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58648A - 影像截取装置及影像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影像截取装置及影像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58648A
CN102158648A CN2011100290903A CN201110029090A CN102158648A CN 102158648 A CN102158648 A CN 102158648A CN 2011100290903 A CN2011100290903 A CN 2011100290903A CN 201110029090 A CN201110029090 A CN 201110029090A CN 102158648 A CN102158648 A CN 1021586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res
module
low
foc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2909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58648B (zh
Inventor
周怡廷
何硕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nQ Co Ltd
BenQ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enQ Co Ltd
BenQ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nQ Co Ltd, BenQ Corp filed Critical BenQ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02909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58648B/zh
Publication of CN1021586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586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586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5864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mage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关于一种影像截取装置及影像处理方法。影像截取装置包含影像截取模组、计算模组及影像处理模组。影像截取模组同时截取分别对应于不同对焦长度的复数张影像,并将每张影像分别分割为复数个格子区,以计算每个格子区的锐利值。计算模组从该复数张影像中选取第一影像及第二影像,并计算第一影像与第二影像中每个格子区的锐利值的差值。当计算模组所得到的差值大于预设值时,影像处理模组对第一影像、第二影像或由第一影像与第二影像所合成的合成影像的对应格子区执行模糊化影像处理程序。相较于先前技术,本发明的影像截取装置以及影像处理方法,可轻易地拍摄出具有“主体清晰、背景模糊”的“浅景深”效果的照片。

Description

影像截取装置及影像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影像截取装置及影像处理方法,特别是关于一种能够自动拍摄出具有“浅景深”效果的照片的影像截取装置以及应用于该影像截取装置的影像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影像科技不断地进步以及摄影器材持续地推陈出新,各种不同类型及规格的数位相机已广为一般消费大众运用于日常生活以及工作需求上,成为消费市场上一项相当普及的电子产品。
在拍摄照片时,拍摄者为了能够清楚掌握拍摄的主体,时常希望能够拍摄出“主体清晰、背景模糊”的照片,也就是所谓“浅景深”(shallow depth of field)的效果。一般而言,在相机的操作上,若想要达到“浅景深”的效果,通常需要同时满足下列几项重要的条件:大光圈、长焦距、被摄主体与背后及前面的景物之间均需保持一定的距离。
然而,由于一般消费性数位相机的“实体焦距”比起传统单眼相机而言仍小了很多,并且若数位相机欲使用大光圈的镜头,其价格势必相当昂贵,因此,一般的消费者仍难以轻易地通过消费性数位相机拍摄出具有“浅景深”效果的照片。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影像截取装置以及应用于影像截取装置的影像处理方法,以解决前述先前技术中所遭遇到的种种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为一种应用于影像截取装置的影像处理方法,其包含下列步骤:(a)在预览模式中执行自动对焦程序,并同时截取分别对应于不同对焦长度的复数张低解析度影像;(b)分别将每张该低解析度影像分割为复数个格子区,并计算每个格子区的锐利值;(c)完成该自动对焦程序后,拍摄一张高解析度影像,该高解析度影像对应于该复数张低解析度影像中的第一低解析度影像,其中该高解析度影像与该第一低解析度影像具有相同的对焦长度以及相同数量的格子区;(d)从该复数张低解析度影像中选取不同于步骤(c)对焦长度的第二低解析度影像,并计算该第一低解析度影像与该第二低解析度影像中的每个格子区的锐利值的差值;以及(e)当步骤(d)的该差值大于预设值时,对该高解析度影像的对应格子区执行模糊化影像处理程序。
根据所述的影像处理方法,在步骤(b)中,该低解析度影像所分割成的该复数张格子区的数量为9n个,n为正整数。
根据所述的影像处理方法,在步骤(a)中,当执行该自动对焦程序时,在该影像截取装置的显示荧幕上显示有一对焦框,该对焦框显示于该显示荧幕上的大小、形状或位置可依使用者操作而选定。
根据所述的影像处理方法,在步骤(d)中,只计算该第一低解析度影像与该第二低解析度影像中位于该对焦框范围外的格子区的锐利值的差值。
根据所述的影像处理方法,在执行步骤(a)之前,使用者可通过该影像截取装置选择该模糊化影像处理程序执行后所产生的影像模糊化效果的强度。
根据所述的影像处理方法,若使用者所选择的影像模糊化效果为高,则在步骤(d)中,该第二低解析度影像为该复数张低解析度影像中与步骤(c)对焦长度差异最大者。
根据所述的影像处理方法,若使用者所选择的影像模糊化效果为低,则在步骤(d)中,该第二低解析度影像为该复数张低解析度影像中与步骤(c)对焦长度相近者。
根据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影像截取装置的影像处理方法,其包含下列步骤:(a)完成自动对焦程序后,拍摄复数张高解析度影像;(b)将每张该高解析度影像分割为复数个格子区,并计算每个格子区的锐利值;(c)从该复数张高解析度影像中选取分别对应于不同对焦长度的第一高解析度影像及第二高解析度影像,并计算该第一高解析度影像与该第二高解析度影像中的每个格子区的锐利值的差值;以及(d)当步骤(c)的该差值大于预设值,对该第一高解析度影像、该第二高解析度影像或由该第一高解析度影像与该第二高解析度影像所合成的合成高解析度影像的对应格子区执行模糊化影像处理程序。
根据所述的影像处理方法,在步骤(b)中,该高解析度影像所分割成的该复数张格子区的数量为9n个,n为正整数。
根据所述的影像处理方法,在执行步骤(a)之前,当执行该自动对焦程序时,在该影像截取装置的显示荧幕上显示有一对焦框,该对焦框显示于该显示荧幕上的大小、形状或位置可依使用者操作而选定。
根据所述的影像处理方法,在步骤(c)中,只计算该第一高解析度影像与该第二高解析度影像中位于该对焦框范围外的格子区的锐利值的差值。
根据所述的影像处理方法,在执行步骤(a)之前,使用者可通过该影像截取装置选择该模糊化影像处理程序执行后所产生的影像模糊化效果的强度。
根据所述的影像处理方法,若使用者所选择的影像模糊化效果为高,则在步骤(c)中,该第二高解析度影像为该复数张高解析度影像中与该第一高解析度影像的对焦长度差异最大者。
根据所述的影像处理方法,若使用者所选择的影像模糊化效果为低,则在步骤(c)中,该第二高解析度影像为该复数张高解析度影像中与该第一高解析度影像的对焦长度相近者。
根据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提供一种影像截取装置,其包含影像截取模组、计算模组以及影像处理模组。该影像截取模组用以同时截取分别对应于不同对焦长度的复数张影像,并将每张该影像分别分割为复数个格子区,以计算每个格子区的锐利值;该计算模组耦接至该影像截取模组,用以从该复数张影像中选取第一影像及第二影像,并计算该第一影像与该第二影像中的每个格子区的锐利值的差值;该影像处理模组耦接至该计算模组,当该计算模组所得到的该差值大于预设值时,该影像处理模组对该第一影像、该第二影像或由该第一影像与该第二影像所合成的合成影像的对应格子区执行模糊化影像处理程序。
根据所述的影像截取装置,该影像截取装置进一步包含:储存模组,耦接至该影像截取模组,用以储存该第一影像与该第二影像;显示模组,耦接至该影像处理模组,当执行该自动对焦程序时,在该显示模组上显示有一对焦框,该对焦框显示于该显示模组上的大小、形状或位置可依使用者操作而选定;以及强度选择模组,耦接至该影像处理模组,用以供使用者选择该影像处理模组执行该模糊化影像处理程序后所产生的影像模糊化效果的强度。
根据所述的影像截取装置,该计算模组只计算该第一影像与该第二影像中位于该对焦框范围外的格子区的锐利值的差值。
根据所述的影像截取装置,当使用者通过该强度选择模组所选择的影像模糊化效果为高,则该计算模组从该复数张影像中所选取的该第二影像为与该第一影像的对焦长度差异最大者;当使用者通过该强度选择模组所选择的影像模糊化效果为低,则该计算模组从该复数张影像中所选取的该第二影像为与该第一影像的对焦长度差异相近者。
根据所述的影像截取装置,该复数张影像为该影像截取模组在预览模式中执行自动对焦程序并同时截取的分别对应于不同对焦长度的复数张低解析度影像。
相较于先前技术,根据本发明的影像截取装置以及应用于该影像截取装置的影像处理方法,将自动对焦程序中所截取的对应于不同对焦长度的复数张低解析度影像,或完成自动对焦程序后所拍摄的复数张高解析度影像分割为复数个格子区,并计算每个格子区的锐利值后,再自动根据计算结果对高解析度影像或其合成影像的部分格子区执行模糊化影像处理程序,使得拍摄者在拍摄时不需进行复杂的操作步骤,而影像截取装置亦不需额外执行其他繁复的处理程序,即可通过本发明的影像截取装置以及应用于该影像截取装置的影像处理方法轻易地拍摄出具有“主体清晰、背景模糊”的“浅景深”效果的照片。
此外,通过本发明的影像截取装置以及应用于该影像截取装置的影像处理方法亦可让使用者在预览模式下即能事先观看到最后拍摄出的照片的浅景深效果,并通过触控荧幕或按钮的方式进行细部的调整,藉以使得最后拍摄出的照片达到最佳的“浅景深”效果。
关于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具体实施方式及附图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绘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的影像截取装置的功能方块图。
图2绘示在预览模式中执行自动对焦程序时截取对应于不同对焦长度的复数张低解析度影像的示意图。
图3绘示影像截取模组将低解析度影像L1分割为81个格子区的示意图。
图4绘示计算模组计算第三帧影像与第二帧影像中的每个格子区的锐利值的差值的结果。
图5绘示当影像截取装置执行自动对焦程序时,在显示模组上显示有对焦框的示意图。
图6绘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例的影像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7绘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例的影像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为一种影像截取装置。于实际应用中,该影像截取装置可以是一台具有拍照功能的数位相机、手机或其他电子装置,并无特定的限制。请参阅图1,图1绘示该影像截取装置的功能方块图。
如图1所示,影像截取装置1包含影像截取模组10、计算模组12、影像处理模组14、储存模组16、显示模组18及强度选择模组20。其中,计算模组12耦接影像截取模组10;影像处理模组14耦接计算模组12;储存模组16耦接影像截取模组10及计算模组12;显示模组18耦接影像处理模组14及计算模组12;强度选择模组20耦接影像处理模组14。
接下来,将分别就影像截取装置1的各模组所具备的功能进行详细的说明。
于此实施例中,影像截取模组10用以同时截取分别对应于不同对焦长度的复数张影像,并将每张影像分别分割为复数个格子区,以计算每个格子区的锐利值。需说明的是,上述的复数张影像可以是影像截取模组10在预览模式中执行自动对焦程序时所截取的对应于不同对焦长度的复数张低解析度影像,也可以是影像截取模组10在完成自动对焦程序后所拍摄的复数张高解析度影像。储存模组16可以是DRAM或其他任何型式的记忆体,用以储存该些低解析度影像或该些高解析度影像,并无特定的限制。
实际上,上述的低解析度影像可以是具有较低解析度(640x480)的VGA格式影像;上述的高解析度影像可以是具有较高解析度的影像格式,例如解析度为(1920x1080)的1080p格式影像,但不以此为限。
假设该复数张影像是影像截取模组10在预览模式中执行自动对焦程序时所截取的对应于不同对焦长度的复数张低解析度影像,于自动对焦程序中,影像截取装置1将会自动地由最远的无限大(∞)焦距长度开始进行扫瞄至最近的焦距长度0,并决定出此时最佳的焦距长度为何。举例而言,如图2所示,影像截取模组10即会分别在某些焦距长度下截取具有低解析度(VGA格式)的第一帧影像(焦距长度=∞)L1、第二帧影像(焦距长度=5米)L2、第三帧影像(焦距长度=1米)L3及第四帧影像(焦距长度=50厘米)L4,但不以此为限。
接着,影像截取模组10即会将该些低解析度影像L1~L4分别分割为复数个格子区,并分别计算每个格子区的锐利值。于一较佳实施例中,低解析度影像所分割成的该复数张格子区的数量为9n个,n为正整数。如图3所示,低解析度影像L1被分割成92=81个格子区G,但不以此为限。实际上,影像截取模组10究竟要将该些低解析度影像L1~L4分割为多少个格子区端视拍摄者实际需求而定,当然若将格子区分割得愈细,最后得到的影像效果可能会愈细致,但影像截取模组10亦需相对耗费较长的时间及较多的资源进行处理。
需注意的是,由于计算模组12后续还会进一步对于不同帧影像的相对应格子区进行锐利值的比对工作,故影像截取模组10需将该些低解析度影像L1~L4均分割为相同数目及大小的格子区,以利后续程序的进行。
完成上述自动对焦程序后,若上述的最佳焦距长度为1米,刚好对应于具有低解析度的第三帧影像L3,影像截取模组10将会依据最佳焦距长度(1米)拍摄一张高解析度影像并将其分割为与第三帧影像L3相同数量的格子区,故高解析度影像与第三帧影像L3具有相同的对焦长度及相同数量的格子区。
当影像截取模组10计算完该些低解析度影像L1~L4的每个格子区的锐利值后,计算模组12将会从第一帧影像L1、第二帧影像L2、第三帧影像L3及第四帧影像L4中选取对应于最佳焦距长度的第三帧影像L3以及其他三帧影像中的任一帧影像(亦即第一帧影像L1、第二帧影像L2或第四帧影像L4),并计算第三帧影像L3与另一帧影像(第一帧影像L1、第二帧影像L2或第四帧影像L4)中的每个格子区的锐利值的差值。
举例而言,假设计算模组12所选取的是第三帧影像L3与第二帧影像L2,计算模组12将会计算第三帧影像L3与第二帧影像L2中的每个格子区的锐利值的差值,其计算结果请参照图4。如图4所示,所有的格子区包含以斜线填满的格子区K以及无填满的格子区N,其中,以斜线填满的格子区K所代表的是该些格子区的锐利值的差值大于预设值,亦即位于第三帧影像L3与第二帧影像L2的格子区K内的影像相似度较低;至于无填满的格子区N所代表的是该些格子区的锐利值的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值,亦即位于第三帧影像L3与第二帧影像L2的格子区N内的影像相似度较高。实际上,上述的预设值的大小可依照实际需求而定,并无特定的限制。
由于格子区N内的影像相似度较高且格子区K内的影像相似度较低,代表格子区N内的影像很可能是欲清晰化的拍摄主体,而格子区K内的影像很可能是欲模糊化的背景或前景,因此,影像处理模组14即会根据图4所绘示的计算结果对高解析度影像中对应于背景或前景的格子区K执行模糊化影像处理程序,使其变得较为模糊,而至于高解析度影像中对应于拍摄主体的格子区N则维持原本的清晰度不变。
承上例,计算模组12并不一定要计算第三帧影像L3与第二帧影像L2中的每个格子区的锐利值的差值。如图5所示,当影像截取装置1执行自动对焦程序时,在影像截取装置1的显示模组18上显示有对焦框180,计算模组12可以只计算第三帧影像L3与第二帧影像L2中位于对焦框180范围外的格子区的锐利值的差值,故可节省部分运算的时间及资源。于实际应用中,对焦框180显示于显示模组18上的大小、形状或位置均可依使用者操作而选定,举例而言,对焦框180可以是传统的方形框或是任意形状的框,并无特定的限制。
至于强度选择模组20则是用以供使用者选择影像处理模组14执行模糊化影像处理程序后所产生的影像模糊化效果的强度,也就是说,使用者可以通过强度选择模组20来控制影像处理模组14将照片中的背景或前景模糊化的程度高低。当使用者通过强度选择模组20所选择的影像模糊化效果为高时,代表使用者希望让照片中的背景或前景变得非常模糊,因此,计算模组12将会选取对应于最佳焦距长度的第三帧影像L3以及与第三帧影像L3的对焦长度差异最大的第一帧影像L1,以计算两者格子区的锐利值的差值。
反之,当使用者通过强度选择模组20所选择的影像模糊化效果为低时,代表使用者并不希望让照片中的背景或前景变得太模糊,因此,计算模组12将会选取对应于最佳焦距长度的第三帧影像L3以及与第三帧影像L3的对焦长度差异相近的第二帧影像L2或第四帧影像L4,以计算两者格子区的锐利值的差值。
综上所述,影像截取装置1将自动对焦程序中所截取的对应于不同对焦长度的复数张低解析度影像分割为复数个格子区并计算每个格子区的锐利值后,再自动根据计算结果对高解析度影像的部分格子区执行模糊化影像处理程序。此外,使用者在预览模式下即能事先观看到低解析度影像拍摄出的照片的浅景深效果,并通过触控荧幕或按钮的方式进行细部的调整,藉以使得最后拍摄出高解析度影像的照片达到最佳的“浅景深”效果。
于另一例中,假设影像截取模组10在完成自动对焦程序后拍摄复数张高解析度影像,并将每张高解析度影像分别分割为复数个格子区,以计算每个格子区的锐利值。接着,计算模组12将会从该复数张高解析度影像中选取分别对应于不同对焦长度的第一高解析度影像及第二高解析度影像,并计算第一高解析度影像与第二高解析度影像中的每个格子区(或位于对焦框范围外的格子区)的锐利值的差值。
当计算模组12所得到的锐利值的差值大于预设值时,影像处理模组14即会对第一高解析度影像、第二高解析度影像或由第一高解析度影像与第二高解析度影像所合成的合成影像的对应格子区执行模糊化影像处理程序。也就是说,最后具有“浅景深”效果的照片并不一定是影像处理模组14直接对该两张高解析度影像的一进行模糊化处理的结果,也可以是先将该两张高解析度影像加以合成之后,再进行模糊化处理的结果。同样地,使用者亦可通过强度选择模组20来控制影像处理模组14将照片中的背景或前景模糊化的程度高低,于此不另行赘述。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为一种影像处理方法。于此实施例中,该影像处理方法应用于上述实施例所揭露的影像截取装置,例如具有拍照功能的数位相机、手机或其他电子装置,但不以此为限。
请参照图6,图6绘示该影像处理方法的流程图。首先,该方法执行步骤S10,使用者通过影像截取装置选择模糊化影像处理程序执行后所产生的影像模糊化效果的强度。
接着,该方法执行步骤S12,在预览模式中执行自动对焦程序,并同时截取分别对应于不同对焦长度的复数张低解析度影像。实际上,当执行自动对焦程序时,在影像截取装置的显示荧幕上显示有对焦框,并且对焦框显示于显示荧幕上的大小、形状或位置可依使用者操作而选定。
然后,该方法执行步骤S14,分别将每张低解析度影像分割为复数个格子区,并计算每个格子区的锐利值。实际上,低解析度影像所分割成的该复数张格子区的数量可以是9n个,n为正整数,但不以此为限。
接着,当自动对焦程序完成后,该方法执行步骤S16,拍摄一张高解析度影像。需说明的是,该高解析度影像对应于该复数张低解析度影像中的第一低解析度影像,其中该高解析度影像与该第一低解析度影像具有相同的对焦长度以及相同数量的格子区。
之后,该方法执行步骤S18,从该复数张低解析度影像中选取不同于第一低解析度影像的对焦长度的第二低解析度影像,并计算第一低解析度影像与第二低解析度影像中的每个格子区的锐利值的差值。实际上,于步骤S18,该方法并不一定要计算每个格子区的锐利值的差值,亦可只计算第一低解析度影像与第二低解析度影像中位于对焦框范围外的格子区的锐利值的差值。
此外,需说明的是,由于在步骤S10中,使用者已通过影像截取装置选择了模糊化影像处理程序执行后所产生的影像模糊化效果的强度,若使用者所选择的影像模糊化效果为高,则在步骤S18中所选取的第二低解析度影像应为该复数张低解析度影像中与第一低解析度影像的对焦长度差异最大者;若使用者所选择的影像模糊化效果为低,则在步骤S18中所选取的第二低解析度影像应为该复数张低解析度影像中与第一低解析度影像的对焦长度相近者。
当步骤S18所得的锐利值的差值大于预设值时,该方法执行步骤S20,对高解析度影像的对应格子区执行模糊化影像处理程序。也就是说,当某些格子区的锐利值的差值大于预设值时,代表该些格子区内的影像相似度较低,很可能是欲模糊化的背景或前景,因此,该方法即会根据类似图4的计算结果对高解析度影像中对应于背景或前景的该些格子区执行模糊化影像处理程序,使其变得较为模糊,而至于高解析度影像中对应于拍摄主体的格子区则维持原本的清晰度不变。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亦为一种影像处理方法。于此实施例中,该影像处理方法应用于上述实施例所揭露的影像截取装置,例如具有拍照功能的数位相机、手机或其他电子装置,但不以此为限。
请参照图7,图7绘示该影像处理方法的流程图。首先,该方法执行步骤S30,使用者通过影像截取装置选择模糊化影像处理程序执行后所产生的影像模糊化效果的强度。
接着,当影像截取装置完成自动对焦程序后,该方法执行步骤S32,拍摄复数张高解析度影像。实际上,当影像截取装置执行自动对焦程序时,在影像截取装置的显示荧幕上将会显示有对焦框,并且对焦框显示于显示荧幕上的大小、形状或位置均可依使用者操作而选定。
然后,该方法执行步骤S34,分别将每张高解析度影像分割为复数个格子区,并计算每个格子区的锐利值。实际上,高解析度影像所分割成的该复数张格子区的数量可以是9n个,n为正整数,但不以此为限。
接着,该方法执行步骤S36,从该复数张高解析度影像中选取分别对应于不同对焦长度的第一高解析度影像及第二高解析度影像,并计算第一高解析度影像与第二高解析度影像中的每个格子区的锐利值的差值。实际上,于步骤S36,该方法并不一定要计算每个格子区的锐利值的差值,亦可只计算第一高解析度影像与第二高解析度影像中位于对焦框范围外的格子区的锐利值的差值。
此外,需说明的是,由于在步骤S30中,使用者已通过影像截取装置选择了模糊化影像处理程序执行后所产生的影像模糊化效果的强度,若使用者所选择的影像模糊化效果为高,则在步骤S36中所选取的第二高解析度影像应为该复数张高解析度影像中与第一高解析度影像的对焦长度差异最大者;若使用者所选择的影像模糊化效果为低,则在步骤S36中所选取的第二高解析度影像应为该复数张高解析度影像中与第一高解析度影像的对焦长度相近者。
当步骤S36所得的锐利值的差值大于预设值时,该方法执行步骤S38,对第一高解析度影像、第二高解析度影像或由第一高解析度影像与第二高解析度影像所合成的合成高解析度影像的对应格子区执行模糊化影像处理程序。也就是说,当某些格子区的锐利值的差值大于预设值时,代表该些格子区内的影像相似度较低,很可能是欲模糊化的背景或前景,因此,该方法即会根据计算结果对该两张高解析度影像的一或其合成影像中对应于背景或前景的该些格子区执行模糊化影像处理程序,使其变得较为模糊,而至于其他对应于拍摄主体的格子区则维持原本的清晰度不变。
相较于先前技术,根据本发明的影像截取装置以及应用于该影像截取装置的影像处理方法,将自动对焦程序中所截取的对应于不同对焦长度的复数张低解析度影像,或完成自动对焦程序后所拍摄的复数张高解析度影像分割为复数个格子区,并计算每个格子区的锐利值后,再自动根据计算结果对高解析度影像或其合成影像的部分格子区执行模糊化影像处理程序,使得拍摄者在拍摄时不需进行复杂的操作步骤,而影像截取装置亦不需额外执行其他繁复的处理程序,即可通过本发明的影像截取装置以及应用于该影像截取装置的影像处理方法轻易地拍摄出具有“主体清晰、背景模糊”的“浅景深”效果的照片。
此外,通过本发明的影像截取装置以及应用于该影像截取装置的影像处理方法亦可让使用者在预览模式下即能事先观看到最后拍摄出的照片的浅景深效果,并通过触控荧幕或按钮的方式进行细部的调整,藉以使得最后拍摄出的照片达到最佳的“浅景深”效果。
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19)

1.一种应用于影像截取装置的影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下列步骤:
(a)在预览模式中执行自动对焦程序,并同时截取分别对应于不同对焦长度的复数张低解析度影像;
(b)分别将每张该低解析度影像分割为复数个格子区,并计算每个格子区的锐利值;
(c)完成该自动对焦程序后,拍摄一张高解析度影像,该高解析度影像对应于该复数张低解析度影像中的第一低解析度影像,其中该高解析度影像与该第一低解析度影像具有相同的对焦长度以及相同数量的格子区;
(d)从该复数张低解析度影像中选取不同于步骤(c)对焦长度的第二低解析度影像,并计算该第一低解析度影像与该第二低解析度影像中的每个格子区的锐利值的差值;以及
(e)当步骤(d)的该差值大于预设值时,对该高解析度影像的对应格子区执行模糊化影像处理程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该低解析度影像所分割成的该复数张格子区的数量为9n个,n为正整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中,当执行该自动对焦程序时,在该影像截取装置的显示荧幕上显示有一对焦框,该对焦框显示于该显示荧幕上的大小、形状或位置可依使用者操作而选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影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d)中,只计算该第一低解析度影像与该第二低解析度影像中位于该对焦框范围外的格子区的锐利值的差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执行步骤(a)之前,使用者可通过该影像截取装置选择该模糊化影像处理程序执行后所产生的影像模糊化效果的强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影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若使用者所选择的影像模糊化效果为高,则在步骤(d)中,该第二低解析度影像为该复数张低解析度影像中与步骤(c)对焦长度差异最大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影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若使用者所选择的影像模糊化效果为低,则在步骤(d)中,该第二低解析度影像为该复数张低解析度影像中与步骤(c)对焦长度相近者。
8.一种应用于影像截取装置的影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下列步骤:
(a)完成自动对焦程序后,拍摄复数张高解析度影像;
(b)将每张该高解析度影像分割为复数个格子区,并计算每个格子区的锐利值;
(c)从该复数张高解析度影像中选取分别对应于不同对焦长度的第一高解析度影像及第二高解析度影像,并计算该第一高解析度影像与该第二高解析度影像中的每个格子区的锐利值的差值;以及
(d)当步骤(c)的该差值大于预设值,对该第一高解析度影像、该第二高解析度影像或由该第一高解析度影像与该第二高解析度影像所合成的合成高解析度影像的对应格子区执行模糊化影像处理程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影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该高解析度影像所分割成的该复数张格子区的数量为9n个,n为正整数。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影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执行步骤(a)之前,当执行该自动对焦程序时,在该影像截取装置的显示荧幕上显示有一对焦框,该对焦框显示于该显示荧幕上的大小、形状或位置可依使用者操作而选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影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c)中,只计算该第一高解析度影像与该第二高解析度影像中位于该对焦框范围外的格子区的锐利值的差值。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影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执行步骤(a)之前,使用者可通过该影像截取装置选择该模糊化影像处理程序执行后所产生的影像模糊化效果的强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影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若使用者所选择的影像模糊化效果为高,则在步骤(c)中,该第二高解析度影像为该复数张高解析度影像中与该第一高解析度影像的对焦长度差异最大者。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影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若使用者所选择的影像模糊化效果为低,则在步骤(c)中,该第二高解析度影像为该复数张高解析度影像中与该第一高解析度影像的对焦长度相近者。
15.一种影像截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影像截取模组,用以同时截取分别对应于不同对焦长度的复数张影像,并将每张该影像分别分割为复数个格子区,以计算每个格子区的锐利值;
计算模组,耦接至该影像截取模组,用以从该复数张影像中选取第一影像及第二影像,并计算该第一影像与该第二影像中的每个格子区的锐利值的差值;以及
影像处理模组,耦接至该计算模组,当该计算模组所得到的该差值大于预设值时,该影像处理模组对该第一影像、该第二影像或由该第一影像与该第二影像所合成的合成影像的对应格子区执行模糊化影像处理程序。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影像截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影像截取装置进一步包含:
储存模组,耦接至该影像截取模组,用以储存该第一影像与该第二影像;
显示模组,耦接至该影像处理模组,当执行该自动对焦程序时,在该显示模组上显示有一对焦框,该对焦框显示于该显示模组上的大小、形状或位置可依使用者操作而选定;以及
强度选择模组,耦接至该影像处理模组,用以供使用者选择该影像处理模组执行该模糊化影像处理程序后所产生的影像模糊化效果的强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影像截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模组只计算该第一影像与该第二影像中位于该对焦框范围外的格子区的锐利值的差值。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影像截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使用者通过该强度选择模组所选择的影像模糊化效果为高,则该计算模组从该复数张影像中所选取的该第二影像为与该第一影像的对焦长度差异最大者;当使用者通过该强度选择模组所选择的影像模糊化效果为低,则该计算模组从该复数张影像中所选取的该第二影像为与该第一影像的对焦长度差异相近者。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影像截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复数张影像为该影像截取模组在预览模式中执行自动对焦程序并同时截取的分别对应于不同对焦长度的复数张低解析度影像。
CN201110029090.3A 2011-01-27 2011-01-27 影像截取装置及影像处理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586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29090.3A CN102158648B (zh) 2011-01-27 2011-01-27 影像截取装置及影像处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29090.3A CN102158648B (zh) 2011-01-27 2011-01-27 影像截取装置及影像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58648A true CN102158648A (zh) 2011-08-17
CN102158648B CN102158648B (zh) 2014-09-10

Family

ID=444398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29090.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58648B (zh) 2011-01-27 2011-01-27 影像截取装置及影像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58648B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25038A (zh) * 2012-02-10 2012-08-01 明基电通有限公司 影像撷取装置及影像处理方法
CN103366352A (zh) * 2012-03-30 2013-10-23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用于产生背景被虚化的图像的设备和方法
CN103516999A (zh) * 2012-06-20 2014-01-15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及图像处理装置
CN103856719A (zh) * 2014-03-26 2014-06-11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拍照方法及终端
CN103945210A (zh) * 2014-05-09 2014-07-23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一种实现浅景深效果的多摄像头拍摄方法
CN104092946A (zh) * 2014-07-24 2014-10-08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图像采集方法及图像采集装置
CN105163042A (zh) * 2015-08-03 2015-12-16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虚化处理深度图像的装置和方法
CN106303202A (zh) * 2015-06-09 2017-01-0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TWI584649B (zh) * 2016-05-25 2017-05-21 聚晶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擷取裝置及其漸進式對焦方法
CN107566723A (zh) * 2017-09-13 2018-01-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拍摄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933304A (zh) * 2019-11-27 2020-03-27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待虚化区域的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与终端设备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6670A (zh) * 2006-12-05 2008-06-11 华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景深包围拍摄方法及装置
CN101204083A (zh) * 2005-03-07 2008-06-18 德克索实验室 利用颜色数字图像对动作如锐度修改进行控制的方法
CN101276409A (zh) * 2007-03-27 2008-10-01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
US20080259172A1 (en) * 2007-04-20 2008-10-23 Fujifilm Corporatio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ickup method,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US20080309777A1 (en) * 2003-09-25 2008-12-18 Fuji Photo Film Co., Ltd. Method, apparatus and program for image processing
CN101470327A (zh) * 2007-12-26 2009-07-01 华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调整景深的方法
CN101713902A (zh) * 2008-09-30 2010-05-26 索尼株式会社 快速的相机自动聚焦
CN101764925A (zh) * 2008-12-25 2010-06-30 华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数字图像的浅景深模拟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309777A1 (en) * 2003-09-25 2008-12-18 Fuji Photo Film Co., Ltd. Method, apparatus and program for image processing
CN101204083A (zh) * 2005-03-07 2008-06-18 德克索实验室 利用颜色数字图像对动作如锐度修改进行控制的方法
CN101196670A (zh) * 2006-12-05 2008-06-11 华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景深包围拍摄方法及装置
CN101276409A (zh) * 2007-03-27 2008-10-01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
US20080259172A1 (en) * 2007-04-20 2008-10-23 Fujifilm Corporatio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ickup method,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CN101470327A (zh) * 2007-12-26 2009-07-01 华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调整景深的方法
CN101713902A (zh) * 2008-09-30 2010-05-26 索尼株式会社 快速的相机自动聚焦
CN101764925A (zh) * 2008-12-25 2010-06-30 华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数字图像的浅景深模拟方法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25038A (zh) * 2012-02-10 2012-08-01 明基电通有限公司 影像撷取装置及影像处理方法
CN103366352B (zh) * 2012-03-30 2017-09-22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用于产生背景被虚化的图像的设备和方法
CN103366352A (zh) * 2012-03-30 2013-10-23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用于产生背景被虚化的图像的设备和方法
CN103516999A (zh) * 2012-06-20 2014-01-15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及图像处理装置
CN103856719A (zh) * 2014-03-26 2014-06-11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拍照方法及终端
CN103945210A (zh) * 2014-05-09 2014-07-23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一种实现浅景深效果的多摄像头拍摄方法
CN104092946A (zh) * 2014-07-24 2014-10-08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图像采集方法及图像采集装置
CN106303202A (zh) * 2015-06-09 2017-01-0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163042A (zh) * 2015-08-03 2015-12-16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虚化处理深度图像的装置和方法
TWI584649B (zh) * 2016-05-25 2017-05-21 聚晶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擷取裝置及其漸進式對焦方法
US10051173B2 (en) 2016-05-25 2018-08-14 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Image pick-up apparatus and progressive auto-focus method thereof
CN107566723A (zh) * 2017-09-13 2018-01-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拍摄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566723B (zh) * 2017-09-13 2019-11-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拍摄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933304A (zh) * 2019-11-27 2020-03-27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待虚化区域的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与终端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58648B (zh) 2014-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58648B (zh) 影像截取装置及影像处理方法
CN110663245B (zh) 用于存储成像数据的重叠区以产生优化拼接图像的设备及方法
EP3346329B1 (e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9013592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presenting burst images
EP3053332B1 (en) Using a second camera to adjust settings of first camera
JP6263623B2 (ja) 画像生成方法及びデュアルレンズ装置
KR101766614B1 (ko) 저속 셔터 촬영 방법 및 그 촬영 장치
CN106550184B (zh) 照片处理方法及装置
US10051180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moving an obstructing object in a panoramic image
CN104580878A (zh) 电子装置以及自动效果方法
CN103973963B (zh) 图像获取装置及其图像处理方法
US20150098000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ynamic Image Composition Guidance in Digital Camera
CN102946513A (zh) 一种启动拍摄装置高动态范围功能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5574813B (zh)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0324532A (zh) 一种图像虚化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4836957A (zh) 一种照片拍摄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9089045A (zh) 一种基于多个摄像装置的摄像方法及设备及其终端
WO2018014517A1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4735353A (zh) 一种拍摄全景照片的方法及装置
WO2021145913A1 (en) Estimating depth based on iris size
CN105893578A (zh) 一种照片选择的方法及装置
US20220337744A1 (en) Camera system utilizing auxiliary image sensors
CN109618092B (zh) 一种拼接拍照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JP7320400B2 (ja) 映像演出処理装置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CN114071009B (zh) 一种拍摄方法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10

Termination date: 2019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