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37256A - 一种荧光灯管增效器及其增效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荧光灯管增效器及其增效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37256A
CN102237256A CN2010101617231A CN201010161723A CN102237256A CN 102237256 A CN102237256 A CN 102237256A CN 2010101617231 A CN2010101617231 A CN 2010101617231A CN 201010161723 A CN201010161723 A CN 201010161723A CN 102237256 A CN102237256 A CN 1022372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force
fluorescent tube
produces
produce
fluorescent la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6172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默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 Zhongkai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01016172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37256A/zh
Publication of CN1022372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372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ssels And Coating Films For Discharge La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荧光灯管增效器及其增效方法,包括一可产生磁力的装置,所述可产生磁力的装置是安装于荧光灯管两个端部中的其中一个端部附近。应用本发明,通过在荧光灯的端部固定一可产生磁力的装置,可以延长荧光灯的使用寿命并提高荧光灯的照明度效率,提高了使用者的使用度,并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荧光灯管增效器及其增效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灯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荧光灯管增效器及其增效方法。
背景技术
电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应用相当广泛,电灯的好坏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直接的影响。当前直型灯多用于人们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其中直型灯多采用荧光灯(即低压汞灯),它是利用低气压的汞蒸气在放电过程中辐射紫外线,从而使荧光粉发出可见光的原理发光,因此它属于低气压弧光放电光源。荧光灯内装有两个灯丝。灯丝上涂有电子发射材料三元碳酸盐(碳酸钡、碳酸锶和碳酸钙),俗称电子粉。在交流电压作用下,灯丝交替地作为阴极和阳极。灯管内壁涂有荧光粉。管内充有400Pa-500Pa压力的氩气和少量的汞。通电后,液态汞蒸发成压力为0.8Pa的汞蒸气。在电场作用下,汞原子不断从原始状态被激发成激发态,继而自发跃迁到基态,并辐射出波长253.7nm和185nm的紫外线(主峰值波长是253.7nm,约占全部辐射能的70-80%;次峰值波长是185nm,约占全部辐射能的10%),以释放多余的能量。荧光粉吸收紫外线的辐射能量后发出可见光。荧光粉不同,发出的光线也不同,这就是荧光灯可做成白色和各种彩色的缘由。由于荧光灯所消耗的电能大部分用于产生紫外线,因此,荧光灯的发光效率通常比白炽灯和卤钨灯高,是目前较为节能的电光源。。
当前的荧光灯的使用寿命一般在3000小时左右,在当前全球低碳排放的大环境下,如何能对荧光灯进行改进,以延长荧光灯的使用寿命并提高荧光灯的照明度效率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荧光灯管增效器及其增效方法,解决了延长荧光灯的使用寿命并提高荧光灯的照明度效率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荧光灯管增效器,包括一可产生磁力的装置,所述可产生磁力的装置是安装于荧光灯管两个端部中的其中一个端部附近。
进一步地,上述荧光灯管增效器还可包括,所述可产生磁力的装置是两个,所述两个可产生磁力的装置分别安装于荧光灯管两个端部附近,所述两个端部的可产生磁力的装置产生的磁力为异性,且相对设置构成一磁场。
进一步地,上述荧光灯管增效器还可包括,所述可产生磁力的装置是两个,所述两个可产生磁力的装置分别安装于荧光灯管两个端部附近,所述两个端部的可产生磁力的装置产生的磁力为同性,且为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上述荧光灯管增效器还可包括,所述可产生磁力的装置为永久磁体或通电后形成磁力的电磁铁装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荧光灯管的增效方法,包括:
在所述荧光灯管的两个端部中的其中一个端部附近设置一可产生磁力的装置;
对所述荧光灯管进行通电后,所述荧光灯管在所述可产生磁力的装置产生的磁场中进行发光。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包括,所述可产生磁力的装置是两个,所述两个可产生磁力的装置分别安装于荧光灯管两个端部附近,所述两个端部的可产生磁力的装置产生的磁力为异性,且相对设置构成一磁场。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包括,所述可产生磁力的装置是两个,所述两个可产生磁力的装置分别安装于荧光灯管两个端部附近,所述两个端部的可产生磁力的装置产生的磁力为同性,且为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包括,所述端部包括一端盖,所述端盖是由所述可产生磁力的装置形成。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包括,所述可产生磁力的装置为永久磁体或通电后形成磁力的电磁铁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应用本发明,通过在荧光灯的端部固定一可产生磁力的装置,可以延长荧光灯的使用寿命并提高荧光灯的照明度效率,提高了使用者的使用度,并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荧光灯管增效器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荧光灯管的增效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在长期的使用和研究中,荧光灯在使用中如果在其端部固定一可产生磁力的装置,可以延长灯管的使用寿命,并且提高了荧光灯灯光的照明度效率。
在本发明中,由于荧光灯应用的广泛性,直型灯管可以使用直型荧光灯管作为实例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荧光灯管增效器,其中,
包括一可产生磁力的装置A,所述可产生磁力的装置A是安装于荧光灯管B两个端部中的其中一个端部附近。
其中,所述可产生磁力的装置可以是两个,所述两个可产生磁力的装置分别安装于荧光灯管两个端部附近,所述两个端部的可产生磁力的装置产生的磁力为异性,且相对设置构成一磁场。
所述两个可产生磁力的装置为异性的两侧相对设置,构成一个磁场,是指:
第一可产生磁力的装置的N极侧位于所述灯管一端,第二可产生磁力的装置的S极侧位于所述灯管的另一端,其中第一可产生磁力的装置的N极侧面对第二可产生磁力的装置的S极侧,构成一个磁场;
或者是第一可产生磁力的装置的S极侧位于所述灯管一端,第二可产生磁力的装置的的N极侧位于所述灯管的另一端,其中第一可产生磁力的装置的S极侧面对第二可产生磁力的装置的N极侧,构成一个磁场。
或者,所述可产生磁力的装置可以是两个,所述两个可产生磁力的装置分别安装于荧光灯管两个端部附近,所述两个端部的可产生磁力的装置产生的磁力为同性,且为相对设置。
其中,例如:荧光灯管增效器本身可以是可产生磁力的装置;或者荧光灯管增效器为在荧光灯管的端部加装的可产生磁力的装置,等等,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所述可产生磁力的装置可以是设置于所述荧光灯管径向轴线的延长线上,本发明并不对此进行任何限定,只要是设置于荧光灯管端部附近即可,此是优选方案。
所述可产生磁力的装置为永久磁体或通电后形成磁力的电磁铁装置,本发明并不对此进行任何限定,只要是可以形成磁力的物质都可以应用本发明。
本发明对可产生磁力的装置的磁场强度的大小不进行任何限定,并且对该磁场是否是匀强磁场不进行任何限定,但是本发明优选匀强磁场。
如图2所示,一种荧光灯管的增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在所述荧光灯管的两个端部中的其中一个端部附近设置一可产生磁力的装置;
所述端部包括一端盖,所述端盖是由所述可产生磁力的装置形成。
步骤20、对所述荧光灯管进行通电后,所述荧光灯管在所述可产生磁力的装置产生的磁场中进行发光。
经过实验证明,通过在荧光灯的端部固定一可产生磁力的装置,本发明的荧光灯管的使用寿命可以提高600至2000小时,并且在相同高度进行测量时,荧光灯的照明度效率可以提高5%至18%,提高了使用者的使用度,并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该技术的人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荧光灯管增效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一可产生磁力的装置,所述可产生磁力的装置是安装于荧光灯管两个端部中的其中一个端部附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灯管增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产生磁力的装置是两个,所述两个可产生磁力的装置分别安装于荧光灯管两个端部附近,所述两个端部的可产生磁力的装置产生的磁力为异性,且相对设置构成一磁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灯管增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产生磁力的装置是两个,所述两个可产生磁力的装置分别安装于荧光灯管两个端部附近,所述两个端部的可产生磁力的装置产生的磁力为同性,且为相对设置。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荧光灯管增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产生磁力的装置为永久磁体或通电后形成磁力的电磁铁装置。
5.一种荧光灯管的增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所述荧光灯管的两个端部中的其中一个端部附近设置一可产生磁力的装置;
对所述荧光灯管进行通电后,所述荧光灯管在所述可产生磁力的装置产生的磁场中进行发光。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产生磁力的装置是两个,所述两个可产生磁力的装置分别安装于荧光灯管两个端部附近,所述两个端部的可产生磁力的装置产生的磁力为异性,且相对设置构成一磁场。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产生磁力的装置是两个,所述两个可产生磁力的装置分别安装于荧光灯管两个端部附近,所述两个端部的可产生磁力的装置产生的磁力为同性,且为相对设置。
8.如权利要求5至7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部包括一端盖,所述端盖是由所述可产生磁力的装置形成。
9.如权利要求5至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产生磁力的装置为永久磁体或通电后形成磁力的电磁铁装置。
CN2010101617231A 2010-04-28 2010-04-28 一种荧光灯管增效器及其增效方法 Pending CN10223725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617231A CN102237256A (zh) 2010-04-28 2010-04-28 一种荧光灯管增效器及其增效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617231A CN102237256A (zh) 2010-04-28 2010-04-28 一种荧光灯管增效器及其增效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37256A true CN102237256A (zh) 2011-11-09

Family

ID=448877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617231A Pending CN102237256A (zh) 2010-04-28 2010-04-28 一种荧光灯管增效器及其增效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37256A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28328A (zh) * 2005-02-03 2006-02-01 常涛涛 一种磁性节能灯的设计方法及装置
JP2008186608A (ja) * 2007-01-26 2008-08-14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無電極放電灯装置および照明器具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28328A (zh) * 2005-02-03 2006-02-01 常涛涛 一种磁性节能灯的设计方法及装置
JP2008186608A (ja) * 2007-01-26 2008-08-14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無電極放電灯装置および照明器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229923Y (zh) 一种低频节能无极灯
CN201741662U (zh) 一种用于荧光灯灯具的荧光灯管安装对件
CN102237256A (zh) 一种荧光灯管增效器及其增效方法
CN102237255A (zh) 一种荧光灯管
CN201527962U (zh) 低频无极灯
CN103094059A (zh) 一种等离子氙气节能灯管
CN202871751U (zh) 一种等离子氙气节能灯管
CN204593062U (zh) 一种低频无极节能路灯
CN201513830U (zh) 一种具有阶梯状反光板的灯罩
CN203068205U (zh) 一种新型节能灯
CN203857300U (zh) 冷阴极灯管日光灯
CN201156525Y (zh) 高频无极防爆灯装置
CN201368363Y (zh) 高效节能灯
CN201226337Y (zh) 高效节能灯
CN201156524Y (zh) 高频无极磁能灯工厂灯具
CN102012003A (zh) 一种阶梯状反光板
CN202663652U (zh) 一种新型节能灯电路板
CN201858596U (zh) 一种用于荧光灯灯具的反光板
CN201666537U (zh) 一种照明灯具的遮光装置
CN102237257A (zh) 一种荧光灯灯具
CN1949453A (zh) 节能型双端细管荧光灯
CN201434295Y (zh) 超深嵌入式荧光灯
CN202371594U (zh) 高频无极投光灯
CN205069585U (zh) 节能环保高频无极灯
CN202454535U (zh) 高频无极工厂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LI ZHONGKAI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WANG MOWEN

Effective date: 2012051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00015 CHAOYANG, BEIJING TO: 100080 HAIDIAN, BEIJI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518

Address after: 100080, room 116, 2202 North Main Street,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Zhongguancun

Applicant after: Li Zhongkai

Address before: 100015, Beijing, Jiuxianqiao Chaoyang District Road, No. 4 Hongyuan building, 9, 908

Applicant before: Wang Mowe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