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01902A - 下行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基站及中继节点 - Google Patents

下行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基站及中继节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01902A
CN102201902A CN2010101404856A CN201010140485A CN102201902A CN 102201902 A CN102201902 A CN 102201902A CN 2010101404856 A CN2010101404856 A CN 2010101404856A CN 201010140485 A CN201010140485 A CN 201010140485A CN 102201902 A CN102201902 A CN 1022019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firmation signal
via node
feedback information
authorization messages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4048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01902B (zh
Inventor
毕峰
袁明
梁枫
杨瑾
吴栓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01014048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01902B/zh
Priority to PCT/CN2011/072044 priority patent/WO2011116685A1/zh
Publication of CN1022019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019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019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0190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71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04L2001/0097Relay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下行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基站及中继节点。在上述方法包括:基站将中继节点对应的下行反馈信息复用在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中,其中,下行反馈信息用于指示其对应的中继链路是否需要重新上传上行业务数据;基站将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发送至中继节点。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在不增加新的物理信道基础上,实现HARQ重传机制,并且信令开销较低。

Description

下行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基站及中继节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下行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基站及中继节点。
背景技术
LTE系统、LTE-A系统、高级的国际移动通信系统(International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Advanced,简称为IMT-Advanced)都是以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简称为OFDM)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在OFDM系统中,主要是时频两维的数据形式,在LTE系统、LTE-A系统中,资源块(ResourceBlock,简称为RB)定义为在时间域上连续1个时隙(slot)内的OFDM符号,此外,资源块映射在物理资源上则称为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由于在频率域上连续有12或24个子载波,所以1个RB由Nsymb×Nsc RB个资源单元(Resource Element,简称为RE),其中,Nsymb表示1个slot内的OFDM符号的个数,Nsc RB表示资源块在频率域上连续子载波的个数。
在LTE-A系统中引入中继节点(Relay Node,简称为RN)之后,增加了新的链路。具体可以参见图1。图1为LTE-A系统的架构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基站(eNode-B)、中继节点(RN)和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为UE),eNode-B与RN之间的 链路称为回程链路或中继链路(backhaul link)、UE与RN之间的链路称为接入链路(access link)、eNode-B与UE之间的链路称为直传链路(direct link)。
相关技术中,为了实现HARQ重传机制,对于中继链路是否引入中继链路的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Relay link-Physical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Indicator Channel,简称为R-PHICH)的研究是一个热点,例如,采用R-PHICH用于传输上行中继链路业务数据对应的下行反馈信息,该方式可以实现非自适应的上行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简称为HARQ)重传机制,此方式虽然信令开销小,但是需要引入新的物理信道;
另外一种方式采用中继链路的上行授权信息(Relay link-Uplinkgrant,简称为R-UL grant)中的新数据指示(New data indicator,简称为NDI),该种方式可以实现自适应的HARQ重传机制,但是,信令开销大。系统中存在多种下上行授权信息DL grant、UL grant、R-DL grant、R-UL grant,主要是承载控制信息。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实现HARQ重传机制的方案存在的信令开销大或者需要引入新的物理信道的问题而提出本发明,为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下行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至少之一。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下行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下行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包括:基站将中继节点对应的下行反馈信息复用在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中,其中,下行反馈信息用于指示其对应的中继链路是否需要重新上传上 行业务数据;基站将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发送至中继节点。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
根据本发明的基站包括:复用单元,用于将中继节点对应的下行反馈信息复用在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中,其中,下行反馈信息用于指示其对应的中继链路是否需要重新上传上行业务数据;发送单元,用于将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发送至中继节点。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中继节点。
根据本发明的中继节点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于基站的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检测单元,用于采用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对接收到的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进行盲检测,获取中继节点对应的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获取单元,用于采用索引号和比特偏移索引信息之一、或者仅采用比特偏移索引信息对对应的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进行检测,获取该中继节点对应的下行反馈信息对对应的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进行检测,获取中继节点对应的下行反馈信息。
通过本发明,基站将多个中继节点的下行反馈信息携带在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中发送至中继节点,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实现HARQ重传时存在的信令开销大或者需要引入新的物理信道的问题,进而可以在不增加新的物理信道基础上,实现HARQ重传机制,并且信令开销较低。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 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LTE-A系统的架构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下行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单流或多流绑定或多子帧绑定反馈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双流反馈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三的混合反馈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框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框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中继节点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在包括基站,中继节点的系统(例如,LTE-A系统)中,为了实现HARQ重传机制,基站需要向中继节点发送上行中继链路业务数据对应的下行反馈信息。但是,采用相关技术中的传输方式,信令开销大或者需要引入新的物理信道,因此,需要提供一种下行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下行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下行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2:基站将中继节点对应的下行反馈信息复用在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中,其中,下行反馈信息用于指示其对应的中继链路是否需要重新上传上行业务数据;
步骤S204:基站将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发送至中继节点。
相关技术中,为了实现HARQ重传机制,基站需要向中继节点发送下行反馈信息,但是存在信令开销大或者需要引入新的物理信道的问题。根据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下行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上述中继节点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将中继节点对应的下行反馈信息复用在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进行发送,可以在不增加新的物理信道基础上,实现HARQ重传机制,并且信令开销较低。
优选地,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为单个,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携带有全部中继节点对应的下行反馈信息。
优选地,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为多个,每个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携带有部分中继节点对应的下行反馈信息。
将多个中继节点对应的下行反馈信息复用在一个或多个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中,可以有效节省信令开销,实现上行业务数据的重传。
优选地,基站通过以下方式将下行反馈信息复用在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中:根据各个下行反馈信息的索引号将下行反馈信息排列在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中。
按照索引号排序进行复用,可以便于中继节点获取其对应的下行反馈信息。
在优选实施过程中,基站按照下行反馈信息(即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用ACK/NACK表示)的索引号(ACK/NACK-index)把每个中继节点对应的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ACK/NACK)排列在一个或多个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信息(ACK/NACK-grant)内,ACK/NACK-grant内每个中继节点对应的ACK/NACK比特长度相同或不同,具体的,当每个中继节点对应的ACK/NACK能排列在一个ACK/NACK-grant内时,系统使用一个ACK/NACK-grant;当每个中继节点对应的ACK/NACK不能排列在一个ACK/NACK-grant内时,系统使用多个ACK/NACK-grant。
优选地,还可以包括以下处理:基站通知中继节点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对应的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并采用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加扰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中的循环冗余校验比特位。
其中,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的取值范围为以下之一:0001-003C、003D-FFF3、FFF4-FFFD。
优选地,还可以包括以下处理:基站采用预先约定的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加扰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中的循环冗余校验比特位。
其中,预先约定的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的取值范围为FFF4-FFFD。
在优选实施过程中,基站可以通知中继节点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无线网络临时标识(ACK/NACK-RNTI),该中继节点可以根据该ACK/NACK-RNTI确定其对应的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即哪一个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
在优选实施过程中,基站也可以不通知中继节点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无线网络临时标识(ACK/NACK-RNTI),即可以预先指定该RNTI的取值范围为十六进制FFF4-FFFD中的任意一个或任意多个十六进制数值作为RNTI,此时基站不需要信令通知ACK/NACK-grant-i对应的ACK/NACK-RNTI,每个中继节点使用一个或多个指定的ACK/NACK-RNTI盲检测对应的ACK/NACK-grant-i。
优选地,基站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加扰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中的循环冗余校验比特位:基站将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对应的比特位与循环冗余校验比特位进行异或运算。
优选地,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中,每个中继节点对应的下行反馈信息的比特长度相同。
当每个中继节点对应的下行反馈信息的比特长度相同时,基站需要将每个中继节点对应的下行反馈信息的索引号发送至中继节点。
当每个中继节点对应的下行反馈信息的比特长度相同时,基站也可以将每个中继节点对应的下行反馈信息的比特偏移索引信息(即与ACK/NACK信号的第一比特相偏移或相差的比特数)发送至中继节点。
在优选实施过程中,因为每个中继节点对应的下行反馈信息的比特长度相同,所以每个中继节点只要根据下行反馈信息的索引号或者比特偏移索引信息就可以获取到该中继节点对应的下行反馈信息。
优选地,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中,每个中继节点对应的下行反馈信息的比特长度不同。
当每个中继节点对应的下行反馈信息的比特长度不同时,基站将每个中继节点对应的下行反馈信息的比特偏移索引信息发送至中继节点。
在优选实施过程中,因为每个中继节点对应的下行反馈信息的比特长度不同,所以每个中继节点无法根据下行反馈信息的索引号获取到该中继节点对应的下行反馈信息。可以根据比特偏移索引信息获取到该中继节点对应的下行反馈信息。
优选地,中继节点对应的下行反馈信息也可以为经过逻辑运算处理的比特信息(例如,逻辑“与”运算等)或者重复预定次数(例如,重复3次)的比特信息。
例如,比特信息“0”表示需要重传,某个中继节点对应的下行反馈信息为双流反馈信息,需要发送“[00]”,但是经过逻辑“与”运算,只需要反馈“0”即可,中继节点接收到“0”,两个上行业务数据流均执行重传操作,由此节省了下行指令开销。
例如,RN对应的上行业务数据的下行反馈信息为“1”,则重复3次后为“[111]”;假设该RN对应的上行业务数据的反馈信息为“10”,则重复3次后为“[111000]”,或重复3次后为“[101010]”。
通过将上述下行反馈信息的比特信息经过重复处理,可以确保中继节点更可靠地接收到该信息。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优选地,上述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的比特位数可以为自定义的正整数。
优选地,上述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的比特位数也可以采用与任一种上行授权消息(UL grant)的比特位数相同的比特位数,或者采用与任一种中继链路上行授权消息(R-UL grant)的比特位数相同的比特位数,或者采用与任一种下行授权消息(DLgrant)的比特位数相同的比特位数,或者采用与任一种中继链路下行授权消息(R-DL grant)的比特位数相同的比特位数。
优选地,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中未被占用的比特位为预留比特位。
在优选实施过程中,在ACK/NACK-grant内当每个中继节点对应的ACK/NACK比特长度相同时,基站信令通知ACK/NACK-grant-i内包含的中继节点相同的ACK/NACK-RNTI-i,i=1,2,…,m,其中m为ACK/NACK-grant的数量,当系统使用一个ACK/NACK-grant时,m=1,基站使用ACK/NACK-RNTI-i加扰ACK/NACK-grant-i对应的循环冗余校验比特;在ACK/NACK-grant-i内,基站信令通知每个中继节点不同的ACK/NACK-index-j,j=1,2,…,n,其中n为ACK/NACK-grant-i内最大中继节点的数量。
在优选实施过程中,在ACK/NACK-grant内每个中继节点对应的ACK/NACK比特长度不同时,基站信令通知ACK/NACK-grant-i内包含的中继节点相同的ACK/NACK-RNTI-i,i=1,2,…,m,其中m为ACK/NACK-grant的数量,当系统使用一个ACK/NACK-grant时,m=1,基站使用ACK/NACK-RNTI-i加扰ACK/NACK-grant-i对应的循环冗余校验比特;在ACK/NACK-grant-i内,基站信令通知每个中继节点不同的比特偏移索引ACK/NACK-bit-offset-j,j=1,2,…,n,其中n为ACK/NACK-grant-i内最大中继节点的数量。
对于作为接收方的中继节点而言,在基站将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发送至中继节点之后,可以包括以下处理:
(1)中继节点接收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
(2)中继节点采用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对接收到的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进行盲检测,获取每个中继节点对应的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
(3)每个中继节点采用索引号或者比特偏移索引信息对对应的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进行检测,获取该中继节点对应的下行反馈信息。
在优选实施过程中,每个中继节点使用ACK/NACK-RNTI-i盲检测对应的ACK/NACK-grant-i,再根据各自的ACK/NACK-index-j或者ACK/NACK-bit-offset-j检测出各自的ACK/NACK。
具体地,在ACK/NACK-grant内当每个中继节点对应的ACK/NACK比特长度相同时,每个中继节点可以采用基站发送的ACK/NACK-index-j或者ACK/NACK-bit-offset-j之一对对应的确认信 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进行检测,获取该中继节点对应的下行反馈信息对对应的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进行检测,获取中继节点对应的下行反馈信息。
具体地,在ACK/NACK-grant内当每个中继节点对应的ACK/NACK比特长度不同时,每个中继节点采用比特偏移索引信息对对应的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进行检测,获取该中继节点对应的下行反馈信息对对应的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进行检测,获取中继节点对应的下行反馈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下行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不仅可以适用于基站和中继节点之间,还可以适用于中继节点与用户终端之间,或者基站与用户终端之间,即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适用于上层节点与下层节点之间。
以下结合五个实施例对上述优选实施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单流或多流绑定或多子帧绑定反馈示意图。如图3所示,假设系统中包括多种UL grant或R-UL grant,假设系统使用一个ACK/NACK-grant,每个中继节点对应的ACK/NACK比特长度相同,ACK/NACK-grant内比特数采用和其中一种UL grant或R-UL grant相同的大小,如31bits。此时基站信令通知ACK/NACK-grant-1内包含的中继节点相同的ACK/NACK-RNTI-1,如4位十六进制“0006”,即等同于16bits二进制ACK/NACK-RNTI-1为“0000000000000110”,并使用ACK/NACK-RNTI-1加扰ACK/NACK-grant-1对应的循环冗余校验比特;
上行业务数据为单流或多流绑定或多子帧绑定时(单流或多流绑定或多子帧绑定和LTE概念相同),ACK/NACK-grant-1最多可复用31个中继节点的,如果此时系统中有31个中继节点需要基站反馈上行业务数据的下行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则基站信令通知每个中继节点不同的ACK/NACK-index-j,j=1,2,…,n,其中n为ACK/NACK-grant-i内最大中继节点的数量,如RN1对应ACK/NACK-index-1,RN2对应ACK/NACK-index-2,…,RN31对应ACK/NACK-index-31。
如果基站下发的31bits二进制ACK/NACK-grant-1为“1011011111111111011011111111111”,其中每1bit对应1个索引,分别对应ACK/NACK-index-1到ACK/NACK-index-31,此时没有保留比特,每个中继节点使用ACK/NACK-RNTI-1盲检测对应的ACK/NACK-grant-1,RN1根据ACK/NACK-index-1检测出属于自己的1bit ACK/NACK为“1”,RN2根据ACK/NACK-index-2检测出属于自己的1bit ACK/NACK为“0”,…,RN31根据ACK/NACK-index-31检测出属于自己的1bit ACK/NACK为“1”。
实施例二
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双流反馈示意图。如图4所示,假设系统中包括多种DL grant或R-DL grant,假设系统使用一个ACK/NACK-grant,每个中继节点对应的ACK/NACK比特长度相同,ACK/NACK-grant内比特数采用和其中一种DL grant或R-DLgrant相同的大小,如31bits。此时基站信令通知ACK/NACK-grant-1内包含的中继节点相同的ACK/NACK-RNTI-1,如4位十六进制“FFFD”,即等同于16bits二进制ACK/NACK-RNTI-1为“1111111111111101”,并使用ACK/NACK-RNTI-1加扰ACK/NACK-grant-1对应的循环冗余校验比特;
上行业务数据为双流或多流时(双流是指上行业务数据流等于2,多流是指上行业务数据流大于等于2,这里仅以双流为例进行说明,多流同理),ACK/NACK-grant-1最多可复用15个中继节点的,如果此时系统中有14个中继节点需要基站反馈上行业务数据的下行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则基站信令通知每个中继节点不同的ACK/NACK-index-j,j=1,2,…,n,其中n为ACK/NACK-grant-i内最大中继节点的数量,如RN1对应ACK/NACK-index-1,RN2对应ACK/NACK-index-2,…,RN14对应ACK/NACK-index-14。
如果基站下发的31bits二进制ACK/NACK-grant-1为“1011011111111111011011111111000”,其中每2bits对应1个索引,分别对应ACK/NACK-index-1到ACK/NACK-index-14,此时有3bits保留比特“000”,每个中继节点使用ACK/NACK-RNTI-1盲检测对应的ACK/NACK-grant-1,RN1根据ACK/NACK-index-1检测出属于自己的2bits ACK/NACK为“10”,RN2根据ACK/NACK-index-2检测出属于自己的2bits ACK/NACK为“11”,…,RN14根据ACK/NACK-index-14检测出属于自己的2bits ACK/NACK为“11”。
实施例三
图5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三的混合反馈示意图。如图5所示,假设系统中包括多种UL grant或R-UL grant,假设系统使用一个ACK/NACK-grant,每个中继节点对应的ACK/NACK比特长度不同,ACK/NACK-grant内比特数采用和其中一种UL grant或R-ULgrant相同的大小,如31bits。此时基站信令通知ACK/NACK-grant-1内包含的中继节点相同的ACK/NACK-RNTI-1,如4位十六进制“0006”,即等同于16bits二进制ACK/NACK-RNTI-1为 “0000000000000110”,并使用ACK/NACK-RNTI-1加扰ACK/NACK-grant-1对应的循环冗余校验比特;
基站信令通知每个中继节点不同的ACK/NACK-bit-offset-j,j=1,2,…,n,其中n为ACK/NACK-grant-i内最大中继节点的数量,如RN1对应ACK/NACK-bit-offset-1,RN2对应ACK/NACK-bit-offset-2,…。
如果基站下发的31bits二进制ACK/NACK-grant-1为“1011011111111111011011111111111”,ACK/NACK-bit-offset-1偏移0bit,对应的ACK/NACK为2bits,ACK/NACK-bit-offset-2偏移2bits,对应的ACK/NACK为1bit,…,每个中继节点使用ACK/NACK-RNTI-1盲检测对应的ACK/NACK-grant-1,RN1根据ACK/NACK-bit-offset-1检测出属于自己的2bits ACK/NACK为“1”0,RN2根据ACK/NACK-index-2检测出属于自己的1bitACK/NACK为“1”,…。
实施例四
假设系统中包括多种DL grant或R-DL grant,假设系统使用多个ACK/NACK-grant(假设使用2个ACK/NACK-grant),ACK/NACK-grant内比特数采用其中一种DL grant或R-DL grant相同的大小,如31bits。此时基站信令通知ACK/NACK-grant-1内包含的中继节点相同的ACK/NACK-RNTI-1,如4位十六进制“0006”,即等同于16bits二进制ACK/NACK-RNTI-1为“0000000000000110”,并使用ACK/NACK-RNTI-1加扰ACK/NACK-grant-1对应的循环冗余校验比特,基站信令通知ACK/NACK-grant-2内包含的中继节点相同的ACK/NACK-RNTI-2,如4位十六进制“0005”,即等同于16bits二进制ACK/NACK-RNTI-2 为“0000000000000101”,并使用ACK/NACK-RNTI-2加扰ACK/NACK-grant-2对应的循环冗余校验比特;
每个中继节点使用被通知的ACK/NACK-RNTI盲检测对应的ACK/NACK-grant,RN1根据ACK/NACK-RNTI-1盲检测对应的ACK/NACK-grant-1,RN2根据ACK/NACK-RNTI-2盲检测对应的ACK/NACK-grant-2,RN根据ACK/NACK-index或ACK/NACK-bit-offset检测属于自己的ACK/NACK,其过程同实施例一、二、三,此处不再累述。
实施例五
每个中继节点对应的ACK/NACK可以是重复后的ACK/NACK。例如,系统中统一采用重复3次的方式,假设RN对应的上行业务数据的反馈信息为“1”,则重复3次后为“[111]”;假设该RN对应的上行业务数据的反馈信息为“10”,则重复3次后为“[111000]”,或重复3次后为“[101010]”。如果系统使用ACK/NACK-index检测属于自己的ACK/NACK,则把整个重复后的比特看作1个index,其过程同实例一、二,这里不再累述;如果系统使用ACK/NACK-bit-offset检测属于自己的ACK/NACK,其过程同实施例三,此处不再累述。
图6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框图。如图6所示,该基站包括复用单元60和发送单元62。
复用单元60,用于将中继节点对应的下行反馈信息复用在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中,其中,下行反馈信息用于指示其对应的中继链路是否需要重新上传上行业务数据;
发送单元62,用于将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发送至中继节点。
采用上述基站,将中继节点对应的下行反馈信息复用在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中进行发送,可以不增加新的物理信道,并能够节省信令开销。
在优选实施过程中,复用单元60按照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索引(ACK/NACK-index)把每个中继节点对应的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ACK/NACK)排列在一个或多个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信息内(ACK/NACK-grant),ACK/NACK-grant内每个中继节点对应的ACK/NACK比特长度相同或不同,具体地,当每个中继节点对应的ACK/NACK能排列在一个ACK/NACK-grant内时,系统使用一个ACK/NACK-grant;当每个中继节点对应的ACK/NACK不能排列在一个ACK/NACK-grant内时,系统使用多个ACK/NACK-grant。
优选地,如图7所示,该基站还可以包括:加扰单元64,用于采用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加扰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中的循环冗余校验比特位。
优选地,如图7所示,该基站还可以包括:第一通知单元66,用于通知中继节点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对应的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在优选实施过程中,基站可以通知中继节点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无线网络临时标识(ACK/NACK-RNTI),该中继节点可以根据该ACK/NACK-RNTI确定其对应的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即哪一个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
可选地,基站也可以不包括第一通知单元66,即基站不需要通知继节点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对应的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可以采用预先约定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优选地,如图7所示,该基站还可以包括:第二通知单元68,用于在每个中继节点对应的下行反馈信息的比特长度相同时,将每个中继节点对应的下行反馈信息的索引号或者比特偏移索引信息发送至中继节点。
优选地,第二通知单元,还用于在每个中继节点对应的下行反馈信息的比特长度不同时,将每个中继节点对应的下行反馈信息的比特偏移索引信息发送至中继节点。
上述基站向中继节点发送下行反馈信息的优选工作方案,可以参见上述图2以及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五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图8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中继节点的结构框图。如图8所示,上述中继节点主要包括:接收单元80、检测单元82及获取单元84。
接收单元80,用于接收来自于基站的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
检测单元82,用于采用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对接收到的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进行盲检测,获取中继节点对应的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
获取单元84,用于采用索引号和比特偏移索引信息之一、或者仅采用比特偏移索引信息对对应的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进行检测,获取该中继节点对应的下行反馈信息对对应的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进行检测,获取中继节点对应的下行反馈信息。
上述中继节点,经过接收单元80、检测单元82和获取单元84的处理,获取基站发送给该中继节点的下行反馈信息,继而可以实现上行业务数据的重传机制。
其中,在每个中继节点对应的下行反馈信息的比特长度相同时,基站需要将每个中继节点对应的下行反馈信息的索引号或者比特偏移索引信息发送至中继节点。获取单元84可以根据索引号或者比特偏移索引信息对该中继节点对应的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进行检测,获取该中继节点对应的下行反馈信息。
其中,在每个中继节点对应的下行反馈信息的比特长度不同时,基站需要将每个中继节点对应的下行反馈信息的比特偏移索引信息发送至中继节点。获取单元84可以根据比特偏移索引信息对该中继节点对应的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进行检测,获取该中继节点对应的下行反馈信息。
综上所述,通过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下行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基站及中继节点,在不增加新的物理信道基础上,可以实现HARQ重传机制。并且可以很好地适用于基站与中继节点之间的传输链路,信令开销低,保证了后向兼容性(例如,兼容LTE系统)。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5)

1.一种下行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将中继节点对应的下行反馈信息复用在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中,其中,所述下行反馈信息用于指示其对应的中继链路是否需要重新上传上行业务数据;
所述基站将所述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发送至所述中继节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为单个,所述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携带有全部所述中继节点对应的下行反馈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为多个,每个所述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携带有部分所述中继节点对应的下行反馈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节点对应的下行反馈信息为经过逻辑运算处理的比特信息或者重复预定次数的比特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通过以下方式将所述下行反馈信息复用在所述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中:根据各个所述下行反馈信息的索引号将所述下行反馈信息排列在所述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中。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基站通知所述中继节点所述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对应的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并采用所述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加扰所述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中的循环冗余校验比特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的取值范围为以下之一:0001-003C、003D-FFF3、FFF4-FFFD。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基站采用预先约定的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加扰所述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中的循环冗余校验比特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先约定的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的取值范围为FFF4-FFFD。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基站采用以下方式加扰所述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中的所述循环冗余校验比特位:所述基站将所述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对应的比特位与循环冗余校验比特位进行异或运算。
11.根据权利要求6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中,每个所述中继节点对应的下行反馈信息的比特长度相同。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每个所述中继节点对应的下行反馈信息的比特长度相同时,所述基站将每个所述中继节点对应的下行反馈信息的索引号发送至所述中继节点。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每个所述中继节点对应的下行反馈信息的比特长度相同时,所述基站将每个所述中继节点对应的下行反馈信息的比特偏移索引信息发送至所述中继节点。
14.根据权利要求6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中,每个所述中继节点对应的下行反馈信息的比特长度不同。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每个所述中继节点对应的下行反馈信息的比特长度不同时,所述基站将每个所述中继节点对应的下行反馈信息的比特偏移索引信息发送至所述中继节点。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的比特位数为自定义的正整数。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与任一种上行授权消息的比特位数相同,或者所述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与任一种中继链路上行授权消息的比特位数相同,或者所述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与任一种下行授权消息的比特位数相同,或者所述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与任一种中继链路下行授权消息的比特位数相同。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中未被占用的比特位为预留比特位。
19.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或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站将所述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发送至所述中继节点之后,还包括:
所述中继节点接收所述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
所述中继节点采用所述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对接收到的所述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进行盲检测,获取每个所述中继节点对应的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
每个所述中继节点采用所述索引号和所述比特偏移索引信息之一、或者仅采用所述比特偏移索引信息对所述对应的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进行检测,获取该中继节点对应的下行反馈信息。
20.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复用单元,用于将中继节点对应的下行反馈信息复用在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中,其中,所述下行反馈信息用于指示其对应的中继链路是否需要重新上传上行业务数据;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发送至所述中继节点。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扰单元,用于采用所述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加扰所述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中的循环冗余校验比特位。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通知单元,用于通知所述中继节点所述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对应的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通知单元,用于在每个所述中继节点对应的下行反馈信息的比特长度相同时,将每个所述中继节点对应的下行反馈信息的索引号或者比特偏移索引信息发送至所述中继节点。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二通知单元,还用于在每个所述中继节点对应的下行反馈信息的比特长度不同时,将每个所述中继节点对应的下行反馈信息的比特偏移索引信息发送至所述中继节点。
25.一种中继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于基站的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
检测单元,用于采用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对接收到的所述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进行盲检测,获取所述中继节点对应的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获取单元,用于采用所述索引号和所述比特偏移索引信息之一、或者仅采用所述比特偏移索引信息对所述对应的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进行检测,获取该中继节点对应的下行反馈信息对所述对应的确认信号/非确认信号授权消息进行检测,获取所述中继节点对应的下行反馈信息。
CN201010140485.6A 2010-03-26 2010-03-26 下行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基站及中继节点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019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40485.6A CN102201902B (zh) 2010-03-26 2010-03-26 下行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基站及中继节点
PCT/CN2011/072044 WO2011116685A1 (zh) 2010-03-26 2011-03-22 下行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基站及中继节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40485.6A CN102201902B (zh) 2010-03-26 2010-03-26 下行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基站及中继节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01902A true CN102201902A (zh) 2011-09-28
CN102201902B CN102201902B (zh) 2015-10-21

Family

ID=446623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40485.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01902B (zh) 2010-03-26 2010-03-26 下行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基站及中继节点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01902B (zh)
WO (1) WO2011116685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24088A1 (zh) * 2016-08-05 2018-02-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指示方法及装置、系统
CN109156013A (zh) * 2017-01-26 2019-01-04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936853A1 (en) * 2006-12-20 2008-06-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voidance of feedback collis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CN101594205A (zh) * 2009-06-22 2009-12-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级长期演进系统的下行控制信令发送方法
CN101662833A (zh) * 2009-09-29 2010-03-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混合重传反馈信息分量载波的选择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936853A1 (en) * 2006-12-20 2008-06-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voidance of feedback collis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CN101594205A (zh) * 2009-06-22 2009-12-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级长期演进系统的下行控制信令发送方法
CN101662833A (zh) * 2009-09-29 2010-03-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混合重传反馈信息分量载波的选择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24088A1 (zh) * 2016-08-05 2018-02-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指示方法及装置、系统
CN107689848A (zh) * 2016-08-05 2018-02-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指示方法及装置、系统
CN109156013A (zh) * 2017-01-26 2019-01-04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设备
CN109156013B (zh) * 2017-01-26 2024-02-13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116685A1 (zh) 2011-09-29
CN102201902B (zh) 2015-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38130B2 (en) Method for partial retransmission
CN101958777B (zh) 正确/错误应答消息发送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10083782A1 (zh) 资源分配及确认信息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KR101632559B1 (ko) 기기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주기적인 멀티캐스트 통신을 지원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KR102334935B1 (ko) 전송 방법, 단말 장치 및 기지국
CN101958778A (zh) 正确/错误应答消息的映射方法及终端
CN108631950B (zh) 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03378936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JP2011525088A (ja) 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4125045A (zh) 一种用于传输ack/nack消息的方法
EP2007058B1 (en) Method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in a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the corresponding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MX2015003437A (es) Metodo y nodo de comunicacion para mapear un mensaje de epdcch, canal de control de enlace descendente fisico mejorado.
CN110870237A (zh) 基于数据块的传输
CN101420293A (zh) Ack/nack信息的指示和数据重传的方法及装置
KR20200013768A (ko) 통신 방법, 네트워크 장치 및 단말
JP2020532920A (ja) データのフィードバック、送信、受信方法及び装置、受信機器、送信機器
CN101964703A (zh) 一种数据重传方法和系统
CN115039361A (zh) 电信装置和方法
CN102201902B (zh) 下行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基站及中继节点
CN110445595B (zh) 一种低延时的无线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1505209A (zh) 信息发送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021

Termination date: 2020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