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32283B - 用于将消息重定向到多接口装置的活动接口的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将消息重定向到多接口装置的活动接口的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32283B
CN102232283B CN201080006946.9A CN201080006946A CN102232283B CN 102232283 B CN102232283 B CN 102232283B CN 201080006946 A CN201080006946 A CN 201080006946A CN 102232283 B CN102232283 B CN 1022322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interface
message
forwarded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0694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32283A (zh
Inventor
陈H·安东尼
向曾军·贾斯廷
汉·詹姆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2322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322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322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3228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54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Packet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91Access to open networks; Ingress point selection, e.g. ISP selection
    • H04L12/5692Selection among different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33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using encapsulation techniques, e.g. tunne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21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 H04L51/214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using selective forwar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0/00Affiliation to network, e.g. registration; Terminating affiliation with the network, e.g. de-registration
    • H04W60/005Multiple registrations, e.g. multiho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2Manipulation of transport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58Message adapt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2Messaging; Mailboxes; Announc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6Communication-related supplementary services, e.g. call-transfer or call-hol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4Network layer protocols, e.g. mobile IP [Internet Protoco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根据一实施例,本发明揭示一种运行用于与多接口用户装置的第一接口通信的第一网络的方法。所述第一网络从所述用户装置接收第一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消息请求经由第二网络转发用于所述用户装置的消息。所述第一网络接收用于用户装置的第二消息,且将所述第二消息转发到所述第二网络。

Description

用于将消息重定向到多接口装置的活动接口的系统和方法
相关申请案的交叉参考
本发明要求2009年5月8日递交的发明名称为“用以将消息重定向到多接口装置的活动接口的方法(MethodtoRe-directMessagestoanActiveInterfaceofaMultipleInterfaceDevice)”的第61/176,839号美国临时申请案和4月9日递交的发明名称为“用于将消息重定向到多接口装置的活动接口的系统和方法(SystemandMethodforRedirectingMessagestoanActiveInterfaceofaMultiple-InterfaceDevice)”的第12/757,807号美国申请案的在先申请优先权,该等在先申请的内容以全文引入的方式并入本文本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系统,且更特定来说涉及用于将消息重定向到多接口装置的活动接口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广泛用以使用例如蜂窝式电话、膝上型计算机和各种多媒体装置等多种接入终端来为多个用户提供语音和数据服务。这些通信系统可涵盖本地局域网,例如IEEE802.11网络、蜂窝式电话和/或移动宽带网络。通信系统可使用一种或一种以上接入技术,例如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正交频分多址(O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等。移动宽带网络可符合若干系统类型或伙伴关系,例如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第三代标准(3G)、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WiMAX)、通用移动通讯系统(UMTS)、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化伙伴项目(3GPP)、IEEE802.11网络、演进数据优化EV-DO或长期演进(LTE)。
随着无线网络变得越来越普及,许多用户装置现在经配置以接入一个以上无线网络。
当用户装置中的多个接口共享同一电池时,且如果仅在每一个别接口技术内优化功耗,那么用户装置可能消耗比具有单个接口的用户装置多的功率,因为所有接口可能同时活动和/或周期性地从其相应网络中的每一者接收发射。在无线通信系统的领域中,需要更好地利用多接口装置的功耗的系统和方法。
发明内容
根据一实施例,本发明揭示一种运行用于与多接口用户装置的第一接口通信的第一网络的方法。所述第一网络从所述用户装置接收第一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消息请求经由第二网络转发发向所述用户装置的消息,所述用户装置的第一接口在所述用户装置发送所述第一消息后关闭。所述第一网络接收用于用户装置的第二消息,且将所述第二消息转发到所述第二网络,其中,由耦合到所述第一网络的路由器的归属代理执行所述第一网络将所述第二消息转发到所述第二网络的归属代理,并通过所述第二网络的归属代理将所述第二消息发送给转交地址,从而将所述第二消息转发到所述用户装置的第二接口,所述第二接口用于与所述第二网络通信,其中,关闭所述第一接口且将所述第二消息转发到第二接口的机制与移动IP机制分离。
根据另一实施例,本发明揭示一种运行用于与多接口用户装置的第一接口通信的第一网络的方法。所述方法包含从第二网络接收发向所述多接口用户装置的转发消息,其中,由耦合到所述第一网络的路由器的归属代理执行接收所述第二网络的归属代理发送的所述消息,并将所述消息发送给转交地址,所述多接口用户装置的第二接口此时处于关闭,所述第二接口用于与所述第二网络通信;且将所述消息转发到所述多接口用户装置的第一接口,其中,关闭所述第二接口且将所述消息转发到第一接口的机制与移动IP机制分离。
根据另一实施例,一种运行用户装置的方法,所述用户装置包括在第一网络上运行的第一接口和在第二网络上运行的第二接口,所述方法包含关闭所述第二接口。关闭所述第二接口包含所述第二接口将重定向请求发射到所述第二网络,所述重定向请求请求所述第二网络的归属代理将消息转发到所述第一网络的路由器的归属代理,并通过所述第一网络的路由器的归属代理将所述消息发送给转交地址,从而将消息转发到所述第一接口。随后使第二接口处于通过第二网络不可达的状态,且使第一接口处于通过第一网络可达的状态,其中,使所述第二接口处于通过所述第二网络不可达的状态且将消息转发到第一接口的机制与移动IP机制分离。
根据另一实施例,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包含第一网络上的转发代理。所述转发代理用于与多接口用户装置的第一接口通信,且从用户装置接收第一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消息请求经由第二网络转发发向所述用户装置的消息,所述用户装置的第一接口在所述用户装置发送所述第一消息后关闭。转发代理还用于接收用于用户装置的第二消息,且将所述第二消息转发到所述第二网络,其中,由耦合到所述第一网络的路由器的转发代理执行所述第一网络将所述消息转发到所述第二网络的转发代理,并通过所述第二网络的转发代理将所述消息发送给转交地址,从而将所述第二消息转发到所述用户装置的第二接口,所述第二接口用于与所述第二网络通信,其中,关闭所述第一接口且将所述第二消息转发到第二接口的机制与移动IP机制分离。
根据另一实施例,一种无线用户装置包含用于与第一网络通信的第一接口和用于与第二网络通信的第二接口。所述无线用户装置用于将重定向请求发射到所述第二网络,其中所述重定向请求请求所述第二网络的归属代理将消息转发到所述第一网络的路由器的归属代理,并通过所述第一网络的路由器的归属代理将所述消息发送给转交地址,从而将消息转发到所述第一接口,使第二接口处于通过第二网络不可达的状态,且使第一接口处于通过第一网络可达的状态,其中,使所述第二接口处于通过所述第二网络不可达的状态且将所述消息转发到第一接口的机制与移动IP机制分离。
上文已相当广泛地概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特征,以便可更好地理解随后对本发明的详细描述。下文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额外特征和优点,其形成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的标的物。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了解,所揭示的概念和特定实施例可容易地用作修改或设计用于实行本发明的相同目的的其它结构或过程的基础。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应认识到,此类等效构造不脱离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陈述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附图说明
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发明及其优点,现在参考以下结合附图进行的描述,其中:
图1说明根据现有技术的移动宽带系统的图;
图2说明实施例多接口用户装置;
图3说明实施例多接口用户装置的图;
图4到图7说明实施例多接口用户装置的连接图;
图8说明实施例网络的框图;
图9说明实施例多接口用户装置;
图10说明实施例基站;以及
图11说明实施例用户装置。
除非另外指示,否则不同图中的对应标号和符号大体上指代对应部分。绘制图式是为了清楚地说明实施例的相关方面,且图式不一定按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详细论述各种实施例的制作和使用。然而,应了解,本发明提供可在各种各样的特定情境中体现的许多适用的发明性概念。所论述的特定实施例仅说明制作和使用本发明的特定方式,且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将相对于特定情境中的实施例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例如用于将消息重定向到多接口装置的活动接口的系统和方法。
随着无线网络变得越来越普及,许多用户装置现在可用于接入一个以上无线网络。如图1中所示,用户装置102可用于接入三个网络,例如IEEE802.11网络104、IEEE802.16网络106和3GPP网络108。在此多接口装置中,每一接口可涉及其它网络技术,例如但不限于GSM、GPRS、LTE、WiMAX、CDMA2000、WLAN等。这些个别无线技术可使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包含但不限于TDMA、CDMA或OFDMA。
在实施例中,多接口装置中的电源保持可以通过使多接口装置的至少一个接口保持活动,同时关闭其它接口来实现的。将寻址到关闭的接口的呼叫连接请求或其它请求重定向到活动接口。在接收到原始寻址到关闭的接口的连接请求后,活动接口唤醒关闭的接口以接收消息,或,根据应用的要求、用户偏好或其它标准代表关闭的接口来处理该呼叫,。活动接口可处于其中接口能够接收呼叫请求的任一电源状态,例如,休眠状态或空闲状态。
对实现省电的系统和方法实施例的描述可进一步参见2010年2月26日递交的发明名称为“用于对具有多个网络接口的装置进行电源管理的系统和方法(SystemandMethodofPowerManagementforaDevicewithMultipleNetworkInterfaces)”的第12/714,278号美国专利申请案、2009年3月6日递交的发明名称为“对具有各自有其自身电源管理的多个网络接口的装置的重叠功率管理(AnOverlapPowerManagementforDevicewithMultipleNetworkInterfacesEachwithItsOwnPowerManagement)”的第61/158,206号美国临时申请案、2009年5月11日递交的发明名称为“用于对具有多个网络接口的装置进行电源管理的系统和方法(SystemandMethodofPowerManagementforaDevicewithMultipleNetworkInterfaces)”的第61/177,171号美国临时申请案以及2009年5月12日递交的发明名称为“对具有多个网络接口的装置的集中式电源管理(CentralizedPowerManagementforDevicewithMultipleNetworkInterfaces)”的第61/177,559号美国临时申请案,该等在先申请的内容以全文引入的方式并入本文本中。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用以将连接请求重定向到活动接口的方法类似于移动IP技术,但与其分离。连接请求的此重定向独立于移动IP技术,使得其可结合移动IP来使用。本文描述了在存在或不存在移动IP的情况下重定向连接请求和随后的取消重定向的方法。
图2说明其中装置200具有两个接口的常规配置。一个接口耦合到IEEE802.16网络,且另一接口耦合到3GPP或3GPP2网络。在未活动地使用电话时,两个接口均处于休眠模式或另一省电模式,其中电话接口可从其相应网络接收周期性消息。举例来说,在休眠模式中,电话周期性地开通其接收器,或使其接收器维持在加电状态,使得其可从相应网络接收发射。然而当用户装置200的两个接口均处于这些模式中时,电池可比在休眠模式中向具有单个接口的电话供电的电池消耗得快。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用于多接口装置的电源管理系统关闭一些不处于活动使用中的接口,且将目的地是“关闭”接口的呼叫连接请求或其它请求和消息重定向到活动接口,使得装置可继续针对多个接口的信号握手。图3说明用户装置实施例300,其中一个接口关闭且到“关闭”接口的连接请求通过网络重定向到“休眠”模式接口。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装置300可向另一装置表现为对应节点(CN),其尝试通过关闭的接口与装置建立连接,如同关闭的接口处于“休眠”状态那样。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接口处于“休眠”模式且至少另一接口“关闭”的用户装置300如同图2中的用户装置200那样,因为两个网络,例如802.16网络和3GPP或3GPP2网络均能够向用户装置300发送消息。然而,用户装置300的功耗低于用户装置200的功耗,因为接口中的一者“关闭”而不是处于“休眠”模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包含使一个或至少一个接口保持活动。活动接口可处于其中接口能够接收连接请求的任一电源状态,例如休眠或空闲状态。
多个接口可与不同的IP地址建立不同的网络连接。如图4所示的配置实施例中的实例,其中存在分别具有IP地址HoA1和HoA2的两个接口IF1和IF2,对应于针对图2中的用户装置200所示的网络连接。在接口IF2关闭之前,用户装置200向其网络发送消息以将其传入的消息重定向到地址HoA1。
为了使图3中的用户装置300即使在到3GPP或3GPP2网络的接口关闭时也能够响应来自802.16网络和3GPP或3GPP2网络两者的消息,一些实施例使用转发机制。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发机制使用现存且可用的转发机制,例如移动性技术中使用的转发机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移动IP技术用作转发机制,如图5中说明。在一实施例中,用户装置(见图3)在其已移动到受访网络时获取接收具有地址CoA2的包的连接链路,使得HoA2与CoA2之间存在绑定。目的地为地址HoA2的流由IF2的归属网络中的归属代理(HA)或本地移动性锚点(LMA)截取,且使用IP中IP隧道(IP-in-IPtunneling)机制而转发到CoA2。也就是说,寻址到HoA2的IP包封装在具有CoA2作为目的地址的外IP包头内。本发明的实施例使用类似的转发机制,使得原始目的地是IF2的连接请求被转发到IF1。
在一个实施例中,关闭IF2且将其消息转发到IF1的机制与移动IP机制分离。在此实施例中,此机制和移动IP彼此不干扰,使得系统可在包含代理移动IP(PMIP)的不同变型中继续使用移动IP以获得移动性。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包含其中IF1可处于其归属网络中或处于受访网络中的方法。另外,IF2也可处于其归属网络中或处于受访网络中。
图6展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IF1处于其归属网络中。当关闭IF2时,在HoA2与HoA1之间设立绑定,以将HoA2的消息转发到HoA1,这在一些实施例中类似于图5中的IP移动性中的HoA2与CoA2之间的绑定。在关闭IF2之前,IF2向其归属网络中的归属代理(HA)或本地移动性锚点(LMA)做出绑定请求。目的地是HoA2的连接请求随后由HA或LMA截取,HA或LMA随后将此连接请求隧穿到地址HoA1。此IP中IP包(IP-in-IPpacket)具有目的地址HoA1。因此,连接请求将通过服务于IF1的网络转到IF1。
在一实施例中,如果活动接口IF1处于休眠模式,那么转发到服务于IF1的网络的对IF2的连接请求将致使网络唤醒IF1以接收消息。当装置打开所接收消息的IP中IP外包头时,装置将发现所述包含有对IF2的连接请求。装置随后决定是代表IF2使用IF1来处理该呼叫,还是唤醒IF2以使用IF2接收呼叫。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决策取决于应用要求、接口的能力、用户偏好、功耗考虑或其它准则。
在一个实施例实例中,IF1是3GPPLTE接口,且IF2是WiFi接口。将传入的连接邀请发送到HoA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邀请是针对VoIP会话,且VoIP的所需位速率很低,使得任一接口均可处理呼叫。如果用户拥有具有对WiFi网络的不受限接入但对LTE网络的接入是根据数据量来收费的用户计划,那么根据用户偏好而采取措施的装置可唤醒IF2来处理呼叫。另一方面,如果此时装置处于没有WiFi服务可用的位置,那么装置可使用IF1来处理呼叫。如果装置决定唤醒IF2以答复连接请求,那么装置将唤醒IF2以连接到网络。
在另一实施例中,当IF1处于受访网络中时,IF2关闭。到HoA2的消息由IF2的归属网络中的HA或LMA截取,且以HoA1作为外包头中的目的地址来隧穿所述消息。在一些实施例中,此经封装的包表现为寻址到HoA1的任一其它(未经封装)包。如果IF1处于受访网络中,那么HoA1与CoA1之间存在移动IP(MIP)绑定。IF1的归属网络中的HA或LMA随后以与其截取寻址到HoA1的未经封装包类似的方式截取已经封装的包。HA或LMA随后将已经隧穿的包隧穿到地址CoA1。也就是说,在一实施例中,已经封装的包再次以最外包头中的目的地址CoA1封装。根据移动IP机制,此IP中IP中IP(IP-in-IP-in-IPpacket)包将到达IF1的受访网络中的外地代理。外地代理将对最外部包头解除封装,并根据目的地址HoA1将包递送到IF1。IF1将再次对此包解除封装,从而查明所述包属于IF2。图7说明描述此实施例的连接图。
在一实施例中,IF2在被唤醒时可处于其归属网络中或处于受访网络中。当唤醒IF2时,将绑定更新发送到IF2的归属网络,使得IF2的归属网络中的HA或LMA将不把消息转发到IF1。
在IF2在被唤醒时处于其归属网络中的实施例中,将绑定更新发送到IF2的归属网络中的HA或LMA,使得根据图4所示的IF2的配置,目的地是HoA2的消息将到达IF2。
在另一实施例中,IF2在被唤醒时处于受访网络中,且将绑定更新发送到IF2的归属网络中的HA或LMA,使得根据图5所示的IF2的配置,目的地是HoA2的消息将使用移动IP隧道而到达IF2。
图8说明展示用户装置200与基站802通信实施例的网络图。基站802耦合到网关804,网关804又耦合到路由功能808。路由器或路由功能808与归属代理(HA)806和因特网连接810通信。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网关804、HA806和路由功能808是以常规已知的网络硬件实施的,包含但不限于具有计算机处理器和存储器的服务器和交换机。
在IP网络实施例中,HA806是对IP网络的逻辑功能,类似于验证、授权和计费(AAA)服务器作为对IP网络的功能的方式。在一个实施例中,HA806耦合到归属网络中的路由器808或作为其一部分。在一实施例中,HA806在网络层级中比基站高,且在网络层级中经定位以使得发送到归属地址的包将由HA806截取。在一实施例中,HA806具有数据库功能,用以保存移动节点的位置信息。举例来说,在实施例WiMAX网络中,归属代理(HA)的位置在网络接入提供商网络(NAP)内。在替代实施例中,HA806位于网络的不同部分中。
在一实施例中,用户装置具有两个相异的IP地址,且适于连接到具有呼叫重定向机制的网络,以将传入的呼叫从一个接口重定向到另一接口。在一实施例中,呼叫转发机制是移动IP,然而在替代实施例中,可使用不同的呼叫转发机制。在使用移动IP的实施例中,用户装置具有归属地址(HoA)作为永久地址,所述地址是在其归属网络中配置。当装置移动到不同(受访)网络时,其采用转交地址care-of-address(CoA)。在一实施例中,受访网络向归属代理告知CoA,使得传入的消息具有HoA作为目的地址。传入的消息由归属网络中的归属代理截取。归属代理随后将包转发到CoA,使得其将到达用户装置。在一实施例中,此转发是通过用以CoA作为目的地址的外IP标头来封装所述包而实现的。
可在许多情境中实施各种实施例。在多接口装置中,每一接口可涉及不同的网络技术,例如但不限于GSM、GPRS、LTE、WiMAX、CDMA2000、WLAN等。这些个别无线技术可使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包含但不限于TDMA、CDMA或OFDMA。在一个实例中,图9展示具有对每一接口的网络接入的多接口装置。对于每一接口,为了使其在需要时可为活动的,无论接口是否正被活动地使用,其均维持到网络的附接。在一实施例中,当接口不在活动的使用中时,以握手信令来维持其到网络的附接。在接口通常处于较低功耗的状态(例如但不限于处于休眠模式或处于省电模式中)时,接口继续消耗功率以便维持其网络附接。
在一实施例中,部分算法的实施例是在无线基站900中实施,如图10所示。基站900具有耦合到发射器906和接收器908的基站处理器904,以及网络接口902。发射器906和接收器908经由耦合器910耦合到天线912。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基站900可例如在使用OFDMA下行链路信道的LTE网络中、在IEEE802.11网络、IEEE802.16网络中或3GPP网络中运行。在替代实施例中,可使用其它的系统、网络类型和发射方案,例如Wimax和/或1XEV-DO。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基站处理器904相对于接口状态来处理从用户装置发射和接收的消息。在一个实例中,基站处理器904在寻呼系统914内或经由单独的可达性控制系统来实施算法实施例。在替代实施例中,寻呼系统914和/或可达性控制系统可使用单独的硬件和/或处理装置来实施。在另外的实施例中,算法实施例在不同网络中的处理器之间或者由可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或经由因特网到达的专用远程处理器共享和/或分配。
图11中说明实施例多接口用户装置1000的框图。用户装置1000可例如实施为蜂窝式电话或其它移动通信装置,例如具有计算机或网络功能的外围装置。或者,用户装置1000可为非移动装置,例如具有无线网络连接性的桌上型计算机。用户装置1000具有移动处理器1204、IEEE802.11接口1206、IEEE802.16接口1208和3GPP接口1210。这些接口中的每一者包含发射器和接收器。在替代实施例中,也可使用较多或较少接口的不同组合。每一接口1006、1008和1010的输出经由耦合器1012耦合到天线1014。或者,接口中的一些可耦合到其自身的个别天线。在进一步外实施例中,这些接口中的一者或一者以上可包括有线接口,例如LAN连接、快速以太网连接、有线WAN连接、因特网或其它接口。
用户接口1002耦合到移动处理器1004,且提供例如到扬声器1018、麦克风1016和显示器1020的接口。或者,用户装置1000可关于用户接口1002具有不同配置,或可完全省略用户接口1002。
在一实施例中,移动处理器1004实施功率管理系统1022,其根据本文描述的实施例来控制接口1006、1008和1010的功率状态。或者,可使用单独的电路和处理器来实施功率管理系统1022。
本发明的实施例可包含若干特征,包含但不限于:用以将消息转发到活动(包含处于休眠模式)接口同时关闭其它接口的方法;用于活动接口接收目的地是关闭的接口的消息且唤醒关闭的接口以接收消息的方法;用以使用IP中IP隧道来封装对关闭的接口的连接请求消息以发送到活动接口的方法;用以独立于和结合移动IP技术或其包含PMIP在内的变型而操作,使用IP中IP隧道来封装对关闭的接口的连接请求消息以发送到活动接口的方法;用以使针对关闭的接口的消息向活动接口的转发去活的方法;以及用以独立于和结合移动IP技术或其包含PMIP在内的变型而操作,使针对关闭的接口的消息向活动接口的转发去活的方法。
各种实施例可在若干应用中使用,例如3GPP、WiMAX、3GPP2和WLAN产品中的核心网络功能。实施例配置还包含涉及3GPP、WiMAX、3GPP2、WLAN或其它系统的至少两个接口的移动台。在实施例中,移动台即使在使用经配置以与不同的独立网络一起操作的多个接口时也可实现较长的电池寿命。在一些实施例中,不同的接口具有其自身的个别功率管理状态。
虽然已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其优点,但应理解,可在不脱离如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本文作出各种改变、替代和更改。举例来说,上文所论述的许多特征和功能可以软件、硬件或固件或其组合来实施。
此外,本申请案的范围不希望限于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过程、机器、制品、物质组成、构件、方法和步骤的特定实施例。如所属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从本发明的揭示内容将容易了解,当前存在或以后待开发的大体上执行与本文描述的对应实施例相同的功能或实现与其大体上相同效果的过程、机器、制品、物质组成、构件、方法或步骤可根据本发明而加以利用。因此,所附权利要求书希望将此类过程、机器、制品、物质组成、构件、方法或步骤包含在其范围内。

Claims (23)

1.一种运行用于与多接口用户装置的第一接口通信的第一网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从所述用户装置接收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请求经由第二网络转发发向所述用户装置的消息,所述用户装置的第一接口在所述用户装置发送所述第一消息后关闭;
所述第一网络接收发向用户装置的第二消息;以及
所述第一网络将所述第二消息转发到所述第二网络,其中,由耦合到所述第一网络的路由器的归属代理执行所述第一网络将所述第二消息转发到所述第二网络的归属代理,并通过所述第二网络的归属代理将所述第二消息发送给转交地址,从而将所述第二消息转发到所述用户装置的第二接口,所述第二接口用于与所述第二网络通信,其中,关闭所述第一接口且将所述第二消息转发到第二接口的机制与移动IP机制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发所述第二消息包括建立到所述第二网络的链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到所述第二网络的所述链路包括建立所述第一网络与所述第二网络之间的绑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将所述第二消息转发到所述第二网络包括使用IP中IP隧道。
5.一种运行用于与多接口用户装置的第一接口通信的第一网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从第二网络接收发向所述多接口用户装置的转发消息,其中,由耦合到所述第一网络的路由器的归属代理执行接收所述第二网络的归属代理发送的所述消息,并将所述消息发送给转交地址,所述多接口用户装置的第二接口此时处于关闭,所述第二接口用于与所述第二网络通信;
将所述消息转发到所述多接口用户装置的所述第一接口,其中,关闭所述第二接口且将所述消息转发到第一接口的机制与移动IP机制分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从所述第二网络接收绑定请求。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站处理器上执行所述方法。
8.一种运行用户装置的方法,所述用户装置包括在第一网络上运行的第一接口和在第二网络上运行的第二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关闭所述第二接口,所述关闭所述第二接口包括
所述第二接口将重定向请求发射到所述第二网络,所述重定向请求请求所述第二网络的归属代理将消息转发到所述第一网络的路由器的归属代理,并通过所述第一网络的路由器的归属代理将所述消息发送给转交地址,从而将消息转发到所述第一接口,
使所述第二接口处于通过所述第二网络不可达的状态,以及
使所述第一接口处于通过所述第一网络可达的状态,其中,
使所述第二接口处于通过所述第二网络不可达的状态且将消息转发到第一接口的机制与移动IP机制分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所述第一接口从所述第二网络接收转发消息;
所述第二接口响应于所述转发消息而接通,所述接通包括使所述第二接口处于通过所述第二网络可达的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从所述第二网络接收所述转发消息包括使用因特网协议(IP)移动性经由所述第一网络和第三网络接收所述转发消息。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定向请求进一步请求所述第二网络经由所述第一网络将消息转发到所述第一接口。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重定向请求到所述第二网络包括作出绑定请求。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通过所述第二网络不可达的状态包括断电状态;且
所述通过所述第一网络可达的状态包括休眠状态。
14.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包括第一网络上的转发代理,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发代理用于:
与多接口用户装置的第一接口通信;
从所述用户装置接收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请求经由第二网络转发发向所述用户装置的消息,所述用户装置的第一接口在所述用户装置发送所述第一消息后关闭,
接收发向所述用户装置的第二消息;且
将所述第二消息转发到所述第二网络,其中,由耦合到所述第一网络的路由器的转发代理执行所述第一网络将所述消息转发到所述第二网络的转发代理,并通过所述第二网络的转发代理将所述消息发送给转交地址,从而将所述第二消息转发到所述用户装置的第二接口,所述第二接口用于与所述第二网络通信,其中,关闭所述第一接口且将所述第二消息转发到第二接口的机制与移动IP机制分离。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发代理进一步用于:
从所述第二网络接收发向所述用户装置的第三消息;
将所述第三消息转发到所述用户装置的所述第一接口。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发代理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处理所述第一和第二消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发代理用于建立与所述第二网络的通信链路。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发代理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耦合到所述第一网络的路由器。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发代理用于经由所述第一网络上的第一基站与所述用户装置通信。
20.一种无线用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口,用于与第一网络通信;以及
第二接口,用于与第二网络通信,其中所述无线用户装置用于
将重定向请求发射到所述第二网络,所述重定向请求请求所述第二网络的归属代理将消息转发到所述第一网络的路由器的归属代理,并通过所述第一网络的路由器的归属代理将所述消息发送给转交地址,从而将消息转发到所述第一接口,
使所述第二接口处于通过所述第二网络不可达的状态,且
使所述第一接口处于通过所述第一网络可达的状态,其中,使所述第二接口处于通过所述第二网络不可达的状态且将所述消息转发到第一接口的机制与移动IP机制分离。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无线用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用户装置进一步用于:
在所述第一接口处从所述第二网络接收转发消息;且
响应于所述转发消息而激活所述第二接口。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无线用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过所述第二网络不可达的状态包括断电状态;且
所述通过所述第一网络可达的状态包括休眠状态。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无线用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用户装置包括蜂窝式电话。
CN201080006946.9A 2009-05-08 2010-05-10 用于将消息重定向到多接口装置的活动接口的系统和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322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7683909P 2009-05-08 2009-05-08
US61/176,839 2009-05-08
US12/757,807 US8730911B2 (en) 2009-05-08 2010-04-09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irecting messages to an active interface of a multiple-interface device
US12/757,807 2010-04-09
PCT/CN2010/072557 WO2010127639A1 (en) 2009-05-08 2010-05-10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irecting messages to an active interface of a multiple-interface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32283A CN102232283A (zh) 2011-11-02
CN102232283B true CN102232283B (zh) 2016-02-03

Family

ID=43049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06946.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32283B (zh) 2009-05-08 2010-05-10 用于将消息重定向到多接口装置的活动接口的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8730911B2 (zh)
EP (1) EP2428050A4 (zh)
JP (2) JP2012522441A (zh)
KR (1) KR101301118B1 (zh)
CN (1) CN102232283B (zh)
BR (1) BRPI1015482A2 (zh)
RU (1) RU2520375C2 (zh)
WO (1) WO201012763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174349B1 (fr) * 2009-06-30 2019-11-27 Orange Procédé d'activation d'un terminal de communication
JP2012058530A (ja) * 2010-09-09 2012-03-22 Seiko Epson Corp シャッター眼鏡、及び、画像表示システム
US8781454B2 (en) 2012-06-21 2014-07-15 Apple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ed communications forwarding
US9261870B2 (en) * 2012-10-30 2016-02-16 Vikrant Sharma Control system for power transmission within a structure
EP2755429A1 (en) * 2013-01-10 2014-07-16 Fujitsu Limited Mobility and connection management of low pow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es
JP5881651B2 (ja) * 2013-07-31 2016-03-09 ビッグローブ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通信管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7126808A (ja) * 2014-05-20 2017-07-20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ユーザ局、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EP2950558B1 (en) * 2014-05-30 2020-03-25 Apple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itiating a high-power connection via a low-power interface
KR102461599B1 (ko) * 2014-06-20 2022-11-03 소니그룹주식회사 수신 장치, 수신 방법, 송신 장치, 및, 송신 방법
WO2018113192A1 (zh) * 2016-12-19 2018-06-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唤醒无线设备的方法、发送设备及接收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462701A1 (en) 2001-10-05 2003-04-17 Nokia Corporation Address transition and message correlation between network nodes
US7697501B2 (en) * 2004-02-06 2010-04-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eparating home agent functionality
KR101084129B1 (ko) * 2005-03-24 2011-11-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광대역 무선접속 시스템에서의 슬립모드 지원 방법
EP1764970A1 (en) 2005-09-19 2007-03-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ultiple interface mobile node with simultaneous home- and foreign network connection
KR100667838B1 (ko) * 2005-11-25 2007-01-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고속으로 핸드오버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8073436B2 (en) * 2006-01-31 2011-12-06 Toshiba America Research, Inc. Applications and/or situation responsive utilization of silent periods
EP1841142A1 (en) 2006-03-27 2007-10-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es Co., Ltd. Sleep-state and service initiation for mobile terminal
GB0607084D0 (en) 2006-04-07 2006-05-17 Nokia Corp Managing connections in a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8040860B2 (en) * 2006-10-26 2011-10-18 Nokia Corporation Mobile IP solution for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N101237384A (zh) 2007-01-31 2008-08-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媒体广播/组播业务数据发送的方法、装置、用户面实体和系统
JP4918721B2 (ja) * 2007-04-03 2012-04-18 Necカシオ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lanアクセスポイント、移動体通信端末、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KR101336324B1 (ko) 2007-05-28 2013-12-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종 네트워크 간 빠른 핸드오버를 지원하는 통신 장치 및방법
JP4888286B2 (ja) * 2007-09-03 2012-02-29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ドライバプログラム、無線通信端末及び無線通信インタフェース制御方法
JP5058086B2 (ja) * 2008-07-08 2012-10-24 Kddi株式会社 低消費電力で着呼を待ち受ける方法、構内交換装置、移動端末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120063428A1 (en) 2008-10-08 2012-03-15 Panasonic Corporation Interface Switching System, Mobile Node, Proxy Node, and Mobile Management Node
US8848585B2 (en) 2009-03-06 2014-09-30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of power management for a device with multiple network interfac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169015A (ja) 2013-08-29
KR20110129918A (ko) 2011-12-02
KR101301118B1 (ko) 2013-09-03
EP2428050A1 (en) 2012-03-14
RU2520375C2 (ru) 2014-06-27
BRPI1015482A2 (pt) 2020-09-29
CN102232283A (zh) 2011-11-02
JP2012522441A (ja) 2012-09-20
US8730911B2 (en) 2014-05-20
EP2428050A4 (en) 2012-03-14
US20100284317A1 (en) 2010-11-11
RU2011141764A (ru) 2013-06-27
WO2010127639A1 (en) 2010-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32283B (zh) 用于将消息重定向到多接口装置的活动接口的系统和方法
US8077657B2 (en) Keep-alive handling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02395190B (zh) 移动节点和通信控制方法
AU2007215477B2 (en) Triggering migration to a network access agent
US20030224758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the utilization of multiple uplinks in reverse tunneling
Chen et al. An enhanced group mobility protocol for 6LoWPAN-based wireless body area networks
JP2003224874A (ja) 移動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のルータおよび移動通信端末
KR20100056539A (ko) 핸드오버를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대응하는 네트워크 유닛들
KR20150074220A (ko) 고속 핸드오프 전이 동안 이동성 액세스 게이트웨이 간의 터널링을 위한 시스템 및 프로토콜들
Yan et al. State-aware pointer forwarding scheme with fast handover support in a PMIPv6 domain
Lee et al. Improved PMIPv6 handover procedure for consumer multicast traffic
Biswash et al. Multi home agent and pointer-based (MHA–PB) location management scheme in integrated cellular-WLAN networks for frequent moving users
US2008019266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Distributed Virtual Mobility Agent
JP2012054930A (ja) Mag、lma、システム及びその高速ハンドオーバ方法
KR100938281B1 (ko) 다중 인터페이스를 갖는 이동 노드에서 링크 트리거 신호를이용한 이종망 간의 핸드오버 방법
Berguiga et al. Efficient mobility management in 6LoWPA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CN102158564A (zh) 一种代理移动IPv6域中移动节点和移动IPv6域中通信节点优化通信方法
US20210099499A1 (en) Local area network architecture for supporting multiple ip services
Khan et al. A Review of Network Based Mobility Management Schemes, WSN Mobility in 6LoWPAN Domain and Open Challenges
Sinniah et al. Node mobility scheme for ip and non-ip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 nodes using 6lowpan
KR20100113427A (ko) 클라이언트 기반의 크로스레이어 아이피 페이징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203

Termination date: 201805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