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70386A - 身份标识与位置分离的实现方法、系统及数据封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身份标识与位置分离的实现方法、系统及数据封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70386A
CN102170386A CN2010101351651A CN201010135165A CN102170386A CN 102170386 A CN102170386 A CN 102170386A CN 2010101351651 A CN2010101351651 A CN 2010101351651A CN 201010135165 A CN201010135165 A CN 201010135165A CN 102170386 A CN102170386 A CN 1021703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message
label
rloc
mpls
it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3516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70386B (zh
Inventor
胡方伟
顾忠禹
金利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01013516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70386B/zh
Priority to EP11746823.1A priority patent/EP2528298B1/en
Priority to US13/579,806 priority patent/US8750301B2/en
Priority to PCT/CN2011/070919 priority patent/WO2011103781A2/zh
Publication of CN1021703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703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703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7038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5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label swapping, e.g.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 [MP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一种身份标识与位置分离的实现方法、系统及数据封装方法,应用于MPLS网络,所述实现方法包括:入口隧道路由器(ITR)和出口隧道路由器(ETR),同时也是MPLS网络的标签边界路由器(LER);ITR和ETR之间通过运行MPLS信令协议建立点到点的LSP隧道,ITR保存终端的终端标识(EID)与路由位置(RLOC)的映射关系及RLOC与外层MPLS标签的映射关系,并基于该RLOC对应的外层MPLS标签在所述MPLS网络中进行所述终端的数据报文的转发。本发明在现有MPLS网络中实现LISP的部署,并提供一种优化的数据封装方式,实现基于标签交换协议隧道实现身份标识与位置分离技术的数据转发。

Description

身份标识与位置分离的实现方法、系统及数据封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身份标识与位置分离的实现方法、系统及数据封装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用户的不断增加,以及新网络技术的发展,如多穴技术、流量工程、策略路由、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虚拟专用网络)技术等,导致路由器路由表的规模不断增加,特别是DFZ(无缺省路由区域)中的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边界网关协议)路由表急剧增加,这种路由表规模扩展性问题日益成为当前网络发展的瓶颈。
在2006年10月的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互联网工程任务组)大会上的路由和地址技术研讨会上由IAB(Internet Architecture Board,互联网架构委员会)最先提出这一问题,随后,针对DFZ路由表规模过大的问题提出了大量的解决方案,这些方案大多基于一个共同的思想:身份标识与位置分离(Locator/ID Split),即将IP地址的身份标识与路由位置的双重属性进行分离,使用终端标识(EID)来标识一台主机设备,而用路由位置(RLOC)用于路由寻址和数据报文的转发。
LISP(Locator ID Separation Protocol)协议是一种基于网络的身份标识与位置分离协议,其基本思想是:
(1)将现有的IP地址分为终端标识(EID)和路由位置(RLOC),并引入了隧道路由器(Tunnel Routers)的概念,隧道路由器分为入口隧道路由器(ITR)和出口隧道路由器(ETR);
(2)主机不做任何改变,主机发送的数据的IP地址用EID表示,数据报文在网络中的传递依赖于RLOC信息,通过查找RLOC路由表进行报文的转发;
(3)ITR负责数据报文的封装和映射的查找,即根据数据报文中的目的EID信息查找到对应的RLOC信息,并将查找到的RLOC信息封装在数据报文头部;
(4)ETR负责收到数据报文时,进行数据报文的解封装后,转发到目的主机。
LISP协议的数据封装和转发采用一种“IP-in-IP”的方式,外层的IP报文头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为路由位置(RLOC)地址,用于数据报文在网络中的转发,而内层的IP报文头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为终端标识(EID),数据报文封装格式分别如图1和2所示,其中图1为IPv4报文的IP-in-IP封装格式,图2为IPv6报文的IP-in-IP封装格式。
图3示出了现有LISP网络的数据转发方式。当ITR收到主机的IP报文后,根据报文中的目的EID地址在本地映射缓存(cache)中查找对应的RLOC地址,一般情况下,ITR的本地缓存中会保存有EID和RLOC的映射关系,如果ITR本地缓存中没有查找到EID和RLOC的映射关系,则需要向映射系统查询,并保存在本地映射缓存中。ITR在主机IP报文的外面封装IP报文头,将查找到的RLOC地址封装为外层IP报文的目的IP地址。数据报文在IP骨干网络中传输的过程中,只依赖于外层的目的RLOC地址查找路由表进行转发,当数据报文到达ETR后,ETR剥离外层的IP报文头,将内层的IP报文转发到目的主机。
LISP技术在现有IP网络中的部署,需要形成一个隧道路由器的边界,并需要升级这些边界上的路由器的协议栈从而形成ITR/ETR,以实现LISP的IP-in-IP的数据封装和报文转发,而其他的路由器则可以不受影响。当然,也可以全新部署ITR/ETR来实现LISP。目前的主流IP网络因为实现VPN业务和流量工程、以及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等功能,基本上都部署了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通过标签交换路径(LSP)来实现快速转发。因此,可以考虑在进行LISP技术部署的时候,采用MPLS网络中标签交换技术功能,以实现报文的快速转发和利用MPLS在VPN业务,流量工程,QoS方面等方面的优势。
目前,已有技术对于如何在MPLS网络中有效部署LISP技术,以及如何实现报文的封装和转发,还没有提出相应的实现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身份标识与位置分离的实现方法、系统及数据封装方法,在现有MPLS网络中实现LISP的部署,实现数据报文在MPLS网络中的封装及转发。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身份标识与位置分离的实现方法,应用于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网络,所述方法包括:
入口隧道路由器(ITR)和出口隧道路由器(ETR),同时也是MPLS网络的标签边界路由器(LER);ITR和ETR之间通过运行MPLS信令协议建立点到点的标签交换(LSP)隧道,ITR保存终端的终端标识(EID)与路由位置(RLOC)的映射关系及RLOC与外层MPLS标签的映射关系,并基于该RLOC对应的外层MPLS标签在所述MPLS网络中进行所述终端的数据报文的转发。
进一步地,ITR收到所述终端发出的数据报文时,根据所述数据报文中目的终端的EID查找对应的RLOC,再根据该RLOC查找到对应的外层MPLS标签;
ITR对该数据报文进行两层标签封装,先在该数据报文外封装一层内层MPLS标签,用于指示该数据报文为LISP数据报文,再将查找到的外层MPLS标签封装在外层,发送到所述MPLS网络,通过所述外层MPLS标签转发到所述目的主机接入的ETR。
进一步地,所述内层MPLS标签通过扩展多协议边界路由协议(MP-BGP)分发,ETR分别向多个ITR分发不同的内层MPLS标签。
进一步地,所述ETR保存所述内层MPLS标签与RLOC的映射关系;
ETR收到数据报文后,根据数据报文中封装的内层MPLS标签查找到对应的RLOC。
进一步地,所述LISP数据报文中包含:内层IP报文头,该内层IP报文头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为EID地址;或者,还包含LISP头,或者,用户数据报文(UDP)头和LISP头。
进一步地,所述MPLS信令协议包括:标签分发协议(LDP)或资源预留协议(RSVP)。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身份标识与位置分离的数据封装方法,应用于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网络,所述方法包括:
ITR对数据报文进行两层标签封装,先在该数据报文外封装一层内层MPLS标签,用于指示该数据报文为LISP数据报文,再封装一层外层MPLS标签,用于通过所述外层MPLS标签转发到所述目的主机接入的ETR。
进一步地,ITR保存终端的EID与路由位置RLOC的映射关系及RLOC与外层MPLS标签的映射关系;
ITR收到终端发出的数据报文时,根据该数据报文中目的终端的EID查找对应的RLOC,再根据该RLOC查找对应的外层MPLS标签,在完成所述内层MPLS标签的封装后,将查找到的外层MPLS标签封装在外层。
进一步地,所述内层MPLS标签通过扩展多协议边界路由协议(MP-BGP)分发,ETR分别向多个ITR分发不同的内层MPLS标签。
进一步地,所述LISP数据报文中包含:内层IP报文头,该内层IP报文头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为EID地址;或者,还包含LISP头,或者,UDP头和LISP头。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身份标识与位置分离的实现系统,应用于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网络,所述系统包括ITR和ETR,所述ITR和ETR同时也是MPLS网络中的LER设备,
所述ITR,用于与ETR之间通过运行MPLS信令协议建立点到点的LSP隧道,保存终端的EID与RLOC的映射关系及RLOC和外层MPLS标签的映射关系,以及完成终端发出的数据报文的封装后,发送到MPLS网络;
所述ETR,用于与ITR之间通过运行MPLS信令协议建立点到点的LSP隧道,以及收到发往目的终端的数据报文时,完成数据报文的解封装后,转发给所述目的终端。
进一步地,所述ITR用于,对终端发出的数据报文进行如下封装后,发送到MPLS网络:根据所述数据报文中目的终端的EID查找对应的RLOC,再根据该RLOC查找对应的外层MPLS标签,在该数据报文外封装一层内层MPLS标签,用于指示该数据报文为LISP数据报文,再将查找到的外层MPLS标签封装在外层;
所述ETR用于,对发往目的终端的数据报文进行标签解封装后,转发给所述目的终端。
进一步地,所述ETR还用于,分别向多个ITR分发不同的内层MPLS标签,其中,所述内层MPLS标签是通过扩展多协议边界路由协议(MP-BGP)生成;以及,
保存内层MPLS标签与RLOC的映射关系,收到数据报文后,根据数据报文中封装的内层MPLS标签查找到对应的RLOC。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叠加层,所述ITR与所述ETR均与所述叠加层存在接口,其中:
所述ITR还用于,在本地查找不到目的终端的EID对应的RLOC时,向所述叠加层发起查询请求,该映射查询请求中包含所述目的终端的EID;以及接收到所述叠加层返回的查询响应时,将所述目的终端的EID与RLOC的映射关系保存在本地;
所述ETR还用于,发现新的EID后,向所述叠加层发起EID注册请求,携带所述新的EID及对应的RLOC;
所述叠加层用于,根据收到的ETR发起的EID注册请求,完成控制平面EID-RLOC映射关系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向ITR提供查询功能,接收到包含EID的查询请求后,根据建立和维护的EID-RLOC映射关系查找到对应的RLOC,并返回查询响应,该查询响应中携带所述EID对应的RLOC。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在现有MPLS网络中实现了LISP的部署,并基于标签交换协议隧道实现身份标识与位置分离技术的数据转发,从而解决了数据报文封装和传输效率低下的问题;
提供一种优化的数据封装方式,数据报文不再进行IP-in-IP的封装,而直接采用MPLS标签的封装方式,利用现有的MPLS网络的报文封装和转发机制,大大提高了LISP数据报文在MPLS网络中的封装和传输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LISP的IP-in-IP的IPv4报文封装格式;
图2为LISP的IP-in-IP的IPv6报文封装格式;
图3为现有LISP的数据报文转发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标签交换协议隧道的数据报文封装格式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标签交换协议隧道的身份标识与位置分离的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标签交换协议隧道的身份标识与位置分离技术的数据转发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果直接在现有MPLS网络中进行部署LISP,报文的封装和转发方式在进行报文的IP-in-IP封装后,还需要进行MPLS的标签封装,报文的封装和传输效率低下。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MPLS标签的数据封装方式,数据报文不再进行IP-in-IP的封装,而直接采用MPLS标签的封装方式,利用现有的MPLS网络的报文封装和转发机制,大大提高了LISP数据报文在MPLS网络中的封装和传输效率。同时,利用该技术进行LISP技术在MPLS网络中的部署,可以提供从ITR到ETR的端到端MPLS网络部署,便于利用MPLS技术实现网络的流量工程,VPN,QoS等功能。
在现有MPLS网络部署LISP时,主要涉及如下内容:
(1)LISP数据报文不再是IP-in-IP的IP报文头封装,而采用两层的MPLS标签封装:内层标签用于指示数据报文为LISP数据报文,外层标签用于实现数据报文在MPLS网络中的转发。
其中,设置内层标签的目的在于,当ETR收到MPLS标签封装的LISP数据报文时,剥离掉外层标签后,根据内层标签值识别出数据报文为LISP数据报文,否则,如果没有内层标签,当ETR剥离掉外层标签后,里面的LISP头部ETR设备将无法识别。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报文的封装格式去掉了IP-in-IP封装中外层IP报文头(OH),增加了两层的MPLS标签头:Outer Label(外层标签)和Inner Label(内层标签),其中内层标签可以通过扩展MP-BGP(Multi-Protocol Border Gateway Protocol,多协议边界网关协议)进行分发,ETR和ITR之间建立MP-BGP邻居,ETR会向多个ITR分发内层标签,对于不同的ITR所分发的内层标签也不同。在ETR和ITR对等体使能LISP功能的时候分发该内层标签。该内层标签还具有指示对应的RLOC信息的作用,ETR上保存内层MPLS标签与RLOC的映射关系;ETR收到数据报文后,根据数据报文中封装的内层标签查找到对应的RLOC。
其中,根据具体应用的不同,上述的LISP数据报文可以包含UDP头、LISP头和内层的IP报文头,其中内层IP报文头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为EID地址;或者,也可以不包含UDP头;或者,还可以不包含UDP头,也不包含LISP头。
(2)LISP协议中的ITR,同时是MPLS的标签边界路由器(LER),因此,ITR不仅仅要维护EID-RLOC的映射关系,还需要维护RLOC和外层标签的映射关系,通过终端的EID地址可以最终查询到对应的外层转发标签;
(3)ETR,同时是MPLS的标签边界路由器LER,和ITR之间建立点到点的标签交换隧道(LSP Tunnel),用于LISP数据的转发;ETR还负责保存内层标签与RLOC的映射关系。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标签交换协议隧道的身份标识与位置分离的网络结构如图5所示,仍然采用叠加层结构,LISP叠加层(Overlay)负责接受ETR的注册,完成控制平面EID-RLOC映射关系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向ITR提供查询功能。例如,当ETR上有新的主机EID时,向叠加层发送EID注册消息,携带所述新的EID及对应的RLOC,叠加层建立该主机的EID-RLOC映射关系。数据转发依赖于MPLS网络,通过运行信令协议,如LDP(Label Distribution Protocol,标签分发协议)、RSVP(Resource ReservationProtocol,资源预留协议)等协议,建立ITR到ETR的点到点的LSP隧道,ITR上保存EID到RLOC的映射关系,同时保存RLOC到外层标签的映射关系。在ITR上完成数据报文的两层MPLS格式封装,数据报文在MPLS网络传输的时候,不需要进行IP报文头的解封装和路由查找,只需进行外层标签(如Label1,Label2)的交换即可。ETR根据内层标签Labelx即可找到对应的RLOC地址。
其中,RLOC和外层标签的映射关系在建立LSP隧道的时候,在ITR设备上已经保存,通过查询标签转发表即可查到RLOC对应的出标签。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基于现有MPLS网络的身份标识与位置分离的实现方法,具体包括:
入口隧道路由器(ITR)和出口隧道路由器(ETR)通过运行MPLS信令协议建立点到点的标签交换(LSP)隧道,ITR保存终端的终端标识(EID)与路由位置(RLOC)的映射关系及RLOC和外层MPLS标签的映射关系,并基于该RLOC对应的外层MPLS标签在所述MPLS网络中进行所述终端的数据报文的转发。
其中,所述ITR和ETR同时也是MPLS网络中的LER设备。
其中,ITR收到所述终端发出的数据报文时,根据所述数据报文中目的终端的EID查找对应的RLOC,再根据该RLOC查找对应的外层MPLS标签,先封装一层内层MPLS标签用于指示该数据报文为LISP数据报文,再将查找到的外层MPLS标签封装在所述数据报文的外层,发送到MPLS网络,通过所述外层MPLS标签转发到所述目的主机接入的ETR。
所述的MPLS信令协议包括:LDP、RSVP等。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数据封装方法。
以下结合实例对本发明的基于标签交换协议隧道的身份标识与位置分离的数据转发过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6所示,该实例的数据转发过程描述如下:
步骤101.Host1发起与Host2的通信,发送IP报文,该报文可以是IPv4或者是IPv6报文等,IP报文的目的IP地址为Host2的EID地址,源IP地址为Host1的EID地址;
步骤102.ITR接收到该IP报文后,在本地cache中查找EID2对应的RLOC,如果查找到对应的RLOC地址,说明该报文不是初始报文,则继续查找RLOC地址对应的出标签,如果查找到出标签,则直接转到第106步,如果没有查找到出标签,则转到105步;如果没有找到EID对应的RLOC地址,说明该用户报文为初始报文,则进入第103步;
步骤103.ITR封装LISP-Request(LISP查询请求)报文,向LISP Overlay发送该报文请求EID2的RLOC地址,该查询请求报文中包含EID2;
步骤104.LISP Overlay收到LISP-Request报文后,查找EID对应的RLOC信息,并封装LISP-Reply(LISP查询响应)报文,该LISP-Reply报文中携带RLOC地址信息;
步骤105.ITR收到LISP-Reply报文后,将EID2与RLOC的映射关系存储到本地缓存中,并发起建立从ITR到ETR的点到点LSP隧道;
该步骤中,建立点到点LSP隧道的过程,就是在每台需要做转发的路由设备上实现RLOC和外层Label映射关系的过程。当主机的RLOC地址发生变化时,对应的外层MPLS标签也会进行重新分配,这一点可采用现有MPLS网络中IP地址变化时,其对应的外层MPLS标签重分配的已有技术实现,此处不再赘述。
其中,该ITR到ETR的点到点LSP隧道可能由于拓扑驱动而预先建立,这种情况下,即可直接使用。
步骤106.ITR封装LISP数据报文,以MPLS报文的格式进行报文封装,在IP报文头的外面加两层MPLS标签,内层MPLS标签用于指示LISP数据报文,外层MPLS标签用于数据报文在MPLS网络中的转发。内层的IP报文头的目的IP地址为EID2地址,源IP地址为EID1地址;
步骤107.ITR将封装后的LISP数据报文转发到MPLS网络;
步骤108.LISP数据报文在MPLS网络中进行标签交换,根据外层MPLS标签转发;
其中,数据报文在传输过程中,不需要查找路由表。
步骤109.LISP数据报文到达ETR;
步骤110.ETR对收到的数据报文进行解封装,本发明不禁止MPLS的前一跳功能,因此外层标签会在ETR的前一跳设备上已经剥离掉,ETR仅仅剥掉封装的内层标签,保留内层的IP报文头;
步骤111.IP报文根据目的EID进行路由,转发到目的主机Host2。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身份标识与位置分离的实现系统,应用于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网络,该系统主要包括:
ITR,用于与ETR之间通过运行MPLS信令协议建立点到点的LSP隧道,保存终端的EID与RLOC的映射关系及RLOC和外层MPLS标签的映射关系,以及完成终端发出的数据报文的封装后,发送到MPLS网络;
ETR,用于与所述ITR之间通过运行MPLS信令协议建立点到点的LSP隧道,以及收到发往目的终端的数据报文时,完成数据报文的解封装后,转发给所述目的终端。
进一步地,所述ITR用于,对终端发出的数据报文进行如下封装后,发送到MPLS网络:根据所述数据报文中目的终端的EID查找对应的RLOC,再根据该RLOC查找对应的外层MPLS标签,在该数据报文外封装一层内层MPLS标签,用于指示该数据报文为LISP数据报文,再将查找到的外层MPLS标签封装在外层;
所述ETR用于,对发往目的终端的数据报文进行标签解封装后,转发给所述目的终端。
进一步地,所述ETR还用于,分别向多个ITR分发不同的内层MPLS标签,其中,所述内层MPLS标签是通过扩展多协议边界路由协议(MP-BGP)生成;以及,
保存内层MPLS标签与RLOC的映射关系,收到数据报文后,根据数据报文中封装的内层MPLS标签查找到对应的RLOC。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叠加层,所述ITR与所述ETR均与所述叠加层存在接口,其中:
所述ITR还用于,在本地查找不到目的终端的EID对应的RLOC时,向所述叠加层发起查询请求,该映射查询请求中包含所述目的终端的EID;以及接收到所述叠加层返回的查询响应时,将所述目的终端的EID与RLOC的映射关系保存在本地;
所述ETR还用于,发现新的EID后,向所述叠加层发起EID注册请求,携带所述新的EID及对应的RLOC;
所述叠加层用于,根据收到的ETR发起的EID注册请求,完成控制平面EID-RLOC映射关系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向ITR提供查询功能,接收到包含EID的查询请求后,根据建立和维护的EID-RLOC映射关系查找到对应的RLOC,并返回查询响应,该查询响应中携带所述EID对应的RLOC。
其中,所述ITR和ETR同时也是MPLS网络中的LER设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身份标识与位置分离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网络,所述方法包括:
入口隧道路由器(ITR)和出口隧道路由器(ETR),同时也是MPLS网络的标签边界路由器(LER);ITR和ETR之间通过运行MPLS信令协议建立点到点的标签交换(LSP)隧道,ITR保存终端的终端标识(EID)与路由位置(RLOC)的映射关系及RLOC与外层MPLS标签的映射关系,并基于该RLOC对应的外层MPLS标签在所述MPLS网络中进行所述终端的数据报文的转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ITR收到所述终端发出的数据报文时,根据所述数据报文中目的终端的EID查找对应的RLOC,再根据该RLOC查找到对应的外层MPLS标签;
ITR对该数据报文进行两层标签封装,先在该数据报文外封装一层内层MPLS标签,用于指示该数据报文为LISP数据报文,再将查找到的外层MPLS标签封装在外层,发送到所述MPLS网络,通过所述外层MPLS标签转发到所述目的主机接入的ETR。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层MPLS标签通过扩展多协议边界路由协议(MP-BGP)分发,ETR分别向多个ITR分发不同的内层MPLS标签。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ETR保存所述内层MPLS标签与RLOC的映射关系;
ETR收到数据报文后,根据数据报文中封装的内层MPLS标签查找到对应的RLOC。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LISP数据报文中包含:内层IP报文头,该内层IP报文头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为EID地址;或者,还包含LISP头,或者,用户数据报文(UDP)头和LISP头。
6.如权利要求1至5之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MPLS信令协议包括:标签分发协议(LDP)或资源预留协议(RSVP)。
7.一种身份标识与位置分离的数据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网络,所述方法包括:
ITR对数据报文进行两层标签封装,先在该数据报文外封装一层内层MPLS标签,用于指示该数据报文为LISP数据报文,再封装一层外层MPLS标签,用于通过所述外层MPLS标签转发到所述目的主机接入的ETR。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ITR保存终端的EID与路由位置RLOC的映射关系及RLOC与外层MPLS标签的映射关系;
ITR收到终端发出的数据报文时,根据该数据报文中目的终端的EID查找对应的RLOC,再根据该RLOC查找对应的外层MPLS标签,在完成所述内层MPLS标签的封装后,将查找到的外层MPLS标签封装在外层。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层MPLS标签通过扩展多协议边界路由协议(MP-BGP)分发,ETR分别向多个ITR分发不同的内层MPLS标签。
10.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LISP数据报文中包含:内层IP报文头,该内层IP报文头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为EID地址;或者,还包含LISP头,或者,UDP头和LISP头。
11.一种身份标识与位置分离的实现系统,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网络,所述系统包括ITR和ETR,所述ITR和ETR同时也是MPLS网络中的LER设备,
所述ITR,用于与ETR之间通过运行MPLS信令协议建立点到点的LSP隧道,保存终端的EID与RLOC的映射关系及RLOC和外层MPLS标签的映射关系,以及完成终端发出的数据报文的封装后,发送到MPLS网络;
所述ETR,用于与ITR之间通过运行MPLS信令协议建立点到点的LSP隧道,以及收到发往目的终端的数据报文时,完成数据报文的解封装后,转发给所述目的终端。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ITR用于,对终端发出的数据报文进行如下封装后,发送到MPLS网络:根据所述数据报文中目的终端的EID查找对应的RLOC,再根据该RLOC查找对应的外层MPLS标签,在该数据报文外封装一层内层MPLS标签,用于指示该数据报文为LISP数据报文,再将查找到的外层MPLS标签封装在外层;
所述ETR用于,对发往目的终端的数据报文进行标签解封装后,转发给所述目的终端。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ETR还用于,分别向多个ITR分发不同的内层MPLS标签,其中,所述内层MPLS标签是通过扩展多协议边界路由协议(MP-BGP)生成;以及,
保存内层MPLS标签与RLOC的映射关系,收到数据报文后,根据数据报文中封装的内层MPLS标签查找到对应的RLOC。
14.如权利要求11、12或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叠加层,所述ITR与所述ETR均与所述叠加层存在接口,其中:
所述ITR还用于,在本地查找不到目的终端的EID对应的RLOC时,向所述叠加层发起查询请求,该映射查询请求中包含所述目的终端的EID;以及接收到所述叠加层返回的查询响应时,将所述目的终端的EID与RLOC的映射关系保存在本地;
所述ETR还用于,发现新的EID后,向所述叠加层发起EID注册请求,携带所述新的EID及对应的RLOC;
所述叠加层用于,根据收到的ETR发起的EID注册请求,完成控制平面EID-RLOC映射关系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向ITR提供查询功能,接收到包含EID的查询请求后,根据建立和维护的EID-RLOC映射关系查找到对应的RLOC,并返回查询响应,该查询响应中携带所述EID对应的RLOC。
CN201010135165.1A 2010-02-26 2010-02-26 身份标识与位置分离的实现方法、系统及数据封装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703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35165.1A CN102170386B (zh) 2010-02-26 2010-02-26 身份标识与位置分离的实现方法、系统及数据封装方法
EP11746823.1A EP2528298B1 (en) 2010-02-26 2011-02-10 Method, device for implementing identifier and locator split, and method for data encapsulating
US13/579,806 US8750301B2 (en) 2010-02-26 2011-02-10 Method, device for implementing identifier and locator split, and method for data encapsulating
PCT/CN2011/070919 WO2011103781A2 (zh) 2010-02-26 2011-02-10 身份标识与位置分离的实现方法、设备及数据封装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35165.1A CN102170386B (zh) 2010-02-26 2010-02-26 身份标识与位置分离的实现方法、系统及数据封装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70386A true CN102170386A (zh) 2011-08-31
CN102170386B CN102170386B (zh) 2016-02-10

Family

ID=444913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35165.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70386B (zh) 2010-02-26 2010-02-26 身份标识与位置分离的实现方法、系统及数据封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750301B2 (zh)
EP (1) EP2528298B1 (zh)
CN (1) CN102170386B (zh)
WO (1) WO2011103781A2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67483A (zh) * 2011-12-15 2013-06-1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基于隧道的数据转发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3166856A (zh) * 2011-12-19 2013-06-19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一种基于lisp协议的动态移动性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3166856B (zh) * 2011-12-19 2016-12-14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一种基于lisp协议的动态移动性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7786444A (zh) * 2016-08-31 2018-03-09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消息传输方法和控制器
CN108111417A (zh) * 2013-08-15 2018-06-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转发mpls数据包的方法及装置
CN109218258A (zh) * 2017-06-30 2019-01-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包传输方法及网关设备
CN110519169A (zh) * 2019-08-30 2019-11-29 成都安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层复用网络报文头部的方法
CN111343096A (zh) * 2020-02-21 2020-06-26 深圳市风云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标地分离报文转发方法、设备、交换芯片和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70386B (zh) * 2010-02-26 2016-02-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身份标识与位置分离的实现方法、系统及数据封装方法
JP5954000B2 (ja) * 2012-07-10 2016-07-20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装置
KR20140045180A (ko) * 2012-10-08 2014-04-16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식별자 기반의 통합 네트워크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통신 방법
EP3627871B1 (en) 2014-06-24 2020-12-09 Google LLC Mesh network commissioning
US9781000B1 (en) 2014-12-22 2017-10-03 EMC IP Holding Company LLC Storage mobility using locator-identifier separation protocol
US9344365B1 (en) 2015-02-03 2016-05-17 Google Inc. Mesh network addressing
US10015132B1 (en) 2015-03-31 2018-07-03 EMC IP Holding Company LLC Network virtualization for container-based cloud computation using locator-identifier separation protocol
US10530735B2 (en) 2015-09-10 2020-01-07 Cisco Technology, Inc. Pro-active mechanism to detect LISP movable silent host
US10349333B2 (en) * 2016-05-06 2019-07-09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Predictive routing for mobility
US10791132B1 (en) * 2017-06-09 2020-09-29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dentifying suspicious network traffic
US10374948B2 (en) * 2017-07-20 2019-08-0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upporting mobility and multi-homing in the transport layer inside end-hosts
CN107770068B (zh) * 2017-09-27 2020-04-03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路径选择方法和装置
EP3878214B1 (en) 2018-11-07 2024-04-0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Local identifier locator network protocol (ilnp) breakout
US11411948B2 (en) * 2019-04-04 2022-08-09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pplying attestation tokens to LISP messages
US11310154B2 (en) * 2019-09-25 2022-04-19 Cisco Technology, Inc. Enabling multicast-label-distribution-protocol (mLDP) on non-mLDP devices
US11716284B2 (en) 2021-05-05 2023-08-01 Cisco Technology, Inc. Group based classification and policy enforcement for external network traffic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07230A (zh) * 2002-12-10 2004-06-23 ��Ϊ�������޹�˾ 一种多协议标签交换虚拟专用网的实现方法
US7076559B1 (en) * 1999-12-28 2006-07-11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System, device,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label switched paths across multiple autonomous systems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0107639D0 (en) * 2001-03-27 2001-05-16 Marconi Comm Ltd Network tunnelling
US7006499B2 (en) * 2003-04-28 2006-02-28 Alcatel Ip Networks, Inc. Source identifier for MAC address learning
US7477642B2 (en) * 2004-02-03 2009-01-13 Redback Networks, Inc. MPLS traffic engineering for point-to-multipoint label switched paths
CN100574229C (zh) * 2005-04-30 2009-1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支持多业务传输的宽带接入设备及方法
KR100765320B1 (ko) * 2005-09-14 2007-10-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Mpls 네트워크 및 mpls 네트워크에서의 모바일ip 적용 방법
US8325706B2 (en) * 2007-11-26 2012-12-04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Hierarchical segmented label switched paths
CN102170386B (zh) * 2010-02-26 2016-02-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身份标识与位置分离的实现方法、系统及数据封装方法
US8310957B1 (en) * 2010-03-09 2012-11-13 Juniper Networks, Inc. Minimum-cost spanning trees of unicast tunnels for multicast distribution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76559B1 (en) * 1999-12-28 2006-07-11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System, device,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label switched paths across multiple autonomous systems
CN1507230A (zh) * 2002-12-10 2004-06-23 ��Ϊ�������޹�˾ 一种多协议标签交换虚拟专用网的实现方法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67483B (zh) * 2011-12-15 2016-02-2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基于隧道的数据转发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3167483A (zh) * 2011-12-15 2013-06-1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基于隧道的数据转发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3166856A (zh) * 2011-12-19 2013-06-19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一种基于lisp协议的动态移动性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3166856B (zh) * 2011-12-19 2016-12-14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一种基于lisp协议的动态移动性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8111417B (zh) * 2013-08-15 2022-12-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转发mpls数据包的方法及装置
CN108111417A (zh) * 2013-08-15 2018-06-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转发mpls数据包的方法及装置
CN107786444A (zh) * 2016-08-31 2018-03-09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消息传输方法和控制器
CN109218258A (zh) * 2017-06-30 2019-01-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包传输方法及网关设备
CN109218258B (zh) * 2017-06-30 2021-0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包传输方法及网关设备
CN110519169B (zh) * 2019-08-30 2021-11-26 成都安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层复用网络报文头部的方法
CN110519169A (zh) * 2019-08-30 2019-11-29 成都安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层复用网络报文头部的方法
CN111343096A (zh) * 2020-02-21 2020-06-26 深圳市风云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标地分离报文转发方法、设备、交换芯片和存储介质
CN111343096B (zh) * 2020-02-21 2023-12-15 深圳市风云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标地分离报文转发方法、设备、交换芯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28298A2 (en) 2012-11-28
EP2528298A4 (en) 2015-04-29
US8750301B2 (en) 2014-06-10
WO2011103781A2 (zh) 2011-09-01
WO2011103781A3 (zh) 2012-09-07
EP2528298B1 (en) 2016-04-06
US20120314714A1 (en) 2012-12-13
CN102170386B (zh) 2016-0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70386A (zh) 身份标识与位置分离的实现方法、系统及数据封装方法
CN110912795B (zh) 一种传输控制方法、节点、网络系统及存储介质
US20220376987A1 (en) Segment routing: pce driven dynamic setup of forwarding adjacencies and explicit path
US7082140B1 (en) System, device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a label switched path across a non-MPLS compliant segment
EP2997699B1 (en) Segment routing mapping server for ldp/sr interoperability
US7817637B2 (en) Network switching system
EP2974176B1 (en) Segment routing: pce driven dynamic setup of forwarding adjacencies and explicit path
US7558268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mbining forwarding tables in a distributed architecture router
EP2135394B1 (en) MPLS transport network scheme
CN101958830B (zh) 一种网络部署系统及其映射和数据转发方法
US11805010B2 (en) Signaling IP path tunnels for traffic engineering
CN102664788A (zh) Mpls l3vpn中ce双归链路保护的方法及系统
CN110224934A (zh) 一种利用统一sr标签栈进行报文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EP1753176A1 (en) A method for realizing route transmitting in the network
CN106341423A (zh)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
WO2003010923A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tunnel routes to protect paths established in a data network
CN100561978C (zh) 一种策略路由装置和方法
CN101719868A (zh) 一种lsp承载于te隧道的方法及装置
CN103379033A (zh) 报文转发方法和分组光传输网络设备
CN101286918A (zh) 虚拟专用网络系统及其数据处理方法
CN103841026A (zh) 一种路由器ip协议栈的vpn路由管理系统及方法
EP2832055B1 (en) Pseudowire groups in a packet switched network
CN106034075B (zh) 一种为vpn路由分配标签的方法及装置
CN101888336A (zh) 接入设备实现tdm业务中继的方法和接入设备
CN102340444B (zh) 一种身份标识与位置分离的报文封装和转发的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210

Termination date: 2021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