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46771B - 防治水稻种传真菌和细菌病害的戊唑醇和噻菌铜混配药剂 - Google Patents
防治水稻种传真菌和细菌病害的戊唑醇和噻菌铜混配药剂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246771B CN102246771B CN 201110124476 CN201110124476A CN102246771B CN 102246771 B CN102246771 B CN 102246771B CN 201110124476 CN201110124476 CN 201110124476 CN 201110124476 A CN201110124476 A CN 201110124476A CN 102246771 B CN102246771 B CN 10224677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ice
- copper
- thiodiazole
- tebuconazole
- medica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水稻种传真菌和细菌病害的戊唑醇和噻菌铜混配药剂。该药剂的活性成分由其活性成分由(RS)-1-对氯苯基-4,4-二甲基-3-(1H-1,2,4-三唑-1-基甲基)戊-3-醇和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铜组成,所述(RS)-1-对氯苯基-4,4-二甲基-3-(1H-1,2,4-三唑-1-基甲基)戊-3-醇和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铜的质量比是(1-9)∶(9-1)。本发明的药剂具有彻底杀死种子携带的病原真菌和细菌的功效,为生产中预防控制水稻种传真菌和细菌病害的传播蔓延和发生危害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治植物种传细菌和真菌病害的杀菌剂,特别涉及防治水稻种传真菌和细菌病害的戊唑醇和噻菌铜混配药剂。
背景技术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两大粮食作物之一,其栽培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小麦。水稻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的总面积、总产量及单位面积产量均居我国粮食作物首位。在水稻生产过程中,水稻病害是制约水稻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尤其是水稻稻瘟病、水稻纹枯病、水稻白叶枯病三大病害,以及水稻恶苗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等病害的发生,成为水稻生产中最重要的病害。这些病害多以种子传带跨地区远距离传播,一旦在一个地区形成危害,极难彻底根除。目前,我国主要采取化学防治,辅以抗病品种、农业防治及物理防治等方法防治水稻病害;当病害大面积发生时,即使高效的化学防治也难以挽回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国际上高度重视以预防作物病害为主,即从种子阶段实施带菌消毒和预防保健,设计经济有效的防控措施;水稻种传病原真菌和细菌所致病害是综合管理中最重要的一步。
对水稻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可以有效地防治主要的种传病害。通常情况下,种传病原菌寄藏于种表或种内,种子未经药剂消毒处理,带菌种子便会在其幼苗甚至成株期发病,在适宜的条件下也能够造成病害的再流行;同时,种子和萌发阶段的根系、秧苗会被土壤中的病原菌等侵染和危害。因此,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是必要的,可以有效地杀死种子表面和内部的寄藏的种传病原菌,同时可以种子为施药载体,预防土壤中病菌的侵染和危害;种子消毒和保健处理可以实现农艺和工艺、植保和栽培的结合;实现精准施药、减少农药使用和对地上部环境的影响,是加速农药无公害进程的有效途径;有利于苗全苗壮,保护和挽回水稻的产量,提高水稻的品质和安全性。目前,市场上防治水稻真菌病害的药剂很多,例如三唑类药剂、咪唑类药剂、甲氧基丙烯酸酯类药剂等;相对而言,防治水稻细菌病害的药剂很少,主要是春雷霉素等抗生素以及叶枯宁、噻菌铜等含铜的药剂。
戊唑醇是三唑类杀菌剂,能够抑制甾醇脱甲基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治水稻稻瘟病、水稻纹枯病以及水稻恶苗病等真菌病害。戊唑醇的化学名称是(RS)-1-对氯苯基-4,4-二甲基-3-(1H-1,2,4-三唑-1-基甲基)戊-3-醇。
噻菌铜是由噻唑和铜组成,噻唑基团可以在植物导管内杀死细菌,铜离子通过离子交换而导致真菌或细菌的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凝固或者进入细胞与酶结合,从而杀死真菌或细菌。噻菌铜的化学名称是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铜。
水稻种子通常携带包括真菌和细菌在内的多种病害的病原菌,单一药剂处理水稻种子在生产中不能实现对种子传带的真菌、细菌的彻底消毒和保健处理,从而使一些对使用的药剂不敏感的病原菌存活下来,随着种子的调运、播种、秧苗生长而传播,造成田间病害发生和危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植物种传病害病原菌的杀菌剂或防治植物种传病害的药剂。
本发明所提供的植物种传病害病原菌的杀菌剂或防治植物种传病害的药剂,其活性成分由(RS)-1-对氯苯基-4,4-二甲基-3-(1H-1,2,4-三唑-1-基甲基)戊-3-醇和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铜组成,所述(RS)-1-对氯苯基-4,4-二甲基-3-(1H-1,2,4-三唑-1-基甲基)戊-3-醇和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铜的质量比是(1-9)∶(9-1)。
所述植物种传病害具体可为水稻种传病害。
所述水稻种传病害具体可为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水稻恶苗病和水稻稻瘟病中的至少一种。
当所述(RS)-1-对氯苯基-4,4-二甲基-3-(1H-1,2,4-三唑-1-基甲基)戊-3-醇和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铜质量比是9∶1时,所述植物种传病害具体可为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水稻恶苗病和水稻稻瘟病。
当所述植物种传病害为水稻稻瘟病时;所述(RS)-1-对氯苯基-4,4-二甲基-3-(1H-1,2,4-三唑-1-基甲基)戊-3-醇和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铜的质量比为下述a)-g)中的任一种:
a、9∶1;
b、(3-9)∶(7-1);
c、(7-9)∶(3-1);
d、(5-9)∶(5-1);
e、(3-7)∶(7-3);
f、(5-7)∶(5-3);
g、(1-9)∶(9-1)。
所述水稻稻瘟病具体可由水稻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起;所述水稻恶苗病具体可由藤仓赤霉菌(Gibberella fujikuroi)引起;所述水稻白叶枯病具体可由稻生黄单胞菌白叶枯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引起;所述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具体可由稻生黄单胞菌条斑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cola)引起;所述植物种传病害病原菌具体可为下述病原菌中的至少一种:水稻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藤仓赤霉菌(Gibberella fujikuroi)、稻生黄单胞菌白叶枯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稻生黄单胞菌条斑致病变种(Xanthomonasoryzae pv.Oryzacola)。
上述药剂或杀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RS)-1-对氯苯基-4,4-二甲基-3-(1H-1,2,4-三唑-1-基甲基)戊-3-醇和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铜按照所述质量比混合的步骤。
上述植物种传病害病原菌的杀菌剂或防治植物种传病害的药剂,除活性成分外,还可按需要添加不同的填料和助剂,加工成任何可接受的剂型。例如可以是悬浮剂、水乳剂、可湿性粉剂、乳油、(水分散)粒剂等。
本发明为解决水稻种子带菌传播的问题,以及生产中单一药剂处理种子不能彻底消毒的问题,以防治植物病原真菌病害的戊唑醇和防治细菌病害的噻菌铜为有效成分,通过混配和配比筛选,获得了适合于水稻种传病原真菌和细菌消毒处理的混配制剂——戊唑醇和噻菌铜混配制剂,具有彻底杀死种子携带的病原真菌和细菌的功效,为生产中预防控制水稻种传真菌和细菌病害的传播蔓延和发生危害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本发明解决了水稻实际生产中的用药问题;在农用杀菌剂领域应用前景广阔,具有减少农药公害和保护生态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戊唑醇与噻菌铜混配(9∶1)对水稻恶苗病菌US01菌株的毒力测定
CK指未加药剂的US01,其它五个平板为加入药剂戊唑醇∶噻菌铜=(9∶1)的不同处理,ppm表示μg/ml
图2为戊唑醇与噻菌铜混配(9∶1)对水稻稻瘟病菌P131菌株的毒力测定
CK指未加药剂的P131,其它六个平板为加入药剂戊唑醇∶噻菌铜=(9∶1)的不同处理,ppm表示μg/ml
图3为戊唑醇与噻菌铜混配(9∶1)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B2-19菌株的毒力测定
CK1指处理之前的B2-19,CK2指未加药剂的对照B2-19,其它五个三角瓶为加入药剂戊唑醇∶噻菌铜=(9∶1)的不同处理,ppm表示μg/ml
图4为戊唑醇与噻菌铜混配(9∶1)对水稻白叶枯病菌PX099A菌株的毒力测定
CK1指药剂处理之前的PX099A,CK2指未加药剂的对照PX099A,其它五个三角瓶为加入药剂戊唑醇∶噻菌铜=(9∶1)的不同处理,ppm表示μg/ml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实施例1、戊唑醇和噻菌铜混配杀菌的效果
一、药剂的制备
该实施例中所用的戊唑醇均购自浙江上虞颖泰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该实施例中所用的噻菌铜(94%)均购自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
该实施例所用的7种药剂(2种单剂和5种混配药剂)按照如下方法制备:
该实施中的药剂戊唑醇是将戊唑醇溶于二甲基亚砜得到的液体制剂;药剂噻菌铜是将噻菌铜溶于无菌水中超声波超声30秒-60秒至液体悬浮均匀得到的液体悬浮制剂。混配药剂按照如下方法混配:将戊唑醇的二甲基亚砜溶液和噻菌铜水溶液按照所需的戊唑醇和噻菌铜质量比混合得到。混配药剂的浓度是混配药剂中戊唑醇和噻菌铜的质量之和除以药剂的体积得到,单位是μg/ml。其中,药剂戊唑醇∶噻菌铜=7∶3,是将戊唑醇的二甲基亚砜溶液和噻菌铜水溶液按照戊唑醇和噻菌铜7∶3的质量混合得到的液体悬浮制剂。药剂戊唑醇∶噻菌铜=5∶5,是将戊唑醇的二甲基亚砜溶液和噻菌铜水溶液按照戊唑醇和噻菌铜5∶5的质量比混合得到的液体悬浮制剂。药剂戊唑醇∶噻菌铜=1∶9,是将戊唑醇的二甲基亚砜溶液和噻菌铜水溶液按照戊唑醇和噻菌铜1∶9的质量比混合得到的液体悬浮制剂。药剂戊唑醇∶噻菌铜=3∶7,是将戊唑醇的二甲基亚砜溶液和噻菌铜水溶液按照戊唑醇和噻菌铜3∶7的质量比混合得到的液体悬浮制剂。药剂戊唑醇∶噻菌铜=9∶1,是将戊唑醇的二甲基亚砜溶液和噻菌铜水溶液按照戊唑醇和噻菌铜9∶1的质量比混合得到的液体悬浮制剂。
二、药剂的抑菌效果
本实验测试了药剂对如下菌株的抑菌效果:水稻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P131(Bhadauria V,Wang LX,Peng YL,Proteomic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deletion of theMagnaporthe oryzae conidial morphology-regulating gene COM1.Biol Direct..2010 Nov2;5:61.),公众可从中国农业大学获得;水稻恶苗US01(赵志华,张锡明,范洁茹,刘亮,刘西莉,咪鲜胺对水稻恶苗病菌及其抗药突变体生长发育的影响.农药学学报,2007,9(3).),公众可从中国农业大学获得;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pv.oryzae,Xoo)PX099A(孙蕾,吴茂森,陈华民,何晨阳,水稻白叶枯病菌Δrpfxoo基因缺失突变体DSF信号产生和毒性表达.微生物学报,2010年6期.),公众可从中国农业大学获得;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B2-19菌株(沈素文,刘永锋,周苏津,陈志谊,陆凡,刘邮洲,罗楚平,聂亚锋,4株拮抗细菌与链霉素、叶枯唑协同控制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研究.江苏农业科学,2010(4):98-100),公众可从中国农业大学获得。
1、药剂对水稻真菌性病害的毒力测定
(1)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戊唑醇对水稻恶苗病菌US01菌株、水稻稻瘟病菌P131菌株的抑菌活性。
A、靶标真菌的培养
用灭菌挑针挑取已保存的水稻稻瘟病菌P131、水稻恶苗病菌US01菌株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培养基)(称取马铃薯200g,去皮切成小块,加入到1000mL去离子水中煮沸5-10min,用纱布将马铃薯残渣滤去,往滤液中加入葡萄糖18g,琼脂粉15g,再添加蒸馏水定容至1000mL,灭菌),于25℃真菌培养箱中倒置培养5-7天至菌丝长到培养皿边缘。
B、药剂处理与培养
戊唑醇用二甲基亚砜溶解为105ppm(ug/ml)母液,设置5-7个质量浓度梯度,按设计的浓度定量加入药剂于灭菌的PDA培养基中,每处理设置3个重复,并设置只含药剂和不含药剂的对照。将加入不同浓度梯度戊唑醇的PDA培养基倒入9cm×9cm规格培养皿中,待培养基凝固后,用5mm的打菌器取靶标菌的菌饼,放于加入不同浓度戊唑醇的PDA平板上,25℃倒置培养。采用十字交叉法记录对照及不同浓度戊唑醇处理的靶标菌的菌丝生长直径。
C、计算不同浓度戊唑醇处理对水稻稻瘟病菌P131、水稻恶苗病菌US01菌丝生长的抑制率。生长抑制率计算方法如下:
不同浓度戊唑醇处理对水稻稻瘟病菌P131的抑制结果如表1所示,对水稻恶苗病菌US01的抑制结果如表2所示。
将生长抑制率在Microsoft Excel采用NORMINV函数转换成几率值,药剂浓度(μg/ml)在Microsoft Excel采用LOG函数转换成对数值,以几率值为Y坐标,以对数值为X坐标,作回归直线,求出毒力回归方程(Y=A+BX)和相关系数(r),计算戊唑醇对水稻恶苗、水稻稻瘟菌株的有效中浓度EC50。
(2)采用生长速率法检测噻菌铜对水稻恶苗病菌US01、水稻稻瘟病菌P131的抑菌活性,方法同(1)。计算噻菌铜对水稻恶苗病菌、水稻稻瘟病菌的有效中浓度EC50。
不同浓度噻菌铜处理对水稻稻瘟病菌P131的抑制结果如表3所示,对水稻恶苗病菌US01的抑制结果如表4所示。
(3)将戊唑醇与噻菌铜按照1∶9,3∶7,5∶5,7∶3,9∶1五个浓度比例混配,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戊唑醇与噻菌铜混配对水稻恶苗病菌、水稻稻瘟病菌的抑菌活性,方法同(1),计算混配药剂对水稻恶苗病菌、水稻稻瘟病病菌的有效中浓度EC50。
五个混配药剂的对水稻恶苗病菌US01的毒力测定结果如表5-表9所示,对水稻稻瘟病菌P131的毒力测定结果如表10-表14所示。
(4)药剂联合毒力测定,采用Wadly方法计算混配药剂的增效系数(SR),评价混配药剂的联合作用类型。
根据以上实验测得戊唑醇对水稻恶苗的有效中浓度EC50、不同浓度戊唑醇和噻菌铜混配(1∶9,3∶7,5∶5,7∶3,9∶1)对水稻恶苗US01菌株的有效中浓度EC50,采用Wadly方法计算混配药剂的增效系数(SR),评价混配药剂的联合作用类型。Wadly方法涉及的计算公式如下:
该公式中的百分含量是质量百分含量,A和B为戊唑醇和噻菌铜。
SR=混配药剂理论EC50/混配药剂实测EC50
当SR<0.5为拮抗作用,0.5≤SR≤1.5为加和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
戊唑醇和噻菌铜单剂及混配药剂对水稻恶苗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如表15和图1,表明:
药剂戊唑醇∶噻菌铜=1∶9,药剂戊唑醇∶噻菌铜=3∶7,药剂戊唑醇∶噻菌铜=5∶5混配,药剂戊唑醇∶噻菌铜=7∶3,具有拮抗作用;
药剂戊唑醇∶噻菌铜=9∶1,具有加和作用;
表15戊唑醇与噻菌铜单剂及复配对水稻恶苗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戊唑醇和噻菌铜单剂及混配药剂对水稻稻瘟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见表16、图2,表明:
药剂戊唑醇∶噻菌铜=1∶9,具有加和作用
药剂戊唑醇∶噻菌铜=3∶7,药剂戊唑醇∶噻菌铜=5∶5,药剂戊唑醇∶噻菌铜=7∶3,药剂戊唑醇∶噻菌铜=9∶1,具有增效作用。
表16戊唑醇与噻菌铜单剂及复配对水稻稻瘟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2、混配药剂对水稻细菌性病害的室内毒力测定
(1)采用浊度法测定噻菌铜药剂对水稻白叶枯病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室内毒力。
A、靶标细菌的培养:选用NA培养基(Nutrient Agar)培养基(1L NA培养基含胰蛋白胨5g,酵母浸粉1g,蔗糖10g,牛肉浸膏3g,琼脂15g)于30℃细菌培养箱中纯化培养水稻白叶枯病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2-3天,挑取单菌落于30ml NA液体培养基中,置于28℃-30℃条件下震荡培养(120r/min)18-30h至靶标菌生长到对数生长期。
B、药剂噻菌铜处理与培养:噻菌铜用蒸馏水溶解为104ppm(104μg/ml)母液,设置5-7个质量浓度梯度,按设计的浓度定量加入药剂于30ml NA液体培养基中,每处理设置3个重复,并设置只含药剂和不含药剂的对照(CK)。向各处理培养基中分别接种对数生长期的靶标细菌100ul菌液,置于28℃-30℃条件下震荡培养(120r/min)16-20h至未加药剂的对照菌生长到对数生长期。
浑浊度的测定:测定药剂处理前和处理后的菌在600nm的光吸收值。
计算方法:
噻菌铜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毒力测定见表17,噻菌铜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毒力测定见表18。
(2)药剂戊唑醇∶噻菌铜=9∶1混配对水稻白叶枯病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同步骤(1)。
基于混配药剂对水稻真菌性病害室内毒力测定结果,选择对水稻两种真菌病害抑制效果最好的最佳混配比例,即戊唑醇∶噻菌铜=9∶1混配比例,继续检测这一混配对水稻细菌病害的抑制效果。计算药剂噻菌铜和药剂戊唑醇∶噻菌铜=9∶1对水稻白叶枯病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有效中浓度EC50。
戊唑醇∶噻菌铜=9∶1对水稻白叶枯病菌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如表19,戊唑醇∶噻菌铜=9∶1对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如表20。
(3)药剂联合毒力测定,采用Wadly方法(与真菌联合毒力计算方法相同)计算混配药剂的增效系数(SR),评价混配药剂的联合作用类型。由于戊唑醇能够抑制真菌细胞膜组分甾醇的生物合成,而对细菌没有作用,故在计算SR时,将戊唑醇对细菌的有效中浓度EC50认为是+∞。结果表明,戊唑醇∶噻菌铜=9∶1混配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抑制具有增效作用(结果见表21、图3),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抑制具有加和作用(结果见表22、图4)。
表21噻菌铜单剂及噻菌铜与戊唑醇混配(1∶9)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Claims (5)
1.植物种传病害病原菌的杀菌剂或防治植物种传病害的药剂,其活性成分由(RS)-1-对氯苯基-4,4-二甲基-3-(1H-1,2,4-三唑-1-基甲基)戊-3-醇和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铜组成,
所述植物种传病害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或水稻稻瘟病;
所述植物种传病害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时,所述(RS)-1-对氯苯基-4,4-二甲基-3-(1H-1,2,4-三唑-1-基甲基)戊-3-醇和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铜的质量比为9:1;
所述植物种传病害为水稻稻瘟病时,所述(RS)-1-对氯苯基-4,4-二甲基-3-(1H-1,2,4-三唑-1-基甲基)戊-3-醇和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铜的质量比为(3-9):(7-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剂或杀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稻稻瘟病由水稻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起;所述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由稻生黄单胞菌条斑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cola)引起。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药剂或杀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RS)-1-对氯苯基-4,4-二甲基-3-(1H-1,2,4-三唑-1-基甲基)戊-3-醇和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铜按照所述质量比混合的步骤;
所述植物种传病害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或水稻稻瘟病;
所述植物种传病害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时,所述(RS)-1-对氯苯基-4,4-二甲基-3-(1H-1,2,4-三唑-1-基甲基)戊-3-醇和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铜的质量比为9:1;
所述植物种传病害为水稻稻瘟病时,所述(RS)-1-对氯苯基-4,4-二甲基-3-(1H-1,2,4-三唑-1-基甲基)戊-3-醇和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铜的质量比为(3-9):(7-1)。
4.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药剂或杀菌剂在防治植物种传病害中的应用;
所述植物种传病害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和水稻稻瘟病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稻稻瘟病由水稻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起;所述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由稻生黄单胞菌条斑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cola)引起。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110124476 CN102246771B (zh) | 2011-05-13 | 2011-05-13 | 防治水稻种传真菌和细菌病害的戊唑醇和噻菌铜混配药剂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110124476 CN102246771B (zh) | 2011-05-13 | 2011-05-13 | 防治水稻种传真菌和细菌病害的戊唑醇和噻菌铜混配药剂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246771A CN102246771A (zh) | 2011-11-23 |
CN102246771B true CN102246771B (zh) | 2013-07-17 |
Family
ID=449746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110124476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46771B (zh) | 2011-05-13 | 2011-05-13 | 防治水稻种传真菌和细菌病害的戊唑醇和噻菌铜混配药剂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24677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04726A (zh) * | 2014-03-10 | 2015-09-16 | 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 | 一种噻菌铜戊唑醇复配农药 |
CN104222108B (zh) * | 2014-09-02 | 2016-08-24 | 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 | 一种含有噻菌铜的复合杀菌剂 |
CN105638683A (zh) * | 2014-09-16 | 2016-06-08 | 浙江东风化工有限公司 | 一种含噻森铜的农用杀菌组合物 |
SG11202011106RA (en) * | 2018-07-09 | 2020-12-30 | Panasonic Ip Man Co Ltd | Device for detecting phytopathogenic fungus, and detection method and agricultural chemical concentration selection method in which said device is used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2659C (zh) * | 1999-01-11 | 2001-10-10 | 温州市龙湾化工厂 | 主克白叶枯病的杀菌剂组合物 |
CN100473277C (zh) * | 2007-08-14 | 2009-04-01 | 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 | 一种含三环唑和戊唑醇的增效杀菌组合物 |
CN101637169A (zh) * | 2009-09-08 | 2010-02-03 | 陕西先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戊唑醇·福美双杀菌组合物 |
-
2011
- 2011-05-13 CN CN 201110124476 patent/CN10224677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246771A (zh) | 2011-11-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320330B (zh) | 黄绿木霉菌菌株及其应用 | |
CN105284822B (zh) | 一种用于防治麦类赤霉病的含戊唑醇农药组合物及其用途 | |
CN102246771B (zh) | 防治水稻种传真菌和细菌病害的戊唑醇和噻菌铜混配药剂 | |
CN103918681A (zh) | 一种含噻菌铜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8967437A (zh) | 一种双丙环虫酯和啶虫脒复配增效杀虫剂及其应用 | |
Kumar et al. | Evaluation of insecticides for curative, preventive, and rotational use on Scirtothrips dorsalis South Asia 1 (Thysanoptera: Thripidae) | |
CN102246789B (zh) | 防治水稻种传真菌和细菌病害的咪鲜胺和噻菌铜混配药剂 | |
CN105613517B (zh) | 噻霉酮在防治马铃薯疮痂病上的应用及防治马铃薯疮痂病方法 | |
CN104705326B (zh) | 一种含有中生菌素和琥胶肥酸铜的杀菌组合物 | |
Zhao et al. | Synergistic and additive interactions of zhongshengmycin to the chemical insecticide pymetrozine for controlling Nilaparvata lugens (Hemiptera: Delphacidae) | |
CN108294014A (zh) | 一种防治根腐病的种衣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11011384B (zh) | 8-羟基喹啉化合物在制备抗香蕉枯萎病和水稻稻曲病病原菌剂中的应用 | |
CN104351231A (zh) | 4-氯肉桂醛缩氨基硫脲在防治植物病害中的应用 | |
Khan et al. | Influence of different factors on the effectivity of fungal bioagents to manage rice sheath blight, in nursery | |
CN107333792A (zh) | 由丙硫唑与咪糠唑复配的防治稻瘟病的杀菌剂 | |
CN103181392A (zh) | 一种烯啶虫胺与阿维菌素的混配制剂及制备方法 | |
CN102440259A (zh) | 一种含氟啶虫胺腈和氯氰菊酯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3798270B (zh) | 一种含噻森铜的复配农药及其应用 | |
CN108782569A (zh) | 一种含有灭菌唑与氨基寡糖素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4938514B (zh) | 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植物源化合物增效组合物 | |
CN104705325B (zh) | 一种含有中生菌素和氯溴异氰尿酸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8849923A (zh) | 一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生物复配杀菌剂 | |
CN109699664A (zh) | 一种含有克菌丹的种衣剂及其应用 | |
CN108812700A (zh) | 一种含中生菌素和枯草芽孢杆菌的颗粒剂 | |
CN108271786A (zh) | 一种ocotillol型化合物作为农业杀菌剂的新用途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717 Termination date: 20150513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