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15745B - 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 - Google Patents

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15745B
CN102215745B CN200880103798.5A CN200880103798A CN102215745B CN 102215745 B CN102215745 B CN 102215745B CN 200880103798 A CN200880103798 A CN 200880103798A CN 102215745 B CN102215745 B CN 1022157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uction zone
accessory
ground floor
induction
clo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0379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15745A (zh
Inventor
杨章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 Zhangmin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CN2007/002649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09030068A1/zh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88010379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15745B/zh
Publication of CN1022157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157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157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157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oven Fabrics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包括至少一第一层以及至少一延伸部,第一层具有可导电的一第一感应区,以及不导电的一非感应区位于第一感应区周围,延伸部具有一配件,以及一连接部连接该配件,延伸部上形成有一第二感应区与第一层第一感应区的位置对应,该第一感应区与该第二感应区感应连接,感应连接状态随外力而变化。本发明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可与使用者所穿着的布料或皮革结合为一体,因此可方便使用者携带,且不致妨碍使用者作任何肢体动作。

Description

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布料或皮革,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配件且会随外力而改变感应状态的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
背景技术
习知通过将导电材料整合于布料或皮革上而形成电路或作为电子组件来使用的技术很多,其中部分技术是将整合后的导电材料及布料做为电子开关来使用,例如美国第7145432号专利案所揭露的可弯折切换装置,其是通过三依序层叠的织物层来形成电子开关,此外,美国第6642467号(对应中国专利公开号CN1252762C)专利案亦揭露有一利用上、下两层导电材料夹合一弹性材料所制成的电子开关,其中扣件组件可用金属圈和一根可以穿过金属圈孔的绳索代替,通过拉扯绳索来操作开关,共要有四个对象,且绳索本身不是感应组件,若要成为压力或拉力感应器,还要增加一压敏组件(pressuresensitivecomponent),此为压电材料(PiezoelectricMaterial)输出模拟信号且易损坏。然前述电子开关的织物层普遍过多,故而制造过程较为繁杂。
另外,美国第6596955号专利案则是将导电材料固定于拉炼上,由于仅能应用于具有拉炼的服饰,因此应用上备受限制且使用者亦无法自行修理,再者,中国第CN1666308号专利案亦揭露有一电子开关,其是由上、下二部件来形成开关,但由于难与布料整合成一体,故其制造过程亦较为繁杂。
再者,亦有作为信号或电流传输器来使用者,例如美国第7154071号专利案,然其同样具有制造过程繁杂的缺点,至于美国第4237886号及第6970731号专利案所揭露者均是利用母子扣的方式,用久容易脱落,而美国第6210771号专利案所揭露的结构为二件式,且可作为开关数组(switchmatrix)来使用,然其不但容易产生错误信号,且容易因汗水或雨水沾湿布料而影响功效,此外,该美国第6210771号所揭露的结构仅可进行压力的量测,无法进行张力(strain)的量测。例如美国第7210939号(对应中国专利公开号CN1791337A)专利案所揭露,作为导电的钮扣孔互连,包括开口和钮扣连接器,但两者要手动才能连接到电源或电子设备,一但连通就不能断掉,在环保节能下不理想,因为无法随外力改变而自动改变导通或不导通状态,且导通后也无法区分导通的程度。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缺失,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是可与使用者所穿着的布料或皮革结合为一体,方便使用者携带,且不致妨碍使用者作出任何肢体动作。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是可因布料层沾湿而自动切断电源者。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是可作为张力传感器(straingauge)或压力传感器来使用。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是可作为位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或加速传感器来使用。
除此之外,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同时可为电极来使用。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当布料有故障时,使用者很容易自行换掉配件。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所产生的信号为数字信号(digitalsignal),因为电阻值不是很低就是无限大,而布料的杂信可用史密思触发器(smithtrigger)方式来处理。
由以上可知,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包括:至少一第一层以及至少一延伸部。该第一层具有可导电的一第一感应区,以及不导电的一非感应区位于第一感应区周围,延伸部具有一配件,以及一连接部连接该配件,延伸部上形成有一第二感应区与第一层第一感应区的位置对应,该第一感应区与该第二感应区感应连接,感应连接状态随外力而变化。藉此,第一感应区可在外力作用下接触第二感应区而使电路导通,当外力消失时,电路又回复原状态。本发明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可与使用者所穿着的布料或皮革结合为一体,因此可方便使用者携带,且不致妨碍使用者作任何肢体动作。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发明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可以当配件的服饰,万一有坏可以直接拆除,不使用时可以将整个配件脱掉,范围只需要局部,使用起来简单方便;
2)数字信号不是0就是1,很省电;
3)本发明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是传统的服饰结构,看起来就像一般的穿著,不会太突兀,本身可水洗,不怕损毁;
4)基本上一个零件可以有多重功能,可当开关、电极或压力传感器传导信号。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更了解本发明的构造及特点所在,兹举以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示说明如下,其中:
图1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细部结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5是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五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7是本发明第六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8是本发明第七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第八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九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1是本发明第十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2是本发明第十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第十二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14是本发明第十三较佳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15是本发明第十四较佳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16是本发明第十五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7是本发明第十六较佳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18是本发明第十七较佳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19是本发明第十八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0是本发明第十九较佳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21是本发明第二十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22是发明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的实际波形图。
图23是本发明的布料信号弹跳现象的处理方法流程图。
图24是布料信号弹跳的处理分析图。
图25是本发明图22的实际波形图经信号处理(smithtrigger)后的波形图。
10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
12第一层126图案13第一感应区
14非感应区15参考区16延伸部
17配件172第二感应区174图案
18连接部192控制电路194输出器
10a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
12a第一层13a第一感应区14a非感应区
16a延伸部17a配件172a第二感应区
18a连接部19a补强线
10b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
12b第一层121b凹槽13b第一感应区
14b非感应区16b延伸部17b配件
172b第二感应区18b连接部192b控制电路
194b输出器
10c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
12c第一层121c凹槽13c第一感应区
14c非感应区16c延伸部17c配件
172c第二感应区18c连接部
10d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
12d第一层123d凸面13d第一感应区
14d非感应区16d延伸部17d配件
172d第二感应区174d凸面18d连接部
10e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
12e第一层121e凹槽13e第一感应区
14e非感应区16e延伸部17e配件
172e第二感应区18e连接部192e控制电路
194e输出器
10f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
12f第一层125f穿孔13f第一感应区
14f非感应区16f延伸部17f配件
172f第二感应区18f连接部
10g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
12g第一层13g第一感应区14g非感应区
16g延伸部17g配件172g第二感应区
18g连接部192g控制电路194g输出器
10h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
12h第一层125h穿孔13h第一感应区
14h非感应区16h延伸部17h配件
172h第二感应区18h连接部
10k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
12k第一层125穿孔13k第一感应区
14k非感应区16k延伸部17k配件(第二感应区)
18k连接部
20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
22第一层23第一感应区24非感应区
25延伸部26配件262第二感应区
27连接部28补强线29第二层
30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
32第一层33第一感应区34非感应区
35延伸部36配件362第二感应区
37连接部39第二层
40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
42第一层421穿孔43第一感应区(导电细线)
44非感应区45延伸部
46配件(钮扣)47第二感应区(连接部)49第二层
50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
52第一层521穿孔53第一感应区
54非感应区55延伸部56配件(第二感应区)
561电子零件57连接部59第二层
60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
62第一层621穿孔63第一感应区
64非感应区65延伸部66配件(第二感应区)
667电子零件67连接部68顶盖
69第二层
70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
72第一层721穿孔73第一感应区
74非感应区75延伸部76配件
77连接部79第二层
80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
81第一感应区82第二层83扣环
84非感应区85延伸部87第一层
88配件(第二感应区)
90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
92第一层921母扣件93第一感应区(导电细线)
94非感应区95延伸部96配件(母扣件)
97连接部(第二感应区)99第二层
90a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
92a第一层93a第一感应区(卡勾)94a非感应区
95a延伸部96a配件(第二感应区)97a连接部
99a第二层
11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
112第一层113第一感应区114非感应区
115延伸部116配件1162第二感应区
117连接部118通道119第二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10,包括有一第一层12、多个延伸部16、一控制电路192以及一输出器194。
该第一层12的顶面包括有多个第一感应区13、一非感应区14以及二参考区15,该等第一感应区13及该参考区15均可导电,该等第一感应区13是呈矩阵排列且贯穿该第一层12,该非感应区14位于该等第一感应区13之间及周围,可由非导电且非导磁的非传导性纤维纺织而成或是由皮革所制成,该参考区15远离该第一感应区13;该等第一感应区13及该参考区15,可采用但不限于由下述方式形成:
1.通过将非导电纤维及导电纤维经由一纺织制程(Textileprocess)共同纺织而形成,该纺织制程可为针织(knitting)、平织(weaving)、梭织(tatting)、刺绣(embroidering)或其它适当制程;
2.通过将导电金属片嵌入、黏贴于或缝入该第一层12而形成;
3.通过将导电细线缝入该第一层12而形成;
4.于该第一层12上涂布或贴覆导电物质而形成;
5.通过将导电布料黏贴于或缝合于该第一层12而形成。
前述的非导电纤维可采用但不限于棉、麻或尼龙,而该导电纤维可采用高分子导电纤维或导电金属纤维,亦可由不锈钢纤维与非导电纤维混纺而成,或是于非导电纤维上涂布或掺入导电物质而形成,该导电纤维占该第一感应区13的比例可为1%至100%。
该等延伸部16各具有一配件17以及一连接部18,该配件17是呈球状,且具有弹性并或柱状或角锥状或碟状,且可受压变形且外力消失时会恢复原状,其材料可为橡胶、发泡材料、海棉、弹簧、棉、弹性纤维(spandex)、人造弹力纤维(lycra)、合成橡胶(SBR,StyreneButadieneRubber)和泡沫基材料等,且任一配件17的表面均形成有三条环状的第二感应区172每一环状代表一电阻值,该等第二感应区172由导电材料制成是可导电,其成形方式同于前述的第一感应区13,且同样可由1.非导电纤维及导电纤维通过一纺织制程(Textileprocess)感应共同纺织而成配件17,例如针织(knitting),平织(weaving)或其它适当制程;2.导电金属片嵌住或黏住或缝在配件17而形成;或是3.通过将导电细线缝入该配件17而形成;或是4.于该配件17上涂布或贴覆导电物质而形成;或者5.原先就是一片导电布料再用黏贴、纺织或魔鬼粘等方式固在配件17上,该第二感应区172是与该第一层12的第一感应区13位置对应,该连接部18是由三股彼此导通的导电细线和一作为传输线的粗线共同编织而成,其一端是与该配件17连接,另一端则与该第一层12的非感应导电区14连接,配件本身可含有高密度材质如金属或玻璃使配件垂向地心方向,该等延伸部16的连接部18均与对应的第二感应区172电性连接,且该等延伸部16远离该第一层12的参考区15,此外,配件17可为钮扣、亮片、珠子等现有服饰所用的配件。该配件17亦可含有高密度材质,例如金属或玻璃,而使该配件17垂向地心方向。
该控制电路192是可拆卸地固设于该第一层12可为一印刷电路板或一集成电路内含电源,该控制电路192并与该第一层12的第一感应区13以及该二参考区15电性连接,并通过该等连接部18与该等配件17的第二感应区172电性连接,藉此,当使用者将其一该配件17朝该第一层12挤压时,受压的配件17上的第二感应区172将与所对应的第一感应区13接触,而使该第一感应区13、该第二感应区172及该控制电路192形成回路。
该输出器194是与该控制电路192电性连接,且为一无线信号发射器,当使用者按压不同位置的配件17时,该控制电路192即可根据受力位置的不同,而命令该输出器194发出各种不同的信号,输出器194控制电路192也可做在配件上。
另外,该控制电路192亦可包括有一电阻计,可用以量测该回路的电阻值,当使用者所施加的压力愈大时,该配件17可通过受力变形,使得同一配件17上愈多条第二感应区172以愈紧密的方式与该第一感应区13贴接在一起,此时该回路的电阻值也愈小,故可为压力传感器(pressuregauge);该控制电路192亦内建一电阻阈值,当该电阻计所测得的电阻值低于该电阻阈值时,该控制电路192才命令该输出器194输出信号,反之,当该回路的电阻值高于该电阻阈值时,该控制电路192则不作任何反应,藉以避免误触。
另外,该等第二感应区172亦可设计成通过三股彼此绝缘的导电细线分别地与该控制电路192电性连接,故而当同一配件17上的三条第二感应区172均接触该第一感应区13时,该第一感应区13及该等第二感应区172则可同时产生三组信号并传递至该控制电路192,此外,随着使用者所施加的压力大小不同,该布料10上导通的回路数目亦有所差异,使得该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10亦可作为三段开关来使用,且每一段开关可表示所受外力的大小。同时表现出三段数字信号,而非模拟信号,故省掉复杂的信号处理。且不必要数字模拟转换器(ADconverter)。同时有方向性,即由配件17往布料10施力,才会有反应,若是布料10往配件17方向施力即没反应,因为布料10的后面是身体,这会降低误判的情形。
该第一层12的二参考区15彼此分离,且分别远离该第一层12的第一感应区13及该延伸部16,因此当该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10于正常使用时,该二参考区15应不致共同形成一回路,且任一参考区15亦不致与该第一、第二感应区13,172接触而形成回路,然而,一旦该二参考区15共同形成一回路,或任一该参考区15与任一该第一感应区13或该第二感应区172形成回路时,该控制电路192将立即切断电源,以避免漏电而使使用者遭受电击,同时亦可命令输出器194发出警告讯息以提醒使用者;同样地,若第一层12的各第一感应区13之间若形成回路,或是该延伸部16的各第二感应区172之间形成回路,例如当该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10沾有雨水或流汗而影响使用时,该控制电路192亦立即切断电源,同时当作湿度传感器。
经由上述结构,该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10可被制成衣物被使用者穿在身上,并可作为一家电遥控器来使用,使用者可通过按压不同位置的配件17,或是同一配件而与上下左右不同的位置感应区13接触而使该输出器194发出各种不同的无线信号,来控制电视机转台、喇叭音量大小声或空调的升温及降温等等,此外,该第一层12及该配件17均有图案126,174(如图1、2所示)显示其功能;由于该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10是与使用者所穿着的布料或皮革结合为一体,因此可方便使用者携带,且不致妨碍使用者进行任何肢体动作。
此外,该第一层12可制成内衣被使用者穿在身上,并将该延伸部16置于该第一层12外侧,通过按压不同位置的配件17即可使不用位置的第一感应区13或参考区15与使用者皮肤受测处接触,藉此,该第一感应区13则可同时作为电极来使用,来量测人体心电图、呼吸、肌电图、脑波、体脂计、吞咽、人体表面电阻,或是提供神经电刺激疗法(TranscutaneousElectricalNerverStimulation;TENS)或电极(defibrillator),同时我们也知道不必贴近皮肤也可测得心电图、心跳等生理信号。另外,该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10一可提供保暖衣所需的电流,亦即,该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10不但可用以传递生理信号,亦可用以传递来自外界的电流或信号,使其亦可作为一信号或电流传输器来使用。此信号或电流传输器只有在第一感应区及第二感应区172受外力下才启动,例如穿上衣服,若没有外力下则自动关掉,例如脱掉衣服,故不必使用者不断开或关,且主要为可传输多电流或多信号的传输器。
另外,亦可将该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10置于腋下,使得使用者可通过将上臂紧贴胸侧来使电路导通;且该输出器194可为一LED指示灯、一喇叭或一薄型显示面板,而可于电路导通时发出光线、声音或显示受压位置。
另外,当该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10制成上衣被使用者穿在身上时,通过分析穿者身上各部位第一、第二感应区13,172导通与否的差异,即可判断出穿者的动作,例如通过得知穿者前胸处的第一、第二感应区13,172相互分离,而后背处的第一、第二感应区13,172相互接触,即可判断穿者正在弯腰或是第二感应区与非对应的第一感应区导通,即可判断穿者正在转身,当往右转时配件会往左接触左边的感应区,藉此,该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10则可作为姿势变化侦测器来使用,例如跌倒侦测。
由于该回路的电阻值是因该配件17所承受压力大小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因此该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10亦可作为一可变电阻或压力传感器(pressuregauge)来使用。例如在鞋垫上放有多个压力传感器,则可知使用者的步态变化及足部变动压力各部分变化情形。
另外,该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10亦可做为一开关数组(switchmatrix)或键盘(keyboard)来使用,亦即通过该回路电阻值的高低来形成该电子开关的短路(ON)及开路(OFF),再者,当使用者按压该等配件17时,由于该配件17受力变形,故而使用者可感受到已确实压下该配件17,而当使用者手指离开该配件17时,使用者亦可感受到该等配件17通过弹性作用而回复原状;另外,当该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10亦可仅设单一第一感应区13及单一延伸部16时,而作为单一电子开关来使用。但主要是单一延伸部16而有上、下、左、右四个第一感应区的多段电子开关使用,且开或关的决定乃是由施力的大小是否大于某设定值有关。相同的道理,我们可以单纯的断路/短路开关(ON/OFFswitch),不像传统的加速规或陀螺侦测器太敏感且无法穿在人体而能拿去洗衣机洗,我们用来做步态分析及姿势变化长期追踪,若有用无线或有线将身上的各位置的信号断路/短路(ON/OFF)即0或1,送到看护者,看护者即可知道使用者目前的状态,例如是否发生跌倒,是否发生癫痫、中风等不正常举止变化。同时或将0,1信号改成3D动画,若是已发生者如中风患者,可使用此步态分析及姿势变化的信号来进行复健,同时医护人员可追踪使用者的改进情形,若是正常人,也可用来做运动指导,例如教太极拳注重吐呐与手脚姿势的协调性,一般人很难了解,但利用本感测器的呼吸及姿势侦测,可在3D动画下同时显示呼吸变化而可初学者很容易明白,所有以上例子说明都是数字信号而非模拟信号。
该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10于结构上,其实亦具有多种变化,请再参阅图3所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10a,与前述实施例所提供者大致相同,其不同点仅在于,其第一层12a的第一感应区13a仅形成于该第一层12a表面,而非贯穿该第一层12a,且任一延伸部16a均包括有二连接部18a连接配件17a及第一层12a,以便将该配件17a固定于特定位置上,且该配件17a是由弹性材料所制成,而布料为有伸缩性,如缩紧带、针织布料,该延伸部16a还包括有一不导电的补强线19a,连接该配件17a上,使得该配件17a可更稳固地固定于该特定位置上,补强线可含弹性材料且有伸缩性。
由于其第一、第二感应区13a,172a仅形成于该第一层12a及该配件17a之间,故可有效避免该布料10a因第一层12a打折而产生短路;此外,该配件17a亦可由钢性材料所制成,本身无法因受力变形,使得回路的电阻值固定不变,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10a可作为一被动电阻组件来使用。
另外,该配件17a设计成由弹性材质所制成,藉此,当使用者施力将该第一层12a朝上下两侧拉扯时,该配件17a将通过该连接部18a的张力作用而紧贴该第一导电区13a,进而使该回路的电阻值产生变化,由于该电阻值是随使用者的施力大小不同而有所变化,因此该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10a亦可作为一张力传感器(straingauge)来使用。
另外,该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10a亦可制成上衣被使用者穿在身上,由于使用者的吸气、吐气、吞咽或作各种肢体均可使该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10a所承受的张力大小产生变化,因此该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10a亦可作为一姿势变化侦测器、呼吸侦测器或吞咽侦测器(swallowsensordetector)来使用。
另外,当连接线条不是二条分别与配件17a固定,而是一条连接部18a,自由穿过配件17a时,即配件17a有一通道让连接部18a穿过,随着外力或重力的作用,配件17a自由移动且与第一导电区13a接触与否,可测得配件17a与第一导电区13a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相对速度变化及相对加速度变化。
另外,亦可如图4所示,于第一层12b的一侧形成一凹槽121b供配件17b容置,其第一感应区13b形成于该第一层12b相对于该配件17b的另侧,且其位置与该凹槽121b对应,由于第一、第二感应区13b,172b均可导电,故可共同形成一电容,而控制电路192b可包括有一电容计以便量测由该第一、第二感应区13b,172b所形成的电容值,藉此,该控制电路192b可根据该第一、第二感应区13b,172b的相对接近或远离所导致的电容值变化,来控制输出器194b发出信号。
此外,由于该配件17b是容置于该凹槽121中,故可有效避免使用者误触该配件17b的第二感应区172b。
当该第一、第二感应区13b,172b的相对位置固定时,此一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10b可作为电容值固定的被动电容组件来使用,且设计者亦可通过改变该第一、第二感应区13b,172b的面积或间距来设计各种不同电容值的被动电容组件;例如在配件17b上设有一绝缘顶盖来增加两者间之间距且顶盖内有垫子来产生电容所需的电子量,而当该第一、第二感应区13b,172b可相对移动或变形时,该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10b则可做为一可变电容来使用;另外,由于该电容值的变化是与该第一、第二感应区13b,172b之间距变化有关,故可通过分析该电容值随时间的变化情形,而进一步得知该配件17b的移动速度或加速度,因此该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10b亦可作为一位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或加速度感测器来使用,例如将此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放在鞋子内,则可测得使用者的步态分析及跌倒侦测。
亦可参阅图5所示,将延伸部16c、配件17c的形状大小设计成与第一层12c的凹槽121c对应,藉此,当该配件17c完全容置于该凹槽121c时,该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10c表面维持平坦,以增加美观,此外,该第一层12c的第一感应区13c位于该第一层12c内部。布料10c表面不必平坦可为绒毛布(pile)、刷毛布(fleece)等可压缩变形布料,第一感应区13c位于布料的底层而形成一凹槽,配件17c位于布料10c的表面,当受外力下,布料10c受压缩而让第一感应区13c与第二感应区172c接触;当消失后,又恢复原状。当配件17c的后面是身体时,相同的外力由布料10c往配件17c所产生的反应大,配件17c往布料10c则反应小,故可区别施力方向。
请再参阅图6所示,本发明第五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10d与前述实施例所提供者大致相同,其不同点仅在于,其第一层12d上形成有一凸面123d,且该第一层12d具有多个环状的第一感应区13d形成于该凸面123d上,其配件17d具有二个由导电材料所制成的第二感应区172d,该配件17d并具有一凹面174d而可与该凸面123d贴接,通过不同位置的第一、第二感应区13d,172d的相互接触,该第一、第二感应区13d,172d则可产生不同的信号传递至控制电路。布料10d为可压缩变形,布料可为弹性材质所组成,其材料可为橡胶、发泡材料、海棉、弹簧、棉、弹性纤维(spandex)、人造弹力纤维(lycra)、合成橡胶(SBR,StyreneButadieneRubber)及泡棉基材料等,则第一层12d上的第一感应区不必为凸面上,而在平面上,在外力下,布料10d受压缩使第一感应区13d与第二感应区172d接触,当外力消失时又恢复原状。
请再参阅图7所示,本发明第六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10e与前述实施例所提供者大致相同,其不同点仅在于,其第一层12e的第一感应区13e位于凹槽121e内侧壁面且有多个独立的感应区,在此有3个分别感应区,且配件17e的第二感应区172e是呈半球形,其控制电路192e及输出器194e是设于置于该配件17e上,并通过连接部18e与第一感应区13e电性相接。配件17e只有一个第二感应区172e,相反,布料10e上有三条独立感应区。
请再参阅图8所示,本发明第七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10f与前述实施例所提供者大致相同,其不同点仅在于,其第一层12f具有一穿孔125f,而该第一层12f的第一感应区13f是通过将导电细线车缝于该穿孔12f的孔缘而形成,该第一层12f包括有弹性材料,例如弹性纤维或橡胶,因此该穿孔125f可适度地被撑开而外力愈大,开口面积愈大,配件17f上的第二感应区172f是呈长条状,且是通过将导电细线缝于该配件17f而形成。接触面积愈多外力愈大,开口125f的面积愈大与配件17f的第二感应区172f接触面积愈多,故可为压力或张力感应器。连接部为弹性材料,可有伸缩性来增加敏感度。
请再参阅图9所示,本发明第八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10g包括有一第一层12g、一延伸部16g、一控制电路192g及一输出件194g,该第一层12g的第一感应区13g是呈环状,该延伸部16g包括有一配件17g,以及一连接部18g连接该配件17g及该第一层12g的非感应区14g,该配件17g上的第二感应区172g是由磁性材料所制成,该连接件18g不导电,藉此,当该配件17g接近或远离该第一层12g时,该配件17g的第二感应区172g可使该环状的第一感应区13g产生感应电动势,该控制电路192g可侦测该感应电动势,并根据该感应电动势的量值命令该输出件194g发出信号,亦即,该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10g是可作为一被动电感组件来使用。
请再参阅图10所示,本发明第九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10g与前述实施例所提供者大致相同,其不同点在于,其第一层12h的穿孔125h是呈三角形,该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10g具有三第一感应区13h分别形成于该穿孔125h的三侧边上,而其配件17h则呈三角锥形,并具有三个第二感应区172h分别形成于该配件17h的三侧面上,且连接部18h的数量为三条(其中两条为与连接部18h作用相同的补强线),锥形的配件17h可使使用者更轻易地将其塞入该穿孔125h,因此设计者可通过缩小该穿孔125h的尺寸来提高该布料10h的市场接受度。这样就可为多个电流或信号传输器,连接部亦由弹性材质组成,故当配件17h塞入穿孔125h后,外力对两者的影响就降低。
再者,由于该穿孔125h及该配件17h的形状均呈非圆形,故可导引使用者先将该配件17h旋转至适当角度后再插入该穿孔125h,使得该等第二感应区172h可更准确地与该等第一感应区13h贴接。此为单一配件有多个不同感应区与布料10h上第一感应区的多个不同感应区互动。
请再参阅图11所示,本发明第十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10k与前述实述例所提供者大致相同,其不同点在于,其第一层12k的第一感应区13k是通过将导电细线以卷绕成螺旋状的方式缝于穿孔125k孔缘而形成,其延伸部16k的配件17k是由导磁材料所制成且形成第二感应区17k,且该配件17k是呈圆柱状,该延伸部16k的连接部18k则是由金属所制成并螺旋状地缠绕于该配件17k,故像弹簧,藉此,当该连接部18k通电且该配件17k远离或接近该穿孔125k时,该配件17k是可使该第一感应区13k产生感应电动势;由于该配件17k是呈圆柱状,故而具有容易设计及制造等优点。且因为配件有弹簧的特性,故在外力消失后仍会来回振荡多次,故可将外力如人体运动的动能转化为电能而储存起来。
请再参阅图12所示,本发明第十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20包括有一第一层22、一延伸部25、一第二层29、一控制电路(图未示)以及一输出器(图未示),该延伸部25的连接部27是由金属所制成,且连接该配件26及该第二层29,该控制电路同样是经由该连接部27而与该配件26的第二感应区262电性连接,此外,该延伸部25还包括有一不导电的补强线28分别连接该配件26及该第二层29,使得该配件26可更稳固地固定于该第二层29上。补强线可含弹性材料而有伸缩性。
请再参阅图13所示,本发明第十二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30与前述第十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者大致相同,其不同点仅在于,其配件36是通过连接部37缝于第二层39。相同的,靠近身体的第一层布料30往配件36第二层施力所产生的变化低于相同的施力由配件36第二层往身体方向的第一层布料30所产生的感应变化,故可区分施力方向。因为第一层布料30的后面有身体存在。
经由上述结构,制造者可分别将第一层32及第二层39分别制成内裤及外裤供使用者穿在身上,并将第一、第二感应区33,362置于接近使用者腹部处,藉此,使用者即可通过大口吸气及腹部施力,而使该第一感应区33及该第二感应区362紧密贴合,从而使该回路的电阻值降低,进而使输出器发出信号,同样地,其控制电路亦可通过侦测该第一感应区33及第二感应区362所形成电容值的变化,来使该输出器发出信号,另外,该第一感应区33亦可设计成环状,使得该控制电路亦可通过该第一感应区33所形成的感应电动势来命令该输出器发出信号。第一层32制成内衣时,同时可当成电极,第二层39为外衣,控制电路及输出器均在外衣上,则可读到使用者的心电图,或呼吸变化。
另外,该第一层32亦可铺设于座椅,而该第二层39制成上衣或外裤供使用者穿在身上,藉此,使用者则可根据受压部位的正确与否来矫正坐姿;该第一层32亦可铺设于床单表面,而该第二层39则可制成上衣或外裤供慢性病患者穿在身上,藉此,看护者即可根据受压部位的位置及受压时间长短来适时为患者翻身,或是得知患者是否自床上坠落。第一感应区与第二感应区原本为断路状态,只有在受压状态下,如躺在床上才会接触导通,否则为断路状态,故非常省电且为数字信号,不必有复杂的信号处理。
基于本发明的精神,该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于结构上,其实也具有多种变化,现请参阅图14所示,本发明第十三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该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40同样包括有一第一层42、一延伸部45、一第二层49、一控制电路(图未示)以及一输出器(图未示),第一层42与第二层49同属一块布料的左右两边开口,就像衬衫中间或长袖西装的袖口处分开的两端,即一端含有扣子,另一端则是扣眼,该第一层42具有一穿孔421、多个导电细线43以及一非感应区44,该等导电细线43是穿缝于该穿孔421孔缘,且形成该第一层42的第一感应区43,该等第一感应区43(同时为导电细线43)彼此分离,该非感应区44形成于该等第一感应区43周围;该延伸部45则具有一配件46以及二连接部47,该配件46是为一钮扣且由绝缘材质所制成,且通过该二连接部47缝于该第二层49,第二层49为弹性材料制成,如松紧带、弹性纤维(spandex)、合成橡胶(SBR,StyreneButadieneRubber)、及泡棉基材料该二连接部47是由导电材料所制成,且形成该延伸部45的第二感应区47(同时为连接部47),该二连接部47并穿置于该第一层42的穿孔421,该第一层42是位于该配件46与该第二层49之间;藉此,使用者相对拉扯该第一层42以及该第二层49,例如在呼吸或手腕弯曲时,即只限于穿孔421的方向变化。使该第二层49带动该钮扣46而沿该穿孔421进行移动,通过该连接部47与不同位置的第一感应区43接触,该控制电路即可来控制该输出器发出各种信号,若连接部由非导电材质制成,则钮扣46为导电材质,则以钮扣来取代连接部为第二导电区,亦可达到相同效果。亦即,将该具有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40作为一信号产生器或张力传感器(straingauge)来使用,例如吊带裤第一层42为裤子,第二层49为吊带,钮扣46在裤子上,则该使用者举止变化导致第二层吊带49跟着变化,即可感测出第一感应区43与第二感应区47产生不同的数字信号。
另外,亦可于该连接部47周缘包覆有绝缘材料,藉此,该控制电路亦可通过侦测该连接部47及该第一感应区43所形成的电容值的变化,来控制该输出器发出信号。
现请参阅图15所示,本发明第十四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50与前述第十三较佳实施例所提供者大致相同,同样包括有一第一层52、一非感应区54、一延伸部55、一第二层59、一控制电路(图未示)以及一输出器(图未示),其不同点在于,该第一层52多个独立的第一感应区53是概呈圆形,且与穿孔521孔缘相隔有一预定距离,而该延伸部55的配件56则由导电材料所制成,且同样为一钮扣56,并形成该延伸部55的第二感应区56,且该延伸部55还包括有一电子零件561设于该钮扣56上,并与该连接部57电性连接,该电子零件561可包括有集成电路(IntegratedCircuit;IC)、发光二极管(LightEmitingDoide;LED)、感应器、天线、喇叭、麦克风、电阻、电容、电感或电池。
使用者可施力,例如在呼吸或吞咽改变时使该钮扣56倾斜并接触该第一层52的第一感应区53,形成压力传感器,此压力传感器更可知道受力的方向为上、下、左或右的施力。另外,亦可于该钮扣56底面包覆一层绝缘材料,例如塑料,使得使用者亦可通过对纽扣施压而使该第一、第二感应区53,56所形成的电容值产生变化。
请再参阅图16所示,本发明第十五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60与前述第十三较佳实施例所提供者大致相同,其不同点仅在于,其延伸部65还包括有一顶盖68设于配件66以及一电子零件661设于该顶盖68,该电子零件661并与连接部67电性连接,该配件66是由导电材料所制成且是为一钮扣66,并形成该延伸部65的第二感应区66,该顶盖68则由绝缘材质所制成,以避免使用者因直接接触该配件66而触电。
请再参阅图17所示,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70与前述较佳实施例所提供者大致相同,同样具有一第一层72、一非感应区74、一延伸部75、一第二层79、一控制电路(图未示)以及一输出器(图未示),该第一层72具有一穿孔721以及一第一感应区73,该第一感应区73是通过将导电细线穿缝子该穿孔721周围而形成,且相对于配件76的另一侧,故彼此不接触。且与该穿孔721孔缘之间相隔有一预定距离,该延伸部75的连接部77是由非金属所制成,配件76为金属且为第二感应区通过该第二感应区76的移动,该第一、第二感应区73,76所形成的电容值将改变,该控制电路即可根据该电容值的变化而控制该输出器发出信号;另外,该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70亦可设计成将该第一感应区73形成于该第一层72的穿孔721孔缘,并配合于该连接部77外侧包覆绝缘材料为第二感应区。
请再参阅图18所示,本发明第十七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80具有与前述第十三较佳实施例相同的非感应区84、第一层87,第二层82与第一层87同在一布料80上,第一层87上有第一感应区81。控制电路(图未示)以及输出器(图未示),其不同点仅在于,其第二层82是具有一扣环为连接部83,该扣环83具有弹性,配件88本身缝在第二层82上形成第二感应区,此配件88亦分成三个第二感应区,在第一层87上设有一钮扣86,藉此,该扣环83可通过套设于钮扣86,不同外力下产生不同拉力,使得第一感应区与三个不同的第二感应区接触,产生不同的信号。例如使用者吞咽或动作时,会使配件88与第一感应区产生变化。
请再参阅图19所示,本发明第十八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90同样具有一第一层92、非感应区94、二延伸部95、一第二层99、一控制电路(图未示)以及一输出器(图未示),该第一层92包括有二母扣件921各通过三导电细线93缝至非感应区94,该等母扣件921是由绝缘材料所制成,各该等导电细线93均分别形成该第一层92的三个第一感应区93(同时为导电细线93),此三条导电细线亦可用其他导电材料来取代,且电性连接至该控制电路,该二延伸部95各包括一配件96以及三连接部线97,该配件96是通过该该等连接部97缝于该第二层99上,该配件96为一公扣件96且由绝缘材料所制成,该配件96是可分离地固设于该母扣件921,该等连接部97亦各别形成该延伸部95的第二感应区97(同时为连接部97),藉此,使用者可通过扣合该等公扣件96及该等母扣件921,而使该等第一感应区93及该等第二感应区97接触而导通形成回路,且任一成对的公扣件96及母扣件921上均具有三个不同的电流或信号传导;此外,该等公扣件96及该等母扣件921的数目亦可为一个或三个以上,且该等公扣件96于数目上亦可多于或少于该等母扣件921。
请再参阅图20所示,本发明第十九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90a具有一第一层92a、一非感应区94a、一延伸部95a、一第二层99a、一控制电路(图未示)以及一输出器(图未示),该第一层92a具有一卡勾93a,该卡勾93a是由导电材料所制成,且形成该第一层92a的第一感应区93a,该延伸部95a具有一配件96通过一连接线缝于该第二层99a,该配件96a是由导电材料所制成且形成该延伸部95a的第二感应区96a(同时为配件96a),该连接部97a是由金属所制成,藉此,该卡勾93a可通过勾卡于该配件96a而形成回路。
请再参阅图21所示,本发明第二十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11与前述第十二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大致相同,其延伸部115包括:配件116及连接部117并通过连接部117缝于第二层119。布料的第一层112包括:非感应区114及第一感应区113,不同的是,第一感应区113为一线条组成且配件116内有一通道118让第一感应区113自由通过,而且第一感应区113的线条内有多个感应区,配件上有第二感应区1162。
经由上述结构,制造者可分别将第一层112及第二层119分别制成上衣及袖口供使用者穿在身上,并将第一、第二感应区113,1162置于接近使用者腋下处,藉此,使用者即可通过上臂移动,而使该第一感应区113及该第二感应区1162紧密贴合,从而使该回路的电阻值降低,进而使输出器发出信号,同样地,其控制电路亦可通过侦测该第一感应区113及第二感应区1162所形成电容值的变化,来使该输出器发出信号,来使控制器侦测到手臂的摆动位置角度及速度。
请再参照图22所示,本发明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的侦测感应连接状态随外力而变化的方法如下:
第一感应区与第二感应区受外力下的感应变化如图22所示,信号会有杂信且容易产生特殊的弹跳现象,故我们的感测方法如图23所示,首先设定起始值的决策值,在配件与布料没有外力的情形下分离,故为“高”状态,“起始值的决策值”设为最高决策值或高决策值,同时设定“侦测频率”(samplingrate),例如每秒侦测配件与布料的感应变化一次,最后要设定侦测信号的“临界值A”,例如设定最高感测信号值的一半为“临界值”,故开始定时采样配件与布料的侦测信号值B,若“侦测值B”大于等于“临界值A”,起始的决策值就会加1,并且同时进行一决策。
此决策是判断此决策值是否为预测中的最高决策值,如果是的话或是超过的话,就以最高决策值为决策值,那就认定配件与布料乃未接触,即处于highoropenstate,但如果不是或不到最高决策值时,那就会判断此决策值是否高于预先设定的高决策值,如果是的话,那就认定配件与布料乃未接触,即乃处于highoropenstate。如果不是的话,就会回头重新再走一次程序并以加过1之后的决策值为决策值。
如果“侦测值”小于“临界值”,决策值就会减1,并且同时进行一决策,此决策是判断此决策值是否为预设中的最低决策值,如果是的话或低于的话,就以最低极限值为值,那就认定配件与布料已接触,即处于loworshort状态。但如果大于最低决策值时,那就会判断此决策值是否低于预先设定的低决策值,如果是的话,就认定此配件与布料已接触即处于loworshort状态。如果不是的话,就会回头重新再走一次程序并以减过1之后的决策值为决策值。
更进一步说明,配件与布料波形的决定乃是先将取样后的决策值放到计数值中如图24所示,跑出范围。而计数值中,有最低决策值、低决策值、高决策值与最高决策值,其波形的决定将会在最低值与最高值之间来回,不低于最低决策值,不高于最高决策值,而在到达高决策值时,便认定为此配件与布料已被开启,即处于highoropenstate状态。反之,如到达低决策值时,便认定为此配件与布料已接触,即在loworshort状态。
如图22所示的信号,经此方法所得到的感应连接状态如图25所示,就可以去掉杂信乃弹跳的干扰而得到一标准且容易实施,又不必有多的运算就可完成,在省电、微小化及穿戴式(wearable)下是一个创新的做法。
尽管已经图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理解,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真正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作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并且用等价物来替换其组件。例如,尽管为了说明性的目的而示出了圆状的配件,但是可以理解,本发明能支撑其它的形状。这样,附图中的感应区的布料形状不应该对本发明的范围加以限制。因而,目的是不将本发明限制作为实现本发明的最佳模式的特定实施例,而是本发明包括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的所有实施例。
基于本发明的精神,该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其实也具有多种变化,例如该控制电路内亦可内建时间阈值(例如3秒钟),当该第一、第二感应区导通的时间高于此时间阈值时,该控制电路才命令该输出器发出信号,藉以避免误触,举凡此等易于思及的种种变化,均应被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所涵盖。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一种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是可与使用者所穿着的布料或皮革,亦包含塑胶、金属等可以穿戴在身上的材质,结合为一体,因此可方便使用者携带,且不致妨碍使用者作任何肢体动作,具有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Claims (63)

1.一种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至少一第一层,具有可感应的至少一第一感应区;
至少一延伸部,具有至少一配件、以及至少一连接部连接该配件,该延伸部上形成至少有一第二感应区与该第一层的第一感应区的位置对应;以及
至少一控制电路,与上述第一感应区电性连接或与第一感应区及第二感应区电性连接;
其中该第一感应区与该第二感应区感应连接,感应连接状态随外力而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其特征在于:第一感应区的周围有一非感应区,并与该连接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感应区位于该配件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连接部是由导电材料所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连接部与该延伸部的第二感应区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连接部周缘包覆有绝缘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至少一输出器,分别与上述控制电路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至少一可导电的参考区,位于该第一层或布料的其它层上,上述的第一或第二感应区也可作为参考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其特征在于:该任何二个参考区是作为湿度感测器来使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参考区的数目为两个以上,且与该控制电路电性连接,该控制电路根据该些参考区之间是否形成回路来判断是否漏电。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控制电路包括有一电阻计或电容计。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控制电路侦测该第一感应区或第二感应区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层或该配件上具有显示功能的图案。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其特征在于:其中连接部是由弹性材料所制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延伸部的配件呈球状、柱状或锥状,并具有一凹槽面或凸槽面,该配件的材质为金属或玻璃。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层的第一感应区同时作为信号或电流传输器贯穿该第一层。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层的第一感应区同时作为信号或电流传输器形成于该第一层内部。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层的第一感应区形成相对于该配件的另侧,两者没直接接触。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感应区或该第二感应区是导电材料经由一针织、平织、梭织或刺绣的纺织制程而形成。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感应区或该第二感应区是通过将导电金属片嵌入或黏贴于该第一层而形成。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感应区或该第二感应区是通过将导电细线缝入该第一层而形成。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感应区或该第二感应区通过在该第一层上涂布或贴覆导电物质而形成。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感应区或该第二感应区是通过将导电布料黏贴于或缝合于该第一层而形成。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延伸部的第二感应区是由导电材料、磁性材料或导磁材料所制成。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延伸部的连接部是由多条导电细线编织而成。
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层是由弹性材料所制成。
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延伸部的第二感应区呈环状或长条状。
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层具有一凹槽,所述配件的形成大小与该第一层的凹槽对应。
2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层具有一凸面,该第一层的第一感应区位于该凸面上。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其特征在于:其中配件具有一凹面与凸面对应。
3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层具有一穿孔,该第一感应区形成于该穿孔周围。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感应区形成于该穿孔孔缘,或与该穿孔孔缘相隔有一预定距离。
3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连接部穿置于该穿孔。
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配件为一钮扣、亮片或珠子。
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一第二层,与该延伸部的连接部连接。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层位于该第二层与该配件之间,且该第一层与该第二层同属一件服饰。
37.根据权利要求1或35所述的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延伸部还包括连接该配件的至少一补强线,该补强线是由弹性材料所制成。
38.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延伸部还包括设于该配件上的一电子零件,该电子零件与该连接部电性连接,该电子零件包括有集成电路、发光二极管、感应器、天线、喇叭、麦克风、电阻、电容、电感或电池。
39.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延伸部还包括设于该配件上的一顶盖,该顶盖是由绝缘材料所制成。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顶盖上还设有一电子零件,该电子零件与该连接部电性连接,该电子零件包括有集成电路、发光二极管、感应器、天线、喇叭、麦克风、电阻、电容、电感或电池。
41.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层包括一母扣件,通过一导电材料固定于非感应区,该导电材料形成该第一层的第一感应区。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延伸部的配件为一公扣件,该公扣件可分离地固设于该母扣件。
43.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配件缝在该第二层上,该连接部为具有弹性的一扣环。
44.根据权利要求1或35所述的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延伸部的连接部或配件形成该延伸部的第二感应区。
45.根据权利要求1或35所述的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配件具有一通道,让第一感应区或第二感应区自由通过。
4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延伸部通过连接部连接于第二层,该第一层的第一感应区为一线条组成,且配件内有一通道让第一感应区自由通过。
47.根据权利要求1或35所述的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其特征在于:其中从该感应连接状态的变化可知外力施力的方向。
48.根据权利要求1或35所述的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其特征在于:其中随外力变化而产生的感应连接状态的变化为数字变化。
49.根据权利要求1或35所述的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感应区或该第二感应区是作为电极来使用。
50.根据权利要求1或35所述的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其特征在于:其是作为开关数组、键盘、压力感测器、张力感测器、信号或电流传输器、姿态或步态变化侦测器、呼吸监测器、心跳监测器、吞咽监测器、可变电阻元件、电感元件、位移、速度或加速度侦测器、可变电容元件或开关来使用。
51.根据权利要求1或35所述的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其特征在于:其是由皮革、塑料、橡胶或金属材质所制成。
52.一种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至少一第一层,具有可感应的至少一第一感应区;以及
至少一延伸部,延伸部具有至少一配件以及至少一连接部连接该配件,该延伸部上形成至少有一第二感应区与该第一层的第一感应区的位置对应,
其中该第一感应区与该第二感应区感应连接,感应连接状态随外力而变化,
并且该第一层具有一凹槽,所述配件的形成大小与该第一层的凹槽对应。
53.一种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至少一第一层,具有可感应的至少一第一感应区;以及
至少一延伸部,延伸部具有至少一配件以及至少一连接部连接该配件,该延伸部上形成至少有一第二感应区与该第一层的第一感应区的位置对应,
其中该第一感应区与该第二感应区感应连接,感应连接状态随外力而变化,
并且该第一层具有一凸面,该第一层的第一感应区位于该凸面上,或者在平面上。
54.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其特征在于:其中配件具有一凹面与凸面对应。
55.一种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至少一第一层,具有可感应的至少一第一感应区;以及
至少一延伸部,延伸部具有至少一配件以及至少一连接部连接该配件,该延伸部上形成至少有一第二感应区与该第一层的第一感应区的位置对应,
其中该第一感应区与该第二感应区感应连接,感应连接状态随外力而变化,
并且该第一层具有一穿孔,该第一感应区形成于该穿孔周围。
56.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感应区形成于该穿孔孔缘,或与该穿孔孔缘相隔有一预定距离。
57.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连接部穿置于该穿孔。
58.一种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第一层,具有可感应的至少一第一感应区,以及
一第二层,
至少一延伸部,具有至少一配件以及至少一连接部,该连接部连接该配件及该第二层,该延伸部上形成至少有一第二感应区与该第一层的第一感应区的位置对应,
其中该第一感应区与该第二感应区感应连接,感应连接状态随外力而变化,
并且该第一层位于该第二层与该配件之间,且该第一层与该第二层同属一件服饰。
59.一种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至少一第一层,具有可感应的至少一第一感应区;以及
至少一延伸部,延伸部具有至少一配件以及至少一连接部连接该配件,该延伸部上形成至少有一第二感应区与该第一层的第一感应区的位置对应,
其中该第一感应区与该第二感应区感应连接,感应连接状态随外力而变化,
并且该配件具有一通道,让第一感应区或第二感应区自由通过。
60.一种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第一层,具有可感应的至少一第一感应区,第一层的第一感应区为一线条组成,以及
一第二层,
至少一延伸部,具有至少一配件以及至少一连接部连接该配件,其中该延伸部通过连接部连接于第二层,该延伸部上形成至少有一第二感应区,且配件内有一通道让第一感应区自由通过,
其中该第一感应区与该第二感应区感应连接,感应连接状态随外力而变化。
61.一种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第一层,具有可感应的至少一第一感应区;以及
一第二层,
至少一延伸部,此延伸部具有至少一配件以及至少一连接部连接该配件,且连接部为一扣环扣到第一层,该配件缝在该第二层上,该延伸部上形成至少有一第二感应区与该第一层的第一感应区的位置对应,
其中该第一感应区与该第二感应区感应连接,感应连接状态随外力而变化。
62.根据权利要求61所述的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扣环具有弹性。
63.一种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第一层,包括作为配件的一母扣件,且母扣件上有一导电材料形成第一层的第一感应区,以及
一第二层,
至少一延伸部,延伸部具有至少一公扣件以及至少一连接部,连接部连接公扣件至第二层,且连接部为第二感应区,与第一层的第一感应区的位置对应,
其中该第一感应区与该第二感应区感应连接,感应连接状态随外力而变化,使用者可通过扣合该公扣件和母扣件使第一感应区与该第二感应区接触而导通。
CN200880103798.5A 2007-09-04 2008-09-03 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 Active CN1022157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80103798.5A CN102215745B (zh) 2007-09-04 2008-09-03 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07/002649 WO2009030068A1 (en) 2007-09-04 2007-09-04 Fabric with separate inductive area
CNPCT/CN2007/002649 2007-09-04
CN200880103798.5A CN102215745B (zh) 2007-09-04 2008-09-03 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
PCT/CN2008/001570 WO2009033361A1 (en) 2007-09-04 2008-09-03 Cloth comprising separable sensitive area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15745A CN102215745A (zh) 2011-10-12
CN102215745B true CN102215745B (zh) 2016-01-20

Family

ID=447467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03798.5A Active CN102215745B (zh) 2007-09-04 2008-09-03 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1574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36350B (zh) * 2018-06-24 2021-10-08 北京旷景科技有限公司 穿戴式躯干姿态监测系统及制作方法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15111A (en) * 1980-05-29 1982-02-09 Thomas Charles A Hearing aid with remote momentary shut off switch
US5749365A (en) * 1991-11-07 1998-05-12 Magill; Alan Health monitoring
US6210771B1 (en) * 1997-09-24 2001-04-03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lectrically active textiles and articles made therefrom
CN1309546A (zh) * 1998-05-26 2001-08-22 因尼德姆德·科姆公司 远程诊断装置
US6471087B1 (en) * 1997-07-31 2002-10-29 Larry Shusterman Remote patient monitoring system with garment and automated medication dispenser
CN1407571A (zh) * 2001-09-10 2003-04-02 皇家菲利浦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开关
CN1429394A (zh) * 2000-05-18 2003-07-09 佩拉泰克有限公司 可变形开关装置
CN1666308A (zh) * 2002-07-01 2005-09-07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电气开关
CN1791337A (zh) * 2003-05-19 2006-06-21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导电的钮扣孔互连
CN1882280A (zh) * 2003-05-19 2006-12-20 智能生活技术有限公司 针织传感器设备
CN101017114A (zh) * 2006-02-10 2007-08-15 杨章民 以布料为基底的应变规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15111A (en) * 1980-05-29 1982-02-09 Thomas Charles A Hearing aid with remote momentary shut off switch
US5749365A (en) * 1991-11-07 1998-05-12 Magill; Alan Health monitoring
US6471087B1 (en) * 1997-07-31 2002-10-29 Larry Shusterman Remote patient monitoring system with garment and automated medication dispenser
US6210771B1 (en) * 1997-09-24 2001-04-03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lectrically active textiles and articles made therefrom
CN1309546A (zh) * 1998-05-26 2001-08-22 因尼德姆德·科姆公司 远程诊断装置
CN1429394A (zh) * 2000-05-18 2003-07-09 佩拉泰克有限公司 可变形开关装置
CN1407571A (zh) * 2001-09-10 2003-04-02 皇家菲利浦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开关
CN1666308A (zh) * 2002-07-01 2005-09-07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电气开关
CN1791337A (zh) * 2003-05-19 2006-06-21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导电的钮扣孔互连
CN1882280A (zh) * 2003-05-19 2006-12-20 智能生活技术有限公司 针织传感器设备
CN101017114A (zh) * 2006-02-10 2007-08-15 杨章民 以布料为基底的应变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15745A (zh) 2011-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20825B2 (ja) 分離感応区を持つ生地
US11037462B2 (en) Garment with stretch sensors
KR101938215B1 (ko) 스마트 인터렉션 장치
CN209574670U (zh) 基于织物的物品、衣物物品和可穿戴物品
EP1361819B1 (en) A sensor arrangeable on the skin
JP6134808B2 (ja) センサシステムを有する衣類
CN101542642B (zh) 可形成电子元件的布料
KR100863064B1 (ko) 생체 신호 측정용 의복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9462978B2 (en) Sensing device
CN1980601A (zh) 织物传感器以及与该传感器相结合的衣服
WO2003060449A1 (en) An signal-emitting fabric strain gauge device
CN105377122B (zh) 织物传感器和数字线的连接结构及方法
Paradiso et al. Electronic textile platforms for monitoring in a natural environment
KR101687154B1 (ko) 전도성 실을 이용한 생체신호 감지용 센서모듈
CN105748071A (zh) 肌电采集服装及其制作方法、和用该服装进行采集的肌电采集系统
CN102215745B (zh) 具有分离感应区的布料
CN205625913U (zh) 一种织物电极心率带
TWI377589B (zh)
WO2023249064A1 (ja) 生体情報の計測装置
CN112770490A (zh) 一种柔性绝缘印刷电路织物及其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YANG ZILIN YANG JINGWEN YANG HAO

Effective date: 2014071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Yang Zhangmin

Inventor before: Yang Zhangmin

Inventor before: Yang Zilin

Inventor before: Yang Jingwen

Inventor before: Yang Hao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YANG ZHANGMIN YANG ZILIN YANG JINGWEN YANG HAO TO: YANG ZHANGMI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710

Address after: 27, Guangfu Road, bamboo town, Miaoli County, Taiwan, China

Applicant after: Yang Zhangmin

Address before: 27, Guangfu Road, bamboo town, Miaoli County, Taiwan, China

Applicant before: Yang Zhangmin

Applicant before: Yang Zilin

Applicant before: Yang Jingwen

Applicant before: Yang Hao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