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37959A - 系统消息的更新方法及无线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系统消息的更新方法及无线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37959A
CN102237959A CN2010101748859A CN201010174885A CN102237959A CN 102237959 A CN102237959 A CN 102237959A CN 2010101748859 A CN2010101748859 A CN 2010101748859A CN 201010174885 A CN201010174885 A CN 201010174885A CN 102237959 A CN102237959 A CN 1022379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ystem message
superframe
message
terminal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7488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37959B (zh
Inventor
陈宪明
谢峰
关艳峰
张磊
曲红云
方惠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Yuhua Investment And Development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01017488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37959B/zh
Priority to PCT/CN2010/077984 priority patent/WO2011134248A1/zh
Publication of CN1022379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379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379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3795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系统消息的更新方法及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基站设置所述系统消息的改变周期为N倍的辅超帧头的改变周期,其中,N为大于0的自然数;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系统消息的改变周期,向终端发送发生改变的系统消息。通过本发明,使得系统消息的改变周期与辅超头的改变周期相关联,从而使得辅超帧头与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内存在关联性的改变的系统参数在同一时间范围内生效或同时生效。

Description

系统消息的更新方法及无线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系统消息的更新方法及一种无线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是组成无线蜂窝小区的基本单元,完成移动通信网和移动通信用户间的通信和管理功能。基站通过上/下行链路与终端进行通信,其中,下行是指基站到终端的方向,而上行是指终端到基站的方向。多个终端可以通过上行链路向基站发送数据,也可以通过下行链路从基站接收数据。
图1是IEEE 802.16m标准中的基本帧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无线资源在时间上被划分为连续的超帧(Superframe,简称SU),每个超帧的时长为20毫秒。而每个超帧中有4个5毫秒的帧(Frame),帧由8个子帧(Subframe,简称SF)组成,每个子帧包含若干个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简称OFDM)符号。每个帧时域上的第一个OFDM符号被用于下行同步。每个超帧的第一个子帧,不包括用于同步的OFDM符号,包含超帧头(Superframe Header,简称SFH),用于承载关键的系统配置信息或参数,该子帧又被称为SFH子帧。而每个下行子帧又包含业务控制信道(Advanced-MAP,简称AMAP)。
当前的IEEE 802.16m标准中,下行控制信道包括同步信道,超帧头(广播控制信道)以及业务控制信道。其中,同步信道被划分为主同步信道(PA-Preamble)与辅同步信道(SA-Preamble),而超帧头又被划分为主超帧头(Primary-SFH,简称为P-SFH)与辅超帧头(Secondary-SFH,简称为S-SFH),辅超帧头又被进一步划分为多个子包,即子包1(SP1)、子包2(SP2)与子包3(SP3),与接入有关的系统重要参数和系统的基本配置信息在辅超帧头的这三个子包中发送,每个子包对应一个系统参数的集合,且这些子包不是每个超帧都有,具体在什么位置发送这些子包依赖于基站预先设定的不同子包的调度周期。
关于辅超帧头的更新问题,基站限制辅超帧头在辅超帧头改变周期(S-SFH Change Cycle)内保持不变,且辅超帧头可能发生改变的超帧,其超帧编号满足以下条件:超帧编号除以辅超帧头改变周期,余数为零。另外,终端通过接收辅超帧头子包3中的辅超帧头最小改变速率参数,并根据以下公式能够获得辅超帧头的改变周期:辅超帧头的改变周期=辅超帧头最小改变速率*辅超帧头子包1调度周期/20毫秒;其中,辅超帧头的改变周期表示辅超帧头保持不变的最小持续时间或超帧数目。
此外,基站需要基于与终端间的控制连接周期性地广播系统消息,例如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AAI_SCD)给所有终端,终端通过在接入期间和/或接入后,记录连续的两个系统消息的发送位置,能够获取该消息的发送周期;其中,发送周期表示从承载系统消息的超帧的起始位置开始,一直延续到下一个承载该系统消息的超帧的起始位置,时域上所经历的时间或者超帧数目。由于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属于广播消息,因此,其遵循802.16m中规定的广播消息的传输方式,即能够单独构成或与当前子帧内的其它广播消息共同构成一个突发(Burst)进行传输,且该突发占据的资源以及时域重复次数由基站决定。其中,所述时域重复次数独立于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的发送周期,如图2所示,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在编号为K+4与K+68的超帧范围内分别被发送,且发送周期为64,即从编号为K+4的超帧的起始位置,一直延续到编号为K+68的超帧的起始位置,时域上共经历了64个超帧,但是对于每次发送,其时域重复次数被基站设置为2次。
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包含与接入无关,能够进一步提升系统性能的系统参数,例如用于区分基站类型的辅同步序列划分参数,缺省的切换或扫描参数,归一化信干噪比参数,开环域多输入多输出(MIMO)参数,组资源分配参数,同步终端的测距参数,数据信道以及控制信道的上行功控参数,最大重传时间间隔,带宽请求信道配置参数,Sounding参数,中继参数,演进的组播广播业务(EMBS)参数,多载波(MC)快速反馈参数等。需要指出,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在其发送过程中可能会有更新,一般情况下,终端只有成功获取并更新该广播消息后才能继续正常工作。在相关技术中,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的更新和超帧头的更新没有任何联系,是独立进行的,这尤其不利于工作在睡眠模式或空闲状态下终端的系统参数的更新操作,因为终端需要分别唤醒以接收改变的辅超帧头或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这可能造成终端反复的执行接收或唤醒操作,从而使终端电能消耗较大。而对于基站来说,这有可能造成辅超帧头与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内存在关联性的改变的系统参数在同一时间范围内无法生效或同时生效,因为在辅超帧头(或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的更新期间,可能并不存在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或辅超帧头)的更新过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系统消息的更新方法及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以解决相关技术中辅超帧头与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内存在关联性的改变的系统参数在同一时间范围内无法生效或同时生效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系统消息的更新方法,包括:基站设置系统消息的改变周期为N倍的辅超帧头的改变周期,其中,N为大于0的自然数;基站根据系统消息的改变周期,向终端发送发生改变的系统消息。
进一步地,在基站设置系统消息的改变周期为N倍的辅超帧头的改变周期步骤之前或之后,还包括:基站设置系统消息发生改变的超帧的编号包含于发送系统消息的超帧的编号集合中。
进一步地,在基站设置系统消息发生改变的超帧的编号包含于发送系统消息的超帧的编号集合中的步骤之前或之后,还包括:基站设置系统消息发生改变的超帧的编号对系统消息的改变周期求余的结果为0。
进一步地,在基站设置系统消息的改变周期为N倍的辅超帧头的改变周期步骤之前或之后,还包括:基站通过主超帧头中的辅超帧头应用偏置字段设置所述系统消息的生效位置,该系统消息的生效位置与所述辅超帧头的生效位置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消息的更新方法还包括:终端获取系统消息的改变周期;在系统消息发生改变的超帧的起始位置,睡眠或空闲状态的终端判断剩余睡眠间隔或剩余寻呼不可获得间隔小于系统消息的改变周期;终端唤醒并接收系统消息。
进一步地,终端获取系统消息的改变周期的步骤包括:终端获取N倍的辅超帧头的改变周期,并将其作为系统消息的改变周期,其中,N为大于0的自然数。
进一步地,终端获取系统消息的改变周期的步骤包括:终端接收基站的指示信息,其中,该指示信息包括系统消息的改变周期;终端从指示信息中获取系统消息的改变周期。
进一步地,系统消息的改变周期包括M个系统消息的发送周期,其中,M为大于0的自然数。
进一步地,在基站设置系统消息的改变周期为N倍的辅超帧头的改变周期步骤之前或之后,还包括:基站在超帧头中设置系统消息改变指示字段,指示系统消息是否发生改变。
进一步地,基站根据系统消息的改变周期,向终端发送发生改变的系统消息的步骤包括:在系统消息改变指示字段指示系统消息发生改变时,基站使用发生改变的系统消息所在的超帧和设定的超帧发送发生改变的系统消息。
进一步地,超帧头为主超帧头。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消息的更新方法还包括:终端唤醒并未接收到系统消息;终端停止上行传输,并继续对基站发送的其它超帧进行解码,直到获取到系统消息;或者终端向基站发送获取系统消息失败的反馈信息。
进一步地,系统消息为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
进一步地,系统消息的改变周期为系统消息保持不变的最小持续时间或超帧数目。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第一设置模块,用于设置系统消息的改变周期为N倍的辅超帧头的改变周期,其中,N为大于0的自然数;发送模块,用于根据系统消息的改变周期,向终端发送发生改变的系统消息。
进一步地,所述基站还包括:第二设置模块,用于在超帧头中设置改变指示字段,指示系统消息是否发生改变;发送模块,用于根据系统消息的改变周期,在改变指示字段指示系统消息发生改变时,使用发生改变的系统消息所在的超帧,和设定的超帧发送发生改变的系统消息。
进一步地,系统消息为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系统消息的改变周期;判断模块,用于工作于睡眠或空闲状态时,在系统消息发生改变的超帧的起始位置,判断剩余睡眠间隔或剩余寻呼不可获得间隔小于所述改变周期;接收模块,用于唤醒终端并接收系统消息。
进一步地,获取模块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N倍的辅超帧头的改变周期作为系统消息的改变周期,其中,N为大于0的自然数;和/或第二获取模块,用于接收基站的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包括系统消息的改变周期;从指示信息中获取系统消息的改变周期。
进一步地,系统消息为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包括:上述的基站和终端。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系统消息的更新方法,包括:基站在超帧头中设置系统消息改变计数字段,指示系统消息是否发生改变;基站向终端发送发生改变的系统消息;基站设置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在设定位置生效。
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包括:终端接收超帧头内的系统消息改变计数字段,判断该系统消息改变计数,与终端存储的系统消息改变计数的差大于或等于1;终端停止上行传输,直到接收到基站发送的最新的系统消息,和/或,终端通过上行控制信道或业务信道向基站反馈系统消息的解码失败信息。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系统消息的更新方法,包括:基站将以下参数至少之一从系统消息移至超帧头,所述参数包括:归一化信干噪比参数,组资源分配参数,同步测距周期,上行数据信道功控参数,上行控制信道功控参数,Sounding复用类型,中继支持,多载波上行反馈参数。
进一步地,所述超帧头为辅超帧头。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消息的更新方法遵循IEEE 802.16标准。
本发明通过设置系统消息的改变周期,使得其与辅超头的改变周期相关联,从而使得辅超帧头与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内存在关联性的改变的系统参数在同一时间范围内生效或同时生效。进而,因为辅超帧头与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内存在关联性的改变的系统参数在同一时间范围内生效或同时生效,工作在睡眠模式或空闲状态下终端在进行系统参数的更新操作时,不需要分别唤醒以接收改变的辅超帧头或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从而减少了终端被反复的执行接收或唤醒操作的次数,从而降低了终端电能消耗。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相关技术的IEEE 802.16m标准的基本帧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相关技术的一种基站发送系统消息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系统消息更新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一的一种系统消息更新方法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二的一种系统消息更新方法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三的一种系统消息更新方法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图6所示实施例的基站发送系统消息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终端的结构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基站的结构框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基站基于与终端间的控制连接周期性地广播系统消息给所有终端,例如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AAI_SCD),基站限制系统消息在系统消息的改变周期内不发生改变,在经过改变周期后可能发生改变,终端在接收到改变的系统消息后,从系统消息中获取新的系统参数,并使用新的系统参数与基站进行通信。
参照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系统消息更新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2:基站设置系统消息的改变周期为N倍的辅超帧头的改变周期;
其中,N为大于0的自然数。
步骤S304:基站根据系统消息的改变周期,向终端发送发生改变的系统消息。
基站在系统消息和超帧头发生改变时,可以将改变的系统消息和超帧头一起发送至终端,从而使终端可以同时更新系统消息和辅超帧头。
相关技术中,系统消息的更新和超帧头的更新独立进行,因此,辅超帧头与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内存在关联性的改变的系统参数在同一时间范围内无法生效或同时生效。通过本实施例,设定系统消息的改变周期和辅超帧头的改变周期相关联,终端在接收和更新辅超帧头的同时,可以对系统消息同时进行更新,从而达到了辅超帧头与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内存在关联性的改变的系统参数在同一时间范围内生效或同时生效的目的。
参照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一的一种系统消息更新方法的示意图。其中,超帧头(SFH)子帧为每个超帧范围内的第一个子帧,位于每个超帧范围的开始位置,字符K表示一个数值常量,且满足(K+4)除以64,余数为零。
本实施例中,基站与终端将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的改变周期固定为2倍的辅超帧头的改变周期,且基站设置辅超帧头改变周期为32个超帧,因此,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改变周期为64个超帧,满足P1=N*P2,其中,P1表示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的改变周期,P2表示辅超帧头的改变周期,N为大于0的自然数,本实施例中N值固定为2,在实际使用中,基站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设置N的数值,本发明不对此作出限制。如图4所示,从编号为K+4的超帧的起始位置开始,一直延续到编号为K+68的超帧的起始位置,为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的一个改变周期,时域上共经历了64个超帧。
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改变周期能够包括一个或多个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的发送周期。如果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改变周期只包括一个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的发送周期,则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改变周期等于其发送周期。
本实施例中,基站设置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改变周期等于其发送周期,即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的发送周期值也为64,满足以下条件:P1=M*P3,其中,P1表示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的改变周期,P3表示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的发送周期,M为大于0的自然数,本实施例中M为1,在实际使用中,基站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设置M的数值,本发明不对此作出限制。例如,如果由于系统配置描述消息的发送周期过大,导致了终端从初始接入到正常工作间的较大延时,基站则可以适当的增大M值。如图4所示,从编号为K+4的超帧的起始位置开始,一直延续到编号为K+68的超帧的起始位置,同时为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的一个发送周期,时域上同样是经历了64个超帧。
本实施例中,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可能发生改变的超帧的编号的集合A为(......,K+4-2*64,K+4-1*64,K+4,K+68,K+68+1*64,K+68+2*64,......),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被发送的超帧的编号的集合B也为上述集合,即集合A包含于集合B,保证了在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可能发生改变的超帧的范围内,肯定存在由基站发送的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并且,基站设置集合A中的第i个元素SFNA,i满足以下条件:SFNA,i mod(P1=64)=0,其中,P1表示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的改变周期,mod表示求余运算。如图4所示,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可能在编号为K+4与K+68的超帧范围内发生改变,满足:(K+4)mod 64=0,(K+68)mod 64=0;另外,在编号为K+4与编号为K+68的超帧范围内,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同时被发送,且该消息的时域重复次数被设置为1次。
通过上述基站的设置过程,有利于实现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和辅超帧头信息在同一时间或超帧范围内发生改变,也有利于实现终端在同一时间或超帧范围内同时完成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和辅超帧头的接收和更新。
此外,本实施例中,如果在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可能发生改变的编号为K+4的超帧范围内,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与辅超帧头信息同时发生改变,则基站可以通过主超帧头内的辅超帧头应用偏置字段(S-SFH Applying Offset),来指示改变的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与改变的辅超帧头信息是否生效,以便于终端获取上述系统参数的生效位置,例如,基站可以通过将编号为K+8的超帧的主超帧头内的辅超帧头应用偏置字段设置为“0”,以表示改变的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与改变的辅超帧头信息在编号为K+8的超帧范围的起始位置同时生效。
本实施例中,终端MS1或终端MS2从辅超帧头子包3中获取的辅超帧头最小改变速率以及辅超帧头子包调度周期值,如表1所示,即终端MS1或终端MS2能够直接获取辅超帧头最小改变速率为16,辅超帧头子包调度周期索引为0,通过后续查表,最终能够获得辅超帧头子包1的调度周期为40毫秒。
表1-辅超帧头最小改变速率与子包调度周期
  信息域   大小(比特)   注释   取值
  ......
  辅超帧头最小改变速率   4   用于计算辅超帧头改变周期:0b0000:160b0001:320b0010:640b0001~0b1111:保留注意:该值表示辅超帧头改变周期包括的子包1调度周期数目。   0b0000
  辅超帧头子包调度周期索引   4   用于指示辅超帧头各子包的调度周期,单位为毫秒   0b0000
  ......
终端MS1或终端MS2基于上述获取的辅超帧头最小改变速率值(16)与辅超帧头子包1调度周期(40),通过如下计算过程能够获得辅超帧头改变周期为32个超帧:辅超帧头的改变周期=辅超帧头最小改变速率*辅超帧头子包1调度周期/20毫秒=16*40/20=32。然后,由于终端MS1或终端MS2已知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的改变周期被固定设置为2倍的辅超帧头改变周期,因此,终端MS1或终端MS2能够获知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改变周期为:2*32=64个超帧。其中,辅超帧头改变周期表示辅超帧头保持不变的最小超帧数目,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改变周期表示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保持不变的最小超帧数目。
另外,如果基站灵活设置N值,终端MS1或终端MS2则可通过接收辅超帧头子包3内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改变周期信息字段获取N值,例如,如表2所示,该字段取值为0x000,因此,终端能够知道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改变周期值为辅超帧头改变周期值的2倍,从而能够基于已知的辅超帧头改变周期值获取最终的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改变周期值。
表2-辅超帧头子包3信息单元内容
  信息域   大小(比特)   注释  取值
  ......
  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改变周期   3   用于指示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改变周期:0x000:2*P2;0x001:4*P2;0x010:6*P2;0x011:8*P2;0x100~0x111:保留,  0x000
  其中,P2表示辅超帧头改变周期。
......
如图4所示,终端MS1工作于睡眠模式,其睡眠间隔与侦听间隔的持续时间都为40毫秒,即2个超帧。基于确定的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的改变周期,终端MS1能够知道编号为K+4与K+68的超帧范围内存在可能发生改变的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并且这两个超帧位于其睡眠间隔内。终端MS1通过判定公式Ceiling((T2-T1)/20ms)<P1是否成立,决定其是否需要唤醒,其中,P1为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改变周期值(64),T1为编号为K+4(或K+68)的超帧的终止时刻,T2为编号为K+5(或K+69)的超帧的起始时刻,Ceiling表示向上取整操作。本实施例中,可见T1=T2,即Ceiling((T2-T1)/20ms)=0<64,因此,终端MS1需要在编号为K+4(或K+68)的超帧内主动唤醒,以接收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
如图4所示,终端MS2工作于空闲状态,其寻呼周期为32个超帧。基于确定的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的改变周期,终端MS2能够知道编号为K+4与K+68的超帧范围内存在可能发生改变的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并且这两个超帧位于其寻呼不可获得间隔内。与终端MS1过程类似,终端MS2仍然通过判定公式Ceiling((T2-T1)/20ms)<P1是否成立,决定其是否需要唤醒,其中,P1为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改变周期值(64),T1为编号为K+4(或K+68)的超帧的终止时刻,T2为编号为K+35(或K+99)的超帧的起始时刻,Ceiling表示向上取整操作。本实施例中,Ceiling((T2-T1)/20ms)=Ceiling((30*20)/20)=30<64,因此,终端MS1需要在编号为K+4(或K+68)的超帧范围内主动唤醒,以接收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MS1或终端MS2的主动唤醒操作包括两种情况,一是终端在唤醒时刻之前,就已经处于唤醒状态,在这一时刻仅是保持唤醒状态;二是终端在唤醒时刻之前没有处于唤醒状态,在这一时刻将执行从非唤醒状态到唤醒状态的转换操作。
参照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二的一种系统消息更新方法的示意图。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引入了一种增强的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AAI_SCD)的更新机制,这种更新机制适用于工作于任何模式或状态下的终端,包括工作于激活模式、睡眠模式、以及空闲状态的终端,并且能够增加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的接收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超帧头(SFH)子帧为每个超帧范围内的第一个子帧,位于每个超帧范围的开始位置,字符K表示一个数值常量,且满足(K+4)除以64,余数为零。
本实施例中,基站与终端将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的改变周期固定为2倍的辅超帧头的改变周期,且基站设置辅超帧头改变周期为32个超帧,因此,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改变周期为64个超帧,满足P1=N*P2,其中,P1表示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的改变周期,P2表示辅超帧头的改变周期,N为大于0的自然数,本实施例中N值固定为2,在实际使用中,基站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设置N的数值,本发明不对此作出限制。如图5所示,从编号为K+4的超帧的起始位置开始,一直延续到编号为K+68的超帧的起始位置,为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的一个改变周期,时域上共经历了64个超帧。
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改变周期能够包括一个或多个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的发送周期。如果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改变周期只包括一个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的发送周期,则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改变周期等于其发送周期。
本实施例中,基站设置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改变周期等于其发送周期,即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的发送周期值也为64,满足以下条件:P1=M*P3,其中,P1表示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的改变周期,P3表示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的发送周期,M为大于0的自然数,本实施例中M为1,在实际使用中,基站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设置M的数值,本发明不对此作出限制。例如,如果由于系统配置描述消息的发送周期过大,导致了终端从初始接入到正常工作间的较大延时,基站则可以适当的增大M值。如图5所示,从编号为K+4的超帧的起始位置开始,一直延续到编号为K+68的超帧的起始位置,同时为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的一个发送周期,时域上同样是经历了64个超帧。
本实施例中,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可能发生改变的超帧的编号的集合A为(......,K+4-2*64,K+4-1*64,K+4,K+68,K+68+1*64,K+68+2*64,......),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被发送的超帧的编号的集合B也为上述集合,即集合A包含于集合B,保证了在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可能发生改变的超帧的范围内,肯定存在由基站发送的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并且,基站设置集合A中的第i个元素SFNA,i满足以下条件:SFNA,i mod(P1=64)=0,其中,P1表示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的改变周期,mod表示求余运算。如图5所示,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可能在编号为K+4与K+68的超帧范围内发生改变,满足:(K+4)mod 64=0,(K+68)mod 64=0;另外,在编号为K+4与编号为K+68的超帧范围内,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同时被发送,且该消息的时域重复次数被设置为1次。
通过上述基站的设置过程,有利于实现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和辅超帧头信息在同一时间或超帧范围内发生改变,也有利于实现终端在同一时间或超帧范围内同时完成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和辅超帧头的接收和更新。
基站在超帧头内,具体的在主超帧头内,加入1个比特长度的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改变标志(SCD Change Flag)字段,用于指示相对于前面的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改变周期,当前改变周期内的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是否发生改变,以便终端快速判断是否需要更新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如表3所示,如果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发生改变,该比特位被设置为“1”,否则被设置为“0”。优选主超帧头以避免辅超帧头中不包含特定子包时,导致无法传输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改变标志字段的信息的问题。如图5所示,相对于前面的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改变周期,从编号为K+4的超帧范围的起始位置开始的改变周期内的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发生改变,因此,这一改变周期内的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改变标志被设置为“1”。
表3-主超帧头信息单元内容
  信息域   大小(比特)  注释   取值
  ......
  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改变标志   1  用于指示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是否发生改变:0b0:没有发生改变0b1:发生改变   0b1
  ......
本实施例中,在编号为K+4的超帧范围内,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发生改变,基站设定同样的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在后面的超帧即编号为K+5的超帧范围内再次被发送;另外,基站设置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的生效位置为系统默认生效位置,即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改变周期内第3个超帧范围的起始位置,本实施例中为编号为K+6的超帧范围的起始位置,如图5所示。除此以外,参考实施例一,当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和辅超帧头信息在某一超帧范围同时发生改变时,基站也可以通过主超帧头内的辅超帧头应用偏置字段来指示改变的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和改变的辅超帧头信息是否生效。
本实施例中,终端MS1或终端MS2从辅超帧头子包3中获取的辅超帧头最小改变速率以及辅超帧头子包调度周期值,如表1所示,即终端MS1或终端MS2能够直接获取辅超帧头最小改变速率为16,辅超帧头子包调度周期索引为0,通过后续查表,最终能够获得辅超帧头子包1的调度周期为40毫秒。
终端MS1或终端MS2基于上述获取的辅超帧头最小改变速率值(16)与辅超帧头子包1调度周期(40),通过如下计算过程能够获得辅超帧头改变周期为32个超帧:辅超帧头的改变周期=辅超帧头最小改变速率*辅超帧头子包1调度周期/20毫秒=16*40/20=32。然后,由于终端MS1或终端MS2已知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的改变周期被固定设置为2倍的辅超帧头改变周期,因此,终端MS1或终端MS2能够获知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改变周期为:2*32=64个超帧。其中,辅超帧头改变周期表示辅超帧头保持不变的最小超帧数目,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改变周期表示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保持不变的最小超帧数目。
另外,如果基站灵活设置N值,终端MS1或终端MS2则可通过接收辅超帧头子包3内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改变周期信息字段获取N值,例如,如表2所示,该字段取值为0x000,因此,终端能够知道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改变周期值为辅超帧头改变周期值的2倍,从而能够基于已知的辅超帧头改变周期值获取最终的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改变周期值。
如图5所示,终端MS1工作于睡眠模式,其睡眠间隔与侦听间隔的持续时间都为40毫秒,即2个超帧。基于确定的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的改变周期,终端MS1能够知道编号为K+4与K+68的超帧范围内存在可能发生改变的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并且这两个超帧位于其睡眠间隔内。终端MS1通过判定公式Ceiling((T2-T1)/20ms)<P1是否成立,决定其是否需要唤醒,其中,P1为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改变周期值(64),T1为编号为K+4(或K+68)的超帧的终止时刻,T2为编号为K+5(或K+69)的超帧的起始时刻,Ceiling表示向上取整操作。本实施例中,可见T1=T2,即Ceiling((T2-T1)/20ms)=0<64,因此,终端MS1需要在编号为K+4(或K+68)的超帧范围的起始位置主动唤醒,以接收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
如图5所示,终端MS2工作于空闲状态,其寻呼周期为32个超帧。基于确定的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的改变周期,终端MS2能够知道编号为K+4与K+68的超帧范围内存在可能发生改变的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并且这两个超帧位于其寻呼不可获得间隔内。与终端MS1过程类似,终端MS2仍然通过判定公式Ceiling((T2-T1)/20ms)<P1是否成立,决定其是否需要唤醒,其中,P1为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改变周期值(64),T1为编号为K+4(或K+68)的超帧的终止时刻,T2为编号为K+35(或K+99)的超帧的起始时刻,Ceiling表示向上取整操作。本实施例中,Ceiling((T2-T1)/20ms)=Ceiling((30*20)/20)=30<64,因此,终端MS1需要在编号为K+4(或K+68)的超帧范围的起始位置主动唤醒,以接收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
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终端MS1与终端MS2是在编号为K+4与K+68的超帧范围的起始位置主动唤醒,以检查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是否发生改变,具体地,终端MS1与终端MS2唤醒后,通过解析主超帧头内的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改变标志字段,确定当前改变周期内的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是否发生改变。如图5所示,编号为K+4的超帧的主超帧头内,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改变标志被设置为“1”,表示当前改变周期内的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发生改变;编号为K+68的超帧的主超帧头内,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改变标志被设置为“0”,表示当前改变周期内的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没有发生改变。
如果终端MS1或终端MS2主动唤醒后通过解析发现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发生改变,则保持唤醒状态以接收改变的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如图5所示,终端MS1与终端MS2将在编号为K+4的超帧范围内保持唤醒状态。另外,由于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在设定的编号为K+5的超帧范围额外的被发送,终端MS1或终端MS2可以根据消息的接收情况,适当的调整唤醒持续时间。例如,终端MS1在编号为K+4的超帧范围内没有正确接收改变的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则终端MS1将在编号为K+5的超帧范围内继续保持唤醒状态以接收改变的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
如果终端MS1或终端MS2从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可能发生改变的超帧(例如,编号为K+4的超帧)的起始位置开始,连续两个超帧范围内没有正确解出任何超帧头与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终端MS1或终端MS2将继续解码后续超帧范围内的超帧头信息;如果解码失败,终端MS1或终端MS2将在后续的超帧范围内停止上行传输,如果连续M个超帧解码失败,终端MS1或MS2将执行覆盖损失(Coverage Loss)过程;如果解码成功,终端MS1或终端MS2能够获知当前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是否发生改变;如果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没有改变,则终端MS1或终端MS2继续使用保存的系统配置描述符信息,并恢复或保持之前的上行传输,否则,终端MS1或终端MS2停止上行传输,直到正确接收到最新的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或者,终端MS1或终端MS2通过上行控制信道或业务信道向基站反馈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的解码失败信息,当基站接收到上述反馈信息时,可以发送单播的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或变化的系统参数给相应终端。这样,终端可以确保与基站使用一致的最新系统参数。
如果终端MS1或终端MS2从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可能发生改变的超帧(例如,编号为K+4的超帧)的起始位置开始,连续两个超帧范围内只是正确解出了超帧头,并判断此时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发生改变,则终端MS1或终端MS2将在第3个超帧(例如,编号为K+6的超帧)位置停止上行传输,直到正确接收到最新的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为止,或者,终端MS1或终端MS2通过上行控制信道或业务信道向基站反馈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的解码失败信息,当基站接收到上述反馈信息时,可以发送单播的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或变化的系统参数给相应终端。这样,终端可以确保与基站使用一致的最新系统参数。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MS1和终端MS2的主动唤醒操作包括两种情况,一是终端在唤醒时刻之前,就已经处于唤醒状态,在这一时刻仅是保持唤醒状态;二是终端在唤醒时刻之前没有处于唤醒状态,在这一时刻将执行从非唤醒状态到唤醒状态的转换操作。
参照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三的一种系统消息更新方法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基站在超帧头内,优选的,基站在主超帧头内,加入设定比特长度如4个比特长度的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改变计数(SCD Change Count)字段,用于指示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是否发生改变,如表4所示:
表4-主超帧头信息单元
  信息域   大小(比特)   注释
  ......
  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改变计数   4   当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发生改变时,该信息域值加一
  ......
另外,基站设置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在设定位置生效。
如果终端在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被发送的超帧范围内,通过解码主超帧头发现相对于上次存储的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改变计数,当前最新接收的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改变计数的改变值为1,且在接下来的超帧范围内没有正确接收到任何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则终端将在设定位置(例如,系统配置描述消息的发送结束位置或下一个超帧的起始位置)停止上行传输,直到正确接收到最新的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为止,和/或终端通过上行控制信道或业务信道向基站反馈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的解码失败信息。
如果终端通过解码主超帧头发现相对于上次存储的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改变计数,当前最新接收的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改变计数的改变值大于1,则终端将立即停止上行传输,直到接收到最新的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为止,和/或终端通过上行控制信道或业务信道向基站反馈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的解码失败信息。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设定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的时域重复次数为1次。终端MS1与终端MS2通过在接入期间和/或接入后,记录连续的两个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的发送位置,如超帧编号,进而获取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的发送周期。基于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的发送周期,终端MS1与终端MS2能够知道编号为K+4的超帧范围内包含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本实施例中,在编号为K+4的超帧之前,终端存储的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改变计数值为n(如4),编号为K+4的超帧的主超帧头内包含的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改变计数值为n+1(如5),终端MS1与终端MS2都正确接收了编号为K+4的超帧的主超帧头,但只有终端MS2正确接收了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最终,终端MS1在预定位置没有正确接收到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之后,即在系统配置描述消息的发送结束位置,立即停止上行传输,直到接收到最新的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为止,而终端MS2则在正确接收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后,立即开始应用最新的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
另外,当终端MS1在预定位置,没有正确接收到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后,终端MS1也可以在相应的上行子帧位置,向基站反馈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的解码失败信息,如图7所示,当基站接收到该反馈信息时,将在后续的下行子帧位置发送包含了变化的系统参数的单播消息给终端MS1。
本实施例中,所述终端包括:工作于激活模式下的终端,工作于睡眠模式下的终端,以及工作于空闲状态下的终端。
通过本实施例,解决了当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发生改变时,终端可能在预定位置没有接收或正确接收改变后的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从而默认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没有发生改变,仍然使用原来的系统参数进行工作,造成终端实际使用的系统参数与基站要求的系统参数不同,进而导致整个系统出错,不能正常工作的问题。另外对于由于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的发送周期可能相对较长,终端无法及时获取下一个由基站发送的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导致的终端或整个系统在长时间内不能恢复到正常的工作状态的问题,通过本实施例也可以有效得到解决。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系统消息的更新方法的实施例四,本实施例中,基站调整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内携带的系统参数,具体地,基站将某些系统参数从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中移走。其中,上述参数需要满足以下条件,即:如果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内某参数已经发生改变并生效,但系统中仍然存在没有及时更新,使用旧的该系统参数的终端,则可能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工作。相关技术中采用的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内容如表5所示:
表5-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内容
  信息域   大小(比特)   注释
  配置改变计数   4   消息发生改变时,该值被增加
  基站重启计数   4   基站重新启动时,该值被增加
  辅同步序列划分信息   4   用于区分基站类型
  缺省触发平均参数   4   用于切换或扫描过程
  归一化载干噪比
  开环多输入多输出参数   8   用于指示用于开环多输入多输出的下行资源
  组资源分配参数
  同步测距周期   2   用于周期测距
  同步测距码根索引参数   4   用于周期测距
  同步测距码数目   2   用于周期测距
  上行数据信道功控参数   28   区分频率分区
  上行控制信道功控参数   35   区分控制信道
  下行最大重传时间间隔   3   用于混合自动请求重传
  带宽请求信道最小接入级别配置   12   超帧范围内的每个帧可具有不同的接入级别
  Sounding复用类型   6
  Sounding符号移位值   8   用于Sounding序列产生
  中继支持   1   用于指示是否支持中继
  增强组播广播业务参数   可变
  多载波上行反馈参数   用于指示相应主载波中的上行反馈资源
基于表5给出的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内容,基站可以将以下参数之一或任意组合从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中移至超帧头内,包括:归一化信干噪比参数,组资源分配参数,同步测距周期,上行数据信道功控参数,上行控制信道功控参数,Sounding复用类型,中继支持,多载波上行反馈参数。
优选的,上述被移动的参数可以被置于辅超帧头内。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方法优选适用于IEEE 802.16标准支持的系统。
参照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终端的结构框图,包括:获取模块802,用于获取系统消息的改变周期;判断模块804,用于工作于睡眠或空闲状态时,在所述系统消息发生改变的超帧的起始位置,判断剩余睡眠间隔或剩余寻呼不可获得间隔小于改变周期;接收模块806,用于唤醒终端并接收系统消息。
其中,所述系统消息可以为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
优选的,获取模块802可以包括:第一获取模块8022,用于获取N倍的辅超帧头的改变周期作为系统消息的改变周期,其中,N为大于0的自然数;和/或,第二获取模块8024,用于接收基站的指示信息,指示信息包括所述系统消息的改变周期;从指示信息中获取系统消息的改变周期。
例如,获取模块802可以通过第一获取模块8022获取N倍的辅超帧头的改变周期作为所述系统消息的改变周期,或者,通过第二获取模块8024接收基站的包括系统消息的改变周期指示信息,从指示信息中获取系统消息的改变周期。在获取模块802获取到系统消息的改变周期后,如果终端进入睡眠或空闲状态,判断模块804在所述系统消息发生改变的超帧的起始位置,判断终端的剩余睡眠间隔或剩余寻呼不可获得间隔小于该改变周期,这时,接收模块806唤醒终端,接收系统消息。
参照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基站的结构框图,包括:第一设置模块902,用于设置系统消息的改变周期为N倍的辅超帧头的改变周期,其中,N为大于0的自然数;发送模块904,用于根据所述系统消息的改变周期,向终端发送发生改变的所述系统消息。其中,所述系统消息可以为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
优选的,本实施例的基站还可以包括:第二设置模块906,用于在超帧头中设置改变指示字段,指示系统消息是否发生改变。此时,发送模块904,用于根据所述系统消息的改变周期,在改变指示字段指示系统消息发生改变时,使用发生改变的系统消息所在的超帧,和设定的超帧发送系统消息。
例如,基站的第一设置模块902设置系统消息的改变周期为N倍的辅超帧头的改变周期,第二设置模块906在超帧头中设置改变指示字段,以指示系统消息是否发生改变。基站的发送模块904根据所述系统消息的改变周期,将系统消息发送给终端,终端根据第二设置模块906在超帧头中设置的改变指示字段判断系统消息是否发生改变,并可以在系统消息发生改变时及时获取并更新自身系统参数。
参照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框图,包括:终端1002和基站1004。
其中,终端1002包括:获取模块10022,用于获取系统消息的改变周期;判断模块10024,用于工作于睡眠或空闲状态时,在所述系统消息发生改变的超帧的起始位置,判断剩余睡眠间隔或剩余寻呼不可获得间隔小于改变周期;接收模块10026,用于唤醒终端并接收系统消息。其中,所述系统消息可以为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
优选的,终端1002的获取模块10022可以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N倍的辅超帧头的改变周期,并将其作为系统消息的改变周期,其中,N为大于0的自然数;和/或,第二获取模块,用于接收基站的指示信息,指示信息包括所述系统消息的改变周期;从指示信息中获取系统消息的改变周期。
其中,基站1004包括:第一设置模块10042,用于设置系统消息的改变周期为N倍的辅超帧头的改变周期,其中,N为大于0的自然数;发送模块10044,用于根据所述系统消息的改变周期,向终端发送发生改变的系统消息。其中,系统消息可以为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
优选的,基站1004还可以包括:第二设置模块,用于在超帧头中设置改变指示字段,指示系统消息是否发生改变。此时,发送模块10044,用于根据所述系统消息的改变周期,在改变指示字段指示系统消息发生改变时,使用发生改变的系统消息所在的超帧,和设定的超帧发送系统消息。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辅超帧头与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内存在关联性的改变的系统参数在同一时间范围内无法生效或同时生效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终端因为上述问题而导致的工作在睡眠模式或空闲状态下终端的系统参数的更新操作,因为终端需要分别唤醒以接收改变的辅超帧头或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而造成终端反复的执行接收或唤醒操作,从而使终端电能消耗较大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因为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为典型的系统消息,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均以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为例对本发明的系统消息更新方法作以说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发明的方案并不限于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与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类似的消息例如邻区通知消息(AAI_NBR-ADV),均可适用。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1)

1.一种系统消息的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设置所述系统消息的改变周期为N倍的辅超帧头的改变周期,其中,N为大于0的自然数;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系统消息的改变周期,向终端发送发生改变的系统消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站设置所述系统消息的改变周期为N倍的辅超帧头的改变周期步骤之前或之后,还包括:
所述基站设置所述系统消息发生改变的超帧的编号包含于发送系统消息的超帧的编号集合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站设置所述系统消息发生改变的超帧的编号包含于发送系统消息的超帧的编号集合中的步骤之前或之后,还包括:
所述基站设置所述系统消息发生改变的超帧的编号对所述系统消息的改变周期求余的结果为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站设置所述系统消息的改变周期为N倍的辅超帧头的改变周期步骤之前或之后,还包括:
所述基站通过主超帧头中的辅超帧头应用偏置字段设置所述系统消息的生效位置,所述系统消息的生效位置与所述辅超帧头的生效位置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终端获取所述系统消息的改变周期;
在所述系统消息发生改变的超帧的起始位置,睡眠或空闲状态的终端判断剩余睡眠间隔或剩余寻呼不可获得间隔小于所述系统消息的改变周期;
所述终端唤醒并接收所述系统消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获取所述系统消息的改变周期的步骤包括:
所述终端获取N倍的所述辅超帧头的改变周期,并将其作为所述系统消息的改变周期,其中,N为大于0的自然数。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获取所述系统消息的改变周期的步骤包括:
所述终端接收基站的指示信息,其中,所述指示信息包括所述系统消息的改变周期;
所述终端从所述指示信息中获取所述系统消息的改变周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消息的改变周期包括M个所述系统消息的发送周期,其中,M为大于0的自然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站设置所述系统消息的改变周期为N倍的辅超帧头的改变周期步骤之前或之后,还包括:
所述基站在超帧头中设置系统消息改变指示字段,指示所述系统消息是否发生改变。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系统消息的改变周期,向终端发送发生改变的系统消息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系统消息改变指示字段指示所述系统消息发生改变时,所述基站使用所述发生改变的系统消息所在的超帧和设定的超帧发送所述发生改变的系统消息。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帧头为主超帧头。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终端唤醒并未接收到所述系统消息;
所述终端停止上行传输,并继续对所述基站发送的其它超帧进行解码,直到获取到所述系统消息;或者
所述终端向所述基站发送获取所述系统消息失败的反馈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消息为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消息的改变周期为系统消息保持不变的最小持续时间或超帧数目。
15.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设置模块,用于设置所述系统消息的改变周期为N倍的辅超帧头的改变周期,其中,N为大于0的自然数;
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系统消息的改变周期,向终端发送发生改变的系统消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设置模块,用于在超帧头中设置改变指示字段,指示所述系统消息是否发生改变;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系统消息的改变周期,在所述改变指示字段指示所述系统消息发生改变时,使用所述发生改变的系统消息所在的超帧,和设定的超帧发送所述发生改变的系统消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5至16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消息为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
18.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系统消息的改变周期;
判断模块,用于工作于睡眠或空闲状态时,在所述系统消息发生改变的超帧的起始位置,判断剩余睡眠间隔或剩余寻呼不可获得间隔小于所述改变周期;
接收模块,用于唤醒所述终端并接收所述系统消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N倍的辅超帧头的改变周期作为所述系统消息的改变周期,其中,N为大于0的自然数;
和/或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接收基站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包括所述系统消息的改变周期;从所述指示信息中获取所述系统消息的改变周期。
20.根据权利要求18至19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消息为系统配置描述符消息。
21.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5至16任一项所述的基站;
根据权利要求18至19任一项所述的终端。
CN201010174885.9A 2010-04-30 2010-04-30 系统消息的更新方法及无线通信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379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74885.9A CN102237959B (zh) 2010-04-30 2010-04-30 系统消息的更新方法及无线通信系统
PCT/CN2010/077984 WO2011134248A1 (zh) 2010-04-30 2010-10-22 系统消息的更新方法及无线通信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74885.9A CN102237959B (zh) 2010-04-30 2010-04-30 系统消息的更新方法及无线通信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37959A true CN102237959A (zh) 2011-11-09
CN102237959B CN102237959B (zh) 2015-08-12

Family

ID=448608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74885.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37959B (zh) 2010-04-30 2010-04-30 系统消息的更新方法及无线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37959B (zh)
WO (1) WO2011134248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81954A1 (zh) * 2016-11-02 2018-05-1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1386568A (zh) * 2017-10-27 2020-07-07 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 使用神经网络处理器生成带宽增强的音频信号的装置、方法或计算机程序
CN114503691A (zh) * 2019-10-14 2022-05-1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多播传输的开环反馈功率控制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02631A1 (en) * 2008-07-03 2010-01-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notifying change of system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broad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72684B (zh) * 2008-04-30 2013-06-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小区搜索方法
CN101635964B (zh) * 2008-07-21 2015-08-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信息管理及传输方法、控制信息传输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02631A1 (en) * 2008-07-03 2010-01-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notifying change of system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broad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IHYUN LEE,ET AL: "Proposed texts to Update of S-SFH", 《IEEE 802.16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WORKING GROUP》, 14 March 2010 (2010-03-14)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81954A1 (zh) * 2016-11-02 2018-05-1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9891785A (zh) * 2016-11-02 2019-06-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US11026252B2 (en) 2016-11-02 2021-06-01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US11737100B2 (en) 2016-11-02 2023-08-22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11386568A (zh) * 2017-10-27 2020-07-07 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 使用神经网络处理器生成带宽增强的音频信号的装置、方法或计算机程序
CN111386568B (zh) * 2017-10-27 2023-10-13 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 使用神经网络处理器生成带宽增强的音频信号的装置、方法或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503691A (zh) * 2019-10-14 2022-05-1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多播传输的开环反馈功率控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37959B (zh) 2015-08-12
WO2011134248A1 (zh) 2011-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83369B (zh) 一种盲检测方法
CN102652405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分配用于多播和广播服务数据的资源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2273290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在空闲模式中操作的方法和装置
CN101784097B (zh) 系统消息更新的指示方法和装置
CN102090122B (zh) 用于在无线接入系统中寻呼的方法
CN101888590B (zh) 多载波系统中终端的寻呼方法和系统
CN103687019A (zh) 时分双工上下行配置的更新方法和设备
DE112019000822T5 (de) Aufwecksignalkandidatenindikator
CN102036171B (zh) 一种子帧标识信息的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1459935B (zh) 系统消息更新方法
CN103517422A (zh) Tdd上下行配置的更新方法及装置
CN104221462A (zh) 用于与第一和第二类型的设备通信的电信装置和方法
AU2021321883A1 (en)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Receiving, Configuration, Sending Method, Resource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02195745A (zh) 广播消息的资源指示信息的传输方法和系统
CN101635964B (zh) 控制信息管理及传输方法、控制信息传输方法
CN102237959B (zh) 系统消息的更新方法及无线通信系统
CN102238478A (zh) 资源配置参数的指示和更新方法、终端及基站
CN102036381A (zh) 定位业务的子帧的配置方法和装置
CN102123121B (zh) 一种多载波通信系统及其系统消息更新的方法
FI129163B (en) A resource scheduling system for a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01123742B (zh)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寻呼实现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541080B (zh) 一种时分双工系统中寻呼信号发送方法
CN103516490A (zh) Tdd上下行配置的传输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01686435A (zh) 一种mbms传输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1568152A (zh) 控制信道设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17

Address after: No. 168, Yangguang Avenue, Sheyang County, Yanche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su Yuhua investment and Development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No. 55 Sou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oad, Shenzhen, Guangdong, Nanshan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ZTE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