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68054B - 鞘氨醇单胞菌属菌株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鞘氨醇单胞菌属菌株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68054B
CN102168054B CN201110044056.3A CN201110044056A CN102168054B CN 102168054 B CN102168054 B CN 102168054B CN 201110044056 A CN201110044056 A CN 201110044056A CN 102168054 B CN102168054 B CN 1021680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itrogen
bacterial strain
cell
sphingol single
ammonia nitrog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4405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68054A (zh
Inventor
李正魁
周莉
王月明
潘静赟
王易超
范念文
陈祈春
吴凯
冯露露
吴宁梅
赵琳
周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11004405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68054B/zh
Publication of CN1021680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680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680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6805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工程、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鞘氨醇单胞菌属菌株及其对含氮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以及在受污染水源水中的处理应用。本发明涉及的鞘氨醇单胞菌菌株,分离自我国太湖水体,为本土菌种,生物安全性高;该菌株可以以CO2为碳源及能量或者以CO2和有机物为混合碳源和能量、氨氮或硝态氮为氮源的基础培养基中生长。其菌液、休眠细胞以及固定化菌株均可以将氨氮分解为亚硝酸盐氮,同时可以将氨氮转化为氮气,既能够作为脱氮微生物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氮,又能够将氨氮转化为氮气,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对氨氮的降解速度快,适用于含氮工业废水、含氮生活污水以及受污染水源水处理。

Description

鞘氨醇单胞菌属菌株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工程、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鞘氨醇单胞菌属菌株及其对含氮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以及在受污染水源水中处理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大量增加,其中含氮废水的排放也急剧增加,导致我国主要河流、五大淡水湖及近海水体富营养化,藻类水华频繁暴发。进入水体的氨氮被氧化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消耗大量氧气,降低了水体质量,严重危害着水生生态系统安全。同时,超标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也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面对越来越严重的水体氮污染状况,加强和深化废水脱氮技术的研究,尤其是筛选高效脱氮微生物、开发新型脱氮技术具有实际意义和价值。目前,纯种高效脱氮微生物的筛选,因其脱氮速率快,脱氮效果好,能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途径进行脱氮,并且对COD具有一定的去除效果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和重视。而对于具有革新脱氮工艺、生态安全性的微生物菌种的筛选更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生物脱氮技术方向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开发新的工艺技术、优化反应器;其次,筛选高效脱氮微生物。改进的成果主要有:1)开发出了亚硝酸盐型硝化反硝化技术(SHARON工艺、OLAND工艺)、同时硝化反硝化技术、厌氧氨氧化技术(SHARON-ANOMMOX工艺、CANON工艺、OLAND工艺)、好氧脱氨技术。其中,短程脱氮技术因其具有显著的优点受到了研究者的重视,短程脱氮是在脱氮过程中仅将氨氮氧化成亚硝酸盐,然后进行短程反硝化,相比于全程脱氮需要将氨氮及亚硝酸盐氧化,产物是硝酸盐,这一过程大大节约了碳源、能耗以及基建和运行费用、减少反应容积。由于其具有上述各种优点,短程硝化技术已成为生物脱氮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2)筛选出可应用于环境治理的各种微生物菌种;目前,国内外在微生物应用于环境治理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分离出各种微生物菌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集中于鞘氨醇单胞菌对难降解有机物降解、养殖废水中和土壤中的应用(如李华等, 2010年,化工环保,固定化Acinetobacter sp. XA05和Sphingomonas sp. FG03降解苯酚;黄海东等,2010,天津农学院学报,菌株 N3和 TP-3 的分类鉴定及保水效果研究;何丽媛,2010,环境科学学报,混合菌对原油的降解及其降解性能的研究),申请了部分国家发明专利(鞘氨醇单胞菌属菌株及其在葱醒染料废水脱色中的应用,发明专利号:ZL 200410020832.6;少动鞘氨醇单胞菌在鳗鲡养殖中的应用,专利申请号:200510083414 . 6;红树植物根际促生固氮菌(DZY-N56 )及其应用,专利申请号:200810028955. 2;减少亚硝胺类的微生物和用其减少亚硝胺类的方法;专利号:ZL 03810579. 9)。
迄今为止,虽然筛选出多种环境治理微生物菌种,但其应用却主要集中在有机废水尤其是含难降解有机物废水的处理方面。而在废水脱氮新技术-短程脱氮方面,主要通过亚硝化控制技术——控制温度、DO、pH值、游离氨浓度(FA)等条件筛选出氨氧化细菌,淘汰亚硝酸盐氧化细菌,实现亚硝酸盐积累。但这些方法同时也存在控制条件苛刻和容易向全程硝化转化的缺点,从而局限了其应用。而通过采用微生物技术筛选出的短程高效脱氮微生物较少(水生丛毛单胞菌属菌株及其在废水生物脱氮中的应用,发明专利号:ZL200810020649.4),因此,筛选高效脱氮效果、具有生态安全性的微生物菌种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为含氮废水的生物处理提供高效的短程硝化-反硝化菌制剂,强化含氮废水的脱氮处理,从自然界中分离出的一株鞘氨醇单胞菌属菌,分离自我国太湖水体,为本土菌种,生物安全性高,能够以CO2为碳源及能量或者以CO2和有机物为混合碳源和能量、氨氮或硝态氮为氮源生长,通过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氮,再将亚硝酸盐氮转化为氮气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对含氮废水具有高效的脱氮作用。在含氮废水脱氮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本发明提供的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sp. LZW3,于2011年1月30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其保藏号CGMCC No . 4589。
该鞘氨醇单胞菌属菌株是从太湖水体水生植物根区、太湖水体敞水区以及太湖沉积物中采集、分离得到。
具体筛选步骤如下:
用预先灭菌的分层水样采集器,采集太湖沉积物界面以上不同深度的水样0.25L,分装于预先灭菌的棕色玻璃瓶;用预先灭菌的彼得森采泥器(1/16m2)采集太湖表层沉积物(厚度约为10cm),放入已灭菌的不锈钢容器中;用预先灭菌的针管(15cm×1.5cm)采集太湖水生植物根区水样,装于预先灭菌的棕色玻璃瓶,上述样品取样后立即封口,作为菌源进行分离,富集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将水样加到氨氧化细菌富集培养基中 (氨氧化细菌培养基成分为(NH4)2SO0.2g,K2HPO0.1g,MgSO0.05g,NaCl 0.2g,FeSO0.04g,CaCO0.5g,H2O 100ml,pH值7.2,其中培养基在121℃湿热灭菌20min后使用),置于摇床上在28℃条件下培养48h。 然后再转到氨氧化细菌的固体培养基中,固体培养基成分为(NH4)2SO0.2g,K2HPO0.1g,MgSO0.05g,NaCl 0.2g,FeSO0.04g,CaCO0.5g,琼脂2g,H2O 100ml,pH值7.2,将扩培后的菌种进行平板划线初步分离,平板在28℃培养48h。根据平板上长出的单个微生物,选择其中长势较好的进行再次富集培养。最后在固体培养基上反复进行平板划线分离,分离出一株对氨氮和亚硝酸盐氮具有高效降解能力的鞘氨醇单胞菌属菌株。
该鞘氨醇单胞菌属菌株在pH 值6.5~8.5 培养基介质中培养,适合的生长温度为25~35 ℃ ;其细菌学形态特征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尺寸为0.5~1.0×1~3 μm,无鞭毛,好氧或厌氧,接触酶阳性,氧化酶阳性,以CO2为碳源及能量或者以CO2和有机物为混合碳源和能量、氨氮或硝态氮为氮源生长。
该菌在固体培养基上28℃ 培养15~20 天,菌落小,呈圆形,边缘光滑,表面光滑,菌体呈现淡黄色,极易挑起。
依据该菌株形态学以及分子生物学分析,可鉴定其为鞘氨醇单胞菌属的菌株。用PCR 仪(GeneAmp , PCR system 9700 )进行扩增反应。扩增反应体积为:10×Taq聚合酶反应缓冲液5μL,dNTP(20mmol/L)5μL,5'端和3'端引物(25pmol/μL)各2μL,Mg2+(25mmol/L)6 μL,菌体DNA(约50ng/μL)1μL,Taq DNA聚合酶(5U/μL)0.5μL,H2O28.5μL,总体积50μL。反应条件为:首轮循环94℃变形2min;在接94℃30s,50℃30s,72℃1min,30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min。1.5%的琼脂糖凝胶,EB染色后紫外检测。通过Blast 程序进行同源性比较,表明该菌株与Sphingomonas sp. 相似度高达99%以上、可重复性99%。
本发明的鞘氨醇单胞菌属菌株对氨氮的降解能力极强,经该菌株作用后,氨氮在可见光区最大吸收峰(412nm)消失,从而降低废水中的氨氮浓度。
该鞘氨醇单胞菌属菌株通过将亚硝酸盐氮转化为氮气,使得亚硝酸盐氮在可见光区最大吸收峰(540nm)消失,从而降低废水中的亚硝酸盐氮。
该鞘氨醇单胞菌属菌株既可在富营养培养基中生长,也可在以CO2为碳源及能量或者以CO2和有机物为混合碳源和能量、氨氮或硝态氮为氮源的基础培养基中生长。
本发明的鞘氨醇单胞菌属菌株,可以用新鲜培养的生长期菌种或是固定化菌株对氨氮进行降解处理。
本发明的鞘氨醇单胞菌属菌株,可以用新鲜培养的生长期菌种或是固定化菌株先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氮,然后将亚硝酸盐氮转化为氮气,通过短程硝化-反硝化作用对含氮废水进行高效降解处理。
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鞘氨醇单胞菌属菌株,分离自我国太湖水体,为本土菌种,生物安全性高,能够以C02为碳源和能量或者以CO2和有机物为混合碳源和能量、氨氮或者硝态氮为氮源生长,对氨氮和亚硝酸盐具有较强的转化能力,降解速度快,降解率高达90%以上。该菌株可作为游离生物菌制剂或固定化菌株,投加到现有的废水处理系统中,对含氮废水进行短程硝化-反硝化处理,提高原处理系统的反应效率,降低能耗,缩短反应时间,增强原处理系统的处理能力和效率,在工业水、生活污水处理以及受污染水源水净化中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
附图说明
图1. 鞘氨醇单胞菌属菌株去除氨氮能力
-▲-进水氨氮浓度(mg/L),-□-出水氨氮浓度(mg/L),-◆-氨氮去除率(100%) 
图2. 鞘氨醇单胞菌属菌株去除亚硝酸盐能力(葡萄糖和CO2为混合碳源)
-▲-进水亚硝酸盐浓度(mg/L),-□- 出水亚硝酸盐浓度(mg/L) ,-▼-亚硝酸盐去除率
图3. 鞘氨醇单胞菌属菌株去除亚硝酸盐能力(乙酸钠和CO2为混合碳源)
-▲-进水亚硝酸盐浓度(mg/L),-□- 出水亚硝酸盐浓度(mg/L) ,-▼-亚硝酸盐去除率
图4. 鞘氨醇单胞菌属菌株硝化-反硝化去除氨氮能力
-■-进水氨氮浓度(mg/L),-▲-出水氨氮浓度(mg/L),-△-出水亚硝酸盐浓度(mg/L),-●-氨氮去除率
图5.实验反应装置,(1).流化床;(2).取样口;(3).转子流量计;(4).空压机;(5).增压泵;(6).循环水槽;(7).加热装置
图6. 流化床系统对含氨氮废水短程硝化的应用
-■-进水氨氮浓度,-○-出水氨氮浓度,-▲-亚硝化率,-◆-氨氮去除率
图7. 流化床系统对含亚硝酸盐氮有机废水短程反硝化的应用
-■-进水亚硝酸盐浓度,-●-出水亚硝酸盐浓度, -▲-氮负荷速率
图8. 流化床系统对含氨氮有机废水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应用
-▲-进水氨氮浓度,-○-出水氨氮浓度,-●-氨氮去除率,-△-出水硝酸盐浓度,-■-总氮去除率
图9固定化鞘氨醇单胞菌对太湖水源地总氮的去除应用研究
-■-空白,-●-微生物, -▲-植物,—▼-植物+微生物
图10 固定化鞘氨醇单胞菌对太湖水源地氨氮的去除应用研究
-■-空白,-●-微生物, -▲-植物,—▼-植物+微生物。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的鞘氨醇单胞菌属菌株的筛选步骤:
用预先灭菌的分层水样采集器,采集太湖沉积物界面以上不同深度的水样0.25L,分装于预先灭菌的棕色玻璃瓶;用预先灭菌的彼得森采泥器(1/16m2)采集太湖表层沉积物(厚度约为10cm),放入已灭菌的不锈钢容器中;用预先灭菌的针管(15cm×1.5cm)采集太湖水生植物根区水样,装于预先灭菌的棕色玻璃瓶,上述样品取样后立即封口,作为菌源进行分离,富集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将水样加到氨氧化细菌富集培养基中 (氨氧化细菌培养基成分为(NH4)2SO0.2g,K2HPO0.1g,MgSO0.05g,NaCl 0.2g,FeSO0.04g,CaCO0.5g,H2O 100ml,pH值7.2,其中培养基在121℃湿热灭菌20min后使用),置于摇床上在28℃条件下培养48h。 然后再转到氨氧化细菌的固体培养基中,固体培养基成分为(NH4)2SO0.2g,K2HPO0.1g,MgSO0.05g,NaCl 0.2g,FeSO0.04g,CaCO0.5g,琼脂2g,H2O 100ml,pH值7.2,将扩培后的菌种进行平板划线初步分离,平板在28℃培养48h。根据平板上长出的单个微生物,选择其中长势较好的进行再次富集培养。最后在固体培养基上反复进行平板划线分离,分离出一株对氨氮和亚硝酸盐氮具有高效降解能力的鞘氨醇单胞菌属菌株。
该鞘氨醇单胞菌属菌株在pH 值6.5~8.5 培养基介质中培养,适合的生长温度为25~35 ℃ ;其细菌学形态特征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尺寸为0.5~1.0×1~3 μm,无鞭毛,好氧或厌氧,接触酶阳性,氧化酶阳性,以CO2为碳源及能量或者以CO2和有机物为混合碳源和能量、氨氮或硝态氮为氮源生长。
该菌在固体培养基上28℃ 培养15~20 天,菌落小,呈圆形,边缘光滑,表面光滑,菌体呈现淡黄色,极易挑起。
依据该菌株形态学以及分子生物学分析,可鉴定其为鞘氨醇单胞菌属的菌株。用PCR 仪(GeneAmp , PCR system 9700 )进行扩增反应。扩增反应体积为:10×Taq聚合酶反应缓冲液5μL,dNTP(20mmol/L)5μL,5'端和3'端引物(25pmol/μL)各2μL,Mg2+(25mmol/L)6μL,菌体DNA(约50ng/μL)1μL,Taq DNA聚合酶(5U/μL)0.5μL,H2O28.5μL,总体积50μL。反应条件为:首轮循环94℃变形2min;在接94℃30s,50℃30s,72℃1min,30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min。1.5%的琼脂糖凝胶,EB染色后紫外检测。通过Blast 程序进行同源性比较,表明该菌株与Sphingomonas sp. 相似度高达99%以上、可重复性99%。
制备鞘氨醇单胞菌属菌株的细胞液体培养物:
挑取固体培养基上的鞘氨醇单胞菌属菌株单菌落于装有灭菌的液体培养基中,于28℃, pH 7.5 , 80r/min,进行好氧培养48h,取培养好的菌液1ml 接种在装有100 ml 含氨氮( 100 mg/L)的基础培养基的250 ml 锥形瓶中,28℃, pH 7.5 , 80r/min,进行好氧培养48 h,即为鞘氨醇单胞菌属菌株的细胞液体培养物。
制备固定化鞘氨醇单胞菌:
采用亲水性玻璃态单体丙烯酸羟乙酯(HEA)、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与蒸馏水按照一定的体积比混合均匀,在-63℃~-95℃温度条件下,用剂量为1×103Gy~1×106Gy的高能射线辐照形成生物相容性固定化共聚物多孔载体,加入经活化培养进入对数生长期的鞘氨醇单胞菌属菌液,使之吸附于固定化载体表面并通过增殖进入多孔载体内部实现固定化。
实施例2
本发明在富营养培养基中对氨氮降解研究的应用,其步骤如下:
[1] 在250ml的锥形瓶中加入50ml富营养培养基(氨氮浓度为100mg/L)。
[2] 将实施例1 制得的鞘氨醇单胞菌属菌株的细胞液体培养物加入上述[1]的锥形瓶中,28℃, 80r/min , 好氧培养。每隔2 小时取样测定。图1 为鞘氨醇单胞菌属菌株在富集培养基中降解氨氮情况。从图1可以看出,菌体少量的生长足以使氨氮降解,接种6 小时后,氨氮的去除率接近100 %。
实施例3
本发明在以葡萄糖和CO2为混合碳源,亚硝酸盐为氮源培养基中对亚硝酸盐降解研究的应用, 其步骤如下:
[1] 将实施例1中的培养基换为以葡萄糖和CO2为混合碳源,亚硝酸盐为氮源的基础培养基(亚硝酸盐浓度为100mg/L)
[2] 将实施例1 制得的鞘氨醇单胞菌属菌株的细胞液体培养物加入上述[1]的锥形瓶中,28℃, 80r/min , 厌氧培养。每隔2 小时取样测定。图2 为鞘氨醇单胞菌属菌株在富集培养基中降解亚硝酸盐情况。从图2可以看出,菌体少量的生长足以使亚硝酸盐降解,接种12 小时后,亚硝酸盐的去除率接近100 %。
实施例4
本发明在以乙酸钠和CO2为混合碳源,亚硝酸盐为氮源培养基中对亚硝酸盐降解研究的应用, 其步骤如下:
[1] 将实施例1中的培养基换为以乙酸钠和CO2为混合碳源,亚硝酸盐为氮源的基础培养基(亚硝酸盐浓度为100mg/L)
[2] 将实施例1 制得的鞘氨醇单胞菌属菌株的细胞液体培养物加入上述[1]的锥形瓶中,28℃, 80r/min , 厌氧培养。每隔2 小时取样测定。图3 为鞘氨醇单胞菌属菌株在富集培养基中降解亚硝酸盐情况。从图3可以看出,菌体少量的生长足以使亚硝酸盐降解,接种12 小时后,亚硝酸盐的去除率接近96 %。
实施例5
本发明在以葡萄糖和CO2为混合碳源,氨氮为氮源培养基中进行硝化-反硝化脱氮的应用, 其步骤如下:
[1] 将实施例1中的培养基换为以葡萄糖和CO2为混合碳源,氨氮为氮源的基础培养基(氨氮浓度为100mg/L)
[2] 将实施例1 制得的鞘氨醇单胞菌属菌株的细胞液体培养物加入上述[1]的锥形瓶中,28℃, 80r/min , 好氧-厌氧培养。每隔2 小时取样测定。图4为鞘氨醇单胞菌属菌株在富集培养基中降解氨氮情况。从图4可以看出,菌体少量的生长足以使氨氮降解,接种12 小时后,出水中的氨氮浓度很低,亚硝酸盐浓度也低,系统脱氮率达到78.62%,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达到脱氮的目的。
实施例6
本发明在实验室模拟流化床反应器中对含氨氮废水短程硝化的应用,其步骤如下:
[1] 图5为实验室模拟的流化床反应器。实验在有效容积为1.7L(内径8cm,高50cm)并带有保温夹套(夹套内通30±1℃的水)的流化床反应器中进行,将实施例1制备的鞘氨醇单胞菌属菌株的固定化菌株投入反应器中,固定化颗粒的填充率为10%,采用模拟废水间歇式进水,同时进行曝气,调节空气流量,定时从反应器取出水样,分析其中的NH4 +-N、NO2 --N和NO3 --N的浓度,并按下式计算氨氮去除速率和亚硝化率:
氨氮去除率=(NH4 +-N进水- NH4 +-N出水)/ NH4 +-N进水
亚硝化率= NO2 -N出水/( NO2 -N出水+ NO3 -N出水)/ t×100%   
 [2] 实验进水分别为110、160、210 mg/L 三种氨氮负荷条件,在30℃,曝气量为250ml/min条件下进行反应,24个小时后取样测定。图6是系统进水氨氮浓度、氨氮去除率和氮负荷速率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三种氨氮负荷条件下,氨氮去除率和亚硝化率虽然在每次负荷提升后出现略微下降,但很快上升并稳定在较高水平,分别达到95%和90%以上。降解的氨氮几乎全部转化为亚硝酸盐氮,亚硝化率维持在90%以上,短程硝化效果明显。
实施例7
本发明在实验室模拟流化床反应器中对含亚硝酸盐氮和有机废水短程反硝化的应用,其步骤如下:
[1] 图5为实验室模拟的流化床反应器。实验在有效容积为1.7L(内径8cm,高50cm)并带有保温夹套(夹套内通30±1℃的水)的流化床反应器中进行,将实施例1制备的鞘氨醇单胞菌属菌株的固定化菌株投入反应器中,固定化颗粒的填充率为10%,采用模拟废水间歇式进水,调节空气流量为60ml/min,造成一定扰动,定时从反应器取出水样,分析其中的NH4 +-N、NO2 --N和NO3 --N的浓度,并按下式计算氮负荷速率:
氮负荷速率=                                                
Figure 979519DEST_PATH_IMAGE001
(mg/(l·h))
[2] 实验设计进水亚硝酸盐浓度依次为20、50、75、100、200、300mg/L,控制pH=7.2,TOC/N=6,溶解氧<2mg/l,以亚硝酸钠作为进水基质,葡萄糖为有机碳源,以亚硝酸盐氮减少90%为反应周期结束标志,重新配水。结果如图7所示,亚硝酸盐浓度<100mg/L时,48h以内氮的去除率在99%以上;浓度>100 mg/L时, 48h也可达90%以上的去除率,氮负荷速率随着负荷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实现了短程反硝化,达到了脱氮的目的。
实施例8
本发明在实验室模拟流化床反应器中对含氨氮和有机废水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应用,其步骤如下:
[1] 图5为实验室模拟的流化床反应器。实验在有效容积为1.7L(内径8cm,高50cm)并带有保温夹套(夹套内通30±1℃的水)的流化床反应器中进行,将实施例1制备的鞘氨醇单胞菌属菌株的固定化菌株投入反应器中,固定化颗粒的填充率为10%,采用模拟废水间歇式进水,定时从反应器取出水样,分析其中的NH4 +-N、NO2 --N和NO3 --N的浓度。
[2] 将含氨氮浓度为100mg/L和一定量葡萄糖(TOC=100mg/L)的废水加入反应器中,在30℃,曝气量为250ml/min条件下进行反应,24个小时后取样测定。图8是系统进水氨氮浓度、氨氮去除率和氮负荷速率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每周期24个小时反应后,出水中的氨氮浓度很低,亚硝酸盐浓度也低,系统脱氮率达到75.43%,实现了短程硝化—反硝化,达到脱氮的目的。
实施例9
本发明在太湖水源地修复中的应用研究,其步骤如下:
将实施例1制备的鞘氨醇单胞菌属菌株的固定化菌株放入太湖贡湖上山水源地实验围隔中,实验共设置四组对照试验,A组为空白对照 ,B组种植沉水植物伊乐藻,C组为固定化鞘氨醇单胞菌,D组为沉水植物伊乐藻加固定化鞘氨醇单胞菌,分别考察沉水植物、固定化鞘氨醇单胞菌、沉水植物加固定化鞘氨醇单胞菌对水源地水质净化效果。 
实验于2010年7月至2010年11月连续进行,分别监测总氮、氨氮、硝氮、亚硝氮等数据。结果表明,实验期间该技术对总氮去除率最高达74%、氨氮达到92%(图9,图10),对于总氮去除效果而言,沉水植物+固定化鞘氨醇单胞菌的效果好于固定化鞘氨醇单胞菌组,固定化鞘氨醇单胞菌组的效果好于植物组,氨氮也有同样的结果。根据水质氮素数据,表明了利用固定化鞘氨醇单胞菌强化净化技术对贡湖水源地进行水质净化能够取得良好的脱氮效果,能够有效减轻湖泊的富营养化状况,预防湖泊富营养化的发生。

Claims (5)

1.一种鞘氨醇单胞菌属菌株,其特征在于鞘氨醇单胞菌属菌株为Sphingomonas sp. LZW3,其细菌学形态特征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尺寸为0.5~1.0 × 1~3 μm,无鞭毛,好氧或厌氧,接触酶阳性,氧化酶阳性,以CO2为碳源及能量或者以CO2和有机物为混合碳源和能量、氨氮或硝态氮为氮源的基础培养基中生长,该菌株于2011 年1月30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其保藏号CGMCC No . 4589。
2.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鞘氨醇单胞菌属菌株,其特征为该菌株是游离生物菌制剂或固定化菌株。
3.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鞘氨醇单胞菌属菌株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鞘氨醇单胞菌属菌株在废水生物脱氮的短程硝化-反硝化中的应用。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鞘氨醇单胞菌属菌株在受污染水源水净化中的应用。
CN201110044056.3A 2011-02-24 2011-02-24 鞘氨醇单胞菌属菌株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680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44056.3A CN102168054B (zh) 2011-02-24 2011-02-24 鞘氨醇单胞菌属菌株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44056.3A CN102168054B (zh) 2011-02-24 2011-02-24 鞘氨醇单胞菌属菌株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68054A CN102168054A (zh) 2011-08-31
CN102168054B true CN102168054B (zh) 2012-12-12

Family

ID=444893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44056.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68054B (zh) 2011-02-24 2011-02-24 鞘氨醇单胞菌属菌株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6805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43918A (zh) * 2012-04-25 2012-08-22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一种基于属特异性引物-pcr结合链霉素抗性平板特异性分离鞘氨醇单胞菌的方法及其专用引物
CN103305443B (zh) * 2013-06-14 2015-04-22 于美香 一种修复含氨氮工业污水的制剂及方法
CN103484412B (zh) * 2013-10-14 2015-02-04 青岛蔚蓝生物集团有限公司 一株少动鞘氨醇单胞菌
CN104711211B (zh) * 2015-02-13 2017-09-22 中蓝连海设计研究院 一种食异源鞘氨醇菌lh‑n22及其微生物菌剂与用途
CN104988195A (zh) * 2015-08-03 2015-10-21 呼伦贝尔东北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淀粉糖的生产方法
CN105174491B (zh) * 2015-09-25 2017-06-30 南京润中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水体除臭的微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732132A (zh) * 2016-01-20 2016-07-06 杭州富阳高博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复合微生物制剂有效分解农业废弃物的方法
CN105524870A (zh) * 2016-01-20 2016-04-27 杭州富阳高博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促进秸秆降解的环保制剂产品
CN107399818A (zh) * 2017-08-15 2017-11-28 广东高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养殖污水生态消纳处理法
CN108728372B (zh) * 2018-04-27 2020-06-12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一株异氧氨同化的鞘氨醇单胞菌lpn080及其微生物制剂与应用
CN109576170A (zh) * 2018-08-30 2019-04-05 常州大学 一株高效硫氧化菌在含硫化黑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CN112280719A (zh) * 2020-11-19 2021-01-29 江苏海洋大学 海胆鞘氨醇单胞菌n-ly-1及其用途
CN113699058A (zh) * 2021-07-19 2021-11-26 华东师范大学 一种耐盐耐热氨氧化细菌及分离方法和应用
CN114908002A (zh) * 2022-04-14 2022-08-16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生物纳米硒强化复合菌株及其应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79796A (zh) * 2007-04-06 2008-10-08 阮承迈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方法
CN101338282A (zh) * 2007-07-02 2009-01-07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一种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细菌及其培养方法和用途
CN101348772A (zh) * 2008-02-19 2009-01-21 南京大学 水生丛毛单胞菌属菌株及其在废水生物脱氮中的应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79796A (zh) * 2007-04-06 2008-10-08 阮承迈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方法
CN101338282A (zh) * 2007-07-02 2009-01-07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一种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细菌及其培养方法和用途
CN101348772A (zh) * 2008-02-19 2009-01-21 南京大学 水生丛毛单胞菌属菌株及其在废水生物脱氮中的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68054A (zh) 2011-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68054B (zh) 鞘氨醇单胞菌属菌株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Zhang et al. Autohydrogenotrophic denitrification of drinking water using a polyvinyl chloride hollow fiber membrane biofilm reactor
Shi et al. Pretreatment of saline antibiotic wastewater using marine microalga
CN100537746C (zh) 具有好氧反硝化性能的戴尔福特菌及其处理废水的方法
CN104673710A (zh) 红球菌菌株及其应用
Bolaños et al. Phenol degradation in horizontal-flow anaerobic immobilized biomass (HAIB) reactor under mesophilic conditions
CN104911130A (zh) 一株具有脱氮能力的盐单胞菌及其应用
CN101348772B (zh) 水生丛毛单胞菌属菌株及其在废水生物脱氮中的应用
Wu et al. Effect of salinity on the activity, settling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of activated sludge in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 treating synthetic saline wastewater
CN103103153B (zh) 一株具有脱氮除磷效果的厌氧反硝化聚磷菌及其应用
CN101386823B (zh) 一株特效厌氧反硝化菌及其处理废水的方法
Wang et al. Using low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ultrasound to enhance start-up and operation performance of Anammox process inoculat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sludge
Li et al. A study of the treatment of high-salt chromium-containing wastewater by the photocatalysis-constructed wetland combination method
CN102776140B (zh) 一株耐冷假单胞菌Den-05及其筛选方法和应用
CN110699285B (zh) 一种巴利阿里假单胞菌及其在处理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中的应用
CN103114062A (zh) 一株具有脱氮除磷双重能力的反硝化聚磷菌及其应用
CN101891356B (zh) 零污泥排放的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方法
Pinpatthanapong et al. Effects of high-strength landfill leachate effluent on stress-induced microalgae lipid production and post-treatment micropollutant degradation
Nagi et al. Bioremediation of coke plant wastewater from steel industry with mixed activated sludge–microalgal consortium in lab‐scale semi‐continuous mode.
Nancharaiah et al. Removal and biotransformation of U (VI) and Cr (VI) by aerobically grown mixed microbial granules
Alitaleshi et al. Performance of rice husk biocarrier on ammonia nitrogen removal in the MBBR treating aquaculture wastewater using biological attached growth process: Performance and kinetic study
CN115353210B (zh) 短小芽孢杆菌lzp02在处理养猪废水中的应用
CN110184223B (zh) 一种能去除养殖污水中氨氮的开塞利节杆菌及其应用
CN106591181A (zh) 一种迈索尔节杆菌及其在净化海水养殖含氮废水中的应用
CN102220265B (zh) 一株反硝化细菌及其在水体中与湿地植物协同脱氮的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12

Termination date: 2017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