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43044A - 一种接入网处理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接入网处理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43044A
CN102143044A CN2010102524855A CN201010252485A CN102143044A CN 102143044 A CN102143044 A CN 102143044A CN 2010102524855 A CN2010102524855 A CN 2010102524855A CN 201010252485 A CN201010252485 A CN 201010252485A CN 102143044 A CN102143044 A CN 1021430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ssage
module
user side
network
network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5248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43044B (zh
Inventor
林连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25248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43044B/zh
Publication of CN1021430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430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430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430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接入网处理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包括:接入模块、交换模块及业务处理模块:当该系统用二层业务时,接入模块将来自用户侧的报文转发给交换模块进行二层报文解析后,转发给上层网络;当该系统用于三层以上业务时,接入模块对来自用户侧的报文进行报文解析,生成用户侧转发报文后,发送给所述交换模块;用户侧转发报文由交换模块转发到业务处理模块,对该报文进行三层以上报文处理后发送给上层网络。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实现,能够实现现有光线路终端系统的平滑升级。

Description

一种接入网处理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接入网处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OLT(Optical Line Terminal,光线路终端)设备是一种用于连接光纤干线的终端设备。随着网络的发展,终端用户带宽需求也不断增加,这就要求OLT设备要具备更高的带宽处理能力,并能够实现对用户流量及分类的精细化控制。同时从节约成本的角度考虑,运营商希望能够降低建网成本和运维成本,减少整个电信网络的层级,提升OLT设备的位置,使其能与BRAS(Broadband Remote Access Server,宽带远程接入服务器)直接对接,甚至取代边缘交换机和路由器的位置。但OLT设备网络位置的上移就会要求更大的接入容量,以便能够支持更强大、更灵活的业务能力,如Level 3/HQOS(Hierarchical Quality of Service,分层服务质量)/DPI(deep packet inspection,深度包检测)/视频业务等;此外,还要求更大的上行带宽和灵活的组网能力。可见,上述这种对OLT设备不断提升的服务需求,代表了OLT设备的演进方向。
目前,在通信领域中接入层OLT设备基本上均采用全集中处理式的传统接入网设备系统架构,即主要由采用线卡及交换处理模块构成,其中,线卡主要用于线路物理层及链路层的处理,交换处理模块则用于完成OLT设备内的全部业务处理和转发,以及整个系统的监控及管理。由于线卡是发货量巨大的海量单板,因此这样的架构使得线卡的结构、功能相对简单,成本低,可以大大降低系统构建成本。
此外,接入层OLT设备还有一种全分布式处理架构,即将业务处理功能分配到OLT设备中的每一个处理模块上,即OLT系统上所有部件都可以实现业务处理功能,改变了传统全集中OLT设备对交换处理模块的依赖,减少了对某一个瓶颈点的能力要求,使系统的业务处理模型更加均衡。
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由于全集中处理式OLT设备由于将处理、转发、控制都集中在一个交换处理模块上,这样对交换处理模块的处理能力要求极高,无法完成未来数百G甚至T级流量的L2/L3及以上处理需求。全分布式处理结构虽然业务处理能力很强,能够适应大带宽高性能的需求,但全分布式架构与现有全集中式系统架构不能兼容,系统无法平滑升级,只能引进新设备重新组网,给运营商增大了巨额投资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入网处理系统,能够实现现有全集中式系统架构的平滑升级。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入网处理系统,包括接入模块、交换模块及业务处理模块;
当所述系统应用于二层业务时,所述接入模块将来自用户侧的报文转发给所述交换模块进行二层报文解析和处理后,由所述交换模块转发给上层网络;
当所述系统应用于三层以上业务时,所述接入模块将来自用户侧的报文转发给所述交换模块进行报文解析,生成用户侧转发报文后,发送给所述业务处理模块;所述业务处理模块对所述用户侧转发报文进行三层以上报文处理后发送给上层网络。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接入网处理系统,包括接入模块、交换模块及业务处理模块,所述接入模块、交换模块及业务处理模块依次相连;
当所述系统应用于二层业务时,所述接入模块将来自用户侧的报文转发给所述交换模块进行二层报文解析和处理后,由所述交换模块转发给上层网络;
当所述系统应用于三层以上业务时,所述接入模块对来自用户侧的报文进行报文解析,生成用户侧转发报文后,发送给所述交换模块;所述用户侧转发报文由所述交换模块转发到所述业务处理模块,由所述业务处理模块对所述报文进行三层以上报文处理后发送给上层网络。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包括:
接入模块接收来自用户侧的业务报文,并判断所述业务报文的类型;
当判断出所述业务报文为二层报文时,所述接入模块将所述二层报文转发给交换模块,所述交换模块对所述二层报文进行报文解析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二层业务报文转发给上层网络;
当判断出所述业务报文为三层报文时,所述接入模块将所述三层报文转发给所述交换模块,所述交换模块对所述三层报文进行报文解析以生成用户侧转发报文,并将所述用户侧转发报文转发给业务处理模块,所述业务处理模块对所述用户侧转发报文进行三层以上报文处理后发送给上层网络。
由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一方面随业务要求的提升而实现了现有全集中式光线路终端向全分布式光线路终端的平滑演进,另一方面避免了采用现有全分布式架构的光线路终端与现网设备无法兼容引起的高额运维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网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网处理系统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接入网处理系统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接入网处理系统的应用场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要解决的是传统全集中式光线路终端设备无法满足网络演进的需求,无法适应针对几百G至T级交换容量OLT设备进行L2、L3甚至内容级的高性能数据处理和区分业务的精细化流量调度要求。同时,本发明实施例能够避免采用全分布式架构导致的高成本及运营商使用现网无法平滑演进和升级的问题。提出了一条从全集中式接入网设备到分布式接入网设备的平滑演进途径,使得系统在基于现有的网络结构和技术水平基础上,具备向未来网络演进的能力。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集中分布式接入网处理系统,该系统可适用于二层及三层以上业务处理,其可以包括:接入模块11、交换模块12及业务处理模块13,其中,接入模块11、交换模块12及业务处理模块13依次相连,具体地,接入模块11可以连接在交换模块12和用户侧之间,业务处理模块13可以连接在交换模块12和上层网络之间;
当该系统应用于二层业务时,接入模块11将来自用户侧的报文转发给交换模块12进行二层报文解析和处理,由交换模块12将报文转发给上层网络;
当该系统应用于三层以上业务时,接入模块11将来自用户侧的报文转发给交换模块12进行报文解析,生成用户侧转发报文后,发送给业务处理模块13;业务处理模块13对用户侧转发报文进行三层以上报文处理后发送给上层网络。
其中,所述接入模块11可以为线路处理模块,比如线卡;所述业务处理模块13可以为分布式业务处理模块,比如分布式业务处理板卡。
可见,通过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系统,当根据业务需求从二层业务提升到三层以上业务时,实现了基于全集中式OLT系统向分布式OLT系统的平滑升级。
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该系统可以处理来自用户侧的报文,其中,接入模块11可以进一步包括:
第一线路处理单元111,用于完成来自用户侧报文的线路物理连接保护,数模转换、链路层的编解码处理,MAC层和TM层的处理,以及自身的控制功能;
第一报文转发单元112,用于向交换模块12转发经过第一线路处理单元111处理后的来自用户侧的转发报文。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采用现有全集中式OLT系统中的线路处理模块来实现上述本发明实施例中接入模块11的功能,完成来自用户侧报文的转发。
MAC层的处理可以包括:完成对ONU(Optical Network Unit),光节点)的LLID(逻辑链路标记)分配,对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无源光纤网络)MAC帧的组织和拆卸,通过多点控制协议完成ONU的注册和动态带宽分配过程;
TM层的处理可以包括:队列调度、优选级管理、队列整形等功能;
自身的控制功能可以包括:自身模块配置、监控、告警等功能。
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交换模块12可以进一步包括:
第一报文获取单元121,用于获取来自于接入模块11的用户侧转发报文;
第一报文解析单元122,用于根据用户接入端口地址、接入模块的系统槽位标识及用户属性信息对所述报文进行解析,将解析结果添加到来自用户侧的报文中生成用户侧转发报文;其中,解析结果包括目的上行端口号,报文类型、优先级以及源模块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
第一报文交换单元123,用于根据用户侧转发报文中的解析结果,将用户侧转发报文交换给业务处理模块13。
由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交换模块可知,在应用于三层以上业务时,交换模块比现有全集中式OLT系统的交换控制处理模块增加了对用户侧报文的解析功能,因此可以在现有全集中式OLT系统的交换控制处理模块中增设第一报文解析单元122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交换模块的功能,实现对用户侧报文的解析。
第一报文解析单元对来自用户侧的报文解析的具体过程可以包括:根据接入模块11的系统槽位标识、接入端口以及用户带上来的TCP、UDP、IP、MAC、优先级等用户属性信息对用户侧的报文进行解析,将分析获得的解析结果以特定格式插入报文头中,生成用户侧转发报文。
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业务处理模块13可以进一步包括:
第一综合处理单元131,用于完成对用户侧转发报文的三层以上报文的分析、修改、重定向、相关表项的学习或建表、基于业务优先级的多层服务质量调度中的至少一种处理;
第一报文传递单元132,用于将经过第一综合处理单元131处理后的用户侧转发报文传递给上层网络。
针对上述业务处理模块具体的说,在二层业务时由于交换容量不大,因此现有全集中式OLT的系统架构可以满足业务的需求;当业务由二层业务上升到三层以上业务时,由于数据交换容量大幅度提升,现有交换控制处理模块难以满足这种需求。本发明实施例的在全集中式OLT系统架构中增设上述业务处理模块,负责三层以上报文的综合处理,减轻了现有交换控制处理模块的负担,很好的提升了系统的处理能力,使其具备了未来网络演进的能力。
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该系统还可应用于三层以上业务,并处理来自网络侧的报文。
其中,业务处理模块13还用于接收来自网络侧的报文,对网络侧报文进行三层以上报文解析,生成网络侧转发报文后,发送给交换模块12;
交换模块12还用于根据网络侧转发报文中的交换信息对来自网络侧的报文的二层以下属性进行修改后,由接入模块11发送给用户侧。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业务处理模块13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第二综合处理单元133,用于对来自网络侧的三层以上报文进行三层报文解析及根据协议要求修改所述报文,生成包含报文交换信息的网络侧转发报文,该交换信息中至少包括所述报文的原路由信息以及内部交换标志;
第二报文传递单元134,用于根据交换信息将网络侧转发报文发送给交换模块12;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代表了系统处理报文的具体内容,“第一”功能模块处理的报文来自用户侧,“第二”功能模块处理的报文来自网络侧。第二综合处理单元是针对来自网络侧的三层以上报文进行处理的,第一综合处理单元是针对来自用户侧的报文进行处理的,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可以将第一综合处理单元和第二综合处理单元合并为一个功能模块来实现。第二报文传递单元的主要作用是将来自网络侧的报文经交换模块传递给用户端,第一报文传递单元的主要作用是将来自用户侧的报文传递给上层网络,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同样可以将第一报文传递单元和第二报文传递单元合并为一个功能模块来实现。其中,具体实现过程中,合并后的功能模块同时具备用户侧报文和网络侧报文的处理能力。
交换模块12还可以包括:
第二报文获取单元124,用于根据获取到的网络侧转发报文中的交换信息修改网络侧转发报文二层以下属性;
第二报文交换单元125,用于根据网络侧转发报文中的交换信息,将修改后的网络侧转发报文发送给接入模块11;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报文获取单元与第一报文获取单元,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可以将其功能合并为一个功能模块来实现;第二报文交换单元与第一报文交换单元,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可以将其功能合并为一个功能模块来实现,合并后的功能模块同时具备用户侧报文及网络侧报文的处理能力;
接入模块11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第二线路处理单元113,用于完成来自网络侧报文的线路物理连接保护,数模转换、链路层的编解码处理,MAC层和TM层的处理,以及自身的控制功能;
第二报文转发单元114,用于根据所述网络侧将经过所述第二线路处理单元处理后的所述报文转发给下行目的端口地址对应的用户。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线路处理单元与第一线路处理单元,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可以将其功能合并为一个功能模块来实现;第二报文转发单元与第一报文转发单元,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可以将其功能合并为一个功能模块来实现,合并后的功能模块同时具备用户侧报文及网络侧报文的处理能力;
进一步的说,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系统,当处理来自用户侧的报文时是通过交换模块对该报文进行解析的,通过解析后的信息将该报文发送给上层网络;当处理来自用户侧的报文时是通过业务处理模块进行三层以上报文的解析获得报文下行的交换信息,并根据该交换信息将该报文下发至用户端,因此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两种报文的传递方向,详细的说明了各功能模块在具体实现中的处理过程。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接入网处理系统,同样适用于二层及三层以上业务,包括接入模块31、交换模块32及业务处理模块33,接入模块31、交换模块32及业务处理模块33依次相连,具体地,接入模块31可以连接在交换模块32和用户侧之间,业务处理模块33可以连接在交换模块32和上层网络之间;
当该系统应用于二层业务时,接入模块31将来自用户侧的报文转发给交换模块32进行二层报文解析和处理后,由交换模块32转发给上层网络;
当该系统应用于三层以上业务时,接入模块31对来自用户侧的报文进行报文解析,生成用户侧转发报文后,发送给交换模块32;用户侧转发报文由交换模块32转发到业务处理模块33,由业务处理模块33对该报文进行三层以上报文处理后发送给上层网络。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图3所示的实施例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当该系统处理来自用户侧的报文时,图1实施例是由交换模块12对该报文进行解析的,在图3实施例中是通过接入模块31对该报文进行解析的,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中将对用户侧报文的解析功能赋予了接入模块31。
具体地,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该系统可以用于处理来自用户侧的报文,其中,接入模块31可以进一步包括:
第一线路处理单元311,用于完成来自用户侧报文的线路物理连接保护,数模转换、链路层的编解码处理,MAC层和TM层的处理,以及自身的控制功能;
第一报文解析单元312,用于根据用户接入端口地址及用户属性信息对所述报文进行识别,将识别结果添加到该报文中生成用户侧转发报文后;该识别结果包括目的上行端口号,报文类型、优先级以及源模块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
第一报文转发单元313,用于将用户侧转发报文发送给交换模块。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上述提出的接入模块可知,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图1实施例所述接入模块中增设第一报文解析单元312,可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接入模块31的功能,因此在具体实现中可以通过在现有全集中式OLT线路处理单元中增设第一报文解析单元312来实现上述接入模块31的功能,完成对用户侧报文的解析功能。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交换模块32可以进一步包括:
第一报文获取单元321,用于获取来自于接入模块的用户侧转发报文;
第一报文交换单元322,用于根据用户侧转发报文中的解析结果,将用户侧转发报文交换给业务处理模块。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在接入模块31中设置了第一报文解析单元,在交换模块中就没有设置;在图1实施例中是将第一报文解析单元设置在了交换模块中;因此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系统处理三层以上业务时,可以随意选择图1或图3实施例提出的技术方案,均可实现对用户侧报文的解析功能,顺利将来自用户侧的报文传递到网络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业务处理模块33可以进一步包括:
第一综合处理单元331,用于完成对所述用户侧转发报文的三层以上报文的分析、修改、重定向、相关表项的学习或建表、基于业务优先级的多层服务质量调度中的至少一种处理;
第一报文传递单元332,用于将经过所述第一综合处理单元处理后的所述用户侧转发报文传递给上层网络。
针对上述业务处理模块具体的说,与图1实施例中提出的业务处理模块相似,当业务由二层业务上升到三层以上业务时,由于数据交换容量大幅度提升,现有交换控制处理模块难以满足这种需求。本发明实施例的在全集中式OLT系统架构中增设上述业务处理模块,负责三层以上报文的综合处理,减轻了现有交换控制处理模块的负担,很好的提升了系统的处理能力,使其具备了未来网络演进的能力。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该系统还可应用于三层以上业务,并处理来自网络侧的报文。
其中,业务处理模块31还用于接收来自网络侧的报文,对网络侧报文进行三层以上报文解析,生成网络侧转发报文后,发送给交换模块32;交换模块32根据网络侧转发报文中的交换信息对来自网络侧的报文的二层以下属性进行修改后,由接入模块31发送给用户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业务处理模块31还可以包括:
第二综合处理单元313,用于对来自网络侧的三层以上报文进行三层报文解析及根据协议要求修改报文,生成包含报文交换信息的网络侧转发报文,该交换信息至少包括该报文的原路由信息以及内部交换标志;
第二报文传递单元314,用于根据交换信息将网络侧转发报文发送给交换模块32;
交换模块32还可以包括:
第二报文获取单元323,用于根据获取到的网络侧转发报文中的交换信息修改网络侧转发报文二层以下属性;
第二报文交换单元324,用于根据网络侧转发报文中的交换信息,将修改后的网络侧转发报文发送给接入模块31;
接入模块31还可以包括:
第二线路处理单元314,用于对网络侧转发报文完成线路物理连接保护,数模转换、链路层的编解码处理,MAC层和TM层的处理;
第二报文转发单元315,用于根据网络侧转发报文中的交换信息,将经过第二线路处理单元处理后的报文发送给下行目的端口地址对应的用户。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图3实施例中,第一综合处理单元331与第二综合处理单元333,第一报文传递单元332与第二报文传递单元334,第一报文获取单元321与第二报文获取单元323,第一报文交换单元322与第二报文交换单元324,第一线路处理单元311与第二线路处理单元314,第一报文转发单元313与第二报文转发单元315,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均可以将其两者的功能合并到一个功能模块中实现,合并后的各功能模块同时具备了用户侧报文和网络侧报文的处理能力,具体可以参见上述图1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接入网处理系统的结构框架,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4所示,将图1/图2或图3实施例提出的接入网处理系统应用在网络无标准三层业务或更高业务需求时(也就是应用在二层业务时),处理过程相同或相似,可以不增加独立的业务处理模块A、D,接入模块C、E可以采用运营商现网全集中式OLT中的线路处理模块实现,交换模块可以采用现网全集中式OLT中的交换控制处理模块实现,此时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系统应用在二层业务时,相当于一个完整的全集中式OLT。具体处理流程如下:
d点连接用户侧,接入模块C完成物理连接的保护、D/A转换、链路层的编/解码处理、MAC层、TM层的处理,完成C自身的控制功能;
用户侧报文由c进入交换模块B,B根据接入模块C的系统槽位标识、接入端口及用户带上来的IP/MAC/优先级等进行二层报文解析、报文转发、报文处理;B同样还完成上行端口的判决选择,指定对应的上行端口;此外,B还完成整个系统的管理、监控与告警处理;必要的时侯也可以外挂F模块(辅助管理模块)辅助B的能力如MAC扩展、三层功能的略微增强。
将图1/图2实施例提出的接入网处理系统应用在三层以上业务时,增设业务处理模块A、D,其中,接入模块C不具有用户侧报文解析功能,而交换模块具备,具体流程如下:
d点连接用户侧,接入模块C完成物理连接的保护、D/A转换、链路层的编/解码处理、MAC层、TM层的处理,完成接入模块C自身的控制功能;
用户侧报文由c进入交换模块B,交换模块B根据接入模块C的系统槽位标识、接入端口及用户带上来的TCP/UDP/IP/MAC/优先级等对来自用户侧的报文进行解析,交换模块B将分析获得的解析结果以特定格式插入报文头中生成用户侧转发报文,并指向对应的业务处理模块A或D;交换模块B根据报文头中的解析结果进行端口交换,用户侧报文经b被交换到业务处理模块A;
业务处理模块A完成三层及以上报文的分析、修改、重定向、相关表项的学习/建表,基于业务优先级的多层QOS调度;业务处理模块A同样可以完成包括对内容的查找和修改控制、对数据流的统计、认证、鉴权、定向控制,业务处理模块A将所述报文经过三层以上报文处理后,通过a发送到上层网络;
针对从网络侧a来的三层及以上报文,先经过业务处理模块A的高层报文解析后,根据协议要求完成对报文的修改,并将报文原路由等信息及根据交换补充的内部交换标志补充到报文头中生成网络侧转发报文后,通过b送入交换模块B;
交换模块B根据报文头的交换信息修改报文中的二层以下属性(MAC/VLAN/端口/槽位),并根据所述交换信息将报文通过h转发到接入模块E,作链路及物理层处理后经i交换到用户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本发明实施例中,将用户侧报文发送至上层网络或将来自网络侧报文传递给下行用户端,在网络侧端口的收、发方向都要进行报文的判别、修改、调度,以确保报文的成功传递。
将图3实施例提出的接入网处理系统应用在三层以上业务时,增设业务处理模块A、D,其中,接入模块C具有用户侧报文解析功能,而交换模块不具备,具体流程如下:
d点连接用户侧,接入模块C完成物理连接的保护、D/A转换、链路层的编/解码处理、MAC层、TM层的处理,完成接入模块C自身的控制功能;同时,接入模块C根据系统槽位标识、用户接入端口及用户带上来的TCP/UDP/IP/MAC/优先级等用户属性信息对来自用户侧的报文进行解析,接入模块C将解析结果以特定格式插入报文头中,生成用户侧转发报文后,传递给交换模块B;
交换模块B根据报文头中的解析结果进行端口交换,来自用户侧的报文经b被交换到业务处理模块A;
业务处理模块A完成三层及以上报文的分析、修改、重定向、相关表项的学习/建表,基于业务优先级的多层QOS调度;业务处理模块A同样可以完成包括对内容的查找和修改控制、对数据流的统计、认证、鉴权、定向控制;业务处理模块A将处理完成的报文通过a送入上层网络;
针对从网络侧a来的三层及以上报文,采用图3实施例对该报文的处理与图1/图2实施例中的处理过程相同或相似,该来自网络侧的报文先经过业务处理模块A的高层报文解析后,根据协议要求完成对报文的修改,并将报文原路由等信息及根据交换补充的内部交换标志补充到报文头中生成网络侧转发报文后,通过b送入交换模块B;
交换模块B根据报文头的交换信息修改报文中的二层以下属性(MAC/VLAN/端口/槽位)等,并将报文通过h转发到接入模块E,作链路及物理层处理后经i传递到用户侧。
通过上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内容可知,本发明能够基于现有全集中式OLT系统架构实现向全分布式OLT系统架构的平滑演进,不仅很大程度上提高了OLT系统的业务处理能力,也节约了高额的运维成本。
基于上述系统,本发明实施例还进一步提供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其可以适用于上述接入网处理系统,实现全集中式业务处理系统架构向全分布式业务处理系统架构的平滑演进,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业务处理方法可以包括:
接入模块接收来自用户侧的业务报文,并判断所述业务报文的类型;
当判断出所述业务报文为二层报文时,所述接入模块将所述二层报文转发给交换模块,所述交换模块对所述二层报文进行报文解析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二层业务报文转发给上层网络;
当判断出所述业务报文为三层报文时,所述接入模块将所述三层报文转发给所述交换模块,所述交换模块对所述三层报文进行报文解析以生成用户侧转发报文,并将所述用户侧转发报文转发给业务处理模块,所述业务处理模块对所述用户侧转发报文进行三层以上报文处理后发送给上层网络。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接入模块在判断出所述业务报文为二层报文时,其可以先对所述二层报文进行链路层的编/解码处理、MAC层和TM层等预处理,再将所述二层报文提供给交换模块,所述交换模块可进一步根据所述接入模块的系统槽位标识、接入端口及用户带上来的IP/MAC/优先级等进行二层报文解析、报文转发、报文处理,并进行上行端口的判决选择以选定对应的上行端口,并通过所述上行端口将处理后的二层报文发送给上层网络。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接入模块在判断出所述业务报文为三层报文时,其可以先对所述三层报文进行链路层的编/解码处理、MAC层和TM层等预处理,再将所述三层报文提供给交换模块。所述交换模块根据所述接入模块的系统槽位标识、接入端口及用户带上来的TCP/UDP/IP/MAC/优先级等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以特定格式插入报文头中,以生成用户侧转发报文并将所述用户侧转发报文指向对应的外部模块,其中,所述交换模块可以根据报文头进行端口交换,使所述用户侧转发报文被交换到业务处理模块。所述对所述用户侧转发报文进行三层及以上报文的分析、修改、重定向、相关表项的学习/建表,基于业务优先级的多层QOS调度;还可以完成包括对内容的查找和修改控制、对数据流的统计、认证、鉴权、定向控制。之后,所述业务处理模块将处理完成的报文通过所述交换模块交换到用户侧,或者发送给上层网络。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业务处理模块还可以接收来自网络侧的三层及以上报文,并对所述来自网络侧的三层报文进行解报文析并根据协议要求完成对报文的修改,并将报文原路由等信息及根据交换补充的内部交换标志补充到报文头中,进而将所述报文提供给交换模块;所述交换模块进一步根据报文头的内容修改报文中的二层以下属性(MAC/VLAN/端口/槽位)等,并将报文通过转发到接入模块进行作链路及物理层处理后,发送到用户侧。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接入网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入模块、交换模块及业务处理模块;
当所述系统应用于二层业务时,所述接入模块将来自用户侧的报文转发给所述交换模块进行二层报文解析和处理后,由所述交换模块转发给上层网络;
当所述系统应用于三层以上业务时,所述接入模块将来自用户侧的报文转发给所述交换模块进行报文解析,生成用户侧转发报文后,发送给所述业务处理模块;所述业务处理模块对所述用户侧转发报文进行三层以上报文处理后发送给上层网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模块包括:
第一线路处理单元,用于完成来自用户侧报文的线路物理连接保护,数模转换、链路层的编解码处理,MAC层和TM层的处理,以及自身的控制功能;
第一报文转发单元,用于向所述交换模块转发经过所述第一线路处理单元处理后的所述报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模块包括:
第一报文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来自于所述接入模块的用户侧转发报文;
第一报文解析单元,用于根据用户接入端口地址、所述接入模块的系统槽位标识及用户属性信息对所述报文进行解析,将识解析结果添加到所述报文中生成用户侧转发报文;所述识别结果包括目的上行端口号,报文类型、优先级以及源模块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
第一报文交换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用户侧转发报文中的解析结果,将所述用户侧转发报文交换给所述业务处理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处理模块包括:
第一综合处理单元,用于完成对所述用户侧转发报文的三层以上报文的分析、修改、重定向、相关表项的学习或建表、基于业务优先级的多层服务质量调度中的至少一种处理;
第一报文传递单元,用于将经过所述第一综合处理单元处理后的所述用户侧转发报文传递给上层网络。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系统应用于三层以上业务时:
所述业务处理模块还用于接收来自网络侧的报文,对所述网络侧报文进行三层以上报文解析,生成网络侧转发报文后,发送给所述交换模块;所述交换模块根据所述网络侧转发报文中的交换信息对来自网络侧的报文的二层以下属性进行修改后,由所述接入模块发送给用户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处理模块还包括:
第二综合处理单元,用于对来自网络侧的三层以上报文进行三层报文解析及根据协议要求修改所述报文,生成包含报文交换信息的网络侧转发报文,所述交换信息至少包括所述报文的原路由信息以及内部交换标志;
第二报文传递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交换信息将所述网络侧转发报文发送给所述交换模块;
所述交换模块还包括:
第二报文获取单元,用于根据获取到的所述网络侧转发报文中的交换信息修改所述网络侧转发报文二层以下属性;
第二报文交换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网络侧转发报文中的交换信息,将修改后的所述网络侧转发报文发送给所述接入模块;
所述接入模块还包括:
第二线路处理单元,用于完成来自网络侧报文的线路物理连接保护,数模转换、链路层的编解码处理,MAC层和TM层的处理,以及自身的控制功能;
第二报文转发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网络侧将经过所述第二线路处理单元处理后的所述报文转发给下行目的端口地址对应的用户。
7.一种接入网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入模块、交换模块及业务处理模块;
当所述系统应用于二层业务时,所述接入模块将来自用户侧的报文转发给所述交换模块进行二层报文解析和处理后,由所述交换模块转发给上层网络;
当所述系统应用于三层以上业务时,所述接入模块对来自用户侧的报文进行报文解析,生成用户侧转发报文后,发送给所述交换模块;所述用户侧转发报文由所述交换模块转发到所述业务处理模块,所述业务处理模块对所述报文进行三层以上报文处理后发送给上层网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模块包括:
第一线路处理单元,用于完成来自用户侧报文的线路物理连接保护,数模转换、链路层的编解码处理,MAC层和TM层的处理,以及自身的控制功能;
第一报文解析单元,用于根据用户接入端口地址及用户属性信息对所述报文进行识别,将识别结果添加到所述报文中生成用户侧转发报文后;所述识别结果包括目的上行端口号,报文类型、优先级以及源模块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
第一报文转发单元,用于将所述用户侧转发报文发送给交换模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模块包括:
第一报文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来自于所述接入模块的用户侧转发报文;
第一报文交换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用户侧转发报文中的解析结果,将所述用户侧转发报文交换给所述业务处理模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处理模块包括:
第一综合处理单元,用于完成对所述用户侧转发报文的三层以上报文的分析、修改、重定向、相关表项的学习或建表、基于业务优先级的多层服务质量调度中的至少一种处理;
第一报文传递单元,用于将经过所述第一综合处理单元处理后的所述用户侧转发报文传递给上层网络。
11.根据权利要求7或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系统应用于三层以上业务时:
所述业务处理模块还用于接收来自网络侧的报文,对所述网络侧报文进行三层以上报文解析,生成网络侧转发报文后,发送给所述交换模块;所述交换模块根据所述网络侧转发报文中的交换信息对来自网络侧的报文的二层以下属性进行修改后,由所述接入模块发送给用户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系统用于处理来自网络侧的报文时,所述业务处理模块还包括:
第二综合处理单元,用于对来自网络侧的三层以上报文进行三层报文解析及根据协议要求修改所述报文,生成包含报文交换信息的网络侧转发报文,所述交换信息至少包括所述报文的原路由信息以及内部交换标志;
第二报文传递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交换信息将所述网络侧转发报文发送给所述交换模块;
所述交换模块还包括:
第二报文获取单元,用于根据获取到的所述网络侧转发报文中的交换信息修改所述网络侧转发报文二层以下属性;
第二报文交换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网络侧转发报文中的交换信息,将修改后的所述网络侧转发报文发送给所述接入模块;
所述接入模块还包括:
第二线路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网络侧转发报文完成线路物理连接保护,数模转换、链路层的编解码处理,MAC层和TM层的处理;
第二报文转发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网络侧转发报文中的交换信息,将经过所述第二线路处理单元处理后的所述报文发送给下行目的端口地址对应的用户。
13.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入模块接收来自用户侧的业务报文,并判断所述业务报文的类型;
当判断出所述业务报文为二层报文时,所述接入模块将所述二层报文转发给交换模块,所述交换模块对所述二层报文进行报文解析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二层业务报文转发给上层网络;
当判断出所述业务报文为三层报文时,所述接入模块将所述三层报文转发给所述交换模块,所述交换模块对所述三层报文进行报文解析以生成用户侧转发报文,并将所述用户侧转发报文转发给业务处理模块,所述业务处理模块对所述用户侧转发报文进行三层以上报文处理后发送给上层网络。
CN2010102524855A 2010-08-12 2010-08-12 一种接入网处理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021430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524855A CN102143044B (zh) 2010-08-12 2010-08-12 一种接入网处理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524855A CN102143044B (zh) 2010-08-12 2010-08-12 一种接入网处理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43044A true CN102143044A (zh) 2011-08-03
CN102143044B CN102143044B (zh) 2013-10-02

Family

ID=444102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524855A Active CN102143044B (zh) 2010-08-12 2010-08-12 一种接入网处理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43044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68882A (zh) * 2018-04-23 2018-11-06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协议报文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9768927A (zh) * 2019-01-31 2019-05-17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HQoS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14257892A (zh) * 2021-12-22 2022-03-29 苏州盛科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无源光纤网络中报文多级调度的方法及应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15006A (zh) * 2007-08-21 2008-01-30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三层报文转发方法及路由设备和二层交换模块
WO2008095365A1 (fr) * 2007-02-05 2008-08-1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océdé de traitement de fiabilité et système de réseau métro éthernet constituant un réseau de groupe multi-services
CN101247334A (zh) * 2008-03-06 2008-08-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虚拟专用局域网服务网络及实现方法和提供商边缘路由器
CN101626323A (zh) * 2009-07-23 2010-01-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数据流量监测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95365A1 (fr) * 2007-02-05 2008-08-1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océdé de traitement de fiabilité et système de réseau métro éthernet constituant un réseau de groupe multi-services
CN101115006A (zh) * 2007-08-21 2008-01-30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三层报文转发方法及路由设备和二层交换模块
CN101247334A (zh) * 2008-03-06 2008-08-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虚拟专用局域网服务网络及实现方法和提供商边缘路由器
CN101626323A (zh) * 2009-07-23 2010-01-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数据流量监测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68882A (zh) * 2018-04-23 2018-11-06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协议报文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9768927A (zh) * 2019-01-31 2019-05-17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HQoS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09768927B (zh) * 2019-01-31 2021-04-27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HQoS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14257892A (zh) * 2021-12-22 2022-03-29 苏州盛科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无源光纤网络中报文多级调度的方法及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43044B (zh) 2013-10-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81129B (zh) 数据报文处理方法和系统、报文转发设备
CN101867520B (zh) 分布式系统中板卡间数据交换的方法
US9918151B2 (en) Optical network unit,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CN1277375C (zh) 一种光网络中永久连接和交换连接之间的转换方法
US8532114B2 (en) Cluster router and cluster routing method
WO2003052946A3 (en) Filtering and forwarding frames within an optical network
CN101360054A (zh) 数据传输系统及数据传输方法
CN108260032B (zh) Gpon-olt系统中实现业务虚端口的方法
US7408943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pping network headers onto MPLS headers in bearer architectures
US7787461B2 (en)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processing field frames for multiprotocol use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02143044B (zh) 一种接入网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04753791B (zh) 一种数据包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JPH10290226A (ja) マルチキャストコネクション管理方式
KR100310308B1 (ko) 에이티엠기반의엠피엘에스에서에프이씨에따른차별화된서비스제공방법
CN101179433A (zh) 一种对无源光网络终端进行远程管理的方法及系统
CN100546308C (zh) 网关控制协议报文传输方法
US6944156B2 (en) Label request packet transmission method, packet transfer network and method thereof, and packet transfer device
US7797444B2 (en) Data transfer apparatus and data transfer system
CN105992186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592302A (zh) 实现无源光网络运行和管理的方法
CN101741592B (zh) 多业务传送网中管理gpon支路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0958502B (zh) 一种实现同一pon内不同onu之间互通的方法及系统
CN112312481A (zh) 一种mec与多运营商核心网的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02752218A (zh) 网络优化系统和网络优化方法
CN102761478B (zh) 业务数据的发送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