取和设计材料梯度,更好地发挥梯度多孔材料的能量吸收功能,对于实现梯度多孔材料的多目标优化设计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梯度多孔材料能量吸收能力的控制方法,对于已有梯度多孔材料,通过选取适当的相对密度梯度,使其在受到冲击时,能量吸收过程和承受的应力水平可以控制,进而提高能量吸收能力和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梯度多孔材料能量吸收能力的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引入用于反应冲击速度与梯度多孔材料能量吸收相关性的速度相关因子;
步骤2:引入与冲击方向位移相关的函数;
步骤3:通过调节相对密度,控制梯度多孔材料的能量吸收能力。
所述步骤1具体是在密实应变的理论值εd的计算公式εd=1-ρ*s中引入反应冲击速度与梯度多孔材料能量吸收相关性的速度相关因子f(v),将密实应变的理论值εd的计算公式变为εd=f(v)·(1-ρ*s);其中,v为冲击速度。
所述步骤2具体是在梯度多孔材料相对密度Δρ的计算公式中引入与冲击方向位移相关的函数,使梯度多孔材料相对密度Δρ的计算公式变为Δρ=ρ*·g(y);其中,y是冲击方向上的位移,ρ*为多孔材料的相对密度。
所述步骤3具体是,当冲击产生的最大应力确定时,通过选取与冲击方向位移相关的函数,确定梯度多孔材料的相对密度,从而得到可控的应力平台长度,控制梯度多孔材料的能量吸收能力。
所述步骤3具体是,当材料空间不变时,通过调整梯度多孔材料相对密度的梯度变化,调控单位体积和单位质量所吸收的能量,从而控制梯度多孔材料的能量吸收能力。
本发明通过选取适当的梯度多孔材料相对密度的梯度,使梯度多孔材料受到冲击时的能量吸收过程和承受的应力水平可以被控制,提高了能量吸收能力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梯度多孔材料相对密度的梯度计算模型示意图;
图2是梯度多孔材料单位质量的能量吸收率-应变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优选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应该强调的是,下述说明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及其应用。
通过大量数值计算分析与实际工程的应用表明,梯度多孔材料的平台应力值与冲击速度有关。根据一维冲击波理论,多孔材料动态冲击应力与冲击速度的简单关系式为
σ p = σ 0 + ρ * v 2 ϵ d = σ 0 + A v 2 - - - ( 1 )
εd=1-ρ*s    (2)
其中,σp为梯度多孔材料受到冲击压缩后产生的平台应力,σ0为梯度多孔材料准静态的平台应力,A=ρ*d,密实应变的理论值εd由多孔材料孔隙率决定。Δρ=ρ*s表示梯度多孔材料相对密度,ρ*为多孔材料密度,ρs为基体密度。
由计算可知,冲击应力和应变与冲击速度相关,因此,我们引入速度相关因子f,反应冲击速度与梯度多孔材料能量吸收的相关性。即
εd=f(v)·(1-ρ*s)          (3)
其中,速度相关因子f(v)与冲击速度相关,低速时f(v)=0.6~0.7,中速时f(v)=0.7~0.85,高速时f(v)=0.85~0.95,f(v)取值范围可不连续。
不同胞元块胞元的相对密度沿冲击方向呈梯度变化,即
Δρ=ρ*·g(y)                   (4)
其中,g(y)为与冲击方向位移相关的函数,y是冲击方向上的位移。g(y)的形式多样,可为线性也可是非线性。通过函数g(y)的改变,来控制相对密度Δρ的变化,使相对密度呈梯度变化,从而控制该梯度多孔材料的承载能力。
将公式(2)、(3)、(4)代入(1),得到应力
σ p = σ 0 + ρ * v 2 f ( v ) · [ 1 - ρ * · g ( y ) ] = σ 0 + Δρ · v 2 g ( y ) · f ( v ) ( 1 - Δρ ) - - - ( 5 )
由公式(5)可知,应力σp与梯度多孔材料的属性、冲击速度以及相对密度的梯度相关。
由于不同相对密度胞元对应的临界破坏力不同,由不同相对密度胞元组成的梯度多孔材料,各部分的变形使得梯度多孔材料的响应表现出分段特性。分段平台相对长度为
ΔSi=(1-Δρ)·ΔLi=εd·Li/L    (6)
分段平台的长度可根据不同组成部分的长度相对于结构沿受冲击方向的长度的比值与试件孔隙率的乘积来确定。其中,相对长度ΔLi=Li/L,Li为第i层胞元块长度,L为总厚度。
由上可知,基于已有模型(如图1所示,其中L1、L2分别表示材料原有结构尺寸,v表示冲击速度,1表示冲击压缩面,2表示固定面),通过数值计算,可以确定梯度多孔材料单位质量的能量吸收率
W M = W V Δρ · ρ S , - - - ( 7 )
其中WV为单位体积所吸收的能量,即
W V = ∫ 0 ϵ d σ ( ϵ ) dϵ , - - - ( 8 )
如图2所示。
基于公式(5),本发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根据实际工程需要完成对梯度多孔材料的设计:
第一:在已知所使用的多孔材料的属性时,即相对密度Δρ和与冲击方向位移相关的函数f(y)均为已知,通过公式(5)计算,可以对材料的应力、应变以及能量吸收能力进行准确预测;
第二:实际应用中,当梯度多孔材料的应用场合受到已有工况的限制时,如冲击产生的最大应力σmax已知时,可以通过选取适当的与冲击方向位移相关的函数f(y),确定材料的相对密度Δρ,从而得到可控的应力响应和应力平台长度,在有效的控制能量吸收的过程中,同时满足最大应力要求;
第三:在结构空间尺寸大小受到限制的应用场合,为了满足空间要求,同时控制材料压缩应力σ在最大许用应力范围内,可通过公式(5)选择相对密度的大小及材料的梯度排布,在保证满足结构空间尺寸的限制下,增加单位质量所吸收的能量,提高能量吸收效率。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计算结果与理论值的有效误差在20%以内,可以有效地用于梯度多孔材料的梯度设计。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为实现梯度多孔材料梯度及能量吸收的多目标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有效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5)

1.一种梯度多孔材料能量吸收能力的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引入用于反应冲击速度与梯度多孔材料能量吸收相关性的速度相关因子;
步骤2:引入与冲击方向位移相关的函数;
步骤3:通过调节相对密度,控制梯度多孔材料的能量吸收能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梯度多孔材料能量吸收能力的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1具体是在密实应变的理论值εd的计算公式εd=1-ρ*s中引入反应冲击速度与梯度多孔材料能量吸收相关性的速度相关因子f(v),将密实应变的理论值εd的计算公式变为εd=f(v)·(1-ρ*s);其中,v为冲击速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梯度多孔材料能量吸收能力的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2具体是在梯度多孔材料相对密度Δρ的计算公式中引入与冲击方向位移相关的函数,使梯度多孔材料相对密度Δρ的计算公式变为Δρ=ρ*·g(y);其中,y是冲击方向上的位移,ρ*为多孔材料的相对密度。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梯度多孔材料能量吸收能力的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3具体是,当冲击产生的最大应力确定时,通过选取与冲击方向位移相关的函数,确定梯度多孔材料的相对密度,从而得到可控的应力平台长度,控制梯度多孔材料的能量吸收能力。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梯度多孔材料能量吸收能力的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3具体是,当材料空间不变时,通过调整梯度多孔材料相对密度的梯度变化,调控单位体积和单位质量所吸收的能量,从而控制梯度多孔材料的能量吸收能力。
CN 201110121662 2011-05-11 2011-05-11 梯度多孔材料能量吸收能力的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614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121662 CN102261415B (zh) 2011-05-11 2011-05-11 梯度多孔材料能量吸收能力的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121662 CN102261415B (zh) 2011-05-11 2011-05-11 梯度多孔材料能量吸收能力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61415A true CN102261415A (zh) 2011-11-30
CN102261415B CN102261415B (zh) 2013-02-27

Family

ID=450081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121662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61415B (zh) 2011-05-11 2011-05-11 梯度多孔材料能量吸收能力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61415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33530A (zh) * 2014-04-24 2014-09-10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一种提高并控制多胞材料能量吸收效率的方法
CN105447281A (zh) * 2015-12-30 2016-03-30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一种自相似层级多胞材料能量吸收控制方法
CN106777813A (zh) * 2017-01-16 2017-05-31 中原工学院 一种提高并控制多胞材料能量吸收效率的方法
CN109284542A (zh) * 2018-09-04 2019-01-29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高强度多孔材料吸能装置及多孔材料强度确定方法
CN114450503A (zh) * 2019-08-07 2022-05-06 思瑞史密斯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单结构体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526634U (zh) * 2009-11-24 2010-07-14 刘颖 能量吸收结构
CN201714890U (zh) * 2010-06-30 2011-01-19 何云 能量吸收材料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526634U (zh) * 2009-11-24 2010-07-14 刘颖 能量吸收结构
CN201714890U (zh) * 2010-06-30 2011-01-19 何云 能量吸收材料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33530A (zh) * 2014-04-24 2014-09-10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一种提高并控制多胞材料能量吸收效率的方法
CN104033530B (zh) * 2014-04-24 2017-11-28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一种提高并控制多胞材料能量吸收效率的方法
CN105447281A (zh) * 2015-12-30 2016-03-30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一种自相似层级多胞材料能量吸收控制方法
CN105447281B (zh) * 2015-12-30 2018-12-07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一种自相似层级多胞材料能量吸收控制方法
CN106777813A (zh) * 2017-01-16 2017-05-31 中原工学院 一种提高并控制多胞材料能量吸收效率的方法
CN109284542A (zh) * 2018-09-04 2019-01-29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高强度多孔材料吸能装置及多孔材料强度确定方法
CN109284542B (zh) * 2018-09-04 2022-08-16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高强度多孔材料吸能装置及多孔材料强度确定方法
CN114450503A (zh) * 2019-08-07 2022-05-06 思瑞史密斯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单结构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61415B (zh) 2013-0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61415B (zh) 梯度多孔材料能量吸收能力的控制方法
Gu et al. Across-wind loads of typical tall buildings
Yang et al.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for empty and foam-filled square columns under oblique impact loading
Ying et al. Multiobjective crashworthiness optimization of thin-walled structures with functionally graded strength under oblique impact loading
CN101241521B (zh)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轿车车身综合性能指标建模方法
CN102222126B (zh) 一种级配碎石三轴试验的数值模拟方法
Zhou et al. In-plane impact behavior of 3D-printed auxetic stainless honeycombs
CN107505842A (zh) 一种数控机床广义空间切削稳定性预测与优化方法
CN104894968A (zh) 一种可抗强/台风的大跨度桥梁用桥塔
CN106300338A (zh) 基于轨迹灵敏度的受端电网动态频率安全量化评估方法
Zhang et al. A two-stage hybrid optimization for honeycomb-type cellular structures under out-of-plane dynamic impact
CN105022919A (zh) 一种预测圆形金属薄板低速冲击凹坑尺寸的方法
Fan et al. Crashworthiness and energy absorption of UHPFRC-steel composite sandwich structures under impact loading
CN104033530A (zh) 一种提高并控制多胞材料能量吸收效率的方法
Xu et al. Porosity, gradient and impact velocity effects on compressive response of foamed concrete
CN103954416A (zh) 泡沫夹芯结构受撞击后的挠度分析方法
CN110849750B (zh) 不同冲击速度下蜂窝材料耐撞性能的测定方法
Wang et al. Strain-rate effect on initial crush stress of irregular honeycomb under dynamic loading and its deformation mechanism
Abuthakeer et al. Structural redesigning of a cnc lathe bed to improve its static and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CN105447281A (zh) 一种自相似层级多胞材料能量吸收控制方法
Nouri Damghani et al.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andwich panel with the corrugated core filled with metal foam: Mathematical and Numerical methods
Wang et al. Influence of the geometric parameters on the densification onset strain of double-walled honeycomb aluminum under out-of-plane compression
Meng et al. Investigation on lateral impact resistant performance of aluminum foam-filled 6082-T6 aluminum alloy circular tubes: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y
Deng et al. Dynamic responses of the shallow foundation of an onshore wind turbine
Tafreshi et al. Cyclic loading on foundation to evaluate the coefficient of elastic uniform compression of san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u Ying

Inventor after: Mao Jun

Inventor after: Chen Shaoting

Inventor after: Wu Hexiang

Inventor after: Yang Shuai

Inventor before: Liu Ying

Inventor before: Zhang Qunfeng

Inventor before: Chen Shaoting

Inventor before: Wu Hexiang

Inventor before: Yang Shuai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LIU YING ZHANG QUNFENG CHEN SHAOTING WU HEXIANG YANG SHUAI TO: LIU YING MAO JUN CHEN SHAOTING WU HEXIANG YANG SHUAI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227

Termination date: 2014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