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56573B - 触摸屏电子设备及其可点触响应功能的定位方法 - Google Patents

触摸屏电子设备及其可点触响应功能的定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56573B
CN102156573B CN201110074057.2A CN201110074057A CN102156573B CN 102156573 B CN102156573 B CN 102156573B CN 201110074057 A CN201110074057 A CN 201110074057A CN 102156573 B CN102156573 B CN 1021565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response function
touch
distribution
function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7405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56573A (zh
Inventor
王庆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11007405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56573B/zh
Priority to PCT/CN2011/076782 priority patent/WO2012129863A1/zh
Publication of CN1021565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565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565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565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摸屏电子设备及其可点触响应功能的定位方法,上述触摸屏电子设备包括触摸屏驱动单元、显示单元、操作类型判定单元、分布策略管理单元以及操作单元;上述方法包括收集触点信息,根据上述触点信息及当前界面状态,判定当前操作类型,若当前操作类型为更改分布,则按照分布策略,使当前界面中的相应可点触响应功能单元围绕聚集中心分布;若当前操作类型为确认进入或退出,则启用或关闭相应可点触响应功能单元。本发明使得触摸屏电子设备增强了用户体验,使用户的操作更为连续,灵活。

Description

触摸屏电子设备及其可点触响应功能的定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摸屏电子设备及其可点触响应功能的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具有触摸屏的电子设备在现实生活及工作中已日趋增多,尤其在手持电子设备中,简单方便的触摸屏操作更日益成为主流,屏幕可点触响应功能(包括图标、按钮、文字等)单元的分布设计也越来越显得重要,尤其是为便于不同用户的不同操作习惯,可点触响应功能单元的合理分布成为用户体验的首要标杆。
目前我们所使用的绝大部分触摸屏电子设备的可点触响应功能单元基本上都是采用有规则且位置固定的分布方式,这种方式在一些特殊使用情况下往往带来很多不便。例如:一些大型设备的触摸屏,在很多情况下用户在使用时往往要移动位置或变化姿势才能触及到可点触响应功能单元;再例如常用的手持移动终端,当具有3.5寸以上16:9的触摸屏时,很多女性和青少年在单手使用时是无法直接触及屏幕上端部分的可点触响应功能的。这都需要使用者变化姿势或者改变连贯的操作方式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操作,这造成了用户使用体验的不可连续性,使得用户操作时需要不断改变姿势或者位置,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触摸屏电子设备及其可点触响应功能的定位方法,以解决现有触摸屏电子设备的可点触响应功能单元分布带来的操作不便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摸屏电子设备可点触响应功能的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收集触点信息;
根据上述触点信息及当前界面状态,判定当前操作类型,若当前操作类型为更改分布,则按照分布策略使当前界面中的相应可点触响应功能单元围绕聚集中心聚集分布;若当前触点操作类型为非更改分布操作,则可点触响应功能单元执行相应操作。
优选地,预先设置上述分布策略,包括可点触响应功能单元的分布方式和显示个数;其中,
上述分布方式包括系统默认优先级、过往使用率、过往使用时间、功能层级、功能名称以及自定义;
上述显示个数包括所有可点触响应功能单元、屏幕可显示数量以及自定义个数。
优选地,上述聚集中心为当前触点,或者为用户预先设置的与上述当前触点关联或不关联的点。
优选地,在根据所述触点信息及当前界面状态判定当前操作类型前,还判断所述触点信息是否符合操作要求。
优选地,初始状态下,上述可点触响应功能单元按照上述分布策略,以系统默认形式分布在界面中。
优选地,上述可点触响应功能单元的分布策略默认为:可点触响应功能单元以系统默认优先级分布,显示个数为所有可点触响应功能单元。
优选地,上述可点触响应功能单元包括图标、按钮以及文字。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触摸屏电子设备,包括触摸屏驱动单元、显示单元,上述设备还包括:操作类型判定单元、分布策略管理单元、操作单元,其中,
触摸屏驱动单元,用于收集触摸屏上的触点信息,并发送给操作类型判定单元;
操作类型判定单元,用于根据触点信息及当前界面状态,判断当前操作类型,并发送相应命令给上述分布策略管理单元或上述操作单元;
分布策略管理单元,用于根据当前界面状态以及分布策略,将当前界面中的相应可点触响应功能单元围绕聚集中心聚集排列,同时发送给上述显示单元显示;
操作单元,用于根据命令启用或关闭相应功能单元,并发送给上述显示单元显示。
优选地,上述分布策略管理单元,还用于提供用户设置接口及分布策略选项,并存储用户设置。
优选地,上述分布策略单元包括接口模块、排列模块以及存储模块,其中,
接口模块,用于提供用户设置接口及分布策略选项,并将用户设置发送给上述存储模块;
排列模块,用于将符合条件的可点触响应功能单元围绕聚集中心进行聚集排列,同时发送给显示单元显示;
存储模块,用于存储用户设置。
优选地,上述分布策略单元还包括记录模块和计算模块,其中,
记录模块,用于记录各可点触响应功能单元的使用次数及上一次启用时间;
计算模块,用于计算当前界面下显示单元可显示功能单元的个数。
本发明中,触摸屏电子设备的可点触响应功能单元采用传统分布方式和聚集中心分布方式想结合的方法,使得触摸屏电子设备增强了用户体验,使用户的操作更为连续,灵活;同时提高了用户的主观能动性,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相应的操作方式,满足了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增加了产品的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触摸屏电子设备的原理框图;
图2是本发明分布策略管理单元的原理框图;
图3是本发明触摸屏电子设备可点触响应功能的定位方法流程图;
图4是初始状态下可响应点触功能单元在界面中的分布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操作类型为更改分布且聚集中心为当前触点时的可响应点触功能单元分布显示转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操作类型为更改分布且聚集中心为用户自定义的点时的可响应点触功能单元分布显示转换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操作类型为确认进入时的可响应点触功能单元分布显示转换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是本发明触摸屏电子设备的原理框图,触摸屏电子设备1包括触摸屏驱动单元01、显示单元02、操作类型判定单元03、分布策略管理单元04、操作单元05,其中,
触摸屏驱动单元01,用于收集触摸屏上的触点信息,并发送给操作类型判断单元03;
操作类型判定单元03,用于根据触点信息及当前界面状态,判断当前操作类型,并发送相应命令给分布策略管理单元04或操作单元05;
当前操作类型为更改分布时,操作类型判定单元03发送更改分布命令给分布策略管理单元04,当前操作类型为确定进入或退出时,发送进入或退出相应功能命令给操作单元05。
分布策略管理单元04,用于提供用户设置接口及分布策略选项,并存储用户设置;或者根据当前界面状态以及分布策略,将当前界面中的相应可点触响应功能单元围绕聚集中心聚集排列,同时发送给显示单元02显示;
可点触响应功能单元围绕聚集中心聚集排列后,其位置暂时固化,且根据分布策略顺序越前距离聚集中心越近。
操作单元05,用于根据命令启用或关闭相应功能单元,并发送给显示单元02显示。
如图2所示,是本发明分布策略管理单元的原理框图,分布策略管理单元04包括接口模块40、计算模块41、记录模块42、排列模块43、存储模块44,其中,
接口模块40,用于提供用户设置接口及分布策略选项,计算当前界面下显示单元可显示功能单元的个数,将用户设置发送给存储模块44;
本发明中,分布策略包括可点触响应功能单元的分布方式和显示个数,其中,分布方式包括:系统默认优先级、过往使用率、过往使用时间、功能层级、功能名称以及自定义等;显示个数包括:所有可点触响应功能单元、屏幕可显示数量以及自定义个数等
可点触响应功能单元的系统默认优先级、层级以及名称在系统中已固定,而过往使用率、过往使用时间则随着用户的使用而变化,故需要根据用户的设置实时更新。过往使用率可以是一段时间a内的使用次数,比如,假设手机用户设置a=24小时,则24小时内,各可点触响应功能单元的排列顺序保持不变,24小时后,用户再次进入某菜单时,各可点触响应功能单元根据过往的24小时的使用次数重新排列,即每隔24小时改变一次,比如,手机功能的当前排列顺序为:短信、网络、多媒体,24小时内,它们的使用次数为:5、10、2,则24小时后进入该菜单时,它们的排列顺序为:网络、短信、多媒体;过往使用率也可以是单纯的使用次数N,即可点触响应功能单元每启用N次,则排列到第一位,假设手机用户设置N=5,手机功能的当前排列顺序为:短信、网络、多媒体,而多媒体功能被启用的次数首先达到5,则下次进入该菜单,手机功能的排列顺序为:多媒体、短信、网络,之后网络功能的启用次数又达到5次,而下次进入该菜单时,手机功能的排列顺序为:网络、多媒体、短信,依次类推。
过往使用时间使得用户可以根据上一次启用时间的先后顺序来排列各可点触响应功能单元,比如,手机中的网络功能上一次启用时间为15:30,短信功能上一次启用时间为17:21,多媒体功能上一次启用时间为9:10,则下次使用时,它们的顺序可以是:短信、网络、多媒体,也可以是:多媒体、网络、短信。
显示个数中的自定义个数选项使得用户可以根据使用习惯,选择需要显示的可点触响应功能单元的个数,这样按照分布方式排在用户设置的个数后的功能将不会被显示,屏幕上显示的功能单元为常用功能且不会显得拥挤;比如,手机用户只想在主菜单下显示5个常用的功能单元,以淘汰不常用的功能单元,则用户可以将分布策略中的分布方式设置为过往使用率,并在显示个数的自定义选项下输入5即可;如果可点触响应功能单元数量庞大,则可能需要执行下拉或者上拉动作才能看到排列靠后的功能,这使得用户的操作不能连贯,本发明提供了屏幕可显示数量选项,使得用户可以根据使用习惯选择,因界面不同时,可能会具有不同的可显示数量,故需要根据界面来实时更新。
计算模块41,用于计算当前界面下显示单元可显示功能单元的个数,以更新分布策略中的显示个数选项下的屏幕可显示数量;
记录模块42,用于记录各可点触响应功能单元的使用次数及上一次启用时间;以更新分布策略中的分布方式选项中的过往使用率选项和过往使用时间选项;
排列模块43,用于将符合条件的可点触响应功能单元围绕聚集中心进行聚集排列,同时发送给显示单元02显示;
存储模块44,用于存储用户设置。
如图3所示,是本发明触摸屏电子设备可点触响应功能的定位方法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
S10:显示单元02将当前界面状态显示给用户,触摸屏驱动单元01等待用户操作;
初始状态下,可点触响应功能单元按照当前分布策略,以系统默认形式分布在界面中。
本发明中,可点触响应功能单元的分布策略可预先设置,包括可点触响应功能单元的分布方式和显示个数,其中,分布方式包括:系统默认优先级、过往使用率、过往使用时间、功能层级、功能名称以及自定义;显示个数包括:所有可点触响应功能单元、屏幕可显示数量以及自定义个数。
可点触响应功能单元默认的分布策略为:分布方式为系统默认优先级,显示个数为所有可点触响应功能单元,即所有可点触响应功能单元以系统默认优先级分布。
如图4所示,是初始状态下可点触响应功能单元在界面中的分布示意图;图中,□表示可点触响应功能单元,初始状态下,可点触响应功能单元按照分布策略,以系统默认形式分布在界面中,本实施例以手机为例,系统默认形式为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即目前手机中常用的分布形式。
步骤S11:触摸屏驱动单元01收集触摸屏上的触点信息;
步骤S12:根据当前界面状态,判断当前触点信息是否符合操作条件,若是,则发送给操作类型判定单元03;否则,执行步骤S11;
步骤S13:操作类型判定单元03根据触点信息及当前界面状态,判定当前操作类型,若当前操作类型为更改分布,则执行步骤S14;若当前操作类型为确认进入或退出,则执行步骤S15;
步骤S14:发送更改分布命令给分布策略管理单元04;
步骤S15:分布策略管理单元04按照当前分布策略,使当前界面中的相应可点触响应功能单元围绕聚集中心聚集分布,并发送给显示单元02显示,以供用户判断和操作,结束;
可点触响应功能单元围绕聚集中心聚集排列后,其位置暂时固化,显示单元02显示给用户判断和操作。
聚集中心可以是当前触点;也可以是用户预先设置的与上述当前触点关联/不关联的点。比如,用户可以将聚集中心设置为屏幕中心,也可以将其设置为当前触点位置位移(X,Y)距离后得到的点。
如图5所示,是本发明中操作类型为更改分布且聚集中心为当前触点时,可点触响应功能单元显示转换示意图,图中,·为用户的触点,初始状态下,可点触响应功能单元分布与图3相同,更改分布后,可点触响应功能单元围绕当前触点聚集分布,并暂时固化。
如图6所示,本发明中操作类型为更改分布且聚集中心为用户自定义的点时可响应点触功能单元分布显示转换示意图,假设本实施例的聚集中心为界面中心O,图中,·为用户的触点,初始状态下,可点触响应功能单元分布与图3相同,更改分布后,可点触响应功能单元围绕界面中心聚集分布,并暂时固化。
步骤S16:发送进入或退出相应功能命令给操作单元05;
步骤S17:操作单元05启用或关闭相应的可点触响应功能,进入下一个界面或退出当前界面,并发送给显示单元02显示,结束。
如图7所示,是本发明中操作类型为确认进入时的可响应点触功能单元分布显示转换示意图;本实施例假设可点触响应功能单元当前围绕聚集中心A聚集分布,·为用户的触点,用户点击后,进入相应的可点触响应功能单元界面。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触摸屏电子设备可点触响应功能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预先设置分布策略,包括可点触响应功能单元的分布方式和显示个数;
所述分布方式包括系统默认优先级、过往使用率、过往使用时间、功能层级、功能名称以及自定义;
所述显示个数包括所有可点触响应功能单元、屏幕可显示数量以及自定义个数;
其中,所述可点触响应功能单元的系统默认优先级、功能层级以及功能名称在系统中已固定,所述过往使用率、过往使用时间根据用户的设置实时更新;
收集触点信息;
根据所述触点信息及当前界面状态,判定当前操作类型,若当前触点操作类型为更改分布,则按照分布策略使当前界面中的相应可点触响应功能单元围绕聚集中心聚集分布;若当前触点操作类型为非更改分布操作,则可点触响应功能单元执行相应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集中心为当前触点,或者为用户预先设置的与所述当前触点关联或不关联的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触点信息及当前界面状态判定当前操作类型前,还判断所述触点信息是否符合操作要求。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初始状态下,所述可点触响应功能单元以系统默认形式分布在当前界面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点触响应功能单元的分布策略默认为:可点触响应功能单元以系统默认优先级分布,显示个数为所有可点触响应功能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点触响应功能单元包括图标、按钮以及文字。
7.一种触摸屏电子设备,包括触摸屏驱动单元、显示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操作类型判定单元、分布策略管理单元以及操作单元,其中,
触摸屏驱动单元,用于收集触摸屏上的触点信息,并发送给操作类型判定单元;
操作类型判定单元,用于根据触点信息及当前界面状态,判断当前操作类型,并发送相应命令给所述分布策略管理单元或所述操作单元;
分布策略管理单元,用于根据当前界面状态以及分布策略,将当前界面中的相应可点触响应功能单元围绕当前触点聚集排列,同时发送给所述显示单元显示;
所述分布策略管理单元预先设置分布策略,包括可点触响应功能单元的分布方式和显示个数;
所述分布方式包括系统默认优先级、过往使用率、过往使用时间、功能层级、功能名称以及自定义;
所述显示个数包括所有可点触响应功能单元、屏幕可显示数量以及自定义个数;
其中,所述可点触响应功能单元的系统默认优先级、功能层级以及功能名称在系统中已固定,所述过往使用率、过往使用时间根据用户的设置实时更新;
操作单元,用于根据命令启用或关闭相应功能单元,并发送给所述显示单元显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摸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策略管理单元,还用于提供用户设置接口及分布策略选项,并存储用户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触摸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策略管理单元包括接口模块、排列模块以及存储模块,其中,
接口模块,用于提供用户设置接口及分布策略选项,并将用户设置发送给所述存储模块;
排列模块,用于将符合条件的可点触响应功能单元围绕聚集中心进行聚集排列,同时发送给显示单元显示;
存储模块,用于存储用户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摸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策略管理单元还包括记录模块和计算模块,其中,
记录模块,用于记录各可点触响应功能单元的使用次数及上一次启用时间;
计算模块,用于计算当前界面下显示单元可显示功能单元的个数。
CN201110074057.2A 2011-03-25 2011-03-25 触摸屏电子设备及其可点触响应功能的定位方法 Active CN1021565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74057.2A CN102156573B (zh) 2011-03-25 2011-03-25 触摸屏电子设备及其可点触响应功能的定位方法
PCT/CN2011/076782 WO2012129863A1 (zh) 2011-03-25 2011-07-01 触摸屏电子设备及其可点触响应功能的定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74057.2A CN102156573B (zh) 2011-03-25 2011-03-25 触摸屏电子设备及其可点触响应功能的定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56573A CN102156573A (zh) 2011-08-17
CN102156573B true CN102156573B (zh) 2015-05-20

Family

ID=444380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74057.2A Active CN102156573B (zh) 2011-03-25 2011-03-25 触摸屏电子设备及其可点触响应功能的定位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56573B (zh)
WO (1) WO201212986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91715A (zh) * 2015-06-23 2015-10-2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6371741B (zh) * 2015-08-25 2019-11-29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排序方法、排序装置及用户设备
CN109062638B (zh) * 2018-06-15 2021-09-17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系统组件显示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30662A2 (en) * 2008-09-09 2010-03-18 Microsoft Corporatio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relative gesture recognition mode
CN101867637A (zh) * 2010-07-02 2010-10-20 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动态生成待机界面的方法及终端
CN101957711A (zh) * 2010-05-25 2011-01-26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程序的位置显示方法、系统及触控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30662A2 (en) * 2008-09-09 2010-03-18 Microsoft Corporatio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relative gesture recognition mode
CN101957711A (zh) * 2010-05-25 2011-01-26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程序的位置显示方法、系统及触控设备
CN101867637A (zh) * 2010-07-02 2010-10-20 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动态生成待机界面的方法及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56573A (zh) 2011-08-17
WO2012129863A1 (zh) 2012-10-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70169B (zh) 管理在便携式终端中正被执行的应用的方法和设备
KR102036049B1 (ko) 서비스 사용 상태에 따른 아이콘 표시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단말기
RU2010140036A (ru) Мобильный терминал и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передачей данных связи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отображения списка связи в нем
CN101984404B (zh) 控制应用程序并行运行的方法、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终端
CN102156573B (zh) 触摸屏电子设备及其可点触响应功能的定位方法
CN103596027A (zh) 智能电视不同场景下键盘的调取方法及装置
CN104503668A (zh) 一种菜单快捷方式的生成方法、系统及终端
CN102681828A (zh) 终端设备和应用图标的生成方法
CN102520856A (zh) 图标功能组合方法及装置
CN105338550A (zh) 一种用于无线网络的连接的管理方法和装置
WO2018120191A1 (zh) 一种屏幕显示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7402804A (zh) 后台进程管控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5988841A (zh) 一种应用程序的更新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3218120A (zh) 一种用于android终端应用程序的快捷解锁方法
CN108777330A (zh) 充电管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7295592A (zh) 网络切换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5868034A (zh) 一种人机交互方法、装置及移动设备
CN109656653A (zh) 蒙层图标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03354089B (zh) 一种语音通信管理方法及其装置
CN103973862A (zh) 一种未处理事件提醒方法及终端
CN106779120A (zh) 一种电网业务预约平台
CN101110852A (zh) 一种自动调整菜单焦点位置的方法
CN105739694A (zh) 一种穿戴式设备交互的方法、终端及穿戴式设备
CN105259744A (zh) 闹钟控制方法、装置、闹钟及电子设备
CN102223610B (zh) 在移动设备间进行数据交换的方法及移动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