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56664A - 用于捕捉通过生物介质的声和电磁场的作用在初始晶体结构中诱导的变化的方法和用于执行所述方法的装置、用于在复制晶体的结构中复制初始晶体结构的变化的方法(变型)和用于执行所述方法的装置(变型)、用于对生物对象施加影响的方法(变型)和用于执行所述方法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捕捉通过生物介质的声和电磁场的作用在初始晶体结构中诱导的变化的方法和用于执行所述方法的装置、用于在复制晶体的结构中复制初始晶体结构的变化的方法(变型)和用于执行所述方法的装置(变型)、用于对生物对象施加影响的方法(变型)和用于执行所述方法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56664A
CN102256664A CN2009801504525A CN200980150452A CN102256664A CN 102256664 A CN102256664 A CN 102256664A CN 2009801504525 A CN2009801504525 A CN 2009801504525A CN 200980150452 A CN200980150452 A CN 200980150452A CN 102256664 A CN102256664 A CN 1022566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ystal
semiconductor junction
biomedia
crystal structure
effe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5045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列夫·达维多维奇·拉斯涅特索夫
I·Y·沙瓦特斯曼
V·V·车尔潘尼可夫
V·M·穆德罗夫
M·E·韦诺库罗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2129498&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2256664(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22566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566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btained by treating materials with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 Therapies using these preparations
    • A61K41/0004Homeopathy; Vitalisation; Resonance; Dynamisation, e.g. esoteric applications; Oxygenation of bloo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7/00Ultrasound therapy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athology (AREA)
  • Alternative & Traditional Medicine (AREA)
  • Hemat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Ultrasonic Waves (AREA)
  • Ultra Sonic Daignosis Equipment (AREA)
  • Radiation-Therapy Devices (AREA)
  • Magnetic Treatmen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并且在物理疗法中可用于控制生物对象的功能。一种用于捕捉通过生物介质的声和电磁场的作用在初始晶体的结构中诱导的变化的方法,包括:使用其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半导体结的晶体,将所述晶体定位在与置于容器中的所述生物介质直接接触的绝缘板上,并且通过将所述晶体结构的半导体结暴露于截止极性电脉冲捕捉所述晶体结构中的变化。一种用于在复制晶体结构中复制发生在初始晶体结构中的变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两晶体都定位在注水中空绝缘筒的一个面上;然后将所述初始晶体的半导体结重复暴露于正极性再现脉冲的作用,其后将所述复制晶体的半导体结曝光于捕捉截止极性脉冲的作用。一种用于对生物对象造成影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具有变化结构的晶体定位在注水中空绝缘筒的一个面上,所述注水中空绝缘筒的另一个面与所述生物对象直接接触,并且将所述晶体的半导体结重复暴露于正极性电脉冲的作用。根据第二变型的用于对生物对象造成影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晶体的半导体结重复暴露于正极性再现电脉冲的作用,并且生成的电流振荡调制要被引导到所述生物对象的发光二极管的光通量。一种用于捕捉通过生物介质的声和电磁场的作用在包括至少一个半导体结的初始晶体的结构中诱导的变化的装置,包括其出口以截止极性连接到所述晶体2的半导体结的捕捉脉冲发生器1,所述晶体安装在与置于容器6中的所述生物介质5接触的绝缘板4上。一种用于在复制晶体结构中复制发生在初始晶体结构中的变化的装置包括:其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半导体结的晶体,其中在所述初始晶体结构中捕捉通过生物介质的声和电磁场的作用诱导的变化;以正极性连接到所述初始晶体的半导体结去再现脉冲发生器;以截止极性连接到所述复制晶体的半导体结的捕捉脉冲发生器,其中所述晶体位于充满水性介质的中空绝缘筒的一个面上。一种用于对生物对象造成影响的装置包括:采用晶体的形式的暴露源,所述晶体包括至少一个半导体结,在所述晶体的结构中通过生物介质的声和电磁场的作用诱导的变化被捕捉;其出口以正极性连接到所述晶体的半导体结的再现脉冲发生,所述晶体位于充满水性介质的绝缘筒的一个面上,另一个面与所述生物对象直接接触。根据第二变型的用于对生物对象造成影响的装置包括:采用晶体的形式的暴露源,所述晶体包括至少一个半导体结,在所述晶体的结构中通过生物介质的声和电磁场的作用诱导的变化被捕捉;其出口以正极性连接到所述晶体的半导体结的再现脉冲发生器,所述晶体的出口连接到用于曝光所述生物对象的发光二极管或半导体激光器。

Description

用于捕捉通过生物介质的声和电磁场的作用在初始晶体结构中诱导的变化的方法和用于执行所述方法的装置、用于在复制晶体的结构中复制初始晶体结构的变化的方法(变型)和用于执行所述方法的装置(变型)、用于对生物对象施加影响的方法(变型)和用于执行所述方法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并且在物理疗法中可用于控制生物对象的功能。
背景技术
在彼此分离的两个组织培养物的系统中,已知细胞相互作用。
在莫斯科学院进行了控制药物的实验(参见http:www/mricm.com/mricm/feedback/)。该实验的基本思想是由A.Sh.Avshalumov提出的假设:当生物对象被破坏(或结构自组织)时,储存在该对象内部的高度组织化键中的能量以携带关于该对象的性质的信息的某种发射的形式被释放;在某些条件下,该发射会影响其他生物对象,诱导这些对象的性质的特定变化,也就是说,扮演控制作用的角色。该方案具有双室气密系统,一个绝缘室包含作为暴露(exposure)源对象的生物物质,并且另一个包含接收物对象,一种其性质借助于当源对象的结构变化(被破坏)时刻出现的远距离影响将朝着用户希望的方向变化的生物物质。在实验期间监测每个室内部的温度以及源对象室内部的压力。装置的设计不考虑从源对象到接收物对象的能量传递。与专攻微生物学的俄罗斯科学院的许多前沿研究机构合作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包括有关β细胞(揭示了远距离刺激效应对β细胞培养物的影响)、莱迪希(Leydig)细胞(细胞的增殖活性和睾酮产生功能增加)和人体干细胞(细胞活性的主要指标增加)的实验。从这些实验的结果判断,作者发现了一个生物对象对另一个生物对象的远距离控制影响,该影响被显现为对所述另一个生物对象的性质的特定变化的诱导。
在该领域中的研究导致设计出了用于在生物介质的细胞大量死亡期间或在提供细胞的加强发育和增殖的刺激因素的影响期间在载体上捕捉生物介质的固有场的众多方法,并且导致在前述载体的基础上创建允许具体地在人体内控制等同细胞的活性的有源装置。
存在一种用于在实验中引起对致病微生物、病毒或肿瘤细胞(参见俄罗斯联邦专利No.2250788,A61N5/00,2005)的波动作用的方法。该方法借助于Gann效应二极管晶体如下被执行:在预先将该晶体与上述微生物或病毒或肿瘤细胞接触之后将对所述晶体的工作体积施加馈送电压,然后所述晶体被断路并且被定位在哺乳动物的针压点或区。对于预先使晶体接触,在抑制因素(例如抗生素、或杀菌剂、或热冲击、或紫外光、或辐射)的影响下在致病微生物或病毒或肿瘤细胞的大量死亡期间使用它们的固有振荡。此外,对于预先接触,在哺乳动物的原生微生物受到有利刺激因素(例如促双歧杆菌或催乳生长刺激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影响期间哺乳动物的原生微生物的固有振荡是有用的,所述有利刺激因素在对数生长阶段提供原生微生物的加强发育和增殖。从Gann效应二极管发射的波到达对象(微生物),由对象的固有振荡调制,被反射回,并且到达二极管。通过切断供电,在反射电磁波的作用下形成二极管的晶体结构。该方法的缺点在于在计及以下实事的情况下所得载体的低效率:Gann效应二极管与对象的固有振荡的非线性相互作用需要发生调制,但是这些相互作用即使有也是可忽略的,因此调制深度低。与背景辐射相比,从对象反射的波对Gann效应二极管结构的影响是可忽略的。
存在一种用于改变生物细胞的活性的装置(参见俄罗斯联邦专利No.2055604,1993),其包括执行电磁波的初始接收和随后传输的有源单元,该单元紧靠生物细胞被定位。该有源单元被设计为单个单元并且存储接收到的电磁波。温度变化单元附连到该有源单元。使用半导体装置的晶体作为所述单个单元;使用该装置的至少一个半导体结作为所述温度变化单元,电源与所述半导体结连接。该发明使用晶体管作为半导体装置,所述晶体管的发射极直接连接到电源并且通过开关连接到集电极,其中所述晶体管的基极经由电阻器连接到它的集电极。该装置配备有屏蔽外壳和盖以用于保护存储在装置存储器中的数据免受外部影响。
该装置以如下方式操作。首先,关于储藏细胞的代谢活性的信息被通过任何已知方法转换而被记录到存储单元。温度变化单元执行对单个单元的加热。在这之后,以生物共振频率将关于储藏细胞的变化的代谢活性的信息记录到存储单元。在加热之后强制或自然冷却。冷却可以在加热之前,这构成单个单元的温度变化循环。然后,携带其活性将被改变的致病微生物的患者紧靠单个单元定位,并且执行温度变化循环。振荡器以细胞的生物共振频率发射低强度电磁波。作为暴露的结果,被暴露的细胞的代谢活性在类似于具有变化代谢活性的储藏细胞的水平被建立。为了长时间保持被暴露的细胞中的特定代谢活性,在某些时间间隔内执行重复曝光期。
根据俄罗斯联邦专利No.2055604的记录方法的多次实验检验表明该装置不提供致病微生物的灭活并且不提供对在人或动物体内出现的各种致病和条件致病微生物的高效灭除。该装置的低效率主要源于记录过程中灭活菌株与周围介质的弱相互作用。细胞的代谢活性减小意味着作为细胞内主要能量源的代谢率减小,自然导致细胞的所有外部能量表现(即,待记录的电磁场)的减小,由此控制记录水平。另一个缺点在于屏蔽外壳和盖不仅使记录低效,而且抑制随后的治疗效果。此外,在治疗作用期间的数据记录和数据读出都以等同方式出现。如果晶体携带关于灭活菌株的任何信息,则除了记录数据的再现以外,在每次康复期期间应当记录空缺(屏蔽下)外部场;也就是说,晶体应当输入它的自然状态而不是存储先前的记录。
关于探讨的问题,本发明的最相关现有技术是根据俄罗斯联邦专利No.2199356,2000的用于将来自灭活致病微生物的菌株的极化电磁发射记录在晶体上的方法和用于执行该方法的装置、用于改变致病微生物的菌株的活性的方法和用于执行该方法的装置、以及用于从人或动物灭除致病微生物的菌株的方法。
该记录方法包括灭活试管中的储藏致病微生物的菌株,将试管紧靠用于记录、再现生物细胞的发射光谱的装置定位,再现生物细胞的发射光谱,以及在从10到400℃的范围内执行记录和再现装置的温度变化循环。当温度变化时,来自灭活致病微生物菌株的具有在3到100μm的范围内的波长的极化电磁发射被记录在所述装置上。由此,稳定的能量状态形成以赋予用于记录和再现生物细胞的发射光谱的装置在随后的温度变化循环时发射类似的极化电磁波的能力。前述装置选自硅、锗、钻石和砷化镓。
来自用于记录和再现光谱的装置的前述极化电磁发射用于在人体内暴露致病微生物和灭活它们。通过紧靠患者定位的用于改变致病微生物的活性的装置的使用,执行用于记录和再现生物细胞的发射光谱的装置的温度变化循环,在所述用于记录和再现生物细胞的发射光谱的装置上捕捉来自灭活致病微生物的极化电磁发射。通过在3天到2个月的期间按照每天1到48次的计划使患者暴露于记录电磁发射持续1ms到1000s的时间从人或动物体灭除致病菌株。
用于记录来自灭活致病微生物菌株的极化电磁发射的装置包括位于包含灭活致病微生物菌株的容器中的工作元件,该元件具有用于记录和再现生物细胞的发射光谱的至少一个装置和用于改变温度的装置。此外,该装置包括连接到温度变化装置的控制单元和用于在工作元件中恢复极化电磁发射的水平的辅助元件,该辅助元件被以类似于工作元件的方式具体化并且位于包含菌株的容器内。装置还包括旨在用于在工作和辅助元件中恢复来自菌株的极化电磁发射的水平的至少一个参考元件和紧靠菌株包含在其内的容器安装的电磁波振荡器。
用于改变致病微生物菌株的活性的装置包括具有用于记录和再现生物细胞的发射光谱的、菌株的极化电磁发射记录在其上的至少一个装置的至少一个工作元件,控制单元,至少一个辅助元件,用于恢复极化电磁发射的水平的一个参考元件,以及用于擦除极化电磁发射的单元。
计及在记录期间晶体直接位于灭活致病微生物菌株中,其后在从10到400℃(例如,从20到120℃)的范围内执行用于记录和再现生物细胞的发射光谱的装置的温度变化循环持续1ms到1000s的时间,根据俄罗斯联邦专利No.2199356的记录方法具有低记录水平,并且由此具有低效率。由于半导体装置晶体被用作记录和再现装置并且相同晶体的半导体结被用作温度变化装置,因此位于培养物中的晶体的该加热不仅破坏半导体结,而且它也干扰灭活菌株的电磁场。此外,灭活菌株与周围介质弱相互作用,并且它的场也弱,这是造成低记录水平的原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标是创造一种用于捕捉通过生物介质的声和电磁场的作用在初始晶体结构中诱导的变化以提供高水平和质量的捕捉的方法,并且创造一种用于执行该方法的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标是创造一种用于以高复制质量在复制晶体结构中复制发生在初始晶体结构中的变化的方法,并且创造一种用于执行该方法的装置。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标是创造一种用于对生物对象(具体地,人或动物)造成影响的方法,以及一种用于执行该方法的装置。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们提出了通过单个发明构思联系的一组发明:用于捕捉通过生物介质的声和电磁场的作用在初始晶体的结构中诱导的变化的方法和用于执行该方法的装置、用于在复制晶体的结构中复制发生在初始晶体结构中的变化的方法(变型)和用于执行该方法的装置(变型)、用于对生物对象造成影响的方法(变型)和用于执行该方法的装置(变型)。
所述目标由一种用于捕捉通过生物介质的声和电磁场的作用在初始晶体的结构中诱导的变化的方法实现,其中根据本发明使用其包括至少一个半导体结的晶体,所述晶体位于与置于容器中的所述生物介质直接接触的绝缘板上,并且通过将所述晶体结构的半导体结暴露于截止极性电脉冲来捕捉所述晶体结构中的变化。
所述方法使用由具有不大于30dB/cm的声波吸收系数和不大于0.1奈培(Neper)的电磁波吸收系数的材料制造的绝缘板。所述晶体的半导体结暴露于具有3-4V的幅度和0.1-1秒的持续时间的方形电脉冲。
此外,根据本发明,生物介质预先暴露于灭活剂,并且在所述生物介质的场的峰值水平处执行所述晶体结构的激励,所述峰值水平在所使用的灭活剂的影响下根据所使用的生物介质的类型通过实验被确定。
所述目标还由一种用于在复制晶体结构中复制发生在初始晶体结构中的变化的方法实现,其中根据本发明其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半导体结的晶体,其中在所述初始晶体结构中捕捉通过生物介质的声和电磁场的作用诱导的变化,其中两晶体都位于注水中空绝缘筒的一个面上;然后将所述初始晶体的半导体结重复暴露于正极性再现脉冲,其后将所述复制晶体的半导体结暴露于捕捉截止极性脉冲。所述方法利用由具有不大于30dB/cm的声波吸收系数和不大于0.1奈培的电磁波吸收系数的材料制造的绝缘筒。所述晶体的半导体结暴露于具有3-4V的幅度和0.1-1秒的持续时间的方形电脉冲。
所述目标还由用于在复制晶体结构中复制发生在初始晶体结构中的变化的所述方法的第二变型实现,其中根据本发明使用晶体使得所述晶体的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半导体结,其中由所述初始晶体结构捕捉通过生物介质的声和电磁场的作用诱导的变化,其中所述复制晶体位于与液体介质直接接触的绝缘板上,将所述初始晶体的半导体结重复暴露于正极性再现脉冲,生成的电流振荡调制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的光通量以曝光置于具有辐射对称形状的容器中的液体介质,其后将所述复制晶体的半导体结暴露于捕捉截止极性脉冲。所述方法利用由具有不大于30dB/cm的声波吸收系数和不大于0.1奈培的电磁波吸收系数的材料制造的绝缘板。所述晶体的半导体结暴露于具有3-4V的幅度和0.1-1秒的持续时间的方形电脉冲。优选的液体介质是生理盐水。
所述目标还由一种用于对生物对象造成影响的方法实现,其中根据本发明,暴露源是其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半导体结的晶体,通过所述晶体结构捕捉通过生物介质的声和电磁场的作用诱导的变化,其中所述晶体位于注水中空绝缘筒的一个面上并且另一个面与所述生物对象直接接触,并且将所述晶体的半导体结重复暴露于正极性电脉冲。进一步根据本发明,用于曝光水性介质的发光二极管的光通量由在所述晶体出口获得的电流振荡调制。所述方法利用由具有不大于30dB/cm的声波吸收系数和不大于0.1奈培的电磁波吸收系数的材料制造的绝缘筒。
所述目标还由一种用于对生物对象造成影响的方法实现,其中根据本发明,暴露源是其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半导体结的晶体,通过所述晶体结构捕捉通过生物介质的声和电磁场的作用诱导的变化,其中将所述晶体的半导体结重复暴露于再现正极性电脉冲,并且生成的电流振荡调制要被引导到所述生物对象的发光二极管的光通量。
所述目标还通过用于对生物对象造成影响的所述方法的变型实现,其中根据本发明暴露源是其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半导体结的晶体,由所述晶体结构捕捉通过生物介质的声和电磁场的作用诱导的变化,其中将所述晶体的半导体结重复暴露于再现正极性脉冲,并且生成的电流振荡调制要被引导到所述生物对象的发光二极管的光通量。
所述目标还通过用于对人或动物体造成影响的所述方法的变型实现,其中根据本发明首先识别作为病理过程的引发物的生物介质,使用晶体,在所述晶体结构中捕捉通过该生物介质的声和电磁场诱导的变化,其中所述晶体位于充满水性介质的中空绝缘筒的一个面上,其中所述筒位于在病理学器官的投影区域内的人或动物的皮肤上,并且按照每天两到六次、每次10秒的计划执行重复暴露,持续至少五天。进一步根据本发明,在所述晶体出口获得的电流振荡调制要被引导到所述生物对象的发光二极管的光通量。所述方法使用由具有不大于30dB/cm的声波吸收系数和不大于0.1奈培的电磁波吸收系数的材料制造的绝缘筒。
所述目标还通过用于对人或动物体造成影响的所述方法的变型实现,其中根据本发明首先识别作为病理过程的引发物的生物介质,使用晶体,在所述晶体结构中捕捉通过该生物介质的声和电磁场诱导的变化,其中将所述晶体的半导体结重复暴露于再现正极性脉冲,并且生成的电流振荡调制要被引导到在病理性器官的投影区域中的人或动物的皮肤或中空器官的表面的发光二极管的光通量,并且按照每天两到六次、每次10秒的计划执行曝光,持续至少五天。
所述目标还通过用于对人或动物体造成影响的所述方法的变型实现,其中根据本发明首先识别作为病理过程的引发物的生物介质,使用晶体,在所述晶体结构中捕捉通过该生物介质的声和电磁场诱导的变化,其中将所述晶体的半导体结重复暴露于再现正极性脉冲,生成的电流振荡调制被引导到在病理性器官的投影区域中的人或动物的皮肤或中空器官的表面的发光二极管的光通量,并且按照每天两到六次、每次10秒的计划执行曝光,持续至少五天。
所述目标还由一种用于捕捉通过生物介质的声和电磁场的作用在包括至少一个半导体结的初始晶体的结构中诱导的变化的装置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该装置包括捕捉脉冲发生器,所述捕捉脉冲发生器的出口以截止极性连接到所述晶体的半导体结,所述晶体位于与置于容器中的所述生物介质接触的绝缘板上。所述绝缘板由具有不大于30dB/cm的声波吸收系数和不大于0.1奈培的电磁波吸收系数的材料制造,例如,射频陶瓷或氟塑料。
所述目标还由一种用于在复制晶体结构中复制发生在初始晶体结构中的变化的装置实现,根据本发明的所述装置包括:其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半导体结的晶体,其中在所述初始晶体结构中捕捉通过生物介质的声和电磁场的作用诱导的变化;以正极性连接到所述初始晶体的半导体结的再现脉冲发生器;以截止极性连接到所述复制晶体的半导体结的捕捉脉冲发生器,其中所述晶体位于充满水性介质的中空绝缘筒的一个面上。所述绝缘筒由具有不大于30dB/cm的声波吸收系数和不大于0.1奈培的电磁波吸收系数的材料制造,例如,无线电工程陶瓷或氟塑料。
所述目标还通过用于在复制晶体结构中复制发生在初始晶体结构中的变化的所述装置的变型实现,根据本发明的所述装置包括:其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半导体结的晶体,其中在所述初始晶体结构中捕捉通过生物介质的声和电磁场诱导的变化;以正极性通过功率放大器连接到所述初始晶体的半导体结的再现脉冲发生器,所述初始晶体的出口连接到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以截止极性连接到所述复制晶体的半导体结的捕捉脉冲发生器,其中所述复制晶体位于与包含在辐射对称容器中的液体介质直接接触的绝缘板上,并且其中所述半导体激光器被定位为能够曝光所述液体介质。所述装置使用由具有不大于30dB/cm的声波吸收系数和不大于0.1奈培的电磁波吸收系数的材料制造的绝缘板。优选的液体介质是生理盐水。
所述目标还通过一种用于对生物对象造成影响的装置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该装置包括采用包括至少一个半导体结的晶体的形式的暴露源,在所述晶体的结构中通过生物介质的声和电磁场的作用诱导的变化被捕捉;其出口以正极性连接到所述晶体的半导体结的再现脉冲发生器,所述晶体位于充满水性介质的绝缘筒的一个面上,并且另一个面与所述生物对象直接接触。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串联连接到所述晶体,从而能够曝光所述水性介质。所述装置使用由具有不大于30dB/cm的声波吸收系数和不大于0.1奈培的电磁波吸收系数的材料制造的绝缘筒,例如,无线电工程陶瓷或氟塑料。
所述目标还通过一种用于对生物对象造成影响的装置实现,根据本发明的所述装置包括采用包括至少一个半导体结的晶体的形式的暴露源,在所述晶体的结构中通过生物介质的声和电磁场的作用诱导的变化被捕捉;其出口以正极性连接到所述晶体的半导体结的再现脉冲发生器,所述晶体的出口连接到用于曝光所述生物对象的发光二极管。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采用与所述发光二极管对准的光导的形式的挠性探头。
所述目标还通过用于对生物对象造成影响的所述装置的变型实现,根据本发明的所述装置包括采用包括至少一个半导体结的晶体的形式的暴露源,在所述晶体的结构中通过生物介质的声和电磁场的作用诱导的变化被捕捉;其出口以正极性连接到所述晶体的半导体结的再现脉冲发生器,所述晶体的出口连接到用于曝光所述生物对象的半导体激光器。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采用与所述半导体激光器对准的波导的形式的挠性探头。
公知的事实是活细胞的细胞质膜或活细胞的整个细胞膜的各分离的区域处于受激振荡状态:这些是相干高超音速振荡和超高频率范围的电场。这最初由N.D.Devyatkov领头的俄罗斯研究团队注意到(参见N.D.Devyatkov,M.B.Golant,和O.V.Betsky,Millimeter-Range Waves and Their Role in Vital Processes,Moscow:Radio i Svyaz,1991,第3页)。之后不久并且与俄罗斯科学家无关地,该假设获得来自H.Frohlich的间接理论支持(参见H.Frohlich,J.Quant.Chem.,1968,第2卷,第64页)。普遍认为根据Frohlich的相干振荡和Devyatkov的团队所讨论的声电振荡是相同的物理现象。由细胞的细胞质膜的电偶极子激励的电磁振荡的功率在窄频带内约为10-23W。所以,这样低的功率值对于活细胞是有效值,因此依据互易原理,细胞“应当”对相同数量级的幅度的外部场作出响应。此外,已知细菌菌落在组织生物薄膜型的有序结构的行为中的协同效应(参见V.D.Gruzina,Communicative Signals of Bacteria,websiteantibiotic.ru)。当然,在这样的结构中的通信链接的存在导致与单一生物对象相比这些有序结构的高超音速和电场的显著增强。
如果晶体被置于包含生物介质(例如,生物盐水中的细菌菌落)的容器中,或者如果在该介质与晶体之间提供直接接触,则高超音速振荡将在晶体中被激励并且将出现由细菌菌落生成的磁场。可以通过在陪替氏(Petri)培养皿中的生理盐水表面上覆盖具有对高超音速波和高频电场的低吸收的薄绝缘层(绝缘板)提供直接接触。晶体位于绝缘层的顶部上。作用于晶体表面的介质的高超音速振荡导致晶体中的高超音速波的激励。由此,周知发生在晶体中的声电相互作用(参见Acoustoelectronic Interactions(AEI)entry in the PhysicalEncyclopedic Dictionary,Moscow,Sovetskaya Entsiklopediya,1984,第17页;B.M.Milinkas和A.A.Schuka,″FunctionalAcoustoelectronics,″Funktsional.Elektron.,2002,No.4,第59-62页)。声电波是由晶体变形产生的扰动。这些变形发生于一些原子并且与这些原子之间的距离的变化相关联。由高超音速波导致的晶格原子的位移改变晶体内场,这影响导电电子的分布和运动。因而,电子的再分布和它们的定向运动改变应变模式和声波传播通过晶体的特性。换句话说,晶体结构的扰动表现了细菌菌落的声和电磁场的唯一空间反映。
在自然环境中和在(远大概率的)外部影响下捕捉晶体结构中的变化是半导体的自然性质。
诱导晶体中的结构变化的因素是已知的。例如,在制造半导体装置(例如,p-n结)期间,加入严格定量的施主和受主掺杂剂(参见the Physical Encyclopedic Dictionary,Moscow,SovetskayaEntsiklopediya,1984,第568页)。这些掺杂剂改变晶体结构并且产生空穴和相对自由电子以提供电导性。在电场的作用下(E≤105V/cm),会发生半导体击穿(参见the Physical Encyclopedic Dictionary,Moscow,Sovetskaya Entsiklopediya,1984,第567页)以导致不可逆的结构改变。热击穿也是可能的。例如对于锗半导体,工作温度不得超过90℃;对于硅半导体,120℃。更高的值也导致晶体结构的不可逆(被俘获)变化。值得注意的是,诱导晶体结构中的变化的电场强度相对较低并且可以容易地由脉冲发生器提供。前述晶体结构改变由极限外部影响产生。然而,存在一种用于通过波动参数(闪变噪声)诊断半导体装置的寿命的方法。这些波动中的一些导致晶体结构的不可逆变化,并且在没有外部影响的情况下也如此(参见M.A.Kitaev,A.V.Moryashin,S.V.Obolensky,和A.V.Yakimov,Manifestation ofNatural Degradation of Schottky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inCurrent-Voltage and l/f Noise,in Proceedings of XXXV InternationalScientific and Methodological Workshop″Noise and Degradation inSemiconductor Devices,″MNTORES im.A.S.Popov,2006,第39-44页)。
对于具有压电性质的晶体,在足够强的电场下晶体内的声扰动可被显著增强。综合强度可以达到高值从而改变晶体的宏观性质。通常,电导率响应地减小;施加于晶体的电压的相当大的一部分影响具有更高声热子强度的区域。这样,出现不稳定性并且生成强电场和高声热子强度的区域,所述区域被称为声电畴。可以实验地观察到在晶体结构中被固定冻结的静态畴(参见the Acoustoelectronic Interactionsentry in the Physical Encyclopedic Dictionary,Moscow,SovetskayaEntsiklopediya,1984,第17页)。
因此,对于待捕捉的晶体的变化的宏观性质,足够强的电场应当被施加于晶体。在用于捕捉通过生物介质的声和电磁场在晶体结构中诱导的变化的方法中,场被施加于在晶体表面形成的半导体结。场由脉冲发生器的捕捉脉冲激励。对于单个脉冲影响,晶体的总加热为0.003℃,而结区的局部加热不会超过3℃。该温度变化不会诱导晶体中任何附加的结构性变化。
在实验过程中,作者发现只有当施加具有不长于1秒的持续时间的足够高电压相反极性脉冲时才在晶体的势垒上捕捉到通过声和电磁场诱导的变化。当用截止极性脉冲影响晶体的半导体结时,在结区中生成高强度(E=105V/m)的电场,导致晶体中的声扰动的显著增强并且生成声电畴。
在捕捉时晶体位于计及置于容器中的介质的表面张力而与生物介质接触的绝缘板上的事实允许晶体与要被避免的介质之间的传导接触而不损失捕捉质量,并且由此将排除来自直接接触的可能变形。绝缘板优选地由具有不大于30dB/cm的声波吸收系数和不大于0.1奈培的电磁波吸收系数的材料制造,例如,无线电工程陶瓷或氟塑料。
在灭活剂的影响下通过生物介质的声和电磁场的作用诱导的变化以类似方式被捕捉。灭活剂可以是任何消毒剂(例如Lysoformin)以及温度、紫外辐射和渗透冲击。该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通过截止极性电脉冲作用于晶体的半导体结来激励晶体在生物介质的场的峰值水平时刻发生,所述峰值水平在灭活剂的影响下根据所使用的生物介质的类型通过实验被确定。所述截止极性电脉冲可以是具有3-4V的幅度和0.1-1秒的持续时间的方形脉冲。
晶胞中的结构变化的初始捕捉是需要熟练技术人员参与的相当费力和昂贵的程序。对于生物介质(例如AIDS病毒或干细胞)的处理,这仅仅在专门研究机构是可行的。所以,本发明解决了第二个问题,即,创造一种用于在复制晶体的结构中复制发生在初始晶体中的结构变化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变型的用于在复制晶体结构中复制发生在初始晶体结构中的变化的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使用其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半导体结的晶体,其中在一个晶体的结构中捕捉通过生物介质的声和电磁场诱导的变化并且其中两个晶体位于注水中空绝缘筒的一个面上。
众所周知水具有不寻常的性质(参见O.V.Betsky,N.N.Lebedeva,和T.I.Kotrovskaya,Unusual Properties of Water inWeak Electromagnetic Fields,Biomed.Tekhnol.Radioelektron.,2003,No.1,第37-43页)。当再现正极性脉冲经过其中通过生物介质的声和电磁场的作用诱导的变化被捕捉的晶体的半导体结时,出现这些场的再现和随后对水性介质的作用。在几分钟内,对水性介质的颇为局部的影响诱导水性介质的颇大体积的结构改变。水性介质充当第二晶体在其中出现的声和电磁场的蓄能器。初始晶体的半导体结由再现正极性脉冲重复影响,其后复制晶体的半导体结由截止极性捕捉脉冲影响。当截止极性捕捉脉冲经过复制晶体的半导体结时,复制晶体捕捉通过水性介质中的声和电磁场诱导的变化,所述声和电磁场与诱导由初始晶体结构捕捉的变化的生物介质的声和电磁场相等同。这里涉及的过程与在捕捉通过生物介质的声和电磁场的作用在初始晶体中诱导的变化中涉及的过程相等同。
用于在复制晶体结构中复制发生在初始晶体结构中的变化的所述方法的第二变型的特征在于所述复制晶体位于与包含在辐射对称容器中的液体介质直接接触的绝缘板上,其中所述初始晶体的半导体结由正极性再现脉冲重复影响;生成的电流振荡调制大功率(1-100mW)半导体激光器的光通量以曝光所述液体介质,其后所述复制晶体的半导体结由截止极性捕捉脉冲影响。优选的液体介质是生理盐水。
在经调制的光通量的作用下,在液体介质中激发高超音速驻波。液体介质包含在辐射对称容器中的事实允许产生最大高超音速波幅度的区域并将在该区域内的复制晶体定位在与液体介质直接接触的绝缘板上。通过将捕捉截止极性脉冲发送到复制晶体的半导体结执行捕捉。当截止极性捕捉脉冲经过复制晶体的半导体结时,复制晶体捕捉通过水性介质中的声和电磁场诱导的变化,所述声和电磁场与诱导由初始晶体结构捕捉的变化的生物介质的声和电磁场相等同。在该方法中和在所有其他方法(包括由初始晶体进行捕捉)中的捕捉过程的物理过程相同。
用于对生物对象造成影响的所述方法可以由本发明的变型实现,其中暴露源是包括晶体的装置,所述晶体的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半导体结,通过生物介质的声和电磁场诱导的变化由所述晶体结构捕捉。在本发明的第一变型中,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晶体位于注水中空绝缘筒的一个面上,所述注水中空绝缘筒将它的另一个面与所述生物对象直接接触,并且将所述晶体的半导体结重复暴露于正极性电脉冲。
晶体的p-n结初始具有明确的非均质性(参见图1)。当晶体结构捕捉通过生物介质的声和电磁场的作用诱导的变化时,所述非均质性的特性变化。沿着非均质结构的势分布可以被表示为叠加在均匀材料上的偶极子结构的序列。因而,每个偶极子结构可以充当用于在周围介质中至少激励准静态电场的天线(参见the Physical EncyclopedicDictionary,Moscow,Sovetskaya Entsiklopediya,1984,第25页)。
特征不均匀性标度l由如下关系式限定:
l=c/πω,其中c是光速并且ω是电磁辐射的角频率。
由此,在激励脉冲谱I(t)中
S 1 ( ω ) =
∫ 0 l I ( t ) e iwt dt
其中T是激励脉冲周期并且i是虚数单位,频率ω的谱分量应当足够强。在这些条件下,非均质结构是用于在脉冲I(t)的作用下发射频率ω的电磁波的足够高效的天线。
当正极性再现脉冲作用于晶体的结时,由于它的非均质性在晶体中出现不均匀电场。因此,在周围介质中(至少在最近的所处区域中)出现电磁场以根据它的空间和时间参数重复生物介质的场;因此,在水性介质中生成声和电磁场。该场对生物对象的作用提供预期治疗效果。当旨在暴露人或动物时,所述筒位于病理性器官的投影区域中并且重复执行暴露。带有水性介质的筒显著地增加了校正场中的患者皮肤的面积。
在第二变型中,用于对生物对象造成影响的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将所述晶体的半导体结重复暴露于正极性再现脉冲,因此生成的振荡调制要被引导到在病理性器官的投影区域内的人或动物的皮肤上的发光二极管或半导体激光器的光通量,并且按照每天两到六次、每次持续10-60秒的计划执行曝光,持续至少五天。
用于愈合和再生组织的光通量的高频调制的使用是已知的(参见俄罗斯联邦专利No.2314844,公开于2007年)。该方法在于将皮肤区域暴露于由红外辐射承载的太赫兹辐射。载波辐射用于提供进入生物组织的太赫兹频率的增强穿透深度,计及太赫兹辐射频率与胞间(和胞内)膜和蛋白分子的共振振荡频率一致,因此增加光刺激生物反应的效率。然而,该方法中的调制定律是宽带,并且仅仅被吸收辐射能量的可忽略部分被传递到窄共振振荡。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变型的方法中,计及晶体的非均质性发光二极管或半导体激光器的光通量由正极性再现脉冲的通过所生成的电流振荡调制,所述晶体的结构捕捉通过生物介质的声和电磁场的作用诱导的变化。在本文中,调制频率特定于每个生物对象并且是该对象的固有频率。由此提供了辐射和生物对象之间的高效相互作用。
当患病身体器官为中空时,采用与发光二极管或半导体激光器对准的光导的形式的挠性探头将会是有用的。
附图说明
此外,将参考附图解释本发明。
图1显示了具有结构性非均质性的单元以及沿其长度的脉冲电势分布U(L)。
图2显示了初始晶体位于绝缘板的表面上,同时捕捉通过生物介质的声和电磁场诱导其结构性变化。
图3表示用于捕捉通过生物介质的声和电磁场在初始晶体结构中诱导的变化的装置。
图4表示用于在复制晶体结构中复制初始晶体结构的变化的装置。
图5表示用于在复制晶体结构中复制初始晶体结构的变化的装置的变型。
图6表示用于对生物对象造成影响的装置。
图7显示了围绕晶体的“抑制细菌生长”区域,其中在初始晶体结构中捕捉了通过生物介质的声和电磁场的作用在所述晶体结构中诱导的变化。
图8显示了在具有不变结构的晶体上没有生长抑制。
图9表示用于对生物对象造成影响的装置的变型。
图10表示用于对生物对象造成影响的装置的变型。
图11表示用于对生物对象造成影响的装置的变型。
图12表示用于对生物对象造成影响的装置的变型。
图13表示用于对生物对象造成影响的装置的变型。
具体实施方式
例1.用于捕捉通过生物介质的声和电磁场的作用诱导的变化的方法、以及用于执行所述方法的装置(图2、3)。
所述装置(参见图3)包括捕捉脉冲发生器1和供电单元3,所述捕捉脉冲发生器的出口以截止极性连接到晶体2的半导体结。晶体2安装在绝缘板4上,所述绝缘板与置于容器6中的生物介质5接触。图2显示了在捕捉期间晶体的位置。绝缘板4由对高超音速波和高频电场具有低吸收的材料制造,例如,无线电工程陶瓷或氟塑料。脉冲发生器1可以被设计为单振荡器,其生成具有持续时间为0.1-1秒且幅度为3-4V的三角或方形电脉冲。在本发明中,发生器在Atmel AT90S1200-4SI微控制器的基础上实现。该芯片现在在成本/质量方面是最佳的使用选择。微控制器被编程以生成输出方形波。
用于捕捉通过生物介质的声和电磁场的作用在晶体中诱导的变化的方法如下被执行。在位于绝缘板4上的晶体2中,激励由生物介质5生成的高超音速振荡和电场。因此,在晶体中出现变形。晶体结构的扰动表示生物介质5的声和电磁场的唯一空间反映。当晶体2的半导体结暴露于捕捉脉冲发生器1的截止极性脉冲的作用时,在结的区域中出现高强度电场(E=105V/cm),这显著增强了晶体中的扰动并且引起声电畴。当捕捉脉冲结束时,晶体2的结构捕捉通过生物介质5的声和电磁场的作用诱导的变化。
可以通过暴露于任何介质捕捉通过声和电磁场的作用在晶体结构中诱导的变化,所述介质例如是在灭活(抑制)条件下的各种微生物培养物、药物、血清的高品质抗体等。
在灭活剂的影响下通过生物介质的声和电磁场的作用诱导的变化以类似方式被捕捉在晶体结构中。灭活剂可以是任何消毒剂(例如,Lysoformin)以及温度、紫外辐射和渗透冲击。该捕捉方法的特征在于通过截止极性电脉冲对晶体2的半导体结的激励在生物介质的场的峰值水平时刻处发生,所述峰值水平根据所使用的生物介质和灭活剂的类型通过实验被确定。实验发现对于生物介质暴露于灭活剂,场特性是单峰曲线。峰值场将被观察到的时刻取决于生物介质的类型和灭活剂的类型。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微生物和对于Lysoformin消毒剂,在施加Lysoformin之后4分钟观察到峰值场(高捕捉水平),而对于大肠杆菌(E coli),则在施加Lysoformin之后10秒观察到峰值场。
例2.用于在复制晶体结构中复制发生在初始晶体结构中的变化的方法、以及用于执行所述方法的装置(参见图4)。
所述装置包括以正极性连接到初始晶体8的半导体结的再现脉冲发生器7和以截止极性连接到复制晶体10的半导体结的捕捉脉冲发生器9。再现脉冲发生器7和捕捉脉冲发生器9连接到供电单元11。晶体8和10位于充满水性介质13的中空绝缘筒12的一个宽面上。晶体8被用作其结构已由根据例1所述方法的方法捕捉了通过生物介质的声和电磁场的作用诱导的变化的初始晶体。
所述方法如下被执行。来自再现脉冲发生器的馈送信号启动初始晶体8;通过晶体8(通过生物介质的声和电磁场的作用诱导的变化被捕捉在该晶体8的结构中)的结的正极性脉冲在水性介质13中生成相同的场,并且这些场作用于晶体10。来自捕捉脉冲发生器9的馈送到晶体10的结的截止极性脉冲根据(其中结构性变化响应生物介质的场的作用发生的)初始晶体8的结构改变晶体10的结构。这里涉及的过程与在捕捉通过生物介质的声和电磁场的作用在晶体的半导体结的结构中诱导的变化中涉及的过程(参见例1)相同。该装置提供对晶体结构性变化的方便复制,其中在所述晶体的结构中通过任何生物介质的声和电磁场的作用诱导的变化而被捕捉。
例3.用于在复制晶体结构中复制在初始晶体结构中发生的变化的方法的变型、以及用于执行所述方法的装置(参见图5)。
所述装置包括以正极性通过功率放大器15连接到初始晶体16的半导体结的再现脉冲发生器14,所述初始晶体的出口连接到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17,以及以截止极性连接到初始晶体的复制物19的半导体结的捕捉脉冲发生器18。再现脉冲发生器14和捕捉脉冲发生器18连接到供电单元20。
复制晶体19位于与置于辐射对称容器23中的液体介质22直接接触的绝缘板21上,并且半导体激光器17被定位为使得它可以曝光液体介质22。所述装置使用具有10-100mW功率的半导体激光器。晶体16被用作在其结构中根据例1所述方法捕捉了通过生物介质的声和电磁场的作用诱导的变化的初始晶体。
所述方法如下被执行。
来自再现脉冲发生器14的信号由功率放大器15放大并且激励初始晶体16。作为晶体16的非均质性的结果,晶体16中出现不均匀电场,并且因此产生电流振荡。电流振荡调制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17的光通量,所述光通量作用于被置于辐射对称容器23(例如,陪替氏培养皿)中的液体介质22。当液体介质22暴露于半导体激光器17的经调制的辐射时,在介质中激励高超音速波,并且复制晶体19精确地位于峰值波幅度区域中。复制晶体19的半导体结暴露于截止捕捉脉冲的作用。当截止捕捉脉冲经过复制晶体19的半导体结时,复制晶体捕捉通过水性介质22的声和电磁场诱导的变化,所述声和电磁场与诱导在初始晶体结构中捕捉的变化的生物介质的声和电磁场(参见例1)相等同。这些场是相同的并且具有复合(电和高超音速)特性。
该装置提供对晶体中结构性变化的方便复制,其中在所述晶体的结构中通过任何生物介质的声和电磁场的作用诱导的变化被捕捉。
例4.用于对生物对象造成影响的方法、以及用于执行所述方法的装置(参见图6)。
所述装置包括以正极性连接到晶体25的半导体结的再现脉冲发生器24,所述晶体25串联连接至发光二极管26,以及连接到再现脉冲发生器24和发光二极管26的供电单元27。晶体25位于充满水性介质29的中空绝缘筒28的一个宽面上。发光二极管26被定位为使得它可以曝光水性介质29。晶体25被用作在其结构中根据例1、2、和3所述的方法捕捉了通过生物介质的声和电磁场的作用诱导的变化。
用于曝光生物对象的方法如下被执行。绝缘筒29被定位为使得它的自由宽面直接位于生物对象30的表面上。该生物对象可以是任何生物介质、或人、或动物。来自再现脉冲发生器24的反馈信号启动晶体25;经过晶体25的结的正极性脉冲在水性介质29中生成声和电磁场以作用于生物对象30。取决于诱导在晶体25的结构中捕捉的变化的场的类型(微生物的失活条件、在水中稀释的药物、血清的品质抗体等),生物对象30在该场的作用下以适当的方式改变其性质。串联连接到晶体25的发光二极管26发射由在激励晶体25中的电磁场时出现的电流振荡所幅度调制的光通量,并且该通量作用于水性介质29。结果,除了前述电磁场以外,生物介质5的性质由发光二极管26的经调制的发射再现。
捕捉生物介质的场的效率和暴露的效率作为在晶体的直接作用下的“抑制细菌生长”区域的尺寸被评估。实验如下被执行。将营养凝胶置于陪替氏培养皿中。用生理盐水中的细菌分散均匀地接种凝胶表面。将晶体直接置于培养物中(参见图7),其中所述晶体的结构已经捕捉了通过在曝光于Lysoform消毒剂的作用之后的相同细菌的菌落的声和电磁场的作用诱导的变化;在培养皿的另一部分中,置有具有不变结构的安慰晶体以用于参考(参见图8)。两晶体暴露于电脉冲的作用,其后用盖覆盖包含细菌接种营养凝胶和晶体的陪替氏培养皿并将其转移到在T=37℃的恒温箱。在过去一天之后,观察到以下图案。图7显示了围绕晶体的“抑制细菌生长”区域,其中所述晶体的结构已经捕捉了通过生物介质的声和电磁场的作用诱导的变化,该图证明了捕捉和随后暴露的效率。而在具有不变结构的晶体的周围则未看到生长抑制区域(图8)。
例5.用于对生物对象造成影响的方法以及用于执行所述方法的装置,其中暴露源是半导体结的矩阵,所述半导体结的结构已经捕捉了通过生物介质的声和电磁场的作用诱导的变化(参见图9)。
所述装置包括:时钟脉冲发生器31,其出口连接到再现脉冲开关单元32;晶体矩阵33,每个晶体包含串联连接到发光二极管矩阵34的发光二极管的至少一个半导体结;和供电单元35。矩阵33位于充满水性介质37的中空绝缘筒36的一个宽面上。发光二极管矩阵34被定位为使得它可以曝光水性介质37。开关单元32的出口以正极性连接到矩阵33的半导体结。脉冲开关单元在十进制计数器的基础上被设计为带有输出状态的解码器(例如,K561IE8),所述解码器是公知的(参见A.L.Lantsov,L.N.Zvorykin,和I.F.Osipov,DigitalDevices on Complementary MIS Integrated Circuits,Radio i Svyaz,1983,第60-62页)。矩阵33中的各晶体被用作其结构已经根据例1、2和3所述的方法捕捉了通过一个或多个生物介质的声和电磁场的作用诱导的变化的晶体。
用于对生物对象造成影响的方法以如下方式被执行。
绝缘筒36被定位为使其自由宽面直接位于生物对象38的表面上。生物对象可以是置于容器中的任何生物介质、或人、或动物。来自时钟脉冲发生器31的馈送信号启动再现脉冲开关32,脉冲从所述再现脉冲开关被连续馈送到矩阵33的每个半导体结,其中通过矩阵33各结中的一个结的正极性脉冲在水性介质37中激发作用于生物对象38的声和电磁场。通过同一个场或不同生物介质的场在结构中诱导的变化可以在矩阵33的半导体结上被捕捉。取决于在矩阵33的指定结中诱导结构性变化的场类型(微生物的失活条件、水稀释药物、品质血清抗体等),生物对象38在该场的作用下改变其性质。串联连接到矩阵34的晶体的所述矩阵34的发光二极管发射由当激励矩阵33的晶体中的电磁场时出现的电流振荡而幅度调制的光通量。由矩阵34的发光二极管发射的光通量作用于水性介质37。因此,除了前述电磁场以外,生物介质的场由矩阵34的发光二极管的经调制发射所再现。
例6.用于对生物对象造成影响的方法的变型和用于执行所述方法的装置(参见图10)。
所述装置包括以正极性连接到晶体40的半导体结的再现脉冲发生器39,所述晶体40串联连接到发光二极管41,以及连接到再现脉冲发生器39的供电单元42。晶体40被用作其结构已经根据例1-3所述的方法捕捉了通过生物介质的声和电磁场的作用诱导的变化的晶体。
用于对生物对象造成影响的方法以如下方式被执行。所述装置被定位为使得来自发光二极管41的光通量曝光生物对象43。生物对象可以是置于容器中的任何生物介质、或人、或动物。来自再现脉冲发生器39的馈送信号在晶体40中生成不均匀电场,所述不均匀电场又在周围介质中生成不均匀电场;假设在激励脉冲的振荡谱I(t)与空间不均匀性标度l之间保持已知关系(参见图1),则可以发生电磁波的相当高效的激励。以此方式生成的电流振荡幅度调制发光二极管41的光通量44。结果,在晶体40中激发的场(其是生物介质5的声和电磁场的反映)由发光二极管41的经调制发射所再现。
例7.用于对生物对象造成影响的装置的变型(图11)。
图11中的装置与图10中所示的装置的不同之处在于采用与发光二极管41对准的光导的形式的挠性探头45。该组件旨在用于曝光人或动物的中空器官的内表面。挠性光导45进入生物对象43的中空器官以相对病灶定位。此外,所述方法如例6所述被执行。
例8.用于对生物对象造成影响的方法的变型、以及用于执行所述方法的装置(图12)。
所述装置包括以正极性连接到晶体47的半导体结的再现脉冲发生器46,所述晶体47串联连接到半导体激光器48,以及连接到再现脉冲发生器46的供电单元49。晶体47被用作其结构已经根据例子1、2和3所述方法捕捉了通过生物介质的声和电磁场的作用诱导的变化的晶体。
用于对生物对象造成影响的方法以如下方式被执行。所述装置被定位为使得来自半导体激光器48的光通量曝光生物对象50。生物对象可以是置于容器中的任何生物介质、或人、或动物。来自再现脉冲发生器46的馈送信号在晶体47中激发电场。在非均质晶体中生成的电流振荡幅度调制来自半导体激光器48的光通量。结果,在晶体47中诱导变化的生物介质5的声和电磁场由半导体激光器48的经调制的发射所再现。
例9.用于对生物对象造成影响的装置的变型(参见图13)。
图13中的装置与图12中所示的装置的不同之处在于采用与发光二极管48对准的光导的形式的挠性探头51。挠性光导51进入生物对象50的中空器官以相对病灶定位。此外,所述方法如例8所述被执行。
为了验证用于获得治疗效果的装置(在下文中称为器械)的效率,通过微生物金黄色葡萄球菌(收集(空白对照)菌株No.906)和大肠杆菌(收集(空白对照)菌株No.V-8208)的试管培养物研究所述装置的杀生作用,其中上述两种微生物从前称为Tarasevich的GISC购得。试验细菌被分散快速地接种在体积均等于0.1ml的营养介质试剂盒(肉蛋白胨琼脂(MPA)、肉蛋白胨肉汤(MPB)、远藤氏培养基和琼脂肉汤)上。在恒温箱中以37±0.3℃执行培育18-24小时。记录的内容是用生长特性描述的可见微生物生长,生长菌落的仔细计数,以及用革兰氏染色进行的涂片的显微镜检查并且确定它们的表现型和基因型特性,以及微生物的培养物和生物化学性质和抗性曲线。与试验细菌分散同时地,以类似方式从相同微生物制备空白对照分散;这些空白对照分散未暴露于装置的作用,但是同样在恒温箱中以37±0.3℃保持。对于空白对照的情况下,在相同条件下并且与试验样本同时执行采样和接种。
例10.包含有晶体的器械对活性条件下的等同培养物的影响,其中所述晶体的结构已经捕捉了通过失活(抑制)条件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物介质的声和电磁场的作用诱导的变化。该器械的操作计划如下:每天两次的10秒暴露,持续3天。
杀生性质.在生理盐水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暴露于该器械的作用之后,在第3天注意到CFU的95%的减少;单一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两个或以下)被接种。在对肉蛋白胨肉汤执行的实验中,连续每天监测接种,检测到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完全消失。在生理溶液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空白对照和MPB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在所有试验中注意到连续生长。
生物化学性质.在暴露于该器械之前,在实验的过程中,并且在它结束之后,以及在空白对照中,全部执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识别。在三个重复研究中执行生物化学性质。在暴露于该器械的作用之后未检测到生物化学性质的变化。
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在实验之前,确定收集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的抗性曲线。显示了对土霉素(Oxacyclin),头孢噻酚(Cephalothin),头孢唑啉(Cephazolin),头孢噻肟(Cefotaxim),头孢氨苄(Cephalexin),头孢呋辛(Cefuroxim),卡那霉素(Kanamycin),庆大霉素(Gentamycin),红霉素(Erythromycin),林可霉素(Lincomycin),克林霉素(Clindamycin),利福平(Rifampin),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和万古霉素(Vancomycin)的敏感性;显示了对青霉素的抗性。在试验之后,抗性曲线不变化。
例11.暴露于包含有晶体的器械,所述晶体的结构已经捕捉了通过生物介质的声和电磁场的作用诱导的变化,所述生物介质是大肠杆菌M-17的大肠菌和庆大霉素抗生素的失活条件。该器械的操作计划如下:每天2×10秒,持续3天。
在72小时内评价结果。由于暴露于该器械的结果,在试验中观察到生理盐水中的单一菌落的生长减小和肉蛋白胨肉汤中的生长的消失。因此,该器械对大肠杆菌M-17造成杀生作用。
形态学变化.当用显微镜观察大肠杆菌M-17培养物时,大肠菌的外观变化:它们的主体增厚,并且它们被集簇。在第一天中,观察到明确的形态学改变:MPB涂片显示带有尖端的鼓筒状杆;也遇到端部被截断的短、厚杆。带有平整边缘的单一长细杆;双杆。颜色保持不变。在被改变的活细菌的背景上很好地区分带有多染性的死亡细菌的碎片、受损细胞和片段。在对生理盐水执行的实验中,革兰氏阴性活大肠杆菌是短的;可以看到细胞中的室和死亡细胞的分离碎片。在MPB和生理盐水中的未暴露于该器械的作用的空白对照中,大肠杆菌M-17为革兰氏阴性;细菌成角度并且集簇布置,鼓胀为带有尖端的筒,其中可以看到室和液泡;一些具有双杆菌的形式。在实验前获得的涂片中,大肠杆菌M-17为革兰氏阴性;杆是短且薄的,带有圆端,并且无序地布置。
生物化学性质.生物化学性质的分析并未显示通过暴露于该器械诱导的变化。
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在实验之前,确定大肠杆菌M-17菌株的抗性曲线。培养物对下列敏感:氨苄西林(Ampicillin),羧苄西林(Carbenicillin,25μg),头孢唑林(Cefazolin),头孢噻吩(Cephalothin),头孢呋辛(Cefuroxim),头孢噻肟(Cefotaxim),头孢曲松(Ceftriaxone),头孢他啶(Ceftazidime),头孢氨苄(Cephalexin),氯霉素(Levomycetin),卡那霉素(Kanamycin),庆大霉素(Gentamycin),阿米卡星(Amikacin),Methylmycin,链霉素(Streptomycin),多粘菌素(Polymyxin),呋喃坦啶(Furadonine),氧氟沙星(Ofloxacin),和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对四环素(tetracycline)敏感性低。
在测试该器械之后未观察到抗性曲线的变化。
例12.包含有晶体的器械(在下文中,称为器械BIK-NP)对大鼠体内对乙酰氨基酚(Paracetamol)诱导毒性肝功能病的过程的影响,所述晶体的结构已经捕捉了通过正常条件下的完整肝的声和电磁场的作用诱导的变化。
所述实验在生物医药毒理学和卫生法规研究中心(ResearchCenter for Toxicology and Hygienic Regulations of Biomedicinals)(俄罗斯谢尔普霍夫(Serpukhov)镇)进行。
对来自生物医药毒理学和卫生法规研究中心的Andreevka分部的养殖场的21只纯种公大鼠进行研究。大鼠体内的毒性肝功能病由经水分散的对乙酰氨基酚的两次施予被诱导。对乙酰氨基酚借助于注射器和珠端金属探针按照以下计划和剂量被胃内施予:第一次施予,在禁食6小时后,1000mg/kg体重;第二次施予,在禁食6小时后,500mg/kg体重。
在第一次施予对乙酰氨基酚之后42小时开始用BIK NP器械治疗动物。治疗如下被执行:将该器械的辐射器施加于在肝投影区域内的待治疗动物的腹壁,并且在若干秒的间隔后按压该器械的“开”按钮。一次按钮按压引起持续1秒的辐射脉冲。每只动物的一次治疗包括10个连续脉冲。实验动物被分为四组,每组七个。治疗计划如下面的表1中所示设计。
表1.实验设计计划
Figure BDA0000068623160000261
用该器械治疗动物持续8天。
在该实验中使用两个空白对照。阳性空白对照为第2组,其由接受对乙酰氨基酚的大鼠组成,但是代替实际器械,虚拟器械被施加于腹壁。完整空白对照为第3组,其由未受到任何操作的动物组成。
在治疗的第8天晚,所有动物被禁食但是可自由饮水。在第二天早晨,使用Medinal麻醉从所有大鼠采样血液,其后通过颈脱位杀死所有大鼠并且进行尸体剖检。尸体检查包括动物尸体以及胸腔、腹腔和盆腔的器官的外观的查验。确定尸体和肝重量以进一步用于计算权重系数;将肝碎片置于10%福尔马林缓冲溶液中进行固定。研究血清的四个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胆红素和碱性磷酸酶。固定后的肝碎片受到标准处理以获得5μm厚的石蜡切片,所述石蜡切片用苏木精(Hematoxylin)和曙红(Eosin)染色并且然后用光学显微镜检查。使用微软Excel和STATISTICA 6.0软件执行统计分析。
业已注意到对乙酰氨基酚的靶器官是肝的事实,在正常进食的情况下的实验的数据显示肝的紊乱蛋白形成功能,也就是,肝的肝细胞损害。
当检查血清的生物化学指标时,在ALT水平发现了接受用该器械进行最大治疗过程的动物组的完整空白对照与用对乙酰氨基酚处理但是未接受用该器械进行治疗的动物组的显著统计差异(表2)。
表2
*对于p<0.05差异是统计显著的(STATISTICA 6.0,Wilcoxon测试)。
按照每天一次(10秒)的计划用BIK-NP进行治疗提供最接近完整组的值的ALT水平而没有统计显著差异。影响可以被评价为按照指定计划从该器械的有效治疗作用产生。
因此,在按照每天一次持续10秒的计划用该器械治疗的大鼠体内发现通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水平的正常化缓解药物(对乙酰氨基酚)诱导肝功能病的形态学。
例13.包含有晶体的器械(在下文中称为BIK-PZh器械)对大鼠体内的四氧嘧啶(Alloxan)诱导糖尿病的过程的影响,其中所述晶体的结构已经捕捉了通过正常条件下的胰的声和电磁场的作用诱导的变化。
所述实验在生物医药毒理学和卫生法规研究中心(俄罗斯谢尔普霍夫镇)进行。
为了诱导糖尿病,采用在临施予前制备的水溶液的形式以100mg/kg体重的剂量对纯种公大鼠腹膜内施予一水四氧嘧啶(来自AppliChem)。
在四氧嘧啶施予后的第5天,确定大鼠体内的血糖水平(在早晨喂食之后)。用Accu-Chek Active血糖仪对在切开鼠尾之后获得的大鼠血样执行确定。
被选择用于实验的大鼠具有高于10mmol/l的血糖水平。总共形成两组,每组五只动物:
·第一组:待暴露于该器械的动物;
·第二组:阳性空白对照(空白对照程序重复暴露过程,但是使用虚拟器械)。
此外,形成五个完整动物的第三组,所述动物在相同条件下与实验大鼠保持在相同房间中,但是未受到任何处理,但是定期采血以用于血糖测量。
在形成所述组之后立即开始用BIK-PZh进行治疗。为了治疗动物,将该器械的辐射器施加于在胰的投影区域内的腹壁,并且开启该器械持续10秒。治疗过程按照每天6次的计划持续9天。当实验结束时(在从治疗开始的第10天),在禁食18小时后从所有大鼠中的股静脉获得总计4-5ml的血样以进一步用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和胆固醇水平的确定。在安乐死之后进行尸体剖检;获取胰、肝碎片和肾以用于组织研究。在10%福尔马林缓冲液中固定的组织样本受到例行处理以获得5μm厚的石蜡切片,所述石蜡切片被染色显微镜。使用微软Excel和STATISTICA 6.0软件执行统计分析。
在表3中显示了实验期间大鼠体内的血糖水平。
表3
Figure BDA0000068623160000291
*超出该器械的敏感度的值(33.3mmol/l)被丢弃并且不包括在数据处理中。
胰的外分泌部分的分析显示了第2组动物(其用虚拟器械进行治疗)中的腺泡分泌功能的抑制,而第1组大鼠体内的腺泡与完整动物相比未显示任何变化。
因此,该器械在治疗鼠中的四氧嘧啶诱导糖尿病中的效率的实验研究显示如下:
(1)在实验大鼠体内的血糖实际地补充到在完整动物中确定的水平之后按照以1小时为间隔、每天六次、每次10秒的计划重复暴露于该器械增强了血糖水平的减小,而在阳性空白对照组中,未注意到血糖水平的快速减小。
(2)在暴露于该器械之后胰的外分泌(腺泡)部分的功能被保留,然而在来自阳性空白对照组的动物中,胰功能的显著减小在形态学上被确定,表现为酶原分泌减小。
此外,本发明将由来自临床实践的例子支持。
例14.患者K,35岁,尿道和腹股沟区域中有间歇性不适。认为他患病6个月。基于临床既往症和实验室数据,诊断为非特异性菌群并发慢性前列腺炎。
含量为103和104CFU每毫升的表皮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b通过精液的细菌接种被分离。培养物对阿莫西林(Amoxiclav),头孢吡肟(Cefepime),利奈唑胺(Linezolid),苯唑西林(Oxacillin),庆大霉素(Gentamicin),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和呋喃烯定(Fuzidin)敏感。
建议患者接受用包含有晶体的器械治疗的过程,其中所述晶体的结构已经捕捉了通过阿莫西林抗生素的声和电磁场的作用诱导的变化。每天执行两次,每次10秒钟,持续5天。该器械被施加于前列腺区域的投影。作为治疗的结果,迄今为止微生物学研究并未显示检测到培养物。患者的临床表现消失。
例15.患者B,在吞咽时喉痛,体温37.6,无力,并且在早晨咳嗽。诊断为滤泡性咽峡炎。重复抗生素治疗并未有所缓解。微生物学研究确定金黄色葡萄球菌微生物的含量为10/6CFU每毫升。通过使用包含有晶体的器械执行治疗,所述晶体的结构已经捕捉通过在失活(抑制)条件下从患者分离的相同培养物的声和电磁场的作用诱导的变化。每天六次、每次10秒在右扁桃体的投影上执行程序,持续5天。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微生物学接种在治疗之前和之后被执行。该病原体在治疗之前被确定;在每次之后,未发现葡萄球菌。在第2天结束时,患者感觉缓解,吞咽时的喉痛消失,并且体温正常化。在检查咽部时,观察到红肿减小;未发现脓管。在进一步的细菌学接种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未被分离。

Claims (36)

1.一种用于捕捉通过生物介质的声和电磁场的作用在初始晶体结构中诱导的变化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用其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半导体结的晶体,将所述晶体定位在与置于容器中的所述生物介质直接接触的绝缘板上,并且通过将所述晶体结构的半导体结暴露于截止极性电脉冲来捕捉所述晶体结构中的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板由具有不大于30dB/cm的声波吸收系数和不大于0.1奈培的电磁波吸收系数的材料制造。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晶体的半导体结暴露于具有3-4V的幅度和0.1-1秒的持续时间的方形电脉冲的作用。
4.根据权利要求1和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生物介质预先暴露于灭活剂的作用,并且在所述生物介质的场的峰值水平处执行所述晶体结构的激励,所述峰值水平在所使用的灭活剂的作用下根据所使用的生物介质的类型通过实验确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生物介质预先暴露于灭活剂的作用,并且在所述生物介质的场的峰值水平处执行所述晶体结构的激励,所述峰值水平在所使用的灭活剂的作用下根据所使用的生物介质的类型通过实验确定。
6.一种用于在复制晶体结构中复制发生在初始晶体结构中的变化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用其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半导体结的晶体,其中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2、3、4和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在所述初始晶体结构中捕捉通过生物介质的声和电磁场的作用诱导的变化;将两晶体都定位在注水中空绝缘筒的一个面上;并在随后将所述初始晶体的半导体结重复暴露于正极性再现脉冲,其后将所述复制晶体的半导体结暴露于捕捉截止极性脉冲。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筒由具有不大于30dB/cm的声波吸收系数和不大于0.1奈培的电磁波吸收系数的材料制造。
8.根据权利要求6和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晶体的半导体结暴露于具有3-4V的幅度和0.1-1秒的持续时间的方形电脉冲的作用。
9.一种用于在复制晶体结构中复制发生在初始晶体结构中的变化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用其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半导体结的晶体,其中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2、3、4和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在所述初始晶体结构中捕捉通过生物介质的声和电磁场的作用诱导的变化;将所述复制晶体定位在与置于容器中的生物介质直接接触的绝缘板上,其中将所述初始晶体的半导体结重复暴露于正极性再现脉冲的作用,生成的电流振荡调制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的光通量以曝光置于具有辐射对称形状的容器中的液体介质,其后将所述复制晶体的半导体结暴露于捕捉截止极性脉冲的作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板由具有不大于30dB/cm的声波吸收系数和不大于0.1奈培的电磁波吸收系数的材料制造。
11.根据权利要求9和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晶体的半导体结暴露于具有3-4V的幅度和0.1-1秒的持续时间的方形电脉冲的作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优选的液体介质是生理盐水。
13.一种用于对生物对象造成影响的方法,包括:使用其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半导体结的晶体作为暴露源,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2、3、6和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通过所述晶体结构捕捉通过生物介质的声和电磁场的作用诱导的变化;将所述晶体定位在充满水性介质的中空绝缘筒的一个面上,该绝缘筒具有与所述生物对象直接接触的另一个面,并且将所述晶体的半导体结重复暴露于正极性电脉冲。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还在于,在所述晶体出口获得的电流振荡调制发光二极管的光通量以曝光水性介质。
15.根据权利要求13和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筒由具有不大于30dB/cm的声波吸收系数和不大于0.1奈培的电磁波吸收系数的材料制造。
16.一种用于对生物对象造成影响的方法包括:使用其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半导体结的晶体作为暴露源,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2、3、6和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通过所述晶体结构捕捉通过生物介质的声和电磁场的作用诱导的变化,其中将所述晶体的半导体结重复暴露于正极性再现脉冲的作用,并且生成的电流振荡调制要被引导到所述生物对象的发光二极管的光通量。
17.一种用于对生物对象造成影响的方法包括:使用其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半导体结的晶体作为暴露源,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2、3、6和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在所述晶体结构中捕捉通过生物介质的声和电磁场的作用诱导的变化,其中将所述晶体的半导体结重复暴露于正极性再现脉冲的作用,并且生成的电流振荡调制要被引导到所述生物对象的半导体激光器的光通量。
18.一种用于对人或动物体造成影响的方法包括:首先识别作为病理过程的引发物的生物介质,使用晶体,其中通过根据权利要求4、5、6和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在所述晶体结构中捕捉通过所述生物介质的声和电磁场诱导的变化;并且将所述晶体定位在充满水性介质的中空绝缘筒的一个面上,其中所述筒位于在病理性器官的投影区域内的人或动物的皮肤上,并且按照每天两到六次、每次10秒的计划执行重复暴露,持续至少五天。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还在于,在所述晶体出口获得的电流振荡调制要被引导到所述水性介质的发光二极管的光通量。
20.根据权利要求18和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筒由具有不大于30dB/cm的声波吸收系数和不大于0.1奈培的电磁波吸收系数的材料制造。
21.一种用于对人或动物体造成影响的方法包括:首先识别作为病理过程的引发物的生物介质,并且使用晶体,其中通过根据权利要求4、5、6和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在所述晶体结构中捕捉通过所述生物介质的声和电磁场诱导的变化,其中将所述晶体的半导体结重复暴露于正极性再现脉冲的作用,生成的电流振荡调制要被引导到人或动物的病理性器官的投影区域内的皮肤或中空器官的发光二极管的光通量,并且按照每天两到六次、每次10秒的计划执行曝光,持续至少五天。
22.一种用于对人或动物体造成影响的方法包括:首先识别作为病理过程的引发物的生物介质,并且使用晶体,其中通过根据权利要求4、5、6和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在所述晶体结构中捕捉通过所述生物介质的声和电磁场诱导的变化,其中将所述晶体的半导体结重复暴露于正极性再现脉冲的作用,生成的电流振荡调制要被引导到人或动物的病理性器官的投影区域内的皮肤或中空器官的表面的半导体激光器的光通量,并且按照每天两到六次、每次10秒的计划执行曝光,持续至少五天。
23.一种用于捕捉通过生物介质的声和电磁场的作用在包括至少一个半导体结的初始晶体的结构中诱导的变化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捕捉脉冲发生器,所述捕捉脉冲发生器的出口以截止极性连接到所述晶体的半导体结,所述晶体安装在绝缘板上,所述绝缘板与置于容器中的所述生物介质接触。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板由具有不大于30dB/cm的声波吸收系数和不大于0.1奈培的电磁波吸收系数的材料制造,例如,射频陶瓷或氟塑料。
25.一种用于在复制晶体结构中复制发生在初始晶体结构中的变化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其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半导体结的晶体,其中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2、3、4、5、6和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在所述初始晶体结构中捕捉通过生物介质的声和电磁场的作用诱导的变化;以正极性连接到所述初始晶体的半导体结的再现脉冲发生器;以截止极性连接到所述复制晶体的半导体结的捕捉脉冲发生器,其中所述晶体位于充满水性介质的中空绝缘筒的一个面上。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筒由具有不大于30dB/cm的声波吸收系数和不大于0.1奈培的电磁波吸收系数的材料制造,例如,无线电工程陶瓷或氟塑料。
27.一种用于在复制晶体结构中复制发生在初始晶体结构中的变化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其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半导体结的晶体,其中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2、3、4、5、6和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在所述初始晶体结构中捕捉通过生物介质的声和电磁场的作用诱导的变化;以正极性通过功率放大器连接到所述初始晶体的半导体结的再现脉冲发生器,所述初始晶体的出口连接到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和以截止极性连接到所述复制晶体的半导体结的捕捉脉冲发生器,其中所述复制晶体位于与置于辐射对称容器中的液体介质直接接触的绝缘板上,并且其中所述半导体激光器被定位为能够曝光所述液体介质。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板由具有不大于30dB/cm的声波吸收系数和不大于0.1奈培的电磁波吸收系数的材料制造。
29.根据权利要求27和2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优选的液体介质是生理盐水。
30.一种用于对生物对象造成影响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采用包括至少一个半导体结的晶体的形式的暴露源,在所述晶体的结构中通过生物介质的声和电磁场的作用诱导的变化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2、3、4、5、6和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捕捉;其出口以正极性连接到所述晶体的半导体结的再现脉冲发生器,所述晶体位于充满水性介质的绝缘筒的一个面上,所述绝缘筒具有与所述生物对象直接接触的另一个面。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串联连接到所述晶体的发光二极管,从而所述发光二极管能够曝光所述水性介质。
32.根据权利要求30和3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筒由具有不大于30dB/cm的声波吸收系数和不大于0.1奈培的电磁波吸收系数的材料制造,例如,无线电工程陶瓷或氟塑料。
33.一种用于对生物对象造成影响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采用包括至少一个半导体结的晶体的形式的暴露源,在所述晶体的结构中通过生物介质的声和电磁场的作用诱导的变化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2、3、4、5、6和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捕捉;以及其出口以正极性连接到所述晶体的半导体结再现脉冲发生器,所述晶体的出口连接到用于曝光所述生物对象的发光二极管。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采用与所述发光二极管对准的光导的形式的挠性探头。
35.一种用于对生物对象造成影响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采用包括至少一个半导体结的晶体的形式的暴露源,在所述晶体的结构中通过生物介质的声和电磁场的作用诱导的变化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2、3、4、5、6和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捕捉;以及其出口以正极性连接到所述晶体的半导体结的再现脉冲发生器,所述晶体的出口连接到用于曝光所述生物对象的半导体激光器。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采用与所述半导体激光器对准的光导的形式的挠性探头。
CN2009801504525A 2008-10-29 2009-10-28 用于捕捉通过生物介质的声和电磁场的作用在初始晶体结构中诱导的变化的方法和用于执行所述方法的装置、用于在复制晶体的结构中复制初始晶体结构的变化的方法(变型)和用于执行所述方法的装置(变型)、用于对生物对象施加影响的方法(变型)和用于执行所述方法的装置 Pending CN10225666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RU2008142701/14A RU2008142701A (ru) 2008-10-29 2008-10-29 Способ фиксации изменений, вызванных воздействием акустических и электромагнитных полей биологической среды, в структуре первоначального кристалла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реализации, способ дублирования изменений структуры первоначального кристалла в структуре кристалла-дубликата (варианты)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реализации (варианты), способ воздействия на биологический объект (варианты)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реализации (варианты)
RU2008142701 2008-10-29
PCT/RU2009/000581 WO2010050849A2 (ru) 2008-10-29 2009-10-28 Способ фиксации изменений, вызванных воздействиями акустических и электромагнитных полей биологической среды, в структуре первоначального кристалла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реализации, способ дублирования изменений структуры первоначального кристалла в структуре кристалла-дубликата (варианты)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реализации (варианты), способ воздействия на биологический объект (варианты)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реализации (вариант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56664A true CN102256664A (zh) 2011-11-23

Family

ID=421294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504525A Pending CN102256664A (zh) 2008-10-29 2009-10-28 用于捕捉通过生物介质的声和电磁场的作用在初始晶体结构中诱导的变化的方法和用于执行所述方法的装置、用于在复制晶体的结构中复制初始晶体结构的变化的方法(变型)和用于执行所述方法的装置(变型)、用于对生物对象施加影响的方法(变型)和用于执行所述方法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208258A1 (zh)
EP (1) EP2359900A4 (zh)
CN (1) CN102256664A (zh)
BR (1) BRPI0914516A2 (zh)
CA (1) CA2742175A1 (zh)
EA (1) EA201100470A1 (zh)
IL (1) IL212489A0 (zh)
RU (1) RU2008142701A (zh)
WO (1) WO2010050849A2 (zh)
ZA (1) ZA2011038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18336B2 (en) * 2007-03-30 2014-05-06 Fujifilm Corporation Image correction apparatus, image correction method, skin diagnosi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US9955871B2 (en) * 2012-03-21 2018-05-01 Korea Electro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Transmitted light detection type measurement apparatus for skin autofluorescence
EA201890244A1 (ru) * 2015-07-08 2018-07-31 Вэйв Форс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Инк.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излучения биорезонансной частоты
TWI638641B (zh) * 2017-07-26 2018-10-21 鼎博康生物科學有限公司 生理特徵感測系統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055604C1 (ru) 1993-09-13 1996-03-10 Сергей Иванович Петренко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изменения активности биологической клетки
RU2199356C2 (ru) 2000-11-13 2003-02-27 Петренко Сергей Иванович Способ записи поляризованного электромагнитного излучения инактивированного штамма патогенных микроорганизмов на кристалл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реализации, способ изменения активности штамма патогенных микроорганизмов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реализации, способ элиминации штамма патогенных микроорганизмов из организма человека или животного
RU2314844C2 (ru) 2005-07-20 2008-01-20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Дипольные структуры" Способ стимулирования основных биохимических реакций организма для лечения и регенерации тканей, панель для лечения и регенерации тканей и излучатель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359900A2 (en) 2011-08-24
EA201100470A1 (ru) 2011-10-31
US20110208258A1 (en) 2011-08-25
CA2742175A1 (en) 2010-05-06
RU2008142701A (ru) 2010-05-10
ZA201103872B (en) 2012-02-29
BRPI0914516A2 (pt) 2016-01-05
WO2010050849A2 (ru) 2010-05-06
EP2359900A4 (en) 2012-07-25
IL212489A0 (en) 2011-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anik et al. Bioeffects of microwave––a brief review
Soghomonyan et al. Millimeter waves or extremely high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s in the environment: what are their effects on bacteria?
Berta et al.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s enhance normal fibroblast proliferation in vitro and activate mRNA expression for TGF-β1 and for collagen types I and III
Torgomyan et al. Bactericidal effects of low-intensity extremely high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 an overview with phenomenon, mechanisms, targets and consequences
CN102171337A (zh) 用超声波方法促进动物细胞生长
CN102256664A (zh) 用于捕捉通过生物介质的声和电磁场的作用在初始晶体结构中诱导的变化的方法和用于执行所述方法的装置、用于在复制晶体的结构中复制初始晶体结构的变化的方法(变型)和用于执行所述方法的装置(变型)、用于对生物对象施加影响的方法(变型)和用于执行所述方法的装置
RU2012123549A (ru) Введение медицинских устройств в череп по неортогональным и ортогональным траекториям и способы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я
Heredia-Rojas et al. Entamoeba histolytica and Trichomonas vaginalis: Trophozoite growth inhibition by metronidazole electro-transferred water
CN105228698B (zh) 利用自组装的金纳米壳层包覆细菌并借助激光产生光热分解与冷光来杀死与追踪细菌的方法
Hu et al. Mechanobiological modulation of in situ and in vivo osteocyte calcium oscillation by 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Sidorov et al. Biophysical Mechanisms of Genetic Regulation: Is There a Link to Mind-Body Healing?
US6654627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cording polarized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inactivated strain of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onto a crystal, method and device for changing activity of strain of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method for eliminating strain of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from human or animal organism
Koibuchi et al. Effect of ultrasonic irradiation on bacterial biofilms
Sommer et al. Functions and possible provenance of primordial proteins
Tsen et al. Inactivation of 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 and bacterial spores and generation of high‐potency bacterial vaccines using ultrashort pulsed lasers
Letuta et al. Mechanisms of Damage in Salmonella typhimurium and Staphylococcus aereu s upon Pulse Photoexcitation of Molecular Sensitizers
RU2000128449A (ru) Способ записи поляризованного электромагнитного излучения инактивированного штамма патогенных микроорганизмов на кристалл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реализации, способ изменения активности штамма патогенных микроорганизмов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реализации, способ элиминации штамма патогенных микроорганизмов из организма человека или животного
Komarova et al. Influence of microwave radiation on soil bacteria
Podolska et al. Effect of low-intensity pulsed electric fields on the respiratory activity and electrosurface properties of bacteria
Betti et al. Nonthermal microwave radiations affect the hypersensitive response of tobacco to tobacco mosaic virus
Bigelow et al. Ultrasound histotripsy and the destruction of Escherichia coli biofilms
Ackerman The biophysics of the vascular autonomic signal and healing.
RU2082456C1 (ru) Способ крайне высокочастотного (квч) воздействия при массовых токсических поражениях
RU2161516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воздействия волновой информацией на микроорганизмы
Trchounian Diana Soghomonyan, Karen Trchounia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