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00574A - 高性能低成本小型化ltcc收发组件 - Google Patents

高性能低成本小型化ltcc收发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00574A
CN102200574A CN2010101320649A CN201010132064A CN102200574A CN 102200574 A CN102200574 A CN 102200574A CN 2010101320649 A CN2010101320649 A CN 2010101320649A CN 201010132064 A CN201010132064 A CN 201010132064A CN 102200574 A CN102200574 A CN 1022005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tcc
ground level
layer
conduction band
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3206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费元春
纪建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01013206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00574A/zh
Publication of CN1022005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005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ceiv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波毫米波收发组件装置,由发射支路、接收支路及微带线、芯片馈电网络、控制网络、输入输出接口、金属盒体构成;各功能电路模块集成在LTCC(低温共烧陶瓷)多层介质基片中共同组成小型化的微波三维立体结构。带通滤波器、低通滤波器和微带线、馈电网络、控制网络、输入输出接口由不同形状金属导带印刷在不同层LTCC基片构成;除环行器、带通滤波器、低通滤波器外的功能模块由MMIC芯片电路实现。MMIC芯片馈电网络的近端由馈线焊盘和网格状金属导带组成,金属导带将馈线焊盘中心围绕成闭合结构。三维立体结构至少包含三层地平面,三层地平面通过金属化通孔短路连接。本发明装置具有高性能、低成本、小型化的优点。

Description

高性能低成本小型化LTCC收发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性能低成本的微波毫米波收发组件,特别是由LTCC(低温共烧陶瓷)多层介质基片集成的收发组件。本发明属于微封装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收发组件是雷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现代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快速发展对收发组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研制高性能、低成本、小型化的收发组件是关键。在微波、毫米波频段,天线单元间的间距非常小,这使得收发组件的电路模块在二维尺寸下难以容纳,收发组件的三维封装无疑是今后的发展方向。目前可行的三维封装技术包括多层薄膜技术、HTCC(高温共烧陶瓷)技术和LTCC技术。薄膜技术的优点是线条精度高,采用Cu、Au等电阻率低的材料作导带,微波损耗小;其缺点是耐功率不足、多层成本高;HTCC的优点是热导率高、成方低,缺点是由于采用的电阻率高的Mo、W等浆料制作导带,微波损耗较大,不适合用于微波毫米波场合;而LTCC成本较低,且具有可靠性高、低损耗、低介电常数和低膨胀系数的优点,尤其是LTCC多层介质基片既可集成有源器件,又可在表面和内部埋置无源器件,使得收发组件的尺寸大大减小。LTCC作为一种有潜力的收发组件三维封装技术,引起了国内外机构对其研究的热潮。1998年,欧盟开始了RAMP计划来研究LTCC的频率和功率特性,建立一个频率高达40GHz的基于LTCC技术的新型系统集成平台。2000年德国教育研究部和德国航天局联合发起的EASTON项目进行了各种LTCC商用基板的测试,比较40GHz以下各类基板的特性。2005年在意大利芬梅卡尼卡集团的框架下,SELEX-SI和Alenia Spazio公司共同研制了C波段和X波段的收发组件。国内基于LTCC技术收发组件的研究才刚刚起步,且Ku波段及其以上微波毫米波段的收发组件尚未见成功的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LTCC收发组件装置,它以高性能、低成本、小型化的优点展现一种高集成度的微波毫米波收发组件。
本发明公开一种微波毫米波收发组件装置,由发射支路、接收支路及微带线(5)、芯片馈电网络(3)、控制网络(4)、输入输出接口和金属盒体构成;发射支路属于射频部分,由功率放大器(PA)、移相器(PS)、衰减器(ATT)、开关(SW)、环行器(CL)功能电路模块构成;接收支路包含射频、中频两部分。射频部分由低噪声放大器(PA)、带通滤波器(BPF)、移相器(PS)、衰减器(ATT)、开关(SW)、环行器(CL)功能电路模块构成,中频部分由混频器(MX)、低通滤波器(LPF)功能电路模块构成;发射和接收支路共用移相器(PS)、衰减器(ATT)、开关(SW)和环行器(CL)。
功能电路模块集成在LTCC(低温共烧陶瓷)多层介质基片中共同组成小型化的微波三维立体结构。三维立体结构的特征是由LTCC介质基片与金属导带交替构成,三维结构的最上层和最底层为金属导带,其边缘紧密靠近金属盒体。
LTCC介质基片总厚度(h2)由装置的复杂性、机械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决定。带通滤波器(BPF)、低通滤波器(LPF)和微带线(5)、芯片馈电网络(3)、控制网络(4)、输入输出接口由不同形状的金属导带印刷在不同层的LTCC介质基片构成。带通滤波器(BPF)分布在L04,低通滤波器(LPF)分布在L11,芯片馈电网络(3)分布在L07,控制网络(4)分布在L02;除环行器(CL)、带通滤波器(BPF)、低通滤波器(LPF)外的功能电路模块由MMIC芯片(10)平面电路实现。
环行器(CL)和各MMIC芯片(10)嵌入在LTCC介质基片的空腔(2)中。空腔(2)由一定层数的介质基片构成,其形状为长方体,在长方体的基础将其上表面四个顶点修改为扩充的圆弧(20)形式。环行器嵌入的空腔深度与介质基片总厚度(h2)相等,其它MMIC芯片(10)嵌入的空腔深度(h1)小于介质基片总厚度(h2),其空腔深度(h1)由微带线(5)的特征阻抗和LTCC基片的介电常数决定。
MMIC芯片馈电网络(3)的近端由馈线焊盘(30)和围绕焊盘的网格状金属导带(32)组成。金属导带(32)将馈线焊盘(30)中心围绕成闭合的结构,馈线焊盘(30)不直接接触MMIC芯片(10)的空腔(2)边缘。馈线焊盘(30)的输入端由馈电金属化通孔(31)连接到远端的电源接口,馈线焊盘(30)的输出端由金丝在空气中形成弧线跳线和MMIC芯片(10)的片上馈电焊盘(11)连接。
三维立体结构至少包含三层地平面,第一层地平面(GND1)是局部地平面,分布在L11层,由网格状的金属导带构成,其作用是电磁屏蔽。金属导带(32)即为第一层地平面(GND1)的一部分。第二、三层地平面(GND2、GND3)由网格状的金属导带和长方形的实心金属导带混合构成,实心金属导带位于MMIC芯片(10)正下方和重要微带线(5)下方。其中第二层地平面(GND2)是微波地,分布在L08层,第三层地平面(GND3)是最底层地,分布在L00层。第二层地平面(GND2)连接MMIC芯片(10)背面金属地和第三层地平面(GND3)。第三层地平面(GND3)连接三维结构的底面和金属盒体。三层以上的地平面位于第二、三层地平面(GND2、GND3)之间。第一、二层地平面(GND1、GND2)通过金属化通孔(60)短路连接,第二、三层地平面(GND2、GND3)通过金属化通孔(61)短路连接。收发组件通过多排金属化通孔(60,61)构成的屏蔽层实现收发隔离。
与其它现行收发组件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高性能:一是功能电路模块之间的互连采用垂直金属化通孔(31,40),减小了封装、互连所带来的寄生效应;二是由于空腔顶点扩充圆弧(20)的形式,空腔边缘与MMIC芯片距离(21,22)很小,减小了金丝的长度,降低了对MMIC芯片(10)性能的影响;三是MMIC芯片馈电网络(3)极大地抑制了数字、控制电路对电源供电的影响,增强了电源和MMIC芯片的隔离,提高了收发组件装置的电磁兼容性;四是三层地平面间金属化短路通孔(60,61)的使用很好地抑制了多层地平面间的平板波导模式的产生,保证收发组件高稳定的工作。
2)低成本:一是体现在收发支路间移相器(PS)、衰减器(ATT)、开关(SW)和环行器(CL)的共用,极大地减小了收发组件中昂贵的功能电路的数量,降低了收发组件的成本;二是收发组件中无源器件与有源器件相比虽然成本低,但是无源器件的数量多,组装费用占系统成本比例较大。LTCC可以在其内部埋置无源器件,并且一体化共烧了带通滤波器(BPF)、低通滤波器(LPF),减少了收发组件中装配的工序和时间,很好地减少了组装成本。
3)小型化:一是在LTCC三维结构中,在不同介质层上的金属导带都可制作无源电路模块的图形,比如带通滤波器(BPF)、低通滤波器(LPF)的实现;二是由于金属通孔(31,40)的使用,信号走线、焊盘、管脚等的间距和尺寸极大的减小;三是MMIC芯片(10)的尺寸很小,使得收发组件可以高密度的集成各种功能电路模块。以上三个原因最终形成收发组件装置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高性能低成本小型化LTCC收发组件整体框图,其中PA——功率放大器,PS——移相器,ATT——衰减器,SW——开关,CL——环行器,LNA——低噪声放大器,MX——混频器,BPF——带通滤波器,LPF——低通滤波器;
图2收发组件的剖面图,其中10——MMIC芯片,12——钼铜载体,22——空腔(2)边缘与MMIC芯片(10)的横向距离,30——馈线焊盘,31——馈电金属化通孔,4——控制网络,40——控制网络金属化通孔,5——微带,60——连接GND1和GND2的金属化通孔,61——连接GND2和GND3的金属化通孔,h1——空腔深度,h2——介质基片总厚度,L00——最底层金属导带,L11——表层金属导带,L01~L10——中间层金属导带;
图3单个典型MMIC芯片在LTCC中集成的局部俯视图,其中11——芯片的片上馈电焊盘,20——扩展的圆弧,21——空腔(2)边缘与MMIC芯片(10)的纵向距离,3——芯片馈电网络,32——网格状金属导带;
图4单个典型MMIC芯片在LTCC中集成的局部仰视图,其中a1——金属化通孔(60)的横向间距,b1——金属化通孔(60)的纵向间距,a2——金属化通孔(61)的横向间距,b2——金属化通孔(61)的纵向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例:Ku波段LTCC收发组件
图1是高性能低成本小型化LTCC收发组件整体框图。收发组件由两大部分组成,虚线左边是收发组件的射频部分,虚线右边是接收支路的中频部分,共包含13个功能电路模块。收发信号的传输方向为:发射信号从开关2(SW2)进入发射支路,经过移相器(PS)、衰减器(ATT)和开关3(SW3)到达功率放大器(PA),信号被放大到一定功率后,进入环行器(CL)并输出到天线接口;回波信号从天线进来,经过环行器(CL)进入接收支路,信号沿着低噪声放大器1(LNA1)、开关1(SW1)、低噪声放大器2(LNA2)、带通滤波器(BPF)、开关2(SW2)、移相器(PS)、衰减器(ATT)、开关3(SW3)和低噪声放大器3(LNA3)进入中频部分,中频部分包括下变频混频器(MX)和低通滤波器(LPF),经过滤波的信号宽频输出。在图1中,收发支路共用的模块为开关2(SW2)、移相器(PS)、衰减器(ATT)、开关3(SW3)和环行器(CL)。发射和接收支路分时工作,由环行器(CL)和开关1、开关2、开关3(SW1、SW2、SW3)来进行信号传输方向的控制。
构成收发组件的LTCC多层介质基片选用Ferro A6M生瓷材料,相对介电常数5.9,烧结后的基片厚度为0.096mm。考虑到基板的机械强度和系统的指标需求,LTCC介质基片层数选择11层,总厚度为1.056mm。
图2是收发组件的剖面图。左侧标识了不同层金属导带的名字,从下往上数,分别为L00到L11,L00是最底层,连接金属盒体,L11是LTCC表层,金属导带的层与层之间即为LTCC介质基片。环行器(CL)采用的是微带接头的drop-in形式,带通滤波器(BPF)采用平行耦合形式,由L04的金属导带实现,低通滤波器(LPF)采用高低阻抗线形式,与微带线一样都由L11的金属导带构成,芯片馈电网络(3)和控制网络(4)分别由L07和L02的金属导带构成。
除环行器(CL)、带通滤波器(BPF)、低通滤波器(LPF)外的功能电路模块由MMIC芯片(10)平面电路实现,MMIC芯片(10)采用Triquint、Avago、Mimix公司的Ku波段相关产品。收发组件共用了十个MMIC芯片(10),以其中一个典型的MMIC芯片在LTCC集成为例,来解释其具体设计。图3是收发组件中单个典型MMIC芯片(10)在LTCC中集成的局部俯视图。环行器(CL)和各MMIC芯片(10)嵌入在LTCC介质基片的空腔(2)中。空腔(2)的形状为长方体,其上表面四个顶点采用扩充的圆弧方式(20)可以减小空腔(2)边缘与MMIC芯片(10)的距离,横向距离(22)最小取0.05mm,纵向距离(21)最小取0.075mm。环行器嵌入的空腔(10)深度为11层。50欧姆微带线的宽度大约为0.43mm对收发组件布线有利,根据5.9的相对介电常数和每层介质基片0.096mm的厚度,因此MMIC芯片(10)嵌入的空腔深度(h1)为3层介质基片。MMIC芯片焊接在0.2mm的钼铜载体(12)上,使得其表面与L11一致。
三维立体结构至少包含三层地平面(GND1、GND2、GND3),GND1是第一层地平面,位于L11层,GND2是第二层地平面,位于L08层,GND3是第三层地平面,位于L00层。第一、二层地平面(GND1、GND2)通过金属化通孔(60)短路连接,第二、三层地平面(GND2、GND3)通过金属化通孔(61)短路连接。收发组件通过多排金属化通孔(60,61)构成的屏蔽层实现收发隔离。
图4是单个典型MMIC芯片在LTCC中集成的局部仰视图,其中金属化通孔短路(60)分布在MMIC芯片(10)的正下方,金属化通孔短路(61)分布在MMIC芯片(10)和微带线(5)四周。金属化通孔短路(60,61)的直径为0.2mm,金属化通孔短路(60)之间的横向、纵向间距(a1,b1)都为0.5mm,金属化通孔短路(61)之间的横向、纵向间距(a2,b2)至少小于0.7mm(接近波长的三十分之一)。这样的间距很好地抑制了多层地平面间的平板波导模式,使Ku波段收发组件的无源结构(不供电时)的输入输出隔离度大于40dB。
经过以上设计,收发组件LTCC基片的尺寸为44mm×22mm×1.056mm,装配之后的收发组件装置尺寸为51mm×29mm×15mm。在15~17GHz的宽频带Ku波段,发射支路的功率大于500mW,接收支路的增益大于35dB,噪声系数小于3.5dB。发射与接收支路间具有25dB以上的隔离度(供电时)。

Claims (6)

1.一种高性能低成本的微波毫米波收发组件装置,其特征在于:
(1)所述装置由发射支路、接收支路及微带线(5)、芯片馈电网络(3)、控制网络(4)、输入输出接口和金属盒体构成;
(2)发射支路属于射频部分,由功率放大器(PA)、移相器(PS)、衰减器(ATT)、开关(SW)、环行器(CL)功能电路模块构成;接收支路包含射频、中频两部分。射频部分由低噪声放大器(PA)、带通滤波器(BPF)、移相器(PS)、衰减器(ATT)、开关(SW)、环行器(CL)功能电路模块构成,中频部分由混频器(MX)、低通滤波器(LPF)功能电路模块构成;发射和接收支路共用移相器(PS)、衰减器(ATT)、开关(SW)和环行器(CL)。
2.权利要求1中的所述功能电路模块集成在LTCC(低温共烧陶瓷)多层介质基片中共同组成小型化的微波三维立体结构。三维立体结构的特征是由LTCC介质基片与金属导带交替构成,三维结构的最上层和最底层为金属导带,其边缘紧密靠近金属盒体。
3.LTCC介质基片总厚度(h2)由装置的复杂性、机械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决定。权利要求1中的带通滤波器(BPF)、低通滤波器(LPF)和微带线(5)、芯片馈电网络(3)、控制网络(4)、输入输出接口由不同形状的金属导带印刷在不同层的LTCC介质基片构成。带通滤波器(BPF)分布在L04,低通滤波器(LPF)分布在L11,芯片馈电网络(3)分布在L07,控制网络(4)分布在L02;除环行器(CL)、带通滤波器(BPF)、低通滤波器(LPF)外的功能电路模块由MMIC芯片(10)平面电路实现。
4.环行器(CL)和各MMIC芯片(10)嵌入在LTCC介质基片的空腔(2)中。空腔(2)由一定层数的介质基片构成,其特征是:空腔(2)的形状为长方体,在长方体的基础将其上表面四个顶点修改为扩充的圆弧(20)形式。环行器嵌入的空腔深度与介质基片总厚度(h2)相等,其它MMIC芯片(10)嵌入的空腔深度(h1)小于介质基片总厚度(h2),其空腔深度(h1)由微带线(5)的特征阻抗和LTCC基片的介电常数决定。
5.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MMIC芯片馈电网络(3)的近端由馈线焊盘(30)和围绕焊盘的网格状金属导带(32)组成,其特征是:金属导带(32)将馈线焊盘(30)中心围绕成闭合的结构,馈线焊盘(30)不直接接触MMIC芯片(10)的空腔(2)边缘。馈线焊盘(30)的输入端由馈电金属化通孔(31)连接到远端的电源接口,馈线焊盘(30)的输出端由金丝在空气中形成弧线跳线和MMIC芯片(10)的片上馈电焊盘(11)连接。
6.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三维立体结构至少包含三层地平面,第一层地平面(GND1)是局部地平面,其特征是:分布在L11层,由网格状的金属导带构成,其作用是电磁屏蔽。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金属导带(32)即为第一层地平面(GND1)的一部分。第二、三层地平面(GND2、GND3)由网格状的金属导带和长方形的实心金属导带混合构成,实心金属导带位于芯片正下方和重要微带线下方。其中第二层地平面(GND2)是微波地,分布在L08层,第三层地平面(GND3)是最底层地,分布在L00层。第二层地平面(GND2)连接MMIC芯片(10)背面金属地和第三层地平面(GND3)。第三层地平面(GND3)连接三维结构的底面和金属盒体。三层以上的地平面位于第二、三层地平面(GND2、GND3)之间。第一、二层地平面(GND1、GND2)通过金属化通孔(60)短路连接,第二、三层地平面(GND2、GND3)通过金属化通孔(61)短路连接。收发组件通过多排金属化通孔(60,61)构成的屏蔽层实现收发隔离。
CN2010101320649A 2010-03-25 2010-03-25 高性能低成本小型化ltcc收发组件 Pending CN10220057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320649A CN102200574A (zh) 2010-03-25 2010-03-25 高性能低成本小型化ltcc收发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320649A CN102200574A (zh) 2010-03-25 2010-03-25 高性能低成本小型化ltcc收发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00574A true CN102200574A (zh) 2011-09-28

Family

ID=446614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320649A Pending CN102200574A (zh) 2010-03-25 2010-03-25 高性能低成本小型化ltcc收发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00574A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09172A (zh) * 2012-11-07 2014-05-21 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车辆用雷达装置
CN104362990A (zh) * 2014-11-18 2015-02-18 无锡科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mc1741作为功率放大器的tr组件
CN104485896A (zh) * 2014-11-18 2015-04-01 无锡科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ta7505双重放大结构的低噪声放大器电路tr组件
CN104833960A (zh) * 2015-04-30 2015-08-12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一种t/r器件
CN105182297A (zh) * 2015-09-17 2015-12-23 浙江大学 基于ltcc的相控阵雷达tr射频组件及相控阵雷达
CN106230465A (zh) * 2016-09-21 2016-12-14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毫米波多通道收发电路模块与功分网络高密度集成电路
CN107622170A (zh) * 2017-09-29 2018-01-23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mimo毫米波有源电路设计方法
CN107728129A (zh) * 2017-09-08 2018-02-23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用于电力线检测的毫米波雷达及无人机
CN110571196A (zh) * 2019-08-01 2019-12-13 浙江大学 一种紧密集成的芯片封装结构及由其形成的相控阵列射频收发装置
CN112748472A (zh) * 2019-10-31 2021-05-04 欧必翼太赫兹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毫米波多通道宽带开关阵列及其组装方法
CN113098551A (zh) * 2021-04-27 2021-07-09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htcc三维立体收发组件
CN114126209A (zh) * 2021-11-05 2022-03-01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一种基于垂直过孔的ltcc微波多层合路网络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25323A (en) * 1994-08-17 1998-10-20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Radar sensor
CN1376934A (zh) * 2002-02-22 2002-10-30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一种工业用毫米波避碰雷达系统
CN101082667A (zh) * 2006-06-01 2007-12-0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毫米波捷变频雷达目标模拟器
CN101236246A (zh) * 2007-11-21 2008-08-06 北京理工大学 毫米波小型化多通道收发组件及其相位补偿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25323A (en) * 1994-08-17 1998-10-20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Radar sensor
CN1376934A (zh) * 2002-02-22 2002-10-30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一种工业用毫米波避碰雷达系统
CN101082667A (zh) * 2006-06-01 2007-12-0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毫米波捷变频雷达目标模拟器
CN101236246A (zh) * 2007-11-21 2008-08-06 北京理工大学 毫米波小型化多通道收发组件及其相位补偿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IANHUA JI; YINQIAO LI; SHA HUAN; JIANMING ZHOU; YUANCHUN FEI: "Integrated LTCC transmitter module at Ku band", 《MICROWAVE TECHNOLOGY AND COMPUTATIONAL ELECTROMAGNETICS》, 6 November 2009 (2009-11-06) *
严伟; 禹胜林; 房迅雷: "基于LTCC技术的三维集成微波组件", 《电子学报》, vol. 33, no. 11, 30 November 2005 (2005-11-30) *
张琦; 苏东林; 张德智: "基于LTCC多层基板的X波段T/R组件小型化设计", 《现代电子技术》, no. 1, 15 January 2007 (2007-01-15) *
程龙宝: "微波LTCC技术设计",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no. 1, 15 January 2008 (2008-01-15) *
辜霄: "毫米波LTCC收发前端技术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no. 11, 15 November 2009 (2009-11-15) *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09172A (zh) * 2012-11-07 2014-05-21 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车辆用雷达装置
CN103809172B (zh) * 2012-11-07 2017-01-18 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车辆用雷达装置
CN104362990A (zh) * 2014-11-18 2015-02-18 无锡科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mc1741作为功率放大器的tr组件
CN104485896A (zh) * 2014-11-18 2015-04-01 无锡科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ta7505双重放大结构的低噪声放大器电路tr组件
CN104833960A (zh) * 2015-04-30 2015-08-12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一种t/r器件
CN105182297A (zh) * 2015-09-17 2015-12-23 浙江大学 基于ltcc的相控阵雷达tr射频组件及相控阵雷达
CN106230465A (zh) * 2016-09-21 2016-12-14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毫米波多通道收发电路模块与功分网络高密度集成电路
CN107728129A (zh) * 2017-09-08 2018-02-23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用于电力线检测的毫米波雷达及无人机
CN107622170A (zh) * 2017-09-29 2018-01-23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mimo毫米波有源电路设计方法
CN110571196A (zh) * 2019-08-01 2019-12-13 浙江大学 一种紧密集成的芯片封装结构及由其形成的相控阵列射频收发装置
CN110571196B (zh) * 2019-08-01 2021-04-06 浙江大学 一种紧密集成的芯片封装结构及由其形成的相控阵列射频收发装置
CN112748472A (zh) * 2019-10-31 2021-05-04 欧必翼太赫兹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毫米波多通道宽带开关阵列及其组装方法
CN112748472B (zh) * 2019-10-31 2024-04-05 欧必翼太赫兹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毫米波多通道宽带开关阵列及其组装方法
CN113098551A (zh) * 2021-04-27 2021-07-09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htcc三维立体收发组件
CN114126209A (zh) * 2021-11-05 2022-03-01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一种基于垂直过孔的ltcc微波多层合路网络
CN114126209B (zh) * 2021-11-05 2023-12-01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一种基于垂直过孔的ltcc微波多层合路网络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00574A (zh) 高性能低成本小型化ltcc收发组件
CN110739537B (zh) 高密度高集成度毫米波瓦式相控天线t/r组件
CN111276787B (zh) 三维集成毫米波AiP相控阵阵元
DE112010001453B4 (de) Leiterplatte, Wellenleiterstruktur, Hochfrequenzmodul und Radarvorrichtung
Heyen et al. Novel LTCC/BGA modules for highly integrated millimeter-wave transceivers
EP1094541B1 (en) Millimeter wave multilayer assembly
CN111090076A (zh) 一种毫米波雷达射频前端电路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WO2012099739A1 (en) Laminated antenna structures for package applications
CN105846841B (zh) 硅基三维立体集成接收前端
KR20210134913A (ko) 윌킨슨 분배기
Wolff Design and technology of microwave and millimeterwave LTCC circuits and systems
CN102201607A (zh) 基于ltcc技术的微带-带状线转换
CN113824456A (zh) 一种有源多波束瓦片式相控阵接收组件
US8022784B2 (en) Planar transmission line-to-waveguide transition apparatus having an embedded bent stub
CN107171078A (zh) 圆极化微带双工天线
CN114613751B (zh) 一种大功率立体堆叠三维集成射频前端微系统
CN115688210A (zh) 一种瓦片式多通道收发子阵设计方法
CN110797616A (zh) 一种基于基片集成同轴线结构的多层数模混压板
CN110174655B (zh) 基于层压pcb技术的集成内埋式小型化相控阵监测校准网络
CN110011010A (zh) 用于低通滤波器的带状线结构、低通滤波器、通信装置及系统
CN208849755U (zh) 基于ltcc的射频前端
CN116505245A (zh) 一种组合式亚毫米波相控阵天线及其工作方法
CN212008909U (zh) 一种毫米波雷达射频前端电路结构
JP4587625B2 (ja) 配線基板とその実装構造
CN102544666A (zh) 宽带非共面馈通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