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23588A - 投音机 - Google Patents

投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23588A
CN102223588A CN2010101468472A CN201010146847A CN102223588A CN 102223588 A CN102223588 A CN 102223588A CN 2010101468472 A CN2010101468472 A CN 2010101468472A CN 201010146847 A CN201010146847 A CN 201010146847A CN 102223588 A CN102223588 A CN 1022235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nel
panel speaker
speaker
electrode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4684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潜力
王昱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Funate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Funate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Funate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Funate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14684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23588A/zh
Priority to US12/958,163 priority patent/US8538047B2/en
Publication of CN1022235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235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2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 H04R1/32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only
    • H04R1/4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only by combining a number of identical transducer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投音机,所述投音机包括:至少两个平板扬声器;至少一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连接相邻的两个平板扬声器,通过该连接装置,相邻的两个平板扬声器形成一夹角,该夹角大于0°小于180°;一信号输出装置,所述至少两个平板扬声器均与信号输出装置电连接,所述信号输出装置将音频电信号分别输送给所述至少两个平板扬声器从而形成环绕声。

Description

投音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投音机,尤其涉及一种采用平板扬声器的投音机。
背景技术
近来,能够给于家庭用户置身现场感的,具有影院所能展现的影音功效的家庭影院系统开始受到大众喜爱。所述家庭影院系统通常的设计是环绕听者位置设置多个音箱。所述多个音箱构成一多声道音频环绕系统。然而,该种音频环绕系统对房间的面积和形状有着较高的要求,不是任何人的房间都可以布置完整的多声道音频环绕系统。另一方面,该种多声道音频环绕系统繁复的布线要求也让很多追求家具环境简洁美观的人叫苦不迭。因此,该种家庭影院系统的上述缺点限制了其被广大家庭用户采用。
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一种使用面板式扬声器阵列装置的投音机,其通过将扬声器阵列以二维方式设置在一个面板表面而实现。所述投音机包括一个信号处理装置,该信号处理装置通过将具有给定时间差的信号提供给扬声器阵列,以对扬声器阵列发出的多个声波进行指向性控制。即,使得扬声器阵列发出的多个声波能够同时到达设定在三维空间中的所期望的指定点,从而能够获得指定声音好像均沿朝向焦点的方向发射的效果。所形成的声束沿着规定方向被墙面反射,以便形成环绕听者的虚拟声源,从而通过设置在听者前方的单个扬声器阵列形成多通道音频环绕系统。
然而,上述投音机需要采用信号处理装置控制多个扬声器的声波延迟从而使声波集结成投射方向不同的多个音线。导致投音机无法使用传统信号处理装置,因此,上述投音机结构复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提供一种既能克服传统家庭影院的复杂布线要求,又无需额外的声波延迟处理的投音机确有必要。
一种投音机,所述投音机包括:至少两个平板扬声器;至少一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连接相邻的两个平板扬声器,通过该连接装置,相邻的两个平板扬声器形成一夹角,该夹角大于0°小于180°;一信号输出装置,所述至少两个平板扬声器均与信号输出装置电连接,所述信号输出装置将音频电信号分别输送给所述至少两个平板扬声器从而形成环绕声。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投音机通过将至少两个平板扬声器进行组合,利用平板扬声器发出的声波沿垂直于平板扬声器的方向传播的定向性好,不需要繁复的布线就能实现家庭影院的效果,而且也不需要信号处理装置控制平板扬声器的声波延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投音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投音机中的第一平板扬声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投音机中的具有通孔的绝缘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投音机中的发声元件中的碳纳米管拉膜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投音机中的发声元件中的碳纳米管拉膜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投音机的声波传播线路图。
图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投音机的声波传播线路图。
图8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投音机的声波传播线路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投音机                10、20、30
第一平板扬声器        1、21、31
第二平板扬声器        2、22、32
第三平板扬声器        23、33
第四平板扬声器        34
第五平板扬声器        35
第一声波              1′、21′、31′
第二声波              2′、22′、32′
第三声波              23′、33′
第四声波              34′
第五声波                35′
第一反射声波            1″、2″、31″
第二反射声波            2″、23″、31″′
第三反射声波            32″
第四反射声波            34″
第五反射声波            35″
第六反射声波            35″′
固定装置                11
发声元件                14
信号输出装置            13
信号源                  15
第一面板                111
第二面板                112
连接装置                113
底座                    114
第一电极                142
第二电极                144
导线                    14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举以下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描述如下。
请参阅图1,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一投音机10,该投音机10包括一第一平板扬声器1、一第二平板扬声器2、一连接装置11以及一信号输出装置13。所述连接装置11用于连接第一平板扬声器1和第二平板扬声器2。通过该连接装置11,第一平板扬声器1和第二平板扬声器2形成一夹角。该夹角的大小可通过所述连接装置11调整。第一平板扬声器1和第二平板扬声器2均通过导线149与所述信号输出装置13电连接。所述信号处理装置13用于分别输送给第一平板扬声器1和第二平板扬声器2独立地音频电信号。第一平板扬声器1和第二平板扬声器2可以独立地发出声波,因此第一平板扬声器1和第二平板扬声器2分别形成一个声道。通过第一平板扬声器1和第二平板扬声器2的之间夹角的调整,第一平板扬声器1和第二平板扬声器2发出的声波形成二声道环绕声。
请参阅图2,所述第一平板扬声器1和第二平板扬声器2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平板扬声器1包括一第一电极142、一第二电极144、一绝缘面板111以及一发声元件14。具体地,所述第一平板扬声器1可为两种结构。第一平板扬声器1的第一种结构为:请参阅图3,所述绝缘面板111具有一第一通孔32。发声元件14与第一通孔32的位置对应。第一电极142和第二电极144均与发声元件14电连接。第一电极142和第二电极144设置在第一通孔32的两侧。本实施例中发声元件14为碳纳米管膜状结构,碳纳米管膜状结构与第一通孔32对应,碳纳米管膜状结构通过第一通孔32悬空设置。第一电极142和第二电极144设置在碳纳米管膜状结构的两侧,第一电极142和第二电极144可对碳纳米管膜状结构起到固定的作用。或者,第一电极142和第二电极144可设置在绝缘面板111的表面,碳纳米管膜状结构设置于第一电极142和第二电极144的表面并通过第一电极142和第二电极144的支撑悬空设置。进一步地,由于第一电极142和第二电极144通过导线149与信号处理装置13电连接,因此可于绝缘面板111对应于第一电极142和第二电极144的位置处分别设置第二通孔34,导线149可以穿过第二通孔34从而电连接发声元件14与信号处理装置13。可以理解,发声元件14和信号处理装置13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电连接。第一平板扬声器的第二种结构为:所述绝缘面板111为一实心的绝缘面板。第一电极142和第二电极144设置于绝缘面板111的前表面。发声元件14设置于第一电极142和第二电极144的表面,并通过第一电极142和第二电极144悬空设置,且与绝缘面板111间隔一定距离。第一电极142和第二电极144的高度范围为1微米到1厘米。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42和第二电极144的高度为15微米。所述绝缘面板111的材料优选地为一绝缘硬质材料。本实施例中,绝缘面板111的材料为玻璃。
所述连接装置11用于连接第一平板扬声器1和第二平板扬声器2。所述连接装置11应满足第一平板扬声器1和第二平板扬声器2可围绕该连接装置11转动,如此,可使第一平板扬声器1和第二平板扬声器2之间的夹角自由的确定。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平板扬声器1和第二平板扬声器2之间的夹角介于0°至180°,且该锐角的开口方向为朝向听众或背向听众。且所述连接装置11的材料优选地应该为绝缘材料。具体地,所述连接装置11可为一合页,优选地,连接装置11为一个绝缘材料制成的合页,例如一塑料合页。该塑料合页可分别与第一平板扬声器1中的绝缘面板和第二平板扬声器2中的绝缘面板连接,从而实现第一平板扬声器1和第二平板扬声器2的电连接。
所述信号输出装置13输出的信号为音频电信号等。所述信号输出装置13分别与第一平板扬声器1和第二平板扬声器2电连接。所述信号输出装置13通过导线149与所述第一平板扬声器中的第一电极142和第二电极144电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一电极142和第二电极144将音频电信号输出到所述发声元件14中。所述信号输出装置13与第二平板扬声器2的连接方式与信号输出装置13与第一平板扬声器1的连接方式相同。
所述发声元件14包括一碳纳米管膜状结构。该碳纳米管膜状结构为一具有自支撑结构的碳纳米管膜状结构。所述自支撑为碳纳米管膜状结构不需要大面积的载体支撑,而只要相对两边提供支撑力即能整体上悬空而保持自身膜状状态,即将该碳纳米管膜状结构置于(或固定于)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的两个支撑体上时,位于两个支撑体之间的碳纳米管膜状结构能够悬空保持自身膜状状态。所述自支撑主要通过碳纳米管膜状结构中存在连续的通过范德华力首尾相连延伸排列的碳纳米管而实现。
该碳纳米管膜状结构可以为以下三种,第一种碳纳米管膜状结构包括多个相互缠绕的碳纳米管。该种碳纳米管膜状结构中,碳纳米管为各向同性,均匀分布,无规则排列。所述碳纳米管的长度大于10微米。所述碳纳米管之间通过范德华力相互吸引、缠绕,形成网络状结构,进而形成大量的微孔。该微孔的孔径小于10微米。大量微孔的存在可确保所述发声元件14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所述碳纳米管可为单壁碳纳米管、双壁碳纳米管及多壁碳纳米管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单壁碳纳米管的直径为0.5纳米至50纳米,所述双壁碳纳米管的直径为1.0纳米至50纳米,所述多壁碳纳米管的直径为1.5纳米至50纳米。所述碳纳米管膜状结构的长度及宽度不限,可根据实际需求制备。所述碳纳米管膜状结构的厚度为0.5纳米至1毫米。另外,由于碳纳米管相互缠绕,因此所述碳纳米管膜状结构具有很好的韧性,可以弯曲折叠成任意形状而不破裂。当由该碳纳米管膜状结构组成的发声元件14的厚度比较小时,例如小于10微米,该发声元件14具有较高的透明度,故采用该发声元件14的发声单元10为透明发声单元10。
第二种碳纳米管膜状结构为所述碳纳米管膜状结构包括多个相互平行的碳纳米管。相邻两个碳纳米管之间通过范德华力紧密结合。所述碳纳米管膜状结构中的相邻两个碳纳米管之间的距离小于50微米。所述多个碳纳米管从碳纳米管膜状结构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优选地,所述碳纳米管膜状结构的长度为碳纳米管膜状结构中单根碳纳米管的长度。所述碳纳米管膜状结构的宽度不限。所述碳纳米管膜状结构的厚度为0.5纳米至100微米。所述碳纳米管膜状结构的长度为1微米至30毫米。
第三种碳纳米管膜状结构为该碳纳米管膜状结构是由若干碳纳米管组成的自支撑结构。所述若干碳纳米管为基本沿同一方向择优取向排列。所述择优取向是指在碳纳米管膜状结构中大多数碳纳米管的整体延伸方向基本朝同一方向。而且,所述大多数碳纳米管的整体延伸方向基本平行于碳纳米管膜状结构的表面。进一步地,所述碳纳米管膜状结构中多数碳纳米管是通过范德华力首尾相连。具体地,所述碳纳米管膜状结构中基本朝同一方向延伸的大多数碳纳米管中每一碳纳米管与在延伸方向上相邻的碳纳米管通过范德华力首尾相连。当然,所述碳纳米管膜状结构中存在少数随机排列的碳纳米管,这些碳纳米管不会对碳纳米管膜状结构中大多数碳纳米管的整体取向排列构成明显影响。具体地,所述碳纳米管膜状结构中基本朝同一方向延伸的多数碳纳米管,并非绝对的直线状,可以适当的弯曲;或者并非完全按照延伸方向上排列,可以适当的偏离延伸方向。因此,不能排除碳纳米管膜状结构的基本朝同一方向延伸的多数碳纳米管中并列的碳纳米管之间可能存在部分接触。
请参阅图4及图5,具体地,所述碳纳米管膜状结构包括多个连续且定向排列的碳纳米管片段143。该多个碳纳米管片段143通过范德华力首尾相连。每一碳纳米管片段143包括多个相互平行的碳纳米管145,该多个相互平行的碳纳米管145通过范德华力紧密结合。该碳纳米管片段143具有任意的长度、厚度、均匀性及形状。所述碳纳米管膜状结构的厚度为0.5纳米至100微米,宽度与拉取出该碳纳米管膜状结构的碳纳米管阵列的尺寸有关,长度不限。该碳纳米管膜中的碳纳米管145沿同一方向择优取向排列。所述碳纳米管膜状结构具有较高的透光性。单层碳纳米管膜状结构的透光率达90%以上。所述碳纳米管膜状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具体请参见申请人于2007年2月9日申请的,于2008年8月13日公开的第CN101239712A号中国公开专利申请“碳纳米管膜结构及其制备方法”。为节省篇幅,仅引用于此,但上述申请所有技术揭露也应视为本发明申请技术揭露的一部分。
上述第三种碳纳米管膜状结构可进一步经过挥发性有机溶剂处理,处理后的碳纳米管膜状结构的表面体积比减小,粘性降低,且其机械强度及韧性得到增强。所述碳纳米管膜状结构的厚度可为0.5纳米至100微米。所述发声元件14的厚度可为0.5纳米至1毫米。
可以理解,所述发声元件14也可由多层层叠设置的碳纳米管膜状结构组成,相邻的碳纳米管膜状结构之间通过范德华力紧密结合。该发声元件14中的碳纳米管膜状结构的层数不限,且相邻两层碳纳米管膜状结构中的碳纳米管的排列方向之间具有一交叉角度α,α大于等于0度且小于等于90度,具体可依据实际需求制备。当所述发声元件14包括多层碳纳米管膜状结构时,由于相邻两层碳纳米管膜状结构之间通过范德华力紧密结合,故所述由多层层叠设置的碳纳米管膜状结构组成的发声元件14也具有自支撑结构。
所述发声元件14的单位面积热容可小于2×10-4焦耳每平方厘米开尔文。优选地,所述发声元件14的单位面积热容小于1.7×10-6焦耳每平方厘米开尔文。所述碳纳米管膜状结构中的碳纳米管可为单壁碳纳米管、双壁碳纳米管及多壁碳纳米管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由至少一层碳纳米管膜状结构组成的发声元件14的长度及宽度不限,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制备。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发声元件14为单层的第三种结构的碳纳米管膜状结构,所述发声元件14的长度为3厘米,宽度为3厘米,厚度为50纳米。当该发声元件14的厚度比较小时,例如小于10微米,该发声元件14具有较高的透明度。
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42和第二电极144由棒状的金属电极组成。所述第一电极142和第二电极144由导电材料形成,其具体形状结构不限。具体地,所述第一电极142和第二电极144的材料可选择为金属、导电胶、金属性碳纳米管、铟锡氧化物(ITO)等。所述第一电极142和第二电极144可为片状,即第一电极142和第二电极144的厚度较小,此时发声元件14可贴合于所述第一电极142和第二电极144的表面。另外,所述第一电极142和第二电极144还可为块状或其它形状。所述发声元件14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极142和第二电极144电连接。当所述发声元件14为一碳纳米管膜状结构时,所述第一电极142和第二电极144可设置于碳纳米管膜状结构的表面,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极142和第二电极144设置于碳纳米管膜状结构的两端,从而使发声元件14位于第一电极142和第二电极144之间的部分振动发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142和第二电极144为棒状金属电极,所述第一电极142和第二电极144间隔设置固定在所述发声元件14两端。由于所述第一电极142和第二电极144间隔设置,所述发声元件14应用于发声单元10时能接入一定的阻值避免短路现象产生。由于碳纳米管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在范德华力的作用下,该碳纳米管膜状结构本身具有很好的粘附性,故采用该至少一层碳纳米管膜状结构作发声元件14时,所述第一电极142和第二电极144与所述发声元件14之间可以直接粘附固定,并形成很好的电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142和第二电极144与所述发声元件14之间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一导电粘结层(图未示)。所述导电粘结层可设置于所述发声元件14的表面。所述导电粘结层在实现第一电极142和第二电极144与所述发声元件14电接触的同时,还可以使所述第一电极142和第二电极144与所述发声元件14更好地固定。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粘结层为一层银胶。
可以理解,所述第一平板扬声器1和第二平板扬声器2的结构不限于上述采用碳纳米管膜作为发声元件的结构,只要可以满足定向传播声波,现有技术中的其他平板扬声器也可以作为本发明中的第一平板扬声器1和第二平板扬声器2。
请参阅图6,假设该投音机10放置于一个房间中,该房间的四个墙壁分别为前墙壁A,左墙壁B,后墙壁C,右墙壁D。图7中为了直观,仅以投音机10中的第一平板扬声器1和第二平板扬声器2代表整个投音机10。第一平板扬声器1发出的第一声波1′沿着垂直于第一平板扬声器1的方向传播。第一声波1′在传播的过程中被右墙壁D反射形成第一反射声波1″,第一反射声波1″可到达听者的耳中。第二平板扬声器2发出的第二声波2′沿着垂直于第二平板扬声器2的方向传播。第二声波2′在传播的过程中被左墙壁B反射形成第二反射声波2″,第二反射射声波2″也可到达听者的耳中。第一反射声波1″和第二反射声波2″可形成环绕听者的立体声。由上述内容可知,第一平板扬声器1和第二平板扬声器2的位置关系不限,只要能保证由第一平板扬声器1和第二平板扬声器2发出的声波在经过房间反射后被听者收听到从而形成环绕听者的声源即可。
由上述内容可知,第一平板扬声器1和第二平板扬声器2中的碳纳米管膜状结构可均设置于绝缘面板的朝向听着的表面或均设置于绝缘面板的背向听着的表面,本实施例中第一平板扬声器1和第二平板扬声器2中的碳纳米管膜状结构均设置于绝缘面板的朝向听着的表面。
可以理解,投音机10中的第一平板扬声器1和第二平板扬声器2中的发声元件14为一碳纳米管膜状结构,因此该碳纳米管膜状结构发出的声波沿垂直于碳纳米管膜状结构所在平面沿着两个完全相反的方向传播。因此,第一平板扬声器1和第二平板扬声器2发出的声波也会传播至前墙壁A。所以,第一平板扬声器1和第二平板扬声器2靠近前墙壁A的一侧可设置一吸音装置或一反射声音的装置。优选地,投音机10靠近前墙壁A的位置处设置一吸音装置,从而吸收由平板扬声器1和平板扬声器2发出的部分投向前墙壁A的声波,从而使听者听到的声音更加的清晰。
请参阅图7,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一投音机20,该投音机20包括一第一平板扬声器21,一第二平板扬声器22、一第三平板扬声器23、一第一连接装置、第二连接装置以及一信号输出装置(图7未示)。图7中为了直观的表示声波的传播路线,第一连接装置、第二连接装置仅以两个圆圈表示,信号输出装置未示出,仅以三个平板扬声器代表整个投音机。所述三个平板扬声器21、22、23均与信号输出装置电连接。所述信号输出装置输出给所述三个扬声器21、22、23独立地音频电信号。每一个平板扬声器均可以独立地发出声音,因此每一个平板扬声器均为一个声道,三个平板扬声器21、22、23形成一三声道环绕音效。
第一平板扬声21、第二平板扬声器22以及第三平板扬声器23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平板扬声器的结构相同。所述三个平板扬声器通过所述连接装置依次相邻接。优选地,所述三个平板扬声器21、22、23垂直于水平面。第一平板扬声器21和第三平板扬声器23相对于第二平板扬声器22对称设置。第二平板扬声器22的设置位置为与听者相对。第一平板扬声器21和第二平板扬声器22相邻接。第一平板扬声器21和第二平板扬声器22的夹角大于90°小于180°。第二平板扬声器22和第三平板扬声器23相邻接。第二平板扬声器22和第三平板扬声器23的夹角大于90°小于180°。第二平板扬声器22距离听者最近,第一平板扬声器21和第三平板扬声器23距离听者较远。三个平板扬声器21、22、23形成少一个底边的梯形结构。
由上述内容可知,本实施例中,第一平板扬声器21中的碳纳米管膜状结构设置于绝缘面板的面对左墙壁B的表面,第二平板扬声器22中的碳纳米管膜状结构设置于绝缘面板的朝向听者的表面,第三平板扬声器23中的碳纳米管膜状结构设置于绝缘面板的面对右墙壁D的表面。
第二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装置和第二连接装置的结构同第一实施例中的连接装置11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连接装置用于连接第一平板扬声器和第二平板扬声器。所述第二连接装置用于连接第二平板扬声器和第三平板扬声器。通过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第一连接装置和第二连接装置,所述第一平板扬声器21、第二平板扬声器22和第三平板扬声器23之间的夹角可以自由确定。如此,可以便于调整所述三个平板扬声器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使投音机20具有最佳的发声效果。
假设该投音机20放置于一个房间中,该房间的四个墙壁分别为前墙壁A,左墙壁B,后墙壁C,右墙壁D。由第一平板扬声器21发出的第一声波21′沿垂直于第一平板扬声器21的方向传播。第一声波21′在传播的过程中被左墙壁B反射,形成第一反射声波21″。第一反射声波21″传播至听者的耳中。由于第二平板扬声器22为面对听者设置,因此第二平板扬声器22发出的第二声波22′沿垂直于第二平板扬声器22的方向直接到达听者的耳中。第三平板扬声器23发出的第三声波23′沿垂直于第三平板扬声器23的方向传播至右墙壁D,第三声波23′被右墙壁D反射以后形成第二反射声波23″,第二反射声波23″沿其传播方向到达听者的耳中。第一反射声波21″、第二声波22′以及第二反射声波23″可形成围绕听者的立体声。
可以理解地,可于所述三个平板扬声器21、22、23靠近前墙壁A的一侧设置一吸音或反射声音的装置。优选地,设置一吸音装置,该吸音装置可吸收来自三个平板扬声器的声波。
请参阅图8,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一投音机30,该投音机30包括一第一平板扬声器31、一第二平板扬声器32、一第三平板扬声器33、一第四平板扬声器34、一第五平板扬声器35、一第一连接装置、一第二连接装置、一第三连接装置以及一信号输出装置(图8未示)。图8中为了直观的表示声波的传播路线,信号输出装置未示出,三个连接装置仅以三个圆圈表示,五个平板扬声器代表整个投音机30。所述信号输出装置提供音频电信号给所述五个平板扬声器。每个平板扬声器发出的声波都形成一个声道,五个平板扬声器形成五声道环绕声。
所述五个平板扬声器31、32、33、34、35的结构同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一平板扬声器1的结构相同。该五个平板扬声器31、32、33、34、35垂直于水平面。所述五个平板扬声器通过所述连接装置依次相邻接。该五个平板扬声器形成少一个边的六边形。其中第三平板扬声器33面对听者设置。第二平板扬声器32和第三平板扬声器33相邻接,且第二平板扬声器32与第三平板扬声器33形成的夹角为第一夹角,第一夹角大于90°小于180°。第一平板扬声器31和第二平板扬声器32相邻接,第一平板扬声器31与第二平板扬声器32所形成的夹角为第二夹角,第二夹角小于180°,且第二夹角和第一夹角之和大于180°。第四平板扬声器34和第三平板扬声器33相邻接,第四平板扬声器34与第三平板扬声器33的夹角为第三夹角,第三夹角大于90°小于180°。第四平板扬声器34与第五平板扬声器35的夹角为第四夹角,第四夹角小于180°,且第四夹角和第三夹角之和大于180°。第一平板扬声器31和第五平板扬声器35相对于第三平板扬声器33对称设置。第二平板扬声器32和第四平板扬声器34相对于第三平板扬声器33对称设置。第三平板扬声器33与听者的距离最近,第二平板扬声器32和第四平板扬声器34与听者的距离较远,第一平板扬声器31和第五平板扬声器35与听者的距离最远。
所述第一连接装置、第二连接装置以及第三连接装置同第一实施例中的连接装置11的结构相同。通过所述三个连接装置可以使所述五个平板扬声器中的相邻的两个平板扬声器之间自由转动。如此可以调节所述五个平板扬声器之间的角度关系从而使所述投音机30可以较好地实现环绕的立体声。
假设该投音机30放置于一个房间中,该房间的四个墙壁分别为前墙壁A,左墙壁B,后墙壁C,右墙壁D。由第一平板扬声器31发出的第一声波31′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前墙壁A,第一声波31′被前墙壁A反射,形成第一反射声波31″。第一反射声波31″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左墙壁B,并被左墙壁B反射形成第二反射声波31″′。第二反射声波31″′可到达听者的耳中。第二平板扬声器32发出的第二声波32′沿垂直于第二平板扬声器32的表面的方向传播,并被左墙壁B反射形成第三反射声波32″,第三反射声波32″可到达听者的耳中。第三平板扬声器33与听者相对设置,因此第三平板扬声器33所发出的第三声波33′可直接到达听者的耳中。第四平板扬声器34发出的第四声波34′沿垂直于第四平板扬声器34的方向,第四声波34′在传播过程中被右墙壁D反射形成第四反射声波34″,第四反射声波34″可到达听者的耳中。第五平板扬声器35发出的第五声波35′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前墙壁A,第五声波35′被前墙壁A反射,形成第五反射声波35″。第五反射声波35″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左墙壁B,并被左墙壁B反射形成第六反射声波35″′。第六反射声波35″′可到达听者的耳中。第二反射声波31″′、第三反射声波32″、第三声波33′、第四声波34′以及第六反射声波35″′可形成环绕的立体声。
本实施例中,第一平板扬声器31中的碳纳米管膜状结构设置于绝缘面板的面对前墙壁A的表面,第二平板扬声器32中的碳纳米管膜状结构设置于绝缘面板的面对左墙壁B的表面,第三平板扬声器33中的碳纳米管膜状结构设置于绝缘面板的面对听者的表面,第四平板扬声器34中的碳纳米管膜状结构设置于绝缘面板的面对右墙壁的表面,第五平板扬声器35中的碳纳米管膜状结构设置于绝缘面板的面对前墙壁A的表面。
可以理解,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第三实施例中所指的平板扬声器之间的位置关系为平板扬声器中所包含的碳纳米管膜状结构所在的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本发明提供的投音机中由平板扬声器由于采用碳纳米管膜状结构做为发声元件,故,平板扬声器发出的声波为沿着垂直于碳纳米管膜状结构表面的方向传播,因此平板扬声器发出的声波的定向性好,且不需要控制平板扬声器的声波延迟。故,本发明提供的投音机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发明精神内做其他变化,当然,这些依据本发明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投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投音机包括:
至少两个平板扬声器;
至少一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连接相邻的两个平板扬声器,通过该连接装置,相邻的两个平板扬声器形成一夹角,该夹角大于0°小于180°;一信号输出装置,所述至少两个平板扬声器均与信号输出装置电连接,所述信号输出装置将音频电信号分别输送给所述至少两个平板扬声器从而形成环绕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投音机为双声道,所述投音机包括两个平板扬声器,该至少两个平板扬声器之间的夹角小于0°大于18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投音机为三声道,所述投音机包括三个平板扬声器,分别为第一平板扬声器、第二平板扬声器和第三平板扬声器,所述三个平板扬声器通过所述连接装置依次相邻接,第二平板扬声器的设置位置为与听者相对,第一平板扬声器和第三平板扬声器相对于第二平板扬声器对称设置,第一平板扬声器和第二平板扬声器相邻接,第一平板扬声器和第二平板扬声器之间的夹角大于0°小于180°,第二平板扬声器和第三平板扬声器相邻接,第二平板扬声器和第三平板扬声器之间的夹角大于0°小于180°,第一平板扬声器和第三平板扬声器远离听者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投音机为五声道,所述投音机包括五个平板扬声器,分别为第一平板扬声器、第二平板扬声器、第三平板扬声器、第四平板扬声器和第五平板扬声器,所述五个平板扬声器通过所述连接装置依次相邻接,其中第三平板扬声器面对听者设置,第一平板扬声器和第五平板扬声器相对于第三平板扬声器对称设置,第二平板扬声器和第四平板扬声器相对于第三平板扬声器对称设置,第二平板扬声器和第三平板扬声器相邻接,第二平板扬声器所在的表面与第三平板扬声器形成的夹角为第一夹角,第一夹角大于90°小于180°,第一平板扬声器和第二平板扬声器相邻接,第一平板扬声器所在的表面与第二平板扬声器所形成的夹角为第二夹角,第二夹角小于180°,且第二夹角和第一夹角之和大于180°,第四平板扬声器和第三平板扬声器相邻接,第四平板扬声器与第三平板扬声器的夹角为第三夹角,第三夹角大于90°小于180°,第四平板扬声器和第五平板扬声器相邻接,第四平板扬声器与第五平板扬声器形成的夹角为第四夹角,第四夹角小于180°,且第四夹角和第三夹角之和大于180°,第三平板扬声器靠近听者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扬声器包括一发声元件、一第一电极、一第二电极以及一绝缘面板;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间隔设置于绝缘面板的表面,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与发声元件电连接,该发声元件为一碳纳米管膜状结构,该发声元件接收所述信号输出装置输出的音频电信号发出声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投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管膜状结构为自支撑结构。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投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管膜状结构的厚度为0.5纳米至100微米,碳纳米管膜状结构的单位面积热容小于2×10-4焦耳每平方厘米开尔文。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投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管膜状结构包括若干碳纳米管,所述若干碳纳米管基本沿同一方向择优取向排列。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投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面板具有第一通孔,碳纳米管膜状结构与第一通孔的位置对应设置,碳纳米管膜状结构对应于第一通孔的部分悬空设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投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管膜状结构设置于绝缘面板的表面,并覆盖第一通孔,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设置在碳纳米管膜状结构的两端。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投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面板具有多个第二通孔,发声单元中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与一第二通孔对应,导线穿过第二通孔连接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信号输出装置。
12.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投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面板为实心面板,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设置在绝缘面板的的表面,所述碳纳米管膜状结构设置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表面,并通过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悬空设置且与绝缘面板间隔。
CN2010101468472A 2010-04-14 2010-04-14 投音机 Pending CN10222358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468472A CN102223588A (zh) 2010-04-14 2010-04-14 投音机
US12/958,163 US8538047B2 (en) 2010-04-14 2010-12-01 Digital sound projecto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468472A CN102223588A (zh) 2010-04-14 2010-04-14 投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23588A true CN102223588A (zh) 2011-10-19

Family

ID=447799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468472A Pending CN102223588A (zh) 2010-04-14 2010-04-14 投音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8538047B2 (zh)
CN (1) CN10222358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50033A (zh) * 2010-10-21 2018-03-02 3D声学控股有限公司 声音漫射发生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06542B (zh) * 2009-08-28 2014-03-26 清华大学 发声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44298A (ja) * 1989-07-12 1991-02-26 Murata Mfg Co Ltd 照明器具付き圧電スピーカ
US6577738B2 (en) * 1996-07-17 2003-06-10 American Technology Corporation Parametric virtual speaker and surround-sound system
US20060222191A1 (en) * 2005-04-05 2006-10-05 Wen-Chi Hung Surround sound system
CN101478076A (zh) * 2008-01-04 2009-07-08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天线组件、扬声器及可携式电子装置
CN101594563A (zh) * 2008-04-28 2009-12-02 北京富纳特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发声装置
CN101605292A (zh) * 2008-06-13 2009-12-16 清华大学 发声装置及发声元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11888B1 (zh) * 1968-07-18 1973-04-17
US5838537A (en) * 1996-08-21 1998-11-17 Gateway 2000, Inc. Retractable speakers for portable computer
EP1855506A2 (en) 1999-09-29 2007-11-14 1...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direct sound using an array of output transducers
US6794798B2 (en) * 2001-03-30 2004-09-21 Taiyo Yuden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employing piezoelectric speaker
US7343020B2 (en) * 2002-09-18 2008-03-11 Thigpen F Bruce Vehicle audio system with directional sound and reflected audio imaging for creating a personal sound stage
JP4127156B2 (ja) * 2003-08-08 2008-07-30 ヤマハ株式会社 オーディオ再生装置、ラインアレイスピーカユニットおよびオーディオ再生方法
US7606380B2 (en) * 2006-04-28 2009-10-20 Cirrus Logic,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sound beam-forming using internal device speakers in conjunction with external speakers
US8249279B2 (en) 2008-04-28 2012-08-21 Beijing Funate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Thermoacoustic device
US8199938B2 (en) 2008-04-28 2012-06-12 Beijing Funate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Method of causing the thermoacoustic effect
US8259967B2 (en) * 2008-04-28 2012-09-04 Tsinghua University Thermoacoustic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44298A (ja) * 1989-07-12 1991-02-26 Murata Mfg Co Ltd 照明器具付き圧電スピーカ
US6577738B2 (en) * 1996-07-17 2003-06-10 American Technology Corporation Parametric virtual speaker and surround-sound system
US20060222191A1 (en) * 2005-04-05 2006-10-05 Wen-Chi Hung Surround sound system
CN101478076A (zh) * 2008-01-04 2009-07-08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天线组件、扬声器及可携式电子装置
CN101594563A (zh) * 2008-04-28 2009-12-02 北京富纳特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发声装置
CN101605292A (zh) * 2008-06-13 2009-12-16 清华大学 发声装置及发声元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50033A (zh) * 2010-10-21 2018-03-02 3D声学控股有限公司 声音漫射发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538047B2 (en) 2013-09-17
US20110255717A1 (en) 2011-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84048B2 (ja) 圧電スピーカおよび圧電スピーカアレイ
US8292436B2 (en) Projection screen and image projection system using the same
CN104244149B (zh) 具有波导的扬声器
CN101964937A (zh) 多方向发声系统
JPS606154B2 (ja) スピーカ装置
CN101964933A (zh) 多方向发声结构和多方向发声系统
US20160157010A1 (en) Variable device for directing sound wavefronts
CN102625212B (zh) 平板式音响
US8249268B2 (en) Woofer-less and enclosure-less loudspeaker system
CN102223588A (zh) 投音机
JP2008028652A (ja) カーテンスピーカ
CN202679586U (zh) 指向性声源系统
US20060251271A1 (en) Ceiling Mounted Loudspeaker System
CN104507010A (zh) 能模拟剧场音响效果的立体声音乐音箱
WO2014071789A1 (zh) 一种声接收装置
CN102223589A (zh) 投音机
CN201608889U (zh) 一种全反射式多声道扬声器装置
CN202077122U (zh) 一种电视机
CN201550266U (zh) 多方向发声系统
TWI478596B (zh) 投音機
US8379892B1 (en) Array of high frequency loudspeakers
CN101754085A (zh) 一种利用多波束实现环绕立体声的重发装置
CN209120469U (zh) 组合号角
CN201185470Y (zh) 一种线阵列音箱控制高频指向特性的波导结构
TWI465124B (zh) 投音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