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60312B - 移动台 - Google Patents

移动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60312B
CN102160312B CN200980136950.4A CN200980136950A CN102160312B CN 102160312 B CN102160312 B CN 102160312B CN 200980136950 A CN200980136950 A CN 200980136950A CN 102160312 B CN102160312 B CN 1021603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part
mode
wireless access
dft
ofdm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3695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60312A (zh
Inventor
岸山祥久
丹野元博
佐和桥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1603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603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603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603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89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different transmission schemes, at least one of them being a diversity transmission sche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14Peak power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04L27/2627Modulators
    • H04L27/2634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 or 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IDFT] modulator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ircuits for modulation
    • H04L27/2636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 or 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IDFT] modulator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ircuits for modulation with FFT or DFT modulators, e.g. standard single-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C-FDMA] transmitter or DFT sprea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DFT-SOFD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iscrete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实施方式的移动台构成为进行MIMO通信,其包括:控制部,构成为基于使用的发送频带宽以及在MIMO通信中利用的发送流数目的至少一方,决定要应用的无线接入方式。

Description

移动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构成为进行MIMO(多输入多输出)通信的移动台。
背景技术
在LTE(第八版)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重视通过减少PAPR(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峰值与平均功率比)来确保覆盖范围,因而采用单载波传输方式(DFT扩频(DFT-Spread)OFDM方式、即(SC)-FDMA方式)。
另一方面,当前,在3GPP中推进着标准化的“高级LTE(LTE-Advanced)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研究导入多载波传输方式。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现状中没有研究以下问题,即在高级LTE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如何组合使用现有的多载波传输和单载波传输,则能够在传输特性的改善以及无线资源分配的灵活性的观点上提供最佳的通信。
因此,本发明鉴于上述的课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多载波传输和单载波传输进行组合,从而能够在传输特性的改善以及无线资源分配的灵活性的观点上提供最佳的通信的移动台。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第1特征是构成为进行MIMO通信的移动台,其要点在于,包括:控制部,构成为基于使用的发送频带宽以及在所述MIMO通信中利用的发送流数目的至少一方,决定要应用的无线接入方式。
在本发明的第1特征中,所述控制部也可以构成为,基于所述要应用的无线接入方式,决定要发送的参照信号的结构。
在本发明的第1特征中,所述控制部也可以构成为,从OFDM方式、集群化DFT扩频OFDM(Clustered DFT-Spread OFDM)方式、多载波DFT-S-OFDM方式、DFT扩频OFDM方式中的至少两个中选择所述要应用的无线接入方式。
在本发明的第1特征中,所述控制部也可以构成为,在选择了集群化DFT扩频OFDM方式作为所述要应用的无线接入方式的情况下,以集群为单位决定要使用的预编码矢量。
在本发明的第1特征中,所述控制部也可以构成为,在选择了多载波DFT-S-OFDM方式作为所述要应用的无线接入方式的情况下,以DFT为单位决定要使用的预编码矢量。
发明效果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移动台,其对多载波传输和单载波传输进行组合,从而能够在传输特性的改善以及无线资源分配的灵活性的观点上提供最佳的通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台的功能方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台的功能块中的进行多载波传输的功能的一例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台的功能块中的进行多载波传输的功能的一例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台的功能块中的进行多载波传输的功能的一例的图。
图5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台中应用的无线接入方式的组合的一例的图。
图6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台中应用的无线接入方式的组合的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台中应用的无线接入方式的组合的一例的图。
图8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台中应用的无线接入方式的组合的一例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台的种类(category)的一例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台中的导频信号的发送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台中的导频信号的发送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12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台中使用的预编码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13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台中使用的预编码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1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台的效果的图。
图1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台的效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台的结构)
参照图1至图13,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台UE的结构。本实施方式的移动台UE能够在高级LTE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其构成为能够进行MIMO通信。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移动台UE包括开关10、DFT(Discrete FourierTransform;离散傅里叶变换)11、S/P(Serial-to-Parallel Converter;串并行转换器)12、副载波映射部13、脉冲整形滤波器14、IFFT(Inversed Fast FourierTransform;快速傅里叶反变换)15、CP(Cyclic Prefix;循环前缀)插入部16、控制部20。
在本实施方式的移动台UE中,用于单载波传输方式(即,DFT-SpreadOFDM方式)的系统由DFT11、副载波映射部13、脉冲整形滤波器14和IFFT15构成。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的移动台UE中,用于多载波传输方式的系统由S/P12、副载波映射部13、脉冲整形滤波器14和IFFT15构成。
这里,作为用于多载波传输方式的系统,可以使用如图2所示那样的用于OFDM方式的系统,也可以使用如图3所示那样的用于集群化DFT扩频OFDM方式的系统,也可以使用如图4所示那样的用于多载波DFT-S-OFDM方式的系统。
开关10构成为,根据来自控制部20的切换指示,切换要将所输入的编码数据码元输入到单载波传输方式的系统或者用于多载波传输方式的系统的哪一个。
另外,多载波映射部13,在用于单载波传输方式的系统中只能进行对于连续的副载波的映射,但在用于多载波传输方式的系统中还能够进行对于不连续的副载波的映射。
控制部20构成为,控制图1所示那样的移动台UE的功能。这里,控制部20构成为,基于使用的发送频带宽以及在MIMO通信中利用的发送流数目的至少一方,决定要应用的无线接入方式,并基于该决定,发送对于开关10的切换指示。
例如,控制部20可以根据图5所示的“使用的发送频带宽”和“在MIMO通信中利用的发送流数目”的组合,决定要应用的无线接入方式。
这时,在“使用的发送频带宽”为“20MHz以下”,并且“在MIMO通信中利用的发送流数目”为“1”的情况下,控制部20选择集群化DFT扩频OFDM方式作为要应用的无线接入方式。
此外,在“使用的发送频带宽”为“比20MHz宽”,并且“在MIMO通信中利用的发送流数目”为“1”的情况下,控制部20选择集群化DFT扩频OFDM方式作为要应用的无线接入方式。
此外,在“使用的发送频带宽”为“20MHz以下”,并且“在MIMO通信中利用的发送流数目”为“2以上”的情况下,控制部20选择OFDM方式作为要应用的无线接入方式。
进而,在“使用的发送频带宽”为“比20MHz宽”,并且“在MIMO通信中利用的发送流数目”为“2以上”的情况下,控制部20选择OFDM方式作为要应用的无线接入方式。
即,根据图5所示的组合,控制部20可以不根据使用的发送频带宽,而基于在MIMO通信中利用的发送流数目来决定要应用的无线接入方式。
结果,只具备一个发送天线的移动台UE,除了LTE(第八版)方式中所需的能力之外,仅支持“集群化功能(Clustered Function)”即可(不需要支持OFDM方式)。
此外,控制部20也可以根据图6所示的“使用的发送频带宽”和“在MIMO通信中利用的发送流数目”的组合,决定要应用的无线接入方式。
这时,在“使用的发送频带宽”为“20MHz以下”,并且“在MIMO通信中利用的发送流数目”为“1”的情况下,控制部20选择集群化DFT扩频OFDM方式作为要应用的无线接入方式。
此外,在“使用的发送频带宽”为“比20MHz宽”,并且“在MIMO通信中利用的发送流数目”为“1”的情况下,控制部20选择集群化DFT扩频OFDM方式作为要应用的无线接入方式。
此外,在“使用的发送频带宽”为“20MHz以下”,并且“在MIMO通信中利用的发送流数目”为“2以上”的情况下,控制部20选择集群化DFT扩频OFDM方式作为要应用的无线接入方式。
进而,在“使用的发送频带宽”为“比20MHz宽”,并且“在MIMO通信中利用的发送流数目”为“2以上”的情况下,控制部20选择OFDM方式作为要应用的无线接入方式。
结果,大部分的移动台UE,除了LTE(第八版)方式中所需的能力之外,仅支持“集群化功能(Clustered Function)”即可(不需要支持OFDM方式)。
例如,控制部20也可以根据图7所示的“使用的发送频带宽”和“在MIMO通信中利用的发送流数目”的组合,决定要应用的无线接入方式。
这时,在“使用的发送频带宽”为“20MHz以下”,并且“在MIMO通信中利用的发送流数目”为“1”的情况下,控制部20选择DFT扩频OFDM方式作为要应用的无线接入方式。
此外,在“使用的发送频带宽”为“比20MHz宽”,并且“在MIMO通信中利用的发送流数目”为“1”的情况下,控制部20选择OFDM方式作为要应用的无线接入方式。
此外,在“使用的发送频带宽”为“20MHz以下”,并且“在MIMO通信中利用的发送流数目”为“2以上”的情况下,控制部20选择OFDM方式作为要应用的无线接入方式。
进而,在“使用的发送频带宽”为“比20MHz宽”,并且“在MIMO通信中利用的发送流数目”为“2以上”的情况下,控制部20选择OFDM方式作为要应用的无线接入方式。
结果,对于在LTE(第八版)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不支持的通信,都能够由OFDM方式来支持。
例如,控制部20也可以根据图8所示的“使用的发送频带宽”和“在MIMO通信中利用的发送流数目”的组合,决定要应用的无线接入方式。
这时,在“使用的发送频带宽”为“20MHz以下”,并且“在MIMO通信中利用的发送流数目”为“1”的情况下,控制部20选择集群化DFT扩频OFDM方式作为要应用的无线接入方式。
此外,在“使用的发送频带宽”为“比20MHz宽”,并且“在MIMO通信中利用的发送流数目”为“1”的情况下,控制部20选择集群化DFT扩频OFDM方式作为要应用的无线接入方式。
此外,在“使用的发送频带宽”为“20MHz以下”,并且“在MIMO通信中利用的发送流数目”为“2以上”的情况下,控制部20选择集群化DFT扩频OFDM方式或者OFDM方式作为要应用的无线接入方式。
进而,在“使用的发送频带宽”为“比20MHz宽”,并且“在MIMO通信中利用的发送流数目”为“2以上”的情况下,控制部20选择OFDM方式作为要应用的无线接入方式。
图9表示应用图8所示的组合时的移动台UE的种类(category)。根据图9可知,只具备一个发送天线的移动台UE只要支持集群化DFT扩频OFDM方式即可。
此外,控制部20也可以构成为,基于要应用的无线接入方式,决定要发送的参照信号(Reference Signal)的结构。
例如,如图10(a)所示,在应用DFT扩频OFDM方式的情况下,控制部20可以决定为,对于发送天线#1用的参照信号和发送天线#2用的参照信号,进行应用了不同的CAZAC序列的循环移位(Cyclic Shift)(频域的相位旋转)的正交复用。
另一方面,如图10(a)所示,在应用OFDM方式的情况下,控制部20可以决定为,对于发送天线#1用的参照信号和发送天线#2用的参照信号,进行向不同的副载波位置的映射的正交复用。
此外,如图11(a)所示,控制部20也可以决定为,对于发送天线#1用的参照信号和发送天线#2用的参照信号,进行基于码元间正交序列的复用(在两个码元之间改变码{1,1}、{1,-1}而进行的复用)。
进而,如图11(b)所示,控制部20也可以决定为,对于发送天线#1至发送天线#4用的参照信号,进行基于上述的不同的CAZAC序列的循环移位和向不同的副载波位置的映射和码元间正交序列的组合的复用。
此外,控制部20也可以构成为,在选择了集群化DFT扩频OFDM方式作为要应用的无线接入方式的情况下,如图12所示,以集群为单位决定要使用的预编码矢量。
结果,能够防止由于频率选择性预编码,导致每个集群的PAPR过度劣化。
此外,控制部20也可以构成为,在选择了多载波DFT-S-OFDM方式作为要应用的无线接入方式的情况下,如图13所示,以DFT为单位选择要使用的预编码矢量。
结果,能够防止由于频率选择性预编码,导致每个DFT的PAPR过度劣化。
(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台的作用和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台UE,在应用OFDM方式、集群化DFT扩频OFDM方式或者多载波DFT-S-OFDM方式的情况下,能够实现非连续的无线资源(例如,A1以及A2)的分配。
尤其,如图14所示,在使用的发送频带宽内分配了用于PUCCH(PhysicalUp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无线资源的情况下,这样的作用和效果非常有效。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台UE,在应用了OFDM方式的情况下,根据OFDM方式对于多路径干扰的优越的抗干扰性,在MIMO通信中能够改善吞吐量特性。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台UE,在应用了OFDM方式的情况下,根据OFDM方式对于最大似然估计(MLD:Maximum Likelyhood Detection)接收的兼容性,能够实现基于高精度的信号分离的特定改善。
图15(a)以及图15(b)表示在4乘4(4-by-4)MIMO通信以及2乘2MOMO通信中,对使用利用了MLD的OFDM方式(多载波传输方式)时的吞吐量和使用利用了SIC的DS-CDMA方式(单载波传输方式)时的吞吐量进行比较的实验结果。
根据图15(a)以及图15(b)可知,使用利用了MLD的OFDM方式(多载波传输方式)时的吞吐量,明显高于使用利用了SIC的DS-CDMA方式(单载波传输方式)时的吞吐量。
另外,上述的移动台UE的动作可以由硬件实施,也可以由处理器所执行的软件模块来实施,也可以通过两者的组合来实施。
软件模块可以设置在RAM(随机存取存储器)、闪速存储器、ROM(只读存储器)、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盘、CD-ROM等任意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该存储介质与处理器连接,使得该处理器能够对该存储介质读写信息。此外,该存储介质也可以被集成在处理器中。此外,该存储介质以及处理器也可以被设置在ASIC内。该ASIC也可以被设置在移动台UE内。此外,该存储介质以及处理器也可以作为分立元件(discrete component)而被设置在移动台UE内。
以上,利用上述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本发明不限于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能够作为修正以及变更方式来实施而不脱离由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所确定的本发明的宗旨以及范围。因此,本说明书的记载是以例示说明为目的,对于本发明不具有任何限制性的意义。

Claims (4)

1.一种移动台,构成为进行MIMO(多输入多输出)通信,其特征在于,该移动台包括:
控制部,构成为基于使用的发送频带宽以及在所述MIMO通信中利用的发送流数目的至少一方,决定要应用的无线接入方式,
所述控制部在选择了多载波DFT-S-OFDM方式作为所述要应用的无线接入方式的情况下,以DFT为单位决定要使用的预编码矢量,并且以所述DFT为单位使用不同的预编码矢量,
所述控制部进行决定,使得对于各个发送天线的参考信号,进行应用了不同的CAZAC序列的循环移位的正交复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进行决定,使得对于各个发送天线的参考信号,进行基于所述不同的CAZAC序列的循环移位和向不同的副载波位置的映射和码元间正交序列的组合的复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构成为,从OFDM方式、集群化DFT扩频OFDM方式、所述多载波DFT-S-OFDM方式、DFT扩频OFDM方式中的至少两个中选择所述要应用的无线接入方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在选择了集群化DFT扩频OFDM方式作为所述要应用的无线接入方式的情况下,以集群为单位决定要使用的预编码矢量。
CN200980136950.4A 2008-09-22 2009-09-18 移动台 Active CN1021603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42909/08 2008-09-22
JP2008242909A JP5238426B2 (ja) 2008-09-22 2008-09-22 移動局
PCT/JP2009/066346 WO2010032815A1 (ja) 2008-09-22 2009-09-18 移動局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60312A CN102160312A (zh) 2011-08-17
CN102160312B true CN102160312B (zh) 2015-04-29

Family

ID=420396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36950.4A Active CN102160312B (zh) 2008-09-22 2009-09-18 移动台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630366B2 (zh)
EP (1) EP2333996B1 (zh)
JP (1) JP5238426B2 (zh)
KR (1) KR20110063476A (zh)
CN (1) CN102160312B (zh)
PL (1) PL2333996T3 (zh)
WO (1) WO201003281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15559B2 (ja) 2009-09-25 2014-06-11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および通信装置
JP5622840B2 (ja) * 2010-04-05 2014-11-12 パナソニック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送信装置、送信電力制御方法及び送信判定方法
JP5708345B2 (ja) 2011-07-26 2015-04-30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US8649307B1 (en) * 2011-08-02 2014-02-11 Xilinx, Inc. Mobile communication with modes for single carrier and spatial and frequency multiplexing
US10009209B2 (en) 2013-03-28 2018-06-2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generalized multi-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US10397947B2 (en) 2016-08-12 2019-08-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aptive waveform selec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1923918B2 (en) 2018-07-27 2024-03-0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antenna communicatio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39730A (en) * 1994-01-11 1996-07-23 Ericsson Ge Mobile Communications Inc. TDMA/FDMA/CDMA hybrid radio access methods
CN101147334B (zh) 2005-03-30 2012-07-18 富士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1258701B (zh) 2005-09-07 2011-08-17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自适应无线电/调制装置、接收器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方法
PL2078402T3 (pl) * 2006-11-01 2012-05-31 Qualcomm Inc Wspólne wykorzystanie schematów multipleksowania pojedynczej-nośnej i wielu-nośnych dla komunikacji bezprzewodowej
CN101212288B (zh) * 2006-12-28 2010-12-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ofdma系统中上行多用户空分复用方法
CN101127548A (zh) * 2007-08-18 2008-02-20 姜永权 非协作虚拟mimo技术
JP5213586B2 (ja) * 2008-08-25 2013-06-19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及び基地局装置並びに通信制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hannel Estimation for DFT precoded OFDMA with blockwise and interleaved subcarrier allocation;Anja Sohl等;《InternationalOFD-Workshop(inOWo)》;20060831(第11期);正文第1页第1栏第1段-第2页第2栏第25行 *
Views on UL Hybrid Radio Access Scheme in LTE-Advanced;NTT DOCOMO,INC.;《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54,R1-083016》;20080822;正文第3页-第7页及附图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074760A (ja) 2010-04-02
CN102160312A (zh) 2011-08-17
EP2333996A1 (en) 2011-06-15
PL2333996T3 (pl) 2018-08-31
US8630366B2 (en) 2014-01-14
KR20110063476A (ko) 2011-06-10
JP5238426B2 (ja) 2013-07-17
WO2010032815A1 (ja) 2010-03-25
EP2333996B1 (en) 2018-06-13
EP2333996A4 (en) 2012-05-09
US20110216850A1 (en) 2011-09-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078402B1 (en) Joint use of multi-carrier and single-carrier multiplexing scheme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9252933B2 (en) Resource allocation including a DC sub-carri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160312B (zh) 移动台
US772943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ybrid CDM OFDMA wireless transmission
US750884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ilot signal transmission
JP5153009B2 (ja) アンテナパンクチャによるビーム形成
CN108123778A (zh) 传输及传输配置方法、装置及基站、终端
EP2277295A2 (en) Radio access method for reduced papr
KR20050053907A (ko)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접속 방식을 사용하는 이동 통신시스템에서 서브 캐리어 할당 방법
US20060187887A1 (en) Wireless multiple access system for suppressing inter-cell interference
EP2348659B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associated method
JP2007174652A (ja) 直交周波数分割多重接続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パイロットサブキャリアのグルーピング方法
WO2006118433A1 (en) Adaptive data multiplexing method in ofdma system and transmission/reception apparatus thereof
JP6718523B2 (ja)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US10321458B2 (en) Method for allocating frequency resourc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N101124749B (zh) 用于抑制小区间干扰的无线多路接入系统
Djamel PAPR Comparison of OFDMA, LFDMA and IFDM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